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外口公寓

时间:2022-05-14 11:57:38

关注外口公寓

摘 要:随着近年经济持续发展,城市外来人口连年增加,外来人口居住地的诸多问题日益尖锐。通过对外来人口居住现状和居住需求的分析,依托厦门特有的“外口公寓”概念,以厦门环东海岸综合整治建设工程外口公寓建筑方案征集中的优秀作品为例,探讨外来人口在城市中合理的管理和居住模式。

关键词:外口公寓;统一规划;居住分异

中图分类号:TU2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07)10-0022-04

“外口公寓”这个概念主要出现在厦门地区,意指为城市外来人口提供的住房。在厦门频繁出现这个特别的概念,在某种程度上说明厦门地区的外来人口居住问题早已引起政府部门和房地产开发商以及社会各界的重视,同时也表明厦门在对外来人口安置问题的长期探索中已经形成了一些有益的有效模式。“外口公寓”是一个概念,一项工程,更是一种现象,一条途径。

1 关注城市外来人口

我国的外来人口流动始于上世纪的80年代初,农村的解放了许多农民,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在推动城市经济建设发展同时,也给城市原有的管理体制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将有更多的外来人口涌入城镇。

以厦门为例:1988年厦门市仅有流动人口1.2万人,1992年发展到8万多人,1994年增加到18万多人。厦门市统计局的厦门外来人口现状调查报告表明,到2005年,涌入厦门的外来人口已经达到68.4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30.4%;外来人口从业人员数占厦门市社会从业人数的66%。近10年来,厦门的外来人口以年均6%的增速发展,接近全市常住人口年均6.94%的增幅。

外来人口为厦门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大量外来人员的进入,降低了劳动力成本,为厦门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吸引了大批外商来厦投资办厂,从事经贸活动。外来人口已经成为厦门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他们增强了城市的流通功能,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市场的活跃,在协调城乡关系、推动城乡一体化和乡村城市化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历史的、国情的以及外来人口本身的原因,外来人口的剧增加大了社会各方面管理工作的难度(尤其是城乡结合部),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压力,给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工作增加了难度。

2 统一规划解决住区诸多问题

2.1 外来人口住区现状

由于外来人口是一个与当地户籍人口有差异的群体,因此大量外来人口进入城市,引起了传统的城市社会空间重构,一些社会现象,如“城中村”问题,与外来人口的空间分布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外来人口集中的地域,已经形成一些带有其家乡色彩的社区,这些城市社会空间重构只是一个城市巨变的开始,其将产生的影响目前还很难明确回答。

长期以来,城市没有为这一社会人群提供必要的生活空间,多数外来人口租住在私房、民工棚和私搭乱盖的棚舍之中或工厂提供的临时简陋住处。随着近年经济持续发展,外来人口连年增加,原有的村落民房已越来越不能满足人口增长的需求,为了扩大寻租空间,许多原有居民在现有的居住空间中大量的插建住房,造成居住条件的恶化。

对外来人口密集居住地区的调查结果表明,外来人口住区存在着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2.1.1 卫生问题:外来人口租住的私房、民工棚和私搭乱盖的棚舍大多拥挤、杂乱,生活基础设施供给不足,尤其卫生设备严重匮乏,容易滋生和传染疾病,同时给城市环境卫生造成了压力。

2.1.2 治安问题:外来人口密集地区违章搭建严重,许多旧有的建筑早已不堪重负,危房越来越多,基础的居住安全都很难满足。而且没有整体的规划,空间死角多,为犯罪提供了温床。另一方面居住分散造成外来人口底数不清,情况不明,管理混乱的局面,辐射到周边地区,给城市的治安带来了重大隐患。

2.1.3 文化生活:住区缺少公共的活动空间,大多仅有的零星的、设备简陋的录像厅、餐饮业等公共活动和服务设施,这些公共设施多为私房改造,散落在街巷中,条件不完善,制度不完备,很难提供有质量的服务,外来人口的精神文化生活极度苍白。

2.1.4 居民间交往淡漠:外来人口租住的私房、民工棚和私搭乱盖的棚舍秩序紊乱,分散各地,未形成连续有序的界面,不能创造积极的外部环境,形成人性化的交流空间。居民间的交流甚少,导致了住区内淡漠的交往氛围。

2.2 统一规划

针对城市外来人口居住的诸多问题,厦门市开展了环东海岸综合整治建设工程,对厦门同安区环东海岸地区进行统一规划(见图1),市政府进行土地一级开发,建设项目严格按规划进行,这样,即使在城市扩张,城乡分割和人口流入同时存在的条件下,城中村也不会形成。而且集中建设,便于管理,可大幅度减少外来人口在城市中造成的负面效益。并能更好地为外来人口的工作和生活提供完备的设施和服务,保障他们各方面的合法权益。统一规划建设利于全面综合考虑外来人口住区的各方面的需求,形成活力有生气的公共空间,各种文化娱乐休闲设施也将系统化,完备化,规范化,为外来人口精神生活填补空白。

3 居住分异满足各种层次需求

3.1 居住分异

居住要求直接决定着居住供应的规模,需求结构的变化带动住宅供应变动,只有把握不同群体的公寓消费水平和居住需求的普遍倾向,才能从总体上制定出外口公寓的发展模式,形成一个合理的居住空间结构。另一方面,在现今经济体制下,伴随城市社会结构的分化,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居住格局的空间分异。适度的居住分异有利于城市机能良性运作,在规划和建筑设计中必须适应住户需求的多样化。

居住要求主要受以下因素制约:

(1)收入水平:居住需求受住宅消费者的支付能力的制约。高收入阶层由于具有较高的支付能力,对住宅的面积、设备、质量的要求都很高,相反,低收入者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只能选择价格便宜的公寓居住。

