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实习自我报告范文

时间:2023-10-16 17:00:14

编辑实习自我报告

编辑实习自我报告篇1

像编辑这一职位,对于一个文科出身的学生而言,是很诱人的。编辑的工作也总是透露了那么一丝神秘。既然不再读书,当然要面临工作。对工作,处出茅庐的我还真是不知怎样选择。只是觉得,自己毕竟是学文的,在自己手中已经掌握了一些文学知识语言知识。所以,将来的工作最好还是能与自己所学的专业有关,能进一步发展自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掌握。 所以自然而然,编辑工作就成了我的首选工作。

在徐老师的帮助之下,我顺利地进入了《少年发明与创造》杂志社实习。这是一家报道中小学生动手动脑、开发智力,积极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实验、小制作活动的刊物。单位很小,但从社长到社员都很友善。能走进这家杂志社实习,能有机会让我近距离接触文化传媒工作,让我很兴奋,也很珍惜。

这次实习的主要目的,就是充分了解一套刊物,从约稿到出版发行的全过程。充分了解杂志社各项工作的操作,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实际操作知识,以期达到或是说基本具有编辑的能力。

二、实习过程

第一次走出校门,来到工作岗位,这对于我来说什么都是全新的,都是让人兴奋的。整个实习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环节:

(一)学习过程

最初的一段时间,我都处于学习阶段。这种学习,包括对刊物的了解,对刊物运行的了解,对本杂志社的了解和对编辑的一些基本知识的了解。

我用了三天的时间,阅读本杂志社的刊物。它包括中学版与小学版。在充分了解杂志的内部结构后,杨社长又为我讲解了杂志从约稿到出版发行的所经程序。并为我请来了本杂志社的主编翁永良翁老师,为我讲解什么是编辑、什么是编辑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编辑的具体工作等问题。

(二)约稿过程

在进行完初步的学习阶段后,就要进行实际的操作训练了。我的主要工作即实习内容便是约稿。

在了解刊物的主要方向后,根据自己所负责的“中学版发明展示台”和“中学版探索”版块的特点,进行有选择的约稿。

(三)编辑阶段

在约来一定数量的稿件后,在翁老师的指导与鼓励下,我开始进入编辑阶段。因为约稿得来的稿件,大部分是学生参加科技竞赛时的参赛稿件,在内容、长度、趣味性等方面都不太适合直接刊登,都要经过编辑、更改后才可以使用。

在经过几次尝试后,我所编辑的几篇稿件,都顺利通过了审核,被刊登了出来。

编辑实习自我报告篇2

科技期刊编辑除了要掌握基本的编辑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具备一定的学术水平,不断涉猎本领域内的专业知识。参加学术会议是编辑补给新知识、开拓视野、汲取营养、提升个人能力的有效途径[1],也是编辑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编辑以热忱积极的工作态度参会,多听、多看、多学习,抓机遇、找契机,为谋求期刊长远发展奠定基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科技期刊应如何求变,顺势而上,这是当下每个期刊人共同关注课题,而编辑素质无疑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2,3]。学术期刊也应从思想上重视编辑人员参加学术研讨会,并积极支持编辑人员踊跃参会,因为学术期刊编辑参加学术研讨会的益处是多方面的:首先能使编辑更加关注学术热点,了解学术动态;其次更多地结识本学科的专家学者,建立良好的学术联系,再次为组织优质稿件打下夯实的学术基础;另一方面也有益于宣传自家刊物,扩大影响力,与其他期刊同行交流办刊经验;开阔视野,提高编辑人员的综合素质[4]。

1 选择参会类型

学术的发展在于交流、碰撞、融合,现如今的学术活动也是繁荣活跃,大多是针对特定的专题,组织相关领域的研究者们共同,共同交流探讨新技术、新成果、新方法等。较为流行的会议形式有专家报告、专题研讨、卫星会、成果会等,专家的交流、研讨使得不同思想碰撞、彼此辩证,促进学科交叉,学术得以创新,参会人员彼此收益是学术会议最终的目的与意义,然编辑参会如同研究者们一样获得的思想启迪也是受益终身的。科技期刊所涉及的学术会议或编辑会议的举办频率很高, 而编辑的时间和精力有限,选择何种会议类型是编辑首要考虑的问题。根据经验, 建议编辑选择专业领域内高级别的学术研讨会、由编辑部主办或协办的审定稿会和有特殊参会目的的这三类会议, 参会效果会事半功倍。

(1)高级别的学术研讨会

这类会议多是国际国内顶级交流会议,与会人员分布范围涵盖国内外, 报告专家不乏各国学者、专业领域内的知名专家、教授、顶级科研团队代表,通常全英文汇报,他们的报告内容能帮助编辑了解该学科的领先技术、最新科研动向[5]。参加这种高级别会议对编辑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不仅锻炼编辑的外文水平,更能开拓广博的视野,知晓国际最前沿的科研动态。

(2)由编辑部主办或协办的审定稿会

这类会议的特点是参会人员同属于本专业领域,大家彼此熟悉,沟通更方便,可以聊聊彼此近况,征询对方对杂志发展及现状的意见与评价,熟络感情,加深联系,对于约稿组稿、推荐审稿人的要求更是可以不必犹豫的提出,以求帮助。

(3)有特定参会目的的会议

这种会议常有我们需要联系的专家、特定作者、读者群,或者是某专题的学习班,参加这类会议任务明确,一切都有准备而来,或联系专家,或向作者、读者宣传杂志,或认认真真的听讲座做学生。

2 会前准备工作

筛查对比会议规模、与会专家、学术报告的内容,初步定下参会意向,日常也要关注会议的变更信息,在编辑部财力与时间允许的条件下,能参会对于我们年轻编辑来说是相当宝贵的机会,为了能更好地利用参会机会达成诸多编辑在家难以完成的任务,我们要做好会前的准备工作。

(1)确定参会预期达到的目标,如:确定约稿人选和组稿方向,根据杂志拟定的报道方向与范围,筛查各专家目前研究动态,按其人名、团队名称为关键词上网收索其新近发表的文章或报道的科研成果确定约稿的人选和题目,最好能通读其已发表文章预知其可能供稿的大致内容以便于细致沟通。

(2)整理信息、制定参会工作安排:通过会议日程大致了解会议的参会人群或提前致电组委会详细了解会议规模、参会人员情况,查找需联系专家的详细情况(专家的姓名、单位、职务、年龄、所从事研究方向)并记录在册打印携带,如组委会同意我们的杂志,需提前寄送杂志及宣传册,计划好参会目的并将参会时需完成的工作一项项落到纸面上以免遗漏。

3 会中记录、学习

学术会议上的报告人大多是该领域的杰出者,其宣讲内容新颖、丰富、有前瞻性,是难能可贵的学习机会,对于科技期刊编辑,其学术水平、专业知识已显陈旧,远远落后于科研发展步伐,会上认真聆听报告、详细记录报告内容,知晓各专家新近研究内容的同时洞察未来研究动态,学习专家报告中的新内容、新技术、新方法,达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也是短时间充实自我,了解专业最新发展动态和学科热点的大好机会[6,7]。

如果能与熟知专家在同一个会场, 不仅有利于与专家交流感情, 还方便我们在与专家的交谈过程中, 提出自己约稿要求或让其帮忙推荐审稿人、撰稿人,通过他的视角了解这一领域最新发展动态及各团队的研究成果,争取通过熟识专家的关系网与更多学者建立联系。如若不熟悉的专家,要认真听会,会后与专家就其报告内容细致交流是建立联系和沟通的最好方式。可邀请这些专家做特约审稿人、或约请撰稿、组织专栏等,但会议上的简单交谈常常只是一个意向,会后各专家科研、日常政事繁多,往往不记得曾经商榷好的事情,这就要求编辑做好记录,会后不厌其烦的与之联系联系督促提醒。使其能尽快定稿交稿,以便我们第一时间最新科研成果,占领学术前沿阵地!

