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专业教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10-31 15:10:45

服装专业教学论文

服装专业教学论文篇1

关键词:高校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服装产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服装专业的人才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并向该方面人才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改善原有的高校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审美与设计能力,将服装设计过程简化,已成为目前高校服装专业教学的当务之急。本文对高校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系统化的研究,并通过实践说明教学模式的变化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

1.完善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

现阶段,各高校的服装教师多数是刚从学校走出的毕业生或者研究生,普遍存在实践经验不足的情况,有一部分的教师更是转专业的学生,缺少关于服装方面的知R。教师由于缺少现论知识基础,导致教学模式出现结构陈旧的情况,使学生对服装专业方面的知识缺少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建立一支综合能力强、业务水平高的教师队伍,对于整个教学至关重要。而建立师资队伍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对教师队伍进行“双师型”培养,引导教师不断在服装企业进行实习,在课余时间安排服装方面的锻炼,将优化教师实践能力和技术应用作为重点锻炼,使服装专业教师拥有较强教学水平以及理论知识,另外,还可以提高教师自身工作经验。

第二,坚持遵守“专兼相互结合”原则。一些事业单位经常会聘请部分兼职教师,这时教师就应该积极参与其中,使师资结构更具有专业性,更好适应当代社会发展对服装专业人才的需求。

2.设置完善且新型的服装专业课程

在高校服装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生活的相互结合,从而为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学习平台。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服装专业的课程设计过程较为烦琐,理论和实践课程时间安排不平衡,知识点连接不当等问题,导致知识学习平台难以构建,想要对这种现象进行根本上的改善,需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以服装设计课程为主。服装设计课程包括对服装基础造型和服装基础设计、服装设计绘画以及服装工艺等课程。教师要改善传统单一传授式的教学模式,系统化地向学生阐述服装设计的理念和相关设计方法、服装发展史与文化建设、未来服装流行趋势等,将服装专业的课程教学与市场实际需求相结合。

第二,开设以服装结构和服装工艺以及服装材料为核心的服装实践课程。如服装结构学和服装工艺制作学、服装材料以及服装生产质量等实践课程,改变原有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理念,增加学生实践课程的教学时间,确保教学课程与实际需求不脱节。

第三,开设相关的辅助课程,如服装营销课程和贸易理论课程等,在高校服装专业教学过程中,常见的辅助课程有市场营销学和现代服装学、企业经营管理学与国际贸易理论、服装专业英语学以及商贸英语等,用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加深其对现代服装理念以及先进管理手段的理解。

3.关于专业课程教材的修订及撰写

在高校服装专业的教学过程中,专业课教材具有繁杂和版本多样的特点,在老式教材中,关于服装理论的思维方式过于陈旧,相关的市场需求数据已经过时,某些教材中甚至出现相互矛盾或相互背离的现象,提高了教师教学的难度。因此,想要对学生进行系统化的培养,需对老式教材进行不断的修订,剔除错误或陈旧的观点,增添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撰写适应现阶段市场需求和学生发展的服装专业教材,从而为社会提供适用型和高效型的人才。

综上所述,高校服装专业教学开展的重要意义在于为社会提供综合型、高素质以及应用型的人才。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教学重点放于提高服装质量和实用价值等方面,体现高校在服装教学中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为核心的理念,勇于承担自己在新时代背景下的义务。

参考文献:

[1]杨 娟,徐蓼芫,杨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服装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纺织教育,2011,26(2):152-154.

[2]徐 仂.独立院校应用型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职教论坛,2012(17):78-80.

服装专业教学论文篇2

摘要:笔者学院服装专业积极为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改善教学环境,改进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渗透企业理念,探索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努力使每位学生得到发展锻炼的机会。本文结合学院实际,就服装专业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 :人才培养模式服装专业校企合作

一、服装专业学生实行校企合作的基本方式

绝大多数服装专业学生,在学校期间只是学到了专业理论,对于真正的服装生产流程并不十分了解。校企合作的方式,就是将学生投入到服装企业生产一线,通过观察生产流水线并动手实际操作,从而切实了解掌握服装加工的实操技能。在进入企业实习的阶段,注重的是锻炼动手能力,这是在学校日常教学中无法实现的。例如服装结构制图这门课程,学生在学校只能完成单件服装的制板、剪裁,当深入到企业之后,实际看到的是批量生产服装,在多层布料上排板、复板、剪切等,经过多重工序加工批量生产所需的裁片,还包括人员的分工协作、各种辅料的准备,不同工序的加工标准及质检要求等。这些都是学生在学校无法了解和掌握的,只有到企业生产实践中学习领会,才能真正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到企业,还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验证巩固在校学习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快速地将之运用到生产实践中。所以,这种校企合作的方式,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书本上专业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是使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不脱节,用实践检验理论,用理论促进实践。为培养专业理论知识扎实、符合社会生产实践需求的人才搭建平台,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服装专业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案

企业是社会商品的生产者,对于学校的专业知识而言,企业更看重的是人才的实践操作能力。为了更好地符合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学院特别注重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是仅就专业知识纸上谈兵,而是学校依据实际情况,特色办学,做好校企合作的实践尝试。

1.创建专业的工作室

动手难、没有实践操作经验,是当今人才培养的瓶颈。根据办学特色与专业特色优势,我们可以在院校创建专业的工作室,模仿企业的技术室、工艺室。专业教师指导学生按照企业提供的任务单,模拟企业生产流程,完成较为简单的服装部件的制作。还可作为企业的一个外加工地点,使学生对企业的工艺要求和生产流程有初步的了解,逐渐地达到学生与企业需求的对接。

