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干部年度个人总结范文

时间:2023-09-22 03:00:43

村干部年度个人总结

村干部年度个人总结篇1

为全面加强村干部的规范化管理,客观、公正、准确地考核村干部,努力造就一支工作务实、绩效明显的高素质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加快推进全镇各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2012度继续对各村干部工作进行绩效考评,具体实施办法如下:

一、绩效考评的内容和评分办法

(一)考评的对象和范围:全镇各行政村及村干部

(二)考评的内容:含村集体和村干部个体两大块

1、对村集体考评。侧重于对整村工作的推进、重点工程的完成及配合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等方面的考评。考评项目细化到镇所属各职能办,由各职能办制订考核细则,由办(所)牵头负责对各村考核。项目分设为七大块:党建工作、农经工作、平安工程、社会

事务、民政残联、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等,另设加减分项目,由镇党委政府根据年度工作重点集体研究决定。

2、对村干部个体考评。侧重于村干部个体在年度实绩完成方面的考评。考评项目及内容仍为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考评方法采用村干部互评、联村干部评定、党政领导测评、党员群众民主测评相结合,并与村集体考评结果捆绑使用。

(三)计分办法

1、对村集体考评,设总分100分,各职能办(所)按年度工作需要分别制订百分制考评细则。具体分设项目及分值如下:

①党建工作(共15分,由组织办、纪委制订细则并考核,考核内容须包含党员发展工作、支部日常管理基础工作、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教育、群团工作、重点工作等)。

②农经工作(共20分,由农办制订细则并考核,考核内容须包含农业经济指标增长幅度、村集体增收减债、农民人均收入、村级三资管理、生态保护、移民安置、扶贫工作等)。

③平安工程(共15分,由综治办牵头制订细则并考核,考核内容包含村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依法治村、调解等,其中安全生产工作由工办负责考核)。

④社会事务(共20分,由社会事务办制订细则并考核,考核内容包含计生日常管理、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宣传、村庄保洁等)。

⑤武装民政残联(共10分,由民政武装线牵头制订细则并考核,考核内容包含征兵工作、低收入户生活保障、殡葬管理等)。

⑥基础设施(共10分,由城建办牵头制订细则并考核,考核内容须包含农村建房审批、美丽山村建设、水、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⑦社会保障(共10分,由社保中心制订细则并考核,考核内容须包含社会养老保险、大病统筹、劳动力培训等指标)。

⑧加分项目

专项性工作:山林保护、殡葬管理作为本年度重点专项性工作由农办、民政办另行考核,最高加分各为10分。

创新性工作:各村的创新性工作,在自行申报的基础上由镇党委集体讨论评定,每项加分1—5分,每村最高加分不超过15分。

2、对村干部个体考评,设总分100分,具体计分办法如下:

①村集体考评结果与干部个体考评捆绑使用,集体考评总分按50%的比值体现在村干部个体考核分数中,其余50%的比值分由党员代表民主测评(占25%),联村干部评议(占5%),村干部互评(占10%),党政班子成员评定(占10%)进行综合评定。考评结果作为镇党委评定村集体工作和干部工资报酬的重要依据。

②村干部个体考评总分另设加减分项目:

非生产性开支:镇考核办根据各村规模、村级干部职数、村级经济状况等制定村级非生产性开支限额标准,各村应严格按标准限额开支费用(详见非生产性开支限额制度)。年终结算时,费用开支与标准保平的,不扣考评分;费用开支超标准的,每超5%扣5分;开支有结余的,每节余5%加3分。

村级工作:村党支部、村委会应尽心尽职做好维稳工作,因干部工作不力、不及时阻止或放任现象发生的,每发生1例群众到镇10人以上集体访的扣3分;发生1例群众越级个访到市的扣3分,到省级以上部门的扣5分;发生1例越级集体访10人以上到市的扣8分,到省及以上部门的扣10分。

村级安全生产工作考评:因村未落实安全措施发生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每发生1人安全生产死亡事故的扣3分,发生2人安全生产死亡事故的扣5分,发生3人以上安全生产死亡事故的扣10分。

③为了严肃执行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对计划外生育考评:规定凡出现计划外生育一胎的,扣除村支书工资报酬总额400元,扣除村主任工资报酬总额380元,扣除村妇代会主任工资报酬总额500元,其他干部各扣除总额300元;出现计划外二胎的,扣除村支书报酬总额800元,扣除村主任报酬总额760元,扣除村妇代会主任报酬总额1000元,其他干部各扣除总额600元。

二、考评结果运用及计奖办法

村干部工资报酬:由基础工资、工龄工资、考核奖三块组成。

①基础工资按市委组织部文件精神发放,各村的村支部书记基础工资为1000元/月(全村常住人口和登记在册的外来人口总数在4500人以下含4500人的村支部书记基本报酬基数为每月1000元),各村主任的基础工资分别为本村党支部书记的九五折。村两委其他干部按书记标准的七折发放基础工资。基础

工资采用按月发放的方式,由镇财政所按月拨放至村干部个人存折中。

②2012年度,村干部继续实施工龄工资制度。工龄工资的享受额度按村干部本人实际担任村干部的年限计算,每年每月2元。干部实际任职时间包含任村两委会干部的任职时间,中途间断的可累计相加,由村干部本人申报,村两委会集体讨论通过,报组织办审批发放。

③村党支部书记的考核奖根据考核总分确定,综合集体和个体考评总分,以每分100—150元计考核奖(具体参照当年度本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确定);村主任以村书记单位分值考核奖的九五折计奖;村党支部副书记以村书记单位分值考核奖的九折计奖;村监会主任、村两委会成员兼文书的以村书记单位分值考核奖的八折计奖;其他村两委会成员以村书记单位分值考核奖的七折计奖;未聘用的村两委会成员和未进入村两委会的村文书出纳工资报酬确定由村两委会商议,但不得高于聘用的两委会成员。村干部年终工资报酬总额经集体商定后,由村支部报镇党委审批同意后发放。

为综合平衡,对村型大小相应赋予权重系数,唐田、梨洲为一类村,分值系数为1.05;茶培、北溪、棠溪、芦田为二类村,分值系数为1;宓家山、杨湖、平莲、悬岩、溪山、大山为三类村,分值系数为0.95。

为激励先进,镇党委另设杯赛奖。杯赛奖一般年终由镇党委联评决定,奖金由镇财政出资发放。根据考评结果设综合先进杯2个,奖金各5000元(综合先进杯的评定原则上按考评分确定);根据本年度中心工作另设单项杯若干个,奖金各3000元(具体获奖办法由分管办另行制订细则)。上述奖励资金可用于村干部个人或相关人员的奖金发放。但年度工作中若出现计划外生育、重大安全责任事故、重大以及非生产性开支超支较大的,取消综合先进杯或相关单项杯获奖资格。

三、严格组织纪律

村干部年度个人总结篇2

一、基本现状

1、行政村干部人数情况。全市现有在职村干部10193名,其中村党组织书记2735人,村委会主任2724人,上级下派任村干部152人。组干部17308人,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3884人,村干部兼任组干部2403人;实际领取固定报酬的村干部9757人、组干部14730人,平均每村9名村组干部领取工资。全市共有离任村干部13657人,其中曾任村主要干部的9405人,1325人任村主要干部20年以上。连续任村主要干部时间最长的为43年,累计任村主要干部时间最长的为52年。

2、行政村人口规模情况。全市共有2736个村,17357个村民小组。其中500人以下的村421个,占15.4%;500至800人的村623个,占22.8%;800至1500人的村1069个,占39%;1500至2000人的村394个,占14.4%;2000人以上的村229个,占8.4%;人口最多的村4778人(城固县三合乡龙王庙村),人口最少的村57人(留坝县马道镇老店子村)。

3、村干部报酬情况。2007年,全市村干部人均年工资3130元,比2003年增长1085元。村“两委”主要干部年工资在1200元以下的村82个,1200—2400元的村1155个,2400—3600元的村749个,3600—6000元的村667个,6000—12000元的村81个,1.2万元以上的村2个。年最高工资在汉台区东关街道办事处东塔村,为1.4万元;年最低工资在南郑县阳春镇杜家湾村,只有600元,差距十分悬殊。

4、村干部报酬来源情况。调查表明,全市普遍以乡镇为单位制定了村干部工资标准。村干部工资主要来源于财政转移支付,在部分有集体积累的村,由村集体经济对村干部工资进行补贴。其中2472个村完全依靠财政转移支付解决村干部工资,超过村总数的90%,264个村由集体经济对村干部工资给予了补贴,不到全市村数的10%。

5、村干部工资兑现情况。全市目前有2189个村能按时足额兑现村干部工资,超过村总数的80%,其余547个村均存在拖欠现象。其中拖欠一年以下的村131个,拖欠一至三年的村173个,拖欠三年以上的村243个。拖欠村干部工资总额达到1118.6万元。其中拖欠3000元以下的村64个,拖欠3000至5000元的村131个,拖欠5000至10000元的村132个,拖欠1万元以上的村220个。

6、离任村干部补贴情况。全市共有1256个村对3952名离任村干部落实了一次性或长期性补贴。享受补贴的离任干部中,有2795名为村主要干部,占享受补贴离任村干部总数的71%。无补贴的离任村干部共9705人,其中曾任村主要干部的6610人,分别占离任村干部和无补贴离任村干部的71%和68.1%。享受一次性补贴的干部中,最高补贴3.9万元,最低150元。享受长期性补贴的干部中,汉台区东塔村一位任职22年的离任主要干部,依据村里规定按照其在职工资标准领取退休金,使其年补贴总额达到8760元,成为全市最高的补贴,而最低的补贴标准只有每年40元(宁强)。从补贴来源看,依靠县区财政解决的村662个,依靠村集体经济解决的村421个,县区财政和村集体经济共同解决的村161个,以农村低保方式解决的村有12个。

7、参加养老和医疗保险情况。调查显示,全市有318个村的734名村干部参加了养老保险,分别占村总数的11.6%和村干部总数的7.2%。其中村主要干部471人,占村主要干部的9%。养老保险缴费完全由个人承担的有119个村、262名村干部,完全由村集体承担的有12个村、25名村干部,完全由乡镇承担的有6个村、8名村干部,其余181个村、439名村干部由个人、村、乡镇按一定比例共同承担。医疗保险方面,所有村干部除按要求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外,均未参加其他医疗保险。

