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学习经验总结范文

时间:2023-11-28 19:24:35

学生学习经验总结

学生学习经验总结篇1

一、弄清知识内在联系,“瞻前顾后”

在记住了基本的名词、术语和概念之后,同学们就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生物学规律上来了。这时大家要着重理解生物体各种结构、群体之间的联系(因为生物个体或群体都是内部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整体),也就是注意知识体系中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的线索。如关于DNA,我们会分别在“绪论”“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和“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这三个地方学到,但教材中在三个地方的论述各有侧重,同学们要前后联系起来思考,即所谓“瞻前顾后”。又如:在学习细胞的结构时,我们会学习许多细胞器,那么这些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有何异同呢?这需要大家做一下比较才能知道,即所谓“左顾右盼”。

二、学会记忆

生物是一个偏文的学科,因此有些知识点一定要记扎实,“当背则背”,没有商量的余地。它不像数学、物理,掌握一个公式、定理,就能在做题上有很大的发挥空间。生物往往会要求你一字不差地答出某概念,比如,问:能释放抗体的细胞是什么?答案应为浆细胞(效应B细胞亦可),但不可以答“B细胞”,又如,问:少量生长素可促进生长,过量生长素会抑制生长,这种现象说明?应答生长素具有两重性,答“双重性”就一分也没有。因为严密是生物科的特点,一个概念,差之毫厘的结果――往往是谬以千里。这又恰恰体现了理科科目的严谨。

三、要准备一个错题本

时间不够,学生可以将改正后的答案抄在即时贴上--然后附在卷子上,可以是左上角(总之要醒目),然后定期装订一下卷子就可以了,这样不用抄题,能节省宝贵时间。再者,改错时学生不只要写完标准答案,要是能加一两句总结或反思就更好了。学生不要放过任何错过的题,及时解决,越彻底越好。只有这样,考试才不会犯类似错误,才更有资本冲击满分。

四、最重要的是做题与总结

1.把做题当成积累

在做题中你会逐渐摸清哪些地方经常成为考点。尤其是大题,出题套路会比较固定,答案也很固定。比如一些有“本质是”这样字眼的题一般要答与基因、DNA有关的知识点;又如,问神经递质在神经元之间为什么是单向传递的,要答“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生物是很有规律的一个学科,掌握这些常考知识点,会保证得一个中等、稳定的分数。

2.将经典的题收入记忆中

每一道生物题其实都是老师们智慧的结晶,一些考点,单独考的时候并不难,甚至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出来,但出题人往往会将学生在不同阶段学到的知识归纳,找出其共性进行考察,这样就考察了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准确性,以及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这种题一般为选择题。例如:问:下列哪个细胞器可以产生水?然后列出了如下细胞器:核糖体、叶绿体线粒体、溶酶体、液泡等等,A、B、C、D四个选项分别包含了上述细胞器中的几种,需要学生动用之前学过的所有关于细胞器内的反应的知识点:在学蛋白质时,学了脱水缩合可以产生水,场所:核糖体;在学细胞呼吸时,学了有氧呼吸第三步时会产生水,场所:线粒体内膜,所以答案为:线粒体、核糖体。通过这道题,学生可以归纳出:能产生水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这就转化成学生自己的积累了。这样一来,做题不仅检验了学生知识掌握得怎么样,还替学生归纳、总结了知识点,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所以,对经典的题适当加以记忆,会让学生的知识网交织得更紧密,不失为冲击高分的良策。

3.选择兼顾速度与准度

在平时的练习中,一套题往往会包含30-40道选择题,每道题大约分值在1-2分,但可别小瞧了选择题,正式的高考中一个选择要占6分,相比较而言,大题的一个空也就1-2分,所以,选择对试卷的分数起着很大的决定性。在平时的训练中有些同学往往做到一半就失去了耐心,继续做题准确率就大大下降。对于这种情况,学生不妨尝试此法:按从前往后的答题顺序,先把考察概念、定义、识图(甚至看一遍题就能给出答案的)的简单题先答上,然后回头攻克涉及分析较繁琐、计算量较大的繁琐题目或难题。这样自信心有了,也能避免被难题卡住,造成简单题没时间考虑的情况。此外,记录自己每次在选择题上花费的时间也是很重要的,争取每次都能在速度与准确性上有所突破。

做好笔记的方法包括要做好阅读笔记、听讲笔记、观察笔记等。阅读的时候要准备笔记本,做好摘要然后还要写上出处,以备日后查找;还要在书上做好批语写上自己对原文的个人意见和心得体会等;还要在原文上做好符号标记以加深理解,其中常用符号有黑点、圆圈、直线、曲线、双线、虚线、箭头、方框、三角、惊叹号、问号等。作符号笔记学生应注意两点:一是符号意义必须明确,并且要贯彻始终;二是符号不能过多过密,否则重点难以突出。学生看完一本书后还要写下自己对整本书的认识,用自己的语言简单的概述就行了。做好阅读笔记后学生还要做好听讲的笔记,听讲的笔记是学生的第二个老师。上课笔记学生应该做到:重点问题、疑难之处,书上没有的记;次要问题、易懂之点、书上有的不记。还有最后一点就是观察笔记了,即在生物课内外对生物形态和生命现象进行观察时所作的记录。做这种笔记要注意细节,注意前后比较和过程变化,并要抓住特征。鲁迅先生说:“无论什么事,如果继续收集资料,积累十年,总可以成为一个学者。”相信只要学生可以坚持不懈地做好这些笔记,成绩一定会有所提高。

