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内镜范文

时间:2023-03-09 00:22:45

超声内镜

超声内镜范文第1篇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7X(2007)10-0062-02

【摘要】内镜超声是结合了内镜和超声两项技术,内镜超声能够更详尽地反映消化道管腔及临近管腔的组织结构,是一种无创伤性、安全准确的诊断方法,可用于评价良、恶性病变及分级。同时利用内镜超声作引导行细针穿刺活检,可确诊病变的性质。极大丰富了临床诊断技术,拓宽了医务工作者的视野。

【关键词】内镜超声;细针穿刺活检技术

In mirror supersonic

Chen Dan

【Abstract】in mirror supersonic in mirror and the supersonic two technologies,in the mirror supersonic can exhaustively reflect the digestive tract tube cavity and approaches the tube cavity 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is one kind does not have the wound,the safe accurate diagnosis method,may use in to appraise good,the m alignant pathological change and the graduation. In simultaneously uses the mirror supersonic to do guides the good pintle puncture,may diagnose the pathological change nature. Enormously has enriched the clinical diagnosis technology,has opened up medical worker's field of vision.

【key word】in mirror supersonic; Pintle puncture technology

内镜超声(EUS)自从上世纪80年代开展以来,逐渐被广泛应用到消化道以及消化道邻近组织与器官。由于结合了内镜和超声两项技术,内镜超声能够更详尽地反映消化道管腔及临近管腔的组织结构,是一种无创伤性、安全准确的诊断方法,可用于评价良、恶性病变及分级。内镜超声引导的细针穿刺活检技术,可探测到消化道以外的器官,如肝脏、胰腺和纵隔,可应用到下列疾病的诊断、分级和取样:Barrea's食管、食管癌、非小细胞肺癌、胃癌和淋巴瘤、黏膜下病变、胰腺癌、胰腺囊肿、胆管炎和肝外胆管疾病、直肠癌等。

内镜超声能够展示消化道各个层面,以及相邻器官的组织结构及形态改变,出于结合了内镜和超声影像,能更好的显示黏膜下结构(如息肉、血管扩张)和邻近结构(肝、胰腺和纵隔)的病变。内镜可以直视消化道管腔的结构,超声可显示管腔深层的及邻近器官的影像。超声内镜引导下的细针穿刺活检技术,使大多数发现的病变都能进行病理检查,进一步拓展了内镜超声的应用范围。现综述如下:

1 内镜超声的应用

1.1 Brrett's食管及食管腺癌:食管腺癌在过去几十年呈急剧上升的趋势,由于食管腺癌的分级与预后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早期诊断与分级至关重要,食管腺癌的发展经过了Barrel's食管、低分化、高分化到腺癌的一系列的演变。根据一些研究,外科取材的样本病理检测结果显示:约16-30%的病例有高分化和腺癌两者共存的现象,因此,对于高分化的诊断,多推荐施食管切除术。但是,仍有较高的复发率。而且,很多患者并不适合外科治疗。因此,对于高分化组织及黏膜内肿瘤,内镜治疗受到很大关注。内镜治疗时,因体表超声不能很好的显示食管,而EUS克服了这些缺点,能详细显示食壁影像,食管位于胸骨的后方,又与气管、支气管和肺紧密相邻,因此,内镜超声能详尽显示食管壁影像,预期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能达到100%和94%。

对于诊断为食管腺癌的患者,内镜超声对病变范围的定位极为重要。由于超声探头可置于食管和胃的腔内,获得的病变深部影像不会受到骨和气体的干扰。EUS对于早期癌的T分期,其总的准确率高于CT,可用于食管腺癌的术前TNM分期。Roseh等报道:EUS对T分期的不同亚期,准确率分别如下:Tl为80.5%,T2为76%,T3为92%,T4为86%。对于恶性淋巴结,据称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可达到92%,93%和92%。

1.2 非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的死亡率很高,是否侵犯纵隔淋巴结可作为一个分级标准,同时也是手术禁忌症的重要指标。CT和纤维支气管镜都有某些局限,内镜超声对上纵隔,主动脉和肺动脉间区、隆突下及食管周围区域的淋巴结的探测敏感度可达到90%,如利用细针穿刺活检,特异性近100%。

1.3 黏膜下病变:变对于来自消化道深层组织(黏膜下及平滑肌)的病变,常规内镜只能报告为非特异性的 “肿块或包块”。黏膜下病变的组织学分类很广,常规内镜和放射影像很难定性。而内镜超声通过对管腔深层组织显像,可发现包膜内实体的病变,通过辨别病变是否为固态和液态,以及位于哪一层,能更好的对病变定性(如基质肿瘤或脂肪瘤)。另外,内镜的细针穿刺活检也可确诊病变的性质,来自黏膜和肌肉组织的小包块(

1.4 胰腺癌: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后,手术切除不再是一个必然选择。即使早期切除和化疗,5年生存率也低于5%。因此准确的分级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手术。据Yasuda对胰腺癌所做的多重影像学检查对比研究发现,EUS对胰腺癌的显示率,均高于目前常用于诊断胰腺肿瘤的其他影像学检查。内镜超声影像可清楚的反映胰管的改变、扩张,胰腺组织的纤维化、钙化。门静脉是否受侵犯,是选择胰腺癌手术方式的关键。以往常用血管造影和术中超声判断,对肿瘤及淋巴结的转移的准确度可分别达到80%和72%,内镜引导的细针穿刺可使敏感度达到92%。

1.5 胰腺囊肿:胰腺囊肿恶性变的可能性大于其他器官囊肿,胰腺囊肿从组织学可分为假性囊肿、良性囊肿、黏液囊肿、恶性病变。内镜超声能提供详细的胰腺囊肿图像,但无法凭此鉴别良恶性质。如果用内镜超声细针取样,检验囊肿内的肿瘤标志物,就可克服这一限制。其中,CEA的诊断价值高于其他肿瘤标志物。

1.6 胆总管和肝外胆汁病:由于十二指肠邻近胆囊和胆管,内镜超声是评价肝外胆管的理想方法,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准确率达到95%,接近ERCP(逆行胰胆管造影),稍高于MRCP(磁共振胰胆管造影)。由于内镜超声的并发症大大低于ERCP,所以一般应先行EUS,视情况再行ERCP检查。

1.7 直肠癌:EUS常规用于直肠癌的外科手术前分期,来选择适当的肿瘤治疗方法。尽管EUS也常用来治疗后的评价,但结果往往相互矛盾,因为放疗后的EUS评价的准确性就大大降低了。

2 结论

内镜超声是结合了超声和内镜两种检查技术的优势,能更清晰的呈现消化道以及邻近消化道的器官的病变情况,同时利用内镜超声作引导行细针穿刺活检,可确诊病变的性质。极大丰富了临床诊断技术,拓宽了医务工作者的视野。

超声内镜范文第2篇

摘 要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对102例疑为胃癌的患者进行EUS检查后的临床资料。结果:早期胃癌(EGC)12例,浸润型胃癌32例,胃淋巴瘤3例,中晚期胃癌60例,类癌1例,Menetrier病1例,胃溃疡3例。结论:EUS能比较准确地判断癌的浸润程度及周围淋巴结转移情况,正确的术前分期对评估病情、判断预后、选择治疗方案及手术方式、胃癌的可切除性及预后的判断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及临床价值。

关键词 胃癌 超声内镜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02.174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进展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仅30%~50%[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收治疑为胃癌的患者102例,其中男61例,女41例;年龄22~82岁。平均53岁。其中上腹痛、纳差5例,厌食、体重减轻29例,早饱感、恶心呕吐7例,呕血、黑粪23例,贫血28例,上腹部肿物4例,腹水6例。

方法:检查前禁食12~48小时,检查时口服盐酸达克罗宁胶浆10ml。超声内镜为Olympus GF-UM2000机械环扫式超声内镜。扫描视角为360°,扫描频率为7.5~12MHz

