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执法责任制范文

时间:2023-11-24 14:13:55

税收执法责任制

税收执法责任制篇1

一、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的因素:

一是执法不严,随意性较大。执法必严,是落实执法责任制的中心环节。少部分税务机关及税务干部由于业务不熟,对法律、法规、规章的了解、掌握不深不透,加之运用的不熟练,从而怕纳税人提起税务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怕打官司”,不敢从严执法,故在税收执法中心存顾虑、缩手缩脚,导致税收执法不到位;有的执法人员执法道德水平还有差距,法制观念和服务观念淡薄,对违法行为或者视而不见,或者处理过宽,或者变通处理,不公正的行政执法,致使纳税人对税法的自觉服从留有空间,客观上制约了公民纳税意识的提高。现有执法水平的窘况,对规范税收执法产生了阻力。

二是部分领导(尤其是一把手)对税收执法责任制的重视程度尚不够。不同程度地存在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落实起来不要的现象。执法责任机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这导致了税务干部只感受到了推行过程中的“雷声”而看不到落实制度的“雨点”,在税收执法过程中只有压力而无动力,税收执法权难以真正得到有效规范。

三是纳税人怕“告官”心理制约了税收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实施。“人微言轻”、“民不与官斗”是中国历史的传统积淀,“法律面前的人人平等”与现实行政执法中的“不对等”关系使纳税人在税收行政案件中往往处于弱者地位,即使胜券在握,也会由于种种顾虑,不敢进行复议和诉讼而私下和解,甚至忍气吞声,不仅助长了个别单位和个人的“老大”思想,更使执法有过错的单位及个人逃脱了责任追究。

(二)执法责任制度本身的缺损:

一是税收执法依据不统一、不完备,表现为税收法律体系不完备,立法不健全,效力级次低,补充规定多且杂,既有“无法可依”的窘况,也有“依法打架”的尴尬。

二是征管体制改革仍须不断完善。部门之间的合作与协调始终不尽人意,工作环节增多,手续变杂,工作量增大;部分责权分离,有权的无责,无权的有责,权力和责任互相交叉,相互推诿扯皮。

三是执法责任难以界定,表现为该做的不做或做不好,不该做的却做了,存在“越值”的现象,甚至将纳税人的义务也揽进税务岗位责任,如小规模纳税人达到一般纳税人标准认定的申请,将“告知”作为税务机关的一项义务,纳税申报期前的“善意”提醒等。

四是税务行政执法过错行为中单位责任与个人责任的构成要件划分不清,过错的要素以及好坏程度的解释都是开放性的,弹性较大。

五是考核监督机制缺位。受计算机考核指标适用度的影响,人工考核难以避免主观性,影响了监督的公正、客观,计算机考核只能对在计算机中留有痕迹的行为进行考核,而由于税收执法者是各个动态的执法个体或小集体,都具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实际上有许多执法行为是不能在计算机中留有痕迹的,机器考核难以反映真实情况。

六是重追究轻激励。执法责任制作为内部管理的一种责任,要达到责权利的结合统一,追究与激励并重,目前实施的税收执法责任制虽对税收执法建立了评议考核制度,但与责任制管理考核、创建文明单位考核、公务员年终考核等缺乏有机结合,没有明确的激励机制,激励无据可依,责任人感受不到其努力带来的回报与尊重,同时由于两者的失衡造成执法岗位陷阱,能做事、会做事、多做事的差错率相对多于不做事、少做事、非执法岗位人员,形成“做事的媳妇砸碗多”的局面,这种失衡造成部分基层执法干部一定程度上的思想波动。

(三)外部环境的影响:

一是行政干预影响税务行政执法。不少地方政府出于地方利益驱动,仍然存在擅自变通国家税收法规的现象,制定土政策,对企业实行“挂牌”,享受特殊照顾,强令税务机关服从地方政府的规定,对税务机关查处的税收案件,也往往置税法于不顾,说情打招呼,即使出现问题,也处理不了个人,造成税收秩序混乱,税收执法力度软弱。

二是外部评议的力度不够。外部评议力度欠缺,甚至在有的地方形同虚设。外部评议主要依靠纳税人及广大群众的监督,由于目前广大群众和纳税人的法治意识较为淡薄,对税务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缺乏评判能力,首先表现在对税务人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规程不明白,不知道他们实施的执法行为是否“依法”还是“违法”,缺乏评判标准;其次表现在有相当部分纳税人思想意识里还没有要求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不懂得依靠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只关心自己要缴多少税,而对征税人的征税行为是否合法则“不关自己的事”,这些现实状况使得外部监督力度严重不足。评议范围和内容还处于较低层次,在实施外部评议时只是拉几户纳税人代表随意填写考评表,走走过场而已。

二、对当前税收执法责任制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各级领导的重视程度,切实把执法责任制作为依法行政的主要“抓手。

一项制度的落实首先取决于各级领导的态度,实行执法责任制也是一样,领导层有决心,基层才有信心。一是领导自身重视,率先垂范,要求群众做到的,领导必须首先做到,要求群众不做的,领导首先不做。决不能搞特权,做到责任制面前一视同仁,人人平等,为依法治税、落实执法责任制扫除障碍。二是法规部门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工作来赢得领导的支持,更新观念,自觉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来管理税务事项,依法办事。

(二)坚持以人为本,强化 教育,着力提高税务队伍的执法水平。

一是要强化税收伦理建设,抓好执法人员的理想信念教育,使之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以德治税的理念引入税收责任制,将道德制约作为实行税收执法责任制第一道门槛,开展定期职业道德培训,实行执法人员岗前宣誓制度,组织执法人员自查、互查,及时纠正各种道德上的“小毛病”,使执法人员在缺乏有效监督的环境下自主做出公共利益取向的决策;二是各级执法机关要在实行执法责任制过程中,采取得力措施,切实抓好执法队伍建设,下大气力提高本机关整体执法水平,尤其要加强《税收征管法》、《行政复议法》、《行政处罚法》、《行政诉讼法》及《刑法》等的法律知识的学习,增强税干法制意识,打下深厚的法律基础,促进依法行政。

(三)加强税收法制建设,打牢责任体系基础。

依法行政,必须要有完备统一的法律依据。这是评判执法行为是否规范的标准。所以税收法律的制定要尽量完备统一,对“多而杂”的补充规定进行整改,彻底消除“无法可依”或“依法打架”的窘况。一是要建立健全税收法制体系,尽快制订出台税收基本法,明确规范纳税人、征税人和用税人的权利与义务。二是突出预见性、适应性和可操作性,对政府管税、部门协税、社会护税制订出具体可操作的法律规范,明确政府各部门在税收上的“应作为”和“不应为”,确保税法与与其他部门专业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衔接一致。将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规定通过立法加以明确。三是注重对纳税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合理调整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对出口退税的兑现、增值税抵扣制度中一些不合理因素进行修改、完善,强化纳税人的知情权、申诉权和对税务机关的监督权。

(四)增强执法透明度,实行税务干部能级管理。

根据总局统一的制度范本定岗定责,设立执法人员监督公开栏,公布岗位职责、工作规程和承担责任,公开执法结果,实施挂牌服务(动态监督岗),让执法者执法到哪就公开到哪,使执法者明确自己的职责,让广大群众和纳税人知晓,从而提高纳税人的评判能力和监督力度。在此基础上,对税务执法人员应尽快实施能级管理制度和星级挂牌服务,通过税收执法责任制的监督测评,核定执法人员的执法质量和执法水平的高低,以其执法水平高低定能定级,可分设A、B、C三星级,以挂牌形式公示,这样既可以增强执法人员之间的竞争力和荣辱感,自我加压,努力加强素质修养,提高依法行政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又可以加强执法个体之间互相监督的力度。通过星级公示也可以增强外部监督的力度,从而推动税收执法责任制的落实。

(五)整合各项制度,完善考核办法。

一是对各部门制定的管理制度和工作要进行梳理,能合并简化的尽量合并简化,做到统一标准、统一口径、统一考核,以减轻基层的工作压力。二是实行“人机结合”,加快信息化建设。既注重对过程的控制,通过执法人员记录工作日志的办法,“写我所做,做我所写”,真实、客观地反映每个人的工作实绩,又依靠计算机信息海量的特点,通过计算机加强日常管理考核,快速、公平、实际的记录每个执法人员的执法情况,确保考核结果的有效性和程序合法性,防止出现基层越权和部门放权的现象,使年度执法责任制的考评真实有据。

