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寓管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9-24 00:08:19

公寓管理论文

公寓管理论文篇1

关键词:公寓管理;心理学;思想教育

大学生公寓内的学生思想教育管理还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切实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是新时代赋予高校的新任务。那么如何捕捉学生的心理变化规律,有意识地在公寓管理中融合心理学原理去观察、认识、分析其思想、观点、立场和行为,切实解决工作中问题,就成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又一有力措施和有效途径。

一、融合心理学原理建立以公寓为中心的学生思想教育管理模式

针对学生公寓这一独特的空间加强对大学生的指导、服务,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介入,无疑是思想政治工作主动适应高教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1、以人为本,遵循认识规律,建设良好的基础设施服务。

加强学生公寓基础设施建设,是夯实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并取得实效的基础。人的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和人对社会的体验。人的认识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而这一过程也是一个心理体验、积淀的过程。个体的政治、思想、道德等认识都是由社会存在而来,是由社会存在经过人脑的反映及一系列心理过程而形成的观念。当代大学生处于时代瞬息万变、信息急剧膨胀、各种思想纷至沓来的特定时代,这对于思维敏捷、思想活跃的大学生来说,往往会由此引起深层次的思考,形成诸多“热点”,在思想上产生迷惘,认识出现多元化倾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站在时代的高度,从改革开放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实际出发,不但要有敏锐的目光和扎实的科学理论功底,施以适当的方式方法,还要努力研究大学生认识的心理过程,从认识心理的规律出发,纠正大学生认识上的偏差,进行科学引导,以实现大学生内心信念的科学转移。

2、齐抓共管,适应需要动机,激发人生追求,建立以公寓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运作机制。

需要是人生的生理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头脑中的反映。当人的需要有了可以达到满足的条件时,就产生一种满足这种需要的主观愿望和动机,进而产生为实现这种主观愿望而进行的行动。当学生入住公寓园区后,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的中心也应由学校向学生公寓适当转移,以抓好大学生思想教育为主线,及时安排好学生公寓的规范化管理,合理利用好辅导员资源,发挥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方面的优势,将班级建设和管理的中心向公寓倾斜,加强对学生心理上的了解,了解他的思想状况,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从而强化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人翁意识。不难看出,需要在人的生活实践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了解和认真解决大学生的需要,以形成高尚的动机,对转变学生的思想,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只有正确对待学生的多种需要,并承认其合理性,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有坚实的思想基础。因此,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我们首先要学会调节平衡,做好需要的转化工作。对不合理、不切实际或者合理、但又一时不能满足的需要,要以党的政策、法令和规定加以限制和否定,使学生的需要保持平衡,有所抑制。其次,思想政治工作者还要善于把学生的知识需要、成才需要转化为大学生的自身需要,形成群体的内在动机,把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发挥到为构建民富国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奋发努力学习上,这会令教育管理工作更加高效通畅。

3、知行合一,实施情感渗透,达到情感的升华,不断完善自身。

情感是心理的动力因素,是以个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和对客观事物表示爱憎好恶的内心体验。人的情感是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高级心理因素,具有社会的本质属性,它包含着人类所特有的社会意义。当前,高校实施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方案,涉及学生在公寓里的表现内容较少,为“两面人”或是那些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无意中打开了方便之门。实际上,我们在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考核的同时,可以充分发挥综合测评指挥棒的作用,加大对学生在公寓的日常行为表现的测评份量。也可以逐步推行操行量化考核,实行大学生思想品德实践学分制,把测评结果或实践课学分作为入党考核、评优评先、评定奖学金、助学贷款的重要依据,既有助于规范学生在公寓的行为,又能充分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

二、在公寓管理中融入心理学的思想教育模式现实意义

以公寓为管理中心融入心理学的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突出了思想教育在公寓管理中的主体地位,融入心理学的知识,改变了单一管理对学生心理认识不足的弊病,有效地配合了学生活动的开展,深化了思想教育的内容和效果,有力促进了学生工作的发展。突出效果有:

1、信息反馈速度快。在以辅导员为管理高端的管理模式下,所有的信息流动是以金字塔式的发散传递,强化了信息传递的方向性和有效性,畅通了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联系通道,明确了个人在传递链的主体性和所要承担的责任,提高了上传下达的效率和准确性,克服了以往权责不明,学生相互推委的弊端,从而使学生思想教育及管理工作更加顺利地深入公寓。

2、遵循心理规律,重视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将隐患消灭在萌芽中。高校后勤的社会化,使得公寓的管理在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下更加透明化和服务化,形成了寝室有思想堡垒,自我管理有相互制约和监督作用,有力地带动了寝室的整体工作,使学生管理者即时了解隐患存在和发展的状况,从而为科学地处理事故隐患,将事故的隐患及时地消灭在萌芽中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和宝贵的防范时间。

3、思想优势明显,工作易到位。在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过程中,对学生公寓内学生的管理,特别是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日常行为管理,始终是高等学校的一项主要责任,决不能简单地推向社会,更不能削弱甚至放弃管理。使学生工作的开展既有安排布置的统一又有思想上的积极动员,有效地使学生工作深入到同学们中去,活动的开展也丰富和有意义,从而降低了学生管理者的工作难度,为形成集体凝聚力和工作上的合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得以公寓为中心的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地位日益得到彰显。随着学分制的不断推进,原有的班集体概念正在不断淡化,因此合适的思想教育模式对于推进学生工作的深入开展,强化集体意识,深化学生主体地位,有重点有层次地开展学生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将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真正地深入到与学生生活关系最为紧密的学生公寓,不仅使学生管理者更加高效快捷地管理学生,更使思想工作的阵地转移到学生生活的核心地带,为学生管理的细致化、深入化、层次化作了良好的铺垫。尽管其存在有形式较单一、内容不够丰富的问题,但对于正在发展中的高校来说,不失为是一条有效途径。以公寓管理为中心地位融入心理学的高校思想工作模式始终是学生工作者不断探索研究的问题,不论改革怎样发展,学生的思想教育阵地不能社会化,因此从素质教育的大局出发,我们应当在创新与稳定中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以公寓为中心的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模式。

参考文献:

[1]徐蕾.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管理观[J].科技创业月刊,

公寓管理论文篇2

关键词:高校,学生公寓管理

 

学生公寓不仅是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还是课堂之外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文化工作和素质教育的必要区域,是学校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重要阵地,是校园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同时也是衡量一所学校管理水平的重要尺度。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改革与发展,其教育功能日趋显著,如何进一步做好学生公寓管理工作,切实与社会化改革同步进行,提高服务质量,建设和谐公寓,使公寓工作取得社会承认,在市场竞争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成为一个共同的研究课题。

一、高校学生公寓管理的存在的问题及内容辨析

1、公寓管理部门经济利益与教育责任之间的冲突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后,许多后勤服务项目都是有偿的,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带来了经济压力,从而使学生的思想认识产生了矛盾和抵触情绪。学生在公寓接触到的大多是商品化的物和服务,为他们提供这些物和服务的人,因受到企业经营思想的熏陶,平等交换的观念较深,对学生公寓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与自身服务的育人功能认识不足,在提供服务过程中,片面注重经济利益的获得,从而加深了学生的不满情绪。

按照企业制度进行运作的学生公寓管理部门,遵循商品经济的客观规律获得经济利益是不可置否的。但处于学校内部的公寓管理部门,是不能单纯地追求经济利益,而推卸其应担负的教育责任。高校后勤服务兼备教育与经济双重性,它应当同时遵循教育规律与经济规律。过去只承认其教育属性,而否认其经济属性,是不够准确的。而现在过度强调其经济性,也有失偏颇。公寓管理部门应在其经济利益与教育责任之间找到平衡点,正确体现学生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功能,又有利于后勤实体的壮大发展。

2、公寓管理制度与学生认同度之间的冲突

学生公寓管理制度的建设是公寓管理的基础和管理工作实施的依据。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学生公寓管理制度的建设,但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和缺陷。从内容方面看,义务性、强制性的条款较多,而权利性、人性化的条款较少。在公寓管理过程中,老师只根据有关规章制度来约束学生要执行和服从,学生难以得到思想认同与行动接受。学生公寓管理制度缺少了人性化和权利性。因此,学生公寓管理部门要结合当前公寓管理的实际工作,加紧研究和修订科学、规范和人性化的公寓管理制度来保障学生公寓的生活安全、有序、健康、和谐,保证校园一方平安。