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生物学的理论知识与自然、生产、生活都有较密切的关系,在生物学学习中,要注意联系这些实际。联系实际的学习,既有利于扎实掌握生物学知识,也有利于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生物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关系更直接、更普遍,所以在生物学学习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就更为重要。生活实际包括已有的生活常识和未来的生活行为两类。生活常识可帮助我们理解生物学知识,生物学知识也可以指导我们的生活行为。

上面介绍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笔者认为不仅适用于学习生物,也适用于学习其他科目,当然要根据每个学科的特点而不断改良。学习方法,如同知识归纳,是要花很多时间和心血的,只有用更多的勤奋才能收获更多的知识。勤奋、付出,是每一个求学的人都必须做到的。

参考文献:

1.万大群.试论学好初中生物影响深远学生之友(初中版)(下) 2011-04-01

学生学习经验总结篇2

关键词:独立学院;数学学习;适应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11-0071-02

基金项目:本文系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校级科研项目“改善独立学院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研究”(编号:XJKT2012A004)的科研成果。

独立学院是由普通本科高校按照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招生录取分数线属于本科三批,专业设置以财经类文科专业为主,理科学习基础薄弱。长期以来,独立学院相当一部分学生的高等数学学习举步维艰,因而教师刻苦钻研,或精简内容,或降低深度及难度,均收效甚微。为改善独立学院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的了解,从而进行有效地引导和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一次针对独立学院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现状的测验由此展开。

一、大学生数学课程的学习适应性测验

学习适应性是指能克服困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一种倾向,也可以说是一种学习适应能力,包括很多因素。目前,国内通用的《学习适应性测验》由日本教育研究所学习适应性测验研究部编制,其中国版由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周步成教授于1991年修订而成,属标准常模测验。

1.测验方法。在《学习适应性测验》的基础上,根据高等数学课程特点,结合被测验者在校大学一年级学生身份的实际情况,编制了《大学生高等数学课程的学习适应性测验》,内容涉及数学基础、学习热情、学习计划、听课和笔记方法、理解能力、思维习惯、应试技术、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心身健康共10个方面。每方面各10个,共100个题目,每题共4个选项,均为单项选择题。原始分计算方法为每题选A计10分,选B计7分,选C计3分,选D计0分(计分方法不告知学生),学生只要选出一个与自己日常行为最相吻合的即可,用2B铅笔在机读卡上把答案选项涂黑。测验后,通过光标阅读器和计算机处理后得到测验分数,总分=∑单项分/10。由于条件限制,在此选择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2012级所有修读数学课程的学生作为测验对象。

2.测验结果。独立学院中的数学课程有《经济数学》和《高等数学》两门,分别为经管类专业(包括国际贸易、物流管理、网络营销、国际会计等)和计算机类专业(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等)的基础必修课,因而测验结果也相应地进行了分类。为求直观,测验结果都整理成表格,表中数据均采用四舍五入保留到整数部分。本次测验在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校内发放问卷1230份,收回有效问卷1102份。首先,按数学课程学习适应性的10个方面统计了每位学生(共1102人)的单项得分及总分,见表1。

然后,分别统计两门课程学习适应性的整体情况,见表2和表3。

最后,按照总分(标准分)的高低分为5个等级,即65分及以上为1级(优等)、55分到64分为2级(中上)、45分到54分为3级(中等)、35分到44分为4级(中下)、34分及以下为5级(差等)。统计数学学习适应性的等级分布人数,见表4。

以上结果比较清晰地呈现了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的一般情况。

二、独立学院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现状

数学作为计算机类及经管类学科的重要基础课程,关系着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决定着学生今后在专业方向上的发展,通过这次测验以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为代表,对独立学院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状况进行了一次较全面的了解。

从总体上来说,独立学院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现状可概括为两点:①总体水平不高。从测验结果来看,经管类专业学生总分平均分为51分,计算机类专业学生总分平均分为53分,均处于第3(中等)等级,不同学科专业差别不大。这说明独立学院学生的数学学习适应性总体水平不高;②学生之间差距较大。总分最高分与最低分差距为46分(经管类)和54分(计算机类),总分标准差相对均值来说偏大(基本等于均值的1/5),这说明学生之间差距较大,不良的情况还比较普遍。

从数学课程学习适应性测验的10项内容具体来说,“心身健康”这一项平均分达到了第1等级,因而在考虑导致独立学院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不良的原因时,心身健康因素将可暂不考虑。经管类专业学生中,平均分能勉强进入第2等级的只有“家庭环境”这一项,计算机类专业学生情况稍稍好一些,平均分达到第2等级的有“理解能力”、“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三项,但分值仅仅是刚达到该等级的下限值;另外,对于经管类学生,平均分值最低的一项是“学习热情”,仅有40分,属于第3等级(中下),而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平均分值最低的一项是“学习计划”,仅有42分,属于第3等级(中下)。两类专业学生中,差别最大的是“学习热情”这一项,平均分相差13分之多。

三、实证分析

用同样的测试问卷,在广州大学华软学院2012级计算机类专业修学高等数学的 2个教学班共132名学生进行测试,结果统计见表5。

直观来看,与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计算机类学生测验结果差别不大,数学学习适应性水平相当,为客观起见,下面用参数假设检验的方法,对两个学校计算机类学生测验结果作有无显著差异分析,为满足假设检验的条件,需假定两校的测验结果(包括10个项目的结果和总分)都符合正态分布,且总体方差相等,并取检验水平?琢=0.05。选取T′检验,对平均值相等做假设检验,统计量T′=~t(n1+n2-2)。其中,与是两个样本均值,S1与S2是两个样本标准差, n1与n2是两个样本容量。检验水平?琢=0.05,自由度n1+n2-2=260+132-2=390,双侧分位数?姿=1.960,于是拒绝域|T′|≥1.960。统计量T′计算结果见表6。