教师可以合理安排时间,发挥专业工作室功能,组织学生一边复习平时学习的服装专业知识,一边传授教材以外扩展的知识。为学生布置功课,检查指导学生作业,不间断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理论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不足,逐步完善和改进教学。还可以在工作室中添置一些专业书籍,让学生通过阅读扩大知识技能外延,增强学生对服装专业的喜爱,加深对服装行业的理解,拓展服装专业知识和技能空间。

2.改进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于服装穿着越来越追求时尚潮流,一些新技术、新思想也融入到服装生产中。所以服装专业教师也要结合服装行业的发展情况与人们日益增长的服装需求变化,改变教学方法。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要调整教学计划,将新鲜的思想与教学理念充分的体现在教学环节中,将服装行业的新技术、新知识以更加形象化的方式渗透到教学实践中。在教学内容中我们可以插入企业的技术要求、工艺编制、管理程序等相关知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适应企业的各种岗位角色,为后期的定岗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学院可以聘用有经验的企业退休技师作为专业的指导教师,为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补充和专业技能的辅导,使学生及时将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有效结合。学院还应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组织学生制作服装产品实物,定期开展服装产品制作评比竞赛,举办服装实物展,通过竞赛评比活动,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技能的运用,加深学生对服装专业的理解和感悟,提高学生服装制作整体技能水平。

3.渗透企业理念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无规矩不成方圆。企业是一个和谐的大家庭,也有自己的规章制度,有自己的企业管理机制体系与运作模式,有独特的企业文化理念。针对学生对企业的文化与管理比较陌生的实际,学院要增加服装服饰、服装企业文化与管理等相关课程,还要鼓励引导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浏览中国服装网、京东商城等网站,掌握服装发展信息。要为学生提供服装企业文化与管理的相关资料,组织学生参观服装企业,邀请企业领导为学生讲解企业文化、管理运作模式与规章制度。

总之,服装专业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加强学生、院校、企业之间沟通交流的桥梁,服装专业校企合作的目的是培养一批服装生产设计实践性强的人才。随着时代的发展,校企合作需要校方与企业继续共同努力探索,合力构筑互惠共赢的人才培养工程。校企双方要抓住机遇,坚持不懈,攻坚克难,顽强奋斗,一起为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服装专业教学论文篇3

南通大学坐落于素有“江海明珠”、“历史文化名城”美誉的沿海开放城市——江苏省南通市,是江苏省人民政府和交通运输部共建的综合性大学。学校的办学历史最早可追溯到近代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于1912年创办的私立南通医学专门学校和南通纺织专门学校。2004年,南通医学院、南通工学院、南通师范学院三校合并组建南通大学。经过一个世纪的办学历程,南通大学现已建设成为一所规模结构合理、学科门类齐全、教学质量优秀、办学效益明显的地方综合性大学。

南通大学现有4个校区,占地面积3700余亩,有23个二级学院、1个独立学院和1所大型综合三级甲等附属医院,有全日制在校生3.6万余人,设有99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医学、艺术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历史学、管理学等10个学科门类。学校始终坚持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2007年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学校拥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教育部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江苏省品牌专业、江苏省特色专业、江苏省重点专业,以及教学团队、教学成果奖、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立项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精品教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等一批优质教学资源。学校是江苏省首批教学工作先进高校。

学校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2003年成为联合培养博士生单位,2013年正式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现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两个博士后流动站,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信息与通信工程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拥有省高校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江苏省重点学科、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二期项目、省临床医学重点专科、省高校优秀学科梯队等,构建了较为完备的学科体系和学科建设长效机制。

学校坚持科技强校与自主创新,拥有省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和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省级工程中心、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以及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等一批高端科技创新载体。合并组建以来,共承担“973”计划课题2项、“863”计划课题3项、国家科技支撑项目1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基金543项,获发明专利授权307项,荣获包括国家技术发明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中华医学成果奖、全国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江苏省科学技术奖、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在内的多项高层次奖励。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高校。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3044人,其中高级职称以上1486人,博士、硕士生导师1143人,拥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专家、首届江海杰出英才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教育部优秀骨干教师、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特聘教授、博士计划、省六大人才高峰、省“333”工程培养对象、省高校“青蓝工程”培养对象等各类杰出人才。

学校广泛开展境外交流与合作,与英国、美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马来西亚、阿根廷、香港、台湾等14个国家和地区的61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开展多个国际交流项目。

学校是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典型“莫文隋”精神的发源地,江苏省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单位,江苏省文明单位标兵,江苏省文明学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和江苏省研究生招生管理工作优秀单位。校党委被评为“江苏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校党校获得“江苏省红旗基层党校”称号。

二、相关学院简介

(一)艺术学院

学院现有教职工113人,其中专任教师98人,有教授12人,副教授45人,博士6人,硕士75人,硕士生导师25人,聘请了南开大学范曾等十多名全国教授为兼职教授。学院拥有四幢艺术楼和相配套的教学楼,其中有多媒体教室、电脑机房、画室、雕塑室、模型设计室、染织设计室、漆画设计室、展厅、琴房、演出厅等较为完善的教学实训设施。

学院现有美术学、音乐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设有美术学(师范)、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工业设计、动画、音乐学(师范)、音乐表演等九个本科专业,培养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和硕士研究生。毕业生受到企事业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7%以上。另外,学院设有与英国格林多大学“2+2”和“3+1”艺术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学院先后承担了包括国家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在内的一批高水平研究课题,目前有在研项目20项,其中主持省级以上科研项目5项,编辑出版专著、教材二十余部。近五年,在国内外主要学术刊物及主要学术会议上三百多篇,其中核心刊物一百余篇;获省级(含)以上科研成果(含作品)奖励三十余次,指导学生获省级(含)以上奖励四十余次;每年组织教师作品展、音乐会十余场。

