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健康促进工作总结范文

时间:2023-09-29 16:17:50

医院健康促进工作总结

医院健康促进工作总结篇1

2019年9月18日下午,我院在住院部五楼会议室召开了健康促进医院工作例会,我院领导班子、中层干部、健康宣传专员参加了会议。

健康促进医院分管院长刘忠全面部署了我院健康促进医院创建工作,各科室要提高认识、完善本科资料,改善科室环境,加大戒烟、劝烟力度,严格按照评审标准及医院实施方案落实各项工作,确保健康促进医院创建工作顺利通过。

健康促进医院办公室主任李冰峰详细解读了《南雄市人民医院健康促进医院实施方案》,要求全院职工要高度重视,从日常工作中的一点一滴做起,在门诊、出入院、患者随访等医疗过程中贯穿健康教育指导,切实提高门诊、住院患者及社区群众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参与率,确保医院成为名副其实的健康促进医院,为患者提供更多更好的健康教育指导服务。医院还要与社区、乡镇开展健康教育讲座、义诊,积极宣传健康教育科普知识,普及健康生活的理念。希望各科室主任、护士长及健康促进专员能够进一步强化科室健康促进的宣传工作,将健康促进的观念融入到整个就医流程中。

健康促进办公室专员钟建良对我院健康促进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总结,并针对各病区存在的问题,向科室健康促进专员进行了反馈,就工作中存在的困难提出了意见和建议。行政股、戒烟门诊分别就健康促进工作进行了汇报,并对工作中存在的劝烟、控烟难点进行了反馈。

医院健康促进工作总结篇2

(一)坚持问题导向,巩固提升持续发力。制定印发《市巩固健康扶贫成效保障稳定脱贫实施方案》,全面查找工作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并全部落实整改。9627名在乡贫困人口健康档案建档率、家庭医生签约率达到100%,6068名患病贫困人口由县乡村三级医生提供“一人一策”服务,586名患有国家规定的30种大病的贫困人口得到全部救治,“先诊疗后费”“一站式”结算服务以及“看病120、服务111”政策得到持续落实。

(二)锁定目标任务,推进医卫体制改革。以市人民医院与镇中心卫生院、镇中心卫生院、卫生院为试点开展医共体建设,已完成人事任命,实行人财物统一管理;提升县级医院服务能力,通过医联体、对口帮扶、东西部协作等工作,上级医院共49名专家到我市开展带教、查房等工作,共开展培训190场、手术168台、疑难病例讨论69例、诊疗患者9280人次,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共8项;公立医院医疗费用比同期减少10个百分点;药品收入占业务总收入比同期降低2.76个百分点;百元医疗收入中的卫生材料费用为21.14元;医疗服务收入占比较上年增长3.09个百分点;基层急诊人次占比较上年增长0.3个百分点。

(三)推进老年项目,促动中(朝)医药发展。大力推进中医药特色老年健康中心建设项目,完善中医药适宜技术设施设备,投入137万元,采购中药熏蒸治疗仪、超声治疗机、磁振热治疗仪等医疗设备12台。提升老年病、治未病、康复等业务服务能力,选派骨干医师到三甲医院进修学习。与市光荣院建立医疗服务协议,每年选派2名医生定期或不定期巡诊,提供医疗服务,解决老年人看病难的问题。

(四)保持战略定力,加强疾病预防综合监督。一是全市报告法定传染病15种149例,无迟报漏报现象。启动传染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对辖区内30所中小学校、11所托幼机构的传染病防控工作进行督导检查。二是开展第33个“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红十字、公安、教育、民政、融媒体、街道等相关部门50余人参与了活动;三是结核病发病率控制在50/10万以下的指标并加大了对初、高中生等重点人群的筛查力度,对结核病病人实行免费治疗费用共计48,282元;四是碘缺乏病、克山病、大骨节病等地方病经自评均达到了消除标准;五是共报告3级以上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数为33人,对需要长期服用药物的残疾、贫困及有肇事肇祸行为或倾向的精神障碍患者提供免费服药救助;六是加大对执法领域的监管力度,将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相结合,重点打击无证的黑诊所、游医、坐堂医、超范围行医及“两非”;七是国家“双随机、一公开”抽检任务完结率86.67%,完善国家“双公示”信用信息系统和“互联网+监管”平台建设,全年,梳理公共卫生各项权力清单259项,受理单位、个人等卫生许可、注册等业务930件。八是组织动员爱卫会各成员单位深入开展爱国卫生月活动。为了积极解决农田鼠害,投入30万元购买鼠药,发放给各镇。加快“创建无烟政府机关”“创建无烟医疗卫生单位”建设,推进“医疗卫生机构厕所整治”专项行动。

(五)创新宣传载体,促进全民健康发展。在2019年创建全国健康促进县工作的基础上,全面推动落实“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方针,对各领域创建标准进一步细化明确,保证创建工作主旨主线相行合一,倡导健康优先、健康教育先行理念,营造健康促进良好氛围,确保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创建目标如期实现。截至目前,全市共创建全民示范健康促进机关1家、健康促进社区3家、健康促进学校17家、健康促进医院9家、健康促进企业6家,评选出示范健康家庭100户。

二、2021年工作安排

(一)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加大对重点人员、重点场所、重点环节的管控力度。联合市监、商务等部门做好对冷冻食品、海水产品等冷链环节及从业人员的监督检查以及外环境常规检测和应急监测。保障支援延吉口岸检测人员的“三级防护”和集中居住措施。巩固核酸检测实验室人员的包括生物安全防护、10合1混采技术的专业培训,提高从采样、送样到检测全过程操作的规范性。全力做好疫苗的免疫接种、医疗救治、异常反应应急处置等工作。

(二)持续巩固健康扶贫胜利果实。持续围绕“基本医疗有保障”工作内含,紧扣卫生健康领域行业扶贫8项标准,扎实落实“看病120服务111”政策,全面保障农村贫困人口有地方看病、有人看病、有制度保障。

(三)进一步促进健康建设。积极争取债券资金项目,全面保障卫生健康领域重点项目建设进度。以创建全国健康促进县为契机,大力开展健康场所建设,加强健康知识普及和健康政策供给,着力营造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有力促进健康建设。

(四)加强疾病防控能力建设。深化防治重大疾病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重点加强高致病性人禽流感、流行性出血热、手足口病、布病、麻疹等重点传染病的监测预警和疫情处置,有效防范境外传染病输入,控制传染病暴发流行。

医院健康促进工作总结篇3

2019年我院全体医务人员在区卫健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帮助和指导下, 紧紧围绕2019年度卫生工作目标,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方针,狠抓医疗服务质量,强化全面管理,努力做好全民健康工作,现将我院2019年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党建工作

2019年我院党支部紧紧围绕总体工作思路,在区卫健局党委的领导下,支部在全院范围内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并结合主题党日、周三夜学认真学习贯彻主题教育重要论述和各项部署,紧密结合实际,精心安排,狠抓落实,把边学边查边改工作与医疗健康职能相结合,对照党章党规找差距,对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检视问题结合起来,认真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以“病人利益第一,提高服务质量质量”为宗旨,在医疗改革中,锐意改革,开拓进取,勇于实践,充分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确保了我院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加快推进卫生事业的全面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二、人事工作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筹,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为目的,适应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的需要,年初制定了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严格执行因事设岗、全员聘用的用人机制,全年我院直接考核招聘专业技术人员2名,现全院共有职工20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6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中取得专业技术资格有12人,积极鼓励未取得相关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不断提高我院的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年初调整了经管方案,职工养老、医疗、公积金等基本社会保障经费均缴纳至12月份。

