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血管旁路移植术后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黄敏,沈延政,邓学东,严禹,孙勤,周轶群,郭建锋,R.Otto
酒精性肝病的超声诊断 李锐
B超、内窥镜诊断胰腺壶腹部癌对比研究分析 罗贵松
B超诊断白线疝一例 陈礼波,许利波
B超在妇产科急腹症诊断应用价值分析 蓝伟龙
特殊类型膀胱结石2例 边秋平,安树章,及东林,杨玉亮,李献亮
带环妊娠时妊娠囊与节育环位置超声分型的意义 刘贵伦,王柳燕,颜春霞
经食道超声诊断纵膈肿瘤附4例报告 彭勤中
超声显像对排卵的监测及临床价值 崔巍,李晓敏,张莉
盆腔结核的超声诊断及误诊分析 赵夏夏,吕建红,常虹,付晓燕
应用B超测量680例胎儿心、胸面积和周长之比值报告 周学忠,曾碧强
2例脾分叶畸形误诊脾破裂 王建军
B型超声检测卵巢妊娠一例 孟繁坤,刘桂梅
双侧输卵管卵巢积脓一例 黄世合,康维英
B超诊断巨大胎盘伴胎儿大网膜囊肿一例 赵云曾,万里亚,刘乔建,何玉梅
B超诊断结肠癌一例 胥雅娜,刘继红
左侧卵巢畸胎瘤直肠瘘一例报告 唐承凤,吴宗美
B超诊断视网膜下猪囊尾蚴一例 朱梅,李永芬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室间隔穿孔一例 张蓉,刘倚河
B超误诊小儿直肠肛周脓肿一例 姜立新
类胸腔肿瘤影像的右肺错构瘤一例报道 鲍道蓉,陶巨蔚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弥漫性甲状腺疾病中的应用 张越,梁沅,张红梅,张华
介入性超声在妇产科临床中的应用 董铄
Mirizzi综合征超声检查 任金河
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声像图表现及鉴别诊断 涂滨
超声诊断甲状腺腺瘤71例报告 唐昌芬,曹礼庭
肝胆疾患胆囊动力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寇毅,张尚忠
12例胎盘早剥超声诊断分析 吴社谋,何玉萍,孙迎化,吴越
妊娠三个月内绒毛膜下出血预后的超声研究 徐京,安源
门-肺分流术脾块胸腔移植的B超观察 诸明兰,陈虹,马瑞琴,董进秀,宿桂莲
左房M型超声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 夏红梅,高云华,杨成业
超声检查在原位肝移植术后的应用 李锐
超声与细胞膜通透性 于廷和,伍锋,王智彪,胡凯
经内镜微超声探头的检查方法探讨 温建平,刘悦新
63例肝外胆管梗阻的B超诊断及误诊分析 李新,周梅
周围型肺癌侵犯胸膜和胸壁的超声诊断 史赛敏,许蟠熊
高分辨力超声对阴囊急性损伤的价值 王洁,邓劲松,陈海青
膝关节积液的超声诊断 熊屏,张壮凤,林无生
原发性恶性肿瘤致阻塞性黄疸的超声诊断 钟红
急性阑尾炎的超声诊断 陈平,胡红,王明月,潘先勇
妇科疾病的超声误诊分析 蒙静芳
超声诊断胎儿脑膜膨出一例 蔡世玉
胆囊疾病漏误诊五例原因分析 付荣,涂波,李玲,陈受田
68例"胆囊脂肪餐试验”超声诊断分析 蒋维信,刘仁辉
63例卵巢冠囊肿的超声图像分析 李秋萍,李光仪,靳立功
超声误诊肥厚性幽门狭窄的原因分析 全学模,白永虹,王荞,唐毅,张平
超声心动图对二尖瓣狭窄左房内血栓小剂量华法令治疗的随访价值 张洁,李新明,章志娟,何福根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右冠状动脉右室瘘一例 王苏平,孙燕军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评价充盈限制型左室舒张功能不全 郑建春,许建中,严威,何仲海,王国梁,张绍昌
B超诊断脾外伤对外科治疗的意义 王奕萍,董竹生,李克华,雷芳
糖尿病肾病各级肾动脉血流参数的多普勒超声分析 倪秋杰,朱昆生,张建立,张安晋
重庆市第二届超声医学学术年会暨市医学会第19期超声医学提高班纪要
超声在药物流产子宫检查中的应用 汤增善,汤承舜,杨成虎,蒋云峰
婴儿心肌致密化不全的超声心动图诊断 夏焙,邱宝明
高频彩超诊断扭转 邹娅芳
膀胱憩室的超声诊断 陈洪波
彩色双功能高频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 李新,宋建琼,陈建军
B超及宫腔内声学造影诊断节育环异位 费军,陈越
胎儿颈部囊状淋巴管瘤合并脊柱裂、腹水一例 左玉霞,于玉华,冯秀华
卵巢肿瘤蒂扭转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 凌琳
超声动态观察胎儿泌尿系梗阻的价值 张茂惠,杨家翔,吴强,彭鸿
经阴道超声诊断宫颈病变--附124例病理对照分析 谭旭艳,缪青,贾译清
心肌声学造影及其定量研究进展 凌智瑜,王志刚
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癌36例分析 高秀荣,迟玉花,章正广,陈运洪
心脏淀粉样变性病的超声表现与临床病理分析 崔春花
肺心病超声与X线检查的对照分析 张大凤,曹丰
三房心合并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一例 强剑颖,朱绍亨,黄晓民
腹内斜肌断裂的超声诊断 陈茂蓉
罕见的双侧输尿管柱状积水一例报道 张道宾,于洁,牟明燕,王文兵
病案讨论(二)
B型超声诊断联头联体双胎一例 李丽娟
腹部结核的超声影像学特点及诊断 童晓明,周荣青,侯家声
超声诊断自发性脾破裂的临床价值 马志伟,张小惠,王雁霞,刘爱民,刘燕玲,杨京华
低强度超声促进骨折愈合的研究进展 孙保勇,陈文直
梗阻性黄疸的超声诊断 应汉斌,朱乃琴
超声引导经胆道镜取石初探 柴亮,梁胜斌,李世存,吴信柱
超声诊断在异常早期妊娠中应用分析 张春红,张秀华,李晓梅
超声诊断弥漫性肝癌的分析 郭久君
B超在计划生育术后并发症处理中的应用 王政强,曹廷芝
甲状腺腺瘤的超声诊断 邵春燕
CDFI诊断右颈部子宫内膜异位症一例 高河云
应用高频探头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 谢振福
超声诊断胰腺蛔虫9例分析 陶世英,万胜文
肾柱肥大的二维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周佩,钟红,夏利,林利,潘铁军
胎儿腹壁缺损畸形的超声诊断 程怀孟,董迎春,边菊瑛,刘正
输尿管囊肿的超声诊断 朱宇
题目:立题应简明确切。通常20个字左右''''最多不超过26个字为宜。应能准确的反映出论文的主要内容。
作者:一般论著不超过5人;综述1人''''审校不应超过2人。
摘要:250字左右''''并按结构式摘要撰写''''即:
(1)目的:本项检测或研究的出发点。(2)方法:所观察或检测的指标''''如病人及对照组的数目、性别、年龄、病种''''使用的仪器、探头频率以及采用的方法等。(3)结果:检测或实验方法得出的具体效果或指标''''对比数据''''最后结果''''以及对上述各项的附加解释。(4)结论:本项目的观察、研究或检测后的总结性的定论。