(二)纺织服装学院

学院设有纺织工程、轻化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服装与服饰设计(含服装艺术设计、服装设计与表演2个专业方向)和非织造材料与工程5个本科专业。学院是纺织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纺织工程、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和服装设计与工程等三个学科招收硕士研究生。学院现有本科生近1500人,研究生50余人。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87人,拥有一支高素质、高学历、知识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专任教师中有教授16名、副教授27名、高级工程师和高级实验师5名、讲师和实验师27名,获得博士、硕士学位的比例达93%,其中多人曾到美国、日本和韩国进修深造,聘请中国工程院姚穆院士为兼职教授。学院设有1个实验中心和1个工程训练中心,拥有炭纤维应用技术研究所、交通纤维材料应用技术研究所、染整技术研究所、蓝印花布艺术研究所等4个研究所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染织艺术研究中心、江苏省中小企业纺织新材料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南通市新型碳材料重点实验室、南通市纺织服装技术研发与产品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南通市特种与功能化纤维及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5个省、市级科技平台,并与多家企业共建了“江苏大生纺织工程技术中心”、“逸谷服装创作设计中心”和“通大云幅服装设计中心”,服务于教学和科研工作。学院教师致力于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工作,近5年来承担了多项省、市级科研项目,其中21项成果获得省、市级科技进步奖。

纺织服装学院是南通大学创立最早的院系之一,建院以来已为我国纺织服装业输送了数千名优秀的高级人才,许多毕业生已成为纺织服装战线的科技精英和领导骨干。近几年来毕业生就业率100%,每年均有多人被重点大学录取为研究生。

三、招生专业介绍

(一)美术类专业

1、美术学(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美术学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进行美术理论、创作研究、艺术管理等社会应用方向以及高等、中初等学校进行美术教育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艺术概论、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中外美术史、艺术美学、中外画论概要、雕塑、绘画(中国画、油画、壁画)专业技法、各类艺术设计技法、书法、技法理论、材料研究、计算机应用(绘画与设计)等。

2、视觉传达设计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够独立或加入团队从事平面媒体、广告设计、商业美术、展示空间设计、网页制作和多媒体技术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能胜任在出版社、报社、电视、网络等大型传媒单位或设计机构从事产品设计市场调研、艺术设计、策划和设计管理等工作。

主要课程:图形设计、字体与版式设计、标志与企业视觉识别设计(VI)、平面媒体设计(广告、海报、POP、DM)、书籍装帧、装饰设计、包装设计、网页设计及展示设计等。

3、环境设计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从事环境景观艺术的总体规划设计、室内外设计、公共艺术设计、园林设计等设计、教学与科研工作、德才兼备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中外美术史、美学概论、艺术概论、素描、色彩、速写、雕塑、设计基础、计算机应用软件、中外环境与建筑艺术史论、漆艺、陶艺设计、材料、工程概算、设计表现、透视与制图、景观艺术规划及设计、园林设计、室内空间设计、会展设计、模型制作、人体工学、毕业设计及论文等。

4、产品设计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能够适应现代化经济发展需要的、具有产品设计专业水平和实践应用能力、德智体全面发展,能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部门、教学和科研单位从事产品开发、工业产品设计、家用纺织品设计、视觉传达等设计、研究和教学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学、工业美术、造型设计基础、造型材料及工艺、人机工程学、心理学、计算机辅助设计、各专业设计等。

5、服装与服饰设计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从事服装与配饰设计和研究,具有较强的设计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具有较强的市场设计意识和市场竞争能力;掌握服装企业、服装市场的基本运作知识,以及时尚潮流;掌握流行预测的基本方法;能在服装生产和销售企业,服装研究单位及新闻出版机构等从事服装设计、服装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管理,服装理论研究及宣传评论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人才。

主要课程:服装设计学、服饰图案、服装画技法、服饰配件设计、服装结构设计、服装立体裁剪、服装材料学、服装史、成衣纸样与工艺、服装市场营销、服装CAD等。

(二)音乐类专业

1、音乐学(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品格和文化素养,掌握一定声乐、钢琴、器乐演奏、钢琴伴奏和舞蹈表演所必备的音乐基础理论与相关知识、基本技能,具备心理学、教育学等理论素养的从事音乐教学和研究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声乐、钢琴、器乐、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基础和声、曲式与作品分析、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外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中国音乐史学基础、合唱与指挥、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形体训练与舞蹈基础等。

2、音乐表演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音乐表演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有较强的演唱、演奏能力,专业技能突出、适应面广、综合能力强、富有活力和艺术热情的高级音乐专业人才。本专业为各种演出团体培养专业演员,为各种大众传播部门、文化基层部门、演出公司培养从事音乐创作、编辑和策划的组织人才。

本专业分为声乐演唱、钢琴演奏、器乐演奏等三个专业方向进行培养。

主要课程:声乐演唱、钢琴演奏、器乐演奏、舞蹈、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基础和声、曲式与作品分析、民族民间音乐、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等。

(三)服装表演专业

1、服装与服饰设计(按服装设计与表演方向培养)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服装设计与表演专业基础理论和技能,能从事时装模特、时装表演编导、模特经纪管理以及服装设计、形象设计、服装营销等职业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服装表演、形体训练、服装表演编导、形象设计、影视表演基础、服装设计学、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心理学、服装史、服装市场营销等。