(六)强化外部监督,提高外部评议的份量。

外部评议是间接评定执法质量的重要方式。一是推行公示制度。及时向纳税人公告税收政策和征管改革信息等,使纳税人和社会各界了解税务机关的体制建设情况;二是增强执法公开的透明度。除公开执法依据、程序外,重要是公开执法结果(包括定税结果和处罚结果等)。真正实现“税误”公开,阳光作业,不留阴影,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三是落实纳税人应享有的知情权、监督权,围绕这些监督,落实法律宣传制度、受理举报、投诉、控告制度、评议制度。四是建立行之有效的外部监评模式,如设立举报箱和投诉站(包括在信息网上),实行对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跟踪问卷调查,聘任纳税人兼职监察员,定期召开征纳座谈会,在被测评对象一律回避的情况下对执法人员的执法形象进行测评座谈,认真听取人民群众对执法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处理举报、投诉和控告,及时发现并纠正执法中的问题,改进执法工作。

(七)强化经济利益激励,注重奖惩结合,提高执法人员的积极性。

经济利益激励是税收责任制顺利实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它的执行程度和尺度直接关系到责任制落实的效果。针对现实工作中“多做多追究,少做少追究,不做不追究”的状况,改革奖金、福利的分配制度,实行按岗位分配,按工作量分配,按岗位责任的轻重分配,通过界定奖金分配系数,适当拉开奖金分配档次等办法,实行奖金向一线人员倾斜、向工作量大、责任重人员倾斜;采取定期轮岗的办法,让所有的执法人员都能亲身感受各个岗位的执法难度和岗位间的差异,将考核结果作为评选先进、选拔任用干部的主要依据,使一线执法人员既有冒过错追究的风险,也有无过错而获奖励的好处,并且在实施责任追究时应考虑被追究者的实际承受能力,坚持有过错必追究的原则,在追究责任的同时,要适中适度,分清原因,加强教育、学习和转化,帮助过错行为人改正错误。只有如此,才能达到追究一人,教育一片,提高一片的效果。

(八)加强税法宣传,完善法律救济程序。

完善救济程序,才能充分保障纳税人权利得以实现。税务机关要结合开展的各项活动,确立“以纳税人为中心”的思想,大力宣传纳税人通过救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权利,并通过典型事例进行宣传,树立他们用法律手段同违法行为作斗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信心和决心,增强社会的监督意识,促使税务机关必须按程序办事,依法行政。

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行非执法岗位的责任制,研究制订非执法岗位的责任考核制度、规范非执法岗位工作人员的行为,强化非执法岗位的责任,使执法岗位、非执法岗位的责任和利益取得相对平衡,保护执法岗位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通过监督的日常化、制度化,真正做到监督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促使税收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税收执法责任制篇2

为了进一步规范税收执法行为,强化执法监督,不断提高税收执法水平,保障纳税人合法权益,根据省市局关于全面推行执法责任制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局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xx省国税系统税收执法责任制范本》为依据,按照"内外并举,重在治内,以内促外"的依法治税方针,合理设置岗位,明确岗位职责,规范执法程序,量化责任考核,严格过错追究,依托CTAIS系统技术,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着力解决淡化责任、疏于管理的问题,切实做到严格执法、文明执法、公正执法,全面提升执法质量、执法效率、执法水平,促进依法治税,保障纳税人合法权益。

    依照上述指导思想,推行执法责任制遵循以下五项原则:

    一是“依法设置,合法履职”的原则;

    二是“因事设岗,因岗定人”的原则;

    三是“各司其职,规范运作”的原则;

    四是“全程监控,公开透明”的原则;

    五是“有错必纠、奖惩分明”的原则。

    三、目标任务  根据省市局规范税务机构设置的基本思路,立足我县目前的执法岗位和征管模式,围绕税收业务岗位职责、工作流程、评议考核、过错追究四个环节,整合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探索人机结合、全程监控的新路子,建立健全以科学的岗责体系为基础,以明晰的工作规程为重点,以严密的考核评议办法为手段,以严格的过错追究为保障的涵盖税收执法各岗位,贯穿税收执法全过程的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切实明确执法主体,解决“由谁干”的问题;科学设置岗责,解决“干什么”的问题;规范工作流程,解决“怎么干”的问题;建立考评制度,解决“干的怎么样”的问题;实行问责追究,解决“干的不好怎么办”的问题。

    四、基本内容

    1、统一岗位设置。在省局范本的基础上,以税收业务工作流程为依据,保留、归并、分解原有岗位,确保设置的基本岗位和控制岗位与省局规定一致。

    2、明确岗位职责。根据上述岗位设置的总体要求,以省局范本确定的职责为主要内容,充实完善我局现行岗位职责。

    3、理顺工作规程。严格按照“步骤、顺序、时限、形式、要求”的五要素理顺工作规程,并按岗位设计业务流程图。

    4、修订评议考核。在原评议税务规范管理考核的基础上,与市局执法责任制考核软件相结合,进一步的修订考核内容,制定《税收执法岗位执法质量考核表》。

    5、完善过错追究。在现行的责任过错追究的基础上,制定《xxx国家税务局过错责任追究办法》,规范过错追究行为。

    6、实行微机考核。在整合修订责任制的过程中,要与执法考核软件相结合,借助信息化手段,实行微机考核。

五、方法步骤  

为保证推行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我局拟将推行工作分为五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发动 (2005年3月1日-3月5日)。这一阶段主要是解决思想认识问题。通过召开会议、组织培训等形式,认真学习上级局关于推行执法责任制的有关文件和《xx省国税系统税收执法责任制范本》,吃透精神,掌握实质,达到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培训骨干,明确任务的目的。

    (二)调查研究(2005年3月6日-3月10日)。这一阶段主要是结合现行的税收征管模式,通过实地座谈、外出考察等方式,了解业务需求,消化外地经验,分析研究当前岗位设置、职责履行、工作运行等现状,按照简便、易行、实用的原则,确定税收执法责任制的基本框架。

    ( 三)建章立制(2005年3月11日-3月20日)。这一阶段主要是按照市局要求,紧密结合我局工作需要,研究制定办税服务类、税收信息类、管理监控类、税务稽查类、税收法制类等环节的制度、办法,并对岗位设置、岗位规程和计算机考核进行充分论证。

    (四)总结完善(2005年3月21日-3月30日)。按照县局确定的执法责任制基本框架和办税服务类、税收信息类、管理监控类、税务稽查类、税收法制类等环节的主要内容,总结成绩,研究问题,强化措施,进一步修改、完善各项制度办法,使之符合实际,便于操作。

    (五)全面推行(2005年4月1日起)。对全国税系统全面推行的税收执法责任制进行统一部署,确保按期到位。

    六、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xx局成立以局长xxx为组长,副局长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推行执法责任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推行执法责任制的组织、协调和督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办公室(法规),xxx兼任办公室主任。抽调13人组成工作专班,负责推行执法责任制的日常工作。

   (二)统一认识。各科室要充分认识此次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的重要意义,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任务,将推行工作纳入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议事日程,各股室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确保执法责任制工作的顺利推行。

   (三)密切配合。全面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时间紧、任务重、内容新,因此在具体推行工作中,各科室要密切配合,保持上下联系,及时反馈工作动态及遇到的问题。

    (四)检查考核。各科室要按照岗位职责和工作规程严格操作,XX局将在运行初期实行按月考核,同时对推行的进展情况进行跟踪督办,并建立定期通报制度。对推行责任制工作不力、延误时限、图简便、搞形式、影响全县进度和质量的予以通报批评,以促进执法责任制有条不紊的运行。   

税收执法责任制篇3

——__州地税局副局长x一行深入基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近年来,__州地税局认真落实税收执法责任制工作,充分利用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和基本理论,着力解决税收执法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将创新和深化税收执法岗责评价体系建设作为切入点,以不断提高税收执法水平,整体推进州直地税系统税收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税收执法责任制框架初步形成并已取得实效

