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门诊保健部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10-22 23:51:32

医院门诊保健部工作计划

医院门诊保健部工作计划篇1

定期做好针对医务人员和社会吸烟人群的有关吸烟危害性和戒烟方法的讲座,做好新员工上岗前禁烟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控烟能力。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1医院控烟工作计划,供大家参考。

医院控烟工作计划1根据《who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和“无烟医疗卫生机构标准”的工作要求,以及为给患者和我站职工创造一个无烟、清洁、健康良好的就诊和工作环境,提高医务人员控烟意识和控烟技能,降低吸烟率,保护医务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进一步推动控烟工作的深入开展,我院在巩固以前控烟成绩的基础上继续加大控烟工作的力度,特定20--年度控烟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积极倡导文明之风,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改善辖区环境,增强全社会卫生意识,为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作贡献。倡导单位领导、负责人率先带头不吸烟,单位的办公室、会议室等公共场所严禁吸烟,不向来客敬烟,积极宣传吸烟有害健康的科学知识,形成大部分职工戒烟的良好氛围。通过各种途径使控烟、戒烟成为职工的自觉行动,要求各办公室、会议室设置“禁止吸烟”、“请勿吸烟”等禁烟标志,培养职工自觉自愿戒烟的良好习惯。

二、任务措施

1、调整“控烟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明确分工。

在控烟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安排部署下,定期

布置检查 “控烟”工作。

2、广泛宣传,通过以“吸烟有害健康”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并利用黑板报、健康教育宣传栏等宣传载体,明确要求,落实措施。

3、加强督查,严格执行控烟制度。

4、在公共场所醒目处设置禁烟标志,提醒吸烟者自觉禁烟。

5、在会议室和办公室设置禁烟标志。

6、利用5月31日世界无烟日,组织广大居民开展控烟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居民对烟草产品的认识,有效降低吸烟率。

三、工作要点

1、贯彻各种卫生工作评估细则要求,努力做好控烟和健康教育工作。

2、加强控烟和健康教育,利用宣传栏宣传卫生保健控烟知识,增长健康知识,自觉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3、做好患者的控烟教育,设立戒烟门诊。

4、对所有住院患者及陪护家属反复宣传吸烟的危害和戒烟的方法,严禁在病区内吸烟。

5、定期对工作人员吸烟状况进行调查,工作人员要了解吸烟有害健康的科学知识,积极开展控烟工作,主动参与戒烟,使吸烟率逐年下降。

6、积极开展控烟工作,加强检查和自检,形成人人参与的有效机制,切实把控烟工作落到实处。

医院控烟工作计划220--年我院将根据控烟相关的文件精神及创建三甲医院的要求,持续开展无烟医院的创建工作,为推动我院控烟工作的深入开展,使广大职工和群众远离烟草危害,减少因吸烟引发的各种疾病的发生,促进整个社会健康水平的提高,现将我院20--年控烟工作计划安排如下:

一、明确目标,进一步加强组织管理

根据医院20--年度工作安排,进一步明确控烟工作领导小组组成和职责,加强组织领导,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院长任组长,主管控烟工作副院长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任成员的控烟工作机构。后勤保障部负责控烟工作并负责细化分解各项措施,各科室紧密配合,积极开展控烟工作。创建无烟单位作为我院的年度目标,把控烟工作纳入医院的年度工作计划,确保控烟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检查、有落实。

二、落实责任,强化各种控烟措施

进一步巩固医院《创建无烟医院奖惩办法》的相关规定,为切实保证医院控烟工作制度的落实,每个科室按照卫生部《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做好禁烟宣传教育工作,各科室甄选员工为兼职控烟监督员,采取有效措施阻止并劝诫吸烟行为。医院将科室控烟情况与科室绩效考核相结合。特别加强戒烟门诊的力度,控烟门诊由原来的每周一天,更改为每周五天;主治医生加强住院病人的管理,认真询问病人的吸烟史,并针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健康教育。

三、切实开展各项控烟宣传活动,营造控烟良好氛围

1、营造控烟氛围。

将医院控烟工作计划、控烟制度及健康指导等利用医院网站进行公示,控烟公益广告宣传,使全体干部职工都知晓并自觉遵守。在办公室、会议室、走廊、等所属区域醒目位置设置控烟警语、标示和监管部门电话,随时提醒院内职工和院外群众不要吸烟。

2、开展主题日宣传活动。

利用爱国卫生月(每年4月)世界无烟日(5月31日),控烟工作领导小组要开展控烟宣传教育活动,组织义诊,发送宣传单等形式,提高广大群众对烟草产品的认识,控制烟草危害。

3、医院今年6月以前将增加医院内的电视滚动屏宣传。

3、将控烟工作纳入科室健康教育考核。

要求各临床科室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关于控烟工作的健康教育,并将此作为健康教育内容确保落实到位,根据医院的相关奖惩条例进行奖惩。

四、加强管理督导

控烟工作领导小组要定期和不定期的对医院各科室的控烟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并提出整改措施并在年底进行评比。通过20--年度控烟工作的落实,医院尽力为群众营造一个无烟、无污染的健康环境,争取达到三甲医院A条款的标准。

医院控烟工作计划3一、制定全院控烟工作发展规划、工作制度、奖惩措施及无烟科室评估标准。

二、召开创建“无烟医院”动员会,号召全院职工,特别是医务工作者要作戒烟、控烟模范,为创建“无烟医院”作出贡献。

三、开展创建“无烟医院”的宣传工作。

1、在医院大楼的主要入口处等明显位置设置明显的禁止吸烟警示牌,在所有禁烟区域张贴禁烟标志,告知医院员工、患者、家属和来访者不得在医院室内吸烟。

2、分别在门诊楼和住院楼前面两地设置吸烟区,有明确的引导标识,并配置吸烟危害健康的警示语标牌。

3、在导医台、门诊候诊处等摆放控烟宣传资料供取阅或向就诊者、来访者发放控烟宣传材料,宣传烟草的危害和控烟知识(如吸二手烟的危害、戒烟的益处、戒烟方法与技巧)。

4、利用医院网站、宣传栏、电子显示屏等工具以及例会、职工大会等形式,向全院员工、就诊者和来访者进行控烟宣传。

5、将控烟宣传资料纳入门诊、住院患者指南,宣传吸烟有害健康的医学知识,告诫病人、家属和来访者禁止在院内吸烟。

6、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主动向病人及家属口头宣传吸烟的危害性,积极劝阻在控烟区域内的吸烟行为。

四、定期做好针对医务人员和社会吸烟人群的有关吸烟危害性和戒烟方法的讲座,做好新员工上岗前禁烟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控烟能力。

五、组织控烟工作办公室人员进行月抽查、季度检查工作,将结果纳入科室质控当中。

六、做好包干区域的控烟工作,力求在室内场所(包括候诊区、治疗区、病房、检查室、手术室、医护办公室、值班室、会议室、机关各科室)全面禁烟。

七、建立一支监督员队伍,做到群众参与、群防群治,为我院的控烟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医院控烟工作计划4根据上级下发的《关于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控烟工作的安排意见》要求,医院将持续开展“无烟医院”的创建工作,为推动我院控烟工作的深入开展,使广大职工和群众远离烟草危害,减少因吸烟引发的各种疾病的发生,促进整个社会健康水平的提高,特制定我院20--年控烟工作计划如下:

一、明确目标,进一步加强组织管理

根据医院20--年度工作安排,进一步明确控烟工作领导小组组成和职责,加强组织领导,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院长任组长,主管控烟工作副院长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任成员的控烟工作机构。院办联合健教办负责控烟工作并负责细化分解各项措施,各科室紧密配合,积极开展控烟工作。创建“无烟单位”作为我院的年度目标,把控烟工作纳入医院的年度工作计划,确保控烟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检查、有落实。

二、落实责任,强化各种控烟措施

进一步巩固医院《创建无烟医院奖惩办法》的相关规定,为切实保证医院控烟工作制度的落实,每个科室按照卫生部《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和《湖北省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做好禁烟宣传教育工作,各科室甄选员工为兼职控烟监督员,采取有效措施阻止并劝诫吸烟行为。医院将科室控烟情况与科室绩效考核相结合。

三、切实开展各项控烟宣传活动,营造控烟良好氛围

1、营造控烟氛围。

将医院控烟工作计划、控烟制度及健康指导等利用网络工具进行宣传,控烟公益广告宣传,使全体干部职工都知晓并自觉遵守。在办公室、会议室、走廊、LED显示屏等所属区域醒目位置设置控烟警语、标示和监管部门电话,随时提醒院内职工和院外群众不要吸烟。

2、开展主题日宣传活动。

利用爱国卫生月(每年4月)、世界卫生日(4月7日)、世界无烟日(5月31日),控烟工作领导小组要开展控烟宣传教育活动,组织义诊,发送宣传单等形式,提高广大群众对烟草产品的认识,控制烟草危害。

3、将控烟工作纳入科室健康教育考核。

要求各临床科室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关于控烟工作的健康教育,并将此作为健康教育内容确保落实到位。

4、医院门诊考虑开设戒烟门诊,设戒烟咨询电话(即门诊部工作电话),由医院专家为吸烟病人提供戒烟指导。

四、加强管理督导,确保顺利通过无烟医院检查验收,控烟工作领导小组要定期和不定期的对医院各科室的控烟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并提出整改措施。

医院控烟工作计划5为加强我院精神文明建设,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医疗工作环境,根据卫生部《关于20--年起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全面禁烟的决定》和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全国无烟医院评估标准》,结合医院实际,制定医院控烟工作计划。

一、巩固无烟医院的目的

1、为患者和职工创造健康良好的就诊和工作环境;

2、提高医务人员戒烟意识,掌握戒烟方法和技巧,降低医务人员的吸烟率,保护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

3、完善医院控烟制度,建立科学的医院控烟模式,推动医院控烟工作持续开展;

4、总结医院控烟经验,为贯彻控烟政策及在全社会推动控烟工作提供依据;

二、完善医院控烟组织机构。

医院成立控烟领导小组,下设控烟工作办公室,负责制定医院控烟工作计划、实施办法、管理制度和评估办法;协调各部门开展控烟的宣传、教育工作;监督落实日常工作的开展情况。

