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学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3-10-04 18:03:22

思维导图学习计划

思维导图学习计划篇1

关键词:思维导图;机械制造技术;应用

职业教育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为目标。需要针对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和方法,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对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行动的能力、创新的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复习掌握知识要点一直是我在教学进程的复习阶段关注的问题。理工科学生的专业课程的复习主要有两个难点:知识点多不易记忆,公式多计算难。我所讲授的《机械制造技术》是高机电专业的专业课,内容涉及机械制造的方方面面,有金属切削机床、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机床夹具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学等领域。课堂教学时,主要以讲授为主,配合现场加工及多媒体教学为辅,达到了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但是,复习阶段如果还是以课堂讲授、教师总结这种形式来进行,不仅激发不了学生的积极性,也达不到复习的目的。通过思维导图的学习与使用,我认为在复习阶段利用思维导图可以显著提高对知识点的掌握。下面是我在高机电06-3班进行思维导图教学的过程与反思。

一、介绍思维导图的相关知识(2课时)

思维导图,是英国学者托尼.巴赞(Tony Buzan)在1970年前后提出的一种记笔记方法。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思维导图教学方法在我校应用较少,学生对这种新的学习方法比较陌生。思维导图有其特有的编制方法及制作步骤,掌握了它的核心内容,应用起来就比较容易了。我利用多媒体教学,向学生详细介绍了相关知识,演示了制作方法,展示了不同专业制作的图例,并对其优缺点进行评论,使学生在进行制作本专业相关内容的思维导图时,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心理准备。并让学生尝试完成简单的思维导图形式的作业来加深对思维导图的认知与理解,为后续的自己动手完成项目实施打下基础。

二、在《机械制造技术》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探讨(6课时)

高机电06-3班共有三十六名同学,根据学生学习成绩进行搭配分组,每组六人,形成以强带弱、激发兴趣、共同进步的复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教学过程遵循完整的行动过程,即“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个环节。各组的工作任务书即按照这六个环节设计并进行实施。

(一)、资讯环节:确定项目任务

由教师提出复习重点章节,每组分配一个复习重点,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在学生分组讨论时,学生们都有共同的表现,即都能够认真倾听,表现出对完成任务的极大兴趣。分析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形式不同于以往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形式,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提高学生自身的参与积极性。

(二)、计划环节:制定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

当进行计划时,老师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将本组所有重点内容写出来,然后标出先后顺序,就可得出一个清楚、具体的计划。运用思维导图能让学生环绕主题进行思考,不会迷失方向,完成设计后很容易组织及写出报告。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开始进行沟通、交流、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倾听别人的意见,开始了对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锻炼。

(三)、决策环节:做出决定

当要选择及做出决定时,应引导学生将须要考虑的因素、目标、限制、后果及其它可行性,用思维导图画出来,再将所有因素以重要程度或喜恶加权,最后尝试做出决定。经过前期的准备,各组逐渐进入状态,投入到思维导图内容的讨论和绘制上。这从各组工作时的姿态上体现的最为明显。在开始的计划、决策阶段,各组围坐在一起,各就其位,各自看书思考,有时交流一下。随着工作的深入,各组讨论越来越热烈,形成一个个的小圈子。各组成员由最初的坐姿,到逐渐有人站起身来讨论,到最后每个组基本全部都是站立状态,脑袋聚在一起。这充分体现了各组的投入程度,小组成员已经进入到工作状态,团队意识、合作意识逐渐形成。在思维导图的绘制中,各组更是气氛热烈,每个人都跃跃欲试,参与其中。记录下来和体验到的,是学生发自内心的完成任务的需求,是一种忘我的精神状态。上课时看手机、看小说、打瞌睡等现象不复存在。从这一现象就看出思维导图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显著区别。

(四)、实施计划:根据决策,绘制图形

学生确定各自在小组的分工以及小组成员合作的形式,之后按照已确立的工作步骤和程序工作。这一步骤很快就得以实施,尤其对于喜爱绘画的同学来说更是奇思妙想,图形生动有趣、视觉冲击感极强,虽然在思维导图使用上不够熟练或还有一些错误,但整个学习氛围都调动起来了,由原来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知识点的掌握就轻松容易了。

(五)、检查控制

在这一阶段,学生通过比较自己与同学或老师的思维导图,找出差异,就能及时发现问题,矫正错误。

(六)、评定反馈

通过对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评价以及对学生最初和最终的思维导图加以比较,就可了解学生学习的进展,诊断学生的问题,以激发学生努力把新的意义并入已有知识中,这就是形成性评价。学生自我评价时,通过建构自己的思维导图中遇到的困难,清楚地联想到自己的不足,激励自己去努力弥补。

(七)、展示成果

每组选出一名同学代表讲解本组的思维导图内容。台上讲的认真,台下听得专心。通过台上讲解、台下提问的方式不知不觉中就把复习的知识点都复习到了。学生在展示成果时,思维导图可以协助学生在预备时清楚自己的构思,令解说更具组织性及更容易记忆。在解说时利用思维导图可令听众容易明白,印象更深刻。如果有发问时,学生可灵活地在思维导图上处理扩张,不会迷失在其它思路上。

三、应用反思及展望

经过6学时的思维导图训练及制作,已经激发了高机电06-3班学生对这一新的学习方法的兴趣,只是因为时间有限及掌握理解不够深刻,在整个应用过程的初期进行较慢,花费大量时间去选题,去找中心句,去梳理知识点。经过激烈的讨论及研究,主题一旦被确定下来,思维导图的绘制就非常迅速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很高,在图形绘制中也五花八门,奇思妙想。这一过程也反映了同学们对这一学习方法的接受与认可,这一点在课后的问卷调查中也有所印证。

虽然思维导图在职业教育教学的应用中还存在一些局限和不足,还需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加以改进。但是,将思维导图引入到机械制造项目教学中,能够为教学改革注入新的活力,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在职业教育教学中,还有着更广阔的应用空间、更多的应用形式有待我们去实践!

参考资料

[1]刘载兴:.如何进行项目教学设计.

思维导图学习计划篇2

关键词 思维导图 教学应用 乳品开发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12.059

Application of Mind Map in Dairy Engineering

"Liquid Dairy Technology" Teaching

QIAN Chunlu[1], PAN Hongjian[2], GU Lin[1], JIN Changhai[1]

([1]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Yangzhou University, Yangzhou, Jiangsu 225127;

[2]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 Yangzhou University, Yangzhou, Jiangsu 225002)

Abstract This paper aims to Mind Map in "liquid dairy technology" course teaching investig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Mind Map in higher education, and to understand and apply mind mapping foundation for educators. The results show mindmaps can improve dairy engineering accomplishments comprehensive training program to enable students to clear thinking, the activities carried out smoothly. Mind mapping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eaching efficiency, students of divergent thinking and innovation, to improve their comprehensive ability to solve complex problems.

Key words mind map; teaching application; dairy development

“液态乳制品工艺学”是乳品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是液态乳产品开发的重要理论基础课程,也是实现液态乳产品科学合理和现代化生产的一门应用科学。“液态乳制品工艺学”涉及多学科知识,既包括液态乳自身的理化性质,又涵盖液态乳加工工艺需要的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微生物学、食品工程原理和营养学等各方面的基础知识,同时该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综合应用型科学,需要理论教学和实验、实习等实训教学。目前该课程主要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授与示范,但是由于知识点较多,层次性较强,学生不易系统掌握和记忆重点。根据“液态乳制品工艺学”的综合性和应用性的特点,我们将思维导图引入该课程教学,以期提高教学效率并为思维导图在高等教育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1 思维导图概述

思维导图于20世纪60年代初,由英国心理学家托尼・巴赞(Tony Buzan)提出,其主要理论依据是脑科学。思维导图能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它既是一种利用直观图形或图示方法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工具,也是一种新的思维模式。使用者通过思维导图可以形成全局和整体的视角思考问题,进而提高其思维灵活性、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思维导图20世纪90年代传入我国,将其应用于教学,能以直观方式表征知识,有效呈现知识的关联,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体现教师的思维过程,有助于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能提升记忆力、增强创造力;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提高笔记效率,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归纳,阐明各知识点间的关系,使思路更加清晰,因而能提高学习效率;思维导图能以一种可视化的方式,创造性地探索、修正和总结某一学习问题。思维导图在我国高校教学中如在教育技术学、数学、化学和食品工艺原理等课程教学的应用研究已有报道,但在食品工艺开发活动综合实训教学中的应用还未见报道。

