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园艺范文

时间:2023-02-27 18:50:07

设施园艺

设施园艺范文第1篇

国外设施园艺发展的特点

1工业技术植入园艺作物生产,实现了设施园艺生产的自动化

工业技术植入园艺作物生产之中,使设施园艺赋予了工厂化农业的内涵,成为工业化大体系不可分割的部分。温室生产的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率管理模式要求应用大量的高新技术,当前工业领域内的科技成果(如机器人技术等)不断运用于温室园艺配套装备之中,已取得初步成果。国外发达国家一直致力于把自动化技术应用于园艺作物的耕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收获以及农产品加工、储藏、保鲜的全过程,可以根据作物生长发育的特点,创造最适宜的温室环境条件,基本摆脱了外界环境条件对作物生产的影响,实现了作物周年生产和均衡上市。目前,这种自动控制技术逐步向智能化、网络化方向发展[31]。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的设施园艺已具备了设施设备完善、生产技术规范、产量稳定和产品质量安全性强等特点,并且已形成了温室制造、生产资料配套、产品生产、物流等为一体的设施园艺产业体系。目前,日本、美国、荷兰、以色列、韩国、英国开发出的耕耘、移栽、施肥、喷药、蔬菜嫁接、蔬菜水果采摘、育苗移栽、苗盘覆土消毒等机器人装备相对比较成熟,可用于设施园艺生产。温室园艺机器人的使用,不仅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设施生产劳动环境,而且保证了作业的一致性和均一性[32]。日本、韩国等国研究开发了多种设施园艺耕作机具、播种育苗装备、灌水施肥装备以及自动嫁接装备等,提高了温室管理水平和劳动生产率;荷兰研制温室屋面清洗机械装置,用于清洗屋面灰尘,大幅度提高了温室的透光率[33-34]。另外,荷兰还开发出自动通风窗开闭、温湿度调节装置,被越来越多的温室采用。发达国家在设施园艺产品的采收和后加工过程中,广泛使用包装机具、高效运输装置、盆花转运机械、快速分级系统等设备,提高了园艺农产品的商品性,如荷兰采运、包装设备能同时实现10~20个不同花卉品种的自动分类,X射线可用于分辨盆花茎干的长度和叶色[35]。

2高新技术在设施园艺中的应用,推动了设施园艺向“植物工厂”方向发展

无土栽培、计算机技术、生物技术、产品采后处理、新能源利用等高新技术在设施园艺中的应用,使设施园艺逐步向“植物工厂”方向发展。在美国、日本、英国、奥地利、丹麦等国都建有高度自动化的“植物工厂”,可用来生产蔬菜、花卉和果树,并且一些高附加值的作物如香料、工业原料植物、药用植物、食用菌等也采用“植物工厂”进行生产。目前,“植物工厂”主要用于生菜、菠菜、莴苣、三叶芹、番茄等蔬菜作物的生产,由于充分利用空间,实现立体多层种植,单位面积的栽培效率可提高数倍。如日本在“植物工厂”内利用无土栽培技术和环境自动调控技术,一年内可多茬栽培生菜和菠菜,收获期比露地缩短一半时间,产量可达180kg•m-2左右,为露地栽培的30倍以上[26]。此外,随着人类对太空探索的日益增多,太空农业成为研究的热点,美国宇航局(NASA)在国际空间站上探索“植物工厂”技术,目前已在绿豆、菜豆和马铃薯等作物上获得了成功。

3无土栽培技术的应用使设施园艺发生了巨大变革

20世纪20年代末,无土栽培技术开始应用于设施作物生产,使设施栽培技术产生了一次大的变革。无土栽培打破了作物生产的空间和地域限制,可以在不适合作物生长的荒漠戈壁、滩涂地、海岛、盐碱地、高寒地、阳台屋顶甚至太空进行作物生产;无土栽培改变了设施栽培的传统种植方式,采用营养液或有机基质进行作物生产,可以有效避免设施土壤连作障碍,生产出清洁安全的园艺产品,并且具有省水、省肥、省工等优势,从而成为栽培学领域飞速发展的一门新技术;无土栽培可加速作物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一般果菜类蔬菜水培的产量为土壤栽培的数倍甚至数十倍,如番茄营养液栽培年产量最高的可达到75kg•m-2,极大提高了园艺作物的生产效率。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已有400hm2温室采用无土栽培技术生产黄瓜、番茄等。目前,在发达国家的设施园艺生产中,无土栽培占温室总面积的比例荷兰超过70%,加拿大超过50%,比利时达50%,美、日、英、法等国的无土栽培面积达到250~400hm2[36-37]。欧共体明确规定,所有欧共体国家温室作物生产要全部实现无土栽培。

4节能、环保的理念贯穿于设施园艺生产之中

设施园艺是一种高能源消耗、高成本投入、高效率产出的生产方式,其中温室的能源消耗占运行成本的比例较高,减少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设施园艺发达国家开展节能工作的普遍做法。随着能源危机的不断加剧,节能设备已成为温室装备研究和开发的热点之一,而人工补光装置是温室耗能最多的设备之一。日本、荷兰、美国等积极探索温室新型补光光源LED的研究。LED冷光源在满足作物光合作用需求的条件下,与传统钠灯相比具有高光效、长寿等特点,节省能耗达50%以上[38-39]。近年来,由于中东局势不稳定导致能源紧张、CO2排放的限制以及《京都议定书》的执行等原因,欧美发达国家已将节能技术作为温室领域最重要的研究课题。目前在设施园艺节能新材料、新技术和新能源的研究中,主要倾向于对太阳能和储热材料的有效利用。其中,温室相变储热技术就是最具发展前景的节能技术之一[40],美国和日本等国使用氯化钙、硫酸钠、聚乙二醇和石蜡等相变材料作为墙体储热、地下储热和室内外联合储热系统,试验证明是可行的储热方法,但其工艺和储放热效率等尚需进一步改进[41-42]。一些国家利用浅层地热,在夏季通过把低温冷水源抽到地上,用于温室降温,经过热交换的热量回流到地下,冬季把高温热水源抽上来,只需要稍微加温就可以用于温室增温[43]。另外,通过对温室覆盖材料内侧进行镀膜处理,能够有效阻止长波向室外辐射,减少了热损耗,可以实现节能25%以上。在多余能量回收和利用方面,荷兰瓦赫宁根大学通过覆盖多层光谱选择性吸收的金属材料(SOL-MOXHilite,荷兰)和绝缘塑料薄膜(Ebiral,美国),研制成一种高效降温-高品位能量产生组合系统,并应用于生产[44]。该技术在高温季节,可以反射作物光合作用不需要的近红外光(NIR),减轻温室的高热负荷,而收集反射的能量直接或间接地转化成电能,用于温室降温的能耗;荷兰温室通过在玻璃表面喷洒白色涂层,减少夏季进入温室的太阳辐射量,达到降温目的;通过改进温室通风窗口的数量、尺寸、传动方式以及开启的角度也能够使温室达到较理想的降温效果。发达国家在发展设施园艺过程中,把保护环境作为前提条件。进入21世纪,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的日益关注,欧美发达国家在探索温室能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研制开发出一系列适合于温室安全生产的环境友好型新技术。营养液无土栽培技术在现代温室生产中被广泛使用,然而,大量营养液的废弃给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欧盟普遍采用营养液闭路循环系统,通过对营养液的回收、过滤、消毒等措施,实现节水21%、节肥34%,提高营养液利用效率,同时大幅度地减少营养液外排污染水源和土壤。在温室病虫害防治方面,开展以生物防治、生态防治和物理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45]。目前,荷兰在温室生物和生态防治综合利用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如Koppert公司通过释放天敌昆虫,能够对设施蔬菜主要害虫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如粉虱天敌浆角蚜、斑潜蝇天敌潜蝇姬小蜂、蚜虫天敌食蚜瘿蚊[46],目前这些害虫的天敌已基本实现了商品化。为了提高温室番茄、甜椒等蔬菜作物的质量,禁止使用化学生长激素,荷兰研制驯化出取代传统振荡授粉的雄蜂授粉,这种授粉方式效率高,并且能使作物产量提高20%左右。以色列开发出太阳能杀灭温室土壤病虫害新技术,把灌溉系统安置在翻耕的土壤中,铺上一层薄薄的透明塑料膜,经过夏季高温处理,可杀死地表30cm土壤层中90%~100%的细菌、真菌以及线形蠕虫等。统计分析表明,太阳消毒法可提高设施番茄、洋葱、土豆等农作物产量25%~432%。在新型栽培基质开发利用方面,加拿大、以色列、英国等国研制出替代草炭、岩棉的无土栽培生态型基质,形成与其相配套的设施蔬菜低碳栽培技术体系[47]。目前,低成本、环保型无土栽培基质研发已取得重大进展,并逐步走向产业化、商品化。

5信息化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应用于设施园艺作物周年生产之中

随着微型计算机、传感器及单片机技术的运用,温室环境控制智能化、网络化管理技术得到较快的发展。设施园艺发达国家研发作物自动化生产管理和环境智能化控制体系,从育苗、定植、栽培、施肥、灌溉等过程全部实现自动化运作,温室环境如温度、光照、湿度、水分、营养、CO2浓度等综合环境因子全部实现计算机智能监控。随着无线网络技术的应用,温室网络化管理技术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美国、日本、荷兰研发出一种基于控制器局域网总线(CAN)和无线传感器网络(WSN)的控制系统,能够对温室内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以及光照等参数进行自动采集,同时控制风机、暖气、水泵等温室环境调控设备,使温室环境达到农作物生长的最佳环境[48]。通过研究温室作物生长发育与环境、营养之间的定量关系,建立作物生长发育信息化模型,开发出适合不同作物生长发育的温室控制、咨询及管理专家系统。以色列和荷兰开发出番茄和黄瓜等蔬菜作物生育模型和专家系统,包括适用于整枝方式、栽培密度、针对天气和植株生育状况的环境指标、不同生育阶段的水肥指标、病虫害预防和控制技术等。荷兰瓦赫宁根大学通过将作物管理模型与环境控制模型相结合,实现温室环境的智能化管理,大幅度降低了温室系统能耗和运行成本。日本千叶大学利用遥感遥测、人工神经网络、遗传算法、模糊控制策略等智能控制技术,对农产品从产地生长、采收验收、加工、自检自控等所有过程的数据、信息、图像都实现了信息化管理[49]。