关键词:凡有摘要的论文皆应标引关键词。关键词主要自文题中选取''''不足时可自摘要或正文中选用。选自论文所研究的目的、对象和涉及的新技术等。(1)定义:可直接表达论文要点、中心内容和特征的词。(2)用途:提供检索窗口。(3)数量:3~10个''''一般3个。(4)词性: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形容词性。而代词、介词、冠词、连词、情态动词等皆不能作为关键词。(5)方式:按顺序排列成关键词索引。(6)要求:用规范化检索语言''''即主题词。应查阅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编辑出版的《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MedicalSubjectHeadingsAnnolatedAlphabeticList.MeSHAAL)。当所用词未查及时''''可用同义词、近意词或关联词''''并可配用有关的副主题词''''亦应查阅《MeSHAAL》副主题词字顺表〔1〕。
引言:应在250字之内。应概括简明的叙述立题的理论依据''''研究思路与基础''''国内外现状''''并应明确指出本研究的目标。
材料与方法(资料与方法):此部分是论文的基础和关键。评价论文主要看材料和方法的可信度和确定结果的标准。应写明病人、对照组、所用仪器种类、探头频率、检测的方法、药物名称(不用商品名)、剂量等。
结果:此段是论文的核心部分。研究和检测的最终目的''''即所获得的结果。此部分可分别用文字、图表表示。可强调或摘要叙述本研究的主要发现。
结果应有充分的数据及对比性研究''''最后结果应是科学的、合乎逻辑的''''而不是作者自行判断或推断的。例如:应用B超诊断胎儿脐带绕颈30例分析。在此文章中''''仅有诊断多少例的所见及数据''''而无最后的分娩证实''''这样的文章则欠科学性。
讨论:是论文最重要的部分是反映文章水平高低的主要部分。应重点突出自己的新发现、新概念、新学说、新规律''''及所作出的结论和观点。对研究中所发现之不足处亦应说明''''此外''''可以提出设想或建议。
在书写讨论段时''''应注意撰写技巧''''要简明扼要、语言顺畅、抓住重点、条理分明的表达出所要说明的主要问题''''使读者易懂''''看后有收益''''但要避免口语化。
(1)讨论之重点是应有自己的某些独到观点和见解''''并将之讲深讲透''''切勿仅重复他人的或众所周知的内容。如:超声检查法对人体无痛、无损伤、价格低廉……。(2)讨论段与其他段相关联''''特别是结果段中的某些数据及最后的结果''''用以进一步表明自己的观点''''但并不是结果中的数据又全盘搬到讨论中''''造成重复。(3)讨论中切勿引用他人文献过多''''更不要写成:本研究结果与×××和×××的结果一致或符合×××的结论。一来是将论著写成了综述''''二来是仅说明自己是重复他人所作。(4)通常讨论是文章中较长的一段''''应突出重点''''不要洋洋数百字''''冗长的内容反而使该说明的问题模糊不清。此外''''不要对某一问题尚未解释清楚时''''又另讨论其他内容''''使读者费解不得要领。(5)用语尽量勿重复''''如在前言或结果中已用过的语言''''讨论中最好不用或少用''''更勿过多的使用“国内外未见报道、笔者、我们”等。
椎动脉型颈椎病单侧狭窄患者血流动力学研究 乙芳,龚新环,杜宁,李飞跃,江旭峰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翟玉霞,李从铸,Zhai Yuxia,Li Congzhu
高频彩超诊断甲状腺淀粉样变1例 雷建明,余美
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的病理分期与脾脏声像及血流动力学改变 郑荣琴,吕明德,宁芳芹,李建国,卢翠容,蔡银科,姚集鲁
彩色多普勒在诊断肝血管瘤中的价值 王春洪,王中阳,Wang Chunhong,Wang Zhongyang
彩超诊断阴道壁动脉瘤1例 黄志平,王建中,肖菊英
眼内占位病变的声像鉴别及病理基础 彭斌,王则胜,巩丽清,Peng Bin,Wang Zesheng,Gong Liqin
肝枯否氏细胞肉瘤1例 王勇,郝玉芝
高频超声及乳腺导管声学造影诊断乳腺导管疾患 杜伊林,彭玉梅,杨素华,李进
腺性膀胱炎的超声诊断与分型 殷军,Yin Jun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血管瘤术后复发并假性动脉瘤1例 崔广和,刘灿,张永桂,齐春英,李丽霞
心肌超声背向散射的超微基础及临床应用进展 夏红梅,高云华
B超诊断胆囊破裂1例 宋戈萍,吐妮莎·艾沙,胡萍
203例正常儿童多普勒组织显像二尖瓣环及心肌运动速度正常值 金超,冯健,张先东
细针穿刺活检术在胸部疾病中的应用 方群
B超诊断女性盆腔包虫病21例 于兰,曹晖
B超观察高压氧治疗胆道蛔虫症30例 陈芳琳,雷秀兰
主动脉右心室隧道1例 张涛,洪善扬,袁祖贻,马爱群,刘建林,隋东虎
超声心动图诊断永存动脉干1例 朱蔚,邓又斌,黎春蕾,张友耿
超声诊断肝内外多发性胆管囊肿1例 俞蓓
B超诊断输卵管积水与周围组织广泛粘连1例 韩淑杰
心肌声学造影与二次谐波技术 陈爱华
B超诊断胎儿肺囊肿1例 李淑清,李丽娟,甘玉杰
超声新技术名词解释(二) 燕山
彩超诊断巨膜间皮肉瘤1例 李静伟
综合超声诊断技术评估高血压病心室舒张功能进展 唐红伟,刘汉英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并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1例 于德平,刘侠,王姣
阴道超声对诊断子宫粘膜下肌瘤的价值探讨 唐军,高淑华,吕君,杨惠茹
纵隔淋巴水瘤超声所见1例 徐进,李新民
腹主动脉瘤并夹层瘤濒临破裂超声征象1例 赵斌,贾勤慧,唐毅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髂外动静脉瘘1例 柯晓刚,郑宗英,林新霖
彩超诊断股静脉血栓形成1例 向丽萍
膀胱异位嗜铬细胞瘤1例 段欣
B超诊断子宫内膜钙化1例 孙志杰,孙国玉
口舌超声显像与其临床应用展望 林周璋
B超诊断胆囊内血管瘤1例 邱月花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在胸廓出口综合症中的应用 查长松,赵玉华,隋向梅,黄月红,李心端
彩色多普勒和三维能量造影诊断肠系膜上动脉综合症 刘鸿玉,王淑玲,蒋雪梅,康晶
机械心瓣膜患者脑动脉微栓子信号与凝血活性的相关性研究 倪秀石,朱文辉,袁翠英,王淦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原发三尖瓣膜炎并右心血栓1例 孟方
单侧颞窗对双半球脑血流动力学检测评价 凌晨,段春,华扬,Ling Chen,Duan Chun,Hua Yang
超声诊断颅内巨大血管瘤1例 潘青,王妙蝶,李宏,李艳
小儿脑瘫脑血流多普勒超声检测的研究 姜伟,潘慧娟,毕学燕,古丽斯坦
巨大浆膜下子宫肌瘤继发变性2例声像图分析 陶成云,黎晓林,全昌斌
A/B超眼生物学测量在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中的应用 万金方,张旭,彭斌,代芳萍
诊断超声对中孕宫内胎儿心脏超微结构影响的研究 冯泽平,陈辉,吴连连,林引云,李晓鹏
胎儿肾上腺超声测值与羊水过少关系的研究 何以敉,林礼务,叶真,薛恩生,高上达,林晓东,林暾
彩色多普勒血流动力学指标预测胎儿缺氧及酸中毒的价值 石华,孙丽萍,王玲,陈文卫
B超检测在女性性早熟诊断中的价值 杨冬梓,刘新质,吕超,周力学,黎淑芬,洪顺家,谢宇芬,邝健全
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病 朱掌珠,赵霞玉,张学珍,马玲,朱先存,涂卫东
二维超声心动图诊断左房巨大粘液瘤1例 孙志华
B超诊断膀胱小梁形成1例 赵锦
