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医生未来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11-02 22:26:14

超声医生未来工作计划

超声医生未来工作计划篇1

关键词 少数民族边远地区 计划生育工作

近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为做好“十一五”期间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它强调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二是“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在新的世纪,我国将要赶上发达国家中等水平。经济的发展、教育科技的发展、西部的开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知识经济的发展等等,都给我们的计划生育工作创造了一个较好的经济基础、文化基础和社会环境。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目前在一些边远艰苦、相对不发达的地区,计划生育工作面临许多情况和问题亟待解决。这些情况和问题包括:农村人口超生问题、再婚生育问题、计划生育政策不统一问题、计划生育发展不平衡问题、基础工作薄弱问题、贫困地区生育观念未完全转变问题等[1]。

从这些问题可以看到,边远艰苦地区人口降下来难,稳住低生育局面更难。如果不解决好这些问题,社会矛盾将会加剧,党群、干部关系将更紧张,会带来社会的不稳定。笔者工作的四川省凉山州冕宁县就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相对落后的边远艰苦地区,在这里计划生育仍然被普遍认为是“天下第一难”,“有法可依”,“无法落实”,以及“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管用,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等等声音在计生系统不绝于耳。本文就笔者在多年计划生育系统工作中认识到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并对这些问题的对策提出自己初浅的思考。

1 少数民族边远艰苦地区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一些情况和问题

1.1 农村人口超生问题依然突出 我县目前仍为部级贫困县,下辖多个乡镇,人口大部分分布在农村,且分布范围较广。通常各乡、村负责计划生育工作的只有数名专干,人员相对不足,管理组织也不够健全。另外,部分乡、村人口居住较为分散,生育情况的调查工作十分艰难,村里不能掌握。这使得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复杂而艰难,部分乡、村仍存在较多人口超生的情况,不能被及时发现,处理也较为困难。

1.2 计划生育工作发展不平衡 在我县,计划生育工作发展不平衡的情况是确实存在的。靠近城镇的乡、村,群众思想素质较高,对计划生育工作的认识较深,计划生育工作开展起来也更容易得到支持和理解,工作开展多较顺利;在一些远离城镇的乡村,由于交通、教育等原因,群众接受的教育少,思想观念较为落后,对计划生育工作不理解的人多,工作开展困难,同时由于金费等原因,这些乡村缺乏完善的计划生育管理服务体系和机构,尽管我站经常组织医疗服务队进行技术“下乡”,但这并不能完全解决该问题。这种发展的不平衡制约了计划生育工作的协调发展。

1.3 一些相对贫困地区生育观念仍未转变 在我县的一些相对贫困地区,落后的生育观念在一些家庭仍未得到彻底改变,“养儿防老”、重男轻女的观念依然盛行,这些家庭中的父母往往文化水平较低,所受教育较少,希望生男孩,生女孩则不被重视,往往为了生男孩,不惜违反国家计划生育相关政策,进行超生,结果出现“越生越穷,越穷越生”的恶性循环。这样的家庭也是我县计划生育工作中的难点和重点。

2 加强少数民族艰苦地区计划生育工作的对策思考

2.1 人流或产后即时放置宫内节育器或行输卵管结扎手术 目前的研究发现人流术后产后即时放置宫内节育器(IUD)对产妇(或孕妇)的康复没有不利影响。产后即时放置IUD的产妇恶露干净天数与未放置宫内节育器的产妇无差异,不会引起生产后大出血,不影响产后子宫复旧,并能有效地控制产妇哺乳期妊娠,且不易脱落,亦无明显的术后并发症[2];人流术后放置宫内节育器避孕耐受性好,续用率高,出血模式更易耐受且术后立即放置减少了宫腔操作次数[3]。行输卵管结扎术与此有相同效果。此两种措施操作简单,要求条件不高,可以在医疗条件相对较差的边远艰苦地区开展。鉴于我县计划生育工作的实际情况,此两种方法可以有效解决那些居住在相对偏远的山区,缺乏相应医疗条件的群众的计划生育问题,减少时间浪费,节约经费,并能有效达到计划生育的目的,群众也易于接受。

2.2 加强B型超声检查在边远地区计划生育工作中的运用 在我县出现计划外妊娠等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对群众避孕措施的普查工作不到位,一些群众非法取环等,而宫腔大,环相对过小、上环技术及环移位等导致的比例极小,进行计划生育B超普查能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4]。只要方法正确,技术熟练,排除干扰,就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而计划生育普查所需B超仪器条件不必要求过高,这样,相关的计划生育机构可以配备价格相对便宜且更易搬运的仪器,在“下乡”的过程中携带此类仪器,即时进行普查,避免出现大月份妊娠,减低超计划妊娠者的痛苦和危险。另外,B超检查无损伤、无痛苦,及时准确,患者也易于接受,应是农村计划生育普查的最佳方法,可广泛推广使用。

2.3 加强说服教育,提高群众素质和对计划生育工作的认识,努力实现村民自治 推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把广大村民当作计划生育主人,充分尊重他们在计划生育方面的知情、决策、管理和监督权利,既是加强新时期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计划生育工作顺应新形势、再求新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贯彻计划生育“三为主”方针,加快“两个转变”进程的有效途径。村民自治工作的有序运行,可以解决基层工作难到位、服务工作难开展等实际问题。当前,针对计划生育工作中出现的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因势利导,抢抓机遇,全方位、大力度,扎实推行村民自治工作。在推行村民自治工作进程中,要强化宣传,形成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共识;要坚持原则,夯实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基础;要严格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确定的组织原则和程序,在群众自愿的前提下做好村民自治工作;要建章立制,规范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行为[5]。建章立制是推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关键。在制订章程时要以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为依据,做到既符合法律法规,又符合群众意愿;既体现群众管理的民主化,又体现群众自我约束的制度化。要通过以点带面、示范引导,逐步扩大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的覆盖面。

综上所述,少数民族艰苦地区的计划生育工作是一项较为艰巨的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和改进,只有采取多项措施综合治理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锡鹏. 继续做好农村计划生育工作[J]. 改革与发展,2001,(4):34.