四、报考条件

1、符合高考报名条件,身体健康。

2、美术类(校考)、音乐类(校考)专业只招收文科考生,服装与服饰设计(按服装设计与表演方向培养)(校考)专业文理不限。

3、美术类(校考)及音乐类(校考)专业招收的考生需取得所在省艺术类专业统考合格证。

4、服装与服饰设计(按服装设计与表演方向培养)(校考)专业招收黑龙江省籍1995年9月1日以后出生的未婚青年,身高最低要求男180cm、女170cm。

5、音乐表演专业招收具有音乐专业技能者。

五、专业考试

(一)报名、考试时间和地点

类别

省份

报名地点

报名时间

考试时间

联系电话

服装表演

黑龙江

网报

1月18日-1月19日

1月23日

0451-86655180

音乐类

山东

网报

1月18-2月17日

2月20日

0536-8271777

美术类

山西

太原师范学院新校区

1月30-31日

2月2日

0351-3179588

山东

网报

1月18-2月17日

2月20日

0536-8271777

黑龙江

网报

1月18日-1月19日

1月23日

0451-86655180

注:美术类(校考)专业拟在山东、山西和黑龙江三省共招收本科新生70名以上,服装与服饰设计(按服装设计与表演方向培养)(校考)专业在黑龙江省招收本科新生12名,音乐类(校考)专业拟在山东省招收本科新生12名。各省参加校考的考生只能在所在省指定地点报名考试。

(二)报名时应办手续

(1)交验本人身份证及相关省2016年普通高校艺术专业考试准考证明;

(2)缴纳报名费、考试费(美术类150元,音乐类及服装表演专业200元);

(3)领取《南通大学艺术类专业考试准考证》。

(三)考试科目、内容

1、服装与服饰设计(按服装设计与表演方向培养)专业(满分400分)

(1)身体条件:测定身高、三围、形体比例等(自备泳装);

(2)才艺:自选舞蹈或健美操(自备音乐带、服装,时间不超过3分钟);

(3)台步:步态展示(自带高跟鞋);

(4)口试:语言表达能力及其他专长。

2、音乐类专业(满分400分)

(1)视唱;

(2)专业技能:考生在声乐、钢琴、器乐中任选一项,考生准备曲目2首(抽其中一首为考试曲目);

(3)加试:考生在声乐、钢琴、器乐、舞蹈中任选一项作为加试科目,加试科目不得与专业技能科目重复。

3、美术类专业(满分400分)

(1)素描 (2)色彩

(四)成绩公布

我校于4月1日前寄发《南通大学艺术专业考试合格通知书》,考生也可根据专业考试准考证号在南通大学校园网上查询自己的成绩,网址:zs.ntu.edu.cn.

六、录取原则

1、音乐类及服装表演专业:取得我校专业考试合格证,参加高考文科类考试(服装表演专业文、理兼收),其文化成绩达到所在省艺术类本科最低控制线,填报我校志愿的进档考生,我校将根据其专业考试成绩由高到低分省按计划数择优录取。

2、美术类专业:取得我校专业考试合格证,参加高考文科类考试,其文化成绩达到所在省艺术类本科最低控制线,填报我校志愿的进档考生,我校将根据其文化与专业相加后的总分由高到低分省按计划数择优录取。

3、凡通过我校专业测试的考生,我校严格按教育部及考生所在省招生主管部门文件规定执行。

七、联系方式

地址:江苏省南通市啬园路9号南通大学招生办公室

邮编:226019

联系电话:0513-85012170(招生办)、0513-85012871(纺织服装学院)、0513-85015900 (艺术学院)

电子信箱:zsb@ntu.edu.cn

服装专业教学论文篇4

关键词:系统论;服装设计;教学改革

第一作者:吕尧,1986.8.19生,女,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服装设计方面的理论学习和研究。

通讯作者:雒薇艳,女,研究生导师,教授,长期从事服装专业的相关研究,有资深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

中国服装设计教育模式没有摆脱传统教育的束缚,面对国际化、世界一体化的经济形式,服装设计教育迫切需要改革,以改变服装设计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设计与社会实际脱节现状,从教学自身的环节来看,现有课程结构、教学手段、教学方式都存在一定的弊端,成为制约服装设计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艺术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从而达到学科结构更合理、功能更完善,发展更深入的要求。形成与国外服装设计课程想切合的教学体系,提升我校服装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我省工科类院校服装专业的整体水平。

一、研究意义

一直以来,中国服装设计教育模式没有摆脱传统教育束缚,面对国际化、世界一体化,服装设计教育迫切需要改革,改变服装设计教学中理论与实际相脱节。从教学自身环节来看,现有的课程结构、教学手段、教学环境都存在一定弊端,成为制约服装设计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系统论思想源远流长,但作为一门科学的系统论,是生物学家贝塔朗菲创立的。系统论基本特点是讲究系统不是个体、单位的,而是整体性、关联性的一个集合体。系统论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贝塔朗菲强调,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是各个部分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中各要素不是孤立地存在着,每个要素在系统中都处于一定的位置上起着特定作用。要素之间互相联系、依存与关联,构成一个不可分割整体。系统论基本思想方法是将相互联系、制约、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结合而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包含系统、要素、结构、功能四个概念,它有明确的目的,是可以控制的。而服装设计是集艺术性、应用性与实践性于一体的系统学科。

二、服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基于系统论改革服装课程内容之间缺少联系性,系统化的教学模式对教学内容的编排与优化,对教学知识结构内在关系的同构与整合,形成“专业教学、实践操作、课题设计”三位一体的课程架构,有效解决理论与实践教学相脱节的问题。真正践行教学、研究与实践三位一体的现代设计教育理念,系统论研究针对服装设计学科应用性强与市场结合紧密的特点,强调教学中设计与实践、课程案例教学与社会生活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复合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顺应服装产业化需要,具有极大地应用与实用价值及发展前景。

(一)教学特色----体现人文与工程相结合

作者对长春市内工科院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不同年级近400多名学生,进行有关服装创意思维方面问卷调查,经过数据整理统计,其共性问题是工科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强,在创意思维方面明显不足,缺乏形象创意思维,设计思路与表现手法单一。可见,工科院校有它自身的教学特色及学生优势与不足。

(二) “专业教学”案例化, 培养学生个性化思维能力

通过多样性思维如发散与辐合、正向与逆向、横向与纵向及多向与側向等形式,设计仿生、移用、派生、想象、异形同构与主题构思等思维训练方法,课程注重深度以教学案例为主线,服装造型和工艺技术相融合,建立工科院校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科学、理性、富有个性化的思维设计能力。