1、医院控烟领导小组

组 长:叶春福

副组长:何旗明严松林

成 员:王亮兴陈键斌钟建良刘 静李美珍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2、医院控烟监督员和巡查员。

监督员负责指导和监督控烟工作,巡查员负责加强巡视和规劝。

巡查员:钟建良、陈键斌 刘 静、李美珍、保安人员

4、各科室实行科主任负责制,成立以科主任为组长,护士长和控烟骨干为组员的控烟管理小组,各科室控烟管理小组负责制定本科室控烟管理制度,根据医院工作计划开展控烟管理工作。

三、制定控烟计划和实施办法。

1、根据基线调查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控烟计划和实施办法,并将巩固无烟医院纳入医院发展计划。

2、建立健全医院控烟制度和管理办法。

(1)制定控烟领导小组的工作制度及职责,负责检查实施办法的执行情况。

(2)将创建无烟医院工作结合到医院的日常管理和医疗工作中,实行院、科两级管理。

(3)认真执行控烟考核办法与奖惩制度。

(4)落实控烟监督员及巡查员的工作制度及职责,定期检查记录执行情况。

(5)落实医务人员简短戒烟劝导规定,明确医院全体员工劝阻吸烟的责任和义务,将就诊者吸烟情况纳入问诊内容,并在病历中记录。

(6)落实戒烟门诊及戒烟医生工作制度及职责。

(7)完善室外吸烟区设置和管理办法,配置吸烟危害健康的警示语标牌。

四、加强控烟宣传,创建无烟环境。

1、通过媒体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宣布医院是“无烟医院”,接受社会各界的支持、理解和监督。

2、医院室内全面禁烟,在室外设置吸烟区。

(1)医院内所有室内场所,包括候诊区、治疗区、病房、检查室、手术室、医护办公室、值班室、会议室、走廊、楼梯、地下停车场等公众场所全面禁烟。

(2)在医院大楼的主要入口处等明显位置设置明显的禁止吸烟警示牌,在所有禁烟区域张贴禁烟标志,告知医院员工、患者、家属及来访者不得在医院室内吸烟。

(3)分别在花园、停车场设置吸烟区,有明确的引导标识。

3、进行控烟知识宣传:

(1)在导医台、分诊台、病房、门诊候诊厅等处摆放控烟宣传资料供取阅或向就诊者、来访者发放控烟宣传材料,宣传烟草的危害和控烟知识(如吸二手烟的危害、戒烟的益处、戒烟方法与技巧)。

(2)利用医院网站、宣传栏、电子屏、院周会、职工大会、医患沟通会等形式,向全院员工、就诊者和来访者进行控烟宣传。

(3)将控烟宣传资料纳入住院及门诊病人须知,宣传吸烟有害健康的医学知识,告诫病人、家属和来访者禁止在医院室内吸烟。

(4)每年为医务人员及社会吸烟人员安排吸烟危害性与戒烟方法的知识讲座,新员工上岗安排控烟教育培训。

(5)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主动向病人及家属口头宣传吸烟的危害性,积极劝阻在控烟区域内的吸烟行为。

4、医院室内禁止摆放烟草制品及烟灰缸等烟具。

5、医院餐厅等区域内禁止出售烟草制品,禁止各种形式的烟草广告和赞助活动。

6、控烟监督员加强对各科室的控烟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控烟巡查员加强巡视及劝阻吸烟。

五、进行控烟干预活动。

1、对员工进行控烟培训。

(1)培训目的:加强员工控烟能力,了解烟草对健康的危害和医生对控烟的责任;掌握戒烟方法和技巧,降低医院员工吸烟率,提高控烟参与意识。

(2)培训对象与内容:

①全院员工培训内容:医院控烟计划、政策、奖惩和有关管理规定等。

②控烟负责部门工作人员培训内容:吸烟者数据库的建立和管理、如何指导、监督、检查各科室的控烟工作。

③医务人员培训内容:控烟知识,对吸烟者提供简短的劝阻指导(包括:吸烟的危害、评估吸烟的程度、戒烟的益处及戒断症状的处理、防止复吸的技术指导和安排随访)。

④控烟监督员培训内容:以检查要点培训为主。

⑤控烟巡查员培训内容:重点是规劝技巧的培训。

2、进行控烟干预:

(1)向医务人员发放控烟知识材料。

(2)开展多种形式的控烟活动:如控烟知识讲座、知识竞赛、征集控烟短信等,促进医务人员掌握控烟知识、戒烟方法和技巧。

(3)帮助吸烟员工设计戒烟方案,进行药物治疗,消除因戒断症状而出现的恐惧心理,提供防止复吸的技术指导,最大限度地减少戒烟带来的不良反应。

(4)对门诊、住院患者、家属和来访者进行控烟宣传。提供宣传材料或在患者就诊手册中加入控烟宣传内容,进行吸烟有害的健康宣传和促进。

(5)医务人员对门诊及住院患者要询问吸烟情况,进行简短的劝阻和指导,提出戒烟建议,并在病历中记录。

六、提供戒烟指导和服务。

1、在内科门诊设立戒烟门诊和咨询电话。

2、各科室医务人员应掌握戒烟方法,对所有就诊者进行有针对性的、简短的戒烟询问和指导。

3、戒烟医生对准备戒烟者制定有针对性的戒烟计划,进行戒烟干预,开展咨询指导和药物治疗并举的综合服务。

4、对戒烟者进行定期随访,及时提供咨询指导,努力提高戒断率。

医院门诊保健部工作计划篇2

2006年,秦皇岛市政府决定扩建市妇幼保健院,增建二期工程。规划在院内南侧扩征4400㎡的新增用地,新建病房综合楼和污水处理站,以适应医院发展和环保的需要。依据建设规划,扩建后的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总建筑面积达60626㎡,新建病房床位数245张,总床位数超过500张,不仅极大地缓解市民就医问题,也可为医院自身发展奠定基础。

整合功能协调新老建筑关系

在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扩建前,原有的医院建筑为一期规模,集门诊、急诊、医技、住院、办公、后勤保障、生活服务和科研教学等功能于一体,这为医院的后期扩建工程增添了一定难度。由于二期工程扩建时,距离一期工程竣工已有5年时间,无论是医院建设的内部要求还是外部条件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医院面对的不是单一的规模扩大的问题,而是要统筹建设出一个既符合城市发展要求,又能满足市民就医需要的“惠民工程”。扩建部分既要成为相对独立完整的医疗单元,又要与原有建筑和功能有效衔接,实现资源使用效率的最大化。

因此,围绕前期的研究考察、制订计划到随后进行的空间改造、功能设置等众多环节,院方在建筑设计前通过摸底,进行了前期的功能整合工作。首先,将产房和手术室从已有的建筑中移出,并在扩建的病房综合楼中升级,形成新的完整系统;其次,原门诊大厅改为急诊部的专用出入口,在原建筑首层形成完整独立的急诊部;再次,将检验和功能检查等科室相对集中布置,形成清晰的功能组团。另外,还增设了用气专用管道、生活水池、消防泵房、太阳能热水系统、变配电室等现代化设施。通过此番复杂的功能整合,医院的扩建工程有了一个初步的框架模式,也保证了下一步的工程进度。

调整总图解决关键问题

在扩建工程中,院方没有简单沿用原有的“二期工程”概念,而是根据新的形势重新规划整体方案。重点着手解决交通拥堵不畅、入口集中局促、流线分散等关键问题。

在解决交通拥堵方面,结合医院周边的交通情况,设定新的流线起点;改善交通和绿化环境,将交通、绿化、景观有效组织对接;在院内广场设置地下双层式机械停车库,院区周边设置70余个地上临时停车位。

在缓解入口集中局促方面,使门诊大厅居于整体建筑中间,与北侧的急诊、医技楼及南侧的住院楼呈分枝型规划;将原门诊出入口和前区改为独立的急诊出入口及广场;根据地势情况设置污水处理站,实现污水达标排放。

在流线梳理方面,主要是通过增设临时热力管线、临时排水管、护坡桩等临时措施,保障医院建设和运营的正常过渡。

随着这些关乎医院运行的关键问题得到解决,极大地提升了医院在整体运营方面的保障。

重新组织各个功能布局

整合后的医院建筑,完全按照现代化医院的工作流程规划设计,不仅将各个功能布局重新组织,还将医院的所有动力能源供应设施集中统一规划,均衡协调组织。

其中,新扩建的综合病房楼容纳了医院的核心业务部分,以产房为中心,协调所有直接相关的各个功能科室;急诊部在原位就地扩容,形成了完整而独立的功能区;检验科室和功能检查各个部门集中设置,向新门诊大厅靠拢;有电离辐射的放射科,就地扩容使其满足使用需要;新设门诊大厅连接南、北两个功能群,承担相应的服务和交通枢纽功能。另外,还通过打通旧楼的几个房间,辟出一条近似“医街”的过渡空间,使新、旧大楼很好地衔接。

与此同时,保留医院内原有的供水系统,并将其改造为生活供水系统;新建消防供水系统;改造升级原有变配电室;将原有供热系统对接新热源;就地扩容原有气体供应室;设置设备管廊,保障设备维护条件等。

在医院的整体风格方面,注重与城市的对话和融合。全院建筑以灰白色为底色;局部暖色的使用使建筑充满温馨与朝气,也准确表现出妇幼医院的核心精神;裙房外饰面采用石材与大玻璃窗相结合,清新明快;主楼采用氟碳漆涂装外墙。

多重举措提升建筑品质

工程围绕“立足当前、面向未来”的理念,在设计时,通过树立科学合理的设计理念、落实重点科室的深度设计、广泛应用节能措施、完善众多环保措施、提高医院建筑的现代化水平、注重无障碍设施设置等方式,全面提升建筑品质。

首先,通过专业技术,将医院设计成功能分区明确、洁污流线合理、护理路线便捷、采光通风良好、用房布局舒适的场所,为患者和医疗工作者提供一个宽敞明亮、清新自然、宜人舒适的就诊场所与工作环境。