急性胰腺炎时超声观察网膜囊病变的准确性及临床意义 罗燕,代琳,林玲,胡运开,袁朝新
1例原发性膀胱腺鳞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 高建津,刘洁华,张秀芹
超声微探头对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下段静脉结构的研究 李瑞珍,陈琮瑛,李胜利,刘浔阳,黄飞舟,聂晚频,朱晒红
移植肾代偿性增生的临床观察 谢森,唐礼功,潘铁军,饶作祥,钟红,沈国球,文瀚东,陈云辉
超声诊断左房横纹肌肉瘤1例 马红,郭好学,姜如同
高能超声体外聚焦热疗治疗直肠癌疗效观察 何申戌,曾俊群,熊六林,姚松森,茅迅,单诗山,张颖,贺崇军
胰腺横断伤破裂出血伴腹腔内巨大假性囊肿1例 王顺华,李小燕
彩色多普勒能量显像检测子宫肌瘤内血流的应用价值 裴红,罗福成,童清平,连娟
B超诊断巨大单性脾囊肿1例 胡其能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肌瘤诊断中的应用 满诚,Man Cheng
正常中孕胎儿大脑中动脉血流参数的正常值范围 罗支农,韦怀新,郭会平,刘刚纯,陈春艾,王新玉,曹晓桦,钟梅
儿童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的B超诊断 隋萍,刘宝萍,覃均昌,Sui Ping,Liu Baoping,Tan Junchang
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疗效的研究 孟林,李光辉,唐娜,龚渭冰
小儿原发性肝癌的超声诊断价值 张素阁,李新民,刘道祯,权源
经阴道超声诊断结核性子宫内膜炎伴钙化 和朝平,李向农,吴梅
左室右房通道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张世科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多支肺静脉狭窄1例 张蓉
这些说起来都挺陌生,但要说B超,老百姓便熟知了。B超的全称为B型超声诊断法。事实上,B超仅是超声诊断里的一种显像方式,超声诊断还有A超、M超等分类。正因为如此,超声首先给大家的印象是诊断疾病。然而,随着生物材料及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超声医学也得到迅速发展,相继出现了实时三维超声、超声造影、超声介入等技术,给临床疾病诊疗增添了许多新的手段和方法。
黄品同主任介绍道:“超声用于诊断疾病,具有没有放射性、操作便捷、实时等特点,在临床已被广泛使用和认可。医生还可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细胞学穿刺检查、脓液和积水引流等,避免了不必要的开刀。所以,目前的超声科包含了诊断和治疗两部分的临床工作。”在黄品同主任的侃侃而谈中认识到,超声医学在临床中的用途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多,随着精准医学时代的到来,超声医学将会发挥其积极而重要的作用。据了解,以黄品同主任为首的科研团队正在利用超声介导微泡空化技术,在肿瘤、糖尿病等重大疾病领域进行临床前的动物实验研究,现已取得初步成果,有望进行临床转化。这将会对肿瘤及糖尿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方法。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
减少甲状腺结节过度治疗
随着体检的普及,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越来越高。在大多数普通百姓认识里,甲状腺结节的发生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存在很大关系,因此,发现结节就想开刀。在诊断不明确的情况下,许多患者都进行了甲状腺切除术。黄品同主任指出:“虽然甲状腺癌的发现率提高了,但甲状腺癌的死亡率并未发生变化。5年前,据不完全统计,国内甲状腺结节外科手术治疗有些过度,近50%的不必要手术的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由于术前诊断不明确而接受外科手术治疗。过度治疗给患者带来诸多不利,如术后潜在的并发症声音嘶哑、疤痕、甲状旁腺损伤等,还会影响甲状腺的功能,患者需终身服药。同时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经济负担。基于此,我们在全国推行了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诊断明确后再建议行甲状腺癌手术。自从开展这个项目后,我院甲状腺癌手术率从6年前的43%上升到93%,也就是说,来我院甲状腺外科治疗的基本上是经过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明确的甲状腺癌患者,大大降低了不需要手术的良性患者的过度治疗,同时从医学经济学角度也大大降低了国家和家庭的医疗负担。”据了解,黄品同主任这一诊断模式被国内同行大为认可,每年要举办5~6期学习班,并作为“浙二模式”在全国推广,造福更多患者。
此外,国外微小状癌(指直径小于1厘米的甲状腺微小状癌)的检出率较低,多数都是肿块较大触诊时才发现。而国内由于常规开展甲状腺超声检查,很多甲状腺微小状癌被发现。由于“恐癌心理”,大多数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事实上,甲状腺癌的预后很好,除了个别分化比较差的,一般的甲状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都可达二十年左右。因此,甲状腺微小状癌是否需要治疗,国内外尚存在争议。针对于此,目前黄品同主任在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的倡导下牵头做甲状腺微小癌消融治疗的全国多中心研究。
发现“新生血管”,
打开治疗斑块“新窗口”
颈动脉斑块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存在紧密联系。黄品同主任带领的团队早在2006年就开展了超声造影下的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检查。十余年来,他们通过临床资料分析和动物实验研究发现,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越多,其斑块发展越快,越不稳定,越容易破裂。“传统的斑块治疗靠的是控制血压、血脂、血糖,降低血液黏滞度,进行饮食调节等方法。而我们对颈动脉斑块患者及兔子模型的研究均发现运用血管靶向药物(一种抗肿瘤血管新生的药物)也能控制斑块内的新生血管化,进而抑制斑块的生长。这为传统的斑块治疗打开了一个‘新窗口’。另一个意义在于对斑块稳定性的评价及干预提供了临床依据,对于斑块内新生血管丰富的患者,应尽早干预,以减少脑卒中的发生。”
超声靶向空化治疗,
未来治疗新方式