(一)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的目的和意义

税收执法责任制是新时期推行依法治税工作的主要内容。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有利于促进税务机关内部税收征收管理规范化、法制化,有利于保证各项税收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得以正确贯彻实施。它也是我国税收管理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地税部门如何服从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和推进地税收入可持续快速增长,最关键的就是要以岗责体系建设为根本抓手,来破解地税事业科学发展中的难题,并且把加强岗责体系建设作为地税系统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工作方针,作为促进、保证和检验地税收入可持续快速增长的重大举措和载体,作为做好税收各项工作的总纲。

(二)税收执法责任制涵盖的基本内容

税收执法责任制的基本内容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即岗位职责,明白“做什么”;工作规程,明白“怎么做”;评议考核,清楚“做得怎么样”;过错追究,解决“做得不好怎么办”。其中,考核评议是执法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岗位职责是基础,工作规程是关键,过错追究是保障。这四个部分是相互衔接、相辅相成的统一整体,共同形成了以法律法规赋予税务机关的职责与权力为依据,以严密科学的岗位责任体系为基础,以量化细致的工作规程为基点,以评议考核为手段,以过错责任追究为保障,以信息化手段为依托的税收执法行为监督制约机制。

(三)改革创新深入推进、成效凸显

__州地税局始终把创新作为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坚持创新方法,凸显依法治税的中心地位,认真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依法促收履责意识进一步增强,初步形成了税收执法岗责评价体系基本框架。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和自治区地方税务局关于深入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工作的实施意见,本着在税收执法上要中规中矩,在机制创新上要不拘一格的要求,20__年6月,州局制定了《__州地税系统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及相应的考核办法,考核内容涉及基层局征收、管理、稽查等各个方面。20__年5月,经过认真调研,根据县市地税局税收执法现状,确定了州直地税系统42个执法岗位,签订岗位确认书,明确职责和工作规程,并以执法人员岗位公示牌的形式向纳税人公示,真正让执法人员明白了“做什么”和“怎么做”,通过执法检查和评议考核,清楚了执法人员“做得怎么样”,通过严格的过错追究,解决了执法人员“做得不好怎么办”的问题。

为强化基层局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真正将执法责任落到实处,最大限度地减少执法随意性、盲目性,州局又制定实施了兼职税收法制员制度,在县(市)地税局具有执法主体资格的基层税务所(稽查局、分局)均设立一名兼职法制员。对基层执法人员做出的每一项具体行政行为(行政处罚、核定税款、减免税审批、停歇业、延期申报、延期缴纳税款审批等),由兼职法制员进行严格的审核把关,一事一审,使执法监督检查工作关口前移,从源头抓起,严把第一道执法防线。

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基层局现已初步建立了以科学的岗责为基础,以明晰的工作规程为重点,以严密的考核评议办法为手段,以严格的过错追究为保障的覆盖税收执法各岗位、贯穿税收执法工作全过程的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形成了执法有依据、操作有规范、权力有制约、过程有监控、责任有追究的执法格局。

(四)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税收执法责任制的全面推行,保证了每位税收执法人员对在税收执法过程中应该做什么、按照什么方式做、以及出现税收执法过错应当承担什么责任都已心中有数,促使了税收执法人员时时、处处尽心做好每一项执法工作,有效地解决了税收管理中淡化责任、疏于管理的问题,滥用权力、随意执法的现象也大为减少。

税收执法责任制促使税收执法人员必须按照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处理执法事项,促进了执法行为的规范和执法水平的提升。从近几年税收执法检查和考核结果看,州直地税系统税收执法的随意性得到了有效控制,执法行为的过错量呈逐年递减趋势。据统计,20__年州直地税系统共追究278人次,其中告诫15人次,责令书面检查38人次,通报批评19人次,处罚123人次,处罚金额58415元;20__年追究117人次,其中告诫12人次,责令书面检查21人次,通报批评11人次,处罚98人,处罚金额21343元;20__年追究87人次,其中告诫9人次,责令书面检查21人次,通报批评15人次,处罚43人次,处罚金额12390元。

二、税收执法责任制工作还需完善和提高

虽然__州直地税系统在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工作中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通过这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实地调研活动,仍然发现税收执法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一)基层局落实税收执法责任制工作参差不齐

一是对工作规程学习培训没有跟上,分解、细化不够,造成部分执法人员不清楚自己岗位的工作规程,工作上仍然存在按照习惯的、想当然的、不规范的方法去操作。

二是在执法评议考核上,基层局虽然做到了内部考核与外部评议相结合,但在考核的方法上还存在着没有从每个岗位考核入手的现象。

(二)税收执法要求与税收法制环境存在着差距

1、税收执法中人为因素使执法过错时有发生。表现在一是少数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税务机关正常的依法行政活动;二是部门考核

机制不合理,税收收入任务完成与否、征管质量指标考核是否达标、排名是否靠前等因素,导致了税务机关变通执法。

2、税收执法要求与税务人员业务素质存在着差距。

(1)部分税收执法人员认为依法治税、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特别是落实税收执法责任过错追究、搞评议考核完全是自己人给自己人“下套子”、上“紧箍咒”,制定的各项税收执法规程把基层税务人员的手脚完全捆死了。

(2)部分税收执法人员业务素质低和法律意识淡薄,执法过程中存在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情况,税收执法缺乏刚性。具体表现为该履行的职责不履行,该报批的事项不报批,不按法定程序办事,重实体轻程序,使用文书不规范,适用法律法规不准确,甚至或徇私枉法;或者碍于说情,削弱执法力度,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使原本很严肃的执法行为如同儿戏,执法失去应有的威慑力。

(3)在税收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宣传上,存在不深不实的问题。

(4)税收执法责任制考核追究工作由于基层局主要依靠手工进行,考核工作存在着人情、面子问题,追究方法也过于单一和表面化。一方面从历年的税务日常管理和税务稽查工作情况看,纳税人的税收违法行为普遍存在,这固然与纳税人的法律意识不强有关,但与税务干部对纳税人的纳税辅导不到位也有很大关系;另一方面从历年执法检查情况看税务执法人员执法不到位、随意执法现象也普遍存在,特别是对诸如:“应收而未收”、“应处罚而不处罚”“应移送案件而未移送”等违法现象,由于过错责任的主客观原因难以彻底追查清楚,因此责任追究难以实施。

(三)责任追究难以到位

1、经济惩戒标准难统一。

由于基层局工作条件、工作人数、工作任务等均有所不同,考核系数大小也不一样,税收执法责任制考核只是整个税收工作考核中的一个部分,部分统一难,整体统一就更难。

2、执法过错责任难发现。

当前,地税税收执法监督领域的信息化程度较低,尚不能实现对税收执法的完全监控。同时,内部各执法环节间的工作衔接有时不够紧密,信息传递不及时,导致一些过错行为不能及时发现。

3、执法考核重追究轻激励。

执法责任制的考核与目标(绩效)管理考核、公务员年终考核等缺乏有机结合,也没有明确的激励机制,特别是目前经费相对固定的情况下,更是缺乏奖励经费的来源。

三、创新和深化税收执法岗责评价体系建设的意见

(一)进一步端正对税收执法岗责评价体系建设的认识

1、继续提高对税收执法岗责评价体系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今后税收执法工作的重心必须是以执法人员为基础,坚持依法治税,公平税负,提高服务,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按照“管用、统一、革新”的指导思想,结合上级和新形势下的要求,不断完善各项制度,特别在横向税收执法岗责体系建设上,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并把深入推进机制创新、促进税收执法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作为长期坚持的税收执法工作指导方针。

2、增强税收执法岗责评价体系建设的紧迫性和自觉性。税收执法岗责评价体系建设是一项打基础、建平台、利长远的基础性工作,是解决执法制度缺失、执法责任不落实、消除执法失职违法行为的有效举措。充分认识到税收执法岗责评价体系建设的紧迫性,进一步增强落实税收执法岗责评价体系的自觉性,在税收执法岗责评价体系建设上不甘落后,勇往直前。

(二)税收执法岗责评价体系建设规划和目标

1、做好税收执法质量评价体系建设试点和推行工作。州局岗责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确定在霍城局进行试点,按照修改后的《税收执法质量评价考核体系》开始运行,对所定的岗、所定的职、所定的责、所定的流程、所定的评议、所定的奖惩,从效果上进行检验。

