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工程课程设计总结范文

时间:2023-11-27 22:26:27

网络工程课程设计总结

网络工程课程设计总结篇1

【关键词】远程教育;网络课程建设;风险管理

网络课程作为网络教学的基本单元和远程教育的重要软资源,是资源建设工作的重点。被默认为以建设项目的形势开展的远程教育网络课程的建设,缺缺乏项目管理的思想和应用,直接影响到网络课程建设的管理效益和质量。从风险管理角度来看,要想解决在网络课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需要从一开始就做好风险识别及应对策略。网络课程建设的流程图1所示。网络课程建设的流程图1所示。

一、在项目启动阶段

网络课程建设的起步阶段包括需求分析、可行性分析和项目规划三个部分。现阶段遇到以下一些风险:1.项目整体计划不合理。网络课程建设制定计划分为课程体系设计的计划与网络课程管理平台开发的计划两部分,为了项目顺利实施,必须做好前期调查,如:需求分析和可行性分析等风险应对措施。2.学习者的需求分析不是真实的。若没真正反映学习者需求,没充分做好社会发展现状调查与学习者年龄阶段、身份、性别等全方位调查,接下来的可行性分析得不到真实数据,此网络课程建设不会得不到大多数学习者的选择,自然而然的变成多余的资源。如:想为某校设计一门网络课程,最基本的要了解该校网络设施状况。

二、网络课程建设的实施阶段

网络课程建设的实施阶段可分为两部为包括课程内容在内的课程体系的建设和对支撑技术即网络课程管理平台(也称教学环境)的开发与设计。课程体系设计包括课程教学设计和网络课程原型设计、脚本编辑、素材准备和网络课件制作。在项目实施阶段,存在以下风险:1.计划不够详尽。教学的效果取决于教学设计。史米斯和里根(2005)将教学设计的整个过程分为分析、发展和评价三个阶段。弱项让教学设计变得完美,在项目启动阶段必须做足需求分析,得到项目实施可行性的充分认可。2.进度安排不合理。由于项目实施阶段中,内容体系与平台技术要兼顾,但不排除在有限的时间内,因课程设计和平台开发没有同时完美收工,使整合部分出现问题。为此,项目经理应全面考虑整个项目过程的安排和管理。3.质量管理不到位。在修改部分,修改内容越少,说明课程体系建设与平台开发过程中质量越好,在一定期限内,网络课程的成品效果就越好。因此,项目经理不仅强调对成品的检验,而且强调对过程的管理。每一步都要严格控制从内容、技术、时间到人员的态度。4.团队成员积极性不高。在网络课程建设中,教师是课程内容编排排版、设计课程脚本和课程整合到网络平台的领导者。有必要对这些教师进行新的技术培训。但同时他们又是学校的骨干教师,教学和科研工作越多,网络课程的建设就为他们增加了大量的工作,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而对新技术的恐惧也将对教师的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防止教师参与网络课程建设,组织结构的管理要人性化、柔性化,协调各参与者的角色,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三、网络课程建设的第一阶段和最后阶段包括对结果的接受和总结

在完成前期计划与实施阶段工作后,人们一般不太重视最后的总结,但往往在总结阶段中,在成品验收时可以看到网络课程最终效果的好坏。此外,归纳整理整个网络课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以更系统的掌握一个项目团队应该加强建设的是部分,为下一个网络课程建设项目提供方便。网络课程建设迫切需要一种现代的有效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来改善自身的建设流程,预防风险的发生,提高课程质量。

参考文献:

[1]武法提.网络课程建设与开发[M].背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

网络工程课程设计总结篇2

如今,我国已进入第十二个五年计划,信息化发展的重点在于如何发挥信息化的作用和保障信息的安全,并且物联网也成为发展的重点产业技术,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定位使得毕业生大多仅具备网络规划、设计、构建、选型、安全管理和维护方面的能力,而缺乏以网络技术应用与网络技术服务为主的能力。课程内部结构缺乏系统性,不能满足本专业师生共同进步的需求。网络工程专业是一个涉及面广及分支众多的学科体系,其中,光是专业基础知识就涉及计算机基础理论、通信原理、网络原理等各个方面。大多数院校的课程体系由几十门课组成,内部结构不明确,眉毛胡子一把抓。这一方面使学生对教与学的目的性不甚明确,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每个教师依据课程群组成相应的教学团队,以便共同提高教学质量。课程之间内容重复,能力培养缺乏连贯性。

目前,大多数院校的网络工程专业都是简单采用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软件工程等专业完全相同或相近的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完全相同。这样,在总课时的限制下,就无法开设所需的专业课程,不仅如此,还导致课程内容交叉过多、重复开设,学生对所学课程渐渐失去兴趣,严重影响教学效果。此外,针对学生的某一种能力培养断断续续,不能从大一贯穿至大四,缺乏连续性。例如,对于编程能力的培养,在大一、大二学习期间都开有相应的编程能力培养课程,但在大三学习期间却中断了编程课程,而到大四每个学生都需要利用某一种编程语言完成毕业设计课题。如果能在学生四年的学习期间一直贯穿编程能力的培养,当他们面临毕业设计课题时,就能选择一种自己比较熟悉的编程语言完成毕业设计课题。理论讲授为主,实验课时不充分。教学模式老化,理论课时与实验课时不和谐,本科院校的网络工程专业普遍采用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多还是以课堂传授理论知识为主,实验课时时间较少。

而网络工程专业的突出特点就是它的工程性特点,结合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性质,网络工程专业应从工程性特点出发,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和面向工程的思维方式,让其掌握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科学方法,以便更加贴近社会实践的需要。基于以上种种问题,必须对现行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和创新,必须架构具有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的课程教学体系。近几十年来,为了满足社会对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各个国家的高等教育机构纷纷出台相应的课程体系改革计划[4-6],而我国一些高校尤其是技术应用型本科也纷纷出台相应的教学体系改革方案。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在一些综合性或专业性教学与科研期刊上发表的关于教改的文章呈大幅度上升趋势[7-9]。

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路与举措

任何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都是高等院校课程体系改革研究的主要任务,网络工程专业也不例外。如今,网络工程专业的内涵与外延都大大拓展,但对于应用人才培养来说,其专业课程设置应着重从网络工程层面上的全过程来考虑,核心内容包括网络工程的规划、设计、设备选型、系统布线、组网、测试、运营、管理、维护、应用开发等,这些内容在时间关系上反映了网络工程层面的全过程[2]。如果不分模块而随意开设兼顾各个方面的课程,将难以协调课程之间的关系,并且课程之间的体系结构也不够明确,导致开设课程计划性不强、结构混乱。因此,应将课程体系中具有相同性质的若干课程组合成一个课程群,形成“课程体系→课程群→主干课程”的课程体系内部结构。原有的网络工程专业主要分为两大模块,即“网络工程规划”与“网络管理维护”。如今网络技术的发展已进入第三阶段,网络应用技术服务从基本的Telnet、FTP、E-mail等发展至网络视频、网络电视、网络地图等等,可以说网络应用技术服务在整个网络工程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因此,企业对网络技术开发与应用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中,网络应用与开发模块成为其第三大模块,也是最具特色的模块。侧重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三大模块分别为:1)网络规划与设计。主要包括网络设备选型与采购、网络组网与集成技术、网络规划与设计、综合布线技术等内容。2)网络管理与安全。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网络管理与维护、协议分析与跟踪技术、网络性能评价等内容。3)网络应用与开发。主要以网络编程技术为主,在掌握一般的计算机程序设计前提下,熟悉1~2种编程环境下的网络程序设计方法(如基于C/S的网络应用软件开发、基于Web的网络应用软件开发等)。课程体系模块化不仅有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也有利于提高师资教学水平。以课程群为基础,鼓励青年教师参与由老教师和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并给予他们明确的培养目标和培养任务,使其掌握本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信息,随时把握专业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方向。