药物靶向治疗是如今肿瘤的治疗方式之一,但是药物进入血管、细胞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阻碍,如血管屏障、细胞膜屏障、胞核膜屏障以及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和吞噬等,药物很难进入到肿瘤细胞内发挥杀死肿瘤的作用。利用超声靶向空化效应,就可以促使这些屏障开放,使药物能尽量多地渗透到肿瘤细胞内,发挥治疗作用。何为超声靶向空化治疗呢?在超声波这种机械波下,超声造影剂(微泡)会反复膨胀、收缩、爆破,伴随产生的微射流、高温、高电压现象,会对肿瘤血管、周围的肿瘤细胞产生相应的生物学效应,即血管屏障、细胞膜屏障开放,促使药物渗透,直达细胞内。“这就相当于道路的疏通,只有把道路上的障碍疏通了,货物才能快速运到指定位置,最大限度地产生效果。”黄品同主任比喻说。目前黄品同主任带领的团队利用这种技术把特定的基因转染到2型糖尿病实验猴的胰岛内,促使胰岛内B细胞增殖,从而促使胰岛素分泌而控制血糖。 “刚才所说的是利用稳态空化对药物进行递送,还有一种叫惯性空化,需要较高的声压,此时释放的能量会更大,可直接对周边肿瘤细胞产生不可逆性的损伤,达到肿瘤治疗的目的,我们已经分别在小鼠及兔子肿瘤模型中进行了多次试验。”黄品同主任补充道,“这两项研究都已在动物身上均取得初步成功,在最近举办的西湖国际超声医学论坛及在美国芝加哥举办的国际超声造影年会上均做了相关报告,得到了国际同行的称赞。”
健康网讯: 超声医学科研设计
超声医学科研设计,基本与其他临床学科的科研设计相同。通常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为前瞻性,一类为回顾性。前者是既往初步作过或尚未作过的课题,作以预计 性的研究,如研究一种新技术、新治疗方法对临床的诊断、治疗价值如何,其结果 可有实际应用价值,也可得出相反的结论。而后者是将过去所做的工作给予回顾性 的总结评价。目前采用前瞻性研究更具有新的实际意义。
在作前瞻性的课题研究时,首先要立题,而立题一定要新颖,最好通过查新,以确 定待作的这项研究,他人是否作过,如果多人已作过并已有了明确结论,自己再作则 仅是重复他人的项目而无新的意义。当然,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了与前人不同的结果 ,此时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仍可立题,其结果可能是一项重大突破或发明。立题后 ,继之要对本课题作合理的设计,并且绝对要严谨。
在确定了具体的科研题目后,应按以下几点去做并固定不变。
研究对象:要恒定。包括病人、对照健康人(志愿者),某种动物或其他。这个栏 目中,对人体最好不用“实验”两字,对动物或其他类可用“实验研究”。对所研究 对象的年龄、性别、条件等应当一致且固定不变,特别在病人组与对照组间的性别 、年龄要相当方可。
研究方法:要新颖。检测和治疗方法切勿全部重复他人所用的内容,并且应由专 人、专机完成。例如技术熟练者与新参加工作者的技术条件不相同,其检测的结果 则会出现人为的差异。又如仪器性能相差过甚时,所作结论会有一定的差异,否则作 出的结论均一致,其可信性则值得考虑。
检测指标:要准确。选择容易观察和意义明确的客观指标。如观察胎儿脐带绕 颈的时间,最好在分娩前,若距分娩时间较长,则其结果之可信性就不如分娩前。
若使其科学性强,检测的指标要有旁证,如检测诊断冠脉狭窄最好有冠脉造影结
果的对比。诊断腹部某脏器之恶性肿瘤则应有手术病理或针吸细胞学的证实。这些
在科研设计时应安排好。
研究结果:要有科学性。要按科研设计的目的研究和观察,得出结果以统计学的
客观数据为结论,作为本项课题研究的结果最佳。
统计方法:设立对照组:要条件相似。为使结果更具有说服力,应设对照组,通过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结果对比,分辨出处理因素与非处理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差距。处
理因素包括对病人的检测、治疗方法、剂量等,非处理因素包括社会、环境等。非
处理因素在两组均相对一致时,例如,两组间的年龄、性别均一致,检测时期亦相同
,如同在某一季节内等,其得出的结果才具有较高的科学性。
随机化:要客观。随机化即研究两种不同检测方法、治疗方法、用药方法等对
检测或治疗结果的观察。随机化是保持实验组与对照组相对均衡的方法,即应用抓
阄、抽签等方式。这并非按主观愿望挑选,而是被研究对象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
,即每个对象都有同样的机会被抽到。
样本量:要大。样本量越大,其反映客观的真实性越大。病例组与对照组样本最
好各在30例以上或再多些。如常见的病例在观察药物疗效时,最好100~200例或更
多,对照组也应有50~80例或更多。如果某种新疗法作鉴定性研究时,样本量应超过
200例。有时大样本有一定困难,但应确保研究结果的科学性。样本少时,要求:
(1)个体间差异不大;
(2)两组间效应差异大(p<0.01)时;
(3)严格控制非处理因素;
(4)罕见或少见病例,例数可少到10例左右;
数据可靠。一般论着不超过3000字(含图、表及参考文献),短篇和个案500~1000字,综述亦勿超过5000字为宜。
题目:立题应简明确切。通常20个字左右,最多不超过26个字为宜。应能准确的反映出论文的主要内容。
作者:一般论着不超过5人;综述1人,审校不应超过2人。
摘要:250字左右,并按结构式摘要撰写,即:
(1)目的:本项检测或研究的出发点。
(2)方法:所观察或检测的指标,如病人及对照组的数目、性别、年龄、病种,使用的仪器、探头频率以及采用的方法等。
(3)结果:检测或实验方法得出的具体效果或指标,对比数据,最后结果,以及对上述各项的附加解释。
(4)结论:本项目的观察、研究或检测后的总结性的定论。
关键词:凡有摘要的论文皆应标引关键词。关键词主要自文题中选取,不足时可自摘要或正文中选用。选自论文所研究的目的、对象和涉及的新技术等。
(1)定义:可直接表达论文要点、中心内容和特征的词。
(2)用途:提供检索窗口。
(3)数量:3~10个,一般3个。
(4)词性: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形容词性。而代词、介词、冠词、连词、情态动词等皆不能作为关键词。
(5)方式:按顺序排列成关键词索引。
(6)要求:用规范化检索语言,即主题词。应查阅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编辑出版的《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Medical Subject Headings Annolated Alp
habetic List.Me SHAAL)。当所用词未查及时,可用同义词、近意词或关联词,并可配用有关的副主题词,亦应查阅《Me SHAAL》副主题词字顺表〔1〕。
引言:应在250字之内。应概括简明的叙述立题的理论依据,研究思路与基础,国内外现状,并应明确指出本研究的目标。
材料与方法(资料与方法):此部分是论文的基础和关键。评价论文主要看材料和方法的可信度和确定结果的标准。应写明病人、对照组、所用仪器种类、探头率、检测的方法、药物名称(不用商品名)、剂量等。
结果:此段是论文的核心部分。研究和检测的最终目的,即所获得的结果。此部分可分别用文字、图表表示。可强调或摘要叙述本研究的主要发现。
结果应有充分的数据及对比性研究,最后结果应是科学的、合乎逻辑的,而不是作者自行判断或推断的。例如:应用B超诊断胎儿脐带绕颈30例分析。在此文章中,仅有诊断多少例的所见及数据,而无最后的分娩证实,这样的文章则欠科学性。