其次,围绕医院“对母子双方的医疗关照”这个价值核心,将产房、特护产房、重症监护室、手术室、新生儿中心等作为建设重点,提升软、硬件水平,力求国内领先。

再次,秦皇岛地区属寒冷地区,因此做好节能设计对医院的长期运行意义重大。为取得更好的节能效果,除了满足节能国标要求外,采用了大量成熟的新材料、新技术。其中,护结构采用250mm厚填充GZL保温轻集料砌块,不仅热工性能较好,也利于室内布线和建筑外装;划分部门用水单元,计量收费;考核部门运行成本,病房以每层为一个计量单位;采用太阳能—高温水辅助加热供热水系统,改善用水条件,提高使用舒适度;采用电蓄热系统,利用谷电运行,节约运行费用。

另外,注重完善相关环保措施。医院排出的污水经二级生化处理消毒后,排入城市污水管道,防止对城市污水管道造成污染淤塞;日常产生的废药品及医疗垃圾,均定点妥善储存,定期由具有专业资质的公司清理焚烧。同时,医院大楼采用了综合布线、电视监控、护理呼叫信号等多项信息保障系统。楼内的垂直交通采用多组电梯,并按照医客分设、洁污分设、内外分设原则,保障使用过程中的卫生安全。

更值得一提的是对无障碍措施的重视,院内所有无障碍设施附近均设有无障碍提示图标。此外,还在停车场内设置了残疾人专用停车位;大楼出入口处铺设了轮椅通道;楼内通道均设有600mm宽的盲道;综合楼的主要疏散楼梯为无障碍楼梯,并同时设置了一部载荷为1600kg的无障碍电梯;公共厕所均设置无障碍厕位,并在距地面高0.4m~0.5m处设置求助呼叫按扭。

经验总结

医院门诊保健部工作计划篇3

1.规划范围:县范围内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以及辖区内社会办医、个体诊所等。

2.规划期限:以2016年为现状年份,规划期限为2016-2020年。

二、现状分析

(一)基本概况。县地处大别山腹地,鄂、豫、皖三省七县两区结合部,总面积3814平方公里,下辖23个乡镇、224个行政村,总人口67.11万人(2016年底统计数字),其中农业人口59.03万人(占总人口87.96%),人口自然增长率7‰。2016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83.5亿元,财政收入7.78亿元,财政支出34、58亿元(其中卫生事业费支出4、23亿元,占财政支出的12.22%),农民年人均纯收入7762元。

(二)医疗卫生资源

1、医疗卫生机构:2010—2015年全县规划设置医疗卫生机构445所,其中县直医疗卫生机构7所: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县卫生进修学校;乡镇卫生院28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所、站12所;村卫生室277所,村卫生站103所,诊所5所,社会办医务室11所。

2、医疗卫生人员:全县现有医疗卫生人员2274名,其中,公办医疗卫生机构人员1446名,社会办医机构人员10名,乡村医生818名。现有卫生技术人员2137名,平均每千人占有卫技人员3.388人。公办医疗卫生机构1446名在职职工中,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311名,占90.7%,其他人员135名,占9.3%。卫生技术人员中,高级职称28名,占2.1%;中级职称318名,占24.3%;取得执业医师资格人员618名,占47.1%;助理级职称235名,占17.9%;员级职称112名,占8.6%。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在医疗岗位工作1176人,占89.7%;公共卫生岗位工作135人,占10.3%。

3、床位设备:全县2016年底共开设病床1452张,其中县级医疗机构739张,乡镇卫生院713张,平均每千人拥有病床2.14张。2016年底县直医疗机构拥有CT、DR或CR、500mAx光机、心电监护仪、尿液分析仪、彩超、生化分析仪、电子胃镜、多功能麻醉机等设备,全县23所乡镇卫生院配有CT、CR或200-500mAx光机、黑白B超或彩超、麻醉机、尿液分析仪、生化分析仪等设备。

(三)居民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的现状与需求。2016年县级医院门诊量255762人次,住院病人34966人次;乡镇卫生院门急诊量751826人次,住院病人30759人次;村卫生室(站)、诊所等医疗卫生机构就诊1073990人次。全县总住院人次中,乡镇卫生院住院比例占33.38%,县级医院住院比例占36.69%,县外医院住院比例占29.93%。

(四)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现状。目前全县设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24所,其中县计划生育服务站1所,隶属县卫计委直接管理,23个乡镇各设置有1所计划生育服务所,隶属乡镇政府管理。

(五)存在问题

1、医疗卫生资源总量短缺,分布不均衡。由于我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财政困难,卫生事业投入相对不足,医疗卫生资源(主要指病床、医生、防保和卫生监督人员、房屋、设备等)总量明显低于全国县级平均水平。

2、医疗卫生计生网络基本健全,服务功能有待完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覆盖全县各地,但除县级医疗卫生单位和部分乡镇卫生院外,多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功能不到位,重基本医疗、轻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无法为当地群众提供全面优质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3、监管体制不健全,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尚不稳固。卫生监督管理体制尚不健全,农村卫生监督管理力量薄弱,全县医疗秩序仍然不够规范。一些地方无证非法行医屡禁不止,一室多点、明合暗分现象仍一定程度存在,扰乱了医疗卫生服务市场秩序,妨碍了农村公共卫生任务的落实,影响了人民群众的医疗安全,阻碍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规划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树立科学的卫生计生发展观,坚持以健康为中心的卫生发展理念,本着有利于加强公共卫生工作、发挥卫生监督职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统筹城乡卫生计生协调发展的原则,对县域医疗卫生计生机构进行适当的调整,使机构设置适应现阶段形势发展的需要,逐步建立起网络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齐备、运行机制灵活、管理体制科学的县、乡、村三级卫生计生服务体系,使全县人民较好地享有和利用卫生计生资源,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保证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顺利实施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落实,积极推进健康建设。进一步完善药品带量采购政策,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计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加快小康的建设步伐。

四、规划目标

到2020年,我县医疗卫生计生机构规划设置目标是:深入推进全县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力度,县人民医院保持全市二级甲等综合医院领先水平,新建门诊综合楼,新增介入科、放疗科,扩大血液透析、康复理疗学科规模,创建5个市级重点学科,全面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县中医医院加快新病房大楼建设,力争实现2016年底顺利投入使用,强化内涵建设,突出中医特色,巩固提高二级甲等中医院成果,争取“十三五”期间顺利通过三级中医院验收,创建4个市级重点专科专病;提升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服务能力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积极争创部级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健全以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加挂县妇幼保健院牌子)为龙头的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提升全县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工作整体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建立以妇女、儿童为重点人群的县级综合体检中心,不断提高全县妇女儿童的健康水平;完成卫生计生监督体制改革,整合卫生计生监督机构,提升监督执法水平;全县乡镇卫生院基本达到原卫生部《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要求,实现“人员、房屋、设备、技术、管理”五配套,其中,古碑、双河、南溪三所中心卫生院达到二级医院标准,努力实现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双提升;全面巩固提高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成果,贯彻落实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实行药品带量采购,进一步规范药品零差率销售;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建成一批规范化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支持鼓励社会资本注入或兴建民营医院,积极引导符合资质条件的人员办理个体诊所。建立健全县乡医疗共同体,逐步推进并最终实施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通过建设,我县卫生服务能力及群众利用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实现布局合理、管理规范、运转高效,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格。

五、医疗卫生机构设置

(一)配置原则。根据原卫生部《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卫医发〔1994〕25号)和《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精神,结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及医疗机构分布情况,以政策引导、适度发展、整体规划、适时调整为要求,公立医疗机构实行总量控制,公立医疗机构的布局能保障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求,鼓励发展上规模、有特色的社会办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而实现医疗资源优化配置。医疗机构设置遵循以下原则:

1、协调发展原则。充分利用现有医疗卫生计生资源,优先发展和保证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重点发展社区医疗卫生服务,适度控制公立医院建设规模,在确保基本医疗服务的前提下,发展优质社会办医疗资源,适应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保健需求。

2、优化配置原则。以区域服务人口和延伸服务人群为依据,对现有医疗机构进行布局调整与资源优化,在同一区域中合理设置不同层级的医疗机构,构建由综合医院、专科特色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组成,门诊部、诊所作为补充的两级医疗服务体系。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服务半径适宜,交通便利,布局合理,服务群众方便。

3、分级诊疗原则。明确各级医疗卫生计生机构的功能和职责,建立和完善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医疗服务体系,引导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在基层医疗机构,危重急症和疑难病诊疗在县级医院。

4、公立主导原则。以公立医疗卫生计生机构为主导,按照国家规划标准确定城区和主要集镇社会办医的合理比重。原则上维持已有公立医疗机构的结构,完善基层医疗机构布局,支持、引导、规范发展符合规划标准要求和医疗机构基本条件的社会办医疗机构,实现我县医疗卫生投资主体多元化。

5、需求导向原则。以需求为依据,根据我县发展规划和医疗需求,对现有医疗卫生计生资源合理调整,实现合理配置,调整服务方向和内容,提高服务质量,更好地满足居民多层次的医疗卫生计生服务需求。鼓励举办高起点、有特色、上规模,填补县内专科空白的医疗机构;限制低层次、无特色、小规模的医疗机构。

6.统一规划。原则上以“十二五”医疗卫生资源设置规划为本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全县范围内所有医疗卫生计生资源必须依法接受县级卫生计生部门的行业管理,打破行政隶属关系和所有制界限,实现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方便群众、共享资源。

(二)配置内容

1.针对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医疗卫生资源布点要求。

2.依据县乡村发展规划,考虑未来医疗设施需求量。明确近期医疗资源配置目标,并进行布点。

3.分类、分级设置,明确公立医院布局及规模;在做好乡村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规划,发挥县级医院医疗设备和专业人才方面的优势,结合乡村医疗卫生服务方便群众的特点,形成完整的医疗卫生计生服务体系。

(三)配置标准。结合《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及人口发展情况,按照2020年全县常住人口70万,分类测算所需医疗机构的数量和床位总数。全县设置医疗卫生计生机构434个(见附表),其中:

