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美术范文

时间:2023-09-29 01:27:13

中学美术

中学美术篇1

关键词:初中 美术教学 兴趣 培养

美术教学是初中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初中美术教学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性格的叛逆期,科学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实现高效教学,而且对于其性格的培养都有重要意义。因此,兴趣教学是初中美术教师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

一、轻松的学习氛围

周围的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影响,轻松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放开心灵,乐于接受学习。学生的学习氛围不仅受课堂上老师的影响,还有家庭父母的影响,建立轻松的学习氛围需要老师、家长共同努力。第一,老师是为学生创造轻松课堂的主力军。老师应该改变教学方法,不是一味的“满堂灌”,而要让学生加入教学当中,老师与学生相互交流。老师还可以改变以往单人单桌的方式,让学生自由结成讨论小组,小组成员就老师的问题面对面地交流,轻轻松松学习,取长补短,去粗取精。第二,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老师与家长共同讨论学生的学习问题。学校召开家长会,由老师把开展美术教学的目的传递给家长,以美术活动锻炼学生的思维,修养情操,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二、开展美术欣赏教育

由于美术学科的独特性,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改变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眼球。而且初中生处于好奇心强、耐心不足的青春期,课堂上的吸引力尤为重要。开展美术教育欣赏,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了提高,并且滋润了学生的心田,陶冶了情操。美术的历史源远流长,形成了各个风格的不同流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电影、PPT等形式对不同流派的历史、代表人物进行讲解,尤其是各个代表作背后的创作故事。同时还要开展多种形式来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例如组织学生参观画展、评选最喜欢的作品、画画比赛等活动。这样,不仅能拓展学生思维,增长见识,还能体会各式各样的艺术魅力,激励学生的创作热情。

三、户外教学

开展户外教学,可能有一定的难度,因为老师要承担学生的安全责任。因此在实行户外教学时,应选择一处安全、环境幽美的地方,例如森林公园、动物园、博物馆等等。初中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户外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老师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让学生去感受美、发现美。在春暖花开的季节,可让学生仔细观看植物、人物的各种形态,制作出山水画、人物画等等灵活生动的图画。相信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会真正爱上美术,从而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

四、多元的评价系统

由于应试教育体系的影响,评价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就是分数。美术与其他学科不同,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美术考试成绩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老师的主观臆断,对于分数低的学生就会产生厌学,兴趣下降,因此建立多元的评价系统十分必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美术老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但要看学生的考试成绩,还要观察学生平时的学习过程及其作画思路、创新想法,善于激发学生智慧潜能,使其正视自我、树立信心,身心和谐发展。美术老师要打破一个标准的常规,重视学生的创作个性,对学生新奇的想法观点给予肯定鼓励,激励学生大胆想象。

五、树立教师威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一个有威信、有风趣的老师则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一位美术老师知识渊博、绘画功底高强,上课时又幽默风趣、和蔼可亲,那么学生肯定会喜欢这位老师的课,进而爱上美术。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其最大的特点是用眼睛去观察体会,所以美术技法是美术教学的关键。在美术课上,如果老师为同学上演一场视觉盛宴,那么学生会对老师佩服得五体投地,因而纷纷效仿。

六、鼓励学生动手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做什么事情,都离不开动手实践。同样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学生不能只听只看,还要动手练习。可能大部分学生都是非专业的美术生,刚开始的时候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对于这种情况,老师应该包容学生的错误,并且鼓励学生多动手。如果学生的作品比较幼稚但很认真,老师应该表扬他们;如果学生的作品杂乱马虎,这时老师要注意说话的口气,不能训斥学生或者讽刺学生,而让其下次努力认真;如果学生的作品有新意,老师应该鼓励其继续想象。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具有重要意义。作为美术教师,不仅要通过专业的美术知识让学生领略美术魅力,还要在教学中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杨瑶 培养美术兴趣,开启创造思维——美术教学有效性探究[J].大舞台,2011,12,(8),20-21。

[2]魏宁 激活课堂气氛,培养美术兴趣[J].考试周刊,2012,06,(53),30-31。

中学美术篇2

关键词: 中学美术教学 教学艺术 教学方案中学美术课是美育的重要部分,也是我国目前普通中学的一门基础课,是对中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课程。在普通中学的教学中,其占有一定地位,承担着不可替代的审美教育作用。中学生通过美术课的学习,可以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并能促进其智力发展。中学生加强美术技能的训练,对将来参加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工作是极为有益的。