三、医疗业务开展情况

我院严格按照《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所核准的诊疗科目依法开展工作,狠抓医疗质量管理,严格医疗文件书写,门诊日志要求项目齐全,处方书写规范,用药合理安全,病历书写及时规范,护理记录详实。全年无医疗差错事故与医疗纠纷发生。全年共计接诊:6400人次,医疗收入86.96万元,较去年增长3.83%。

四、基本公共卫生工作情况

(一)、居民健康档案管理

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及区健局要求,我院开展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工作。

1、截止12月底已经为全镇居民40156人建立了居民健康档案,全镇居民总数42470人,建档率94.55%。

2、结合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对我镇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登记管理,并对所有登记管理的老年人免费进行一次健康体检,以提高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意识。截止12月底,我院共体检老年人2668余人。

3、开展老年人健康干预。对发现已确诊的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相应的慢性患者进行管理;对存在危险因素且未纳入其他疾病管理的老年居民进行定期随访,提供相关的健康指导。

(二)、慢性病健康管理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原发性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及区卫健局要求,我院对我镇居民的原发性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建立健康档案,开展原发性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随访管理、康复指导工作,掌握我镇原发性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发病、死亡和现患病情况。

1、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

一是通过开展35岁以上居民首诊测血压;居民诊疗过程测试血压;健康体检测血压;和健康档案建立过程中询问等方式发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二是对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并提供面对面随访,每次随访询问病情、测量血压,对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提供健康指导。截止2019年12月,我院共登记管理并提供随访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2173人。

2、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

一是通过健康体检和高危人群筛查检测血糖;建立居民健康档案过程中询问等方式发现患者。二是对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并提供每季1次面对面的随访,每次随访要询问病情、进行空腹血糖和血压测量等检查,对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提供健康指导。

截止2019年12月,我院共登记管理并提供随访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725人。

(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对辖区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进行登记管理、进行治疗随访和康复指导。截止2019年12月,我院共登记管理211人,规范管理201人,重精检出率4.9‰。

(四)、预防接种

为适龄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甲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麻腮风疫苗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发现、报告预防接种中的疑似异常反应3例,并协助调查处理是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预防接种工作的重点任务。为了做好此项工作,1-12月共计接种疫苗8790人次。通过接种使个体产生自动或被动免疫力,保护个体和人群不受病原因子的感染和发病,起到消除或消灭所针对的传染病的目的。

(五)、健康教育

严格按照健康教育服务规范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区卫计局及上级部门的各项健康教育项目工作。采取了发放宣传材料、开展健康宣教、设置宣传栏的各种方式,针对重点人群、重点疾病和主要卫生问题和危险因素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今年共举办各类知识讲座12次,咨询活动9次,发放宣传材料共计23649余份。宣传栏内容每季更换1次。

(六)、0-6岁儿童健康管理

为了很好的为0—6岁儿童建立保健手册,开展新生儿访视及儿童保健系统管理。截止12月,0-6岁儿童2113人,系统管理1980人, 3岁以下儿童数533人,系统管理人数507人,管理率达95.12%,新生儿共66人,新生儿访视66人,新生儿访视率100%。

(七)、孕产妇健康管理

按照《国家基本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规定,每年至少开展5次孕期保健服务和2次产后访视。对孕妇进行一般的体格检查及孕期营养、心理等健康指导,了解产后恢复情况并对产后常见问题进行指导。今年产妇65人,活产66人,早建卡65人,产后访视大于3次的65人,系统化管理人数65人,高危47人,全部纳入高危管理。住院分娩率达100%。

(八)、传染病防治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

及时发现、登记并报告辖区内发现的传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报告传染病例共计228例,开展结核病、艾滋病等传染疾病防治知识宣传和咨询服务;配合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对非住院结核病人进行治疗管理。

(九)、卫生计生监督协管

截至目前共监督生活饮用水7次,出动监督人员21人次,共监督诊所及村卫生站124次,出动监督人员248人次,车辆36台次,监督理发店、旅馆120次,出动监督人员240人次,车辆34台次,监督学校,幼儿园42次,出动监督人员84人次,出动车辆42台次,在监督过程中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限期整改,并对整改情况进行了二次监督回访,目前全镇无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发生,未发现学校卫生,饮用水等重大安全隐患。

(十)、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

截止目前,新增结核病人11人,在管结核病患者11人,随访管理133次,结合3.24世界防治结核病日,通过进社区,进学校开展结核病防治讲座及咨询活动。

(十一)、中医药健康管理

对辖区内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全面健康体检及中医体质辨识,截止12月底辖区内接受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65岁及以上居民数2388人,按照月龄接受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0-36个月儿童数459人。

(十二)、免费提供避孕药具

3.18利用妇女普查宣传1次,4.22“加强避孕药具宣传 拓宽服务渠道”咨询一次,5.22以“预防艾滋 健康和谐”宣传为契机,咨询一次。2019.1.10借乡村医生例会,对全镇乡村医生进行集中培训。1-12月共发放避孕套19110只。

(十三)、健康素养促进行动

按照《四川省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规划(2017-2020年)》要求,开展健康促进区、健康促进医院和戒烟门诊建设、健康科普、健康素养和烟草流行监测、重点疾病和重点领域及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向群众推广12320热线服务。

(十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截止目前,共成立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数6个,全面展开手机慧康医生App的下载,运用手机App签约服务对象18730人次,签约率达到46.64%,张贴、发放各类宣传单8900余份,电话咨询815余次,上门服务621余次,首诊家庭医生297余次,住院54余次,目前认真贯彻和执行区指导中心的要求基本满足重点人群人人享有家庭医生。

五、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镇公共卫生工作从总体上已经步入了正常运转的轨道,但从目前情况来看,仍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

1、组织功能发挥不到位。三级公共卫生管理和服务网络虽然已经基本建成,但仍然没有充分发挥相应的功能作用,各项工作镇村联系不够,衔接不密切、配合不提高。默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质量。

2、措施不够扎实。各责任人虽然按要求开展工作。但质量上有待加强。

六、下一步工作打算

2020年我院将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大工作力度,重点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1、继续开展好医护质量监管工作,以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加强医疗护理管理,健全和完善各项医疗技术操作规程,狠抓医疗基础工作,重点抓好病历书写质量,处方质量,各类检查报告质量,查对制度,疑难危重死亡病人讨论、会诊制度及各类管理制度的落实。严格医疗质量控制,促进医疗质量安全持续改进。充分发挥医疗质控组织的作用,在认真做好各科日常质量监督检查的基础上,定期对医疗、医技、药品、病案等进行监督、检查、分析、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以促进医疗质量稳步提高。

2、继续全面实施各项工作,特别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活动,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

3、进一步加强对重大疾病的防控,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积极采取有力措施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4、进一步规范医院管理,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实施人才战略,注重人才培养,制定人才培训规划,把知识、能力、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采取短期轮训的方式,抓紧抓好培养现有人才和业务骨干,努力开创人才强院新局面,不断增强医疗服务综合能力,全面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5、继续开展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按政策原则办事,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方便老百姓。

6、继续抓好党建,精神文明建设,行业行风建设,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人事,财务管理,安全生产,信访稳定,环境综合治理,院务公开等工作。

7、认真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以上是我院2019年工作开展情况汇报,有不正之处,敬请各位领导给予批评指正,力争在2020年中总结经验,完善措施,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紧紧围绕卫生民生工作,创新性地开展各项工作,为我镇卫生事业做出更大更新的贡献。

绵阳市游仙区为xx中心卫生院

医院健康促进工作总结篇4

 

201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8月26日审议通过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小编为大家整理了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全文具体内容,欢迎阅读。

 