1、县级医疗卫生计生机构:设置8所,即:县人民医院(包括体检中心、120急救中心、县看守所卫生所)、县中医医院(包括门诊部、健康体检中心、健康养老中心)、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加挂县妇幼保健院牌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包括门诊部)、县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局、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县卫生进修学校、产业园区综合性医院。

2、乡镇级医疗卫生计生机构:设置23所乡镇卫生院(加挂乡镇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站牌子),其中:乡镇中心卫生院9所,防治结合型乡镇卫生院14所(其中梅山镇卫生院与江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按一般卫生院管理)。卫生院统一核算异地设置的门诊部3所。

3、村级医疗卫生机构:设置村卫生室226所,村卫生站124所。以后根据服务人群及行政区划调整需要,适当增减(撤)村卫生室(站)。

4、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设置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7所社区卫生服务站。

5、社会办医:设置11所医务室,以后根据需要,在相关条件具备的前提下,适当增设医务室。

6、诊所:设置23所诊所。

7、床位总量设置标准:医疗机构床位数按4.8张/千人配置,以70万人口计算,至2020年全县总床位数应达到3360张,累计新增910张。

县计划生育服务站与县妇幼保健院合并成立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加挂县妇幼保健院牌子)。乡镇卫生院与乡镇计划生育服务所整合,成立乡镇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站,乡镇卫生院与乡镇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站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保障资金投入。各级、各有关部门应支持协助卫生计生部门认真组织实施本规划。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对卫生计生事业的投入,特别是对乡、村两级医疗卫生计生机构的投入,加快医疗卫生计生机构房屋、设备建设,使规划内的医疗卫生计生机构完全达到《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要求。

(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疗卫生计生机构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医疗卫生计生机构分类管理,落实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大力推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建立县乡医疗服务共同体,加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间协作,促进共同发展。

(三)加强卫生计生行政执法,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加强卫生计生监督执法机构建设,加强经常性的卫生计生监督管理工作。加强乡镇卫生计生监督队伍建设,扩大农村卫生计生监督覆盖面。加大卫生计生行政执法力度,坚决打击、取缔无证非法行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健康。

(四)加强行风建设,规范医疗卫生计生服务行为。进一步加强卫生计生行业作风建设,端正医风医德,弘扬正气,坚持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树立文明行医、诚信服务思想。加大监管力度,狠刹不正之风,严肃查处群众反响强烈的乱收费、开单提成、开高价耗材、收“红包”等突出问题,努力营造和谐的医患关系。

医院门诊保健部工作计划篇4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

(一)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省州县委全会精神,以2018年认定的33+10个贫困村、全县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重点,进一步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升卫生计生服务能力,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切实解决贫困群众看病就医问题,提高人口健康素质。

(二)总体目标。巩固县级综合医院二甲创建成果,推进县级专业公卫机构创等达标工作,提升22个乡镇标准化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确保33+10个计划退出村均有达标卫生室、每个村卫生室均有合格村医;确保贫困人口100%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贫;确保贫困患者县域内住院和慢性病门诊维持治疗医疗费用个人支付占比均控制在5%以内。对重特大疾病患者,进一步加大兜底救助力度并实施总额控制,确保其年度个人住院费用累计支出控制在当年贫困线以内。2018年12月底前,计划退出村和脱贫人口健康扶贫考核指标达到目标要求。

二、主要工作任务

(一)大力实施贫困人群医疗救助扶持行动(牵头单位:县卫计局,责任单位: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财政局、民政局、扶贫移民局、残联、红十字会、县人民医院、县中藏医院、县疾控中心、县妇幼计生中心、各乡镇卫生院)

1.完善贫困患者精准识别和“十免四补助”医疗扶持。完善健康扶贫动态管理系统建设,对全县贫困人口中的患病人口逐户分类建档,实现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和就医信息精准管理。进一步落实先诊疗后结算制度,优先落实贫困人口“十免四补助”医疗扶持政策,即贫困人口就诊免收一般诊疗费、免收院内会诊费、免费开展白内障复明手术项目、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免费提供妇幼健康服务、免费提供巡回医疗服务、免费药物治疗包虫病患者、免费提供基本医保个人缴费、免费实施贫困孕产妇住院分娩服务,对手术治疗包虫病患者按2.5万元/人给予补助,对1000名0--6岁贫困残疾儿童进行手术、康复训练和辅具适配按3万元/人给予补助,对符合治疗救助条件的晚期血吸虫病人按5000元/人给予补助,对重症大骨节病贫困患者按700元/人给予对症治疗补助。

2.在办理基本医保参保缴费时对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的个人缴费部分,所需经费由县级财政纳入公共预算统筹安排,确保贫困人口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参保率达到100%。贫困孕产妇应在县域内医疗机构住院分娩(危急重症孕产妇确需转诊救治的除外),统筹使用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大病保险、民政医疗救助、医药爱心扶贫基金等专项经费,实现贫困孕产妇住院分娩全免费,超出限价控费标准的部分,由、县级财政统筹兜底解决。

3.巩固"两保、三救助、三基金"医保扶持成效。全面落实对全县贫困人口的医保扶持政策,贫困人口医疗费用按照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县域内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全报销、民政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的顺序予以保障,统筹使用医药爱心扶贫基金、卫生扶贫救助基金、重大疾病慈善救助基金,确保贫困患者县域内住院、依规转诊至县域外住院、慢性病门诊维持治疗医疗费用个人支付占比均控制在5%以内。强化基本医保支付主体作用,改进大病保险服务水平,提高保障程度,大病保险支付比例应达到50%以上。将贫困人口纳入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范围,对患重特大疾病需要长期门诊治疗,导致自付费用较高的,给予门诊救助。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疾病应急救助基金补助范围。2018年,在中央和省财政对城乡居民基本医保新增的补助资金中,根据农村户籍参保人数和一定人均标准落实专项经费,按精准识别认定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分配,专项用于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倾斜支付。卫生扶救助基金申请标准为本县区域内的建档立卡户按要求在县域内住院及依规转诊住院的,享有现有医疗保障后,个人支付达到500元的实施救助。补助标准为每户每年500-5000元。爱心基金救助申请的标准为符合93种疾病的建档立卡户,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及相关医疗保险报销后,对个人支付部分按照40%的比列进行救助,最高额每人不超过2万元。乡镇卫生院负责收集相关基金申请资料,并核实后由村委会及乡政府签字盖章,上交至我局汇总申报。

4.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和医疗费用控制政策。要进一步完善分级诊疗制度,落实首诊责任,规范双向转诊,严格执行贫困患者县域外转诊备案,重点监管“大处方、大检查、过度医疗”等不规范医疗行为。县乡两级医疗机构要严格执行医疗控费政策,严格掌握出入院指征,坚决防止住院标准过宽,门诊患者串换升格住院治疗、压床治疗、挂床住院等不合理医疗和连规行为,产生的所有不合规医疗费用全部由医疗机构自行承担。贫困患者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5%以上。严格执行贫困人口医疗费用公示制度,广泛接受患者和社会各界监督,公示覆盖率达到100%。

5.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全县贫困人口中的常住人口家庭医生服务签约率达到100%。按照“无病防病、有病管理”原则,通过与居民建立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使居民获得涵盖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诊治、合理用药、就医指导和转诊预约的基本医疗服务和综合、连续、便捷、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包括健康评估、康复指导、家庭病床服务、家庭护理、中医药“治未病”服务、远程健康监测等),增强居民对基层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的信任感,引导居民形成以家庭医生首诊为基础的分级诊疗就医格局。

(二)大力实施贫因人群公共卫生保障行动(牵头单位:县卫计局,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发展改革委、扶贫移民局、县人民医院、县中藏医院、县妇幼计生中心、各乡镇卫生院)

1.精准实施贫困人口免费健康体检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对全县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7至64周岁人群在脱贫攻坚期内开展一次免费健康体检,做到健康体检覆盖率达100%。2018年对重点人群实施精准健康教育、健康管理,贫困村的0至6岁儿童、65岁以上老年人、35岁以上原发性高业压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孕产妇、结核病患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包虫病8类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水平力争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2.降低我县传染病发病率。强化我县预防接种工作,认真落实儿童入托、入学时查验接种证制度,通过对口支援方式开展麻疹风疹二联疫苗查漏补种。乡镇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报告接种率达到95%以上。加强传染病的监测,做到年安排、季评佑、月分析、日监测。强化疫情分析研判和风险评佑。对传染病高发的乡镇进行重点督导,督促落实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防控措施。

3、加强艾滋病、结核病、麻风病、包虫病等重大疾病防治,最大限度发现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全年艾滋病检测量不少于辖区常住人口的8%.提高结核病患者成功治疗完成率。强化包虫病患者规范治疗,管理率达到85%以上。加强卫生监测工作,实现饮用水卫生监测全覆盖。

4.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控。完成健康管理员培训20名。开展针对性除治知识宣传,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做好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阻塞性肺病、高原心脏病患者管理工作。

5.强化健康生活方式养成。对标"四好村"创建,在全县全覆盖实施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推进形成“党政主导、部门落实、人人负责”的工作机制。广泛开展"五进五讲"活动(进村庄、进学校、进家庭、进夜校、进广播电视、讲卫生习惯、讲疾病预防、讲看病就医、讲减免政策、讲自我保健),健康教育宣传品进村入户率达100%,健康教育村级活动开展率达100%,力争实现户户有一个健康明白人,村村有健康教育阵地和健康管理员,引导贫困群众“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6、加强卫生细胞建设。深入开展新时期爱国卫生运动,对标城乡提升、全域旅游两大战略和“四好村”创建,积极开展卫生城镇创建工作。2018年力争创建省级卫生乡镇及卫生院分别不少于2个和8个。

(三)大力实施医疗能力提升行动(牵头单位:县卫计局,责任单位:县发展改革委、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人民医院、县中藏医院、县妇幼计生中心、各乡镇卫生院)

1.强化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能力提升。继续加强县级医院以人才、技术、重点专科为核心的能力建设,重点加强县域内发病率排名前十位、近3年县外转诊率排名前五位疾病病种对应科室的临床专科建设,确保县级医院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率达95%。进一步加大贫困地区乡村卫生机构基挑设族建设、实用技术推广、人才培养等措施力度,持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

