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职教研员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11-12 07:37:05

兼职教研员工作计划

兼职教研员工作计划篇1

一、高素质的专职教员队伍是办好军队继续教育的重要保证

专职教员是专门从事继续教育的工作者,隶属于继续教育培训机构,便于继续教育培训机构的统一安排和管理,不同于兼职教员还有其他繁重的工作任务,专职教员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指导继续教育学员的学习。对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继续教育实施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保证者。当前,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军事科技日新月异,军队继续教育培训的专业、学科种类繁多,专业知识翻新速度快,教学内容变化大。继续教育专职教员的专业范围不可能面面俱到,也是非常有限的。专职教员主要承担基础性、共性课程的教学任务或少量的专业基础课,不可能承担继续教育教学中所有专业的教学任务,因此,配备数量庞大的专职教员队伍显然是不现实的,也没有必要。尤其是随着我军编制体制调整,军队院校从事继续教育的教员队伍在数量上逐渐减少、质量上却要求越来越高。地方继续教育机构教员队伍建制已经不能满足军队现代化建设走精兵强将之路的总要求。

二、高水平的兼职教员队伍是办好军队继续教育的关键

兼职教员是继续教育教员队伍的主体,是某一行业、专业的专家,是教学、科研的学科带头人或教学骨干。他们一般来源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国家行政机关、大中型企业、公司等。

来自地方和军队高等院校的兼职教员,既教书育人、又搞科学研究,掌握着最新知识和信息。而高校既是教学中心,又是科研中心,学科门类齐全,图书资料充足,是专家、教授云集的地方,是继续教育培训机构聘请兼职教员的重要来源。

来自地方和军队科研单位的兼职教员,站在各学科、专业发展前沿开展创造性研究,共研究理论的新突破和新技术成果的开发都是继续教育的最新教学内容。科研单位对科技信息需求敏感、迫切,而且人才荟萃,他们有经验、有成就,聘请他们做兼职教员是提高继续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

来自国家行政机关的兼职教员,长期从事行政管理工作,具有较高的国家政策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管理经验,承担相应的国家政策、法规等专题讲座将会对继续教育的教学,尤其是管理类的教学内容进行有力的补充,起到其他人员起不到的作用。

来自大中型企业和公司的兼职教员,具有较强的商品和质量意识,竞争性强,他们长期从事某一领域的工程技术研究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既具有较深的理论造诣、又具有丰富的工程技术经验,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聘请大中型企业或公司的高级工程师、企业家作为兼职教员可以有效地指导学员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员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培训具有竞争意识的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保证。

因此,兼职教员不仅能够弥补和加强继续教育专职教员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和薄弱环节,促进学科结构的完善,同时还能够传授新理论、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活跃学术气氛,促进专职教员的知识更新,及时了解国内外新成果、新动向。兼职教员的独特作用给继续教育培训机构带来勃勃生机,使继续教育的教员队伍充满了生命力。

三、协作精神好组织能力强的办班教员队伍是军队继续教育教员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继续教育的办班教员主要负责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员选聘、课程设置、教材选定、教学的组织实施、教学过程中各种组织协调工作,以及学员信息反馈等。是继续教育机构和兼职教员的中介,是继续教育机构和社会联系的桥梁,是继续教育学员和兼职教员的纽带。办班教员承担了教学全过程的组织管理,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关键人物。有人说,如果把某一项办班任务作为教育培训工程的一个项目,办班教员就是项目经理,此话不无道理。

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对继续教育的办学模式还不甚了解,多数人认为教员一定是上讲台讲课,对办班教员的职责、作用还不甚清楚。在晋职晋级、职称评审等方面,仍按学历教育教员的能力标准对其进行评价,忽视了办班教员在继续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从某种程度上挫伤了办班教员的工作积极性。因此,如何选拔和提高继续教育教员,如何评价办班教员,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继续教育教员的评价体系,是军队继续教育机构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建议采取下列措施:

一是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提高继续教育教员的能力素质。

学科建设是高等院校建设的龙头,学科水平是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继续教育院校应该始终把学科建设作为改革和发展的头等大事,将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机构按照开拓新兴学科、强化重点学科、改造传统学科的原则,不断加大学科建设力度,调整和拓宽学科专业设置,建立起特色鲜明,结构更加合理的学科体系,一方面增强自身发展能力,另一方面提升继续教育办学水平。

以往不少继续教育机构忽视学科专业建设,教员只一味的举办各类培训班,不重视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致使在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及选聘教员方面出现很多纰漏,严重影响了继续教育办学水平。继续教育培训机构应以专兼结合,培养一批富有才学、能开展学科建设和科研的专业人才,并以此为中坚,建立一支结构优化,素质良好、富有活力,既懂教学又懂管理的师资队伍,对继续教育机构来讲至关重要。要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努力创造有利于优秀人才尽快成长和发挥才干的环境,打造出一支能管理、会教学的专兼结合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二是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把教员队伍选拔培养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

兼职教研员工作计划篇2

关键词:开放教育;兼职教师;人力资源;规划

2012年7月,国家开放大学成立。关于如何建好开放大学,各方专家学者建言献策。《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方案》中明确提出:未来的国家开放大学将建立一支专兼结合、以兼为主、动态开放,且熟悉远程开放教育、学术水平较高、技术应用能力较强的教师队伍。由此可见,兼职教师队伍将成为开放大学教师队伍的主体,因此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是开放大学人力资源建设不可回避的问题。

一、开放教育兼职教师队伍发展动态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教师队伍建设尤为重要,但受人员经费限制,编制内教师不能满足现有教学要求,因而需要大量的兼职教师充实高校教师队伍,这一现象在基层电大更为显现。根据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8年的教育统计可知,全国电大现有专任教师共计5.06万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有1.35万人,具有中级职称的人员有2.26万人,分别占全体专任教师的26.73%和44.61%;而聘请的兼职教师共计3.52万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有1.26万人,具有中级职称的人员有1.76万人,分别占兼职教师总人数的35.94%和49.98%。专兼职教师比已达1.4∶1。虽然兼职教师队伍已成我国开放教育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兼职教师自身具有不熟悉学校总体情况、不了解学校人员情况等特点,因此,学校需要采取与专职教师不同的管理规范。

二、开放教育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转变传统人事管理思想,引入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人事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都是对人的管理,但二者有着不同的内涵解释。人事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初级阶段,是有关人事方面的计划、组织和调控等一系列管理工作的总称,是计划经济阶段的产物[1]。而人力资源管理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应运而生的,其本质是体现经济与人本思想间的关系。所谓人力资源管理是指通过招聘、培训、薪酬和考核等管理方式,对组织内外的人力资源进行有效地开发与管理,以满足组织需要,进而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即其成员的发展。即人力资源管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规划组织人力资源需求,做出人力资源招聘计划,组织实施招聘选择人员,通过考核支付劳动报酬;二是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激励,根据组织和个人的需求,进行有效开发,以实现组织最优绩效的全过程。目前,开放教育对兼职教师的管理主要着眼于兼职教师如何从事教学活动以及如何支付劳动报酬等事务性环节,管理模式较为单一,缺乏将其视为人力资源的战略性眼光,较少对兼职教师的人员数量、人员结构和建设目标等方面进行规划设想。

(二)聘任环节单一,制度不健全

聘任环节是人才引进的入口,对兼职教师的聘任也不例外,它将是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个环节[2]。但就目前聘请兼职教师的实际情况而言,一是没有具体的聘任考核指标,或考核指标泛泛,一般根据大多数聘任者的教学经验与教学资历进行判断。二是由于开放教育教学环节不同于普通高校,受众群体受教水平不一,造成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资源建设和教学沟通等方面的能力要求不同。故多数专业责任教师在聘请兼职教师时,希望能够找到适应开放教育教学需要的教师,而事实上,这种有别于普通高校的教师要求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师资来源范围。因此在兼职教师的聘任过程中,往往存在先填补岗位,再甄别求精的聘用思想。三是一些特殊专业兼职教师的招聘比较困难,为了可以顺利开展教学任务,学校只能降低现有聘任要求。四是兼职教师基本信息的管理工作相对薄弱,兼职教师的档案管理和聘用管理工作较为松散。

(三)对兼职教师的培训工作有待加强

开放教育的办学形式多样,教学要求差别大,为保证教学质量、适应教学要求,对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尤为重要。但由于兼职教师的人事关系不隶属在受教单位,且学校业务培训需纳入本校教学业务成本中,因此,实际中学校会较多地选择为专职教师提供业务培训,甚至学历进修,而对兼职教师的培训相对较少,多是在学期初或学期末的教学例会上进行业务培训,故兼职教师的培训工作仍有待进加强。

(四)评价与考核制度亟待健全

纵观全国开放教育的教学质量检查,各省级广播电视大学都拥有具体的专职教师工作量考核办法,但对兼职教师工作质与量的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没有明确的指导意见,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兼职教师与受聘学校间没有人事隶属关系,即使发生教学问题时,学校也不能对兼职教师采取有效的惩罚措施。虽然如此,但学校绝不能放任自流。提高教学质量,建设开放大学是开放教育的目标,这更需要建设完备的兼职教师教学评价和考核制度,使学校能够有效监控和监管兼职教师的教学工作。