一、教学艺术的概念

艺术是用形象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更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音乐、舞蹈、美术、文学、曲艺、戏剧、电影等,是指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方法。教学艺术是遵照教学规律和美学原理,优化美术课堂教学的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方式、方法、技巧,是教师结合教材,创设教学情境,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实现教学任务的要素总和。

二、教学艺术的作用

1.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3.加强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促进情感价值观的形成。

4.启发学生的心智。

成功的教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创造。如果掌握了这种艺术,就可以使美术课满堂生辉,给学生以激情和美的享受,从而激起他们高涨的学习情绪,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

三、课堂教学节奏的内涵

节奏是艺术上的一个概念,是音乐、诗歌、舞蹈等艺术形式的基本构成要素。从广义上讲,节奏是普遍的一种物质现象,反映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及重复性,自然中的昼夜更替、气候变化、月亮圆缺、海洋的潮汐、人体的生物钟、心脏的搏动,都包含一定的节奏。教学是一门艺术,好的艺术之所以能使观众陶醉,是因为能感染听众。所以,我们要研究学生,研究学生心理,研究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四、帮学生寻求快乐接受艺术的途径

妙语生花,说明美妙的语言能创造出更美好的事物。课堂语言是老师传授知识的媒介,老师能否将枯燥的文字、经典的画面通过准确、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使学生乐于接受,展示教学语言是老师需要使用的重要手段。它是知识性、教育性和艺术性的统一,是趣味性、哲理性和通俗性的统一,语言是思维的形式,思维是语言的内核,语言和思维相互促进、相互依存。比如我们在欣赏宋瓷时,为了让学生深入体会宋瓷圆润优雅及釉层的薄透之美,可以诵读宋李清照《醉花萌》词:“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让学生通过诗人的意境体味宋瓷之美。针对瓷器上的窑变现象,我们可以用大量成语“天造地设、天作之合、天衣无缝、天生丽质、天香国色”等,加深学生对窑变各种鬼斧神工、变幻莫测的效果的理解。比如在欣赏天津泥人张的作品时,不妨模拟张三立的天津口吻,用诙谐俏皮的相声语言介绍其作品背后的地域文化底蕴。这样学生在面对陌生时空的艺术作品时,能通过熟悉的语言更直观便捷地理解欣赏,并产生内心共鸣。

五、指导学生进行练习

练习法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以达到巩固知识、形成各种技能技巧、把新知识变换为能力之目的的一种方法。这是中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最主要的教学方法。这种练习包括视觉观察练习、造型技法练习、工具材料之操作练习和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练习等。采用这种方法,要求非常讲究: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求,并且目的要求恰当,引起学生在心理上形成共鸣;还要注意组织教学,以便提高学生练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切忌盲目性和单纯地为练习而练习的做法。应注意指导和检查学生掌握练习的方法、步骤的情况;科学合理地分配作业练习的时间。教师对学生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及优缺点应予及时总结,肯定成绩纠正错误,可以个别问题单独讲,普遍问题集中统一讲。

六、帮学生营造合适的学习氛围

要享受流汗的畅快,就要去球场运动,要体会山清水秀,就要投入自然怀抱,要品味各种食材之美,就要去餐桌。新课程标准要求美术教学注重创设情境,对于现代学生来说,其对很多传统艺术有点陌生,我们可以针对艺术作品及现象,结合音乐、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创设情境,使学生对于陌生的艺术作品有更直观的参与和认知。比如学习民间美术部分,为了加强学生对不同风格的民间美术理解,可以出示不同地域风格的风景图片,出示体现南方山清水秀和北方苍茫浑厚的不同风景,结合不同地域风格的音乐作品,播放温婉缠绵的越剧和激昂高亢的豫剧,体会不同地域文化下的民间美术作品的不同魅力。可以对讲台黑板进行布置,把学生引入传统佳节的氛围,尝试添加布置不同的过年时使用的如年画、春联等美术题材,体会民间美术的传情达意的魅力。可以尝试把自己的剪纸作品和现代物品相结合,贴在文具盒、书包等物品上,使传统美术重焕新机。或用剪纸方式设计现代服装,使学生感受到传统民间美术的独特魅力。这样不仅使学生更乐于接受传统文化,同时加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七、因材施教

由于学生的客观条件存在很大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因材施教,其实这也是更深层次的顾全大局。选择典型启发大家,选优者,以用作模范,激发大家学习,有不足之处,可以通过辅导使其更完整,也可以给其加大学习分量,提出更高要求;选差者,指明缺陷,通过辅导纠正,一是做“差生”的转化工作,使其迎头赶上,二是启发大家改正自己的不足,作借鉴之。

因此,美术教学中不仅要体现作品本身的艺术之美,更要讲究合理的教学艺术,使课堂真正全方位体现艺术元素,直接影响学生、感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能在美术教学中受益。

参考文献:

[1]李小芬.提高中学美术课教学质量的途径[J].教学与管理,1988(5).