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发展,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健康服务业蓬勃发展,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迫切需要继承、发展、利用好中医药,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的作用,造福人类健康。为明确未来十五年我国中医药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促进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基本形势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中医药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逐步提高,初步形成了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整体发展新格局,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度明显提升。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有中医类医院(包括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医院,下同)3732所,中医类医院床位75.5万张,中医类执业(助理)医师39.8万人,2014年中医类医院总诊疗人次5.31亿。中医药在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及疑难病症、重大传染病防治中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彰显,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2014年中药生产企业达到3813家,中药工业总产值7302亿元。中医药已经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

 

另一方面,我国中医药资源总量仍然不足,中医药服务领域出现萎缩现象,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薄弱,发展规模和水平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中医药高层次人才缺乏,继承不足、创新不够;中药产业集中度低,野生中药材资源破坏严重,部分中药材品质下降,影响中医药可持续发展;适应中医药发展规律的法律政策体系有待健全;中医药走向世界面临制约和壁垒,国际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中医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亟待提高,迫切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

 

当前,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满足人民群众对简便验廉的中医药服务需求,迫切需要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拓宽中医药服务领域。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迫切需要在构建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制度中发挥中医药独特作用。适应未来医学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转变、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的发展趋势,迫切需要继承和发展中医药的绿色健康理念、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辨证施治和综合施治的诊疗模式、运用自然的防治手段和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动能,迫切需要加大对中医药的扶持力度,进一步激发中医药原创优势,促进中医药产业提质增效。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迫切需要进一步普及和宣传中医药文化知识。实施“走出去”战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迫切需要推动中医药海外创新发展。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正确认识形势,把握机遇,扎实推进中医药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党的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中西医并重,从思想认识、法律地位、学术发展与实践运用上落实中医药与西医药的平等地位,充分遵循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以推进继承创新为主题,以提高中医药发展水平为中心,以完善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和政策机制为重点,以增进和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为目标,拓展中医药服务领域,促进中西医结合,发挥中医药在促进卫生、经济、科技、文化和生态文明发展中的独特作用,统筹推进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贡献。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服务惠民。以满足人民群众中医药健康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中医药发展为了人民、中医药成果惠及人民,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保证人民享有安全、有效、方便的中医药服务。

 

坚持继承创新、突出特色。把继承创新贯穿中医药发展一切工作,正确把握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坚持和发扬中医药特色优势,坚持中医药原创思维,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推动中医药理论与实践不断发展,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在创新中不断形成新特色、新优势,永葆中医药薪火相传。

 

坚持深化改革、激发活力。改革完善中医药发展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拉动投资消费,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更好发挥政府在制定规划、出台政策、引导投入、规范市场等方面的作用,积极营造平等参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不断激发中医药发展的潜力和活力。

 

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坚持中医与西医相互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势,促进中西医结合,在开放中发展中医药。统筹兼顾中医药发展各领域、各环节,注重城乡、区域、国内国际中医药发展,促进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全面发展,促进中医中药协调发展,不断增强中医药发展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中医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各领域得到全面协调发展,中医药标准化、信息化、产业化、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中医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每千人口公立中医类医院床位数达到0.55张,中医药服务可得性、可及性明显改善,有效减轻群众医疗负担,进一步放大医改惠民效果;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及重大疾病攻关取得明显进展,中医药防治水平大幅度提高;中医药人才教育培养体系基本建立,凝聚一批学术领先、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中医药人才,每千人口卫生机构中医执业类(助理)医师数达到0.4人;中医药产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中药工业总产值占医药工业总产值30%以上,中医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之一;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更加广泛;符合中医药发展规律的法律体系、标准体系、监督体系和政策体系基本建立,中医药管理体制更加健全。

 

到2030年,中医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中医药服务领域实现全覆盖,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中医药科技水平显著提高,基本形成一支由百名国医大师、万名中医名师、百万中医师、千万职业技能人员组成的中医药人才队伍;公民中医健康文化素养大幅度提升;中医药工业智能化水平迈上新台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进一步增强,我国在世界传统医药发展中的引领地位更加巩固,实现中医药继承创新发展、统筹协调发展、生态绿色发展、包容开放发展和人民共享发展,为健康中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三、重点任务

 

(一)切实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能力。

 

1.完善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网络。全面建成以中医类医院为主体、综合医院等其他类别医院中医药科室为骨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中医门诊部和诊所为补充、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网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在区域卫生规划中合理配置中医医疗资源,原则上在每个地市级区域、县级区域设置1个市办中医类医院、1个县办中医类医院,在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等非中医类医疗机构设置中医药科室。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中医馆、国医堂等中医综合服务区,加强中医药设备配置和中医药人员配备。加强中医医院康复科室建设,支持康复医院设置中医药科室,加强中医康复专业技术人员的配备。

 

2.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实施中医临床优势培育工程,加强在区域内有影响力、科研实力强的省级或地市级中医医院能力建设。建立中医药参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网络和应急救治工作协调机制,提高中医药应急救治和重大传染病防治能力。持续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提高县级中医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优势病种诊疗能力、中医药综合服务能力。建立慢性病中医药监测与信息管理制度,推动建立融入中医药内容的社区健康管理模式,开展高危人群中医药健康干预,提升基层中医药健康管理水平。大力发展中医非药物疗法,充分发挥其在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防治中的独特作用。建立中医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分工合作的慢性病综合防治网络和工作机制,加快形成急慢分治的分级诊疗秩序。

 

3.促进中西医结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推进中西医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加强中西医结合创新研究平台建设,强化中西医临床协作,开展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联合攻关,形成独具特色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提高重大疑难疾病、急危重症的临床疗效。探索建立和完善国家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协作工作机制与模式,提升中西医结合服务能力。积极创造条件建设中西医结合医院。完善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政策措施,建立更加完善的西医学习中医制度,鼓励西医离职学习中医,加强高层次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

 

4.促进民族医药发展。将民族医药发展纳入民族地区和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强民族医医疗机构建设,支持有条件的民族自治地方举办民族医医院,鼓励民族地区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设立民族医药科,鼓励社会力量举办民族医医院和诊所。加强民族医药传承保护、理论研究和文献的抢救与整理。推进民族药标准建设,提高民族药质量,加大开发推广力度,促进民族药产业发展。

 

5.放宽中医药服务准入。改革中医医疗执业人员资格准入、执业范围和执业管理制度,根据执业技能探索实行分类管理,对举办中医诊所的,将依法实施备案制管理。改革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执业资格准入制度,允许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的中医药一技之长人员在乡镇和村开办中医诊所。鼓励社会力量举办连锁中医医疗机构,对社会资本举办只提供传统中医药服务的中医门诊部、诊所,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区域卫生发展规划不作布局限制,支持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名老中医开办中医门诊部、诊所,鼓励药品经营企业举办中医坐堂医诊所。保证社会办和政府办中医医疗机构在准入、执业等方面享有同等权利。

 

6.推动“互联网+”中医医疗。大力发展中医远程医疗、移动医疗、智慧医疗等新型医疗服务模式。构建集医学影像、检验报告等健康档案于一体的医疗信息共享服务体系,逐步建立跨医院的中医医疗数据共享交换标准体系。探索互联网延伸医嘱、电子处方等网络中医医疗服务应用。利用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提供在线预约诊疗、候诊提醒、划价缴费、诊疗报告查询、药品配送等便捷服务。

 

(二)大力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

 

7.加快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制定促进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社会力量举办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实现集团化发展或连锁化经营。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加强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室建设,为群众提供中医健康咨询评估、干预调理、随访管理等治未病服务,探索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于一体的中医健康保障模式。鼓励中医医院、中医医师为中医养生保健机构提供保健咨询、调理和药膳等技术支持。

 

8.提升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能力。鼓励中医医疗机构、养生保健机构走进机关、学校、企业、社区、乡村和家庭,推广普及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和易于掌握的理疗、推拿等中医养生保健技术与方法。鼓励中医药机构充分利用生物、仿生、智能等现代科学技术,研发一批保健食品、保健用品和保健器械器材。加快中医治未病技术体系与产业体系建设。推广融入中医治未病理念的健康工作和生活方式。

