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音乐素养范文

时间:2023-03-14 21:54:12

学生音乐素养

学生音乐素养范文第1篇

一、听觉素养能力是基本的技能

听觉素养能力对于音乐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是最基本的技能。高职音乐教育探索一个具有实效性的听觉素养培训模式,具有积极的意义。对于一线教学教师而言,学生听觉素养的培养是一项艰苦的工程,因此,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音乐教研室专门开展了对学生音乐听觉素养培养的研究,通过理论与实践研究,以期获得一个全新的听觉素养训练理念,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加以实践与完善,以期建立有效的听觉训练课程体系,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

二、听觉素养课程建设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课程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加强高职学院艺术教育工作,是当前全面推进艺术类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大力发展高职院校艺术教育,首先要构建面向艺术类学生技能培养的课程体系,这是十分关键的。各个地方的教育各具风格与特色,建设适合的课程建设方案具有现实的意义。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音乐教研室通过对听觉素养课程体系的建设过程,开展对听觉素养训练方法的探索、选取训练内容,开展学生课外艺术活动等实践研究与探讨,直至形成一个符合时展需求、高效的、全新的实施方案。建成符合学生基本能力程度的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对全面提高艺术类学生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有着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三、学生听觉素养培养的思考

(一)顺应时展潮流,开拓创新培养渠道对于学生的听觉素养的培养,从来就是音乐教育十分重视的基本功训练。尤其是一些做得比较好的优秀高职院校,经验丰富,效果理想。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新媒体的方便与快捷,我们在学生听觉素养的培养上的研究也不能止步不前,而是要顺应时展潮流,符合学生需求。对于一些有优秀教学经验的音乐教学要学习与借鉴,对于一些新的手段与方法要敢于尝试,开拓创新,创造新的途径。听觉素养是音乐艺术专业人才的先决条件,拥有良好的听觉能力,可以提高学生音乐欣赏的能力,增强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为未来的音乐技能型人才培养奠定基础。因此,在时展的大背景下,我们要从追求实效性出发,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培养渠道,尝试新的手段与工具,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促进学生的听觉素养真正有效的提高。

(二)精心开设实训课程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课堂教学是培养与训练的主要地点。课程的开设效果好坏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能力发展。先前一些观念,并没有深入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是照搬别人的方案,对于听觉素养培养的可行性并没有具体实际的研究。因此,我们需要进行改进,使之既符合学生发展需要,又方便在学校现有条件下开设课程的需要。重新制定新的训练音乐类学生听觉素养的教学内容,要综合考虑科学性、实效性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同时还要综合考虑当前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网络资源的广泛应用,学生获取信息的速度与效率,学生的兴趣爱好的变化等,适应其发展的需求。伴随着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意识逐渐加强,兴趣和爱好逐步发展与变化直至逐渐稳定,听觉素养训练的着重点要有所侧重,要发展变化,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选择最佳的培训素材,例如:目前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传媒系开始增设《真音模唱》课程,出发点就是着眼于学生听觉素养的培养与训练需求,从教学效果上来看学生的听觉辨析能力有明显提高,学生逐渐掌握了倾听的技巧,模仿学习能力加强了,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也提高了。

(三)利用信息技术工具的增强教学实效性科技技术的发展为音乐教学提供了诸多有利的条件。大众媒体的方便、快捷、高效,都是时展的馈赠。我们没有理由不使用他们来促进我们的教学,我们要紧跟时展的步伐,化高科技手段作为教学的工具,利用网络、电视、移动信息平台的多媒体教学媒介,发挥其形式活泼、趣味性强、感染力强、符合大众审美观等优点,切实有效地传递知识,增强学生的能力,提高教学实效性。因此,要完善教学设施,配备多功能的演出大厅,为学生的实践提供良好的舞台,各类教学用具与专业教室要满足基本的需求,引进专业教师,加强硬件与软件设备建设。

综上所述,高职艺术专业的教育教学建成符合学生基本能力程度的艺术教育课程体系,有着现实而深远的意义。听觉素养是音乐专业学生的先决条件,直接决定了其后续艺术专业能力的发展。听觉素养目前专业的课程教材体系的建设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领域,对学生听觉素养培养的研究对于高职院校艺术教育建设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学生音乐素养范文第2篇

一、电子琴合奏提高小学生音乐素养

一是合奏课可以培养小学生丰富的内心情感世界,使学生充满爱心,同情心,关心身边的一事一物并在音乐中体现,养成富有责任心与道德感的习惯。例如,《我有一只小羊羔》,弹奏时要求有强烈爱心与责任心的体现,若没有这样亲切温柔的情感,把乐曲弹成凶巴巴的,定让人大跌眼镜。二是合奏课可以培养集体观、大局观、合作观。弹奏电子琴合奏就像踢足球,讲究的是配合,讲究的是集体观大局观。如果单枪匹马表现个性,绝对是个人主义影响了全局。三是合奏课曲目广泛,有中华民族的经典乐曲,有外国流行的名曲,能“移风易俗”,了解多元文化。四是电子琴合奏可以让同学们乐观向上,养成了能经历成功失败的平常心,快乐成长。

