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故事教案范文

时间:2023-02-21 10:34:16

绘本故事教案

绘本故事教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绘本 教育戏剧 绘本教育戏剧活动

一、认识教育戏剧与绘本

国内学者李婴宁认为,教育戏剧Drama in Education(简称 DIE)是指在教育中运用戏剧游戏元素,或运用剧场呈现方式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可以说,“戏剧游戏”是在教育中使用的一种学习方法。李海英给出了相似的定义:“教育戏剧”是在社会文化及普通教育过程中运用的戏剧方法,也就是把戏剧元素作为教育方法应用在教学或社会文化活动中,让学习对象在戏剧实践中达到学习目标和目的。

绘本在英美国家被称为“picture book”,在日本被称为绘本。绘本的主题范围非常广泛,故事内容是从生活的角度出发,贴近幼儿的生活事件,富有童趣的图画和易懂的语言,帮助幼儿在无意识中收获快乐,逐渐建立起社会责任感,推动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以发展。

二、挖掘绘本价值,开展教育戏剧活动教案的基本过程

(一)绘本分类

绘本故事内容的情境化、口语化、形象化的特点,教师在设计、编写教育戏剧活动的教案时,对绘本分类可以从主题进行选择,如:艺术、认知、勇敢、自然环保、情绪管理、想象力、交通工具、安全保护等。也可以按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领域进行划分,如语言、科学、艺术、社会、健康的五大领域。如绘本《哈利去医院》讲的是,哈利病了,必须去医院。可他从来没去过那里,要在陌生的医院环境里过夜,他觉得很害怕。在爸爸妈妈的安慰、医生护士的帮助下,他的毛绒玩具兔子巴尼的陪伴下,哈利最终了解到,医院其实并不是可怕的地方。

(二)巧用方法改编绘本内容

国内学者王添强指出,对于不同的活动方式,可以采用“故事结构”分析法和“故事探究”分析法。对于领域化的绘本教育戏剧活动,以“故事结构”来解构绘本故事。根据故事情节发展经过大致归纳的故事成分为:主角、情境、引入、探索、意外、选择、高潮、逆转、解决等,按照故事成分。在综合化教学活动中,教师按照主题分类采用“故事探究”分析法。编写活动教案时,采用“概念地图”的方式对故事内容进行解构,围绕一个绘本内容改编的教案涵盖五大领域的目标,一个绘本教育戏剧的活动可以进行五次,每次40分钟左右。绘本教育戏剧活动由浅入深进行一般以暖身游戏、主题活动和放松游戏的方式展开。以《哈利去医院》为例,以“故事探究”中“概念地图”分析法解构绘本,可以按照五大领域的方式进行。语言:生病要去医院,哈利面对陌生的环境;哈利在医院做了什么身体检查;哈利如何平复内心的害怕和紧张;父母为哈利的勇敢坚强,感到骄傲。健康:生病需去医院,接受治疗才会好;了解身体检查过程。艺术:使用医院用具扮演娃娃家;自己想象成赛车手驾驶小卡车去做检查。科学:生病的原因。社会:父母的陪伴;了解医生和护士是高尚的职业。

三、绘本在教育戏剧表演中的价值

(一)绘本能调节幼儿的情绪管理

绘本饱含童真、童趣,故事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情节发展曲折有趣,简练的文字搭配精美的图画,很容易吸引充满好奇心的幼儿。在现实的社会中,绘本一方面可以有效的释放幼儿的压力,另一方面绘本可以引导幼儿讨论情绪、认识情绪发生的原因控制自己表达情绪的方式,不乱发脾气或无理取闹。从绘本故事内容的角度和引人入胜的情节,帮助幼儿平复内心的情绪波动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故事中的各种情绪词汇、表达的语言和方法,使幼儿可以探索自己的感受,让身体达到放松的状态。幼儿经常阅读情绪管理类的绘本,会知道引起某种情绪的原因,在故事书中找到解决的方法。

(二)绘本充分提高幼儿的想象力空间

幼儿正处于认识世界、感知世界的阶段,想象力可以将幼儿带入一个虚拟的世界,实现生活中不可能实现的梦想。教育戏剧不是传统意义上教孩子表演的方式,它的重点在于创造一个情景,将孩子置于这个情景当中。首先,幼儿可以通过绘本封面,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发挥想象猜测故事内容,激发幼儿强烈的阅读欲望和语言表达能力。其次,绘本中会有许多隐藏的细节,教师要挖掘细节,让幼儿深度想象,让幼儿以不同角色投入戏剧之中,引导幼儿真正通过绘本故事中的情节,对故事人物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激发幼儿的思维潜质,鼓励幼儿提出有创造性的发展自己的想象空间。最后,教师请幼儿分组运用肢体动作定格绘本场景,教师可以用相机把画面拍下,鼓励幼儿讲述每个场景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

(三)绘本能提高幼儿语言能力水平

绘本为幼儿提供使用语言的能力,培养幼儿对语言的敏感度。绘本在绘本教育戏剧活动中,教师采用情境式引导,将幼儿带进故事情节中。幼儿说出更多发自内心的情感丰富的言语,幼儿的语言得到了情感上的提升,幼儿学会用一些语气助词,让语言更具有感染力。教育戏剧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看重的是幼儿在绘本故事中的体验,引发幼儿阅读的兴趣和对故事情节表演的欲望。教师对绘本内容进行改编时,根据故事人物情节引导幼儿提出一些好的建议和想法,让幼儿全部参与进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引领幼儿在虚拟情境中的体验。

四、小结

绘本可以带领幼儿进入一个神奇的世界,对幼儿的情绪、想象力和语言水平都具有重要的价值。教育戏剧作为一种情境式的教学方法,已经在欧美和港澳台地区广泛采用。在活动过程中,让幼儿以轻松愉快的方式获取知识,激发幼儿对学习的兴趣,使其能更好的理解绘本故事内容。已有研究表明,绘本教育戏剧活动可以提升幼儿情绪管理的能力、同伴关系的改善、幼儿的阅读兴趣都有显著的效果。教师开展绘本教育戏剧活动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身心发展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绘本内容进行改编,深度挖掘绘本的教育价值,从而让幼儿真正了解自己,帮助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李婴宁.“教育性戏剧”在中国[J].艺术评论,2013,(09).

[2]王添强.解构绘本故事是绘本教育戏剧活动编写的开始[J].保育与教育,2014,(10).

绘本故事教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绘本教学;社会领域;艺术领域

中图分类号:G6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20X(2016)35-0029-02 收稿日期:2016-10-14

作者简介:孟 昱(1986―),女,甘肃天水人,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幼儿园课程。

通过绘本教学可以增加幼儿对图片、符号的敏感性;培养早期阅读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有助于促进幼儿的理解能力发展、感知故事中人物的情绪及其变化,等等。若将具体的绘本作为教学素材应用于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又可在五大领域教育目标的指引下与幼儿园的总体性教育目标进行紧密融合。

一、《小蓝和小黄》总述

抽象派代表人物李欧・李奥尼的《小蓝和小黄》是很多幼儿园教师都很熟悉和喜爱的作品。它讲述了小蓝和小黄融合变成绿色后不被爸爸妈妈所接受,后来哭成眼泪碎片后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家,并且与其他的颜色伙伴互相拉手拥抱的温馨小故事。全书用看似很随意的几个色块,讲述了一个有趣又能引起成人和幼儿自由联想的故事。一百个幼儿教师拿到这样一个有趣的绘本可以设计出一百种特色的教案。笔者希望通过对这样一部优秀的绘本作品价值的深入挖掘,对幼儿园教师设计和开展绘本教学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二、价值分析

以《小蓝和小黄》这个绘本为中心,其教育价值的触角可以延伸至语言、社会、艺术、科学等四个领域中。笔者在艺术领域中做了实践尝试,仅供参考借鉴。

1.社会领域

长期以来,幼儿园社会教育所独有的渗透性和潜移默化性使得幼儿园教师在实施社会领域教育时一直很难有一个有形的抓手。因此,社会领域的教育内容往往被架空,其在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中的地位有点像没有根基的空中楼阁,被强调的很多,但实施的却不多。

其实很多绘本都可以拿来为幼儿的社会性教育所用,尤其是这本《小蓝和小黄》单从社会领域教育的角度看就蕴含了多方面的教育价值;从故事内容看,涉及了小蓝和小黄的融合和分离,以及伴随此过程的情绪体验和变化;在故事结尾处所体现的更大范围的接纳与认同,仔细分析,似乎还能够挖掘出与幼儿自我意识、自我认同相联系的社会领域教育价值。

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若想要将落脚点放在社会领域,则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教学设计重点:

(1)幼儿自我意识教育。

幼儿的自我意识教育是指通过各种活动,增进幼儿对自己的了解与认识,促使其形成较为客观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发展积极的自我体验,培养其自信心、自尊心,以及形成初步的自我调控能力的过程。具体而言,自我意识教育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