中学美术篇3

美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现在的教材打破了长期以来在绘画教学上以写生为基础的技能训练传统,强调了以艺术观和修养教育为中心线贯穿全教材的指导思想,以美术常识和欣赏为主导,把美术语言系统的知识技能训练纳入美育轨道,并在这种审美教育的基础上,突出了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中学美术课的审美教育应注重以下几方面:

1.形式美感的培养。

作为视觉造型艺术的美术,无不依赖形式而存在。学生接触美术,首先接触美术的审 美形式,亦即构成美术作品的各种艺术语言因素,如线条、色彩、质感、肌理等。面对自然界的各种美好事物,也总是首先接触如诸如山势的高大雄伟、溪水的弯曲流转、花卉的艳丽妩媚等。学生们通过对这些形式美的感受,构成了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整体知觉。但这些审美形式不一定一开始就能成为每个学生的感知对象。在没有经过老师的讲解、引导或指导学生写生之前,它们往往是一种潜在的因素。所以培养学生对形式美的感受 能力,就成了审美教育的重要方面。

在中学美术课的最初阶段,往往首先引导学生去认识线条的魅力。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线条是造型的基础,各种不同粗细、浓淡、干湿、疏密、轻重及抑扬顿挫、刚柔并蓄、变化莫测的线条,表现了不同造型、不同质感的千变万化的事物。在这里,线条具有神奇的魅力。美术教师要善于选择有代表性的优秀传统作品指导学生去进行欣赏和分析,然后通过白描练习加深理解。在素描和西画中,线条不仅用来勾画轮廓,而且是表现对 象形体结构和质感的造型因素。在课堂中则通过临摩优秀素描作品和写生,来培养学生对这一造型因素的感受和表现能力。

对色彩的感知能力,每个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一般人只分辨红、橙、黄、绿、青、紫、黑、白等简 单的色彩,而画家和经过绘画训练的人就能表现出事物的丰富色彩的色彩变化和色彩与色彩之间的互相关系。在美术课中我们通过讲解、观察、练习,使学生懂得色彩的一般知识和调配方法,培养他们对色彩的观察分析能力。进而掌握这一造型语言。在图案课里,则让学生了解诸如均衡、对比、统一、变化、节奏、韵律等形式 法则,并通过图案组织规律的训练,系统地了解和初步掌握造型艺术的形式美规律。

2.审美情趣的培养。

美术作品常常对人产生情绪感化的作用,达 芬奇的《蒙娜丽莎》曾经征服过不少人,许多人从中受到了爱美情操的感染。舍科特尼科夫绘的《又是一个两分》使很多学生为自己学习成绩的落后感到羞涩。美术课要 善于发掘艺术作品内在的健康的感情因素,转化为学生的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他们爱美的情操。这种情感教 育可以通过参观、作品欣赏、写生和临摩优秀作品等多种形式的教学,内容也应该从自然、社会和艺术等范围 多方位地展开。

3.审美理想的培养。

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和由此而产生的情感反应,是审美活动最初的表现形式,但这种感 受和感化,都受着审美理想的制约。青少年由于年龄和身心发展的局限,往往把握不了是非标准,不能分辨生 活里什么是美好的,什么是丑恶的,什么是应该歌颂的,什么是应该批评的。不同的审美判断往往会引起不同 的情感反应。一切优秀的健康的艺术作品,总是集中地反映了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和艺术家正确的审美观点。反过来,它又使欣赏者得到审美愉悦,起着积极的审美教育作用。这种寓教于乐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正是艺术审 美活动的特征,也是我们美术教育的目的之一。美术课中,教师选择古今中外优秀美术作品,并通过与学生的 谈话分析,或辅之以简单的命题创作,都可以收到培养学生正确健康的审美观点和审美理想的效果。

4.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

美术教育不以培养学生感受美和鉴赏美的能力为最终目的,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 的审美想像力和创造力,提高形象思维能力,以他们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去从事改造生活的实践。着名美术 教育家丰子恺先生说过:“想像是绘画上极其重要的一事,有形的东西,可用想像使它变形;无形的东西,也 可以用想像使它有形。”孩子们充满幻想,我们应该因势利导,将他们的丰富的想像力转化为审美创造力。这 种艺术的审美创造活动,以他们逐渐形成的想像力为前提,又以在美术课中逐渐学到的技能技巧为必要途径。 所以美术技能技巧的训练在中学美术课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学生们运用所学到的有关线条、色彩、比例、构 图、透视、解剖、质感、肌理等造型手段,以及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分析能力,在老师的指导下就能够变无形的 想像为可视的形象,创造出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美术作品来。