二、主要做法

1、合村并组,精简干部人数。2004年以来,随着扶贫搬迁工作和小城镇建设的持续推进,山区群众居住分散的状况得到了一定改善,一些发展速度较快的城郊村被改建为社区,截至2007年底,全市行政村数由2004年的2821个减少到2736个,村民小组由18291个减少到17357个,村干部人数也由16290人减少到10193人。

2、交叉任职,用足多方资源。通过采取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村干部兼任村民小组长、适度推行“一肩挑”等措施,2007年底,全市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达到3884人,364个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村干部兼任组干部的达到2403个,每村村干部平均人数也由2004年的6人减少到3.7人。同时,各县区用足用活退耕还林、计划生育等政策资金,由村干部履行护林员、妇女主任工作,享受相关补贴,提高了村干部的工资。

3、科学分类,改善工资结构。部分县区采取村干部结构工资制,把工资分为固定和可变两大部分。固定部分根据村人口数、耕地面积、工作量大小和职务、任职年限确定,可变部分根据村干部年终工作考核、评议情况确定补贴数额,在具备发展集体经济基本条件的村,还根据各村集体经济发展条件和创收难易程度下达创收基数,超基数部分村干部按比例提成。

4、明确奖罚,引入竞争机制。西乡、宁强、镇巴县采取财政拨款和乡镇集资的办法建立了村干部奖励基金,每年由县委组织部牵头评选出“优秀”、“良好”的村干部,并发给不同数额的奖金,带动村干部争先创优的积极性。略阳、留坝等县坚持发展经济和提高待遇并重的思路,采取公开选聘贫困村党支部书记并对其实行目标化管理的办法,打破地域和身份限制,选聘优秀人才到村任支书,根据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确定奖励和处罚数额。

5、提供保障,解决后顾之忧。部分县区对任职满一定年限、正常离任的村干部,采取发放养老补助金和办理养老保险的办法对其离任后生活进行保障。宁强县对连续任职3年以上正常离任的村干部,按照每年110至150元的标准,在离任时根据任职年限给予一次性离任补贴。汉台、西乡、略阳、留坝、佛坪等县区对连续或累计任职达到一定年限、年满55岁或60岁的离任村干部按年度发给一定数额的生活补助。南郑、城固、勉县、镇巴等县的部分乡镇由乡镇、村和个人三方分别承担一定比例的保险费,为连续任职满一定年限的村干部办理养老保险。

6、明确制度,建立长效机制。勉县、宁强、留坝等县积极总结实践经验,出台了《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暂行办法》、《村干部定员、定额补贴管理暂行办法》和《保障村级组织运转实施办法》等长效机制文件,提出村干部离任后的补贴办法,将一些积极有效的激励保障措施形成制度,使村干部吃下“定心丸”,增强了工作干劲。

三、存在问题

1、工资待遇与工作付出不对等。以村干部的工作任务和实际工作量为前提看待其工资水平,村干部工资与付出不成正比。随着农民群众物质文化需求的不断提高,农村工作难度不断加大,尤其是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村干部的工作已经不再局限于按部就班地落实上级安排的工作任务,村干部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调查发现,绝大多数村干部的实际工作时间已经占到全年时间的三分之二,村干部工作逐渐呈现专职化趋势,而村干部工资与普通公务员工资相差甚远。去年公务员工资调整以后又进一步拉大了差距,使一些村干部心理更不平衡。调研中,许多基层干部反映,如果他们撂下工作外出打工,按目前的劳动力市场价格一年至少能挣一万元左右,自己搞种养业或跑运输收入也很可观,但当了村干部无暇顾及自家产业的发展,辛辛苦苦一年下来拿的钱还不如外出打工人员两个月的收入。这种落差使得村干部岗位缺乏吸引力,干部队伍不稳定,后继乏人。

2、工资来源渠道与提高待遇相矛盾。财政转移支付是村干部工资的重要来源。调查表明,全市72%的村都是空壳村,年集体收入一万元以上的村仅占17%,只有不到10%的村从集体收入中拿出资金对村干部工资进行补贴。那些稍有收入的村大多会优先用于工作开支,无法对村干部进行补贴,而发展村集体经济短期内也难以见效。因此,如果国家转移支付政策没有大的调整,村干部工资缺口将会越拉越大,提高待遇必然愈加困难。

3、工资拖欠导致村干部队伍不稳定。由于税费改革前的历史欠帐和工作开支过大挤占村干部工资,以及部分村开办企业亏损后无力偿还银行贷款,转移支付款优先用于偿债等原因,拖欠村干部工资问题十分严重。在拖欠村干部工资情况最为突出的洋县,拖欠总额达406.7万元,超过全市拖欠村干部工资总额的36%,其中有70个村已拖欠3年以上,69个村拖欠1万元以上。调研中发现,一些村干部直到离任也未拿到拖欠的工资,久而久之,拖欠的工资不了了之,导致很多村干部认为工作白干了,感情受到伤害,思想出现波动,严重影响了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4、离任干部待遇无保障影响在职干部积极性。近年来,虽然各县区加强了对离任村干部待遇问题的重视,也采取了一些保障措施,但由于涉及面广、县区财政吃紧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在离任村干部待遇上财政投入依然严重不足。村干部在职时工资低,离任后生活又缺乏保障,一方面使农村优秀青年不愿意入党、不愿意当村干部,党员干部队伍后继乏人;另一方面,使很多在任村干部抱着“干好干坏一个样,在不在职一个样”的态度,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种心态严重影响了村干部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成为新农村建设和实现汉中在陕南率先突破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

四、问题成因

1、机制不够完善。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是维持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的主渠道,全市只有4.5%的村自身有能力解决工作经费,95.5%的村都以转移支付为主要来源,67%的村完全依赖这笔资金维持工作运转和发放村组干部报酬,绝大多数村在经费开支中处于捉襟见肘的尴尬局面。2005年全省免征农业税后,省财政将转移支付标准由每村平均1万元提高到1.4万元;2007年下半年,又在原基础上平均增加了6000元。从形式上看起来村干部工资有了一定保障,但在实际工作中转移支付资金要用于村组干部工资、村级组织办公费和报刊征订费等多方面开支。而陕西省农村税费改革办公室的一项调研显示,剔除一些不合理或不必要的支出,现阶段要保证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平均每个村最低需要2.5万元,与目前的转移支付标准差距较大。

2、集体经济薄弱。调查统计显示,全市共有775个村有集体收入,占全市村数的28%,其中年收入1万元以下的村309个,年收入1至10万元的村349个,年收入11至30万元的村50个,年收入31至50万元的村31个,年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36个。年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村大多收入渠道狭窄、收入也极不稳定。1961个无集体积累的“空壳村”占全市村数的72%,其中1790个村有负债,超过全市村数的65%。调研中发现,由于我市很多村发展意识亟待提高,加之受地域、交通、资源等环境因素的制约,集体经济发展短期内难以实现效益,从而导致村干部工资问题长期难以解决,陷入了“工资低—选人难—发展慢—解决工资更难”的恶性循环状态。

3、村组干部职数过多。村组干部人数过多首先是因为村民小组设置过多。全市17357个村民小组,有组干部17308人,其中专职村民小组长占了85%;实际领取固定报酬的组干部有14730人,2007年发放组干部报酬816万元,比2003年增长37万元。从村组干部的比例看,全市村干部平均每村3.7人,组干部平均每村6.3人,如果剔除领取报酬的专职村民小组长,将原本用于发放村民小组长报酬的资金用于补助村干部增加的工作量,在目前的开支条件下每个村干部年平均收入将增加800元。同时,由于村、组经济条件的差异使债权债务关系难以理顺,致使合村并组很不彻底。如南郑县500人以下的村就有111个,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22.5%。

4、村级债务负担沉重。调查中了解到,村级债务主要产生于正常工作开支:一是在发展村级公益事业中搞基础设施建设产生了大量债务。一些村为了完成任务,超越本村经济实力借款搞工程、上项目,往往带来沉重的债务。与2003年调查数据比较,全市负债村增加573个,负债总额超过了2.6亿,是2003年负债总额的2.2倍。二是征订报刊杂志任务重。按照有关文件精神规定:“国、省定贫困县的行政村不得突破300元;其他县、市的大村不得突破800元,小村不得突破500元”。但调研中发现,2007年公费订阅党报党刊平均每村支出1658元,一些平川村每年的报刊征订费超过4000元,山区村也大多在1500元以上,几乎占到公用经费的90%,严重挤占了日常办公经费开支和村干部工资。

四、对策建议

1、着力精简行政村和村组干部。加大并村力度,减少村干部人数,提高村干部待遇。据有关资料显示,宝鸡市2006年底总人口376万,农村人口310多万,行政村1082个,农村人口与行政村比约2865:1;广西南宁市2006年底总人口600多万,农村人口400多万,行政村2400多个,农村人口与行政村比约1667:1;而我市至2007年底,总人口379万,农村人口305万,有行政村2736个行政村,农村人口与行政村比约1115:1。不难看出,我市行政村的平均人口相对较少,仅占宝鸡市行政村平均人口的2/5,占南宁市行政村平均人口的2/3。为此,我们建议结合即将开始的村党组织和第七次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进一步加大合村并组力度。500人以下的村予以撤并,500—1500人的村只设村干部3人,1500人以上的村,可设村干部3-5人,但最多不超过5人。同时,提倡和推行村党组织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村“两委”成员兼任其他组织负责人或村民小组长,减少村干部职数。对干部人数过多的乡镇,选派素质较高、工作经验丰富的干部到村任职,从根本上减少行政成本,提高村干部待遇和工作积极性。