一方面,教师可以在“自我认识”上利用绘本本身的故事情节来做足文章,在绘本的第16页,也就是只有一块不规则的绿色,写着“They are green”的那,这一块绿色不单纯只是一块绿色,而是代表了小蓝和小黄的结合。这时去问中班的幼儿:“小蓝和小黄怎么都不见了,他们去哪了?”幼儿们会回答说:“他们在这个绿色里面呢!”可见他们能够理解现象和本质之间的联系,知道外表颜色的更改并不意味着出现了除小蓝和小黄以外的第三个人物。等到小蓝和小黄的家长们都不认识自己的孩子时,对如何证明“我就是我”及在什么情况下“我还是我”等一系列问题的追问,就可以帮助幼儿澄清“自己”与“他人”的区别,从而看清自己,认识到自己的存在。

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抓住故事中小蓝与小黄“情绪”发展的主线,着重引导幼儿识别和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情绪,与儿童常见的七大情绪:思念、生气、害怕、难过、嫉妒、自信和同理心相对应,在挖掘每张画面蕴涵的情绪中展开讨论和教学,并最终形成一次以情绪体验和感知为重点的教学活动。

(2)人际交往。

教师还可以运用这个绘本故事,向人际交往的方向来引导。人际交往是幼儿园社会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涉及了幼儿之间、幼儿与教师之间、幼儿与家庭成员及其他人之间的交往,是幼儿今后健康成长、与他人建立健康良好的人际关系的一项重要技能。

2.艺术领域

对幼儿来说,好的绘本本身就会带给他们视觉上的享受和刺激,与此同时,优美连贯的线条、明快跳跃的色彩、富有节奏感和张力的构图等都能够增强他们的艺术感受力,教师也能够很方便地运用绘本来发展和促进幼儿的艺术表现力。可以说,绘本和幼儿的美术教育具有天然的联系,绘本在幼儿美术、绘画方面的价值是显而易见的。《小蓝和小黄》故事的演绎本来就是基于两个不同颜色叠加后产生一种新颜色的原理,教师可以很自然地延伸到让幼儿自由探索颜色叠加的活动上来,最后和幼儿们一起总结规律,帮助幼儿在今后的绘画过程中更好地运用色彩。

但幼儿园艺术领域的教育包含了美术和音乐两部分,绘本教学延伸至美术领域,如何与音乐产生自然的联系似乎就没那么顺畅了。在这方面,笔者在《小蓝和小黄》的绘本教学中尝试加入了音乐的元素,探索了绘本教学的新形式(教案见下)。活动对象是北京市某幼儿园的中班幼儿,分别在三个班各实施了一次,这三个班的幼儿在活动前均未接触过这个绘本内容。因此活动目标仍是以理解绘本的故事内容为主,但其中又贯穿了主人公情绪变化这条主线。音乐在整个活动中的定位是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情绪,完整串联整篇作品的辅手段,因而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一次音乐活动。从实施效果上来看,在绘本教学中加入音乐,确实更能够调动起幼儿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在以往传统的教学中,关于“情绪”的教育内容教师通常会想到采用表演、讨论、图示等形式来开展,调动幼儿用肢体动作、表情来模拟再现各类情绪,并讨论在各种情绪主导下的行为表现。笔者通过截取两段情感反差较大的音乐片段,分别代表小蓝和小黄开始时愉快玩耍及最后的大团圆和中间爸爸妈妈不认得他们无家可归时的情绪。在这种经过精心挑选的音乐的衬托下,人物隐藏起来的内心活动通过音乐的方式展现在幼儿的面前,幼儿在音乐的辅助下更加直接感受到了两个主人公内心世界的变化。

《小蓝和小黄》教案

【活动目标】

(1)理解绘本的故事内容,感性地了解故事中主人公情绪的变化。

(2)听音乐,能在音乐中回忆故事情节,能把绘本中的不同画面与不同情感的音乐旋律相对应。

(3)在音乐游戏中体验同伴之间一起游戏、拥抱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绘本《小蓝和小黄》PPT,音乐《欢乐的牧童》《瑶族舞曲》片段1、2。

(2)绘本PPT中第7、8、19、21、29页,第23、24、25页图卡,磁扣,白板笔。

【活动过程】

1.导入

幼儿坐好后唱《彩色世界真奇妙》。

2.基本环节

(1)播放绘本PPT,在与幼儿的互动中初次感知绘本中的故事情节。

(2)回忆绘本中的故事情节。出示代表性的图卡为幼儿回忆故事做提示,以高兴和难过两种不同情绪为线索,按故事顺序理解图卡的画面内容。

教师提问:

“它们是怎么发现能变色的秘密的?”

“在发现秘密之前它们和别的颜色的小朋友拉着手玩过吗?”

“老师在刚才给小朋友们讲故事时,有没有人注意到有音乐响起?这几段音乐是很不同的,分别是配合它们高兴的玩和爸爸妈妈不认识它们,它们回不了家时播的,小朋友们能听出来吗?”

分别播放瑶族舞曲1和2,小朋友们自己想出能代表这两段音乐的符号,分别对应标记在每张图片的下方,借助音乐加深幼儿对绘本中小蓝和小黄情绪的理解。

请个别幼儿上来在音乐的伴奏中发挥想象做动作,表演故事的主要情节。

(3)组织幼儿进行音乐游戏。

“现在老师想让所有的小朋友都来一起把故事完整表演一遍,可是有一点难,老师这里正好有一首歌,和这个故事的情节特别像,大家就可以听着音乐做表演了,我们先来一起听一听,看看表演的时候能不能用。”

对应白板上的图卡及记号,对《欢乐的牧童》做标记(贴图和手画),一边请配课教师一起用语言和动作演示。

全体幼儿分为男孩和女孩两组,一组扮演小蓝,一组扮演小黄,在教师的提示下跟着音乐进行绘本故事表演。

3.延伸环节

小朋友们可以在回家以后或者区域活动时间在美工区试试别的颜色好朋友,看看它们拥抱后会变成什么。

这次尝试为笔者及其观摩的老师们打开了思路,将绘本教学与幼儿园音乐教育融合起来还有很多多样的形式。比如可以用一小段旋律经过“变奏”手法处理后,分别代表小蓝和小黄,经过“变奏”处理的音乐最好兼顾到黄蓝两色本身散发的明快和沉稳忧郁的气息。教师可以考虑通过高低音区的音色对比,或者通过伴奏及和声的不同来达到这样的效果。再如还可以在幼儿已经熟悉了绘本故事内容的情况下,考虑加入一些打击乐器,在图谱上为小蓝和小黄设计两种不同的节奏型,在乐曲的最后形成二声部合奏,用以表示颜色家族的成员在最后都开心地互相拥抱。将音乐通过多种形式融入和渗透进绘本后,不仅使音乐的形象变得不再是抽象和难以捉摸,而且还能给幼儿多方位的感官刺激。

3.语言领域

绘本的文学性特质规定了它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故事为依托的,绘本教学也自然是以对绘本故事内容的讲述和理解为出发点的。教师要在如何引发幼儿阅读的兴趣,如何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如何尽力自主理解故事内容等方面想出策略办法。教师可以采取表演、提问、假设、讨论,或借助多媒体手段等多种形式,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尽情表达。在这一过程中,要特别防止把绘本教学简单地等同于讲故事的倾向。

4.科W领域

“颜色变变变”这样的科学活动早已是幼儿园科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活动内容之一。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这一内容似乎被程式化、简单化了,教师很难教出新意来。如果将绘本《小蓝和小黄》的故事在一次科学主题的活动中讲给幼儿听,势必会引起幼儿们极大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张 彤.幼儿园绘本阅读教育的个案研究.重庆:西南大学,2009.

绘本故事教案范文第3篇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绘本《大卫,不可以》,幼儿在教师富有感染力的“大卫”自我介绍下被深深地吸引进这本绘本中。观察、模仿、讲述有节奏地进行着,孩子们跟着教师的步伐有条不紊地“走着”。接着,教师拿出了一个图谱,图上画了一只手,手上打了个叉,教师有意用图谱来引导幼儿说出绘本上的妈妈说的话“大卫,不可以” 。

教师:“你们看,这时候妈妈说什么了?”

幼儿:“大卫,禁止……”

教师(惊讶):“你们看,这画的是什么?上面画的这个叉表示(教师摇手),你们说大卫的妈妈会说什么?”

幼儿:“禁止……”(本班幼儿认识了大量安全标志,包括禁止标志)

教师继续引导幼儿观察图示,边摇手表示,可幼儿始终没有点到“不可以”上。教师花了很多时间,最后自己说出绘本文本:“大卫,不可以”。在接下来的几幅图中,教师还是呈现了这张图谱,引导幼儿讲述时,幼儿都出现了“禁止……”的说法,教师表情严肃,个别幼儿开始与同伴谈话、东张西望。

看到结尾处,大卫认错了,要拥胞妈妈,教师出示了大卫举手要拥抱妈妈的图片:“你们看,大卫这是要干吗?”

幼儿:“投降。”(全体哄笑)

教师回放图片,再次引导:“你们看,大卫做错了,被妈妈批评了,他认错了,现在妈妈已经原谅他了,他现在要干吗?”