美术不限于绘画。随着商品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美术的触角已伸向了商品经销、印刷工艺、建筑装饰 和服装设计等广泛的领域。培养未来劳动者素质的美术教育,理应在上述这方面发挥作用。新编美术教材中, 列入了诸如纸盒包装,广告招贴、标志设计、壁挂设计、服装设计、折纸建筑等内容,都是为了教给学生实用 美术的知识,并训练其进行实际设计的初步技能。这些课题内容的教学并不要求学生成为将来的设计师(当然 不排除这种可能性),目的在于培养他们具有一定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激发其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愿望和追求。

中学美术篇4

一、中学美育目的和任务

审美教育,最终想达到什么目标呢?近代美学家蔡元培先生说:“美育者 ,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教育大辞典》)这种解说不一定是全面的, 但不可否认他看到了美育的核心,这对我们思考美育的根本目的是大有帮助的。中学审美教育要让学生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具有一定的鉴赏水平,并能形成自己的审美看法。也就是说,中学审美教育的第一要务为:通过教育能让学生体悟美、欣赏美和创造美。

中学阶段,音体美三科是开展审美教育的重要科目。中学生正在转型期,他们正经历从童年到青年的过渡,初中生身上不可避免地有童年时爱幻想、善变等个性特征,同时也拥有青年的一些思维特点。爱好众多但极不固定,多动且喜欢不同寻常的事物,但面对现实中的美丑善恶还不具有鉴别能力。这可以看到对他们进行审美教育的难度。让学生拥有积极、向上的审美观、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同时对学生进行基本的美术能力训练,诱发他们潜在的、对美的强烈的渴望和追寻。

二、中学美育的内容和途径

大家要注意到《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美术教学大纲》所阐述的中学美育的任务,我们可以把中学美育要点作如下的整理:

1.培养美感

美术是视觉造型艺术,这就注定了要关注其形式。学生面对作品,首先面对艺术品呈现出来的外在形态,就是组成作品的所有艺术语言,就像线条、颜色、质感、层次等。面对丰富的自然世界的形态各异的万物,大家自然也是先感受到花的柔美、水的蜿蜒、山的巍峨等。学生对美的外在形态有了体会,就很容易整体把握原初美和艺术美。但外在的直观的审美态势最初也许不会成为众多学生的体悟目标。如果没有执教者的分析、评价,这一切都只能是潜在的因子。要想让学生们拥有对外形美的感知特质,就要让其成为审美教育的核心构成要素。

中学美育的初级阶段,第一应该让学生感受并认知线条独特的味道。我国传统绘画里,线条是造型的最基本元素,变化多端的线条用截然不同的粗细、浓淡、干湿、疏密的状态来表现造型不一致、质感不一样的万物。这些作品里,线条拥有了独特而奇妙的造型力。美术教师要真正启发学生感受和体悟有典型性的精品佳作,进而由素描练习来进一步把握和体会其精髓。素描作品的线条不但可以表现外在形貌,而且对物象的结构和质感表现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日常的课堂教学里,我们可以让学生临摹素描佳作甚至通过写生,来培养学生对这些造型因素的感知和呈现。通常每个人对色彩的感知能力是不一样的,人与人之间可能会有极大的悬殊。通过美术课有针对性的分析、体会、强化,学生们就会体会和掌握色彩的常识和运用技巧,形成自己对色彩的敏感和鉴赏力,从而更好地理解这种造型语言。

2.培养审美意趣

梁启超说过“情感教育最大的利器是艺术。”“音乐、美术、文学这三件法宝把情感秘密钥匙都把握住了。”(《趣味教育与教育的趣味》),外国学者认为情感教育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艺术教育,这样的看法合理性有多少,还不好下定论,但情感教育可以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这是没有争议的。如一次学校风景的观察与写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诱发学生爱护自己所处环境的意识。 画作可以使人的情绪受到很大的影响,甚至可以达到感化人的目的,舍科特尼科夫创作的《又是一个两分》真实再现了孩子内心的情绪。美术课要深入挖掘画作里特有的情感内涵,使之内化为学生一种自觉的高贵的审美意趣,让他们油然而生爱自然、爱生活和爱美的意趣。这种情感教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比如佳作赏析、写生和临摹经典佳作等,内容自然应不拘一格,并作多领域多角度的拓展。