二、在电子琴合奏中应该注意的六个合奏原则

第一,挑选生源原则。要训练一个颇有规模的电子琴合奏班,生源很关键。我挑选的学生要求:(1)音准、节奏感、乐感好,这是要挑选出的学生的首要条件。(2)有弹奏基础,最好有学过键盘乐器,那么学生对触键、运指、跳、连、断奏都会有清晰的概念。(3)对电子琴丰富的功能较熟悉,这样在排练曲目中,效率就提高了。如果没达到以上三点尤其前两点要求、则会训练成效低、影响合奏效果。第二,确定声部人选的原则。小学各年级学生弹奏水平参差不齐,电子琴班不可能每个学生都达八、九级水平,或都是初学者。出于对电子琴热爱,被选上的学生要使他们对自己的弹奏能力都有进一步提高,我要求他们不出差错地进行演奏训练,提高他们对作品的兴趣。第三,合奏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要有合奏精神。团体协作,步伐一致、平等友爱、进步团结。声部定好后,一般不去变,鼓励他们课后熟悉其他声部,但这原则在每一次排练中要贯彻始终。从单声部到多声部、从一个人到全班使每声部成员看指挥,步伐一致中以弹好自己声部为己任,以合奏声音平衡为天职。要使成员牢记:一个完好的合奏,肯定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缺一不可,都很重要。每个成员要精诚合作,共同进步,千万不可单枪匹马开足音量,压过其他声部,因为那样效果肯定是单一,不丰满,乏味的。弹奏中尤其要告诫旋律声部同学切不可为了炫耀自己开满音量,不顾其他声部,一边倒。因为这样的组合效果肯定是低质量的,会使同学陷入学习的误区:合奏曲成单声部作品,交响曲成旋律歌曲,电子琴合奏成为只有右手弹奏!实践这个原则中应强调看指挥用心去弹奏,用心去聆听作品,使同学们全身心都渗入音乐中,全身心地兴奋投入,半点马虎不得。让他们学会做学问,追求美、追求艺术的严速学风。第四,创造性原则。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性、自觉地为乐曲声部使用不同音色节奏、实践的前提是在老师的乐曲处理指导下自由地发挥创造力,鼓励他们多实践,能自己选音色、创造节奏为歌曲服务。这个方面同学们有各自特点,可以尝试地选择其中好的,在非常熟悉曲子中,尝试一新组合新体验。它往往有新发现,好的保存之。但这个尝试适可而止,忌走极端!合奏最主要目的还是为歌曲内容服务,用心歌唱。一切技巧与内容是统一的,离开了曲子,都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了。第五,歌唱性的原则。要求同学在追求美、表现音乐中整个身心歌唱地演奏。这个原则也是学习音乐者的初衷和目的。给同学们排练曲子中,我强调歌曲的内容、情感、风格,发挥同学的想象,调动班级同学的不同音乐情绪:欢快、抒情、低沉、跳跃……整个身心歌唱、整个身心地投入,耳、眼、手、脚、全身动起来。同学们在排练古今中外不同曲目中,接触不同情感,运用不同手段,在表现音乐中全身心感受音乐带来的乐趣。在努力学习、表现和创造音乐中,他们的音乐情感会自然地流露,音乐创造的遐思会自由地飞翔。第六,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原则。前五原则与学生的心理、生理都密切相关,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宜直观教学、兴趣体验、求新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情感丰富、艺术形象鲜明的作品容易感染小学生。

合奏课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年龄特点原则为教学服务。如利用小学生好模仿的特点,可以让他们充分模仿学习,并根据乐曲具体内容让小孩在模仿中创新;利用小孩好动的特点,学习时让小学生在乐曲中扮演角色,体验音乐动感和乐曲风格韵味,并在演奏中融入音乐感受。另外,根据孩子好奇、好玩、好表现等特点,都可以充分运用到电子琴教学中,使孩子更加乐学,学好电子琴。

学生音乐素养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高中音乐教学 音乐文化素养 音乐情感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规定,要提高每个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使学生各方面的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应当说,在繁重的学习任务面前,音乐是高中学龄青少年思想释放的有效方法。然而在教学中发现,高中生虽然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个中原因,是他们对音乐教育大多缺乏必要的情感,对音乐文化教育普遍缺乏一定的认识,音乐文化素养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提高。这就成了音乐教育者值得探究的课题。

一、激发音乐表现魅力,促使学生主动亲近音乐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传统教育往往片面重视并过于强调智力因素的作用,忽略了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在人的学习和成长中的地位。新的课程观将情感、意志因素提高到新的高度来理解,从而为课程目标明确了价值取向。音乐学科的情感体验尤为鲜明,它的审美本质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放在不可动摇的首要位置。

所谓情感,是指人在对事物或某种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性、热情和肯定心态。要让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教师首先必须显现音乐的表现魅力,用魅力去吸引学生,以此激发他们主动亲近音乐,从而催生学习兴趣。新课标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感受音乐、用音乐美化和丰富人生的前提。”高中音乐课程把培养音乐兴趣置于一个十分突出的位置。

在教学中,我注重通过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形式来触摸学生的情感,敲打学生的心灵。当教学乐器时,尽可能引导每个学生学会自选乐器的简单演奏,通过听、感、想等手段形成审美体验;抓住学生用感官直觉和心理感知塑造的音乐形象,引导他们逐步喜爱音乐、享用音乐和热爱音乐。如在教学歌曲《阳关三叠》时,我先是让学生们聆听欣赏那依依惜别的动人旋律,再回想自己曾经有过的惜别场景,然后指导他们用不同的乐器一边演奏,一边感受古人创作的意境,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努力挖掘音乐文化,扩大普通音乐教育内涵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疑给人类社会带来了高度的物质文明,然而这把双刃剑同时也带来了各种良莠并存的思潮,这对正处于思想与价值观、审美观形成期的高中生来说更令人担忧,这样情感教育的重任就责无旁贷地落在了音乐教育上。学校音乐教育本身就有发展音乐文化的任务,我们应当遵循其规律,抓住音乐与素质教育的紧密关系为契机,以民族音乐为主体,培养学生要有宽阔的心怀,接受优秀音乐文化,使音乐教学成为以爱为本的文化传递活动,使音乐课堂成为培养人格精神的乐园阵地。

与一般学科相比,音乐课程有独特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从感性入手,再由感性的发展进而到达理性的确立,最终实现以情感人、以美育人。新课标指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音乐教育应该是师生共同感受、鉴别、判断、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