2、健全村干部工资补贴制度。建议村级干部工资由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奖励补贴三个部分构成,所占比例可为6:2:2,其中:①基本工资占工资总额60%,由各县区按照各乡镇经济发展水平、村干部职务的不同,合理确定村干部工资档差,规定村书记、主任与其他村干部之间最低档差幅度,确保村书记、村主任基本工资不低于3500元/年,其他村干部年基本工资不低于正职的60%。基本工资在各乡镇村级转移支付中列支,由各县区财政统一划拨到乡镇财务管理中心,以工资折(卡)的形式按月发放到人。②绩效工资。绩效工资占工资总额的20%,各乡镇党委根据村干部年度工作任务完成的具体情况制定具体方案,并报各县区审核同意,由各乡镇党委统一公示无异议后予以执行。通过绩效挂钩,适当地拉开村干部之间的工资差距,真正实现“以绩定酬、绩优薪优”。绩效工资资金在村集体经济收入中列支,以此鼓励村干部积极发展村集体经济,实现个人收入和集体收入同步增长。③奖励补贴。依据年度工作考核情况和民主评议结果,按不少于村干部总数10%的比例确定优秀村干部,考评为“优秀”的村干部每人至少给予1000元的奖励补贴;考评为“称职”的村干部每人至少给予500元的奖励补贴。奖励补贴资金由各县区财政列支,实行“一年一考核,一年一发放”。凡在该年度内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村,该村所有干部不能被评为“优秀”或“称职”等次:①未完成年度目标任务;②出现5人以上赴本市以上(含本市)上访;③发生重大不安全责任事故;④计划生育工作受到黄牌处理或通报批评;⑤发生,严重影响社会稳定;⑥影响重点项目工程进展,损失严重;⑦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出现严重问题;⑧其它突出问题。

3、实施医疗、养老保险制度。①现任村干部的医疗保障全部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范围。对于连续或累计任职满12年的现任村党组织书记、村主任,由村集体为其缴纳个人基金,统一办理。村干部离任后,新合疗个人缴纳基金从离任之日起自行缴纳。②有条件的村,可对连续或累计任职满6年的现任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按照个人、村集体4:6的比例缴纳保险费,办理养老保险,具体方案由乡镇党委制定,报县区委组织部、基层办审批后实施。村干部离任后,养老保险费从离任之日起自行缴纳。

同时,逐步探索建立由党委、政府组织引导,纳入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经办的社会养老保险,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适当补贴的多元筹资机制。

4、建立正常离任补贴制度。对连续担任村主要干部12—15年(含15年)或累计担任村主要干部15—18年(含18年)且正常离任的,给予500元/年的生活补贴;连续担任村主要干部15—30年(含30年)或累计担任村主要干部18—30年(含30年)且正常离任的,给予600元/年的生活补贴;连续或累计担任村主要干部31年(含31年)以上且正常离任的,或在任期内被评为省级以上(含省级)劳动模范、优秀党组织书记、优秀共产党员且正常离任的,给予800元/年的生活补贴。

村干部离任补贴资金由市、县区两级财政按照4:6比例共同解决,补贴年限从该村干部正常离任后、年满60岁起直至死亡。对于已享受财政供养的离任村干部,不再享受离任补贴。

5、建立困难补助制度。建议市、县区建立村干部困难帮扶救助基金,对特困离任村干部实行资金救助。对那些生活确实非常困难、经过乡镇批准正常离任、任职时间累计达到一定年限且任职期间工作表现良好的村主要干部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已享受养老保险的不再补助或按照救助金与养老金的差额给予补助),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6、不断提高村干部政治待遇。一是可以由市、县区有关部门组织实绩突出、议政能力强的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外出参观学习,并将其推荐为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选。二是在有职位空缺的乡镇积极探索从优秀村干部队伍中定向招录公务员。三是依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地方组织法》、《公务员法》的规定,把连续多年工作成绩突出、政治立场坚定、群众公认的优秀村干部,依法选拔为乡镇党政副职,或使其享受副科级干部待遇,以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强化村干部造福人民的责任。

7、多措并举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一是建议市、县区两级出台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引导各村因地制宜,扶持发展村集体经济,尤其对贫困村更应加大扶持力度,对发展好的村实行以奖代补。二是建议把部门帮扶贫困村脱贫致富情况纳入部门年度目标考核范围,实行村不脱贫、联系部门不脱勾,促进贫困村的发展。三是合理开发利用闲置房屋、场地、设备、“四荒地”等集体资产,以公开招标或者投资入股参与经营等形式,盘活存量资产,提高利用率。四是加大组建专业协会力度。由村“两委”会牵头,以有偿服务为主组建行业专业协会组织,为农户提供服务,拓宽村集体经济来源渠道。

8、提高村干部引领发展的能力。市级有关部门抓好培训工作的宏观指导和乡、村主要负责人的教育培训,市、县区分别抓好村主要负责人的任职培训和任期培训,县区、乡镇主要抓好村“两委”其他成员的培训,不断提高村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增强其为民服务的本领;积极实施“双培双带”和“素质提升”工程,加大对村干部和党员群众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力度,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和产业发展带头人、农民致富领路人。

9、妥善化解村级不良债务。各县区、乡镇应把清理和化解村级不良债务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并列入乡镇年度工作考核范围。树立“化解债务也是政绩”的观念,进一步摸清债务底子,制定相关政策,盘活村级闲置资产,对债权债务分类处置。加大“零负债制”推广力度,坚决抵制随意举债建设“政绩工程”。

村干部年度个人总结篇3

*年和*年,市委、市政府从区域资源整合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对全市行政村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撤并调整。通过调整,全市行政村从557个合并为现在的250个村和11个农村社区。结合区域调整,全市各级党组织紧紧围绕提高村级班子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目标,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有效措施,积累一些的可贵的经验。

(一)通过“双带双培”,在较大范围内形成了“能人治村”的新格局

从*年开始,市委专门下发意见,在全市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了“带头创业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双带”活动。活动中,全市各镇加大了“双带”村干部的双向培养力度,一方面坚持把村干部培养成经济能人,成为群众致富的带头人;另一方面积极把那些优秀的经营能人、致富能手培养入党,并充实到村干部队伍。经过几年的实施,全市共选拔了109名经营能人到村担任村支部书记和村主任,引导了317名村干部通过独资、参股和合伙的形式,创办了各类企业或经济实体,使农村定工干部的“双带”比例达到了41%。双带活动的深入开展,不仅给村干部队伍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而且在壮大村级经济实力、引导农民自主创业、扩大农村就业等方面显示了较好的成效。

(二)通过“局村挂钩”,稳定了一批经济薄弱村干部队伍的人心

由于历史原因和政策因素,经济薄弱村在全市较大范围内存在。这些村大多地理位置偏僻,资源开发慢,村级债务重,许多村一年的收入用于村干部的工资发放都不够,村干部普遍对前途感到渺茫。为了扭转这一局面,自1997—2005年,市委、市政府积极采取“局村挂钩、结对帮扶”的办法,连续启动了三轮扶持转化薄弱村工作,共发动市镇两级机关无偿支持薄弱村资金和物资9106万元,帮助薄弱村建造标准厂房5.53万平方米,修筑道路792公里,修建桥梁349座,为17550户农户接通了自来水,为10993户农户开通了闭路电视,为薄弱村新翻建了100个党员活动中心或村卫生室,还为薄弱村引进了344个民营企业,回收减少债务7919万元,盘活存量资产2600万元,村干部年终工资“白条”现象已基本杜绝。通过三轮九年的帮扶,使薄弱村干部看到了希望,树立了信心。今年第四轮扶持薄弱村工作启动时,一些薄弱村干部得知本村被列为帮扶对象,原来想辞职逃避的也不逃了,原来不愿交流调整的也愿意了。

(三)通过“两推一选”,初步建立了民主化的村干部选拔任用机制

从去年开始,我们结合村级党组织的集中换届,全面推行“两推一选”制度,即由党员直接民主推荐村支部委员候选人,由村民代表对推荐的委员候选人投信任票,再由党员大会选举产生村党支部委员会。到目前,全市已有8个镇、区近200个村通过“两推一选”顺利完成换届。通过“两推一选”,拓宽了村干部的选用渠道,使一批原来不在组织视野内的优秀人才选进了村党支部班子或者村后备干部队伍;通过党内外群众的民主推荐、评议、选举和监督,既增强了新当选的村党组织班子成员的荣誉感,又加大了在职村干部的压力和责任,使他们普遍感到村支部的工作不仅要上级满意,更主要的是要得到群众的认可。

(四)通过“公开招聘”,探索了引进“大学生村官”的新渠道

今年以来,我市横扇镇、*经济开发区和同里镇等先后通过公开招聘选用了13名村干部。同时,又根据苏州市的统一部署,从高校优秀毕业生中选拔了11名村干部。这些村干部都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其中本科学历的占到了70%以上。通过公开招聘,使村干部的选任由领导推荐向公开选优转变,拓宽了村干部的选任渠道。

二、目前村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尽管我市这几年采取了一些措施加强了村干部队伍建设,但是,受客观环境变化的限制,特别是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影响,村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还十分突出。经过两次行政村撤并调整,目前,全市农村共配备定工干部1039名,误工干部503名。通过对村干部队伍的层次结构分析,我们感到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一)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

从年龄结构看,定工干部中40岁以下的有309人,40—50岁的有595人,50岁以上的有135人,分别占总数的29.7%、57.3%、13%,年龄结构总体趋于老化;误工干部中40岁以下的有256人,40岁以上的有247人,其结构同样不太令人满意,很难担当起作为定工干部队伍主要后备和补充的重任。从文化层次看,定工干部中仅受过初中文化教育的有217人,受过高中文化教育的有374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有448人,其中真正具有国民教育系列大专以上学历的只有64人(包括今年新招24名大学生村官),而且40岁以下的不具国民教育系列大专以上学历的有220人,占40岁以下的定工干部总数的71.2%。而误工干部的文化结构更差,大专以上学历的只有80人,占总数的16%,初中以下的有265人,占总数的52.3%。这样的队伍现状,面对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形势,对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差距十分明显。

(二)后备缺乏,进口趋狭窄

近三年,全市新进的定工干部只有96人,平均2.7个村进1人,其中从误工干部递补的有34人,从大学生中招聘、经营能人和复退军人中选拔等途径引进的只有62人。近三年全市新进的误工干部也只有140人,平均1.8个村进1人。整个村干部队伍建设几乎处于停顿盘整状态,根本谈不上新鲜血液的注入。而村后备干部队伍结构更令人堪忧。目前全市纳入村后备干部范围的人选共有677人,在数量上对照与村定工干部1:1配备的要求尚缺1/3。在结构上,属于误工干部及村自用人员的有305人,几乎在村里工作的年轻人,不管学历高低、素质如何,已全部算作后备干部;属于经营能人和非公有制企业管理人员的有207人,这部分人最终能不能吸引进来尚是个未知数;相对来说,后备条件比较成熟的复退军人和回乡大中专毕业生却只有99人和20人。