讨论:是论文最重要的部分是反映文章水平高低的主要部分。应重点突出自己
的新发现、新概念、新学说、新规律,及所作出的结论和观点。对研究中所发现之不足处亦应说明,此外,可以提出设想或建议。
在书写讨论段时,应注意撰写技巧,要简明扼要、语言顺畅、抓住重点、条理分明的表达出所要说明的主要问题,使读者易懂,看后有收益,但要避免口语化。
(1)讨论之重点是应有自己的某些独到观点和见解,并将之讲深讲透,切勿仅重复他人的或众所周知的内容。如:超声检查法对人体无痛、无损伤、价格低廉……。
(2)讨论段与其他段相关联,特别是结果段中的某些数据及最后的结果,用以进一步表明自己的观点,但并不是结果中的数据又全盘搬到讨论中,造成重复。
(3)讨论中切勿引用他人文献过多,更不要写成:本研究结果与×××和×××
的结果一致或符合×××的结论。一来是将论着写成了综述,二来是仅说明自己是重复他人所作。
(4)通常讨论是文章中较长的一段,应突出重点,不要洋洋数百字,冗长的内容反
而使该说明的问题模糊不清。此外,不要对某一问题尚未解释清楚时,又另讨论其他内容,使读者费解不得要领。
题目:立题应简明确切。通常20个字左右''''最多不超过26个字为宜。应能准确的反映出论文的主要内容。
作者:一般论著不超过5人;综述1人''''审校不应超过2人。
摘要:250字左右''''并按结构式摘要撰写''''即:
(1)目的:本项检测或研究的出发点。(2)方法:所观察或检测的指标''''如病人及对照组的数目、性别、年龄、病种''''使用的仪器、探头频率以及采用的方法等。(3)结果:检测或实验方法得出的具体效果或指标''''对比数据''''最后结果''''以及对上述各项的附加解释。(4)结论:本项目的观察、研究或检测后的总结性的定论。
关键词:凡有摘要的论文皆应标引关键词。关键词主要自文题中选取''''不足时可自摘要或正文中选用。选自论文所研究的目的、对象和涉及的新技术等。(1)定义:可直接表达论文要点、中心内容和特征的词。(2)用途:提供检索窗口。(3)数量:3~10个''''一般3个。(4)词性: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形容词性。而代词、介词、冠词、连词、情态动词等皆不能作为关键词。(5)方式:按顺序排列成关键词索引。(6)要求:用规范化检索语言''''即主题词。应查阅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编辑出版的《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MedicalSubjectHeadingsAnnolatedAlphabeticList.MeSHAAL)。当所用词未查及时''''可用同义词、近意词或关联词''''并可配用有关的副主题词''''亦应查阅《MeSHAAL》副主题词字顺表〔1〕。
引言:应在250字之内。应概括简明的叙述立题的理论依据''''研究思路与基础''''国内外现状''''并应明确指出本研究的目标。
材料与方法(资料与方法):此部分是论文的基础和关键。评价论文主要看材料和方法的可信度和确定结果的标准。应写明病人、对照组、所用仪器种类、探头频率、检测的方法、药物名称(不用商品名)、剂量等。
结果:此段是论文的核心部分。研究和检测的最终目的''''即所获得的结果。此部分可分别用文字、图表表示。可强调或摘要叙述本研究的主要发现。
结果应有充分的数据及对比性研究''''最后结果应是科学的、合乎逻辑的''''而不是作者自行判断或推断的。例如:应用B超诊断胎儿脐带绕颈30例分析。在此文章中''''仅有诊断多少例的所见及数据''''而无最后的分娩证实''''这样的文章则欠科学性。
讨论:是论文最重要的部分是反映文章水平高低的主要部分。应重点突出自己的新发现、新概念、新学说、新规律''''及所作出的结论和观点。对研究中所发现之不足处亦应说明''''此外''''可以提出设想或建议。
在书写讨论段时''''应注意撰写技巧''''要简明扼要、语言顺畅、抓住重点、条理分明的表达出所要说明的主要问题''''使读者易懂''''看后有收益''''但要避免口语化。
(1)讨论之重点是应有自己的某些独到观点和见解''''并将之讲深讲透''''切勿仅重复他人的或众所周知的内容。如:超声检查法对人体无痛、无损伤、价格低廉……。(2)讨论段与其他段相关联''''特别是结果段中的某些数据及最后的结果''''用以进一步表明自己的观点''''但并不是结果中的数据又全盘搬到讨论中''''造成重复。(3)讨论中切勿引用他人文献过多''''更不要写成:本研究结果与×××和×××的结果一致或符合×××的结论。一来是将论著写成了综述''''二来是仅说明自己是重复他人所作。(4)通常讨论是文章中较长的一段''''应突出重点''''不要洋洋数百字''''冗长的内容反而使该说明的问题模糊不清。此外''''不要对某一问题尚未解释清楚时''''又另讨论其他内容''''使读者费解不得要领。(5)用语尽量勿重复''''如在前言或结果中已用过的语言''''讨论中最好不用或少用''''更勿过多的使用“国内外未见报道、笔者、我们”等。
摘要:医学超声影像学在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学模式、师资队伍等方面还存在不足,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从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转变教学模式、加强师资建设四方面进行教学改革。
关键词:医学;超声影像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1-0131-02
随着医学超声影像技术不断的发展,超声造影、三维超声、弹性成像、腔内超声、介入超声、超声靶向诊断与治疗等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使超声影像成为一种全新的诊疗学科,与外科学、肿瘤学、微创医学等学科联系越来越紧密,在临床诊断及治疗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由于临床对超声检查的依赖性越来越高,以及诊断范畴拓宽,导致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在大幅上升。用什么样的思维方式才能更好地适应医学超声影像技术发展和专业学科的发展,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才能很好地达到教学目的,这是从事超声影像学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课题。
一、改善超声影像学教学方法