4 会后整理、归纳总结

会后回到编辑部要向领导及同事们汇报会议情况,整理会议纪要,保存好会议通讯录和名片等,分享会上学习和了解到的知识与信息,记下所得到的灵感与感悟,点滴中见积累、积累后得升华。对于已完成的工作记录在案,未完成的工作需要继续跟进,如编辑与专家商定好的约稿要持续跟进直至收稿刊发。这些都是参会的延续,是编辑工作的重要成果。

在选会与参会的过程中,编辑的社交能力和专业技能都有大幅度提升,为后续的编辑工作积累宝贵经验。参加学术会议对期刊本身来说也是意义重大,主要是扩大刊物在读者群中的影响力:学术会议的主要参与者或是刊物的作者或是读者,即或暂时不是也是潜在的读者与作者群,在这种学术会议的氛围下宣传杂志、向与会者发放杂志、留取注册信息,在听报告的同时,与会者有更充裕的时间细细翻看杂志、了解杂志,如有疑问也可当面询问在场宣传的编辑,对于扩大杂志的影响力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综上所述科技期刊应从思想上重视编辑人员参加学术研讨会,并积极支持年轻编辑参会,为其关注学术热点,了解学术动态,结识本学科的学者,建立经常的学术联系,为组织优质稿件打下良好的基础,并能更好的宣传刊物,扩大影响力。总之,详查信息、合理计划、统筹安排、有所侧重是编辑有效参会的实践经验,供同行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张文才.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参加学术会议的选择[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6:879-880

[2]张晓军,余志平. 数字化条件下学术期刊编辑工作新趋势[J]. 编辑之友, 2013( 7) : 36-39

[3]刘雪松. 中国科技期刊如何从传统出版向数字化出版转变初探[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4, 25( 1) : 145-147

[4]倪鹏.科技期刊编辑如何提高个人能力[J].科技传播,2014,8:33,24

[5]郭雨齐,董萌,王桂颖.科技期刊编辑参加学术会议策略[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22(1):142-144

[6]孙伟.浅谈参加学术会议在科技编辑工作中的作用[J].科技与出版,2001,6:15

编辑实习自我报告篇3

[关键词]思想 战斗 学术

中图分类号:I210.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7-0292-01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后改为豫亭,浙江绍兴会稽县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21年发表中篇小说《阿Q正传》。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鲁迅的作品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等。他的作品有数十篇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并有多部小说被先后改编成电影。其作品对于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鲁迅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一生的写照。鲁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更加是一位杰出的编辑家。他在编辑工作中留下了很多的可贵经验,非常值得我们编辑人不断学习和借鉴。本文试论鲁迅在编辑思想三个性。

我们要从在鲁迅先生英勇战斗的一生中看,他就是一个思想者,同时有着巨大痛苦的灵魂。他的一生无不以同时期的社会思潮为证物,同时鲁迅先生对同时期思潮又有着距离。这就是鲁迅先生的思想。鲁迅渴望自己国家的强大。他这种视角去看国与国的关系。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一个普遍倾向。鲁迅不同他人的地方,还在其同样关心的那种超越功利层面的价值。文学创作与革命的编辑出版工作是紧密相连的,报刊就是鲁迅进行革命战斗的主平台。

鲁迅在103家报刊上发表过742篇文章,在15家日报上发表过254篇;在 78家期刊上发表过466篇;在9家外文报刊上发表过14篇。鲁迅战斗的一生中,他主编及参与或编辑的刊物有《新青年》、《越铎日报》、《莽原》、《民报副刊》等18家报刊,并与许多进步的中外新闻工作者有密切的联系,如邹韬奋、斯诺、山上正义等。鲁迅是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更是编辑家。他对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和革命文学有巨大贡献,同时对我国出版事业也有伟大的贡献。他留下了珍贵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他是文艺型的思想家和思想型的文艺家、编辑家,(主要在思想文化领域)。他对中国社会的各种黑暗的深刻解剖与尖锐批判,同时也是鲁迅一生的思想工作和编辑思想成就;而其中对中国旧道德的批判(主要在其前期),则是鲁迅批判中国社会的黑暗的核心内容。

从文化层面说,鲁迅的编辑思想和作品更加具有战斗性。并能深刻解剖了旧事物。同志曾指出:“鲁迅那样反对旧事物,肯定新东西的精神,我们很多党员还没有。”还说:“鲁迅的战斗方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把所有向他射的箭,统统接过来,抓住不放,一有机会就向射箭的人进攻。我们要学习鲁迅的这种战斗精神和方法。”鲁迅战斗精神就是“韧”。 它是从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中提炼出来的,是宝贵的。 鲁迅认识到旧中国的旧事物、旧社会的黑势力非常黑暗。而且渗透到社会各领域,它在不同的形势下变换各种外表来维持它。所以中国的真正的改革就特别艰难,“即使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几乎也要血,而且即使有了血,也未必一定能搬动,能改装。”甚至“改革一两,反动十斤”。鲁迅还指出中国有两种特别的现象:“一种是新的来了好久之后而旧的又回复过来”。鲁迅在报刊编辑工作所产生的又一个重要价值就是他通过报刊的作品作为武器来唤醒人民大众同旧社会作坚决地斗争。

宋应离主编的《20世纪中国著名编辑出版家研究资料汇编》把鲁迅也收纳其中,介绍了鲁迅的编辑实践和思想,肯定了鲁迅在编辑出版方面的成果。还有孙郁还在《鲁迅与胡适》、《鲁迅与陈独秀》两本书中分别记录鲁迅与胡适由同一营垒到对立的论战经历,鲁迅与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的编辑设计过程,从不同方面地体现了鲁迅当时的编辑思想。

鲁迅报刊编辑活动的论著可分为宏观与微观两个部分。从宏观的角度上论述鲁迅的报刊编辑出版实践活动和编辑思想的这些论文主要是在整体上分析概括鲁迅办报刊编辑的经历,提炼他在编辑工作中的宗旨、特点或原则。秦川编著的《鲁迅出版系年(1906~1936)》从时间上以年为单位,系统地辑录鲁迅从1906年在日本弃医从文,筹办《新生》杂志,至1936年在上海逝世前两天,致信曹靖华出版瞿秋白《海上述林》下卷期间的编辑出版工作及言论的史料长编,是研究鲁迅及其出版问题的重要资料。张永江的《鲁迅与编辑》将鲁迅从旅日到五四期间的编辑实践和思想,从培养青年作家、编辑文艺副刊与文学期刊以及鲁迅的编辑美学思想这几个角度进行了详实的论述,算是一部论述鲁迅编辑工作的专著。谢清风的《鲁迅与编辑道德》,从职业道德角度阐述了鲁迅的观点,他认为崇高的历史文化感是编辑职业道德的基础;使读者满意、对读者负责是编辑实践的出发点和执着追求;并且编辑是作者和读者之间的桥梁。