[2] 郭红,黄春梅. 产后即时放置宫内节育器的临床效果观察[J]. 江苏预防医学,1998,(2):47.

[3] 李瑞满,罗新,等. 人流术后放置LNG-IUS与TCU380A-IUD的临床观察[J]. 广东医学,2006,27(9):1361-1362.

[4] 童祖传. B型超声检查在农村计划生育工作中的作用[J].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1998,9(4):272-273.

超声医生未来工作计划篇2

关键词:超声影像学;教学;改革

R-4

超声影像学是一门以影像为主的实践性很强的医学学科,是介于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是使学生在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同时,提高对超声影像图像的独立分析与判断能力,为今后更好地胜任超声临床诊断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近二十年来,随着科技发展日迅猛,新技术层出不穷,超声影像学成为临床医学中发展较快的一门学科,在临床工作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已不能满足目前教学的需要。因此,如何高质量地完成现代超声影像学的教学,是业内共同关心的问题。

一、超声影像学的特征

1.超声影像学发展日趋强劲,使其教学内涵在不断丰富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医学影像学中的广泛应用,医学影像诊断已从显示宏观结构发展到反应分子、生化水平的变化;从显示形态改变到反映功能变化;从单纯诊断向治疗方面发展[1]。在现代医学四大影像诊断技术(超声医学、CCT ,、同位素扫描、MRI)中,超声医学发展尤为迅速,目前,介入超声、三维、四维超声已取得或正在取得惊人的进步。随着超声诊断技术不断提高,其临床地位日趋重要,专职从事超声影像学诊断的医疗工作者、技术人员人数不断增多。

2.超声影像学是一门综合学科,涉及学科知识面较广

超声影像学涉及多门学科、多个专业,这就要求不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应有很宽的医学知识面。想要很好掌握超声影像学,我们应有好的基础,一个好的超声诊断医师必须熟悉内、外、妇、儿等多方面知识,了解各科疾病的临床表现,这样才有可能更全面地分析由临床医师提出的主要诊断问题,从而避免出现误诊、漏诊。

二、传统的超声影像学教学模式存在一些问题

1.教材、教W模式无法满足目前的教学需要

《超声影像学》教学内容多、涉及知识面广,但它的学时数较少,同时医学高校附属医院中的医生平时既要给病人做检查,又要承担教学任务,较为繁忙,这是超声影像学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很多医学高校中,在课程设置上,一般超声医学与CT、核磁共振、X线是融合在一起的,然而,超声诊断学尽管属于影像诊断学体系,但有着其自身的特点,超声诊断学尤其超声心动图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与其他医学课程相比,超声影像学教学具有其特殊性,正因为该学科这一特点,才使得超声的诊断是靠动态和实时做出的。因此,超声诊断必须是医生亲自操作,而不是仅靠读几张片子就做出诊断。此外,尽管超声医学近年来发展很快,导致超声诊断学在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上不尽合理,课时较少,导致学生对这个学科掌握的不够好。

2.教学方法单一、教学理念的滞后,不能满足信息化、大数据时代要求

由于超声影像学是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下而的分支学科,教师均为医学高校附属医院临床医师,在很多高校,针对超声诊断的超声诊断学教学研究较少,目前主要还是传统的讲授模式,超声诊断学教学方法仍然处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较少涉及CBL(Case-based Learning,以案例为基础)教学法,更不涉及PBL(Problem-based Learning,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2],所以,目前的教学方法己经明显落后于当今飞速发展的医学院校高等教育,势必会影响教学效果和质量。

三、医学高校附属医院中超声影像学教学的一些教学改革措施

随着医学影像学的飞速发展,为了适应社会需要,培养面基础好、知识面宽、技能高的高层次超声影像学专业人才,超声影像学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修订医学影像学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改革超声影像学课程体系

我们医学高校的教学目标是为了培养基础宽厚、临床实践能力强的医学影像学高素质人才,所以应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发挥医学高校附属医院的实践平台较多这一优势,运用现代教育理念,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修订医学影像学专业教学计划,使医学影像学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充分体现课程体系的实践性、先进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对课程体系进行科学的调整和优化,更新教学内容.

2.抓住超声影像学教学重点,转变教学理念

现代超声影像学已经发展成为规模庞大的一类多分支的综合学科,依据现在医学影像学专业的本科生的课程设置状况,教师要想系统、全面地讲授全部超声影像学内容是不切实际的,因此超声科教师必须走出传统的单技术、单病种的教学模式

3.结合大数据时代的特点,更新教学手段,实现医学影像学专业教学的现代化

大数据时代的发达的互联网为我们的超声诊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这样,就促使学生们和老师们建立了新的资源观,大数据时代资源的获取方法,避免了医学高校附属医院超声科教师因其不同的的个性化特征导致的同题异构。但是,目前超声诊断学的教学,并没有恨充分地、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大部分的教学仍然是医学高校附属医院超声科教师将自己个人的经验通过传统的PPT的形式进行讲授。

总之,教学改革是个比较庞大的课题,涉及到很多方面,我们调查了其它一些医学高校附属医院超声影像学的教学现状,结合学科特点以及我们科室积累的教学经验和一些比较前沿的、优秀的专家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关于超声影像学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些见解,我们要瞄准社会发展要求,不断总结、探索好的教学方法,与时俱进用新的内容与知识充实自己,充实学生,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加优秀的超声影像学专业技术人才。

总之,医学影像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医学影像学教育也面临更大的挑战,旧的教学内容和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要求,面对21世纪医学影像的发展,我们要顺应时代,推陈出新,总结经验,不断地探索一些好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用新的内容与知识充实学生,以培养更多的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吕发金,谢鹏,罗天友.分子影像学及其对医学影像学的影响 [fl.重庆医学,2005, 34 (5 ): 771-776

超声医生未来工作计划篇3

【关键词】 医学影像学 教学 改革

[ABSTRACT]ObjectiveTo assess the current situation in medicalimageology teaching and reforming.Methods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medical image teaching and the problems existed in traditional teaching were analyzed, the modified measures were then proposed.ResultsWith the amendment of the teaching plan and program and the improvement of subject construction and course system reform, the optimized course group was formed.ConclusionImproved course system of medical imageology, constructed on the basis of diagnostic radiology and multimedia teaching, greatly benefit the development of comprehensive abilities of students major in medical imageology.