 

9.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推动中医药与养老融合发展,促进中医医疗资源进入养老机构、社区和居民家庭。支持养老机构与中医医疗机构合作,建立快速就诊绿色通道,鼓励中医医疗机构面向老年人群开展上门诊视、健康查体、保健咨询等服务。鼓励中医医师在养老机构提供保健咨询和调理服务。鼓励社会资本新建以中医药健康养老为主的护理院、疗养院,探索设立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机构,建设一批医养结合示范基地。

 

10.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服务。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与旅游产业有机融合,发展以中医药文化传播和体验为主题,融中医疗养、康复、养生、文化传播、商务会展、中药材科考与旅游于一体的中医药健康旅游。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和线路,建设一批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和中医药健康旅游综合体。加强中医药文化旅游商品的开发生产。建立中医药健康旅游标准化体系,推进中医药健康旅游服务标准化和专业化。举办“中国中医药健康旅游年”,支持举办国际性的中医药健康旅游展览、会议和论坛。

 

(三)扎实推进中医药继承。

 

11.加强中医药理论方法继承。实施中医药传承工程,全面系统继承历代各家学术理论、流派及学说,全面系统继承当代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和临床诊疗经验,总结中医优势病种临床基本诊疗规律。将中医古籍文献的整理纳入国家中华典籍整理工程,开展中医古籍文献资源普查,抢救濒临失传的珍稀与珍贵古籍文献,推动中医古籍数字化,编撰出版《中华医藏》,加强海外中医古籍影印和回归工作。

 

12.加强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与技术挖掘。建立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数据库、保护名录和保护制度。加强中医临床诊疗技术、养生保健技术、康复技术筛选,完善中医医疗技术目录及技术操作规范。加强对传统制药、鉴定、炮制技术及老药工经验的继承应用。开展对中医药民间特色诊疗技术的调查、挖掘整理、研究评价及推广应用。加强对中医药百年老字号的保护。

 

 

13.强化中医药师承教育。建立中医药师承教育培养体系,将师承教育全面融入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鼓励医疗机构发展师承教育,实现师承教育常态化和制度化。建立传统中医师管理制度。加强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吸引、鼓励名老中医药专家和长期服务基层的中医药专家通过师承模式培养多层次的中医药骨干人才。

 

(四)着力推进中医药创新。

 

14.健全中医药协同创新体系。健全以国家和省级中医药科研机构为核心,以高等院校、医疗机构和企业为主体,以中医科学研究基地(平台)为支撑,多学科、跨部门共同参与的中医药协同创新体制机制,完善中医药领域科技布局。统筹利用相关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支持中医药相关科技创新工作,促进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加快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促进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化、商品化和产业化。

 

15.加强中医药科学研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传统中医药研究方法,深化中医基础理论、辨证论治方法研究,开展经穴特异性及针灸治疗机理、中药药性理论、方剂配伍理论、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等研究,建立概念明确、结构合理的理论框架体系。加强对重大疑难疾病、重大传染病防治的联合攻关和对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中医药防治研究,形成一批防治重大疾病和治未病的重大产品和技术成果。综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一批基于中医理论的诊疗仪器与设备。探索适合中药特点的新药开发新模式,推动重大新药创制。鼓励基于经典名方、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等的中药新药研发。针对疾病新的药物靶标,在中药资源中寻找新的候选药物。

 

16.完善中医药科研评价体系。建立和完善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科研评价标准和体系,研究完善有利于中医药创新的激励政策。通过同行评议和引进第三方评估,提高项目管理效率和研究水平。不断提高中医药科研成果转化效率。开展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与转化应用研究,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疗效评价体系。

 

(五)全面提升中药产业发展水平。

 

17.加强中药资源保护利用。实施野生中药材资源保护工程,完善中药材资源分级保护、野生中药材物种分级保护制度,建立濒危野生药用动植物保护区、野生中药材资源培育基地和濒危稀缺中药材种植养殖基地,加强珍稀濒危野生药用动植物保护、繁育研究。建立部级药用动植物种质资源库。建立普查和动态监测相结合的中药材资源调查制度。在国家医药储备中,进一步完善中药材及中药饮片储备。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立中药材科技园、博物馆和药用动植物园等保育基地。探索荒漠化地区中药材种植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

 

18.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制定中药材主产区种植区域规划。制定国家道地药材目录,加强道地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和规范化种植养殖基地建设。促进中药材种植养殖业绿色发展,制定中药材种植养殖、采集、储藏技术标准,加强对中药材种植养殖的科学引导,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合作联社,提高规模化、规范化水平。支持发展中药材生产保险。建立完善中药材原产地标记制度。实施贫困地区中药材产业推进行动,引导贫困户以多种方式参与中药材生产,推进精准扶贫。

 

19.促进中药工业转型升级。推进中药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加强技术集成和工艺创新,提升中药装备制造水平,加速中药生产工艺、流程的标准化、现代化,提升中药工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逐步形成大型中药企业集团和产业集群。以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为依托,实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科技创业者行动,促进中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开展中成药上市后再评价,加大中成药二次开发力度,开展大规模、规范化临床试验,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名方大药。开发一批中药制造机械与设备,提高中药制造业技术水平与规模效益。推进实施中药标准化行动计划,构建中药产业全链条的优质产品标准体系。实施中药绿色制造工程,形成门类丰富的新兴绿色产业体系,逐步减少重金属及其化合物等物质的使用量,严格执行《中药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6-2008),建立中药绿色制造体系。

 

20.构建现代中药材流通体系。制定中药材流通体系建设规划,建设一批道地药材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和可追溯的初加工与仓储物流中心,与生产企业供应商管理和质量追溯体系紧密相连。发展中药材电子商务。利用大数据加强中药材生产信息搜集、价格动态监测分析和预测预警。实施中药材质量保障工程,建立中药材生产流通全过程质量管理和质量追溯体系,加强第三方检测平台建设。

 

(六)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

 

21.繁荣发展中医药文化。大力倡导“大医精诚”理念,强化职业道德建设,形成良好行业风尚。实施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提升工程,加强中医药文物设施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推动更多非药物中医诊疗技术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使更多古代中医典籍进入世界记忆名录。推动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22.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推动中医药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探索将中医药文化纳入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创作一批承载中医药文化的创意产品和文化精品。促进中医药与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数字出版、动漫游戏、旅游餐饮、体育演艺等有效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产品和服务。培育一批知名品牌和企业,提升中医药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水平。

 

(七)积极推动中医药海外发展。

 

23.加强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深化与各国政府和世界卫生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等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规则、标准的研究与制订,营造有利于中医药海外发展的国际环境。实施中医药海外发展工程,推动中医药技术、药物、标准和服务走出去,促进国际社会广泛接受中医药。本着政府支持、民间运作、服务当地、互利共赢的原则,探索建设一批中医药海外中心。支持中医药机构全面参与全球中医药各领域合作与竞争,发挥中医药社会组织的作用。在国家援外医疗中进一步增加中医药服务内容。推进多层次的中医药国际教育交流合作,吸引更多的海外留学生来华接受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短期培训和临床实习,把中医药打造成中外人文交流、民心相通的亮丽名片。

 

24.扩大中医药国际贸易。将中医药国际贸易纳入国家对外贸易发展总体战略,构建政策支持体系,突破海外制约中医药对外贸易发展的法律、政策障碍和技术壁垒,加强中医药知识产权国际保护,扩大中医药服务贸易国际市场准入。支持中医药机构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扩大中医药对外投资和贸易。为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提供全方位公共资源保障。鼓励中医药机构到海外开办中医医院、连锁诊所和中医养生保健机构。扶持中药材海外资源开拓,加强海外中药材生产流通质量管理。鼓励中医药企业走出去,加快打造全产业链服务的跨国公司和知名国际品牌。积极发展入境中医健康旅游,承接中医医疗服务外包,加强中医药服务贸易对外整体宣传和推介。