网络工程专业的应用型人才能力可以分为网络规划与设计能力、网络管理与维护能力、网络技术应用与开发能力三个方面。网络工程专业的知识结构可按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和专业选修课四个层次来构建,如图2所示。课程内容既要涵盖网络工程的基本内容,又要区别于社会上的职业培训,在强调基础理论和系统性的同时,突显专业的应用型特点。公共基础课可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其它工科电子信息类专业相似,在优化课程内容的基础上与其它专业使用相同的教学平台,但是必须按照专业需求来优化改革课程内容,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具体可从原有课程之间的内容进行整合,进一步明确各课程的知识范畴和技能架构,比如原有的“计算机组成原理”和“计算机体系结构”可以整合成一门课,“微型机原理和接口技术”和“汇编语言”可以整合成一门课,“线性代数”、“离散数学”及“概率论和数理逻辑”可以整合成“计算数学”一门课等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参考网络工程人才的职业需求和国家的相关职业资格要求,涵盖网络工程的基本内容。专业基础课主要分为计算机基础、网络通信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和技术平台四大模块。计算机基础模块主要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与体系结构、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原理、面向过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等内容;网络通信模块主要包括数据通信原理、网络交换技术等内容;计算机网络基础模块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原理(层次结构模型与协议集)、TCP/IP协议集与Internet技术等网络基础内容。专业方向课主要分为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络管理与安全、网络应用系统开发三大模块。每个模块可选择一种主流平台(.net/Java)作为技术支撑,各模块中的主要课程将以此平台为基础,构成专业方向所需的知识框架。专业选修课以强化适应性和扬长教育为主导。由于大学四年的学习时间有限,学分也有限,学生不可能学完所有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所以在专业选修课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与能力,考虑学生将来不同的发展方向和就业岗位,将选修课分为三大方向。1)与规划设计相关的,如综合布线技术和网络协议分析等。2)与管理维护相关的,如网络安全系统部署和网络安全事故维护等。3)与应用开发相关的,如J2ee与中间件技术和Web编程技术等。还可在第7学期开设新技术讲座,介绍关于物联网和云计算方面的新技术,并且所有专业选修课都配有课内实验和课程设计等实践课时,以提高学生对理论的认识与理解。#p#分页标题#e#

在网络工程专业的四年本科教育中,应参考网络工程人才的职业需求和国家的相关职业资格要求,贯穿各种能力的培养。如在本科一年级和二年级分别开设高级程序设计语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及汇编语言课程,在二年级和三年级分别开设数据结构、Java程序设计和网络编程技术等课程,为学生毕业设计与实习中的软件开发能力打下基础,使程序设计能力和软件开发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大学四年的学习过程中。再比如在一、二年级开设电路基础、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在三、四年级开设包含网络工程需求分析、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维护等的基础知识课程,以及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施工、测试和维护等课程,逐步建立计算机硬件和网络硬件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软件和硬件相结合的知识体系结构;开设操作系统原理、大型数据库管理、软件工程及网络管理与安全等课程,从管理的角度培养学生更高级的系统管理能力和开发能力;强调实践能力的贯穿培养,从大一新生的认识实习开始,直到大四的毕业实习,每一学期都有相应的课内实验、课程设计、综合实训等一系列的实践能力培训课程,使学生逐步了解和熟悉未来就业的工作岗位和环境,初步掌握相应的技术和技能。总之,在制定完整的人才培养计划基础上,以培养各种能力为目标,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提高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

课程内部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课时分配,需参照教高[2007]2号文件中“实践教学环节累计学时一般不少于总学时的25%”的基本要求,但是作为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突出应用性的特点,所以尽可能地提高实验教学的课时比例,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验和技能训练机会。要做到网络工程专业的理论课时和实验课时相互和谐,应重点抓以下三点。1)紧密结合网络发展的核心技术,以实用性和前沿性为建设目标,深入分析网络工程专业的市场需求,着眼于企业界普遍关心的核心技术,动态调整设置实验课程内容,使实验课程内容紧密结合理论课程内容,满足技术发展的需要,更加贴近实际项目,为培养出业界更为需要的人才打牢基础。2)加强教师队伍培训,利用假期为教师提供职业培训机会,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委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使负责实验课程的主讲教师都具有一定的网络工程研究和开发经验,部分教师还可以成为网络工程的一线科研人员。具有实战经验的教师队伍不仅保证课程的课堂讲述与实践工程相结合,而且强调各部分知识内容的具体应用,在课堂教学中,更加注重工程思维的培养,变灌输式学习为启发式学习。3)及时跟踪分析并参照国内外一些著名大学相关课程的开设情况,调整理论和实验课程的课时安排。

结语

网络工程课程设计总结篇3

【关键词】网络营销;实验教学;企业网站;诊断与评价

网络营销课程概述

网络营销是以互联网为主要手段的一种新型营销方式,是企业整体营销策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企业经营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促使网络营销课程成为各大学电子商务专业争相开设的必修课程。

1.网络营销课程的内容体系

由于网络营销研究人员的研究视角和知识背景不同,对于网络营销的理解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对于网络营销内容体系的构建也大不相同。常见的网络营销教材的内容体系有:4P延伸模式(传统市场营销模式),互联网技术模式,消费者行为模式等。本文介绍冯英健教授所著的《网络营销基础与实践》教材中构建的内容体系结构。

该书以网络营销实践应用为导向,在归纳网络营销实践应用方法的基础上,总结出网络营销的方法体系及一般规律。其内容分为三个层次:网络营销的理论基础;网络营销的方法体系以及网络营销实践与管理。分别介绍了网络营销的职能、原理;网络营销基础环境和主要方法;网络营销职能的实现方法及网络营销管理。

2.网络营销课程特点

(1)综合性。网络营销的内容包括企业网站建设,搜索引擎营销,许可Email 营销,Web2.0营销,网络广告,网上销售,网上市场调研,网络营销效果评价等。涉及到市场营销学,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以及心理学等多门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2)实践性。网络营销的理论来源于网络营销企业的实践经验,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也是网络营销的一个重要特征。并且学习网络营销的最终目的也是将其用到实际企业营销中去,实现网络营销的各项具体职能。

网络营销实验教学

网络营销课程的特点决定了网络营销实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国内大部分院校对实验教学重视不够,实验课时不够。多数学校的实验课程都是依托电子商务实验室的模拟仿真系统,学生只能练习前台的部分操作,以虚拟实验为主,缺乏真实的商业环境和企业参与,无法提高学生实际市场运作能力。有的将网络营销实验变成计算机实验,要求学生编程序或建网站,或要求学生浏览网站和网页,在网上购物等,对实验内容缺乏统一认识。