3.培养审美理想

审美活动原初的表现状态为对美的物体的感悟和据此产生的情感体验,但这种体验,很大程度上被审美理想限制。孩子因为自身的年龄和心理原因,使他们缺少最基本的辨别能力,有时体察不到自然社会的美好、丑陋。自然而然,不一样的审美判断就会有截然不同的情感效应。优秀的有内涵的画作,一定会很好地反映生活中的真、善、美和作者健康的审美意趣和独特的品味。从而能让观赏者心灵产生,发挥特有的不可忽略的审美教育作用。艺术审美活动的特点就是寓教于乐、潜移默化,而这也正是我们广大教师追寻的结果。美术课时,执教者一定要精心筛选出古代当代经典的佳作,进行有针对性地评价,还可以进行易操作的练习,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对学生积极的审美理想的形成发挥应有的能动作用。

4.培养审美创造力

美术教育绝对不可以把培养学生感知美和品鉴美的能力当作终极目标,要关注怎样才能让学生获得审美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让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得到提升,用他们所感受和掌握的知识和技巧,去品味多彩的生活。丰子恺曾说:“想象是绘画上极其重要的一事,有形的东西,可用想象使它变形;无形的东西,也可以用想象使它有形。”学生天马行空,若是教师能顺势引导,将他们的充满灵性的想象力幻化成审美体悟力和艺术创造力。我们要明确,艺术创造是基于他们逐步提升的想像力的,并将课堂中一点一点学到的技能、技巧灵活自如地使用。因此,中学美术课中美术技能技巧的训练仍是不可忽视的。学生自如地运用各种造型手法,在执教者的指点下就将实现变虚无的想象为真切可感的形象的创作,使有思想的、拥有较强审美价值的画作呈现出来。

中学美术篇5

【关键词】小学美术;民间美术;教学研究

引言

从当前的教学情况来看,过去的美术教学方法难以满足新课标对教学的要求,同时,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也难以得到学习上的满足。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及时地转变教学模式,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将民间美术教学应用到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提升学生利用图像表达自我的能力,进而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此外,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中还需要加强对民间美术教学的深层次的研究,进而有效提升小学美术整体的教学水平。

一、民间美术教学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从造型以及色彩上来看,民间美术的表现形式是丰富多彩的。我国众多优秀的创新文化大都蕴含在了民间美术中,让学生能够从对美术的学习中了解到更多我国传统的文化。窗花就是一种民间文化,窗花是以红色为底版,其形状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一些小动物之类。再例如,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具有自身民族特色的服装,这主要是因为民族文化之间具有差异。民族服装的风格、颜色以及图案等都能够将民族精神进行一定的展现,并且其中也包含较多的知识以及文化,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全面具体地了解相关的民族文化。

(二)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创造是一个民族发展以及进步的不竭动力,创造能够促进民间美术不断的发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对民间美术进行初步了解以及学习以后就能够按照自身对艺术的理解对其进行再一次的创造。民间美术中蕴含了我国众多的传统文化,能够大大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时代的迅速发展为我们带来众多美好事物的同时也带来了较多负面的东西。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的思想都十分单纯,因为这一阶段的学生其心理不够成熟,十分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学生受到了“网红脸”的影响,这些低俗的审美观念也对学生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很多小学生上学时就打扮得十分成熟,这都不契合他们的年龄。民间美术中所涉及的内容是经过岁月沉淀下来的,是我国多年文化发展中保留下来的,这些文化能够及时对学生的审美观念进行纠正,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审美观。

二、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一)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师在教学中常常认为,小学生由于身心发育得不够成熟,所以对于周围事物认知具有较强的局限性,因此,教学中教师需要将相关的知识逐一地传授给学生。但是这一教学手段会让学生产生依赖感,难以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创新。民间美术教学中,仍以剪纸为研究的对象,教师首先可以为学生示范几种剪纸的方法形式,其次,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分组,要求每一组学生的作品都不同。然后引导学生开展组内讨论,让学生评选出大家都喜欢的剪纸作品。这一教学中,学生会对民间美术的学习更加感兴趣,学生也更加乐意学习这一课程,这也就为民间美术教学增添了更多的教学活力。