(三)“实践操作” 教学一体化,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集中开设30学时实践课程,将抽象理论应用到具体设计,将平面设计向立体设计、效果图向成衣转化, 独立设计并绘制服装效果图、结构图,工艺流程图与成衣制作,使学生设计理论知识及时转化为设计能力,设计作品具有实施性与合理性,体现工科类服装设计专业侧重实用性人才培养的特点。

(四)教学内容“课题设计”,参与服装设计大赛

“课题设计”工作室模式, 使学生在探究中思考,在思考中顿悟,在顿悟中掌握服装设计规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建立服装设计工作室,任课由学校教师与企业设计师共同组成,采用大量实际案例与具体项目进行教学,拓展专业深度和广度,锻炼学生专业应用能力。“课题设计”使理论联系实际与服装市场、企业相结合,引进“双师型”教师队伍,使学生了解最新服装动态与设计理念,实现设计理论、实践环节、最新科研成果有机结合,增强课堂实效性,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省市服装设计大赛。

总结:综上所述,系统论方法运用于服装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改变了学生设计思维定势。论文创新之处在于将系统论的方法应用于传统服装教学中,探索服装设计课程教学新的模式,提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服装教学与社会实际、市场、企业相联系。充分发挥服装教学中各个环节的优势,使各教学环节之间相互作用,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从而提升我省工科类院校服装专业学生的整体水平,为服装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肖海龙;张亮系统论在知识组织中的运用 2007(08)

[2] 文颖 模块式教学在服装工艺课中的运用[期刊论文]-广东教育(教研版)2008(6)

[3] 林艳 "差异教学"在服装工艺课中的运用[期刊论文]-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25(4)

服装专业教学论文篇5

【关键词】专业技能 服装专业学生 培养

中图分类号:C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5―324―01

能力是一种综合心理特征,可分为一般能力和专业技能。一般能力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表达能力等等。这些能力是一般学生都应该具备的。但由于学生所学专业不同,毕业后的从业去向不同,因而,必须根据其专业性质、特点和培养目标,培养他们具有一些专业技能,即职业能力。

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着重发展学生的能力,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任务。因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是时展的需要,是现代教学论的要求,是教学过程自身规律的体现。

服装专业是一种职业性,实用性很强的专业。因此,学习服装专业的学生,除了具有一般的能力以外,还应具备以下几种专业技能:

一、绘制能力。能以美术技艺为基础,绘制服装款式图,绘制服装效果图,进行服装结构制图。

二、审美能力。能掌握正确的审美观点和审美原则,具备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对艺术、生活、自然的审美能力和一定的美学修养。

三、设计能力。能根据服装的流行趋势和消费者的需求,进行服装的款式设计和结构设计。

四、工艺能力。能熟练地制图、打板、推板和进行高质量的服装制作。

五、检测能力。能按标准从款式、面料、缝制等方面进行服装成品的质量检测。

六、营销能力。能把服装成品推向市场,并抓住消费者的心理,进行产品介绍,开展营销活动。

七、管理能力。能根据服装行业的特点,对服装企业进行劳动、质量、成本、安全、经营等方面的管理。

为什么要强调服装专业的学生具备上述专业技能呢?这是因为:

一是服装专业教育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服装教育是一门艺术创造与工业生产交叉的学科教育。这种性质就决定了作为实施服装教育的院校和任课教师,一方面必须加强对学生的美学和艺术教育,另一方面,又要加强服装设计、生产、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并从上述方面培养和发展学生相应的能力。从而,为服装行业、为社会造就适用的复合型人才。

二是实现服装专业教育培养目标的需要。服装教育是为服装行业培养思想、作风过硬,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技能的设计、制作、检测、营销、管理等方面的实用型人才。而这些人才必须具有相应的各种能力。因此,要保证服装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必须加强对服装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

三是服装行业对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服装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服装行业需要多方面的适用型人才,如设计、制作、检测、营销、管理人才等等,并且对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即一专多能,适应面广。而加强对服装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就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更能适应服装行业对人才的要求。

四是为学生就业打好基础。服装专业学生的知识面宽,从事服装设计、制作、营销、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强,就能适应服装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从而就可以在人才招聘中取胜,就能找到理想的就业岗位。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加强对服装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也就是为他们毕业后顺利创造条件。

加强对服装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要贯穿在学校工作,特别是教学工作的全过程中。笔者经过实践认为,当前要认真解决好以下问题:

一、确定能力培养要求。有了明确的能力培养要求,就能规范能力培养工作。为了使服装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规范化、系列化、具体化,学校和任课教师要根据服装专业的要求,把各个层次、各个年级、各门学科、各个阶段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要求和培养方式,用大纲的形式规定下来,并组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在其他教学活动中,认真贯彻实施。

二、调整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基础,必须设计和选定。一是要开设选修课,如美学课、市场营销课、企业管理课,等等。这些课程要选用相应的教材或编写相应的教学讲义。在教学形式上可以引导学生自学,教师辅以讲座。二是增设能力训练课,要根据能力培养的要求和学校实际,开设一定课时的现场训练课,学生讲解、示范,学生实际操作。三是增加专业技术课的份量,要合理确定基础课和专业技术课的课时比例,达到6:4。

三、创新教学方式。要打破传统的封闭型教学模式,建立现代的开放型教学格局,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坚持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理论实践的紧密结合。

(一)搞活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教师启动、学生自动、师生互动的教学机制。为此,要采用先进的科学的教学方法。比如:启发式教学法,即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设计、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作答。学导式教学法,即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恰当指导,让学生独立去获取知识;发现法教学法,即在学生个人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独立思考,自行发现问题寻求答案;讨论式教学法,即教师、学生共同设计问题,开展讨论,相互研究,共同作出结论;操练式教学法,即在教师倡导下,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自行操练,把理论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