 

四、保障措施

 

(一)健全中医药法律体系。推动颁布并实施中医药法,研究制定配套政策法规和部门规章,推动修订执业医师法、药品管理法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药品种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中医医疗机构分类和管理、中药审批管理、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等领域相关法律规定,构建适应中医药发展需要的法律法规体系。指导地方加强中医药立法工作。

 

(二)完善中医药标准体系。为保障中医药服务质量安全,实施中医药标准化工程,重点开展中医临床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和疗效评价标准的制定、推广与应用。系统开展中医治未病标准、药膳制作标准和中医药保健品标准等研究制定。健全完善中药质量标准体系,加强中药质量管理,重点强化中药炮制、中药鉴定、中药制剂、中药配方颗粒以及道地药材的标准制定与质量管理。加快中药数字化标准及中药材标本建设。加快国内标准向国际标准转化。加强中医药监督体系建设,建立中医药监督信息数据平台。推进中医药认证管理,发挥社会力量的监督作用。

 

(三)加大中医药政策扶持力度。落实政府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政策。改革中医药价格形成机制,合理确定中医医疗服务收费项目和价格,降低中成药虚高药价,破除以药补医机制。继续实施不取消中药饮片加成政策。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进一步增加中成药品种数量,不断提高国家基本药物中成药质量。地方各级政府要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中统筹考虑中医药发展需要,扩大中医医疗、养生保健、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等用地供给。

 

(四)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有机衔接以及师承教育贯穿始终的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重点培养中医重点学科、重点专科及中医药临床科研领军人才。加强全科医生人才、基层中医药人才以及民族医药、中西医结合等各类专业技能人才培养。开展临床类别医师和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建立中医药职业技能人员系列,合理设置中医药健康服务技能岗位。深化中医药教育改革,建立中医学专业认证制度,探索适应中医医师执业分类管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一批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鼓励有条件的民族地区和高等院校开办民族医药专业,开展民族医药研究生教育,打造一批世界一流的中医药名校和学科。健全国医大师评选表彰制度,完善中医药人才评价机制。建立吸引、稳定基层中医药人才的保障和长效激励机制。

 

(五)推进中医药信息化建设。按照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工作部署,在健康中国云服务计划中,加强中医药大数据应用。加强中医医院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中医医院信息系统。建立对患者处方真实有效性的网络核查机制,实现与人口健康信息纵向贯通、横向互通。完善中医药信息统计制度建设,建立全国中医药综合统计网络直报体系。

 

五、组织实施

 

(一)加强规划组织实施。进一步完善国家中医药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由国务院领导同志担任召集人。国家中医药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要强化统筹协调,研究提出中医药发展具体政策措施,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加强对政策落实的指导、督促和检查;要会同相关部门抓紧研究制定本规划纲要实施分工方案,规划建设一批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地方各级政府要将中医药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强组织领导,健全中医药发展统筹协调机制和工作机制,结合实际制定本规划纲要具体实施方案,完善考核评估和监督检查机制。

 

(二)健全中医药管理体制。按照中医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创新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国家、省、市、县级中医药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领导机制,切实加强中医药管理工作。各相关部门要在职责范围内,加强沟通交流、协调配合,形成共同推进中医药发展的工作合力。

 

(三)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综合运用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和数字智能终端、移动终端等新型载体,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知识,宣传中医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推动中医药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将中医药基础知识纳入中小学传统文化、生理卫生课程,同时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形成全社会“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的浓厚氛围和共同发展中医药的良好格局。

 

健康中国2030规划审议通过

 

中共中央政治局8月26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共中央主持会议。

 

会议认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出发,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更好保障人民健康作出了制度性安排。编制和实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保障人民健康的重大举措,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同时,这也是我国积极参与全球健康治理、履行我国对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承诺的重要举措。

 

会议指出,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健康领域改革发展成就显著,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同时,我国也面临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以及疾病谱、生态环境、生活方式不断变化等带来的新挑战,需要统筹解决关系人民健康的重大和长远问题。

 

会议强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是今后15年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正确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坚持健康优先、改革创新、科学发展、公平公正的原则,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动力,从广泛的健康影响因素入手,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大幅提高健康水平,显著改善健康公平。

 

会议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要坚持预防为主,推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营造绿色安全的健康环境,减少疾病发生。要调整优化健康服务体系,强化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要坚持共建共享、全民健康,坚持政府主导,动员全社会参与,突出解决好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流动人口、低收入人群等重点人群的健康问题。要强化组织实施,加大政府投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健康人力资源建设,推动健康科技创新,建设健康信息化服务体系,加强健康法治建设,扩大健康国际交流合作。

 

会议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抓紧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坚持问题导向,抓紧补齐短板,不断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健康基础。

医院健康促进工作总结篇5

【关键词】 医院; 健康促进; 实践; 经验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Hospital Health Promotion Work/WANG Rong-gui,ZHOU Zhi-qiang,CHEN Ping.//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5,12(23):106-108

【Abstract】 Currently,the health promotion hospitals in China have not yet a mature working model.The paper expounds the concrete methods and measures for the creation of “Health Promotion Hospital of Hubei Province” from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 of Jingzhou city,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health promotion work in primary hospitals.

【Key words】 Hospital; Health promotion; Practice; Experience

First-author’s address: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 of Jingzhou City,Jingzhou 43402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23.037

创建健康促进医院是适应医学模式转变和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医学模式已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促使医疗服务模式由过去单一的医疗型向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的医疗-预防-保健型转化[1],从以患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已成为医院工作不可缺少的内容。健康促进医院通过出台实施促进和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健康的政策或措施,开展针对不同人群需求的健康教育,改善就医环境,与社区建立互动式密切联系,为医护人员、患者及其家属、社区居民提供综合性的健康保健服务措施[2]。目前,健康促进医院在国内仍属于起步阶段,我国各省市虽已开展相应试点工作,但没有统一标准,也尚未形成本国成熟的工作模式[3]。

2012年,中央补助地方健康素养促进行动项目在国家财政部正式立项,当年的经费投入为2.38亿元,这是我国健康教育事业发展的又一里程碑[4]。随着该项目的深入推进,2013年国家方案计划在110个试点创建660家健康促进医院,本院作为湖北省荆州市5家健康促进试点医院之一,于2013年12月-2014年6月,对照《健康促进医院试点工作评估标准(试行)》,扎实开展了项目创建工作,作为一家地市级妇幼保健院,在医疗保健服务活动中,通过将健康促进作为特色服务,密切了医患关系,铸就了妇幼服务品牌,成功创建“湖北省健康促进医院”,既让患者和医务人员得到了实惠,也让医院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1 强化组织管理,确保创建工作高标准

1.1 及时成立机构,组织领导到位 本院将“省级健康促进医院达标创建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印发医院《健康促进工作规划(2013-2017年)》,结合上级文件精神要求,成立由一把手院长任组长、相关分管领导任副组长、行管后勤科室负责人任组员的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制定《健康促进试点医院工作方案》,健康促进办公室设在健教中心,负责全院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业务技术指导、组织、协调和管理,科教科、工会、党办、共青团等部门定期组织医护人员接受人文医学、医患沟通、健康教育、生活方式指导、健康咨询等方面的理论和技能培训,医院创建氛围浓厚,形成了全院各科室通力配合、上下联动、逐层深入的工作局面。