6注重温室作物专用品种的选育及其配套技术的研发

现代农业竞争的核心是品种,重视温室栽培作物专用品种的选育是设施园艺发达国家保持温室产业世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这些国家在搜集保存本国种质资源的同时,还十分重视国外种质资源的搜集、交换和引进,如以色列通过搜集和引进国外花卉、蔬菜、果树品种在设施内进行微咸水灌溉,通过遗传改良、驯化,培育出适合于本国温室生产的专有设施园艺品种。近年来,设施园艺发达国家越来越关注设施作物新品种的外观品质、营养品质、耐贮运等性状的选育,如以色列选育出一种根据客户对体积和色泽要求的无籽西瓜新品种;荷兰种苗公司开发出一些富含钙质、维生素且热量低的“减肥蔬菜”,高氨基酸含量的“营养蔬菜”,具有观赏价值的“花卉蔬菜”等新品种。一些生物技术被广泛用于温室作物新品种的选育,包括细胞组织培养、体细胞杂交、原生质体融合、遗传标记、转基因等技术,在茄子、番茄、甜椒、黄瓜及叶用莴苣等蔬菜作物上培育出一大批优良品种,如德国马普育种研究所将人工合成的吲哚基醋酸基因转入茄子,使冬种茄子与夏种的一样优质;荷兰育成的抗虫蔬菜品种可以大幅度减少蔬菜生产中农药的使用量,既降低了蔬菜产品农药的残留,也降低了蔬菜生产的成本。此外,在开发和选育设施作物新品种的基础上,欧美发达国家非常注重温室新品种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和开发,选育的新品种普遍采用工厂化育苗体系、高效安全生产技术体系和无土栽培技术,利用高新技术使环境因子与栽培模式的规范完美结合,为作物生长提供最佳的环境,保证高产、稳产[50-51]。

国外设施园艺发展趋势分析

1设施环境调控自动化与设施园艺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

发达国家从事农业人员较少,加上劳动力成本较高,设施园艺生产中非常注重管理水平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温室耕作、作物栽培、生长管理、产品采收、包装和运输等过程全部实现机械化控制,温室内温度、光照、湿度等环境调节全部由计算机监控和自动化调控。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器人技术将会广泛应用于设施园艺的生产,实现温室作业精确、高效及省力化。

2温室日趋大型化,环境调控趋于智能化

大型温室设施具有投资省、土地利用率高、便于实行机械化自动管理、实现产业化规模生产、室内环境相对稳定的优点,因此,设施园艺发达的国家如荷兰、加拿大等温室逐渐向大型化方向发展;温室园艺的核心是能够对设施内栽培环境进行有效地控制,创造出适于作物生育的最佳环境条件,因此,未来的人工智能控制系统不仅要做到栽培环境全自动控制,还要与市场、气象站、种苗公司、病虫害测报等相连接,进行产量、产值的预测,为生产者提供更为广泛的信息情报和确切的决策依据。

3设施作物品种更加丰富,市场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愈发重视设施作物专用品种的选育,为设施园艺生产提供专用的耐低温、高温、弱光、高湿,具有多种抗性、优质高产的种苗。种苗公司作为品种选育的主体,在种质资源、育苗设备方面具有强大的优势,能够依据市场需求开发设施栽培所需专用品种,并对设施园艺产前、产中、产后提供技术支持和市场信息化服务。

4无土栽培成为现代设施园艺的主要栽培形式

无土栽培技术具有诸多方面的优点,目前全球已有100多个国家将无土栽培技术用于温室生产品质优、商品性好、安全、绿色的园艺产品。随着未来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可耕地面积的日益锐减,无土栽培技术在提高作物产量、拓展土地利用空间以及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设施园艺、观光农业、家庭园艺、植物工厂和太空农业领域也将会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5设施园艺的生态社会功能更加突出

设施园艺范文第2篇

我国设施园艺发展的特点

1设施园艺生产规模逐渐扩大,涉及领域不断拓展,区域化分布趋于合理

首先,设施园艺产业发展速度较快,增幅明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设施园艺面积已从不足1万hm2发展到2010年的367万hm2,增加了逾360倍。此外,我国还有超过2亿m2塑料遮阳网、3000万m2防虫网(覆盖面积约10万hm2)以及400万m2的地膜覆盖用于蔬菜生产,我国已成为世界设施园艺第一生产大国(农业部设施园艺发展对策研究课题组,2011);其次,设施园艺涉及领域不断拓展,设施园艺生产作物已从单一蔬菜拓展到花卉、瓜果、食用菌、中草药等多种经济作物领域;第三,设施园艺栽培地域范围不断扩大,目前我国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设施园艺生产,从我国南端的海南三沙市永兴岛到最北端的素有北极之称的黑龙江漠河县北极村,从东端的抚远县到最西端的新疆乌恰市都在大力发展设施园艺。我国南北气候差异较大。经过生态、市场和社会经济的长期综合选择发展,我国设施园艺产业目前主要集中在环渤海湾及黄淮地区,约占全国的57.2%(刘华锋等,2011)。设施形态也呈现出区域化分布的态势,北方(北纬33°~46°)以发展高效节能日光温室为主,南方则以塑料大棚多重覆盖和夏季简易设施栽培为主;现代化加温自控温室,在能耗小或能源便宜的经济发达地区或大中城市郊区作为都市农业、外向型农业和军工特需农业定位发展;现代化温室向冬季光热资源丰富的黄淮海地区和亚热带南方地区或能源资源特别丰富的某些北方地区集中。

2设施园艺生产效益明显,已经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设施园艺生产产值较高,比较效益明显。2008年,全国设施园艺总产值7079.8亿元,占园艺产业的51.3%,占种植业的25.3%,其中设施蔬菜种植面积344万hm2,产量5亿t,产值6769.7亿元,净产值5248.9亿元,用22%的播种面积,创造了36.8%的产量、61%的产值、61.5%的净产值,设施蔬菜产值占种植业的21%,相当于畜牧业的39%,是渔业的1.3倍和林业的1倍。2010年,设施园艺产业的总产值逾7400亿元,净产值逾5700亿元,使全国乡村人均增收856.7元,设施园艺重点产区对乡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额都在2000元以上。以设施蔬菜为例,2010年全国设施蔬菜的产值6965.3亿元,占蔬菜产业的68%,占种植业的18.9%,相当于畜牧业的34%,是渔业的1.4倍,是林业的7倍。与露地栽培相比较,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设施园艺通过对生产环境的调控,能够大幅提高单产效益,2008年的抽样调查分析显示,设施园艺生产的每667m2综合平均产值13485.5元,净产值10456.1元,比露地生产高3~5倍,投入产出达到1∶45。以大棚黄瓜为例,平均每公顷每年产量为77t,与露地种植相比较,产量增加23%;由于能够提前上市且品质较好,所以与露地种植相比,销售收入提高了61.5%,净利润增加35.3%(魏晓明等,2010)。

3温室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初步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设施园艺产业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研院所及高校通过温室整体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开发出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适用于我国不同区域和气候条件下的新型温室,初步形成了符合我国国情的科研、教学、推广以及生产应用的温室产业化体系,温室建造及配件生产企业数量快速增长,为设施园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和装备保障。此外,还形成了多种类型、性能各异、用途广泛的配套设施及栽培技术体系,如加温与保温设施、降温设施、遮阳设施及灌溉设施、无土栽培、节水灌溉、二氧化碳增施,生物育种、机械卷帘自动化等领域的技术水平也不断提高。建立了温室种植作物高产稳产栽培技术规范,提出了管理量化指标,以及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无公害农产品病虫害综合防治系统(陈琪,2011)。如:温室黄瓜每667m2年产量达1.6万~1.8万kg,番茄达0万kg,较一般设施栽培增产1~2倍,节水30%,产品商品率提高10%,病虫害防效达90%以上,农药用量减少30%~50%,实现了设施作物无公害生产,同时提出了20多种蔬菜、花卉无土栽培技术规程(李式军和郭世荣,2011)。我国设施园艺产业从工程技术、配套设施、栽培技术等方面,初步形成了设施园艺生产技术体系。

4设施园艺装备水平日渐提高,高新技术广泛应用于设施园艺作物生产之中

根据我国各地不同的气候特点,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设施装备技术的基础上,开发研制了许多适合我国不同区域设施园艺生产的高效节能新材料、新设备(齐飞等,2008)。如冬季保温、夏季降温等新型覆盖材料、滴灌管带系统以及大棚温室骨架复合材料等。随着现代工业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逐步形成了环境调控、栽培耕作、采摘运输、智能管理等设备系统,如以无土栽培基质消毒与营养液循环再利用技术装备、CO2施肥器、土壤消毒设备、工厂化育苗与运输设备为代表的栽培设施和消毒设备,以植物生理生态监测系统和温室环境智能化调控系统、专家咨询管理软件系统为代表的设施园艺生产管理设备,以温室覆盖材料、灌溉装置为代表的温室设施装备,以小型耕作机、嫁接用大粒种子定向播种机、穴盘苗播种机、果蔬清洗分级机、自动化嫁接装备和自动化幼苗移钵装备为代表的设施农机类等多种装备(Bergstrand,2010)。这些装备的研发和推广有力地提高了设施园艺的机械化生产水平,推动了设施园艺产业的健康发展。一些现代生物技术和航天工程技术被广泛用于设施作物遗传改良和设施新品种的选育(vanderLans&Meijer,2011),如利用分子与生物遗传学技术筛选优良品种资源,利用生物分子工程技术、细胞融合技术改良品种性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辐射诱变、航天器搭载等技术选育适合于我国设施栽培的优良园艺作物新品种。目前,我国利用以上这些技术手段已筛选和培育出适合我国设施栽培的辣椒、番茄、黄瓜、甜椒、樱桃、菊苣、球茎茴香等温室专用品种300多个,其中,设施蔬菜品种156个、花卉品种120个,温室栽培品种日趋丰富,园艺产品功能更加完善,满足了人们对农产品多元化的消费需求。

5建成一批以设施园艺为主体的农业科技园区,搭建形成设施园艺技术推广服务平台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高新农业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农业生产已发生明显的变革,逐渐由资源依赖型向科技依存型转变。作为以现代高新技术为核心的农业科技园区,在成果转化、技术示范推广、产业升级等方面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已成为设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农业科技园的发展经历了试验、探索、发展三个阶段,从弱到强、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从单一示范向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转变,从由政府单一主体向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复合主导转变(郑玉东等,2009)。在国家有关部门、各级政府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下,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提高我国设施园艺产业整体水平,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农业部统计,截止到2011年底,我国已建立各类现代农业园区超过5000个,遍及31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其中科技部、农业部等6部委认定的部级农业科技园65个(含试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153个、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约600个,省级各类农业园区1500个,县地级的农业科技示范园3000个。