(二)丰富第二课堂。要从培养和发展学生专业技能的要求出发,广泛开展课外学习活动,如举办讲座、进行服装市场调查、考察服装企业、进行知识竞赛、技能比赛,等等;还要在学生中建立各种兴趣活动小组或社团组织,引导他们自行举办学术研讨、创作大赛、作品展示等活动。

(三)加强实习实践。要充分运用校内校外基地,抓好三个环节。一是课内初步实践,即教师先讲,学生后练,边讲边练;二是单元系统训练,即单元课结束后,让学生利用一定的时间,按照所学内容,系统地进行实践;三是集中实习,即学生毕业前的一个学期,组织他们到服装企业(实习基地),运用整个学习阶段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全面系统的实践。

(四)实行校企结合。要采取“走出去”的办法,有计划地安排学生(特别是学生毕业前的一个学期),到服装市场,面料生产基地,服装工厂进行考察、调研,在生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销售人员的指导下,参与服装市场预测、设计、研发、检测、销售的全过程,以有效地培养和形成实用型服装人才具备的各种能力。

四、改革考试制度。在考试内容上要将“知识型”为主改为“智能型”为主,重点检测学生的能力。在考试形式上要体现服装专业的特点,多种多样。除进行面命题考试外,还用采用口头答辩、社会调查、论文写作、作品描述、设计说明、动手作业、现场操作等形式。在考试成绩的评定上要科学、准确,把着眼点放在对学生能力的评定上。在考试的组织上要细致、严密。除任课教师主持考试外,对集中性的考试特别是毕业考试(含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答辩),要建立有教师和服装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工人师傅参加的考试考核小组,让他们共同参与考试的组织与成绩评定工作,并写出评价报告,进行质量分析,提出今后的改进措施。

服装专业教学论文篇6

关 键 词 :艺术生 对口生 课程设置 专业能力 岗位技能

一、问题的提出

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类型,兼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双重性。高等职业教育是应用技术教育,它更多强调了能力培养,注重可持续性发展素质的培养,是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一种教育模式。综观20余年来我国高等服装教育的发展历程,虽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和市场需求还有不相适宜的地方。

首先,办学模式与普通高等院校雷同。学习的内容是按学科体系课程的内容编排的,尽管这一体系考虑了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认知的心理顺序,即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但课程内容却是根据结构庞大而逻辑严密的学科顺序编排的。不仅在宏观内容的编排上,采取了各门分科课程平行展开的方式,而且各分科课程本身,即微观的内容编排也是按学科结构平行展开的。这样对学生来说,学到的知识体系虽然是较完整的,但对所要从事的职业来说,却是不完整的。这就导致许多服装专业毕业生到企业岗位上,虽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职业能力较差,企业不得不重新进行上岗培训。其次,课程内容与课程设置脱节而造成技能教育的重复,或者是知识和技能教育的“空白”。如何提高培养现有的生源质量,让他们充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成为我们必须面对和着力解决的一个现实课题。

二、课程设置的基础

针对不同的生源制订了不同的教学计划。将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按单元模式设置是教学的一大特色,在教学计划中既强化必需的理论知识基础,又突出实践技能的训练,使二者有机渗透、互为补充。实习及实际训练操作占总学时的60%—70%,并坚持技能训练四年不间断的教学方法。

根据行业岗位知识与结构形式的多样性,可按学分制的形式实施专业教学。在统一修完基础课与专业单元基础课后,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自行选择专业岗位的不同方向。专业岗位方向的设置分为服装款式设计与产品企划、服装工艺设计与企业管理、服装结构设计与营销方向。这样既可充分地挖掘学生不同的专业岗位潜力,又能更大限度地满足行业发展中对不同专业岗位的需求。

三、课程的设置

1.基础能力课程

对口生源学生实行“1+4”学制。入校第一年,首先,重点加强文化基础及相关服装绘画基础教学。例如,大学语文、大学基础英语、计算机基础、素描、色彩及构成等课程。其次,在教学管理上实行对比制,在教学上实行与艺术生先不同而后同的分级教学。对口生在职高的三年中,进行了服装结构制图、服装材料基础、服装缝制工艺等部分初级专业课教学,特别是对服装缝制工艺课进行了相应的技能训练,而素描、色彩、构成等艺术方面的知识比较欠缺,并且文化基础知识也比较薄弱。加强他们基础文化课教学和艺术基础课教学是非常必要的一个环节。

2.基础专业能力课程

艺术生的第一学年、对口生的第二学年,在基础专业能力课程的设置中,为学生构建一个专业基础平台,针对基础专业课进行重点设置。如:设置了素描写生、色彩写生、服装概论、服装材料、服装史论、服装机械原理、服装厂设计的课程,使学生从服装文化、服装市场、服装生产等环节形成一个全面的认识,为专业岗位方向的划分与深入学习,提供了专业能力的基础素质。对口生相对艺术生又增设了专业素描、艺术概论两门课程,艺术生增设了服装技能训练课程。

3.专业岗位技能课程

艺术生的第三学年和第四学年上学期,也是对口生的第四学年和第五学年的上学期,针对专业岗位的培养目标和指导思想,根据服装款式设计与产品企划、服装工艺设计与企业管理、服装结构设计与营销岗位方向,制订专业教学计划,按专业课题组来设置课程。设置了男装款式设计、专题设计、男装结构设计、立体结构设计、衬衫茄克衫的缝制工艺、西装旗袍的缝制工艺、服装cad、服装电脑设计。根据不同的培养方向,服装设计与产品企划方向增开了影视鉴赏、服装产品设计、形象设计、服装综合设计和视觉传达等课程。

