读绘本 玩绘本 创绘本

时间:2022-08-10 01:07:39

摘 要:读绘本,用素读、角色演读、提问读的方式,让孩子沉浸在绘本之中,感受绘本的趣味;玩绘本,用随心唱、开心做、用心想的方式,让孩子快乐地玩起来,感受绘本的的魅力;创绘本,用续写、创编的方式,让孩子自由创造,感受绘本的吸引力。

关键词:读绘本;玩绘本;创绘本

了解绘本的人都知道,它对于孩子来说有强大的吸引力,因为它的画面色彩丰富,讲述的是孩子自己的故事。然而,绘本超强的功效,讲读者往往挖掘不出来。如何让孩子沉浸在绘本之中,快乐地玩起来,感受绘本的强大吸引力呢?

一、读绘本

1.素读

让孩子看着画面,老师照着书绘声绘色地读,不随意增加内容,完全以书本上的内容为主。老师的表情变化能让孩子看到故事里人物的性格特点,老师的声音变化能让孩子听到故事里人物发生的事情,这是最基本、也是最简单的形式。当他们一边看着图画,一边听着老师的声音,会自然而然地融入书中的情境中,体验书中角色的喜怒哀乐。

2.角色演读

天下所有的孩子都爱听故事,更喜欢在读绘本故事时,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因为好多绘本中的主人公仿佛就是他们自己,他们能从书中感受到自己的生活。比如《别让鸽子开巴士》,老师读鸽子的语言、声音表情里流露出试探、装可怜、套近乎、撒谎、利诱等,孩子用自己的情绪回应,通过扮演书中的形象,朗读各自的语言,感受人物的心理。他们不仅理解了故事,还亲近了老师,享受温暖的师生情。

3.提问读

结合书中的画面抛出一些有趣的问题,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这些问题可以帮孩子了解人物特征,可以帮孩子了解故事情境与自己的生活。在《神奇的蝌蚪》一书里,蝌蚪一天天长大,没有变成青蛙,而是长成了一头巨大无比的蝌蚪巨兽。不要说洗碗池里了,连浴缸都快装不下这只巨大的蝌蚪了。但孩子们却爱上了这个看上去像恐龙似的怪物。它到底是谁?路易会把它养在什么地方?一连串的疑问,来引导孩子继续讲故事。

二、玩绘本

1.随心唱

随心唱就是随着自己内心,用歌唱的方式表现绘本的内容,将自己独特的音乐创作融入图画书的分享中,《城里最漂亮的巨人》《犟龟》《失落的一角》等许多优秀的绘本都是很方便唱的。《犟龟》是作家、画家、作曲家合作完成的作品,孩子们想要唱好可能得需要一些基本的音乐素养,比如能识五线谱,懂得基本的曲调,这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难度较大。相比较而言,孩子更喜欢自己创作的曲调,心里想怎样唱就怎样唱,喜欢怎样唱就怎样唱。这时老师再多给其一些鼓励,他们的胆子会越来越大,随便什么词都敢唱了。我带着孩子读绘本《城里最漂亮的巨人》,读到乔治把漂亮的领带送给长颈鹿时唱了起来,我先自己放声高歌:“领带给受冻的长颈鹿做围巾,可是你们瞧瞧我――我还是城里最漂亮的巨人。”孩子们听了兴趣大增,原来还可以用唱的形式表现,当乔治把漂亮的衬衫、裤子、皮带、袜子和皮鞋送给小动物们时,我让孩子们一一尝试,他们也都美美地唱起来。

2.开心做

开心做指读绘本时,可以开心动手参与做游戏、做运动、做手工等活动,这不仅能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还可以培养孩子的创造力。读《春节的故事》时,我带领孩子们用两个一次性纸杯动手做小灯笼。读《彩虹色的花》,我启发他们用橡皮泥捏出心虹色的花的形象,鼓励他们想象还会有哪些小动物需要帮助,引导他们动手创编故事。再如读《奥利薇》时,奥利薇吹泡泡、立大顶、跳绳等游戏,让孩子一同参与游戏中,动静结合,使学生参与热情高涨。

3.用心想

有不少绘本的图画中藏着不容易发现的小秘密,我们要用心找到它们,并发现背后的关联,它们或许和文字里的故事相关联,或许和其他读过的人物形象相吻合,或许又告诉我们另一故事。《当乃平遇上乃萍》隐藏着的图像太多了,这些小细节绝大多数都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比如着火的树就是母亲心情的写照。我们在读绘本时,不放过故事中的故事,把故事的内容丰富起来。只要我们引导孩子用心想,图中的奥秘一定被发现

三、创绘本

读完一本优秀的绘本,如果老师做些适当拓展,对孩子进行一定的引导,可激发他们拿起画笔来表现。这些故事可以是绘本的续写,可以是结合自己生活的再创作,还可以是自己的大胆创编。比如,读完《爱心树》后,创作了《一个孩子和一棵树》:在没有出生之前,她的妈妈就在她家的花园里种下了一棵樱桃树苗。有一天,一个孩子出生了,她的妈妈正在烦恼给她取个什么名字,爸爸说:“就叫樱桃吧。”妈妈同意了。门前这棵樱桃树也刚长出嫩芽,爸爸妈妈希望她和樱桃一起长大。第二年三月,樱桃会走路了,四月,她会识字了。突然袭来的台风把小树刮倒了,樱桃伤心极了。不过,一年,二年,三年……又有一棵新的小树苗长出来了。

总之,读绘本,用素读、角色演读、提问读的方式,让孩子沉浸在绘本之中,感受绘本的趣味;玩绘本,用随心唱、开心做、用心想的方式,让孩子快乐地玩起来,感受绘本的魅力;创绘本,用续写、创编的方式,让孩子自由创造,感受绘本的吸引力。

上一篇:高校毕业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 下一篇:小学生托教现象的策略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