在《网络营销课程实验教学研究》中,作者分析了当前网络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网络营销实验课程的内容设置,包括:企业网站的诊断与评价,搜索引擎优化,网络广告的分析与设计,企业客户服务分析,在线问卷调查的设计,网络营销综合实验等六部分。下面将以企业网站优化思想和原则为例,介绍以互联网为工具的网络营销实验课程设计。

基于Internet的网络营销实验课程设计

企业网站是网络营销的一种重要渠道。企业网站建设与网络营销效果有直接的关系,没有专业化的企业网站作为基础,网络营销的方法和效果将受到很大限制,因此网络营销策略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建立一个网络营销导向的企业网站。网络营销导向的企业网站建设是网络营销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细节内容包括:企业网站建设的一般要素,网站建设对网络营销的影响,常见网络营销导向企业网站存在的典型问题,网站优化原则,网址评价与网站诊断。这些内容的实践性特别强,如果只采用讲授的方法,学生恐怕很难真正理解,更难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在此处设计一节实验课程是十分必要的。

互联网是网络营销的主要手段,也是网络营销实现的前提条件。很自然,以互联网为工具,进行网络营销课程教学和实验是必要的、可行的方法和手段。

1.实验教学目的

让学生通过详细浏览一些企业网站,了解这些企业网站存在的普遍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也就是掌握网站优化的基本思想和原则。

2.实验教学准备

本次实验课在电子商务实验室进行,要求实验室具有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有黑板,能够进行板书。

3.实验教学过程

(1)总体思路

在规定时间内,让学生自己浏览感兴趣的网站,并要求学生在浏览网页过程中完成预先设置的问题。归纳总结学生的答案,得出关于网站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让学生去网上寻找解决策略,最终得出网站优化的原则和方法。

(2)具体环节设计

①要求每个学生预先写出自己最想了解的企业和最想了解企业的相关信息,并以此作为学生浏览企业网站的目的。这样做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对那些网站感兴趣,同时了解这些网站是否便于浏览,学生能否在预定时间内找到答案,这也是考察网站是否具有良好的易用性。

②设置相关问题,作为浏览网页时的思考题目。这些题目的设置是必要的,并且是经过详细思考的,应该能够反映当前企业网站普遍存在的问题。一般可以设置以下问题:

――你所浏览的是哪个企业的网站?

――你对该企业网站布局的整体印象如何?哪些方面较好?哪些方面欠缺?

――网站栏目设置是否合理?是否能快速找到你所需要的信息?

――通过浏览该企业网站,你是否对该企业有了十分详细的了解?网站信息是否全面?

――你对该企业网站的顾客在线服务是否满意?

――你认为该企业网站是否具有促销意识?

――你认为网页下载速度快慢?

――你在该网站是否能看到其他企业网站的链接?

――企业网站上企业的联系方式是否可用?

③归纳总结学生提出的各网站普遍存在的问题。每个学生在浏览企业网站是肯定对该企业网站布局、结构、内容设置等有自己的看法。通过总结学生的看法和对以上问题的答案,归纳出目前多数企业网站普遍存在的问题。强调这些问题是影响网络营销的关键因素,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

④针对企业网站存在的每一个问题,让学生提出解决办法,并找出在此方面做的比较好的其他企业网站。

⑤归纳总结出网站优化的原则和方法。针对以上具体操作和分析,由教师归纳总结出网站优化的基本思想和原则。

(3)课后作业

根据我们总结出的网站优化的思想和原则,为你课上所浏览网站设计一个优化方案,要提出具体措施和解决途径。

总结

互联网作为信息交流的工具,因其巨大的信息量和方便的交流形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亲睐。将其用到教学中,它可以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园地,师生交流的平台,教师授课的教学工具。作为一种教学工具或辅助教学手段,互联网将会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应用计算机互联网辅助教学必将成为一种新颖和重要的形式。

参考文献:

[1]冯英健.网络营销基础与实践.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8)

[2]孙玉玲.网络营销课程实验教学研究.全国商情,2009(20)

[3]王丽君.网络营销课程实践教学的研究与探索.丽水学院学报,2008(6)

网络工程课程设计总结篇4

关键词:网络安全部署与实施;课程定位;课程开发;工作过程;课程设计;学习情境

作为部级示范院校的非示范专业,我院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根据国家教育部的有关要求,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推进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在实践中取得了一些成绩。

课程定位

课程在专业中的定位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当具备网络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知识,具备较强的从事企业局域网的网络规划、设计和管理,主机设备安装、调试与维护,网络系统安全检测与调试,网站程序设计开发等工作的能力,能够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我院将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方向定位为网络设计与实施、网络管理和网络编程三个方向,《网络安全部署与实施》课程的开发是基于网络设计与实施、网络管理这两个岗位的工作需求开展的。该课程在网络设计与实施、网络管理岗位中的相关的需求,对网络人才的核心技能培养有着关键作用,同时该课程对网络技术技能的要求也很高。因此,我们将《网络安全部署与实施》课程定位为该专业的核心课程,同时确定了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在网络工程中安全计划、部署、实施与管理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具备在工程实际项目中确保网络安全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沟通交流、职业道德、网络安全法规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该课程与前导、后继课程的联系《网络安全部署与实施》涉及的网络基础知识是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中讲授的,路由器规划管理技术是《路由器部署与实施》课程讲授的,交换机的规划与管理来源于 《交换机部署与实施》课程,基本管理与配置无线网络、广域网络涉及的知识则来自于《无线网络应用实践》、《广域网技术实施》两门课程。可以看出,学生在学习了上述前导课程后,对网络规划、部署与实施的基本技术与技能已经大体掌握了,《网络安全部署与实施》课程也是对上述前导课程进一步深化、应用和提高,因此网络安全基础课程可以通过项目引导方式,将网络安全类知识与前导课程的知识内容进行有效融合。《网络安全部署与实施》课程还为《网络应用项目》、《网络毕业设计》等后继课程打下基础,构建完整的网络工程实施、规划、部署知识体系结构,具备实施网络安全工程项目的基本能力与基本素质。该课程在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结构中的位置如图1所示。

该课程的历史从2006年开始,我院信息系就开设了《网络安全基础》课程,经过3轮课程实施,我们发现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因教师个人掌握的技术方向不同,讲授的侧重点不同,一部分教师侧重于Windows/Linux安全技术,而有些教师侧重于防火墙、路由器、交换机硬件设备安全技术。经过教研室探讨和对市场相关人才技能需求调研分析,我们发现《网络安全基础》应该涵盖网络设备、网络主机两个不同方向的安全主题,单独一门课程不足以将相关技术都覆盖到位。于是从2009年起我们着手将《网络安全基础》划分为《网络安全部署与实施》、《主机安全部署与实施》两门课程,以实现人才培养的技能精细化、目标明确化。

课程设计

高职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普遍强于逻辑思维能力,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高技术高技能型人才。该类人才知识结构中的陈述性理论知识和过程性实践知识的关系应当是:过程性的实践知识应用是最终目标,陈述性的理论知识是基础,并且陈述性理论知识最终要在过程性的实践中应用和体现。基于这一思想,《网络安全部署与实施》课程的课程设计围绕建立并实施完整的工作过程来展开。