(二)民间美术教学中加强多媒体教学的应用民间美术教学中会涉及到较多的美术材料,作品中的美感以及造成并不是教师简单说一说学生就能够体会到的。仍然以剪纸为例,剪纸艺术中具有较多的优秀作品,教师在课上并不能为学生逐步地展示这些作品。民间美术的传播面也比较窄,所以在实际的过程中所找寻到的民间美术因素也比较少。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就可以加强对多媒体的应用,利用PPT或者是视频为学生展示更多的美术作品,让学生能够多方位地去感受民间美术。

中学美术篇6

一、贴近生活,在美术生活化中参与情感体验

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教师要调动学生自觉地把学习美术纳入到追求高品质生活所需要的范畴,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成为具有一定艺术素质的美术爱好者。

要引领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创造中学习,实现从“知识本位”到“人的发展本位”的飞跃。例如上《漫画·卡通画》一课,课前我让学生收集自己喜欢的卡通漫画资料,同时我把《猫和老鼠》《宝莲灯》《汽车总动员》等优秀动画片的片段合成到多媒体课件中去。上课时,伴随着音、形、声、色的出现,学生们兴高采烈,注意力马上被吸引过来。这些精彩片段无论在构图、色彩运用、动态造型、摄影技巧等方面都是唯美的典范,感染力极强,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感受漫画和卡通独特的艺术魅力。我还特地把动画片中学生最喜欢、最熟悉的形象放大,让学生领略漫画、卡通画的艺术共性。在开放、自由、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兴趣盎然,一边积极地和我共同欣赏作品,一边分析其独特的艺术语言与创作技巧。

二、表现生活,激活积极主动的情感体验

要充分相信和尊重学生。教师要积极为他们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引导和鼓励他们参与丰富多彩的美术实践活动,表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帮助他们克服在活动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认识到自己的进步,从内心深处激活求知、渴望长进的愿望。

要善于赏识和鼓励学生。在《人物的速写》一课,我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幼儿园小朋友玩“山山水水,我们都是木头人,谁也不许动”的游戏视频,有趣生动的画面,已经深深地吸引了学生。这时,我马上让学生到讲台做出自己认为最“酷”的各种动态形象,领会生活中的人表现出的各种动态的特征。学生展示了自己快走、慢走、舞动及小孩子游戏时的动态,我把他们渗透到人体结构中,效果非常好。

教学目标要定得恰当。学生初学木刻版画,对木刻一无所知,此时教师的启蒙必不可少,但也不能一味地让他们去临摹课本中某一个图,不能对所有的同学做“一刀切”的苛求,而应鼓励他们举一反三,开动脑筋多作尝试,并分组相互交流学习。之后,刚好碰上学校艺术节,我欣喜地看到学生们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有的学生还学会了课本外的许多新方法,许多画面都来源于生活的某一情景,生动而有趣。我想,这和我在课堂上给予的鼓励和宽容是分不开的。

三、赞美生活,在体验中提高道德素质

课堂教学中要适时展示符合教学要求、视觉形象美、富有感染力的作品。我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狼牙山五壮士》,通过展示清晰醒目的图片,利用作品的视觉感染力,让学生在观赏、感受作品的构图美、造型美的同时,利用美术作品中具有革命英雄气概的人物形象,启发他们深层次地理解作品。无需大量的说教,学生就自然地受到了爱国主义精神的熏陶。

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的情感思维。比如通过声像俱佳的电化教学手段进行欣赏活动,可以使学生不出斗室就能流连在巧夺天工的精美工艺品前面,徜徉在小桥流水的园林艺术之中,沉浸在可居可游的山水画意境地,也就自然而然地放飞想象,享受情感体验的愉悦。这远比说教式地灌输空泛的大道理更生动形象。其实,美术的审美本质本身已经决定了它对人们有美化心灵、净化灵魂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进入美术学习的情感定势,才能有效地发挥学科优势,彰显德育的效果。

中学美术篇7

【关键词】高中美术 艺术欣赏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2(a)-0225-01

色彩课程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在高考的“战场”上是不可或缺的必修课程。它不同于其他文化学科的知识,没有固定的教材和教学大纲,因此有必要对教学方向的把握进行思考。目前,高中美术班的色彩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掌握色彩规律,提高色彩修养,掌握好色彩绘画步骤,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画面效果具有完整的色彩关系,形体关系强烈的画面效果才能够顺利通过美术高考。