6设施园艺功能不断拓展,成为都市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支撑力量

设施园艺产业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在发挥其生产这一主要功能的前提下,不断拓展功能,其中,设施园艺功能向都市农业方向拓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Giacomellietal.,2012)。进入21世纪,我国城市工业化、农村城镇化速度加快,为了解决都市农业资源的先天不足及人口和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满足城市发展需求,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率先在城郊发展观光农业、生态农业等都市型观光农业,有效缓解经济快速增长与环境资源保护的矛盾。经过短短十余年的发展,我国都市型生态农业已初具规模,基本具备了农产品供应、社会服务、生态保护、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设施园艺是都市农业的主要载体和技术支撑,都市农业的建设发展需要温室、大棚等设施和现代农业栽培技术作为依托,设施园艺作物的创意性栽培又为都市农业增添观赏性和经济效益(刘二亮和陈飚,2011;Campiottletal.,2011)。近年来,我国在都市型设施园艺关键技术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设施园艺作物墙式栽培(立体栽培)、空中栽培、蔬菜树栽培、植物工厂化栽培、栽培模式与景观设计等关键技术和配套设备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满足了人们对都市农业园艺产品新奇特和观光休闲的要求。

7低碳节能和环境友好型技术成为我国设施园艺重要的发展和研究内容

我国紧紧围绕温室工程建设节本增效的目标,本着合理利用建设地区的气候资源、积极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原则,运用温室建设区域优化布局与标准化配套、太阳能高效利用、新型保温材料开发和节能降耗等技术手段,建立了温室标准化设计的技术平台;将浅层地源热泵技术应用于连栋温室和日光温室,提出了地热在温室中应用的有效措施(Sonneveldetal.,2010);研究开发了钢渣混凝土墙体、相变蓄热墙体以及蜂窝状墙体,热工性能均优于普通混凝土和黏土机砖(王宏丽等,2008;Younsietal.,2011);结合我国气候特点,以华南、华东、华北和西北气候为基础,分别研究了不同气候条件下连栋温室和日光温室的节能技术,相比传统温室,连栋温室综合节能率达到11.6%~38.5%;与传统加温温室相比,我国独创的节能日光温室每667m2均节约标准煤25t,2008年63万hm2节能日光温室共节约标准煤4亿t,等于少排放6.3万t二氧化碳、205万t二氧化硫、178万t氮氧化物,与现代化温室相比节能、减排贡献额提高3~5倍。

我国发展设施园艺的典型经验

1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区划,实行设施园艺产业化发展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设施园艺面积第一大国。在实施设施园艺产业布局的过程中,坚持“区位优势,形成规模,突出特色,创造效益”的原则,科学制定设施园艺产业发展规划,根据不同生产区域的气候特点、消费习惯、经济水平等多种因子,有针对性地发展设施园艺。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了设拖园艺优势区域、设施园艺作物种类和种植模式适宜区域以及设施结构类型适宜区域等区划。通过整合人才、资金、技术等资源,推动了设施园艺产业的发展。

2积极引导土地流转,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在政府划定的设施园艺发展区域内,鼓励和引导承包方在自己承包的土地上发展设施园艺。政府通过补贴流转价款、提供就业岗位、实行养老保险等措施,引导和鼓励承包方自愿转让土地。采取土地入股等形式提高农民发展设施园艺的积极性。尊重农民的意愿,依法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在劳动力转移比较多的地区,通过培育流转市场主体、搞好指导服务和加强监督管理,进一步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以适应规模化经营和发展设施园艺的需要。鼓励发展设施园艺的农民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打破县、乡、村的区域界限,提倡以生产同类农产品的农民为主,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逐步实现规范化管理,推进设施园艺的生产、销售、加工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3积极培育设施园艺产业化龙头,提高企业化运作比重

积极推进“企业+基地+农户”等模式,引导龙头企业建立设施园艺生产基地,促进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民结成利益联合体,培育一批现代设施农业生产企业或企业集团。通过不断延长产业链,统筹安排设施园艺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使产供销相互衔接,促进设施园艺经营水平的提高。依托龙头企业,积极打造设施园艺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区域品牌及省级和部级知名品牌等品牌体系,通过创建名牌提升各地和我国设施园艺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4强化技术服务,有效提高企业和农民科技水平

在设施园艺优势区域和主产区,重点加强设施园艺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保证推广经费,优化人员结构,全面提高技术人员的科技素质。乡镇、村均配备设施园艺生产技术员,特别是设施园艺新区,聘请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行跟踪指导,逐户逐棚指导,做到技术起点高、效益好,确保每户有一名明白人,每个企业有一批技术骨干。

5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加强经纪人队伍建设

制定各项优惠政策,吸引和鼓励企业、经纪人从事设施农产品市场营销,积极构建组织严密、网络健全、信誉可靠的销售网络。

我国设施园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设施园艺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在面积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其产业内部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从面积和生产量来看,我国设施园艺的面积与人均设施蔬菜供应量均居世界前列,属设施园艺大国,但要向设施园艺强国迈进,必须突破园艺设施类型、调控环境、专用品种、栽培技术等方面的技术瓶颈。

1设施结构不合理、生产安全性较差

我国从事设施园艺生产的大多数农户由于资金困难,仍主要采用简易型日光温室和竹木结构塑料拱棚,设施简陋、结构不规范、性能较差、空间小、作业不便、劳动强度大、产出率低,缺乏有效抵御冬春低温、高湿、寡照,夏秋季高温、暴雨等不利气候的措施,作物长期处于亚适宜环境。虽然我国目前大力推广以镀锌钢管为骨架的保护地设施,但一些项目因追求政绩、专业知识匮乏及经济限制,钢管大棚建设不达标,抗风雪灾害能力较差,导致冷害、冻害频发,且大棚、温室普遍缺少环境调控装备,低温、高湿病害呈多发趋重态势。尤其是近年来,一些地方盲目加快发展设施园艺产业,采取高指标和高额全覆盖补贴,不顾结构性能和建造质量,建成了一批结构不合理、使用性能差、抗灾能力低的劣等大棚、温室,给设施园艺作物生产带来了安全隐患。隐患主要来自多方面:一是盲目追求超大型大棚、温室;二是大棚、温室维修更新不及时;三是采光保温设计建造不科学;四是高指标和高额全覆盖补贴催生了大量低劣大棚、温室。

2设施装备水平和环境调控能力差,设施栽培专用品种少,栽培技术规范性差

我国大多数农户建造的塑料大棚和日光温室普遍缺少必要的环境调控设备,大棚、温室的温、光、水、气等小气候环境调控能力差;缺少设施生产专用小型机械、机具,机械化程度低,空间小、多层覆盖保温等导致劳动强度大,人均管理面积小,劳动生产率低,温室作物单产与国际水平差距较大。我国温室番茄平均年产量达10~15kg•m-2,黄瓜15~20kg•m-2,为国际先进水平的1/5~1/4(喻景权,2011)。缺乏优良的设施栽培专用品种,栽培品种对设施环境的适应性差,有些甚至采用露地作物品种进行设施生产,影响了设施栽培效益的发挥。此外,设施栽培技术随意性大、规范性差,为了追求产量盲目进行大水大肥管理,导致产品质量差、病虫害多发,且栽培成本高、污染环境;许多新发展起来的设施园艺产区,还未能掌握相应的设施栽培技术,管理粗放,效益不高,严重影响甚至打击了农户发展设施园艺的积极性。

3土壤盐渍化、连作障碍、病虫害日趋严重,产品质量安全性低

由于设施的固定性以及栽培作物的单一性、重复性,大量化肥的不合理使用,加之土壤管理措施不当,随着设施栽培年限的增加,造成土壤养分不平衡,引起土壤微生物种群改变、土壤结构破坏和次生盐渍化以及养分障碍的发生,有害物质积累、病虫害发生频繁、根结线虫严重,连作障碍逐年加重,使作物生长发育不良,产量和品质下降,连作障碍日趋严重已成为我国设施土壤持续高效利用的重要瓶颈。值得关注的是,由于防治设施作物病害药剂的不合理施用,使得园艺产品的安全性降低,环境污染严重。据估计,我国常年发生的重要设施作物病虫害多达100种以上,而造成严重危害的约50余种,产量损失超过25%。

4基础研究薄弱,无土栽培、数字农业、信息技术等普及率低,应用效果差

由于我国无土栽培起步较晚,基础研究不够深入、开发应用较少,导致我国无土栽培技术在设施园艺中的应用规模和范围极小,面积约占温室大棚面积的千分之二,产量和质量优势不明显,影响我国设施作物生产管理技术水平的提高;由于环境因子对作物生理生化、生长发育影响的相关研究不够深入和系统,对环境生理基础研究缺乏足够的量化指标,即使借助于现代信息模拟技术建立设施作物生长发育模型,也未能应用于设施作物专家管理系统,对设施生产的指导意义不强。

5以个体农户生产经营为主,组织化程度不高,劳动生产率低下

目前,我国的设施园艺产业仍以个体农户生产经营为主,能够发挥作用的农民经济合作组织较少。就整体而言,耕作、播种、施肥等设施园艺的生产过程绝大多数仍靠人工进行,作业环境差、劳动生产率很低、劳动强度大,目前我国设施园艺产品的产值与劳动生产率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10、甚至1/100,规模化、产业化的水平较低,小农经济的生产经营与日益发展的市场经济矛盾越来越突出,更难以走出国门与国际市场接轨,生产效益低下,设施园艺的经济效益难以体现。

我国设施园艺发展趋势及前景分析

1我国设施园艺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农业工程技术的发展,集园艺科学、环境调控、栽培管理、景观规划、现代装备等技术为一体的设施园艺内涵更加丰富。我国设施园艺的发展趋势呈现温室建设大型化、设备技术集成化、操作技术机械化、设施品种专有化和多样化、覆盖材料多样化、栽培技术无土化以及病虫草害防治综合化的趋势。