作为音乐教育者,我们要努力实行有效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音乐文化的关注与理解。现行高中教材歌曲带有强烈的感彩和鲜明的思想性。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二度创造,调整分析和挖掘音乐教材内容,借助于不同体裁,使学生从歌词和乐曲的节奏、旋律中直接体验到作品的丰富美感,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受到鲜明的形象感染和高尚的情感熏陶,从而培养他们健康良好的个性特征和积极向上的行为品德。教学方法则需要教师用丰富的文化观点,积极引导和启发学生,既要运用好学科知识,又要走进社会生活,让他们全方位地接受多种信息,较完整地认识各种事物,努力理解和领悟艺术作品的内涵与魅力。例如在教学《亚洲音乐舞蹈欣赏》时,我从“东方雅乐―日本歌舞”到“天方神韵―阿拉伯舞风”系列作品赏析,引导学生从不同地域的文化与民俗风情、从不同人群的与民族服饰等文化大背景来加以综合分析,对音乐与舞蹈还有器乐知识进行相应的牵移、融合,让学生充分关注、理解亚洲整体乐舞的特点,深入感受其丰富而又深厚的文化底蕴。

三、注重音乐教育方法,推动学生从学会到会学音乐

高中生已经发展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相对成熟阶段,他们追求独立,善于争论,喜欢怀疑,敢于发表认识和看法,感情丰富而且热烈。这就要求我们变换审视的眼光与角度,改进教育方式,不断推动他们从学会音乐向会学音乐发展,为其终身学习音乐文化服务。

传统高中音乐课程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课程定位不够完整,与课改内容相差较大,与中小学音乐教育不能衔接,无法形成完整的基础教育音乐课程体系;实际开课率不足,加之音乐课并非高考科目,一些学校以各种理由少开甚至不开课;求升学率、应试化倾向明显,人为地偏离了音乐教育目标;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习惯性地去讲解和分析音乐,甚至是在解释音乐,这种以自身感受替代学生体验、以间接经验替代直接经验的教学实在是抹杀了音乐艺术的魅力。

新课程改革要求音乐教育遵循两条根本原则,即以人为本的原则和终身发展的原则。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力求做到“七个转向”和“一个改变”:从记忆的训练转向思维的训练,从强调学会音乐转向会学音乐,从偏重知识转向注重技能,从强调课本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从片面重教转向师生合作,从封闭教学转向开放教学,从人本管教转向人教;改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

学生音乐素养范文第4篇

音乐教育在大学生的人文教育中至关重要,不仅有助于大学生陶冶性情、培养艺术情操、思维创新等帮助,更有助于全面提高其人文修养素质教育。高校应注重如何利用教育活动平台发展提升大学生的音乐素养。

关键词:

人文素养;音乐教育;艺术

人文,可以确定为“人文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哲学、文学等;素养,则是“能力”和“精神”相结合。故,“人文素养”,则为人文学科的研究水平,知识层面,和人文科学所体现出来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品质。音乐素养是提升人文的重要部分,近现代教育科学认为:音乐是最大化、最富于感染力的美育艺术方式。对于如何在人文素养中培养其音乐素养这个论题,开设音乐欣赏课、组建校合唱队、舞蹈队、管乐团和民乐团等在高校显得尤为重要。

一、深究现状,重整教育

虽然,人们已经意识到人文精神对大学生的重要性,但在国内,专业教育以及专业课程的繁重,导致大学生在没意识的情况下,对大学语文、大学英语、思想道德修养、礼仪、音乐欣赏等一系列的人文素质培养课程极度缺乏重视。高校对于审美艺术类型的培养不外乎以下三方面:公共选修课,社团训练和学校组织的文艺晚会。审美艺术,既要有理论基础做铺垫,又要高于一切基础,而高于理论基础则意味着要结合历史背景、作品方向、作者意图和个人情感等各方面因素,升华成感受者的个人体会。所以审美艺术,既要基于理论,又要高于理论。关于如何让大学生体验审美艺术,这个课题对于音乐老师一直是个难题。任课老师在课程中安排专题性艺术讲解,利用多媒体和电影的结合运用,让学生对这个专题有多面性的理解。例如,关于芭蕾这个主题。从芭蕾的历史,图片,现况等,让学生有大体的概念;而后,视频说明芭蕾的分类,学生可以从“芭蕾”的名词形态过渡到动词形态;结合主题电影,透过伴奏音乐,在剧情基础上加以分析,让学生对“审美艺术”进行多方面的理解。

二、结合研究,探索创新

日本的研究人员认为:当人脑以α脑电波为主时,大脑的潜意识大门打开,潜意识和意识的大门敞开,注意力集中;数十年前心理学家洛扎诺夫的实验结论就给予了强有力的证明:即以优美的音乐使左大脑半球进入抑制状态得到休息后,人的记忆力是通常状态的2.17倍至2.5倍。以上种种研究发现,α脑电波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神奇功效:激发潜在能力、提升记忆效果以及发挥灵感及创造力。对于在学生涯探索的学生来说,社会每一天都在更新,每一天都有进步,然而在新发现的问题面前,他们需要的就是不断提升自身的记忆效果和创造灵感,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日后的工作作出贡献。

三、团体合作,协调同步

现代的大学生必须明白一个道理,合作协调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大部分的工作平台需要的是利用合作协调的关系来维持正常工作运作,而非自己一人独立完成。关于协调的训练方式,一般来说,平时不管做什么,都是以右手为主,甚至只使用右手,左手的利用率不高,协调能力得不到充分的锻炼,久而久之,左手乃至全身的平衡协调能力都存在缺失的程度。而对于合作而言,一定要让学生明白自己不仅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还是群体合作性的重要一员。在社团排练当中,任课老师开始会以左右手一起运动,还要注意相互配合,同时开发了左右脑,也锻炼了协调能力。排练是一个整体,而非个体练习,每个学生对节奏、节拍的定位不一致,导致他们的合作协调能力一般较低,故而在开始的训练当中,任课老师需要和学生有一个对起拍的共同节奏点,而且在多种乐器或声部的合作当中,如何配合,协作更是对非专业类的学生有着一定的难度,而这些,都需要老师前期指导过程中,从慢到快的过渡,学会在演奏的同时分出一个耳朵去聆听整体的节奏和乐段。