2.聚焦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和33+10个计划退出贫困村卫生室建设。按照每个乡建设一所达标卫生院和每个村建设一所达标卫生室的要求,加快目前还未达标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建设。由县扶贫移民局牵头实施卫生室建设,县卫计局配备脱贫村卫生室打造提升的科室制度牌、藏药盒、药柜、桌椅板凳、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检查床等设施设备,着手做好药品储备工作,待村民活动中心建设完成后,责任辖区乡镇卫生院将逐一展开打造提升工作。

3.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通过城乡对口支援“传帮带”、实施医院托管、集中治疗、远程医疗、巡回医疗和义诊活动,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不断提高医疗服务公平性、可及性。

4、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结合实际,推进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跨区域专科联盟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持续下沉,促进和推动基层医疗机构发展,推进提升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人口计生服务能力,着力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5.强化县医院医疗体系建设。提高远程会诊、远程教育、多级多学科联合讨论、疑难病例讨论、手术示教等业务数量和质量。县级医院远程会诊量占院外会诊总量的50%。

6.严格执行巡回医疗制度,县级医疗卫生机构每年至少分别开展4次,乡级每月至少开展1次巡回医疗活动。依托对口支援专家定期开展义诊活动,巡诊、义诊活动要覆盖所有贫困乡镇。

7.大力实施“三大行动”。全县开展基层医疗机构技术大练兵行功、设备使用率提升行动和健康管理全覆盖行动。通过远程培训、临床实践、技能竞赛和完善激励配套措施,全面提高乡(镇)卫生人员医学理论知识水平和基本诊疗技术。全面提高设备使用率,着力开展全民预防保健服务,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强化健康生活方式养成,完善以慢性病发病、患病、死亡及危险因素监测为主要数据的电子健康档案,逐步提升群众健康水平。

(四)大力实施卫生人才培植行动(牵头单位:县卫计局,责任单位:教育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县发展改革局、县委编办、县人民医院、县中藏医院、县妇幼计生中心、各乡镇卫生院)

1.推进人才增量提质。通过培养、引进、招聘、对口支援等多种渠道。

2.开展大培训带动大提高。按照分级分类、各级负责的原则,以岗位培训、继续教育、规范化培训、进修学习等为主要形式,加强全县医务人员培训力度,县、乡、村三级医务人员3年轮训一遍。

3、人才招引。按照《关于加强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川人社[2017]24号)精神和州内人才招聘政策规定,采取公开考核、考试招聘方式,主动招才引智,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

4.医疗卫生对口支援。实施贫困地区对口支援“传帮带”工程,建立稳定结对关系、精准对接需求、合理选派人员,推动实施师带徒、服务质量审查、远程教学、专项培训等“九大帮扶行动”,打造一支愿承担、有能力、可支撑的本土医疗卫生队伍建设。

5、人才稳定工程。坚持把脱贫攻坚一线作为培养锻炼优秀干部的主阵地,对在脱贫攻坚一线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人才要优先提拔重用。

6.推进“乡村一体化”管理。着力解决村医人数不足、能力不高问题,积极推进以聘用管理、合同管理、签约服务管理为基础的乡镇卫生院和村工生室的人员队伍一体化管理。鼓励乡镇卫生院在核定的编制和岗位空缺内,公开招聘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鼓励乡镇卫生院具备资格的在编在岗卫技人员,选派到村卫生室服务。根据省上文明规定,要求脱贫村有合格村医,我局组织工作人员实地查验,今年脱贫的33+10个脱贫村卫生室无村医的由乡镇卫生院包村医生兼职村医工作,要求村医每月到贫困村坐诊7-10天,确保“乡到村”柔性流动服务工作顺利开展并建立台账,经确定的包村医生不准擅自更换。同时脱贫村有村医的,要求乡镇卫生院组织开展村医培训工作,督促村医建立工作台账,并落实一名乡镇医务人员具体对口帮扶。

确保到2019年129个贫困村均有合格村医。建立乡村卫生计生人员一体化绩效考核机制。一体化改革数和“村医应聘”数力争提高到59%、40%。

(五)大力实施生育秩序整治行动(牵头单位:县卫计局,责任单位:财政局、各乡党委政府)

1.强化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进一步加强生育秩序整治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逐极签订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加强督查考核,严格落实"一票否决"制度,将"一票否决"执行情况报上级卫生计生部门备案。

2.落实“包村包户”责任制和专业技术人员一对一联系制度。实行乡村干部计划生育包村包户责任制,组织发放计划生育入户宣传品和免费发放避孕药具,每月到所包村了解群众婚、孕、育信息和计划生育工作情况,每季度组织所包村已婚育龄妇女参加计划生育"三查"服务,及时动员已达到政策规定生育数量上限的群众落实长效节育措施、不符合政策怀孕对象落实补救措施。2018年内包村包户责任制落实率达100%。在实行包村包户责任制地区,组织乡镇卫生院、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专业技术人员,为已达到政策规定生育数量上限、未落实长效节育措施的已婚育龄妇女提供一对一指导服务。指导育龄妇女落实安全、有效、适宜的避孕节育措施。2018年内专业技术人员一对一联系制度落实率达92%。包村包户干部和一对一联系专业技术人员要记录工作日志,上级主管部门定期检查。

3.落实卫生计生系统领导干部联系制度。县卫计局班子成员及相关科室负责人分别联系2户已达到政策规定生育数量上限的家庭,做好计划生育政策法规和生殖保健知识的宣传,督促联系对象落实长效节育措施,力争联系对象不出现透法生育行为。

4.落实避孕节育措施。统筹组织县、乡医疗和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力量,通过定点服务、巡回服务等多种方式,全面落实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制度,大力推行避孕节育措施知情选择。提高避孕药具发放及时性和有效性。在生育秩序整治重点县实施长效节育措施奖励制。2018年,已达到生育政策规定数量上限的育龄妇女长效节措施落实率不低于75%。

5.加强计划生育基层基础。注重进村入户、面对面宣传,加大计划生育执法力度。加强计划生育队伍建设,加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机构建设,配齐配强工作人员。全面落实村级计划生育干部报酬待遇,确保不低于村主要负责人的80%。

三、保障措施

(一)健全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卫生计生局将加强领导,结合实际细化措施,明确目标、责任、任务和进度,统筹实施健康扶贫,县、乡医疗卫生机构,明确牵头人和责任人,遂项落实好各项任务,扎实推进健康扶贫工作,确保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达标,贫困人口顺利脱贫。

(二)强化推动落实。县卫生计生局牵头方案的实施,逐级分工责任制、建立对口联系责任制、健康扶贫办公室责任制、县属各医疗卫生机构主要负责人扶贫责任签约制、县级医疗卫生单位对口帮扶责任制、县级医药学会协会辅助扶贫责任制6项制度,层层事事压实责任,确保落实目标任务。其他县属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相应工作。

医院门诊保健部工作计划篇5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为指导,以加强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为基础,以深化乡(镇)卫生院内部运行机制改革为动力,以创建活动为载体,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条件,提高乡(镇)卫生院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全面落实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职能,为广大农村居民提供价廉、方便、安全、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二、创建目标

创建活动从20*年开始,利用3年时间,到2008年全省8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达到标准化水平:实现基本设施齐全、人员配置合理、服务功能完善、监督管理规范。重点加强预防保健、急救、产科和中医科建设。

三、创建内容

(一)建设规模

乡(镇)卫生院根据乡(镇)行政区划和当地卫生服务需求设立,布局合理,规模适宜,建设和基本装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保证开展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所需的基础设施和条件。

1、建设标准

乡(镇)卫生院按其功能划分为一般卫生院和中心卫生院。按照床位规模,可划分为0-10床、11-29床和30床以上三种类型,乡(镇)卫生院床位规模一般不宜超过50床。建设标准按照《国债项目乡镇卫生院建设指导意见》规定的标准执行。乡(镇)卫生院功能分区合理,环境整洁、安静、绿化、美化、净化;对医疗污水、污物、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并达到卫生学标准;住院、手术、功能检查等用房环境安静;业务用房符合国家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的相关要求。

2、设备配置标准

乡(镇)卫生院医疗设备器械装备,应根据其不同功能定位及业务技术项目,合理配置。医疗设备器械装备水平,应与其医疗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开展的业务项目及工作量相适应。设备配置标准按照《国债项目乡镇卫生院建设指导意见》规定的标准执行。

(二)科室设置

乡(镇)卫生院的科室设置应与其承担的功能、任务和工作需要相适应。

1、一般卫生院的科室设置

①临床科室:至少设有急诊(抢救)室、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中医科,设有独立的防保科;有条件的可设置五官/口腔科;

②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房、化验室、放射科、功能检查室、观察治疗室、注射室、处置室、消毒供应室、信息统计室;有条件的可设置手术室、产房、理疗室、中药炮制室、煎药室;

③其他科室可根据需要设置。

2、中心卫生院的科室设置

在一般卫生院科室设置的基础上,增加设置五官/口腔科、手术室、产房、理疗室。

(三)人员配备

乡(镇)卫生院的人员(含预防、保健、医疗、护理、医技及管理、工勤等所有在编人员)配备合理,与其承担的功能、任务、服务人口和工作需要相适应,卫生技术人员必须具备法定执业资格,非卫生技术人员不得从事医疗卫生专业技术工作。

1、卫生技术人员总数不低于全院职工总数的85%;

2、临床医疗服务人员必须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执业资格,其他卫生技术人员要具备初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

3、配备专职防保人员3-4名;

4、护士配备应符合临床和社区护理需要;

5、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和中医执业医师占提供临床医疗服务人员的8%—12%;

(四)体制与运行机制

乡(镇)卫生院由政府举办,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按职责管理;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在全县范围内公开、择优选聘作风好、懂业务、善管理,具有中级及以上卫生技术资格的人员担任乡(镇)卫生院院长;乡(镇)卫生院实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实行全员聘任制,建立起多劳多得、重实绩、重贡献的分配机制。

(五)功能与任务

乡(镇)卫生院预防保健、基本医疗、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康复等综合服务功能完善;承担辖区内公共卫生管理职责,实行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