幼儿:“投降。”(再次哄笑,做出投降的样子)

教师拍手整顿示意全体坐好……

课后教师反思时指出幼儿受前一阵子的安全教育活动影响太大,一看到“叉”就想到禁止标志,所以很难引导。教师本想挑选一些活跃的孩子来回答,让课堂气氛不会太沉闷,没想到太过活跃那几个捣蛋鬼还整出“投降”这一茬,搞得好好的课堂变得乱哄哄的。

笔者认为,想要组织好一次成功的集中教育活动,并且从活动中积累有益经验,首先要备好课,其次是养成有效反思的习惯,将备课、实施、反思作为不可分割整体认真对待,那么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1.“备”好幼儿

现时,已经较少有新教师会尝试亲自根据自已班上幼儿的特点去设计活动教案了,往往都是直接获取优秀教案备课。备课时往往只顾备好教案文本,很少备及幼儿。这种片面的、主观的、一厢情愿的备课是不合理的。尤其是从互联网上下载的教案来自天南地北,往往一篇看似完美的教案在自己这里却实施不下去,原因就是地域、城乡文化背景的差异造成的幼儿群体文化差异。因此,备幼儿显得尤其重要。我们要清楚地知道自己班的幼儿已有知识经验是什么?欠缺什么知识经验?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在哪里?以调整活动设计至最适合本班幼儿,必要时进行相关的知识准备。例如本次活动,幼儿认识大量的禁止标志是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以此为基础,教师呈现这么一个极似禁止标志的图谱引起幼儿的歧意是必然的结果。(在场的听课教师也一致认为这个图示的确与禁止标志相似)如果教师备好幼儿,使用另一种图示(如摇头或在手的图示上画摆动的线条),就避免了所有的尴尬。

2.把握教学活动的核心价值

任何一次有意义的教学活动都是因为它有着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价值而存在着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关注到这点,尤其是上公开课时,新教师更多关注的是课堂的形式是否新颖,教学具是否新奇等一些形式上的东西,而较少思考教学活动的核心价值即幼儿参与活动会获得哪些有益经验等价值取向性问题,这就容易导致教学过程偏离本质轨道。

通观本次绘本《大卫,不可以》教学,教师为其定位的核心价值有两点:首先,通过引导幼儿连续观察画面并启发幼儿前后联系,联想事件的前因后果,而后将自己的所看所想表达出来,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其次,通过讲述、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妈妈另一面的爱。价值定位是比较合理的,但教师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对核心价值的把握却不到位。就本次活动而言我们是否要理清这个问题:看这种文字非常少的绘本一定要按文本内容阅读吗?整本书反复只出现了五个字“大卫,不可以”,按文本的阅读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吗?答案是否定的,绘本中的文本只是对绘本的阅读提供提示,幼儿在充分理解绘本故事的基础上能用正确的语言来表达就算达成目标,教师甚至可以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方法来表达同一个意思,我们应该鼓励孩子的个性化表达。那么解决问题就简单了,顺着幼儿的意思,启发幼儿用完整的语句表达清楚,哪怕是“大卫,禁止……”,如果说一定要尊重原著,教师可以在幼儿讲述后说:“你们说得真好,我们来听听大卫的妈妈是怎么说的‘大卫,不可以’。‘ 不可以’就是‘禁止’的意思”。

3.把握目标,随机应变,灵活运用教学策略

新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在教学活动中通常固守教案文本循规蹈矩的实施,欠缺应变能力。要突破这一点,需要教师在熟悉教案文本与幼儿的基础上具备较强的目标意识。俗语说:条条大道通罗马。教师不必囿于原定计划,而应该根据活动实施过程中幼儿的反应灵活变通地运用教育策略,做到心中有目标,随机能应变。例如本次活动中,“投降”事件出现的时候,教师就乱了阵脚。因为教师的计划不是这么设定的,也没有想过幼儿会给出这个令人“头疼”的答案,于是教师把前面的画面再次进行梳理以期幼儿能够说出大卫这是要投向妈妈的怀抱,但由于本班孩子平时绘本阅读较少,前后联系、推理的能力还不足以将这个结果推理出来,这时候教师应该变化教学策略,先肯定孩子的回答,再引导。如教师可以就势反问:“投降?哦,这个动作的确有点像投降,大卫为什么要投降?是不是大卫做错事向妈妈认错投降了?妈妈原谅大卫了说:‘亲爱的宝贝,来,到妈妈这里来。’所以大卫很开心举着手跑过去要抱抱妈妈。大卫会对妈妈说什么?”

4.归因反思,有效提高教学能力

这里所指的归因特指教育活动实施过程的成败的原因,取决于教师自身教育策略的运用即为内部归因,取决幼儿群体的素质为外部归因。

看过应彩云老师的课,她无论在哪里上课,面对着陌生的幼儿群体都能在课堂中游刃有余,孩子们都像着了魔似的跟着应老师的脚步走。外部归因者会认为应老师碰到的孩子都是乖孩子。内部归因者则会认为应老师设计的活动策略符合幼儿的心理年龄特点,并且擅长在课堂中根据幼儿的反应适时地调整教育策略。

绘本故事教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绘本阅读;大班幼儿;兴趣

阅读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也是现代社会生活中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基础。在学习和实践《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过程及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改革和创新中,我们不难发现早期阅读、早期阅读能力、早期阅读教育正在被提倡和重视。绘本已经被公认为最适合学龄前儿童阅读的读物。一般的经典绘本都具有培养孩子想象力、观察力和思考能力的突出功能,并且有多层次的内涵,有的甚至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来阅读。

作为幼儿园的一线教师,我们进行了许多的尝试,力求挖掘出绘本中对幼儿的认知发展、情感体验最具有价值和意义的那一部分,并将其转化为实际可以操作的教案,探索针对不同的绘本、不同年龄段幼儿具体的教学策略。但是,从我们选择绘本伊始,直到设计好教案,在实施教案的过程中,有时会忽略幼儿的阅读需要,把教放在了第一位,从而影响着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对文学作品本身核心价值的挖掘利用。在设计和执教大班绘本阅读教学《避开恶猫的办法》的过程中,通过集体教研,使得自己对绘本教学的绘本选择、目标制定、提问方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选择有趣的作品,找到作品核心价值和幼儿经验之间的契合点,施以合适的教学方式,才能让幼儿在快乐的阅读中获得有益的发展。

一、尊重阅读需求,选择“趣”读之作

作为幼儿教师,必须要学会选择适合不同年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绘本,作为教师要在充分观察绘本画面,多角度、多层次理解绘本内涵的基础上着手进行绘本阅读的教学设计。而《避开恶猫的办法》充满着“想象”这一绘本的特质,情节有趣、画面生动、意趣盎然,能极大地满足孩子们爱幻想的心理,符合他们的阅读需要,是一本充满趣味的“趣”读佳作。

《避开恶猫的办法》是从韩国引进,由长春出版社出版的数学绘本――“分类与顺序”中的一本绘本。这套数学绘本是墨西哥政府制定的小学数学辅助教材,荣获2009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优秀儿童奖。整套数学绘本分为六册,每册书的图、文、作者各不相同。故事贴近生活,画面风格各异。每册书在讲完故事之后,会用一页“数学概念理解”来梳理概念,用数学游戏、数学课题来进行“数学概念扩展”。

在寻找绘本的过程中,一开始,就是被“数学绘本”和“获2009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优秀儿童奖”这两个标题所吸引的。但是这是一套小学数学辅助教材,而且是从国外引进的,在年龄上和文化背景上是否与我们大班孩子存在差异。“分类与顺序”这一蕴含在绘本中的数学知识,是否符合大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在大班的数学领域的目标中,并没有把图表的学习列入其中,而且对于大班上学期的幼儿,在对抽象的数学符号和图表的认识上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选择这样的一本绘本来设计教案,不符合大班幼儿的发展水平。

但是当我们坐下来仔细地研读绘本的时候,我们发现,《避开恶猫的办法》讲述了一群老鼠想办法躲开一只恶猫的事。在老鼠们选择什么东西挂在老鼠脖子上的过程中,作者描绘了老鼠们讨论的过程、不同的表决方式,在画面上幼儿可以通过观察来知晓老鼠们每次表决的方式和结果,图表的知识就蕴含其中。老鼠们新奇的表决方式是绘本的有趣之处。老鼠们每一次的选择、表决都蕴含着解决问题的智慧。老鼠们通过排队、放大栗子、画圈、插蜡烛、串水果串的方式进行表决,充满悬念和揭开结果时的期待,抽象的图表被隐藏在有趣的画面中。

对于大班的幼儿,这一阶段的孩子虽然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但是有一定的逻辑概括能力。同时,由于大班幼儿的观察能力有限,因此,角色太多、背景较复杂的绘本都不太适合他们阅读。《避开恶猫的办法》画面比较清晰,背景不多,但是有一些小细节需要幼儿去观察。需要幼儿比较结果数值的大小,有一定的排序能力,在此基础上理解画面的内容,得出老鼠表决的结果,对大班的孩子有一定的挑战性。但是还属于“跳一跳,够得着”的范围。同时,我们翻阅了现在大班使用的教材,发现,在大班上学期的科学领域的课程设置中,在一部分数学活动中要求幼儿用符号和数字记录下观察和讨论的结果,如调查我是怎样来幼儿园的,我的生日等,并且在科学活动中有大量需要幼儿用学习表格记录的学习内容,如天气记录、种子生长记录等。其中要求幼儿具备初步的调查统计能力。