2、积极探索州地税局本级税收执法岗责评价体系建设。税收执法岗责体系建设,难度主要在于综合执法岗责事务纷杂、不便量化,反反复复在所难免。我们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自觉融入到探索实践中去,尽快闯出路子。实现税收执法岗责评价体系建设从基层局向上级局延伸、上级局与下级局税收执法岗责评价体系的联动。

3、统一规范各项考核。结合州党委效能建设的要求,进一步修订完善我局《绩效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将税收执法质量评价与绩效考核融入一体,减少各种考核名目和考核次数,把集中考核、重复考核、多头考核向日常化的联动监督考核转化,真正为基层减压减负。

4、实现税收执法岗责评价体系建设的总目标。到20__年底,基本达到岗位设置合理、责任明确清晰、流程运转顺畅、评价标准统一、制度管人管事、监督考核到位、执法质量效率提高、执法工作绩效明显。

(三)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领导,发挥信息化在税收执法岗责评价体系建设中的支撑作用。

一是要加大对执法人员的的信息化培训力度,提高税务人员利用信息化手段的执法水平;二是要想方设法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积极筹措资金,及时更新硬件设备,提高办税效率;三是要通过软件设计在工作流程上对执法程序进行约束,减少和避免随意执法或不作为、乱作为的现象发生。

(四)认真做好税收执法岗责评价体系建设保障工作

1、加强领导。要发挥各级党组在税收执法岗责评价体系建设中的领导和组织作用,进一步加强税收执法岗责评价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的力量,加大对基层局的指导力度。提高抓好当前、注重长远的能力,在税收执法岗责评价体系建设上做实干家,在持续发展上当好谋略家。

2、统一协调。各基层局在税收执法岗责评价体系建设中,必须按照区局的要求和州局的统一部署,步调一致,积极行动,不能畏缩不前,以各种理由和借口迟滞拖延。

3、对干部加强遵章守纪、爱岗守责的教育,使每个干部熟知岗位职责,熟知工作程序,熟知质量考核点,做到人人遵章守责、个个照章办事。

4、不断巩固作风整顿成果,把作风整顿与效能建设作为促进税收执法岗责评价体系建设的动力,使地税执法工作达到严谨、科学、规范、高效,保证税收执法岗责评价体系建设不断深化、完善和落实。

5、加强

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创建和谐的社会基础。税收执法岗责评价体系建设,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根本性的系统工程,需举全局之力、需全方位举动、需全员积极参与,因此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性、服务性、启发性作用,引导群众,发动群众,凝聚人心,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全面落实。

6、积极整合人力资源。人员老化和人力不足是各基层局的共性问题,面对现实,要在挖潜素质、整合人力上下功夫。各级领导干部要积极带头,身先士卒,不做甩手掌柜,主动承担具体岗责,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

7、质与量是税收执法岗责评价体系考核的关键,要根据质与量合理分配奖金。按照《关于发放自治区地税系统津贴补贴和岗位目标考核奖励的补充通知》和《__州直地税系统税收工作过错失职责任追究办法》认真执行。

税收执法责任制篇4

一、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的必要性

(一)提高税收执法水平的需要

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税务机关必须牢固树立“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工作宗旨,正确执行好各项税收法律、法规和规章,充分发挥税收筹集财政收入、调节收入分配和宏观调控职能,这是税务机关的重要职责。但由于内外部环境及自身条件的原因,税务机关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应收未收、执法不当等问题。税收执法责任制作为一种规范和制约制度体系,强化了执法人员的执法责任、执法程序和执法标准。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可以进一步规范和监督税收执法行为,及时、有效地纠正错误、不当、违法的税收执法行为,促使税收人员正确规范执法,逐步提高执法水平。

(二)提高税收征管质量的需要

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通过推广应用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和开展经常性税收执法检查活动,不断加强税收执法的监督力度,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对外达到强化税收征管,实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对内可以进一步发现在税收征管各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坚持以服务纳税人为中心,持续改进内部各部门、各环节、各流程节点的运行操作,增强协调配合,提高工作效率。

(三)防范税收执法风险的需要

当前,税务机关的执法风险主要来自征收管理、税收法制、税务稽查、发票管理及渎职失职等五个方面,多发生于掌握一定税收执法权的一线执法人员当中,按照权责统一的原则,全面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对税收执法权进行有效的规范和监督,可以对税收执法行为产生一定的约束力,面对受到责任追究的压力,应收未收、执法不当等问题会逐步减少,“关系税”、“人情税”问题自然会得到有效地遏制,从而使税务干部的执法行为会更加规范,远离腐化侵蚀,保持清正廉洁,有效地防范执法风险。

(四)提升税收服务层次的需要

从规范执法即是最好的服务的角度出发,通过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可以促使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公平、公正执法,严厉打击涉税违法行为,使违法者受到应有的处罚,为守法经营者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税收环境,更好地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从而提升税收服务的层次。

二、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实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对于强化税收执法人员的责任意识,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规范执法行为,加强廉政建设,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在税务工作实践中,对存在执法过错行为的人员却很难严格按照执法过错责任制去严格追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是:

(一)执法要求与法制环境不相适应

一是纳税人的法律意识淡薄,税收违法行为比较普遍。如目前个体、私营业户既不按规定建账的违法现象比比皆是;个体运输以及私房出租的纳税人不按规定登记、申报、缴纳税款的现象是共性问题。可以说,严格按照征管法去衡量,税收违法行为是普遍存在的,如果对所有应收未收、应罚不罚等行为一律追究税务人员责任的话,可能没有不被追究的干部,如此的责任追究就失去了其应有的严肃性和真正意义。二是地方政府的干预,执法过错时有发生。税务机关作为执法机关,独立行使税收执法权,但现有的地税行政体制,又受制于地方政府,极大影响了税务机关正常的执法活动。如:地方政府对纳税人上访,总是从稳定大局出发,出面干涉地税工作。从某种程度上讲,怂恿了纳税人的违法行为,纳税人从中受益后,形成了遇事找政府的恶性循环,而不去寻求复议或诉讼的正当救济途径。三是自由裁量权普遍存在,执法人员随意性大。收“人情税”、“关系税”现象时有发生,似乎违法问题可大可小,税收可多可少,形成了纳税人与税务机关在税收执法上“讨价还价”的恶习,固定性税收变成了“弹性”税收,使税务执法失去了应有的严肃性。

(二)执法要求与税务人员素质存在差距

税务人员规范、准确执法的前提必须是自身要知法、懂法。但当前执法人员业务素质基础薄弱,且年龄结构日趋老化,就是对简单业务甚至于还有一部分人员不能够独立完成;对所得税、土地增值税等方面的政策,特别是涉及查帐征收业务平时很少触及,对财务会计知识知之甚少,无法胜任对复杂业务的需要;对一些电脑查账、涉外税收等高科技涉税问题就更是无从谈起。从现有基层税务人员结构上看,精通税收政策、财务会计知识、税收相关法律以及电脑知识的尚达不到四分之一。针对目前税务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现状,如果陡然用高标准、严要求去进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就未免显得脱离现实。

(三)人员分工与过错责任追究不平衡

对执法人员分工公平、合理是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公平、公正的前提,否则,必然带来责任追究的不公平。当前,执法工作量在单位与单位之间、人与人之间不平衡。一般来讲,担负的工作量越大、执法的对象越多、技术含量越高,其执法过错的机率就越高。而现实中税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业务能力好、责任心强、工作能力高的,其工作量相应就大一些,尤其对一些高难度的税收工作总是依靠业务骨干去完成,其执法中的过错机率就更高,那么追究起来,就会出现执法的不如不执法的、干事的不如不干事的、业务能力强的不如业务能力差的、搞稽查的不如搞管理的、搞征收的不如搞后勤的。如此以来,执法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反倒成了被打击的重点对象,这必然会极大地挫伤执法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违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的初衷。

(四)收入观念与执法质量发生错位

在“分灶吃饭”的财政管理体制下,地方政府对地税机关硬性下达税收任务指标,并与既得利益相挂钩,使税务机关始终无法真正的从税收任务制约下摆脱出来。这就造成税源充足的地区,为了担心来年增加基数而有税不收、收而不尽、应处罚而不处罚。相反,对税源不足的地区,就违背税收政策去征收,出现应减免而不减免、提前征收、转引税款等执法过错现象。作为税务机关来说,只要完成收入任务,就可一俊遮百丑,执法质量再高,任务未完成也“一票否决”。在围绕收入转,以收入论报酬的观念支配下,大大淡化了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对执法质量的重视程度。

