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干部意见建议范文

时间:2023-10-04 15:13:18

村干部意见建议

村干部意见建议篇1

一、立足实际,积极创新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工作机制

针对农村税费改革后,广大村民在税费负担明显减轻、物质生活明显改善的同时,对于民主进步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参政议政意识普遍增强的实际,我们坚持从基层来到基层去的原则,派出3个调研组深入到各乡镇、村组进行调查研究,征求意见和建议。通过调研,我们认为,加强村级民主政治建设,必须最大程度地调动村民参与村务管理的积极性,提高干部的服务水平、决策水平和管理水平。通过转变思路,我们把近年来运用在其他领域中的“听证”概念引入到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中来,在全市试行村级事务民主听证会制度,其主要涵义是:在村党支部领导下,村两委会召开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通报工作,回复提案,接受质询,释疑论证,让广大党员、村民与村两委会就重大村务直接进行民主对话。村级事务民主听证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一般安排在年初、年中或年末进行,可根据情况,与年度村民大会、村级事务“一事一议”会联合召开。为了提高工作的实效性,我们通过招投标的方式确定实施村级事务民主听证会制度探索的试点单位。市委组织部通过举办骨干培训班、组织宣讲团、举办专题讲座、印制VCD光盘等方式,使各级干部及时掌握村务民主听证的基本要求和工作任务。对试点村的听证会,市委组织部派员到场旁听,现场指导。同时,我们还要求乡镇组织各村的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及乡镇驻村领导干部到试点村现场观摩学习,努力提高他们组织听证会的能力,保证面上推开村务民主听证工作的质量。

二、突出重点,认真抓好村务民主听证的关键环节

一是乡村联动,严密组织。听证会前,乡镇党委下派经业务培训的驻村干部指导村“两委”起草党支部、村委会工作报告及财务收支情况报告,征求党员和村民代表意见,并帮助科学设计听证议题、精心选取听证代表、提前印制宣传材料、张贴听证布告,吸引村民参与,并研究提出可能质询问题的处理预案。村“两委”在听证会召开5天前,村两委会通过公开栏、广播电视、发放通知单等途径向全体村民公告党务、政务、财务情况和听证事项,并将听证事项、召开听证会的时间、地点及其它要求送达参加听证会的党员和村民代表,从而确保会议正常有序进行。

二是明确范围,精选议题。在议题选择上,坚持科学性和可行性的原则,力求把群众反映集中且本村有能力解决的问题优先列入听证范围,保证议而能行、行而有果。许多村把集资修路、山场发包、水费收缴与使用管理、村部建设、农业设施建设、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农村低保发放、集体资产处置、项目引进等事项作为听证的重点议题。在议题选定上,有的由村“两委”根据有关规定定题,有的是群众联名点题,有的是听证会结束时征集下次听证议题。

三是双向“听证”,当场沟通。村级民主听证会按双向“听证”的原则,即:党员和村民“听证”村两委工作的内容,村干部“听证”党员和村民意见及履行义务情况的内容。在听证会上,主持人积极引导,鼓励群众把一些平常不敢讲、没地方讲、没机会讲的问题讲出来,村干部对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采取不回避、不推诿的态度给予解决或答复,活跃会议气氛,提高听证效果。对涉及党员、村民利益的热点、疑点、难点问题,村两委则与村民共同论证,提出解决办法。

四是及时建档,严格督查。听证会结束后,村党支部及时召开村两委会议,集体研究落实党员、村民代表对听证事项的意见建议,并根据听证意见、建议对听证事项和村务工作进行修订、完善和整改,并在三日内将修订、完善和整改的落实方案、计划等在村务公开墙(栏)上予以公开,接受村民监督。乡镇办党委督促村两委于十日内将听证会的会议记录和提案表、回复意见表、回复意见征询表等则及时收到统一制作的档案袋内,有关情况报乡镇备案。同时将听证事项落实与村干部业绩考核挂钩,将问题落实进展情况和处理结果在村务公开栏中予以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市委还将“听证会”纳入乡镇党建工作目标考核。

三、健全制度,确保村务民主听证有序推进

一是建立民情民意征求制度,保障群众的知情权。为了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积极性,我们建立了民情民意征求制度。征求意见除了采取设立民意征求箱外,还建立党员和村民代表联系农户制度。在听证会召开前,村两委及党员、村民代表分头进组入户倾听民声,综合归纳,将与村民利益密切相关、事关全村发展大局的重大事项以及村民关注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以情况报告形式下发到农户,向村民征求意见和建议。同时,以党员责任区或村民小组为单位分别发放书面提案表,要求10人以上联名、一事一议,在听证会前2天提交村两委,确保收集民情民意渠道畅通。村两委及其他参与答复的相关人员及时组织讨论,就听证项目认真研究,做好听证会的准备工作。五年多来,各村在召开民主听证会前,先后走访群众28**0人次,征求意见、建议2460条,采纳意见、建议****余条。

二是创新听证代表产生办法,保证群众的参与权。根据各地实际,各村的村务民主听证代表一般设定为30名左右。确定听证代表,一般采取自愿报名与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选取听证代表,注意体现代表的广泛性和代表性。在实践中,有的乡镇试行听证代表常任制,通过群众推荐、组织考核,确定一部分有较强参政议政能力和较高威望的人担任常任听证代表,同时根据听证项目的具体情况再确定一些临时代表;有的乡镇实行代表公示制,先将代表名单草案在村务公开栏予以公布,在取得村民认可后再确定为正式听证代表;有的乡镇通过建立听证代表人才库,根据听证议题需要选定具体的听证代表。同时,建立了专家咨询制或顾问制,邀请有关职能部门专家和技术人员会前进行可行性论证,会中接受群众质询,会后帮助修订方案。

三是建立民情民意落实制度,保障群众的监督权。为了把村务公开、民主监督落到实处,我们还在保证民主听证事项落实上进行了探索。建立听证事项督查反馈制度。在全市选聘32名村务公开督查员,重点对村务民主听证工作进行督查,督查情况直接向市委组织部反馈。建立党建联络员列席村务民主听证会议制度。每次召开村务民主听证会,各驻村党建联络员都要参加,对村务民主听证工作进行指导,并在村务民主听证会议记录本上调阅签字。结合村务民主听证工作,进一步推行村务公开投诉督办制度。设立市乡两级村务公开投诉电话、投诉箱,对开展听证工作敷衍了事、效果不好的,或做表面文章假听证的,或是符合条件未及时组织听证的,经村民投诉,由市乡组织部门及时督促整改,做好民主听证的投诉反馈工作。

四、搭建平台,推动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深入开展

一是构造集中民智的平台,促进村级事务的科学决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仅仅依靠村干部几个人的力量和智慧是远远不够的。要解决农村难题,促进农村快速发展,必须发动全体村民群众积极踊跃参与,依靠全体群众力量和智慧,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特别是在一些条件较为艰苦的、有待解决的基础设施项目较多行政村,让群众积极建言献策,着力解决一些迫在眉捷之事更为重要。在听证会上,村干部要报告村里打算干什么、怎么干,征求大家的意见或建议,与大家共同探讨能不能干、怎么干,从而真正做到把大事交给群众商量,让群众在村务决策、管理上“坐正席”。通过集民智,聚民意,合民力,使村干部科学管理、科学决策的水平大为提高。据统计,五年来全市共听证村级重大事务11**余件,先后有党员和群众代表9**0余人次向村干部当面质询,已落实听证内容10**条(件)。群众高兴地说:“以前干部在家定政策,我们在家里想对策,有了听证会这个平等交流的平台,我们坐上了“正席”,自己的事自己作主,干部们出点点,我们也跟着划道道,不愁小康梦实现不了。”

二是构造交流沟通的平台,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以往农村重大事项大多是由村两委班子成员商量讨论决定,村民公开发表意见和建议的场合很少,村干部与村民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不多,存在着“我的,你说你的”的现象。一些村级重大决策和措施出台前没有充分征求群众意见,村民意见纷纷,有的村上访不断。同时一些村干部认为自己辛辛苦苦干工作,却没有得到村民的肯定,甚至还招来埋怨和怀疑,导致一些村干部觉得农村工作难做,产生了“撂担子”的想法。听证会的召开,提供了村民村干部直接对话的机会,增进了交流与沟通,村民可以对村里的一些工作直接发表意见和建议,以保障自己的合法利益,村干部对一些非力所能及的工作,也可以当众作出说明,求得谅解,干群之间的不少误会、隔阂因此得以消除,村民上访现象随之明显减少。不少村民深有感触地说:“过去是村干部说了算,‘公道不公道,只有天知道’,推行村务“听证”制度后,现在是‘公道不公道,一听就知道’”。据组织、纪检、等部门统计,推行村级民主“听证会”制度以来,全市涉及村级干部的件连续下降**%以上。

三是构造民主监督的平台,增强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往不少村干部认为“农村工作主要靠的是经验,不需要多少知识、能力”,但现在一开村级民主“听证会”,村民递交的提案、质询的内容包含了土地、水利、计划生育、社会治安、养老保险等多个方面,涉及到不少政策、法律规定,有些甚至是现代科技知识。村两委成员不得不千方百计学习法律、科技有关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浪河镇青莫村党支部书记于代国在开完第一次听证会后感慨地说:“现在太平官当不成了,村里干没干事,村干部有没有水平,群众通过听证会一‘听’便知”。同时,听证会的召开,也有利于农村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一些原先默默无闻的优秀青年通过上台质询、论证,较好地展露了自己的才华,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引起了镇村领导的注意,扩大了村级后备干部的选择范围,使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五年多来,有40多名优秀青年通过听证会被镇、村作为村级后备干部重点培养,其中已有**名经群众推举走上村干部岗位。

村干部意见建议篇2

一、采取的主要做法

(一)建立五项机制,强化制度保障

一是建立指导培训机制,夯实工作基础。为了抓好农村干部、村民代表这支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骨干队伍建设,我镇制订了指导培训计划,定期对农村干部和村民代表进行培训。每月召开一次农村党支部副书记会议,两个月召开一次农村支部书记会,对村干部以会代训。每季度对村务公开相关人员进行一次业务培训,半年一次农村两委干部培训班,一年一次村民代表集中培训。培训内容因人因事有所侧重,提高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水平。