结 果

与常规内镜相比,EUS的优点在于能比较准确地判断癌的浸润程度及周围淋巴结转移情况:①准确判断胃癌的深度,超声内镜鉴别早期胃癌的正确率可达90%,判断癌肿与胃壁具体层次关系正确率>80%。②判断胃癌浸润范围,其与手术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5.7%。③具有较高的淋巴结转移发现率(72%)。④有利于准确判断肿瘤的TNM分期,EUS对胃癌诊断准确率T分期达90%,敏感性为95%,N分期达78%。⑤有利于诊断Borrmann IV型浸润型胃癌。⑥早期发现胃癌术后复发、可切除性及预后的判断。微型超声探头对早期胃癌有较大诊断价值,对早期胃癌浸润程度判断的准确性为67%,其中隆起型早期胃癌的准确性最高为91%,凹陷型早期胃癌的准确性为56%[3]。

在这些病例中,因进行了EUS检查,治疗计划获得改变的患者占病例的51%(EUS检查前后,临床医生的治疗策略都用标准化的表格记录;内镜医生未被告知EUS检查前的计划)。治疗策略的改变与否与EUS检查的解剖部位无明显差别(食道56%,胃60%,胰腺49%,直肠40%)。在大多数的病例中(70%),EUS检查所导致的改变往往趋向于简单的或风险较小的治疗,已经计划手术的患者取消了手术计划。而EUS或EUS-FNA检查结果导致的更复杂或风险更大的治疗措施主要包括外科手术或内镜下治疗代替原来的观察随访,或是在外科手术基础上增加新的辅助疗法如先化疗或放疗待病灶缩小后再手术等。研究表明,即便内镜医生不参与治疗决策的制定,EUS仍可在超过半数患者的治疗计划中起到显著的作用。

讨 论

胃癌的超声内镜影像表现为不规则、不均匀的低回声或中等回声(低于第3层高于第2、4层的回声强度)肿块影,取代了正常胃壁的数层或全层结构。超声内镜下的胃壁的五层结构中,第四层低回声带(固有肌层)是划分早期胃癌与进展期胃癌的分界线。对于浸润性胃癌患者,尤其内镜多次活检为阴性结果的,EUS是首选的检查方法。超声内镜对胃癌的T分期的总体准确率为85%,其中T1~T4期的准确率分别为96.3%、85.4%、73.8%、89.5%对胃周浸润范围的判断与手术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79.8%,对腹水、胰腺及膈肌浸润的判断能力很强,而对结肠和脾门区浸润的判断能力相对较弱[1]。超声内镜能发现直径>5mm的肿大淋巴结,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为81%,特异性为50%[2],但对转移性淋巴结与炎症反应性肿大淋巴结的鉴别仍较困难,需借助细针穿刺技术进一步提高淋巴结诊断的准确性。受超声内镜探查距离的限制,对胃周围远处淋巴结及脏器转移的显示能力较差,故对胃周围1~6组淋巴结诊断较易,对7~16组淋巴结转移需结合体外超声、CT检查等手段加以明确。

一般的胃癌在EUS下显示为正常超声层次结构连续性的破坏,常出现胃壁结构的完全消失。弥漫性浸润性胃癌又称皮革胃(LP)则表现为超声层次结构的增厚,胃壁可以无层次结构的消失。皮革胃常常胃壁5层结构均增厚,尤其是出现胃壁超声第四层结构的增厚,最具诊断特异性。LP的另一特点为胃壁结构的回声强度的变化,有时增厚的胃壁使超声第3层结构有中断现象,第3层结构模糊、消失,病变呈不均质低回声,低回声区可见回声光点,常环胃壁生长。LP常累及周围组织,如侵犯胰腺,伴腹水和淋巴结转移。Menetrier主要为第3层结构增厚,有时超声显示第2层也增厚,可在增厚的胃壁内见到潴留性囊肿.如果出现第4层增厚,不考虑此病。其他胃壁增厚性疾病,如幽门螺杆菌引起的淋巴细胞性胃炎是胃壁增厚的常见原因,EUS多显示为第1、2层结构增厚,一般不会出现超声第4层增厚。超声内镜在胃癌的诊断及分期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EUS对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计划的显著影响,是基于EUS对肿瘤及淋巴结分期的高度准确性。

影响胃癌预后的因素主要是胃壁的浸润深度和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的范围(即TNM分期),故正确的术前分期对评估病情、判断预后、选择治疗方案及手术方式、胃癌的可切除性及预后的判断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及临床价值。胃镜检查虽然能有效地检出胃黏膜病变,但难以判断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腹部超声、CT、MRI、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等在发现病变周围和远处转移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不能准确判断胃癌对消化道管壁浸润的深度。

参考文献

1 诸琦,主编.超声内镜.

2 孙思予,编著.电子内镜超声诊断及介入技术.

超声内镜范文第3篇

正确的癌瘤术前分期对选择治疗方案、评价预后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胃癌当然也不例外。传统的胃癌术前检查包括胃镜、B超和CT,但均不能正确地进行术前分期。幸运的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目前在一些大型的医疗机构开展了超声内镜、螺旋CT、核磁共振、腹腔镜检查等,它们为胃癌术前分期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超声内镜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影象诊断工具,具备了内镜和超声的双重功能,它是将微型高频超声探头安装在内镜(包括胃镜、肠镜、膀胱镜、腹腔镜等)的顶端,当内镜插入体腔后,既可直视观察腔内的形态,又可通过超声扫描了解病变的深度及其与周围脏器的关系及周围肿大的淋巴结。由于其受腹壁脂肪、肠腔空气和骨骼系统的影响和干扰少,进一步提高了分辨率,从而使胃癌的术前分期更加准确。

目前,临床上使用超声内镜包括超声胃镜、超声肠镜和超声腹腔镜等。它们可用来判断消化道肿瘤的侵犯深度,如已经侵犯到肌肉层了,还是仅仅侵犯了黏膜层,而后医生可根据肿瘤侵犯的深度考虑外科手术切除的可能性及手术方法。超声内镜还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有无局部的淋巴结转移。甚至医生还可以根据它确定某些转移肿瘤的起源与性质,并以此为线索找到原发肿瘤。此外,它还能帮助医生判断食道静脉曲张程度与栓塞治疗的效果;显示纵隔病变;判断消化性溃疡的愈合与复况等。

虽然超声内镜优点多多,但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适合此项检查。像严重心肺疾病患者、处于休克状态者、疑有胃穿孔者、不合作的精神疾患者、严重智力障碍者、消化道急性炎症特别是腐蚀性炎症患者等,都不宜使用。

由于这项检查比较复杂,为了顺利完成,患者在检查前还应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前空腹4~6小时,如有幽门梗阻者,应禁食2~3天,并用温盐水洗胃;术前15~30分钟口服去泡剂,以消除附着于消化道黏膜上带有泡沫的黏液,并且检查时患者尽量不要吞咽,以免带入新的泡沫;术前还要肌注镇静剂(安定)和解痉剂,咽喉部喷洒麻醉剂;如行超声肠镜,则术前应清洁洗肠。术后2小时内禁食。

其他的还有螺旋CT,能够发现内镜超声较难发现的远处(后腹膜和大血管周围)淋巴结和脏器转移,并提高病灶检出率及术前分期的准确性。核磁共振对进展期胃癌瘤体的分期较准确,特别是浆膜外浸润的诊断,其敏感性达93%~97%,甚至高于螺旋CT。腹腔镜检查最重要的优点是创伤小,它利用小切口来观察肿瘤的局部浸润情况,尤其是胃后壁肿瘤,及是否伴有腹膜转移,对胃癌可切除性判断的准确率达91%~96%,有效地避免了那种开腹后才发现肿块已无法切除的情况发生。

超声内镜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内镜超声;介入;现状;进展

在目前消化医学中,研究的热点之一就是内镜超声,线阵超声可以随时对存在于超声影像平面活检孔伸出的穿刺针进行观察,内镜医师也可以针对消化管道的病变部位用细针进行抽吸,对胰腺囊肿引流与腹腔神经丛阻滞进行介入操作,也使得内镜超声的适应证范围扩大。

1 内镜超声介导细针抽吸

从内镜超声介导细针抽吸的适应证来看,主要包括胰腺肿瘤、食管癌、粘膜下病变、腹腔淋巴结、非小细胞肺癌、肝脏肿块、腹水、左肾上腺包块、直肠周围淋巴结及包括等[1]。不管是内镜超声检查或其他检查方法,都能进行内镜超声介导细针抽吸进行细胞学检查,但是需要满足以下条件:内镜超声对病灶能够显示的更为清晰;穿刺路线能够避开气管、大血管等重要结构。如果有组织条,能够做病理切片,如果有需要,还可以做电镜、免疫组化、微生物培养等。