集体研讨后,我们认为,虽然这是一套小学数学辅助教材,但是,蕴含在其中的数学内容,以大班幼儿喜欢的色彩,鲜明而不紊乱地展示出来,大班的孩子可以在观察画面后得出老鼠表决的结果,使阅读可以不断地进行下去。在阅读的过程中,幼儿首先感知的并不是什么图表,而是老鼠们各色的表决方式,感受到的应该是老鼠们不断地用表决来排除不合理的方法,最后得出一个避开恶猫的最佳方案的过程。在设计教案的时候,我们应该抓住绘本中能给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东西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以具体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的,我们要做的就是更好地引导幼儿去观察、去猜想。

二、慎订教学目标,攫取“悦”读之本

在制订目标的过程中,我们从一开始的“深挖”绘本的“数学”价值,到最后的“明晰”绘本的“悦读”价值,经历着以教师的教学为主导来设计目标,到以幼儿的学习特点为宗旨来设定目标的过程,一步步走出“重技能轻创造”的绘本阅读误区,将“悦”读还给孩子。

当确定了绘本以后,我们认为既然是数学绘本,在第一次设计教案时,我将目标定为:(1)通过阅读,初步掌握表格记录,会看柱形图。(2)通过游戏,进一步理解柱形图的使用方法。(3)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将教学重点放在掌握表格记录上。但是,通过试教,我们发现了很多的问题:

幼儿的阅读兴趣:在活动一开始,教师以生动的语言来演读绘本的开头,幼儿的注意力集中,阅读兴趣较高。在接下来阅读的过程中,由于三次记录的插入,幼儿的阅读兴趣每每被打断,读到后面,很多幼儿都没了兴趣。失去了阅读兴趣,绘本阅读活动的质量就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幼儿的记录:幼儿要比较成功地理解绘本的主题,其在分类、比较数值大小、排序等方面都要具备一定的能力。由于幼儿的数学能力本身就存在比较大的个体差异,加之刚升入大班,幼儿自主记录的能力还较弱,有一部分幼儿在三次记录的过程中不能掌握。在第一次用自己的方法记录的过程中,只有极少数的幼儿会用标记与数字相结合的方法来记录老鼠们选择的结果,一部分幼儿只是用数字或是一些符号把每种选择的老鼠的数量给记录下来,还有一部分幼儿直接把画面给画了下来,占用了很多的时间。在第二次用表格记录的过程中,有一部分幼儿在模仿教师的示范,一部分幼儿虽然还在沿用自己的一些记录方法,但是记录的结果清晰起来,还有一些幼儿显得有些手足无措,在抄袭教师的示范。最后一次的记录,因为有了两次的集体讨论和纠错,大部分幼儿学会了用标记和数字来记录观察到的结果,但还是不能将结果正确地排列到表格中。在幼儿学习表格记录的方法上,笔者没有从幼儿已有的水平出发去搭建一个支架来帮助幼儿学习,而是想当然地用了自己设计好的方法,应该参考现有的教材对表格记录的学习方式做好修改。

在与同事的集体分析和自己查阅文献之后,发现自己对绘本阅读的理解存在偏差,使教案的设计出现了问题。而问题的根源在目标的设定上。在目标上,笔者过于注重绘本的教育功能性价值,把表格记录的学习排在了第一位,在活动中占用了大量的时间,牺牲了绘本带给幼儿快乐的阅读体验。笔者虽然意识到引导幼儿猜想老鼠们各种选择的理由对于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很有帮助,但是为了学习记录,在时间上限制了幼儿的发挥。笔者把绘本当成了幼儿获得知识、学习技能的载体,忽视了绘本本身所隐藏的核心价值:小老鼠先是通过集体讨论,想出各种办法,然后将方法分类,接着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表决,少数服从多数,层层递进,最后将问题解决。在每一次表决前,是引导幼儿进行合理猜想、激发他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最好的时机,但是笔者恰恰由于局限于教育的功能性目标,而忽略了绘本本身的价值。绘本带给孩子的不仅仅是一个故事,一次审美的体验,更应该是孩子与社会接触的一扇大门,幼儿是社会的人,虽然他们的思维较少地受到传统习俗的制约,他们从绘本中所得出的结论往往接近于客观事实,但作为教师不但要善于激发它、尊重它,而且要归纳和提升它,从而发挥它们的价值。

日本“现代图画书之父”把图画书比作“幸福的种子”。他认为画书对幼儿没有任何“用途”,不是拿来学习东西的,而是用来感受快乐的。如果一直从知识或批判角度去阅读,就可能产生不当的理解,或心不甘情不愿,失去应有的乐趣。

研讨后,笔者对目标作了以下调整:(1)通过阅读,分析文中各种选择的合理性,判断老鼠每次选择的方法和结果。(2)通过阅读,初步掌握表格记录,会看柱形图。(3)初步意识到“少数服从多数”这一解决问题的方法。

由于目标的调整,笔者将更多的时间放在了引导幼儿猜想老鼠们各种选择的合理性和观察画面上。大多数幼儿都能够饶有兴趣地观察画面,看出老鼠们选择的结果,获得很大的满足感,但是到了记录上,由于记录的时间大大缩短,采用了两次请个别幼儿记录,一次集体记录的方式,但是幼儿在数学方面发展的个体差异程度是比较大的,而且学龄前的幼儿,还处于直觉行动思维阶段,操作对于他们的学习,特别是对数学问题的理解是不可缺

少的。

虽然将学习表格记录放在目标的第二条,但是从活动实施的效果看,幼儿的兴趣点依然是猜想和解释老鼠们想出的方法,如果要加入记录的内容,将对绘本的理解、有语言描述自己的想法和观察图片的结果与记录的学习放在一个活动内进行,学习的量太大了些,使得幼儿阅读的效果和学习记录的效果都打了折扣,活动进行的时间过长。绘本的阅读不是一次活动就能完成的,而是一系列的活动,不能因为这是一个数学绘本,就在第一次活动中放进过多的内容,而有损于绘本阅读的初衷和降低数学学习的

效率。

所以,我们又对目标进行了再次调整:(1)通过阅读,分析文中各种选择的合理性,判断老鼠每次选择的方法和结果。(2)初步意识到“少数服从多数”这一解决问题的方法。去掉了学习记录的目标,而把活动的重点放在合理猜想和观察老鼠各种表决的方法和结果上,在观察中,其实已经渗透了幼儿有关的数学能力的掌握,所以把学习记录的目标放到下一个活动中。

通过这样的调整,笔者走出“重技能轻创造”的误区,尝试从绘本中抽取真正对幼儿有意义的,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并且提炼出“少数服从多数”这一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最后的环节引导幼儿运用到生活中,发挥绘本教学应有的价值。

三、精心设计提问,紧抓“猜”读之法

在设计教案的过程中,我们教师会设定很多的问题,以幼儿的回答来推进教学,在回应幼儿回答的过程中,往往会肯定、否定、解释、补充幼儿的答案,以求满足教学的需要。但是,如果仅仅从教师的角度出发,以教师的设想去设定问题,往往会使自己教学的节奏过短或冗长,不能很好地激发幼儿的思考。其中,对“提问的开放性、提问的准确性”的把握就成了“猜”读能否顺利进行的保证。

1.提问的开放性

阅读中的第一个提问:“哎呀,这可怎么办呢?老鼠们着急得不得了,得想个办法在猫下次来的时候好马上躲起来。如果是你,你会想什么办法?”幼儿想的办法是五花八门,有很多的幼儿一开始想到了可以躲到很多东西的后面和里面,有的孩子还想到了“用鞭炮把猫炸死、设一个陷阱让猫摔下去”等。幼儿绘本阅读活动中的提问要讲究开放性,但是开放性的提问,要看具体情况,提问的目的是激发幼儿的思考,而幼儿有时的回答会缺少合理性,特别是像本次活动的第一个问题。笔者这样的提问方式缺少引导幼儿思考的指向性。笔者按照绘本的意图,应该是引导幼儿猜想通过什么办法可以在猫还没有靠近老鼠之前,老鼠就知道是猫来了,只有先知道猫来了,才可以躲起来,而当猫已经走到老鼠跟前再去躲或是为了避开猫的突然出现而一直躲在某处都不是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式。虽然笔者在幼儿回答偏离方向时,引导幼儿往正确的方向去想,但是很多幼儿容易受最初的一个回答的影响,从而出现群体式的偏题。

所以,我们将第一个提问做了调整,改为:“如果是你,想个什么办法在猫还没靠近老鼠前,就能感觉到猫来了,好马上躲起来?”这样一来,既能保证问题的开放性,又能保证问题的指向性。