以汉堡理工大学的潘伽罗斯(P.Pagalos)教授对工作过程建立的模型来看,工作过程的涵义包括工作人员、工具、产品和工作行动四个关键元素,这四个元素在特定环境中按照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根据工作任务和实现工作成果达到需求的过程即为工作过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方法是由德国不来梅大学技术与教育研究所创始人菲利克斯·劳耐尔(Felix Rauner)提出的,该方法以现代职业工作整体化分析和描述为基础,对课程进行的工作过程展开系统化设计,该方法称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法,也称为BAG课程开发方法。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其开发过程更加关注工作过程所涉及任务的综合性,强调工作过程应具备整体性和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创造性,同时将工作中的相对于理论知识而言的实践性知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过程中,首先需要进行职业领域分析,了解职业领域中的工作过程,从中分析并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再以此为基础确定行动领域,从而实现工作过程向行动领域的转变,之后在行动领域中归纳分析需要且能够学习的行动领域并从中得到学习领域,最终在学习领域中通过分析设计出学习情境、学习任务、教学考核过程等。

课程整体设计在《网络安全部署与实施》课程的设计过程中,我们和南通大恒创新技术有限公司、南通市人民政府信息化部门等多家企事业单位的网络工程专家进行了探讨,并通过发放电子问卷联系已经毕业的学生获取目前他们从事岗位工作的专业技能需求,进而确定从网络工程专业培养的网络实施工程师、网络维护工程师岗位中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在典型工作任务提炼过程中,我们的目标定位于企业一线的工程项目,将之作为课程的载体,从这个出发点出发实现教育与就业对接,并实现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和服务一线的岗位需求对接。因为企业本身对自己的网络安全机密度、敏感度要求较高,一般不愿意向外透露自身的安全资源建设信息,为此我们通过多方走访和企业协商,在遵循法律规范、工程职业道德及对客户信息保密的前提下,由企业一线工程师和教研室教师一起对现有企业网络实施中的项目进行探讨并对这些项目进行必要的改动,这样在保证企业网络安全项目机密的同时,通过合作开发确保了我们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的项目载体是来源于实际一线的网络实施项目,且实践性较强、可操作性较高,保证了载体的质量和课程设计方向的正确性。通过获取并分析网络项目中的项目需求、项目建议书、设备选型采购计划、项目实施方案、项目测试方案、项目维护方案等项目实施过程中所需的技术信息,可以初步归纳出网络安全技术实施过程对专业能力的需求包含的5个行动领域。《网络安全部署与实施》课程设计总体结构如图2所示。

转贴于

学习情境设计学习情境是在行动领域分析和提炼的基础上设计的学习的“情形”和“环境”。《网络安全部署与实施》课程的载体是源于网络工程一线的大型项目。大型项目涉及的多个不同行动领域信息经教研室教师和一线工程师分析后,将网络安全实施的工作任务分解为子项目。每个子项目都是一个具有完整需求、设计、实施、测试过程的网络工程项目。每个子项目有着不同的实施特征,项目之间相对独立,按照实际的项目工作流程依次序化。序化后的子项目即可对应于一个学习情境。参考一般的学习情境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方式序化外,考虑到整个工作过程的载体是一个完整的大型项目,学习情境的序化同时要考虑实际项目的施工逻辑流程,因此难度较大的情境“工程文档撰写”和难度较小的情境“网络设备测试与验收”放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实际对应的位置。

教学设计对于每个学习情境(即子项目)的学习内容,将工程实施流程和学生认知规律进行有效的结合,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价的过程开展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参见图2右1列),先将班级学生分组,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教师提供的资讯信息,小组提出自身的计划,小组讨论后对可行方案作出决策,分别通过模拟器实验和实际设备进行验证,检查实验和验证结果并调整先前计划,在小组的组内、组间、教师评估中对实施过程进行考核。改革前本课程的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各占总成绩的30%和70%,通过开展上述6个步骤的教学活动,加大了阶段性情境教学过程中的考核工作,平时考核占到了总成绩的70%。通过开展情境教学,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交流能力、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都得到了极大提高,同时也提升了学生对职业的认可度。

职业素质培养

职业能力是综合能力,专业能力之外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更为重要。因此,我们从行动领域中提炼出来的其他关键能力包括:(1)遵循法律、职业道德规范,具有良好职业操守;(2)爱岗敬业、适应技术岗位,团队合作和独立工作能力;(3)具备一定心理承受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具备在较大压力环境中观察、分析、解决故障的能力;(4)遵循安全实施、规范操作流程;(5)与用户沟通、谈判的能力;(6)能够跟踪技术动态,能够通过自主学习获取新的知识,能独立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创新能力;(7)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素质、逻辑思维能力。

上述能力的培养和专业能力的培养同等重要,甚至可以说比专业能力更为重要。上述能力的培养是通过融入项目教学过程中,借助具体的学习情境、课业文本的学习和考核过程而实现的。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提出了环境育人和文化育人的理念。在网络机房上课的教师和学生,一律穿鞋套;在机架设备前进行调试的学生必须佩戴防静电手腕;放置临时线缆的学生必须将每根线缆做上临时标签,线缆用完后离开实验室前必须拆除;在网络机房外部提供公共柜子放置水壶、饮料,网络机房内部一律不允许带入;在实际设备上配置数据操作的命令必须由小组组长或教师批准后方可实施,如配置有变动则需要再次在小组内部提出变动申请。这些要求虽然琐碎,但都是根据电信、移动机房一线项目实施实际要求提出的,目的是通过日常的细节用环境和文化潜移默化地帮助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为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教师将这部分内容纳入了学生成绩考核范围。

总结与思考

总结(1)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网络安全课程的重要性也越发显著。考虑到一门课程无法容纳网络安全的所有技术,我们将网络安全课程分为两门,《网络安全部署与实施》侧重于工程中网络设备的安全技术实现,另一门《主机安全部署与实施》则将侧重于基于Linux/Windows/HP-UX等服务器的安全,这样的划分是基于国内大型集成商的项目实施对人员岗位的划分及网络一线实践需求。(2)《网络安全部署与实施》涉及路由、交换、防火墙、VPN等多种技术,同时涉及网络计划、部署、实施、验收等项目实践工作,对授课教师要求较高。为保证教学质量,授课教师应当具备不低于CCNA/CCNP的技术水平,具有相当的工程实践经验,同时应当具备丰富的授课经验并完整进行过一轮CCNA网络课程的授课。

思考(1)网络安全类课程对实验室建设要求较高,中高端防火墙、VPN设备价格较高,大规模建设对于一般院校而言较为困难,如何在现有采购招标法规、资金条件下利用企业的下线设备、加大实验室共建力度值得在示范院校建设过程中探索。(2)职业教育类的课程是动态的企业需求的反映,不只是静态学科知识的载体,《网络安全部署与实施》课程内容需要根据技术的变化不断调整,在课程授课中实现学生学习过程的工学结合、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同时,也应考虑如何促进教师走进企业一线实践,在具体项目工程中实现面向教师的工学结合学习实践,进而通过提升教师研发能力、课程开发能力与水平,促进教师的职业能力提升。(3)网络专业不同于软件专业,项目实施过程中对网络工程师的纯技术以外知识需求较多,一般现场项目实施只有一名网络工程师与用户沟通并处理所有事务,因此培养学生的客户沟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在压力环境下排除故障的职业素质要求远远高于这一方面软件人才的培养,同时网络工程的工作地点分散且多在用户现场,如何大规模建立校外网络人才实训基地及在现有校内实验实训环境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也值得高职院校思考并解决。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学科体系的解构与行动体系的重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7):14-17.