3、学生自我管理意识与心理成熟度之间的冲突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高职院校建立了学生宿舍管理委员会等公寓管理机构,意在引导、吸引学生参与学生公寓管理,增强大学生的自我管理的主人翁意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但由于学生的心理素质还不够稳定、自律性不够强、宿管会干部享受待遇不高、工作经验欠缺等原因导致部分参与管理宿舍的学生参与面都是很窄的,在参与内容上仅限于劳动力型、低层次的工作,没有充分发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

4、公寓管理人员低素质与学生高要求之间的冲突

学生宿舍管理人员年龄老化,多数人没有受过较正规的专业培训,文化层次普遍不高,危机感不强,缺少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工作经验和优质的服务理念,造成管理、服务人员的素质与当代大学生高要求之间有很大的差距。塑管队伍的素质高低、服务态度优劣,直接影响着宿管工作的质量。公寓管理人员素质和服务质量,是公寓管理工作做好的前提和基础。硕士论文,学生公寓管理。因此注重提升公寓管理人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做好学生思想的能力,找到正确的切入点,取得双方的互相信任,适应新时代学生的要求,才是做好公寓管理

5、公寓文化建设的滞后性与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之间的冲突

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高校的扩招、生源质量的变化,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传统的学生公寓管理模式受到了挑战。高校公寓管理部门不能只满足于完成事务性工作,而忽视广大学生在公寓内的思想动态,对公寓主流文化把握不够,对学生思想的正面引导也缺乏力度,从而使学生公寓文化易偏离正常的轨道。学生在经济上,贫富悬殊加剧,在校消费走向多元需求;思想上,以自我为中心,自由散漫,无视集体和团体利益;生活中,在公寓内酗酒,通宵上网,言行粗俗等等问题。硕士论文,学生公寓管理。突出地显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工作进学生公寓的紧迫性、重要性和必要性。和谐的公寓文化可以有效地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等非智力素质方面具有一定的意义。营造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公寓文化,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已成为大学生德育教育和高校精神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一环。

二、高校学生公寓管理的对策

1、健全公寓规章制度是构建和谐学生公寓的基础工程

学生公寓管理制度建设是公寓管理的基础和管理实施的依据,高校都非常重视学生公寓管理制度的建设,但也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和缺陷;从内容上看,义务性、强制性的条款较多,权利性、人性化的条款较少;在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只根据有关规章制度来约束学生要执行和服从,学生难以得到思想上的认同与行动上接受,学生公寓管理部门要结合高校实际顺应时展,不断创新、不断完善,及时修订科学、规范和人性化的公寓管理制度,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住校学生必须遵守的基本管理规定;二是公寓管理工作人员必须遵守的各项工作制度即内部管理制度;两者都必须充分体现管理与服务育人的功能,做到密而不死,疏而不漏。

建立、健全学生公寓各项规章制度是落实学生公寓环境育人工作和构建和谐学生公寓的基础,从各高校学生公寓管理的实际工作出发,定期对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修订,明确相关部门及个人的岗位职责、权限,完善监督检查考核机制以及纠正、预防措施等控制程序,确保学生公寓管理 “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监督”。

2、建立公寓高素质管理队伍是构建和谐学生公寓的力量保障

学生公寓配备的管理、服务人员这支队伍是直接面对学生的,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必须加强这支队伍的建设,即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建立严密的组织结构体系,明确各岗位的职责,使各岗位各司其职,各行其责。

第一条主线是公寓辅导员队伍。公寓辅导员必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才能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制定出学生公寓辅导员考核办法,定期召开会议,严格考核。公开评选“十佳公寓辅导员”,激发辅导员的工作热情,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奠定基础。硕士论文,学生公寓管理。

第二条主线是公寓楼管员队伍。楼管员以前的工作经历差异性大,个体素质也参差不齐,楼管员素质的高低对学生会造成直接的影响。所以对他们进行培训应该作为日常工作长抓不懈,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完善这支队伍的“岗前、岗后”培训制度,强调队伍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

第三条主线是公寓自律组织队伍。硕士论文,学生公寓管理。学生公寓自律组织是一个学生群众组织,来自于学生,服务于学生。建立健全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和考核评价办法,定期进行工作指导和业务培训,提升自律组织文化理念。通过多种形式和措施激发学生公寓自律组织的工作热情,使之更好的为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服务。

3、推进公寓内涵建设工作是构建和谐学生公寓的工作重点

一是学生公寓文化建设任务。公寓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的创新点和着重点。硕士论文,学生公寓管理。良好的公寓文化能更好的发挥公寓的育人功能,能调动每位大学生和公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各种公寓文化活动及公寓园区的环境,于潜移默化之中来感染学生和公寓员工的情绪、陶冶学生和公寓员工的情操。如建设有特色的主题走廊文化;建立学生活动室,实现活动的品牌化,以推动学校整体学生公寓水平向高层面提升。

二是节约型公寓建设任务。在学生公寓内要积极倡导建设节约文化、节约文明新风尚。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对公物非自然损坏的审核及赔偿;推进水电智能化系统革新,实行定额供给,超额付费的管理模式;把节约纳入到相关考核和奖励机制中;把培养学生勤俭节约意识和行为的内容纳入到学生行为守则和德育考核之中。

三是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任务。思想政治教育进“进公寓”是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要求,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公寓的党建和团建工作,积极落实“党员先进性建设工程”,以党建带团建,以团建促党建,推进学生公寓党建步伐;开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对学生舍长进行分年级、分主题轮流培训,积极引导学生不断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广大同学提供思想引导、学习指导、考研就业向导、人际关系开导等为主要内容的服务平台。

四是建设学习型公寓任务。作为公寓管理者,我们要树立“以育人为己任,努力创建教育人、影响人、塑造人的公寓环境。在公寓成立以宿舍为单位的理论学习小组,有针对性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硕士论文,学生公寓管理。自律组织在学生公寓开展“一周一演讲活动”、“日日练书法”、“寝室手抄报”、“周末谈理论活动”等拓宽知识面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活动,有利于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专业社团在学生公寓开展“公寓集体晨读”、“睡前你问我答”、“今日计算机”等活动,有利于学生巩固学习专业成果;充分利用公寓楼上的活动室建设学习室、读书室、阅览室等学习场所,彰显“宿舍文化铺就成才路”文化内涵,把学生公寓建设成学生理论学习和专业学习的坚强阵地。

 

总之,学生公寓科学化管理要紧跟时展、社会发展的步伐,秉承以育人为中心的思想,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学生公寓管理工作的新规律、新方法、新途径,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多积累,多观察,多总结,努力完善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学生公寓的管理工作一定能够做好。

 

公寓管理论文篇3

[关键词] 文化公寓;育人作用;传播学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02-0027-03

一 群体传播与文化公寓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信息传播活动的学科,传播学研究的对象包括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与他们所属的集团、组织和社会的关系;研究他们怎样相互影响,告知他人和被告知,教别人与受别人教,娱乐别人和受到娱乐。要了解人类传播,就必须了解人是如何相互建立联系。

伴随着高校教学管理学分制的盛行,课堂、班级的群体关系正在弱化,学生间最易建立联系、人际互动最频繁的地方便是公寓,可以说,在校园生活中,公寓是最具传播特质的公共场所。“公寓”的概念,根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旧时租期较长、房租按月计算的旅馆,居住人多为求学或谋事者。多为楼房建筑,成套房间,设备较好,并可供多人居住的公共寓所”。公寓的公共居住属性也必然伴随着人与人的交往或以文化为中介的精神交流和社会互动关系。

居住在公寓内的学生是具有群体特质的,有特定的共同目标(生活在公寓)和共同归属感、存在着互动关系的复数个人的集合体。公寓(学生)的“群体传播”特质体现在以下几个要素中:(1)具有共同的目标和关心的事项,在公寓中学生最为关注的就是能够在公寓美好生活,这就是群体凝聚力的核心;(2)成员间相互协作,为更好的生活贡献力量的动机;(3)群体与成员(公寓管理人员与学生),成员与成员(学生与学生)间的传播互动机制。

除此之外,公寓(学生)的“群体传播”还易于形成“群体意识”。这种群体成员的共有意识主要分为:(1)群体目标和群体规范的合意,公寓的管理制度、文化风尚或寝室的室风室训等。(2)群体感情,室友间、生活区邻友间的个人情感或群体成员主观境界融合所产生的“我们”感情。(3)群体归属意识。通过公寓的文化活动得到某种程度的需求满足而对公寓群体生活所产生的认同感。