医学超声影像学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与学生为了实现共同教学目标,完成共同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可采用教授法、谈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实验启发、实习等多种方法,以便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过去多采用教师教授为主的方法,教学方法比较单一,超声影像学内容学生不易接受难于理解,学习兴趣不高;当前以案例教学、研讨互动、情景模拟等方法更加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医学超声影像学的主要学习内容包含各系统、器官的理论基础和超声图像的识别,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其内在联系,不能认为课程标准要求什么教师就教什么,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学生初次接触超声图像,很难把超声图像与解剖图像之间进行联系,可视化超声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将超声图像与解剖图像之间进行概念转换,建立人体器官解剖断面图像与超声图像间的立体思维概念,改变单纯平面思维概念,帮助学生加强实践能力,促使学生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转变。为了真正体现医学超声影像学的教学特点,不断的丰富超声影像图库,插入大量的典型超声声像图、对比结构解剖图,根据教学内容适当插入简短的三维超声动态图像。因此利用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向学生传递信息,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变静态为动态,变复杂为简单,变枯燥为生动,使抽象的、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化为直观的、形象的、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内容。
医学超声影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除了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必须具有丰富临床实践能力。在实践教学中采用学生一对一互动操作练习,通过自身练习来体会和学习正常声像图。对于异常超声声像图的学习,我们建立了超声图像库和可视化超声实践教学软件系统,组成超声诊断典型病例的声像图资料库,所选病例图片均按疾病分为心脏及血管、腹部、妇产、小器官等,充分利用学生第3年学习的时机,由带教老师指导学生通过软件系统调阅并查获感兴趣的病例,用于W生示教。
二、改进超声影像学教学效果的评价
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可以从老师和学生两方面入手来评价,首先我们应明确评价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检验教学效果,制定评判标准,结合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教龄、学历、职称、成果),按照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通过学生评价、同事评价、教师自评、专家评价、领导评价等多种方式,采用纸笔评价或网络评价。对于医学超声影像学课程学生学习成效的评价,过去多采用理论课考核成绩占100%,现使用考核形式为期末理论笔试考核成绩占70%,实践能力考核成绩占30%,包括上机动手操作、典型病例思考与分析、以及检查报告的书写完整性和规范性。
三、转变教学模式
常见教学模式类型有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高度集中型、以教育教学民主为中心的温和型、以学生为中心的松散放任型、以程序模式为主的管理型。医学超声影像学理论课内容抽象,学生不容易听懂,对超声图片的理解难度大,所以需要将超声图像与解剖图像之间进行概念转换,建立人体器官解剖断面图像与超声图像间的立体思维概念,我们通常采取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高度集中型结合以教育教学民主为中心的温和型融合教学模式。
过去采取“4+1”的教学模式,即前四年公共课、基础课以及专业课的教学,最后一年进行实习。为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结合学校总体培养方案,为使医学超声影像学教学方案更加科学、合理,依据教育教学规律及本学科教学实践,安排第七学期学生在接受理论课学习的同时,穿插性的在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实践教学,并专门配置超声诊断仪用于教学,老师可以一对一的进行教学演示和指导,学生可以随时亲自动手操作,从而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联系更加密切。
在第八、期实践教学实习,比传统实践教学安排提前一个学期,不仅体现了早期接触专业、早期接触临床的理念,又避免了学生考研、就业等社会因素对实习的影响,第十学期采取个性化强化培养,使学生能力和素质进一步提高。
四、加强师资建设
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师资是关键。师资力量建设应满足学科发展建设的需要;满足专业和专业特色凝练的需要;满足科研工作上水平的需要;满足提升教学质量的需要,师资力量在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过去我们师资力量薄弱,仅2―3名理论课教师,现师资队伍不断强大、结构更加完善合理。
1.加强理论课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建设,需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学缘结构,积极引进超声医学高学历人才,建立一支稳定的教师队伍,积极加强对教师的知识和技能培训,使其不仅具有扎实的超声医学知识,及时掌握超声医学的新技术、新方法,还要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和改革,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同时要加强师风师德建设,乐于奉献、忠于职守、严谨求实、率先垂范,创造性地做好教学工作,充当教育教学改革的中流砥柱。
2.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分实验室和医院,医院工作的重点仍然是临床工作,加强与实践教学基地沟通和交流,提高实践教学基地对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充分利用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资源,努力提高实践教学基地教学的效果。
总之,医学超声影像学现按照各系统疾病来介绍相关影像检查技术。医学超声影像学科已开始按照系统划分亚专业组,这不仅可提高临床诊断水平,还将为医学影像学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游岚岚,朱小虎,查晓霞,等.医学影像专业超声医学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论坛,2011,8(11).
[2]李颖嘉,文戈,严静东,等.网络环境下超声影像学教学改革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12(5).