(2)家庭结构:家庭结构是指住户的家庭人口、代际数、婚姻情况和年龄结构等状况。一般来说,短期有效住宅需求主要有收入等经济因素决定,而家庭结构是制约住宅潜在需求的基本因素,尤其当社会经济水平达到较高程度,住宅消费水平处于中、高层次时,家庭结构对住宅需求的影响更大。

(3)社会背景:住户的文化背景涉及家庭成员的民族和种族成分,社会地位,受教育水平等情况,出身背景不同的社会群体常常具有不同居住倾向,而出身背景相同或相近的社会群体则具有比较一致的居住倾向。社会文化背景出身相同的群体,出于共同的文化、习惯、兴趣上的需要,倾向于相互聚居,在特定区域形成具有特定文化氛围的居住社区;

而出身相异的社会群体之间则有相互排斥的倾向,在空间上形成居住分离。城市外来人口因户籍差异而出现的居住分化现象在全国各大城市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且有日益强化之势。

3.2 一组外口公寓方案

今年7月,厦门市政府规划局对这次环东海岸综合整治工程的通用厂房和外口公寓部分进行了方案征集。此次方案征集意图在王程前期探寻工业开发区外来人口合理的居住模式,为进一步的整治工作提供前瞻性的导向,厦门市泛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的外口公寓方案在征集中荣获第一名。接下来将介绍这组方案。

对于此次环东海岸综合整治工程来说,外口公寓主要是为工业区内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住宿和生活的建筑。设计者分析这些外来打工的人群,发现庞大的人群中层次多样且需求各不相同。该地区外口公寓拟可租可售,厂家自行管理和小区统一管理相接合的形式,家庭结构和社会背景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寓的选择,但居住需求最主要的制约因素应该是收入水平。设计者把这些人群分为三大类型,根据人群的集体需求针对性地进行设计。

3.2.1 第一种类型:

金领阶层,这类人群大多数都属于中年骨干行人才,他们可能是独自在外工作,也可能是带口在外谋职,经济收入比较高,自然住宿要求也相当较高,因此,设计“家庭式”的独个单元来满足他们的住宿要求。

一共设计了三套户型,其中顶层为跃层式,配有屋顶花园,使该类型的户型更加丰富,在该阶层内有更大范围的选择。

3.2.2 第二种类型: 白领阶层,这类人群多属于中青年高学历人才,他们大部分单身,事业起步不久,而经济能力相对普通工人稍胜一筹。因此,设计单元式套间型单身公寓来满足他们的住宿要求。

公寓北面露台层层退台,每户入户均通过植满绿化的露台,使每天的工作在绿色的祥和和清新划上休止符;传统宿舍串联式连接,缺乏公共空间,即使分设公共空间也可能因为条状布局的限制,使用性降低。普通住宅因为家庭成员的组成,卧室有主次之分,家庭生活还需要各种不同功能大小各异的房间,相对于公寓的要求,便显得标准化不足。因此,公寓采用以活动室为核心的发散式寝室格局,使公寓公共交流和个人私密能并行不悖,房间尺度的相似性为公寓的租赁管理制度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这个大标准的前提下,公寓设计进一步在细微处显现灵活性,给日后厂房的多方面要求埋下了伏笔。每套房间数目的多样性满足不同规模厂家的要求,1~4层分别有4、5、6间不同规模,5~6层采用跃层形式,特意为规模较大的厂家集中管理而设计,根据需要有7、8、9间等规模,(其中南面正中间的房间可灵活设置,调整套间的房间数)。

3.2.3 第三种类型:

大众阶层,这类人群属于一线工人,在工厂企业中占绝对多数。生活规律简单,作息时间固定,外出活动较少,收入水平偏低,对住宿要求不高。针对这一人群,设计要尽可能在有限的资源状况下解决产业工人的住宿和生活问题。并适当考虑其他精神生活层面的需求。

在这种类型中考虑分成二种方向。

3.2.3.1 普通多层单廊宿舍:

这种普遍性的多层单廊宿舍以其各方面的优点在当下仍然有着广泛的适用性。采用多层,施工快,造价低,单廊,通风好,符合闽南气候特点,在这些标准单元,根据不同需要同一标准单元可安排1~8人使用。

3.2.3.2 大型集合式公寓

对于外口公寓服务最广大的群体,大规模的集合式公寓应该成为考虑的一种重要形式。这种具有针对性的生活居住模式应该表现为一种集体、积聚、聚合的状态。设计者试图在建筑设计中改善外来人口居住现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丰富外来人口文化生活改善人际交往环境的探索。建筑一层作为公共空间,一层屋顶作为室外共享空间,将来应该可以成为居住者最愿意停留的休息的一个交流平台。

4 结语

城市外来人口日益增加,外来人口在城市的居住问题已经影响到了城市的方方面面,关注“外口公寓”这一现象,将解决城市外来人口的居住问题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关注“外口公寓”这条途径,以城市结构、城市发展为大前提,着眼于外来人口的切身需求,同时权衡各方面的利益,统一规划,居住分异,使外来人口能更好的在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让外来人口和当地居民能和谐健康相处,构建和谐健康文明进步的社会环境。

该组方案为作者在厦门市泛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方案所实习参与项目,其中类型二为作者设计,其它三个方案分别为同事方春山、张伟锋、胡博完成。

作者单位:华侨大学建筑学院

作者简介:邬胜兰(1982―),女(汉族),湖北仙桃人,研究生。

上一篇:道家生态美学在居住区规划中的运用 下一篇:别墅中的内庭院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