从微观的层面上,论述鲁迅报刊编辑工作的某一方面。鲁迅的编辑工作范围几乎覆盖了选题策划、组稿、审稿、校订、校对、装帧、版式、封面设计、印制、发行、广告、市场调查、信息反馈等全部过程。大到刊物的创办,出版社的经营,小到书刊的启示、告白、绍介、小信、附白、例言、小引、编校后记、按语、甚至新年贺词,他都亲自处理过。这方面的论文主要是对鲁迅如何编辑出版刊物、整理古籍、如何审稿改稿、装帧插图以及广告宣传等具体工作进行论述。惠萍的《〈铁流〉的出版与鲁迅的编辑思想》、谢清风的《鲁迅对现代书籍插图的贡献》、余昌谷的《鲁迅论文章之删》、范军的《鲁迅先生的书刊广告艺术》、杨永德的《鲁迅・现代书籍装帧艺术・贡献》、腾亚香和娄国忠的《鲁迅、老舍撰写的书刊广告》等文章。这些论文如同散金碎玉般见诸于报刊杂志中,可以看出在这方面是鲁迅研究中的薄弱和边缘领域,尚有一定的研究空间。鲁迅研究的成果很多,我们要全面地了解鲁迅及其思想,并且它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有待学术界对这个领域进一步开掘。

参考文献

[1] 方汉奇:《报史与报人》[M],新华出版社,1991年版.

[2] 谢清风:《鲁迅与编辑道德》[J],《编辑学刊》,1997年第4期.

[3] 吴泽顺:《鲁迅的编辑思想及其当代意义》[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第3期.

[4] 鲁迅:《鲁迅全集》(1~16卷)[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5] 宋庆龄 周建人 茅盾:《鲁迅回忆录》[M],上海文艺出版社,1978年版.

[6] 山东师院中文系现代文学教研组:《鲁迅主编及参与或指导编辑的杂志》[M],山东师范学报资料丛书,1976年版.

编辑实习自我报告篇4

中图分类号:R193 文献标识码:B

近年我国科技期刊总数发展迅猛,截至2010年底,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共1003种,占我国科技期刊20%左右。旗下的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近几年也随之发展壮大,目前已有125种医学期刊(学会直接编辑出版23种)。其青年医学编辑是该系列杂志的主体,是科技期刊的生力军,平均年龄39岁,从自身素质上看,他们知识结构新、学习能力强、能熟练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有一定专业知识和能力背景,但现阶段对医学编辑人员的要求也与时俱进,并不限于掌握编辑出版行业领域的知识。全方位地提高医学科技期刊编辑的素质成为复合型人才是对现阶段医学期刊编辑的要求。而继续教育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方法,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医学编辑人员进行知识更新、补缺和提高。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总会编辑出版的23种期刊)是国内拥有医学编辑人数最多的单位,近几年杂志社领导特别重视对其编辑进行继续教育,通过举办一系列培训班、推荐优秀员工出国考察或培训等方式,多途径、多渠道地为编辑提供机会,本文就这一方面做一总结以期为同行作参考。

一、借鉴近年医学科技期刊编辑队伍特点

近5年医学科技期刊从业人员队伍整体变化不大,仍以采编人员为主,说明期刊仍以学术内容建设为主;学历结构上,高学历人员比例有增加趋势,编辑人员逐步学科专业化,与国际期刊接轨;年龄结构上,办刊人员呈现年轻化趋势,35岁以下人员比例最高。

二、开展继续教育的多种形式或途径

(一)开展全国医药卫生期刊编辑业务培训班是获取学时(学分)的主要继教方式

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并实施的《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管理规定》,编辑出版人员每年参加不少于72学时的继续教育培训,并将此作为出版职业资格登记、责任编辑注册的必备条件。中华医学会受新闻出版总署委托,近年来每年均举办一次这种培训班,面向对象是全国医药卫生期刊行业的编辑,培训的内容既包括编辑工作过程中的常见的,如图表加工、中英文摘要结构等学术质量问题,也包括期刊数字化建设问题和出版体制创新与发展问题。每年培训内容都不尽相同,主要围绕当年的热点、焦点问题邀请各领域的专家进行授课探讨。

(二)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审稿专家培训班

从2008年开始中华医学会每年举办一次,培训对象主要是系列杂志的审稿专家以及期刊编辑,从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审稿专家为出发点,既从宏观角度介绍了审稿的目的、作用、原则,把握期刊的学术、思想导向,又从微观角度出发详细阐述如何提高文章审稿速度和质量以及对审稿人的一般要求等。这可提高审稿专家队伍建设、增强自身审稿水平,表面上看这种培训与医学期刊编辑继续教育互不相干,实际上审稿专家通过培训,知道编辑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如何写审稿意见会对作者提高学术质量能有所帮助,编辑参加这方面培训班也可对专家的审稿提出意见或建议,再次体现了编审是一家的观点。

(三)参加国内各类学术会议研讨

1.鼓励青年编辑参加中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学术研讨会

此研讨会已连续举办过十届,中华医学会杂志社领导鼓励并支持青年编辑参加这种高水平高层次的学术会议,这种会议研讨的主题一般紧扣时展以及期刊改革的步伐,可为年轻的期刊编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同时也成为青年编辑们展示自身才华的舞台。在第十届研讨会上,《中华眼科杂志》编辑韩锟和《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关卫屏分别就“科技期刊的全媒体出版”和“我国科技期刊出版集团的现状与畅想”进行了精彩阐述。其中的青年编辑奖项之一骏马奖就是鼓励青年编辑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所取得的优异成绩。

2.参加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

论坛已连续举办过5届,这种论坛规模较大,主要与政治体制挂钩,内容主要围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探讨新时期科技期刊发展战略,推动科技期刊创新与发展为主。参加人员既可以是科技期刊编辑也可以是临床医师或是护士。游苏宁社长兼总编辑每届都会组团参加。通过这种继续教育的方式,一来可以学习知识;二来通过积极撰写文章与同行交流,在第五届科技期刊发展论坛上,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总编室石朝云的《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评估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和《中华神经科杂志》的《采用稿件网络采编系统对期刊时滞的影响》文章分别被入选进行论坛报告。

(四)参加国际生物医学期刊同行评议和出版大会或参加国际书展

随着世界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竞争体系的形成,中国的科技出版日益融入国际出版体系,与国际同行面临的许多问题具有相通性,如同行评议的质量控制、利益冲突、发表偏倚、论文结果修饰等。在参加温哥华举行的“第六届国际生物医学期刊同行评议和出版大会”上,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多篇文章以大会报告或壁报形式进行展示。中华医学会代表团多次参加法兰克福书展,在第61届法兰克福书展展会上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数量最多,版式统一,基本代表整个系列杂志的面貌,给世界各国朋友们近距离观察和感知中华文化打开了一扇重要窗口。