4.专业岗位实践课程

艺术生第四学年上学期,对口生的第五学年上学期,在教学内容上将服装生产一线反馈的信息及时融入课堂中。在各专业方向的课程中,课内实践性教学环节与理论性教学环节的比例基本为7∶3。艺术生第四学年、对口生第五学年的下学期,让学生到企业中进行专业实习,以培养学生对产品设计的表达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合作沟通的能力。通过社会实践,积累必要的实践经验,树立学生的市场观念及创新意识。在专业岗位实践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5.毕业设计的课题项目的实施

毕业设计的课题项目,主要以指导教师根据企业、市场需求来确立。学生按不同的专业岗位方向,选择指导教师,在专业教师的组织指导下,与企业合作开发产品课题项目。课题项目的内容形式,可根据企业品牌的专营方向、定位及要求提供产品设计企划、款式开发、结构板型,或根据企业提供的面料来设计成品,或向企业提供市场所需调研报告。课题项目的开发与实施,真正使学生的设计与市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得到市场的检验。有效地锻炼、提高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和方法完成专业课题的能力。指导教师根据教学要求,集中制定教学考试标准,集体评定等次。

参考文献 :

[1]章建春.对服装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职教论坛2002(24):33.

[2]沈美媛,侯凤仙.适应学生个性发展需要 体现以人为本教学原则——上海群益职校专业模块教学实践探索[j]. 职教论坛2003(12):25.

[3]周萍.服装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河南职技师院学报2003(1):62.

[4]肖颂阳.论实践在服装设计教学中的重要性[j].株洲工学院学报 2004(3):17.

服装专业教学论文篇7

关键词:培养模式服装专业教学观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在我国加入WTO后,我国服装工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对服装人才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而目前,一些高校服装专业培养出的服装人才与服装行业所需人才的规格出现了一定的差距,一些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实践能力相对较差,专业理论知识结构老化,不能很快地找到就业岗位,即使找到就业岗位也在较长时间内难以进入角色。现有的服装专业培养模式及培养目标,已不能适应服装行业对服装人才的新需求。当前一些高校服装专业培养出的服装人才与服装行业所需求人才规格存在偏差的主要原因是,我国有些高校服装专业培养模式、教学观念相对落后,培养目标较单一、专业课程设置不太均衡、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如何进行高校服装专业培养模式的改革,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一、更新培养模式,改进教学观念

重设计轻工艺是目前较普遍的现象,导致误解服装专业这个概念,“美”只是服装要素之一,服装专业如果步入“唯美”的误区,就脱离了实用性、生产性和科学性。服装专业是工业化的应用专业,是一门跨艺术和科学的两大门类的综合学科。严格地说,服装专业包括款式设计、服装结构和服装工艺三大部分,不能将其分割开,教学中就设计讲设计,使得服装专业成为一种孤芳自赏的独立艺术形式。我们应重视教学中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服装设计、服装结构和服装工艺齐抓并管,更新培养模式,改进教学观念。对服装人才的培养目标做出相应的调整,主动适应服装行业对服装人才需求的变化,使高校服装专业培养出的毕业生,既掌握服装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服装设计理论和服装结构,也掌握服装工艺实践技能,并具备一定现代工业服装企业的管理能力、技术管理和创新能力、服装营销贸易能力。

二、设置新的专业课程体系

专业课程体系应考虑知识结构与能力结合的整合和统一,形成整体连贯的知识结构平台,改变设计课程数量庞大繁琐、总体课程不平衡、课程之间知识衔接不够,导致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平台。

1.以服装设计课程为先导。包括服装造型基础课程、服装设计基础课程、服装绘画,以及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艺设计配套的一些辅助类选修课程,改变以往传统的、单一的、一味传播知识型的教学方法,力求在设计理念、设计方式、服装文化及流行趋势各方面融会贯通,把设计理论与市场实际需求结合起来。

2.服装结构、服装工艺、服装材料为主线的实践技能课程。包括服装结构学、服装工艺学制作学、服装材料、工业制板、工业生产质量等课程,改变以往重设计轻结构轻工艺的倾向,加大实践技能课程时数,以求所学课程与服装行业的现代化生产趋于同步。

3.服装营销、贸易理论为辅线的课程。包括服装市场营销学、现代服装、企业管理学、国际贸易理论、服装专业英语、商贸英语等,加强了解现代化服装市场营销及其他先进的管理手段。

三、专业课程教材的选用和修订

专业课程教材纷乱且繁杂,多种版本推荐作为教材使用,其中一些教材内容老化,理论体系、思维方式陈旧,所用数据、结论不尽相同,个别教材之间相互矛盾,使教师无所适从。对原有教材进行修订,删除内容老化、结构不合理的专业知识,增加新的合理的专业理论知识,编写出新的教材,适用于高校服装专业需求。

四、师资队伍的建设

目前我国高校服装专业教师队伍状况,有一半以上的教师是直接从学校分配的毕业生、研究生,他们当中的一些人缺乏生产实践的锻炼,还有一些是由其他专业改行过来的。这样,他们就缺乏一定的现代化系统的理论基础,知识结构陈旧难以胜任教学。教师所具有的业务水平、知识面以及各方面的素质对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必要和必行的。

首先,抓好“双师型”队伍的培养,让教师到服装企业中进修,在繁重的教学工作之余抽出一定时间到生产一线接受锻炼,努力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技术应用与实践能力,使他们既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同时也具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其次,坚持专兼相结合的方针,从企事业单位聘请一定比例的兼职教师,改善专业师资结构,适应专业变化要求。

在教学中引进必要的竞争机制,实行“优胜劣汰”,增强教师的忧患意识、竞争意识,主动而不是被动地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知识面以及各方面的素质。

五、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服装专业的教学中,应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让他们主动参与教学,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被动为主动。另外,还要因材施教,发挥学生个性,培养其创新能力。从教学模式、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方法以及各门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明确体现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学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高校服装专业应走向社会,校企结合,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从国内先进服装企业的运作中学到了先进的管理和生产技术来充实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模式,使高校服装专业培养的学生经得起社会的挑选。

六、结语

高校服装专业是培养综合型、素质型、应用型服装人才的一种重要方式。以市场为导向,制定服装人才培养目标是高校服装专业的前提,更新培养模式,改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我国高校服装专业教育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宗旨,以及在新形势下所承担的重要任务和义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2]苏惠民.当代世界高等教育理念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影响[J].江苏高教.2005年第6期.