1)温室大型化、现代化,管理操作机械化

由于大型温室具有投资少、土地利用率高,便于实行机械化自动管理和产业化规模化生产,室内温度相对稳定、日温差较小,便于环境控制等优点,因此,设施园艺温室类型有向大型化、超大型化方向发展的趋势,温室单栋规模将会从几公顷发展到几十公顷以上。随着温室大型化的发展,对设施环境调控技术和设备要求越来越高,计算机控制系统、栽培管理技术、环境因子采集自动化等现代技术装备将会成为未来设施园艺研究的重点。

2)设施结构不断优化,覆盖材料功能多样化

根据我国不同地域自然条件、经济水平和气候环境,对生产运行能耗大、产出低的不同温室类型进行结构优化,并形成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这将会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内设施园艺发展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目前,我国设施的覆盖材料有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覆盖材料三大类,主要用于透光保温、遮阳降温、减少病虫害等功能,今后覆盖材料的发展趋势主要致力于节能环保材料的研发、注重覆盖材料的保温性、重视设施光环境的优化、不断提高材料的耐候性以及拓展覆盖材料的功能。

3)推进设施园艺产业园建设,品牌意识进一步强化

由于我国农业现有科技体制和农民分散经营两方面的制约,设施园艺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仍存在不少障碍,设施园艺产业园为农业技术和农业种植者的结合创造了条件。设施园艺产业的不断发展,对科技的需求日益迫切。因此,应通过积极引进、推广和示范先进的设施生产方式和栽培技术,完善设施园艺生产基地建设,形成一定规模和特色的设施园艺产业园,起到带动辐射作用。随着市场化程度日益提高,农业市场化进程也在加快,创建品牌是农产品参与市场竞争的必然趋势,围绕设施园艺产业主打产品,实行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严格按照设施栽培技术标准和规程,进行采收、分级、加工、包装、上市,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创建更多特色品牌。

4)设施环境因子调控更加智能化,设施品种更加丰富

设施园艺生产的核心是能够对设施内栽培环境进行有效的控制,创造出适于作物生长发育的最佳环境条件。目前,现代工业技术加快了向农业领域的渗透,未来的人工智能环境控制系统不仅能够做到栽培环境全自动控制,而且与市场、气象站、种苗公司、病虫害测报等相连接,形成环境调控综合网络智能系统,进行产量、产值的预测,为生产者提供更为广泛的信息情报和确切的决策依据。温室环境控制调节的方向将会实现由单一的环境因子向耦合复杂的综合因子及高层次的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随着设施园艺产业的深入发展,愈发重视设施作物专用品种的选育,一些具有耐低温、耐高温、耐弱光、耐高湿、优质高产的设施专用品种将会被选育出来,满足人们的需求。

5)设施园艺“环境友好型”意识进一步加强,使之成为可持续农业

进入21世纪,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的日益关注,设施园艺生产过程中如何实现能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将会成为研究的热点,开展以生物防治、生态防治和物理防治相结合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可大大节省设施内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灌水的用量,易于控制有害化学物质向外界环境排放。如嫁接换根抗逆促长、营养液闭路循环系统、增施有机肥、昆虫授粉等一系列适合于温室安全生产的环境友好型新技术,使设施园艺产业得到可持续发展。

6)设施园艺生产推广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组织化程度更高

近年来,随着我国不断加大对设施农业科技资金投入的力度,一些制约设施农业生产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得到突破,然而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还存在许多突出问题,使得一些好的技术停留在科研者手中,未能进入种植户手中。未来一段时期,重点深入基层推广服务体系的改革与建设,提升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科技者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将会推动我国设施园艺产业的发展技术水平。设施园艺产业分为产前、产中和产后三个不同阶段,其中产中阶段目前仍然以一家一户的农户种植模式为主,但一家一户的农户种植模式难以与大市场很好地衔接,因此,在产前和产后构建产业协作组织,将小生产和大市场有机地联系起来,有利于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设施园艺产业的整体发展。

2我国设施园艺发展前景分析

设施园艺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电大 现代园艺设施课程建设思考

中图分类号:S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课程建设是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的核心领域和实质环节。《现代园艺设施》是电大农科园艺专业(专科)的一门主要课程,笔者从2000年开始一直从事电大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现代园艺设施》课程的教学辅导,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现行农科园艺专业《现代园艺设施》课程有必要重建,以更加适应园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1 园艺专业培养目标

中央电大园艺专业(专科)教学计划中“培养目标及规格”为:本专业为农村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从事园艺生产技术指导、管理等工作的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

2 现行《现代园艺设施》课程内容及存在的问题

2.1 现行《现代园艺设施》课程内容 目前该课程教学内容包括园艺工程设施、环境调节控制设备、信息传递设备、材料和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技术四个部分,内容涉及园艺学、环境调节学、机械学和建筑学等学科领域。

2.2 现行《现代园艺设施》课程存在的问题

2.2.1 与专业培养目标差异较大《现代园艺设施》教学大纲“要求学生掌握园艺设施的发展、设施场地选择与布局、建筑投资计划的制定、温室大棚及主要构筑物的建设与计算、环境调节设备的建设、无土栽培装置及掌握建筑识图的知识”,培养的是“设施”设计人员,而不是“能从事园艺生产技术指导、管理等工作的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脱离了培养目标。

2.2.2 不符合生产实际需要 目前我国设施园艺生产中缺乏的是园艺生产技术人才、温室管理人才,而不是设施设计施工人才,从现代园艺设施课程内容来看,与设施园艺生产实际差距较大。

2.2.3 课程内容难度大现行课程内容跨学科(园艺学、光学、热学、电学、信息、自动控制、结构力学、建筑学等)多,由于学生没有相应的学科基础知识,学习难度非常大,根本掌握不了所学知识。

2.2.4实践教学无法实施“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主要依靠实践教学来实现,而《现代园艺设施》实践教学在基层教学中几乎无法实施。

3 课程建设的原则

从电大人才培养模式和性质上来看,园艺专业属高等职业教育范畴,在课程建设上应遵循以下原则:

3.1 实现培养目标

根据培养目标解析出该专业所需的职业能力,由职业能力分解出各项技能,围绕各项技能进行课程建设,课程建设的目的是完成专业培养目标。

3.2 符合生产实际

课程开发与决策,必须以广泛的社会和生产调查为依据,把生产实际的需求和该专业的发展趋势结合起来进行合理的课程开发,在课程建设中全面体现出知识、素质和能力结构,最大限度的适应生产需求。目前在我国西北地区园艺产业并不发达,大型温室的经济效益不十分明显,生产中需要的是设施条件下的环境调控及作物栽培技术而不是设施的设计与施工。

3.2实用性

实用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在课程建设与教学中是以技术应用为目标,这一点对园艺专业尤为重要。因此在课程建设上要围绕这一点来做文章,课程设置具有实用性,学生学习目标才能明确,才能学以致用。

4《现代园艺设施》课程建设思路

4.1 更改课程名称

为了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使课程设置更科学、更合理,改《现代园艺设施》为《设施园艺学》,二者是两门不同的课程。“园艺设施”是研究学习“设施”的设计与施工、重在“设施”,而“设施园艺”是研究学习在设施条件下环境调控及园艺植物的生产技术,重在“园艺技术”,这虽是词语顺序颠倒,但意义相去甚远。

4.2 课程内容建设

4.2.1 “绪论”,介绍国内外设施园艺新进展、新成果和新趋势。

4.2.2 “作物生理生态”,介绍设施环境下作物生理生态。

4.2.3 “园艺栽培设施的类型、结构与性能”,重点介绍当地园艺生产实际中应用的设施类型、结构和性能。

4.2.4 “覆盖材料”,重点讲授常用及先进的覆盖材料和废弃覆盖物处理。

4.2.5“设施环境的变化规律及其调控技术”,重点讲授设施条件下的温度、湿度及光照调控技术。

4.2.6“设施条件下园艺植物栽培技术”,重点介绍 “园艺作物设施栽培技术”,内容需精练。

4.2.7 “设施育苗技术”,重点介绍电热育苗的操作技术;蔬菜作物嫁接的方法及嫁接苗的管理技术,穴盘育苗技术。

4.2.8 “设施园艺新技术”,主要介绍设施作物的营养液土耕栽培和太空农业等新内容。

4.3 明确实践教学内容

设施园艺学实践教学主要内容应包括:

4.3.1 园艺植物育苗技术

4.3.2 芽苗菜的生产

4.3.3 电热温床的设置

4.3.4 园艺设施的类型和结构、应用讲解

4.4 合理选用教材

设施园艺学教材选用有两个途径,长远看由中央电大组织有关专家编写,编写组由全日制高校教师、电大教师(包括基层)、园艺专家构成,忌由单一全日制高校教师编写,以免脱离电大教育实际;临时过渡可选用用已成教材,如《设施园艺学》(21世纪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通用教材,主编:胡繁荣,2003年1月1日出版)。

4.5 改进教学方法

面授辅导应采用以下教学方式:

4.5.1 直观式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感受直观,易理解和接受。

4.5.2 启发式教学由老师提出问题,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通过认真思考、综合分析,获得答案的学习情景。从而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学习。

4.5.3 多媒体教学在保留传统授课方式优点的基础上运用多媒体教学,使教学内容从平面到立体,由单纯文字到图文并茂,拓展教学空间,增加教学信息,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4.5.4 实践教学对本地区的各类园艺设施进行调查,充分利用田间实验课和校外参观实习,应用理论与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不仅掌握实际技能,也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5 小结

以上是本人对电大园艺专业《现代园艺设施》课程建设的一点思考,观点、思路不一定正确,但作为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园艺专业的一名课程辅导教师,有责任把自己在长期教学实践中的积累与看法写出来,与同行进行探讨,以达到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中央电大园艺专业教学计划,2002

【2】 现代园艺设施,邹志荣,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2.1.

【3】 设施园艺学,胡繁荣,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1.