2 思维导图在“液态乳制品工艺学”教学中的应用

“液态乳制品工艺学”课程知识点多,各知识点层次性强,授课时间为16周,教师难将前后内容连贯,学生也较难形成知识框架,难以综合运用前期基础知识,抓不住学习重点。思维导图作为新的思维辅助工具,能更好地体现“液态乳制品工艺学”的知识综合性和层次性。思维导图在“液态乳制品工艺学”教学中的应用需要应用指导、任务确定、思维导图制作和计划制定、项目实施、项目总结等步骤。

2.1 应用指导

教师首先集中学习思维导图的作用、使用技巧和制作方法,再在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来进行问题分析,使其简单化、形象化展现出复杂问题和课程知识点,使学生在深刻理解课程内容的同时,了解、熟知并应用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一种优秀的知识呈现形式,可以引导并鼓励学生在做笔记、知识梳理和计划制作的时候应用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的制作可以是简单的手绘,如记笔记时,也可以是应用专业软件,如知识梳理和计划制定时。

2.2 任务确定

思维导图是一种图文并重的思考辅助和信息表征工具,其应用需要围绕一个问题或项目,本文以“液态乳制品工艺学”课程最后的综合实训项目――巧克力乳饮料开发为例来探讨思维导图的应用。液态乳饮料开发是液态乳制品加工的关键技术,也是乳品工程专业学生必备的技能,同时液态乳饮料开发也是知识综合的过程,需要较多的知识技能、清晰细致的加工准备和次序明确的实践操作。该开发项目的复杂性需要思维导图来体现项目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框架。

2.3 思维导图制作和计划制定

当遇到问题时,我们头脑中有一定的想法,但在解决问题时却往往不知如何下手。因此,在解决问题前,我们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思考实践操作方法,构思需求和操作的整体框架。通过思维导图进行信息表征具有发散性、非线性结构化和整体性的特点,便于信息的组织、可视化和加工,所以能形象构建和调整解决问题的需求和过程框架。围绕巧克力乳饮料开发的思维导图制作,应建立在教师和学生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教师首先提出开发要求,让学生根据要求开始学习和准备,同时教师提出思维导图制作要求,让学生通过该形式表达巧克力乳饮料开发的准备和操作;学生根据教师要求来思考项目操作的各要素,利用思维导图来整理并呈现项目准备和操作。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思维导图对其前期准备做补充,同时学生改进思维导图,正规的思维导图由Buzan’s iMindMap软件制作(图1),该过程中教师明确指出巧克力乳饮料开发过程中工具器材、实验室规则、人员组织、过程记录、实践操作和感官评价等部分的要求。思维导图制作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制作心得,最重要的是通过思维导图能分享不同学生巧克力乳饮料开发的思路,达到相互学习和补充的目的。

图1 巧克力乳饮料开发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可以清晰地反映巧克力乳饮料开发注意事项和开发步骤的要点。学生根据自己制作的思维导图,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工作计划,将各步骤细节和注意事项都重点凸显,确保计划的可行性和人员的执行力。

2.4 项目实施

巧克力乳饮料开发是“液态乳制品工艺学”课程的综合实训项目,其项目实施在专业的乳品加工实验室内进行,实施前教师应根据项目需求与实验室做好沟通和准备,学生根据思维导图和项目计划书做好人员分工、实验方法等准备。项目实施过程中实验室管理人员和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确保开发项目顺利实施。

2.5 项目总结

项目实施后,学生整理实验数据,结合思维导图、项目计划书和实验结果提交开发项目的总结报告,该报告包括巧克力乳饮料产品开发的要求、准备、实施和最后结论,重点凸显新巧克力产品的配方、加工工艺和注意事项等信息。

3 思维导图教学应用的成效

教师引导乳品工程专业15级学生应用思维导图进行笔记、知识梳理和计划制定等学习活动,而乳品工程专业14级学生并没有推荐思维导图的学习方法,通过比较14级和15级学生的巧克力乳饮料产品开发综合实训的总结报告和期末考试成绩发现,与14级学生相比,15级学生的总结报告思路清晰,思维导图表达直观,加工步骤合理,注意事项表达详细,开发实施顺利,结果合理,同时15级学生的期末考试平均成绩高于14级学生12.6%。该结果表明思维导图使学生的思路更清晰,使其知识框架体系更加完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因此能明显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效率。

总之,思维导图在“液态乳制品工艺学”教学中的实施可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同时能生动地展示思考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该教学方法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也有助于学生分析解决复杂问题,是一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法。

*通讯作者:金昌海

基金项目:教育部、财政部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职教师资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培养资源开发项目 (项目编号:VTNE 049);扬州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改计划-思维导图教学在食品工程类课程研究性教学模式中的探索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海森.2001-2010年中外思维导图教育应用研究综述[J].中国电化教育,2011.295:120-124.

思维导图学习计划篇3

1.课程开发背景

2013年8月,江苏省锡东高级中学申报的《思维可视化》被正式批准为江苏省高中课程基地项目。“思维可视化课程基地”项目,是基于未来社会需要培养既有现代化知识又有创新能力,面对未来未知世界有问题解决能力的智慧型人才的时代要求而设计的,它将充分依托思维可视化技术来创建未来课堂,以促进学生学习力提高为最终目的。作为一个综合性教学实验项目,它将最大程度地整合高中阶段各学科知识教学、能力培养、思维开发及思维科学、心理科学、脑科学、信息技术等教学内容及课程资源。并以整合高中各学科课程资源为抓手,结合人生规划与心理辅导等课程,使原本相对独立、固化的学科思维方式,纳入、糅合到学生思维能力科学训练的体系中来。依托学生思维可视化学习力提高训练课程这个学习新平台,在构建和完善学生基础知识概念和基本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将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动手探究、团队合作等学习能力。借助学生思维可视化学习力提高训练课程,可以打通各学科学习的思维隔阂,为开发学生学习潜力,培养创新人才构建新的育人模式。实验项目将重点构建起“思维训练”、“云课堂”、“心理测试”、“创意学习”等四大课程体系。

为顺利推进思维可视化课程基地建设,让学生了解思维可视化这一思维及学习方式,学校准备开设《思维可视化》校本课程,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思维训练。本课程通过学校开发的“思维可视化课程体系”,让学生了解思维可视化的基本特点,并指导学生在平时的学科学习中能借助思维可视化技术进行思考及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力,进而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经过一年的建设,我校基于云计算和移动技术建立起来的“云课堂”已基本建成。这为开设《思维可视化》课程提供了技术支撑。

本教程主要对象为高一年级的学生,在高一年级开设研究性学习《思维导图及学习技巧》,旨在让零基础的学生对于“思维可视化”、“思维导图”、“大脑思维方式”等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并能掌握简单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为其他学科使用思维导图打好基础。

2.课程实施目标

本课程的主要目标为使高一年级学生能运用思维导图技术进行信息加工,每周至少进行一次记忆、思维的训练课程,系统地掌握记忆方法(关键词链接、图像链接、归纳记忆、分类记忆、思维导图记忆、图示化记忆、分解记忆等)和思维方法(发散、聚合、辩证、递进、转化、创新);并能为其他学科使用思维导图打好基础;并逐渐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帮助学生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思维可视化、思维导图的基本概念,了解思维导图的优点和作用;掌握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能手工和用软件绘制简单的思维导图,能将传统线性笔记转化成思维导图;能用思维导图逐渐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能帮助学生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师讲解、自己总结的方法,理解基本知识点;能根据任务的要求,绘制简单的思维导图,掌握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能选择恰当的软件及工具,绘制思维导图;能通过小组协作、自我总结,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技巧;能采用恰当的工具和方式呈现信息、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能对自己和他人的活动过程、结果及作品进行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思维导图的内在涵义,形成和保持对思维模式、思维方式的探求欲,养成积极主动地探究自己大脑思维方式的习惯;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对于活动过程及作品,能客观地进行自评和互评;能遵守云课堂的各项规章制度,负责任、安全、规范地使用课堂中的各种软硬件,养成爱护公物、健康使用网络信息的良好习惯。

上述三个层面的目标相互渗透、有机联系共同构成《思维可视化》校本课程的实施目标,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和使用思维导图、参与课堂活动的过程中,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不同目标层面的综合提升和协调发展,不能割裂三者之间的关系或通过简单活动孤立实施。