(三)作风不实,战斗力不强

由于村干部队伍总体素质不高,致使实际工作中许多村党组织班子的领导核心地位没有真正确立起来,村干部在群众中的号召力和战斗力不强。突出表现为一些村干部党性不强,宗旨意识、群众观念淡薄,与农民群众逐渐拉开距离,干部怕百姓现象十分普遍;一些村干部民主法制意识缺乏,执行政策简单化,处理矛盾理想化、粗暴化,特别是面对近年来因土地征用、房屋拆迁所带来的农民上访问题的处理,许多村的干部往往束手无策,“老办法不能用,软办法不顶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同时,部分村干部缺少带领群众致富的真本领,面对农村经济的迅猛发展,无信息无门路无技术,在群众中的示范作用不强,失去在群众中的威信。

这些问题的存在,究其原因,用村干部的讲法,关键在于当村干部“政治上无盼头,经济上无比头,最后工作上无劲头”,具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岗位缺乏吸引力

在政治待遇上,突出表现为村干部的权力与义务的不对等。“上面千根线,下面一针穿”,村干部作为最基层的一级干部,面对上面众多条线和部门,项项工作要做,人人可以来管,工作的压力和辛苦程度可想而知。但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各种政策的放开和搞活,村干部实际对农民群众的管理权力十分有限,工作更多地是要靠说服、引导和服务群众来体现的,是一件“苦差事”,经常会“吃力不讨好”。在经济待遇上,相对于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以及非公有制企业的中低级管理人员来说,还偏低。2005年,全市农村定工干部的平均报酬为3.72万元,差不多只有机关事业单位的一半,最少的村书记只有2.29万元,相当于非公有制企业普通职工的工资水平。在保障待遇上,虽然*年全市定工干部全部纳入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范围,保障水平较以前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随着保障制度在全社会的全面推广,与非公有制企业职工相比已经没有优势,有文化、有才能的农村年轻人多数会选择往城镇、往企业发展,而不愿选择村干部岗位。因此,我们认为目前村干部后备力量缺乏,并不是才源匮乏问题,而是岗位吸引力问题,关键是如何吸引农村优秀人才。

(二)出口渠道不畅通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优秀村干部的进一步发展受阻。受身份和政策的限制,村干部提拔到乡镇领导干部岗位以及进入机关事业单位的大门基本关闭。近三年全市村干部中只有3人被提拔到领导干部岗位,其中2人是开发区利用特殊政策提拔的,1人是原来镇机关占编公务员下派到村的。共有13人被交流到镇事业单位作负责人,多数也是原来镇机关下派的。其次能力平庸的村干部调整难。一方面村干部“能上能下”选拔任用机制尚未健全,对不合格村干部的下岗缺乏硬性的规程约束;另一方面,受后备人量不足的牵制以及没有正常的出口台阶,从维持现状出发,对这部分干部只能保留迁就。近三年,全市因不合格、不称职被调整到镇管事业单位当一般工作人员的村干部只有33人,相对于庞大的村干部总数来说,这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数字,但对于镇级有限的安置能力来说,已经到了人满为患的境地了。再次村干部内部的正常晋升慢。按照目前的政策,村干部发展的顶峰是担任支部书记,因此,称职的村书记往往占住位置,一做就是十年、二十年,直至退休。村书记不流动,下面的村主任及其他定工干部就难于晋升递补。出口不畅通,导致的结果就是后备干部备而不用,优秀人才得不到锻炼培养。

(三)管理监督不到位

正是出于对村干部岗位的交流调整难,许多地方从主观上就放松对村干部的日常管理考核,缺乏严格的规章制度约束,缺乏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有点顺其自流。对好村,怕影响村干部的积极性,管理监督难于深入;对穷村,怕激发矛盾,管理监督不愿深入。再加上一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的执行不到位,村民群众的监督意识不强,致使已有的制度也形同虚设,特别是一些村的村务公开的内容不全面、不具体,程序不规范、不严密,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隐瞒真实情况、应付上级检查等现象。剖析近年来我市一些树立多年的先行村典型所暴露出来的重大问题,除主观上村干部因为发展前途问题带来思想上的变化外,客观上外部管理监督的不力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三、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基本思路及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认为进一步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的原则,按照外部环境创造和内部结构优化同步推进的思路,从村干部的选、育、督、励四个环节上加大改革探索力度。外部环境创造就是要通过在政策上开口子,提升优秀村干部的发展空间,对村干部岗位形成一种通过努力能够正常晋升提拔的导向;切实提高村干部的经济待遇,彻底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增强岗位吸引力。内部结构优化就是要通过完善村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拓宽选人用人视野,畅开出口渠道;强化考核和监督,促进村干部队伍自身建设。具体可以从建立以下五项机制着手。

(一)着眼于提高村级班子的战斗力,健全村干部的“工作动力”机制

要从政治上切实关心优秀村干部的成长,对一些先进典型要大力宣传表彰,并积极向上争取政策支持,对年轻优秀的村干部,畅开通过内部招考进镇机关公务员编制的渠道。要启动40岁以下村干部大专以上学历培训计划,力争用2—3年时间,使全市40岁以下的村干部普遍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为年轻村干部今后解决身份或破格提拔打好文化基础。要全面提高村干部的经济待遇,加大市、镇两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使村书记的报酬水平与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相当。适度调高村干部养老保险的缴费标准,从总体上提高村干部的退休待遇。对部分年龄相对偏大的优秀村干部,可以按事业单位标准实施养老保险,鼓励其安心村干部工作岗位。同时,要配套建立误工干部养老保险制度。最近,我们就误工干部养老保险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已形成初步的实施意见,估计这一问题将很快得到解决。

(二)着眼于提高村干部在群众中的公信力,完善村干部“民主选拔”机制

在群众中是否具有威信是做一个合格村干部的基本条件。村干部平时工作生活在群众中,对他们的德才表现,群众最有发言权。因此,在村干部的选用环节上必须加大群众参与的力度,完善以“两推一选”为主要形式的“民主选拔”机制。进一步明确村干部推选的标准,注重选拔年富力强的“开拓型”村干部;根据村规模大小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合理设置村干部职数,注重选拔“复合型”干部;规定村干部推选程序,着重从经营能人、企业管理人员、复退军人、回乡大中专毕业生、优秀青年中选拔群众“公认型”干部。要充分调动参与党员参与推荐选举的积极性,通过规范的民主选举、竞争上岗,淘汰工作不称职、群众不满意的村干部,打通村干部“能上能下”机制中下的通道。

(三)着眼于改善村干部的年龄文化结构,推广村干部“公开招聘”机制

今年公开选拔大中专毕业生到村任职的初步实践表明,在大中专学生毕业就业形势日益趋紧,而现有村干部岗位又对经营能人、非公有制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缺乏吸引力的实际情况下,把回乡大中专毕业生作为村干部的主要后备来源,通过公开招考的方式从中选拔一批优秀分子到村锻炼培养,不失为解决目前村干部队伍后继乏人问题的一种现实选择。要在总结今年初步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打破地域、行业和身份限制,有计划、系统地面向社会上大中专毕业生招聘村干部,从而改善村干部结构,提高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四)着眼于增强村干部的责任意识,完善村干部的“绩效考核”机制

实行目标管理,搞好考核奖惩,是调动村干部工作积极性的重要措施。十六届六中全会的召开给我们一个强烈的信号,村级工作的重心开始从主要强调经济发展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转变,因此,必须对现有村干部的管理考核体制进行调整完善。一要实行目标量化管理。按照“细化、量化、科学化”的要求,合理确定任期目标和年度工作目标,推行目标管理。坚持定性与定量考核结合。加强分类指导,对先锋村、中间村和薄弱村干部分别制定相应的岗位目标。二要搞好民主评议。改进和完善对村干部的评议方法,对村干部的任期目标和年度目标落实情况进行公示,把村干部的日常表现情况作为民主评议的重要内容,每年组织村干部在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会议上述职,接受党员、群众的测评。评议结果要面向党员、群众公开。三要以实绩定奖惩。根据评议结果,划分出村干部的考核等级,确定对村干部的奖惩,真正做到以绩定酬,解决好村干部“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问题。对考核不称职、群众评议满意率差的的村干部,要实行诫勉谈话,连续两年评为不称职的,依法予以罢免,淘汰出村干部队伍。同时,要切实加强镇党委与村支部书记的平时工作联络。镇党委和农村工作片要分别建立村书记季度、月度例会制度,督促村干部对照年度考核目标,总结经验,分析问题,落实措施。

(五)着眼于树立村干部的勤廉作风,建立村干部的“内外监督”机制

村干部年度个人总结篇4

一、基本情况

上阿图什乡位于阿图什市西南部,距市区35公里,总人口4.25万人,总户数1.02万户。土地总面积7.8万亩,耕地面积4.4万亩,人均耕地面积1.1亩。全乡有16个行政村,211个村民小组,有2个农场(牙孜路、阿克买拉)和1个羊场,20个站(所),25所中小学(其中,高中1所,初中3所,小学21所)。年,全乡生产总值为8310.1万元,人均收入1634.52元。乡党委下属19个村级党支部,1个机关党支部,10个企事业单位党支部,3个学校党支部。有55个党小组,党员总人数1342人(预备党员67名),其中男党员1066人,女党员276人,农牧民党员669名。全乡团员总数1826人,团委下属35个团支部,党团比例为1:1.36。

二、基层组织建设情况

(一)抓班子自身建设,造就了一支坚强有力的干部队伍。

1、抓好乡党委班子自身建设。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和“五个好”的标准,在总结过去“六好”乡建设好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一支高效廉洁的干部队伍。首先,我乡选准了一个党性强、作风正、威信高、有很强党建意识、能带领农牧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好班长。其次,我乡对党委班子成员进行了合理调整。使一批政治上强、学历高、懂政策、熟悉农村工作、能用“三个代表”指导工作的干部进入党委班子。现在乡党委班子成员由11人组成,班子成员中有一名素质高、能力强的妇女领导,结束了我乡领导班子中没有妇女干部的现象。党政班子成员的知识结构明显改善,其中大专文化程度以上的达到99.2%,成员的平均年龄由原来的46岁,下降为现在的35岁以下,50%的党政领导在35岁以下。切实优化党委班子结构,建立起了一支由老、中、青相结合的党政领导队伍,增强了工作合力和工作能力。通过各种渠道的学习培训,95%以上的党政班子领导均具备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和管理知识,实现了班子成员年轻化、知识化的目标。年,我乡被自治州命名为“六好”乡(镇)党委。我乡在“六好”乡(镇)党委创建活动中,重点从3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成立领导小组,健全创建机制。乡党委高度重视“五好”乡(镇)党委创建活动,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全乡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了以乡党委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并定期召开会议讨论研究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乡党委书记亲自参与、亲自过问创建工作。二是进行责任分解,把责任目标落实到各部门。明确了纪检、宣传、共青团、妇联等部门的工作职责,完善了“一把手”抓创建责任制,与各村、站(所)签订了创建目标管理责任书,量化、细化目标责任,制定科学合理的考评细则,严格考核,奖优罚劣,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三是按照五个“好”的标准狠抓创建工作。