文化公寓是一种广义的、深层次的公寓文化,文化公寓的内涵,不仅包含狭义的公寓文化即公寓文化活动,而且也内在于公寓内的内涵、制度、环境、行为活动之中。可以说,文化公寓是通过公寓文化不断内化为大学生行为素质的动态的生成过程所形成的充满活力、创造力和人文精神的教育环境,是一种全新的公寓文化观。如果说文化公寓是传播活动的载体,那么公寓文化是该传播活动的内容,公寓的群体传播产生公寓文化,公寓文化反作用于群体传播,两者相互影响。

二 文化公寓的育人作用

如果说个体出生、成长、受教育的初期场所是家庭的话,那么进入大学之后,最重要的育人场所就是校园(公寓)。在大学期间,文化公寓作为一种全新的群体生活空间,是介于“家庭”“校园”“社会”之间的特殊地带。文化公寓如何影响人才培养,作用于德育教育,笔者总结其四大作用。

文化公寓是社会育人的重要平台。公寓(群体)是个人信息来源和社会安全感的提供者。生活习惯、理想信念、道德风尚等公寓文化的精神元素,内化于个体之中,并决定学生的行为选择。将自己归属于公寓(群体)内,按照公寓的行为准则约束自己的行动,可以防止社会孤立和越轨行为,影响约束大学生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朝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文化公寓是课堂教育的重要补充。教育首要任务是“立德树人”,文化的最终目的是“以文化人”。教育和文化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出有高尚灵魂、有健康人格的人。社会转型时期,新媒体的兴起,“90后”大W生有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等问题,公寓文化育人契合教育回归人文的本质特征,扩充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体系,丰富实践成果及意义。

文化公寓是实践育人的重要阵地。公寓文化是个人表现和实现自我的场所与手段。公寓是群体居住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大学生会顺应时代的处境和社会信念,去调整自己已有的经验和知识来改造和创新文化,创新个体的生活。在公寓文化活动的传播形式和内容创意上,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文化公寓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延伸。公寓生活有别于家庭生活的最重要的特征便是不以血缘,而是通过社交进行的群体生活。通过个人和(公寓)群体的一体化,通过与有着共同关心共同爱好的其他成员交流信息和经验,最大程度地丰富自己,多姿多彩的公寓文化活动承载起文化公寓育人中社交娱乐的功能。

三 传播学理论对文化公寓建设路径的启发与创新

笔者列举传播学中的四大理论“符号互动”“意见领袖”“把关人”“使用与满足”,结合公寓文化的四大部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探索文化公寓建设的创新性路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基于“符号互动”理论的公寓物质文化建设的路径

公寓物质文化是公寓文化中最直观、表层的体现,是公寓文化的“物化层”。指公寓区域硬件设施环境。

公寓物质文化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公寓地理位置及生态环境,如一些学校的公寓所处校园内,而有一些则所处校园外,如高教园区中的公寓,往往是几个学校的学生同住一个公寓区域内,并依托社会化的运作和管理。(2)公寓的功能区块规划及其建筑风格,如公寓区内设立篮球场、体育馆、创业园等功能性区块,并在公寓建筑风格上和绿化景观上反映公寓的文化特色。(3)公寓寝室的内部环境及设施配置上,也体现出公寓文化的价值追求。

“符号互动”理论由美国社会学家米德(G.H.Mead)创立,并由他的学生布鲁默于1937年正式提出。在符号互动理论中,符号是基本的概念。符号是指所有能代表人的某种意义的事物,比如语言、文字、动作、物品甚至场景等。

一定的情境也具有符号的意义。比如中国人常说“红白喜事”,红色代表吉祥,于是婚礼的现场会被布置的红火热闹。通过符号或象征意义进行社会互动,传达了各种意义,人们形成和改变自我概念,建立和发展相互关系,处理和应对外在变化。通过“符号互动”理论可知,公寓中的任何环境、布景、物品都可以被看成为具有“意义”的符号。学生们通过符号所呈现的意义,进行认知和互动。

要注重公寓文化长廊的建设,在公寓环境中设立更丰富的“符号”,进行意义和价值观的传播与互动。(1)建设公寓“移动校史馆、博物馆”,加强校史、院史、公寓变迁史、与专业相关的文化(如中医药文化)等内容的介绍和宣传,通过展示峥嵘岁月和历史变迁,增强学生们对校、院、公寓、专业的认同和热爱。(2)建设公寓“园丁风采墙”,加强公寓辅导员、学院老师等育人风采的展示,增进师生之情,倡导“尊师重教”的价值观念。(3)建设公寓“榜样力量秀”,发挥优秀学长学姐的同辈力量,利用杰出校友院友资源,将学院和学校在学业、竞赛、公益、学生工作、创业等表现突出的学子进行榜样宣传,鼓励学生找准方向,激励成长成才。(4)建设公寓“漂流图书屋”,将阅读和学习深入到公寓文化中去,增强大学生人文素养,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基于“意见领袖”理论的公寓精神文化建设的路径

精神文化是公寓文化的内核和灵魂,是公寓文化建设的关键,属于深层次的文化。公寓的精神文化包括学生的思想意识、政治观点、理想信念、价值观等,它与物质、行为、制度文化相互交叉渗透,成为完整的体系。

“意见领袖”最早由传播学者拉扎斯菲尔德在1940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围绕选民投票意向的实证报告《人民的选择》提出,那些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称为“意见领袖”。

随后罗杰斯在《创新与普及》中,概括出了“意见领袖”的基本特征:(1)与被影响者处于平等关系而非上下级关系。可以说,意见领袖就是生活中我们所了解和熟悉,或是以往有过类似的身份和经历的人,因此意见和观点具有说服力。(2)意见领袖不集中与特定阶层和群体,可以说每个群体都有自己的意见领袖。(3)意见领袖的影响力分为“单一型”和“综合型”,主要看影响领域的范围。(4)意见领袖的社交范围广,拥有较多信息渠道,对大众传播的接触频度高、信息量大。通过“意见领袖”理论可知,公寓文化育人体系的建设,必须以“意见领袖”为抓手,积极提升学生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要发挥“意见领袖”在公寓育人体系上的重要作用,创新和发展“寝室联系制度”。(1)建立“室友伴”计划,发挥同辈支持作用,由高年级学生党员、优秀学生作为新生寝室的联系人、文明寝室的指导员、专业学习的领航员,带领新生将公寓打造成理想信念教育、党建育人、文化建设和学业学术交流的阵地。(2)举办“寝你来作客”活动,牵引各类师友资源,走进每一个学生寝室进行讲座。与传统意义上,受众人数众多的讲座不同,该活动的传播更像是人际传播,受众变少,受众得到的关注度更高,互动性更强,传播效果更好。把知识传授从课堂、实验室延伸到学生寝室,把学术、文化讲座从报告厅延伸到学生寝室,把散落在校园内社会中的“意见领袖”请到学生的“家”里,通过寝室成长导师与学生分享,带去了真诚的思想、真切的见解和真实的人生,有效推进育人工作向公寓延伸。

(三)基于“把关人”理论的公寓制度文化建设的路径

公寓的制度文化是通过实际需要和长期积淀创造出的有组织的规范体系,并对生活在公寓区的师生起到约束和管理作用,制度文化是公寓的规章、行政、道德和习惯层面上的表现,它既是在一系列规范性文件的文字中呈现,也是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体现。

“把关人”理论最早由美国传播学奠基人卢因提出,1947年在其《群体生活的渠道》一书中再次论述了这个问题,认为群体生活中存在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渠道。1950年传播学者怀特提出了针对新闻素材的“把关模式”,在这个过程中,传媒组织成了一道“关口”,而通过“把关者”关口的新闻只是众多新闻的少数而已。正如卢因所说有群体生活,就有把关人。属于群体的本质特征:(1)目标取向具有共同性,共同的利益、关心、兴趣等而集合在一起;(2)具有以“我们”意识为代表的主体共同性。可以说,公寓生活满足群体生活的特征,公寓制度文化就是公寓生活的“把关人”。

要认识“把关人”理论在公寓制度建设上的重要作用,设计更加人性化的制度,以规服人。比如公寓的安全管理中经常会出现学生使用大功率电器,通过管理员检查等方式也未必能完全制止此类现象的发生,在制度建设上要积极创新,建立用电安全追踪的系统,通过信息化的数据挖掘,追踪学生的用电轨迹,提升制度的有效性。

(四)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公寓行为文化建设的路径

校园行为文化是表层性的文化,是师生员工的行为方式、精神信仰、生活模式、价值追求、处事风格、人际交往、生活习惯等体现出来的文化,换句话说,它是师生在学习、工作、生活实践中,为学校发展和文化繁s所贡献的有价值的文化创造性活动,是文化形态的总和。校园行为文化是文化建设的最终落脚点,是学校精神、办学理念的动态表现。