(五)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美国行为科学家赫兹伯格曾提出著名的人类需求双因素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需求包括外部激励与内部激励。由工作本身所产生的激励属于内部激励,成就感就是一种典型的内部激励;而外部激励则是指工作之外产生的一种激励,如报酬等。要充分调动兼职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要研究兼职教师的内在动力,建立起制度保障机制。开放教育在近20年的发展中,一直在聘用兼职教师,各基层电大已形成各自对兼职教师聘用、课时报酬和管理等的管理办法,如不同职称等级的兼职被支付不同的课时报酬。因此,目前对兼职教师的聘用与管理主要还是将兼职教师作为“经济人”来看待。这种课时报酬是否合理、公平,是否能够达到外部激励作用,以及内部激励又将如何表现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三、开放教育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策略

(一)严把入口,加强兼职教师招聘工作

由于兼职教师的人事关系不隶属于受聘学校,因此学校对兼职教师的招聘工作较多采取简单的粗放型招聘方式,容易造成受聘学校与兼职教师间存在相互认知的差距,从而导致聘用协议提前终止,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3]。因此,作为兼职教师与受聘学校彼此接触的初始阶段———招聘环节,应受到教学管理者与人事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受聘学校应按照教学工作的需要,一要明确兼职教师招聘信息,如应聘者的年龄、学历、职称等级、专业特长以及学习与工作经历等;二要全面掌握应聘者的信息,如应聘者的工作单位及其表现情况、工作单位是否同意其从事兼职工作以及本人目前的科研水平等;三要认真做好招聘面试工作,由于面试环节是受聘学校与应聘兼职教师彼此间的首次正式交流,双方应明确彼此间的责、权、利,为日后聘用工作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完善制度,加强绩效考核

健全兼职教师履职环节。兼职教师与受聘学校间虽是聘用关系,但实质属劳务性质,加之兼职教师与受聘学校间缺少有效的沟通机制,因此,兼职教师与学校间的劳务关系多较为松散。兼职教师对学校的认知较多地停留在完成教学工作,学校定时支付课时费报酬的工作关系层面;而学校目前对兼职教师的认知也较多地停留在完成学校交给的教学任务、不发生教学事故、按时发放课时费报酬等工作关系层面。这与学校建设和发展兼职教师队伍的师资管理目标相去甚远。为了可以实现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与发展要求,学校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完善兼职教师的履职环节。1.创建受聘学校与兼职教师间的沟通机制学校可以委托学院,定期组织兼职教师进行教学例会和座谈交流,以此了解兼职教师的教学工作进展情况、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以及近期思想动态等,从学校层面给予兼职教师人文关怀,增强其组织归属感,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2.采用“聘用年限+教学效果”的课时费支付机制[4]目前各受聘学校聘用的兼职教师多为合作时间长、教学效果好的兼职教师。但受办学成本限制,且为便于管理,受聘学校往往按照兼职教师的职称等级划分课时费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那些教学效果好、业务能力强的低职务兼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所以,受聘学校可以采用“聘用年限+教学效果”的课时费支付机制,在原有课时费支付标准的基础上,增加聘用年限和教学效果因素,给予优秀兼职教师课时费奖励,增强其对受聘学校的职业认同感,增加内在激励作用。3.建立兼职教师绩效考核机制绩效考核的目的是通过制定工作考核标准使学校对员工工作的质与量进行评价,并按照评价结果的优劣给予员工奖励或惩戒,以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提高组织竞争力。因此,改进开放教育兼职教师队伍管理模式纳入绩效考核制度。制定符合开放教育兼职教师教学工作实际的考核标准,利用考核结果洞悉兼职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成绩与不足,搭建其发展平台,提升其教学水平,以满足学校教学工作的需要。绩效考核须让兼职教师知悉考核内容,让其参与并完成绩效考核全过程,自发提升其工作积极性,自觉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学生满意度。4.完备兼职教师培训机制学校对兼职教师的使用应始终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5]。尽管学校在聘任兼职教师伊始尽量选择那些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但由于开放教育自身较普通高等教育不同,如开放教育学员的学习特点、资源建设特点和广播电视大学的情况等。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学校可以在学期初组织兼职教师进行有关开放教育和学校相关规章制度的培训。学期中,根据教学评估督导部门的教学检查结果,召开专题业务培训,指出兼职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得失,表扬先进,督促次者。学期末,针对阅卷情况,兼职教师在总结本学期教学工作得失的基础上,提出下一学期教学计划。教师培训的实质是兼职教师与专职教师间横向的业务交流,是彼此工作能力提升与经验借鉴的良机。

(三)信息保障,规范兼职教师信息管理

学校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为每名兼职教师设立档案信息,这些信息为:兼职教师的个人基本信息,如出生年月、性别、学历、专业、工作时间、工作单位、通讯地址和联系电话等;兼职教师的科研能力信息,如职称等级、研究专长、授课经历、科研水平和获奖情况等;兼职教师的教学水平信息,如兼任的课程与班级、教学效果和学生满意度等;兼职教师的考核信息,如每学期对兼职教师的考核记录以及学校对兼职教师的奖惩情况等。总之,开放大学建设的脚步在加快,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兼职教师队伍,不仅是深入践行《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方案》中师资队伍建设要求的最好体现,也是开放教育深入发展的人力资源保证。

参考文献:

[1]潘荣亮.基层电大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7,(3):58-60.

[2]胡立强.基层电大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初探[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5):24-26,81.

[3]陈松.电大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管理对策[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1):14-15.

[4]胡立强,吴国芳.远程教育背景下兼职教师队伍管理制度建设探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21):88-89.

[5]陈志伟.试论广播电视大学兼职教师的管理[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3):48-49,81.

兼职教研员工作计划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作考核;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893X(2012)02−0007−04

校企合作已成为我国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并逐渐纳入到了高职院校管理机制。在高职院院级层面上,引导二级学院开展校企合作工作不仅要在高职院校内部建立校企合作工作考核指标体系,而且要构建促进校企合作工作考核指标完成的保障机制。[1]

一、二级学院开展校企合作的组织领导作用

1. 二级学院领导的作用

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领导特别是院长把校企合作作为凸现高职教育特色和水平的根本途径,贯穿在整个办学过程中,落实到思想和行动上,采取积极可行的措施,保障校企合作落到实处。主要观测点包括:“十二五”发展规划、本年度工作计划和总结、学院领导及主管部门认定或确定交流的典型案例,如:对校企合作办学特色的评价、在院级以上会议交流的经验材料等、有关校企合作办学方面的论文及报告、有关推进校企合作办学措施的文本。

2. 二级学院开展校企合作的工作规划

一是具有推进和深化校企合作的规划,在专业发展规划中将校企合作办学作为重要内容。具有校企合作年度工作计划,实施有成效。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对校企合作工作进行长远规划,并按年度实施,不断拓展和深化校企合作的办学内涵。主要观测点包括:具有校企合作的规划文本、年度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年度工作中校企合作进展的主要亮点,如:经验总结、成果实例、完成合作项目。二是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办学探索与研究,取得一定成果,对深化校企合作办学产生促进作用。该考核内容要求院系开展校企合作研究,指导实践,提高校企合作的办学水平。主要观测点包括:具有校企合作办学方面的课题研究成果、教师团队或骨干教师有校企合作办学方面的论文。

3. 构建校企合作管理机构

建立由紧密合作企业有关负责人参加的校企合作办学工作组,有校企合作开发团队和相应的管理人员、管理制度。每学期定期召开校企合作办学工作组会议,研究校企合作办学发展。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与企业建立沟通与合作平台,落实有关管理机构,为校企合作办学提供组织体制保障,并切实发挥校企合作组织机构的作用,解决校企合作办学实际问题。主要观测点包括:有校企合作工作组名单、有校企合作管理制度、当年校企合作办学工作组工作计划、当年校企合作办学工作组会议记录、纪要及会议材料。[2]

二、与企业共同建设实训基地

1.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一是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学校与企业签定实习基地协议,在企业挂牌,每年能安排毕业生顶岗实习人数80%以上,并有一定数量的毕业生在实训基地就业。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按规范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并充分发挥校外实训基地在毕业生顶岗实习与就业方面的骨干作用。主要观测点包括:校企合作双方签定的实习基地协议、实习基地企业牌额照片、当年毕业生顶岗实习安排汇总表与实习计划和实施的原始材料、当年毕业生在校企合作企业就业情况汇总表(原始名单)。二是校企合作企业有一定科技水平或技术档次,诚信经营,能切实保护实习生权益。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选择有一定科技水平和职业教育素质、发展前景好的企业作为校外实训基地,主动开拓与科技水平高、职业教育素质好的大型企业、跨国企业、世界500强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办学。有一定科技水平是指生产的产品运用技术和设备先进、工艺要求较高、成品精致。一定技术档次是指服务类企业资质或星级较高。诚信经营,不把实习学生作为简单劳动力使用。主要观测点包括:校外实训基地的企业名录及政府部门与行业组织授予的各类先进称号、学生实习工作场所的照片、实习企业实习生工作计划或安排及待遇方面的佐证材料。三是每年定期邀请企业参加职业信息活动,举办技术讲座,营造校园校企合作氛围。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坚持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突出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特色,切实重视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职业信息是指企业通过学校所的招聘信息。校内就业市场是指学校组织相关企业在校园内开展的企业与学生双向洽谈招聘活动。主要观测点包括:当年有就业信息、在校内举行过就业招聘。