(五)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缺乏领导与协调

税务执法过错责任制实行的是税务机关内部追究,其公正性很难保证,如果领导再不重视,就很容易让税务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成为口头追究。要公平、公正进行责任追究,需要税政、计会、发票、人事、监察、稽查、征管等单位的整体联动,并且是高素质、责任心强的人长年从事这项工作,而目前仅靠法制机构去孤军奋战,只能是孤掌难鸣。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杂乱无章,更是让法制机构无所适从。如:在征管质量考核上,把执法过错作为征管质量考核的重点,监察室继“办法”后又出台了《关于行政错误责任追究的暂行办法》,能级考核再次将执法作为重要考核指标,稽查局又另行制定执法过错追究的有关规定,重复出台的责任追究办法使国家税务总局制定的“办法”的缺乏严肃性。

三、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的建议

(一)强化防范和检查,提高抵御执法风险的能力

一是强化事前防范。把抵御执法风险纳入议事日程来抓,组织开展法律教育,邀请检察院、纪检委等执法部门专业人员讲法纪教育课,利用违法违纪案例,深入分析和讨论,挖掘根源,吸取教训。培养和树立税收执法先进典型,大力宣传先进事迹,增强执法人员的法治观念、纪律观念,克服执法上的侥幸和麻痹心理,自觉地抵御执法风险。二是加强执法检查。要不断强化内控机制,加强事中监督检查,定期组织开展交叉巡回式税收执法检查,及时发现日常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将执法风险削除在内部和萌芽状态,最大限度地保护和挽救干部。

(二)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对执法责任追究的认识

推行执法责任制,关键在于领导重视不重视,支持不支持。对税务工作的思路要由“收入型”向“质量型”方向转变,对各级税务机关和税务干部的考评不要动辄以收入论英雄,不能把税收收入计划完成情况作为评定政绩的唯一标准。同时,要彻底打破现有的工资分配制度,提高执法岗位的个人待遇,执法风险与执法待遇并存,将税务执法人员的待遇与执法数量、质量挂钩,高质量高待遇,以此激活执法人员执法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真正体现尊重人才、尊重知识、以人为本的税收管理理念。

(三)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干部综合素质

一是强化业务素质培训。对执法人员一律实行岗前培训,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并定期组织执法人员业务培训,实行末位淘汰制,对长期不能胜任岗位工作的调离执法岗位,或实行强制脱产学习,真正使每一位税务执法的人员都能做到熟练掌握税收业务本领,解决不能规范执法问题。二是加强职业道德培训。不断加强干部的理想信念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全体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健全政治学习制度,开展警示教育等多形式,转变干部思想作风,切实提高地税干部的思想政治觉悟,增强全心全意为纳税人服务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解决不愿规范执法问题。

(四)深化政务公开,增强执法透明度

各级税务机关要切实加强政务公开,加大税法宣传力度。各基层单位必须设立执法人员监督公开栏,实施挂牌服务,根据总局统一的制度范本定岗定责,公布岗位职责和工作规程,公开执法结果,法执到哪就公开到哪,在明确执法责任的同时,还要让广大群众和纳税人知晓,从而提高纳税人的评判能力和监督力度。在此基础上,建立外部监评模式,如设立举报箱和投诉站,实行对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跟踪问卷调查,聘任纳税人兼职监督员,定期召开征纳座谈会,在被测评对象回避的情况下对执法人员的执法形象进行测评。

(五)规范执法档案,夯实执法检查基础

执法档案资料是执法过错责任的重要证据,也是反映执法人员执法水平、执法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无论是纸质档案还是电子档案,纳税户的档案资料应当反映该业户登记是否及时、申报是否按期、缴纳是否及时、滞纳金是否加收、违法是否处罚、程序是否合法、稽查是否正确以及发票的领用存等情况,每一个纳税人的档案资料要全面反映从办理税务登记直到注销税务登记全过程的相关事宜。税务机关在平时执法当中,要做到执法与档案资料同步走。为执法责任追究提供一手资料,为执法检查打下基础。

(六)健全考评机制,强化监督考核

将监督考核工作纳入“一把手工程”,组建一支精良的考核队伍,将考核作为日常工作有计划的开展,实行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有问题要监督检查,有责任要追究到底。上级考核机构应当定期组织交叉巡回式执法检查,对检查出来的执法过错现场予以责任追究,对下级考核机构有错不究、的,要追究考核人员责任,使执法检查人员真正发挥领导千里眼的作用,监督税务人员的执法行为。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堵住一个“口子”,坚决抵制一切歪风邪气,处处要依身作则,带头率先垂范。只有这样,税务机关的执法质量才会真正步入一个新的台阶。

(七)奖励与惩处相结合,加大责任追究力度

税收执法责任制篇5

    一、 税收执法过错责任的界定

    税收执法过错责任的界定和研究,是推行税收行政执法责任制的一个重要命题。在税收工作中正确实施税收执法过错责任的确认和追究,不仅是依法行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新形势下进一步提高依法治税水平、加强税务行政管理、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的迫切需求。

    (一) 税收执法过错责任的涵义

    税收执法过错责任是指税务执法人员因故意或过失在税收行政工作中违反税收法律、法规和规章而依法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税收执法过错责任从广义上来讲,包括税务执法人员在税收执法工作中违反法定职责而应承担的一切法律后果,包括行政法律责任和刑事法律责任。本文从推行税收行政执法责任制的研究角度出发,把税收执法过错责任定义为狭义的法律责任即行政法律责任。(对执法行为触犯刑法,构成刑事法律责任的情况,本文暂不述及。)

    (二) 税收执法过错责任的内容

    对于税务执法人员的过错责任,应根据在执法活动中直接作出、经审核批准作出、经集体讨论作出、经税务行政复议作出等不同情况分别予以追究。国家税务总局对此问题十分关注,专门制定了《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并于2002年1月1日起试行,从而为具体落实此项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办法》第十二条明确规定:执法过错行为按下列原则明确责任:1、因承办人的个人原因造成执法过错的,由承办人承担全部过错责任;承办人为两人或两人以上的,根据过错责任大小分别承担主要责任、次要责任;2、承办人的过错行为经过批准的,由批准人承担责任。因承办人弄虚作假导致批准错误的,由承办人承担全部过错责任;3、承办人的过错行为经复议维持的,由承办人和复议人员共同承担责任,其中复议人员承担主要责任,承办人承担次要责任;4、执法过错行为由集体研究决定的,由主要领导承担主要责任,其他人承担相应责任;5、对本单位人员发生的依照本办法第七条、第八条应当予以责任追究的执法过错行为,单位主要负责人承担连带责任。具体追究形式为:批评教育、责令作出书面检查、通报批评、责令待岗、取消执法资格。对执法过错责任人员还可并处取消评选先进或优秀资格、扣发奖金或岗位津贴。

    二、 税收执法过错责任的追究

    (一)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的意义

    税务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困难重重,“行万里路,进千家门,受百家气”等是税务人员工作的真实写照,但是本着“收好税,带好队”的精神,对税收执法过错责任的追究不但不能松懈,而且还应当加强。这也对税务机关规范执法、有效执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依法治税,从严治队的体现和保证。

    1、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有利于促进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治税,确保国家税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

    2、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有助于激励税务工作人员扫除衙门作风,克服当官做老爷的封建思想,保持为人民服务、做社会公仆的优良本色。

    3、加强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是发展民主政治的重要途径,也是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的根本措施。

    4、完善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机制是惩治腐败,克服官僚主义,推进廉政建设的必要手段。尽管违法乱纪的是税务干部队伍中的极少数人,但他们的行为严重影响和败坏了税务工作者的形象,损害了税务机关的权威,亵渎了法律的尊严,所以必须加以严惩。

    5、加强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也助于支持各级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法定权力,保障政令畅通,保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实现,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