3.课程实施方法

针对高一学生《思维可视化》概念零基础的实际情况,本课程采用“教师教+学生学+小组协作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等教学方法,师生共同学习,达成课程目标。

对于思维导图及思维的一些基本概念,由教师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实际例子”让学生对其有个基本的了解;绘制思维导图建议由学生自己动手自主学习,通过小组协作学习等辅助方法让所有学生掌握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在以上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带其他学科笔记,将其转化为思维导图,从而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思维导图与传统线性笔记的区别与优点。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云课堂”的硬件优势,为教学内容服务。例如,作品的展示与上传,可通过HiLearning互动软件实现;对于小组协作过程中的作品的评比,可以通过HiLearning软件中的IRS功能实现;在给学生布置操作任务时,可利用云课堂四块电子白板的“异屏方式”向学生展示和推送不同的内容。

课程评价体系

1.过程性评价

(1)教师对学生学习态度,自主学习状况、作业完成情况、上课或活动参与程度及表现进行评定,可分优秀(A)、良好(B)、一般(C)、较差(E)等四等级且及时记录在案。权重35%。

(2)小组协作评价:通过自评与小组组员互评,对学生协作学习表现进行评价,可分优秀(A)、良好(B)、一般(C)、较差(E)等四等级且及时记录在案。权重15%。

2.学生作品评价

(1)教师对学生作品评价:教师对学生每件作品进行评定,可分优秀(A)、良好(B)、一般(C)、较差(E)等四等级且及时记录在案。权重35%。

(2)小组成员评价:对于小组协作任务,由小组成员对组内作品进行评价,可分优秀(A)、良好(B)、一般(C)、较差(E)等四等级且及时记录在案。权重15%。

课程内容及计划

第一讲 思维可视化与云课堂

1.教学时间

1课时。

2.设计理念

云课堂初次开放,对于师生来说,是全新的,从未接触的,所以必须利用开学第一课给学生一个熟悉的机会,包括云课堂的使用规范、思维可视化及思维导图的基本概念。

3.教学目标

(1)熟悉云课堂的设备及其使用方法、云课堂使用规范。

(2)了解思维可视化、思维导图的基本概念。

(3)了解本课程的课程内容及计划。

4.教学内容

(1)云课堂设备简介,云课堂使用规范。

(2)平板电脑的使用方法。

(3)思维可视化及思维导图的基本概念。

(4)本课程的课程内容及计划介绍。

(5)确定分组及分组要求。

5.教学资源

云课堂设备(投影、平板电脑、录播系统、PPT、电子白板软件,Hiteach/Hilearning互动软件等)。

6.学习评价

优秀:能快速掌握平板的使用方法、理解思维可视化及思维导图的基本含义。

良好:能掌握平板的使用方法、理解思维可视化及思维导图的基本含义。

一般:能基本掌握平板的使用方法、理解思维可视化及思维导图的基本含义。

较差:不能掌握平板的使用方法、理解思维可视化及思维导图的基本含义。

第二讲 认识大脑

1.教学时间

1课时。

2.设计理念

要了解思维导图,必须先从了解大脑的结构、大脑的思维方式、大脑的潜能开始。本节课内容从上述几个知识点讲起,帮助学生对大脑及大脑思维方式有个基本的了解。

3.教学目标

(1)了解大脑的基本构造。

(2)了解左右脑各自的功能。

(3)了解大脑的思维方式。

(4)了解大脑的潜能。

4.教学内容

(1)大脑的基本构造,大脑结构图。

(2)左右脑各自的功能,左右脑功能图。

(3)大脑的思维方式,左右脑分工图。

(4)大脑的潜能――人人都有潜能。

(5)开发大脑潜能的办法。

5.教学资源

云课堂设备(投影、录播系统、PPT、电子白板软件等)。

6.学习评价

优秀:能快速理解大脑的构造、大脑的思维方式、大脑的潜能等基本含义。

良好:能理解大脑的构造、大脑的思维方式、大脑的潜能等基本含义。

一般:能基本理解大脑的构造、大脑的思维方式、大脑的潜能等基本含义。

较差:不能理解大脑的构造、大脑的思维方式、大脑的潜能等基本含义。

第三讲 初识思维导图

1.教学时间

1课时。

2.设计理念

从本节课开始,正式进入思维导图的学习。对于对思维导图零基础的学生来说,必须先使他们对思维导图有个最基本的了解,才能深入学习思维导图的绘制,及灵活运用思维导图记笔记。本节课意在带领学生认识思维导图,了解思维导图的基本概念,与传统线性笔记的区别,思维导图的优点等,为绘制思维导图打基础。

3.教学目标

(1)了解思维导图的基本概念。

(2)理解四维导图的优点。

(3)了解思维导图与传统笔记的区别。

4.教学内容

(1)思维导图的基本概念: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它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并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2)思维导图的优点:实验证实,思维导图是一种最佳思维方式。首先,它顺应了我们大脑的自然思维模式,我们的观点自然地在图中表达出来;其次,思维导图能增强我们的记忆;再次,思维导图还激发了我们的右脑。由于我们在创作思维导图时还使用了颜色、形状和丰富的想象力,而右脑负责的就是抽象思维、直觉、创造力和想象力,因此能大大加深我们的记忆。把关键词、颜色和图案有机地联系起来,就能强迫我们使用视觉感官来增强记忆。

(3)思维导图与传统笔记的区别。

5.教学资源

云课堂设备(投影、录播系统、PPT、电子白板软件等)。

6.学习评价

优秀:能很好地了解思维导图的概念,理解四维导图的优点;了解思维导图与传统笔记的区别。

良好:能了解思维导图的概念,理解四维导图的优点;了解思维导图与传统笔记的区别。

一般:能基本了解思维导图的概念,理解四维导图的优点;了解思维导图与传统笔记的区别。

较差:不能了解思维导图的概念,理解四维导图的优点;了解思维导图与传统笔记的区别。

第四讲 绘制你的第一张思维导图

1.教学时间

1课时。

2.设计理念

对思维导图有了基本的认识后,就可以动手绘制思维导图了。本节课带领学生一起绘制人生中的第一张思维导图――水果。从易到难,绘制比较简单的思维导图,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自信心,为之后的课程展开打下良好的基础。

3.教学目标

(1)了解思维导图的基本结构。

(2)掌握思维导图的基本绘制方法。

(3)能绘制出第一张思维导图――水果。

4.教学内容

(1)思维导图的基本结构:中心扩散型。

(2)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①在纸的中心,画出能够代表你心目中“水果”的图像。②从“水果”图形中心开始,画一些向四周放射出来的粗线条。每一条线都使用不同的颜色。这些分支代表你关于“水果”的主要想法。③在每个分支上,用大号的字清楚地标上关键词,并在每个关键词旁边画一个能够代表它、解释它的图形。④根据你的发散性思维,从每一个关键词上面发散出更多的分支。循环第3步操作。

(3)绘制水果的思维导图。

(4)绘制思维导图注意点:尽可能多地使用图形,每个关键词用一个图形表示它;每个分支用一种不同的颜色;分支越往外扩散越细,中心分支是最粗的。

5.教学资源

云课堂设备(投影、录播系统、PPT、电子白板软件等),水彩笔,画图本。

6.学习评价

优秀:能很好地了解思维导图的基本结构,能完整地绘制水果的思维导图。

良好:能了解思维导图的基本结构,能绘制水果的思维导图。

一般:能基本了解思维导图的基本结构,基本能绘制水果的思维导图。

较差:不能了解思维导图的基本结构,不能绘制水果的思维导图。

附学生作品:

第五讲 图像的力量

──思维导图绘制练习一

1.教学时间

1课时。

2.设计理念

思维导图使用颜色、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不但调动了左脑的逻辑思维,而且激发了右脑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我们的左、右脑协同工作,大大提高了记忆力,也使大脑的创造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本节课内容就是从图像出发,训练学生习惯于在思维导图中使用图像,从而更大程度发挥大脑潜能。