(五)发放科技期刊方面的书籍

在实践工作中自学也是实现继续教育的形式之一,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会不定期发给员工一些与编辑期刊方面有关的书籍,如《科学技术期刊编辑教程》,此书既可作为科技期刊编辑业务培训教材,又可作为科技期刊编辑人员学习和工作的工具书,也可供科技人员撰写科技论文和其他科技文章时参考,是相当实用的工具书。文学方面如《编辑人的世界》、《和世界著名期刊总编对话》,此类书籍为编辑们提供了必须掌握的各种编辑技巧,而且还为作家提供了各种与写书有关的出版知识。实用书册如《医学常用计量单位手册》,可以帮助编辑查对作者提供的医学单位是否正确,提高效率减少数值差错。

(六)每月举办一次小范围编辑沙龙活动

这种活动主题多样,既有出版方面的专业问题,也有学术方面或伦理问题,主讲的老师既有大学教授、国外期刊编辑的主编、转企改制成功的集团领导,也有杂志社内的职工,凡是大家关心的问题都可以作为沙龙的主题。

(七)岗位技能大赛

这是近4年杂志社开展的继续教育形式之一,它加强了杂志社的企业文化建设,现已成为中华医学会品牌活动。内容形式多样,主要包括:

1.业务技能方面的考察;

2.对某一选题进行演讲比赛;

3.开展一个调研报告或策划活动;

4.与学会领导合作,共同完成一项发挥个性展示才艺的作品。其中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的社徽就是在这种活动中被员工设计出来的。

(八)其他方面继续教育形式

2011年开始支持并组建“业务学习和科研小

组”,通过开题报告会、组建课题小组、调研、撰写论文四个阶段(为期1年),完成一批对实践工作有指导意义、选题新颖的调研课题。杂志社会对评审通过的立项课题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通过这种方式可加强青年编辑业务学习,把杂志社建设成一支学习型的团队。与国外同专业编辑部加强合作与交流,派员工到国外进行学习或交流,如中华放射学杂志编辑张晓冬曾在2008年底到《欧洲放射学杂志》编辑部,回国后对国外编辑部工作的编辑机制、出版机制、经营机制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借鉴了他们的经验。

对发表在编辑出版方面的期刊文章,如发表在《编辑学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这类杂志,杂志社每年除了报销一定费用外,年终还给以一定奖励。这种形式在一定程度上督促并鼓励职工加强继续教育学习,写论文查文献本身就是学习中继承与发展的过程。

三、目前医学编辑继续教育存在的不足及建议

目前的医学科技期刊编辑的继续教育虽有编辑培训班或研讨会,但为数并不多,所参加的人数有限,且效果无法准确评估,没有形成正规的继续教育制度和模式。编辑方面的期刊,也未充分发挥期刊的继续教育职能(可以仿效医学科技期刊设置继续教育园地栏目),给医学编辑工作者提供继续教育空间。在上文提到的实践的继续教育形式中,只有第一点才能获得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继教学分,其余的几个方面在学时(学分)上未有体现。继续教育是培训和提高医学编辑人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及适应现代化科技发展的极其重要手段,而非最终目的,凡是能实现继续教育途径的都应列入此范畴内。如在专业期刊发表的论文、参加国际或国内会议、出国培训、参加有组织有规模的编辑沙龙活动等根据情况可按不同的学分计算等等。为此,提出如下建议以便更好地进行继续教育:

(一)开展医学科技期刊编辑会议,营造良好学习平台

继续开展医学科技期刊编辑培训等学术会议,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继续教育的学习平台,鼓励并奖励出版编辑人员参加这种学会会议,加强与业内学者、专家沟通与交流。学术会议的选题不要只限于编辑出版方面,要适量增加一些与编辑出版相关的人文教育、文字教育等。

(二)加强和国际医学优秀期刊交流与合作

加强和国际医学优秀期刊的交流与合作,将国外对编辑学研究的成果和最新进展展现给国内的编辑。

(三)建立合理的继续教育体系

建立培训教育、考核、评估一条龙的医学继续教育体制,除现有的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作为基本的硬要求之外,还可设立英语、财务、医学信息等辅助专业的培训和考试,并在编辑职称的晋升当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四)加强业务宣传和学习

加强对医学编辑中的“大家”和“优秀人物”的宣传和学习。有的老编辑经验丰富,知识雄厚,青年编辑思维灵活,掌握新技术较多,但各自“藏在深无人知”,要加强对榜样的宣传(每年的韬奋奖,出版新人奖,这些获奖者都是优秀的编辑,可以请其以作文或演讲的方式介绍经验)。

(五)加强和高校间的合作

加强和高校间的合作,可请相关领域专家定期召开专业、系统的培训活动,并组织人员参加。

总之,应坚持普通培训与重点培训相结合,提升医学编辑继续教育的内容和深度,进一步使培训工作系统化、规范化。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协技术协会,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发展报告(2011)[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2]蔡丽枫,游苏宁,王旌,石朝云,姜玮,传承经典再创辉煌――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期刊的发展历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0,(1).

编辑实习自我报告篇5

《焦点时刻》是湖北电台的一档老牌节目,年年被评为、国家广电总局“青年文明号”,经常有记者获得各类奖项,不少新闻作品也获得全国性的大奖,所以,虽然没有去成新华社,但能在焦点这样的节目实习,也是相当有幸的。

早在大三上学期的时候,湖北电台新闻频道编播部副主任、焦点的老监制、我校96级的刘征师兄就给我们上过课。上课期间,刘老师就有意识的请电台的一些记者、领导过来讲课,而《焦点时刻》栏目的大部分记者,也都和我们见过面,陈建国和沈维维甚至在去年寒假,就在焦点这边实习了一段时间,所以,这边的人头相对比较熟。

因为我们几个都有媒体实习的经历,也都在学校媒体做过,而且又刚学过广播编辑软件,所以,上手还是很快。我们6月2号到台里报道,马上就开始找选题,联系采访。很快,我这个以前都没怎么接触过广播的人,就熟悉了焦点的采访、写作、录制、编辑以及节目上线的各项流程。办公室的几位老师看似都还不错,对人也很好。我们几个去的时候问这问那的,黄文老师居然还很认真的问了我们的QQ号,答应有采访就带我们去。甚至去电台的第二天,何瑛老师去编稿子的时候,就特意带我们几个去播音间,教我们一些电台编辑软件最基本的常识,虽然以前我们在学校都已熟练掌握了,但还是获益匪浅。