    (二)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的程序

    参照《办法》,对于税务机关内部追究税收执法过错责任,笔者认为可分为立案、调查、听取陈述、作出处理决定、申辩、执行、备案等诸环节。

    1、立案。根据工作实践,案件的来源一般有以下几方面:(1)税务机关自查自纠;(2)人民来信来访举报;(3)上级部门检查发现的问题;(4)其他机关转办、转交。对于经初步确定有重大违法嫌疑的,应迅速立案,从快查处。同时,《办法》还特别指出:各级税务机关主管法制工作的机构(以下简称法制机构)还应通过评议考核、执法检查、执法监察、审计决定、行政复议及行政诉讼案件等渠道发现执法过错线索。

    2、调查。应由专门职能部门——法制机构根据立案的线索和情况,对税务机关或执法人员是否违法,违法事实、情节、手段及后果展开全面调查,并搜集相应的证据。

    3、听取陈述。由调查部门结合调查情况,听取当事人对违法行为的陈述和辩解意见,询问有关情况。《办法》还规定:调查人员应听取被调查人所在单位或者部门的意见。

    4、作出处理决定。通过局长办公会议进行集体审议,在全面查清违法事实的基础上作出实事求是的处理决定。需要上级部门批准的,还应报上级部门批准。法制机构应当根据局长办公会议的决定作出以下处理:(1)对执法过错行为应当责令撤销、变更或限期重新作出,或者提请有权机关予以撤销、变更或重新作出;(2)对责任人实施追究决定,或者移交人事、党委、财务等部门实施;(3)对定性为无过错的执法行为,应予以归档结案;(4)对过错事实不清的行为做补充调查。

    5、申辩。被追究人不服过错追究决定的,可以书面形式向做出决定的税务机关申辩,也可以直接向上一级税务机关申辩。接受申辩的税务机关应当在接到申辩材料次日起两个月内做出书面答复。申辩期间追究决定不停止执行。

    6、执行。由作出追究决定的机关或经授权的部门负责具体执行。

税收执法责任制篇6

关键词:税收;执法风险;规范执法;执法监督

中图分类号:F81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依法治税工作的不断推进,征纳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进一步得到明确,税务人员的执法水平进一步提高,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切实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规范执法行为,同时加强自身的风险防范意识,懂得自我保护是推进依法治税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而目前税务机关的执法现状着实不能让人乐观,因执法不当、执法过错或行政不作为等行为而引起的行政诉讼的败诉、行政赔偿以及导致国家税收损失而被追究刑事、行政责任或过错追究的案件时有发生。因此,帮助税务干部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规避和预防执法风险的发生,避免引发社会矛盾和问题,已成为新形势下各级税务机关和广大税务干部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税务人员执法风险的概念和表现形式

税务人员执法风险,是指税务机关执法人员在税收执法过程中,不按税收法律法规规定操作,错误执法、,从而引发法律后果,需要承担法律责任或行政责任的情形。税收执法责任风险不是不可抗力的,它是完全可以预测、可以防范和避免的,税务人员执法风险是税收法制化的必然。税务人员执法风险是税收执法过程中潜在的、因为执法主体的作为和不作为可能使税收管理职能失效以及这种作为和不作为可能对执法主体和执法人员本身造成伤害的各种危险因素的集合。也就是说,税务干部在税收执法过程中,无论是在执行税收政策、履行执法程序,还是在公开办税、优化服务等方面,都要在依法行政上下功夫。因为稍有不慎,税务干部就要承担相应的执法风险。

税务人员执法风险的表现形式,一是执法水平低引发的执法过错。主要表现为:一方面是部分执法人员素质不高,执法程序不清,使用税务文书及引用法律条文错误或职责履行不到位;另一方面是粗心麻痹,工作不细致,引发税收执法过错。二是执法不严被追究责任的风险。主要表现为:不能严格依法治税,执法随意性大,疏于管理、、推诿扯皮、处罚不当、违法不究等行政不作为问题。三是执法腐败,被处罚。主要表现为:一些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淡薄,不严于律己,执法不公等问题。四是执法不文明引发执法风险。主要表现为:部分干部执法方式和手段简单粗暴,诱使征纳双方矛盾激化,恶化执法环境等问题。

二、我国税收执法现状

根据有关资料和媒体报道,由于税务人员执法不当、执法错误、行政不作为或税法执行不严谨等方面的问题,引起的税务行政复议案和行政诉讼案在全国是比较普遍的,近年呈上升的态势,因此而受到责任追究的税务人员为数不少。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税务行政复议案件1994~2000年为1,035起,2001~2005年上升到3,305起,是前六年的3.2倍;全国税务行政诉讼案件1994~2000年为328起,2001~2005年上升到1,081起,是前六年的3.3倍;在行政复议案和行政诉讼案中,能维持原处理决定的并不多,败诉率比较高,如2005年全国税务机关已办结的复议案件中,复议决定维持和撤销、变更的比率为54∶46;人民法院审结的税务行政诉讼案件中,判决维持和撤销、变更的比率为48∶52;2004年全国税务机关受责任追究的税务人员20.49万人次,受行政处分的4,597人次,移送司法机关的191人次;2005年7月至2006年底,全国税务机关因渎职侵权被检察机关立案查处的税务人员439人,2006年全国仅国家税务系统因渎职侵权被检察机关立案查处的税务人员为144人。由此可见,进一步提高我们税收执法工作的质量,增强税收执法风险意识,有效地防范和控制税收执法风险是很重要而紧迫的。

三、规避和防范税务人员执法风险的对策

(一)完善税收执法环境

1、加大宣传。推进依法治税,坚持“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税收工作宗旨,规范执法行为,实施阳光执法,推行政务公开,切实保障纳税人合法权益,增强征纳双方的良性互动,促进纳税人依法纳税意识和能力的提高;积极开展税收咨询辅导,大力开展税法知识宣传,提高纳税人依法纳税的技能和水平。

2、优化外部环境,降低执法风险。一是大力加强税法宣传,减少执法阻力。通过税法宣传,不断增强全社会依法诚信纳税意识,改善执法环境。尤其要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进行税法知识培训,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依法治税的意识和能力,不干预、不设障,多支持、多配合税务部门依法治税;二是科学分配税收计划,减少体制风险。要改革税收任务计划制定程序,变由上而下为上下结合,先由基层税务机关根据实际税源状况,结合当年征收情况,下年变化趋势,撰写潜力分析和税源统计,逐级上报汇总,上级再根据总体发展经济数据及规划统筹兼顾,安排确定税收计划,尽量做到计划与税源大致相符。由此减少财政管理体制带来的执法风险。

3、推进社会综合治税,优化税收执法环境。大力推进社会综合治税,积极争取各级党政部门的支持;全面加强国、地税协作,定期交流沟通情况,建立有效的协作机制,实现信息共享,形成工作合力;加强与工商、公安、财政、银行、海关等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形成全方位的协税护税网络,提高社会综合治税水平,营造税收执法的良好外部环境。提高社会公众的法律意识,增强公民的守法意识和权利意识,为公民、单位和法人及相关组织依法维权创造条件,培养法律意识、权利意识;并加强税收宣传、增强服务意识,通过提高税收执法行为的公信力,吸引公民、单位和法人及相关组织依法维护自身权益;通过完善税收执法程序及相关制度,降低公民、单位和法人及相关组织借助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的风险。

(二)加强制度约束,防范执法风险

1、健全工作机制,确保规范执法。规范执法是规避执法风险的落脚点,要通过落实执法责任制和加强执法监督来规范执法。一是落实执法责任制,以制度规范执法。首先,分解岗位职责。按照法定权限,结合规范执法要求,以岗定责,以责定人,构建环环相扣的岗责体系;其次,明确工作规程。按照法定程序要求,量化每个执法岗位的工作步骤、顺序、时限、形式和标准,并注意有机衔接,确保链条式运行;第三,实行过错追究。建立健全执法质量考评制和责任追究制,实现对税收执法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制约。二是强化执法监督,以监督规范执法。首先,强化事前监督。对新出台的各种程序规定和文书,一律要经过法规部门审核把关,防止“带病上岗”,先天不足;其次,强化事中监督。认真执行大案要案集体审理制度,对涉嫌构成犯罪的税务案件要依法及时移交司法机关。做好行政处罚听证工作,保证税务行政处罚全过程的公正、公开;第三,强化事后监督。要强化税收执法监督检查,归口法规部门负责,并将执法检查情况在系统内公开通报,并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严格考核兑现。同时,严格执行税务行政复议制度,自我纠错,自我保护。