2、围绕“五好”村党支部标准,认真抓好村级班子建设。我乡“五好”村党支部创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整顿后进促转化。每年年初,乡党委都要结合年终考核对各村进行排队,逐个登记造册,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时采取由村干部述职,村民代表大会评议,民主生活会组织考评等方式,普遍对村级班子的整体情况进摸底,将一批群众公认、政治立场坚定、有一定文化素质、头脑灵活、思想坚定的党员选进村领导班子。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整顿任务,本着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先解决什么问题的原则,分村施策。对工作靠上级催、包村干部帮助才能勉强完成任务的班子,采取绩效挂钩的办法解决问题;对工作遇事绕道走、瞻前顾后的班子,给予必要的撑腰壮胆和帮助;对结构不合理、配合有问题的班子,通过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组织村民代表评议村干部的做法,消除隔阂,化解矛盾,必要时进行组织调整,年我乡对白依沙克、栏杆、等村的支部书记、村长、支部副书记进行了全面调整;对站(所)领导的选拔引入了竞聘上岗机制;二是合理设置支部,进一步优化班子的知识、年龄结构。将农机站和林管站调整建立为两个党支部;将水管站和自来水公司合并成一个党支部,将机关党支部、政府党支部合并为一个支部。通过党委一班人认真调查摸底,全面系统的整顿,解决了各支部领导班子成员年龄偏大,工作能力不强,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等问题。使村级领导班子成员的平均年龄由年的45岁下降到现在的39.6岁。加速了村级班子的年轻化、知识化进程,为新形式下开展农村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年我乡把86名素质好,能力强,敢于吃苦的机关干部派到各村挂职,把村级有综合工作能力和素质高的干部大胆选调到乡机关工作。从而极大的调动了广大干部的积极性。对村上遗留问题较多,工作迈不开步子的班子,派驻工作组协助工作,限期解决问题。三是阵地建设水平得到全面提高。采取由乡里筹一点,村里集一点,个人捐一点的办法,年以来,共筹资金55.4万元,为我乡兰干、萨依、迪汗拉、奥提亚克、铁提村新修建了办公阵地,目前,全乡16个村的办公场所都是砖混结构,总面积5171平方米,其中尧勒其拉、迪汗拉、塔库提村为两层楼办公阵地。四是狠抓制度建设。乡党委通过副职包村的办法,对各村的规章制度重新进行了分类整理,根据工作需要完善了《五好村党支部创建设标准》、《五好村党支部创建管理目标》等一系列适用、管用的制度,均实现装框上墙。以尧勒其拉、迪汗拉、塔库提村为代表的一批村级制度建设示范村脱颖而出。各项工作制度的健全和完善,为规范创建工作秩序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和必要保障。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全乡16个行政村均已达到“五好”村党支部标准。

3、深入推行“4211”工作机制。在“4211”机制推行过程中,我乡结合实际,设置了党政党建、农村经济、综合治理和社会事务三个办公室。各办公室设主任1名,由副书记担任,设副主任3名,由副书记和副乡长担任。在具体运作过程中,把实行“4211”工作机制的60名干部分成两部分,以10天为一个轮换期,各办公室2/4的人员上班10天,1/4的人员参加乡党校5天时间的集中培训,1/4的人员在家安心休息5天。建立完善了《请示报告制度》、《交接班工作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周汇报月小结制度》、《干部请销假制度》和《目标责任制度》等80多个相关工作制度,认真开好“三个会议”,紧贴农村实际开展轮训工作,构建了严格的考核监督体系和目标管理机制,使各部门的示范、引导、服务、协调等功能得到了有效发挥。不断加强和完善“五小”工程建设。年,我乡利用上级下拨的42万元预算内资金,并自筹资金,共计投资108万元新建了总面积598.02平方米、33间的干部公寓和120平方米的机关食堂,为干部宿舍购置了10台电视机,为干部浴室购置了两套太阳能热水器,安装了容量为8吨的暖气锅炉,建起了3座蔬菜大棚。同时,建起了占地100多平方米的融学习、娱乐、文化活动为一体的综合性活动室,活动室内有各种书刊、杂志1万多本,每年订阅各种报刊杂志达15种以上,营造了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加大干部双语培训力度,突破机关干部学习“双语”的屏障。乡党委组织机关干部每星期五下午集中学习“双语”,通过辅导老师指导、相互结对子、业余时间自学等方式,促使干部在相互语言交流中提高“双语”水平。按照市委的统一安排,我乡推行了五大毕业生、选派生、留疆战士驻村试点工作,并把该项工作作为提高机关干部基层工作经验和“双语”水平的重要途径。按照推行“4211”工作机制的总体安排和运作规程,对五大毕业生、选派生、留疆战士进行男、女,民、汉之间的搭配分组,采取1名民族干部带1名汉族干部,1名男性干部带2名女性干部的方式,坚持就近、便利的原则,安排干部到经济发展较为滞缓的村驻点,主要协助村级组织认真抓好基层组织建设、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精神文明建设、扶贫攻坚、农村党员电化教育等方面的工作,重点加强“双语”学习,逐步实现用民族语言与村干部、农牧民群众进行交流,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不断提高“双语”会话能力。为把机关干部的“双语”学习变“软任务”为“硬指标”,每年对所有干部进行2次以上的“双语”考试,通过把每次考试成绩与干部年终考评和工资挂钩,增进干部主动学习双语的积极性。目前,有85%的干部能熟练掌握基本的日常对话.

4、党员电化教育工作情况。年,投资建立了乡党员电教站,面积120平方米,配备电教专职人员1名,设备齐全(29寸电视机、VCD、放像机各一台),建立健全了《党员电化教育领导小组主要职责》、《电教员主要职责》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统一制成牌匾,装裱上墙。同时乡电教领导小组结合自身实际,建立了电教工作检查制度,完善“自查、抽查、检查”相结合的工作机制,提高了工作效能,完善了电教设备、教材的登记,规范了电教片播放记录。16个村级党员电教播放点均配备了电教设备和专职电教工作人员,加强片库建设,及时购买各种以农牧民实用技术、畜牧业发展等为内容的电教录像带、影碟,形成了党员电化教育两级(乡村)网络体系。同时,利用有线电视进家入户的有利时机,每周插播2次电教片,如《来自亿元村的报告》、《党的光辉照新疆》等50多部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政治教育片及有助于农民学习借鉴的科技教育片,使全乡85%的农民党员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70%的农民党员较好地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农牧民的科技意识不断增强。目前,全乡拥有3个党员电教科技示范基地(克斯勒果园、亚维路克村加工厂、拉依勒克村育肥基地),5个党员电教科技示范村,137户党员电教科技示范户,形成了以示范户为点,辐射全乡的电教科技网络。

(二)乡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1、乡村领导班子、干部队伍以及“三老”人员队伍现状。全乡享受副科以上待遇的人员有24人。党委班子成员由11人组成,成员中有一名妇女领导。政府班子成员由10人组成,党政领导班子的文化程度均在大专以上,成员的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下。村“两委”班子成员共有188名,平均年龄41.5岁,中专以上学历78名。全乡共有1536名干部,其中汉族干部25人,站所干部为649名,教师780名,在行政村任职的干部为116名。有267名符合自治区界定条件的农村“三老”人员,其中,老干部59名,老党员207名,老模范1名。2、干部管理。一是从完善制度入手。先后制定了《上阿图什乡干部管理规定》、《上阿图什乡干部考勤制度》、《上阿图什乡干部学习制度》等,通过制度的落实强化了干部管理。二是建立干部能上能下机制,在站所领导选拔中引入了竞聘上岗机制,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工作格局,有效地激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几年来,我乡共选派了86名素质好、能力强、敢于吃苦的机关干部到各村挂职,选派干部占村干部的40%。三是强化考核工作。通过对各项考核指标进行量化并责任到人,结合年终考评,对优秀者进行奖励,对指标落实不好的进行惩罚,有效地增强了干部的紧迫感、责任感。3、后备干部选拔培养。后备干部的选拔主要是采取层层推荐的方式进行。首先,由各村经过民主讨论确定后备干部人选,上报乡党委并备案。其次,强化后备干部的培养,通过乡党校、市党校、挂职锻炼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加强后备干部的培养,提高其综合素质。今年,按照市委组织部的要求,对全乡280名大中专毕业生进行了公开选拔,按照4比1的比例,向市委组织部上报了75名优秀的村级后备干部。4、党团员发展及党团组织的作用发挥。加大团组织“推优”工作力度。按照“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和“向一切优秀青年敞开大门”的工作方针,把符合条件的优秀青年推荐到党组织中来,几年来,共推选120名28岁以下的团员入党。发展党员严把“入口”,疏通“出口”。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重点在优秀团员、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及大中专毕业生中发展党员,积极培养和吸收其中的先进分子加入党组织。加大不合格党员的处置力度,疏通“出口”,对长期不参加党的活动、不发挥作用,民主评议不合格的党员,给予处置,保持了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对农村无职党员按照各自特点进行设岗定责,使他们成为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宣传员,村党支部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情况的信息员,带领群众科学致富的示范员,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服务员,群众日常纠纷的调解员。今年,我了加强对退休干部党员的管理,专门成立了退休干部党员党支部,并定期组织他们学习。5、激励“三老”人员、村干部、宗教人士发挥作用。我乡积极鼓励“三老”人员参与村级经济发展规划和重大决策的研究及组织实施。对有一技之长、身体状况允许的“三老”人员,聘请其担任村顾问、学校的政治辅导员,经常性地向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民族团结和反对民族分裂主义的教育,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身边的人和事教育好下一代。同时,他们还以身作则,大力宣传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新风尚,为农村稳定、经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6、宗教人士的工资来源及发放。宗教人士的工资由市政协、统战部、民宗委发放。标准为哈提甫、副哈提甫平均每月250-450元。