2.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一是各主干专业校内实训基地设计布局与行业企业共同完成,设备安排、工作流程科学合理、与企业接轨,实训环境体现企业真实情境和教学训练环境的结合和统一。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与企业专业技术、高技能人才共同完成实训基地设计布局,保证实训场地尽可能地与企业真实场景接轨,避免盲目失误。企业各主干专业实训基地是指校内大类专业的综合实训场地和专项实验实训室。主要观测点包括:有实训基地设计布局方案及参与完成人员名单、实地考察基地。二是接受企业先进设备赠送、推介或入股建设实训基地。企业设备占总设备值的80%以上。企业先进设备赠送是指企业无偿支持学校用于实训的设备,推介是指企业将设备配置在学校实训场地,设备仍属企业所有。入股是指企业将设备以股份形式投入到学校实训基地用于实训,企业可以优先获取毕业生,为企业培训职工,利用设备为企业提供加工、服务等形式取得股份回报。主要观测点包括:企业设备清单及价值、捐赠或入股建设协议。

3. 实训基地管理及运行

一是具有健全的管理规章制度;利用实训基地开展社会培训。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发挥实训基地条件,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益。利用实训基地开展社会培训是指涉及技能操作的培训。每年培训人次是指近三年培训的平均数。主要观测点包括:有当年社会培训的计划(包括项目、地点、时间、学时等)和学员名单及实训基地管理规章制度健全。二是引进企业产品、资金、生产线或生产车间、或者社会服务机构,开展校企合作,实训基地成为行业、地方职业技能竞赛或技能鉴定场所。该考核内容是指引进企业产品、资金、生产线或生产车间进行产品生产时,引进社会服务机构(如服务企业、会计事务机构等)开展服务业务时,同时保证学生的实习需要(如生产实习、实务操作等)。主要观测点是考察现场实际情况。

三、毕业生顶岗实习管理

1. 毕业生顶岗实习管理规范

一是制定符合技能训练要求的毕业生顶岗实习计划,将实习纳入教学计划的全过程中。建立毕业生实习管理档案和情况反馈及考核制度。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充分重视毕业生实习阶段的教学管理,避免“放羊式”的实习,造成管理缺位。实习管理档案是指学生学籍卡对学生实习管理的记录,或学校专门印制的实习管理手册等管理形式,情况反馈和考核制度是指学校和企业制定的学生实习的表现、工作业绩的评价方面的记录形式。主要观测点包括:有当年毕业生实习计划、有当年毕业生实习情况反馈信息或企业的评价(如学生实习考核、鉴定的情况等)和实习工作总结、毕业生实习报告或实习管理手册(随机抽取)。二是有安排实习指导教师带队实习或定期到企业巡查指导实习。二级学院配合学校聘请企业实习指导教师,二级学院要配合企业确定实习岗位,实习岗位要符合技能发展需要,实习生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职业行为规范和职业技能培养成效明显。安排教师定期到企业巡查指导实习是指有计划地到企业去了解指导实习情况,时间长短因需而定。主要观测点包括:当年二级学院安排实习指导教师的名单;定期到企业巡查指导实习的原始材料、企业兼职实习指导教师名单及实习专题材料、实习企业实习管理及考评等材料

2. 毕业生实习岗位对口并签订协议书

一是学校、企业和学生签定学生实习协议,实习岗位基本专业对口。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企业和学生三方签定学生实习协议,明确三方职责和权利以及学校、企业、学生家长管理要求。实习岗位基本专业对口是指实习工作与所学专业大类一致,且需运用所学主要专业知识。如经历多个实习岗位,则大多数工作与所学专业大类一致。主要观测点包括:二级学院、企业和学生签定的实习协议书,当年学生实习安排汇总表,汇总表应包括学生实习单位、实习岗位或工种、联系电话等。二是实习生劳动保护、安全教育措施到位。企业按规定支付实习生报酬和意外伤害保险费用,并要签订安全协议书。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加强毕业生顶岗实习安全教育,并与实习企业协调,做好毕业生实习劳动保护和安全保障工作。在落实或指导学生实习安排过程中,加强与实习企业协调,协调企业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支付学生实习报酬有关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6〕107号)精神,执行支付实习生报酬和意外伤害保险费用的规定。主要观测点包括:实习企业和学生签订的实习协议是否体现劳动保护、安全保障条款;近一年学生实习安排汇总表,汇总表应包括学生实习单位、实习岗位或工种、联系电话等;学生实习期间的有关待遇(如工作、生活环境、待遇等)。

四、企业参与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

1. 企业参与专业和课程建设

一是各专业建立由紧密合作企业有关专家参加的专业和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制定专业建设委员会章程,提出专业建设规划。该考核内容要求院系发挥行业、企业专家对专业和课程建设的指导作用,保证教学工作的适需性、有效性、针对性。主干专业是指学校确定的长期办好的专业(含办学时间较长并将继续办好的专业、新设置的按规划长期办好的专业以及省市示范专业)。主要观测点包括:各主干专业的专业和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名单;各主干专业的专业和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工作职责文本;专业建设规划。二是每年定期召开专业和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有企业专业技术和高技能人才参与专业设置、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专业教学工作。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发挥专业和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作用,保证人才培养的职业性特色。主要观测点包括:当年专业和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工作计划与总结;当年专业和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记录、纪要及会议材料;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并参与教学;与企业联合开发课程与教材、实训指导书等。三是专业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融合。专业文化是指主干专业的专业建设理念,专业发展过程、专业特色和职业氛围、与企业联系的状况,具有显性和隐性两种形式。企业文化主要是指企业的生产环境、操作流程和规范要求、员工素质培养要求等的营造。主要观测点包括:显性的专业文化与企业文化因素,如环境、氛围等;隐性的专业文化与企业文化因素,如制度、典型工作等。

2. 企业兼职教师与教师培养

一是二级学院建立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实践锻炼制度,所有专业教师每年定期到企事业单位进行专业实践和到企事业单位调研访问。所有专业教师每两年到企事业单位专业实践达2个月以上,课题明确,并实行考核。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通过建立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实践锻炼制度,提升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专业技术开发能力、课程开发能力、企业工作经历等在内的“高等职业教育关键能力”,适应高等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实践锻炼主要是指专业教师有计划的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可按计划分阶段实施,总时间要求两年内达到2月以上。主要观测点包括:二级学院有关于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实践锻炼的制度与实施办法;当年学校安排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实践锻炼的计划和名单;当年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实践锻炼记录或其它考核资料。二是二级学院建有相对稳定的来自企业等有实践经验的高技能人才等兼职教师库和相应的管理制度。聘请企业等有实践经验的高技能人才和技术、经营、管理人才任兼职教师的比例达30%。每年定期邀请合作企业技术、经营、管理人员为学生作成才讲座。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加强兼职教师队伍的管理,形成职业学校专兼职教师队伍结构合理互补、适应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的教师队伍。兼职教师是指从行业企业、科研院所聘请担任专业课教学、实习指导、职业道德与就业创业指导教育教学的教师,必须有聘用手续,在校有效教学工作量大于40学时/年。高技能人才是指高级工及以上人才,技术、经营、管理人才是指企业等工程技术人员、经管管理领导或部门负责人。主要观测点包括:当年兼职教师情况汇总表,其中应包括兼职教师学历、职务、专业技术职称、国家职业资格等级、技能证书等级和兼课情况;兼职教师聘任资料;企业技术、经营、管理人员为学生作成才讲座的有关资料;兼职教师管理制度。

五、与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1. 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一是主干专业和企业专家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标准。企业开展联合办学或“订单式”人才培养,开办“企业冠名班”,与企业共同开发专业标准和课程。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与企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时,应根据人才培养和企业实际需要,与企业共同制定专门的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和课程体系,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对接。“企业冠名班”指以合作企业名称命名的班级,也可以是企业确定的专门为本企业品牌连锁企业培养人才的课程项目。主要观测点包括:企业专家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标准;学校与企业“订单式”培养方案、“企业冠名班”协议。二是有效利用企业设备、场地,实行校企合作,管理规范。该考核内容鼓励二级学院利用企业资源,推进高职教育培养模式改革。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有合作协议、在某个班级或专业开展的试点形式。主要观测点包括:实行校企合作企业和班级名单;校企合作管理办法;企业资助的奖学助学基金办法。