从上表来看,除“学习计划”这一项 值稍进入拒绝域之外,其余各项及平均分的 值均没有落入拒绝域,这表明测验结果基本上无显著性差异,也即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的测试结果及由此对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现状的概括在独立学院中具有普遍性,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独立学院的一般水平。

参考文献:

[1]周步成.学习适应性测验量表(AAT)[EB/OL].http:///link?url=fmGawyIEwNtR-gmYKfGQ13xkxWMWFmuyToM3rHUbuVKslaBDbsTxrbmi3xb3Sa_aS6jaDyTV7WlCpTraBu0jXwjukqkPpsaIxzN8CndPmLe,2010-11-17.

[2]卢谢峰.大学生适应性量表的编制与标准化[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3.

[3]黄龙生,等.大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现状的调查分析[J].黑龙江教育,2012,(02).

[4]吴也显.从维持性学习走向自主创新性学习之路――面向新世纪教育、教学体系探微[J].教育研究,1998,(12).

[5]周誓达.概率论与数理统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学生学习经验总结篇3

【关键词】化学魅力;自主学习;学习效率

要想提升初中化学教学时效性,老师不仅会“教”,学生又要会“学”。在明确教学目的的前提下,老师要充实挖掘教材(教材是由三个基本要素,即信息、符号、媒介构成,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和思想的材料)资源,和学生生活情感与经验“对接”,发挥化学实验的功能,以此来提升班级课程授教时效性。

1.充实把握教材(教材是由三个基本要素,即信息、符号、媒介构成,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和思想的材料),展现化学魅力

所有老师都需要仔细分析大纲、研究教材(教材是由三个基本要素,即信息、符号、媒介构成,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和思想的材料),不但是对教材(教材是由三个基本要素,即信息、符号、媒介构成,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和思想的材料)的理解领会,还包括对教材(教材是由三个基本要素,即信息、符号、媒介构成,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和思想的材料)的加工处理,应用可用的教学条件包括实验设备、现代化教学本领及自身的教学经验,富有创造性教授化学知识(知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尤其对化学学科来讲,要求科学、严肃、严谨和全面具体,假设只是死板地按照现文进行宣读,学生时间一长容易疲倦和厌烦。化学知识(知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所以老师在教学时要时刻抓住“生活”这条主线。比如,在学习了一氧化碳的知识(知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后,老师可以问学生:冬天用蜂窝煤时为什么容易发生煤气中毒。又如,在学习了金属的氧化知识(知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后,老师可以问学生:为什么自行车长时间放置屋外容易生锈等。经过这些难题的设置,可以可行地刺激引发起学生的生活情感,从而增强化学的学习兴趣。

2.讲究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2.1 加强预习,做好笔记。预习是自学的起点,具有自主性、尝试性和创造性的特点,教会学生预习也是对学生能力的一种培养,为课堂的探究式教学奠定基础,为学生的终身教育奠定基础。在化学教学上,教师要加强对学生预习指导,如通过留疑、给化学题纲、做化学习题等方式进行预习指导。在预习时,教师要求学生做好化学预习笔记,记录的是学习重点、难点、知识框架、学习中的疑问及学习心得,是日后复习的依据。在预习中一旦发现问题,就有利于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注意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2 重视反馈,及时弥补。反馈是促进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一种重要前提,没有反馈的课堂教学是背教案,那么也就谈不上多高的效率了。反馈的方式有多种,如观察学生上课时的目光、表情、姿态,提问反馈,习题反馈等,但关键是教师有没有通过反馈来调整教学设计的意愿。反馈信息的处理要分清主次,个别问题课后个别辅导,共性问题,集中评讲。评讲的时间可采用当堂课及时处理、课后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讨论交流解决、难点问题,安排到今后新授课中穿插解决等多种方式处理。

2.3 抓好“后进生”,整体提高。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环境不同,在同一条件下学习,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是正常的。教师在化学教学中要分层要求、分层辅导,甚至可以分层作业。辅导“后进生”是化学教师教学的一项重要工作,“后进生”面较大必然影响整体提高。因此,“后进生”的辅导要以攻心为主,给予信心,从态度人手,教会学习方法,寻找“最近发展区”,培养学习兴趣,加强督促检查,促进学习的自主性。

3.增强学法指导,提升学习效率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习方法上指导可以让学生受益终生,老师不光要“教”的好,更要让学生“学”的好。老师应在课前预习、知识(知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结束语、学生实验、课外活动等活动中增强学法指导。

在课前预习阶段,由于学生刚刚接触化学这门学科,所以在课前预习时老师要指导学生学会阅读,确定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由于每个学生理解程度不一样,学习基础各异,所以为有充实做好课前预习,才气在听课时做到有的放矢。

在知识(知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结束语阶段,老师带领学生充足发挥“错题本”的作用,准时梳理知识(知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漏洞,尝试自行建立知识(知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网络(网络就是用物理链路将各个孤立的工作站或主机相连在一起,组成数据链路,从而达到资源共享和通信的目的),强化错题练习。