[2]蒋庆斌,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5,(22):46-50.

[3]徐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J].职业技术教育,2007,28(34):5-10.

网络工程课程设计总结篇5

摘要: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要符合社会实际需求,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专业建设的重要载体,本文结合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总2006年至今的发展历程,简单介绍了以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工作过程项目驱动教学模式课程体系

关键词:工作过程项目驱动教学模式课程体系

1 概述

1 概述

20世纪90年代,德国著名的职业教育学者Rauner教授和他的团队研究者们提出了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并迅速成为德国职业教育改革的理论指南,在德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中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20世纪90年代,德国著名的职业教育学者Rauner教授和他的团队研究者们提出了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并迅速成为德国职业教育改革的理论指南,在德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中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驱动教学模式,是指从企业实际工作中的完整工作任务中总结出工作程序,以该工作任务为项目,作为教学目标,在掌握一定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完成项目目标。以完成某项项目任务为目的的教学模式即为项目驱动教学模式。而在工作过程中,根据产品、项目的工作过程系统确定学习领域后,以学生为中心,以实现项目要求的项目驱动式课堂教学确定系统化课程体系。

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驱动教学模式,是指从企业实际工作中的完整工作任务中总结出工作程序,以该工作任务为项目,作为教学目标,在掌握一定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完成项目目标。以完成某项项目任务为目的的教学模式即为项目驱动教学模式。而在工作过程中,根据产品、项目的工作过程系统确定学习领域后,以学生为中心,以实现项目要求的项目驱动式课堂教学确定系统化课程体系。

2 实验项目开发

2 实验项目开发

项目(project)一词是人们经常听到的,是指一系列独特的、复杂的并相互关联的活动,这些活动有着一个明确的目标或目的,必须在特定的时间、预算、资源限定内,依据规范完成。项目参数包括项目范围、质量、成本、时间、资源。教育领域中的“项目”指的是在某一专业范围内,为了引起学生兴趣、以实际工作为例,对工作做深入调查研究的活动,这种活动可以由一个班级或一个小组的学生来实施。而项目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简称PBL)指的是一套能使教师指导学生对项目主题进行深入研究的课程活动,是教师创建某个和课程相关的项目,而学生围绕这个具体的学习项目,充分选择和利用教师提供的或者自己搜集的优化学习资源,在探究实践中体验、在探索创新中获得知识,掌握专业的技能并获得发展,具体步骤为前期知识储备、项目、需求分析、方案设计、方案实施、项目验收和项目总结。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以项目驱动作为教学模式主要是为了培养能够在网络方面建网、管网和用网的技能型人才,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项目(project)一词是人们经常听到的,是指一系列独特的、复杂的并相互关联的活动,这些活动有着一个明确的目标或目的,必须在特定的时间、预算、资源限定内,依据规范完成。项目参数包括项目范围、质量、成本、时间、资源。教育领域中的“项目”指的是在某一专业范围内,为了引起学生兴趣、以实际工作为例,对工作做深入调查研究的活动,这种活动可以由一个班级或一个小组的学生来实施。而项目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简称PBL)指的是一套能使教师指导学生对项目主题进行深入研究的课程活动,是教师创建某个和课程相关的项目,而学生围绕这个具体的学习项目,充分选择和利用教师提供的或者自己搜集的优化学习资源,在探究实践中体验、在探索创新中获得知识,掌握专业的技能并获得发展,具体步骤为前期知识储备、项目、需求分析、方案设计、方案实施、项目验收和项目总结。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以项目驱动作为教学模式主要是为了培养能够在网络方面建网、管网和用网的技能型人才,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针对这一目标,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就应当与网络组建与管理、网络工程项目实施和网站设计一条龙的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相联系。

针对这一目标,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就应当与网络组建与管理、网络工程项目实施和网站设计一条龙的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相联系。

首先,从这三个方向确定岗位群,以岗位群为引导,选择相应课程;其次,进行相应模块的行业、岗位技能要求分析,即具体工作过程的分析;再次,根据岗位要求确定相应模块的学习领域;最后,创建具体的学习情境――教学项目。在构建课程体系时,应注重结合社会需求的实际情况,“双证”融合的课程。

首先,从这三个方向确定岗位群,以岗位群为引导,选择相应课程;其次,进行相应模块的行业、岗位技能要求分析,即具体工作过程的分析;再次,根据岗位要求确定相应模块的学习领域;最后,创建具体的学习情境――教学项目。在构建课程体系时,应注重结合社会需求的实际情况,“双证”融合的课程。

3 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

3 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

以项目驱动教学模式进行课程体系设计依托与行业工作过程,构建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校企共建是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前提条件。为了保证课程内容的职业性,必须要有行业、企业专家技术人员共同参与课程建设,尤其是在岗位工作过程任务的调研与典型工作过程(任务)归纳、岗位确定、课程内容设置等方面,必须要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进行论证,才能确保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依据职业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构筑融理论和实践于一体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模块化、递进式课程体系。

以项目驱动教学模式进行课程体系设计依托与行业工作过程,构建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校企共建是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前提条件。为了保证课程内容的职业性,必须要有行业、企业专家技术人员共同参与课程建设,尤其是在岗位工作过程任务的调研与典型工作过程(任务)归纳、岗位确定、课程内容设置等方面,必须要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进行论证,才能确保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依据职业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构筑融理论和实践于一体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模块化、递进式课程体系。

3.省略》基础编程、《》高级编程、《Web网站设计》、《SQL server数据库》等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网页基本素材处理、网页制作、初步的程序设计和简单网站开发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应用领域。

3.省略》基础编程、《》高级编程、《Web网站设计》、《SQL server数据库》等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网页基本素材处理、网页制作、初步的程序设计和简单网站开发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应用领域。

3.2 专业课程:通过《网络工程》、《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络安全技术》、《网络设备互联》和《网络综合布线》等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及综合实训、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培养学生的网络管理与安全、中小型网络规划、集成与配置能力。

3.2 专业课程:通过《网络工程》、《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络安全技术》、《网络设备互联》和《网络综合布线》等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及综合实训、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培养学生的网络管理与安全、中小型网络规划、集成与配置能力。

3.3 专业结构拓展:根据学生的岗位需求及企业个性需求,通过《电子商务》和《多媒体技术》等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拓展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提高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3.3 专业结构拓展:根据学生的岗位需求及企业个性需求,通过《电子商务》和《多媒体技术》等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拓展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提高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每一个教学模块都要符合从理论到实践,从易到难的课程教学过程,形成以市场用人需求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驱动教学课程特色,以来源于实践工作的工程项目作为学生实践学习的主体,使学生能在在校学习期间就体验到完整的工作过程。通过分析典型案例,由易到难,结合职业岗位要求、工作任务中所涉及的网络构建,以典型案例为载体,以此立项,将多门相关课程,构建完整的项目驱动式教学课程模块。例如:链接“网络构建与管理”、“网络综合布线”、“网络工程”、“网络安全”与“网络设备互联”等相关课程的知识模块,以中小企业网络构建工作过程为案例立项,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用户需求需求分析方案设计设备选型综合布线服务器配置IP规划与路由配置网络安全配置”,完成网络架设,再通过“PhotoshopFlash网页设计ASP”等课程完成为中小型企业从网络铺设到网站建设一条龙的项目过程。