从心理学角度看,人的行为是人内部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在传播学理论中研究受众心理和受众行为的“使用与满足”理论正好可以为公寓“行为文化”探索带来全新的视角。“使用与满足”理论研究源于20世纪40年代,把受众成员看做是有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作是基于特定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我们可以将“公寓生活”作为一种“媒介接触活动”,而每一个入住公寓的学生作为“受众”,把是否满足他们的需求作为考量公寓文化活动的影响及效果的评价标准。需求本身是具有选择性的,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喜好来选择他们想要的活动或方式,而选择本身又体现了“能动性”。

要充分借鉴“使用与满足”理论,在公寓文化建设中,以生为本,民主管理,满足需求,激发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三大潜能。(1)加强学生主体性作用,正确认识新时期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生活习惯,放权于学生,通过公寓研讨会、公寓开放日等形式满足大学生在公寓生活方面诉求渠道并保证其畅通性,通过公寓文化节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丰富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2)加强公寓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建立楼名、楼训、室训等,选拔优秀学子作为公寓形象代言人,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凝聚力和荣誉感。(3)加强新媒体等网络媒介的公寓文化布局。设立富有特色的微信平台,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公寓文化推广和宣传路径。

参考文献

[1]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M].北京:北京商务印刷馆,

2005.

[2]李梅,薛颖.“90”后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探析[J].河北广

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02).

[3]汪润.高校学生公寓文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9.

[4]丁笑生.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D].南京师范大学,2014.

[5]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M].连树声,译.上海:上海文

艺出版社,1992.

[6]林正范.大学心理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7]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公寓管理论文篇4

关键词:四个公寓;五支队伍;四个结合;三个一制度;两个平台;大公寓格局

一、着力打造“四个公寓”

围绕打造“学习型公寓、服务型公寓、绿色公寓和平安公寓”即“四个公寓”,深入开展公寓管理和服务工作,努力营造良好公寓学习氛围,全面提升公寓服务质量,有效改善公寓环境,确保公寓安全稳定。

二、强化“五支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公寓楼长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各楼长在公寓管理服务工作中的核心作用。每一名楼长均配有一套简易维修工具,对宿舍小型维修项目,随时给予维修,以提高维修服务效率;二是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各系部辅导员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三是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各团队指导教师的人生教导、生活引导和专业指导作用;四是加强物业公司人员队伍建设,充分是发挥物业公司人员在卫生保洁和安全保障方面的作用;五是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楼管会学生干部的桥梁纽带和骨干示范作用,尤其强化舍长的主体作用。

三、深化“四个结合”

公寓工作的核心是为学生服好务,全院广大学生对公寓工作的美好期盼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公寓各项具体工作中,我们始终遵循服务工作“四个结合”即“宽泛与狭窄相结合、精深与简单相结合、多样与单一相结合、科学与灵活相结合”。公寓服务工作无论从内容到形式,还是从内涵到外延,要求每一位公寓工作人员,要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一切为学生着想的大局意识,要认真对待并及时解决涉及学生生活、学习、思想等方面的每一件事项,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做好公寓服务,为学生提供优质到位高效的服务。从服务范围来看,既有宿舍洗手间水龙头更换维修、厕所马桶维修疏通、灯具更换、学习桌螺丝紧固、门窗玻璃更换、门窗纱网维修更换、电风扇维修、随时捡拾学生从楼上掉落的衣物等宽泛工作,也有对个别学生的思想心理疏导以及教育开导引导等工作,在范围狭窄的服务工作方面,如对宿舍床体和护栏螺丝紧固、每学期自制鼠药在各公寓定点投放、对个别生病学生的照顾服务等工作;从服务的内涵来看,既有教育引导学生抓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工作以及对学生进行深层次思想政治教育等深内涵工作,还有诸如日常生活小常识必知、天气预报早知道、如何防止上当受骗等内容;从服务形式来看,既有楼长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一对一的交流沟通等互动形式,也有召开学生座谈会、进行走动式宿舍访谈、与学生进行随机谈话等形式;从服务的方式来看,既有科学规范的公寓常规检查维修、公寓阶段性突击检查维修等固定方式,也有随时发现问题、随时处理解决问题的灵活机动方式。公寓办全体工作人员认真按照学院和公寓办要求,开展了深入细致、面宽量大、卓有成效的公寓服务工作,服务意识明显增强,服务成效显著提升,服务领域不断拓宽。

四、认真落实“三个一”制度

为进一步加大公寓管理力度,强化公寓管理效果,增强各系部对公寓工作的重视程度,公寓管理实施“三个一”制度,即:每日一反馈、每周一汇报、每月一通告。各楼长把每天检查的本楼学生违纪情况汇总并于当天反馈到各系部领导、辅导员和指导教师,使各系部能及时了解把握本部门学生在公寓的各种表现情况;公寓办每周对全院所有公寓学生违纪情况进行汇总、排名,并反馈给所有学院领导,使学院领导能有效掌握各系部的学生公寓管理实际情况;公寓办每月对全院所有公寓违纪情况进行汇总、排名,并进行通报,增加公寓工作透明度,使全院各部门、广大教职员工充分了解各系部公寓学生管理实际情况,为深入做好公寓工作创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五、搭建好“两个平台”

1、深化公寓文化建设,搭建好公寓文化活动育人平台

每学期,以公寓办牵头组织的全院性公寓文化活动至少有4项,即每月一次。各楼长同相关系部配合,在本楼区内还组织多次规模适中的宿舍文化活动。如今年下半年,以公寓办牵头组织的全院性公寓文化活动有:九月份举行了“宿舍内务大比武”活动、十月份举行了“公寓区域文化设计及宿舍门贴设计大赛”活动、十一月份举行了“公寓安全图片展示”活动、十二月份拟举办“公寓自主学习经验交流会”活动;十一月份各楼长同相关系部配合,举办了以下活动:优秀宿舍观摩学习活动、楼宇间羽毛球对抗赛活动、楼管会学生干部学习经验交流活动、“我爱我家”宿舍生活摄影展活动等。在认真抓好公寓各项文化活动常态化开展的同时,公寓办还积极协调各系部对公寓公共区域和各宿舍文化氛围进行了深度打造,突出反映了各系部鲜明的专业特色和深厚的管理底蕴,充分发挥了公寓文化的教育引领作用。

2、强化公寓安全,搭建好公寓安全保障平台

“安全重于泰山,公寓工作无小事”,这是我院一直秉承的公寓安全工作理念。公寓办高度重视公寓安全工作,始终把公寓安全工作放在公寓各项工作的首位,抓紧抓好。从公寓安全制度建设、安全管理体系化保障到安全责任分工、安全措施落实、安全成效考核等一系列环节入手,做到环环相扣、节节对应,横到边、竖到沿,不留死角、不留盲区,强化信息畅通和公寓安全工作的第一时间性,确保涉及公寓安全的每一项工作都能责任明确,分工明晰,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落实,真正做到了公寓安全工作全覆盖、无盲点、精细化、立体化。

公寓安全工作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各楼长每天对所管公寓所有宿舍全面检查一遍,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处理解决;各公寓楼均有信息公开栏,详细公布楼长电话、系部辅导员电话和维修人员电话以及火警、110报警、120报警等电话号码,便于学生第一时间联系;全院所有学生宿舍均安装智能控电系统,每个宿舍最高控电600瓦,所有违规发热电器均能被识别出来,确保宿舍用电安全;每天晚上,公寓办值班老师组织带领楼管会学生干部,对各公寓进行全面详细检查,重点检查学生夜不归宿、晚归、晚就寝秩序;每周,公寓办组织各楼长,对全院所有公寓进行一次安全隐患排查;各楼每周至少进行三次学生进出公寓佩戴胸牌情况检查;每月公寓办组织人员对全院所有公寓进行一遍随机抽查,重点查找安全隐患,如乱扯乱拉电线、使用大功率和劣质用电器、管制刀具等;各楼层信息员每天反馈信息,保障安全信息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安全管道时刻保持畅通;每学期分别组织一次公寓消防逃生演练和地震逃生演练活动,组织一次公寓安全知识讲座,组织一次公寓安全图片展示和公寓违禁物品实物展出活动。

六、建设一种大公寓格局

公寓管理论文篇5

关键词:公寓管理;高校;模式;新常态

doi:10.16083/ki.1671-1580.2016.01.009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6)01-0050-03