1.1胰腺实质病变 针对小于2cm的胰腺肿瘤,内镜超声影响比其它影响更加的敏感,经我院多次实践验证以及采用细胞学验证,对2cm大小的肿瘤,内镜超声介导细针抽吸的效果非常好,在内镜超声的引导下,介导细针抽吸能够更加接近病变部位,可以童工临近肠壁对病变取样,并且这部分病变也可以被切除,降低了肿瘤经过针道种植的风险[2]。

1.2囊性胰腺病变 新生物是胰腺囊肿病变的主要来源,约占据10%。针对胰腺囊肿,内镜超声介导细针抽吸可做生化、液体细胞学、肿瘤标志物分析等,有效的提高了内镜超声诊断的准确性。但是,与胰腺实质病变的内镜超声介导细针抽吸相比,囊性胰腺病变的诊断准确性不高,可能与抽吸液体中细胞含量少有关[3]。

1.3食管癌 在食管癌患者的处理中,应该先采用CT及正电子射线扫描检查将远处转移排除以后再考虑用内镜超声检查。如果单纯采用内镜超声诊断恶性淋巴结,其敏感性为49%~99%,特异性为33%~99%,而采用内镜超声介导细针抽吸检查,其敏感性为85%~93%,特异性为93%~100%。针对没有发生远处转移的患者,可以采用内镜超声介导细针抽吸进行局部区域分级,在对腹腔淋巴结及食管旁淋巴结转移的检查方面,内镜超声介导细针抽吸要不CT扫面的效果好,能够有效的防止对患者进行无效的手术,在实际诊治过程中,最经济且获取高质量信息最多的方法是CT扫描结合内镜超声介导细针抽吸[4-5]。

1.4腹腔淋巴结 对腹腔淋巴结的诊断,采用内镜超声引导,介入细针抽吸的方法是最适用的,该方法可以全面观察从任何方向靠近肿瘤的淋巴结并从中获取样本。从某报道研究中可以看到,内镜超声介导细针抽吸诊断腹腔淋巴结的准确性达到96%[6],而与胰周淋巴结诊断准确性(77%)相比,内镜超声介导细针抽吸诊断腹腔淋巴结的准确性要高。

1.5粘膜下病变 针对粘膜下病变,尽管内镜超声能够确定病变的位置,但是对病变的性质不能确定,如果病变大于4cm,且腔外边界不规则,存在囊性空间及灶性回声,那么就可能与恶性有关。从相关报道中可以看到,单纯采用内镜超声诊断恶性粘膜病变的准确性为78%,而采用内镜超声介导细针抽吸与免疫组化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恶性粘膜病变诊断的准确性达到91%。

1.6肝脏病变及肿瘤转移 通过内镜超声,能够对肝左叶与部分肝右叶进行观察,可以先采用内镜超声对肝脏肿块进行探测与发现,然后采用内镜超声介导细针抽吸对其进行评估。相关报道显示,针对574例有肠胃、肺肿瘤或相关病史的患者采用内镜超声检查,其中14例被查出存在肝脏病变,后经内镜超声介导细针抽吸证实全部为肿瘤,而经过CT扫描则仅仅检查出3例。经过对比发现,针对直径小于1cm的肝脏病变,CT扫描不能发现,而内镜超声检查则能够发现。

2 内镜超声介导细针抽吸并发症

在临床诊断中,内镜超声介导细针抽吸诊断术后的并发症相对比较少。有报道称,在对256例患者诊断后,有5例出现并发症需要住院治疗,其中3例十二指肠穿孔,并发症无死亡案例。在另外一项报道中,在对458例患者共557个肿块进行活检中,有5例出现并发症,其中2例囊性病变抽吸后出现发热、2例内镜造成穿孔、1例假性囊肿壁出血。因此,在内镜超声介导细针抽吸诊断中,要注意预防性的使用抗生素[7]。

3 内镜超声介入应用的最新进展

3.1内镜超声介导的Trucut针活检 从内镜超声介导细针抽吸技术的本身来看,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①在操作中,必须要有细胞病理学医师在场,对细胞快速进行固定、染色及诊断,达到指导穿刺次数及穿刺效果的目的;②受穿刺后病灶出血的影响,对细胞学诊断的结果产生影响;③依靠单细胞学检查,很难对分化好的肿瘤正确的进行判断,如淋巴瘤与消化道间质瘤;④对完整的组织样本很难采集到。而在内镜超声引导下,采用Trucut针穿刺活检可以得到有效的解决,活检针采用19G,能够切除完整的组织条块,提供给组织病理学诊断依据,内镜超声介导细针抽吸诊断与内镜超声介导的Trucut针活检的准确率分别为65%和85%。朱小英等人在对12例粘膜病变病灶进行内镜超声介导的Trucut针活检穿刺共36次,其中30次成功取出组织条,成功率达到83.3%[8]。因为Trucut针的构造比较特殊,在适应证上可能对直径大于2cm的实质病变诊断效果较好。

超声内镜范文第5篇

[P键词] 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诊断;超声内镜

[中图分类号] R57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7)05-108-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value of endoscopic ultrasound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and gastric submucosal lesions combined with pathology. Methods 108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and gastric submucosal lesions detected by routine gastroscopy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ry 2015 to December 2016,who were treated with endoscopic resection or surgical resection,were selected as our research objects.All patients underwent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different tests,the specific operation was selecedt.The postoperative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was performed according to the gold standard for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and the coincidence rate of conventional gastroscopy and endoscope ultrasonography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endoscope ultrasonography was 85.19%,and the coincidence rate of conventional gastroscopy was 62.04%.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2.0cm stromal tumor showed that intratumoral patchy hyperechoic tumor echo was slightly more.The uneven internal echo of the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tendency was more obvious with irregular edge,and the serosal layer was invaded.Among them, 7 cases originated from the muscularis mucosae,and other 35 cases originated from the muscularis propria.In the 10 cases,the serosal layer was invaded.There were 5 cases of lipoma,which showed uniform and high echo,and the posterior part was often accompanied by acoustic shadow.There were 5 cyst patients and the patient presented with no echo area.The echo behide the cyst was slightly enhanced and the boundary was clear.There were 8 cases of patients with ectopic pancreas and the endoscope ultrasonography showed that there was an inhomogeneous high echo.Most of the patients were observed in the presence of the sunken pits under the white light,and no ehco tubular structures were observed under endoscopic ultrasound.The lesions generally originated from the submucosa and the muscularis propria,and the boundary was not clear. Conclusion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is high.It can be used to distinguish the origin of esophageal and gastric submucosal protrusion.Before operation,the nature of eminence lesions can be judged,and it can be used as a guide for clinical treatment.

[Key words] Upper gastrointestinal tract;Submucosal lesions;Diagnosis;Endoscope ultrasonography

食管、胃黏膜下隆起病变是指普通胃镜下观察到食管、胃黏膜表面光滑的隆起,大多由消化道黏膜层以下的肿物或消化道壁外组织、脏器压迫消化道管壁所致[1-2]。由于病灶起源于黏膜层以下,胃镜活检取材表浅,对大多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性质诊断困难。即使结合CT等影像学方法,诊断准确性仍较差[3-4]。超声内镜将胃镜与超声检查的特点相结合,能够对病变的大小、起源层次、浸润深度等予以明确,从而判断病变性质。本研究旨在通过结合病理结果探讨超声内镜在食管、胃黏膜下隆起病变诊治中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于我院通过胃镜检查初步诊断为食管、胃黏膜下隆起病变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7例,女51例,年龄18~82岁,平均(57.5±12.4)岁。纳入标准:年龄≥18岁;胃镜检查提示食管、胃黏膜下隆起:同意行超内镜检查进一步明确;超声内镜检查后提示可以治疗的病例,患者及家属同意内镜治疗或手术治疗。排除标准:消化道狭窄、消化道穿孔、休克患者;消化道急性炎症患者;伴有严重的心、肺、肾功能障碍的患者;精神疾病无法配合;病历资料不全者;有手术禁忌症无法行治疗的病例。