设施园艺范文第4篇

关键词:园艺设施;发展;研究;问题 设施农业是利用农业工程手段,通过现代设施,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简易节能温室的园艺设施。 今后设施园艺将单项技术进行综合配套、规范化和系统化,向自动化、智能化与网络化方向发展。 我国资源与人口矛盾日益尖锐,气候限制因素较多,因此稳定持续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效率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核心问题。设施园艺要完全摆脱过去受自然气候和土壤等条件制约,依靠科技进步形成的高新技术产业,是现代工程技术的综合运用,是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根本途径。因此,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积极推进设施农业的发展,是我国农业向现代化转变的重要内容。

1 设施园艺面临的问题

首先,设施结构简陋,环境调控能力差。设施园艺虽然经过政府大力扶持,比前几年有了极大改进,但大部分园艺设施结构还是简陋,室内空间小,农户经营温室的保温仍以人工草苫遮盖为主,通风面积小,没有环境调控设备。农业园区的日光温室设施水平较高,少量园区日光温室设有环境调控设施,但园区的日光温室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都很差,在自然灾害来临时,很多干旱带的众多设施大棚遭受到了毁灭性灾害,损失惨重。

其次,我国设施园艺抵御灾害的能力差。我国园艺设施的面积大,但是以简易的类型为主,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遇灾害性天气和年份,农民遭受损失,造成市场供应出现波动较大。中国温室市场上目前使用的不少产品与国外有相当的差距,目前尚没有专用型、系列化的温室栽培品种,设施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始终在低水平上徘徊。

再次,设施园艺工程科技含量较低。设施还是以传统经验为主,缺成套技术,不符合农业现代化的要求,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个体农户文化层次低,市场化运作缺乏。由于不少经营者的认识不足,文化素质较低,经营理念落后,农村劳动力多数是小学和初中文化。面对新技术和新型种植方式,接受现代设施园艺栽培管理技术的速度较慢。栽种的品种随意性大,没有确定品种数量和质量,很难具有相对稳定的市场份额,同时冬季的低温冻害事件屡见不鲜,比较落后的农村经济状况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要求。

最后,我国设施园艺的生产经营方式以个体农户为主,劳动生产率很低,小农经济的生产与市场经济矛盾越来越突出,种植管理方面,无法实现科学化、系统化的指导生产实践。在售后配套服务方面尚不够完善,企业的品牌意识、诚信意识没有树立起来,设施农业行业目前还存在着农业园区规划、设施结构不合理,能源浪费严重现象。

2 设施园艺的发展方向

首先,生态环境因素控制自动化。生态环境自动调节系统,可以实现通风、施肥的自动调节,通过控制相应的操作设备来控制环境因素,对温度、湿度、光照和CO2浓度等进行单独控制的方法,外界气候的变化随时影响到室内的小气候,靠人工指令随时进行改变是很难办到的。也可以利用计算机控制温室环境因素的方法,将各种作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需要的适宜环境条件要求输入计算机程序,当某一环境因素发生改变时,其余因素自动作出相应修正或调整。一般以光照条件为始变因素,温度、湿度和CO2浓度为随变因素,使这5个主要环境因素随时处于最佳配合状态。

其次,作业自动化。作物栽培的耕耘、育苗、定植、收获等,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随着蔬菜、花卉和苗木生产的数量不断增加,造成劳动力的成本不断上升,利用作业自动化,根据光反射和折射原理,准确地测定植物需水量,从而进行灌溉的控制。实现了设施内多功能管理、搬运自动行走作业的研究。计算机的应用还为温室节能、施肥、经营管理提供市场化运作水平要逐步提高。

最后,要在大力发展蔬菜合作组织的基础上,按照市场定位的农业和外向型农业为重点。大力发展以花卉、蔬菜、农家乐为主,发挥园艺植物短平快的特点,增加经济效益;生产高档水果产品,实现设施园高效益的目标。同时,拓宽精品化的发展路子,实现标准化生产和精品化种植为主,精品化包装和品牌化销售为销售策略,最终形成市场与种植模式的对接。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其需求收入弹性不断加大,消费结构必然传递到市场,然后通过价格涨落的信号传递给生产者,许多科技成果被应用到农业部门,很多优等品因供不应求,产品价格呈上涨趋势。因此未来的园艺设施要改变生产结构,使自己的产品在社会资源配置合理化的同时,也要满足社会需求,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生产过程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毛罕平,左志宇.设施园艺环境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

设施园艺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园艺设施;园田;利用

中图分类号 S6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9-0113-01

园艺设施是指采用各种材料建成的,具有对温、 光、水、肥、气等环境因素控制的空间里,进行园艺作物栽培的农业生产手法[1-2]。园艺设施是园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园艺生产中,尤其是反季节园艺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 阳畦的利用

阳畦的应用范围较广。可用作蔬菜育苗和栽培,育苗多用于春季作风苗床,或用于作茎用莴笋、花椰菜、甘蓝的播种床;也可以用于花椰菜等种株之越冬栽培;还可进行春早熟栽培、秋延后栽培和越冬栽培。秋延后栽培的种类如黄瓜、番茄、菜豆、茎用莴笋、韭菜等。花卉栽培中主要用于一年生草花的育苗、耐寒性较强的宿根花卉或盆花栽培及舂季花卉扦插育苗。

2 小拱棚的利用

一是因小棚可以采用草苫防寒,与大棚相比,早春栽培可提前,晚秋栽培可延后,主要作物有主要白菜、菠菜、韭菜、油菜、芹菜等。二是春提早定植果菜类蔬菜,主要作物有番茄、青椒、黄瓜、茄子等。三是主要采用早春单育苗或与大棚及日光温室配合育苗。

3 大中棚的利用

3.1 早春育苗

采取多重覆盖方式,为露地早熟栽培提供秧苗。如在大棚内使用小拱棚、保温幕、地膜等覆盖物来保温,苗床安装电热线加温。

3.2 蔬菜栽培

有不同茬次安排。1年1茬(春到秋长季节栽培),即春季4月上中旬定植番茄、辣椒、茄子等,10月下旬拉秧。1年2茬(春茬早熟栽培、秋季延后栽培),即春季栽培1茬果菜或叶菜,一般在6―7月拉秧后秋季再定植1茬果菜或叶菜。1年3茬,多采用春叶菜―夏果菜―秋叶菜的模式。

3.3 花卉和果树栽培

可栽培、观叶植物及盆栽花,或进行大面积草花播种和落叶花木的冬季扦插以及等一些花卉的延后栽培,同时可用于多种果树的育苗。

4 温室的利用

4.1 育苗

通过设置育苗床架,冬季加温、增加保温覆盖,夏季覆盖遮阳网降温等多项措施,可以实现蔬菜、花卉、果树周年育苗[3]。

4.2 蔬菜栽培

常按季节安排茬次。早春茬一般在初冬播种育苗,1月至2月上中旬定植,3月始收,几乎所用蔬菜都可以生产。秋季茬一般在夏末秋初播种育苗,中秋定植,秋末到初冬收获,翌年1月结束,可生产辣椒、黄瓜、芹菜、番茄等作物[4-6]。冬春茬一般在夏末到中秋育苗,初冬定植到温室,冬季上市,直到第2年夏季,连续采收上市,收获期一般在120~160 d,主要作物有冬瓜、茄子、黄瓜、辣椒、西葫芦等。

春提前栽培一般于温室育苗,苗龄依据不同蔬菜种类30~90 d不等,3月中旬定植,4月中下旬供应市场,一般比露天栽培可提早收获30 d以上。秋延后栽培播种时间一般为7月上中旬至8月上旬,定植时间为7月下旬至8月下旬,9月上中旬以后供应市场,12月至翌年1月结束,一般可比露地延后约30 d。

4.3 果树栽培

春早熟栽培在冬季果树通过低温休眠后,1―3月扣棚升温,5―7月采收,主要栽培葡萄、桃、李、杏、枣、樱桃、柑橘等果树。秋延后栽培在冬季果树通过低温休眠后,春季尽可能延迟升温,延后其发芽萌发,秋冬季通过保温覆盖,结合活体贮藏,11月至翌年1月采收,主要栽培葡萄、桃等果树。热带果树周年生产,是将木瓜、火龙果、西番莲、无花果等热带果树和茶叶引入北方温室栽培,可周年采摘。

4.4 花卉栽培

可进行非洲菊、香石竹、马蹄莲、唐菖蒲、百合、月季、、银芽柳等切花花卉的栽培,一品红、蝴蝶兰、小苍兰、球根秋海棠、仙客来、大岩桐、金盏花、紫罗兰、桂竹香、散尾葵、杜鹃花、柑橘类、瓜叶菊、报春花等盆栽花卉栽培,旱金莲、矮牵牛、五色苋、银边翠、万寿菊、金盏菊、凤仙花、鸡冠花、羽衣甘蓝及多年生宿和球根花坛花卉的栽培。

4.5 芽苗菜和食用菌等栽培

可进行豌豆、萝卜、苜蓿、花生、荞麦等的芽苗菜的生产,双孢蘑菇、香菇、平菇、金针菇、草菇等大部分食用菌的生产,还可以进行菜―菇、菜―菜、菜―果立体套装,利用温室行间、过道栽培蔬菜等。

5 参考文献

[1] 程智慧.园艺学概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2] 董钻,沈秀英.作物栽培学总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3] 田雪慧,邹志荣.杨凌农业科技示范园规划设计思路与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0(2):235-237.

[4] 赵思东,邱族周,左芬,等.观光果园规划设计的原则与方法[J].经济林研究,2006(3):45-47.