目前,国内高校研究研究生公寓管理方面的对策及举措较少,实践模式较少,没有建立系统有效的公寓管理体系。究其原因,第一,认为研究生相比本科生更加成熟,能够在公寓内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第二,认为公寓管理不是主流,没有研究生科研和学术活动等重要,不需要投入太多精力。研究生作为高校学生群体的重要构成,有着不同于本科生的特点,如生源组成复杂化,思想意识多元化,年龄结构差异化,性格特点个性化等。近年来,高校普遍对研究生管理实行“散养”状态,只注重科研能力的培养,忽略了研究生的综合能力提升,特别是思想品德、意识形态等方面的教育。新常态下,研究生公寓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高校研究生公寓管理现状

(一)研究生无论是在年龄层次、学习方式上,还是在知识结构、思维能力上,都具有与本科生不同的特点。研究生公寓管理对研究生的学习、兴趣和科研能力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影响。近年来,研究生在公寓内经常出现安全问题,如火灾、失窃、寝室矛盾等情况。随着高校研究生招生人数的增加,研究生管理已经成为高校学生管理的崭新课题。目前,国内高校研究生公寓管理研究方面的对策及举措较少,没有较好的利用学生公寓这一“主阵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引导学生、教育学生和服务学生方面做的不够深入。例如,吉林大学现有博士生、研究生24202人,如何科学地做好研究生公寓分配,科学地在公寓内做好研究生日常管理和思政教育工作和这种“高(学历高)、大(学校大)、多(招生多)”的状态如何转变是高校普遍面临的问题。

(二)新常态下,研究生公寓管理面临诸多问题。第一,种类复杂,在公寓中住宿时间长短不一。例如,研究生分为全日制研究生、委托培养研究生等;又分为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型研究生等;有校际交流、联合培养的学生,还有在校内跨校区开展科研活动的。这就导致研究生在公寓调配过程中,要依照校区、学院、年级、专业等不同情况进行分配。第二,学习发展阶段不同,不同阶段产生不同特点。例如,对于研究生来讲,研一主要上课和做科研,研二、研三主要做科研、查资料、写论文,找工作,博士研究生主要跟导师做项目,做科学研究,作息时间不规律。这就对研究生管理部门提出了更加细致的工作要求。第三,个性化特点较突出,学生公寓管理难度增加。随着学历层次的增加,研究生个性化发展十分明显,例如:有自己想住单间;有要求调换寝室的;有24小时在寝室,不出寝室半步的;有天天不在寝室,寝室转让其他同学居住的等情况。针对学生个性化的特点,怎样能够即尊重学生个性,又符合学校的管理,这就要求研究生公寓管理、寝室调配、研究生公寓文化建设、研究生信息化管理等方面要与时俱进,要提升不断处理复杂情况的能力,否则直接影响学校的安全稳定。

(三)高校研究生管理大多数由导师和学院双层管理,而研究生自主性、个性化较强,导致研究生在学生公寓内学习生活,交流少、理解少,寝室矛盾经常出现。特别是“90后”大学生开始陆续攻读研究生,如何教育养成良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就要求研究生管理工作者要从单一管理改变为多元管理,从单向管理转变为双向管理,理论联系实际,建立符合新时代研究生特色的管理方法。恰恰,多数高校研究生管理不太注重公寓软文化的建设,没有更好地发挥公寓育人的重要作用,在公寓中引导学生,教育学生做得不够深入,更多流于形式,没有内涵式的发展建设。

二、高校研究生公寓管理模式探析

(一)学生公寓硬件服务人性化和智能化

高校应切实改进学生公寓住宿环境和软硬件设施,从满足广大研究生生活、学习以及科学研究的实际需求出发,朝着目标化管理和项目目标管理方向改进,提高学生公寓管理服务工作的信息化程度,尊重学生个性和身心发展特征,改进学生公寓的文化氛围、艺术气息和政治气息,为学生的人格和个性乃至专业发展与自由探索提供管理服务环节上的可能性。

在信息智能方面,建立无线网络服务免费覆盖学生公寓宿舍;在公寓内,建立学生第二活动课堂,即学生公寓自习室、会议交流室、图书资料室,还可设置学生健身中心等,让研究生可以足不出户完成网络课程学习、小组课题讨论以及运动健身等各方面事务;建立公寓门禁系统,在公寓出入口建立无障碍通道,或安装智能门卫(可视呼叫系统)和电子密码钥匙,在门禁大厅安装360度无死角监控摄像装置,一旦宿舍有故障或修理等事务时,可以保障及时、快捷地予以处理。在寝室室内家具配备方面,根据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寝室定员人数的不同,房间大小的不同,招标采购个性化家具类别,例如6门组合书柜,组合踏步床,书架等,满足学生居住需求。

研究生管理工作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即“以学生的成长成才为根本出发点”的工作理念。在这样的环境下,可以保障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专业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研究生同学可以24小时在图书馆和实验室学习和研究,到需要休息的时可用身份识别系统进出自己的房间,足不出寝就能利用现代化的条件完成工作,真正实现智能人性化。

(二)学生公寓软件管理项目化和个性化

高校研究生公寓管理,要在公寓管理建设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引导研究生在公寓内学会做人、学会创造。要抓住大数据和信息化的大背景,利用“互联网+”这个大平台,结合教学、科研、文化等形式与公寓管理紧密相连,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研究生公寓管理紧密相连,紧抓机遇,顺应新常态下高校快速发展趋势,让意识形态工作进公寓、进寝室,让公寓成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阵地,不断建设符合科学化管理水平的工作模式,营造高校公寓文化主旋律,丰富高校德育育人模式。

在研究生管理方面,建立研究生校外居住管理制度,针对研究生校外居住建立审批流程,通过网上提交申请,进行层层审批,导师、学院、研究生院逐层审核,确保学生安全,掌握学生动态。开通研究生公寓门禁系统,学生刷卡通过学生公寓,通过门禁系统的分析,能更好地掌握学生进出寝室时间,利用数据分析,针对学生在寝室的活动时间,研判学生近期情况,更好的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在公寓文化建设中,积极开展公寓文化立项活动,以寝室为单位开展“寝室成长计划”,从入学开始实施有针对性、个性化的培养方案,营造良好的公寓环境;充分发挥党支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让党建进公寓、团建进公寓,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在学生公寓内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践行研究生在寝室的文明礼仪,高尚品格;定期开展寝室安全卫生检查及评比活动,提高学生公寓环境,营造“整洁、舒适、安全、和谐、文明”的公寓环境;积极培育研究生“特色寝室”,打造高科技寝室,创新创业寝室,低碳环保寝室,文体寝室、志愿服务寝室等各具特色的优秀寝室,更好地打造个性化优秀寝室建设;开展如寝室好人、寝室微电影大赛、征文大赛、寝室心理驿站、寝室故事、寝室歌手、毕业生文明寝室活动等丰富多彩的系列文化活动;充分发挥研究生会、研究生公寓管理与委员会等学生组织作用,架起学校与学生良好沟通的桥梁,充分发挥研究生学生骨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公寓管理和服务工作积极建言献策,同时,也使研究生养成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良好习惯。

(三)合力建设良性学生公寓管理生态系统

新常态下高校研究生公寓管理需要建立良性的生态系统,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综合外部的教育环境、人文环境、管理环境,针对学生个体的发展,通过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手段,教育培养学生成长成才。

首先,建立学校、学院、教师、学生“四位一体”的公寓管理模式,研究生院对研究生培养单位作指导,研究生培养单位及时上报反馈研究生院信息;研究生培养单位针对导师、学生进行双重管理,强化导师引领作用,示范作用,管理学生日常行为养成等;导师管理学生,学生听从导师的各方面指导,不仅包括学术、科研知识,更包括潜移默化的道德熏陶。通过这种模式来直接或间接管理学生在公寓内的各项活动,确保学生健康成长。其次,建立“学生公寓管理部门――研究生培养单位”联动机制,针对研究生在公寓内突况,例如寝室违章用电问题,少数民族学生民族饮食问题,学生情感失恋问题,学生寝室矛盾问题,学生心理压力健康问题,公寓环境改善问题等常见情况,研究生培养单位第一时间上报学生公寓管理部门,两部门协同干预处理,及时化解问题。