二是建立监督制约机制,保证工作质量。我们对村务公开实行三个层次的监督。第一是村务监督理财小组的内部监督。财务帐目每次公开内容都必须先经过村理财小组审查、同意签字并经监督小组认可后才能公布,第二是群众监督。通过在公开栏附近建立意见箱、监督电话,畅通上下对话和沟通的渠道,接受群众的监督。第三是党委监督。我们成立了党委、人大、纪委为主的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实行“季查”制度,每季度一次拉练检查。检查村务公开的内容是否真实准确、公开的项目是否全面具体、公开的时间是否及时、公开的程序是否符合规定、公开栏是否规范整洁、是否在《村务公开工作手册》上作了纪录,检查结果由双方签字,作为年终考核依据。

三是建立责任追究机制,促进有序开展。通过建立谈话制度、诫勉制度、民主测评制度、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加强农村干部教育管理,推动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我们利用每年两次的村民代表会,对农村两委班子和村干部进行测评。对群众满意率低的,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由党委书记、副书记负责谈话,其他党委委员和副职领导陪同谈话或者诫勉。我镇北独乐河村原村主任将一笔占地费用存入个人账户,群众意见较大,经镇党委讨论,在听取该村党员和村民代表意见的墓础上决定对其实施诫勉,并将处理结果公开,群众比较满意。

四是建立激励机制,营造良好氛围。我们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细化为三类10项内容,每季度一次进行检查,检查评比结果纳入农村“五个好”支部考核内容。农村“五个好”支部实行百分制考核,其中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占35分。各项工作指标的考核评分结果与年终奖金直接挂钩,调动了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营造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五是建立创新机制,力求取得实效。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保障广大村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我们试行了村级事务民主决策“六步法”。即:民主提案、民主议案、上报把关、民主表决、事项承办、监督实施六个步骤,使村级民主决策更加规范、直观,且便于操作。与此同时,为进二步转变镇村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增强为民服务意识,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结合我镇实际,在全镇党员干部中开展“五民五卡”主题实践活动。“五民五卡”即:贴民心联系卡、安民心明白卡、知民情意见卡、帮民富服务卡、办民事评议卡。其中“贴民心联系卡”为了方便群众,将镇领导班子成员、包村干部、机关职能科室的办公电话和农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办公及家庭电话印制成卡,发放到全镇6700个农户,每户一卡。“安民心明白卡”则按照村务公开的程序、内容和时间的要求,在村务公开栏、电脑触摸屏公开的基础上,全镇统一印发到农户,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抓好五项结合,工作落实到位

一是与农村“五个好”创建工作相结合,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坚持把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作为“五个好,,农村党支部考核的重要内容,一同布置,一同要求,一同考核。

二是与收集群众意见建议相结合,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结合开展的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民主生活会等,发放征求意见表征求意见和建议;定期召开党员会、村民代表会听取意见和建议;安排专人定期(一月一次)开启意见箱收集意见和建议。对群众反映的意见和建议,能够解决的马上解决,不能近期解决的说明原因。

三是与农村干部管理相结合,不断完善公开程序,规范干部行为。通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程序,规范了干部行为,确保了农村各项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

四是与党员教育管理相结合,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提高农村干部和党员的民主法制意识是推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重要前提,也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保证。结合党课教育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

努力提高党员的民主法制意识和依法办事的能力。近年来,每年集中上一次党课,党委书记主讲。围绕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结合本村实际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五是与农村档案管理相结合,不断规范两委班子日常工作。我们把有关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文件、制度、汇报材料,统一归档管理,做到村村建立村务公开档案。安排专人使用区委下发的《村务公开工作手册》,对公开的内容、公开过程中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以及对意见和建议的处理结果,认真及时做好记录,随时接受群众的查询和上级检查。

二、取得的初步效果

(一)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群众与村干部之间的沟通与了解

过去,一些村干群关系紧张,一方面是由于部分村干部粗暴对待群众,作风不民主,处事不公道,为政不廉洁所造成的;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村务不公开,管理不民主,群众的民利不落实而引起群众误解所导致的。实行民主管理,深化村务公开有效地增强了村干部廉洁勤政的自觉性,工作思路进一步清晰,群众观念有效增强,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得到了切实转变,受到了村民的普遍欢迎,村两委班子及成员民主测评群众满意率大大提高。

(二)调动了群众的参政议政热情,促进了农村的民主政治建设

深化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村两委会坚持把村里的重大决策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提交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会讨论,变少数干部拍板为多数人决策,尊重和落实民利,农民自己的事情自己决定,调动了群众参政议政的政治热情。今年1月24日村民代表会议前,镇党委为广泛征求党员和村民代表对村两委班子和干部的意见和建议,共发放1100份征求意见表,回收1030份,回收率93.6%。共征求环境整治、农村基础建设、经济发展、村政管理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151条,被采纳的意见和建议126条。

(三)化解了一些农村矛盾,促进了和谐村镇建设

实践证明,通过落实村务公开工作的各项措施和制度,促进了村干部勤政、廉洁、公正,增强了农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我镇连续多年荣获首都文明乡镇,新农村、北寨村被评为首都文明村。

(四)实现了村干部和农民的双向约束和双向教育,强化了村民自治工作

村干部反映,深化村务公开,落实各项民主管理制度,使村干部不仅要“廉”而且要“勤”,否则群众就不答应,民主评议不过关,选举时就要“下课”。农民反映,深化务公开,民利得到落实,使他们说话想问题都要有根有据,过去那种想当然的做法再也不能有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使农村干部和农民普遍增强了法纪观念,为村民自治工作再上新台阶莫定了基础。

三、几点体会

(一)建立完善的替理制度是深化村务公开,加强民主管理的基础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实践证明,要使村务公开有序有效进行,必须靠好的制度来保证,只有健全完善制度,才能使农村民主管理“有章可循”。

(二)从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入手,做到真正透明公开,是深化村务公开,加强民主管理的关键。

村务公开中,不能搞“犹抱琵琶半遮面”,只有真正公开,特别是把老百姓关心的热点问题,如村集体的开支情况、村干部工资、重大工程、为老百姓办买事等情况公开出去,才能使村务公开工作取得实效。

(三)不断完善公开和管理的形式,是深化村务公开,加强民主管理的重要保证

村干部意见建议篇3

[关键词]四议两公开;基层党建;启示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28X(2010)07-0042-03

2009年11月,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民政部和农业部在河南郑州召开会议,要求全面推广“4+2”工作法。中共上海市委九届九次全会通过的《中共上海市委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中也提出“推广村级组织‘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什么是“4+2”工作法?它给基层党建工作带来了什么?这是大家亟待弄清的,亦是本文的撰写目的。

一、邓州市“4+2”工作法的实践

2004年,河南省邓州市为破解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税费改革以后发展无思路、工作无抓手、服务无载体、引领无典型的难题,着手在构建党组织领导下充满活力的乡村治理新机制上进行探索。2005年9月首次提出了“4+2”工作法并全面推开,在此后的实践中不断完善,逐渐成为推进农村党建的较为全面的工作体系,并在河南全省进行推广。

(一)内涵和工作体系。所谓“4+2”工作法,就是所有村级重大事项都必须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的程序进行决策和实施。“四议”,即村党支部委员会提议、村“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两公开”就是将决议和实施结果进行公告。具体程序为:一是支部会提议。所有村级重大事项的决策实施,都由村党支部首先提出初步的意见和方案,并在支部会上表决通过。提议的原则是找准上级政策、法律法规、本地实际和群众意愿的结合点;前提是符合本村实际,绝大多数农户能够承受;方法是支部成员特别是支部书记,在提议前通过村情民意恳谈会、入户走访等形式,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合民意顺民心的方案。二是“两委”会商议。由“两委”成员对村党支部会提出的议案进行讨论、修改、表决,把村党支部的意图转入村民自治程序。商议时,议案提前发至“两委”班子成员讨论。比较专业的事项请专家介入,进行可行性讨论。商议后,村委会综合各种意见建议,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提交村“两委”表决通过。三是党员大会审议。把“两委”的商议意见交党员大会审议讨论,表决通过。审议前,村“两委”把方案交给全体党员。审议中,认真研究党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方案进行修改完善。审议后,由党员深入农户做好方案的宣传和解释工作,为村民代表会议决议打下基础。四是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按照村民自治法规定,把审议意见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进行讨论,并表决通过,使决策事项最终生效。表决之后,对通过的事项及时做好反对面的工作,减少执行阻力。对未通过事项,分析原因,确实有误的即时中止;条件不成熟或措施不完善的,进行修改完善或待条件成熟后重新进入“4+2”工作法程序。五是实行“两公开”。决议公告的目的是向群众作出承诺,并再次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实施结果公示的目的是向党员群众公布决策实施情况,督促党员干部扎实工作,确保决策落到实处。对于实施过程中遇到突发问题需要变更方案的,及时向党员群众通报,变化较大的再次提交村党支部按“4+2”工作法程序解决。

(二)工作措施。“4+2”工作法打破了传统的农村管理模式、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为了使之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认可并化为自觉行动,邓州市在具体实践中制定了以下措施:

一是抓好宣传培训,提高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和工作能力。村支部书记是关键,邓州市采取两推一选、公推直选、面向社会公开选拔等方式,配好党支部书记,让他们在推广“4+2”工作法中发挥好主导作用。坚持从农村优秀致富能手、复转军人、专业协会负责人、高校毕业生中选拔村干部,让他们在推广“4+2”工作法中发挥骨干作用。把素质好、威信高、能力强、热心为集体办事的群众选为村民代表,让他们当好农民群众的代言人。坚持把宣传工作贯穿始终,运用新闻媒体、规模巡回演讲团等形式,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利用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基地、远程教育等阵地对党员和村民代表进行培训,由组织部牵头每年对全市农村党支部书记分批轮训,乡镇牵头对村组干部和村民代表集中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让他们掌握操作程序,真正成为“4+2”工作法的主体。

