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范文

时间:2023-03-02 15:37:48

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范文第1篇

维的图形工具。

思维导图运用了 图文并重 的技巧,把

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包含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

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

开启人类大脑的 无限潜能 。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 放射性思考 具体化的方法。

放射性思考是人类大脑的自然思考方式,每一种进入大脑的资料,不论是感觉、记忆或是想法,包括文字、数字、香气、食物、线条、颜色、节奏、音符等,都可

以成为一个 思考中心 ,并由此中心向外发散出

成千上万的 关节点 。

每一个关节点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连结,而每一个连结又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再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呈现出放射性立体结构,而这些关节的连结可以视为你

的记忆,也就是你的 个人数据库 。

如何绘制思维导图?

看着这么神奇的思维导图,你是不是很心动,也想来绘制呢?可是选什么内容好呢?这个寒冷却有趣的寒假是不是马上要结束了,得回学校上课了呢?回到学校上课之后,那段有趣的寒假时光似乎很快就会被遗忘。用来记录有趣的寒假生活的日记,文字太枯燥,根本无法表达你内心的情绪,那么不如就来绘制思维导图,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最直接地表达出你内心的喜怒哀乐吧!

1.拿一张空白的纸,把纸横着放。(注意:尽量不要用上面印有线条的纸,因为那样会妨碍思绪的发散。)

2.拿几支彩色笔,选你最喜欢的几种颜色。

3.在白纸中央画出一个中央图案,作为你思考的中心。然后在图案的上方、下方或里面写上“我的寒假”,也可具体到名字,比如“×××的寒假”。把你的思绪放在图案上,保持注意力集中,让思绪自由地延伸开来。

4.选一种颜色,在中央图案的旁边画一个主分支,然后把你对假期的第一印象写下来,最好只用简单的几个字表达,然后用一些较细的分支把这个主分支填满。你也可以在每个小分支旁边画上图案或者象征(适当的图案会使你的思维导图更加有趣)。

5.当你的脑海中浮现更多相关想法时,请为这些小分支增加更多的分支!

6.这个寒假有哪些有趣、你不想忘记的事情呢?赶快把它们画在你的思维导图上吧!这样,你就有一个完整的假期记录了,像日记,却比日记更棒!

大脑扫描仪

原来,绘制思维导图竟是这么简单!不过,先别急着画,让我们再来回忆一下思维导图的必要元素――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是整个思维导图的关键和灵魂,从而引出各个_________。要想绘制思维导图,必须先确定___________。我们这期思维导图的__________是“我的寒假”,当然,你也可以绘制关于“我的除夕”“我的春节”的思维导图。

怎么样?我的小提问太简单了,你要赶着去画思维导图了?知道你是个急性子,我早就给你留好地方了。

思维导图范文第2篇

在教学过程会采取思维导图的图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被动转化成主动,提高了学习效率。下面我们就详细了解一下思维导图,它是如何“导”出化学别样精彩的。

一、巧用思维导图,课堂教学明了

思维导图,是英国著名的教育专家东尼・博赞提出,并定义为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简单来说,我们可以把它看做一个把零散的知识点整合起来,使其有序化,以便于记忆的工具。它体现的不再是密密麻麻的文字符号,而是用一些图像、线段、色彩符号将大量零散的知识点串起来,便于我们的记忆。这种思维导图在新课讲授特别是化学教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图1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化学《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中,在新课讲解之前,笔者将提前做好的思维导图在大屏幕上展现出来如图1,让学生了解到这节课所要进行的学习任务,知道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新课的导入、三个新知识以及作业的布置三个环节。当然在新课导入中又包括复习旧知、作业评讲、实验、样例分析和其他五个部分。每一个新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又注重于原理概念、公式、化学反应方程式,以及使用注意事项和案例分析的讲解。

又譬如,在人教版高中化学《离子反应》新课讲解时,离子反应作为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为了让学生可以简单明了的记住,为学生准备了一个思维导图(如图2所示)。从思维导图可以看出,学习离子反应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既条理清楚的为大家列出所要学习的知识点,又不会使感到枯燥。

图2

高中化学是一门比较重要且有难度的学科,要想在课堂短时间内吸收消化大量知识,我们一定学会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听、想、记三者兼顾,提高课堂效率。

二、巧用思维导图,思路清晰高效

在化学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也许对每个知识点都掌握了,课后习题也能解答出来。但是,一碰到综合性知识的问题,就会变得手足无措,不能把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找不到解题的突破口。明显看出,

学生的知识还是零散的,不善于把知识系统化,不善于把化学知识概念规律形成一个有序的框架,在遇到问题时,思路不清晰,学习没达到高效的状态。所以在教学中,采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帮助学生把知识点系统化,逐渐培养学生解题思路清晰的能力。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化学《烃和烃的衍生物》教学中,会采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如图3所示),为学生展示烃的性质,简单明了,使学生迅速了解烃包括哪些,了解各烃的化学式、性质及如何制备。这样既不会遗漏知识点,也会在头脑中形成体系,在遇到与烃的性质有关的问题时,可以运用头脑风暴法,迅速在头脑中找到答案。

图3

在学习烃的衍生物时,思维导图法更会突显它的作用(如图4)。烃的衍生物比较多,

通过思维导图,可以轻松理清思路,分清烃的各种衍生物,区分开衍生物各自的性质、化学式、与各种物质的反应情况,这样就会提高解题速度。

图4

所以为了提高学生们的综合实践能力,教师应该学会运用思维导图的方法,把枯燥的化学知识点串联起来,把零散的知识点整合起来,使学生对课本知识一目了然,不是单纯地模仿做题,处于模糊的状态,遇到问题时能够考虑全面,思路清晰,使解题速度高效化。