学生公寓管理部门要做好学生公寓后勤保障工作,针对公寓管理员、公寓门卫和更夫等人员进行专业培训,要深入到学生公寓中去,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来及时解决学生反映的后勤服务问题;最后,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博士研究生或硕士研究生公寓管理队伍,通过学费和住宿费减免、学生公寓专项奖学金等来实现,从而有效弥补学生公寓管理服务人员不足的局面。同时,发挥这些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年龄、专业以及心理成长历程等优势,为更扎实更富有成效地做好学生公寓管理服务工作提供人力和智力上的支持。根据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要把研究生网上公寓管理工作作为重要工作来抓,要加大力量投入,深入分析研究生网上活动的特点和规律,把公寓网络流程管理和网络舆情工作相结合。通过网络分析,及时研判学生动态,早准备、早谋划、早处理,充分利用网络这个阵地,将学生公寓管理工作融合进去。通过建立这些工作模式,打造良性学生公寓生态系统,能够更好地维护学校和谐稳定,从而促进高校公寓管理工作更加主动地融合到学校各项管理工作中来,围绕立德树人这一目标,服务中心工作。

公寓管理论文篇6

关键词:思政教育,公寓建设,新机制

 

公寓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呆的时间最长的地方,是大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同样也是课堂之外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及学分制的施行,在原有班级管理逐渐淡化的趋势下,公寓在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中日趋重要,如何利用好公寓这个普通而又重要的载体,值得我们深入的思考与探索。

一、新时期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问题

新时期开放的社会与道德环境,使学生的思想变得日益复杂,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日益加深,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随之面临诸多新的问题。

伴随着大学的连续扩招,不同年龄、院系的学生较大数量地集体生活在一起,大学生的社会构成和素质状况呈现出多层次性,一些消极思想、不良行为的传播与扩散速度日益加快,这首先给思政教育工作者带来了全新的更为复杂的局面;随着包括网络在内的各类媒体的发展,学生的信息获取渠道进一步扩大和丰富,对各种思想文化的选择有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其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也呈现出多样性,学生间的差异日益加大给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带来较大压力;此外,学生的主体意识呈现不断增强的态势,不再单纯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这又提高了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要求,促使我们对学生思政教育进行前瞻性的思考与探索。

二、思政工作进公寓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1、公寓是学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场所,有着开展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目前,大学公寓已不再是单一的住宿空间,而是集学习教育、生活交友、思想交流、文化娱乐、品行修养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重要场所,其每一项功能的良好发挥都离不开思政工作的开展[1]。

离开课堂,公寓成为学生生活学习的自由天地,可以毫无顾忌地发泄真实的见解和情感。在众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汇聚的公寓,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庸俗、低级、不健康的思想和言论存在,如果教育工作者忽视公寓内部的思政教育,学生很可能由于社会经验的欠缺,对一些信息难以辨别真伪,从而导致严重后果。因此,利用公寓的广阔场所,加强思政教育以对学生加以引导,在现代高校管理中是十分必要的。

2、传统的思政教育已无法适应新形势下思政教育进公寓的要求

从内容上看,传统的思政工作存在着针对性不强、层次性不明、阶段性不够的问题。针对性不强主要体现在对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学生思想中存在的“转折点”、“关节点”关注和重视不够,没有找准学生思政工作的最佳切入点和突破口;层次性不明主要体现在对于不同时期、不同群体和同一群体中不同层次的学生,思政工作的内容没有明显的区别;阶段性不够主要表现为思政工作的内容没有根据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阶段性和学生所处的外部环境、学习任务等因素来安排。

从方法上看,传统的思政工作不能把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同解决学生实际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联系起来,不能把科学性与方向性、全局性与战略性、主导性和多样性结合起来。

由此看来,结合新形势新要求在公寓内部开展思政教育的工作迫在眉睫。

三、思政教育进公寓的现状与问题

1、缺乏完善的机构与工作机制

道德教育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的长期漫长过程,不能仅仅依靠某些工作人员的努力,需要有一个完善的机构和机制来支持推动。但是,目前大部分高校实际工作开展中往往缺乏有效地机构和工作机制,特别是在公寓思政教育这片全新领域更是如此。突出表现在“高校内部各职能部门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职责不够清晰,协调不够有力;公寓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还没有完全进入专业化、职业化轨道;学校、社会、家庭等教育要素的衔接也有待进一步加强”[2]等等。

2、缺乏专业指导团队

现阶段各地各高校一提思政进公寓最先均会标榜自身拥有多少高素质的专业辅导员,这些专职辅导员和公寓辅导员虽然在思政教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他们的理论水平、专业素养、工作经验和工作方法面对四两拨千斤的思政教育,显然还有待进一步的学习和提高。同时,指导教师团队中往往缺乏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专家和学者,一线辅导员即便经验丰富却缺乏理论高度,工作中时常遇到瓶颈,思政教育效果不佳。

3、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现在中国高校学生工作模式大多沿用学工、团委、保卫三足鼎立的模式,学工、团委和保卫等部门下都有自己的学生组织,虽然这些组织平日承担的工作和开展的活动丰富,但真正深入寝室的活动相对较少,形式也非常单一。这些部门领导下的学生组织,大多按照校方意志开展工作,很少从学生实际利益出发,为学生真正解决实际困难,因此也就很难真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组织在公寓中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作用。

4、公寓内部各项设施不尽人意

伴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大多数高校都在不断地扩大招生规模,尽管学校也在努力挖掘潜力,加强公寓的硬件建设和软件服务,但客观上学生公寓条件还是不够理想,显得拥挤、嘈杂。同时,公寓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不强、效率低下,使得学生对学校工作大多存有不满,一些不够妥善的处理甚至引发学生的抵触情绪,直接影响了公寓思政工作的开展和实施效果。

四、思政教育进公寓的解决途径探索-——构建公寓思政教育新机制

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它是按一定方式,依赖于思想政治教育各个要素、各环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协调,有规律地发挥作用的动态运行过程。现阶段,摒弃原先单纯的就思政理论谈思政教育的刻板模式,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道德情操教育和适应社会能力培养等各方面综合考虑的教育模式和思路,可以说是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方向。而完善和健全高校公寓思政教育人员、机构、制度、监管等各环节,并使之相互协调配合,使思政教育工作不再依靠某些工作人员的单打独斗,而是有一个机构、一个团队在一种合理的模式下共推思政工作,则是现阶段构建公寓思政教育新机制的关键。

1、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和工作素质

随着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进程,“组建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作风正派的公寓思政教育队伍”[3]势在必行。队伍中既要包括从事思政教育研究和教学的经验丰富的专业老师,又要包括深入一线开展具体工作的公寓辅导员群体。在队伍组建过程中要重视选拔,把那些年轻、政治素质好、专业能力强、思想作风硬的工作人员选拔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队伍中,在专业指导教师的指导和带领下,加强对辅导员的培训和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思政教育工作能力。同时,还可以聘请退休的干部或老教师兼职从事公寓思政工作,丰富队伍的经验。

另外,在保证思政队伍人员素质同时,还要提高队伍的工作素质。科技论文。公寓管理首先要树立服务学生的基本观念[4]。公寓思政工作应以服务学生为根本前提,无论是专职辅导员还是公寓宿舍管理人员,在公寓工作中都要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不能影响学生的基本利益,不能由于思政进公寓而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公寓工作中学校和老师若能重点解决学生最关心的实际问题,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思政教育的理念将会更容易的被学生接受。

2、建立管理机构,重视对学生住宿管理工作的领导

组建真正意义上的公寓思政教育委员会。在机构设置上,该委员会在体制上是学校思政工作体系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对公寓思政教育队伍建设和工作开展进行深入指导。

在工作内容上,管理机构负责政策规章的制定以及对整个教育过程进行监督考评。不断制定和完善新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范、制度、法律、政策,是公寓开展思政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在实施监督管理中,“树立质量管理意识,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监控制度,监控其教育的质量”[5],同时设计科学的考评体系,负责把学生在公寓里的表现纳入到学生的德育考评范围,并把它作为学生评优评奖的重要参考依据。

在组织形式上,要把党团组织落实到公寓,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的引导、团结及凝聚作用。党员是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要利用党员分布在各个公寓的现实特点,通过党员的带动作用来推动思政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学生基层。

3、创新方式方法,以适应新时期下思政工作进公寓的新特点

校公寓是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将高高在上的理论教育生活化、日常化,实现学生对正确道德观、价值观的真正内化的有效途径。现阶段在公寓开展思政教育必须注意方式方法的创新[6]。