[3]戴教林等.高职服装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04年第9期.

[4]周萍等.服装专业教学改革初探.河南职技师范学报(职业教育版)[J].2001年第1期.

服装专业教学论文篇8

论文摘要:进入新世纪,服装产业已逐步在工业化技术的基础上发展,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正在悄然进驻到蓬勃发展的服装产业中,服装是以科技为依托,以美学为规范,以肢体语言为形态,以市场价值创造为目的。那么我们在确定服装设计教育办学方向,明确办学思路上,必须充分了解目前服装行业的现状以及服装行业发展趋势。

服装教育也要与时俱进,紧跟飞速发展的服装产业变化、绝不能闭门造车、纸上谈兵使服装设计教育体系,与服装产业发展以及市场脱轨。

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通过“产、学、研”逐步形成具有高职高专院校服装设计教育体系,特色化的发展思路,所谓特色就是优势,特色因体现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独特风格,作为高职高专服装设计教育,应立足于“技术与设计并重”走一条特色服装设计教育发展之路,逐步形成特有的“学院与市场”的办学特色,“技术与艺术”的教学特色,“设计师与企业家”的育人特色,“传统与国际”的发展特色。

一、将崭新的教学理念贯穿于教学始终

必须在社会需求及服装产业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完善更新学科,完善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服装市场和服装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即是培养人才的方向和目标,现代的服装设计教育与未来的人才关系,爱德华牛顿曾有过精辟的论述:“服装产业是一种‘今天’的事业,‘今天’的人穿什么衣服就做什么卖什么就可以了,而教育则是‘明天’的事业,他左右着这个国家未来的产业发展方向,并最终决定其在世界的地位。”在这段论述讲述了教育具有前瞻性、长期性、重要性之外,还说明了设计教育与人才质量、设计教育与企业发展乃至国家未来地位的重要性,所以我们要摈弃以往“大统一、大而全”的服装教育模式,这种服装教育模式所显现的突出问题就是学不致用,学生一旦走入社会适应性、实用性较差,他们在专业上好像什么都懂,却什么都不能胜任。这种较长且痛苦的磨合期,使学生面临的选择不是跳槽就是改行。归其根本就是现有的教育模式以呈现出“僵化”,服装教育体系远远不能适应对服装产业、服装市场灵活多变、多层次、多方面、多类型、有特点的人才需求,所以对教学内容(专业设置)必须不断的进行及时更新、调查和修正。这也是服装产业和服装专业自身的属性和特性所决定的。

对专业设置应该突出针对性、专业性、科学性、避免大而全、力求精而专,设置的重点应是智能、技能及创性能力的培养,开拓学生的应用及动手能力。服装教育应与学生为本,以学生未来的生存和发展为本,积极地探索和解决教育与实践的脱节、教育与市场的脱节,打破固有模式,在学科的交叉和更新,在社会实践方式的选择等方面,重新进行优化组合。  二、服装教育的市场化之路

从开办服装专业以来,我们高等服装教育,为社会、为企业输送了许多人才,但许多企业仍在疾呼,服装真正人才的需求太难,让人可悲的是现在的毕业生连市场的基本概念都不清楚,更让人遗憾的是一些学生,甚至还自我陶醉在单纯的“艺术设计”迷恋中不能自拔,他们崇尚艺术,鄙视技术,不清楚设计与产品的关系,不关心市场对设计的需求和内涵,在加之学院和社会结合上的误导,使学生们只热衷于毫无目的的行空大赛和纸上谈兵,缺少动手能力更没有市场意识,这样的人才培养智能是扭曲的,不合格的,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更应及时对现在服装设计专业作出调整,特别是在教育的方向和定位上,一定要坚决的向实用性上转移,充分的突出服装技术的掌握和技能的应用,改变我们在服装教育上的偏差和教学结构上的不合理。在服装教育中共性是基础、个性风格,没有基础谈何风格,同时服装也不是纯艺术,它是实实在在的商品,现在服装院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重设计轻工艺,他们误认为服装设计才是“阳春白雪”而工艺并未得到应有的尊重和认可,高职高专院校服装教育应与企业、市场并轨衔接,真正的面向市场,走学以致用的办学渠道。

三、师资结构的调整

高职高专院校服装专业的教师不仅要有一定的学术水平,更需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他不仅是一名教师,还更是服装产业的实践者、职业人、或开拓者,这是新时期服装教育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所以我们要把服装行业的名师战略引入高校,形成名师效应,在整个服装教育中,既有教授又有名师,这样就形成了特色而具有鲜活力,特色往往产生于特色的人才之中,同时让我们服装专业的教师努力走向产业、走向市场、走向品牌、融入社会、打造自我、实现自我。将社会需求、市场需求、产业目标和项目带回院校、搬进课堂、融入教学之中,使校园与校外、课本与实际有机的结合。教师利用暑期停岗实践,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努力扩展自己的视野,所以极具特征的教师队伍,名师群体,对我们高职高专服装设计教育体系的进一步修正、完善和更新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涂顺强《特色化发展乃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之重》香港国际服饰文化出版社

上一篇:农村小额信贷论文范文 下一篇:农村城镇化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