三、巧用思维导图,增强创新思维

在化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使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在新课讲解之前,可以利用15分钟的时间,引导学生自主设计思维导图,结合以前学习的知识和设计思维导图的方法,把这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关系框架画出来。这样会使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状态,提高教学效率。

比如在学习有关“碱金属元素”时(如图5),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对碱金属元素之间的关系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学生自主设计思维导图。有的学生根据碱金属元素的特性,以“氧化物”为中心建立知识网络,也有的学生以“盐”为主线展开一系列的知识网,还有一些学生分别以“Na”“族规律”为中心建立起一系列知识框架。然后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展示自己的思维导图,同时也会评价其他同学的的思维导图,最后教师会根据学生的情况来进行指正,加以完善。

图5

又比如在“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这一课题的学习中,让同学根据自己的储备知识设计一个以“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为主题思维导图。学生掌握的知识不一样,对知识的理解也不一样,所以思维导图的中心点也不同。有的学生选择“气体摩尔体积”为中心,建立一系列相关的知识框架,而有的学生则以“物质的量浓度”为中心来展开探讨,延伸出一系列的知识点,也有的学生是以“物质的量”为中心建立庞大的知识网络。

思维导图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着重要作用,通过学生自主设计思维导图,

快速调动知识储备库零散的知识,使其整合成系统、有序的网络框架图,实现自身知识的突破,也提高自身的创造力和学习素养。

四、巧用思维导图,复习效率提高

思维导图不仅在新课导入、新课讲授、问题解决时发挥重大的作用,而且在最后的复习中也会有很大帮助。

课后复习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只有在课后有效复习,才会记住知识,并学以致用,而

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方法。通过思维导图,学生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整合新旧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不仅便于记忆巩固知识点,并且能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比如在学习“从实验学化学”课题时,引导学生设计自己的思维导图。有的学生是这样设计的(如图6所示),从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两个方面来记忆,每个大标题下又分出一些小标题,比如在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中,分为混合物的分离和成分、离子检验等;在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中,分为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等。当然在小标题下面又有一些具体的知识点分支,既全面又方便记忆,把课本上所有知识点都纳入到自己的知识网络体系中。

图6

还有一种知识点的复习也可以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比如在学习“有机物的性质――烷烃”时,设计思维导图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包括烷烃的取代反应和氧化反应,这是它最主要的性质。然后分别再从两个反应的条件、具体事例中详细了解烷烃的性质。这样当遇到烷烃性质的题目时,在头脑中首先浮现的就是这个思维导图,需要哪个知识点就在导图中摘出来。

思维导图在最后的复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设计思维导图,而不再遵循传统的“教”、“灌”方法,慢慢培养学生在课堂中形成思维导图的意识,使学生在复习中逐渐应用这种方法。

思维导图作为学习的工具,需要长时间地摸索,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自己独特视角设计思维导图,慢慢探索出自己的导图风格。这不仅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和教师对教材的认真钻研,在课堂教学中展示合理的思维导图,也需要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设计适合自己的知识导图,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从而提高自己的化学成绩和知识素养。

思维导图范文第3篇

化学实验能力是化学科学探究中最重要、最基本的能力,其核心是化学实验思维能力。因为不管是化学实验操作和观察,还是提出与确定化学实验问题、设计实验方案,以及由实验现象、事实或数据的分析形成的化学概念、建立的化学理论、得出的化学规律、解决的化学实际问题等,都离不开化学实验思维。可见,要培养和发展中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首先要着力培养他们的化学实验思维能力,形成合理的能力结构,以促进其发展。

一、思维导图与实验思维

在现代图式理论中,思维导图被认为是认知框架,它使信息有序地储存在记忆中。在思维导图中,实验知识是经过整理加工的,依据各知识点内在关系的不同发生着各种各样的联结,从而形成知识网络。通过思维导图可将化学实验知识从无序转化为有序,将隐形实验思维转化为可视化,从而有利于学生运用实验知识来解决实验问题。

化学实验思维品质是在化学实验思维过程中逐步养成和发展的,它反映了化学实验思维结果的质量,体现了个体化学实验思维的水平高低,是衡量个体化学实验思维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强大的图形思维工具,是有利于认知的建构与发展的,有利于提升学生实验思维能力。作者就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实验专题复习模式,提升学生实验思维能力进行了实践与探索。

二、优化复习模式,提升思维能力的实践探索

(一)构建问题框架,培养分析能力,提升思维深度

思维的深度集中表现在具体进行实验思维活动时善于深入思考,抓住其本质和规律,从而圆满地解决问题,但很多学生在这一方面却表现出很大的局限性。我们都知道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创新能力的培养更多的来源于是否能发现问题,但如何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始终是我们传统教学中很难解决的问题,学生对化学基本知识倒背如流,但很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作者在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构建问题框架,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来提出问题,通过分析实验原理、操作、现象的本质,从而抓住实验的主要矛盾来揭示实验原理、操作、现象的根本原因及其结果。

【案例1】“滴定分析”实验知识分散在苏教版《化学反应原理》(酸碱中和滴定―滴定基本操作)与《实验化学》(食醋总酸量的测定―滴定分析法)中,作者在复习滴定分析专题时,先通过复习“滴定分析”实验基础知识,构建出问题框架图(见“思维导图1”)。当学生遇到问题时,能围绕相关主题进行充分联想、发散性思考,将与主题相关联的知识分层、分类进行管理,使“思维导图”真正成为“学习地图”。在课堂上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讨论交流,教师整理形成研究性问题。