村干部年度个人总结篇5

村”进行了调查。

一、“问题村”的问题及成因

我们所说的“问题村”:是指2002年以来村里有各种矛盾,发生过针对村级组织或村干部的上访,且一次性上访人数超过5人(归属于群体性上访)的行政村。从调研情况看,“问题村”引发的群体性上访,一是数量多,2002年以来共发生139批次6411人次;二是规模大,50人至100人的达8批次,100人以上的达24批次;三是涉及面广,111个行政村发生过此类上访,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12%;四是程度激烈,个别村出现拦车堵路、冲击政府机关等情况。

出现“问题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关键还是近年来党在农村基层的执政能力减弱,村级组织建设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

(一)村级组织的运行管理方式难以适应新的形势

1.村级组织运行不畅。一是村党组织调控能力弱化。在村级民主政治进程加速推进的新形势下,绝大部分“问题村”党组织无所适从,“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敢用”,对农村中出现的问题处置乏力。二是村两委关系不协调。经抽样调查,90%以上的“问题村”两委班子不协调,有的甚至严重对立。三是村民代表会运作不规范。一些“问题村”,受宗族、宗派势力影响,处理村务不能做到公正公平,群众意见很大。

2.村级党组织设置不能适应新的形势。一是党组织设置范围既不能适应农村产业化发展的要求,也不能适应农村城镇化的发展。111个“问题村”中,人口超过2000人的有35个,党员人数超过50人的有32个。这些村的党组织仍保持支部建制,既不能发挥党员的专业特长,也难以适应农村城镇化的新形势。

3.村级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方式落后。在111个“问题村”中,集体资产总量在100万元以下的54个,占全市同类村的8%;100万元至1000万元的39个,占全市同类村的22%;1000万元以上的18个,占全市同类村的41%。可见,集体资产总量越多,村民上访的比例就越高。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村普遍采取集体资产由村委会管理,村会计一人做账的陈旧方式,容易导致挥霍浪费或变相贪污。

(二)村干部及党员的整体素质难以适应新形势

1.村干部素质偏低,驾驭能力不强。一是文化程度低下。“问题村”支部书记,文化程度在初中及初中以下的有76人,占“问题村”总数的68.5%;村委会主任初中及初中以下的有92人,占总数的83%。二是思想政治素质偏低。“问题村”干部为民服务意识淡薄,侵占村集体利益的现象较为普遍。111个“问题村”中,有42个村因村干部违法违纪引发群体性上访。三是工作能力不强。不少村干部不能适应村民自治条件下的民主化工作方法,依法执政水平较低。调查表明,村民对本村工作“一般”或“不满意”的均在50%以上,个别村甚至达到90%。

2.党员威信较低,先进性不强。一是党员发展良莠不分。“问题村”大多村情复杂,为了争夺村级事务控制权,一些支部领导人在发展党员时,极力扩充自身势力和家族势力,将优秀分子拒之门外;一些党员为了保持自己的势力,极力抵制外族人员入党或将组织关系迁入本村,致使党员发展工作出现停顿甚至断层现象。2002年以来在这些问题村中未发展党员的有19个,占全市3年以来未发展党员村支部数的43%。二是党员威信下降。111个“问题村”中,村委会主任不是党员的有58个,没有党员的村委会达40个;三是党员先进性不强。“问题村”党支部对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抓得不紧或根本不抓,党员宗旨观念淡薄,有的干脆把自己等同于普通群众。70%以上的调查对象认为本村党员作用发挥“一般”或“差”。

(三)村级组织的工作环境难以适应新形势

1.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有待提高。一方面,一些村民由于缺乏民主实践,对自身的民利认识不足,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存在盲目性。同时村民不知法、不懂法的现象比较普遍,特别是自身权益受到损害时,要么逆来顺受,忍气吞声;要么无视法律,行为过激。

2.乡镇的指导管理能力有待加强。一些乡镇领导创新意识不强,仍然习惯于用传统的方法和模式指导农村工作。一些乡镇干部不能正确认识、处理村级组织建设与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系,工作不得法,作风不深入,致使一些村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3.村干部的激励保障机制有待健全。在村干部的报酬保障上,目前大部分村都是自行筹措解决,以致集体经济薄弱的村干部报酬很难得到落实。在村干部的管理考核上,缺乏有效的措施,村干部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而一般村民对村干部的监督也缺乏有效的方式,除了上访之外基本没有其他门路。在村干部的权益保障上,也缺乏必要的力度,存在村干部因为维护集体利益受到委曲的情况。这些都影响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二、“问题村”的启示和思考

“问题村”的出现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对新形势下加强村级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

启示一:机制运行的缺陷导致基层党组织驾驭农村政治局面的能力下降,是“问题村”出现的主要因素。因此,必须加大改革力度,在规范村务运行管理上实现新突破。

1.改革村级党组织领导方式。一是提倡交叉兼职。提倡把村党组织领导成员按法定程序推选为村民委员会成员候选人,通过选举兼任村民委员会委员;提倡拟推荐的村党组织书记人选,先参加村委会的选举,获得群众承认后,再推荐为村党组织书记人选;提倡村民委员会中的党员,通过党内选举兼任村党组织领导成员;提倡村党总支(党委)委员会成员兼任下属党支部的书记。二是规范村务运行。进一步明确村党组织在村务运行中的主导地位;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通过村民代表联系户、民主听证会等形式,进一步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完善监督惩处制度,加强村级财务审计监督,实行村干部离任审计;继续试行村干部过错行为承担民事责任制度;及时查处群众反映强烈的村级财务管理、土地征用、旧村改造等重点领域腐败行为。三是提高村党组织竞争能力。积极吸收条件成熟的村委会成员入党;鼓励党员参加村委会选举;鼓励党员通过法定程序当选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对村民代表中党员比例不足10%的村,要予以重点整治转化。

2.改革村级党组织设置。一是改革党组织设置方式。在严格按照《》规定的前提下,创新党组织的设置方式,使党组织设置与人口规模和产业发展相适应,有些可以设立党委和党总支。设置党总支(党委)的村要下设若干党支部,具体可分两种类型:一种是经济欠发达、产业结构单一的村,按照就近方便的原则,以片组为单位分块设置党支部;一种是经济发达、产业门类较多的村,可以按照产业特点和党员职业状况分类设置党支部。此外,要积极探索,尝试打破村域限制,在几个村、一个乡镇甚至更大范围内以优势产业为依托建立专业类党支部。二是改变党员编排方法。分类设置村的党员编排,变过去组织划定为个人意愿和组织安排相结合。由村党总支(党委)研究确定本村专业党支部的种类;然后由党员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提出参加哪种专业类型党支部的申请;村党总支(党委)按党员意愿和实际工作进行调整,将党员统一编排至各专业党支部。三是改进党支部职责。村党总支(党委)在村级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处于领导核心地位,下设的党支部主要履行发展党员、加强党员日常教育管理等职责。

3.改革村级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方式。按照村集体资产总量1000万元以上、100万元至1000万元、5万元至100万元、5万元以下的标准,将全市行政村划分为4类,在尊重村民意愿的前提下,实行不同的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方式。一类村今年着手试点,力争2年内完成集体资产量化工作,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以集体资产量化到村民后入股统一经营的形式,公司化运作,企业化管理。要突破村域限制,采取公开招聘的形式,争取在2年内为集体资产超亿元村、5年内为所有一类村配备1~2名职业化党务工作者和经济管理人员。二类村要在3年内基本完成集体资产量化到村民工作,并借鉴一类村的做法,逐步向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过渡。三类村重点是拓宽渠道,盘活资产,规范管理,进一步强化集体积累机制,通过5年努力,使村集体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四类村重点是有效利用自有资金和帮扶资金,大力发展短平快项目,提高集体经济创收能力,力争5年内全市基本消除集体经济正常年收入万元以下的“空壳村”。

启示二:自身建设的不足导致党在农村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下降,是“问题村”出现的关键因素。因此,必须加大创新力度,在提升干部党员素质上实现新突破。

1.创新选人育人机制。一是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特别是党组织书记。在村两委换届中全面推行候选人文化考试、素质审查、创业承诺制,对候选人的年龄、文化、思想政治素质、工作能力等进行全方位的把关。同时,突出群众公认原则,在村党组织换届选举中全面实行“两推一选”,筛选一批条件具备的村试行“公推直选”,对村支书候选人、支部委员实行村民和党员公推,把群众公认的优秀党员选进村党组织领导班子。对确实没有合适人选的村,可以选派优秀机关干部特别是市管后备干部担任或兼任支部书记,工作出色的予以提拔任用。二是加强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实施“递进培养”工程,把村民中威信高、收入高的“双高”型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农村党员中既会带头致富,又能带领致富的“双带”型党员培养成村干部;把村干部中政治素质强、发展经济能力强的“双强”型干部培养成村党组织书记。制订村级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三年规划,通过3年努力,使全市保持3000名以上的村级后备人才,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30%,35周岁以下占80%。三是改善党员队伍结构,坚决破除发展党员上的结党营私现象。把农村党员发展的重点放在先进分子上,放在村委会成员、村民代表和村级后备人才上。

2.创新学习培训机制。一是建立分层培训新体系。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每年要参加市委组织的培训,时间不少于10天;其他村干部参加乡镇党委组织的培训,时间不少于5天;利用3年时间对全市适龄农村党员、村民代表、后备人才进行一次轮训。二是实施分类培养新方式。每年选送一批建立党总支(党委)村和资产超千万元村的主要干部到大专院校进行提高性培训;加大对村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村支书的培训力度,通过举办研讨班、上党课、参观学习等多种途径,有意识地培养一批专业能力较强的村级党务工作者;对年龄在45周岁以下、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的村干部提出明确的学历培训要求,力争3年内村干部文化程度高中以上的达到70%,其中村支书文化程度高中以上的达到80%。

启示三:外部环境欠佳、党在农村基层的工作合力下降,是“问题村”出现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加大力度,在优化村级工作环境上实现新突破。