2. 与合作企业共同组建师资队伍

主要是聘请行业、企业优秀高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员和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当年聘请的兼职教师人数占40%。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具有当年聘请兼职教师的计划数,并安排来校实行“阶段性”教学。为二级学院专业教师举办技能讲座。主要观测点包括:具有当年聘请兼职教师的计划和兼职教师名单;安排到学校实行“脱产教学”的教学任务书;培训专业教师。

六、与企业共同开展技术服务

1. 产学研基地建设和政策

一是建立产学研基地、开发团队和相应的管理机构。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将产学研开发作为体现职业教育水平特色、提升教师专业技术能力水平、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的重要途径。产学研基地是指校内外基地或合作企业内的技术研发中心、车间等,开发团队是指学校参与开发教师达3人及以上。主要观测点包括:有相应的管理机构和开发团队;产学研基地现场实际情况;有具体的产学研项目。二是制定产学研规划和政策措施。企业在学校建立研发基地和新产品、新技术培育孵化基地。企业在学校建立研发基地和新产品、新技术培育孵化基地是指企业在学校利用学校教师技术资源和条件装备资源的优势开展的研发过程。主要观测点包括:产学研规划和政策措施文本;现场实际情况。

2. 技术研发

一是教师在企业帮助下或自主开发具有一定科技水平的实训设备、实训平台或实训软件。教师开发的实训设备和实训平台在教学实训中得到应用,开展产业化经营服务。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开展技术研发将针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必须的实验实训设备的开发作为重要内容,提高技术研发的实用性,使技术研发成为直接为教学服务的手段。一定科技水平的实训设备、实训平台或实训软件是指成果水平基本达到或接近同类产品水平。主要观测点是技术研发项目和成果。二是教师参加企业技术研发工作或自主开发工作,成果在生产、服务领域得到应用或获得专利。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将教师参加企业技术研发工作或自主开发工作作为提升教师专业技术水平和实践能力、提高服务社会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参加企业技术研发工作是指教师为研发主要人员之一。主要观测点包括:技术研发(或承担)项目和成果、相关的证明材料或专利证书等。

3. 为企业培训服务

为合作企业举办职工文化科技教育、岗位技能培训,专业教师按企业需求为企业培训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实现教学相长。该考核内容指二级学院与合作企业开展的职工培训工作,合作企业指二级学院与其签定合作办学协议的企业或单位。主要观测点包括:当年为合作企业举办职工培训的培训计划(包括项目、地点、时间、学时等)和学员名单;在紧密合作企业建立培训基地的协议和培训实习材料。

参考文献:

[1]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深化技工学校校企合作加快培养技能人才的意见[Z].京劳社培发[2007]85号.

兼职教研员工作计划篇4

论文关键词:高职特色;师资队伍建设;“双师”素质 

 

当前,“创特色,上水平”、“以特色求发展”已成为高职教育取得阶段性成果后的又一热门话题。根据高职教育教学的特点和要求,着力建设一支适应高职教育发展需要、具有高职教育特色、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关注的焦点和工作重点所在。 

高职特色师资队伍的内涵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特殊类型,其主要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特色师资的基本内涵包括师资队伍组成结构上的特色和师资培养上的特色,主要体现在整体结构上专兼结合和在个体上具备“双师”能力两个方面。聘请企业一线兼职教师,引进有企业工作经验的专职教师,培养、提高现有专业教师整体素质是构建“双师”结构教师队伍的基本途径。 

(一)整体结构上专兼结合 

专、兼职教师比例是“双师”结构优化的重要指标,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的比例要逐步达到1∶1。应不断增加专职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职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践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同时,要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由有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二)个体上具备“双师”能力 

专业教师不仅要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须具有较强实践指导能力和运用专业技术理论从事技术开发、技术转移、技术咨询服务、技术创新以及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双师”素质专业教师比例应达到85%以上。 

高职特色师资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 

第一,应充分认识到高职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高职教学不是简单的理论知识传授,而是要教学生懂技术、会操作、能应用。高职院校要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特点,深入开展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在教育管理上,应重视“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在制度上应使教师职责分明,不同职称、不同岗位教师有不同的责任,即对不同职称教师在理论与实践上的具体要求不同。应择优选用教师,对不符合高职教育要求的教师,限期提高水平或调离岗位。在考核的过程中不仅要考核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还要考核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在职称评定方面,应将教师是否具有“双师”素质作为评审条件之一,以引导教师自觉向“双师”标准努力。同时,应加大投资力度,建设实训基地,使教师有锻炼技能的机会和条件。 

第二,教师自身应主动了解和研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基本特征,提高对高职教育特色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增强责任感,自觉地在实践中学习,全面发展自己。来自企业的教师应主动适应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来自中职学校的教师应主动适应高职教育,来自普通高校的教师应主动适应高职实践教学工作。 

第三,应加大宣传力度,扩大高职教育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不断提高全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同度,吸引一批既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人才加入教师队伍。 

(二)着力建设一支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 

引进高层次人才,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应采取更加灵活的用人方式,重点引进具有专业拓展能力、有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的拔尖人才,引进具有企业实际工作经验的博士、副高以上职称人才或具有较强实践操作能力的高技能人才充实教师队伍,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新引进的无企业一线工作经验的教师,必须到企业实践锻炼6个月以上再上岗,并将此作为转正和专业技术资格评定的必要条件。 

实施“人才培养工程”,推进名师队伍建设结合专业带头人培养计划和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遴选一批在教学改革、学科建设或科研方面业绩显著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通过配备导师、资助科研活动经费、选派到知名高校做访问学者进修或攻读博士学位、参加各类学术会议等形式进行培养,为专业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加强与国(境)外高校合作,有计划地选派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到国(境)外学习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的教学技能,有效推进名师队伍建设。 

以强化实践能力为重点,加强教师“双师”素质培养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加强教师“双师”素质培养力度,切实提升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1)从企业、行业引进既有实践经验、又有较扎实理论基础的高级技术人员充实师资队伍,优化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聘请一批企业领军人才作为兼职专业带头人,实行“双专业带头人”制度。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对于被聘任的兼职专业带头人和兼职教师,学校应根据一定标准发放津贴。(2)建立“双师”素质教师资格认证体系,根据“双师”素质教师的标准,以合作企业为依托对教师进行“双师”素质培养。有计划、定期地组织专职教师参加企业实践锻炼,增加企业工作经历,并将教师参加企业实践锻炼的经历作为岗位聘任和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的必要条件之一。鼓励教师考取相应的行业特许资格证或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对获得“双师”教师资格的教师给予奖励;鼓励教师参加校企紧密合作的科技服务、横向项目或产品技术开发;鼓励教师参加对企业员工的培训工作,为企业提供产品宣传与技术讲解等服务。(3)研究制定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任职标准和准入制度,把教师具有“双师”素质和企业实践锻炼的经历作为教师取得高职教育任职资格的必备条件。 

(三)深化校企合作,提升教师技术应用研发与课程开发能力 

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完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鼓励教师参与企业技术应用研发以及专业教学技术设备与教学软件的开发,全面提升专业教师的技术研发与技术服务能力。应借鉴和学习国际职业教育经验,专业教师须掌握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通过把企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职业岗位实际工作过程的任务与项目作为课程开发的依据与职业资格标准相衔接,完成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并在此基础上完成职业岗位过程导向、能力本位的教材开发,从而提升教师的技术应用研发与课程开发综合实践能力,形成一支既具有较高专业理论教学水平,又具有较强技术研发与技术服务能力的专业教师队伍。 

(四)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形成校企人才资源共享互动机制 

为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实施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线的教育教学改革,高职院校应加强与企业的深层次合作,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原则,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把校企人才互通互培互管作为校企合作的重要内容。协议要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规范双方的行为和人才资源共享互动的操作流程,明确双方互派本单位人员到对方兼职,并赋予对方兼职人员具体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并为兼职人员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高职院校要主动与企业在学生实习、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订单式”教育与就业推荐、人才互聘与培训、职工培训与继续教育等方面开展合作。通过双方互动,高职院校为合作企业培养和输送业务骨干和中高层管理人员,解决技术上的一些难题;企业为高职院校提供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与高职院校共同培养专业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 

(五)创新管理机制,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兼职教师是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兼职教师队伍是改善高职院校师资结构、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途径,是高职院校实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保证。 

高职院校应建立聘请兼职教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要求各系部与基地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并将其专家、高级技术人员、管理骨干、能工巧匠列入学校“兼职教师备选库”;由基地企业在“兼职教师备选库”中选派技术、管理骨干到学校兼职或任客座教授,参加课堂教学,举办讲座,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等。要求各系部派出年轻教师担任联系人或助教,加强与兼职教师的联系,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充分发挥其作用。 

根据兼职教师流动性大、人员构成复杂的特点,高职院校应从考核、激励、培训开发等方面创新管理机制。(1)建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根据兼职教师多形式、多地点教学的特点,建立符合兼职教师工作特点的教学质量评价和监督体系。(2)建立专兼职教师交流制度。通过学术交流会和合作开展课题研究等,加强专兼教师之间的工作交流和业务交流。组织兼职教师进行高等职业教育学、心理学和现代教育技术等方面的学习,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3)完善聘任措施,做好兼职教师队伍的稳定工作。应运用激励机制,对兼职教师实行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分配制度,尤其是对能力强、贡献大、专业急需的兼职教师。对教学工作业绩突出的兼职教师应给予物质或精神奖励。同时,要帮助兼职教师处理好兼职与本职的关系,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从而吸引并稳定兼职教师队伍。 