2、实行税收执法责任制,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加强对税收执法权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有效防止权力滥用和执法的随意性。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一是建立规范的执法运行机制。用相互制约的运行机制规范税收执法行为,以达到减少和杜绝引发税务人员执法风险的行为发生。要从定岗定责、设置工作流程入手,对执法岗位实施有效的责任考核,降低执法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我们正在开展的机制创新、横向监督和“税收执法、征管质量评价体系”工作就是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二是进一步加快计算机应用步伐,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管理税收事务,通过计算机的刚性管理,尽量减少人为因素,防止权力滥用;三是健全集体审理、审核制度,坚持对重大税务案件、税务稽查案件和减免缓税款以及双定户核定税额的集体审理审核,进行事前、事中监督,防止一人独断专权和暗箱操作;确保办事程序的制度化、规范化、公开化。通过全面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增强干部职工的法制意识、程序意识和责任意识,形成执法讲依据、工作讲程序、办事讲责任的良好风气,规范执法行为,提高税收执法的整体水平。

(三)注重培训,提高税务执法人员素质

1、提高税务人员素质是防范税务执法风险的前提。税收执法人员素质的高低、能力强弱,直接决定了执法行为的质量和效果。建立税务执法责任制考核制度,依据考核内容、原则、标准、程序和方法,对干部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考核,将执法考核质量作为奖、惩、培训、辞退和调整职务、级别和工资的重要依据。因此,要求税务执法人员结合工作实际积极自学,重点以法学基础理论、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民事诉讼法、赔偿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等薄弱环节为主,在掌握这些基本法律知识的基础上,触类旁通,完善法律培训制度。按照不同的岗位,学以致用,同时按因需施教的原则,加强执法人员培训。

2、加强教育,引导税务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权力观。大力开展教育培训,提高税务人员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强化依法行政意识和按程序办事意识,促使税收执法人员转变观念,增强执法工作中的责任意识,自觉规范和约束自己的执法行为,杜绝随意执法行为的发生。一是加强税收执法人员的法制教育,提高执法道德水平,从根本上预防和杜绝、等行为的发生;二是对税务干部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勤政廉洁教育,使税务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把权力当作责任,谨慎行使权力,绝不能用手中掌握的权力为自己谋取私利。要利用正面典型来教育干部职工,用反面典型来警示干部职工,使其提高执法能力,树立廉洁从政意识,自觉接受监督;税收执法人员应懂得首先作为一个社会人,既要适应日益复杂的税收工作环境,更要注重防范执法风险,懂得自我保护。因此,税务干部应当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规避和预防执法风险的发生。

(作者单位:安徽省固镇县国家税务局稽查局)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3]许泽新.浅谈如何有效化解税务人员执法风险.

[4]刘晓慧.论税务人员执法风险的防范和化解.

[5]黄晓东,田宝吉.如何防范税收执法责任风险.

[6]王学农.浅议税收行政执法责任制.税务研究,2000.12.

[7]冷报德著.加强税收立法健全税收法制.税务研究,2001.5.

[8]沈宗灵主编.法学基础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5.

[9]曾飞,葛开珍著.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中国税务,2003.9.

[10]靳万军著.关于税收执法权的一般研究.安徽税务,2003.2..

[11]郭亚光.当前我国税收执法风险分析.税务研究,2008.5.

税收执法责任制篇7

一、加强法治教育,强化执法责任意识

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之初,不少税务干部对依法行政、依法治税的基本内涵、基本要求认识不深,因而对推行工作有一定的抵触和抱怨情绪。为此,我们把对税务干部的法治教育作为推行执法责任制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一是在推行工作刚刚起步之际,我们围绕税收执法责任制选定若干主题,在全省国税系统组织开展了为期近3个月的大讨论。发动国税干部进行深刻的思考和热烈的讨论,起到了统一思想和自我教育的良好效果。二是适时在**国税网站开辟了推行工作论坛,及时、宣传相关制度规定,解答问题,为国税干部进行经常性的学习交流提供网上平台。三是在各类培训、会议上有侧重地安排有关税收执法责任制的讲座,对参会、参训的各层次国税干部进行重点的教育培训。如在近期召开的全省国税系统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上,我们再次对参会的市、县(区)局领导进行了专题培训,并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将参训范围扩大到各级中层以上干部。

有力的教育和引导,促进了我省广大国税人员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依法行政的理念、执法责任的意识在全系统逐步形成并不断强化,为深入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扫除了思想上的障碍。

二、完善制度规定,健全权力运行机制

税收执法责任制的推行必须以各项税收执法权力的合法、有序、高效运行为前提。为解决这个问题,近年来,我们按照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思路,着重进行了两项管理创新的试点工作:一是积极开展税收业务重组,整合各类税收征管要素,优化工作流程,完善执法岗责体系;二是研制开发税务工作流管理系统,把日常税收执法、管理活动转化为由计算机自动处理的工作流,将每个岗位置于“工作流水线”之中,初步实现权力通过流程分解、执法通过流程控制、岗位通过流程衔接、任务通过流程分配、效率通过流程提高。

同时,我们加强了税收执法责任制的制度建设。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省局制定下发了《**省国税系统税收执法责任制实施办法》,明确了税收执法责任制的内涵、原则、内容和整体框架,对岗位职责、工作规程、考核评议和过错追究等四个环节均作了明确规定,形成了税收执法责任制制度体系。**年总局“两个范本”和“两个办法”下发以来,我省各级国税机关结合实际对相关制度作了进一步的修订和完善。

税收执法责任制相关制度的不断完善,促进了机构、岗位、人员和责任的有机结合,使税收执法权力进入公开、透明的良性运行轨道,为税收执法责任制的推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实施手段创新,提升执法监督水平

税收执法责任制推行工作的实践让我们逐步认识到,要进一步提升执法监督水平,充分发挥执法责任制的作用,必须进行手段和方式上的创新,必须探索实施自动化的考核追究。**年底,我省芜湖市国税局作为总局确定的第一批试点单位,开始运行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在总局领导的亲自关注和有关方面大力支持下,试点工作取得了成功。在此基础上,在总局对软件已作多次修改完善的前提下,我们结合**国税工作实际,经认真研究,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行。经过系统上下的共同努力,**年12月1日,我局在全国税务系统率先以省集中模式全面上线运行了该系统。随后,我们加大督促、检查和指导力度,加强相关配套制度建设,推动了系统自动化考核追究的正式实施。目前,系统运行平稳,全省国税系统各级领导、广大税收执法人员和各级纪检监察人员,基本上人人都会用,人人都在用。

四、严格责任追究,努力发挥制度功效

为了对执法过错行为实施严格、公正的责任追究,切实增强广大国税人员的执法责任感,保证税收执法责任制功能作用的有效发挥,我局研究制定了《**省国税系统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重点规定了行政处理和经济惩戒的责任追究形式,将税收执法各环节中常见、多发的101种违法违规行为列入追究范围,同时明确了责任区分的标准和实施追究的程序。从近几年的执行情况看,我省各级国税机关能够认真贯彻落实各项要求,对查实的税收执法过错行为给予相应的责任追究。据统计,**年以来,全省各级国税机关累计实施行政处理454人次,经济惩戒120余万元。

实践表明,全面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对推进我省国税系统依法治税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规范了执法行为。税收执法责任制促使税收执法人员必须按照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处理执法事项,从而有效遏制了滥用权力、随意执法的现象,促进了执法行为的规范和执法水平的提升。以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监控的执法行为为例,系统上线后第一个月,我省国税系统应予追究的执法过错行为总数为8192条,今年8月份已减至606条,下降了92.6%。

二是提高了征管质量。税收执法责任制的实施,进一步明晰了岗位职责和工作规程,加强了各个执法环节间的有机衔接,客观上起到了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的效果。我省国税收入从**年的216亿元扩大到**年的351亿元,年均增收53亿元,年均增幅达22.4%。宏观税负由**年的5.4%上升到**年上半年的7.4%。税源管理方面,截至目前,全省40多万户纳税人的基本信息全部纳入综合征管信息系统。漏征漏管户逐渐减少,欠税余额大幅度下降,截至**年8月底,全省欠税余额比**年末下降了近78%。