1.建立健全激励保障机制。一是建立健全村干部报酬保障制度。按照村集体资产总量、村民人数和村居规模,在全市分类确定行政村干部数和报酬。对集体经济薄弱、村干部报酬无法落实的村,由市、乡镇财政予以补助,确保现职村主要干部报酬的落实。二是建立健全村干部激励机制。建立在村干部中录用事业干部制度,确定一定数量的事业干部编制,考录大专以上学历的村两委成员;建立评先奖优制度,对村集体或个人被评为各级先进的,予以物质或精神奖励。三是建立健全村干部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制度。在原有乡镇组织考核的基础上,通过年初工作承诺、年终述职评议,突出对村干部的绩效考核。考核、测评结果要与村干部的报酬紧密挂钩。年终考核合格的,全额发给报酬;考核优秀的,乡镇可视情另外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考核不合格的,酌情扣除部分或全部报酬。

2.建立健全挂钩帮扶机制。一是建立挂钩联系制。建立乡镇领导联系村支部制度,乡镇领导班子中的党员成员要和村支部结对子,帮助、支持支部开展工作,主动下村解决问题,要把结对成效作为考核乡镇领导的重要依据。同时,结合“平安瑞安”建设,各乡镇要在挂钩联系中摸清村情民情,积极开展打击地痞、村霸等流氓恶势力的专项斗争,依法查处干扰村务和对村干部正常工作、主持公道进行打击报复的人和事,为村干部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建立重点帮扶制。坚持每年排查一批、帮扶一批问题相对突出的村。各乡镇每年都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排出1~3个“问题村”,作为重点帮扶村。市级党员领导干部要确定一个重点帮扶村作为自己的调研联系点,每年至少5次到联系点调查研究,指导工作,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三是建立责任追究制。乡镇党委要把工作重心放在村级建设上,采取务实的工作步骤,切实增强乡镇对村的服务和协调功能。要把“问题村”的整治转化成效作为考核乡镇党委和党委书记工作实绩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3.建立健全群众素质提升机制。一是充分利用农村基层党校、农民学校、乡镇成人中心学校和农民群众易于集聚的集市、企业等场所,适时对农民开展教育活动。二是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举办各类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境界。三是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不断提高广大村民的民主法制意识。

村干部年度个人总结篇6

一、    领导重视、精心组织

为推进村级民主管理规范化工作,乡党委专门召开班子成员会议,专题研究讨论**乡村级民主管理集中性规范化活动有关情况,制订了《**乡村级民主管理集中性规范化活动实施意见》,成立了乡领导小组,落实乡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住村干部是具体负责人的工作机制,8月30日,乡党委召开了各村党支部书记,村民主任、村会计参加的动员大会,明确责任,部署任务,各村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确定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层层落实责任,全乡29个行政村都召开了村级动员会并分别制订了具体工作计划。为村级民主管理规范化工作的顺利推行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

二、    大力宣传,广造舆论

乡党委多次组织乡干部和村干部进行学习培训,培训的具体内容涉及《党章》、《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浙江省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意见》、《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县委办[XX年]54号文件等,全乡共开展学习培训4次,村级组织集中辅导5次,另外乡党委还充分运用标语、广播、黑板报等各种形式,大力宣传推进村级民主管理规范化工作的重大意义、典型事例、经验做法、做到干部精通,党员熟悉、群众了解,从而在全县上下营造浓厚氛围,推动村级民主管理规范化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结合实际,稳步推进。

乡党委对影响和阻碍村级民主管理的一些遗留问题进行了排查调处,对排查的问题进行了梳理,梳理出的主要问题有6个,其中村级班子建设方面有1个,财务管理方面的有3个,其它方面有2个。乡党委抽调专门力量,重点解决了5个村级民主管理方面的问题,其中村级班子建设有1个,财务管理方面有3个,其它方面有1个,还有一个问题由于涉及面广、关系复杂等多方面原因暂时还不能解决。同时,乡党委还进行了制度梳理,全乡共修订完善了180项制度,补充了5项新制度;不断完善管理模式,全乡共有8个村全面推行村务契约(纪要)化管理,制定了3种规范的契约文本,具体事务包括:赡养协议、公共卫生管理合同、垃圾清扫承包合同;同时有10个村编制了《村级民主管理工作手册》,有15个村实行村干部执行民主管理制度承诺、办实事承诺制和廉洁自律承诺制。乡党委共开展财务审批、工程招投标等民主实践活动25次,有21个行政村开展了回头看活动。

四、    加强督导,形成机制。

乡党委成立了专门督导组,巡回督导,掌握进度,深入各村现场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帮助解决,住村干部全程参与指导,并具体负责各个环节内容的书面记录备查,村级民主管理推进情况和活动成效纳入住村干部年度住村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

总之,乡党委通过开展村级民主管理集中性规范活动,进一步推进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各村的村规民约及各类制度,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农村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在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个别干部群众对村级民主管理集中性规范化活动存在着模糊认识,积极性不高,如不少干部担心开展本活动只是一阵风,不能够持之以恒地抓下去等,由于认识上不去,一些村抓活动不积极,不主动,工作进展不快。二是宣传教育不深入,干部群众对村级民主管理集中性规范活动理解掌握不够,有的村虽然召开了会议,但会议只满足于学习资料的表面东西,没有真正地深入细致地讲解和辅导。三是村与村之间工作开展不平衡,全乡虽然有21个村进行了回头看,但有的村只停留在形式上,可以说通过开展活动与过去相比照常没有什么明显变化。上述问题,尽管是个别村的问题,但都要认真对照检查,找出各村在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努力加以解决。.同时继续搞好督促检查,促进工作落实。 (1) 乡村级民主管理集中性规范化活动工作总结 的相关参考:

【返回 栏目列表】

中共**乡委员会

XX年年10月24日

(2)

乡村级民主管理集中性规范化活动工作总结 的相关参考:

城管局党务工作总结

乡镇消防工作总结

消防队工作总结

市干部教育工作总结

基层教育工会工作总结

县小学教育工会工作总结

地区教育工会工作总结

2010年教育工会工作总结

村干部年度个人总结篇7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强化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稳定低生育水平,推进全镇人口计生工作,落实“村为主”工作机制,明确镇村干部计生工作岗位目标责任,完善计生工作激励机制,开创我镇计划生育新局面,现就进一步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作出如下决定:

一、强化领导,健全计划生育工作岗位责任制

1、坚持一级抓一级,党政一把手、行政村书记、主任亲自抓,负总责,村两委干部齐抓共管,任务层层分解,责任层层追究。

2、坚持镇包村干部分工负责制,党政领导分工帮扶联系责任制。

3、坚持计划生育经常性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和阶段性工作目标完成情况的奖惩。

4、坚持均分奖惩,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促进各村计生工作的均衡发展。

二、明确任务,细化计划生育工作奖惩办法

1、孕情监测。

孕检每季度一次,环检每半年一次,由镇包村负责人、村书记、主任、计生专干负责组织安排,包组干部负责按时将孕环检对象通知到村参加孕环检。镇计生服务所负责环检并协助孕检,村专干负责孕检,每次孕检可延长20天左右对漏检人进行补检。以季度综合参检率95%为基数,每低一个百分点扣村1分(不打折扣、直接记入年终考核,下同)扣村书记、主任、专干各20元(按季度兑现);每高一个百分点奖村1分,奖上述人员每人20元。本季度内孕检对象无下剩的,奖村2分,奖上述人员每人50元。两检下剩对象登记表由镇分工干部、村书记、计生专干镇计生办分工人员签字,以示负责。如在各级检查和考评中,出现与所报名单不符且造成严重后果的,由镇党委政府处理。

2、流动人口。

已婚育龄妇女合同签订率以85%为基数、建档率以100%为基数、参检率以80%为基数,在各级检查和考评中,每低一个百分点,扣村0.5分,扣村书记、主任、计生专干各10元;达到则奖励村2分,奖村书记、主任、计生专干各20元。

3、计划外怀孕。

自发现之日起一个月内补救手术到位,否则扣村1分,罚村集体20元,村书记、主任、计生专干各20元;以后每超过一个月加罚10元;导致计划外生育的,每例加罚村集体300元。补救措施及时全部到位的,奖村1分,奖上述人员各20元。人流、引产手术需见服务所医生手术证明、县服务站引产手术证明或县级以上医疗机构证明及村报告单。

4、节育手术及时到位。

若上环超过3个月不到位的(剖腹产8月内特殊情况除外),每例扣村1分,罚村集体100元,罚村书记、主任、计生专干各20元;4个月后每超过一个月按月加罚每人10元。一男一女结扎超过3个月的,每例扣村1.5分,罚村集体200元,罚村书记、主任、计生专干每人20元。两女户结扎对象两个月内未能结扎的每例罚村集体300元,3个月内未能结扎的,扣村2分,罚村书记、主任、计生专干每人30元;以后按月加罚每人10元,超半年结扎不到位的罚村集体500元。对年度节育手术全部及时到位的,奖村3分、村集体300元,奖村书记、主任、计生专干每人100元。对二女户结扎全部到位的,另奖村300元,奖村书记、主任、计生专干各100元。上环、结扎手术需见服务所医生手术证明、县服务站引产手术证明或县级以上医疗机构证明及村报告单。

5、信息上报。

新婚、怀孕、出生、手术信息未及时准确上报,每缺一条信息,罚村书记、主任、计生专干每人5元;应随访而未随访的,每例每缺一次,罚村书记、主任和计生专干每人5元。县级以上考评全部到位,年终一次性奖上述人员每人100元。

6、孕情跟踪情况。

计划内怀孕14周(16周以下)办证,领证的,罚计生专干每例5元,人为造成16周以上办证、领证的(指随访、孕检失误造成的),每例罚计生专干50元,处理不到位的,每例罚村书记、主任、每人50元,全年无未持证怀孕和超月领证的,年终奖上述人员每人50元。计划内怀孕限14周以内登记、上报、办证,杜绝二孩16周以上办证和自然流产现象,每发现一例二孩14周以上流产或怀孕无结果增加该村深挖期内女婴任务一例,限破“两非”案件一例;不能完成的,扣该村2分,罚村书记、主任各100元,罚村集体200元。全年无二孩14周以上流产和无大月份怀孕无结果的或有两非案件突破的,每例奖村3分,奖村书记、主任、计生专干每人100元,奖村集体200元。

7、其它:

(1)宣传教育:镇计生办负责编印下发宣传材料,村专干负责接收,镇包村负责人、村书记、主任负责召集会议,布置宣传材料发放和入户宣传工作,包组干部负责宣传品入户发放和宣传工作,在上级检查或镇上抽查中发现每少发1户,罚包组干部30元。如因宣传材料未发放到农户,宣教工作不到位,造成计生工作在上级考评中失分过半,罚包组干部50元,其他责任人各30元。宣传品已发给农户,因保管不慎或故意刁难的除外。同时村人口学校宣教活动,基层计生协会活动要有计划,按要求开展。在上级考评中如人为造成丢分,每失1分,相关责任人(镇包村负责人、村书记、主任、村专干)分别给予罚款100元。

(2)计生合同协议签订:育妇合同、流出未婚青年婚育服务协议由包组干部负责100%鉴定到每个农户,必须是农户本户鉴字,在上级检查或镇上抽查中每少鉴或代鉴1户,罚包组干部30元。

(3)奖励扶助:奖励扶助对象资格确认工作由镇包村干部和村两委干部以及镇计生办具体组织实施,实行终身问责制。村(居)在摸底上报中必须实事求是,不得隐瞒对象户的情况,一旦上报被镇否决掉,将处理相关责任人,年终考评实行一票否决。

(4)业务质量:镇计生办、服务所,村专干全体人员都应爱岗敬业,认真负责做好自己所承担的各项业务,不折不扣完成本职工作,坚持标准,注重质量。如在上级检查中,因所承担业务工作人为不负责任造成丢分,每丢1分,罚责任人100元。另外,其他相关计生工作及月工作在实施中明确责任人,逐步贯彻落实。

上述奖惩,按月考核,由镇计生领导组确定相关人员进行汇总,奖励按月兑现,处罚镇干部在当月工资中以兑现,村干部在年终工资中予以兑现,村集体在年终转移支付或计生投入中予以兑现。考核时间从今年5月份开始,每月5日前出考核结果,阶段性工作根据检查情况和掌握情况及时出考核结果。

三、强化考核,切实落实经常性工作机制

1、以统计年度为期限,以新婚上报率,四轮孕检平均参检率,生育对象早育发现率,政策内出生率,上环到位率,结扎到位率六个方面的工作为指标,实行经常性工作目标考核责任制。

2、"六个率"考核实行百分制,其中新婚上报率占10分,四轮孕检平均参检率占25分,生育对象早育发现率占10分,政策内出生率占20分,上环到位率占10分,结扎到位率占25分。每月计生办排名通报、年终统计一汇总,纳入总评。

3、根据上级的统一部署,以及从我镇实际需要出发安排的阶段性主要工作,实行考核奖惩机制。考核实行百分制考评或均分奖惩的办法。(具体奖惩按阶段性考评意见实施)

4、继续实行“月分析、月调度、季考核、季排位”经常性工作机制,对村级进行动态管理,促进经常性工作落实。

5、对村级实行逆向责任追究机制,对孕环检工作、手术不到位,尤其是二女户结扎不到位,政策内二孩孕情消失等情况将追究相关网络责任人的责任。

6、齐抓共管,建立健全计生工作协作机制。

1、加大对违规对象的处罚。实行合同管理,对两检不到位,手术不及时,计划怀孕不落实按合同进行处罚兑现。对20*年元月1日以前非婚生育一孩处罚2000-5000元,抢生二孩2000元,超生二孩18000元,超生三孩30000元,三孩以上每增加一个孩次增加20000元。20*年以后按现行社会抚养费征收标准执行。

2、建立计划生育制约措施。充分发挥村级自治组织作用,将计划生育管理措施纳入《村规民约》。镇村相关业务的办理,民生工程的落实,奖励和优待政策的兑现,必须经计生部门按计划生育政策审核把关,实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

四、严格奖惩,确保计划生育各项任务完成

1、实行计划生育年终综合考评制度。镇全年综合考评总分100分,其中阶段性考核占40%,“六个率”占60%。另外在省、市考评考评被抽中没有发现差错等重大问题,或县考评成绩在前五名的奖励5分;6-10名奖励2分,成绩在后1-5名的在年终总评中扣2分,破获一例“两非”案件,奖励5分;二女户结扎1例奖2分;合并汇总得分和奖励分数进行排名奖惩。其它情况的奖扣分见20*年石涧镇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

2、实行计划生育综合考评奖惩制度。年终实行综合考核,对于年终综合考核位于前三名的村,通报表彰,分别奖励1500元、1200元、1000元由村奖励到个人。后三名的村,实行"重点管理",亮"黄牌"警告,村书记、主任、计生专干每人处罚500元。年度不得评为先进集体和文明单位,连续两年亮"黄牌"警告的,其村书记、主任、计生专干就地免职。或我镇计生工作年度考评在进入县"重点管理"的前提下,对全年综合考核位于最后一名的村,实行"末位淘汰",其书记、主任、计生专干就地免职,所在镇包村干部不评先,不提拔,并扣除年终奖金。对于连续三次以上位于阶段性考评前三名的村给予书记、主任、计生专干每人奖励500元。对于连续三次位于阶段性考评后三名的村书记、主任、计生专干给予一票否决。书记、主任、计生专干就地免职。

3、实行计划生育风险抵押制度。其中党委、政府两名主职及计划生育工委人员保证金500元,行政村书记、主任、村计生专干及相关网络责任人保证金300元,全部上交镇财政。在年度计划生育考核进入县一类乡镇或市前10名,按保证金全额奖励。在年度计划生育考核进入二类乡镇或不进入县“重点管理”或市年终考评不被列入市“重点管理”或市“重点帮助”按保证金50%奖励,退位的但末进入县“重点管理乡镇”的,不奖不罚,被列入县“重点管理”或被市列为“重点帮扶”的保证金全部上缴镇财政,奖励镇干部则由镇财政奖励,村干部由村集体奖励。

村干部年度个人总结篇8

*镇辖17个行政村,13679个人口,20*年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产生村党支部书记17名,村委会主任16名,“两委”委员(不含书记、主任)72名,村“两委”年龄结构进一步合理,村级班子战斗力进一步得到提升,干实事,谋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得到进一步体现,通过一年的运转,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和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为全面了解掌握去年换届以来村级组织和村干部履职情况,进一步总结经验,查找问题,研究对策措施,构建中心突出,分工明确,运转高效的村“两委”班子,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自3月初起,*镇党委组织4个“回访”问效工作组对17个村级班子,105名村干部工作运行情况进行全面回访考察,共召开座谈会17场,发放评议表558份,走访普通农户113户,听取群众意见建议52条。通过评议,村级班子中,群众满意的14个,占总数的82.4%,基本满意3个,占总数的17.6%;村干部中,评议称职的87人,占总数的82.9%,基本称职17人,占总数的16.2%,不称职1人。“干实事的多了,说空话的少了;沟通多了,矛盾少了;村干部往镇里跑的多了,老百姓直接找镇里的少了。”*镇村级组织“回访”问效活动开展以来形成了“三多三少”的和谐氛围。

二、主要做法及特点

(一)、突出重点。一是建立组织,加强领导。为确保“回访”问效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镇党委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任组长,班子成员为组员的村级组织回访领导小组,下设*、儒洪、上坊、西园四个回访工作组,同时制订下发了《关于开展村级组织回访的通知》(大委【2009】10号,明确了工作方案和各项回访问效工作纪律、考察范围和目标任务。二是宣传发动,广泛动员。在“回访”问效前,镇党委专门召开镇村干部动员大会,进一步加强认识,统一思想,在全镇范围内形成“回访”问效的良好氛围,并对工作进行了认真部署。三是明确回访重点。突出围绕“六访六看”来开展“回访”问效工作。即访村级组织运转情况,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工作配合情况,看是否团结;访工作开展情况,特别是村级组织20*年度的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和村主要干部竞职承诺兑现情况,看是否务实干事;访财务民主情况,特别是村级财务管理规定贯彻落实情况,看是否清正廉洁;访基层民主情况,特别是贯彻村规民约情况,看是否阳光民主;访政策落实情况,特别是涉农惠农政策执行情况和困难群众帮扶情况,看是否亲民为民;访群众反映情况,特别是普通党员群众对村级组织和村干部的看法意见,看群众是否满意。四是设置“绿色通道”。为方便群众反映意见建议,镇党委专门设立“回访”问效工作热线电话,同时在镇村设置了意见箱,收集民情民意。

(二)、严格考评。采取“听、谈、评、馈”四步工作法逐步深入对村级班子和村干部工作运行情况进行严格考评。一是召开联村干部、村“两委”成员、党员、村民代表会议,听取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对村工作开展情况汇报;二是走村入户与村民代表、普通党员、困难群众交谈,听取村民对班子及成员的整体反映,深入了解换届以来村干部工作开展情况、思想状况等;三是对村级班子和村干部进行综合评议,实事求是地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突出班子成员工作能力、廉洁自律、是否办实事以及群众是否满意等内容;四是就村级班子及其成员工作情况,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群众反映较为集中的意见建议向村两委班子进行反馈,提出工作要求,同时将评定结果向群众公示,接收监督。

(三)、结果运用。“回访”问效工作结束以后,镇党委对“回访”问效情况进行了集中分析整理,对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逐一认识、逐一整改、逐一落实。一是责任再落实。将此次“回访”问效结果作为村两委班子年终考核的一项重要依据。对回访中发现问题较多,群众意见较大的村干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进行教育诫勉;对工作进度一般,班子作用发挥不明显,积极发挥联片领导、联村干部作用,帮助指导开展工作。二是制度再完善。针对群众反映较为集中的村非生产经营性支出较多、村招投标不规范等问题,镇党委制定完善了《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小额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办法》等,对村干部的行为起到了约束作用,巩固和扩大问效成果。三是工作再推进。在回访过程中,各村按要求,注意对照竞职承诺,查看兑现情况,将群众提出需要迫切解决的实事调整列入09年工作计划,进一步明确了09年村两委工作思路和重点目标,同时推广村干部“实事承诺制”,把重点工作分解落实到村“两委”干部,实行奖惩制度。

三、存在的问题与下步对策

一是个别村村级班子主动发展意识不强,发展定位不明确,产业优势不明显,等项目等扶持现象较为突出。

二是少部分村“两委”干部未能充分履职或履职较少。

三是个别村“两委”主要干部不和谐,班子凝聚力不够。

上一篇:放射科年度个人总结范文 下一篇:半年度销售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