高职特色师资队伍建设的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工作,认真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成立师资队伍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时研究、解决师资队伍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制定师资队伍建设相关政策,督促检查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落实情况。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和各教学单位应把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形成各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局面,并把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作为各职能部门和各教学单位目标责任制的重要内容。 

(二)深化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要制定《校企合作实施方案》等加强与企业深层次合作的相关制度,通过有效实施校企合作,使合作企业成为兼职教师的聘任源地和培养专业教师的主要场所。校企双方应签订合作培养师资协议,保障校企双方共同培养师资,形成校企共管、共同负责、各尽其职、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 

(三)加大经费投入 

高职院校应设立师资队伍建设专项基金,每年拨出专项经费用于师资引进、培养和奖励,重点培养“双师”素质教师,进行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为建设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提供经费保障。 

兼职教研员工作计划篇5

关键词:“双师型”;校企合作;艺术设计;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2)12-55 -03

引言

1998年国家教育部高教司提出的“双师素质”内涵标准,即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是指专业课教师既具有高校教师系列职称, 又有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或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如工程师、会计师、(高级)技师等。既要持“双证”(即毕业证、职业资格证书),又要有“双能”(即知识能力、岗位能力)。从国家对“双师型”教师概念的界定情况分析,高等职业院校需与企业合作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教学与人才培养质量。这不仅拓宽了高等教育的教学领域,加快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向企业(行业)渗透的进程,为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拓展了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一、利用假期下企业实践锻炼促进教师向“双师型”人才转变

经调研目前我国高职教师“学历达标”可能已经不是问题,很多学校不乏硕士及以上高学历教师,但高职院校多数教师缺少在企业或生产岗位工作的经历,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相对不足,这将严重制约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水平,制约我国高职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国家规定高职院校在职专业教师必须轮流到生产企业一线锻炼,五年内必须有累计两年以上在生产单位进行生产实践的经历。青年教师必须有至少半年以上的实践经历,才能承担教学任务。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利用寒暑假或其他假期深入企业进行实践能力的锻炼与提升。在艺术设计相关行业和企业,教师将与企业一线的营销人员、技术员、设计师、设计总监、总经理、施工员等一起对平面设计、空间设计、动画设计、工业设计等项目进行调研、策划、设计与制作。从中积累知识与经验,实实在在地为行业和企业服务,为企业解决问题。假期中教师到对口企业顶岗,带着教学中的难题和困惑走向设计与制作的一线,既能熟悉企业的生产环节和操作工艺,了解最新的技术信息,又有机会向经验丰富的相关技术人员请教,开阔理论视野,提高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由单一教学型向“双师型”人才转变,是艺术设计专业教师走向“双师型”教师的有效途径。

二、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双师型”教师及时更新自身知识结构

考虑到社会对艺术设计行业的需求,按照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结合艺术设计专业设置现状和条件以及专业的鲜明特点,对该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做出新要求与新标准。

进入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专职教师本身有着专业研究方向,但在实际教学安排中不可能所有的教学任务都是围绕着自身的专业,教师专业课和基础课同时承担,甚至跨专业授课的现象也很普及。因此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把“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纳入学校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建立继续教育的培训制度,开拓教师培训渠道,不断完善教师培训制度,拓展培训平台( 如校企共同开发或实施项目、校内教学基本功培训、校企合作软件培训、高校相关专业深造、师资培养基地培训、出国访问考察等),同时还需加强教师的岗前岗后素质培训和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促进教师自身知识的更新与知识结构的拓宽。既努力提高教师的理论认知与素养,又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实际工作经验,使他们具备实践动手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从而不断提升其教育水平和执教能力。同时学校应该鼓励并创造条件让每个教师都能根据自己的年龄、学历、兴趣、研究方向制定出具体的培训计划,让教师获得与本专业相关的岗位证书和其他系列职称,加快“双师型”队伍的建设速度。[1]

三、着力培养 “双师型”教师队伍中的专业带头人

所谓专业带头人是指那些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深厚的学术造诣,在某一专业的前沿领域和实践方面有所造诣,具有突出学术水平的教学和科研成果,并善于培养青年教师的高职称人员。专业带头人是专业建设的领路人,是“双师型”教师队伍中的骨干和核心。学校要重视对专业带头人的培养,通过参与教学改革,国内外进修、科研课题等活动,保证各专业有1~2名专业带头人,从制度上保证他们履行职责,制定具体的任期考核指标,实行动态管理,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教学科研活动,鼓励他们在社会学术团体担任领导职务,提高他们在行业企业技术服务领域的影响力等,充分发挥他们的能量和作用,以此带动“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形成和整体水平的提高。[2]

以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人文艺术系为例,该系艺术设计专业实行“青蓝工程”专业带头人为“蓝方”,青年教师为“青方”,每位蓝方教师每年带一到二名青年教师,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题研究等方面对教师加以指导,实施“传、帮、带”活动,帮助他们尽快成长起来。同时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带头人,还配合相关企业指导项目实施,组织专业知识培训,到企业为兼职教师或企业一线人员讲解教学的方法与技巧。

四、提升兼职教师的教学规范,增加“双师型”队伍的活力

高职院校应建立“针对性强、方式灵活”的兼职教师“双师型”培训体系,提升兼职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这既是高职教育办学特色的需要,更是不断充实“双师型”师资队伍新鲜血液的需要。兼职教师队伍一方面可以聘任高校教师中那些理论层次高,对学术前沿领域和生产一线熟悉的教师,他们会对提高职业院校理论教学水平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各专业特点,积极从行业或企事业单位、校外实习基地,引进既有工作实践经验,又有较扎实理论基础的设计师、设计总监等。由于不同类型兼职教师在专业水平、技能和工作时间上均有较大差异,校方对兼职教师应进行分类培训,比如客座教授的教学常以讲座等方式进行,其他兼职任课教师的授课往往兼有理论和实践内容,教学任务较重,应为他们明确教学目标,设计规范详细的教学方案供其参考,让他们发挥其专业优势。同时高职院校成立教学督导室,并在各系部选出二级督导员,同时聘请行业专家担任校外教学督导,及时了解行业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趋势,并对专业教学提出建议和指导。[3]

高职院校通过评选优秀、专业培训、课题奖励等方式激励兼职教师,增强其工作成就感,为他们提供专业发展的平台。如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人文艺术系开展“优秀兼职教师”评选活动,当选的兼职教师除获得物质奖励之外,还可以参加学院组织的学术交流和培训活动,增强其成就感和归属感。

五、强化 “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的激励机制

当前高职教师特别是“双师型”教师仍然是按普通教师系列职称来享受福利待遇,走的仍然是“单行线”即专业教师评价模式。在此评价模式下,“双师型”教师所具备的技能与技术资格被视而不见,对其职称评定和待遇的提升不起任何作用。这种评价制度,对于非“双师型”教师来说,没有对他们成为“双师型”教师形成任何动力与压力。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使教师的努力得到充分肯定,使教师的潜能得以挖掘。学校应结合具体情况,制订对“双师型”教师的激励政策,通过激励将提高“双师型”教师质量水平转化为其本人的内在需求,使“双师型”教师标准成为专业教师自觉的行动和今后努力的方向。人事部门应参照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专业人员评定办法,着手研究、制定高职院校教学系列职称评定标准,与此同时,还要在工资、奖励、福利、津贴、进修、晋升、信任、荣誉、地位等方面采取个性化激励形式,最大限度地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质量建设提供强大的动力源,保证“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稳定发展。[4]

提高高职 “双师型”教师的待遇与地位,以稳定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增加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向心力。有效地激励高职教师,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重要工作。

六、结论

学校是整个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高职院校与经济社会的联系更为紧密。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开办多年,大都与当地企业有着较好的互动关系,并且在多家企业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以基地为平台,以校企之间良好的合作关系为依托,学校是理论教学基地,企业是实践培训场所,学校和企业是校企合作教育的两个基本要素,前者是后者的理论前提,后者是前者的必然实践,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有宏观上的分工又有微观上的融合,其有机结合是校企合作教育成功的有效途径和保障。[5]

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是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内涵建设的重要形式,是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必由之路。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主动为行业企业服务,行业企业人员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标准的制定与执行,参与专业教学改革与评价体系。企业人员参与教材编写和实训基地的拓展,参与学校毕业设计、毕业答辩等工作。同时教师参与企业的广告策划与制作、新产品开发、展示设计与制作,帮助企业设计、研究、探索,解决在调研、策划、设计、制作第一线遇到的各种问题,既验证了自己的理论知识,又开阔了眼界,锻炼提高了实践能力,在服务社会,服务企业中提高 “双师型”队伍建设的质量。[6]可见,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双师型”(下转第45页)(上接第56页)教师队伍的培养是教师队伍内涵建设的重要模式。它将在实践教学环节,改善师资结构,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为艺术设计专业在职教师转化为“双师型”教师创造了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陈增红,周雪莉.关于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探索[J].职业技术,2009,(01).