1 范画欣赏,提高素养

会画的不如会看的,一味地画,虽有成效,然而太慢。教师在教学中要安排一定课时组织学生进行美术作品欣赏,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敏感度,学会反观自己,多问自己:如果我来表现这幅作品,我会如何用色-多学习别人的长处,不要一味地钻牛角尖,“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教师有责任为学生选择好的范画供学生欣赏,有针对性地根据色彩理论进行分析讲解,欣赏时要及时肯定范画的优点。如凡·高《向日葵》范画欣赏教学片断:师:看了《向日葵》,你们有什么感受。生l:这幅画造型简洁、松动,色彩给人的感觉很强烈,好像充满内在的激情。生2:画面很亮,很鲜艳,桔黄用得很多,像金子似的,有强烈的视觉张力接着出示中国画家黄永玉绘画作品,进行欣赏。师:看黄永玉的作品,你们又有什么感受。生l:和外国色彩画比,有点儿“怪”,或者说这就是风格吧,有题款能看出是黄永玉,不题款好像也能看出是他的作品。生2:黄永玉好像吸收了西画的技法,作品有厚重感、明艳感,也特别有中国画笔墨的韵味,所以震撼力很强。色彩学习不能只为了画色彩而学色彩,初学者应在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上下工夫,为实现自己的艺术梦想奠定良好的基础。要拓宽自己的视野,广泛学习,深入体悟,要从整体出发,形成自己独特的观察和思考的方法,并用这种方法来理解、体悟、判断。

2 重视过程,玩出技法

色彩教学的步骤一定要走全,不管是平时的练习还是大小型考试,按步骤作画才能达到最佳的画面效果。(1)构图完整,色彩饱满。在高中色彩教学中更多的是写生,构图时,能找一个自己便于表现的角度,然后变换不同的角度去描绘,如达。芬奇画蛋一样,同一物体画出不同角度的画面来。要注意以下关系:一是注意静物的摆放与作画人的位置关系;二要把握好物体的形体比例;三要把握层次关系和疏密关系;四是定好色调;五是注意物体自身的固有色、光源色和环境色及它们的相互关系;六是注意色彩的整体过渡和协调。(2)形色俱佳,明暗圆融。为了准确定形,可以先用淡墨勾出物体轮廓,逐渐推进到细处,切忌概念化定位形和色,过渡要自然,学生在作画时,要一边考虑色彩关系一边把握素描关系,根据自己的素描表现能力、作画经验和对物体形体结构的把握和理解,抓住大的明暗关系,反复推敲,求得素描和色彩的完美统一。(3)画出个性,富有变化。无论是写生还是默写。在绘画的过程中,我们要把握色相、纯度、明度、冷暖等,把物体画得丰富而有变化,千万不要画得和物体固有色一模一样,如果和固有色一样,不仅单调,感觉反而不真。作画是有情感的,画时要将自己的情感放进去,幼儿园小朋友都知道生气时把水画成黑色,这个道理,高中学生自然明白。(4)主次分明,整体协调。深入塑造具体物体时,力求用笔、色彩准确,色彩层次要衔接自然,质感的表现也要充分。

我们知道,正确敏锐地捕捉色彩的能力,是画好色彩画的关键。作画时,面对许许多多不同色彩的物体,要准确、真实地把它们描绘出来,技法是很重要的。怎样才能让学生玩出技法呢.现择其一二作说明。1.在游戏中扩大学生的色域。在高中色彩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常用概念的、习惯的颜色作画,色彩处理往往很单调、生涩。为了扩大学生的色域,可以让学生做色彩游戏,调一种颜色画一种颜色,看谁画出来的颜色多,然后进一步进行色相和明度及纯度、冷暖的比赛,看在不同的比赛中谁表现得丰富,形先放一边,色放第一位,这种方法可使学生摆脱写生时的色彩单调的毛病,在调配颜色的过程中,大大提高学生的色彩认知,扩大了学生的色域·2.循序渐进,分步落实。色彩教学应是渐进式的,要有目的、有条理地分解训练内容。根据学生水平有针对性地培训,逐渐积累学习色彩的经验。如构图、比例、形体、明暗调子、色彩关系、笔触情感等,这些内容学生很难一下子都把握,一次又一次的从头到尾的综合训练又收效甚微,所以,色彩课训练可实施渐进训练,就是对作画各重要步骤作最彻底的基础训练。

中学美术篇8

我在小学执教十五年了。在传统的美术教育中更多地注重学生的写实性的绘画造型能力。美术课以专业美术人员的造型能力为目标进行课程计划,对观察和表现都定了较高的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比例、透视、体积、明暗、构图、质感、色彩等造型艺术的基本知识,还要做到能准确真实地描绘观察对象。但这种教学方法用在儿童美术教育上,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其中造型技能技巧的难度,是理解力还不强的儿童难以达到的。它容易把儿童已有的艺术直觉、潜意识的艺术创作活动压制下去,使儿童的艺术思维局限在某一特定的模式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传统美术教育培养的学生,其创作出来的作品大多以简笔画、卡通形象居多,这就是明证。