在焦点实习的一个半月时间里,我们几个不依靠老师,自己独立找选题、联系采访、写稿、编辑、上线,基本对电台的节目制作流程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掌握。一个半月的实习,我做了限塑令(2篇)、电子垃圾(2篇)、选号费、创建文明城市(2篇)、电子处方(2篇)等五个选题,9篇稿子,两万多字。期间,经历了多次暗访,几次被人发现(看来咱采访的水平还是有待提高);采访了叶青、李荣建、向柏松等知名学者;通过操作多篇调查性报道,大大提高自己的新闻业务水平和独立操作深度报道的能力;了解了广播节目的制作流程,学会了使用专业的广播编辑软件编稿子,学会了进行电话连线。不过,最主要的,还是在焦点这样优秀的节目实习的经历,有幸和焦点的几位老师合作,向她们学习。

7月中旬,很偶然的情况下,我看到了腾讯*大楚网招聘实习生的新闻。腾讯*大楚网是湖北日报报业集团和腾讯公司联系创办的湖北省综合性门户网站。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投出了我的第一份简历,经过严格的面试,我有幸被招聘到了大楚网。忙完了电台的节目,和电台的老师们和朋友们告别之后,我开始了大楚网的实习,转入网络媒体“作战”。在大楚网的一个半月时间里,大部分时间是伴随着奥运的脚步度过的。非常感谢大楚网能给实习生这么好的一个锻炼机会,放心的把实习生放到奥运报道的第一线,使我们切身体会到了网络媒体的运作、运营、竞争之道,熟练掌握了腾讯新闻系统3.0版的各项操作,学会了作为网络编辑最基本的一些技能,这可算是我实习中最出彩的一段经历了,当然,这首先得归功于奥运会。

随着奥运会的闭幕,我们的奥运频道也正式拉上帷幕,新闻部已有不少实习生离开,办公室里一下子少了好多熟悉的面孔,剩下的为数不多的实习生,就成了大楚网各类新闻更新、专题制作的主力。在大楚网两个月时间,我参与了大楚网新闻频道、奥运频道、娱乐频道各版块的更新工作,甚至是腾讯一些最重要的位置,例如迷你首页和头条新闻和图片,我们都进行过更新;参与、负责奥运期间大楚号外、扇向的姐的两耳光,扇痛了谁?、尖子生该不该如此“下基层”等专题的策划与制作。通过在大楚网的实习,我对网络媒体的认识、我的新闻业务能力都有了极大的提高,这段实习经历使我受益匪浅。

今年暑假, 从5月28号放假到今天,三个多月的时间,我从湖北电台到大楚网,从传统的广播媒体转到新兴的网络媒体,虽然刚开始有些不适应,但随着实习的深入,我还是学到了不少东西,对各类媒介,有了自己的一些心得。期间,我“奇迹般”的熬过了传说中武汉的酷暑,每天来回奔波于武昌和汉口之间,结识了不少优秀的新闻记者和网络编辑,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可以说,今年暑期的实习,是我大学期间最为出彩的一笔。最后,谢谢各位老师和同学对我的帮助,希望大家今年都能有一个好的前途!

编辑实习自我报告篇6

金融时报:全媒体转型,思维方式转变为王

金融时报,2000年左右开始数字化转型。在前些年的数字化改革中,率先成功建立了全球性的付费在线阅读模式;2013年10月,他们更是语出惊人,宣布数字化改革更进一步,“取消深夜作业模式”,2014年上半年全球印刷的单行版。

在FT我们听到的是:报纸没有消亡,内容依然很重要;全媒体转型,不仅是工作流程的转变,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

我们了解到,金融时报目前总发行量约为66.5万,其中数字版43万,纸质版22.4万。他们压缩了设置各地的编辑发行中心(从25个减至17个)。

他们认为,数字化时代,报纸的发行不再以印数为核心,以纸质版为优先,而是以影响力为核心,以用户的需求为优先。

所谓取消深夜作业模式,取消地方印刷版,实际上也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取消和收缩,而是对内容结构和品牌战略的调整,将纸质报纸出版作为全媒体其中的一环。FT将前4版(FRONT PAGE)内容定位为,评论及深度报道,很多选题可以提前确定。这样一来,地方版相对不需要做更多调整,而以往由于时差关系,有些版50%的内容需要调整。在他们看来,将整体时间节点前移,是为了更好地合理规划内容和管理团队。

在FT,我们听到他们这样说——

1、“我们不再告诉读者刚刚发生了什么,而是告诉大家发生的事意味着什么。”

快速和即时新闻他们也在做,在各种终端上重要的即时新闻,但他们认为,印刷版上的新闻比更新最慢的网站都要晚12个小时,所以FT“必须以评论和意见见长”。

2、“过去FT五年改一次版,现在我们提倡‘开放式新闻’,每时每刻都在尝试改变。”

过去有一个选题,他们会事先确定写成一个什么样的报道,是800字的评论,还是其他什么。现在还是会坚持一贯的故事叙述的方式,但同时,他们会用一种开放式的方式,来完成这个报道,而不是完全自主决定写什么怎么写。比如会根据需要同时上6张图片,或者配上数据新闻,或者上一段视频,另外会根据即时的反馈,根据读者的问题即时给出回答。

现在的情况下,版面结构的调整已不再那么重要,他们思考的原点是,如何把每一个故事更好地呈现给读者。互动设计、编程等等,都变得比以往更重要了。

3、“数据新闻将成为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FT的视觉设计团队,与内容生产团队是紧密结合的,不可分的,他们是为报社所有终端服务的。负责数据新闻的团队正在不断扩招,因为这是非常受欢迎的内容。设计团队需要不断向记者索要可制图、可形成动态图的数据,记者的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他们会主动提供各种数据。

4、“转型中最重要的始终是内容产品,而如何吸引读者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他们说,现在FT网站的流量很多不一定来自首页,而是来自搜索引擎,来自其他弹窗的。所以需要研究吸引和留住读者的新的方法。

5、“转型不是我们自己想要改变什么。”

他们告诉我们,“改变,不是我们要做什么,我们想怎么转,而是要适应读者新的习惯和新的需求。”这方面没有什么终极的答案或者必然的“规律”。有人说,报纸都没人看了我们为什么还要做电子报。但实际上,确实有些读者就是为了看我们的EPAPER,而选择订阅了我们最贵的一种组合。

我们了解到,金融时报APP版的内容,就是通过对用户阅读习惯的数据分析,做出了相应调整。比如早上的内容基本固定,更偏报纸化;晚上的更新,则更像新媒体。

6、“订阅组合种类超过‘半打’”。

FT的所有内容都是收费的。订阅用户的选择有六七种,不同组合有不同价格、不同增值服务。比如,有的可收到针对性的推送邮件,有的则是专门的评论等。

7、“:::!”