(1)有关标准液的问题:①NaOH标准溶液为什么要二次配制?②基准物质的必备条件?③电子天平的操作方法?④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方法?⑤实验中标准液用量要求?(一般读数误差有±0.01 ml的绝对误差,一次滴定需要两次读数,可能造成最大误差是±0.02 ml。为使滴定读数相对误差≤0.1%,消耗滴定剂的体积就需≥20.00ml)。

(2)有关滴定操作的问题:①滴定管使用第一步操作?②哪些仪器需要润洗?③移液管吸液与放液操作?管尖残留液体是否吹出?④滴定管如何装液、读数?⑤滴定过程操作要求?⑥滴定管尖嘴外悬而未滴的液滴如何处理?⑦滴定终点如何判断?(3)有关误差分析问题:①指示剂选择误差?②标准液配制误差?③过程操作误差?④实验数据处理误差?(4)实验拓展问题:①如果滴定的终点没有控制好,即NaOH过量,溶液显深红色,如何补救?②什么是相对误差与绝对误差?③传感技术在定量分析中的应用?等。然后指导学生针对以上问题开展“研究性学习”,通过学生交流、师生讨论解决问题,学生课下补充、完善“思维导图”。

当学生置身于一个新的问题情境时,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对核心问题进行较为系统地分析与判断,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性因素或关键环节,利用存储在头脑中与核心问题相关联的“知识群”,而不是对单一的“知识点”加以分析、判断和解决,从而提高了学生解决难点问题的能力,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深度。

(二)构建知识网络,完善知识结构,提升思维广度

知识广度指的是一个人表现出来的知识量,而思维广度则是思维对知识的一种整合能力和延伸能力,是思维通过对事物的联系方式和相互作用的认知。如果说知识广度是“量”的范畴的话,思维广度则属于“质”的范畴,其中有深刻的联系性也有明显的差异性,并存在作用和相互作用的转化关系。如大多数学生不善于全面、综合性地考虑实验问题,在认识与处理实验问题时,不能从各个方面去分析矛盾,既不能看到矛盾的一般性和普遍性,又不能看到矛盾的具体性和特殊性。因而在进行思考问题时,学生常常只注意实验的局部而造成片面、孤立地看问题,而不能把各种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思考。

【案例2】高中化学实验知识分布在各册教材中,没有系统性。如“混合物分离与提纯方法”实验知识分布在《化学1》《化学与技术》《实验化学》等教材中,在复习中可应用“思维导图”归类专项知识(见“思维导图2”)。在知识归类基础上对实验操作进行专项分析,弄清实验原理、仪器操作方法与使用范围等问题。

分离和提纯的化学方法还有①增加法:把杂质转化成所需要的物质,如通过热的CuO除去CO2中CO;通过NaHCO3溶液除去CO2中SO2。②络合法:利用混合物中某种组分可以形成络合物的性质来分离提纯物质,如分离Al2O3和ZnO等。

在复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归纳,并把实验方法进行拓展,以扩大学生知识面,完善实验知识结构。如海水淡化有蒸馏法、膜法(电渗析、反渗透)、冷冻法、离子交换法等多种方法,让学生通过各种方法比较,了解海水淡化的方法、原理、应用,海水淡化的根本问题在于寻找能耗低、效率高、对设备投入要求不高的技术手段。

通过构建专项知识网络,完善实验知识结构,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广度。通过学习归纳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思维导图”,这样在具体应用中学生能根据物质或离子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方法和试剂除去杂质和分离混合物。

(三)克服思维定势,培养发散思维,提升思维活度

发散思维方法又称辐射思维法,它是从一个目标或思维起点出发,沿着不同方向,顺应各个角度,提出各种设想,寻找各种途径,解决具体问题的思维方法。与发散思维相对立的,是固着性思维,也叫思维定势。思维的灵活程度与独创程度统称为思维的活度,很多学生思维品质中缺乏的就是难能可贵的“活度”:不善于根据事物发展的具体情况,及时地提出符合实际的解决问题的新实验方案,不善于应变,更难于独创,因而常常在实验应用中受挫。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思维定势的负迁移会妨碍问题的解决,极大地影响到创新思维的发挥。因此,在实验教学中要克服思维定势,培养发散思维,提升思维活度。

【案例3】图3是学生对“一瓶多用”初步讨论后画的思维导图,中学化学实验中“一瓶多用”一般可归纳为四大类:洗气瓶、贮气瓶、集气瓶、安全瓶(见表1)。

但这类训练很难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创新应用能力。因此,在学生掌握实验基础知识前提下,要拓展学生实验思维,达到创新应用。可依据上述“思维导图”可以提出以下拓展性问题:(1)瓶中液体装水外,能否换成其他液体?(2)瓶在使用时可正向放置,能否反向放置?(3)瓶中二导管可以是长进短出或短进长出的原因?(4)这装置还有其他用途吗?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归纳出新用途(见表2)。

根据以上思维拓展,完善思维导图(见“思维导图4”)。

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是启迪学生在原有实验装置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思维的一种方式,中学化学的演示实验及学生实验有许多可改性,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对实验进行改造,以期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鼓励学生对其进行变通、修正、锻炼他们的创造思维意识。改进实验方法的思维训练常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改进实验装置:鼓励学生学会一装置多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2)调整实验仪器及条件。(3)替换实验药品。(4)增加可控因素。(5)优化操作程序和实验组合等。实验的改进是认识深化的必然,更是表现创造力的发展过程。要完成一个实验的改进工作,用必备的知识储备进行加工思考是对他们理论逻辑思维的锻炼过程,理论思维与实践思维的结合过程,也体现了他们思维深化的过程。