[5] 张振贤.蔬菜栽培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

设施园艺范文第6篇

[关键词]:设施园艺;发展;特征;保障措施

设施园艺指的是在不适宜露地种植的地区或季节,利用塑料大棚、温室等保护性设施来栽培蔬菜、花卉、果树等园艺作物的一种生产方式。设施园艺又被成为设施栽培,人为为作物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是环境可控制农业。如今,设施园艺产业已经成为发展现代r业的典型,最近十几年得到长足发展且发展势头良好,而明确其发展的特征、探索其发展的保障措施则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1、设施园艺发展特征

1.1园艺设施经济而且实用

目前,设施园艺的产品价格出现较大的波动,工农产品差异大,广大农民抗风险的能力不强,在设施园艺发展方面多选择既经济又实用的简易性园艺设施。当下有大多数塑料小拱棚都是选择的竹木结构,有一部分是选择塑料大棚,但竹木骨架结构占据大半的比例,加温温室、日光温室等占据的比例很小,且其中有绝大多数都是选择简易的竹木土墙温室,亟待创新[1]。

1.2温室设施水平越来越高

随着设施园艺的不断发展,园艺设施的装备水平日益提高,现代化日光温室的设计与建造正在被推广、普及,明显改善了温室的性能。与此同时,建设、保养和维修温室的企业也越来越多,有力促进设施园艺事业的发展。另外,针对大棚、温室等园艺设施,人们还研制出小型移栽机、小型耕作机等,且其作业功能越来越完善;重视开发适合不同区域的园艺设施新设备、新材料,包括温室保温降温材料、保温加温设施、灌溉设施、遮阳设施等;开发一系列用于温室的播种机械、采摘运输机械,研制果蔬分级清洗机械等装备,并逐渐应用于设施园艺生产实践,大大提高设施园艺发展的机械化水平。

1.3广泛应用无土栽培技术

无土栽培依托人工所制造的作物根系环境来替代自然土壤环境,有效解决了以往土壤栽培难以解决的养分、空气、水分等的供应矛盾,促使作物根系获得最佳的环境条件,最大限度发挥出各种作物的增产潜力。目前,荷兰的无土栽培技术是最发达的,它所生产的所有温室蔬菜都应用无土栽培技术。无土栽培技术在设施园艺中的广泛应用游戏改变了传统的作物种植模式,在避免遭遇土壤连作障碍的同时大幅度提高作物产量,显著改善产品品质。

2、设施园艺发展保障措施

2.1发展轻简增效园艺设施,加强技术推广

轻简增效不仅是发展现代农业也是发展设施园艺的根本出路[2]。一是简化日光节能温室的建造工艺,提高利用土地的效率,通过应急补温措施改善园艺设施的结构;二是大力开发在棚室适用的农事作业机械,推广棚室一体化肥水补给系统;三是积极推广育苗配套技术,提升设施园艺的技术推广服务,设立专项经费,增加设施园艺技术推广投入,为农业科技人员到一线展示和示范生产设施园艺作物的技术提供支持,促使他们进村入户开展指导培训工作,将农业科技人员的设施园艺技术推广业绩和他们的工资挂钩,促使农业科技推广队伍为设施园艺的发展提供可靠的科技支撑。

2.2加大产业科技创新投入,发展果树花卉

一方面,要针对设施园艺发展的科技创新增加投入,支持研发设施园艺的关键技术、装备,优先安排从事设施园艺发展的科研、新品种及新技术的试验工作所需的资金。各级政府部门要为研究和创新发展设施园艺的科学技术提供经费保障,加大相关的教育资金投入,培养熟悉设施园艺理论的种植者、管理者[3]。另一方面,要注重研究设施条件下主要花卉、果树的生长发育规律,了解其栽培生理,掌握不同树种对温度的需求,打破果树花卉的休眠,依托高效的、优质的园艺作物生产设施尽快改变设施园艺发展滞后的现状,发挥设施园艺中果树及花卉等产业的优势,促进设施园艺的产业化发展。

2.3注重培养引进更多人才,提供人才保障

一是要重视培养本土人才,设立有关于设施园艺的专业,利用教学培训资源进行科学研究,加大对在校学生专业技能、专业理论的培养,培养科技创新人才,为发展设施园艺事业储备更多高学历人才。二是完善基层人才培训机制,有条件的地区要专门针对设施园艺建立起相应的职业教育基地,把培养基层生产人员、管理人员作为发展设施园艺的关键,定期开展专业技术培训活动,以便帮助当地的设施园艺职工及时了解、掌握适用于设施园艺的生产管理技术,提高设施园艺生产效益。三是及时引进领军人才,通过制定、实施人才计划,分批次、分年度引进发展设施园艺所需要的、能打破产业发展瓶颈的人才,利用他们的创新能力来发挥引领作用、带动作用,从而更好地满足快速发展设施园艺的需求。

2.4建立健全产业政策体系,完善促进政策

了解设施园艺发展现状、分析设施园艺今后的发展走势与需求、理顺设施园艺发展思路、明确不同阶段发展设施园艺的不同目标和重点、健全发展设施园艺的保障措施等,这些都是重要任务,能为制定设施园艺产业政策、落实重大发展行动、指导设施园艺科学发展等提供重要依据,能促使设施园艺在今后的发展中做到科学有序、少走弯路,尤其是当下发展设施园艺的速度过快、农业发展形势过于复杂、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我们更要合理制定并实施发展设施园艺的中长期规划、研究区域性设施园艺发展布局,建立健全保障设施园艺发展的产业政策政策体系,完善设施园艺促进政策,有序发展设施园艺产业。

3、结语

设施园艺是新型产业,发展它需要一个过程。虽然我们还是高中生,但我们也要尝试了解设施园艺在发展国民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明确设施园艺发展特征,并以此为基础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保障设施园艺的有序发展,为发展设施农业积累更多经验,从而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牛建军.我国设施园艺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林业产业,2016(10):92-93.

[2]李夏.简述设施园艺发展状况及其在我国未来发展方向[J].农家顾问,2015(06):150+152.

设施园艺范文第7篇

0引言

以蔬菜作物为主体的设施园艺产业在中国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设施面积已由1980年的0.7万hm2发展到2009年的超过335万hm2。通过这些农业设施,可以有效改善农业生产的环境条件,对提高农业的抗灾能力和土地生产力、增加菜农的经济收入,以及均衡蔬菜周年供应、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设施园艺经过近30年的实践,也出现了一些土壤生态环境问题及由此带来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是设施园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1设施园艺中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析根据生产调研和文献资料报道,设施农业的主要生态问题有耕作层土壤盐基离子积累,土壤次生盐渍化;土壤营养元素失衡,呈现酸化趋势;设施内的连作障碍严重,土传病害、自毒作用等;蔬菜硝酸盐含量增加,内在品质降低等几个方面。

1.1耕层土壤次生盐渍化

在温室、大棚连年种植的条件下,土壤耕作层的盐分呈现不断积累的趋势。据吴凤芝等对哈尔滨郊区的大棚土壤测定[1],10年以上大棚土壤总盐量高于露地4.2~6.5倍,仅种植黄瓜2年的大棚土壤总盐量也比露地高2.1倍。据何文寿[2]测定宁夏峡口栽种3~10年的日光温室蔬菜土壤,其盐分含量比露地菜田高0.5~3倍,且随棚龄延长而明显上升。据刘兆辉等调查[3],寿光县26个被抽样大棚的硝态氮平均含量高达195.7mg/kg,速效磷和钾的含量分别为158.8mg/kg和274.5mg/kg,比露地土壤分别高6倍和2.56倍。杜连凤等[4]对河北省蔬菜大棚的采样调查结果表明:土壤的EC值(电导率)与相邻粮田比较,0~20cm土壤EC增加244%,20~80cm土壤增加50%~73%,并且土壤盐分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呈增加的趋势。黄锦法等[5]对嘉兴平原设施蔬菜地的调查也表明土壤有盐渍化的趋势。可见,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东部还是西部,土壤次生盐渍化现象普遍较明显,已经造成了各地设施作物的生理机能和产量的下降。造成设施土壤盐渍化的主要原因有:一是缺乏科学的施肥指导,经营者为了追求高产高效,设施蔬菜栽培的用肥量远远高于露地栽培,可以达到4~10倍[6-7],据作者测定,采用常规的施肥量,一季黄瓜或生菜种植后,土壤N、P元素都有盈余。连年积累,就使土壤的盐分逐年上升。二是保护地土壤不同于露地土壤,因为长年或季节性有玻璃或塑料农膜覆盖,土壤得不到雨水的淋溶,土壤内的盐分随水分的蒸发向上运动而聚集于地表耕作层,这样就加快了土壤次生盐渍化[8-9]。

1.2营养元素失衡,设施土壤酸化

李见云等和李俊良等[10-11]对山东寿光大棚设施土壤养分状况研究结果表明,蔬菜施肥氮、磷、钾的比例为1∶0.96∶0.36,与蔬菜作物氮、磷、钾的比例一般为1∶0.5∶1.25的需求相比极不合理。因此,随大棚棚龄的增加,速效N、P含量有显著的增加,速效K含量增加幅度不大。过量的不合理的施肥,使得设施蔬菜肥料的利用率较低,产投比降下降。刘兆辉等[12]研究表明,1997年寿光设施蔬菜氮肥的表观利用率为21.33%,磷肥的表观利用率只有2.82%,钾肥的利用率较高达到61.34%。2004年氮肥和磷肥总用量有所减少,钾肥用量有所增加,但是施肥量仍然远远高出作物的需求量。由于氮磷用量多,而钾肥用量太少,植物抗逆性差,导致病虫害严重。土壤营养元素失衡还带来土壤酸化的问题。由于施用N肥及其他生理酸性化肥过量,造成了设施土壤pH值下降的趋势。赵风艳等[13]对哈尔滨和大庆等地的研究,土壤pH值有随种植年限的增加而下降的趋势。孟鸿光等[14]对沈阳市城郊110个具有代表性的大棚土壤pH测定结果表明,土壤pH<6.5的大棚占调查总数的70.9%,其中部分大棚土壤pH<4.1。黄锦法等[5]的研究认为,由于施肥过量及结构不合理引起了嘉兴平原设施土壤的盐害、生理缺素和pH偏酸。土壤酸化不仅导致土壤中有机物的矿化与分解速率减缓,影响土壤中养分的有效性和作物的营养状况,也影响根系及地上部一些器官的生长正常发育和作物产量[15]。

1.3设施内连作障碍严重

设施园艺的特点是专业化程度较高,种植的作物种类相对较少,所以连作盛行。特别是有些地方强调规模化生产,设施内多年生产一种作物,这就带来了严重的连作障碍。根据喻景权等[16-18]的研究,土壤连作障碍主要集中在土传病虫害的蔓延、土壤理化性状的劣化和自毒作用的发生等几个方面。连作造成的最大危害是土传病害加重。目前设施园艺中以栽培番茄、茄子和辣椒等茄科作物,或黄瓜、甜瓜、西瓜等葫芦科作物连作为主,而茄科和葫芦科这两个科都有共同的土传病害,为忌连作和不宜连作的作物[19]。吕卫光等和袁龙刚等[20-21]研究,黄瓜和辣椒连作后土壤微生物区系改变,微生物由“细菌型”土壤向“真菌型”土壤转化,土传病虫害加重。此外,由于设施连作带来的土壤pH过低,也抑制部分有益微生物的活性和正常的生理代谢,加重一些土传病害的发生[15]。植物通过残体分解、根系分泌物及地上部淋溶等途径,会产生一些酚类、萜类等代谢物,这些化学物质自毒现象也很普遍[22]。YuJQ等[22]研究表明,黄瓜根系分泌物中有对-羟基苯甲酸、苯甲酸等酚酸化合物,这些物质对黄瓜吸收养分有直接的阻碍作用。日本学者初田勇一认为,西瓜不能耐连作是根系分泌出抑制生长的水杨酸造成的[24]。马云华等[25]研究表明,伴随连作年限的增加,日光温室黄瓜连作土壤中酚酸类物质(对羟基苯甲酸、阿魏酸、苯甲酸)明显积累。在试验设定的酚酸类物质处理浓度范围内,土壤尖孢镰刀菌和甜瓜疫霉的数量一直呈上升趋势。可见,连作障碍是自毒物质与土传病害共同作用的。在连作条件下,设施土壤的理化性状会有明显变化。黄毅等[6]研究,长时间地进行各种田间作业对棚内土壤的频繁践踏、灌溉和高剂量的施肥破坏了土壤团粒结构,使大孔隙减少,板结,通透性差。赵风艳等[13]研究,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数量增加,毛细管孔隙发达,持水性变好,通气透水性变差。吕卫光等[20]研究,黄瓜连作后土壤次生盐渍化加重,P过剩,K则消耗过多,造成养分不平,严重影响了设施园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4设施环境导致蔬菜硝酸盐含量增加