从传统教法到素质教育,从传统教材到新的课程标准,在十多年来的儿童美术教育教学法中,我对儿童美术教育教学改革和实践《美术课程标准》深有体会。我觉得,贯彻实践好课程新标准,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提炼生活的能力上,让学生逐渐尝试学习作品的创作,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一、培养学生洞察生活的能力

生活是创作的惟一源泉。从人的心理发展过程来看,创作的过程就是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的过程,没有感知生活的基础就不可能产生丰富的想象,创作便成了无源之水。儿童画的创作过程无疑也是这样。

儿童的活动是有限的,凭空想象、闭门造车是创作不出优秀作品的。我们应给予孩子更多更自由的活动和发挥想象的空间。

观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让学生自己去体会万物之美。而不是用成人眼中观察到的东西加到孩子们身上,要求他们表现出我们成人眼中的世界。比如在三年级《最受尊敬的人》一课的教学中,我没有太多的讲面部、身体各部分怎么画,只是引导学生思考谁是最受尊敬的人,为什么?让学生用观察到生活中点点滴滴的事来反映人物的主要特征,并注意在观察中找出人的最突出的特点,再通过老师与同学不同风格的肖像作品比较,把观察到最突出的特征的地方画出来。结果每个人在创作中都很大胆,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个性。这堂课中,我重在教给学生观察分析事物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力,经过实践,我体会到只有通过观察——分析——认知,才能有根据地把观察到的事物进行加工、改造,产生新的形象,创作出更新更美,更富有个性的图画来。

二、激励学生大胆尝试的能力

桑代克认为:学习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与错误的过程,随着错误反应的逐步减少,正确反应的逐渐增强,终于形成固定的、稳定的“刺激一一反应”的连接,这就是著名的“试误说”。尽管这种理论有它的局限性,但我认为在美术活动中,如果能让学生大胆尝试将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著名的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先生曾经说:“我很喜欢荷花,但我不敢画荷花,要画,就得给我二十刀宣纸,把二十刀宣纸画完了,才可以说我会画荷花了。”还有从国画大师李可染的“废画三千”“千难一易”可以看出大师在摸索和创作中的艰苦历程。儿童的尝试摸索,限于对情境领悟能力不强,难免会有一些盲目,然而在现实中却无法避免,关键是看教师如何引导。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创设宽松的环境,给学生恰当的表现机会,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学习的深入研究。例如上《会动的小纸人》一课,教师发给学生每人一个纸弹簧,让学生观察并折叠,在折与叠的过程中尝试制作方法,然后自己从折叠中理解小纸人会动的原因,必须是一头大一头小,在尝试过程中学生获得了新知与技能,也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又如在上国画课时,让学生自己去尝试笔墨宣纸的绘画效果,观察墨浓与淡,用笔轻重由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自己分析表现一幅画,尝试不同的绘画效果,学生又喜欢,又能一次又一次地感受着墨与水的交融……感受国画艺术的独特魅力,体验水墨、色所带来的特殊艺术效果,创造着一幅幅别具风格的作品。

三、开发学生创造的能力

喜欢绘画是儿童的天性,儿童作画更多的像玩一场游戏。这种“不像样子”的画正是他们对外部世界的真实感受和内心世界的真诚流露,是真善美的体现,而正是这种游戏启迪了他们的心智,培养了他们的个性品质、想象力和创造力。正如毕加索曾感叹道:“我花费了终生的时间去学习像孩子那样画画。”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大胆表现,解放自己的思想,采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法诱发儿童的创作灵感,尊重、保护、鼓励儿童的自由活动和想象空间,表现自己的个性,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在平时上课中,让学生真正活动起来,让个性明显表现出来。如上一年级《大家都来做》一课时,我把学生带到操场上,采用游戏的方式启发、引导学生。分析带来的积木、塑料瓶、呼啦圈、石头、沙子……这些材料能不能想想办法,把它们摆成一个图形或有趣的画面呢?学生发挥各自创造力,摆出各种图形,有高楼、小屋、娱乐园等等。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材料大胆表现出来,同学们一幅幅充满童真、童趣的图案造型和有一定内容的画面展现在我眼前,我惊奇地发现孩子们的记忆、想象力和创造力是那样的丰富。使人深深体会到,只有大胆放手让学生去体验生活,让每个学生都发挥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上一篇:装帧设计范文 下一篇:人体科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