1、预防保健服务:

①承担辖区内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传染病疫情、疾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的报告任务,严格执行法定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认真做好传染病监测、登记、报告工作。

②负责辖区内预防接种工作。儿童计划免疫“五苗”接种率以乡镇为单位达到90%以上;计划免疫接种规范安全,接种卡、表、证齐全,填写真实完整。

③有针对性地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地方病、职业病的防治、筛查和行为干预,以及对高危人群的监测和管理工作。

④提供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的保健服务,开展妇幼保健、老年保健、精神卫生、康复医疗等工作的健康指导。

⑤做好孕产妇保健系统管理和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孕产妇、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率分别达到80%,孕产妇、儿童保健手册和登记表填写完整。建立孕产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报告制度,上报及时。

2、基本医疗服务

①运用适宜的中西医药及技术,开展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

②提供急救服务,做到24小时应诊,对急、危、重症病人能进行维持生命体征的抢救,对无条件诊治的应及时转诊,对情况紧急不能转诊的,应及时向有抢救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求助;

③医护人员熟练掌握医疗器械的正确操作、徒手心肺复苏等抢救技术;

④设产科的乡(镇)卫生院能提供正常产服务;

⑤提供出诊、转诊和巡回医疗服务,出诊随叫随到;

⑥积极开展农村社区卫生服务,进行社区卫生调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3、健康教育工作

积极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深入农村社区、家庭、学校,开展健康指导,普及卫生防病知识,提高农村广大居民基本卫生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

4、计划生育技术及康复服务

①开展计划生育咨询、宣传并提供适宜技术服务;

②提供康复服务。

5、其他工作

①积极支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提供规范的诊疗服务;

②负责对村级卫生机构的管理、技术指导及乡村医生培训等工作;

③负责辖区内卫生工作有关信息的收集、整理、统计、分析与上报;各种统计报表填写规范、数据准确、上报及时;

④负责对本辖区环境卫生治理、除四害、改水改厕等爱国卫生工作进行技术指导;

⑤根据农村居民卫生服务需求,提供其他适宜的医疗卫生服务。

(六)乡(镇)卫生院管理

1、乡(镇)卫生院命名规范;

2、认真执行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

3、严格执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

4、管理体系健全,各项工作有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

5、加强门、急诊管理,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

6、医疗服务规范,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

7、门诊登记、手册,处方,住院病历、护理记录等医疗文书书写规范,符合要求;

8、急救器械完好、药品齐全,无假劣药品,毒、麻、精神类药品管理符合规定要求;

9、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严防院内感染发生;

10、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管理规范;

11、加强人员培训、考核,建立卫生技术人员技术档案;

12、建立公示制度,设立公开栏,公开各种收费及常用药品价格;

13、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和医疗收费价格,监督审计制度健全;

14、防保人员经费和工作经费落实;

15、健全医疗事故防范措施,严防医疗事故发生;

16、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并认真执行。如乡(镇)卫生院工作制度,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诊疗护理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登记、报告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医疗卫生工作登记、统计、报告制度,医疗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等;

17、乡(镇)卫生院无经营性亏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良好。

(七)医德医风

乡(镇)卫生院实行医德规范、职业纪律、收费项目、药品价格公开,就医秩序良好,有便民、利民措施。设立举报电话、意见箱,聘请社会义务监督员,通过定期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卡”等形式征求患者意见。医务人员佩戴胸卡上岗,着装整齐、举止端庄、语言文明、服务热情、廉洁行医,门诊、住院病人满意度达到97%以上。建立医德医风教育考评和奖惩制度并严格执行。

四、实施办法与步骤

(一)创建活动以市为单位开展,按照省卫生厅下达的《河北省创建标准化乡(镇)卫生院实施规划》,分年度实施。20*年全省标准化乡(镇)卫生院达到30%,2007年达到60%,2008年达到80%。

(二)20*年3月底以前,省卫生厅制定下发《河北省标准化乡(镇)卫生院考核评估标准》。各市卫生局根据省卫生厅制定下发的《河北省创建标准化乡(镇)卫生院实施方案》和《河北省创建标准化乡(镇)卫生院实施规划》,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实施规划并报省卫生厅备案。

(三)20*年4月1日开始,各市正式启动创建标准化乡(镇)卫生院活动。

(四)标准化乡(镇)卫生院的考核评估,采取逐级申报的方法进行。每年10月底以前,各市卫生局在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申报的基础上,对辖区内申报的标准化乡(镇)卫生院,按照《河北省标准化乡镇卫生院考核评估标准》,逐一进行考核评估。于11月10日前上报评估结果,并向省厅提出复核评估的书面申请,由省厅组织抽查复核评估。省厅复核后由各市卫生局进行命名表彰。省厅每年将在命名的标准化乡(镇)卫生院中择优评定省级示范乡(镇)卫生院,并进行命名表彰。

五、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开展创建标准化乡(镇)卫生院活动,对于加快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健康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从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创建活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这项工作作为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重要举措,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和工作目标。为确保创建工作的开展,省卫生厅成立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各市也要成立相应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创建活动。

(二)制定规划,认真组织实施。各市卫生局要根据《河北省创建标准化乡(镇)卫生院实施方案》和《河北省创建标准化乡(镇)卫生院实施规划》,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创建实施规划、工作计划、保证措施和检查考核制度。要扎实工作,注重实效,防止形式主义,确保创建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三)全面综合发展,确保创建质量。各地在创建标准化乡(镇)卫生院活动中,既要注重硬件建设,更要注重内涵建设。要在加强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努力提高农村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素质。要通过创建活动,把我省乡(镇)卫生院建设和管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市、区)的创建活动一定要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相衔接,同步推进,并率先实现创建目标。

医院门诊保健部工作计划篇6

[关键词] 医学模式;护理咨询;工作路径

[中图分类号] R47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05(a)-191-02

随着临床医学模式的转变及现代护理学的发展,护理咨询门诊和护理咨询专家应运而生,这既是临床治疗的需要,也是在人们健康模式转换中预防保健的需要。护理咨询门诊的建立是现代护理学扩展与发展的必然,它是连接临床治疗、家庭护理指导的桥梁。冠心病、糖尿病等“现代病”的发生与人们的生活、饮食习惯有关,这些病的防治不能靠单纯的医疗技术改变来解决,它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健康教育就是为适应这些变化而发展起来的[1]。笔者对承德市第五医院护理咨询门诊的工作路径进行初步的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人员选择

由4名3个以上科室工作经验且以内、外科工作为主,25年以上临床工作,主管护师以上职称护理人员组成专业健康教育门诊。其中,一名负责住院患者健康教育咨询;一名负责门诊患者咨询;一名负责社区慢性病患者咨询;护士长负责考核、评价分析咨询质量与效果。

1.2 工作内容

1.2.1 深入临床科室对住院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内容包括:疾病知识宣教;心理指导;饮食指导;运动指导。从患者入院时开始,贯穿于整个住院过程中,并负责住院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

1.2.2 门诊咨询主要接待门诊就诊患者或陪护家属,除与住院处相同健康教育内容外,增加门诊就诊专业指导。

1.2.3 社区护理咨询师负责院外患者的健康教育与护理指导;出院患者访视[2]。

1.3 路径

1.3.1 探寻对临床患者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模式

1.3.1.1 规范管理:为保证健康教育质量,建立健康教育质量体系,设专人管理。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咨询门诊工作范围,人员职责、收集各疾病相关知识,建立各种疾病健康教育计划及健康教育临床路径,规范了健康教育流程,专人对患者按照计划进行教育,将健康教育内容根据个人情况,通过与患者或家属的沟通,保证了健康教育的质量、有效性和针对性。做到有计划、有实施、有评价、有反馈。

1.3.1.2 专业化教育:护理咨询门诊的成立,使健康教育工作作为一种系统工作去做,根据护理人员原有的工作经验,分配所负责的专业,掌握与患者沟通的技巧,弥补了原有住院处临床护士负责时教育资料不足、与患者沟通不到位、人力、时间不足的弊端。首先在住院部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及病情不同,制定个体化护理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逐一满足患者的需求。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与疾病有关的健康知识,减轻心理负担,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减少并发症,促进疾病康复。

1.3.1.3 教育内容包括:指导患者了解所患疾病知识,正确认识疾病;心理健康指导;营养与饮食;休息与活动原则、用药知识指导、手术前后指导、并发症的预防、自我护理方法、出院康复指导。

1.3.2 重视满意度调查工作

1.3.2.1 在深入科室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过程中,广泛征求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及时反馈给各住院科室,为相应科室临床护理工作改进提供依据,每月对所有住院患者进行一次书面满意度调查,写出分析报告,上报院护理部。

1.3.2.2 对进行健康教育科室的出院患者,在出院前全部进行一次住院满意度调查。

1.3.3出院访视

在与患者的接触、交流中,能及时收集各科出院患者访视卡,交由社区护理咨询师按分工逐一对出院患者进行访视,征求对医院工作的意见及家庭健康指导,对出院患者保证在1个月内随访,随访率达100%。

2 结果

通过护理咨询人员对出院患者的随访以及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可清楚地看到,进行过护理咨询科室与未进行护理咨询科室出院患者满意度明显不同,见表1。

同样,进行过护理咨询科室与未进行护理咨询科室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也有明显区别。见表2。

表1 出院患者随访满意度比较(例)

与未进行护理咨询科室比较,χ2=7.16,*P

表2 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

与未进行护理咨询科室比较,χ2=7.32,*P

3 讨论

生物、心理、社会三重因素均与患者的疾病有着密切的联系。现代护理学的发展,已经突破了传统的生物医学护理模式,护理是疾病治疗中的重要部分;护理是疾病预防的重要组成。通过广泛与社会接触,有利于了解患者心理和社会因素对疾病的影响,从而促进社会对护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得到社会对护理工作的尊重和承认,更好地为患者服务[3]。国内冯进琼等调查发现面对面护理专家咨询沟通效果优于网络咨询[4]。我国社会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想老龄化社会迈进,人口结构的改变带来患病谱及家庭忙性病患者的增多,社区护理咨询的开展,不仅为家庭护理带来方便,还可节省就医费用,减轻医院接诊压力。护理咨询门诊的建立是开展多种不同健康教育的趋势,是医院开展多项服务的趋势[5]。

通过我院护理咨询门诊的运行实践,经过三条路径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健康教育以及与患者及家属的双向交流,建立了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以其不可替代的角色出现在患者面前,展示了护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和在患者住院过程中的特殊地位。护理工作突破了传统的服务模式,改变了角色,体现了护理人员的自身价值,主动满足患者的需求。通过出院患者随访,广泛征求患者及家属对医院各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医院的工作,可树立医院新的形象,提升医院的整体声誉。

[参考文献]

[1]黄静亨.健康教育学[M].4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4-17.