二是把握原则,规范运作。坚持以党的领导为核心。做到既巩固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又防止以党代政、由党组织包办村务,保证“4+2”工作法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运行。坚持以发扬民主为根本。党员大会审议时发扬党内民主以凝聚党心,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时发扬人民民主以凝聚民心,使广大党员群众参与有渠道、管理有资格、诉求有回应、监督有保障。坚持以严格程序为关键。强调各地严格遵循“四议”、“两公开”的“路线图”,确保发挥最大效应。坚持以推动科学发展为目的。要求各地在推广实施中,着力解决重眼前轻长远、重发展轻环境、重经济增长轻社会事业等问题,全面落实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实现农村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先后制定了《中共邓州市委关于深化完善“4+2”工作法加强和创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意见》和《邓州市“4+2”工作法实施细则》,对工作法的实施范围、程序、注意事项和各单位的职责做了详细规定。同时,完善《村民自治章程》,修订《村规民约》,建立健全“党员联系群众制度”、“村民代表联系户制度”、“民主监督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配套制度,使“4+2”工作法科学化、规范化。

三是加强组织领导,务求实效。强化责任落实。把推行“4+2”工作法纳入党建工作整体布局,作为各级党组织书记年终工作述职的重要内容,强化县委书记的第一责任、乡镇党委书记的直接责任和村党组织书记的具体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坚持以点带面。在经济基础好、班子战斗力强的村先行试点,培育一批各具特色的先进典型村,让各个村学有目标、干有榜样。同时,对相对落后的村重点指导、强力帮促,尽快提高水平。加大督查力度。全面实行县级领导联乡、乡科级领导包村、乡镇干部包组、村党员干部包户制度,进行全过程的督促检查。严格目标考核。对工作推行情况实行目标管理,严格考核奖惩,坚持责任追究,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三)主要成效。一是解决了村党组织作用定位不准的问题。由于农村管理体制不规范、不系统,许多村级组织始终没有找准自己的位置,有的无为而治,放任自由,处处“缺位”;有的大包大揽,独断专行,不该管的也要管,事事“越位”。推行“4+2”工作法后,村党组织是程序的启动者、组织者,发挥领导核心作用,该干什么、怎么干在工作法中做了明确规定,从而避免了缺位或越位的问题。

二是解决了村“两委”合力不强的问题。在农村,“两委”的矛盾普遍存在,有的村以村党支部决策取代村委会、村民代表大会的决策;有的村村委会或村民代表大会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削弱了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两委”班子工作中出现“两张皮”、“两条心”。推行“4+2”工作法后,党支部成为决策链的第一个环,确保了领导核心地位,在决策的执行中发挥保障监督作用。村委会是决策执行主体,在执行过程中拥有充分的自,但在决策制定过程中只起参与商议作用。两者的职责得到明晰,矛盾消失。

三是解决了党员和群众民利难以保障的问题。“4+2”工作法,在制度上、程序上确保村党组织提出的设想提议都必须通过党员审议,村“两委”商议意见必须通过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大会决议,党员和群众可以发表意见,赞同或者否定村“两委”提议意见。最后通过“两公开”来进行监督,保障了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

四是解决了农村干部工作方法单一的问题。计划经济时期,农村干部养成了依靠行政推动工作的习惯。改革开放后,随着群众民主意识的提高,这种方法越来越不适应了。推行“4+2”工作法后,事事要问党员、群众答应不答应,这就倒逼着村干部放下架子,讲方法、讲程序,学会协商,尊重民意,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

二、“4+2”工作法对基层党建工作的启示

“4+2”工作法的基本理念是农民群众自己的事情让农民群众自己议、自己定、自己干、自己管,将民主贯彻到基层。其核心是民主,关键是公开,重点是参与,主导是村党支部。这一工作法对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及党组织引领下的民主政治建设,进而带动农村改革、村民自治、科学发展,行之有效,作用巨大。

(一)新形势下推进基层党建工作要有探索创新的勇气和激情。综观河南邓州“4+2”工作法的出台过程,可以看出这是当地党组织根据地区实际,针对新时期、新形势下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社会组织形式的深刻变化和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为解决当地农村改革发展中出现的一系列难题而探索创新的党建工作方法。探索和创新需要勇气,勇气来源于对党的工作的负责和对群众的感情。“4+2”工作法对传统的领导方式和管理模式形成了强烈的冲击,不可避免地削弱了个人的权力和局部利益。如果没有这样的勇气和激情就没有“4+2”工作法。上海的基层党建工作同样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如何使基层党建达到中央的要求,促进上海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都要求我们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开拓进取的面貌和深入探索的勇气去寻求更加有效的新方法、新途径。

(二)新形势下推进基层党建工作要转变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4+2”工作法得以取得实效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村干部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的转变。它改变了村党支部大包大揽的传统做法,而是通过党员干部主动问政于民、问策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广泛征求民意,充分尊重民意,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在执行决策时,要求党员干部增强程序意识、规则意识,增强依法办事的自觉性。这一做法得到群众的认可支持,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使组织的执政基础更加稳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上海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这对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方式提出了挑战。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党的工作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论是国有企业、社区、机关等体制内党建工作还是社会领域党建工作,都需要转变思路,寻求符合各方特点的有效形式和方法。

(三)新形势下推进基层党建工作要充分激发和调动党员群众的参与热情。在基层工作中,班子和带头人是关键,但也离不开普通党员和群众的参与和支持。“4+2”工作法把支部提议并经“两委”商议后的决策事项,交由党员大会或党员代表议事会审议,在党内营造了民主讨论的氛围,发挥了广大党员的作用。把审议后的事项由村民作出决议,突出了农民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动员不同的阶层广泛参与,把各种利益群体的积极性调动和整合起来,使农村各种力量为我们党在农村的工作中心服务,确保基层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在新形势下,充分激发和调动党员群众的力量,对于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具有重要作用,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需要研究的是如何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4+2”工作法的经验是运用公开公正的民主管理方式,直接的效果是避免和化解了由于信息不对称、互相不信任造成的矛盾,其实质体现了对党员群众的主体地位的尊重。它启示我们,只有尊重,才能开启民智、汇集民智、积聚民意,党的工作才能更具吸引力、凝聚力。

(四)新形势下推进基层党建工作要重视程序和制度建设。“4+2”工作法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以规范的程序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有机统一起来,确保村级民主政治建设有效操作、稳步推进。“4+2”2作法明确规定,通过“4+2”工作法决定的内容任何人不得随意更改,未按照“4+2”工作法决定的事项均为无效;在决策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来进行,不得搞变通、打折扣。与此同时,进一步完善了党内重大决策征求意见、村民代表推选、党员联系户、村民代表联系户等十余项制度,逐步形成了落实“4+2”工作法的完整制度体系,充分体现“主线贯穿,机制配套,党群同步,成果保障”的工作局面。这是“4+2”工作法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程序和制度是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的基础。上海的基层党建有很多好的做法,在推进和深化的过程中可吸取邓州“4+2”工作法的精华,将基层党组织机制建设主线贯穿在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中,形成以制度促工作、以制度保成效的工作格局。

(五)新形势下推进基层党建工作要加强基层党务干部的能力建设。“4+2”工作法支部书记是主导。不仅要求支部书记具有党性强、奉献精神强、威信高等较高的领导素养,而且要熟练掌握这套科学的工作方法,才能得心应手地解决村级事务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为此,邓州市利用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基地、远程教育等阵地和党员活动日等载体建立了“三级培训体系”,大力加强干部和村民代表队伍的建设。它启示我们,基层党建工作能不能搞好,党务干部是关键。选好配强带头人,提高党员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加强基层党组织的能力建设,是当前基层党建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笔者认为,“4+2”工作法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农村党建工作或者说基层民主建设的一个创新,也更多地启示我们,在新形势下应该用怎样的理念和方法去推进党的工作。

村干部意见建议篇4

**镇辖17个行政村,13679个人口,**年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产生村党支部书记17名,村委会主任16名,“两委”委员(不含书记、主任)72名,村“两委”年龄结构进一步合理,村级班子战斗力进一步得到提升,干实事,谋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得到进一步体现,通过一年的运转,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和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为全面了解掌握去年换届以来村级组织和村干部履职情况,进一步总结经验,查找问题,研究对策措施,构建中心突出,分工明确,运转高效的村“两委”班子,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自3月初起,**镇党委组织4个“回访”问效工作组对17个村级班子,105名村干部工作运行情况进行全面回访考察,共召开座谈会17场,发放评议表558份,走访普通农户113户,听取群众意见建议52条。通过评议,村级班子中,群众满意的14个,占总数的82.4%,基本满意3个,占总数的17.6%;村干部中,评议称职的87人,占总数的82.9%,基本称职17人,占总数的16.2%,不称职1人。“干实事的多了,说空话的少了;沟通多了,矛盾少了;村干部往镇里跑的多了,老百姓直接找镇里的少了。”**镇村级组织“回访”问效活动开展以来形成了“三多三少”的和谐氛围。

二、主要做法及特点

(一)、突出重点。一是建立组织,加强领导。为确保“回访”问效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镇党委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任组长,班子成员为组员的村级组织回访领导小组,下设**、儒洪、上坊、西园四个回访工作组,同时制订下发了《关于开展村级组织回访的通知》(大委【**】10号,明确了工作方案和各项回访问效工作纪律、考察范围和目标任务。二是宣传发动,广泛动员。在“回访”问效前,镇党委专门召开镇村干部动员大会,进一步加强认识,统一思想,在全镇范围内形成“回访”问效的良好氛围,并对工作进行了认真部署。三是明确回访重点。突出围绕“六访六看”来开展“回访”问效工作。即访村级组织运转情况,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工作配合情况,看是否团结;访工作开展情况,特别是村级组织**年度的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和村主要干部竞职承诺兑现情况,看是否务实干事;访财务民主情况,特别是村级财务管理规定贯彻落实情况,看是否清正廉洁;访基层民主情况,特别是贯彻村规民约情况,看是否阳光民主;访政策落实情况,特别是涉农惠农政策执行情况和困难群众帮扶情况,看是否亲民为民;访群众反映情况,特别是普通党员群众对村级组织和村干部的看法意见,看群众是否满意。四是设置“绿色通道”。为方便群众反映意见建议,镇党委专门设立“回访”问效工作热线电话,同时在镇村设置了意见箱,收集民情民意。