1.2 方法

患者常规胃镜提示食管、胃黏膜下隆起病变,随后行超声内镜检查。超声内镜检查选用富士能SU-7000超声内镜胃镜系统,EG-530UR环扫超声电子内镜,探头频率5~12MHz。患者检查前禁食6h以上,术前10min口服盐酸利多卡因胶浆对咽喉予以局部麻醉。若无法耐受普通检查,请麻醉医师评估后行丙泊酚静脉全麻无痛检查。检查时患者取左侧卧位,首先将内窥镜置入食管,对食管隆起性病变予以寻找,洗净黏液后,采用脱气水浸泡法、水囊法或两者联合进行检查,待病变所处位置食管腔被水充盈后,开始扫查。对病灶形态、回声、边界、大小、起源层次、与周围脏器关系等予以记录。

根据超声内镜检查情况选择相应的处理方式,对起源于黏膜肌层、黏膜下层、固有肌层的黏膜下肿瘤,直径≤2.0cm的患者行内镜下圈套器高频电摘除、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内镜下全层切除术(EFTR)等治疗,考虑恶性或直径>2cm的患者转外科手术治疗,术后标本行病理检查。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比较胃镜检查和超声内镜检查诊断符合率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诊断符合率比较

超声内镜诊断符合率为85.19%,常规胃镜诊断符合率为62.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797,P

2.2 超声内镜下表现

超声内镜诊断平滑肌瘤38例,内部呈均匀低回声,边界清楚,其中30例起源于黏膜肌层,8例起源于固有肌层,见图1。间质瘤52例,≤2.0cm者表现为均匀低回声,局部可见点片状稍高回声,边界清楚,见图2。≤1.0cm者回声信号低,部分与平滑肌瘤鉴别困难。>2.0cm者,瘤体内局部的点片状高回声稍多,具有恶性倾向者内部回声不均匀更为明显,边缘不规则,侵犯浆膜层。其中7例起源于黏膜肌层,35例起源于固有肌层,10例侵及浆膜层。脂肪瘤5例,表现为均匀一致的高回声,后方常伴有声影,边界清楚,包膜完整,均起源于黏膜下层,见图3。囊肿5例,表现为表面光滑的无回声区,后方回声稍增强,边界清楚,起源于黏膜下层,见图4。异位胰腺8例,表现为不均匀的高回声,大部分白光下可见脐样凹陷,内部管状结构,边界不清楚,无明显包膜,常累及黏膜下层、固有肌层,见图5。

3 讨论

常规胃镜对消化道黏膜表面进行观察,并结合活检病理对上消化道疾病予以诊断[5-6]。由于黏膜下隆起的病变病因通常位于黏膜层以下,常规胃镜较难对其病变起源及性质进行准确判断,诊断准确性差。相关研究指出[7-9],超声内镜可对管壁层次予以清晰显示,并根据回声特点、病变大小、起源层次以及同周边脏器组织的关系,对病变性质予以判断,从而提高诊断准确性。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超声内镜在食管、胃黏膜下隆起病变诊断中的作用,以内镜或外科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结果显示超声内镜诊断符合率达到85.19%,高于常规胃镜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本研究显示,食管、胃黏膜下隆起中平滑肌瘤与间质瘤所占比例较大,由于两者均起源于黏膜肌层或固有肌层,均为低回声,易误诊。>2.0cm和恶性倾向的间质瘤与平滑肌瘤超声内镜下鉴别不困难,但是小间质瘤和平滑肌瘤超声内镜下的图像非常相似,有时鉴别困难。两者均为低回声,均可位于黏膜肌层或固有肌层,边界清楚。本研究根据内镜下切除后病理分析误诊的原因,总结了以下鉴别要点:(1)平滑肌瘤大部分位于食管中下段,少数位于贲门、胃底,黏膜肌层多于固有肌层;间质瘤大部分位于胃内,固有肌层多于黏膜肌层。如果胃镜提示黏膜下隆起位于食管中下段,活检钳可以推动,则平滑肌瘤的可能性极大。(2)平滑肌瘤整体的回声要比间质瘤要低,在图像上表现为颜色更深些,放大图像后观察平滑肌瘤比间质瘤内部回声更均匀。

普通胃镜下如果胃窦大弯侧见一黏膜下隆起,表面光滑,且有脐样凹陷通常考虑异位胰腺,与脂肪瘤的鉴别并不困难。但本研究中2例术前普通胃镜和超声内镜考虑脂肪瘤的患者,ESD术后病理诊断为异位胰腺。我们回顾了术前的胃镜及超声内镜资料,发现误诊的病例普通胃镜下观察表面无脐样凹陷,位于胃窦大弯侧,活检钳无法推动。超声内镜下可以看到黏膜下层的高回声团块,但其形状比脂肪瘤扁平。放大图像观察,内部的回声不均匀,与黏膜层和固有肌层的部分分界不清楚。虽然超声内镜仍存在漏诊、误诊,只能作为初步定性诊断手段,但其能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14]。本研究根据超声内镜结果选择手术方法,对起源于黏膜肌层、黏膜下层、固有肌层的黏膜下病变,直径≤2.0cm的患者行EMR、ESD等内镜手术治疗,考虑恶性或直径>2cm的患者行常规手术治疗。另有学者指出[15],超声内镜还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等优势,因此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综上所述,超声内镜对食管、胃黏膜下隆起病变诊断准确性较高,且能对病变性质术前予以判断,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指导,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但本研究纳入样本量少,结果还需更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李小安,赵奎,李晓辉,等.小探头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和治疗价值[J].西部医学,2012,24(7):1255-1257.

[2] 束庆文,叶献词,钱爱玲,等.小探头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11):1412-1413.

[3] 陈广侠,姜葵,王邦茂,等.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型病变的诊断价值[J].中国内镜杂志,2012,18(1):55-58.

[4] 邵红征,王桂玲,胡志勇,等.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隆起病变诊断价值的临床研究[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5,20(1):61-63.

[5] 姚俊,许亚平,周春锁,等.小探头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隆起病变的诊断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26(3):555-557.

[6] 黄业斌,张泰昌,年卫东,等.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探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21):94-95.

[7] 李学彦,郭道光,邵晓东,等.超声内镜检查在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中应用价值[J].临床军医杂志,2016,44(11):1190-1191.

[8] 江雪梅,黄晓曦,郑秀芳,等.超声内镜在食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3,24(18):2688-2690.

[9] 邱丽,丁祥武,谭诗云,等.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黏膜下微小病灶的诊断价值[J].临床消化病杂志,2013,25(5):293-295.

[10] Linghu E,Feng X,Wang X,et al.Endoscopic submucosal tunnel dissection for large esophageal neoplastic lesions[J].Endoscopy:Journal for Clinical Use Biopsy and Technique,2013,45(1):60-62.

[11] 周正斌,成宏伟,周瑞,等.超声内镜对食管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诊治价值[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4,31(11):663-665.

[12] 刘涛,杜平,梁仲惠,等.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的诊断及治疗价值[J].中国医药导刊,2015,17(5):453-454.

[13] Thosani N,Singh H,Kapadia A,et al.Diagnostic accuracy of EUS in differentiating mucosal versus submucosal invasion of superficial esophageal cancer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2012,75(2):242-253.

[14] 卫国,李胜保,郜元军,等.上消化道表面光滑型隆起性病变的超声内镜诊断与内镜黏膜切除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术后病理学比较[J].临床内科杂志,2013,30(8):523-525.

[15] 于洪波,戴林,李爱萍,等.超声内镜对2886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诊断和治疗价值分析[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5,24(12):1437-1439.