[2]杨焕霞,孙静.2型糖尿病64例健康教育[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23):13.

[3]陈锦萍.浅谈健康教育护理咨询门诊的设想[J].广西医学,2003,25(9):1835-1836.

[4]冯进琼,李琳,李萍,等.开设护理专家咨询门诊必要性的调查[J].护理研究,2007,21(11):2935-2936.

[5]彭玉同,何之荣,向修兰,等.从门诊患者咨询内容谈护理管理趋势[J].2007,28(6):800.

医院门诊保健部工作计划篇7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9月的 《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十三五”时期,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将分两步走,两年逐步完善,初见成效;五年全面提升,成熟定型。

“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理想就医格局,是社会对分级诊疗的期待。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有18个省份印发了分级诊疗的指导性文件,28个省份、1000多个县市区开展了分级诊疗试点。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了解到,分级诊疗目前需要克服的一系列困难,牵涉财政投入、激励机制、医保制度等庞杂因素,比如许多地区尚未建立顺畅的双向转诊通道,大医院的优质资源没有沉下来,患者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实力缺乏足够信心,等等。

转化为具体操作层面,分级诊疗需优先解决三个最为迫切的问题:基层首诊如何顺利实现?全科医生能否及时到位?如何提高慢病下沉的积极性?

基层首诊如何实现?

在上海市龙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了近10年的医生杨建玲,最近常常接到居民咨询健康问题的电话,前来看病的熟面孔也多了起来。

从2015年11月初开始,该中心开展居民面对面签约并提供多项就诊便利,“老百姓身体不舒服第一时间会来找我。”杨建玲说。

可以预见,更多基层医生将像杨建玲一样得到居民信任。根据《意见》所附“分级诊疗试点工作考核评价标准”,“首诊在社区”将不能停留在喊口号上:到2017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65%,居民2周患病首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比例≥70%。而此前的官方数据显示,从2009年到2014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诊疗人次占比从61.8%下降到57.7%,出院人数占比从31.6%下降到20%。

压力显而易见。为推进基层首诊,试点地区频频试招。

最为普遍的做法,是在医保报销比例上向基层医疗倾斜,扩大各级医疗机构服务价格的差距以及建立严格的转诊规定和流程。其中,发挥医保经济杠杆的作用被寄予厚望。

例如,广州市规定,从2015年1月1日起,参保人在大医院就医前是否由社区基层医院“转诊”,将成为医保门诊报销比例差别的依据,其报销待遇差距达10%,参保人在社区基层医院就诊,享受到的医保报销比例提升至80%。

青海省规定,自2015年12月1日起,未按规定转诊或诊疗的,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将下浮10%。

“通过支付手段来干预‘盲目看病’、限制病人流向无疑是一个重要手段,但要注意医疗体制的整体性和可连续性。”广东省卫计委巡视员廖新波撰文指出,假如仅仅通过医保的支付比率来限制,而不努力提高基层医院的服务能力,那结果可想而知。 基层首诊是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的一剂良方,但由于基层医疗机构实力薄弱,得不到信任,患者不愿前往就诊。因此,重塑民众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信心是当务之急。

上海市不久前开展“1+1+1”医疗机构组合签约,以自愿为原则,居民就近选择家庭医生,并按照自身健康需求在全市范围内选择一家二级医院、一家三级医院进行组合签约。据了解,龙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第一个月签约了244人,比起整个社区人口约13万人,这只是个开始,绝大多数人还在观望。

签约协议书显示,居民签约后,可享受家庭医生提供的八项服务:根据健康评估制定健康管理方案,经过绿色转诊通道优先转诊预约至上级医疗机构和专科资源,健康咨询,便捷配药,建立家庭病床,管理医保费用,等等。

以便捷配药为例,杨建玲介绍,很多患者不愿到基层就诊是因为基层药品种类不齐全。而签约后,居民将享受“长处方”或“延处方”待遇。长处方,即对诊断明确、病情稳定、需要长期服药的签约慢性病患者可一次开具治疗性药物1~2月药量;延处方,即签约居民需要延续上级医疗机构长期用药医嘱的,家庭医生可以开具相应处方。

如何留住全科医生?

基层医疗机构在分级诊疗体系中的作用不言而喻,但它们所需的全科医生却是医疗系统中的稀缺资源。

全科医生又称家庭医师或家庭医生,一般是以门诊形式处理常见病、多发病及一般急症的多面手。社区全科医生工作的另一个特点是上门服务,全科医生常以家访的形式上门处理家庭的病人,根据不同病人情况为其建立家庭病床和医疗档案。 留住全科医生是强基层的重要举措,目前全科医生缺口大,未来如何保证全科医生的供应,尤其是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供应,需各方共同努力。

按照《意见》提出的“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的目标来测算,2020年,中国全科医生的数量应达到30万名上下。而据国家卫计委透露的数据,目前我国全科医生仅有17万人,缺口近半。这意味着,“十三五”期间全科医生数量需要年均增加约3万名才能达标。

杨建玲是上海首批接受为期4年规范化培训的全科医生。在龙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她一样经过规培的全科医生共有7位,加上经过转岗培训取得资质的共有46名;而根据上海市社区卫生改革方案中1.3~1.7万个标化工作量配置1名全科医生的标准,实际需要94名全科医生。

“总体思路是,大医院砍掉三分之一,我们培养三分之一,再通过互联网解决三分之一,解决基层缺医生的问题。”国家卫计委法制司司长张春生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全科医生工作量特别大,内容比较杂。包括大量的健康管理工作,比如慢性病、糖尿病、高血压的管理,对特殊人群、残疾人和老人上门随访,家庭病床的出诊服务,传染病的防治。有些学校的校医也是由全科医生担任。”杨建玲说,随着病患资源下沉、医养结合的推进,家庭医生的负荷会越来越重。

虽被委以健康“守门员”的重任,全科医生的招录却频频遇冷。公开消息显示,2013年青岛市计划招聘基层全科医生240名,仅有64名进入面试资格审查;2014年南京首届全科医生培训班计划招收110名,结果只招了49名;2015年广州全科医师规培计划招生160名,只招到32名。

这与全科医生培养体系不健全、待遇低、社会地位不高等因素有关。

“全科医生要求知识面更广,鉴别能力更强,看病不需要借助很多医疗器械设备,主要靠经验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院长王建安特别强调,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只是分工不同,无所谓医术高下之分。但目前我国对全科医生还缺乏标准化培训。

据了解,目前我国大部分全科医生是从三级或二级综合医院的专科医生中培养的。不少业内人士表示,专科医生不一定了解全科医学的特点,仅仅依靠在各专科轮转的方法无法培养出合格的全科医生,只是专科技能的“杂糅”。

此外,基层医务人员待遇偏低也是共识。为激励家庭医生,上海市闵行区让其在年初自行规划1年的工作总量,预知在保质保量完成全年工作的情况下,能获得多少薪酬。通过上级部门的审核,形成预算审批表。通过日常记录,数据会导入社区卫生综合管理平台,自动生成实际绩效。

与之相配套,闵行区制定了基本项目标化工作量指导标准,将社区基本服务项目分为基本诊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社区护理、家庭医生服务等6大类155项,按具体内容不同形成311项标化工作。例如,糖尿病病人管理每人一年是8个标化工作量,主要工作包括随访、双向转诊服务、制定针对性管理方案等等。

在综合管理平台上,《财经国家周刊》记者看到,在按标准完成任务后,杨建玲2015年内获得的目标薪酬约为165000元。基于这一平台,管理层可以锁定家庭医生的工作量,进行薪酬分配,同时进行全程监管和评定。

“每做一件工作,我知道自己能拿多少绩效。比如,以前都不愿意管理家庭病床,很辛苦,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将工作时间、强度、风险等联系起来,标化工作值就大了,医生很愿意去做。”杨建玲说。

同时她表示,由于工作量大,考核健康管理效果的机制或体系目前也不完善,很多时候都在跑量,全科医生作为健康“守门员”的地位和效果如何,依旧难以充分体现。

“我们算过一笔账,可以在不增加卫生总费用情况下,保障医务人员薪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部长葛延风分析说,按照2014年卫生行业总费用36000亿元计算,目前全国约700万医务人员,人均20万元薪酬,需要15000亿元。在很多医疗系统运行中,医务人员薪酬成本占60%,再加上其他基建维护,大体需要25000亿元。

“具体制度设计尚在研究中。”葛延风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其核心方向,是让整个医疗卫生模式从治疗为中心,转向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

慢病能先行吗?