[KEY WORDS]medical imageology; teaching; reform

医学影像学是一门以影像为主的实践性很强的医学学科,是介于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如何使学生在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同时,提高对影像图像的独立分析与判断能力,为今后更好地胜任临床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 医学影像学成为临床医学中发展较快的一门学科,在临床工作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20年来从传统X线诊断学到现代医学影像诊断学经历了巨大的发展和变化,该课程的教学不再是一本教材一支笔就可以完成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21世纪教学的需要。因此,医学影像学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如何高质量地完成现代医学影像学的教学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的任务。

1 现代医学影像学的特征

1.1 现代医学影像学教学的内涵在不断丰富

自1895 年伦琴发现X线以来的百余年间, 放射学经历了巨大的变化, 随着B超、CT、MRI、ECT 和 DSA 等技术的出现和介入放射学的兴起, 放射学已发展为诊疗兼备的现代医学影像学。

1.2 医学影像学发展日趋强劲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医学影像学中的广泛应用,医学影像诊断已从显示宏观结构发展到反应分子、生化水平的变化;从显示形态改变到反映功能变化;从单纯诊断向治疗方面发展。尤其超声医学在现代医学四大影像诊断技术(CT、MRI、同位素扫描和超声医学)中发展更为迅速,在各种影像诊断学中,以其仪器体积小、便于移动、价格相对便宜、对人体无创伤以及可以重复检查等优点,受到医学界的高度重视。由于各种电子探头相继问世,计算机前处理和后处理能力不断增强,以及数字化处理的实现,使图像质量、储存、编辑、转录的能力有了极大提高。现在超声探查的途径已从体外进入到腔内、血管内;超声诊断仪已从超声诊断室进入了手术室、监护室、急诊室。目前,胎儿超声、经颅超声、血管内超声、心腔内超声、体内超声、介入超声、三维超声已取得或正在取得惊人的进步。 随着影像诊断技术不断提高,目前医学影像学在临床应用日趋广泛,且临床地位日趋重要,专职从事医学影像学诊断的医务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队伍也日益壮大。

1.3 医学影像学是一门涉及学科知识面广的综合学科

医学影像学从内容上涉及到了内、外、妇、儿等多门学科、多个专业,这就要求不论教师还是学生应有一定的广度医学知识面。①解剖是基础:影像声像图实际上就是人体各组织声阻抗的分布图,各种检查方法都是以人体不同部位和断面成像为基础的。因此, 只有熟知大体解剖,了解正常断面解剖,树立平面和立体观念,才能正确认识正常组织的图像和鉴别异常图像,并能对病变做出准确定位。②病理是关键:各种疾病都有其病理与生理的改变,组织和脏器的不同病理生理变化决定了超声波对其的不同反射,从而表现出不同特征的声像图。因此,掌握病理学与生理学知识对疾病诊断至关重要,特别是对一些比较难鉴别的病变,把声像图与其病理生理改变结合起来分析,往往能得出更加符合临床的正确结论。③临床是目的:影像诊断的目的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然而影像诊断入门容易,精通难,一个好的影像诊断医师必须熟悉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多方面的临床知识,了解各科有关疾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这样才有可能更全面地分析临床提出的主要诊断问题,从而避免出现漏诊误诊。

2 传统医学影像学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2.1 教材、教学模式无法满足目前的教学需要

《医学影像诊断学》是影像学专业与7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主要课程,《医学影像诊断学》授课一直使用吴恩惠教授、张雪林教授、汪绍训教授、HOLGER PETTERSSON教授等主编的教材。这些教材的特点是以疾病为主线,深入介绍各系统中各个器官不同疾病的不同影像学(X线、CT、核磁共振和超声医学)表现。目的是使学生对一种疾病的影像诊断有一个全面、完整的认识,这似乎对于培养学生能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综合多种成像技术进行疾病诊断的能力有帮助。但是,医学四大影像诊断技术多年来在国内外大中型规模的医院,不论是在学科设置方面还是从事专业技术人员方面早已形成各自独立的学科,如放射科、超声科、核医学科等。这不仅仅大大提高了这些学科的临床医学诊断水平,也大大提高了这些影像诊断技术的临床地位,而且使得这些影像诊断技术在各自领域内发展异常迅猛。目前,核医学教学不论是教材还是教学设置早已从医学影像诊断学中独立出来。而超声医学仍然与CT、核磁共振、X线在教材与教学设置上融合在一起。因此,我们认为目前所沿用的《医学影像诊断学》教材、教学模式既不适应各影像学科或从事这些学科的技术人员专业独立性的特点,也无法满足目前的教学需要,教学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2.2 医学影像学内容多、涉及知识面广而学时数少是影像学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

要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下完成教学任务,保证教材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确实会很困难。尤其超声医学与CT、核磁共振、X线在教材与教学设置上融合在一起使该矛盾凸现的就更为突出。然而,超声诊断学尽管属于影像诊断学体系,但有着其自身的特点, 超声诊断学尤其超声心动图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与其他医学课程相比超声诊断学教学具有其特殊性,其强调的是实时、连续、多切面及动态观察疾病的影像学改变。因此,超声检查的操作手法很重要,往往同一个病人,由于操作手法不一致,切面的大小也不一致,有时可以造成诊断意见悬殊很大,正因为该学科这一特点才使得超声的诊断是靠动态和实时做出的。因此,超声的诊断必须医生亲自操作而不是仅靠读几张片子就做出诊断。此外,尽管超声医学近年来发展迅猛但人们对其的认识还是相对不足,以致超声诊断学在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上不尽合理,势必会导致学生对这个学科认识比较薄弱。