四、协调配合,精神集中

在学习乐器初期,学生的整体表现多以把握简单音符组合的练习曲为主,随着练习时间增加,学生的注意力开始松散,节奏不稳,错音出现等情况间接影响整体的练习。技巧熟练取决于不断地练习,一个错误可能需要上千次的重复的正确练习才能完全掌握,做到“得心应手”。在演奏时,眼要看乐谱,耳要听音乐,手指乐器上准确的移动,身体需要支撑手部运动,带动手臂的运动。演奏时既要记谱,还要掌握力度、节奏等。这种思维多向性的艺术练习以及对脑、眼、手的协调配合最终可练到“得心应手”的程序。弹奏时由于音乐曲目的无穷变化,都能起到训练听觉敏锐和思维反应的良好作用,同时就能刺激大脑感应细胞以增进注意力的集中。美国早于1967年,著名的唐歌伍德发表宣言,宣言称“教育必须把生活的艺术、个性的构建和创造性的培养作为主要目的。鉴于学习音乐对实现这些目的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倡议把音乐置于学校课程的核心”。反思现代教育理念,不再只重视于对专业技术的培养提升,人文素质培育更是与其息息相关。如何从日常生活、学习中提高个人的人文素质,最快捷的方法莫过于让自己在音乐的世界里探索、寻求帮助,以达到对自身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永和.浅谈音乐课外活动中的德育渗透[J].教育探索.2001(10)

[2]马兰霞.音乐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的互补性[J].宁夏教育.1999(10)

[3]张立驰.试析艺术社团在素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12)

[4]席向阳.组织音乐课外活动应注意的问题[J].音乐天地.2005(02)

[5]王红政,陈乐英.活动教学让音乐课堂充满活力[J].校园歌声.2009(12)

[6]朱红雯,卢宗平.音乐天空中的另一片蓝天——音乐课外活动之管见[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5(03)

[7]朱咏北,郭声健.音乐为什么能够开发右脑[J].中国音乐教育.1999(06)

[8]李靖.开发右脑的灵丹妙药——音乐教育[G4].吉林教育.2008(05)

[9]卢雪珊.唤起学生音乐学习的需要[J].音乐天地.2005(08)

[10]刘元平.偏失与重构:对高校音乐教育若干问题的再探讨[G4].教育与现代化.2007(04)

[11]周新艳.高校音乐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B].美与时代.2006(09)

学生音乐素养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音乐 新课程 学生

高中新课程改革非常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将体育、美术和音乐等课程的开设放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新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在音乐教学及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中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发展对音乐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这一观点的提出,使中小学音乐教学有了质的飞跃。传统音乐教学中那种只注重音乐技能、技巧训练,忽视学生情感体验,只注重少数音乐尖子的培养,忽视大多数学生音乐素养提高的现象将不复存在。高中音乐新课程教材以新课标为基础,以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为教师、学生发挥创造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高中音乐教师要积极开发音乐教育资源,提高学生音乐素养。

一、高中音乐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教学设施,保证音乐教学目标的实现。

大家都知道,环境可以陶冶一个人的情操,音乐的熏陶、学习更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为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音乐的环境,高中音乐教师要积极妥善地布置音乐教室,给学生一个学习音乐、提高音乐鉴赏能力的良好氛围。比如将音乐室进行了装修,墙上挂着一副大型图画,地面铺设了彩色胶块,上面摆放了几张低矮的方桌,供学生放乐器、头饰,表演时又能当道具使用。课堂上,学生可以坐在、跪在地上,可以维在阶梯座位上,可以站着,也可以坐着。整个教室充满着温馨、和谐的气息。

为培养学生的表演、演奏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音乐的学习中,必要的乐器是必不可少的。高中音乐教师可以建议学校或者有条件的学生自己购置必要的乐器,积极利用好学校已有的各种乐器。如闲置多年的电子琴、手风琴,有些学生还买了容易演奏的口琴。课堂上,每一个学生手中都有乐器,他们或合作伴奏,或独奏,不仅调动了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还给那些在外面学习乐器的学生以展示的机会,他们常常提前预习;熟悉歌曲旋律,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乐器进入课堂,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还加深了对所学音乐知识的理解。

二、高中音乐教师要积极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开发、利用信息技术,拓宽音乐教学容量

现代信息技术以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报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点,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要充分开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极大拓宽音乐教学容量,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1.高中音乐教师要积极利用多媒体音乐课件,增强音乐视听效果

为丰富教学手段,开发教育资源,音乐教师要多方搜集和音乐教学相关的光碟,熟练地运用PowerPoint、Flash、等手段制作教学软件,将图片、声音、视频等各种素材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制作出声情并茂的音乐课件,让学生在音乐课上观看,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2.高中音乐教师要积极利用多媒体教室,进行立体教学

在信息化时代,课堂不仅局限在教室里,而是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对学生进行音乐素质和培养。多媒体教学就是其中之一。多媒体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觉感受,还有利于因材施教,从而增强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互动。在多媒体教室上课,学生头带耳麦聆听音乐作品,充分体会作品所蕴涵的音乐美。通过教师的操作,可以全班统一学唱一首歌曲,也可以自己跟着机器学唱,提前学会的同学可以学习其他歌曲,或欣赏其他名曲、歌舞,实现分层教学。教师可以提前从网上下载、从光碟中拷贝有关录像、音乐家介绍、名曲欣赏、古典乐曲等音乐素材供学生在音乐课中点击欣赏。