3.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

(2)能深刻体会图像在思维导图中的作用。

(3)养成在思维导图中多用图像的习惯。

(4)牢记思维导图的绘制注意点。

(5)在小组协作中能充分融入小组活动,积极参与。

4.教学内容

(1)图像辨别测试――人脑对图像有特别强的记忆力。

(2)思维导图绘制方法――进一步掌握。

(3)绘制“家”的思维导图――养成思维导图中使用图像的习惯。

(4)小组协作,评选出优秀作品和较差作品。

(5)绘制思维导图的注意点,绘制过程中的不足。

5.教学资源

云课堂设备(投影、录播系统、PPT、电子白板软件等),画图本,水彩笔。

6.学习评价

优秀:能完全掌握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能养成在思维导图中使用图像的习惯。

良好:能掌握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能养成在思维导图中使用图像的习惯。

一般:能基本掌握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能基本养成在思维导图中使用图像的习惯。

较差:不能掌握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不能养成在思维导图中使用图像的习惯。

小组协作评价:小组优秀作品为优秀,小组最差作品为较差。

附学生作品:

第六讲 关键词的提炼

──思维导图绘制练

1.教学时间

1课时。

2.设计理念

思维导图中每个分支上的关键词都必须是精准的,但学生在绘制过程中往往不会提炼关键词,每个分支上都是大段的文字,这对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和大脑的记忆力都是没有好处的,故本节内容专门训练学生提炼关键词的能力。

3.教学目标

(1)能深刻感受思维导图中关键词精准的重要性。

(2)初步掌握提炼关键词的方法。

(3)能自己分析文章,转化为思维导图。

(4)熟练掌握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

4.教学内容

(1)理科笔记中简短语句的分析,关键词的提炼。

(2)文科中利用“精准三法”(抓头尾,观重复,做总结)分析重点,提炼关键词。

(3)学生操作练习:“野外迷路指南针”,分析重点,提炼关键词,绘制思维导图。

5.教学资源

云课堂设备(投影、录播系统、PPT、电子白板软件等),水彩笔,画图本。

6.学习评价

优秀:能很好地分析文章重点,准确提炼关键词,将文章重点绘制成思维导图。

良好:能分析文章重点,提炼关键词,将文章重点绘制成思维导图。

一般:能简单分析文章重点,提炼关键词,基本能将文章重点绘制成思维导图。

较差:不能分析文章重点,提炼关键词,不能将文章重点绘制成思维导图。

附学生作品:

第七讲 思维导图绘制技巧

──思维导图绘制练习三

1.教学时间

1课时。

2.设计理念

在学生初步掌握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后,回顾并展示学生以往的作品,从中找出优点和缺点,总结思维导图绘制的技巧,为思维导图实战做准备。

3.教学目标

(1)能从自己之前几堂课的作品中找到绘制的不足之处。

(2)能深刻体会思维导图的绘制技巧。

(3)小组协作,能自己策划并绘制一次“周末旅行”的思维导图。

4.教学内容

(1)展示学生以往的思维导图作品,通过分析找出不足。

(2)总结思维导图绘制技巧。

(3)小组协作:策划并绘制一次“周末旅行”的思维导图。

(4)展示小组作品,评出班级优胜作品。

5.教学资源

云课堂设备(投影、录播系统、PPT、电子白板软件等),画图本,水彩笔。

6.学习评价

小组协作评价:小组自评及互评。

附评价量表:

姓名 分工 参与度(优秀,良好,一般,较差) 作品等第(优秀,良好,一般,较差) 备注

第八讲 文科笔记转化为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实战练习一

1.教学时间

1课时。

2.设计理念

学生学习思维导图的主要应用就是学习,用思维导图记笔记,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记忆力,提高总结归纳能力,理清自己的思路,故初步掌握了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后,就要运用到笔记中去了。计划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先将现有笔记转化为思维导图,然后自己总结归纳,分析重点绘制思维导图。文理科内容不同,特点也不同,所以文理分科练习。

3.教学目标

(1)能将文科笔记转化为简单的思维导图。

(2)能深刻体会思维导图在笔记中的作用。

(3)组内评出优秀作品和最差作品,给出修改意见。

(4)在小组协作中能充分融入小组活动,积极参与。

4.教学内容

(1)从自己带的笔记中挑选1~2个知识点或章节内容。

(2)将挑选的内容转化成思维导图。

(3)小组自评与互评,选出优秀和最差的作品。

(4)修改作品。

(5)班级内评定优胜作品。

5.教学资源

云课堂设备(投影、录播系统、PPT、电子白板软件等),画图本,水彩笔。

6.学习评价

优秀:能很好地将文科笔记转化为简单的思维导图;能深刻体会思维导图在笔记中的作用。

良好:能将文科笔记转化为简单的思维导图;能体会思维导图在笔记中的作用。

一般:基本能将文科笔记转化为简单的思维导图;基本能体会思维导图在笔记中的作用。

较差:不能将文科笔记转化为简单的思维导图;不能体会思维导图在笔记中的作用。

小组协作评价:评价量表

第九讲 理科笔记转化为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实战练

1.教学时间

1课时。

2.设计理念

学生学习思维导图的主要应用就是学习,用思维导图记笔记,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记忆力,提高总结归纳能力,理清自己的思路,故初步掌握了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后,就要运用到笔记中去了。计划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先将现有笔记转化为思维导图,然后自己总结归纳,分析重点绘制思维导图。文理科内容不同,特点也不同,所以文理分科练习。

3.教学目标

(1)能将理科笔记转化为简单的思维导图。

(2)能深刻体会思维导图在笔记中的作用。

(3)组内评出优秀作品和最差作品,给出修改意见。

(4)在小组协作中能充分融入小组活动,积极参与。

4.教学内容

(1)从自己带的笔记中挑选1~2个知识点或章节内容。

(2)将挑选的内容转化成思维导图。

(3)小组自评与互评,选出优秀的和最差的作品。

(4)修改作品。

(5)班级内评定优胜作品。

5.教学资源

云课堂设备(投影、录播系统、PPT、电子白板软件等),画图本,水彩笔。

6.学习评价

优秀:能很好地将理科笔记转化为简单的思维导图;能深刻体会思维导图在笔记中的作用。

良好:能将理科笔记转化为简单的思维导图;能体会思维导图在笔记中的作用。

一般:基本能将理科笔记转化为简单的思维导图;基本能体会思维导图在笔记中的作用。

较差:不能将理科笔记转化为简单的思维导图;不能体会思维导图在笔记中的作用。

小组协作评价:评价量表

思维导图学习计划篇4

关键词:中职;思维导图;计算机应用基础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强调结合中职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应用到生产、生活乃至信息技术革新等各项实践活动中去,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

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与生产、生活的实际联系,很多计算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任务驱动法。但新的问题也随之产生:学生在制作作品时不能对作品产生总体策划,致使学生无法根据自己的设计意图筛选出素材,因而导致学生将大量时间花费在搜索资料中;学生虽然有很多设计思想,但不能很好地将其组织起来,通过对版面的设计和规划,把设计意图完整地表现在作品上。因此在任务驱动法的教学过程中,计算机教师还应对学生的思维加以引导,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清晰。思维导图就是一种将大脑思维过程具体化、直观化的方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解决上述问题。

本研究选取了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WORD的排版”为教学内容,将思维导图应用到教学当中,检验思维导图在帮助学生进行作品的版面设计与规划方面的效果。

一、思维导图的概述

1. 思维导图的定义。

思维导图是放射性思维的表达,因此也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这是一种有用的图形技术,是打开大脑潜力的钥匙。思维导图可以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其改进后的学习能力和清晰的思维方式会改善人的行为表现。

2. 思维导图的特点。

(1)思维导图有一个中心主题,中心主题应具有延伸性。中心主题可以是一个中心词,也可以是一个中央图画,把词汇和图形这两个技巧合并起来,可以使智力翻番,特别是当你制作图形时。

(2)思维导图可从中心主题出发,进行放射性联想,思维导图是放射性思维的外部表现。思维导图总是从一个中心点开始的,每个词或者图像自身都成为一个子中心或者联想,整个合起来以一种无穷无尽的分支链的形式从中心向四周放射,或者归于一个共同的中心。

(3)思维导图具有层次与分类的特点。为驾驭大脑无穷的想象力,思维导图需要层次与分类来控制和组织我们的思想。在思维导图的层次与分类里,基本顺序思想是最为简单和最为明显的顺序发生器。基本顺序思想是一些关键的概念,本身容纳了最大的联想数目。在这些概念之下,其它的概念才能组织起来。

二、思维导图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 “WORD的排版”教学问题的研究。

笔者选取了我校10会计B班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为研究对象。在“WORD的排版”教学活动中,笔者主要采用了如下教学步骤:

在本课的第一次教学活动过程中,笔者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要求学生根据主题,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自主完成任务。

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在制作作品时不能对作品产生总体策划,学生虽然知道有很多能表现主题的素材,但没能将这些素材联结起来进行深层分析,未能在这些素材中发掘出可以表现的主题,未能结合自己的兴趣和设计意图筛选出一个方向作为目标进行资料搜索,因而导致学生将大量时间花费在漫无目的的资料搜索中。作品完成后,笔者发现主要存在如下的问题:学生的思维还未完全被启发,学生的作品内容单一,无法达到多样化的预期效果;在设计上很多学生的作品也只是图片加文字的简单效果,没有很好地发挥创造性,与要求的学习目标还有一段距离。

2. 思维导图在“WODR的排版”教学中的应用。

针对第一次教学活动发现的问题,经过反思后,笔者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了改善,在学生完成任务的教学中加入了思维导图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形成了教学设计改进方案。新的教学方案主要对“介绍报刊的制作过程”这一教学活动作了改进:在介绍报刊的制作过程时,以任务的主题作为例子,运用思维导图作为辅助工具,进行讲解。其具体过程如下:

(1)介绍报刊的制作过程。

(2)结合报刊的制作过程,对任务进行分析。

Ⅰ确定主题:本教学任务以“潮州旅游”为主题制作一份电子报刊。

Ⅱ收集与选材: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运用思维导图,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联想与潮州旅游相关的资料,最后教师汇总成一个完整的思维导图(如图3),学生在完成任务时就可以在这个思维导图中选择自己感兴趣和能表达自己设计意图的方向收集和选择素材。

Ⅲ设计版面:教师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设计电子报刊的版面;要求学生模仿思维导图示意图(如下图所示),绘制一份版面设计稿。

Ⅳ制作作品:学生按照版面设计稿,运用文字、图片、文本框、艺术字、自选图形等基本要素制作作品。

在第二次教学活动中,笔者发现学生在制作作品时能够较快地收集和选择好材料,并能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完成版面设计稿,然后根据设计稿制作作品。对比第一次作品,本次作品的个性表现力更强,构思新颖独特,版式设计丰富多彩,版面设计也较合理。

三、结论和建议

1. 结论。

从以上的研究结果发现,利用思维导图这种特殊的工具来辅助《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从学生的作品制作方面提高了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作品设计能力与审美能力。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发散思维,开拓思维,学会总体策划作品,提高了选材的质量和搜索资料的效率,为作品的制作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引导,学会组织设计思想和版面规划,并能把组织好的设计思想通过版面规划表现出来,表达其设计意图。

2. 建议。

以上的研究是以“WORD的排版”为教学内容所开展的。同理,思维导图的作用也可以延伸至《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其它教学内容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采用思维导图进行辅助教学时,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做相应的教学设计,使思维导图得到恰当的运用。

(作者单位:紫金县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思维导图学习计划篇5

[关键词] 总复习 ;思维导图;一题多解;数学思想方法;创新意识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复习是学习的过程中重要的一部分。系统的复习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消化、运用,还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下面就如何进行初中数学总复习,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复习计划

在制定复习计划前要认真研究《数学中考说明》,对近几年中考试题进行研究,分析其特点。分析近几年的中考题,大部分试题还是来源于教材,但考题越来越重视双基,考察学生能否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有实际背景的问题;更加重视对学生能力的考察。所以说制定复习计划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初中数学内容比较多,我们要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中考说明,以及学生的实际,认真编制复习计划。重点是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哪些是学生容易忘记混淆的内容,要定为复习重点。老师也可以和学生进行沟通,把自己的复习计划复印给学生,让学生参照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符合自己的复习计划。

二、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进行复习

在教学中我经常会想有没有一种教学模式能把数学知识有序组织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呢?带着这个困惑,我开始长时间的思考、研究、分析,后来我发现思维导图是一种很好的解决方法。

思维导图可以把所学内容以树状结构表示,记住关键词,突出重点,节省时间,提高了记忆效果。在复习中可以先让学生独立的对整章知识进行总结,根据自己的理解,理清数学概念、规律及其区别、联系,区分重难点,画出思维导图。教师在学生所画的思维导图中出现的思维错误要进行适当的修改,然后抽取部分典型作品,让学生探讨其中的优劣,进行补充与深化,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和提升。学生自己找出联系,把所画的思维导图编制成自己的知识网络,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习的效率。教学中除了按章节复习以外,还可以按照知识分类进行复习。如函数知识,分为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三个主要分支,每个函数分支又可以细分为函数概念、图象、性质及应用等,当思维导图完成时,学生对函数的知识就有了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了。在教学中还可以让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来做笔记。用短语记下重点,顺应大脑的思维方式把它们连接起来,在记的同时让学生加上自己的创意,这样不仅能让学生轻松的跟上教师的步奏,还能让学生充分的理解和掌握。

三、选择典型例题,一题多解

对于数学上的某些题型,我们可以找到一种或几种灵活、新颖而又容易的解法,这样往往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解题速度和学习效率。我们在教学中要根据各种学生的特点,各种题型的特点,不同的教学环境,适时适地适人地传授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法,以开阔学生的思路和视野。

下面就有关比例式的一种题型的多种解法谈点自己的看法,仅供大家参考。

例:如果a/3=b/4=c/5,求(a+3b)/4c的值。

分析:此题如果想由已知比例式解出a,b,c的值,然后代入所求代数式中求值,这是行不通的,因为a,b,c的具体值根本无法由已知比例式求得,由此可知,解此题必须另辟蹊径。

下面介绍几种解法:解法一

a/3=b/4=c/5

不妨取特殊值a=3, b=4, c=5,把所取值代入代数式得:所求代数式的值为3/4。

说明:此方法采取的是特殊值法,即把比例式中的字母取满足条件的而又较简单的特殊值,再将这些值代入所需求值的代数式中,即可得解。但此方法在给字母取值时,不具有普遍性,即字母的取值本身有多种情况,而此处仅取一种特例,让人觉得过于特殊化,因此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只适合于不需写过程而只需看结果的填空题或选择题的解答。但应注意,在特殊情况下,此法是完全可行的。

解法二:设a/3=b/4=c/5=k , 可得a=3k,b=4k,c=5k.

则(a+3b)/4c=(3k+3×4k)/(4×5k)=3/4

说明:此方法在计算时,设这些比例的比值为k,得到用k的代数式表示的a ,b , c的式子,然后利用a, b, c 中都有相同的因式k,将分式约分去掉求未知数k,从而得出结果,这种思想很重要,对解决许多问题都有帮助,教学时要让学生认真体会。

解法三:

a/3=b/4=c/5

a=3c/5 b=4c/5

再代入所求代数式中得其值为3/4。

说明:此方法是通过已知比例式,把a, b, c都化成用含c的代数式表示,代入所需求值的代数式后,通过分式将字母c约去,从而得出结果,当然,此题也可在将a, c用含b 代数式表示或将b, c 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后,代入代数式中求值。

解法四:a/3=b/4=c/5

a/3=3b/12=4c/20

(a+3b)/(3+12)=4c/20

(a+3b)/15=4c/20

(a+3b)/4c=15/20=3/4

说明:此方法是先根据所需要求值的代数式的特点,将已知式a/3=b/4=c/5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适当变形,然后再利用比例的等比性质和其他性质将所得比例式变形即得最终结果。此法虽不难,但运用知识点多,显得易而活。

后三种解法具有普遍性,学生容易理解。解法一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方法新,速度快,因此各有千秋。我们在教学中要利用一题多解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能根据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并结合自身情况,灵活地选择解题切入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不满足仅仅得出一道题的答案,而去追求更独特、更快捷的解题方法。

四、重视思想方法,培养综合运用能力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核心,是数学基本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不仅紧扣教材,而且还重视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察。这类问题一般比较灵活,技巧性强,解法也多样。这就要求学生找出最佳解法,以达到准确和争取时间的目的。初中数学中常用的基本方法有: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反证法等。数学思想有: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这些基本思想和方法分散的渗透在中学数学教材的章节之中。因此,我们在数学总复习中,除了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一定要有意识、有目的、适时地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归纳。让学生在解题时,能够有效地利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只有这样,学生在中考中才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

总之,在初中数学总复习中,复习的方法很多,重点是老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有条不紊的进行复习。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推理演绎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创新,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这样才能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以后的工作起作用,终身受益。