[2]王丽霞,刘金华,成玉莲.高职院校行业参与“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0,(04).

[3]李广坤.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0,(08).

[4]刘艳青,张磊,李敏.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指向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及实践[J].职业技术,2010,(04).

[5]朱海燕.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及其举措[J].高教高职研究,2009,(11).

[6]林杏花.国外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经验及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03).总第203 期.

作者简介:

兼职教研员工作计划篇6

关键词:卓越计划;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学基层组织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教育部为了贯彻执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的重大教育改革项目,拟用10年时间,培养百余万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人力资源基础;是深化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实现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思路;也是加强大学生工程实践教育,提升大学生工程文化素养、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

工程能力是工程师最重要、最基本的素质之一。如何培养既能综合应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又具备现代工程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是工科院校,特别是“卓越计划”试点高校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我校作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获批为第二批“卓越计划”培养高校,虽然有一些行业办学的背景,但是师资主要由升格前长期从事专科教学的老教师和刚刚从高等院校毕业的新教师组成。虽然老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职称,新教师具有较高的学历和学术水平,但是普遍缺乏工程背景和经验,不利于“卓越计划”人才的培养。因此,为了能够培养出优秀的“卓越计划”人才,必须转变教学基层组织建设的观念[1]。

1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学基层组织现状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通常以教研室作为教学基层组织,由于是从专科院校升格而来,加上受扩招因素影响,师资力量比较欠缺,为了应对各种评估,大多采取从高等院校招聘大批高学历毕业生的办法,虽然他们的学历和学术水平及研究能力较高,但缺乏工程背景和经验,导致师资队伍中“双师型”比例严重偏低。从而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要么专业知识积累及工程综合能力欠缺,要么眼高手低、动手能力差,要么实际操作能力距企业需要的标准尚有一定距离。一方面暴露出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国际化进程对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现有人才培养能力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暴露出当前高等工程教育工程型人才培养机制与社会对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意识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需求之间存在的矛盾。这种矛盾揭示了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高等工程教育在人才培养层次、结构体系和人才培养类型上与社会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2]。

2 “卓越计划”对教学基层组织建设的要求

2010年6月23日,教育部在天津召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会”,标志着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启动。“卓越计划”对人才培养提出了五点要求:(1)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2)以强化工程能力与创新能力为重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3)改革完善工程教师职务聘任、考核制度;(4)扩大工程教育的对外开放;(5)教育界与工业界联合制订人才培养标准。

教学基层组织是具体实施“卓越计划”的正式组织,它对“卓越计划”的实现起着基础和保障作用,教师是教学基层组织的主体。“卓越计划”制定的重点任务之一即是建设高水平工程教育教师队伍。其目的是要改变高校教师队伍工程实践经验薄弱的状况,通过提高专职教师的工程经验,建设由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提高工程教育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由此可见,建设高水平工程教育教师队伍是关键,“卓越计划”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教师,关键在于能否建设一支满足工程人才培养要求的高水平专、兼职教师队伍。

按照“卓越计划”对教师队伍的要求,实施“卓越计划”,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潜能,主动适应工业界的需求,培养能够满足未来发展需要,能够适应和引领未来工程技术发展方向的工程师,提升毕业生就业水平,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基层组织建设的思路,尽快形成一支由校内专职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组成的高水平工程教育教师队伍,以保证“卓越计划”的顺利实施并取得预期成果[3]。

3 具体举措

3.1 建设优秀的校外实习基地平台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学基层组织在教学方面大多把重点放在课堂上,把理论教学看成大学的教育核心,加上考虑教育成本问题,只将很少的课时安排在实验室完成,甚至忽略校外实习的环节。

“校外实习基地”是学校与企业共同为面向21世纪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需要而建立的一个工程实践训练平台,也是“卓越计划”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平台[4]。我校在成立之初就有长远计划,成立了教育董事会,成员均来自行业内知名企业和校友企业,为学校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通过与企业的共同建设,共建立了十余个省级优秀校外实习基地。2013年,由自动化和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两个“卓越计划”专业共同成功申报了部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湖南工学院―湖南韶峰南方水泥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3.2 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学基层组织或多或少也制定了一些规章制度,但大多要么流于形式,要么完全和“卓越计划”不相干。

“卓越计划”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师资队伍建设,而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是制度建设,教师是不是真正把精力、心思放在“卓越计划”实施工作上,与我们的政策导向和对教师工作评价体系有着很密切的关系。我校对参与“卓越计划”的教师在职务晋升、年终考核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专门制定了《湖南工学院教师到董事会成员单位挂职锻炼管理规定》,从政策和制度上鼓励和要求专职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到专业相近董事会成员单位进行累计不低于一年的技术挂职。一方面,要求教师切实投入到企业的技术改造中,为企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另一方面,要求教师深入学习企业的最新生产技术和设备,把生产一线的新知识带入课堂传授给学生。通过实践,我们已尝试在自动化卓越班的教学计划中添加了一些企业的技术课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3 建设强大的兼职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一直都是高校的重点和难点,几乎没有一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专职师资队伍能够满足教育部各种评估体系的相关规定。因此,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兼职师资队伍就成了有效解决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师资短缺问题的主要途径。为了能够顺利实施“卓越计划”,应当主要从行业和企业聘请有丰富工程经验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充实教学基层组织。

我校和所有董事会成员单位签订了关于聘任单位技术和管理骨干作为兼职教师的协议,还为兼职教师履行岗位职责提供积极的支持。首先,配备年轻教师尤其是新进教师担任兼职教师的助手,一方面为兼职教师与学校的经常性联系建立便利渠道,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年轻教师得到兼职教师的帮助和指导。其次,对兼职教师承担的课程进行了灵活安排,以便兼职教师在不影响其本职工作的前提下能够安排充足的时间承担校内兼职工作。再次,提供与专职教师相当的校内教育教学资源,便于他们更好地将工程实践与工程理论带入课堂[5]。

4 结束语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学基层组织通常只注重教学和科研,在人才培养和引进方面往往不注重工程经验和能力,非常不利于“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因此,必须转变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学基层组织的建设思路,大力提升教师的工程经验,建设一个既有扎实理论基础又有丰富工程经验的教学基层组织。

参考文献

[1] 洪晓波,杨泽慧.试论卓越工程师工程能力培养的教学组织设计[J].中国电力教育,2013(13):31-33.

[2] 段蓉,朱昌平,范新南.“卓越计划”的校企联合培养机制实践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4):144-146,150.

[3] 王爱侠,张燕,刘钰.基于“卓越计划”下的工程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5):31-34.

[4] 胡建人,刘云翔.计算机专业“卓越计划”师资队伍建设[J].大学教育,2013(3):127-129.

兼职教研员工作计划篇7

关键词: 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 实训基地建设 实践

一、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性

(一)实训基地建设是实现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必要条件。

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有较高的艺术与文化素质,具有现代平面设计实践技能,能够从事广告设计、品牌推广、企业形象设计及各类会展策划、展示活动的设计制作等实际工作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实训基地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必要场所,实训基地建设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必要条件。要通过实训,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二)实训基地建设有利于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提高就业率。

高职院校要保证就业率,就必须提高毕业生的“含金量”,让其成为用人单位心目中的合适人选。建设好生产性实训基地,让学生亲身实践无疑是提高其自身“含金量”最有效的方法,有利于学生较快地适应行业企业,缩短“磨合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学生能将平时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联系,在实践中体现自身的价值,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方向更加明确,从而不断提高自身职业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

(三)实训基地建设有利于培养“双师素质”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实训基地建设有利于培养“双师型”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教师通过到实训基地锻炼,来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动手能力。同时,教师在生产、管理第一线有利于获取各种最新的技术方法和管理理念,将这些新知识应用于教学,既可以保证知识的更新,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高职会展策划与管理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实践

(一)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1.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规划,提高实训室的实用性和先进性。

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方案要按学校的实际需求制订,根据专业及课程的需求建设,实训设备的购置必须适合专业实践教学组织的需要,适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使学生按照职业、岗位(群)的技能要求得到有针对性的训练,尽可能地做到“真题真做”,缩短学校与企业的距离。同时,实训室建设还要考虑到能体现现有行业中的高技术含量,体现本行业技术应用发展趋势。在实训项目及实训内容的设置上,要满足本地区、行业、社会发展的需要。

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要满足职业岗位能力的训练需要。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中,我们围绕“一个基地、两个中心、若干实训室”的构建模式进行建设,目前,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有9个实训室。

一个基地。即校内创新性会展综合实训基地,包含“会展技能实训中心”、“创新创业实训中心”。会展技能实训中心——依据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能力实训的需要,建设有图形设计实训室、绘画基础实训室、会展综合实训室、展览展示实训室,着重培养学生美术基础、会展策划、会展视觉设计、展台搭建、模型制作、平面广告设计等能力。创新创业实训中心——依据创新创业实训能力实训的需要,我们建设有广告设计实训室、摄影实训室,结合学院创业园的建设,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鼓励学生利用专业技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技能,提高未来发展潜力,拓展就业渠道。