每一个教学模块都要符合从理论到实践,从易到难的课程教学过程,形成以市场用人需求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驱动教学课程特色,以来源于实践工作的工程项目作为学生实践学习的主体,使学生能在在校学习期间就体验到完整的工作过程。通过分析典型案例,由易到难,结合职业岗位要求、工作任务中所涉及的网络构建,以典型案例为载体,以此立项,将多门相关课程,构建完整的项目驱动式教学课程模块。例如:链接“网络构建与管理”、“网络综合布线”、“网络工程”、“网络安全”与“网络设备互联”等相关课程的知识模块,以中小企业网络构建工作过程为案例立项,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用户需求需求分析方案设计设备选型综合布线服务器配置IP规划与路由配置网络安全配置”,完成网络架设,再通过“PhotoshopFlash网页设计ASP”等课程完成为中小型企业从网络铺设到网站建设一条龙的项目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以实用性、先进性、真实性和可操作性为原则,以项目目标为导向,采用启发教学、示范教学、引导教学和任务教学,最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形成项目驱动、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以实用性、先进性、真实性和可操作性为原则,以项目目标为导向,采用启发教学、示范教学、引导教学和任务教学,最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形成项目驱动、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

4 结语

4 结语

以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开发出的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主要是依据市场用人需求,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注重“双证书”教学制度开发来实现的。在构建课程体系时,要始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课程规划,能让学生在学习结束后能学以致用。

以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开发出的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主要是依据市场用人需求,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注重“双证书”教学制度开发来实现的。在构建课程体系时,要始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课程规划,能让学生在学习结束后能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结构的理论基础[J].职教通讯,2006,(1).

[1]姜大源.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结构的理论基础[J].职教通讯,2006,(1).

[2]赵倬.浅谈模块化在计算机多媒体专业高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6,(4).

[2]赵倬.浅谈模块化在计算机多媒体专业高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6,(4).

[3]刘晓欢,向丽.高职教育的“双证”课程及其开发策略[J].职教论坛,2008,(3).

[3]刘晓欢,向丽.高职教育的“双证”课程及其开发策略[J].职教论坛,2008,(3).

网络工程课程设计总结篇6

关键词:电力行业培训,网络课程设计网络课程设计,培训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为落实国家电网公司“十二五”计划蓝图,国家电网的职工必须通过持续、高效的培训提高生产技能和管理理念.这就要求培训中心降低时间、空间对培训的制约,为电网一线职工搭建实用,方便,高效的网络培训平台,通过网络能够实现多媒体课件学习、在线考试、技能鉴定,在线答疑,网络课堂直播、专家在线等功能,充分发挥培训中心课程,课件、管理等资源优势,通过网络资源共享的特点为电网的职工开辟更宽阔的培训道路。与传统培训模式相比,它具有以下特点。

一.网络培训与远程教育目的的不同使得培训课程设计必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随着计算机技术尤其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网络教学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已开始应用于培训教育的各个层面,开发高质量的网络课程是网络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而与网络课程的质量有关系的不仅是其所用的技术,更为重要的是网络课程的系统设计。许多网络课程仅仅是知识的呈现,而没有考虑到学习者的特点,学习效果往往不明显。对于电力行业特有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培训目标旨在提高职工在其从事专业上的技术水平,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所以,开发的网络课程应目标明确,步骤详尽,尊重成人培训的特点.他们的人生经历,丰富的学习潜力和工作经验、体验都将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加以重视。

二.突破时空限制,实现开放式学习

电力行业各单位基本上都具备了网络环境。这为受训者自主学习提供了硬件环境的保证,打破时间,地域的限制。这种培训课程的学习是学员自定步调的学习。从2003年起,培训中心连续五年为网公司农村电工的技能比赛做赛前集训。在历时3个月以上的集训过程中,从培训模式,技能训练效果.比赛心理测试等多方面不断总结、积累经验。利用培训中心的资源优势和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环境,自主开发了系列培训,竞赛训练的网络平台,尤其在理论知识训练中。将整个题库封装成数据库,学员可以在机房、教室、招待所等不同地方,不同时间自主进行网络练习和自测,完成后成绩自动生成.在以后的改进版本中,加入了试卷分析,成绩排名,错题统计等功能。提高了学员理论学习的兴趣和效果,也节约了培训的师资力量。

在2006年立项,2007年完成的网公司全员安全教育培训体系项目开发过程中,将网络课程的优势范围进行了更广泛的延伸。网公司下属各基层单位的员工都可以通过全员安全教育培训的平台,使用账号登陆学习。根据各自不同的单位、专业可以查询相关文件、资料,实现课件下载,网络考试,在线答疑,考试管理等功能模块,解决了各单位学员参加培训时间、空间对自主学习限制,降低了培训成本,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

三.网络培训课程要实现经济效益

课程设计制作费用是培训成本的一部分,课程的完成周期尽可能短,人力,财力消耗尽可能少。由培训机构自己设计制作优秀理想的课程,可以节约成本、减少障碍,实现高效的培训效果。

网络课程的开发过程基本如下:

1.需求分析

电力行业涉及的专业和工种数量很大,选择性的根据需求确定项目能抛砖引玉,循序渐进,实现资源填充。需求分析要做以下调查,见表1。

近几年,我们所开发的一些网络课程,就是在长期的培训教学实践中,根据学员学习过程、效果、考核等多种反馈信息总结的经验,而开发过程本身,是对经验的整理、深化,形成封装好的模块产品,为以后的教学实践提供方便。培训中心作为网公司的农村电工培训基地,长期组织对农网职工进行技能操作、安全教育、理论知识.技术考核等培训服务,在学习过程中,当发现一些课程的使用率、学习人数等都很高,而且培训过程的实操性非常强的时候,从中选择合适的教学机会,将老师上课的实操过程和结构动画,声

音,文字等多种媒体的素材整合在一起做成流媒体格式文件,上传到培训的网站上供学员自主学习。

2、目标确定

3.课程设计

确定课程目标后,就要通过设计实现目标,并准备通过具体内容加以表现,填充,采用自顶向下的方法,根据设计结构内容的不同,确定实现本部分内容的实施方案。网络课程分为五大区域:查询系统、学习资源管理、课程学习区,考试管理、互动交流区。每一个区功能分明,组成了完善的学习支持系统。学习资源库的内容应当丰富详实,例如,资源库由培训体系管理、文档管理、题库管理、视频管理、图书管理和设备管理等构成。

4.确定制作平台.着手制作课件

网络教学平台可以是一个支持基于web教学的支撑平台,它应该以网络课程为核心,在教学管理系统的支持下,合理有效的利用教学资源系统为网络教学服务。不同类型、目标的课程应该选择相应的开发工具。现在可以使用的课件开发软件非常多,但对于专业教师来说,没有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掌握这些工具。培训机构的制作单位可以将专业教师和计算机教师有机联系起来,共同协作、彼此支持、各尽其责.各尽其用。只要形成顺畅的沟通和反馈渠道,就可以高效、节约的达到最佳效果。

在设计制作课程的时候,本着以上的原则,发挥专业教师和计算机教师的特长,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例如,在《农网配电营业工培训项目》开发中,分成不同课程的专业小组,每一个小组中,有一个负责计算机技术的教师,他们之间互相配合,协同工作,使开发工作顺利高效的完成。