(二)、严格考评。采取“听、谈、评、馈”四步工作法逐步深入对村级班子和村干部工作运行情况进行严格考评。一是召开联村干部、村“两委”成员、党员、村民代表会议,听取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对村工作开展情况汇报;二是走村入户与村民代表、普通党员、困难群众交谈,听取村民对班子及成员的整体反映,深入了解换届以来村干部工作开展情况、思想状况等;三是对村级班子和村干部进行综合评议,实事求是地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突出班子成员工作能力、廉洁自律、是否办实事以及群众是否满意等内容;四是就村级班子及其成员工作情况,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群众反映较为集中的意见建议向村两委班子进行反馈,提出工作要求,同时将评定结果向群众公示,接收监督。

(三)、结果运用。“回访”问效工作结束以后,镇党委对“回访”问效情况进行了集中分析整理,对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逐一认识、逐一整改、逐一落实。一是责任再落实。将此次“回访”问效结果作为村两委班子年终考核的一项重要依据。对回访中发现问题较多,群众意见较大的村干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进行教育诫勉;对工作进度一般,班子作用发挥不明显,积极发挥联片领导、联村干部作用,帮助指导开展工作。二是制度再完善。针对群众反映较为集中的村非生产经营性支出较多、村招投标不规范等问题,镇党委制定完善了《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小额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办法》等,对村干部的行为起到了约束作用,巩固和扩大问效成果。三是工作再推进。在回访过程中,各村按要求,注意对照竞职承诺,查看兑现情况,将群众提出需要迫切解决的实事调整列入09年工作计划,进一步明确了09年村两委工作思路和重点目标,同时推广村干部“实事承诺制”,把重点工作分解落实到村“两委”干部,实行奖惩制度。

三、存在的问题与下步对策

一是个别村村级班子主动发展意识不强,发展定位不明确,产业优势不明显,等项目等扶持现象较为突出。

二是少部分村“两委”干部未能充分履职或履职较少。

三是个别村“两委”主要干部不和谐,班子凝聚力不够。

四是少数村未能推行“一事一议”制度或推行力度不够,村民代表参与村级事务管理较少。

村干部意见建议篇5

一、探索动因

村“两委”关系不协调问题,一直是摆在农村各级党组织面前的不容回避又令人头痛的顽症。在村级换届前,我县721个行政村中有将近20%的村“两委”关系不协调,其中有10%左右的村矛盾十分尖锐,而且还具有明显的不稳定性,分分合合,合合分分,今天沟通了,明天又为一件具体事务争起来了;这个村理顺了,那个村又冒出来了,严重地破坏了村级工作的正常开展,削弱了村级组织的整体战斗力,影响了党在农村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阻碍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实践证明,凡是村“两委”矛盾突出,关系不顺的,多数是后进村、瘫痪村,即使原先是一些先进村、红旗村,因为村“两委”关系问题出了“故障”,也会迅速滑坡,沦落到后进行列。

事物从来不是在单一的因果关系中寻找线性发展的。在农村改革不断深入的过程中,村“两委”关系不协调问题的出现和存在,往往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思想根源,是各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顺着村级组织自身这一个平面进行解剖,矛盾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产生。

1、从“由谁当”问题上存在的意见分歧中产生。村级换届选举,既是党员村民充分行使民利的一次机会,也是直接引发村“两委”矛盾的“导火线”,许多“两委”关系不协调的村就是从选举时埋下矛盾的伏笔的。造成村“两委”意见分歧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村党组织直接介入到村委会职位的竞争中,利用村党组织的职权和影响极力为自己所推出的候选人拉拢选票,制造不公平环境打压竞争对手,结果竞争对手当选后,直接就与村党组织对着干。二是宗族派性之间斗争白热化,每个宗派的人都投“自己人”的票,出现党组织书记由你这一派这一族的人中当选,村委会主任从我这一派这一族的人中产生,选举结果双方都势不两立。三是一些先富起来的村民,不是凭自己的素质、能力帮助村里发展经济,而是用金钱“打一个回马枪”,通过买选票、买人心等手段,直接参选或扶持自己的人,扩大自己的政治势力,在经济渗透战中矛盾激化,造成党组织战斗力被削弱。四是有的乡镇干部想方设法操纵选举,搞指派、派选,对不是“意中人”的候选人总看不上眼,多方刁难,故意设卡,这些人上来后存在着抵触情绪,把气出在村党组织身上。

2、从“代表谁”问题上存在的权益失衡中产生。权力和利益的分配不均,往往是造成村“两委”关系不协调的最直接、最常见的原因。有的村“两委”干部自身定位不当,村党组织书记认为,既然党组织是村级组织的领导核心,党领导一切,自己理所当然就是“龙头老大”,所有事务都应由党组织说了算,对村民自治不理解不支持,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村委会这个村民自治组织的“自我”空间;村委会主任片面地认为村委会是村民自治组织,依法享有自治权,可以不接受党村组织的领导而独立开展工作,导致“自我”膨胀,双方争你大我小、你高我低。还有的村“两委”干部俨然把自己作为选举中能为自己画“O”人的群体代言人,极力维护这一群体人的利益,在宅基地审批、计划生育指标落实、纠纷调处等方面千方百计予以偏向和倾斜,导致村“两委”之间争夺决策权、人事权、财权和公章现象的出现。如我县一个村,在换届选举后,村委会一班人趁村党组织书记外出办事的机会,讨论公布村里配套组织负责人人选。也有一些村,村“两委”关系本来是比较融洽的,党组织书记地位突出,但在选举中帮助村委会主任当选的那部分村民不服书记说了算,认为村委会主任无能,没有为自己说话,激发村委会主任不平衡心理,促使其走上与村党组织书记争权夺利的歧途。

3、从“按什么规则干”问题上存在的工作无序中产生。一是两委权责不清。从理论和制度上看,村党组织和村委会的地位及关系是明确协调的,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主要体现在政治领导、组织领导、思想领导和重大决策上的领导。但在具体实践中,这种规定就显得抽象、笼统,缺乏可操作性,搞不清哪些该由党组织负责,哪些该由村委会负责,造成一些村好事大家抢着干、难事大家争着往外推的情况。二是制度缺位。近年来,各级党组织制订了不少有关村级管理的制度,但多而杂,往往是内容上规定得多,程序上如何操作规定得少,特别是能体现议事决策先党内后党外,能规范村“两委”关系的制度寥寥无几,整个制度堆中形不成一条贯穿党的领导的主线,致使村“两委”在遇到具体问题纷争时,找不到合适的依据。三是规定落不到实处。有些村务管理制度和要求十分明确,但只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没有真正在实际工作中执行起来。如村务公开制度,我县早在1997年就出台文件,对具体要求作了明确。但在实地调查中,该项制度执行的情况并不乐观,有的村上级不检查就不公开,有的村搞假公开或半公开,有的村不让民主理财小组介入理财活动,个别村甚至另起名目开单下帐。又如在民主决策中,有的村很少召开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村中大事由少数几个干部决定,村民不仅没有决策权,甚至连知情权都没有。制度的不健全,办事的无章可循,导致整个班子在一种无规则的混乱状态下运行,难免会在某个环节上出现偏差或不周之处,有意或无意地伤害了对方感情,侵犯了对方利益,引起不必要的矛盾。

4、从“干得怎么样”问题上存在的监督乏力中产生。村“两委”之间关系不协调的产生和发展,跟没有建立起一套有效的公开透明的监督机制有关。一是村党组织没有对村委会实行有效的监督。村党组织、村委会关系出现不协调后,工作就出现“两张皮”,彼此不通气,村委会也没有及时向党组织汇报情况,对一些重大的财务开支也是我行我素,不让村党组织靠边。二是群众对村干部没有很好地开展评议。村“两委”干部谁对谁错,群众心中最明白。而从目前情况看,年终对村干部的评议考核制度没有真正地执行起来,干部干好干坏、干多干少一个样的情况还较大程度地存在,助长了村干部之间闹矛盾。三是乡镇指导欠到位。少数乡镇领导思想上尚不够重视,对于村“两委”关系中的一些萌芽性问题,能拖就拖,得过且过,使问题积累,矛盾加深。还有的乡镇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仍不适应,认为现在乡镇政府与村委会的关系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而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对这一变化感到难以把握,不敢大胆地领导,甚至畏难迁就,疏于管理,使闹不团结、有过错的村干部得不到应有的惩处,加剧了矛盾的产生。

二、基本做法

村“两委”关系不协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往往是复合型的统一体。但有一点是共性的,在目前的实际工作中,村党组织和村委会的关系相当程度上都具体表现在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关系的协调和处理上,取决于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个人的政治素质和大局意识如何。这种关系存在的基础是不牢靠的,要想从根本上妥善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从规范村“两委”运行机制入手,加强制度建设。因为制度建设更带有根本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根据上述基本思路,我县从去年初开始,在市委组织部的指导下,开展了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的探索和实践。在横溪镇76个行政村进行试点的基础上,制定下发了《中共*县委关于建立和完善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的实施意见》,在全县面上推开。在探索过程中,我们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和依法办事作为扩大农村基层民主、正确处理村党组织和村委会关系的基本原则,从明确村“两委”工作职责权限、规范村级工作运行入手,加大村级制度建设力度,把自觉发挥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贯穿于实施“四个民主”的全过程,切实做到民主选举中反映民意、民主决策中集中民智、民主管理中实现民愿、民主监督中凝聚民心。

1、坚持“公认”原则,改进村级选举办法,建立健全公平竞争的民主选举机制。一是村党组织选举推行“两推一选”。村党组织要有地位有作为,不仅要自身过得硬,还必须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我县在认真总结“两票制”成功做法的基础上,按照上级的部署和要求,全面推行了以党员民主推荐、群众推荐测评、党内民主选举为主要内容的“两推一选”。通过党员干部推荐,村民或村民代表投信任票,然后在党内进行选举,既尊重了大多数群众的意愿,又符合党内选举的有关规定,同时也能够把那些工作能力强、群众信得过的优秀党员选拔到村党组织领导岗位上来,让大多数群众心里满意。二是在村委会换届选举中建立以党组织为主体的村民选举委员会,并推行“竞选制”。明确要求村党组织书记依照法定程序担任村民选举委员会主任,并在党组织的领导和帮助下,按照村委会“一法两办法”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制订选举办法和村委会成员任职资格条件,引导村民正确行使民利,认真做好村委会成员的提名和选举工作,把那些思想好、作风正、有文化、有本领、真心实意为群众办事的人选进村委会。在群众基础比较好的村,还积极提倡“海选”,实行无候选人的选举;在选举竞争比较激烈的村,大力推行“竞选制”,让村委会正式候选人当众发表治村演说,接受群众的挑选。为充分体现村党组织对村委会的领导,我们明确要求每位候选人在治村演说中必须作“在村党组织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的表态。