思维导图学习计划篇6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计算机核心课程;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TP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9-0136-05

所谓研究性教学[1],就是将课内讲授与课外实践、教师引导与学生自学、教材与阅读有机结合并达到完整、和谐、统一的教学[2]。研究性教学是被国际一流大学证明是改善大学本科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近几年来日益受到我国教育管理部门和高校的重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教学改革的重心应放在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面向社会服务的能力上[3]。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教学研究与实践,积极创造一切有利条件,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本科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

计算机核心课程主要包括《程序设计语言》、《软件工程》、《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组成原理》等,这些课程在计算机专业知识体系和培养计划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传统的教学方法普遍存在着教学内容陈旧,不能满足业界需求;教学内容抽象空泛,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填鸭式教学方法,无法满足能力培养的要求;实验过程与企业脱轨,培养的学生无法适应市场需求等诸多问题。

在此背景下,本文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结合我校具体情况和课程特点,探索性的提出了基于“三三四”模式的研究性教学改革框架,通过思维导图运用、启发式案例式教学、基于项目的“做中学”、多维考核评价体系等多种手段,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效地解决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

一、课程改革思路和框架

研究性教学课程改革设计思路为:基于“加强基础,强化实践,提高兴趣,培养技能”的课程建设指导思想,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以研究性教学“三三四”模式为支撑点,以思维导图助力课堂教学、问题讨论式教学、基于项目的“做中学”、案例式教学和多维考核评价体系为着力点,全面探索与实践计算机核心课程改革。课程改革框架见图1(见下页)。

其中研究性教学“三三四”模式是指:坚持三项基本原则,即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练为主线;倡导三种教学体验,即倡导教师的学习性教学、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师生的开放流;努力实现四个转变,即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教材内容为主线转变为以案例过程为主线,以课堂教授为主体转变为基于项目的“做中学”,以单一试卷考试转变为多维考核评价体系。

二、具体方法与实践

(一)思维导图助力,实现学习主体转变

计算机核心课程内容可以为学生带来系统性思维、标准化思维和逻辑性思维的良好培养,但是由于它涉及到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软件开发方法与工具、系统平台、标准、管理科学等多方面的内容,知识点非常多,尤其是基本概念和原理特别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反应存在知识混乱、上课听完下课就忘、考试复习无从下手等问题。

思维导图[4](Mind Mapping)是英国“记忆之父”东尼・博赞在70年代创造的一种学习的方法。思维导图遵循一套简单、基本、自然、易被大脑接受的规则,使用一些放射性的线l和图形来模拟大脑思考问题时的逻辑性思维,并用不同的颜色和特殊符号、图形来标识对内容的不同的关注程度。[5]由于这种独特的、符合大脑处理信息规律的放射性树状结构和知识分层的特点,思维导图非常适合应用于基本概念和原理多、知识点交叉多的计算机相关课程教学,使学生对课程体系结构及其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产生更为清晰明了的认识。因此课程组在不同的阶段都运用了思维导图来促进教学效果。[6]

1.教师用思维导图做课堂引导。课堂教学内容引导思维导图的具体做法是:提炼本节要讲授内容的重点、难点等关键词,然后模拟大脑思考问题的逻辑性思维,以提问题的方式将这些关键词按顺序写在黑板上,这里的顺序就用发散性的线条代表,在课堂讲授中逐步添加显示;然后添加各关键词之间的联系及相关外扩内容,各知识内容的重点难点处以醒目颜色及线条标识;最后,课前思维导图就形成了。这个思维导图在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一直呈现在黑板上,整堂课以此为纲领,教师沿着这个思维导图的顺序逐步讲述,这样本节的内容就能被顺理成章、顺畅连贯地传授,而且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与知识要点都体现出来了,省去了学生课堂上自己组织前后关系、提炼重点的过程,使学生更为关注知识本身。

2.学生用思维导图做随堂笔记和复结。在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的方面,我们学习口号是:“预习复习思维导图,变一章为一张纸,不再害怕复习考试;微型笔记思维导图,一边听讲一边手绘,速记课堂重点难点”。(1)课前预习思维导图。要求学生在课前,通过预习教材,快速阅读每一小节内容,圈选出该节的关键词,画出思维导图,在图上做好相关的标记,例如在各分支上用色笔标注上“已明白”、“有疑惑”、“完全不明白”,让短时间内的预习能达到预期效果。(2)随堂记录导图笔记。计算机课程普遍概念多、原理多,课堂教授知识量大,学生用传统的线性方法记笔记,既跟不上讲课节奏,又不利于课后复习。运用微型导图记笔记的好处,记录有目的的关键词,通过删字节、圈重点、调位置的方法随意补充分支,随处都可以记录,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跳跃性。(3)课后复习思维导图。知识的学习要特别强调课后复习的重要性。在每章结束的时候,要求学生参考上课笔记,回顾课堂内容,总结规律、方法,进行错误反思,最后归纳、总结画复习思维导图,把一章内容总结到一张纸上。事实证明,课后复习时使用这种精炼的思维导图可以节省学生80%以上的时间,而且重点突出,脉络清楚,左右大脑同时启用,事半功倍。图2(见下页)为《软件工程》课程知识结构思维导图。

(二)采用小组机制,实现学生之间的互助互学

仅靠教师课内的讲授,对学生掌握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多的是在课下获得的。因此,需要学生在课下能够“互助互学”,学习小组是一种很好的组织方式,为此项目采用小组机制,形成互助互学、科学评价、组间交流的新模式,真正促进学生课堂内外小组内的“互助互学”。

(三)案例式教学为主线,带动知识点的融会贯通

课程教学过程中改变之前以教材知识点为中心、以项目案例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例如,《软件工程》一课中确定了具有典型代表意义、难易适中的“学生选课系统”和“网上购物系统”作为讲授案例,将知识点和案例实施过程对应,每个主题章节分别介绍两个经典案例在各阶段基本概念、活动与任务的指导原则、涉及的主要方法与工具,有助于学以致用、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同时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校企合作培养指导思想对项目案例进行了整体规划,建立了相关课程案例库。项目案例库以企业开发的真实项目为基础进行研究、选择、裁剪、编辑,项目内容按照实践教学环节的需要搭建,由项目类别、项目名称、项目内容、项目目标、项目要求组成,并提供需要参考或使用的软件资源、参考资料和文档规范。

(四)问题讨论式课堂,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计算机类课程内容的特点是理论性比较强,学生上课接受效果不佳,上课主动性差。该教学方法首先以问题引入,学生依靠自我学习寻找问题答案,然后进入现场讨论环节,教师在讨论中起到主持、引导和点评的作用,并注重“情境性原则”和“动机激励原则”在这个环节的应用。所谓“情境性原则”指在课堂讨论环节弱化教师作为“知识权威”的角色,营造师生平等的氛围,创造一个支持、参与、合作、共享和宽容的平台。所谓“动机激励原则”指用多种方法激励学生参与讨论,对所有学生保持积极的期望,以带动学生进入情境。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改善n堂教学效果以及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五)基于项目的“做中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计算机核心课程理论不同于经典学科理论,它是计算机大师们在工程实践中总结、提炼而成的。在没有工程实践环境的课堂上直接讲授,不易达成学生的共鸣而变成空洞的说教。因此,计算机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要打破课程界限,在基于项目的“做中学”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工程理论,提升工程实践能力,从而解决“工程理论来源于实践,在实践中还原”的教学课题。为此,我们设计了与课堂教学同步的实践课堂,实施以“项目开发过程为主线、以实际项目为情景、以项目案例为示范、以学习平台为支撑、以协作学习为主导、以过程管理为保障”的“基于项目的做中学”模式,培养计算机人才的核心实践能力。

(六)多维度考核评价体系,注重过程与能力评价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整个教学和实践活动以项目为中心,在考核时,打破传统的老师对成绩的评价体系,在笔试为基础上以项目开发实践过程评价、项目实践结果评价、学生能力评价为中心,增加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程度,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整体评价。

1.项目开发实践过程评价。课程的授课过程与项目实践流程同步,理论授课内容以面向实践指导为目标,知识点同步对应实践过程中的实践活动。学生分成5―7人的小组,选择一个中小型的软件项目,完成项目开发的全部实践任务。采用理论授课和阶段讨论课相结合的授课方法,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需要对每个项目小组工作进行阶段评价,以便于掌握项目进度和项目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共性的问题在集中授课时解决,个性问题在讨论课中解决,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项目实践结果评价。在项目开发的不同阶段都需要学生提交不同工作产品,以《软件工程》为例,包括项目管理计划、系统需求文档、系统设计文档、系统开发文档、系统测试文档、系统开发结果等多方面的工作产品。在教学过程中将以标准软件工程开发文档为模板、以企业工作流程中的管理要求为目标,对学生小组提交的工作产品进行评价,给出每个小组的实践成绩。