硝酸盐在动物体内经微生物的作用极易还原成亚硝酸盐,它可使直接使动物缺氧中毒,而且能和胃中的含氮化合物结合成强致癌物质亚销胺。为了保护人类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及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硝酸盐的日摄入量及蔬菜体内的硝酸盐含量均有过规定[26],因此,对蔬菜硝酸盐的含量也引起了重视。近年来,对施肥量或土壤盐分含量与土壤硝酸盐之间的关系、土壤硝酸盐含量与蔬菜产品硝酸盐含量的关系等方面都有不少研究。如李文庆等[27]认为,土壤硝酸盐随施肥的增加而增加,所以不管大棚利用年限长短,土壤硝酸盐含量均比露地显著增加,硝酸盐的积累与总盐量的积累有相同的趋势,这与吴凤芝等[1]的结论一致。据山东农业大学对寿光县26个大棚的抽样调查,土壤硝态氮平均含量高达195.7mg/kg[3],使得蔬菜的产品品质下降,蔬菜硝酸盐含量较高。这些研究都表明设施土壤的硝酸盐含量高。刘明月等[28]研究了施肥量与芹菜体内硝酸盐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N肥的施用与芹菜体内硝酸盐积累呈正相关,P、K肥的施用与之呈负相关,但三元素之间具有交互作用。刘明池等[29]人研究指出,N肥达到一定施肥量后,黄瓜产量并不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而果实的硝酸盐含量随施肥的增加而增加。高祖明等[30]的研究也有相近的结论。综合各方面的研究,由于在设施生产条件下,土壤中盐分含量高,因此硝酸盐也高,进而导致蔬菜产品中超标的现象时常发生。此外,蔬菜体内硝酸盐含量还与光照等环境因子相关。周秋月等[31-32]研究表明,生菜、莴苣硝酸盐的累积与光强和光照时间呈负相关。由于覆盖物的遮挡,设施内的光强比露地低,因此要降低蔬菜硝酸盐含量,就更需要从改善土壤状况着手进行解决。#p#分页标题#e#

2设施蔬菜清洁生产技术对策研究

根据以上分析,设施蔬菜生产中出现了严重的土壤生态问题,但究其原因主要是不合理的施肥、长期连作以及作物管理方式跟不上等所造成的。作者根据存在的生态问题,从多方面着手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和实践,结合文献资料,提出了设施园艺清洁生产技术对策。

2.1科学合理平衡施肥

(1)肥料用量和元素结构的优化现有土壤的养分含量和作物需肥量两者结合是制定施肥制的依据。目前各地生产的种类繁多的专用肥,大多是根据某种作物对各种不同营养元素的吸收量而设计的,而没考虑到不同土壤的供肥特性。因此必须要在测土基础上,再结合考虑某种作物的需肥个性提出适宜的肥料配方,做到测土配方施肥,实现氮、磷、钾元素的动态平衡。有条件时对土壤和作物产量进行跟踪检测和调查,以不断完善和改进配方,提高肥料利用率。作者课题组按照在玻璃自控温室内黄瓜生菜一年四熟复种方式进行配方施肥,N、P2O5、K2O吸收利用率分别为56.04%、55.48%、42.40%,比一般报道的肥料利用率要高得多[33]。

(2)肥料种类结构的优化要注意化肥和有机肥的配合。有机肥与化肥的合理配合,不仅能提高产量,还能降低硝酸盐含量。根据李建设等人在温室迷你黄瓜上的研究[34],不同施肥处理中,黄瓜品质以有机肥配合无机肥施用最好,硝酸盐含量低;产量以有机肥与酵素菌肥、生物有机肥配施和有机肥配施一定量的氮磷钾无机肥增产效果为好。据李仁发等[35]在空心菜试验,与单施等量化肥处理的相比,基、追肥采用化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处理的,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分别降低16.7%和12.4%;基、追肥均施用有机肥的,则降幅更为显著,分别为28.3%和22.2%,同时蔬菜单位产量的肥料成本降低。

(3)施肥方式的优化将需要施肥补充的量分成有机和无机两大块,有机肥作基肥,而无机化肥则根据作物各阶段需要的量配成营养液,与滴灌的水分一起施入到土壤中。营养液滴灌既可做到定时定量,又能减少养分的损失和防止养分过多的积累。要在设施园艺中推广应用这种水肥一体化技术。

2.2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多数设施栽培至今仍沿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法,不仅浪费大量的水资源,也是土壤次生盐渍化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有些发生盐渍化的土壤为了洗盐进一步采用大水漫灌,造成农业面源严重污染。因此,设施栽培宜推广先进的灌溉技术。

(1)滴灌技术滴灌技术不仅节水,而且具有良好的小气候效应。许恩军等[36],明确了大棚蔬菜滴灌施肥技术效应,主要是有利于降低棚内空气湿度和保持棚内气温,有利于土壤理化性状的改善,从而促进了蔬菜生长,提高了产量和品质。而膜下滴灌技术对设施小气候的效应则更加明显。作者进行了银黑双色地膜覆盖加滴灌的试验[37],结果表明,在灌水4d以后,露地的土壤含水量下降了43.4%,而地膜覆盖的2个处理的土壤含水量则仅下降了21%左右。由于减少土壤蒸发,相对湿度从平均的68%下降到59%,有利于植物健康生长。

(2)微喷技术适合于叶菜类作物,尤其是在夏季晴天,微喷还有降低温度的效果。据作者试验[38],在晴天高温时使用微喷,可使室内气温和叶面温度都下降3~4℃,改善作物生长的条件。但微喷次数过多,会造成湿度过大,易诱发病害。所以微喷在晴天一天中以3~4次、每次不超过10min为宜。微喷的时间主要在上午10点到下午3点之间。

2.3连作障碍防治技术

(1)轮作换茬将作物生态适应性差异较大的不同科作物实行轮作,不仅从源头切断土传病虫害繁殖和蔓延的途径,还可以改变连作对土壤养分吸收的片面性。在日本,实行与禾本科作物玉米的轮作曾经是消除土壤次生盐渍化和防治土传病害的成功经验。玉米需肥量大,产量高。在江西、浙江等地的季节性拱棚中,实行番茄等作物收获后种植一茬秋玉米的年内轮作方式,对于防治次生盐渍化产生了具有积极作用[39]。

(2)嫁接技术在专业化程度高的地区,对一些不耐连作的作物可采用嫁接技术。用根系发达的、抗病性强的黑籽南瓜作为黄瓜的砧木,野生、半野生或具有抗病等优良性状的杂交的品种作番茄、茄子的砧木,可以预防黄瓜、番茄和茄子的枯萎病、黄萎病和青枯病等毁灭性病害。作者在日本最大的爱知县经济连育苗中心考察时看到,该中心年产几百万株的番茄、茄子、黄瓜等果菜苗全部采用嫁接技术,使之番茄、茄子在当地能连续10多年实行连作而不减产[40]。

(3)无土栽培技术无土栽培技术包括营养液水培技术和基质栽培技术。在土传病害和次生盐渍化严重的地区,采用无土栽培技术是彻底解决这些土壤生态问题,实现作物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的有效途径。但是纯粹的营养液水培技术由于需要的设施投资大,管理要求严格,所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不如基质栽培。作者利用本地的工业生产废弃物,因地制宜研发了商品化芦苇末和醋糟有机基质,并已形成配套的栽培技术和模式[41-42]。

2.4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1)环境调控技术要通过综合农艺和环控技术,营造植株生长健康的生境,减少病虫害感染的机会。近年来,作者在对设施气候环境因子调控研究基础上[43-44],提出了夏季温室湿帘加微喷降温、大棚遮阳网加银黑双色膜覆盖的降温调控模式,冬季多重覆盖加地热线的增温调控模式,以协调光照、温度和湿度之间的关系,营造利于植株健康生长的环境。此外,要及时清除残茬,清洁环境,避免连作的病原菌、自毒次生代谢物的积累。

(2)物理防治技术物理防治具有清洁环保的有点,是植保的发展方向。根据在绿叶蔬菜上试验[45-46],用防虫网覆盖将害虫拒之门外,是防止害虫发生的有效措施,在生产中已取得较好效果,应进一步得到推广应用,根据主要害虫的种类来选择防虫网的颜色和目数,并配套相应的栽培技术。对于设施内的土传病害防治,用夏季高温灌水封棚与暴晒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土壤消毒,可以收到良好效果。黄板诱集具有很好的防治病虫害效果[47],在生产上要加大推广应用。

(3)精确化学防治技术化学农药使用目前仍然是病虫害防治中不能替代的方法,重要的是使用方法要科学。要改变普遍采用大容量喷雾技术的现状,研究静电喷雾技术、精确施药技术、低量喷雾技术等先进技术及其在温室中的应用特点。作者所在课题组在自行研制的炮塔式压力雾化轴流风送高压静电喷雾系统中试验,通过合理布置喷头高度和调节合适电压,有效增加了靶标沉积率,提高防治效果[48]。#p#分页标题#e#

3结语

设施园艺范文第8篇

关键词设施园艺;发展现状;市场风险;对策;江苏海安

中图分类号F307.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1-0074-01

设施农业不仅是居民的“菜篮子”,也是农民的“钱袋子”。促进设施农业发展,不仅能够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而且能够增加经营收入。尤其在当前的宏观经济环境下,发展设施园艺对于扩内需、保发展、保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设施园艺业的迅速发展,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市场风险、提高经济效益,非常必要和迫切。