2、坚持“公听”原则,畅通征求意见渠道,建立健全深入广泛的收集民意机制。经过土地经营制度改革洗礼的农民,在闯荡市场的过程中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他们不仅只关心个人收入的增加、生活的改善,还能够进一步从一个村到一个乡镇,甚至更大范围内思考一些农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形成一些符合农村实际的观点或建议。这些观点或建议所涉及的,正是农村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正是从这个角度和转变村干部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高度,我们进一步明确要求各行政村在每年工作思路的提出,村级重大事项决策之前、落实之中、解决之后都要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并对村干部收集民意的渠道和要求作了进一步的规范。在征求意见的方式上,采用平时分散征求与定期集中征求相结合的办法。对村干部平时分散征求意见工作,主要建立了村干部走访农户制度和书面征求村民意见制度,要求村干部平时每人联系10户以上农户,每季度至少主动上门走访一次,全村所有农户每年至少遍访一次,并结合走访工作向村民发放书面征求意见表,认真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掌握群众的所思所虑和所求,帮助群众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每位村干部要将所了解掌握的情况及时向村党组织汇报。集中征求活动,在村党组织领导下定期组织开展,主要通过民情接待日(夜)和“民主恳谈会”的方式开展。民情接待日(夜)制度,要求村班子成员每月利用2个工作日或晚上,集中接待群众来访,及时了解村民实际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认真听取村民对村班子工作和全村发展的意见及建议,并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分类采取措施予以落实。民主恳谈会制度,要求各村根据实际情况,每年一次以上召开“民主恳谈会”,通报村“两委”工作情况,对村级事务进行释疑探讨,达成共识,加强沟通。通过这些制度的实施,一方面畅通了群众的言路,使村民的意见表达渠道越来越宽,能够充分集中民智。另一方面可使村干部在走访农户征求意见的同时,增进与村民的感情,转变工作作风,使农村的发展建立在群众自觉自愿、干群关系融洽的基础上。

3、坚持“公决”原则,规范村务决策程序,建立健全公开透明的民主决策机制。从实践看,一些村“两委”出现矛盾,许多是由重大事项的决策引起的。由于村党组织与村委会两个组织的性质不同,村党组织和村委会的职责,分别由《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行规定。但两者在具体运作过程中,有许多工作职能尤其是重大事项决策上有交叉,需要从程序上作出规范。按照村“两委”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和村民自治的有关精神,在制定村级议事决策规则时,我们都渗透着先支部后村委、先党员后群众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精神。重点建立健全了以下几项制度:一是村“两委会”联席会议制度。由村“两委会”联席会议讨论处理日常事务的做法,是正确处理村党组织和村委会关系的好办法。村“两委会”联席会议一般由村党组织书记召集并主持,对于重大问题的决策,必须经村“两委会”联席会议研究讨论,并在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表决通过后,才能付诸实施。村“两委会”联席会议要定期召开,一般每月召开一次,如遇重大村务随时召开。二是党员议事会制度。对农村无职党员既要其认真履行自己的义务,又要保障其民利,让其在农村“吃香”起来,增强其党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发挥更大的作用。建立党员议事会,让党员参与村级事务的决策,是提高党员地位,更好发挥党员参政议政作用的一个有效途径。党员议事会由村党组织召集并主持,参加对象为全体党员,一般在村“两委会”联席会议后召开,对村“两委会”联席会议形成的基本意见进行充分讨论,提出意见、建议,达成共识。三是村务大事民决制度。这是我县在去年村级“学教”中探索创新出来的决策新形式。它打破“村事干部定”的固定模式,变少数人决策为多数人决策,变结果公开为过程公开,变“为民作主”为“让民作主”,有效地增强了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和上级领导的肯定。在面上推开过程中,我们又对此作了进一步完善。从民决的方式看,既可通过召开村民会议方式进行,也可根据客观条件情况采用流动票箱到人到户征求意见的方式进行。其一般程序为,先由村“两委会”对需提交民决的事项和问题进行充分讨论协商后,拟定民决初步方案,然后提交党员、村民代表和村民组长以上会议进行讨论和充实修改,进一步完善民决方案。在此基础上,报经乡镇党委、政府审查后,按照全村18周岁以上村民数或户数制作村务大事民决卡,上面说明民决的议题、内容、方法等,然后以设置流动票箱入户的方式进行表决。参加民决人数应当有本村80%以上的18周岁以上村民或户参加,所作决议、决定,应当经参加表决人数或户数的80%以上通过。这里两个“80%”,对《村委会组织法》的规定标准作了适当提高。作这样的调整主要是考虑到以往村里的有些事项尽管得到过半数村民的同意,但由于还有将近一半人的反对,执行过程阻力较大,许多事项不得不半途而废,造成重大损失。将参会人数和赞成人数提高到80%以上,改变了赞成人数与反对人数的比例,便于决议的贯彻实施。四是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在村民代表会议召开以前,村“两委”应将有关问题通报村民代表,以便村民代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更好地代表村民利益和意愿,参与有关问题的讨论。

4、坚持“公约”原则,完善村级管理内容,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民主管理机制。村级组织不是政府的一级政权组织,属于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自治组织。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的关系是指导与被指导关系,不能要求农民应该干什么,不让干什么,先干什么,后干什么,而应按照村民自己制定的章程和规约实行自我管理。村民的意见往往是体现在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上。村民自治章程要由村民会议讨论决定,由村委会负责执行。自治章程着重对村民组织、经济管理、社会秩序等内容进行规范,是村民开展自治活动应遵循的“宪法”。村规民约一般是就某些突出问题,如小偷小摸、打架斗殴、迷信以及护林防火、邻里关系等方面制定的一些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村规民约由村党组织负责制定,由村“两委会”联席会议和党员议事会通过后,提交村民会议讨论决定,具有相对稳定性。

5、坚持“公开”原则,严格监督考核制度,建立健全内外结合的民主监督机制。村一级干部相对于国家公务员来说,管理的难度更大,漏洞也较多。在当前的农村案件中,反映村干部违法违纪问题的占有较大一部分比例。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放松了对村干部的监督。失去监督的权力容易导致腐败,也是引起村“两委”关系不协调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我们立足于村“两委”关系的改善和村级工作的规范,加强了三方面的监督工作。一是村“两委”内部监督。着重建立健全了村委会向村党组织报告工作制度和村级重大事项村党组织、村委会联章联签制度。村委会向村党支部报告工作,是村党组织履行领导村委会职责和村委会接受党组织领导的一种具体实现形式。村委会向村党组织报告工作,是村民自治组织向执政党组织报告工作,是组织与组织之间的事,不是村党组织书记与村委会主任个人之间的事。村委会每年向村党组织报告工作不少于三次,碰到重大问题应及时报告。对村级收支计划、大额财务开支、集体资产经营等涉及村民利益及村民关心的重大事项,实行村党组织、村委会联章联签。这样做,既能增进村“两委”班子的团结和合作共事,减少村“两委”干部之间的磨擦,又能提高办事效率,减少村干部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从农村的实际情况看,把村委会向党组织报告工作与村重大事项村党组织、村委会联章联签有机地结合起来,是一种解决村“两委”关系不协调问题的简便易行思路。二是群众监督。扩大群众对村务大事和村干部评议考核的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是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客观要求。首先,进一步完善了以财务公开为重点的村务公开制度。在坚持原有做法的基础上,对村务公开进行了“三统一”,即统一规定公开的时间为每季度第一周,统一规定村务公开的项目,统一设计下发村务公开的表格。规定各行政村在村务公开时必须做到一式三份,一份公布,一份上报乡镇党委政府备案,另一份村里存档备案。同时,进一步健全了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组长,在村党组织的领导下代表群众查阅财务帐目。并向村党组织、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报告,督促村务公开制度的贯彻落实,保证村民对村务工作拥有全程的知情权。其次,进一步完善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对村干部的民主评议年终结合工作总结进行,由乡镇党委组织。在评议的标准上,专门制订下发了《村官行为规范》,从政治思想、组织纪律、履行职责、廉洁自律等方面对村干部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都作了具体明确的规定,使评议工作有统一的参照标准;在评议办法上,各村召开考核大会,由村干部按照《村官行为规范》的要求向评价人通报一年来的表现情况,然后由村民组长以上干部、全体党员、村民代表和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打分测评;在评议考核结果的运用上,加大了力度,作为村干部使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对被评为不合格村干部的,由乡镇党委视情节轻重作出相应的处置,增加村干部工作的压力和动力,促使其转变作风,规范言行。三是上级监督。建立村干部任期或离任审计制度,对负有集体经济管理、审批职权的村党组织、村委会、村合作经济组织以及村办经济实体负责人,任职期满或中途离任的,都必须由乡镇党委和政府牵头组织审计、农经等专业部门,对他们在任期内负责管理的所有财务开支、集体财物管理和执行财务纪律、廉政纪律等情况进行审计,审计结果向村民公开,还干部一个清白,给群众一个明白,实现前后任之间的顺利交接。