在学生实验环节,要充实发挥化学实验应有的功能,激发勉励学生勤于动手、规范操纵,认真观察(细察事物的现象、动向;考查或调查;清朝官员的名称)实验现象,研究实验数据,结束语实验经验和方法。尤其是相比部分失败的工作经验,老师更是要帮助学生进行研究和分析,让“不测”变“精彩”,经过学生的操纵及内心的体会,增强化学实验实践本领和研究本领。

在课外活动环节,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因地制宜、灵活各式的开展家庭化学小实验,如学习了酸碱中和反应后,学生可以尝试将苏打慢慢参加到事先倒入食醋的玻璃杯中,会发现有大量气体产生;在学习了石墨的性质后,老师可以指导学生把一根石墨电极或6B的铅笔芯和导线连接在一起,接通电源后,让学生观察(细察事物的现象、动向;考查或调查;清朝官员的名称)灯泡是否发亮等等。这些家庭小实验所用材料随处可知,并且实验效果又较为明显,所以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知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增强动手实践本领的最佳方法。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充满挑战,呼唤智慧。本文从以上几个方面浅谈了优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思考,但是教学策略具有动态生成性、选择性、综合性、灵活性和创新性等特点,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师生的实际情况、学校的条件等因素,精心选择、设计适宜的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学生学习经验总结篇4

论文摘 要:外语教学方法对学习者语用能力的构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它直接影响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成效。体验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感受、体验、反思、实践来主动建构知识、掌握技能,这种教学的理念、本质和优势,有益于学习者语言知识向语用能力转化。

一、体验式教学的发展

体验式教学源于体验式学习,体验式学习理论是于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教育家大卫·库伯(david a kolb)在总结了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约翰·杜威(john.dewey),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kurt lewin,1890~1947)和瑞士认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的经验学习模式的基础之上提出的经验学习理论。

库伯提出体验学习过程是由四个适应性学习阶段构成的环形结构,包括具体经验,反思性观察,抽象概念化,主动实践。他强调体验在学习过程中发挥的中心作用。具体经验是让学习者完全投入一种新的体验;反思性观察是学习者对已经历的体验加以思考;抽象概念化是学习者必须达到能理解所观察的内容的程度并且吸收它们使之成为合乎逻辑的概念;到了主动实践阶段,学习者要验证这些概念并将它们运用到制定策略、解决问题之中去。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首先通过亲身的参与产生感觉或感受,接着通过对亲身经历或是通过交流、讨论观察到的感觉或感受进行分析、思考和评价,明确自己学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然后学习者把反思和观察到的结果进一步抽象,形成一般性的结论或理论,或者是对刚才所发现的现象和问题进行因果解释,最后,学习者还要在新的情境中检验结论或理论假设的正确性、合理性。如果检验得到了证实,学习暂告结束,即学生只要把发现的结论迁移到其他情境中进行应用就可以了。如果检验没有得到证实,将会导向新一轮的具体体验,一个新的学习循环又开始了。

二、体验式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语言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 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掌握。外语教学的主要目的, 就是通过大量的实践以培养学习者外语应用能力。在外语教学中采用体验式学习模式,使学习者在具体体验过程中来发现语言使用原则并主动应用到语言实践中。这种以学习者为中心、通过实践与反思相结合来获得语言知识和技能、并对经验进行总结和反思、从总结和反思中获得经验的提升的教学模式符合语言学习规律,可使学习者获得成长性的发展。

体验式英语教学重心在于学习语言学习的过程和语言技能的掌握。技能不是懂不懂的问题而是会不会的问题,技能的高低不是难不难的问题而是熟练不熟练的问题,而语言知识不会自动转换成语言技能或应用能力,体验式教学过程的四个阶段为学生提供的是转换知识和综合应用语言技能的机会与情景,是把外语教学中的语言实践真实化和课堂社会化。利用语言学习的“任务”让学生为达到某一具体目标而进行实践活动,以任务为主线的体验式教学是让学生在应用为主的语言实践中发展技能,真正达到学以致用、提升外语应用能力的目的。

三、体验式英语教学促进语言知识向语用能力转化的因素

1. 体验式教学强调感受和体验,感受和体验是促进语言知识向语用能力转换的首要因素

有调查认为,“阅读的信息,我们能记得百分之十;听到的信息,我们能记得百分之二十;但所经历的事,我们却能记得百分之八十。” 这充分说明了“感受和体验”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只有在体验和感受中才能内化所学知识。传统的教学中,学习者所获取的知识往往以书本知识、理论知识为主,因此学习者对学习内容停留在主观感受上,也就是学习者只能想象知识的应用领域、而无从感受和体验、接触具体的情景和状态,也就是理论与实践是脱节的。在体验式外语教学中,教师依据课堂教学目标创设情景或语境,去完成专项任务,这就为学习者及时提供一个运用知识和能力的空间,使他们成功地进入活生生的语言实践和切身体会交流之中,感受语言知识的应用背景、应用方法和应用领域。由此学习者得到真切的感受和体验,这种感受和体验是全方位的,活性强,印象深,使学习者即时理解和及时体会老师所传授的内容,在这一过程中逐步改变学习者主要依赖机械记忆的外语学习方法,提高他们学习的自信性、自主性和能力。

2.体验式教学强调分享,分享是语言知识向语用能力转换的重要因素

学习者个体获得的知识和经验毕竟是有限的、范围狭小的,学习者聚在一起把自己的感受拿出来分享,每个人就会得到数倍的经验。体验式教学是一种团体学习,它强调知识的传授者与学习者之间的动、学习者之间的动。课堂教学活动不仅是某个个体的事情,学习效率不仅仅受个体主观因素的影响,外界环境也会对学习者产生重要影响。在分享的过程中学习者的思维在原有观点的基础上可向着纵深的方向发展,不断反省、升华,形成新的知识和能力。通过反思还可以发展理性思维的能力、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交流和人际交往的能力、发展持续学习的能力。