三、教学效果与反思

在不同学生的“思维导图”里,学生对知识注入很多的自我思考,并以图像的形式呈现出来。因此,学生的“思维导图”是个性化作品,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思维特点。开展对学生“思维导图”作品评价,能够发现每个学生的知识结构,了解其学习进展和内心思维活动的情况,以便给出即时诊断,改进教学,关注各个层次学生的进步。一方面在教师引导下,展开基于思维导图作品的对话,在对话交流的互动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究;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总结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体会,反思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存在的思维上的不足,完善思维结构。

通过“思维导图”运用于化学实验专题复习,能有效改变学生的认知方式,促进了学生的意义学习、合作学习和创造性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思维品质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化学成绩;教师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策略,提高了学习能力与教学设计水平,提升了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促进了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师生获得了共同成长、进步与发展。

思维导图范文第4篇

关键词:思维导图;英语阅读;教学;运用

一、初中英语阅读的重要性

在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下,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即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技能。其中英语阅读可以使学生增加语言知识、扩大英语词汇量,而且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可以为写作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能够加强学生英语口语的交际能力,也可以让学生从英语阅读中明白学习英语的真正意义和价值,感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并为他们树立学好英语的坚定的自信心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英语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

二、思维导图的基本内容

1.思维导图的基本概念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图形思维工具。它是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将各级主题之间的关系用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将图像、颜色等与主题关键词建立相应的记忆链接。思维导图是大脑放射性思维的外在表现,是一种将大脑思维以及相关知识结构进行图像化、具体化的过程。思维导图主要是利用鲜艳的图画、色彩和代码等一些图文并茂的形式来增强大脑的记忆效果。其充分运用人类左脑与右脑的机能分工,利用大脑记忆、阅读与思维的一般规律进行英语知识的学习,从而开启学生大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还是人类放射性思维的表达,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它能够使学生将注意的焦点清晰地集中在主要的中央图形上,而主题的各个主干将作为不同的分支从中央图形开始向四周放射。分支由一个主要的图形或者写在产生联想线条上面的关键词构成,各个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例如,思维导图的中心是一天要做的所有事情,那么从中心散发出来的每个分支都代表着不同的事情,像“去商场购物”“去饭店吃饭”“约见朋友”等,我们可以将原本杂乱无章的信息整理成具有丰富色彩的网络图,同时又具有一定的组织严密性,便于大脑进行储存。

2.思维导图的作用及意义

初中生由于其年龄较低,大部分的学生都正处在思维活跃、易于接受新事物与新知识且充满好奇心与求知欲的阶段。因此,将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运用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是十分明智的选择。首先,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不仅能够将复杂的英语知识以视觉形式和语言形式呈现出来,大大地降低了语言的抽象和空洞,与此同时,思维导图也有效地帮助学生梳理了英语学习的内容,筛除出杂乱无用的信息,保留重要内容,加速学生思维模式的产生。当然,思维导图也帮助学生将新旧知识进行有机的融合,有助于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回顾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而对知识点进行整体全面的理解与掌握;其次,清晰完整的思维导图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由于人类的大脑神经是一个呈发散状的网状神经元,所以,大脑的思维也跟着呈现出相应发散的网状图像,而人的记忆是通过这个系统机能来进行的。初中生在学习英语知识时之所以容易遗忘,就是因为他们在储存信息时,没有对信息进行深层次的加工,没有把它们纳入已有的知识经验中去,如果初中生能够灵活有效地运用思维导图,就可以对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再深层次的加工,并对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不断地思考和总结,对其进行辨析和深入理解,进而使他们对知识的记忆时间更长,记忆的内容也更加深刻;最后,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产生无限的联想。由于人的思维过程普遍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因此,思维导图能够让学生在思维的过程中产生联想,能够让学生把复杂的、层次不清的知识有组织地联系在一起,并且能够将学生的视觉神经更加充分有序地调动起来,进而促使学生对所学的英语知识进行理解与记忆,并对其加以比较和鉴别,从而提高初中生的英语阅读水平及其英语学习能力。

三、思维导图在英语阅读中的运用

1.围绕课文主题,导入文化背景

思维导图范文第5篇

一、思维导图的内涵

思维导图(Mind Map)是由托尼・巴赞(Tony Buzan)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提出来的。思维导图就是围绕一个中心主题,从中央主干向四周放射关联的分支,并用关键词或图形对分支进行标识,再充分利用色彩和字体的变化将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可视化。图文并重是思维导图的显著特点。它通过使用线条、色彩的变化、箭头等方式,向人们揭示所要强调的事物的重点及事物与事物间的关联。当它被教育领域运用,它就既作为一种思维的工具,又作为一种学习方法。它的直观性和可视性深受学生喜欢和接受,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训练学生的思维。在新的知识和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间架起一座桥梁,将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旧知识中去,以旧引新,以直观的图示在概念间建立起联系的图示,让学生把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帮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和知识建构。

二、思维导图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现有的小学英语教材是以单元为单位进行编写的。每一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或话题。词汇和语句都是围绕主题展开的。教师要紧扣主题,利用思维导图,对本单元的词汇及语句进行分类并梳理,激发学生展开联想及发散思维,使思维导图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助手和工具。

1 .课前预习,化解重难点

学生通过课前预习,了解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那么就会在课上进行有针对性地听讲。思维导图就可以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梳理旧词汇,了解新知识。比如学习牛津英语4A unit7 At the snack bar一课时,有很多关于food类的词汇,我就设计了一张思维导图发给每位学生,让他们通过预习,填好表格。