3 加强医学影像学教学几点粗浅的建议

随着医学影像学设备和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超声、CT、介入放射学已逐步普及和MRI大量引进使用,国家九五攻关重大决策已将介入放射学单独成立为一级学科,与内科、外科并列为现代医学三大技术。因此,为了适应新世纪现代医学发展和社会的需要,进一步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高层次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医学影像学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3.1 修订医学影像学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为了培养基础宽厚、临床实践能力强的医学影像学高素质人才的目标,应围绕以能力培养为主线,运用现代教育理念,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 着手修订医学影像学专业教学计划,使医学影像学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充分体现课程体系的先进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对课程体系进行科学的调整和优化。

3.2 加强医学影像学学科建设与课程体系的改革,促使优化课程群的形成

21世纪医学影像学专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修订,必然涉及到教学内容的更新。为了适应我国目前各影像学科或从事这些学科的技术人员专业独立性的特点,应该加强医学影像学科建设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以满足培养新世纪高级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的需要。我们认为医学影像学应该下设放射诊断学教研室、超声诊断学教研室、核医学教研室、介入放射学教研室和分子影像实验室[1]。实验室可进行包括分子生物学实验在内的影像学实验研究。通过整合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在放射诊断学课程建设的基础上形成医学影像学课程群,并形成以放射诊断学为核心、以多媒体教学为主要教学手段的医学影像学课程体系。

3.3 更新教学手段,实现医学影像学专业教学的现代化

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深入和广泛,极大地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为医学教学的改革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和实现的条件,促使传统的医学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革。由于超声诊断学图像的成像、观察及诊断的最后确立都在一个动态的过程中进行,多媒体技术在超声诊断学教学中发挥了更显著的作用。医学影像学多媒体教学具有如下的优越性:①节省时间,提高授课效率。 我国目前教学体制导致大多数医学生基础理论知识较好,但动手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较差。而且医学影像学所涉及的方面几乎包含了医学领域中的大部分学科,而应用多媒体教学就可节约大量教师板书和作图时间,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授课内容,可以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较多信息,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②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将单调、乏味的课堂知识形象地体现在动态和静态的图像中,使学生可以利用多种感知手段来获得信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教学效果。例如,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时在 M 型超声上二尖瓣前叶呈“城墙样”改变; 在二维超声上二尖瓣前后叶呈“鸡啄米”样运动。单纯的理论式教学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内容,采用多媒体教学后,通过多媒体的声色、静动、图文等信息多角度刺激人的感官,将抽象的过程直观、生动地显示出来,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力,有利于学生开阔思维空间,学习效果会明显提高。多媒体教学可以说从根本上实现将传统的被动填鸭式教学向主动参与互动式现代化教学模式转换。③多媒体教学能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逻辑推理能力。多媒体教学有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助于弥补示教病例不足的问题,有助于使复杂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解决以往教学的一些盲区。同时,多媒体教学还能提高学生形象记忆和立体空间思维能力,使学生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观察影像,观察组织器官的形态功能、立体结构,从而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逻辑推理的能力[2,3]。

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是一种顺应现代教学发展潮流的有效的教学模式。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学经验的进一步的积累,多媒体教学必将更好地促进医学各学科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加速医学教育现代化进程[4]。

总之,医学影像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医学影像学教育也面临更大的挑战,旧的教学内容和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要求,面对21世纪医学影像的发展,我们要顺应时代,推陈出新,总结经验,不断地探索一些好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用新的内容与知识充实学生,以培养更多的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吕发金,谢鹏,罗天友. 分子影像学及其对医学影像学的影响[J]. 重庆医学, 2005,34(5):775.

[2]刘璐,刘扬,王宇,等. 多媒体教学促进核医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03,17(2):9294.

[3]徐珞,吴梅,孙向荣,等. 《病理生理学》双语教学几点体会[J].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6,42(4):361362.

[4]邱文生,张彦,岳麓,等. 医学教育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利弊分析[J].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6,42(4):363.

超声医生未来工作计划篇4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23岁,农民,于2009年8月24日以“带器妊娠44天,要求终止妊娠”为主诉收住入站。该患者既往曾于2009年6月3日经后3天在某私人诊所放置爱母环,置环后有腰骶部酸痛、下腹坠胀不适、不规则阴道流血等临床症状。2009年7月7日在省级医院B超检查示:宫腔内可见节育器,位置居中。DR检查示:腰椎未见明显异常。给予止血、消炎药口服(药名不详)。2009年8月24日患者持省级医院B超检查单、DR检查腰椎正侧位报告单及尿孕试纸阳性检查报告单来我站就诊,门诊B超检查提示:早孕40±天;环位轻度下移。在完成各项临床检查后,给予药物流产。于2009年8月26日11点30分,妊娠囊排出后,在严密消毒下行清宫术加宫内节育器取出术。术中感觉节育环嵌顿,行B超检查示宫腔内异常强回声。向患者交待病情后,转往上级医院治疗。但病人又继续在私人诊所治疗,取器有困难,静滴抗生素及催产素。两天后来站复诊,嘱转往上级医院治疗。于2009年9月10日入住省级医院。在省级医院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子宫肌层异常强回声,请结合病史。省级医院于9月14日,行宫腔镜下取环术。术中见宫颈管形态正常,宫腔形态正常,双侧输卵管开口可见,子宫内膜呈增生期改变,右侧宫角处可见约0.3cm大小部分金属环,估计宫腔镜取环困难,向家属交待病情后,建议行腹腔镜取环术,签字后行腹腔镜探查术,纵向切开脐孔皮肤长15mm,CO2气腹形成,10mm套管针穿刺进入腹腔,气腹压力维持13mmHg,顺利插入腹腔镜,下腹两侧髂前上棘与脐连线中外1/3处穿刺:右5mm,左15mm,穿刺过程顺利。置腹腔操作钳,探查盆腹腔所见:盆腔粘连,部分肠管粘连于子宫底部及右侧输卵管,分离粘连后,可见一V形环,另一端穿出子宫肌层,与肠管系膜粘连,另一端穿入右侧输卵管宫角处,子宫正常大小,双侧附件正常,仔细分离粘连,顺利取出异位环,创面电凝止血,查无活动性出血,生理盐水及甲硝唑冲洗盆腹腔,放出腹腔积气,拔除各套管,脐部及左侧切口皮下缝合,创可贴固定,手术顺利,术后血压100/60mmHg,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6天痊愈出院。