3.体验式教学强调总结与反思,总结与反思是语言知识向语用能力转换的必要因素

学习者把观点分享了之后,得到的是一些超过自己想象的、零散的信息,这时教师将引导学生在反思基础上,结合相关的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归纳总结,使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并形成积极的思维和价值观。传统的语言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知识的总结和反思,学习者对所学知识没有真正地领会和掌握,而是简单的记忆,因此语用能力的欠缺是外语学习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在体验式外语教学中,总结与反思可使学习者在占有信息的基础上,进行独立的思考,梳理语言知识要点。当然,个体存在着差异,有的学习者经过一次总结与反思就可以形成经验,而有的则不行,需要反复体验,或者在不同的情境中反复体验,经过不断内化、调节才能够形成。总之,总结与反思使学习者学会向内学习,向内发掘潜能,发现影响语言习得的盲点、障碍,并及时予以修正,使学生的语言认知螺旋上升、不断深入,从而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语用能力的提升。

4.体验式教学强调实践与应用,实践与应用是语言知识向语用能力转换的核心要素

将理论和实践建立有效的联系是体验式教学的精髓。语言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语言实践和应用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著名语言学家韦斯特曾指出:“语言教师最有害的缺点和最流行的通病是讲得太多。他们试图以教代学, 结果是学生什么也学不到。”教学经验也告诉我们, 脱离语言实践的外语教学不会有好的教学成效。所以在外语教学中,不能把外语仅仅作为知识来传授,而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提供尽可能多的语言实践的机会,使其在具体情景、环境和活动中,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并在实践活动中体验语言学习,调动学生主动实践的积极性。笔者曾用数控专业做实验班,在我院实训场所进行英语教学实践。教学时段:2学时;地点:柔性生产装配线实训室;教学要求:通过2学时的学习,每个学员用英语描述该生产线的工艺过程;教学方法: 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组任务工作驱动,教师作为一个组织者和咨询者。其教学过程实施程序为:导入复习下达任务成立小组小组考察装配线小组交流活动各组选派代表介绍工艺流程教师评价及总结。课上学生们表现出积极、踊跃、主动的学习热情,特别是在小组活动中,每个人都有参与讨论和展示自己的机会,学生们灵活地把专业知识和语言知识结合在一起,学以致用。他们不再是知识的单纯被动接受方,而是主动吸收方对信息,进行选择,及时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自我调整。在课后的调查中85%以上的学生认为这种方式能唤起他们“我要学”、“我要参与”、“我要表现”的欲望,他们认为这种方式学习效率高,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这样机会。另外,在语言实践和应用过程中,不仅仅是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更多的是学生获取一种思想、一种方法、一种模式,这种思想、方法和模式可以对学习者的观念、意识、态度产生重要而又深远的影响。

5.体验式教学强调情景化学习,情境化体验是语言知识向语用能力转换的有效因素

学习过程处于各种模拟情境或创设的真实情境之中,使学习者在情景语境下运用所学知识,实践所学语言,提升语用能力。因为语言的运用是在一定的情景或语境中发生的,也就是说,语言运用离不开语境,语言教学和语言学习的过程也与情景语境紧密联系。许多研究和实践证明:语言习得不能过分依赖书本,也不能脱离语言运用的环境。只有在恰当的情景语境中学习语言知识、实践语言规则,才能够收到较好的效果。情境在外语教学中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教师课并通过设置多种情境,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可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在相关的实验、实训场所进行英语教学,既可以把相关专业知识融入语言教学内容中,又可使学生在真实的情景语境中进行语言的习练,突出英语教学的实用性和应用性。例如,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拥有校内实训场所,英语教学可以不局限于教室,可以延伸到实训室、车间等场所,真实的情景语境可以使学生的英语与客观事物建立直接联系,产生一种真实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语言习得成效。心理学研究表明,通过视觉感知情境与英语声音和文字的结合,理解、记忆和掌握的效果比单纯的听、读好得多。有人说,学习英语的成效是一可变函数,在智力认识活动一定的前提下,它的可变量取决于人的情感或情境因素,可见情境化体验对外语教学的举足轻重。

四、结语

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主线,通过感受、体验、分享、总结、反思、实践来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体验式教学模式对外语教学成效和学习者语用能力的构建有重要的影响和积极促进作用。实践证明,体验式英语教学能刺激学生主动建构,善于思考,乐于表达,有利于诱发他们英语学习的内因,有助于学生认识活动的深入,认知的升华,情境体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信任和良好的合作关系,增强课堂教学的协调性、活跃性和实效性。总之,体验式英语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语言知识向语用能力发展。体验式教学是外语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体验式英语教学虽然具有多种优势,但同样具有局限性,因此在外语教学中要针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模式穿插进行,互相补充,相辅相成,使他们有机统一于外语教学过程之中,提高外语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美]约翰·杜威《经验与教育》[a]赵祥麟,王承绪.杜威教育论选[c]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81.350

[2]kolb,d. a. ( 1984 ) . experiential learning: experience as the source of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englewood cliffs,nj: prentice hall

[3][瑞士]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4]朱小蔓: 《情境教育与人的情感性素质》,《课程·教材·教法》1999年第1期

[5]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5)

[6]施良方.试论北美教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兼论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课程理论的关系[j].教学研究,1993(1)