2.提问的准确性

阅读中最重要的提问部分就是在“分页观看课件,引导幼儿猜想老鼠们各种选择的合理性”这一环节中。在老鼠们第一次选择的画面上是用“锁和羽毛”来代表轻的东西和重的东西;第二次选择的画面上是用“袜子、手电筒、哨子”来代表有气味的、会发光的、会发出声音的东西。笔者一开始试教的时候,容易在提问和反馈幼儿回答的过程中,将选择轻的说成选择羽毛,选择会发出声音的说成选择哨子,而且解释起来一不注意,就会将这两种说法混着用,以至于幼儿都被自己带糊涂了。在大家的提醒下,意识到轻、重、有气味、会发光、会发出声音指的是物体的种类,不能用某一种物体来代替这一类物体,这样会给幼儿的思考带来障碍。在“判断什么时间送铃铛”这一环节上,有三个时间段,晚上、清晨、中午。在一开始设计时,笔者的提问比较随意和笼统:你觉得哪个时间比较好,为什么?结果通过试教发现,“晚上”这一时间段,不是好不好的问题,有些幼儿说晚上好,因为人少,老鼠在送的时候不容易被发现。但是晚上猫是醒着的,是最不能选择的时间,也就是要让幼儿明白这是常识问题,不容许随便猜想。所以最后,把问题具体化为:你觉得晚上送行不行?清早送牛奶的叔叔来的时候送好不好?中午邮差大叔送信时送你觉得怎么样?晚上只有“行与不行”,而后面两个时间点留给幼儿猜想的空间就比较大。

四、体现数学特质,不放“特”读之能

《避开恶猫的办法》是一本专门的数学绘本,绘本本身蕴藏着数学领域的特质。在运用这样的数学绘本开展阅读教学时,教师不仅要体现出绘本作为文学作品本身的价值,更应该抓住绘本中的“数学”元素这一特质,开展绘本阅读,尊重幼儿在数学学习上的差异,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能力,不放“特”读之能。

通过这次的绘本教学活动,我们认为,在进行数学绘本教学前,对绘本的选择一定要从幼儿的年龄出发,从幼儿原有经验出发去选择适合某一年龄段幼儿的数学绘本。所选的数学绘本中所包含的知识点必须是正确的,情节与数学应该是相辅相成的,而不是为了数学而拼凑的一些情节。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科学领域下的“数学认知”的目标中明确指出: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优秀的数学绘本其内容应该是来源于幼儿的生活,与幼儿的经验相联系,这是数学绘本阅读的特质之一。数学绘本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可以让孩子在体会文学作品美好的同时,运用数学方法解决故事中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就来自我们的生活。

幼儿园绘本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顺应幼儿的阅读天性,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让幼儿觉得阅读是快乐的,所以教师在设定数学绘本阅读教学的目标时,要把绘本中最具价值的东西与幼儿的认知特点与情感特点相结合,要发挥数学绘本的“特”读之能,同时切不可为了“数学认知”的习得而放弃绘本中蕴含的对幼儿整体发展的价值,这是数学绘本阅读特质之二。这也是在利用数学绘本开展集体教学时,作为一线老师所要把握的关键点。在学习减法时,不要忘了猫头鹰爷爷对动物宝宝的舐犊之情(数学绘本《都到我这里来》);在感知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时,不要忘了奶奶为孩子们的成长所付出的艰辛(数学绘本《奶奶的红裙子》);在学习多种方法数数的时候,不要忘了自我悦纳是多么的重要(数学绘本《世界上最帅的猪》)。

在数学绘本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绘本来组织阅读。绘本阅读一般分为幼儿自主阅读、教师导读、阅读讨论、幼儿的表演与创造四个步骤。在多次的试教中我发现,不同班级的幼儿,在数学能力上还是存在群体性的差异,在设计教案时要考虑到本班大多数幼儿的情况,设定适宜的难度。在不改变绘本原文的情况下,教师要在阅读时,把握好阅读重难点,这是数学绘本阅读中的特质之三。

让孩子自然而然地喜欢上数学是一件头疼的事,让孩子不由自主地喜欢上阅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我们要做的就是用孩子喜欢的故事,用孩子喜欢的语言,引他们入境。把孩子发展的需要放在本位,把阅读的快乐、数学学习的快乐还给孩子。

参考文献:

[1]金波.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J].基础教育课程,2012(Z1).

[2]夏磊.小学语文教学儿童阅读观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绘本故事教案范文第5篇

一、指导思想

“读写绘”是新教育实验为小学低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阅读课程,主旨是引导低年级师生共读绘本、儿歌等,使孩子们的心灵在美好的事物中得到浸润,在幸福中快乐地成长。由于我们学校所所开设的“读写绘”课程以及老师在实践“读写绘”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为了让老师们更加清楚地领悟到“读写绘”的内涵,更加明确地学习到“读写绘”的操作方法和基本流程,更加有效地应用到“读写绘”的教学实践中,特成立“读写绘”工作室,并制订计划。

二、组织成立

组 长:倪玮玮

成 员:蒋玉园 刘多廷 逯华林

二、明确职责

⑴认真制定“读写绘工作计划”,并负责切实实施计划;

⑵指导授课教师学会利用网络资源去收集、整理、制作、选择和使用优秀的绘本故事作品,制作成课件,实行资源共享;

⑶为授课教师们介绍“读写绘”的操作要领,承担课程培训,解决操作疑难,让老师们在“读写绘”开展过程中不困惑、不走弯路,使其操作更规范、更有效、更能领悟到“读写绘”的魅力和意义,发挥好“读写绘”课程的作用。

⑷工作室成员将承担“读写绘”课堂展示活动,让老师们更加直观地把握“读写绘”的故事讲述技巧和写绘操作指导技巧。

⑸组织老师上好研讨课。开展集体备课、听课,绘本课展示活动,课后及时集体评课,交流和反馈。

(6)及时督促各授课教师收集、整理“读写绘”的相关资料。

三、操作流程

1、学习培训,授课教师了解“读写绘”的基本流程、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解读教学设计和案例。

2、解读绘本,授课教师从“了解故事内容,把握故事内涵、把握共读小帖士和写绘参考”入手,认真解读各个绘本故事,并能联系学生实际,寻找这个故事和孩子之间的联系。

3、制定预案,授课教师结合绘本资源制定所安排绘本的教案。流程是:教学目标——内容简介——教学过程——写绘布置——检查反馈。

4、制作、完善课件为了让学生在上课中能清楚的看到故事内容,首先要根据故事将文字重新制作到课件中,同时还要注意美观、大方,不要破坏原故事的画面效果。接着,根据设计的预案,将教学思路呈现在课件中,比如所设计的必要教学环节、故事主旨、写绘作业等添加到课件中,使老师们拿到课件就可以上课,为老师们开展读写绘提供便利。

5、及时答疑,工作组的成员将承担“读写绘”的培训及课堂展示活动的责任,让老师们更加直观的把握“读写绘”的故事讲述技巧和写绘操作指导技巧。

四、工作室常规工作

1、每周两节绘本课。一学期至少要完成15个绘本的解读.

2、定期分班级、分年级举行“优秀绘本展”,让同学们在交流、欣赏中共同进步。

3、收集、整理学生的优秀绘本。

4、组织开展“读写绘”授课教师的学习培训工作。5、组织开展“读写绘”课堂展示活动。

6、组织教师上好研讨课。

五、各年级绘本参考篇目

一年级:

《小猪唏哩呼噜》 《鼠小弟荡秋千》 《彩色乌鸦》 《蚂蚁和西瓜》 《爱花的牛》 《像爸爸一样》 《小阿力的大学校》 《鼠小弟的背心》 《大卫,不可以》 《我喜欢书》 《和甘伯伯去游河》 《像爸爸一样》 《爷爷一定有办法》 《小猪变形记》 《哪吒闹海》

二年级:

《巴特恩的裁缝梦》 《非洲的大南瓜》 《有个性的羊》 《挖鼻孔的大英雄》 《金老爷买钟》 《笨拙的螃蟹》 《逃家小兔》 《狼外婆》 《绿狼》 《大熊的小麻烦》 《花婆婆》 《长大做个好爷爷》 《石头汤》 《苏菲生气了》 《霍顿听见了呼呼的声音》

六、工作室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制定读写绘工作室工作计划。

2、收集优秀绘本课件并找寻适合各年级的读写绘本。

3、各年级工作室成员按计划开展读写绘课程。

4、交流工作开展情况。

5、讨论实施工作细节。

十月份:

1、一年级读写绘展示课。

2、结合”国庆节”开展一次读写绘活动。

3、针对此次活动在各年级举行优秀绘本展,对那些优秀的绘本给予一定的奖励。

十一月份:

1、二年级读写绘展示课。

2、对读写绘工作室前期工作情况小结,并对后期工作进行规划。

3、讨论和交流活动情况。

十二月份:

1、组织教师参与读写绘研讨课的活动。

2、结合即将到来的元旦,将在各年级开展“讲故事比赛”并评选出“优秀绘本故事奖”及“讲故事小能手”,以此来增强孩子们对绘本的兴趣和提高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

一月份:

1、收集本学期的优秀绘本课件和优秀的学生绘本。

2、教师“读写绘”优秀案例和心得评选活动。

3、评选优秀绘本班级和个人,并进行表彰和奖励。

绘本故事教案范文第6篇

关键词:音乐绘本;脑瘫;功能康复

说起绘本,大家并不陌生,色彩斑斓的绘本亲切又温馨,带着童年的味道。图文并茂的绘本很容易俘获孩子们的心,对特殊孩子也不例外。作为脑瘫学校一名音乐老师,同时也是一名孩子的母亲,我一直对绘本对孩子教育的作用钟爱有加,也曾参加过一些相关讲故事比赛,还获得过故事妈妈的称号。于是,我开始向学校申请:让低年级的特殊孩子增加课外绘本阅读课,把绘本带进课堂,让越来越多的孩子感受绘本的魅力。

一、音乐绘本的类型

起初的绘本阅读课,我会选择适合低年级孩子认知特点的一些绘本,比如,数字类、科技类、民俗、情绪类的等等,选好绘本我就开始写教案、认真备课,挖掘绘本的图和文,再引导孩子去观察、去思考,让孩子们自己去发现绘本的美,这个美可以是图画美、颜色美,也可以是故事美、道理美。至于孩子l现多少并不重要,只要孩子热爱并参与进去,必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从始至终,有一点我特别注意:教师只是绘本课堂的引导者、组织者,学生才是绘本的主体,不能本末倒置,老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再引导,而非主讲。

二、音乐元素注入故事

尤其对于我们的学生,他们在智力、语言、运动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所以选择他们合适的绘本,让绘本本身的魅力来引导大家爱阅读、爱观察、爱思考、爱表演,老师再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去发展孩子的感知和逻辑思维能力,绘本中常用手段――角色扮演,除了能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之外,还能对孩子的语言和运动功能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最关键的是,整个学习的过程都是孩子主动积极去参与的,这些也是推动我绘本教学的最大动力。绘本让我找到了教学上的成就感。

正因为有了绘本教学的经验,我开始思考如何把绘本进行升级,加入音乐的元素。形成一个新型的课堂模式。于是我想到了音乐绘本。所谓音乐绘本,就是音乐与绘本的结合体。这个音乐,包括了音乐中的唱、动、创、奏、赏。我开始结合我所熟悉的绘本,将音乐的元素科学、有趣地镶嵌进去。

三、主题教育融入低年级特殊音乐课

低年级的音乐课通常要迎合主题教育,例如“讲卫生”主题,我为二班的学生选择了有趣的绘本《牙齿大街的新鲜事》,选好绘本后,开始挖掘绘本情节与音乐和康复结合的地方。这些音乐的有效安排,便是老师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的碰撞。

四、如何发觉故事的音乐性

一个成功的音乐绘本课堂要考虑很多情况,比如,音乐的安排在绘本的什么点嵌入,通常在绘本前半部分的一个小高潮点就要嵌入一个音乐表现形式,既使是小儿歌也可以使节奏律动,将课堂推向高潮。比如:下面绘本中编到游戏律动:洗牙齿,补牙齿,拔牙齿,这些枯燥的动词,加入道具和节奏感强烈的音乐,就变成了很生动的音乐节奏游戏。孩子们在快乐的律动中,主动完成了帮助孩子康复训练的动作设计。

课例:

每个绘本主题我会安排两个课时,根据情节点嵌入两个简单的儿歌或律动游戏,或发声游戏。也就是说,在绘本音乐课上,发挥的不仅是想象力和阅读力,还有很多的唱、动、编、康复的内容。真正达到康复与课堂的有效融合。

五、结论

通过音乐绘本的学习,我们发现孩子的兴趣性提高了,他们期待来音乐室,因为在音乐室里每周都有新的故事,故事里面有精彩的角色扮演,或者是精彩的绘本儿歌。喜欢的故事,简单易懂,朗朗上口的儿歌人人参与,二班的孩子们开始很期待音乐课时间。当然,即便都是二班的学生,每个年级的认知和特点也是不一样的,我们从绘本的选择到音乐活动安排,都遵循循序渐进、循循善诱、康教结合的原则。实践证明音乐绘本在脑瘫孩子康复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于雪琴.浅谈音乐治疗中的节奏运用和原则[J].现代特殊教育,2009.

绘本故事教案范文第7篇

(一)活动介绍

《多多什么都爱吃》源自幼儿绘本系列丛书《幸福的种子》,它以一个小女孩的自述方式,描写了女孩对长大后的幻想历程。故事中的玲玲不吃饭,她按照妈妈的提议,幻想自己是小狗多多,如果多吃了,长大会怎么样。最终,她发现了多吃的好处、坏处,明白了饭菜要自己吃,自己长大的好处是最多的。中班幼儿因为挑食被父母打、骂的例子很多,但这个故事轻松、有趣,孩子特别爱听。幼儿年龄偏小,希望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让幼儿明白,饭菜要自己吃,这也是本活动设计的初衷。

(二)设计与实施过程

领域:生活教育

活动目标:

1. 理解故事内容,发现多多的不同变化;

2. 能够想象妈妈和玲玲之间的对话内容;

3. 懂得“饭菜要自己吃,要自己长大才是最好的”。

活动准备:多媒体、教师PPT课件、音乐

活动重点:让幼儿自己理解吃饭不挑食的道理

活动环节:

(一)导入:

1.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给你们讲故事啦!看,看这里,这幅图里都有谁啊?(生答)你们猜他们都在做什么呀?为什么小女孩玲玲不吃青菜,要给小狗多多吃呢?这样做对不对?(不对。)

2. 设疑:我们能不能因为不喜欢吃饭,就不吃,扔给小狗吃?为什么?(不能,因为长不大。)那我们一起去告诉玲玲好不好?

(二)多多长大的“好处”

教师用精彩、丰富的语言讲述故事1-9页内容。

师:故事里,除了玲玲、多多,还有谁?

师:你听到妈妈和宝宝说了什么?想象下宝宝和妈妈说了什么?

师生讨论:不听话的玲玲把饭菜都给多多吃了,你们猜,长大后的多多会怎么样呢?(很神气、能带我去到处玩、帮我吓跑坏人……)

(三)多多长大的“坏处”

师:你们喜欢长大的多多吗?(喜欢)

师:玲玲也很喜欢长大后的多多。多多吃得越多,长得越快。你们看,多多大得连自己的小床都睡不下了,多可怜啊!洗个澡得花上一天的工夫,把玲玲给累坏了。一大麻袋零食都不够多多吃呢!玲玲想跟多多玩,还得飞到它的小爪上。玲玲犯愁了,万一多多长成了全世界最大得狗被抓去笼子里展览多可怜啊!该怎么办呢?小朋友们快想办法救救多多吧!

师生讨论:该如何拯救多多?(不让多多吃那么多、叫多多吃少点、自己的饭菜自己吃……)

师:你们看,玲玲最后是怎么做的?(自己的饭菜自己吃)玲玲自己再也不把饭菜给多多吃了。玲玲真是乖孩子,我们要像玲玲学习哦,做个吃饭不挑食的乖宝宝。

幼儿跟着教师一起唱《吃饭不挑食》。

二、活动反思

1. 目标制定还算合理。中班的阅读目标是让幼儿初步理解绘本故事,大胆想象绘本故事情景。通过多种手段教育幼儿吃饭不挑食,是中班生活教育目标中一个重要目标。

2. 让幼儿懂得吃饭不挑食的道理是本课的重点。过程流畅,但仅通过两个讨论环节就让幼儿去理解显得很单薄。教师讲得多,互动环节非常少。

3. 课堂的气氛不够活跃。应加入些情景表演,活跃课堂气氛。

三、修改后的活动教案

活动目标:

1. 理解故事内容,发现多多的不同变化;

2. 能根据画面想象妈妈和玲玲之间的对话;

3. 懂得“饭菜要自己吃,要自己长大才是最好的”。

活动准备:多媒体、教师PPT课件、音乐、小姑娘小贴纸、妈妈贴纸、小狗贴纸

活动重点:让幼儿自己理解吃饭不挑食的道理

活动环节:

(一)问题导入:

1. 课件呈现第一张图,提问。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讲故事给你们听啦!看,看这里,这幅图里都有谁啊?(生答)你们猜猜他们都在做什么呀?为什么小女孩玲玲不吃青菜,要给小狗多多吃呢?这样做对不对?(不对。)

2. 引出问题:我们能不能因为不喜欢吃饭,就不吃,扔给小狗吃?为什么?(不能,因为长不大。)那我们一起去告诉玲玲好不好?

(二)多多长大的“好处”

1. 讲述故事:

教师用精彩、丰富的语言讲述故事1-9页内容。

师:故事里除了玲玲、多多,还有谁?

师:你听到妈妈和宝宝说了什么?想象下宝宝和妈妈说了什么?

2. 情景剧表演:多多得到那么多好吃的,心里肯定美滋滋的。它是怎么想的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表演吧!老师请1位小朋友来当玲玲,1位小朋友扮演多多,我扮演妈妈,看看他们到底说了什么,心里是怎么想的?