2 讨论

宫内节育器异位是指节育器部分或全部嵌入子宫肌层或异位于子宫外,异位部位为子宫肌层、盆腔内、腹腔内、膀胱、肠管、阔韧带或腹膜外[1]。IUD主要为爱母环,T型IUD(Tcu220c和Tcu380A)[2]。带器妊娠因个体差异原因较为复杂,主要与卵巢内分泌,年龄,宫颈内口松弛度,IUD与宫腔的大小是否相匹配,IUD支撑力等因素有关,且还与子宫的收缩排异功能较强有关,上述诸多因素可造成IUD位置下降到子宫峡部以下,解除了IUD在宫腔内对子宫内膜的压迫及异物反应等不利于受精卵着床的作用而致带器妊娠[3],申素琪、李瑛等报道发生异位的爱母环1个月后妊娠。该患者究其药物流产致节育器异位的原因可能为:(1)处理带器妊娠应采用B超纵、横向扫查子宫,观察子宫位置、大小及宫内节育器位置与妊娠囊的关系而施术。本例患者B超示:节育环位置轻度下移;早孕40±天,但施术者缺乏责任心,未按《临床技术操作常规》规范操作,未能严格掌握药物流产适应证及禁忌证,导致施术后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2)在妊娠囊排出后,未常规行B超检查环位,盲目施行清宫术及取器术,引起损伤促进IUD从损伤处异位;(3)取器失败后,未引起术者高度重视,常规静滴催产素引起子宫进一步收缩,子宫腔缩小,致IUD部分嵌入肌层;(4)转诊后,随访工作未做到位,未留取患者联系电话,未做到督促患者及早进行治疗,以至于在私人诊所延误诊治,导致并发症,给育龄妇女造成不必要的痛苦。为预防带器妊娠药物流产致环异位,技术人员应先观察子宫位置,大小及宫内节育器位置与妊娠囊关系,然后行取环术后再施行药物流产术。对于节育器取出宫腔操作有难度者应向患者交待病情,转往有条件的上级医院诊治。所以应加强施术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施术人员的技术服务能力。施术人员还必须具备执业资格,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对技术要精益求精,一定要按《临床技术操作常规》规范操作。

参考文献

1 奚风娟,李坚.宫内节育器异位直肠1例报告.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4,7(12):442-443.

2 申素琪,李瑛.90例宫内节育器异位不良事件报告分析.中国计划生育杂志,2010,2(18):111-113.

3 苏子国,苏博.带器妊娠实行药物流产的临床探索观察.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9,10(17):625-626.

超声医生未来工作计划篇5

  超声科医生年终工作总结1

  本人20xx年参加工作,一直于我院特诊科工作。秉承“质量第一、服务临床”的理念,坚持以病人为中心,高质量、高效率地为临床提供 快速、准确的诊断依据,踏踏实实,勤奋工作。尤其近几年来,我对 自己的工作有很多的思考和感受,在这里作简单的陈述:

  一、政冶思想方面:

  认真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法律、法规,领会上级部门重大会 议精神,在政治上、思想上始终同党同组织保持一致,保证在实践工 作上不偏离正确的轨道。几年来,自己不断加强思想道德和业务技能的学习,提高工作的责任心,工作严谨负责,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积极配合主任的工作,不计较个人得失,加班加点按质按量完成任务。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服务临床的思想,急病人与临床之所急。严格遵守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时与临床医生联系,提供有利的诊断依据。坚持以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

  二、工作学习方面:

  本人不仅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水平,同时也具有很强的业务学习 和工作能力。面对专业知识的日新月异,更加注重专业知识和新技术的学习。同时特别关注卫生局主办的继续医学教育学习;参加各种提高培训班、学术交流会。今年顺利的通过了“大型仪器上岗证考试”。为了更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除在业务技术方面努力学习 外,也加强相关知识英语与计算机应用知识的学习,获益匪浅。

  三、道德品质方面

  (一)有吃苦耐劳、默默无闻的敬业精神 我深深懂得“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道理。参加工作后,一直与患者打交道,虽然有点脏、苦、累,但我从未为自己选择 的专业而后悔。使我自豪的是为临床医生提供了科学翔实的诊断依据。特别是为妇产科、心内科、内分泌科等提供严谨的超声报告同时取得了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得到了信任和好评。

  (二)有严于律己、诚信为本、乐观向上的优良品质 我信奉诚实待人、严于律己的处世之道。以感恩的心面对世界;以包容的心和谐自他;以分享的心回报大众。从未与同事产生过矛盾纠纷。我自知还有许多缺点,但我是一个修正主义者,时刻在完善自己。

  四、今后的工作计划

  今不仅在业务上还要在生活和学习上,也要提高自己的水平。在院长的领导下,配合好主任,努力把我院特诊科融入良好的学习氛围,进一步提高超声技术质 量,更好地为临床各科室服务;加强与临床科室的联系,开展临床需要,增加科室经济效益;激发积极性,为科室的发展献计献策,为医院发展贡献自己一份微薄之力。

  超声科医生年终工作总结2

  一年来,在院班子和主管院长领导下,在医院各科室的支持帮助下,我科同志协调一致,在工作上积极主动,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心,结合本科室工作性质,围绕医院中心工作,求真务实,踏实苦干,较好地完成了本科的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全科人员在政治上认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牢固树立“一切为病员服务”的理念,加强医患沟通,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认真开展自我批评,坚决抵制药品购销中的不正之风,将反商业贿赂提高到政治思想的高度来认识和对待,科室内无医药回扣现象发生。