[7]刘润清译外语教学与学习一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出版社,1994

[8]约翰·杜威著,姜文闵译. 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学生学习经验总结篇5

⒈ 注重体会和领悟,联系经验引新知

学生的思维活动水平决定了他们对很多未知能力水平的学习离不开具体的活动平台,这种活动平台仅仅是思维活动的中介平台。学生进行活动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能够在进一步脱离实物控制的抽象关系中提炼出核心的知识内容,获得教学活动经验。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运动活动是否是逻辑活动、能否获得充足的活动经验时,要考察学生能力是否运用抽象的数字、字母、示意图和符号等工具,对具体操作的对象进行逻辑化的处理,探究过程中活动之间的各种联系。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注意对以往经验的运用,通过经验合作教学使学生在联系已有动作技术与旧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新动作与新技能。篮球教学中,教师就要运用经验合作教学法,使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运动经验,对比以往的技能经验,很快就能得出新的动作技巧,引导学生通过平常生活锻炼的经验和对项目技巧的感知经验来学习,利用生活经验中形成的感知理解教师的新动作技巧,使学生在一步步的引导中感受新动作技巧的理解与感悟。

⒉ 经验合作为平台,激活理解和提升

教师引导学生从自身生活经验中得出新动作技能的要点,然后对生活中的一些常识进行总结,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掌握课堂知识和理解新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再让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通过对比,使学生初步知道跳与跑的技能,通过学生间的相互观察,交流合作经验,分享锻炼中带来的喜悦与烦恼,体验坚持运动带来的快乐,了解运动时自我保护的安全注意事项,从而获得新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良好生活习惯。这就要有效地探索,让学生在新的情境下运用已有的体育经验来成功地处理新动作和新技巧的体育活动。经验合作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地从已有的认知图式中提取出经验,激活相关的知识经验,而不是教师直接提供探究的思路和操作的方法。体育经验合作教学能够及时地激活学生已有的体育生活经验,为学生有效的探索指引方向。因此,体育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对以往的体育运动经历的活动进行演示、交流、反思和总结,体会“问题求解的实质是运用转化经验”的思想,实现操作活动的知识化,明确下一步探究体育运动技巧的方向,巩固课堂传授的体育生活经验。

⒊ 促进经验积累,让技能自然形成

体育教师在教学时要多借鉴资料以及其他教师的教学经验,按照规定备选教案,在上课前充分准备,明确教学目标,科学合理设计教育案例,做到课上有的放矢,随时与教材、学生的“精气神”结合起来,要“顺应”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课堂上,要留出足够时间让学生合作交流、总结经验,尤其对新动作技巧进行总结,以便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经验体系。此时,教师应以引导为主、总结为辅,多进行启发式总结,使学生自己探索合作的学习方法,形成自己的经验知识体系,让学生成为经验总结的主动者。

在体育课堂中经验合作教学要把握好师生面临的知识技能与经验的联系和利用度,使学生在利用经验掌握新技术动作时,要有新的学习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我们学生在活动中合作学习确实取得实效。

⒋ 防止经验教条,提供替代性经验

体育课堂中经验合作教学的运用就是为了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还有为学生提供最为接近他们现实体育生活的原型情境生活课堂,适当补充因现实情境缺失或者因实际运动技能有难度而不能获得的直接经验价值的取代性经验,完善学生的运动生活经验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利用课件形象、直观地演示动作技能的动态变化过程,使学生在观察课件演示的动态过程中获得生动的观察经验等替代经验,进而得出结论,验证想象的结果,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使他们获得情感、视觉的体验。

所以,教师在体育课堂中运用经验合作教学时应围绕“学生的体育体验活动本身;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学生个体和群体以及其之间的关系;提供和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教师以及体育运动环境,团队、班级的文化氛围”等方面,激发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体育运动的机会,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快乐地参与体育锻炼,去经历、体验、积累体育运动健身经验,使学习活动经验得到充分积累,使经验与新动作相互验证、相互补充,为促进学生获得体育运动学习生活经验的教学提供坚实实践基础。

学生学习经验总结篇6

关键词:班级学习经验交流会;做法;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6-0089

班主任在班级内召开学习经验交流会,是每学期必不可少的一项常规工作。然而,班级经验交流会的传统模式都是邀请达人(本校学习成绩优秀的学长学姐或本年级和本班成绩优秀的学生)围绕各科学习方法、考试技巧、学习计划等,拿着事先准备好的发言稿侃侃而谈。而其他学生则静坐恭听。听完发言热烈鼓掌,这样不断地重复。最后,班主任做总结,鼓励学生们大胆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取长补短。殊不知,发言者的方法是否有效、是否是自己学习的切身体会、是否是网络材料等疑问都无法验证。作为听者的其他学生是否真正受益?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又有多少帮助?