3.学生能力评价。对于学生个人能力从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应用两方面进行评价,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很难从单一的考卷中得以体现,所以,课程结束后让每个学生结合理论内容和实践体会,总结课程理论知识在实践过程中应用心得,形成较为规范的课程结课报告。撰写结课报告不仅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也帮助学生总结实践得失,也可以从中评价出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协作能力,给出学生的个人成绩。

4.课程评价的具体方法。学生成绩分为理论部分成绩和实践部分成绩两部分,理论部分成绩占50%,以结课报告和结课答辩形式考查学生的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程度。实践部分的成绩占50%,而实践成绩又分为小组成绩50%和个人成绩50%;小组成绩按照项目完成的综合效果从多方面给予评判、打分,包括项目总体完成情况、项目文档的水平与齐全程度和项目测试过程及测试结论三部分,小组互评分为组内互评和组长赋分。

实践成绩=小组实践成绩×50%+个人实践成绩×50%

小组成绩=文档×25%+测试与质量×25%+项目完成度分×50%

个人实践成绩=小组成绩×50%+组长赋分×25%+组内互评×25%

个人课程成绩=实践成绩×50%+理论成绩×50%。

三、取得的成果

研究性教学模式自2014年启动至今,以一门课为试点拓展到计算机多门核心课程,应用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计算机应用和信息与计算科学四个专业的多个年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从课堂教学效果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实施的研究性教学方法中,讲授环节、思维导图环节、案例分析环节、师生交流环节、分组展示环节、问题讨论环节分别受到了不同学生的青睐,其中思维导图环节最受学生欢迎,将知识可视化转变为思维可视化,有效地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兴趣和课堂学习效率。另外分组展示环节选票过半,案例分析环节、师生交流环节和问题讨论环节的喜爱程度也超过了三分之一,这些数据充分表明学生对改善传统教学方法、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渴望,并对教学效果予以肯定。

四、结论

基于“三三四”模式的研究性教学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新了教学理念,探索出一条适应适合计算机类课程特色的课程改革之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课程教学和建设水平得到了全面的提升,无疑对同类高校具有一定的示范性和较高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顾沛.把握研究性教学推进课堂教学方法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09,(7):31-32.

[2]刘智运.论高校研究性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关系[J].中大学教学,2006,(2):24-27.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N].人民日报,2010-03-01(5).

[4]东尼・博赞[英].思维导图大脑使用说明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5]廖秀慧,周艳清.思维导图在我国教育领域的应用研究综述[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2012,(3):258-259.

[6]王玲.运用思维导图提高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效果[J].高教论坛,2013,3(3):73-75.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334" Research Teaching Mode in Computer Core Curriculum

QI Xin1,2,WANG You-chuan1,CUI Hao1,2,ZHANG Guo-ping2

(1.College of Basic Science,Shengli College,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Hua Dong),Dongying,Shandong 257061,China;

2.College of Computer &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Hua Dong),Dongying,Shandong 257061,China)

Abstract:Aiming at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traditional method of teaching and difficulties,taking the research oriented teaching as an opportunity,combines with the specific circumstances of the school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se,put forward based on the "334" model of teaching reform framework.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mind map,heuristic case teaching,based on the project of "learning by doing",multidimensional evaluation system and other mean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lassroom teaching,effectively solve the disadvantages of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思维导图学习计划篇7

信息技术课堂中运用思维导图的优势

1.运用导图,化繁为简,为课堂导航

《武汉市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指出,“信息技术课程应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借助思维导图,不仅能够让教师明确“教什么如何教”、学生了解“学什么如何学”,更重要的是懂得“如何思考”。例如,在图1思维导图的引领下,教师能明确地掌握这节课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包括对计算机的类型、历史及组成的介绍,同时还包括对使用计算机行为习惯的教育;作为学生也能明确这节课要掌握哪些知识点。通过长期的借助于思维导图的课堂教学实践训练,师生的思维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都能逐步提高。信息素养也能在“授人以渔”的过程中得到提升。

2.运用导图,变文为图,为课堂助兴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兴趣”从何而来?需要靠教师适时的引导和培养。一般人阅读大量的文字信息后,需要长时间消化处理,但却对图形化、符号化、颜色化的视图信息很敏感,容易在短时间内被记住,正所谓“一图胜千言”,而思维导图正符合这一思维规律。特别是中小学生,正处于好玩、好动、好奇、好问的心理时期,借助这一思维规律在信息技术课堂中使用思维导图,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3.运用导图,深化联系,为课堂筑网

在武汉版《综合实践活动 信息技术》教材中,均以板块(单元)化、主题活动任务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板块(单元)的划分,不仅围绕着单元教学内容安排,而且前后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设计使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迅速建立整节课、整个板块(单元)、整册书,甚至是整门学科的知识结构体系及网络关系。例如,武汉版《综合实践活动 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前言部分有这样一段文字对全册书做了一个整体介绍。下面笔者分别用文字和思维导图两种方式展现这一内容(如下页图2、图3)。

很显然,运用思维导图的呈现方式更能直观地展现本册书内容涵盖方面及整个学科知识结构体系。这张“网”印在教师脑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针对这五个板块做出最优化的教学处理,既单独成立,又融合成整体。

4.运用导图,引起共鸣,为课堂助力

建构主义提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实践。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参与性并不够。原因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没有找到交点和共鸣。通过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师生共同设计使用思维导图,能让学生在学习交流中体会到平等,体会到知识学习的交错与融合。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引领下,对主题活动的任务更加明确、内容更加清楚、层次更加分明,每个小组的成员可以很清晰地知道自己的任务,可以根据每个人的特长进行分工合作(如图4)。

通过有计划、有条理的学习活动,让混织的信息在思维导图中有意识地构建。学生就能很容易地找到“共鸣”,主动参与的热情高涨,信息技术课堂效率自然就会提高。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运用思维导图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那么如何运用这一工具呢?下面笔者通过案例的形式,给大家阐述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运用思维导图践行的具体实施方法。

信息技术课堂中运用思维导图的方法

案例:武汉版《综合实践活动 信息技术》四年级下册《第15课 公益广告我设计(上)》,本节课围绕着“设计公益广告”这一中心任务,通过“认识广告”、“欣赏广告”、“认识和设计公益广告”等子活动,最终达到“让学生了解广告的作用和意义,以及传播的途径;理解公益广告的含义;设计几则公益广告”的目的。

教师篇: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站在全局的角度来对待每节课,新旧知识的教授与学习都有着继承与联系,不能孤立对待课程。在上这节课之前,初读教材后,笔者首先对它的地位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分析,明确了后续的教学与它的关系——继承发展(如图5)。

接着,笔者通过研读教材,提炼出教学目标,根据学情制定出重难点,围绕着“设计公益广告”这一中心任务,借助思维导图将教学目标、重难点及过程形象化、直观化。同时也为后续撰写详细教案理清思路,做好铺垫。

紧接着,笔者依据思维导图(如下页图5、图6)撰写详细教案(略)。

然后,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板书或多媒体课件不断呈现和完善思维导图(如下页图6),在完善的过程中做到及时诊断,改进教学。让教师的“教”有规划、有依据、有改善,让学生的“学”有计划、有条理、有共鸣(如下页图7)。

最后,笔者借助思维导图对整个教学活动情况进行符号化的反思(如下页图8),及时发现自己在教学方面的不足并加以改进,取长补短。不仅效率高,而且印象深刻。

学生篇:作为学生,利用好思维导图这一有效工具,可以在以下几个环节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课前预习。通过预习,学生可以对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准备,增强听课的目的性,锻炼自己的自学能力。而设计预习思维导图(如下页图9),不仅能够起到上述作用,更重要的是能让教师了解其学习进展和内心思维活动的情况,以便给出及时诊断,改进教学。

(2)课中学习。在上课时,学生通过观看和参与构建教师利用板书或多媒体课件呈现的思维导图,不仅让所学的知识记忆及运用更加系统化、条理化,而且能够与自己设计的预习思维导图自然对比,找到“共鸣”,激发学习主动性。