金融时报要求,原有的记者编辑都必须向全媒体方向转型,他们的部门设置大部分维持原样,还是以做新闻、讲故事为主。大家可以不用太多关注终端,但始终要关注的是一条新闻如何呈现得更好,传播得更好。视觉设计人员、编程技术人员、数据新闻记者等,打入各个原有团队,促进整体转型。

全媒体转型,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是改革总会有影响,有不适应、不习惯。所以需要培训。FT针对数字采编、媒体融合等,还在不断对员工进行各种各样的培训。

每日电讯报:“大蜘蛛网”状编辑室令人震撼

在每日电讯报著名的“大蜘蛛网”状办公格局,亲眼目睹那种熙攘忙碌的大平台办公场景,还是相当震撼的。在那里,我们看到:

“每日电讯报的布局是一个中心式的,一张椭圆形的桌子为它的编辑和11个部门的主编而准备。所有人都坐在一起,有问题及时沟通。所有人开会都是站着开,所有的改变都在眼前。他们把网站的编辑全部调过来,与报纸的编辑们在一起工作,每一个部门都围着那个中心……”

一些忙碌写稿的记者身边还放着旅行箱(包),随时准备出发,抑或是刚刚从新闻现场归来。

在2006年以前,情况可不是这样。“之前报社面积不大,5层楼,编前会单独开,部门与部门之间记者编辑相互沟通不多”。现在打通了空间障碍,好处在于:可视化,更透明,沟通方便。

大厅上方巨大的电子屏上实时显示网站上所有文章的受欢迎程度,基于实时的数据排行,直观醒目,成为记者们努力工作的重要动力。

“这样的办公格局,刚开始大家都不喜欢,但现在已习惯。这种方式对编辑记者有促动和激励作用。吵归吵,习惯了就好。”

每日电讯报现在实现了全天候的运转。上午印刷版投递至用户,目前发行量约91万份,在英国报纸发行量中排第一;下午,网站上发行主要针对青少年的在线下午报,用户可以自己打印,也可以在线阅读。

每日电讯报的网站也即时更新。早晨版是时政等严肃新闻为主,中午版就是以体育和文化为主的轻松内容,晚上则会强化娱乐新闻的播放,实现了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在新闻信息整合与形态转换的有益实践。

目前每日电讯报65%的收入来自广告,35%的收入来自发行(订户)。其中,广告收入部分75-85%来自报纸,15-25%来自新媒体。

每日电讯报的商业部门与编辑团队彻底分开。去年新创立了一个活动公关公司,独立核算,效益不错。65%的广告中也包括赞助、联络,以及交换性品牌合作。

这两年最大的变化是,网站(广告)、平板电脑,每天有20个广告。前两年新媒体广告这块几乎无收入。手机广告增长尤其快:手机端广告条的价格与报纸整版广告价格差不多。

与美国不同,美国线上广告很便宜。英国这方面管理比较好。此外,每日电讯报的优质内容和品牌效应,也是其能够吸引到优质用户和优质品牌广告商的不二法宝。

据介绍,每日电讯报线上广告费按千人次到达算,每千人次/1英镑。好的品牌一般会将广告投放到品牌好的媒体上。

在他们的新媒体体验中心,令人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每日电讯报的同心圆,在不同电子终端上呈现的不同产品,还有花巨资从微软定制的未来报纸的展示桌。

BBC:交错融合的空间布局驱动转型

跟每日电讯报一样,BBC的全媒体转型也得益于它全新的平台布局。2年前,在老楼办公时,他们也面临部门隔阂、沟通不畅等问题。搬到新址后,最大的变化是可视化、透明化、平台化。

BBC中文频道总监李文的介绍中,有两个关键词:交错、融合。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员工,座位交错,工作融合。

虽然刚开始时,几乎所有人都反对,大家觉得在这样的环境下没法写稿子。但现在大多数人都适应了,觉得这样的变革有助于新闻采编流程的革新。找人容易多了,想到做什么选题,站起来就能看到人,走过去沟通一下,马上就可以开始实施。

至于谁坐在中央厨房的中心,BBC让大家推选,最后的民主选举结果是,资深编辑们坐在中间,他们是BBC的运行枢纽,有权协调各个部门和世界各地记者,工作三班倒,终年忙碌。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坐在中央厨房里,像非洲部和中文部等就是在另一个楼层。李文说他以前当总监有一个小办公室,现在和大家一样,就是一张办公桌。唯一的特权是,可以在本部门中第一个挑,他就挑了一个靠窗的座。

大多数记者编辑的办公桌不固定,哪个座位空着就坐在哪里,每个人有个小柜子,存放私人物品。

与以前相比,现在的办公区域缩减了,但每个楼层的公共交流区域扩大了,大家可以边喝咖啡边聊天,很多选题就这样出来了。人与人沟通多了,叫人做节目也更容易了。

启发与借鉴

我们感到,这三家媒体尽管在数字化转型方面路径各有千秋,但是很多理念和做法是有相通之处。

改变,从空间布局开始。大平台办公虽然一开始会让人感到不适应不习惯,但是在不断加强的沟通与合作中,会孕育出全新的活力。

内容为王,传播第一。任何情况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都不能丢,还是要做优内容。同时注重呈现与传播,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

技术创新倒逼流程再造。技术的创新固然重要,但技术和内容相结合的威力才更大。

编辑实习自我报告篇7

为了充实暑假生活,开阔视野,锻炼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把自己的专业和工作联系起来,七月初经过努力我来到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实习。

中央电视台是同时拥有三套台数个节目的鲁南地区首屈一指的电视新闻机构。设有12个中心室,分别是:新闻中心、社教中心、节目中心、文艺中心、电视剧中心、技术中心、广告传播中心、办公室、总编室、政工督查室、青少部、专题部。新闻中心是电视台的新闻制作编辑机构,主要有两款节目:“ 《中央新闻》是中央电视台的龙头栏目,大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宣传全市经济发展的大好形势.是每日新闻类节目。《今晚新看点》是一套以百姓生活为话题和揭示社会不良现象的一套节目,主要报道社会新闻。到了电视台以后我被分配到新闻部实习,首先在《中央新闻》栏目组,新闻就是新消息;指刚发生的事件。不妨查查字典,便可发现新闻的定义是,"报道最近发生的事件或过去不为人所知的信息"。新闻通常指对确定的受众有普遍吸引力的信息,作为地方台,新闻类节目首先要大力宣传党的方针路线,同时也要大力宣传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宣传全市经济发展大好的形式,引导一个良好的社会舆论。

新闻具有时效性 影像力客观性和真实性。我在栏目组的主要任务是跟着记者出外采访,作为每日新闻,新闻采访就像是造血。时政新闻一般必须经过一个程序,单位需要宣传自己首先与电视台办公室联系,商定时间派出记者参与会议,记者参加会议,旁听会议,同时撰写新闻稿把时间地点事件人物交待清楚,拍摄会议画面,交待主要参会人员。然后回台后期编辑,由台长审核,通过的话才能电视播出。时政新闻一般只有领导参加才是新闻,大领导参加,就是大新闻;社会新闻主要也经过一个过程,一般只有社会案件就有社会新闻,反映比较突出的社会不良现象。这类新闻的首先由当地政府联系电视台办公室商定派出记者,然后记者了解情况,报道当地改革,如农村民主选举,老人的养老金抚恤发放,独生子女和独女户享受的优惠等;或者由行政执法机关联系派出记者拍摄其执法过程,如打击小商小贩的过程,自行车占道,农村耕地盖房。或侦破案件的过程。