笔者认为既然是学习经验交流会,重点应该在经验的相互交流,发言者应该与听众学生之间互动、讨论和交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两种思想,甚至更多的思想和启发。下面,笔者将介绍自己在召开班级学习经验交流会方面的做法。

笔者通常将学习经验交流会分三个阶段进行。现概述如下:

一、准备阶段

首先,要求全班每一位学生做好提问与被提问的准备。因为,不论是尖子生、中等生还是学困生在某科目的学习方法方面都有各自独特的优点或合理性。学生们提问可以针对某一科或某几科,也可以针对某一科的某个具体问题。对即将提问的学习方法、考试技巧等方面的问题要写在笔记本上,并且根据平时学习过程中的观察,备注该问题需要哪位或哪几位同学解答,如果不确定让哪位同学回答,在学习经验交流会期间就向班会主持人(学习委员或擅长主持的同学)提出问题,在全班范围内寻求解决的办法。其次,充分利用好“托”,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困生的学习内驱力。作为教育者,我们都知道学困生是因为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而滞后。在准备阶段,班主任在中等生或成绩优异的同学中,确定几位信任可靠的同学作为“托”,向班主任事先指定的学困生提问该学困生擅长科目的学习方法或策略。这样,可以让学困生体验到成就感和树立自信,并且会积极主动地参与经验交流会,不要让学困生认为学习经验交流是尖子生和中等生的事,充满失落而置身事外。当然,此事一定要保密,否则会适得其反,严重伤害学困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最后,班主任要做好对主持人的指导,写好开场和结束串词。既要让学习经验交流会气氛热烈而和谐,又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真正达到交流的目的。

二、实施阶段

做好准备阶段的各项工作后,学习经验交流会就应该适时召开。此时应该把班会课的舞台留给学生。开场时,主持人要简明扼要地说明本次班会召开的原因和目的,让同学们产生共鸣。只有这样,学生们在班会过程中才能各抒己见、参与讨论和分享各自的学习方法、考试策略、学习计划的制定和实施等。紧接着,主持人要讲明一些基本要求要求,如班会期间要集中精力,认真聆听,做文明听众,积极投入,不得交头接耳,私开小会,不得随意走动,不得做与班会无关的事情、发言需举手申请等等。并要求同学们记录自己认为有用或受到启发的方法和做法。接下来,班会进入正题,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多个同学解答,集思广益让更多的人受益、受启发。最后,主持人要根据班会召开的具体情况,对本次班会做总结,并号召学生们以本次班会为契机,在今后的学习中,互帮互助、积极主动地探索学习方法,因为学习方法需要自己在知识的构建过程中进行内化与积累。

三、反思阶段

“学而不思则罔”,思考是学习的灵魂。同样,班会课也需要反思。因为反思是一种手段。反思后则奋进。存在问题就整改,发现问题则深思,找到经验就升华。反思的真谛就在于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学习经验班会结束以后,每一位学生要根据自己的会议记录反思自己的学习方式。结合在班会中受到的启发,积极踊跃地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并做好记录以便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形成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经验总结篇7

【关键词】学习习惯;积极参与;质疑反思

常言道“习惯成自然”,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生终生受益。在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下,我们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该怎样去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呢?结合生物教学的特点,我们应注重从高一学生抓起,采取必要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良好习惯。

一、明确高一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内容

二零一零年,我校曾对在校1196名高一学生进行过一次关于生物学习习惯的专项调查。调查结果表明:39%的学生有较好的学习习惯,表现为能独立思考、独立作业,勤学好问。58%的学生学习习惯缺乏,主要表现(详见表1)。

表1 不良学习习惯的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我们获取第一手研究资料和相关数据,从而确立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内容,确定高一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主要内容:课前预习的习惯;课堂听讲的习惯;归纳整理的习惯。高一是高中三年的基础阶段,是一个人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关系到高二的小高考、高三的高考的成绩,老师应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根据学生可塑性强的特点,采取有效措施,有意识地进行训练和培养。

二、多渠道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因此必须通过长期、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与探索中,逐渐掌握一些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途径和方法。

1.注重培养画图分析习惯的教学策略

在生物教学中,学生练习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许多表述生物情景的练习题一般是通过文字展现在学生面前的,让学生通过阅读再现情景。由于没有配图,学生对于题目的理解程度不同,往往会弄错情景、遗漏条件、降低练习的正确率。我在教学别注重模型图,将生物条件标注在图形的相应位置,寻求因果关系。如:一对夫妇都正常,他们的父母也正常,妻子的弟弟是色盲。问他们所生的儿子是色盲的概率是( )

A.1 B.1/2 C.1/4 D.1/8

这一题就需画遗传系谱图解题,经过长期的训练使学生养成了画分析图的良好习惯,提高了学生练习的正确率,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注重培养实验探究习惯的教学策略

学生能否学好生物,关键在于是否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只有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进行知识建构,才能形成学习生物的浓厚兴趣。我的教学策略是尽量指导学生做实验,让他们自己去观察、探索、总结生物规律。具体地讲:一方面教师自己在课堂上做好各种演示实验,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过程和现象,思考总结生物规律。另一方面在对于某个具体的生物问题的处理中,有条件的必须要求学生先做实验,教师要尽量创造实验条件或参与指导学生实验,让实验作答。如: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中,在糖类和蛋白质的鉴定操作中,让学生切身体会NaOH和CuSO4的加入先后顺序及出现的现象的异同。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让他们找出间、前、中、后、末期的图,感受有丝分裂的各个时期的特点。这样坚持训练就能使学生养成实验探究的好习惯,从而培养了学生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3.注重培养质疑反思习惯的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对于某个具体的生物问题的处理和解决方案进行反思,是否符合实际,我的教学策略:一是在概念、规律的新课教学中尽量把概念讲准、规律讲透,使学生理解到位;二是在练习中对学生经常进行变式训练。如:在做题目某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的某一精原细胞,它经减数分裂后,形成的四个种类有( )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有学生提出问题,基因型YyRr的个体经减数分裂后,形成的的种类( )

A.1种 B.2种 C. 3种 D.4种

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能力,而且使学生养成遇事多动脑筋、质疑反思的良好习惯。

4.注重培养归纳总结习惯的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良好习惯。归纳总结就是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将一个个零散的知识点建构成有机的板块,让学生在整理中巩固提高。每上一节课的内容,下课前不是自己单方面进行小结,而是指导学生总结归纳。如:讲完DNA的复制、转录、翻译时归纳比较表格二中的内容。