5.网络课程的投入使用和评价分析

课程在投入使用时,必须及时要求反馈。从而完成系统评价。可以先圈定在小范围里,如校园网上进行局部测试,将受训者的使用情况,发现的问题整合修改。教师或管理者在实施网络教学活动中直接或间接的对学习者的学习状况进行详细记录,获取相关数据或资料进行调整,使之更富有成效。在课程正式投入使用后,还要进行最终效果的价值评价,即商业效益。评价方式可采用诊断性评

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1)诊断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即学前评价,是指为了使教学适合于学习者的需要和背景而在一门课程和一个学习单元开始之前对学习者所具有的认知、经验和技能方面的条件进行的评价,它可以通过问答、前测以及摸底用的形成性测验和总结性测验来实现。

(2)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为了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取得更佳的效果而不断进行的评价。所以网络课程应安排一系列的问题对学员学习的不同阶段检测或考核,使学员更好地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3)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指在教学活动完成后对网络教学活动的最终效果进行价值判断,主要有总结性测验。近几年来,培训中心一直负责完成网公司各专业的调考工作,在考试结束后,都要为本次考试作详尽的试卷分析。利用长期积累的实践经验,在网络课程设计中,将这一功能放入学习自评过程。在自测完成后,系统自动生成二维图表,分析参加专业测试的人员信息汇总,包括正确率、平均分值和曲线图。

结语

网络培训课程的设计制作过程是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过程。对于一个过程的设计不是一次能完成的。要经过多次的反馈,修改才能达到优化和完善。在实践中反复修正和改进,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网络培训课程。网络教学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对网络课程设计制作的研究也会更加受到关注。随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不断深入,网络课程的设计理论将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网络课程的建构模式也将更加多样化,更加切合网络教学的特点和需求。这就要求在教学培训实践活动中不断地探索,制作更多的适合电力行业职工培训学习的优秀课程。

参考文献

【1】魏志息,陈丽.远程域传统教育的殊途同归[JJ.开放教育研究,2006,(3).

网络工程课程设计总结篇7

>> 基于项目驱动的XML课程教学方案设计 基于高职院校课程项目化教学考核方案设计的探讨 高职项目课程教学方案设计的新思考 基于MOODLE的网络教学方案设计与实践 基于“双需求”的电子商务项目方案设计课程改革初探 基于WebGIS技术的土地信息网络方案设计 基于项目教学法的高职《管理学基础》实践教学方案设计 基于PTP协议的网络时间同步方案设计 基于校园网络的数据整合方案设计 基于蜜罐技术的网络安全方案设计 基于企业门户信息安全的方案设计 基于能力培养的高职《财务会计》课程实践教学方案设计 基于能力培养的《管理学》课程实践教学方案设计 基于项目课程的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基于“做中学”理念的教学方案设计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案设计探索 高职高专《企业财务会计》课程项目化教学方案设计 基于成果为本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成效检验及反馈方案设计 物流信息系统课程实践教学方案设计与探索 教学方案设计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基于项目教学的网络信息编辑课程方案设计 基于项目教学的网络信息编辑课程方案设计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白琳")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本文从课程设计思路、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组织与学时安排四个方面阐述基于项目教学的网络信息编辑课程的整体设计方案,针对培养电子商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来组织教学内容,按照工作过程设计教学环节。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其具备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供保障。 【关键词】项目教学 网络信息编辑 课程整体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32-0089-02

一 课程定位及设计思路

网络信息编辑课程是依据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电子商务服务类岗位群的任职要求而设置的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涉及网络信息编辑、处理与整个过程与实际电子商务工作岗位密切相关的内容,主要培养学生在岗位工作过程中的网络信息编辑、处理和能力。该能力是电子商务服务类工作的关键岗位能力,能形成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到促进作用。

本课程针对培养电子商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来组织教学内容,按照工作过程设计教学环节。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其具备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供保障。

本课程设计过程中秉承“打造国防名校,培育厚德英才”的办学理念,按照“依托行业、对接产业、锁定职业、服务就业”的要求,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主线,立足学生职业方向,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总体设计思路为: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校企交替、多段实施。以电子商务企业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依托中小企业典型电子商务业务,以网络编辑员岗位工作任务为导向,以网络信息编辑及技能培养为驱动进行教学设计。

课程内容体系结构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入真实职业环境模拟环节,使学生在实践动手中理解消化理论知识,增强职业业务能力,最后达到充分理解网络编辑基础知识和熟练应用网络信息编辑平台的目的。 根据前期调研结果(网络编辑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如图所示)分析,核心职业技能应包括网络信息采编能力(关键核心技能)、网站信息策划和整合能力、网页制作和运用的能力(网页制作、信息等),结合我院学生实际能力及教学课时分配情况,课程总体设计由4个教学实践项目(职业认知、频道日常管理维护、网络专题策划、论坛管理)、9个教学任务支撑。

二 课程教学模式

鉴于课程实践性的要求,在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上选择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样使学生处于教学的中心地位,以平等的方式与教师互动,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强调对学习主题的深层理解。教师扮演咨询者、辅导者和学习动机激发者的角色,形成讲练结合、互动式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如下:采用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及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组织方式,重视实践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实践先行,老师为学生提供实践的预备知识,带领学生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讲解运用的知识及方法。完成任务后,归纳总结上升至系统的理论。最终达到让学生“理解、记忆、应用”的要求。

本课程教学过程中以模拟主流网络信息编辑平台为载体,依托阿里巴巴西安盈科科技有限公司校企合作实训基地,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项目化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给学生提供诸多实例,提供探究的材料,提供与实际工作经验相结合的来自企业的工作项目内容。在实践学习过程中给予学生指导,向学生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从而掌握所需学习的理论内容。

三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课堂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成功地把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达到有效教学目标的一系列操作方法、程序和实施途径。它是决定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 本课程教学采用以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为主,同时多种手段并用的模式。依据学生实际情况,选用分组教学法,即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按学生兴趣选择喜欢的网络信息栏目等分类因素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角色扮演法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互动的一种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在本课程中,学生通过扮演网络编辑项目组不同级别的负责人及网络普通受众来感受实际工作中项目执行策划、协作及信息筛选,及对信息可读性的理解;案例分析法,是指把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案例,交给受训学员研究分析,培养学员们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解决问题及执行业务能力的培训方法。本课程以企业实际工作案例作为学生学习讨论的基础材料内容,通过分析案例,使学生对工作项目加深理解,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式教学法,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的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身心的发展。通过这些教学手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全面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潜能,教学做一体化,既让学生掌握了实际工作技能,又扩展了学生思维,启发思考,培养了学生自觉思考及自主学习等关键能力。

四 课程教学组织与学时安排

课程教学组织及课时安排见下表。

网络工程课程设计总结篇8

关键词:工程能力培养;教学改革;考核形式

文章编号:1672-5913(2013)14-0091-04 中图分类号:G642

0 引言

计算机网络组建是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必备的一项高级应用技术,具有发展迅猛、应用广泛、实践性强、知识与技术更新快的特点。如何合理安排和设置课程教学内容对以工程能力培养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至关重要。自从开设计算机网络组建课程以来,山西职业技术学院的任课教师和专业团队一直非常重视这个问题,并对该课程的教学体系不断进行改革和完善,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考核形式等方面均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体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系统、完整、具体地完成一个网络组建与管理项目所需的工作能力,通过信息收集处理、方案比较决策、制订行动计划、实施计划任务和自我检查评价等能力训练,以及团队的协作配合,锻炼学生的团队工作能力。学生经历过完整的工程项目工作过程的学习训练后,将掌握建网、管网、用网实际项目中应具备的核心能力和关键能力,从而成为从事网络组建工作的高技能人才。