对于新词汇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通过查阅字典或网络尽可能多地填充思维导图。开始实施思维导图,可以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时间一长,学生就可以自己具体绘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同伴互助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合作及相互借鉴对思维导图进行补充和完善,经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的共同评价,评出最有创意的思维导图,并提议作为本单元词汇学习的思维导图范例。由于这思维导图是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及自己所掌握的词汇量而编制的,对每个学生来说具有很强的个体性和自主性,学生经历了这个过程,就是一个有意义识记的过程,能帮助学生长时间地记忆和掌握词汇。

2 .课堂学习,优化教学效果

在农村学校的英语教学中,课堂是英语教学的主阵地。小学生的好奇心重、耐心差、注意力不集中,因而教师选择恰当而有效的教学方式显得尤为重要。而思维导图色彩丰富、图文并茂容易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能增添词汇学习的趣味性,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绘制思维导图,讲解新词汇。以新词汇为中心,对该单词进行同音、同义、反义、多义、形近、派生和使用时的情景和意境进行联想和想象,增强学生对新词汇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运用新词汇进行表达和交流的意愿。以watch 这个单词为例,它的意思有两种: 看和手表;同义词有look, see, read;形近词有match, catch等。

如图:

英语词汇的学习多而散,而通过思维导图的绘制,可以帮我们把散落的知识串起来,存放在大脑里,提取的时候就很方便。

3 .复习巩固,事半功倍

农村小学生学习英语词汇往往是学得快,记得快,忘得也快。这与农村小学生所处的学习和家庭环境有关,与没有及时地复习和运用有效的复习方法有关。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我们有计划地巩固词汇,增强学生对单词的记忆力。很多学生认为复习是一件非常枯燥、无聊的事情。那我们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让词汇复习与巩固变得生动,使之趣味化。

在学生掌握了思维导图方法之后,通过对词汇的分类和梳理,把词汇有规律地分类呈现在思维导图上。比如:学完一个单元clothes为主题的单词后,我们可以开展一个联想单词比赛,学生很容易联想到关于colour主题,又可以发散思维联想到关于body的主题。这样既能有效地复习,又整合了旧知识,便于学生持久记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思维导图范文第6篇

从事电子专业软件应用教学多年,笔者发现,专业软件应用读本多以插图为主线,辅以文字说明引导学习者操作,虽然有助于学生掌握软件应用的方法,但实际上,学生概念里依然滞于“画图”层面,致使操作中止于间断性的“点动”。那么,如何让学生的思维由点而面地迁移,实现软件应用与专业知识综合运用有机融合的“联动”,从而培养学生可持续性发展能力,是值得斟酌的问题。

美国图论学者哈里有一句名言:“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图。”对学生而言,一幅代表中心思想的生动有趣的图画,能引领学生流畅思维,能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创造空间。而现行的思维导图(mind map/mapping又作“脑图”“心智图”),是享有“世界大脑先生”美誉的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专家托尼·巴赞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所创。借助词汇、线条、色彩、符号及图像,会让人记忆的过程简单、迅捷而又凸显重要信息及其之间的关系;会让人记录的结果直观、形象而又确保信息之间关系的明朗;会让信息之间的联系富有娱乐性地表达而又能引导人思考、创新。那么,在ProtelDXP2004专业软件应用教学中以思维导图切入,会否取得异曲同工之效呢?

近几年,笔者在ProtelDXP2004软件应用教学中,尝试以思维导图贯穿始终,结果教学过程精致,头绪简化,内容简明;学生以简驭繁,动手操作有的放矢……课堂的生成无限精彩。

如笔者在10(4)班进行ProtelDXP2004软件应用教学时,针对“单级小信号放大器”PCB项目设计,为学生准备了图1所示思维导图作为学案的主要组成部分。

在设计此思维导图时,笔者遵循如下原则绘制:1)从一张纸的中心开始绘制,在每一分支为学生“涂鸦”留下余白,以提示学生自由发散思维;2)用关键词表达中心思想,如上“单级小信号放大器PCB”,以帮助学生明确思维方向;3)在绘制过程中使用颜色和卡通图像,以给思维导图增添跳跃感和生命力;4)将中心图像与主要分支连接起来,并把主要分支与二级分支连接起来,依此类推;5)在每一条线上使用一个关键词,以使思维导图更具有灵活性。

如图1所示,以关键词“单级小信号放大器PCB”为中心,以“原理图设计”和“PCB设计”为主分支,分别以思维流的形式顺承下来;辅以关键提示信息如“网络表”的生成,让学生的知识体系实现逻辑性整理,同时提供“涂鸦”留白,学生可灵活地在思维导图分支上拓开去。结果,85%的学生(本班33人)很快独立完成设计内容,甚至有学生要“马上把自己设计的PCB杰作加工出来”,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老师,这张图很有意思,感觉操作过程中就是它在引路一样!”班上的李菁主动与笔者交流道。“我可以只挑想要搞清楚的东西,还能在不清楚时来看看框架,感觉有这图参照着,操作不卡壳。”刘苏友也如是表白。“在图上完成思考比做填空题有趣多了!”又一个学生直接坦言……

细品学生的只言片语和他们表露出来的小小成就感,笔者亦心生几许感悟。

1)以思维图“导”,激起的是学生的归纳思维。加拿大一位课程理论家塔巴女士所确立的“归纳思维教学”模式中指出:归纳思维是个人对资料所做的能动的处理加工活动过程。笔者以为,就ProtelDXP2004专业软件应用的学习而言,中职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形成是从外部的展开操作活动向内部概括简化的心智活动过渡的内融过程,所以宜引导学生注重归纳,整合新旧知识,这要比掌握大量零散、具体的软件操作知识更有价值。如图1将单级小信号放大器制作流程归纳为若干关键步骤形成操作框架,让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第一眼就可以看清彼此的关系,且可以在留白处自行归纳,主动学会将复杂繁琐的过程简单化而降低记忆容量和记忆难度。同时,学生可以“单刀直入”,直接取出所需。这样,在短时间内简化思维头绪,抛开软件操作牵扯,明确设计主旨,真正走进专业领域,理性地展开PCB设计任务,达到有效促进独立学习能力的提升。