收稿日期:2016-12-01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4zdjy079)
1.1超声诊断学课程设置不足
超声诊断技术作为一门年轻但发展迅速的学科,在临床应用中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公共的前沿诊断方法,也成为高等医学院校学生知识体系中的必备部分[4]。但是由于医学界乃至社会上对超声重要性的误解或观念的落后,导致超声诊断学在大部分高等医学院校的影像诊断技术或物理诊断学教学中所占比例太小[5,6]。有些医学院校临床医学生中涉及超声的课程只有4-6个学时,往往在诊断学中一带而过;有些院校临床医学生课程内容中根本就不安排超声诊断学,或者将其纳入考查课、选修课,导致学生认为其“可学可不学”;更不要说安排见习、实习课。而超声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没有上机观摩或实践课,学生会觉得超声诊断非常抽象、晦涩难以理解,基本上达不到学习效果。
1.2临床医学生超声诊断学知识掌握现状
由于在校期间基本上没有接受过超声诊断学课程的培训,导致年轻的临床医学生对超声诊断知识缺乏基本的了解,知之甚少,不了解超声检查适应证及用途,不清楚超声检查的原理及优势,甚至看不懂超声报告单,认为其只是辅助诊断,更不用说了解超声诊断技术的前沿发展方向和趋势。殊不知超声诊断目前在临床各学科疾病的诊断中所占比重之大,涉及范围之广,包括了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产科、浅表组织器官、心脏、肌腱韧带、关节、神经、器官移植以及大血管等。据统计,所有的临床学科都与超声医学存在或多或少的关联,超声在一些疾病的诊断上已取代其他影像学方法而成为首选或必不可少的诊断手段[7]。有研究者对临床型硕士研究生和七年制硕士研究生针对超声基本知识的了解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6.4%学生认为课堂教学不能满足其对超声知识的掌握,73.4%的学生认为自己对超声知识的了解差,仅24.9%的学生认为自己对超声知识了解一般;在问及对超声报告的认识上,38.7%学生认为他会关注超声报告中描述内容,32%学生会关注部分与自己专业相关较强的报告内容,仅17.5%学生认为自己能读懂描述内容,46.5%学生表示完全不能读懂报告描述内容[6]。由此可见,临床医学生对超声诊断学知识了解严重不足。
1.3超声诊断学教学师资现状分析
由于超声诊断学是一门年轻的、但发展非常迅速的技术,专业人才储备相对不足,尤其缺乏高学历、高年资、临床和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目前,一些医学院校从事超声诊断学理论授课的教师仍多为本科或大专学历,缺乏硕士以上学位人员,有些甚至是技术员转行,其学历层次、知识体系、综合素质尚有待提高。同时,超声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临床带教也是重要的教学环节。由于临床超声医师队伍整体偏年轻,缺乏超声诊断学专业人才,尤其是高年资中级专业技术职称以上的教师,加之带教医师一般都缺乏技术规范化培训,带教过程中教学内容分散,缺乏系统性、针对性、规范性,带教过程中常夹杂着个人习惯性和随意性,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2临床医学生超声诊断学教学改革策略
为满足现代医学事业快速发展和社会医疗卫生机构的实际需求,实现现代复合型医学人才的培养目标,应改革现有的医学教育模式,弥补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超声诊断学专业教育上的不足。
2.1结合当今医疗体制改革和医学发展的需要,重视超声诊断学课程教育超声诊断技术由于其发展迅速、易于普及、实用性佳,不仅成为各大医院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在某些常见病、多发病的筛查、诊断和人群健康检查中更是占据了无可替代的地位;而且由于其便捷、价廉、无放射性、应用广泛,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更是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影像学检查方法。CT、MRI虽然具有分辨率高、诊断价值大等优势,但由于其昂贵的价格或有放射性等缺点难以在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推广普及。随着近期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五项重点工作之一即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卫生队伍的建设,完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标准,超声诊断作为一种易于推广的影像学技术,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地位更是举足轻重。因而改变超声诊断是辅助诊断的陈旧观念,在临床医学生中普及超声诊断学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2.2组织编写适合临床医学专业的超声诊断学教材目前的超声诊断学教材主要是面对医学影像学专业,因而编写一本适合临床医学专业的超声诊断学教材至关重要。临床医学生学习超声诊断学的目的主要为:第一,了解超声成像的原理、特点、发展方向、前沿技术,从而能根据不同患者、不同疾病、不同部位、不同要求正确选择超声检查方法。第二,了解超声成像的常见干扰因素,并能向患者解释某些组织器官超声检查前特殊准备的意义。第三,能正确分析超声诊断报告。第四,能根据临床实际需求,充分发挥超声诊断优势,不断拓展超声诊断应用范围。这就要求教材深入浅出、图文并茂,重点突出超声诊断的成像原理、类型、技术优势、常见病诊断要点、临床应用,并结合解剖、病理病生、主要临床表现等内容,将基础、临床、影像学科相结合,同时将高频超声、腔内超声、三维超声成像、超声造影等当前临床应用研究中的热门课题加入教材中,广征博引,力求知识的先进性[5]。
2.3将超声诊断学纳入临床医学生的必修课程,增加实践课超声诊断既是一门独立的技术,也是一种公共的、通用的、临床多学科涉及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在临床各学科疾病的诊断中所占比重之大,涉及范围之广,包括了全身各组织器官系统,超声在一些疾病的诊断上已取代了其他影像学方法而成为首选或必不可少的诊断手段[7]。因此,教学主管部门应将超声诊断学纳入临床医学生的必修课程,合理分配教学课时,临床医学生超声诊断学的学时数应不少于30学时,让学生充分了解超声技术的原理、类型、优势、临床应用范围及当前发展方向和前沿技术,更好地为日后开展医疗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技术。超声诊断学是一门医、理、工交叉结合的专业课,基础理论较抽象;相比于X线、CT等影像学方法,图像是实时动态的,不同的切面、不同的方向得到的图像千变万化,实践性非常强,所以超声诊断学的见习、实习课程显得尤为必要[5,8];临床医学专业该课程见习课不少于8学时,实习时间不少于2周。开展好实践教学,有助于加强影像与临床学科的结合,培养横向思维,避免基础、临床、影像学科之间的知识脱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影像学方法的成像特点、优势,将知识融会贯通;通过实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书本理论,有助于临床医生读懂超声报告。