3.高中音乐教师要充分利用网上资源,欣赏或者下载网上音乐素材,为自己教学服务。

目前,各种网站都没有许多音乐网址,在那里可以查到许多最新流行的歌曲。学生对流行音乐也是情有独钟的,对喜爱的歌曲往往听唱几遍,就能哼唱出来。通过引导学生上网欣赏流行音乐,不仅为音乐教学增添了时代气息,也教育学生要正确地对待网络、影视等媒体文化。在欣赏歌曲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选择那些健康向上的歌曲。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教师进行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鉴赏力,树立正确的审美情趣,从中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

三、高中音乐教师眼善于加强学科整合,构建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联系

现代课程理论越来越重视学科的综合,音乐学科也不例外。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曲、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在实施中,应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学科、艺术的联系。在音乐课上,教师经常让学生根据歌曲内容进行歌词创编、讲述故事、诗歌朗诵、即兴表演,制作头饰等活动,不仅丰富了音乐教学资源,也提高了学生对文化艺术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音乐素养范文第6篇

筛选;引导

【中图分类号】 G633.9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9―0120―01

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是陶冶情操的熔炉。音乐是人身心健康的营养素,渗透着各种文化内涵,影响着人类生活。在新教育理念下,教师应是一名设计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教学目标,创设教学情境,探讨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来学习知识,获取知识,提高素养。

一、精心筛选,言传身教

从学生方面来看,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到大多数学生喜欢轻松愉快的流行音乐。根据这一实际情况,本人在音乐教学中把教材内容与流行音乐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如,我选用了一些具有时代气息、符合学生审美情趣的流行音乐作品,如在学唱《歌唱祖国》时,引导学生列举一些歌颂祖国的歌曲《我的中国心》《青藏高原》等,并让学生唱一唱。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从中感受到爱国情怀。

从教材内容来看,传统教材在某些方面已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了。因此教师应当精选一些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现代流行歌曲,如《青藏高原》《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等,这些歌曲不仅旋律优美,而且都从不同方面表现了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从而使我们的教学不用丝毫说教,就能起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

二、正确引导,正面学习

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可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探究、去辨别。外来音乐文化的冲击使得某些音乐作品日趋商品化,再加上音乐应用的范围不断“扩张”,流行音乐呈现出十分复杂的情况――良莠混杂、雅俗交织、扑朔迷离。因此,音乐教育则要立足于这种新的形势,选择恰当的流行音乐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否则音乐的审美教育目的就难以达到了。现实生活中充斥着形形的音乐,学生“被迫地”接受许多音乐信息,这在无形中就养成了一种不良的听觉习惯。教师引流行歌曲进课堂,不是媚俗地迎合潮流,亦不是简单地随大流,而是有选择、有目的地将那些健康向上、适合学生年龄身心特点的优秀作品带进课堂,以使学生接触各种风格迥异的流行音乐。这样不仅能扩展学生的音乐视野,使学生接触多元的音乐方式及信息,而且还能为他们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享受音乐,绝不盲从

新课程改革倡扬学生个性自由、以人为本,这更多地体现了人的思想和人的情感需要。课堂上引进流行音乐,不但能满足学生的心理,揭开流行音乐的神秘面纱,也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提高其分辨能力,使学生不致于陷入亚健康流行音乐之漩涡。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享受音乐并深入地去了解音乐,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其中的意味,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我们也可以通过音乐这一途径,使学生了解到更多的书本上未涉及的知识,帮助他们拓宽视野。因为一个音乐作品往往都会融入许多不同的创作特点及文化思想。但要教育学生不要盲目地追求大众流行的音乐,要懂得选择适合自己的音乐类型,树立正确的音乐观。因为许多流行音乐歌曲的内容不适合中学生,大多数歌曲为情歌,也有些歌曲带有暴力倾向,若是沉迷于歌词内容,容易使学生误入歧途,整天听歌也会浪费学生学习的时间。

四、创设情景,增强兴趣

如今的学生对你教我唱的音乐课堂教学感到厌倦,而多姿多彩的音乐活动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中体验、感受音乐。如,我在教歌曲《小花伞》时进行了这样的尝试:为了让学生在自娱自乐中体会同学间的友谊并亲身体验,首先,我启发学生创设了一个自然环境:一部分同学扮演小雨点;一部分同学围成圆扮演校园;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活动,让剩下的学生扮演同学。在音乐的伴奏下,有伞的学生把一个个没带伞的学生送回家。音乐在流动,动作也在不断地变化,音乐通过动作溶化入学生的体内,这些事例也经常发生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为学生所熟悉,因此学生表演起来更为生动!

学生音乐素养范文第7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 艺术素养 音乐成长维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0-0153-01

艺术素养对小学生来说是塑造其人生观与价值观最好的途径,小学生艺术素养的形成能够有效促进其学习兴趣的培养,本文就小学音乐教学为例解析学生艺术素养培养的重要性以及有效途径。

一 小学生音乐成长维度――培养

在培养小学生音乐成长维度的过程中,要遵守三个观点进行培养教育,使小学生的学习范围轻松自主。(1)禁忌用成人的审美标准来衡量小学生,不能用传统的教育形式,强制小学生达到成人所认为的审美结果。(2)不要在小学生自主创造表达的过程中,过多地将成人的思维强加给小学生,也不要过多地干预小学生的自主思想,只需要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一定的帮助。(3)尊重小学生的自主创作意识,深入了解小学生在音乐艺术表达方面的思维以及感受,在给出评价的时候不要以成人的标准来进行硬性的回答。

在培养小学生音乐领域的艺术创造能力时,可以采用四种方式来支持小学生的音乐艺术表现:(1)与小学生一起接触、感受、发现生活环境、社会环境以及自然环境中美好的事物,在不断的深入欣赏过程中小学生能够感受到和谐的声音,自然景色的美好。(2)让小学生接触不同的声音,从中累积经验,然后用自己的方式感受音色中的强弱、快慢。(3)在小学生的生活环境中创造更多与音乐艺术形式接触的条件,丰富小学生对乐感的感受和理解。(4)理解小学生在欣赏音乐时的行为,小学生会将感受加以肢体动作表现出来,尊重他们的兴趣以及独特的感受。