三是加强了队伍建设。一方面,税收执法责任制的实施给税务干部带来了压力,严密的监控,严格的考核,严肃的追究,促使广大税务干部必须自我加压,自我提高。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以来,我省国税系统学业务、比技能的氛围日趋浓厚,主动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越来越成为大多数国税干部的自觉行为。统计显示,目前,全系统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人员比例比**年提高16个百分点,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另一方面,税收执法责任制对税收执法权力的有效制约和监督,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不廉行为的发生,有力地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

四是提升了国税形象。税收执法责任制要求税收执法人员必须按职责办事、按标准办事、按程序办事、按时限办事,必须为纳税人提供优质服务,努力营造良好的税收环境。近年来,我们认真清理税务行政审批事项,全面开通12366服务热线和全省统一的国税门户网站,积极推行数据电文、银行卡等多种便捷、高效的申报纳税和缴款方式,继续完善和实施“一窗式”、“一站式”、办税限时制、首问责任制等服务制度,得到了各级党政、社会各界和广大纳税人的广泛认可,大大提升了**国税形象。全省国税系统被评为第二届3家“省级文明行业”之一,全省17个省辖市局有16个被评为“市级文明行业”;省局机关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并在近三年连续被授予“三优文明机关”称号;在全省第三次“万人评行风”活动中,国税系统群众满意率位居前列,达到85%以上;96%的基层区(分)局被评为“人民满意基层站所”。

税收执法责任制篇8

(一)税收立法的滞后阻碍了税收执法的发展。现阶段,我国税收立法总体上是协调的,税收制度比较完整,但仍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一是税收基本法还是一项空白。税收基本法统领、约束、指导、协调其他税收法律、法规,它对税收的基本制度、税收的立法原则、税收立法的管理权限等基本内容进行规定。二是税收法律规范的级次不高。具有法律层级的税收规范只有税收征管法、企业所得税税法和个人所得税,绝大多数的税收规范是以法规、规章、税收规范性文件等形式存在并实施的。三是个别税法政策复杂,理解、操作难。如新出台的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细则,当前在我市税务机关内部能真正理解运用好该法的税务行政执法人员不多。四是地方立法权不足、缺位。制定税收地方规章必须得到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明确授权。在当前地方政府不能享有完全立法权的前提下,地方政府为了促进本地区经济的发展,或解决本地区的实际问题,必然寻求非规范途径对这种体制的突破。

(二)税收行政执法责任和考核评议制未得到真正落实。国家税务总局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早已制定下发,税务系统为落实追究办法,在这方面做过许多工作,一些执法过错行为得到了追究。但总的来说执法责任追究在基层局面临执行难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执法岗责不清,即对执法的岗位、权限、程序、要求及责任等不明确,已经明确的也不够具体,不够科学,税收管理员感到执法责任重大。二是考核评议不完善。在基层税务机关中,由于法制机构没有单独建立起来,根据当前基层局人员配备和内设机构职能,还没有一个内设机构能够担当起执法评议的职能。三是责任追究难于下手。由于非执法岗责任追究没有建立起来,造成执法岗和非执法岗职业风险不均,执法岗位责任大,风险大,但工资奖金待遇与非执法岗并无太大差别。四是税务人员流动时责任难以追究,不数人有老好人思想,怕得罪人。

(三)行政执法的程序和证据意识不强。当前税收执法领域,“重实体,轻程序”的事件屡见不鲜。如实施行政处罚时,不事先责令当事人改正或限期改正就作出处罚决定;行政处罚告知书与行政处罚决定书同时下达;进行税务检查不出示税务检查证;扣押、查封商品、货物,不开具收据或清单。税收执法过程中出现许多证据采集运用不规范的现象。如取得有关部门保管的书证复印件没有经保管部门盖章,也没有注明原件的出处;取得会计账册复印件没附说明材料,也未经被采集单位核对盖章。需要认定主要事实,提供的证据不能有力证明事实的存在。收集的各种证据材料之间互相有矛盾,不能形成完整的证据链等。

(四)税收行政执法的环境需要进一步的优化。从税务机关内部来讲,“税收计划管理”仍广泛的影响依法治税的发展。“税收任务一票否决”仍成为上级税务机关对下级税务机关考核重要内容。从行政执法的外部环境来看,政府干预税收的现象仍然存在,各级政府为了搞政绩,树形象,从其他方面干预税收执法。外部环境还有广大社会群众的纳税、协税护税意识和经济环境的因素。有少数老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逐步被改改制,过去历史包袱沉重,但税收行政执法不讲历史原因,这些老国有企业许多欠税不能及时清缴,税收强制措施只能慎用,滞纳金更是无从加收。

(五)税务执法人员执法素质影响税收执水平的提高。当前税务执法人员素质总体情况是好的,依法治税意识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执法更加规范有序,但也存在参差不齐的问题。部分税务执法人员依法治税、依法行政观念淡薄,滥执法、随意执法现象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少数税收执法人员对有关税收实体法、程序法了解不够。个别执法人员“以情代法”,以人情践踏法律,执法的随意性比较大,对自由裁量缺乏规范。对提高税务执法人员执法水平的机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行政执法好坏一个样。

二、规范税务行政执法的几点建议

(一)加快税收立法的步伐,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建议全国人大尽早出台税收基本法,确立以税收基本法为税收领域的母法,以强化税法的系统性、稳定性和规范性,并为单项税收立法提供依据和范例,最终建立一个以税收基本法为统领、税收实体法和税收程序法并驾齐驱的税法体系。提高现行税收法律规范的等级,对比较成熟的税收法规、规章可以通过人大立法,上升为法律层级。按照事权与税权相一致的原则,授予地方一定的立法权。立法要考虑执法现状,对税法与会计的差异问题要尽量缩小。

(二)认真落实税收执法责任制。税收执法责任制包括执法责任、评议考核、和责任追究三个方面,三方面相辅相成,配套实施,缺一不可。首先,必须明确税收执法责任,就是对执法的岗位、权限、程序、要求及责任等进行严格界定和明确分解,做到分工到岗,责任到人。其次,建立科学、完善的评议考核体系。在省、市、县局内部单独设立政策法规处(科、股),最好在基层分局也配备专职法制员,充实一定的人力,负责评议考核的调查取证,并提出责任追究处理建议,提交该税务机关成立的执法过错责任追究考核评议委员会集体讨论决定。第三,对应追究的执法过错行为必须严格追究。对考核评议委员会作出的责任追究决定由人事、监察等机构负责执行。对非执法岗也应建立严密的岗责评议考核体系,并对其过错行为严格责任追究。

(三)进一步规范行政程序和证据采集行为。建立完整的税收执法程序是规范执法的基础,也是税务部门多年来探索并付诸实施的重要工作。这一工作的重点主要体现在税收征收管理程序、税务行政处理程序和税务行政救济程序三方面,它们互相联系,是征纳双方必须共同遵守的准则。当前各级税务机关从上到下要借推广使用大集中征管软件为契机,全面规范各项征管执法行为,重点规范各项执法程序。对证据的规范做到依法采集证据,任何行政行为必须有税收法律、法规所规定的事实要件为基础;每一个事实要件必须有相关的事实证据,各种证据材料内容应该一致,证言之间、证言与证物之间、证物与其他证物之间,应互相印证,符合逻辑关系;每一个证据材料来源及取得的方法和手段在合法性方面都无可非议。

(四)营造良好的税收执法环境,提高税收执法透明度。一是严格按照“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的工作方针组织税收收入,通过考核执法水平与任务完成情况相结合的办法来考核税务机关的工作绩效。二是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营造一个相对宽松的、公平竞争的税收环境。特别要利用互联网络信息化的渠道,让广大网民来参与、监督税收执法。三是加大税法宣传的力度。从宣传的方式、内容和途径等方面都要有大的改进。对“用税”情况要实现逐步透明化、民主化,解决纳税人“用税”之忧。通过正、反两方面的例子来引导纳税人依法纳税。四是对我市老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税收优惠政策的引导和扶持,帮助其早日摆脱困境,依法履行各项纳税义务。

上一篇:税收收入范文 下一篇:房地产税收政策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