1.2 提升工作内涵,督导检查到位 一把手院长亲自部署健康促进医院达标创建工作,分管领导定期检查创建进度,健教中心每天下科室督导,院部每周检查通报、每月考核讲评,院办利用行政办公会通报创建工作成效。全院各科室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从严对照创建标准5个方面18项具体要求,反复开展自查,不断加强科室管理,逐条整改销号。创建前期,省健教所专家来院给予现场指导;创建中期,邀请市健教所专家来院专题培训;创建后期,市健教所专家来院进行了市内自查评估。本院健康促进医院达标创建工作,在经过持续自查、整改、督查、再整改后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同时也使得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质量进一步得到了规范和提升。

2 强化制度建设,突出健康教育支持政策

2.1 建立防护机制,保安全 只有加强环节质量监控力度,才能够提高整体医疗质量[5]。本院建立医务、护理、质控、院感、病案五大质量监控体系,每日下科质量检查,将巡查工作的重点落在临床科室的具体工作流程和岗位责任落实方面,通过例行巡查掌握医疗服务质量的基本状况,为管理层处理突发事件以及对医疗服务质量实施宏观调控提供决策依据[6],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努力确保医疗安全。对照《患者安全目标》,强化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制订并落实对危重患者的心理干预措施,加强意外伤害防范,强化应急预案演练。注重安全生产,对医护人员进行职业防护,配备必要的防护设施和用品,强化对危险物品和要害部门的安全管理,工作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定期维护消防设施,供电、供水系统做到专人管理,医院建筑符合安全要求。

2.2 建立激励机制,提技能 广大医务人员应充分发挥健康知识传播功能,为患者提供主动、连续、系统和全程的健康指导[7]。本院定期对医院业务人员及县(市、区)妇幼保健院健教工作人员进行健教理论和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业务人员自身素质和工作技能。医院每年举办1~2期健康教育通讯员培训班,以提高宣传员的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对在市级以上报刊上发表的科普稿件给予奖励,对群体授课专家给予相应报酬。近年来,职工发表多篇健康教育论文,健教意识不断增强,投稿积极,稿件质量、刊登比率明显提高,在市直卫生计生系统名列前茅,专家授课质量高,各类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多,趣味性不断增强。

2.3 建立关怀机制,促健康 关心职工身体健康,组织女职工每年一次、全院职工每两年一次免费体检,医疗保险制度健全,为全院女职工购置了大病医疗保险,为临时用工人员免费办理医疗保险。关心职工心理健康,组织《阳光心态灿烂人生》专题培训,通过经常性的文体活动,为职工减压。关心职工生活,温馨细致地做好“六有六必”送温暖工作,有病必探、有婚必贺、有丧必掉、有产必助、有纠必调、有难必帮,把医院组织的关怀温暖送到职工的心坎上,每年送温暖500余人次,金额达15万元。

3 强化环境建设,维护安全适宜和谐的诊疗环境

3.1 物质环境保障到位 环境文化是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医院为职工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给患者创造一个优雅的就医疗养环境[8]。本院于2010年高标准完成住院大楼改扩建及门诊大楼装修工程,规划完善了配套辅助用房及设施,建筑、设备、设施、卫生、照明、通风、采暖、绿化等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标准和要求,全院业务用房建设达到省内一流水平,为患者及保健对象提供优美的诊疗环境。医疗垃圾按要求做到了集中和无害化处理,院内生活垃圾做到了分类收集。医院建有食堂,食材新鲜,品种多样,物美价廉,开展了电话订餐服务,方便患者及医护人员就餐。重视职工活动场所建设,先后投入大量资金,建成了现代化“多功能活动室”、职工文化学校、职工活动中心、羽毛球场、篮球场、室、健身房,院工会、共青团还成立了各类业余兴趣小组,定期组织活动,为增强职工体质、保证身心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

3.2 人文环境培育到位 以培育“德艺双馨”的妇幼人才为目标,坚持全员综合素质教育长效机制。学习安排有“三有”,即有年度学习教育方案、有月学习主题内容、有学习考勤记载;学习方式有“六制”,即每季度院党委理论学习日制、党员“”制、每月全院业务学课制、每周各科室业务学习小课制、每周全院干部素质教育制、每年院外党课制;学习记录有“六册”,即《支部书记手册》《党员手册》《科主任手册》《护士长手册》《科长工作手册》《职工业务学习笔记手册》;学习检查有“四考核”,即每月各科室医德医风百分制政治学习考核、每月业务人员读书笔记达标考核、每季度支部学习情况考核、每季度创学习型团队工会小组考核;学习认识有“五评价”,即写学习心得体会评价、组织开展“从思想上入党”学习讨论评价、组织开展“党员如何体现奉献精神”学习讨论评价、每两年一届政研会论文评价、定期开展综合素质教育评价;学用结合有“六活动”,即党员干部“1+1”结对帮扶困难户活动、党员职工“一帮一”结对进步活动、义诊咨询主题活动、优质服务竞赛活动、岗位技能比武活动、志愿者奉献活动;推进学习有“三激励”,即评选创学习型优胜团队流动红旗、评选“学习标兵”、学术年会奖励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提升了医院的人文环境,医院干部职工廉洁行医,近两年来拒收红包155人次,涉及金额65 700元,获赠患者感谢信871封,锦旗36面,一名医生荣获“感动荆州十大人物”,一名护士获全国技能创新比武大赛第二名,医院患者满意度达96%以上。

3.3 宣传环境营造到位 在门诊大厅、各诊室、各病区固定设立健康教育处方取阅处、放置50余种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和各种健康教育处方,每天免费供患者及家属取阅。健康教育宣传走廊和宣传专栏设置规范、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定期更换;医院各病区均有电教设备,循环播放健康教育视频;医院网站设置健康园地专栏,结合专科医院特点、疾病流行季节,定期更新疾病防治知识,上载医院健康课堂课程安排;分专业制作特色宣传册,向服务对象免费发放;开展母婴健康热线咨询服务项目,安排两名专职医务人员,利用电话对孕产妇、儿童家长开展主动服务,热情解答有关健康问题,用健康咨询热线传递爱心服务群众。

3.4 无烟环境监督到位 医生提供简短戒烟建议是提高人群戒烟率的有效方法,其成本低,且能很好地被患者接受[9-11]。2009年成功创建“荆州市首批无烟医院”,建立了控烟工作长效机制,设立戒烟门诊、戒烟咨询电话,指定戒烟医生,为患者及职工提供戒烟服务。保洁员佩戴袖章,负责室内公共区域,包括大厅、病区走廊、楼道控烟巡查、劝阻工作。健教中心和总务科每日检查,各科室设控烟监督员共计36名,督导责任区工作任务落实,院领导每周星期六带队巡视,院办每周通报,党办每月将检查情况与双百分考核挂钩,院部每年度对最佳控烟科室、戒烟成功者实施奖励。目前,医务人员的控烟带头作用和示范效应良好,实现了在工作场所100%控烟,患者及家属禁烟区内吸烟行为控制较好。

4 强化健康教育,探索健康促进工作方法

4.1 履行职责,健康教育融入医护工作常规 系统化的健康教育不但可以改善患者因知识缺乏而带来的精神与情感上的困惑,而且还能促进良性医患关系的形成[12]。在门诊医生的诊断桌上,本院常规备有各种健康教育处方,医生在看病的同时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实行“一病两方”(药物处方、健教处方),在病历上留有健康教育记录。在健康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必须把评价贯穿于其中,可针对健康教育预期的目标和效果进行整体或分阶段评价[13],目前医保覆盖面广,医疗条件改善,患者的健康意识增强,对健康的重视程度提高,医护人员应根据调查结果对患者进行多形式、系统化和个性化健康教育[14]。本院在每个病区、每个病房都有专门负责健康教育的责任医生和护士,实行患者入院问卷制,了解患者需求,针对性开展健康宣教,每份病历中都有书面的护理健康教育内容。病区每月举办工休咨询座谈会,向患者进行集中健康教育,患者出院后,开展电话回访跟踪宣教。每月开展健康教育满意度调查,反馈教育效果。