二 小学生音乐成长维度――养成

1.小学音乐教学习惯的养成

冼星海:“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小学生阶段对学习的态度是积极主动的,在这个阶段想要促进小学生的发展,为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要的工作是给现阶段的小学生提供优良的学习条件和学习机会。为了支持小学生的音乐艺术能力,给小学生提供丰富的材料,可引导小学生通过唱歌、跳舞、弹琴等形式来分享艺术活动的趣味性,这样能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激励小学生的学习自主探究性。这个阶段的学习培养时间是小学生童年中价值较高的,所以更要注重生活、游戏活动中的教育效果,使小学生在每一天的生活中通过与小伙伴、成人之间的交流来分享音乐艺术的学习感悟。

2.小学音乐教学环境的营造

给小学生一个心理氛围轻松的环境,使小学生的学习方式、特点能够毫不顾忌地展现出来,哼唱、肢体模仿等一些自主独特的艺术感受形式都要受到尊重,在实际条件下满足最大化的支持度,这是一个养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要加入成人的框架模式标准思维,小学生的世界是五彩斑斓的,每一种独特的想法都是在逐渐的鼓励中培养生成。

3.小学音乐艺术培养环境及家庭音乐辅助教育的影响力

小学生音乐艺术的养成环境,最重要的地点之一是家庭。影响小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的重要因素来源于家庭的教育方式,只有在关系平等、良好、温馨、和谐的环境中才能给予小学生美好事物的向往,家长在家庭中的言行举止对孩子都会造成潜移默化的主导影响,家长可以给小学生提供一些音乐类型的书籍、照片、视频等形式的艺术作品,从小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家长根据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能力提供一些相应的指导,可以引导孩子就当前的音乐形式做自己的联想,加深对小学生音乐领域艺术能力的养成。

三 结束语

在小学生音乐教育中,发现、观察、分析是教育的基础,只有通过敏锐的观察力理解小学生现阶段的需求,才能提供给小学生自发表达、创作的环境,将口号式教育转化到实际应用中,逐步调整自身的教学模式和手段,这将对今后的小学音乐教育工作以及课程改革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作用。

参考文献

[1]房蕾.小学音乐唱歌教学中的情感培养[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28)

学生音乐素养范文第8篇

关键词:民间音乐 音乐素养 大学生

引言

2002年9月召开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民族文化传承与学校艺术教育研究》,呼吁高校的音乐教育工作者要重视民族文化的传承。高校音乐教育作为我国音乐传承、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领域,理应担任此重任。笔者所在的浙江省丽水市的民间艺术具有浓厚地方色彩,形式丰富,历史悠久,有畲族歌舞、松阳高腔,庆元菇民戏、云和包山花鼓戏、、缙云婺剧等。因此,立足于丽水民间音乐的挖掘整理、传承与创新,将本土民间音乐的研究成果引入高校公共音乐课教学,以达到拓宽大学生音乐视野,提升大学生音乐素养,使民间艺术进一步发扬光大的目标。

一、阻碍大学生音乐素养提升的“瓶颈”问题

1.教学体系不规范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对于音乐课程教学方式、教育体系建立的不够重视,导致我国部分院校的音乐课程教学始没有形成一种规范的教学体系,各院校的教材、开课方式、教学大纲、教学要求不尽相同,许多的院校的音乐课程教学依然没有很好地与时代的发展以及学生的需求同步,缺乏创新性与独立性,没有很好地结合现代艺术以及学生对于音乐欣赏的要求。

2.教育模式不合理

受制于音乐教学的多样化及教学难度等问题,从某种角度上限制了学生对音乐素养的提升。从我国目前音乐课程教学以及发展整体趋势而言,除了专业院校的学生有主修之外,其他学校尤其是综合类院校的学生更多的是选择在业余时间进行自我学习来培养自身的音乐素养,很少有机会接受专业的训练。

3.学科地位不高,学科属性不明确。

不少高等院校只把音乐课程当作附带学科,有些理工科学校甚至没有相关的音乐课程的开展。即便开设,也只是作为选修课或只面向别部分专业的学生。并且,多数教材缺乏本地区风格和特色的音乐作品,少有创新性和地域性。

二、民间音乐在提升大学生音乐素养中的途径

民间音乐作为我国独具特色的音乐,是传统中国元素与民间艺术的融合,根据我国目前在大学生音乐素养提升过程中所存在的瓶颈,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用音乐体验情感

音乐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需要学生自身融入其中,去品味作者要表达的情感与深邃的思想。将民间音乐引入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理解多元文化的有效手段,这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逐步去走进民间音乐的创作思想,通过循循善诱的方式去鼓励学生进行无边无际的想象,去摸索作曲家想要表达的情感以及其在作品中的流露。

2.营造融洽学习探究氛围

营造融洽的课堂氛围,学生才能探索创新和自主质疑。教师只有充分给予学生自主思考的自由,才可能真正让学生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用自身的乐理知识以及亲身实践,去体会不同音乐本身的美,而非传统的根据教师自身的理解去限制学生自我意识与探究精神。

在传授本地区民歌过程中,可以结合当地的民间生活,将歌曲与情景剧、表演相结合,利用唱演合一的方式展现民间音乐的魅力。如在教学生演唱与欣赏本地区《畲家谣》、《请到绿谷畲家来》等独具特色的畲族歌曲时,可将乐理知识以及创作方式共同融入其中,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接受这些新奇而又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间音乐。使二者有机结合,不仅丰富了民间艺术的多样性,也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可谓一举多得。

三、民间音乐在提升大学生音乐素养中的意义

1.能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人们常常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在音乐教学中应启发学生用感情演唱、演奏,并投入丰富的情感活动。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前进行有目的的预习,课堂中参与欣赏、演唱、表演,结合《丽水畲族歌曲选》《丽水地方音乐创作歌曲选编》《浙西南民间音乐视唱教材》等地方特色教材,把地方音乐巧妙地融入课堂的教学当中,让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生动,使地方高校的音乐体系更加充实完善。