妈妈:玲玲,快把青菜吃了。

玲玲:青菜不好吃,又不香又不脆,我才不要吃呢,多多最爱吃了,给多多。

多多:哇,真好吃啊,好好吃……

……

3. 师生讨论:小朋友表演真棒!你们猜猜玲玲把饭菜都给多多吃了,长大后的多多会怎么样呢?(很神气、能带我去到处玩、帮我吓跑坏人……)

(三)多多长大的“坏处”

出示12-20页PPT(配动画音)

师:你们喜欢长大的多多吗?(喜欢)

师:玲玲也是很喜欢长大后的多多。多多吃得越多长得越快,大得连自己的小床都睡不下了,多可怜啊!洗澡得花上一天的工夫,把玲玲给累坏了!现在,一大麻袋零食都不够多多吃。玲玲想跟多多玩得飞到它的小爪上。玲玲犯愁了,万一多多长成了全世界最大的狗被抓去笼子里展览多可怜啊!让我们快想办法救救多多吧!

师生讨论:该如何拯救多多?(不让多多吃那么多、叫多多吃少点、自己的饭菜自己吃……)

(分析:指导幼儿边看边观察,体会到多多体积的不同变化,锻炼幼儿的想象力、语言表达力,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饭菜自己吃。)

师:你们看,玲玲最后是怎么做的?(自己的饭菜自己吃)玲玲再也不把饭菜给多多吃了,玲玲真是乖孩子,我们要像玲玲学习哦,做个吃饭不挑食的乖宝宝。

绘本故事教案范文第8篇

一、引领开展问题研究

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面对保教工作的千头万绪,往往束手无策:家长接送环节,不知道怎么和家长沟通,导致家长怀疑老师是不是不喜欢自己的宝宝;集中教育活动时很难组织好幼儿,往往摁下葫芦起来瓢,难以达到活动目标;碰到特殊的幼儿、难缠的家长更是不知所措……为此,他们时常感到茫然、困惑、委屈。

这时候,年轻教师最需要扶一把。既然帮助就要切中要害、雪中送炭。每学期初我们都会开展问卷调查,主要问题有两个:你工作中最大的困惑是什么?本学期你最想得到的指导和帮助是什么?通过对问题进行梳理,第一年我们归纳了6个问题:特殊幼儿如何教育,幼儿家长怎么沟通,怎样做好家长工作,怎样组织教育活动,如何有效开展美术活动,科学活动怎样设计与开展。从梳理出来的问题可以看出,新教师困惑最多的是幼儿的组织与管理。我们把这6个问题变成了6个研究课题,指定骨干教师来牵头负责这些课题。比如特殊幼儿的教育,我们指定了一名经验丰富的骨干老师来负责,她首先围绕特殊幼儿的分类及其心理、特殊幼儿的教育策略、特殊幼儿的家园沟通等开展了系列讲座,然后通过召开案例分析会把自己班级的案例放到分析会上让大家来讨论、支着儿,最后通过写教育笔记的形式形成经验和大家一起分享。我们都知道幼儿园的家长工作重要而复杂,处理不好就会使工作变得被动。我们园里的一名教师却能和每一届幼儿家长都处得像朋友一样,良好的家园关系一直是我们园里的标杆。确立课题后,这位老师对自己十几年来的家长工作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总结,然后开展有针对性的讲座,跟年轻教师一起探讨如何才能做好家长工作。这种直接经验的传授和日常工作息息相关,和年轻教师的工作达到了无缝对接,很受年轻教师欢迎,较快地促进了新教师的成长。

二、主动开展问题研究

经过一年多的教研活动,有的年轻教师已经不满足于在引领下开展研究,自主探索的愿望越来越强烈。我们把学期初梳理出来的问题,也转化成6个研究课题: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问题儿童的教育与家园沟通,美术欣赏活动的组织与实施,音乐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语言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数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我们从梳理出来的问题欣慰地看到,老师们的视角开始从幼儿的组织与管理转向了课程,说明他们对事无具细的幼儿管理已经能驾驭了。我们对问题进行了公示,让年轻教师自己选择研究的课题。这其实对他们是个很大的挑战,因为他们需要通过上网、看书等途径查阅资料,撰写讲座稿。为了配合讲座,幼儿园一方面分批次安排他们外出接受专题培训,另一方面开展听课活动。陆陆续续地,我园已经有7位年轻老师主持了讲座。实践证明,这个教研模式是老师们最喜欢的,也是促进他们成长最快的方法之一。老师们之所以对此情有独钟、乐此不疲,是因为它最大的优点在于“我探索的就是我需要的”。

三、聚焦课程的开发和利用

经过以上两个阶段的历练后,应该让年轻教师们更多地关注课程。于是,我们开始把教研的重点转向课程的研究。

我们首先开展了同题赛课活动,让年轻教师通过听课、评课、议课,深入理解幼儿发展与课程的和谐统一。今年3月份,两个分园联动,围绕绘本阅读开展同题赛课活动。赛课之前,幼儿园邀请南京的张歌老师来园做绘本的专题讲座,指导教师以儿童的视角研读绘本,挖掘绘本的内涵,帮助教师理解绘本环衬对主题的升华作用等。通过研讨,大家一致认为,绘本的魅力正是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所以教师引领幼儿从图画走进立体的故事世界才是有效的指导。我们还注重引领年轻教师开发课程。在围绕主题活动开发课程方面,我们在今年春天开展了“我和春天有个约会”主题活动,历时一个月,大主题下分设了若干个小主题:“寻找春天”“我眼里的春天”“放风筝”“春天里的种植”等。活动前期,我们召开了沟通交流会,让年轻教师们领会活动的目标、要领,达成共识。会后年级组编写活动方案,上交给业务主任审阅、修改,然后设计活动教案、实施活动。其中“风筝节”是小班的得意之作。他们设计了四个板块:亲子参观风筝知识展板、风筝主题教育活动、亲子装扮风筝、亲子放风筝。活动不仅让家长和幼儿了解了风筝的知识,而且体验到了亲子放风筝的快乐。通过此次活动,年轻教师对课程的开发与利用有了深层次的理解,意识到课程就在孩子们的生活里。

我们还鼓励年轻教师把视角转向民间艺术、民俗文化、秀美山川等更广阔的领域来开发课程。我们林州每年都要举办滑翔伞比赛,其中还有一些是国际性比赛,孩子们对滑翔伞运动也非常感兴趣。我们让年轻教师围绕这一题材设计教育活动,通过小组讨论确定为:体育活动“滑翔伞运动”,科学活动“滑翔伞”,美术活动“五彩滑翔伞”,延伸活动“参观滑翔伞俱乐部”。然后,小、中、大年级组设计各自的活动教案。在设计教案时教师就要参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来设计活动目标、活动过程,这是提升年轻教师驾驭课程能力的有效途径。教案编写好后选定教师执教,再评议、修改。这些活动,有效地带动了年轻教师向教育教学的深水区发展,实现成为优秀教师的第一次蜕变。

三个层次的教研活动,既注重骨干教师的引领,又注重发挥年轻教师的能动性,变被动的教研为教师主动的探究,使年轻教师走上了专业成长的快车道。

绘本故事教案范文第9篇

老师们认真备课,尽心设计教案,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比较好地掌握了牛津小学英语教材中的内容。但我总觉得学生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缺少了点内容,那就是在纯正的英语背景下学习地道的英语,了解外国文化,倾听不同的声音,体验不一样的生活,拓展视野,开阔眼界。但小学生学习的语言内容限制了他们自如地轻松地去体会这种语言文化不同所带来的全新体验。这就要求作为小学一线教师的我们开动脑筋,开辟一道为学生们体验纯正语言的途径。语言教学中的儿童文学能够搭建这个平台,使学生能够通过儿童文学的阅读增强对学习语言的浓厚兴趣,同时使学生们了解外国文化生活,了解世界。选用什么样的语言文学能够符合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呢?那就是绘本,也就是图画书即picture(book。

一、英语绘本的概念

什么是绘本呢?就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反映儿童生活为主的儿童图书。书中的图与文有同等的重要性,有时候甚至图画的重要性还比文字要来得高。绘本的主要特色就是提供读者在视觉方面的真实的唯美的感觉经验。绘本的内容常具有简单的故事情节,有时候也会集中呈现某种简单的意义和结构。就英语绘本来说,押韵或是反复句型的形式是最常出现在其中的。这两种行文方式最能让学习英语的小学生,尤其是低年龄段的学生察觉和掌握英语文字。教师可以通过许多技巧的运用,通过对绘本的形象讲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听故事,读绘本和说故事。在教学设计中加入“读绘本说故事”活动的其中一个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教师在读绘本说故事时候的投入与专注的神情,学生会了解到阅读本身也是一种很有趣,很有价值的活动。如此一来,学生也会变得愿意读书,养成爱阅读的好习惯同时也愿意与人分享他们自己创作的绘本故事和融入故事当中的真实生活经验。

二、怎样与牛津英语课本有效结合

无论语言学习者年龄的大小,课本的局限性和沉闷单一的课堂教学总会令人乏味,尤其是低龄段的儿童,看看有趣的图画书,听听老师说一说其中的故事,感受着图画书中故事情节,欣赏着唯美的图片,这是无比愉快惬意的事情。但是学生们必须经过一定的学习训练才能理解欣赏图画书中所承载的文化与内容。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有课本所要求的教学任务需要完成,绘本教学不可能也不能够作为独立的一门课程向全体学生教授。这样无形中会成为学生的负担,加重学生的学业任务,使得两极分化更加严重。因此就要求教师把他当成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部分,与教材中的话题,故事或阅读教学结合起来学习,这样教师教得愉快,学生学得轻松。那么怎样与牛津教材有效的结合呢?综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总结以下方法,期待与同仁共同研究探讨。