超声内镜范文第6篇

【关键词】 超声内镜;早期胃癌;诊断治疗

我国是胃癌高发区,其病死率比较高,据报道早期胃癌术后的5年生存率可达95%,但进展期胃癌术后5年生存率仅20%~30%[1]。因此,提高胃癌的早期检出率是改善胃癌预后的关键。内镜检查是目前诊断早期胃癌最重要的方法,但常规的胃镜检查对早期胃癌发现率不高,并常导致漏诊。近年来出现了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不但可以从客观上判断肿瘤的浸润深度进而提高了早期胃癌的诊断率,而且为胃癌进行客观TNM分期提供了依据从而指导治疗方案。莆田学院附属医院内镜中心2012年3月~2013年9月对42例胃黏膜可疑病变患者进行超声内镜检查及靶向引导活检,提高了早期胃癌的诊断率及选择治疗方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选自本院2012年3月~2013年9月行普通胃检查发现胃黏膜可疑病变42例,可疑病变包括黏膜粗糙不平、糜烂、颜色异常、微隆起等,首次病理均提示为良性病变。剔除病例:进展期胃癌、黏膜下病变及有胃食管手术史者。其中男性25例,女性17例;年龄34~71岁,平均(48±3.5)岁。

1.2 主要器材 电子胃镜Olympus GIFH260、GIF_UM2000(探头频率5~20 MHz.日本Olympus公司)。

1.3 方法 术前准备,常规禁食8 h,术前口服局部麻醉胶浆。首先用普通胃镜检查,发现胃黏膜可疑病变后用生理盐水将病变表面附着的黏液、气泡及食物残渣冲洗干净并记录病变部位、范围、黏膜形态等。然后用超声内镜检查:经活检孔注人脱气水浸泡病灶,插人高频超声探头进行检查,观察病灶黏膜层次改变情况,记录病灶部位和浸润深度及局部有无淋巴结转移。最后在超声检查引导下对可疑病变部位进行3~5块活检送病理检查。

1.4 病理结果的判定 根据胃肠上皮性肿瘤Vienna分类,将轻度和中度异型增生归类于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将原位癌和重度异型增生归类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属于早癌范畴。

2 结果

2.1 42例中检查结果 腺癌3例(7.14%),高级别内瘤样变4例(9.53%),低级别内瘤样变11例(26.19%),慢性炎症及肠化生24例(57.14%)。

2.2 超声内镜判断浸润深度分类结果 黏膜内癌4例(原位癌1例)。黏膜下层癌3例。均未发现局部淋巴结转移。

2.3 早期胃癌治疗方法及术后病理情况 根据超声内镜评估病变为早癌7例选择内镜下治疗(4例)及外科手术治疗(3例),术前活检及术后病理:未分化型癌(低分化腺癌) 2例,分化型癌(中高分化腺癌)2例,高级别内瘤样变3例。经过术后病理均证实为早期胃癌。所有病灶均完全切除,病灶切除标本基底和边缘均未见病变累及。外科手术后局部淋巴结均未发现转移。

3 讨论

胃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预后与早期诊断及治疗密切相关。早期胃癌症状无特异性,且普通胃镜下表现不典型,故容易被误诊或漏诊[3]。目前胃癌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常规胃镜检查及组织活检后病理学检查,但常规胃镜只能观察黏膜表面形态变化,凭经验根据肿瘤表面形态来决定活检部位,故时常会出现内镜下肉眼考虑恶性可能,而活检病理却为阴性。本研究中42例普通胃镜下活检均为良性病变。因此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成为内镜技术的发展方向。

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出现超声内镜(EUS),实现了内镜与超声的双重诊断水平。EUS可显示胃壁5层结构(由内至外):浅表黏膜、深层黏膜、黏膜下层、固有肌层、浆膜层和浆膜下层。早期胃癌的声像图显示为前3层以内结构模糊、中断、增厚或消失,第4层结构完整。在普通胃镜检查可疑病灶而活检为阴性的可能原因:病灶起源于黏膜下,黏膜表层改变不明显,活检位较盲目;病灶溃疡表面瘢痕质地坚硬或由较厚坏死组织覆盖,活检取材困难。对于这部分患者,EUS可作为首选检查,不但可以观察胃壁各层结构进行初步判断,并且在其引导下做针吸活检,可以避开某些病灶上覆盖的瘢痕组织或坏死组织,进行深层活检以取得有效组织,从而提高早癌诊断率。本研究中42例普通胃镜下活检均为良性病变而在EUS引导下活检早癌检出率高达16.67%,亦说明早癌在EUS引导下病理活检阳性率明显高于常规胃镜。这与国内文献报道基本一致[4]。

由于EUS能够将胃壁分为5层结构,清楚地显示胃癌侵犯的深度,显示周围肿大的淋巴结情况及邻近组织关系,故成为早期胃癌诊断及早期胃癌和中、晚期胃癌鉴别诊断最有价值的检查方法[5]。其既可为胃癌TNM分期提供依据,也可为胃癌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避免过度治疗或治疗不足极为重要并且是影响预后的关键。Mouri等[6]对235例行内镜下治疗或外科手术的胃癌患者术前行EUS检查发现:EUS下病灶在第1、2层,99%为M 和SM1病变;第3层但深度不超过1 mm,87%为M 和SM1病变;第3层但深度超过1 mm,91%为SM2病变;第4、5层,100%为固有肌层或更深的病变。可见对EUS下病灶在第1、2层及第3层但深度不超过1 mm的可选择内镜下微创治疗,而第3层但深度超过1 mm的及第4、5层的病灶则需选择手术治疗。本研究根据超声内镜判断病变浸润深度,评估病变为早癌7例选择内镜下治疗(4例黏膜内癌)及外科手术治疗(黏膜下层癌3例),经过术后病理均证实为早期胃癌。

总之, 普通胃镜仍是早期胃癌筛查首选的检查方法,对可疑病变可进一步行EUS检查, 并在其指导下进行靶向组织活检,对提高早期胃癌诊断率有较高的价值,同时EUS可判断肿瘤浸润的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以及进行肿瘤分期,从而为确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EUS操作简单、费用低、痛苦少,提高早期胃癌诊断率又能显著影响预后,故值得临床医师积极推广应用。

参 考 文 献

[1] 张澍田.重视消化道早期癌的诊治.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0,27(9):449450.

[2]Rubio CA,Stemme S,Jaramillo E,et al.The Pals endoscopic classification of superficial neoclassic lesions:esophagus,stomach,and colon:Gastrointestinal Endosc,2003,58(6):S3S43.

[3] 房静远,萧树东.应加强早期胃癌诊断.中华消化杂志,2005,25(10):577578.

[4] 付明生,潘淑贤,许兰涛.高频超声胃镜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2,6(12):3448344.

[5] 郭文,张亚厉.胃肠道肿瘤的超声内镜检查与TNM分期.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7,17(1):5356.

超声内镜范文第7篇

关键词:超声内镜;食管癌;分期;诊断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endoscopic ultrasonogragh(EUS) in determining TN stage before esophageal cancer operation. Methods 45cases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cancer of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2 to April 2014 accepted EUS before operation,the tumor stage determined by EUS was compared with the pathological results after operation. Results The accuracy of T stage and N stage of esophageal cancer determined by EUS were 80% and 82.22%.Conclusion TN stage of esophageal cancer determined by EUS is accurate, EUS is important for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cancer before operation, and should be generalized and applicated in clinic.

Key words: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sophgeal carcinoma;Diagnosis ;Staging

食管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且分布较为广泛,早期时症状多不明显,大部分患者首次就诊时多已为中晚期,而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在手术准确的分期有助于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并可适当的提高治疗效果。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EUS)是将超声技术和内窥镜检查相结合的新型检查方法,既可直观的观察消化道管腔的组织学特征,同时了解肿瘤的浸润深度和有无淋巴结转移而较为准确的对食管癌进行术前分期。本文通过对45例食管癌患者术前及术后的TN分期,探讨超声内镜在食管癌术前TN分期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2年9月~2014年4月确诊食管癌的术前患者45例,术前均行超声内镜检查。其中男性38例,女7例,年龄46~76岁,平均年龄63.5岁。

1.2仪器 双通道电子胃镜为Olympus GIF-XQ260;环扫超声内镜和环扫微型超声探头分别为Olympus GF-UE260和UM-DP20-25R,频率分别为7.5/12MHz和20MHz;主机为EU-M200。

1.3方法 环扫超声内镜使用水囊法,环扫微型超声探头使用水浸法。患者术前禁饮禁食8h以上,去泡剂10ml口服后取左侧卧位,先进镜到胃底后逐步退镜,在明确病变部位时,注意观察食管各层次被肿瘤浸润的情况、周围淋巴结的转移、与大血管的关系,特别时主动脉等大血管是否受累及等,同时固定拍像。后对食管行全段扫描,查扫淋巴结。食管狭窄而不能通过时,利用微超声探头经双通道电子胃镜查扫。