在现有的校内会展专业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根据行业的要求,遵循行业操作流程,扩建和新建会展材料展示室(会展展览新品展示中心)、会议模拟实训室、会展管理模拟实训室、会展活动策划实训室、会展设计工作室,精准定位培养学生的会展设计,会展策划与执行、展示设计与搭建等核心能力,发挥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符合会展行业发展的会展人才,直接将企业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贯穿到人才培养的教学过程中,集教学、培训、生产、科研、职业技能鉴定与技术服务于一体,体现工学结合的,面向社会进行行业职业技能培训、认证与鉴定及提供技术服务的综合性会展服务实训教学基地、学生实践创新创业基地、实训项目开发基地、校企合作研究基地、行业技能鉴定和科研(技术)服务中心,努力打造成省内一流的会展策划、会展设计人才培养基地。

2011年我院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被确立为“绍兴市高校示范实训基地建设项目”。2012年我院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优势专业建设项目”。

2.提升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功能,增强实训室的通用性和开放性。

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总体设计上要充分考虑相关专业的通用性。在设备、软件、师资、人员等方面要考虑到各专业能够相互共享,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投资效益。要以专业学生技能训练为基础并覆盖相关专业群专业。要将技能训练、技能竞赛、技能考核鉴定、创业就业训练和社会技术服务和培训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综合功能。

除为本校服务外,也要为其他院校服务。除为教育系统服务外,还为企业服务、为社会服务,使实训基地成为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的桥梁。与知名会展企业合作,成立浙江省会展行业新材料体验与中心,定期展示企业新品,吸引省内会展行业,特别是会展高职院校学习和交流。通过近三年的建设,结合会展项目,定期培养省内会展高职院校会展专业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使教师得到真实的实际工作锻炼,为培养“双师素质”教师提供更加便捷的场所,将其建设成为省内会展行业从业人员和师资的培训基地。

充分考虑相关专业的通用性,在设备、软件、师资、人员等方面考虑到各专业能够相互共享,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投资效益。要以骨干专业学生技能训练为基础并覆盖相关专业群专业。要将技能训练、技能竞赛、技能考核鉴定、创业就业训练和社会技术服务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综合功能。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产品造型设计专业提供优良的实训条件,实现资源共享,资源优化。

基地努力整合资源,为相关专业提供基地设备共用性、软件实用互通性、师资力量交流性、人员安排合理性等方面的共享,建立覆盖会展相关专业的实训基地专业群,通过网络实训教育中心下设的网络案例资源库、新品资源演示库等资源库建立网络实训资源。建设由校内到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的同时,创建由线下到线上的网络学习平台,集“教学、服务、技术研发”为一体的会展网络实训教育体验中心,多元化地共建会展专业实训基地,努力使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实训基地成为实践教学中心、技术研发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的“三中心”综合性基地,力争成为浙江省会展专业首批网络实训教育中心。

(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1.开展校企合作,实现校企共赢。

实训基地建设离不开企业的参与,校企合作、工学交替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围绕“立足地方”的区位优势和“服务行业”的发展理念,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发展与企业的合作关系。我校近年来已经与浙江展览馆、常州灵通展示器材有限公司、浙江远大国际会展有限公司、浙江温州国际会展中心、上海施创会展服务有限公司、绍兴市新纪元展览有限公司、绍兴柯桥轻纺城国际展会中心、余姚国际塑料展会中心等多家行业企业建立“定向培养、校企共建、资源共享、产学研合作”的校企合作模式,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共同组织实施、共同考核,校企资源共享,结合一线的工作流程和任务,设计专业教学项目任务,利用现代企业管理和行业规范融入培养全过程,参与企业的活动、校园中引入企业的元素,渗透企业的文化,注重学生素质培养,实现人才培养与使用的“无缝”对接,充分发挥了工学结合等方面的功能,利用“企业项目引入课堂、课程教学搬入企业”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等职业素养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利用“校内基础实训——校外企业实训——校外顶岗实习”,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及创业能力,为行业、企业培育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发挥重要作用。

2.加强校企合作,促进队伍建设。

建立优质的校外实训基地,不但为学生的实践、实习、就业创造了条件,而且为教学团队建设、专业带头人建设、骨干教师建设、青年教师培养、企业兼职教师建设等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应采取多种形式,建立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结构合理、精干高效、专兼结合的优秀教学团队。“双师素质”和专、兼职教师必须达到一定的比例,聘请企业会展专家和业务骨干担任专业课程教学和实训环节指导,并承担专业实践实训课程教学学时数达到50%以上,形成稳定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2)专业带头人建设。校内选拔2名及以上具有副高职称、专业技术水平较高、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进行重点培养。其中1人主要从事会展设计方向教学和研究,另1人主要从事会展策划与管理方向的教学研究。再在行业企业选聘2名专家,实施双专业带头人制。安排专业带头人到著名会展企业、会展院校进行访问、研讨和学习,使其具有先进的专业建设理念和带领教学团队开展专业与课程建设的能力。

(3)骨干教师建设。在现有的教学团队中培养3—4名骨干教师,有计划地安排骨干教师到国内一流高职院校学习先进的课程开发技术、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支持骨干教师到知名院校和企业进行访问学习,更新知识结构,进行专业交流。安排骨干教师到省内知名会展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承接企业项目,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使他们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中发挥骨干作用。

(4)青年教师培养。四年内主要通过下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业的项目开发与经营活动等方式培养青年教师3人。开展“教师专业、课程建设及教学能力提升实施计划”,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水平,同时,引进青年教师(硕士学历以上)2人,首先挂职锻炼半年以上,然后通过进修教育理论,逐步走上职教岗位。

(5)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建设。通过聘请校外兼职教师,形成一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专业技术水平和较强教学能力的兼职教师队伍,专兼职教师比例达到3:1以上。聘请校企合作企业业务骨干、一线专业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和兼职实践指导教师。另外聘请创业成功人士等充实兼职教师队伍,建立集教学、科研、学生创业、素质教育等多元化的兼职教师队伍。

总之,建立好优质的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校内外实训基地,在提高专业办学水平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也为培养会展策划与管理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实现专业培养目标提供了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翟艳.新时期高校管理类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探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1).

[2]史金联.高校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探讨[J].陕西教育,2009.

[4]王秀平.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8(1).

[5]连纯华.高职高专实训基地建设探讨[J].教育评论,2007(3).

兼职教研员工作计划篇8

论文摘 要:高职院校兼职教师的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其聘任、培训、作用发挥和激励构成了这一工程的大框架。

聘任兼职教师可减少固定编制,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可使专业拓展和课程调整紧跟市场需求的变化,真正实施岗位教育;可为办学特色和办学活力找到较佳贡献人。可见,我国高职院校聘任兼职教师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项长期的战略选择。遗憾的是,各高职院校对兼职教师的管理要么没有纳入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的范畴,要么还存在巨大的上升空间。

本文将对这一复杂、精细的系统工程进行粗略的勾画和粗浅的探讨。

一、兼职教师的聘任

聘任兼职教师首先得制定聘任计划,然后在较大的范围内进行比较和挑选,最后才是正式聘任和建档。

高职院校人事部门应根据学校的发展目标和规划,在分析现有师资的基础上,准确估计和预测未来几年师资的发展情况,拟定出该时间段内引进师资的人数和标准,并出台兼职教师的可行性聘任方案。再根据学校目前的办学规模、各系部专业建设需求和课程设置变动,确定出拟聘兼职教师的具体数量;同时,结合专职教师队伍的建设,尽量使拟聘兼职教师的专业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朝着合理的方向发展,从而达到优化整个师资队伍结构的目的。这样,一个既具前瞩性又有可操作性的兼职教师聘任计划就可以制定出来了。它是选择与聘任兼职教师的总根据。

为了保证足够宽广的兼职教师挑选范围,高职院校管理部门应转变工作作风,变被动为主动,积极深入拟聘教师工作第一线,多渠道汇集有意向到本校兼职的备选人员。从目前看,企事业单位和科研机构的行业专家、技术人员、能工巧匠,其它高校的高职称高水平教师,踏实勤奋的在职研究生,教学经理丰富身体健康并愿意将余生献给高职教育事业的退休人员,只要符合兼职教师聘任计划对师资结构的要求,都应该在备选之列。

由于高职院校入学门槛低,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能力相对较差而心理障碍又不少。因此,可通过面谈首先淘汰不会对高职教育事业维持长久热情或对高职学生缺乏足够爱心、信心和耐心的人员。

面谈之后,高职院校人事部门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恰当的途径多侧面地了解相关人员的业务水平、技术熟练程度、曾取得的工作业绩以及教育教学能力,择较优者进行最后的试讲。