2.能拓宽学生情感与想象世界

亚里士多德指出:“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创造性活动和掌握新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善于创造必须善于想象。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捕捉音乐中可延伸、可拓展、又能升华和突出主题的地方,鼓励学生发散、变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兴趣。如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3.能更好地传承民族民间音乐

作为一种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本土民间音乐正在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重视。在当今社会,重视本土音乐文化的传承,已成为当代音乐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匈牙利著名教育家柯伊达说:“如果一个民族不重视自己的民间音乐,不把本民族音乐文化建立在自己的民间音乐基础之上,就会像漂莲断梗一样地在世界文化中漂泊,或不可挽救地消失”由此可见,民间音乐具有重要的推广和传承的必要。

结束语

大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对于提升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民间音乐作为我国音乐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本身具有通俗易懂容易传唱等特点,同时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又是比较新鲜的音乐形式,因此将其应用于现代大学课程教学中,不但能有效提升大学生音乐素养,同时也能够使我国现有的民间音乐更好的传承与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胡艳.论当代大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J].安徽文学,2011,(08).

[2]魏潇潇.论大学生音乐素养培养[J].成功,2010,(05).

[3]李德隆.高师音乐教育学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学生音乐素养范文第9篇

【关键词】音乐教育;音乐素养;素质提高;实践体会

音乐在人的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音乐可以净化心灵、美化情操,促使人们健康向上。音乐以它独特的艺术魅力给人以美的素质,美的感染。音乐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对学生的精神起着激励、净化、升华的作用。音乐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使人充满了对人生的希望和追求,对生活、生命和整个世界的挚爱,增强奋斗的自信和力量。音乐教育感染人、教育人,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经说:“音乐教育比其他教育都重要得多。”他认为,音乐教育除了注重道德和社会目的教育以外,还承担把人教育成美的人和善的人。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因此,我们应当充分地重视高校的音乐教育,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一、师院音乐教育的现状与制约因素

1.教育机制改革的滞后

随着时代的前进与发展,教育机制也逐步完善成熟,由传统的教育模式一步步地转向更加合理的,符合新型人才培养的现代化教育,这在高校教育机制中体现得最明显。不过,由于长期以来保守教育机制的深刻影响,我国的教育体制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弊端,在大学教育当中,教育意识还不够开放,普遍存在着过死、滞后的现象,根深蒂固的高考机制和传统教育模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育的开放度,同时也制约了音乐教育的发展。

2.对大学音乐课堂的忽视

在我国,对大学生的音乐教育是个较薄弱的环节,音乐课堂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除了有音乐专业的院校设有专业的音乐课堂和教学设备,多数普通高校只开设了音乐选修课,课程较少,上课的质量也不高,使许多大学生在主观或客观上无意识地放弃了对音乐知识的学习,学生在校期间受到的音乐熏陶和培养少得可怜。从初步调查的情况看,和其他专业相比,学校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严重影响着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主动性;音乐教学上课程设置很不理想,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授课条件十分有限,音乐教学设备和器材老化,不能及时更新,导致音乐课堂和教学难以达到现代化的教学标准;第二课堂的开设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也存在许许多多的现实困难。因此,师院现阶段的音乐教育很难有突破性的提高。

3.西方文化思潮的冲击

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涌进,西方文化思想也日益强大地冲击着我国传统文化。使师院音乐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在教学中保留自已的传统音乐并包容外族文化的音乐,达到一种健康的平衡是师院音乐教育面临的新课题。现阶段我国的音乐领域中,西方文化色彩浓厚的通俗乐、摇滚乐的冲击波一浪高过一浪,我国传统的音乐文化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光辉。对通俗乐的追随在大学生当中也是十分地狂热,而部份通俗乐的内容并不健康,某些歌曲歌词的内容低俗偏激,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担心。在涉世不深,身心发展处在半朦胧阶段的学生身上,颓废、自由色彩浓厚的音乐,将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学生过多地接触低俗音乐,在音乐的学习和发展方向上容易迷失方向,心态容易受到不良影响,可能会形成偏激、浮躁的性格,严重的甚至会误入歧途。凡此种种问题令人担忧。

二、提高大学生音乐素养的做法

1.拓展音乐教学的空间

在生活中,音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教师要擅于拓展教学空间,寓教于平时的学习、生活、娱乐和活动中,不可放弃每一个契机和教学天空。教师要尽量利用课余时间和第二课堂多创造课堂教学授课的机会,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去增强和培养学生的音乐知识和能力,在活动中走近学生、了解学生,在和学生接触的过程中进行细致的观察和引导,了解学生对音乐的喜好和需求,纠正不良的喜好和错误的理解,打开音乐教学更广阔的前景和天空。

2.积极改革教学方法

音乐教师要采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音乐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应用,给音乐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机。生动立体的强大功能,情境、情趣、情感画面的展示,节奏鲜明富于动感的伴奏以及赏心悦目的视频画面,再加上微机练习的实践题的设计,使得音乐专业教学展示出强大的鲜活力。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学形象生动,学生感知鲜明,印象深刻,有利于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大大提高音乐教育专业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运用视听结合的多媒体教学在提高教学效率方面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3.注重音乐理论教学

理论是钥匙,是规律,万事万物都有规律。我们要正确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就需要把握它的规律。学习音乐也是同样的道理,音乐理论就是打开音乐之门的钥匙。现在大学音乐授课中,普遍忽视了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原因是理论授课让学生感觉枯燥无味,音乐教师认为这样可能会挫消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我个人认为,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关键在于老师有没有将这一内容能够生动,有趣地带到课堂上来,让学生认识到音乐理论的重要性,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掌握好理论知识,有利于准确地把握事物。对事物的认知要从本质上理解学习,从而提高到一个较高的层次,要重视并要求学生学习好音乐理论知识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让学生更深意义地理解并学习音乐,这一神圣的职责义不容辞。如果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只限于在日常生活中唱唱歌、跳跳舞,拔动拔动音符,这是不够的。要从理论的基础上去学习,创造,发展音乐,挖掘音乐的真理与无穷魅力。