1.4超声诊断 EUS探查时,食管癌由内向外显示高回声(粘液+粘膜层)、低回声(粘膜层+粘膜肌)、高回声(粘膜下层)、低回声(固有肌层)、高回声(外膜)。食管癌在EUS下多呈低回声、较不均匀,部分回声较混杂,边界不清,观察其浸润情况时,多在肿瘤浸润最深、最大断面处;淋巴结呈类圆形、低回声、边界锐利,直径大于10mm时为恶性。分期采用国内外公认的食管癌分期标准[2003修改的美国肿瘤联合会(AJCC)和国际抗癌联盟(UICC)],T1:肿瘤侵犯粘膜或粘膜下层;T2:肿瘤侵犯肌层;T3:肿瘤侵犯食管外膜;T4:肿瘤侵犯邻近器官。N1:区域淋巴结转移;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1.5术后组织病理检查 手术切除后,标本经10%的甲醛固定送病理,脱水包埋、切片、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肿瘤细胞的浸润深度,同时标注淋巴结部位。

1.6统计学处理 以频数和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分析方法采用统计描述。

2 结果

2.1 EUS对食管癌术前T分期的结果比较 术后病理证实T1期1例,T2期11例,T3期23例,T4期11例。EUS对食管癌T分期总的准确率为80%(36/45),而T1、T2、T3、T4期准确率分别为100%(1/1)、72.73%(8/11)、78.26%(18/23)、81.81%(9/11),见表1。

2.2 EUS对食管癌N分期的结果比较 术后病理证实N0 17例,N128例。EUS对食管癌术前N分期总的准确率为82.22%(37/45), 而N0、N1的准确率分别为76.47%(13/17),85.71%(24/28),见表2。

3 讨论

食管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而我国是高发区,但患者就诊前常无自觉症状,就诊时多已为中晚期,治疗上就形成了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然而,手术前若对肿瘤的分期和外侵情况不明,则可能在手术过程中被迫扩大手术规模,不但可能失血过多,而且出现术后效果差,呼吸、循环不稳定,吻合口瘘,伤口迁延不愈等。所以,术前准确的分期不仅有助于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而且可适当的提高治疗效果。

传统的X线、普通内镜,虽能定性诊断食管癌,但对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邻近脏器的侵犯等无法进行评估;CT对食管癌远处转移的评估较为准确,但对淋巴结转移评估较差,更无法准确评估肿瘤的浸润深度。EUS是将超声技术和内窥镜检查相结合的新型检查方法,既可直观的观察消化道管腔的组织学特征,同时了解肿瘤的浸润深度和有无淋巴结转移而对食管癌进行进行较为准确的分期。有报道显示,超声内镜对食管癌浸润深度的准确率为79%~92%,对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为69.0%~88.9%。而本组病例T分期的准确率为80%,与相关文献报道基本一致,其中T1、T2、T3、T4期分别为100%、72.73%、78.26%、81.81%;但在本组病例中,T1期仅有一例,其准确性有待进一步探讨,而有9例不准确。其中T2期有5例分期过高,T3期有3例分期过低及1例分期过高。而在淋巴结转移中,EUS尚缺乏统一的判断标准,但对淋巴结的转移较为敏感,可准确的探查出直径大于3mm的淋巴结,且对其内部回声、回声性质、直径、形态、边界等多个影像学指标,诊断准确率较高,对指导术中淋巴结清扫具有重要意义。在本组病例中,N分期的准确率为82.22%,对区域淋巴结的转移判断率为82.76%(24/29)。其中N0期有3例分期较高,N1期5例分期过低。在分期过程中,食管癌组织的溃疡较深,以致将其引起的炎症反应或癌旁组织的纤维化低回声误认为肿瘤浸润,同时在肿瘤深层的微小浸润灶不能被EUS发现等可能导致食管癌T分期过高或过低;而癌旁组织的炎性细胞浸润导致相应部位的淋巴结反应性增生,EUS可能探测到的淋巴结不是肿瘤性的,同时食管癌淋巴结的转移具有跳跃性等均可能导致食管T、N分期过高或过低。同时在操作过程中,操作者的判断、是否有清晰的图像、完整的显示、水囊对瘤体的压迫导致食管层次变化也与分期密切相关。相关文献报道发现,EUS对食管T、N分期的准确率均优于CT,并且与患者的总生存期相关,因此,对食管癌的治疗具有明确的指导意义,并有力于手术决策。但其对对远处的淋巴结转移效果较差,故而超声内镜联合CT可提高食管癌的术前分期准确率,可更好评估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总之,超声内镜对食管癌的TN分期准确率较高,而且可直接显示肿瘤的部位、浸润深度和范围、周围淋巴结的转移情况以及肿物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对食管癌的治疗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是对食管癌进行诊断和分期的一种新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扩大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钟丽, 廖家智, 王颖,等.内镜超声在食管癌术前TN 分期中的诊断价值[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0,18(21):2258.

超声内镜范文第8篇

内镜超声技术(EUS)是将微型高频超声探头安置在内镜顶端,当内镜插入体腔后,通过内镜直接观察体腔的形态,同时又可进行实时超声扫描,以获得管道层次的组织学特征及周围邻近器官的超声图像,从而进一步提高内镜和超声的诊断水平。作为一种新颖的影像学技术,应用于临床仅有20余年的历史,从最初的单纯诊断,到目前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针吸活检(FNA)、胆管造影、腹腔神经节阻滞术、与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结合的管腔内超声(IDUS),把诊断提高到细胞学甚至组织学水平,它的应用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消化道肿瘤

EUS既能观察到消化道黏膜的情况,如溃疡、糜烂、黏膜隆起等,又能显示消化道管壁的层次结构,准确判断病变的位置及相关毗邻关系,如深度、向腔内外生长情况、有无周围脏器侵犯以及相关淋巴结的情况,不仅用于消化道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而且更用于术前分期、可切除性判断、术后复发判断、放化疗疗效评估等多个方面,已成为临床上重要的检查手段。

对于不能手术的肿瘤病人,可利用超声内镜引导下的肿瘤和转移淋巴结介入治疗,如局部注射化疗药物、免疫制剂、无水乙醇、导入微波、射频等,由于其探头距离病灶近,无肠气干扰,穿刺准确性高,损伤小,在消化道肿瘤的介入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消化道黏膜下肿物

黏膜下肿物包括了平滑肌瘤、间质瘤、脂肪瘤、血管瘤等,常规内镜诊断困难,确诊率不高,常常需要反复活检甚至剖腹探查。由于EUS可清晰地显示消化道管壁的5层结构及壁外情况,因此可准确与类似隆起性病变如:异位胰腺、息肉、静脉瘤、壁外压迫等疾病进行鉴别,同时准确判断肿瘤的起源及性质。有些黏膜下肿物如囊肿、血管瘤等可同时在内镜下进行安全有效的治疗,效果令人非常满意,既可免于手术开刀,又可节省病人的医疗费用。

胆道疾病

包括胆管癌、胆管结石等,对于怀疑胆管狭窄、胆管结石的患者,EUS是一种非侵入性检查,具有出色的整体敏感性和特异性,能够准确预测是否需要进行治疗性ERCP,以尽量减少诊断性ERCP所造成的并发症;对于胆管癌,EUS的诊断准确率达96%,对胆管结石合并胆总管癌时更显优点。胆胰管管腔内超声(IDUS)对于胆管癌的诊断及分期也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胰腺癌

胰腺癌的诊断是当前医学的重点和难点。因为早期诊断相当困难,大多数病人一经发现,病情已到晚期,贻误了治疗的电动机,病死率很高。EUS是目前临床使用的各种影像技术中对胰腺显示最好的方法之一,EUS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技术对胰腺占位尤其是早期胰腺癌具有不可取代的优越性。例如,可仞辨直径小于2厘米的病灶,并进行活检。国外报道该技术可使约44%的胰腺肿块患者避免了手术,57%的患者避免重复检查,并对临床处置产生决定性影响,节省了医疗引用。

对于胰腺癌引起的顽固腹痛是困扰临床医师的难题。利用超声内镜引导下穿刺腹腔神经节并注入物或无水乙醇,在晚期肿瘤尤其是晚期胰腺癌的止痛上具有重要的作用,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胰腺囊性肿瘤