表二 复制、转录、翻译的比较

在注重章节小结归纳的同时,还应注重滚雪球似地对所学的生物知识进行归纳总结,高中生物学习结束时要能拿出一张知识结构简图,简图中要能有机地补充完美的“枝叶”。

高中学习只是学生求学旅途中的一小段,如果我们刻意去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在高中学习中就会学得轻松、主动,不仅在高考中能取得优异的成绩,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好习惯,能使其受益一生。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生物》第一册,2006年6月第1版

学生学习经验总结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学习;分析研究

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学习载体,设置有效的合作学习线索,科学组织合作探究教学,让学生在自主合作的数学课堂上全面提升综合素养。

一、科学开展分组,搭建合作学习良好载体

小学高年级学生基本或已经进入了青春前期,他们不再满足于被动接受知识,在课堂上表达和参与的欲望更为强烈。针对这样的状况,笔者在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的自,将班级学生分为多个合作学习小组,采取以小组合作探究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活动,首先是在人员的数量上合理控制,每一个小组的成员保持在6-8人,全班一般分为7个左右的小组。其次,在小组成员的安排上,笔者兼顾到了不同层面,尤其是将学困生均衡地分布到每一个学习小组里面,保证他们能够在小组里面得到帮助,尤其是在学习技巧与思维方式等方面,实现帮带效果。另外,为了保证合作小组的作用充分发挥,笔者强化了对每一个小组牵头学生的业务培训,指导他们如何组织小组成员进行独立思考,如何组织相互讨论、辨析,更好地驾驭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二、引导合作探究,鼓励学生自主获取答案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当给予学生更多的自,让学生在小组里面充分思考与合作,集聚大家的智慧来解决问题,这一点正是合作教学的精髓所在。如教学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内容时,笔者采取实验操作、思考题引导、小组合作研究的方式,逐步突破,引导学生准确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首先,笔者引导学生回顾了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并要求学生按照小组为单位,利用事先准备好的学具进行“等底等高圆柱和圆锥灌沙实验”,学生在圆锥里灌满沙子,往圆柱里面倒,连续灌装直到圆柱灌满为止。要求学生将这样的实验反复两次,确定结论一致之后进行分析研究。学生实验结束之后,笔者向学生出示了一组探究题:“1、圆锥要灌注几次才能够将圆柱灌满?2、两次实验结果一致说明了这一结论是否具有可靠性?3、从这一实验说明了同底等高圆柱与圆锥体积之间是什么关系?4、尝试用字母公式来表示圆锥体积计算方式。”在实验操作的基础上,学生对于“圆柱体积为同底等高圆锥3倍”的结论已经确认无疑,并进行研究分析,从这一关系中推断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圆锥的体积=1/3 ×底面积×高”,学生依靠自己的操作、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自主获得的学习成果掌握更为牢固。

三、倡导集思广益,拓展学生思维方式方法

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与拓展,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方向与目标是正确的,多几种方式也未尝不可。借助于合作教学这一自主教学模式,教师应当充分释放学生的学习激情,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尤其是在思维的角度方面更要深远和宽广。笔者在教学中开展了一题多解训练,致力于提升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取得了明显成效。如下题:“某筑路班组进行农村道路施工,前6天修筑了112米,以同样的速度继续施工,继续用了15天结束工程,这条路一共多少米?”在这一题的解题中,具有多种方式与途径,笔者启发学生从不同方式进行思考与解答,学生纷纷开动脑筋,探究出了归一法、比例、分数以及列方程等不同的解题方式。归一法:先计算出15天修筑的道路长度,然后加上前6天修筑的长度,合计为道路总长度;比例:利用“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的规律,确定共组效率确定的情况下,时间与总量为正比例,设15天修筑长度为x米,224÷6=x÷15,得出道路总长度为x+112;分数:先计算出修筑道路的总天数,接着计算出6天在总天数中的几分之几,以112米除以这样的分数,即可得出道路总长度;方程:设道路总长度为x米,(x-112)÷15=112÷6,可得出结果。通过这样的思维引导与拓展,学生不仅能够熟练掌握不同的解题方式,并且极大地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

四、组织技巧交流,发挥先进经验辐射效应

高年级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总结与提炼能力,尤其是结合自身的学习基础、思维特点等方面因素,归纳了许多实用性较强的数学学习经验,组织学生将这样的经验总结和提炼出来,能够更加丰富学生的学习技巧,起到汲取众长的效果。笔者在教学中,一方面将各种教学刊物中介绍的先进学习经验向学生进行传授,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方面的能力,同时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学习经验的介绍交流活动,学生走上讲台向其他学生介绍自己是如何学好数学的,这一环节重点发挥好数学学习优秀学生的经验介绍以及数学成绩进步较快学生的经验介绍,这两种经验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与针对性,能够有效地促进全班学生数学学习技巧的进步。另外,笔者在教学中还重点向学生介绍了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以及人体生物钟知识,指导学生把握好一天之中最为理想的数学学习时机,以及科学规划自己的复习频率、批次,实现以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学习成效的目标。

综上所述,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合作教学模式的促进作用,实现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尹美霞.“小组合作学习”再认识——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J].考试周刊.2011(40)

[2]段军.数学课堂上有效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02)

[3]谢复娥.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J].考试周刊.2010(21)

上一篇:中考学习经验总结范文 下一篇:文综学习经验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