在教育方法上,采取行为规范与榜样带动相结合。行为规范主要强调向学生明确公寓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借以规范学生的行为。公寓不但要有明确的宿舍管理规定,同时,每位学生在入住后须签订公寓物品使用、用电防火等责任书,在告知和警戒的同时,帮助学生建立主人翁的责任感、归属感,以实现外在规则向自身道德行为标准的转变。榜样带动主要是通过实体宣传或榜样示范等树立典型,让学生在基本行为规范的基础上,通过模仿、学习实现道德行为的优化。公寓内部始终坚持这种榜样带动下的自我优化教育,通过三星级寝室、党员团员示范寝室的建立,拥有责任感的公寓“小主人”们自然而然的把寝室当成真正的家庭,在日常中时刻与示范寝室看齐,并不断优化自身环境。

在工作方式上,坚持日常管理和特色活动相结合。科技论文。日常管理侧重一线辅导员的直接管理,现阶段主要是依靠辅导员深入公寓来开展。需要注意的是进公寓不是简单的查卫生、查违规,而是要根本改变原先公寓中辅导员与学生的对立关系。科技论文。辅导员通过进公寓真正深入到学生中间,了解他们,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倾听他们的呼声,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上、学习上和思想上的困难,增强思政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时效性。特色活动主要侧重学生的自我组织,老师则是通过活动指导间接参与其中。针对管理目标结合公寓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促进学生公寓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将思政教育的理念、观点和目的有效地融入各项活动,寓教于乐,实现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引导和教育。

4、鼓励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对学校管理进行有效监督和补充

应注重发挥大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在公寓建立学生自我教育管理和服务的组织——公寓思政工作办公室,组织学生广泛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活动,使学生由被动接受教育管理转变为主动参与教育管理,使其在自我管理中得到教育。要结合具体情况,建立由学生代表组成的监督机构,参与公寓管理和服务,如每个宿舍设立宿舍长,每层设计层长,每栋楼设立楼长,楼长和层长对公寓思政工作办公室负责,监督制度执行,及时反映学生的意见和需求,并协助辅导员、公寓管理员开展学生思政工作。

5、提升学生公寓软硬件环境,为思政教育开展提供物质保障

公寓的环境与学生直接相关,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为更好的在公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学校需提供必要的场地和设备,优化和改善思政教育工作的物质条件。在学校和后加大对改善学勤有条件的情况下,必须生公寓条件的投入,在经费允许的条件下,公寓内要逐步开通电话、宽带网络和有线电视,以充分发挥现代化教育工具和信息手段在公寓思政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在真正符合日常生活的环境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品德观念。还应在公寓内建立公共阅读室、活动中心、宣传报栏等场所,利用名言、警句、标语等来营造良好的公寓文化氛围,从而引导、感染学生,通过公寓环境的优化来推动思政工作进公寓的积极开展。

总之,高效的思政进公寓工作只有着眼于新形势下的新特点,关注学生学习、生活和思想上的新变化,并切实围绕学生的成长发展,才能拓宽视野,拓展思路,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谢晓青.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创新问题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6(6B):82-85

[2][5]刘建成、韩东云.《浅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问题.》.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80-86

[3]王良虎.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思想教育研究.2002(3):22-23

[4]张代宇.论高校思政工作进公寓与构建和谐校园[J].科技文汇.2007(6):3-4

[6]张勇、彭国柱.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探析[J].大众商务.2010(2):172

 

公寓管理论文篇7

关键词: 高校学生公寓管理 问题 思路

学生公寓是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公寓管理理所当然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公寓的安全稳定,直接关系到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对学生公寓管理的思考和探索,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一、高校学生公寓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近年来,各高校对学生公寓管理的方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学生公寓管理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亟需我们转变思路,予以解决。

1.公寓管理机制不健全。

(1)公寓管理职责不清。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大力推进,社会物业公司纷纷进驻高校管理学生公寓,其一般采取社会化的经营方式和物业的管理模式,但无论是学校的学生工作部门还是社会物业部门,对学生公寓规范化管理的重视程度都不高。社会物业公司认为,公寓内的学生工作应该由学校学生工作部门负责,物业公司的职责是管好公寓内的物品和设备,从而走进了重服务、轻管理、轻教育的误区;而学校的学生工作部门则认为公寓已经从行政部门剥离出去,学生的教育与管理理应由社会物业来承担,学校学生工作部门放手不管导致了学生在公寓内的教育管理空白,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

(2)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社会物业公司为了降低成本,招聘的管理员基本上都是学校周围的居民,且大多是高中、中专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持有大专或本科文凭的管理员极少,他们整体素质不高。在日常的教育管理过程中部分管理员教育方式简单、态度恶劣、行为武断,粗暴地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容易激发矛盾,引发事端,更加不利于管理工作。

(3)学生公寓管理制度不完善。各高校在学生公寓的教育管理过程中,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和管理要求,但一些制度不够完善,缺乏可操作性,对学生在公寓内的行为养成缺乏有效的监督措施,对公寓内学生表现测评机制、学工人员深入公寓制度、违纪处理制度不能严格执行,往往形成了制度流于形式的局面,违背了制度设计的初衷,无法完成对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行为的管理和指导。

2.安全问题突出。

学生公寓的安全工作涉及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及学校的发展稳定大局。近年来,各地高校安全事故频发,特别是2008年11月上海商学院火灾事件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生公寓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淡薄,管理不到位,对公寓内安全设施与学生违章使用大功率电器的检查力度不够;安全硬件设施不齐全,公寓内消防栓、逃生应急灯、灭火器等消防设施存在数量不足或老、旧现象;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不足,缺乏有效的消防逃生技能,等等。

3.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滞后。

(1)对公寓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目前,仍有部分高校认为公寓建设仅仅是公寓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建设,而忽略了公寓内的精神文化建设,把公寓的文化建设排斥在校园文化建设以外,开展的少量活动形式单一、内容陈旧,缺乏吸引力,学生很少参加,使得公寓文化建设只能流于形式。

(2)公寓服务水平不高。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法律、维权意识逐渐深入人心,也悄然影响着大学生群体,他们的自我保护意思、权益观念也在不断的增强。高校公寓管理人员服务态度恶劣、服务能力不强、服务效率不高等情况会不时侵犯到学生的权益,使得他们对学校工作产生不满情绪,进而抵制文化活动,使得公寓文化活动的效果大打折扣。

(3)公寓文化的制度不完善。有些高校缺乏规章制度对学生在公寓内的生活、学习、言谈举止、道德规范等进行规范,一些高校虽然制定了相关的制度,但执行情况不尽如人意。

二、加强和改进学生公寓管理的思路

学生公寓管理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要不断丰富工作内涵,改进工作方法,完善机制体制,提高学生公寓的管理水平,努力做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

1.健全机制,形成学生公寓管理的合力。

(1)明确高校学生工作管理部门和物业公司的职责。高校始终是学生教育管理的主体,增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各物业公司在管好物的同时,积极配合学生工作部门做好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建立学生管理和公寓管理两个体系定期沟通制度,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协调一致。

(2)加强学生公寓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公寓管理人员是学生公寓一线管理力量,负责学生公寓内硬件设施设备的管理维护与对入住学生的管理、教育和服务工作。只有具备思想政治素质、能力素质、文化业务素质及心理素质,公寓管理人员才能适应公寓管理工作的需要。各物业公司要针对性地对管理员进行培训,使其提高业务技能做到规范化管理;引导管理人员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服务理念,在管理过程中规范管理、热心服务,耐心教育,努力形成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局面。

(3)建立健全辅导员、班主任进驻公寓制度。要选派一批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有奉献精神的学工人员进驻公寓,开展学生的思想品德与行为养成教育,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各种问题,处理公寓内突发事件,等等。辅导员及班主任进驻公寓应当作为一项业绩来考核,并适当给予物质及精神奖励,提高其进驻的积极性。

(4)推进党团和学生自治组织进公寓。探索建立起团委―公寓团总支―楼层团支部的创新团组织机构,开展诸如“一名党员,一面旗帜”、“党旗在心中”等党团组织活动,积极发挥党团员的榜样示范作用,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文明修养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高校应该在公寓内广泛建立大学生宿舍管理中心、社区自管会、大学生自律会等学生自治组织,发挥其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功能,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及时地向公寓管理部门反映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协助学生工作部门及公寓管理部门对学生公寓进行管理,并组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

(5)要建立并强化激励考核机制。要将学生在公寓内的表现情况纳入学生综合测评体系中,考核的内容应该包括遵纪守法、内务卫生、文化建设、人际关系等,并与学生发展党员,奖学金评定、评优,文明班级、宿舍评定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自律意识,促进公寓的管理。