三、主要成效

我县集中性开展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的探索和实践已有二年时间,运行机制得到了较好的落实和检验,已显现出其现实针对性和适用性,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1、理顺了村“两委”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确立和加强了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在运行机制的探索和实践中,我们把坚持党的领导贯穿始终,无论从宣传教育的舆论氛围上,从村级各项制度的制定和原则程序的确立上,还是从实际工作的抓落实中,都充分体现出了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和战斗堡垒作用,使村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了明显的增强。一方面,通过“两推一选”,有效地突破传统的农村党组织“由少数人选人”的干部选拔任用模式,把一大批政治强、清正廉洁、党员群众拥护,具有带领群众面向市场、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强农民收入能力的优秀党员选进村党组织班子,大大地改善了村党组织班子成员的素质结构,增强了村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另一方面,通过村党组织对村委会直选的领导,以及在各项制度制定执行过程中,先党组织后村委会、先党员后群众原则的反复实践,使广大村委会干部对村党组织和村委会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增强了在村党组织领导下开展工作的自觉性。村党组织也在平时的工作中注意听取村委会的意见和建议,放手让村委会按照章程大胆开展工作,不搞包办代替,有效地消除了隔阂,增进了团结,促进了村两委之间的协调运转,形成了村班子的整体合力。如横溪镇下陈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长期不和,村里工作处于瘫痪状态,村党支部书记想“撂挑子”不干了。在这次建设活动中,横溪镇党委将该村作为运行机制的重点推广村,通过从上到下、从下向上几个轮回的思想教育,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都认识到过错,村委会主任主动向村党支部书记道歉,村党支部书记打消了顾虑,理直气壮地出来工作,村里工作很快有了起色。

2、提升了村级管理的层次和水平,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涵盖了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以及村干部收集民意工作的各个方面,使村级管理实现了规范化,彻底改变过去工作无制度、办事无程序、财务不公开、权力无监督的状况,逐步形成一个职责分明、相互监督、齐抓共管的村级工作机制,提高了村级组织工作效率,增强了村级组织的整体合力。通过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的实施,村“两委”的任期目标更加明确,工作思路更加清晰,村级各种组织都能围绕发展农村生产力、引导村民勤劳致富、增强集体经济实力的中心任务,按各自的工作制度抓好落实,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3、增强了村干部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和村民的民主参与意识,加快了村级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的建立和实施,使村干部逐步养成了照章办事的自觉性,如在讨论重大问题时能严格按照规范和程序提交村民代表会议决定,克服了以前那种想到哪里做到哪里,随便找个地方碰个头就算的随意做法,使村务工作逐步走上了有章可循、依法治村的轨道。广大农民群众通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进一步规范了自己的日常行为,依靠民主和法制的手段,协调利益关系,化解各种矛盾。村民自治章程的建立和村规民约的制定,使广大农民群众明白了什么应该做,什么不该做,在注重保护自身利益的同时,认识到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增强了遵纪守法、履行义务的自觉性,农村的一些老大难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农村社会秩序、村风民风有了明显改善。同时,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的建立和实施,使村民在自我管理的过程中被赋予实际的权利,村民对看得见、摸得着、关系自己切身利益的事主动参与,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己的事情自己管,自己的带头人自己选,调动了村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既有利于村级工作的开展,又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如在实施村务大事民决过程中,不少村民放下手头生意,从外地赶回参加民决,每次民决参加人数都达到全村应到人数的80%以上,并提出许多合理化建议,表现了极高的参政议政热情,有力地促进了村级各项事业的发展。

4、转变了村干部的工作作风,拉近了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距离。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的本质就是让农民群众当家作主,让他们在选择领导、决策大事、监督工作、管理财务等方面有发言权,当评判员,有利于村干部增强群众观点和宗旨意识,自觉地转变工作作风,规范言行,增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机制运行以来,广大村干部自觉地把自己融入农民群众当中,想事情、作决策充分考虑到群众的切身利益,注意倾听群众的呼声,得到了群众的认可。

四、几点思考

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是顺应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的产物,它的发展和推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我们的实践看,要推进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建设,必须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党的领导是推进运行机制建设的关键。党领导农村工作是一个重大的原则问题,这在任何时候都不允许有丝毫的怀疑和动摇。村党组织在村级各种组织和村级各项工作中发挥着领导核心作用,进行着政治、思想、组织和重大问题、重要工作上的领导,村委会及其他村级组织要定期向党组织报告工作,接受村党组织的领导和监督。村党组织要认真改进领导方法和工作作风,遇事要与村委会商量,多听取群众的意见。要切实加强村党组织的自身建设,规范党组织内部管理,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要拓宽选人用人渠道,通过内选、上派、回请等途径,选好配强村党组织班子成员,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要从源头抓起,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特别是家族化支部和多年未发展党员的长期支部,要采取切实措施吸收优秀的年轻人入党。要加大村级后备干部的选拔培训工作力度,安排村级后备干部到相应岗位进行压担锻炼,使其依靠工作和能力取得党内外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待条件成熟后及时充实进村党组织班子,切实解决一些村党组织软弱焕散和后继乏人的问题,防止村党组织弱村委会强的现象出现。提倡村党组织和村委会班子成员合理的交叉兼职,吸收非党的村委会成员入党,努力提高村委会成员中的党员比例。要加强村党组织办公场所、党员活动室等阵地建设,提高村党组织在村民中的地位。

2、坚持依法办事是推进运行机制建设的保证。村党组织、村委会以及全体村民都要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活动,两委及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所作的每一决定、决议,都不得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相抵触,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等制度不得有侵犯村民人身权利、民利和合法财产权利的内容。权利的重要性昭示了立法的必要性。多年的实践表明,村“两委”的关系问题,村级重大事务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等经常性民主活动问题,虽然村委会组织法作出了原则规定,但在中国的国情下,如果没有具体的程序性规定作支撑,没有对党组织与村委会、村干部与村民、乡镇组织与村级组织在村级重大事项决策与管理中角色的具体定位,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就很难落实。所以,是否可以思考通过法律的形式,将这些成功的经验和需要进一步明确的内容上升为地方法规,变以政策推进为以法规推进为主,或法规、政策共同推进,有利于杜绝村级工作的随意性。

3、充分尊重民意是推进运行机制建设的根本。农村有农村的实际情况,农民有农民的考虑。有许多事情,从乡镇和村干部的角度看,是有利于农村和村民的,但农民却不一定赞成。这就要我们慎重考虑,反思自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充分认识到村党组织、村委会全部工作的本质和核心就是组织、支持、保障村民当家作主,不能强迫村民接受。所以,在村级管理中,要落实好村民的知情权、决策权、管理权、监督权,党的政策要交给群众,重大事情要告知村民,重大村务必须通过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由群众民主决策,日常村务管理要让村民参与,村务的运行过程要向村民公开。如在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中,不能强迫农民种这种那;在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中,不能强迫集资摊派;在村级选举中出现组织意图与村民意愿不一致时,不能强迫村民接受组织意图。总之,在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情上,要充分尊重村民的意愿,善于用说服、示范、服务的方法来推动农村工作。

村干部意见建议篇6

一、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强大动力

“管理民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目标,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是实现民主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实现民主管理的重要措施。近年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广大农村有效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高效持续发展,与此相适应的基层民主建设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农村基层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不断健全完善,农民群众民主法制意识明显提高,依法自治的能力不断增强,进一步加快了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以陇南文县为例, 20__年8月至20__年3月的村级班子换届选举工作中,农民群众的民主意识和政治参与热情不断增强,全县参加选举的农民党员群众达147500多人,广大农村严格按照“两推一选”和“公推直选”的办法,坚持“五公开一评议”民主推荐和选举村干部,即:公开现任村干部的基本情况,公开需要调整的职位,公开任职资格条件,公开推荐范围,公开推荐程序,组织农村党员群众对现任村干部任职以来的工作实绩进行民主评议,按照满意、比较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四个等次,对现任村级班子和成员进行群众满意度测评,对不满意票数达到参加测评人数三分之一的村干部,坚决进行调整。通过开展“五公开一评议”,使广大农村党员群众自始至终参与村级班子换届选举各个环节的工作,随时了解掌握换届选举工作的进展情况,加强了对换届选举工作全过程的监督,确保了农村党员群众真正正确行使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也使村干部经受了民意的检验。同时建立健全了民主管理、村务公开,民主监督等各项规章制度,坚持按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人,规范了工作运行,提高了依法治村的水平,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证明,加强基层民主管理制度建设,保证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利,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管理,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动力。

二、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政治保障作用面临的困难

从目前的情况看,广大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扩大基层民主”的要求相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的愿望相比,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的进程还不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工作中还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民主选举机制不健全。在村级班子换届选举中,乡村党组织普遍实行了“两推一选”和“公推直选”的制度,提高了选举工作的民主化程度,但是对推荐出来的村干部候选人初步人选的考察制度还不够完善,考察中不看大节,纠缠于细枝末节,注重考察思想政治表现和作风建设、管理农村工作的能力,不重视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的考察,使一些综合能力较强的农村能人,由于工作或生产生活中偶有微瑕,而得不到重用;少数乡村党组织在选举中简化程序,对村干部任前公示内容不全面,公示时间达不到要求;村干部届中整顿工作不力,缺乏制度约束,致使少数村干部工作忽冷忽热,不能善始善终;有的村级班子换届选举中,少数选民贪图小利,不能较好地行使选举权;个别候选人利用宗族势力或非法手段拉拢选票,使农民群众不能充分行使民利。

二是民主管理机制不健全。少数乡村党组织没有建立健全首问责任制、责任追究、办事评议、财务管理、“双管双评”等各项制度,民主管人、民主管财、民主管事等方面不规范,对村级财务实施“零户统管”不严格,没有坚持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工作中以权代法、以权压法、以情乱法,特别是有的村干部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即使被群众反映了,也不能及时得到整改,致使村干部不能规范工作行为,不利于农村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是民主决策机制不健全。少数村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和党员议事会议制度不健全,不能较好落实“一事一议”制度,决策事务个人决断较多,民主决策少,遇事不与群众协商,重大事务不召开村民会议集体决策,少数人说了算的现象仍然存在,致使开展工作出现许多障碍,利民的事情虽然办了,但得不到群众的认可,群众满意度不高。

四是民主监督机制不健全。部分村没有建立健全村干部述职述廉制度,廉政建设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村务公开制度不结合农村工作实际,公开内容不全面,大部分村仅仅局限于财务公开,对村级事务和工作动态没有公开;公开时间不确定,随意性较强,不能坚持定期公开,重大事项公开不及时;公开形式常规化,村务公开大多是常规性的事务,对群众点题需公开的不公开,或公开不全面、不及时,注重事后公开,没有实行事前、事中公开,工作透明度不强,群众的监督权得不到较好发挥,挫伤了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了阻碍了农村工作。

三、围绕民主管理,全面加强农村民主制度建设,加快农村科学发展

一要建立健全民主选举机制,确保农民群众正确行使选举权。首先,要建立健全村级干部民主推荐制度。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民主推荐村干部候选人初步人选。第二,要建立完善村级干部任前考察制度。对推荐出来的村干部候选人初步人选,采取个别谈话和民主测评的办法认真进行考察。重点考察思想政治表现和能力素质、作风建设等方面的情况,同时还要了解计划生育和遵纪守法等方面的情况,要辨证地考察村干部,特别要全面考察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第三,要坚持“两推一选”和“公推直选”制度,严格村干部选举程序,选准配强村级干部。第四,要建立完善村级干部任前公示制度。在群众相对集中的地方,设立公示栏,对村民选举出来的村干部的基本情况、现实表现、培养考察等有关情况进行公示,广泛接受群>,!