  二、全科人员能够自觉遵守院内各项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做到小事讲风格,大事讲原则,从不闹无原则纠纷,工作中互相支持,互相理解,科工作人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团结务实,克服人手少、任务重、人员结构不合理的状况,保证正常医疗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按照“三级甲等”中医院的要求完成各项临床工作,并高质量完成各种软件、台帐的整理工作,认真学习岗位职责、核心制度,并严格按照职责、制度的要求工作,认真学习“三基”并开展岗位练兵,做到严格要求、严谨作风、严密组织。严格执行“三合理”规范,做到合理用药、合理收费、服务到人,科室奖金发放不与经济挂钩,较好地完成了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三、“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科室内部积极调整医疗结构,采取有效措施,想方设法降低医疗费用,取得显著效果。一是抓合理用药。二是抓单病种费用。三是抓一次性材料的使用。四是加快病床周转。通过采取一系列强有力措施,保证了科室今年圆满完成医院下达的各项费用指标,在科室业务增长速度较快的情况下,使各项费用维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切实减轻群众的负担。

  四、积极引进和运用新技术,今年加大了对pph手术的推广和运用,引进了微波治疗仪,在保证疗效的基础上积极寻求新的.手术方法,总结临床经验,切实让病人花最少的钱得到最好的效果。

  五、在宣传工作上,充分利用多种形式,结合我院实际,深入广泛宣传我院整体功能、医疗范围、专科专病、名医、名药、大型医疗设备以及开展的新项目、新业务等,增强了医院整体知名度和部分专家名医以及专科专病知名度,为医院业务的发展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一年来,通过全科同志的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科室各项工作任务,但工作标准和工作质量与领导的要求还有差距,思路还需要更加宽阔。在新的一年里,要加大政治学习力度,提高工作质量,团结一致,扎实工作,高标准完成本科的工作任务和领导交办的各项临时指令性工作任务。

超声科医生年终工作总结3   

  在近3个月学习中,在超声室各位老师的关怀与帮助下,本着发扬团结、务实、拼搏向上的精神,本人业务技能得到了比较好的提高。

超声医生未来工作计划篇6

【关键词】 B超;引导;高危人工流产;临床分析

【中国分类号】 R714.2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380-01

人工流产术是目前避孕失败后的普遍补救措施,已成为非计划妊娠的主要治疗方法。但人工流产术的并发症多、风险性高、难度大[1]。特别是早孕合并哺乳期子宫、瘢痕子宫、畸形子宫、子宫过度屈曲、剖宫手术后半年内、子宫肌瘤、多次刮宫、宫角部妊娠等高危因素人工流产病例,手术难度明显加大,如采用常规方法,全凭术者的经验与手感在盲视下操作, 存在一定盲目性,易发生手术并发症,给受术者身心造成不同程度伤害,同时也给妇科医生、特别是年轻医师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近年来,B超引导在高危人工流产术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手术操作的安全性和成功率。两年多来,我站对早孕合并高危因素者采取B超引导下施术,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对此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9年1月至2011月8月,将我站诊治的早孕合并高危因素人工流产术275例,按照病人自愿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B超引导人工流产术109例;对照组:常规人工流产术166例。高危因素主要包括:哺乳期子宫、瘢痕子宫、畸形子宫、子宫过度屈曲、剖宫手术后半年内、子宫肌瘤、多次刮宫、宫角部妊娠等。两组在年龄、孕次、孕周及高危因素种类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并无手术禁忌症。仪器选用韩国麦迪逊SA-5500型超声仪,探头频率3.5MHz。

1.2 方法:观察组:人工流产术前行常规B超检查,明确宫内妊娠及孕周,同时查血常规、血型、出凝血时间,常规消毒外阴、阴道后辅巾。患者术中需适度充盈膀胱,探头置治疗巾下在下腹部作子宫多切面扫查,明确子宫大小、形态、位置,子宫畸形类型,子宫肌瘤大小、位置、宫腔是否变形及孕囊着床部位等情况,然后,在B超引导下,手术器械到达孕卵着床部位,吸刮出孕囊。手术结束前仔细检查宫腔,避免组织残留。对照组按常规人工流产术步骤进行,无其他监视。

对比两组在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其中,出血量以负压吸引瓶除去绒毛和蜕膜组织计算。要求受术者手术后半月内,第一次月经复潮后,术后3- 6个月来本站复诊,检查是否完全流产,有无感染,月经恢复时间及经量多少,有无闭经等。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2.0软件分析,组间比较采用p值检验。

2.结果

2.1 两组手术效果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2-5min,术中出血量3-11 ml;对照组手术时间4-20 min,术中出血量5-75ml。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的统计数据比较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比较 ( x-± s)

2.2 两组手术并发症比较:观察组发生并发症10例,发生率9.17%,对照组发生并发症35例,发生率21.08%,两组统计数据比较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月经改变主要包括月经量变少或闭经。观察组术后月经量变少6例,无闭经者发生;对照组术后月经量变少12例,闭经3例。详细数据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3.讨论

人工流产术是早期终止妊娠的有效方法之一,也是基层计划生育服务医师的常规工作和基本业务。但对于早孕合并哺乳期子宫、瘢痕子宫、畸形子宫、子宫过度前屈或后屈、剖宫手术后半年内、子宫肌瘤、多次刮宫、二次流产间隔不足6个月、宫角部妊娠等高危因素人工流产病例,其手术风险高、并发症多、成功率低。一旦手术失败,再加上不少手术病人并非主动就医,医生和计划生育服务站所承担的医疗风险很大,计划生育部门的医患纠纷很多。因此,寻求一种安全、有效的人工流产支持技术,成为提高基层计划生育服务水平的迫切要求。

理论研究认为:B超引导下的人工流产术可以变盲视手术为近直视手术,能够通过仪器直观观察子宫位置、大小、屈度、子宫畸形类型、孕囊着床部位,可以清晰掌握孕囊与肌瘤的位置关系,帮助手术医生在宫腔内选择正确的操作方向、力度和深度,动态并准确引导器械定位于孕囊所在位置施行手术,可以及时观察术中胚胎组织的清刮程度,不仅能够避免盲目反复吸刮宫腔给子宫内膜带来的过度损伤,而且可以有效防止漏吸、吸宫不全等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由于B超引导下的人工流产术具有可视性,所以降低了手术难度,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中出血,病人的痛苦程度也会明显减轻,更愿积极配合医师完成手术,因而人流综合症发生率将会显著降低。