1海安县设施园艺业发展现状

2008年以来,海安县委、县政府把设施园艺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出台激励政策,加大扶持力度,有力推动了全县设施栽培的发展。2008年海安县新增各类设施园艺1 666.7hm2,2009年一季度又有15个13.3hm2以上的设施园艺项目开工建设。结合15个重大项目的分析,可以看出海安县设施园艺发展具有以下3个特点。

1.1蔬菜为主,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海安县种植蔬菜有一定的传统和基础,15个在建重大项目中栽培蔬菜的有7个(占46.7%),栽培花卉苗木的有4个(占26.7%),栽培食用菌的2个,栽培草莓的1个,栽培葡萄的1个。

1.2建设主体多元化,但专业技术力量薄弱

在15个项目中建设主体为合作社(协会)的有4个(占26.7%),成立公司的有5个(占33.3%),另有能人大户牵头的2个,建筑公司投资的1个,建设主体中缺少技术实力较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和科研机构;设施园艺从业人员多为本地留守农民,技术水平不高。

1.3设施园艺装备水平整体不高

15个大项目中钢架大棚仅有6个,工厂化生产基地1个,其余8个项目设施仍是竹木、水泥柱结构,较为简陋。

2设施园艺业面临的市场风险

近年来,部分地区香蕉、柑桔、胡柚等价格剧跌,甚至有货无市,让当地农民遭受巨大损失。海安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农业生产经营水平较高,尽管如此也多次遭遇农产品市场价格起伏较大的影响。从目前各方面情况看,设施园艺市场风险仍不容忽视。

2.1作物种类大众化,吸引力不强

目前,海安县设施园艺栽培的瓜果以西瓜、葡萄为主,蔬菜以本地常见的茄子、丝瓜、韭菜等为主。虽然设施园艺能够提早上市,但大众化的瓜果蔬菜市场竞争力不强,对消费者吸引力不够大。

2.2冷藏加工能力不强,遇到风险缺乏缓冲余地

海安县仅有2家规模较大的蔬菜深加工企业,冷藏保鲜和脱水加工能力不强,遇到市场价格大幅下降的情况,农产品不甘低价抛售就只能腐烂变质。

2.3信息传播速度加快,不确定风险增多增大

在香蕉、柑桔事件中,香蕉有病、柑桔有虫的现象可能有,但绝不是普遍现象。事情经过网络传播和恶意炒作,影响迅速扩大,价格迅速下跌,乃至出现了商贩不敢卖、居民不敢买的现象,对产业造成巨大的打击。因此,在信息社会,农产品可能面临的风险加大。

3对策

3.1改良品种

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在稳定大众化作物生产的同时,更多引进城乡居民喜爱的野生、稀有品种,花卉苗木更多引进市场需求稳定的名贵品种,通过品种的更新吸引广大消费者,减少重茬连作危害。同时,加快建立工厂化育苗中心,以工业化的经营理念和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积极引进、繁育、推广优良品种,提高良种的成活率和覆盖率以及设施园艺的经济效益。

3.2提高品质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成为影响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加快先进适用材料、温光水肥调控设备、适用机械的引进推广,不断提高设施园艺装备水平。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技术培训和科技示范,加快提高设施园艺从业人员的水平和技能。认真探索、加快制定设施园艺生产技术规程,严格规范农业投入品使用和病虫防治程序,全面推进设施园艺标准化生产,健全完善“产地准出”和“产品准入”制度,积极申报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产品认证和产地认定,着力提高设施园艺整体水平,以优质、安全的农产品赢得消费者的青睐,提高设施园艺的经济效益。

3.3培育品牌

设施园艺范文第9篇

该中心由宁夏自治区科技厅牵头,与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设施农业研究所、国家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农业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以及宁夏大学、宁夏农林科学院共同组建。

西北(宁夏)设施园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立的目的主要是“借助部级科研院所与高校的科技力量,提升西北设施园艺的技术研发水平,打造国内先进、西北一流的开放型设施园艺科技创新平台,构建完善现代设施园艺产业科技支撑体系,引领带动产业可持续发展。”

该中心成立后,主要开展西北设施园艺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和重大项目咨询,借助合作单位部级创新平台智力优势,开展产业科技规划、项目顶层设计、技术咨询等,促进西北地区设施园艺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聚焦西北设施园艺产业发展重大科技问题,组织实施一批国家、自治区科技项目,重点开展名特优新品种创新、优质高效设施生产技术集成创新、新型设施结构与配套机械创新、设施园艺物联网应用、非耕地设施栽培技术集成创新等,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加快已有成果的工程化,强化和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中间环节,提高科技成果的成熟性、配套性和工程化水平,推动具有市场前景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增强设施园艺产业的自主开发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依托合作单位的技术力量,建立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宁夏基地。根据研发需求,宁夏选派相关技术人员前往合作单位开展合作研究、进修学习,为西北园艺产业可持续发展培养人才。

会前,各单位领导与出席人员参观了设施农业研究所在宁夏(银川)园艺产业园区的科研温室。会中,各单位专家与负责人进行了讨论,为西北(宁夏)设施园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立与运行机制出谋划策并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与建议。会后,齐飞总工程师接受了电视台专访。

设施园艺范文第10篇

设施园艺是设施农业的标志产业之一,是集优质、高产、高效、安全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是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和农业结构调整战略的重要支撑。多年以来,设施农业在保障和丰富蔬菜供给、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据相关资料统计,截止到2013年,中国设施栽培总面积已达395 万公项,设施蔬菜总量2.5 亿吨,占鲜菜供应的40%以上,产值超过8000 亿元。

作为一个庞大的产业,在数据与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在新常态的发展阶段中,设施园艺的智能化也成为热点话题,成为在研究和生产应用领域都得到高度重视的前沿技术板块。本文在借鉴设施园艺发达国家和工业领域经验的基础上,对中国设施园艺智能化发展趋势进行剖析,提出中国设施园艺智能化的发展路径。

设施园艺智能化的概念

智能化是以自动化为基础,由现代信息技术、现代管理技术、行业专用工艺技术汇集而成的应用集成。智能化是对自动化生产体系的升级,是具有决策判断能力、自适应和协作沟通能力的智慧作业系统。智能化之于生活家居,形成了智能楼宇住宅;之于汽车,形成了自动泊车等类似系统。智能化的核心目标是通过设备全部替代人的操作,部分替代人的决策,在节省人力的同时,使操作更精准,使决策更科学。设施园艺智能化,是通过装备技术完成设施园艺生产过程,自栽培管理等生产操作起,延展至采收和商品处理,实现设施生产自动作业,设施生产和经营的协同管理与系统决策。

值得注意的是,设施园艺智能化与温室环境控制智能化不同,前者着眼于设施园艺整个生产过程,后者着眼于温室环境本身;与物联网在设施农业上的应用不同,前者重在作业与管理,后者重在对产出条件和产出商品的全程跟踪和管理。与互联网+不同,前者重在组织的协同内控与执行,后者重在组织的开放与外部共享。

设施园艺智能化的必要性

设施园艺发达国家的智能化历程与现状

以荷兰和美国为例,都是设施园艺发达国家,两国的设施园艺产业发展模式不尽相同,但殊途同归,都走向了全面自动化(除部分采收环节外)和局部智能化的应用发展道路。在荷兰,从20世纪90年代起逐步推进设施园艺生产自动化,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之快速移植应用于设施园艺之中,于90年代末形成了全面的自动化装备体系,建立了劳动力管理、能源管理、环境管理和系统资源管理体系,逐步实现了智能化。美国沿袭荷兰的路径,不同之处在于更为注重规模,注重大规模生产体系下的集约化组织方式,具体技术大致相同,但均以原创型的研究开发为主导。正是由于高度智能化的装备支撑,才使其在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成本高企的形势下,实现了设施园艺企业在高度市场化的产业竞争环境中的生存和发展。

以这两个国家为代表的设施园艺强国,智能化的普及应用经历了起步、关键节点突破和覆盖环节延伸三个阶段,除诸如采收等部分节点外,至今,在蔬菜和花卉两个主导品类方面,基本实现了栽培到交货上市的产业链全程自动化和关键环节智能化。荷兰温室智能化应用率超过90%。而在盆栽花卉领域,在各类作物的产后处理环节中,智能化率达100%。图1展示了荷兰一家盆花生产企业的全程智能化盆栽生产场景。

智能化给设施园艺种植企业带来的效益是综合性的。一方面,因为智能装备的精准无误,使其栽培生产作业实现了可靠精准的管理,从而获得高产;另一方面,基于智能体系的决策,使其生产管理、经营管理都经过科学的逻辑判断,降低了误判率,从而获得持续的经营效益。

工业领域的智能化历程

设施园艺现代化可以看作农业生产工业化的过程,即常说的工厂化农业。事实上,设施园艺装备大量源于工业。因此,工业领域的发展路径值得借鉴。自工业革命开始,发达国家的工业发展经历了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智能化四个阶段,如今雄心勃勃期望迈进工业4.0时代(德国称为工业4.0,美国则称为工业互联网或再工业化),中国则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机械化实现了省力提效的目标,电气化使效率进一步提高,自动化则使机器代替了人的操作,智能化使设备代替人进行控制和管理。工业4.0则高于智能化,也可称为交互充分、个性彰显的智能化,或智能制造的互联网化。以汽车工业为例,在智能化生产阶段,流水线虽然效率极高,但只能生产标准的产品,一致的产品,消费需求和生产供给之间相互妥协。工业4.0的目标则是不降低效率的前提下实现个性化的产品生产,实现体现消费需求的订单与满足需求的生产之间实时的对话与协调,其结果是,在一条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产品可能是不一样的。当然,鉴于初级配件的标准化,妥协依然存在,只是消费需求对生产供给的妥协更少而已。

无论是工业智能化,还是工业4.0,都是以更高效的生产、最大限度满足消费需求为目标的,都是在经济效益驱动下发生的。这一点,设施园艺产业和工业相同,由自动化至智能化的发展态势也必将相似,未来甚至向设施园艺4.0发展。另一方面,设施园艺以温室为生产场所,由可控的微环境替代了不可控的自然气候,具备工厂化生产的条件,具备工业发展理念实施的前提。

新常态下设施园艺智能化的发展需求

上一篇:现代园艺范文 下一篇:劳动法规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