式村干部相同。在试用期满后,还要对村干部任职期间的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考察,经考察合格的继续担任村干部,群众反映强烈,不胜任现职的,可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在充分尊重民意的基础上,进行届中调整。二要建立健全民主管理机制,确保群众正确行使参与权。要建立健全村级组织首问责任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和办事评议制度,设立征求意见箱、定期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同时,要不断创新民主管理的形式和内容,重点抓好民主管人、民主管财、民主管事等工作。建立村干部年终述职述廉制度,认真落实“双管双评”制度,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评议,将评议结果与村干部的报酬挂钩,与村干部的选拔使用挂钩,对不干事、不廉洁、群众公论差的村干部,按照组织程序予以调整。同时,要对村级财务实施“零户统管”的管理办法,由乡镇统一管理,村级设报账员,实行乡管村用,成立村民理财小组审核把关村级财务,村委会主任根据理财小组的审核意见签批,将票据报乡镇农经站定期做账。并坚持按制度办事,对村级资产、重大事务要进行民意表决,确定专人主管,村民协管,确保村级资产不易流失,重大事项集体决定。积极引导农民群众参与公益事业建设和利益分配的全过程,重点要在项目实施、资金运转等方面让村民或村民代表参与,规范运作,做到农民的事农民管,农民的财农民理。

三要建立健全民主决策机制,确保群众正确行使决策权。要建立健全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和党员议事会议制度,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让农民群众对村级事务和利益分配等进行决策。每月召开一次党员议事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通报重大工作情况,研究部署有关工作,需提交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研究讨论,征求党员和村民代表意见的事项,可随时召开会议进行研究讨论,征求意见,经大多数党员和村民代表同意后,方可实施。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村民会议,通报近期工作开展情况和即将实施的重大事项,进一步征求群众意见,提高决策议事水平。

村干部意见建议篇7

今天这个会议,是根据全市组工会年度工作安排,总结推广邓州市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工作经验,并结合我市第五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进展情况,对我市下一步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工作作出安排部署。上午,大家对文渠乡翁寨村、泰山村,西城办事处三里桥村进行了实地观摩,刚才,邓州市委又介绍了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工作中的一些做法、体会。近两年,邓州市认真贯彻上级有关精神,结合当地实际,围绕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工作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大家要认真学习借鉴。

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增强做好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村级组织主要是指村党支部、村委会、共青团、妇代会、民兵连、村集体经济组织等。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是指围绕创建农村党支部“五个好”目标,通过建立健全村级组织规章制度,规范村级组织工作程序,完善村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实现农村党支部工作规范化、村民自治法制化、民主监督程序化。加强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是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稳定一项基础性工作。无论是在当前,还是对长远,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有利于巩固第五后村委会换后选举成果,进一步提升村级组织战斗力。今年上半年,全市广大农村一项重点工作就是认真组织好第五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这项工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立足全局,认真组织实施。总的指导思想,就是要把这次村委会换届选举的过程,作为提高广大村级组织执政能力的过程,作为推进农村民主政治进程的过程,作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的过程。力争抓住村委换届有利时机,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领,作风过得硬的人才选进村级领导层,同时通过建章立制,建立一套规范有序的工作运行机制,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得到全面的贯彻落实。为此,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两次专题会议进行安排部署。换届的过程,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选举的过程,它包括领导班子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等方方面面。目前换届工作正处于依法选举阶段,既将进入建章立制阶段。我们要抓住机遇,通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解决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的问题。。特别是这次村委换届,上级要求要最大限度的推行“两委”主职一肩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有效地压缩了职数,精减了村组于部。但也容易出现一言堂、个人说了算等问题。因此,我们必须明确民主决策主体,规范民主决策机制,强化监督制约,推进村务财务公开,建立村级民主管理和村务公开的长效机制,真正做到“有章理事、照章办事”,巩固第五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成果,进一步提高村级组织的领导能力和群众威信,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二加强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村级组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特别是农业税取消后,村级组织面临的最主要工作就是带领群众发展经济,致富奔小康。中央对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工作非常重视,特别是近两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稳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上个月,市委又专题召开了全市“三农”工作会议,对我市下步的农村工作提出了许多指导性意见。这些政策、意见的贯彻落实,都需要由村级组织来实施。过去,由于村级组织制度不健全,工作不规范,村级组织和干部在工作中往往采用“我说你听,我要你交,我压你干,我逼你办”的行政手段,用强迫命令的方法管理集体经济和农村事务,造成了尸些决策的失误,有些甚至产生了大量的村级外债。加强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就是要重点规范村级组织的决策程序和监督机制,变一个人或少数人的决策,为集中大家智慧的集体决策,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实现决策的科学化,管理的规范化,减少工作中的盲目性、随意性,提高村级组织和农村干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管理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策水平和管理水平,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三加强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有利于发展农村基层民主,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努力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农村社会的稳定,事关全局的稳定。农村的和谐发展,事关全社会的和谐发展。当前,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进一步增强,他们迫切需要参与农村事务的管理,依法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和政治权利。但由于过去村级组织制度不完善、机制不健全,有些村干部对群众日益增长的民主意识和要求缺乏必要的认识,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务,往往是自己说了算,强拉硬逼,结果是好事没办好,甚至引起群众上访。加强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就是要用制度来保证、范、约束村级组织、村组干部的行为,用制度来保证农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利,把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落到实处,真正做到老百姓自己的事情,让老百姓知道、参与、做主、监督。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团结、发展、和谐的良好氛围,促进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协调发展占构建农村和谐社会。

所以,各级党委、政府要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贯彻落实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高度,提高对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增强做好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突出重点,切实加强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工作

按照第五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进度要求,下步,将进入建章立制的关键阶段。各县市区要认真贯彻落实村委会组织法、中办文件等精神,结合际,从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入手,规范村级组织工作机制,提高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水平。工作中,要抓住关键,把握重点,突出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明确村党支部、村委会职责,进一步理顺“两委”关系

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乙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村级组织,村“两委”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农村各项工作能否顺利开展。过去,在村“两委”关系上往往存在两种错误认识或现象:一是有些人片面强调村级自治,不尊重党支部的核心领导地位,把村民自治错误地理解为村委会说了算;二是有些人片面强调党的领导,强调党支部必须管理经济,管理财产,习惯于搞“包办代替”、“大权独揽”,限制甚至抵制村民自治。出现这些租象·,关键是没有从制度上规范村“两委”的关系。所以,在下一步的建章立制阶段,要把这作为工作重点。一是明确界定“两委”职责。要严格按照、村委会组织法等规定,明确界定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各自职责。村党支部的工作职责应定位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的工作部署上,对本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规划上,对重大问题提出决策意见上,对村委会及其’它村级组织依法进行监督上。村委会的工作职责

应定位在’党的领导下,依法开展村民启治范围内的工作,通过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把村民自治落到实处。要紧密结合各村实际,‘尽量细化村“两委”任务分工,增强可操作性。二是要明确村“两委”的,关系。和村委会组织法朋确指出,村党支部是村级组织的领导核心。所以,村党支部与村委会是党的领导与民主自治的关系。党支部要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对村委会的领导,依照宪法和法律,支持和保障村民开展自治活动,直接行使民利。村委会要在党支部的领导下,积极主动地做好职责范围内的工作。村“两委”成员要自觉维护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班子团结,共同对农村的发展与稳定尽职尽责。三是要明确村党支部的领导方法。村党支部要做到统揽但不包揽,增强民主法制观念,依法办事,按制度办事,该是村委会的事情就坚决放手;要做到引导但不干预,努力提高领导艺术,通、过说服、引导、教育等方式,把党的主张变成村民的愿望;要做到监督但不越位,用制度规范监督村委会工作,保证村委会依法行使职权。

二健全村民代表会议制度,规范民主决策机制

规范民主决策机制是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工作的重点。中办发吻号文件明确规定,村级民主决策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结合我市当前

农村工作实际,工作中要重点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充分发挥村民代表的作用,规范民主决策内容和程序,保障农民群众的决策权。一是要严格按程序推选村民代表。村民代表的产生要严格按照村委会组织法的要求,由村民按每五户至十五户推选一人确定,不得随意指定,人数一般应不少于人,其任期与村民委员会任期相同,可以连选连任。要注意把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有参政议政能力和相应的政策水平,作风正派,办事公道,坚持正义,在各项工作中起模范带头作用,在群众中有一定的威望的人推选为村民代表。村民代表选出后要进行公示,持证上岗,要积极参加有关会议,参与讨论和决定村里重大事务,及时反映村民的意愿和要求,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村民代表无正当理由连续两次不参加村民代表会议的,建议原推选户取消其代表资格,重新推选。二是要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根据法律法规和全省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有关精神,结合农村工作实际,村民代表会议一般由村民代表、村委会成员和居住在本村的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组成。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村民会议授权的事项,对村里重大事务实行民主决策。村民代表会议一般每季度召开一次,遇有特殊情况或者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村民代表提议,可以随时召开。‘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必须有应到会人员三分之二以上参加,所作决定经到会人员半数以上通过。三是要规范民主决策内容。凡是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事项,都要经村民代表会议实行民主决策,不能由个人或少数人决定。民主决策的事项主要有:本村中长期经济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公益事业经费筹集、组织实施与管理,集体经济项目的立项、承包及公益事业的建设承包,集体资产购建与处理、集体举债,村民对集体企业、林果基地及“四荒”地的承包经营,村镇规划、土地征用及耕地、山坡的调整和宅基地的审报,·计划生育指标的分配,重大救灾救济款物的发放,村干部报酬,以及涉及村民利益的其他事项等。法律规定必须由村民会议讨论通过的事项,按有关规定执行版权所有。四是要规范民主决策程序。凡属民主决策内容的重大事项,原则上要遵循以下程序决策:一村党支部初议。村内重大事项的动议,由村党部、村民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十分之一以上村民联名或五分之一以上村民代表联名提出议案,村党支部统一受理,召开支部委员会进行讨论,形成初步意见。二召开村“两委”联席会议商议。在讨论过程中,“两委”成员要充分发表意见,对意见分歧比较大的事项,可采取口头、举手、无记名投票等方式进行表决。对形成决议的重大事项必要时应及时上报乡镇党委及有关部门。三进行公示。经村“两委”联席会议讨论通过的事项,要采取适当的方式向全体村民进行公示,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二公示时间原则上不少于天。四村民代表会议决议。要坚决杜绝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的现象发生,需要民主决策的重大事项,必须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对讨论表决的结果,要及时向村民公布。