临床实践证明:109例B超引导下高危人工流产病例的观察组与166例常规人工流产手术病例的对照组比较,在施术医师和手术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人工流产术并发症率从21.08%降至9.17%,发病率明显降低;并且将漏吸和子宫穿孔发生率从4.2%降至0发生率,将月经改变率从9.04%降至5.50%;在手术时间方面,将平均用时从5.5min降至2.8min;在术中出血量方面,将平均出血量从10.5ml降至5.5ml。因此,对于高危因素病例,利用B超引导可以极大程度提高手术的准确率和安全性,值得在各级医院,特别是以人工流产术为基本业务的县级计划生育部门推广应用。

但B超引导下的人工流产术也存在一定缺陷,比如:由于术中充盈膀胱而使部分气体进入宫腔,在超声下难以将这些气体与腔内出血及残留组织进行区分,致视野欠清或误吸伤害问题的发生;部分医师可能过分依赖B超,因而对手术器械运用熟练程度不够;B超引导下施行人工流产术,相当而言手术器械较昂贵,在一些乡镇基层计划生育服务站可能难以推广等等。另外,在B超监护的同时,应用米索前列醇等药物软化、扩张宫颈,进行高危病例人工流产的研究[2],本文尚未讨论,尚需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李军等.人工流产并发症[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0,179(8):503-505.

[2] 韩彦梅,高庆军. B超监护在高危人工流产中应用的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6):2557-2558.

超声医生未来工作计划篇7

关键词:超声诊断技术;教学方法PACS;多媒体课件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582-01

超声诊断技术集实践操作与影像学诊断于一体,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其教学宗旨是让学生在娴熟的操作手法下,准确识别正常的与异常的切面超声声像图,并且结合所学临床知识认清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本质。长期以来,辽宁省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在超声诊断教学中,采取以下几方面创新做法,顺应了当今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新形势的新需求。

1 高度重视理论教学,奠定超声诊断疾病的理论基础

近年来,随着超声诊断技术的飞速发展,超声诊断已从二维成像发展到三维、四维成像。同时超声诊断也从以往灰阶成像到现今通过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超声增强造影成像等技术。随之而来,超声诊断学也由过去的单纯诊断到现在的诊断加介入治疗,从而使超声影像学的应用领域得到大大拓展。但不论怎么发展,我院始终将理论教学视为诸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1.1 选取选用最新教改教材,及时修订教学计划、完善教学大纲。鉴于旧版教材不够实用,且内容陈旧老化、观念落后、图片欠清晰等缺点已经不能满足时展的要求,我们根据学科发展和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引用了新版的《超声诊断技术》作为教学和临床使用的理论蓝本。同时,我们根据超声诊断技术的自身特点以及不同教学层次,在原有的基础上尽力完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确实做到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地合理分配有限教学时间。

1.2 有的放矢着重培养学生对疾病诊断的逻辑思维能力:超声诊断技术涉及的教学内容较为广泛,结合我院培养的超声影像人才,面向的大多是辽西地区的基层医疗单位,因此我院在授课过程中,会更注重于此地常见病、多发病的超声影像学表现,及相关鉴别诊断疾病的讲解。重点培养学生用逻辑思维能力来分析异常声像图表,从而临床诊断更为准确。在教学过程中,我院会将相关解剖学、病理学、临床基础知识和疾病的超声声像图表现结合起来,使学生清楚它们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联性,培养学生四位一体的思维模式,从而为今后临床工作开展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1.3 全部用多媒体课件授课,使传授知识更加形象直观:传统的先板书理论授课后医院见习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们对于抽象的理论讲授缺乏直观印象,如今全部使用的多媒体教学方式不仅节省了授课时间,而且可以将各系统疾病的解剖、病理、超声声像图的特征性表现,以图片的形式展现,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

2 认真探索实践教学新方法,积极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辽宁省医学院影像技术专业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2004年就筹建了超声诊断实验室,并配备了三台灰阶超声仪和一台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并配有腹部、高频、心脏探头供学生实验课操作学习。

2.1 采用角色扮演法,使学生掌握脏器的扫查手法和正常声像图表现:超声诊断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手、眼、脑的同时配合。超声图像的获取与诊断与医生的熟练程度及操作技巧有着密切关系。自超声诊断仪引进教学程序后,我们利用角色扮演法即让学生自己相互作为受检者,进行实际操作练习,通过相互学习选择、探头放置部位、练习多种扫查方法来直观学习人体正常组织器官的声像图。在实验课上,还采取分组实践练习,即一部分学生先操作,另一部分学生观看教学录像同时进行主体问题讨论。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动手能力,也帮助学生体会到了临床医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2 引入PACS系统充实教育资源,使学生对异常声像图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掌握:正常声像图仅仅是超声诊断学的基础,而学习正常声像图的目的就是要掌握异常声像图的诊断。为此医学院联合附属三家医院建立起一套较为完整的,关于典型病例的超声声像图资料库,包括静态图像和动态图像作为超声诊断教学与考核资料库。并将典型病例按照教材理论课的内容进行系统编排,在每个病例附上病人的基本信息,通过实验室的PACS系统播放,将病人的基本信息与声像图表现相结合,经过仔细分析来诊断疾病,大大提高了学生诊断疾病的缜密思维能力。学生还可以通过实验室的PACS系统,调出临床病例的各种影像学资料,并对诊断报告进行拷贝以便课后复习巩固,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 围绕实践操作中心,不断调整考核新标准

我院于2006开始就尝试了新的考核标准:期末理论笔试考核成绩占70%,示教课实际操作成绩占20%,图库读片占10%。几年实践下来取得了良好成效,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实践操作能力得到了飞速提高。并且从去年开始,我院将学生实习前的技能培训改为实训考试,对于实践操作不过关者将不予批准临床实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重视实践操作的积极性,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由此实现良性互动。