2.4加强超声诊断学师资队伍建设随着超声医学的快速发展,目前各大医院都紧缺超声医师,教学任务的增加无疑会进一步凸显超声医生人手紧缺的矛盾,各高等医学院校应当着力培养优秀的超声诊断学专业的教师队伍。除了要引进高学历、高层次的超声专业教师外,还应加强现有超声医师带教意识的培养,对年轻教师进行超声诊断技术的规范化培训,从而系统化、规范化临床带教课程。带教过程中注意基础医学课程、临床课程、影像课程知识之间的联系,介绍超声专业新技术、新发展、新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学习效果。
【关键词】超声医学;学科;学科建设
【中图分类号】R197.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089-02
随着超声医学的建设和发展,超声已经不仅仅被应用于临床诊断,超声治疗也已经成为了重要的治疗手段。超声技术可以与一些强势学科进行有效合作,可以在介入治疗,手术影像检测评估,以及生育学的超声检测中发挥重要作用。超声学科在承担诊断和医疗任务的同时,还肩负着医疗科研,甚至医疗教学等重要任务。
相对于一些临床学科,超声医学是一门全新学科,是将超声技术应用于医学各部门而形成。但是其与医院的一些其他辅助科室比较,超声学科的地位和作用又是十分突出的。随着超声医学与临床联系越来越紧密,超声医学学科已经实现了多领域渗透。从医院进行超声学科建设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看到,超声学科的建设的根本在于有效进行科室建设,实现诊疗科研的严格管理,以及优质服务的全面突破。
一、超声医学学科的建设重点在于科室建设
超声医学学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命名。在超声科室的命名中需要考虑的是超声功能的涵盖,即使是乡镇小医院也不能简单地命名为B超室,因为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三维甚至于四维彩超也已经被引入了县乡医院,所以在科室命名上要充分考虑到这一因素。另外超声医学已经脱离了简单的诊断功能,目前已经与临床治疗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各种临床的诊断和治疗都与超声密切相关,所以通常情况下可以将科室命名为超声科。
超声科室的有效建构是超声学科建设的重要方面,超声学科与临床联系日益紧密,诊疗与教研需要紧密结合,但是目前的情况是多数医院在超声科室建设中结构分散、系统性差,加之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所以造成了设备资源的很大浪费。我们需要有效建设完整的超声科室,实现人力、物力最大程度上的结合。对超声科室的建构可以从检查、治疗和教研三个方面有效的推进。
超声学科的建构中需要具有全科素质的团队领导者,科室主任可以从院内外聘请具有威望的中青年专家担任,因为中青年人才更具有发展潜力和魄力。在设立科室主任和副主任的基础上,可以设立诊断和诊疗、教研组长,实现对行政和业务的有效领导。超声科室的一般性工作可由超声医师,以及超声技师联合完成,医师进行诊断和操作,而技师进行录入和报告的出具工作。超声科室还需要数名护士,对患者进行术前准备,以及术后的观察。器械工程师可以选聘专职或者兼职都可以,但是需要保证检修的快速和及时。在超声科室的技术配比中需要高、中、初级互相合理配合。
二、超声医学学科建设的根本在于临床管理
从医院的建设角度来说,各学科建设的基本立足点在于临床的有效应用。超声医学的学科建设需要紧密地和解剖、生理和病理科室联系在一起,积极拓展超声和基础医学的联系。在临床诊疗中需要用规范医学条例来指导医生的患者意识,以及科研意识,在临床上做到有品质和有内涵。在全面理顺本学科建制的基础上,超声医学学科需要积极地进行跨学科协作。超声诊断是临床的前置环节,而临床可以有效的对超声诊断形成验证,所以超声临床需要建立严格的随访,以及反馈机制,超声医师下病房,以及参阅诊疗意见都是必要的。在超声学科的临床上,不仅仅需要增强科室内部的凝聚力,还需要有效的增加医院内部的向心力,以及与患者的亲和力。
超声医学学科的临床建设关键在于保证医疗质量,全面地提高诊断的正确率,积极推进超声医学的临床治疗。又快又好地完成超声诊疗的关键是减少预约,基本上做到“零预约”。在超声临床的建设中积极突出超声介入治疗,有效发挥超声在治疗中的引导作用。全面推进超声介入治疗在造影,引流和造瘘临床上的应用,突出超声在评估和靶向穿刺方面的特色。超声学科临床建设的目的和意义在于及时地解决临床问题,积极地推动和使用新技术和新手段,紧密的联系学科前沿,为患者解除疾病所带来的苦难。目前对于医院来讲,最重要的是要积极地在超声介入诊断、肝脏移植、临床诊断分析、男子不孕不育和风湿疾病诊断中做精做细。
三、超声医学学科建设的亮点在于优质服务
从客观角度来讲,因为各个地区的医院层次、以及软硬件设施具有明显的区别,所以说超声医学在学科建设上基本上难以一整套办法全面推进,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其实各个医院在提高服务质量上却是相通的。超声医学的学科管理在于便捷性,因为超声检查是一项普通的医疗检查,所以说做到快速、便捷是服务的关键。超声科室的服务应该说具有两重性,其一是对患者的服务,其二是对临床的服务,所以有效的实现与医院,甚至于多所医院联网是关键。通过局域网可以进行有效的预约和排号,通过超声的信息管理可以实现临床医生快速了解结果。通过远程网络患者可以挂号,疑难病历可以得到快速的协助诊断和处理。
超声科室的服务还在于超声医师诊断结论的快速生成报告,对一些非常规的病例可以由高级医生处理,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治疗和诊断。对患者的资料进行大型的数据库管理,便于网络的直接调取。超声科室可以与医院的网络联系,最终实现与互联网的连接,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患者公平的排号就诊,对特殊的病历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同时计划安排好超声技师和临床护理人员。超声科室还需要开设必要的临时观察室,以便于一些小风险治疗项目可以在门诊进行直接的治疗,手术后对患者进行有效的24小时观察。
四、超声医学学科建设的未来在于科研和人才
我们之所以说超声学科建设的未来在于科研和人才,是因为超声医学的未来应用空间和领域是十分广阔的。虽然目前超声医学还局限在临床诊断上,在临床治疗上也逐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其依然有很多需要提升之处。在科研方面最主要是要将科研工作与临床紧密结合,良好的科研可以带动学科发展。在提高超声诊断质量的同时,我们需要重点发展射频消融,超声辐射力成像,心脏超声等技术。超声医学还需要与多学科实现联合攻关,与临床科室和纳米材料科室紧密合作。还需要积极的推进科研成果转化,有效地将科研成果向适宜的三级以及基层医疗机构进行输送,推动超声在介入、造影,以及肿瘤、治疗方面的临床应用;促进乳腺靶向造影,以及纳米级造影剂的申报,转化和应用。
另外,在超声医学人才培养方面可以有效借助平台力量,加大选拔力度,培养重点人才。要将院内培养和院外联合培养结合在一起,努力为超声医学人才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在待遇上要向青年学科领军人物倾斜,鼓励青年医生申报各种创业基金,以此为超声医学人才的脱颖而出提供充分的锻炼机会和物质保证。
参考文献:
[1] 赵佳琦,章建全;借鉴戴明循环理论增进超声医学科研管理[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11年01期
[2] 王鹏,褚洪光,孟春荣,李倩;超声医学科建设构想浅谈[J];中外医疗;2012年01期
[3] 刘守君;加强超声学科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水平[J];现代医院管理;2005年01期
[4] 杨益虎;超声医学科建设构想浅谈[J];实用医技杂志;2007年21期
[5] 何林丰;对我区超声医学工程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J];科技;2000年06期
作者简介:
发表评论 快捷匿名评论,或 登录 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