三健全村务公开制度,增强村级组织工作的透明度

村务公开是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需要,是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多年的农村工作实践证明,推行村务公开,是化解干群之间矛盾、还干部清白、给群众明白的有效途径。下步要进一步健全村务公开制度。一是要认真推选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组成员。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成员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在村民代表中推选产生,负责监督村务公开制度的落实。村干部及其配偶、直系亲属不得担任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成员。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从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成员中版权所有

推选产生,负责对本村集体财务活动进行民主监督。;是要完善村务公开的内容。要纠正过去那种公开内容不规范的现象,明确界定村务公开的内容。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明确要求公开的事项,如计划生育政策落实、救灾救济款物发放、宅基地使用、村集体经济所得收益使用、村干部报酬等,应继续坚持公开。要继续把财务公开作为村务公开的重点,所有收支必须逐项逐笔公布明细帐目,让群众了解、监督村集体资产和财务收支情况。要结合农村形势发展,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种粮直接补贴等上级最新政策及落实情况,及时纳入村务公开的内容。农民群众要求公开的其他事项,也应公开。三是要规范村务公开的形式、时间和基本程序。应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在便于群众观看的地方设立固定的村务公开栏,同时还可以通过广播、“明白纸”、民主听证会等其他有效形式公开。一般的村务事项至少每季度公开一次,财务收支情况应每月公布一次,涉及农民利益的重大问题以及群众关心的事项要及时公开。要推进·村务事项从办理结果的公开,向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公开延伸。村务公开的基本程序是:村民委员会根据本村的实际情况,依照法规和政策的有关要求提出公开的具体方案;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对方案进行审查、补充、完善后,提交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联席会议讨论确定;村民委员会通过村务公开栏等形式及时公布。四是要听取和处理群众意见。对村民提出的疑问,村“两委”应及时给予答复。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可以直接向村党支部、村委会询问,也可直接进行调查,公开内容有遗漏或不真实的,应督促村民委员会重新公布。

四加强村干部管理,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素质

同志常讲过,“路线确定以后,干部起决定性因素。”如果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村干部队伍,再好的制度也落不到实处。因此,要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一是大力选拔“双强”型村干部。过去,村级组织的主要工作是催粮收款,完成上级安排的各项任务,所以,在选拔干部时不注重双强能力,评价干部的标准主要是完成上级任务的好坏,也没有把发展经济放在应有的位置上。现在,随着形势的发展,农业税取消后,发展农村经济、增强农民收入已成为村级组织首要的工作,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和本领已成为衡量村级组织工作的重要标准。所以,要重视“双强”村干部的选拔工作“双强”标准主要是:综合素质高,自富带富能力强,要有一定政策理论水平和较高政治觉悟,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管理村级事务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有心系群众、甘于奉献的胸怀,在群众中有一定威信,不仅要有自己致富的项目,还要有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和项目。选拔时,要进一步拓宽“双强”型村干部的选拔视野,采取内选、外调、聘请、兼职、下派等方法,大胆从大中专毕业生、复退军人、外出务工返乡人员、新经济组织负责人、乡镇企业骨干、经济能人等优秀人才中选配,同时要注重选拔县市区培训基地培养的优秀学员。对村“两委’’班子成员和村级后备干部,要压担子,有重点地进行综合素质及能力的培养,促使其尽快成熟和寒挥作用,使村级班子形成“双强”梯次结构。二是要加强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对新当选的村干部要认真组织教育和培训,不断提升村干部的素质。要进一步完版权所有善县乡村三级党员干部培训网络,努力把县级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基地、乡级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学校和村级科技示范点建成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要坚持分级负责的原则,对农村党员干部进行系统的教育培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每年应在县级农村党员干部培句,基地集中培训一次,时间不少于天;其他农村党员干部由乡镇党委采取短训班等形式,在乡镇培训学校进行轮训,每年培训时间不少于天。培训内容以政治理论、领导方法、市场经济知识、政策法规、实用技术为主。同时,要加强学历培训,有针对性、有步骤地组织村干部参加职业中专脱产学习和函授教育。村级后备干部要参加县市区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基地长班培训。三是要强化村干部管理监督。要认真落实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切实加强对村干部的管理与监督。对村干部的民主评议每年必须进行一次,由县市区委制订评议方案,乡镇党委结合村级班子年度考核组织实施。要把群众满意与否作为衡量村干部是否合格的标准,评议结果与村干部的使用和补贴直接挂钩。对表现特别优秀的村干部,要采取多种形式给予表扬和奖励。对评议为不合格的村干部,实行诫勉谈话,责令限期改逗。对连续两次被评为不合格的,是村党组织成员的,按党内有关规定处理,是村民委员会班子成员或村集体经济组织班子成员,要责令其辞职,或按照程序依法予以罢免。

三、加强领导,推动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要高度重视。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是扎实做好第五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的需要,是全面提高村级组织战斗力的需要,更是新形势下加强村级组织领导和指导的工作重点和抓手。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提高对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工作的认识,强化责任意识,制定落实措施。要坚决纠正过去那种重视换届选举、忽略建章立制,重视选人、配干部,不重视村级组织制度建设,重视村干部的工作结果,不重视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的认识和做法,真正把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及时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和不足,不断提高村级组织规苹化建设工作水平。

二要督促检查。各级指导组和换届工作办公室要把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工作作为村委会选举产生后的一项重点工作,加大指导力度,抓好督促落实。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工作情况作为第五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认真检查验收。要把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工作作为一项长效工作机制,纳入农村党建“三级联创”活动考评,实行目标管理,严格考核奖惩,把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三要典型引路。各级党委、政府要大力宣传开展村组织规范化建设工作的目的、意义,注意发现和树立一批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工作先进典型。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第五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联系点,也是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工作的联系点,党员领导干部要定期深系点调查研究,具体指导,树立典型,以点带面,整体推进,不断把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工作引向深入。

四要注重实效。开展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工作,要把着眼点体现在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上,体现在促进村级组织各项工作规范、有序开展上,体现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上,规范化建设工作要紧贴农村工作实际,工作开展要扎扎实实,要坚决防止和反对形式主义,弄虚作假,作表面文章,真正使这一工作收到实效,赢得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满意。

同志们,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工作事关农村工作的大局,希望各级党委、政府切实重视起来,加强领导,扎实工作,推动全市村级组织工作上新水平,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村干部意见建议篇8

村务公开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部分村干部认识不够,村务公开未真落实,流于形式;有的作秀式的选择公开;有的未按规范程序公开;多龙治水,监督乏力。究其原因,主要是:部分村干部法制观念淡薄;工作动力不足心态不够好;缺乏团结意识常常搞内耗;整体素质不高;考核督查不严、惩处不到位。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笔者对于搞好村务公开有如下思考。

强化组织领导,在提升意识上下功夫。首先要建立健全县村务公开领导机构,组织协调全县村务公开工作,明确纪检监察、组织、财政、审计、民政、农业和乡镇等在村务公开中的职责,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其次通过培训学习,做好“四个提升”,即提升村干部为民意识、服务意识、廉洁意识,增强公仆观念、群众观念和法制观念;提升村干部的能力素质;提升村干部的人格品味;提升群众的主人翁意识。

着力自我规范,在规定动作上下功夫。一是要明确公开内容,将党务公开、政务公开、事务公开、财务公开、服务公开等五大类公开内容进行明确,制定责任清单。二是明确公开时间和形式,及时公开的在事项发生之日起3日内公开,定期公开的应当每月公开;要在村民便于观看的场所设立固定公开栏进行公开,区域较大的村要在相对集中的村民小组设置公开栏,充分利用短信平台、广播等进行公开或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座谈会进行公开;对需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或反馈结果的公开项目,要通过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进行确定后公开。三是明确公开程序,村“两委”根据村务实际发生情况,一律依照法规和政策规定建档待查,上墙公开;监督小组对公开内容进行全面审核,并提出审核意见。四是完善信息反馈,村务公开要广泛征求和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释答疑。五是完善村务公开的档案管理,及时造册登记、立卷归档,分类存放和专人管理,并报乡镇村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抓实民主管理,在监督机制上下功夫。要建立健全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和村民民主理财小组,负责做好村务公开的监督和账目的审查工作。明确“两小组”成员任职资格条件、组成人数、产生办法和工作职责。对不履行职责、不负责任的成员,应启动罢免程序,促使“两小组”进行有效的监督。同时,村“两委”要定期组织召开村民会议,由监督小组人员通报村务公开情况,倾听群众的意见和要求。

抓好督查指导,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县村务公开领导机构负责牵头组织对全县村务公开进行监督检查,对监督检查情况进行通报,协调解决村务公开中的有关问题;加强对各乡镇工作的指导,督促、检查各乡镇建立领导责任制和村务公开考核机制。各乡镇负责辖区内工作的安排、部署、组织、实施、督促、检查等工作,要成立机构,明确主管领导,落实具体办公室及工作人员。县级各职能部门要从职责出发,在县村务公开领导机构的协调下,加强对业务工作的指导。

上一篇:公司委托经营协议范文 下一篇:高级国际贸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