4.2 以人为本,健康课堂一条龙服务 医院应将健康教育贯穿于医疗、保健、预防、护理及管理工作的全过程,促进群众健康知识的普及和健康行为的改变,针对不同人群设立特色课堂,开展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15]。每月开展一次孕妇课堂,准妈妈与各位专家面对面交流。每周开展一次爸爸课堂,以传授科学育儿的方法与技巧为主要内容,对每一批在本院出生的新生儿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培训。妇保科开展孕妇支持活动,儿保科、眼科定期开展儿童营养俱乐部和亮眼俱乐部同伴支持活动,院部利用“三八”“六一”等特殊日子到城区、周边乡镇的托幼园所、居委会、大专院校开办幼儿家长学校、妇女学校、青春期及更年期健康学校,以专家讲课、咨询、放电教片、发放健教资料等形式普及健康知识,让群众受益。

4.3 寓教于乐,开展健康教育大型活动 只有通过健康教育的实施,才能动员全社会行动起来改变不良行为和卫生习惯,提高人们自我防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达到人人健康的目的[16]。本院面向社会每半年举行两次大型孕妇健康咨询活动、两次大型儿童健康咨询活动,注重通俗性、互动性、参与性,在常规免费健康体检、专家讲课、义诊咨询的同时,增设了许多趣味的游戏项目,如孕妈妈绘画比赛,准爸爸扮演孕妈妈生活体验表演,准爸爸婴儿护理技巧比赛,营养配餐比赛,家长亲子游戏等,吸引了广大妇女儿童的积极参与。每年“六一”期间,在全市0~6岁学龄前儿童中,连续举办了十一届“荆州市健康儿童评选活动”,活动规模大,受众面广,为儿童搭建健康成长的服务平台。

4.4 形式多样,加大健康教育普及力度 近年来,国家通过实施九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宣传板报、广告牌等健康教育硬件设施进行了一定的建设,但与实际工作需求仍旧有一定的差距[17]。本院根据妇幼专科疾病特点,把健康科普知识制作成适合乡镇群众观看的健康科普片,在电视台滚动播放。在当地报刊签约固定版块,开设健康专栏,刊登各种科普稿件。在社区居委会、大型托幼机构设立固定健康教育宣传栏12个,定期刊登有针对性、普及性、通俗易懂的健康知识,改变大众健康观念。与市总工会合作,举办月嫂培训班,与团市委合作成立青少年“心理阳光工程工作站”,创办《荆州市青少年心理阳光工程工作站简报》,编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组织培训讲座,开设咨询电话及网上咨询。本院健康教育阵地建设深入门诊、住院、社区、社会性宣传的各个环节,进一步彰显了省级健康促进医院的创建成效。

参考文献

[1]赵芳.医院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意义[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9):121.

[2]陈宇琦,庄润森,曹黎,等.医院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医院,2010,14(7):78-80.

[3]王磊.健康促进医院――新形势下医院建设的发展方向[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12,7(4):272-275.

[4]李英华,聂雪琼.2008年与2012年全国健康素养调查方案对比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4,30(2):176-177.

[5]冯江超,李林.本院加强医疗质量管理的实践和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1,8(6):187-188.

[6]杨国胜,李志远,于志新,等.专科医院实施常态化医疗质量巡查制度的探索[J].中国医学创新,2012,9(6):141-142.

[7]高永海,张力争,祁业敏,等.河北省沧州市健康促进医院创建实践与思考[J].中国健康教育,2013,29(12):1150-1152.

[8]王进.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努力提高职工素质[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6):152-153.

[9]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MPOWER:a policy package to reverse the Tobacco epidemic[R/OL].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8.

[10]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 report on the global tobacco epidemic,2013[R/OL].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13.

[11]胡恒发,陈清.2010年杭州市余杭区医疗卫生行业吸烟行为与控烟知识态度现状调查[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l,45(9):862-863.

[12]吴颖.影响护士实施健康教育的因素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11,27(8):633-634,637.

[13]杨琴燕.浅谈医院健康教育[J].中国医学创新,2010,7(3):158.

[14]黄仕明,袁莉,李江旭,等.COPD患者健康知识认知与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及策略[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2):79-80.

[15]高永海,祁业敏,崔国光,等.沧州市妇幼保健院妇幼健康大课堂的实践经验与社会效益[J].中国健康教育,2014,30(6):573-575.

[16]彭西凤.浅谈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6):78-79.

[17]刘佳莉,岳荣.开展健康教育预防控制慢性疾病的体会[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24(5):1054-1055.

医院健康促进工作总结篇6

我们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有序开展,以村卫单位集中签约、结合现在咨询、义诊、门诊预约等多种形式为辖区居民进行签约,同时为行动不便的居民提供上门签约。在签约的基础上为辖区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解决群众看病就医的问题。针对重点人群提供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各项服务内容以服务包形式提供给签约居民。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以家庭医生为第一责任人,家庭医生与护士、公共卫生医生、乡村医生组成的家庭医生一级团队,为签约居民在我院提供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我院共成立了10支签约服务团队,经过一年的辛苦工作,共完成签约人数15969人,占总人口35.4%。其中完成签约重点人群高血压患者3818人、糖尿病患者794人、精神病患者143人、肺结核9人、婴幼儿1481人、老年人3843人。

二、 取得的初步成效

1.随着签约服务工作的不断推进,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实现了现有医务人员对辖区居民健康管理的全覆盖,从坐等患者上门变为深入辖区为居民提供上门服务。医患关系更加和谐,树立了卫生形象。通过宣传与集中入户的签约方式,加强了医患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家庭医生上门为患者进行健康评估、身体检查和指导慢性病患者服用药物。同时也给了年轻医生更多与患者接触的机会。很多之前不了解医保报销政策以及一些慢性病患者,在家庭医生的细心讲解下,慢慢的成为了我院的回头客。在接下来的家庭随访过程中也为患者的慢性病管理提供了方便。我院住院的患者出院后在接下来的签约随访中,方便了家庭医生对其更好的进行健康指导,康复训练以及服药指导。促进其院外的后续治疗,同时也增强了患者对我们家庭医生和我院的信任,大大提高了其下次患病对我院的选择。截止2018年11月医院的业务总收入达到920万元,同比增长40%。门诊总人次80799人,同比增长15.2%。住院总人次1329人,同比增长403%。

2.签约服务提高了公共卫生工作的知晓率,在签约的同时再一次告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容和基本公共卫生内容及基本药物内容,提高了辖区居民对医疗健康服务和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健康教育、预防保健 等服务得到落实,居民健康意识得到增强。家庭医生的入户签约在一定的程度上排除了乡村医生为居民建立的“假档案”,提高了居民档案的真实性。同时也可以帮助乡村医生更好的对慢性病患者进行监管以及指导用药等。在一定的程度上缓解了困难群体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推进了公共卫生服务事业的发展。

3.家庭医生签约中的健康扶贫重点人群签约率到达100%,无一漏签。每年为贫困户提供6次上门随访工作,对每一位贫困户进行健康评估及规划。提供健康“点对点”管理服务。及时对签约贫困户发放健康材料,及时告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等信息。对家中有慢性病患者的贫困户签约家庭,每次随访过程中重点询问是否在本年度有住院治疗过,治疗过程中是否享受了国家给予的“三免四减半”“先住院免预交金”“住院费用自付10%”等政策。对于在外地就医的贫困户患者我们将为其收集报销资料,集中交往健康扶贫一站式结算中心进行结算报销。