4.提倡高雅音乐的学习与欣赏

良好的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音乐能启发人们产生美感,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好的音乐作品不仅有鲜明美好的音乐艺术形象,而且有悦耳动听的音响,充满生活的气息,表现出朝气蓬勃的乐观情绪,可以振奋人的精神,发扬新的社会风尚。古时,把音乐分为正音和邪(淫)音,正音可以移风易俗,净化人的心灵,邪音没有节制,会乱人心志。因此,有“正声”效应的音乐对融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团结(下转第124页)(上接第121页)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应尽量让他们接触一些平静、广阔,有一定高雅情趣的音乐,使学生在接触音乐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受到熏陶,个人修养也得到了提高。

5.提高音乐教师的自身素质

在音乐课堂中,教师的良好心态将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自身素质高,在教学中有良好的心态,优美的教学风范将会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活生生的范本直接进入学生的视野,美化他们的心灵。把握良好的教学心态,沉稳恬静的心灵,充分的爱心,宽阔的视野,优雅的举止,甜美的笑容,还有动听的嗓音。这一切,将会直接触动学生的心扉,培养他们高雅的审美情趣。因此,教师本身要严格要求自已,学会创造生活中的美,音乐中的美,提高音乐修养和审美情趣,从而引导学生的发展,培养其良好的音乐素质和人格情操。

音乐素养包括音乐素质与音乐修养。即不单要有音乐综合理论基础,同时还要有一定的音乐知识与实践能力,还要具有对音乐较高的认知能力与审美能力。如何加强大学生的音乐素养教育,是新世纪新的教育机制对我们提出的新课题。因此,我们要转变思想观念,提高思想认识,采取各种切实有效的方式,使学生在学好专业的同时培养出高素质的音乐教育工作者,从而开创我国音乐教育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李克用.高校音乐教育的研究与探讨[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杜宇.如何增强音乐的感染力和吸引力[J].湖南教育,2010,11.

学生音乐素养范文第10篇

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社会对于音乐艺术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虽然中专钢琴教学在教育改革的潮流下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在教学上仍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阻碍了中专钢琴教学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目前,中专钢琴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教学模式单一

长久以来,中专钢琴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教学模式单一。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下,钢琴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式往往就是钢琴、钢琴教材、黑板的结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一味地向学生传授钢琴弹奏方式,学生也只是动地接受教师所讲解的知识点,因此整个课堂氛围都是枯燥的,无法激起学生钢琴学习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中专钢琴教学的效果,不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学生音乐基础不足

中专学生在钢琴学习时由于没有接受专业的音乐理论教育,所以在基础的音乐知识上存在一定的不足。在中专钢琴教学时,钢琴教师往往先入为主地认为学生已经具备了基础的音乐知识,因此就不会再花时间在音乐基本理论上进行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无法完全掌握钢琴演奏技巧。

(三)教学脱离实际

中专钢琴教学课堂上,教师将教学重点大部分放在理论知识的传输上从而忽视了对钢琴的实践性教学,因此学生在钢琴的学习过程中无法准确掌握钢琴的弹奏手法、弹奏技巧等等,也无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性操作练习起来,造成教学脱离实际的现象。

(四)缺乏伴奏

目前,我国中专钢琴教学中存在的另一问题就是缺乏伴奏。由于传统的教育认识不足,钢琴老师在伴奏方面的能力也存在着一定的限制,因此这是造成我国中专钢琴教学缺乏伴奏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在学习钢琴时,学生往往会将学习的重点放在对钢琴曲目的练习上,而在伴奏方面没有引起充分重视,当遇到现实的即兴伴奏时便会出现手忙脚乱的现象,从侧面反映了学生的音乐素养不足。

二、中专钢琴教学中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措施

(一)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与传统的教学课程一样,中专钢琴教师的教学主体对象就是中专学生,但不同的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能力、钢琴技巧的掌握能力以及知识的接受能力都是不同的,所以教师在实施具体的教学行为之前应当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制定合理地教学方案,在课程设置方面做出合理地安排,充分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在中专钢琴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出了解,按照学生掌握的学习情况来调整钢琴学习进度。同时,教师还应当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这不仅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打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同时也方便教师进一步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具体安排教学计划,逐渐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

音乐作为中专钢琴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钢琴技巧的培养离不开音乐的帮助,因此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钢琴演奏水平,更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教师应当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钢琴音乐的题材、风格、创作背景等等,帮助学生在了解音乐内涵的基础上能给在钢琴演奏过程中融入感情,从而培养出音乐情感提高其音乐素养。

(三)将理论教学与实际相联系

钢琴教学具有应用性的特点,其教学目的就是钢琴演奏,因此中专钢琴教学应当将理论教学与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与钢琴演奏之间的关系。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加强示范性的演奏,通过示范学生能够解决在演奏过程中遇到的技巧问题,同时避免犯错,在另一方面,教师的演示也能够打破以往枯燥教学方式的限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中专钢琴教学效果,这对于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也是极为有利的。

(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钢琴学习中,有了学习兴趣,能够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音乐灵感。因此,教师在中专岗前教学中应当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采用情景教学方式,采用小组学习方式等等。通过这些方式让学生对钢琴学习产生兴趣进而开始爱上学习钢琴,主动的学习钢琴,这不仅是提高学生钢琴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也是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方式。

三、结语

新时代背景下,音乐教育对中专钢琴教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当前的中专钢琴教学现状下,钢琴教师应当充分重视目前存在的问题,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方面入手,加强对学生音乐情感的培养,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性教学相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达到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目的。

上一篇:女大学生创业范文 下一篇:人文素养教育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