2)以思维图“导”,激活的是学生的逻辑思维。思维导图的本质就是充分应用人的左右脑,它还原了人的思维本身特性,充分体现了人左脑的作用,即主要发挥在纵向(不同级别)间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使用思维导图设计教学,思维导图关键知识点之间的连接线会引导学生建构知识网络,实现概念体系的逻辑性整理。如图1,要完成单级小信号放大器PCB制作,须理清原理图设计和PCB设计两条主线,这样把抽象的思维体系用实际的工具和思维流的推演展现出来,促使学生为简单而精致的操作脉络引领抓住实质,达到心智操作主宰动手操作。就如点中了穴、把准了脉,思维导图的引领,使软件应用教学层次分明,梯度了然。潜移默化中,又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思维模式,进而达到有效促进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

3)以思维图“导”,激发的是学生的创造思维。思维导图是一种基于大脑自然的思维方式的思维工具,因此,它赋予人的思维以最大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可以说,思维导图主要发挥人左脑作用的同时,也体现了人右脑的作用,即发挥在横向(同一级别)间的创造能力。如图1配以活泼的卡通图片和灵动的色调,进入大脑的文字、符号、颜色、意想等都成为一个思考中心,并由此中心向外无限发散。有学生情不自禁地在留白处添加PCB设计所需电路元件符号和操作的快捷键等,还有学生添加实际三极管的封装形状,加注“新建封装库”。这样,学生个体思维外显,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学习进展和内心思维活动的情况,更清晰地了解学生的独特思想、创造性理解以及对概念、理论理解中的误区和不足之处,做到既关注整体提高,又兼顾各个层次学生的成长,最大限度地发展并挖掘个体的独特性,继而达到有效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升。

不言而喻,思维导图之所以倍受青睐,是因为它开启了人的思维,发展的是人的思维力。有思维图“导”,学生动手操作不再“蜻蜓点水”,抑或“一头雾水”,而是思维在生成抑或碰撞,它所萌发的“生命力”让学生思想得以升华,行为得以点化,学习力得以终身化。

参考文献

[1]博赞.思维导图:大脑使用说明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2]齐伟.系列1:概念图/思维导图导论[J].教育技术导刊,2005(5):9-11.

[3]沈德立.脑功能开发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4]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思维导图范文第7篇

用它做了一些课件分析,整体的框架配色都还算挺不错的。

可最近又有挺久的时间,又把它抛之脑后,没再去”找它玩啦。“

只到前几天看到写作老师用那最简易版的导图做着写作步骤的分析的时候,突然间想到了它,同时也想到,为什么自己没有耐性再去好好地摸索,学老师用这样简单明了的方法去分析一些文章构架,发展等等。

课程中老师提到了一些要点,正是恰好地戳中了我的痛点,想到自己那”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的状态,还没有做好规划就莽撞的开始,再到碰壁之后的不坚持,很是惭愧。

老师当时是简单地把一个体题的写作方法用思维导图画了出来,一目了然。

在那一刻,我想到了之前一直很喜欢的一部剧,可以说刷了好几遍。

”为什么我不用这个方法,把这部剧的结构去梳理分析一下呢?“我心下想,既然当时能花费那么多的时候在观赏,那有一定的喜欢,也有一定的印象,如果能分析出来,那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了。

思维导图范文第8篇

1.从“洋流”出发,进行思维画图

图1中的第一级发散是与洋流直接相关的考点:洋流的分类、洋流的分布规律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二级发散:洋流的两种分类,即按成因分类和按性质分类;洋流分布的四条规律,分别是中低纬度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中高纬度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和南纬40°~60°海区的大洋环流;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从对沿岸气候的影响、对海洋生物分布的影响、对航海事业的影响、对海洋污染的影响等四个角度发散。三级发散: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分为夏顺和冬逆(见图1)。

表一:洋流按成因分类

分类 成因 举例

风海流 由盛行风吹拂而成 南北赤道暖流(东南、东北信风)西风漂流(中纬西风)

密度流 因海水密度差异而形成 地中海和大西洋之间的洋流,表层海水自大西洋流向地中海

补偿流 由风力、密度差异所形成的洋流,使出发海区的海水减少,相邻海区的海水流过来补充所形成的洋流。它分为水平补偿流和垂直补偿流两种 秘鲁渔场的成因就是该海区存在上升流

2.归纳整理

(1)洋流分布规律(见表二)。

表二:洋流分布规律

海区 分布规律 模式图

中低纬度海区 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由四股洋流构成,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洋东岸(大陆西岸)为寒流,大洋西岸(大陆东岸)为暖流。如模式图中(1)

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 形成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由三股洋流构成,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洋东岸(大陆西岸)为暖流,大洋西岸(大陆东岸)为寒流。如模式图中(2)

南纬

40°~60°海区 形成自西向东环球的西风漂流,其成因为风海流,其性质为寒流。如模式图中(3)

北印度洋海区 形成季风洋流,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向东流,顺时针;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向西流,逆时针(如图2)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暖流增温增湿,寒流减温减湿。比如在西澳大利亚寒流的(如图3)影响下,澳大利亚西部出现海滨的沙漠。