经过半个月的实习我了解熟悉了时事新闻的一整套过程,学会了拍摄技巧和新闻稿的撰写方式:拍摄画面时一定要稳定,保持画面的流畅,每个画面的时间不得少于5秒钟方便后期剪辑,一场会议必须具有全景中景近景同时新闻画面的构图,新闻画面的镜头语言必须一致。新闻稿必须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必须详细清楚,交待起因过程结果未来形势。

俗语说一个巴掌打不响,为了锻炼自己开阔眼界我来到了新闻组的另一个节目,《今晚新看点》。这个节目是以社会新闻为主要报道对象,对社会不良现象进行曝光,对行政执法进行监督,是百姓的眼睛是舆论的声音“社会新闻包括反映社会道德风尚的公共生活、人际关系、社会秩序、治安状况、环境保护等社会问题和民情民俗、生活情趣等内容的新闻在新闻竞争中,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方面的新闻共享性多,竞争相对平稳,而社会新闻共享性少、可读性强,竞争相对激烈。社会新闻是媒体竞争的一把利器。

首先,社会新闻能满足受众的好奇心。生活在都市中的人们面对单调、规律性的生活,迫切希望了解自身之外的不同环境。因此那些家长里短的社会新闻得到了受众的关注。

其次,社会新闻能满足受众的窥私欲。人类是光明与黑暗的集合体,每个人都把自己光明的一面呈现在别人面前,但又都渴望窥探别人的秘密。例如电视社会新闻经常采取隐性采访的方式,其中隐蔽的镜头、乔装的访问,给受众一种强烈的窥探感。

第三,社会新闻服务受众,满足受众的获益心理。人们在生活中需要了解和掌握各种各样的信息,尤其是对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信息。社会新闻以其平实的语言,生动的案例,以及丰富的信息,满足了受众的需求。

第四,社会新闻能满足受众的娱乐心理。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中,娱乐是最好的舒解压力的方式。各种搞笑的奇闻趣事让受众乐此不疲。另外社会新闻还能满足受众的对比心理等。

社会新闻是与受众心理联系较多的一种新闻类型。同时他也有别于时事新闻少了份严肃多了份轻松。

我的主要任务是跟随记者进行采访活动,一般是通过办公室联系新闻,有时候也是采取暗访形势,社会新闻采访有一定的风险性所以也会联系公安机关随同,经过半个月的实习我了解到社会新闻的一整套程序,和社会新闻的拍摄方法:必须保证事件的真实性,时间地点人物等,同时对相对时间进行监督必要时进行回访,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对弱势群体进行关注,对正面人物事件进行报道。同时我也开阔了眼界更深入的了解到社会,同时了解了社会新闻的工作性质,对整个报道过程有了初步了解。

如果说新闻采访是造血的话,那么后期编辑就是组织输送,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所有节目都采用190 机型的机器,介质是新闻采访带,后期编辑一般采用线性编辑,在学习新闻采访的同时我也初步掌握了后期编辑的过程,即新闻采访录制素材,成为素材带,编辑成为新闻带,请播音念新闻稿,与新闻画面进行同期声合音。最后经过审核,送到播放中心,进入播放库。

线性编辑,是一种磁带的编辑方式,它利用电子手段,根据节目内容的要求将素材连接成新的连续画面的技术。通常使用组合编辑将素材顺序编辑成新的连续画面,然后再以插入编辑的方式对某一段进行同样长度的替换。但要想删除、缩短、加长中间的某一段就不可能了,除非将那一段以后的画面抹去重录,这是电视节目的传统编辑方式。

.线性编辑的技术比较成熟、操作相对于非线性编辑来讲比较简单。线性编辑是使用编放机、编录机,直接对录像带的素材进行操作,操作直观、简洁、简单。使用组合编辑插入编辑,图像和声音可分别进行编辑,再配上字幕机、特技器、时基校正器等,能满足制作需要。

2.线性编辑素材的搜索和录制都必须按时间顺序进行,节目制作相对麻烦。因为素材的搜索和录制都必须按时间顺序进行,在录制过程中就要反复地前卷、后卷寻找素材,这样不但浪费时间,而且对磁头、磁带也造成相应的磨损。编辑工作只能按顺序进行,先编前一段,再编下一段。这样,如果要在原来编辑好的节目中插入、修改、删除素材,就要严格受到预留时间、长度的限制,无形中给节目的编辑增加了许多麻烦,同时还会形成资金的浪费。如果不花很长的工作时间,则很难制作出艺术性强,加工精美的电视节目来。

3.线性编辑系统的连线比较多、投资较高、故障率较高。线性编辑系统主要包括编辑录像机、编辑放像机、遥控器、字幕机、特技台、时基校正器等设备。这一系统的投资比同功能的非线性设备高,且连接用的导线如视频线、音频线、控制线等较多。

编辑实习自我报告篇8

但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完善,特别是国家对报刊进行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治理与整顿,以及在全国中小学全面推行“一费制”,全国的教育报刊市场受到了巨大冲击,订数普遍下滑,而且幅度较大,已经威胁到了教育报刊社的生存。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河南教育报刊社新一届领导班子,认真学习党中央关于经营性文化产业的论述,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论述。结合我社实际,认为河南教育报刊社作为一个经营性文化产业单位,要在文化市场体制改革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且不断发展壮大,必须要解放思想、大胆实践,经过认真分析研究,我们提出了明确的发展战略:对内编、印、发一条龙,对外一体化,向集团化方向发展。为了实现这个战略,在充分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起了严谨科学的管理体制,采取了切实有效的工作措施,在继续不断提高报刊质量的同时,狠抓报刊发行,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05年的发行数量,不仅遏制住了连续几年的下滑趋势,而且开始回升。

一、科学管理是迈向集团化道路的重要基础

管理出“效益”,是无数成功企业已证明的一条经验。河南教育报刊社新一届领导班子也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我们重视社领导班子建设,把它作为创造教育报刊社辉煌的关键。因为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没有领导班子的坚强有力、团结协调、奋发有为,没有科学的运作机制,就难以有工作的开拓进取。我们改革原来的编委会工作模式,实行了以社长负责制为主线的社务会工作模式,决策形式为: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沟通,会议决定。这十六字既体现了行政首长负责制的要求,又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要求。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转,实践证明这个决策形式是科学的、有效的。

社务会决策的工作原则是:社务会决策,分头实施,以条为主,分级管理,民主集中,群众监督。特别是分级管理体制,是一种“责、权、利”相结合的体制,社长对上级领导负责,分管领导对社长负责,部门负责人对分管的领导负责。这种明确的管理体制也被日后的工作实践证明是成功的、科学的。它调动了各级领导的积极性,形成了巨大的群体效应,在日后提高报刊质量、扩大发行等实际工作中体现得最为明显。

社务会形成制度是新班子的一大管理举措。社务会研究的主要内容是:1 .传达上级文件和指示精神;2 .通报情况,部署工作;3 .决策重大问题。会后要出纪要送上级备案并发到各部室。会上大家解放思想畅所欲言,谁说的有道理就按谁的意见办,这样大大提高了会议的科学决策程度。