1 优化设计教学内容

以工程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总体设计思路打破了以往的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模式,是将教学重点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项目课程模式。它以工作过程导向为基础,依据行业专家对本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的结果来确定工作任务和课程内容,融合网络工程师对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工作态度的要求,以网络组建项目开发的工作流程为主线,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满足学生求职生涯及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

为更好地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团队每次的教研活动都要涉及课程教学内容的研讨,并邀请知名企事业单位的工程师、行家和能手参与教学研讨会,通过沟通和交流,更好地了解市场上的最新资讯,最新技术和设备,及时完善教学内容和技术,并以此依据课程培养目标,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以完成一个完整的网络组建工程项目为基础,把计算机网络组建课程按知识结构和操作技能的层次分成了7个实训项目:①设计网络拓扑结构;②网络总体方案第一作者简介:蔡虹,女,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信息工程、职业教育,。设计;③制作网线;④选择网络设备;⑤组建小型局域网;⑥共享设置;⑦网络应用。这些实训项目既相互关联又相互独立。通过这些项目的实训,学生能了解并熟练掌握完成一个完整且合理的网络组建工程项目的过程。最后,综合7个项目过程进行强化训练,让学生分组完成整个真实的网络组建项目,包括需求分析、方案设计、安装施工、工程项目管理、测试验收、维护与故障诊断等。

2 项目教学方法

通过分析探究项目一体化驱动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的特点[2],教学团队总结出自己的项目教学模式教学结构流程,并以此设定计算机网络组建课程中各个项目或任务的学习情境。

以组建小型局域网为例,首先将该项目分成9个任务:①用交换机将同一小组的计算机组建为一个局域网;②交换机常用参数设置;③为每台计算机设置一个IP;④在网上邻居访问同组的计算机;⑤用ping命令测试网络;⑥路由器设置及常用参数设置;⑦将小组组建的局域网通过路由器在实验室设置访问Intemet;⑧ipconflg命令的使用;⑨安装操作系统。教师首先对基本内容和相关知识进行讲授,然后根据项目任务设定学习情境并布置给学生。学生根据工作任务进行分析、讨论、设计并实施。以任务③为例,教师首先详细介绍域名及域名解析,IP地址的基本概念、格式,IP地址的分类、分配与管理以及IP地址的发展前景。在完成教学任务后,教师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并设定4个学习情境,包括交换机的选择和设置、IP地址的设计分配、路由器的选择和设置、操作系统的安装。每个小组通过信息收集及处理、讨论、修改、补充、完善,最终给出该任务的设计方案,然后每个小组通过PPT展示对本组设计方案进行汇报,并对各小组的方案进行比较决策,每个小组针对其他小组在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有针对性的优缺点,同时提出建议,最后由授课教师总结点评,制订行动计划,再通过施工实训验证计划方案的合理性,进行自我检查评价,从而达到学习该任务的目的。通过完整的工作过程的训练,学生能够掌握组建小型局域网应具备的核心能力和关键能力,整个任务完成后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大提高,直接收获明显且扎实,从而加强了学生的操作实践能力和沟通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丰富教学手段,加强信息化教学能力

在教学方面,我们摒弃教师为中心、单方面灌输的传统教学方法,着重加强信息化教学手段,主要进行了如下改革:

1)搭建网络教学平台、建立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网站、建设多媒体教材。

教学团队通过课程教学网站的建设,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传统文字材料的教学内容进行形象化、动态化和实用软件化,并以动画、图像、声音等形式表现出来,并在教学过程中即时调用,学生更容易了解和掌握。目前我们正着手进行计算机网络精品课程的制作,相信会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2)自动化和开放式教学系统建设。

通过建立教学资源库,包括课件、参考资料、交流平台等,利用网络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使学生在网络条件下进行自动学习,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自动化、远程教学答疑、教学反馈等。首先建立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平台,制作共享的课件、分项目实训操作讲解录像、分项目实训操作演示录像、真实案例讲解录像、施工过程演示录像、优秀学生作品、优秀教师课堂教学音频等资源,方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其次整个教学团队的教师轮流通过在线答疑系统进行答疑,针对学生的问题反馈与评价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并指导学生利用各知名网络学习站点学习相关知识,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信息化教学把课外课堂和课内课堂结合起来,增强了教学内容的连贯性,提高了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性,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

4 全方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1)对学生工作的要求。

(1)团队工作遵循规范:实训以4个人一组进行,每组推荐1名组长,组长根据每天的任务负责组织本小组人员进行任务安排。小组成员要互相帮助、互相交流,做到协作有序。最后考核评比优秀小组,并进行产品(作品)评比,选出最佳产品(作品)展示。

(2)现场5s管理要求:①检查实训场所的计算机以及相关网络设备的安全问题;②按照企业工作现场要求(如注重安全、节能、环保和环境整洁,工具、附件、仪器设备摆放规范等),严格规范学生的言行行为;③服从安排,按要求及时完成实训任务。

2)学生成绩评定标准。

(1)过程考核:项目教学的每一阶段根据每位学生参与完成任务的工作表现情况以及完成的作业文件和记录,综合考核每一阶段学生参与工作的热情、工作态度,与人沟通、独立思考、勇于发言、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安全意识、卫生状态、出勤率等,给出每一阶段的考核成绩。

(2)结果考核: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文件、实训结果,按企业产品作业管理规范、完成作业性能测试结果、完成的质量高低、项目答辩思路是否清晰、语言表达是否准确等标准给出结果考核成绩。中小型局域网组建与管理综合实训考核标准(以网络总体方案设计为例)见表1。

(3)综合成绩评定:过程考核占60%,结果考核占40%。其中过程考核成绩再细分为:小组讨论占10%,过程评价占20%,任务单成绩占30%;结果考核再细分为完成成果占30%,小结占10%。这种考核方式能使教师随时动态跟踪每个阶段的教学效果,同时又能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的提升。考核时还要求学生认真撰写规范要求的从资讯、方案、计划、实施、检查到评估各阶段的相关作业文件与工作记录,并学会根据学习与工作过程的作业文件和记录及时反省与总结。图1所示为学生学习活动记录表。

5 结语

通过系统的学习,培养学生深入认识和使用计算机网络,以及利用计算机网络知识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协作学习、团队协助精神的素质。通过该综合性项目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完成一个本职业技术领域基于某种网络操作系统的典型工作任务的完整工作过程所需要的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自觉的职业习惯与素养。从毕业后学生实习单位反馈信息可知,学生在从事计算机网络工作时,能很快适应和融入工作岗位,因此获得实习单位的好评,从而很快地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

参考文献:

[1]王霞,曹洪欣,局域网组建与维护[M],2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104-132

[2]朱翠苗,杨正校,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产学并行”教学模式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0(22):23-25,29

[3]于彬,王明,张哲,高职软件工程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福建电脑,2010(1):177-178

[4]盛琳阳,李丽萍,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的计算机专业硬件课程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0(22):39-42

上一篇:项目管理课程设计总结范文 下一篇:网站开发课程设计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