4 关注跟进超声诊断技术教学的发展趋势——PBL模式

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即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或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是目前国内外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我院在教学实验室中PACS系统的引入,使学生不仅可以通过实际临床病例综合诊断疾病,教师也可通过典型病例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总结不同疾病的超声声像图表现,此法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入掌握与理解。同时对于复杂、疑难病例以及学生的疑难医学问题可通过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查阅参考书和文献来帮助学生复习相关解剖、病理和临床基础知识,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PBL 教学模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而且也开阔了他们的视野,从而使学习更主动,学习目标也更加明确。

参考文献

[1] 刘忠秀. 医学教育中PBL教学模式应用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8:1:15-16

[2] 华兴,李锐. PACS系统在超声影像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6,15,4:256-256

超声医生未来工作计划篇8

近年来,我国经济虽然取得飞速发展,但人民群众总体生活水平仍有待提高,加之受现有医疗卫生体制的影响,诊疗费用仍是患者选择医疗服务时的重要参考因素。与其他影像检查(CT、MRI等)相比,超声诊断的损伤性小、电离辐射轻、性能价格比最优,得到大多数患者的青睐,在临床疾病诊疗和预防保健工作中被广泛使用。然而,由于价格相对低廉,程序相对简便,使得超声诊断过度医疗的现象普遍存在。同时,与CT和MRI等技术有所不同,超声影像诊断由人工控制检查速度,即使仪器成像速度再高,单位时间内的工作效率也仍由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决定n;准确无误的诊断涉及到多方面的医学知识,要求医务人员对多学科信息综合分析,从多角度集思广益、开拓思路,得出正确结论。因此,超声影像诊断对人员素质、人员数量的依赖性极大。为有效应对超声科室不断增大的工作量,除了添置和引进先进的超声诊断设备外,培养更多的高素质超声诊断医务人员已成为必然选择和当务之急。

1.2新型超声诊疗技术层出不穷,应用难度加大

经过长期的实践和发展,现代超声诊断技术的难易度已出现明显的二极化态势。部分较为容易掌握的常规或传统诊疗超声技术由一般超声技术人员完成。部分已经成熟或标准化的超声脱机分析和图像重建工作,如造影增强时相分析、三维重建等新工作,可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技师完成。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型超声诊疗技术与日俱进。部分技术处于不断完善的阶段,显得比较繁琐、复杂和耗时,但在疑难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将起到关键性作用,推动超声医学不断向前发展。这对超声影像专业人才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协作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我国超声影像专业队伍培养现状

目前,我国超声影像专业人员队伍主要由近年来逐渐增多的高等院校医科毕业生和早期培养的超声影像技术人员组成,前者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后者经过多年的实践对传统的超声影像设备和诊断驾轻就熟。与国外医师和技师互相配合不同,我国医院单独设立超声科室,由医师或技师独自操作和诊断。这样,病例采集与诊断之间衔接紧密,医师可及时获取信息,调整诊断思路,效率较高,短期内可完成大量工作。然而,超声影像人员虽然熟悉操作和基本诊断,但对某一类疾病的了解不及临床专业医师。超声科室的诊断性与技术性工作分工不突出,对超声影像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都提出了很高要求,知识和技能兼备的超声影像人员仍较为缺乏。

2.1“学院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不足

卫生部《关于医技人员出具相关检查诊断报告的批复》规定“出具影像、病理、超声、心电图等诊断性报告的,必须是经执业注册的执业医师”,超声诊断专业队伍正在朝着纯医师化方向转型。我国超声专业医师的培养,已形成了本科(临床医疗/医学影像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规范化教育体制。影像专业的本科生进入工作岗位后,虽会有短期实习,但多数毕业生缺乏临床操作经验,且没有执业医师资格、大型医疗器械上岗证等资质证明,一般需要2年的培养周期才能完全胜任日常的临床工作。而目前的研究生教育学制一般为3年,培养计划大多是一年的基础课程学习加2年的专业临床学习,在此期间还需开展一定的科学研究工作,并完成毕业论文。在较有限的时间内,硕士研究生同时面临着继续深造、从事科研和就业的压力。大部分硕士研究生把主要精力放在考试、实验、以及上,毕业后无法在实际岗位上看病问诊,对疾病的认识多止于书本之上。这样的教育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科研能力,但远不能保证其临床水平。

2.2部分在职人员知识基础较为薄弱

目前在岗的经验丰富的超声影像医务人员大多并未接受过专业相关的高等教育。这部分人员具有大量实践操作经验,在“学院型”超声诊断人才初入岗位之时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指导和扶持作用,但就全国范围来说,其学历构成水平仍以专科为主。虽然部分人员在工作中接受了更高水平的进修、函授教育,因在岗学习时间有限、系统性不强,部分医院或医务人员自身甚至报着完成任务的心态而敷衍了事,难以弥补其较为薄弱的综合素质。如今很多大型医院引进了先进的影像设备,由于操作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原因,许多检查功能并不能得到很好的应用,甚至闲置;据有关资料显示,高尖端的设备只发挥50%的效能,有些甚至不能达到50%嘲。

3超声影像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3.1丰富教学形式,重视实践能力培养

超声影像涉及多门学科,知识量大,理论教学较为单调,学生易产生倦怠感。临床知识丰富、专业理论扎实的教师在超声影像人才培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采用互动式讲座、PBL教学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确保高质量课堂教学的同时,可定期开展与住院医师的交流活动,尤其是各专科医师的定期讲座将极大丰富超声影像专业学生的临床见闻,各医学院校应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建立和维护与医疗机构间的良好合作关系,为本科生提供校外实践平台,通过医院内的观摩、考察、讨论以及实际操作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与优秀校友和资深医师之间的联系,建立和完善校外导师制;根据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和就业意向,实施阶段性的院内实习,合理安排医院见习时间,要求掌握各种型号超声仪器的操作和特点,掌握常见多发疾病的超声诊疗技术,熟悉各种检查方法及先进的超声诊疗技术,同时协助医院开展科学研究 工作,并完成论文。

3.2加强在岗培训,提高人员专业素质

上一篇:乡村医生村医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体检中心医生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