英语绘本的选择是非常重要,教师首先要了解英语牛津版教材的体系,把1-6年级分成三个年段,1-2为低年段,低年段英语绘本的选择要依据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选择一些颜色鲜艳,画面有趣,内容浅显且文字简单押运的儿童英语绘本;3-4年级为中年段,有一定的英语听说基础的学生,选择的绘本还是依据低年段的选择原则,只是在绘本的长度和语言的深度上可以根据学生情况适当加以深化;5-6年级是高年段学生,选择绘本可在中低年段的基础上增强绘本的故事性,留有学生思考想象的空间。

总之,小学阶段是学生们接触英语的基础阶段,一切都要以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选择图文并茂,生动活泼,能够让他们产生兴趣的绘本材料。选择绘本的原则确定下来以后,就要求教师们通过各种渠道。如网络下载,图书馆查阅以及定期去新华书店查看购买甚或是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了解国外语文教材,大量阅读原版绘本资料,从中找寻适合自己学生的绘本材料并收集起来。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但只要有积累有实践就一定会有收获。例如,我们通过网络了解到的加州语文一年级的教材就有原版的绘本,通过阅读其中的treasure中关于语音方面的内容如‘Pam:and:Sam’,‘Mad,sad,glad’等可以用作中低年级的英语绘本材料,‘Brown:bear,brown:bear,what:do:you:see’等故事比较强,有一定的情节,图片比较有趣。生动的绘本可用作有一定英语基础的中年段学生的绘本材料,其中关于动物,颜色,服装等相关内容正是我们三四年级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通过网络下载的绘本Olivia和Joseph(had(a(little(overcoat可以作为高年段的英语绘本材料,他不仅图片颜色鲜艳,而且绘画内容生动活泼,十分的诙谐可爱。是学生拿起就放不下来的书籍,学生们比较感兴趣,最重要的是他与高年段学习的主题内容密切相关,这些内容都可以有机的与牛津英语教材连接起来。

绘本故事教案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阅读 绘本教学 课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活动目标:(1)鼓励幼儿快乐、积极地参与活动,教育幼儿友好地与人相处。(2)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动物的表情、动作,发现线索,尝试对内容进行预测。(3)启发幼儿运用较为完整、连贯的语言进行表达。

活动过程:

1 导入

视频导入,引出课题。

教师:小朋友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部好看的小电影,我们一起看看吧!

教师:这只小狗的表情真丰富,你们有没有这个本领啊?老师考考你们吧!

教师:今天也有一只小狗来到我们班,它又是什么表情呢?

2 展开

2.1 教师提问,引导观察

2.1.1 观察封面

(1)教师:这只小狗它是什么表情呀?除了小狗,你们还看到了什么?(2)这种表情的小狗会想做什么?

2.1.2 第一页

(1)(遮盖小猫)小狗在做什么?小狗这么凶,是在冲着谁叫啊?我们一起来看看吧!(2)看看小猫是什么样的表情?(请幼儿模仿小猫表情)它为什么是这种表情呢? (3)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狗还会做什么呢?

2.1.3 第二页

(1)(遮盖小兔子)小狗在做什么?它在冲着谁叫?我们一起来看看吧!(2)小兔怎么了?小兔为什么哭?(请小朋友们模仿小兔,教师模仿小狗)(3)小狗都把小兔吓哭了,它还会再冲着别的小动物叫吗?

2.1.4 第三页

(1)(遮盖小鸭子)小狗又在做什么?这次它又在冲谁叫?(2)小鸭是什么表情?小鸭很生气,你觉得它害怕小狗吗?(3)请你们来表演一下勇敢的小鸭吧!(请幼儿模仿“小鸭”,教师模仿“小狗”)(4)你们猜一猜,小狗还会冲谁叫?

2.1.5 第四页

(1)小狗在冲着谁叫?谁能连起来说一说?(2)小狗冲着小母鸡叫,小母鸡害怕吗?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3)请你们来表演小母!(请三个小朋友模仿小母鸡,教师模仿小狗)(4)小狗冲着那么多小动物叫了,它还会冲着其它小动物叫吗?

2.1.6 第五页

(1)小狗又冲谁叫?谁能连起来说一说?(2)小公鸡害怕小狗吗?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小公鸡可能会对小狗做什么?

2.1.7 第六页

(1)(遮盖小狗)小公鸡是怎么做的?你们认为小公鸡会对小狗说什么?(2)猜猜小狗会是什么表情?(取下遮盖)请小朋友学一学小狗的表情。(3)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2.1.8 第七页

(1)发生什么事情啦?小动物们在做什么?为什么现在是小动物们冲着小狗叫呢?(2)小狗现是什么心情?你是怎么知道小狗害怕的呢?(3)你们觉得小狗做得对不对啊,为什么?我们来给小狗讲讲道理吧!

2.2 教师小结,完整阅读

引导幼儿总结:不能欺负比自己弱小的朋友,幼儿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道理。

教师和幼儿一起回忆和梳理故事情节,在重点小动物动作、表情的地方放慢速度,让幼儿积极参与到故事中来。

3 结束

教师: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请你们把这个有趣的故事与爸爸妈妈一起分享吧!

活动评析:《纲要(试行)》中明确把阅读纳入语言教育目标:“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的技能。”《爱叫的小狗》是通过讲述一只小狗在草地上冲着比自己弱小的动物叫,小动物们团结起来反抗它的故事,来告诉幼儿,不能欺负比自己弱小的朋友,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道理。通过本活动,谈谈对绘本教学策略的看法。

3.1 引导观察,仔细阅读

小班幼儿认字较少,在阅读时主要依靠对画面的观察掌握信息,建立页与页之间的联系,理解故事情节。在阅读《爱叫的小狗》时引导幼儿认真观察封面,首先,观察小狗的表情;其次,按顺序观察其他小动物:小猫、小兔、小鸭、小母鸡和小公鸡。细致观察封面让幼儿清晰地了解信息,为理解故事情节做了铺垫,为成功阅读提供了有效保障。

3.2 激发想象,理解阅读

(1)预测故事。在阅读时,通过对画面的观察激发幼儿对故事下面内容猜测的兴趣。比如《爱叫的小狗》,封面上有一只奇怪表情的小狗和一群小动物,当请幼儿猜测会发生什么事情时,小朋友的回答是五花八门:“小狗在想坏主意”“小狗想吃掉这些小动物”“小狗想把小动物们都赶跑,自己在草地上玩”……仅凭一幅画就引发出孩子们的无限遐想。

(2)设疑想象。在阅读时,设置各种疑问,主要是培养幼儿大胆质疑、预测等主动学习的能力。他们的积极性很高,但受经验的局限,回答比较集中,比如问题:“小公鸡会对小狗说什么?”皓皓说:“小狗你没有礼貌”;彤彤说:”小狗你欺负小动物,我们要惩罚你“;这一话题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就怎么惩罚小狗展开讨论,倩倩说:“小公鸡用嘴去啄小狗”;晴晴说:“小猫用爪子抓小狗”……

(3)合理联想。幼儿在阅读绘本时,会联想到现实的生活、或者看过的其他文学作品,有时还会把自己想象成绘本中的角色。比如,当阅读到小狗冲着小鸭叫,小鸭掐着腰,瞪着眼睛很凶地看着小狗时,瑶瑶就模仿着小鸭子的样子对着小狗说:“真讨厌,为什么冲我叫”。当阅读到小狗冲着小兔叫,把小兔吓哭时,婷婷说:“我才不会害怕小狗呢,我要咬它”……孩子们陶醉在自己想象的世界里,享受着作品所引发的快乐。

3.2 游戏情境,探究阅读

当阅读引起了幼儿强烈的情感共鸣时,幼儿常常会以角色扮演和身体动作等方式对绘本做出回应。这种游戏方式能促进幼儿更深入地探究绘本。比如,在阅读过程中,小狗冲着小动物叫,小朋友们会模仿出小动物的动作、表情,有的小朋友还会加上自己的语言,在表演中体会角色的情绪和心理活动;在绘本阅读后,可将绘本中的小动物角色做成头饰放入表演区,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喜好扮演不同的角色,真正将绘本落到实处。

3.4 多形式表现,充分阅读

(1)以教师为主的形式。在活动前让孩子们充分地了解故事中动物的特点,组织交流,如果遇到小朋友欺负你应该怎么办等问题,为绘本阅读提供经验和基础;绘本阅读中可采取模仿小动物对话、话剧表演,或者与其他领域活动相配合的方式,立体感受绘本;在绘本阅读后可组织区域活动,让绘本得以充分的展现,完成教学目标。

(2)与家长配合的形式。在集体活动结束后,将绘本的小书发给孩子,带回家和家长一起阅读,在家长的指导下,幼儿更全面、细致地阅读绘本,并讲述自己心中的小故事。

参考文献

[1] 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实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9.

[2] 康长运.幼儿园图画故事书阅读过程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3.

上一篇:六年级音乐教案范文 下一篇:心理教育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