(6)建立公寓内特殊学生档案。公寓管理部门要详细了解公寓内的特殊学生,收集其思想动态和行为方式并记录在案,及时与特殊学生沟通,帮助其克服自卑心理,树立信心。对心理有疾病的特殊学生,公寓管理部门要配合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对出现严重问题的学生要及时与系部联系,寻求解决方案,避免出现严重问题。

2.统筹安排,扎实推进学生公寓安全工作。

(1)重视对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和教育。学校应通过新生入学教育、安全知识讲座、消防演习等形式,利用网站、校园广播、橱窗、展板等载体,将学生公寓内存在的安全隐患、突发事件应对措施及时告知学生,增强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使其掌握基本的逃生技能。

(2)加强对学生公寓的规范化管理。学生公寓要严格台账记录,落实操作规程,加强对公寓的安全巡查力度,定期检查公寓内的消防安全设施,清理整顿占用消防通道行为,加大惩处使用大功率违章电器的现象。

(3)加强培训,应对突发事件。各公寓要定期对管理员和入住学生开展安全培训,使其了解基本的安全知识,掌握一些逃生和自救常识,熟练使用安全设备、设施;制定火灾、水灾、地震、意外伤害、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对管理员进行培训、考核,使其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冷静有序地执行操作规程,将突发事件的危害降到最低。

3.努力提高公寓文化育人能力。

(1)拓宽高校学生公寓活动开展形式。要把握学生公寓文化的内在规律,以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积极开展集运动性、趣味性、知识性于一体的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增长他们的知识,增强他们的体质,锻炼他们的意志,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在身心方面都得到提高,实现全面发展。

(2)完善公寓文化规章制度。建立健全科学的制度体系,创新工作机制,用制度来规范和调节各种关系,使一切活动都有制度可依,有制度可循,提高学生公寓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维护学生的利益。学生公寓制度化管理对于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培养学生形成正确思想观点、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高尚的道德风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增加对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投入。加大对公寓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公寓文化活动条件。高校应增设学生公寓文化活动室、阅览室、体育器材室、电视放映室等活动场所,为开展高校学生公寓文化活动提供和创造必要的场地和条件;利用校园广播、校园论坛、海报、展板、宣传橱窗等载体贴近学生、引导学生,发挥宣传舆论阵地在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中的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社政司.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公寓管理的通知.[2002]11号.

[2]对改进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模式的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5).

[3]蒋柯佳.浅析学生公寓管理与育人[J].文教资料,2009,(3).

[4]陈白生,来惠东,邢明华.高校学生公寓安全问题的分析与探索[J].高校后勤研究,2009,(3).

[5]洪旭亚.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探析[J].中国经贸导刊,2009,(13).

[6]杨宏.高职院校学生公寓管理模式探析[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08,(01).

公寓管理论文篇8

[关键词]高校;公寓文化;三生教育

前言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和社会的高速发展,90后一代大学生正面临来自学习、经济、就业、社交等方方面面的压力,“生命困惑”、“生存弱化”、“生活茫然”等问题不断暴露,大学校园中的自杀、校园暴力、吸毒等现象频频发生,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已经不能完全有效地遏制这些悲剧的发生,因此,在高校学生最重要的场所学生公寓中推进“三生教育”,应该成为高校研究的重大课题。无论是生命、生存,还是生活,都需要人的亲身体验和亲身实践,将对生命、生存、生活的认知与公寓管理的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关注人类发展面临的普遍问题,关注个体生命、生存、生活的基本问题,关注学生主动、健康、全面发展的问题,应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入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开展教育,应从人生的起点上逐步构建个体成长的基础,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目标提供路径。

一、“三生教育”的内涵

“三生教育”这一概念最早于2008年,由云南省高校工委提出。生命教育是帮助受教育者认识生命、尊重与珍惜生命,教育他们认识生命的自然规律,领悟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同时,要尊重与珍爱他人的生命。受教育者在生命教育过程中,培养对他人、社会的爱心,在人格上得到全面升华,感悟生命的意义。生存教育是帮助受教育者学习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提高生存适应能力与创造能力,树立正确的生存观。在生存教育过程中,学生学会判断与选择正确的生存方式,形成较强的劳动能力,能够解决生存问题。生活教育是帮助受教育者了解生活常识,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的美好,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在生活教育的过程中,教育学生用正当的方式追求个人、家庭、集体与国家的幸福生活,认识生活的真谛。“三生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人的哲学,它所关注的是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通过启发大学生对人生意义和生命价值的思考,帮助他们解决人生困惑与茫然,维护他们所寄托的社会理想与价值观念,寻求人生的终极目标。它包含的三个方面是相辅相成,其中“生命教育”是前提,“生存教育”是关键,而“生活教育”是方向与目标,缺一不可。

二、“三生教育”在公寓文化建设中的实现路径

三生教育,其内容包含生命、生存、生活的基本要素,技术、文化素质、基本技能及社会发展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和锻炼。在公寓内开展“三生教育”活动,要与公寓日常服务相结合,与公寓文化活动相互联系、补充和促进,更要与公寓管理相结合,对学生的生命个体、基本生存能力、生活技能充分了解和尊重,让他们在自我发展过程中,找到成长的空间。公寓内的教育手段多样和教育资源丰富,利用公寓阵地可以使理论教育和生活体验实现完美结合,优质的公寓文化环境、高品质的公寓文化活动以及良好的公寓文化氛围都将在潜移默化中对青年学生起到“三生教育”作用。公寓的文化环境从地面延伸到墙壁乃至整个公寓空间,在公寓的大厅、走廊布置“美丽的生命”图片,悬挂体现生命哲理、生命感悟的漫画作品,张贴保护生命的安全制度和温馨提示,帮助广大学生认识自然生命,了解生命常识,从而认识自己的自然生命和精神生命。为将外化于形的生命内化于心,公寓还需要开设生命教育主题讲座系统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公寓举办“衣橱整理大赛”,培养学生生活物品的归纳能力,“身边的洗衣巧手”,培养学生独立生存的必备技能,“公寓生活达人秀”,分享公寓生活小窍门,“寝室装扮大赛”,锻炼生存空间的管理能力。利用公寓社区的生活环境创设具体的素质拓展活动和营造具象的社会生存项目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对大学生起到生存教育作用,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生存技能和技巧。公寓创设生命自救讲座、突发事件自救演练、“关爱心灵,大写人生”、驻楼心理驿站等系列活动来吸引个人和寝室参与到其中,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公寓增设主题卧谈会“寝室你我他,温暖才是家”、“寝室论天地,学子添才气”等活动去引导学生要为别人想一想,为父母想一想,为学校想一想,希望通过讨论改善个人意识,扭转学生中以自我为中心、以个人愿望为目的、以个人利益为主体的思想,建立群体观念,接纳文明习惯,学会生存适应,热爱大学生活。优质的公寓文化氛围营造和多元化的公寓文化活动举办,让三生教育从理论延伸到现实,真正融入大学生的生活,能有效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培养大学生具备过硬的生存能力和意志品质,掌握基本的生存技能技巧,热爱大学生活。

三、在公寓文化建设中的“三生教育”实践反思

综上所述,“三生教育”的内容需要环境的熏陶与群体的感染,需要在潜移默化中实施,学生公寓的功能和特点正好可以满足“三生教育”的需要。因此,高校应该将“三生教育”与公寓文化建设的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为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目标提供现实的路径。高校要营造适应“三生教育”的公寓文化环境。首先在公寓管理工作中要突出以生为本、服务学生的理念,从只强调管理为主转变到“教育—管理—服务”三位一体、辩证互动的观念上来,以教育为基础、以管理为手段、以服务为保障,三者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形成合力。其次是营造公寓文化氛围时要把着眼点放在“生、时、新”上。生,就是从生活事务做起;时,就是要结合学生当下的情况及时开展;新,就是形式要有创意,不要老生常谈,让人一听就生厌。公寓文化活动的创设应以生为本、面向未来,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成人、成才,着力于开启学生的心智,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精神。只有通过开展学生愿意接受,易于接受,乐于接受的有特色的公寓文化活动,才能引导大学生珍爱生命、学会生存、热爱生活,促进大学生自我实现、回归成人和成才。

参考文献

[1]周家荣.“三生教育”的实践形式与特色[J].教育探索,2010(7):97-99.

[2]李梦,赵双生,曹友雷.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构建“三生教育”环境[J].中国校外教育,2014(5):62.

[3]董艳.小议寝室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育人功能[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77-80.

[4]毛永强,王晓芳.新时期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的思考[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3(5):88-90.

[5]姚卓希.当前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创新思路[J].中外企业家,2016(22):168.

上一篇:机制设计理论范文 下一篇:高三化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