②对生物分布的影响:世界著名的渔场多位于寒、暖流交汇处或上升流海域,因为暖寒流交汇处饵料丰富、上升流将深层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易形成大渔场。比如:北海道渔场位于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交汇处,纽芬兰渔场位于拉布拉多寒流和墨西哥湾暖流交汇处,秘鲁渔场(如图3)的形成是因为该海区存在上升补偿流。

③对航海事业的影响:顺流加速,逆流减速,比如:郑和下西洋冬季从长江口出发,夏季返航,顺风顺流;寒暖流相遇,形成海雾,对航行不利,拉布拉多寒流和墨西哥湾暖流交汇处多海雾正是如此(如图3);洋流从北极地区携带冰山南下对船只造成威胁。

④对海洋污染的影响:加速海区污染物净化;扩大海区的污染范围。

3.运用思维导图解题

据统计,全球每年产生1亿吨塑料制品,其中10%的最终“归宿”是大海。下图中甲处阴影部分示意太平洋上最集中的废塑料物品和碎片“垃圾物”,其面积达343万平方千米,中心最厚处达30米,被称为“太平洋垃圾旋涡”。

(1)描述“垃圾场”分布的大致位置。

(2)分析说明大量塑料垃圾在甲海域顺时针旋转并在甲海域聚集的主要原因。

【解析】第(1)题,首先,根据大洲轮廓可判断图示甲海域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其次,头脑需呈现世界洋流分布图(图3),同时拿此题的甲海域周围的环流与世界洋流分布图一一对应。

第(2)题,“垃圾旋涡”是受洋流的影响,北半球中低纬度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海洋塑料垃圾被卷入洋流系统内部而成。

答案:(1)北太平洋中低纬区域的中部海域。

思维导图范文第9篇

[关键词]思维导图 复习课 绘制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260003

思维导图是一种发散性思维的图形工具,它从中心向外发散出一些关节点,每一个关节点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关联,而每一个关节点又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再向外发散出一些关节点,进而形成发散性立体结构.思维导图还可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充分运用人脑的放射性思考能力和多感官学习能力的特性,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初中数学复习课具有知识多、杂、乱的特点,运用思维导图有利于帮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把握重要概念和知识体系.下面我谈谈如何借助思维导图打造高效的初中数学复习课.

一、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

首先需要准备一些简单的工具:A4白纸一张、彩色水笔和铅笔等;其次需要绘图者发挥大脑的想象力.以下是绘制思维导图的具体步骤:1.从一张白纸的中心开始绘制,中心写上思维导图的主题(如章节的标题等),可以配相应的图画来强调与突出主题.2.从中心图像开始依次向外扩展,得到一级分支、二级分支、三级分支……各分支用自然弯曲的曲线连接.人类大脑是一种发散性思维,有曲线分支,这种依次向外扩展符合人类大脑的思维特点,就像大树的枝一样,更能吸引眼球.3.在每条曲线上或者是节点上写出这个分支的一个关键词、图形或符号,书写的内容要求简洁、明了.4.整个思维导图不同层次可以用不同颜色,关键的位置与内容可以配上相应的图像,以此来突出重点、强化记忆.

如下是一种常见的节点式思维导图:

二、思维导图的绘制与运用策略

传统的复习课教学往往以解题为主,通过解题教学帮学生复习巩固知识.对于这样的教学,教师累、学生也累,而且教学中对学生而言没有新鲜感,不易激起学生复习的兴趣,学生也很难在头脑中构建知识结构图,把握知识的重点与难点.因此复习课教学中,绘制思维导图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具体以怎样的方式来绘制思维导图呢?如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绘制思维导图的几种方式.

1.以生为主,个体独立构建思维导图

绘制思维导图是构建记忆参照物的重要方法之一,每个学生的记忆参照物都会因人而异,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记忆来绘制思维导图.在复习课教学中可以在课堂伊始让学生独立构建思维导图,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先完成.如下是我在复习《三角形》这一章时,学生在课前独立完成的思维导图.

对于这种思维导图的绘制方式,学生可能对重点知识把握不准或遗漏重点信息等,但是它符合学生的个体特点,有利于因人而异的记忆,所以这是一种不错的思维导图构建方式.假若用这种方式让学生在一节复习课之后再次对原来的思维导图进行补充与修改,教师在接下去的课堂教学中可以以优秀的思维导图为导引,配以相应的题目来展开复习.

2.以师为主导,师生合作构建思维导图

教学过程中应以教师为主导,逐步完成思维导图的构建,而且在构建前,事先准备好相应与之匹配的题目.这样一节复习课下来,学生完成一张漂亮的思维导图,对新知识有新鲜感与成就感,很好地解决问题.由于课堂教学是分块进行的,每一块都是由“知”到“题”,学生不易产生解题疲劳.所以完成的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把握重点、发现知识的关联,还有利于学生的记忆.例如,我在复习《一元一次方程》时,就与学生一起完成如下的一张思维导图.

这种以教师为主导,师生合作构建思维导图的模式对教师来说,能很好地安排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建立起来的思维导图是以教师个人理解记忆机制为记忆的参照物,不利于学生对信息的记忆与再现.但是这种师生合作构建思维导图的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复习课的轻松与成就.

3.以生为主导,生生合作构建设思维导图

构建思维导图的最终目的是为让学生能够有效地记忆知识内容.所以有必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特点来动手完成思维导图的构建.但是,由一个学生独立来构建可能会出现知识遗漏,所以考虑生生合作构建思维导图,让学生之间相互补充,也可以用竞赛的方式,两生轮流进行,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例如,我在中考复习《方程与不等式》时就让生生合作完成如下一个思维导图的构建.