EUS不仅能清楚地显示胰腺囊性病灶,并且对胰腺囊性周围组织的胰腺实质及胰管也有很好的分辨率,EUS-FNA不仅能运用细胞及组织形态学来诊断恶性病变,并能很好的区分黏液性及分泌性肿块,因此能很好的鉴别胰腺囊性疾病的良恶性,能有效地预测胰腺囊性肿块的性质,并有助于指导治疗。

胰腺假性囊肿

胰腺假性囊肿常为胰腺炎的并发症,传统上需要外科手术解决。EUS引导下胰腺假性囊肿引流术,经超声内镜检查寻找胰腺假性囊肿与胃或肠壁紧密相连、且无血管的区域、穿刺并导入引流管。本技术创伤小,在国外基本取代外科胰腺假性囊肿引流术。

纵隔淋巴结肿大

纵隔淋巴结肿大常见于肺癌、肺结核和肺炎等疾病。影响学,如X线、CT和MRI不能确定其良恶性质,EUS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技术对肿大的淋巴结进行定位抽吸病理活检,大大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使很大比例的病人得到正确的治疗,挽救或延长了病人的生命。

超声内镜范文第9篇

1.EUS对胰腺肿瘤的早期诊断

EUS对胰腺癌的早期诊断:胰腺癌在EUS声像图上多表现为低回声的实质性肿块伴周围正常结构层次的破坏,内部可见不规则的斑点,呈圆形或结节状,肿块边缘粗糙不规则,典型者呈火焰状〔1〕;而小胰癌在EUS声像图上亦多表现为低回声,但大多内部回声规则,边缘不清。Nakaizumi等〔2〕报道EUS诊断胰腺癌明显优于体表B超(US)及CT,经手术证实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5%,78%,65%。病灶小于2.0cm的7例(88%),US检查出5例(63%),而CT仅检查出3例(38%)。可见病灶直径越小,胰腺癌越早期者EUS越显示其优越性。所检出的病灶直径小于2.0cm的7例小胰癌的EUS声像图71%表现为低回声,29%为等回声;57%内部回声规则,57%肿块边缘不清。Furukawa等〔3〕报道对31例直径小于2.0cm的小胰癌的诊断中,EUS的准确率为73.7%,较US,CT高(均为64.5%)。究其原因,US受腹壁脂肪、胃肠积气影响而显示不清;CT扫描因为小于2.0cm的小胰癌一般不引起胰腺外形的改变而检出率较低。

EUS能显示胰实质或胰管系统内5mm大小的肿块,敏感性很高,且能显示小胰癌的淋巴管转移。Palazzo等〔4〕报道EUS对胰腺癌侵犯门静脉的诊断明显优于CT及US,敏感性分别为100%,71%,17%。而Nakaizumi等〔2〕认为EUS诊断胰腺癌侵犯门静脉和脾静脉的敏感性在病灶小于3.0cm时为92%,100%,要优于病灶直径大于3.0cm时的60%,57%)。

肿瘤形成性胰腺炎是胰腺炎的一个少见类型,易与胰腺癌混淆,但EUS对胰腺炎患者胰腺中异常的肿块有很高的敏感性。Barthet等〔5〕报道对85例可疑并发胰腺癌的胰腺炎患者行EUS检查,其中5例阳性,临床上都有黄疸、消瘦,腹部平片上有钙化点,其中3例经组织学证实为胰腺癌,表现为低回声灶,边缘不规则,粗糙,钙化点局限在低回声周围;2例为假阳性,其余80例经随访没有胰腺癌的发生。EUS诊断肿瘤形成性胰腺炎总敏感性为100%,但其阳性预期值较低,仅为60%。

EUS对胰岛细胞瘤的早期诊断:胰岛细胞瘤系来源于胰岛B细胞的肿瘤,可分布于整个胰腺,通常直径小于2.0cm。US,CT及MRI由于分辨率的限制往往不能早期发现及定位诊断,但EUS却有其优越之处。有报道在CT及US均为阴性而EUS有80%的阳性率。胰岛细胞瘤在EUS声像图上表现为低回声团块;诸家报道它的诊断正确率在57%到90%之间,与肿瘤的位置大小有关。Shumacher等〔6〕报道14例胰岛细胞瘤,6例位于胰头,检出5例(83%);8例位于胰尾,只检出3例(37%)。其中瘤体最小的仅为0.95cm×1.1cm。

2.IDUS对胰腺肿瘤的早期诊断

IDUS对胰腺癌的早期诊断:胰腺癌在30MHzIDUS的超声图像一般分为两型;一为分化较好的管状腺癌,表现为低回声灶,外伴强回声区,正常胰实质图像消失;二为状腺癌,表现为胰管内病灶呈高回声,胰实质正常网状图像存在。IDUS能准确地探及小胰腺癌的位置及大小,明显优于US、CT和ERP等。Furukawa等〔7〕报道20例胰腺癌中状腺癌2例,US、CT和ERP均未能检出,而IDUS则清晰地显示肿瘤位置、大小及胰管内扩散的程度;而对于3例直径小于2.0cm的管状腺癌,US无一显像,CT发现1例,ERP发现2例,而EUS及IDUS均全部显像。直径大于2.0cm的肿瘤中,几种方法的敏感性较为接近 ,分别为100%,80%,80%,93%,100%。IDUS对引起主胰管局部狭窄的胰腺癌的诊断也明显优于EUS、CT、ERP。Furukawa〔8〕报道其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IDUS(100%,91.7%)、EUS(92.9%,66.7%)、CT(64.3%,66.7%)、ERP(85.7%,58.3%)。

IDUS对粘液囊腺瘤的早期诊断:粘液囊腺瘤分主胰管型和分枝胰管型,前者为扩张的主胰管伴状瘤,后者为扩张的主胰管伴囊肿形成。由于粘液囊腺瘤的胰管内充满粘液,故US、CT、ERP及EUS难以准确判断肿瘤的范围和评价其恶性程度,但IDUS能直接插入胰管而不会受其影响,能准确反映肿瘤大小及其对胰实质的侵犯。Taki〔9〕等报道66例粘液囊腺瘤中56例为分支胰管型,在IDUS图形上表现为不规则无回声区取代正常网状结构,部分肿瘤的囊壁上有高回声结节,此结节可作为手术的指征;32例手术病理证实囊腺瘤15例,其中13例为IDUS所检出;胰腺癌3例则全部诊断正确,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7%、100%),(100%、100%),IDUS对该高回声结节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达100%,而EUS仅仅为(47.2%、72.7%)。

IDUS对胰岛细胞瘤的早期诊断:IDUS对胰岛细胞瘤也有特征性的声像图,表现为主胰管周围散在的局限性微小高回声团块,Yasuda等〔10〕报道7例胰岛细胞瘤,直径均小于2.0cm。3例位于胰头,检出3例(100%);4例位于胰尾,检出3例(75%)。IDUS均能对其准确定位并能对胰腺部分切除的可能性作出相应的评价。

3.EUS-引导下FNA对胰腺肿瘤的早期诊断

EUS-引导下FNA正越来越多地应用胰腺肿瘤的诊断,它不仅准确、安全而且经济。Chang等〔11〕报道47例因无痛性梗阻性黄疸,或上腹痛伴体重减轻,或自发性腹膜炎而怀疑胰腺癌经EUS检查发现有团块影者行EUS-引导下FNA检查,结果全部穿刺成功,100%有足够的样本,经病理检查胰腺癌25例,胰岛细胞瘤1例,淋巴瘤1例,10例有不典型细胞增生,10例无恶性细胞。该检查对胰腺肿瘤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计值分别为64%、100%、100%、16%;仅一例出现发热(2%)。Kenneth等〔12〕报道44例患者行EUS-引导下FNA检查,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2%、100%、95%,结果27%患者避免手术,57%患者避免更深入的检查或治疗,68%改变临床决定。

4.ECDUS对胰腺肿瘤的早期诊断

ECDUS是将EUS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相结合的一项新技术,能描出肿瘤内部及其毗邻血管的血流,对肿瘤的大小、性质、侵犯周围脏器的情况作出评价。富山等〔13〕报道94例胰腺肿瘤行ECDUS检查,发现对胰腺内分泌肿瘤的血流描出率达100%;而肿瘤形成性胰腺炎及浆液囊腺瘤的血流描出率较低,仅为66.6%;胰腺癌则更低,仅为37%。ECDUS在对内分泌肿瘤的诊断中,敏感性、特异性均较CDUS、CT、ERP高,分别为ECDUS(100%、100%),CDUS(86%、29%),CT(71%、71%),ERP(0、0)。