试讲的时候,校系管理部门应组织人员认真听课,对每一位试讲者的学识境界、技术水准、传授艺术、工作态度、气质形象等进行客观的评估和论证,在全面比较的基础上择优录用。

至此,最恰当最优秀的兼职教师终于被选出来了。

对通过试讲的被录用人员,高职院校应颁发聘任书,并与其签订较详细的聘任合同:兼职教师的工作任务、责任和地位、权利、待遇以及双方的违约赔偿等诸多事项都应有明确的规定。最后,对签订合同的人员,学校人事部门应该建立兼职教师师资数据库。数据库可包括两大块内容:年龄、性别、职称、学位、现场工作年限或高校从教年限、从事兼职的经历等信息是个人背景资料;在本校兼职过程中将积累起来的从教专业、讲授课程、工作业绩等信息构成个人工作档案。后者往往就是日后续聘或缓聘的依据。因为兼职教师是流动的,所以数据库也会及时更新。

二、兼职教师的培训

应该承认,能进入高职院校兼职教师挑选范围的都应该是身怀绝技、各有优势的人才,而能通过层层筛选最终被聘为兼职教师的肯定具备了一名优秀教师的一些素质。

但教师职业要求的正是“全面”二字:人品、知识、思维、能力、才华等等,少一项不行,弱一项不够;且作为近两年才迅速发展为中国高等教育半壁河山的高职教育又自有其特殊性。

可许多兼职教师并不是学师范出身,多数人没有从教尤其是在高职院校从教的经历。因此,对兼职教师进行培训是必须的。培训的时间、方式当然要视具体情况来定,这里只讨论培训的内容。

综合起来看,培训内容涉及诸多方面。

①高职教育理论知识:高职教育大背景;行业发展和专业人才供给情况;本高职院的办学宗旨和特色;本校以及具体专业的学生素质状况;等等。这一方面的介绍可使兼职教师比较准确地把握高职教育规律,加深对培养对象的了解,树立正确的高职教育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利于他们即将开始的施教实践。

②高职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这一方面知识补充可使兼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教育学原理和心理规律来设计自己的教学,对启迪学生思考,开发其智力,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都将大有裨益。

③传授技巧和艺术尤其是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的应用能力,已是今天高校教师必备的基本功。可部分兼职教师缺乏或需要锤炼的却正是这种基本功。让优秀教师进行高水平的表演与示范,无疑是给兼职教师提供了样板和努力方向,可加速提高其教育教学能力。

④教研室主任牵头,组织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一道,对兼职教师要主讲的课程教材进行仔细分析,并辅以学生接受能力和品味的针对性介绍。实践证明,这是一种极具意义的培训。这种培训可使教学内容选择得当、宽窄有度、深浅适宜,也可使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采用甚至语言艺术更为得体,使教与学相吻合。

⑤师德教育。这是至关重要的一项培训,忽略不得,放松不得,马虎不得。通过智力劳动换取第二份收入并不低俗甚至可以说得上光荣,但创收目的确实已让部分兼职教师其劳动的无形价值大打折扣了;既然专职教师好像有一种无言的冷漠和深埋的敌意,那我也就没有必要和他们进行学术与教学交流了;昨晚没能充分备课,今天何不天南地北海侃,既可调动课堂气氛,或许还能博得学生对自己的好印象,不亦乐乎;我的任务就是两节课,课下指导和课后的作业批改就对不起了;因为和本职工作发生冲突,调课、停课、请假虽情非所愿,实迫不得已。  凭心而论,兼职比专职要苦得多,要克服的主、客观困难多得多。可正因为如此,所以兼职教师更需要师德,需要更崇高的师德。上述种种情形,就是师德境界不高而出现的必然现象。故高职院校一定要深入考查(挑选时已有所考查)所聘兼职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对其师德言行提出明确要求。如果所兼职的整个学校就是一个修炼师德的大熔炉,那这一培训的难度就会剧减。尊敬老师、对知识和技能孜孜以求的莘莘学子是基础;呕心沥血、默默奉献的专、兼职教师是榜样;对高职教育事业真切热爱和无限忠诚的学校领导是根本:在这样的大环境中,以师德标兵的典型事迹或报告会感化、感染和感动兼职教师,帮助他们对自己的新角色重新定位,更深刻地认识教师职业的社会意义。培训的效果想不好都难了。

三、兼职教师的作用发挥

加强管理,尤其是教学质量的管理,是发挥兼职教师特长求得更佳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如果说聘任、建档、培训应由学校人事部门统一管理的话,则教学管理还是采用校系两级但以系部为主的管理为好:教学任务的布置,教学时间的确定,助理教师的配备,备课室与休息室的安排皆可由系部统一管理。为调整着的课程寻找最佳授课者本就是高职院校聘请兼职教师的初衷,所以,对责任心不强或教学效果不好的兼职教师,依据合同条款予以随时辞聘是不能含糊的。在这种两级管理模式和流动机制下,完整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不可或缺的。教学督导随机抽查听课并作好记录,课后对兼职教师的授课当面进行实事求是的得失点评;教学班级信息员将班上同学的想法和评论收集起来,上报系部;管教学的副系主任、教研室主任通过教案检查和听课获取第一手信息。综合这三方面情况,系部对本系每位兼职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定,学期结束时将评定结果与可以改进的地方反馈给他们;如果可能的话,学校的课酬设定可以与评定结果挂起钩来。

有了切合实际的管理,各有擅长的教师在教学中就愿意或“被迫”各显神通各展特色了:来自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人员不断地把实践中的新内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新经验巧妙地充实到教学过程中去,使教学向“零距离就业”的方向前进;他们对行业实际运作机理的分析,使可操性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更显生气更具效果;而他们对行业资格标准的深刻理解,又有助于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利于“双证书”教育。在理论课时被相对压缩的情况下,高校名教师课堂上精简、精湛、精彩的阐述和剖析与“必需、够用”的原则极其合拍。在读研究生勤钻研善思考有激情的特点又教会了学生思考,鼓舞他们去创造,激发起他们对未来工作的美好憧憬。至于不计报酬、扎实严谨的退休人员,除了无私奉献毕生所思、毕生所获之外,他们求学为师做人的高尚风范本身就是一种极其宝贵的人文教育,使人文素质堪忧的高职学生终生受用。

除了抓好教学管理,让学生确有所得之外,高职院校应以最诚恳的态度,创造条件,邀请兼职教师参与到学校的改革和发展中来。

高职院校应主动打破自我封闭状态,就学校的重大决策和关键事宜征求兼职教师的意见和建议;有意识加强专、兼职教师之间的沟通,定期组织二者之间的座谈、研讨、经验交流和联谊活动,帮助他们共同提高,更好地发挥作用;邀请兼职教师直接参与专业设置和教学计划制定,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不同专业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培养方案,更有利于培养目标的实现。另外,校外实习实训和科研基地的建设,学生就业单位的推荐,兼职教师大可助一臂之力。

四、兼职教师的激励

兼职教师的必要流动是正常的,但最中意兼职教师的频繁离开却是流失,兼职教师队伍同样需要一定的稳定性;而要想兼职教师心情舒畅地拿出真本事,除了上文论及的加强管理、真诚相邀、创造条件之外,高职院校的回报当然是重要的。兼职教师队伍的稳定与充分发挥作用,要求有恰当而成功的激励。

首先,物质激励是必须的。提高课酬,享受福利,改善备课住宿条件,实行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分配制度,对做出重要贡献或深受师生赞誉的兼职教师除精神表彰之外颁发奖金,都是有效的物质激励手段。按劳取酬、按贡献取酬既体现了市场经济的内在原则,又满足了兼职教师的基本物质需求,并会激发出他们内心深处的自豪感、责任感、使命感。

其次,工作本身就是最好的激励。帮助兼职教师协调好兼职和本职工作的矛盾,解决好食、住、行方面的实际困难尤其是时空困难,帮助甚至代替处理繁琐的日常教学事务,为其借阅图书提供方便,从而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去。这里的关键是要把合适的人安排在合适的岗位上:工作既有一定挑战性,又没有超出能力范围。任务进行过程中,兼职教师可以同时咀嚼艰辛和甘甜;任务完成之后,又将享受成功的喜悦和创造的幸福。工作激励满足的是自我实现的高层次精神需求。

最后,情感激励是最应该被提倡的。关心兼职教师的生活,倾听他们的心声,引导他们树立事业概念,邀请他们与专职教师合作搞科研开发等,都是情感投入,都有情感投入。而在这里,笔者以为:切实改变观念,营造一种尊重兼职教师的氛围是重中之重。高职院校的校长、书记也应该视他们为学校的拓荒人;人事处、教务处、各系部中层领导不能把他们看成外来人,更不能把他们当作赚取课时费的知识打工仔来对待;专职教师不应该把他们看成是抢自己饭碗的竞争对手,而应该看成亲密无间、精诚合作的同事;各机关处室的服务人员则要把他们当成最尊贵的客人,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学生对他们当然要有一视同仁甚至礼遇有加的尊敬。唯有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这种氛围才能出得来,进到每一位兼职教师的心里去。兼职教师的心拴住了,贡献也就留下了。

上一篇:地理教研组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品德教研组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