分级诊疗推行在摸索中前进,不少地方从慢病管理中找到了出口。所谓慢病,是指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常见的慢性病主要有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

根据第六届中国慢病管理大会公布的数据,全国慢性病患者达2.6亿人,慢性病导致死亡人数占全国总死亡人数的86.6%,导致的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近70%。目前我国20岁以上成年人糖尿病、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11.6%、26.7%。

国家卫计委在2015年12月1日通知,要求做好高血压、糖尿病的分级诊疗试点工作,明确高血压、糖尿病分级诊疗重点任务包括建立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分级诊疗健康档案、明确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建立团队签约服务模式、明确高血压和糖尿病分级诊疗服务流程等。

据了解,目前我国对慢病缺乏连续的全程管理,治疗达标率低、并发症发生率高,但慢病诊断明确,可以在基层规范治疗、转诊。

对此,厦门市卫计委主任杨叔禹在近期一次论坛上介绍,厦门推出“三师共管”模式,即由1名三级医院的专科医师、1名社区卫生中心全科医生或中医和1名经培训认证的健康管理师组成团队,为入网的慢性病患者提供定制化、连续性诊疗。

其中,“三师”分工明确:专科医师负责诊断、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全科医生或中医负责执行诊疗方案,掌握病情变化,随时处置或中药调理,将病情控制不良的患者信息及时反馈至专科医生;健康管理师负责日常随访与健康教育,并安排随诊时间及双向转诊事宜。

慢病下到基层,慢药也得跟着下去。针对基层药物不全的问题,厦门专门出台政策调整基层医疗机构临时用药目录,增加了48种慢性病常用药,使社区慢性病用药和三级医院基本一致。而且,相比大医院只能开一周的药量,到基层看病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一次处方药量可达到30天以上。

到目前为止,“三师共管”涵盖的糖尿病和高血压病人达3万多人,慢病患者下沉明显:三级大医院以慢病为主的普通门诊量下降约15%,基层诊疗服务量则提升约36%。

“最重要的是,老百姓血压血糖管好了,费用还降低了近一半。”杨叔禹说。根据厦门市对600多名入网糖尿病患者半年的健康干预效果评价结果,入网前、后患者空腹血糖控制率从13.4%提高到57.4%,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率从17.3%提高到64.8%。

杨叔禹也说道,改革之初很困难,只有卫生医改部门往前冲,后来经多方协调才得到社保、财政、发改、物价等部门的配合。

医院门诊保健部工作计划篇8

关键词 台湾 浙江 社区卫生模式 比较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2.396

Abstract On-the-spot investigation Taiwan community health status,zhejiang province and th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mode and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further improve and strengthen the zhejia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s,and put forward rational Suggestions.

Key Words Taiwan;Zhejiang;Community health patterns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1997年1月15日颁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指出,要“改革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逐步形成功能合理、方便群众的卫生服务网络”。1998年12月14日《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明确强调“要合理调整医疗机构布局,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将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基本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1999年7月16日,国务院10部委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定义:“社区卫生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师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残疾人等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台湾健康保险局于2003年4月正式推展《全民健康保险家庭医师整合性照护制度试办计划》,“全民健保”的实行推动了台湾健康事业的发展。

方法:

⑴预防:台湾的预防接种工作由当地的行政卫生署完成,相当于我们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但是他们对疾病的预防措施与我们有一定的差距。甲流流行期间,我们大陆每个机场设有发热预检处,入关必须测体温,并详细登记个人资料,这样,当发现有流行病患者可以很快找到同机人员,进行隔离。而台湾机场没有这方面的防控措施。

⑵医疗:台湾的最高级医院为教学医院,相当于我们的浙江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挂号费约需50~60元人民币,市、区级医院的挂号费大约40元人民币。最基层的是社区医院、行政卫生署和私人诊所,是免挂号费的。教学医院承担着教学和科研的任务,同时接诊各种重症患者和疑难疾病。到教学医院和市区级医院看病,必须要有下级医院的转诊单。我们浙江的双向转诊机构不够健全,无论疾病大小都涌向大医院,使大医院人满为患,大医院的医生每天疲于应付简单的社区医生也能处理的常见病、多发病[1]。台湾的社区医院与我们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些区别。台湾地区没有独立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区医疗的责任由医院承担,很多医院有专门的社区医疗部,而这些医院大多数由私人财团兴建。他们的社区医院设在社区,但不是由社区医生在那里坐诊,而是由区、市级医院的医生定期到社区诊治,他们会开着车带着便携式诊断仪到社区免费为社区居民检查、诊治。居民看病首先会到离家最近的卫生署和私人诊所,一般的疾病就在这里解决,当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而卫生署和私人诊所的条件有限时,他们会得到一张转诊单,到上级医院诊治。台湾的私人诊所非常多。相当于我们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不同的是他们是私人机构,我们是国家机构,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一管理。我们的管理模式更规范更有利于民众。我们的缺憾是双向转诊没有真正的实施起来。

⑶保健:台湾于1995年实施全民健康保险,又称“全民健保”。根据法律规定,全民健保属于强制性的社会保险,凡具有台湾户籍的人,都必须依法参加,而领有台湾地区居留证件的非本地户籍人士,在台湾居留满4个月,也应依法参加健保。被保险人依其就业身份与所属投保单位分为六类,有收入的人应通过所在单位投保,没有工作的人则通过基层政府如乡公所投保。保险对象缴费并领取健保卡后,一旦发生疾病、伤害、生育事故,皆可凭卡到特约(定点)医院及诊所、药局、医事检验机构等,接受医疗服务。除提供给保险对象医疗服务外,健康保险还考虑到预防重于治疗的原则,拨出一部分经费,针对需要保健的儿童、40岁以上的成人、孕妇及妇女疾病提供预防保健服务,主要有儿童预防保健服务、成人预防保健服务、妇女子宫颈抹片检查、孕妇产前检查。健保还制订了减免费用的措施。减免费用包括重大疾病、分娩、预防保健、慢性病连续治疗、低收入户、职业病患者、结核病及3岁以下儿童等。每项措施都有详细的规定。如重大疾病,目前卫生主管部门公告的重大疾病约有30类,包括癌症、慢性精神病、洗肾及一些先天性疾病等,这类患者领有重大伤病卡,享有就医免除部分负担的优惠,目前实际领有重大伤病卡的人数约占保险对象的2%。 浙江的医疗保险覆盖率不及台湾。

⑷老年人保健:据统计,台湾1994年进入高龄社会,预计到2020年,台湾的老年人要达到14%,所以老年保健工作是台湾非常重视的一项工作,他们有许多的福利机构,专门接待老年人,特别是为孤寡老人提供免费服务。浙江的老人福利院无论是规模和数量都远远达不到社会的需求,需要进一步加强。

⑸儿童保健:台湾的全民健保让所有的台湾儿童都能享受免费体检和保健。儿童出生到6岁定期打预防针,9岁上小学,由公立卫生署负责。浙江只对户籍儿童和7岁以上居民实行医疗保险。台湾的用药,只要在医保目录范围就免费,但是如果需要用目录以外的药就需要自己付钱。台湾于1995年开始实施,我们浙江2009年才刚刚起步。在台湾地区的社区医疗中,医院所扮演的角色主要包括:掌握社区卫生工作的实际状况,制定卫生工作规划;妥善治疗常见病、多发病,提供基本的治疗药物,经常与社区内上一级医院及其他医疗单位密切合作;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与患者的家庭访视,建立家庭病床;做好卫生宣传、环境卫生、家庭卫生等工作,协助学校建立卫生保健制度;指导劳动卫生及职业病防治,定期对职工进行健康检查;指导餐饮行业注意饮食卫生,防治食物中毒;做好预防接种工作,做好传染病报告、消毒隔离、传染病患者访视及疫情处理;做好生育教育及技术指导,做好女性员工的劳动卫生保护以及经期、孕产期、哺乳期、更年期的卫生教育;协助做好孕妇产前检查及孕产妇访视,做好围产期保健,有计划地开展妇科病查治;指导幼儿园提高卫生业务水平,做好幼儿的卫生保健工作,培养儿童的卫生习惯等[2]。这些工作我们浙江也同样在做,而且制度非常的完善。

⑹康复:我们的康复工作由政府部门的福利机构主管,结合康复机构和社区服务机构一起承担。全科医生也是社区康复服务重要的参与者。我们的全科医生往往能与社区居民建立朋友式的关系,是病伤残者及其家庭的朋友、代言人、健康保护者和利益维护者,是病伤残者需要的所有预防、医疗、保健、康复等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和协调者。社区卫生服务包含社区康复服务,但其对象除了残疾人之外,还包括各种慢性病患者、老年人以及有功能障碍的其他社区居民,这种社区康复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和协调者是社区中的全科医生,牵头单位是卫生系统,它是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连续性的康复服务,包括两大方面:一是针对特殊人群,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提供的社区康复服务,这是横向的社区康复服务,可以由社区康复员和社会各界参与实施,全科医生既是参与者,又是协调者;二是针对个别来就诊的患者和残疾人,由全科医生提供的、纵向的社区康复服务,康复服务是整体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是协调性的医疗康复服务,如残疾的早期筛查与预防、康复评定、立足于社区和家庭的康复治疗和必要的转诊等,还应联系其他康复资源或机构,促进病伤残者的全面康复[3]。台湾由康复医院和慈善机构对残疾人实施救助,给以关怀和帮助。台湾的慢性病管理由社区的义工和社区医生完成,慢性病可以开三个月到半年的药。残疾人由民间慈善机构关照,政府给予补助,但是力度不及浙江。浙江的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的管理由大医院和社区医院的全科医生一起完成,义工的比例很少。慢性病配药也只有一个月,现在由于医保的限制,往往让慢性病患者,每月多次往返于医院。

⑺健康教育:浙江的健康教育工作已经纳入政府的工作计划,政府已经意识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从治疗疾病到预防疾病,因此相当重视对居民的健康教育,让每个人都知道如何预防疾病,保健身体。台湾对健康教育的工作只局限于对学生,对民众的健康教育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

⑻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台湾和浙江的计划生育服务都是由政府统一主导,社区辅助一起完成。

⑼全科医生和护士的配备比例:台湾每300~500户1个医生,2个护士。有许多志愿者,又称“志工”,没有报酬,纯义务。浙江每200户就有一位社区医生,但是社区护士的比例只有1名,不及台湾。浙江的义工相当缺乏。

讨 论

综上所述,台湾的社区卫生服务与浙江都实行了医疗保险,但是台湾的覆盖率比浙江要高。台湾的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和形式,卫生的基层工作大部分由私人诊所承担,缺乏规范管理。台湾的双向转诊做得非常到位,这样有利于病患的分流,不至于形成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门可罗雀的局势。

浙江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已经全面铺开,并由政府统一管理,已经成为全国的示范基地。浙江的双向转诊尚待进一步的落实,全科护士比例偏低,不利于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其刚.双向转诊制度与医疗集团模式初探[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8(1):44-46.

上一篇:门诊岗位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门诊接待室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