(3)课后总结与拓展。在课后,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对新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利用思维导图的发散性对新知识进行拓展延伸(如图10)。学生不仅掌握了新知识,而且发散性思维得到了锻炼,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也更加浓厚。

设计思维导图不受课堂40分钟的限制。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以在课前或课后完成,课中只是一个展示和完善的过程。此外,目前可用的思维导图软件很多,如MindManager、MindMapper、CmapTool、Office等。笔者推荐大家使用MindManager,它不仅能设计思维导图,而且有幻灯片放映功能,便于教学呈现。

信息技术课堂中运用思维导图的生命力

思维导图学习计划篇8

关键词:画法几何;土建制图;教学改革;网络课程

画法几何及土建制图是土建类各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由于该课程图量大,教学时数减少,使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满足现代教学需要。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与应用,土建制图课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质量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资源和手段,提高画法几何及土建制图课程教学效率和质量,一直是图学教育工作者研究的课题。基于教学内容模块化、方法多样化、手段现代化的教学改革思路,在传统教学方法基础上,提出了以培养学生的空间发散思维能力、创新设计能力为主线的教学方案,全面提高学生的工程图学素质,为后继课程和毕业设计打下深厚基础。2005年,我们结合学校专业特色和工程实际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通过学校教改立项,开展了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逐步将该课程建设成精品课程。

一、课程教学改革内容

1.结合专业培养计划,制订课程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根据该课程在专业教学计划中所占的地位和要求,以纲要的形式具体地反映课程内容的范围、深度、顺序和教法的教学文件,也是编选教材、组织教学、进行课程教学质量检查和评比及教学管理的主要依据。因此,制定符合专业教学规律的教学大纲,对指导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总结历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坚持以下四项原则制订课程教学大纲。

(1)先进性原则。围绕专业的培养目标,认真汲取兄弟院校在教育理念、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等方面取得的一系列改革成果,结合自身特色制定较为先进的教学大纲。

(2)集成性原则。将教学内容按理论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技术、计算机制图等进行一级模块化,即集成性划分。比如,画法几何作为理论基础模块,但不同的专业对画法几何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要求不同,因此,对画法几何内容进行二级模块化划分,以适应不同专业教学要求。对专业基础、专业技术、计’算机制图等同样进行二级集成性划分。

(3)继承性原则。专业培养计划是由多门课程构建而成,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体现人才培养模式的整体课程框架。制订教学大纲要以系统论的观点,研究本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注重课程衔接,保持课程内容具有良好的继承性,建立整体优化的课程教学体系。

(4)适应性原则。画法几何及土建制图课程教学体系、教学内容主要围绕着培养学生的空间发散思维能力、空间构型能力、徒手绘图和尺规绘图能力、读图能力、创新设计能力进行改革,并制订适应专业发展需求的教学大纲。

2.以培养学生空间发散思维和创新设计能力为主线,编写高水平教材

结合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对画法几何及土建制图课程的内容体系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以空间发散思维能力培养和创新设计能力培养为主线,从认识三维形体的结构组成人手,建立新的课程内容模块化结构体系,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先进性。在坚持继承性和延续性的基础上,适度创新编写了《画法几何及土木工程制图》教材和配套习题集,被评为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教材。该教材与以往教材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实例分析与解题步骤清晰,插图分步给出,大大降低了学生阅读理解的难度。

(2)将几何元素与立体联系在一起分析,使抽象的几何问题变得更形象直观。

(3)加大组合体视图和形体表达方法的分析和读图练习,所选择的形体与实际工程应用案例紧密结合,强化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的培养。

(4)工程图样与工程实际应用图样表达一致,比如有图框和标题栏信息,使学生容易阅读和查找相关联的图样信息。

(5)配置了发散型思维练习题,不约束学生进行统一的思维,符合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3.贯彻现代教学理念,构建课程多媒体教学体系

通过校级教改立项,研究制作了多媒体教学课件,完成了网络课程建设,建立了网上教学平台。结合教材内容,我们制作了三个多媒体教学课件:

一是“画法几何及土建制图电子讲义”课件。吸收国内一些名校机械制图课件制作的优点,结合我校专业特点和教材内容进行补充编制,并适当插入选编和自制的三维仿真动画模型,使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形象生动;二是“土木工程制图复合式电子挂图”课件。该课件与一般的“电子挂图”不同,它可任意缩放、平移,并可根据实际需要随时修改和增减内容,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和实用性;三是“工程制图网络仿真模型室”课件。该课件将三维立体仿真动画和视图相结合,展示立体与视图之间的关系,既便于教师教学,又便于学生自学。这些课件分别获校级多媒体课件大赛一等奖,省级优秀奖和全国高校多媒体课件大赛优秀奖。

4.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建设优质精品课程

在完成教材建设、多媒体课件建设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加强画法几何及土建制图网络课程建设,建立了网络仿真模型室、素材库、网上答疑和作业提交与审批系统等教学资源。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网上学习,教师可以在网上与学生交流和答疑。同时,我们将自制网络教学资源和校外相关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引入课堂教学,对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产生积极影响。该课程经过全面建设,荣获校级精品课程一等奖。

5.围绕课程教学内容,研究和总结教学改革实践成果

课程组成员针对多媒体课件的研究开发与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课堂教学方法、网络课程建设等实践成果进行了深入总结与探索,公开发表教学研究论文7篇,对进一步研究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二、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在教学内容上,以教材为主线组织教学内容。将画法几何、土建制图和CAD绘图有机结合,分层次构建教学基本单元模块。在每个基本单元模块中,强化基础知识学习,然后通过综合实例构建各基本单元之间的联系,巩固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引入计算机三维造型技术,加强三维构型设计和二维图形表达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方法上,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理念,精讲多练,讲练结合,彻底改变过去理论教学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从时间分配上,我们对每个教学基本单元,一般用1/3的时间讲授常规理论,用l/3的

时间结合实例讲授解题和绘图方法,将复杂理论和绘图特殊规定融入解题和实际绘图过程中,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另外1/3的时间做课堂练习,巩固和加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应用方法。在教学方式上,采用“启发引导式”、“互动讨论式”、“聚合思维式”和“发散思维式”等综合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般是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向着教师预定的同一方向进行思维,我们称之为聚合思维(或正向思维)教学法。聚合思维的逆向思维是发散思维,一般是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沿不同方向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途径很多,就工程制图而言,通过加大课堂提问和讨论力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习惯。这种课堂教学改革不需要成本,却能取得提高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效益。发散性思维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基础,也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将发散思维教学法应用于课堂教学对培养学生空间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设计能力尤为重要。

另外,努力改善实物模型室条件,增强学生对实物模型的视觉感和触摸感,加强学生空间立体造型印象,这是虚拟模型无法代替的。为此,学校购置了工程制图和建筑模型,为学生提供了观察与测绘的良好条件。在教学中,一般先让学生参观实物模型室,了解相关立体结构,然后进行课堂理论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在教学手段上,将网络课程、CAI课件、仿真模型室等有机组合应用于课堂教学,利用有效资源,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我们结合专业需求和教材特点,主要改编、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应用于我校土建类和近土建类专业的工程制图课程教学中。通过近4年的研究,采取边实践边修订的方法,完善了本校土建类各专业制图课多媒体教学常用课件,年使用学生数达1200多人。同时针对不同专业,各位教师还适当制作了补充课件,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水平,使该课程达到了优良的教学效果。

三、课程教学实践效果

在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及时调整和完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实践经验表明,在画法几何教学中,并不是利用多媒体授课越多教学效果越好,要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如果全部利用多媒体教学,教师会受到教学内容固定化的约束,新的知识和思维方法难以及时实施在教学中,也无法体现教师的个性教风和师德对学生的影响力。因此,画法几何及土建制图课堂教学,应适当将传统的板书教学与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有机结合,教学效果更好。

近五年来,在学校加强教学质量监控的教学督导中,本课程组的教师课堂教学均获得优良评价。课程组推荐的两位青年教师参加学校组织的讲课比赛分别获得一、二等奖。后续课程教师对本课程的教学效果也给予了肯定。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教师一致认为近年来学生的绘图能力有了明显的进步,尤其是徒手绘图能力、计算机绘图能力、构型设计与创新能力、计算机三维造型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

上一篇:大学生学习计划书范文 下一篇:教师专业学习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