5.三维腔内超声对胰腺肿瘤的早期诊断

随着超声技术日臻完善,利用先进电脑软件可对腔内超声提供的声像信息进行三维影像重建,重建图像清晰直观立体感强,较易确定病变的形态特征,各结构的空间位置关系,浸润程度,扩散方向等等,为胰腺肿瘤早期诊断开辟了更广阔的天地。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主编.实用内科学(第十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142~1144

2 Nakaizumi A,Uehara H,Lishi H,et al.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in diagnosis and staging of pancreatic cancer.Digestive Diseases and Sience,1995,40(3):696~700 ;

3 Furukawa H,Tatsuta M,Ohigashi H et al.The pancreas,biology,pathobiology and diseases.Cancer,1996,75:986~990

4 Palazzo L,Roseau G,Gayet B,et al.EUS in the diagnosis and staging of pancreatic adenocarcinoma.Endoscopy,1993,25:143~150

5 Barthet M,Portal I,Boujaoude J et al.EUS diagnosis of pancreatic cancer complicating chronic pancreatitis.Endoscopy,1996,28:487~491

6 Shumacher B,Lubke J,Frieling T,et al.Prospective study on the detection of insulinomas by EUS.Endoscopy,1996,28:273~276

7 Furukawa T,Tsukamoto Y,Naitoh Y,et al.Evaluation of intraductal ultroson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of pancreatic cancer.Endoscopy,1993,25:577~581

8 Furukawa T,Tsukamoty Y,Naitoh Y,et al.Differential diagnosis between benign and malignant localized stenosis of the main pancreatic duct by IDUS.AM J Gastroenteral,1994,89(11):2038~2041

9 Taki T,Goto H,Naitoh Y,et al.Diagnosis of mucin-producing tumor of the pancreas with an intraductal ultrasonographic system.J Ult Med,1997,16:1~6

10 Yasuda K,Mukai H,Furukawa T,et al.Intraductal ultrasonography of the pancreas development and clinical potential.Endoscopy,1997,29(6):561~569

11 Chang M.Endoscopic ultrasound guided fine needle aspiration of malignant pancreatic&n bsp;lesions.Endoscopy,1997,29(9):854~858

12 Kenneth J,Chang MD,Nguyen P,et al.The clinical ultility of endoscopic ultrasound-guided fine-needle aspiration in the diagnosis and staging of pancreatic carcinoma.Gastrointest Endosc,1997,45(5):387~393

超声内镜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超声内镜; 消化道疾病; 诊断; 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 R5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12-0071-02

doi:10.14033/ki.cfmr.2016.12.039

超声内镜(EUS)在临床中主要是一种新型的医疗设备,具体为在内镜前端位置安置微型高频超声探头,在胃镜进入患者胃腔后,通过内镜观察腔内情况并进行超声扫描,从而获取管道壁各组织的特征与各器官的超声图像[1]。超声内镜的使用不仅开辟了内镜诊断的新途径,还提高了消化道疾病的诊断水平[2]。本文主要将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消化道疾病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分析法进行研究,对患者进行超声内镜诊断,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收治的消化道疾病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5例,女35例;年龄20~80岁,平均(53.30±6.76)岁。其中食管平滑肌瘤18例,食管间质瘤10例,食管外压9例,胃平滑肌瘤7例,胃间质瘤8例,胃脂肪瘤6例,胃癌7例,胃外压5例。

1.2 方法

1.2.1 普通胃镜诊断法 具体方法为:采用活检钳等专用器械进行人工消化道的病变位置直接触摸诊断检查,从而确定消化道疾病的种类。

1.2.2 超声内镜诊断法 具体方法为:选择PENTAX-EG 3270 UK型的EUS检查,频率为7.5~12 MHz,对胃内病灶主要使用水囊法和注水法,并将EUS放入患者胃内,同时将残余空气从胃内排出,在空气全部排出后,向患者胃内注脱气水约250~500 ml,使其填充水囊,然后通过超声内镜诊断法对患者进行胃腔病症等方面的诊断,一般管病灶使用注水法[3]。EUS主要是对患者的胃癌细胞扩散和入侵程度等进行诊断,同时对消化道癌细胞的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检查。同时,超声内镜(EUS)还可以对患者的胃腔、其他内脏器官癌细胞扩散程度、食管等进行诊断,并根据诊断结果显示消化道疾病的图像状态,从而确定消化道的疾病种类[4]。

1.3 观察指标

比较分析两种诊断方法的疾病确诊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超声内镜诊断法总确诊率为91.43%,普通胃镜诊断法为55.71%,前者确诊率明显高于后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本研究通过超声内镜检查表明,患者消化道隆起主要是由于患者消化道黏膜下组织发生病变,从而出现肿瘤,使得膜下组织长期被压迫引起[5]。普通胃镜检查主要是观察患者消化道中隆起的病变位置颜色情况与黏膜形态。但是普通胃镜检查方法只能观察患者的消化道病变类型,且形态不够清晰,无法为医护人员提供所需的资料[6]。而超声内镜在临床中主要是将超声波与内镜相结合的一种高科技医疗设备[7]。在临床治疗中,医护人员可以将微型超声小探头在内镜前端教学安置,进入胃腔后,利用小探头观察患者消化道的内部形态,并利用超声小探头对患者的器官进行超声扫描,使其消化道管壁的形态可以清晰的显示出来,为医护人员提供清晰的扫描图[8]。同时,超声内镜还可以对患者消化道的病变性质进行诊断,如果内镜中显示患者胃部管壁隆起,其壁外为恶性肿瘤时,消化道就会呈现转移性淋巴结和纵隔肿瘤等症状[9]。因此,内镜扫描图中就会呈现出患者的管壁浆膜层受到癌细胞的入侵,而且癌细胞入侵程度较深。所以,在临床治疗中对患者消化道病变的具体部位、病变范围等,超声内镜可以作出正确诊断,并为医护人员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10]。

本研究将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消化道疾病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均进行普通胃镜诊断及超声内镜诊断。研究表明,超声镜内诊断法确诊情况分别为食管平滑肌瘤17例(94.44%),食管间质瘤6例(60.00%),食管外压9例(100%),胃平滑肌瘤

6例(85.71%),胃间质瘤8例(100%),胃脂肪瘤6例(100%),胃癌7例(100%),胃外压5例(100%),总确诊率为91.43%;普通胃镜诊断法确诊情况分别为食管平滑肌瘤12例(66.66%),食管间质瘤2例(20.00%),食管外压4例(44.44%),胃平滑肌瘤

5例(71.42%),胃间质瘤5例(62.50%),胃脂肪瘤3例(50.00%),胃癌5例(71.42%),胃外压3例(60.00%),总确诊率为55.71%,超声内镜诊断法确诊率明显高于普通胃镜诊断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对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主要采用超声内镜进行检查,是临床中医护人员正确制定治疗方案的主要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该方法值得广泛使用。

参考文献

[1]张晓兰,金震东.超声内镜在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现状[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12,11(5):441-446.

[2]盛红,黄立江,赵海敏,等.微型超声探头在消化道疾病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科学,2015,33(11):141-143.

[3]朱艳丽,崔颖,孙绍杰,等.微探头超声内镜在胃平滑肌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病案,2012,13(5):73-75.

[4]汪泳,张方信,常宗宏,等.超声内镜联合染色内镜在早期食管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2,20(12):1046-1048.

[5]苏燕波,唐建光,刘晓敏,等.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J].内科,2012,7(3):281-283.

[6] Adriana H,Giselle G A,Maria R C,et al.Pathophysiology of cystic fibrosis and drugs in digestive tract diseases[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13,19(46):8552-8561.

[7]邓衍部,刘有理,黄志刚,等.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疾病的应用价值[J].中国临床研究,2014,27(5):620-621.

[8]李晓丽,冯义朝,张鑫.窄带成像结合放大内镜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评估[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5,13(1):26-29.

[9] Meng F S,Zhang Z H,Ji F.New endoscopic ultrasound techniques for digestive tract diseases:a comprehensive review[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15,21(16):4809-4816.

上一篇:超声波传感器范文 下一篇:超声波焊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