三、未来的工作

医院健康促进工作总结篇7

2019年工作总结:

2019年还有不到2个月即将过去,在医院党委和各级领导的带领下,在医院相关科室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我中心各项工作顺利地开展,并已尽职尽责地完成了年初的各项目标,现将2019年来我中心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指标的完成情况

1、全中心同志认真贯彻、执行、落实医院党委及院部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认真执行并圆满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现将健康管理中心1--10月经营状况做如下汇报:

1.1、健康体检共接受了199家单位,体检36000人,总工作量1398万元(财务已现金到账1148.万元,尚有250万元未结算);

1.2、体检检出重大阳性结果(体征)110人,通过检后随访,目前这些人已及时治疗,给他们疾病的治疗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1.3、各类职业病体检 90家企业;体检 5033 人;职业禁忌证 199 人;疑似职业病2人,为企业的安全稳定提供了保障;

1.4、药品.食品.公共场所.教师证.工矿企业安全健康证.特种岗位从业人员等健康证、资质审核证件类等体检 10000余人;

1.5、犯罪嫌疑人司法体检 1560余人;

1.6、一线施工工地高温.高空作业人员禁忌症排查体检2000 余人;

1.7、高校学生体检4050余人;

1.8、机动车驾驶人员体检 1082余人;

1.9、征兵入伍前体检945人。

附1:与上年度同期工作量对比表:

统计时间

2018年1-11月

2019年1-10月

已检单位数

203家

已检人次数

31000人

已检重大阳性人数

30人

实际总工作量

1013万元

实际到账金额

813万元

714万元

已检欠款金额

200万元

待检情况(距12月31日截止)

待检单位数

8家

待检人次数

300人

待检体检费预估

20万元

附2:与上年度同期体检结构对比表:

统计时间

2018年1-11月

2019年1-10月

已检单位数

203家

199家

已检人次数

31000人

36000人

已检重大阳性人数

30人

110人

实际总工作量

1013万元

1034万元

实际到账金额

813万元

714万元

已检欠款金额

200万元

320万元

待检情况(距12月31日截止)

待检单位数

8家

18家

待检人次数

300人

1200人

待检体检费预估

20万元

86万元

统计时间

2018年1-11月

2019年1-10月

健康体检

总工作量

833万元

899.9万元

已检单位数

163家

158家

已检人次数

26000人

31000人

资质审核、证件类等体检

人数

8500人

10000人

体检费

42.5万元

50万元

一线工地现场体检

人数

2000人

2000人

体检费

8万元

8万元

犯罪嫌疑人

人数

1800人

1560 人

体检费

30万元

23.4万元

高校学生体检

人数

5500人

4050

体检费

49.5万元

36.45万元

机动车驾驶人员体检

人数

1000人

1082

体检费

2万元

2.16万元

征兵军检

人数

550人

945人

体检费

8万元

22万元

职业病体检

工作量

60万元

78万元

单位数

89家

90家

人次数

4605人

5033人

疑似职业病

4人

2人

职业禁忌证

369人

199人

合计(含待检)

工作量

1033万元

1120万元

以上数据与2018年对比:工作量、总体检人数均保持增长,增幅10﹪左右。

二、用心参加医院举办的各种活动,继续并持续积极开展学习的报告和卫生大会上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的重要理论及精髓,并紧紧围绕主题教育为目标,结合开展医疗质量控制等活动,引导健康管理中心所有医务人员履职尽责创先进、爱岗敬业,争做提素质、转作风、抓质量、促发展、保增长。能遵纪守法、廉洁行医,与各科协作关系好,医德医风高尚,工作热情高,业务精,业绩好,促进了医疗业务和党建工作双提高,无差错发生。

三、做好健康体检的工作计划,持续健全和完善工作规范、制度和优化体检流程及各项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组织进行实施,做到分工明确、职责到位、职责到人。认真做好各临床科室的协调工作。体检前要召开协调会,做到专业化、全方位服务。我们的理念是坚持以受检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不仅仅要为每一个受检者带给优质全面的检查,而且要让每一位受检者感受到健康管理中心周到细致的服务。

四、健康管理中心是对受检单位及个人进行全面的健康管理,了解受检者的健康,管理受检者的健康,即对受检人群的健康状况与疾病同时进行科学评估与有效控制,这是个核心工程。改善受检者的健康,即透过制定针对性的健康管理方案和干预措施,达成减少或延缓疾病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健康寿命的目的,这个目标工程将继续做实做到位。

五、体检质量控制及保障。我中心充分吸取国内健康体检机构先进的管理理念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了科学合理的体检流程指南及注意事项,体检各岗位医务人员操作规范、危急值处置、应急预案、检后随访等质量控制体系,已经逐步规范实施。

六、健康管理中心在2019年先后参加了中华医学会组织的国内健康管理学分会学术会议和安徽省质控专项培训会2次,把相关宝贵的经验带回来学习;

七、持续开展优质服务活动:健康管理中心全年共组织了5场健康体检与健康管理专题讲座,检后回访体检单位共50家,人数2000余人。

八、存在问题及不足:

1、主要存在问题:体检场地、规模及环境滞后;参检医务人员严重不足等,这些问题已严重制约了我院健康管理中心的高速发展,目前院部也已注意到,正在协调处理中;

2、健康管理中心医务人员工作量巨大,对服务质量难以达到更高的标准,我中心将加强相关业务学习和专业培训。

2020年即将到来,新的一年新的起点,2019年出现的问题也必将会逐步得到改善,势必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也切实加以解决的。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继续围绕医院的中心工作,克服缺点;改进方法;掌握实情;加强管理;改进服务;继续大胆探索体检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促使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为医院的健康快速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具体计划如下:

一、 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势头,总工作量、体检人次数等各项关键指标将继续迈进一步,扩大市场体检份额,以高质量的品牌占领市场;

二、 严格管控相关检查成本,把利润率再提升一步;

三、 加大信息化建设和管理,体检流程信息化、体检导检信息化、体检总检信息化、检后管理信息化等工作将配合医院的投入和发展做实做到位;

四、 加强我中心医务人员的培训和学习,已制定计划逐步到一流的体检中心培训与学习,把宝贵的经验和方法带回来,结合我院实际,夯实我中心的人才与技术;

五、 全面开展专科性(单项疾病)体检筛查项目和课题,如胃癌的早筛与健康管理、结直肠癌的早筛与健康管理、脑卒中的早筛与健康管理、肝脏纤维化的预警与健康管理等,以点带面,努力把我中心做成专业学术型的部级健康管理基地。

XXX医院健康管理中心

医院健康促进工作总结篇8

一、明确工作目标有的放矢

我村室以全力提高贫困地区群众防病、抗病能力为工作目标,把减少疾病和健康危害因素对群众的危害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尽可能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半年来,健康促进医院达标率达到了50%,其他类型健康细胞达标率要达到了30%以上。

二、思路清晰工作有内容

(一)大力开展了“健康细胞”建设。根据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动员社会、全民参与的工作思路,在全村贫困地区全面开展了健康家庭、健康社区(村)、健康促进医院、健康促进学校等“健康细胞”建设,等具体活动。

(二)大力开展了“三控四健”活动。开展“三控四健”活动,倡导从改变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做起,树立健康理念,提高身体素质,逐步建立“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倡导天天运动、维持能量平衡、保持健康体重的生活理念,增强群众对骨质疏松的警惕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三)积极开展“三送一查”活动。在贫困村开展“三送一查”活动,配合县医院、镇办卫生院等帮扶单位向结对包扶村组织开展不少于多次次送健康活动,向贫困村群众送医保政策、送医疗知识、送健康知识和检查身体疾病。帮助进群众自觉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上一篇:医院一体化管理工作总结范文 下一篇:医院政风行风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