为了保证社务会高质量的工作,新班子注意加强对自身的建设,提出了“五条要求”和“约法三章”。1 .用科学的理论来武装头脑,不断提高领导班子成员的理论素质。如果大家思想认识不一致不统一,那么就不会有超前准确的决策,班子就没有战斗力。2 .用事业的发展来凝聚人心。只有事业发展,才能实现真正的稳定。事业不发展问题就会凸显出来。这个被无数的事实所证明。我们这一届新班子提得最多的就是发展,说得最多、研究最多的就是发展。因为发展是硬道理,推动教育报刊社的事业必须靠发展。3 .用充分的沟通来增进感情。4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提高能力。5 .用制度纪律来保证工作的落实。“约法三章”是“三个坚持”、“三个不准”:1 .坚持社务会决策重大问题的制度,不准搞自由主义;2 .坚持把重要精力投入到社里工作中去,工作时间内不准干个人的事情;3 .坚持会议保密制度,不准泄露会议秘密。这些措施保证了社务会这个科学决策形式的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二、提高报刊质量,扩大报刊发行量,是壮大报刊社实力,迈向集团化道路的关键

科学的管理使得领导班子团结,形成合力,直接结果是体现在工作上,全社形成了提高报刊质量、扩大报刊发行量的共识。

要扩大发行,必须要有优秀的报刊质量做保证,反过来,报刊质量提高了,广大读者认可了,又可极大地促进发行,两者相辅相成。报刊社由总编辑主管报刊质量。全社6刊5报坚持月月审读制度,在各个报刊互审的基础上,成立了全社审读认定小组,对审读出来的差错进行认定。认定后再反馈给各编辑部确认,若有异议,还可提出,社认定小组最终确认。最后根据各报刊差错率进行奖罚。此举有效地提高了报刊质量,各报刊精编精校,使得全社6刊5报在河南省报刊质量评比中都取得了好成绩。除此之外,各报刊还经常深入到学校作调查研究,了解教师、学生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设栏目、组织稿件。社里还提出于2005年成立编辑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编辑委员会负责指导全社编辑业务,制订编辑考核方案;学术委员会负责指导中青年编辑培训、进修、考核等。对于新进的编辑人员要求他们每周到学校听课,并参与批改作业、教师备课环节,充分了解教师和学生的需求,为提高报刊质量奠定扎实的基础。

在提高报刊质量的前提下,社领导重点研究如何阻止报刊下滑的趋势。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提出了八点工作意见:1 .发行工作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要坚持体制创新。全社同志如果不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就难以做好报刊发行工作。2 .全社都要高度重视发行工作。把发行放到重中之重的工作地位,作为常抓不懈、一刻也不放松的工作。3 .要切实转变观念。特别是要彻底转变计划经济的观念,投入到市场经济中去。领导同志要从“业务型”向“经营管理型”转变。职工要树立现代编辑理念,增强销售意识。4 .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责任制。责任人不仅要负责报刊的订数,还要与当地发行工作站、当地邮局建立联系等。5 .强调全员发行,我们建立了全员发行的工作制度。我们提出的口号是:一心一意谋发展,百倍努力搞发行。6 .要奖励到位。把发行工作与评先评优、聘任提拔结合起来。7 .利用一切力量搞发行。把行政和市场结合好,邮发和自办结合好,报刊社、工作站和邮局“三位一体”结合好。要学习兄弟报刊社的先进经验,也要总结学习本社发行工作做得好的编辑部的经验。8 .创新发行机制,脚踏实地地做好发行工作。这八点意见成为全社发行工作的指导方针。全社职工斗志昂扬、真抓实干,呈现一派热气腾腾的大发行局面。我社成立的股份制企业发行公司,则大力开拓省外市场,他们已在全国部分省市建立了发行网络,这将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运作的发行公司,我们有信心将它做大做强。经过全社上下的共同努力,从反馈的情况看,2005年的发行数量不仅阻止住了下滑态势,而且开始回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三、整合内部资源,调整报刊结构,扩大经营品种是迈向集团化的必由之路

根据中共中央十六大提出的“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精神,以及中央对经营性文化产业的定位,新班子根据我社的实际情况,敏锐地提出,河南教育报刊社的发展方向就是向集团化发展,按集团化模式进行操作。我们的发展战略就是对内编、印、发一条龙,对外一体化。具体实施就是整合内部资源,调整报刊结构。比如小学三个报刊,整合成为一个“小学报刊分社”,统筹对全国小学的组稿、开展活动、宣传发行等业务,即所谓的对外一体化,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内耗,发挥整体效应,使利益最大化。强调三个机关报刊更好地为全国广大教育行政工作者及广大教师和教研人员服务,为我们的学生报刊服务。

同时调整报刊结构,以完善品种,增加报刊的覆盖范围。如可以将《教育时报》改版为《中国教育文摘报》,服务对象仍然是全国广大教育行政人员和教职员工,不过服务内容更细化了,针对性更强了。《河南教育》可以分版为《河南教育》(教育行政管理版)、《河南教育》(教育教学研究版)、《河南教育》(高校版)。将《小学青年教师》的内容放到《河南教育》(教育教学研究版)内,腾出一个刊号创办《中学生英语报》。该报可申请6个邮发代号,分别出版初一版、初二版、初三版、高一版、高二版、高三版。两个阅读刊物共用一个刊号,另一个刊号可用来创办《幼儿教育》杂志。两个数理化共用一个刊号,另一个刊号用来创办一个文化层次较高的《中原文化》刊物。两个小报共用一个刊号,另一个刊号用来创办《小学英语报》。通过这样调整,我社的报刊品种覆盖了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所有门类,服务对象也扩展到从学生、家长到教师、教研人员、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我们的服务水平也可以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同时也具有了集团化的雏形。

在扩大经营品种上,新班子提出可以和郑州大学出版社进行图书出版合作,充分利用我社现有报刊资源、编辑队伍、作者队伍、发行队伍来策划组织教育图书,为广大读者提供更为全面的服务。同时也将成为全社的又一个利润增长点,这也是向集团化方向发展迈出的重要一步。

在广告经营上,蓝焰广告公司经过一年多的运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开发力度还不够。特别是社里报刊资源就没有深入开发。在广告经营上可以形成“五统一”:思想统一、出版部协调统一、广告公司经营统一、局部和全局统一、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统一。在此原则下,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正确处理好报刊质量与广告的关系。除了积极开发社内广告资源以外,还要向外拓展,扩大经营范围,面向社会广告。在经营品种上,除了平面媒体外,还可以向电视媒体扩展,把广告公司做大做强。给社里带来利益,同时也给股民带来利益。

在印刷业务方面,新班子尖锐地指出我们自己有印刷厂,而我们自己编辑的报刊却放到外面印刷,这样不行。要加大对现有文达印刷公司的投入和技术改造的力度,扩大生产规模。同时可以考虑再成立一个股份制印刷公司,把报刊社编辑出版的刊物全部承印起来,真正做到编、印、发一条龙。

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有了一定实力的时候,三个股份制公司可以合并成为一个股份有限公司,争取在国内或者香港上市融资。

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河南教育报刊社的全体职工正沐浴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春风,统一思想,奋力拼搏,向着河南教育出版集团的目标迈进!

上一篇:公司实习自我报告范文 下一篇:产科实习自我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