这种思维导图的构建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取长补短,而且趣味性强,符合学生自身的思维特点.教师可以在学生建立思维导图之后利用某一组学生构建的思维导图来进行相关题目的讲解,但学生在课堂中建立思维导图比较费时,所以可以考虑让学生在课前合作完成.

思维导图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思维导图 医学知识 思维训练

人类社会已进入21世纪,卫生事业面临着越来越尖锐的供求矛盾,为了迎接这一严峻的挑战,要求培养更多高质量高素质的医学专业人才,从而提高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的能力已成为医学教育的主要任务。在医学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不仅能优化教学设计,增加教学互动,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学习兴趣,可以提高学生对医学的兴趣,减轻学生的畏难情绪,增强其学习的动力,提高成绩,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思维导图的优势在于可以把一长串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易记的、规律的图画。因为图形、图画比枯燥的词汇更具感召力,图片中使用到的线条、色彩、梯度、搭配等多种技巧,可以充分刺激平时较少使用的右脑皮层。

1 思维导图的基本内容

思维导图是英国人托尼・巴赞在20世纪70年代开发的一种组织性思维工具。他通过绘制图的方法,将人认知知识、解决问题和创新想象的思路、途径以及如何对它们进行配置有序的表达出来。一般是以主题为中心,有组织、分层次而放射式、互相关联地展现出来,要充分展示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的有机整合。开始,托尼・巴赞仅是为了克服线性笔记不易记忆、不能有效地激发大脑潜能而成功地尝试以一种图的形式以增强记忆。随后的进一步研究发现,思维导图在大脑对信息储存加工处理方面具有先天性的生理、心理优势。即反映了由内、外各种信息在大脑形成节点、互相联系,不断动态地加工组合成不同结构、组件规模和存在时限不一的所谓"思考中心",并由此发散(放射)出成千上万的挂钩(新的连结)。大脑正是依靠这样的基本方法构成极为庞大、复杂的神经网络或信息网络,不断实现信息的输入与输出,内外信息的交流。左右大脑半球的不同功能倾向,不仅使不同信息类别的加工处理有了相对专门分工,更籍助两个大脑半球功能的互相协同、叠加而大大增强整合功能,强化了大脑整体的高级神经活动。 三十多年来,思维导图已逐渐被广泛的应用于个人(自我分析、解决问题)、家庭、商业(计划、员工培训、经营管理、会议)和教育中。

2医学知识的特点

医学的内容复杂,既是防止健康向疾病的转化,又是促进疾病向健康的转化,认识生命现象以及健康与疾病相互转化的规律,都是以人体为中心而展开的。人体既具有器官系统的独特性,又有其对立统一的整体性;既有特殊的内在活动规律,又有复杂的外界环境影响;再加上研究方法的困难,所以,摆在医学研究面前的任务是十分繁重的。医学研究的对象看似简单,仅仅是一个人体,但以此为中心展开的范围却十分广泛。在深度方面,对人体生老病死的每一个阶段都要进行研究;在广度方面,对周围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可能影响人体健康的各种因素也要进行研究。深度与广度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交织在一起,使得医学科研的内容变得十分复杂而庞大,几乎任何一个学科都难以与之相比。从而,要求思维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必须有效的促使形象思维、逻辑思维以及灵感思维的相互融合,彼此协同。思维导图的优点具有促进这些思维能力培养的作用。学习和运用思维导图的过程本身,实际上也是运用思维导图的逐步引导的过程。从了解、模仿、自主运用到开发性的运用,反应人的认知基本过程。

3思维导图在医学教学中结合运用

思维导图以放射性思考为基础的聚合和发散方式,除了要提供一个正确而快速的学习方法和工具之外,运用在创意的发想和收敛、问题分析解决等方面,也产生令人惊喜的效果。思维导图是一种充分展现个人智力潜能的方法。将可提升思考技巧、大幅增进记忆力,组织力和创造力。从思维的发展看,思维导图构造图能够构造一个清晰的知识网络,便于学习者对整个医学知识架构的掌握,有利于直觉思维的形成。促进知识的迁移。思维导图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学习能力,有助于使一个学习者真正实现终身化学习和学会学习的目标。思维导图是一种基于大脑自然的思考方式,因此,它赋予人的思考以最大的开放性和灵活性,而无论是传统的线性思考还是现代的非线性思考都是被包容的,特别对于表达现代非线性思考方式提供了最佳的途径。只要有一定学习基础和生活经验的人都可以学会运用思维导图,一个人一旦掌握了这种方法就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他的思考能力和思考水平,挖掘出自己的思考潜力。

4思维导图在医学教学中运用的体会

教学的推进在于不断注入新的理念,其探索的关键在于尝试和总结。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理论学科,循序渐进的知识及交叉渗入的知识很多。要求我们必须系统规范掌握与整合。然而由于普遍存在的知识网络过于零散,不容驾驭,出现无法灵活运用的情况。思维导图的运用让学习过程更有乐趣,同时赋予个人特色和多面性,因为它源于脑神经生理的学习模式,表现放射性思考能力和多感官学习特性。人大脑的潜能是无限的,思维导图科学遵循了大脑的自然思维模式,因而生活,学习、工作可以变得很简单。思路更加清晰化。学习思维导图并灵活运用就是要多接触,多尝试,多训练,就可以绘制属于自己风格的思维导图。

参考文献

[1] 托尼.巴赞.思维导图[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8.

[2] 范晓卫,刘丽丽.浅析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进行个人知识管理[J].中医教育.2008(01).

[3] 林青.张前德. 思维导图在中医药教学中的应用[J].中高教研究.2009(05).

上一篇:数学教材范文 下一篇:小学数学教育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