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部个人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9-23 19:11:48

编辑部个人工作计划

编辑部个人工作计划篇1

关键词 图书编校 再分工 流程重组 质量效率 社会化

中图分类号:G256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Since 1990s, China's book publishing has developed greatly. The variety of books published has increased 370000 in 2011 from 100000 in 1994, but the employee didn't increased accordingly.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ublishing situation and improve the editing quality of books, it is necessary to re-divide the work between employee ,restructure publishing process and make use of social source to solve the difficulties in book-publishing.

Key words book editing and proofreading; division; process reengineering; quality and efficiency; socialization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个人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机广泛用于写作和图书出版制作,我国图书出版业得到迅速发展,图书品种数从1994年的10万种,2004年的21万种,2009年突破30万种,到2011年已达到37万种。①而这是在从业人员并没有同步增长的情况下实现的。“现在的编辑发稿压力不断增大,十年前一个编辑一年的发稿量可能只有几万字,而现在一个编辑的发稿量至少几十万字,甚至上百万字。”②这是比较保守的估计,实际情况是“责任编辑一年用的书号远远超出5种,多达20~30种,工作量多达1000万~2000万字!如此大的工作量,按照‘三审三校’制的要求来运作,编辑校对人员不吃饭、不睡觉也难以完成”。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不进行改变,图书质量可想而知。有鉴于此,不少业内人士对解决图书生产问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提出了种种解决问题的办法,主张要从“调整出版专业分工,由出版单位和出版管理部门共同确定出版范围……优化结构,控制品种数量,提高质量,增进效益”③,“积极开展组织制度创新,引导和推进图书编辑环节合理的社会化分工;提升编辑的选题策划能力和产品创新能力,扭转广种薄收的增长方式,在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前提下,着力提高图书的经济效益;加强生产流程的有效管理和监控,强化责任编辑的质量责任;建立健全社会质量监督体系”④等。这些对于出版工作起到了有益的指导和借鉴作用,也开阔了我们的思路。下面准备根据多年工作经验结合实际情况,谈谈自己对图书编校再分工以及编校流程重组的看法,求教于业内先进,集思广益,共同做好图书的编校工作。

1 编校的再分工

1.1 编校为什么要再分工

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分工细化,就像现在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只有专科医生没有全科医生,这样的分工有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而与此形成对照的是,我们一些出版社仍然沿用传统的小生产方式,编辑什么都管,诸如策划选题、选择作者、组织稿件、审稿、加工、发稿、看校样、制定宣传营销计划等印前工作和协调处理校对、整体设计、印装工作中的问题,以及落实宣传营销计划、参与发行、争取最大的发行量和最好的效益等编后工作都要过问,这显然是与现代化出版工作不相适应的。为了适应变化了的情况,许多出版社进行了一些改革,常见的是将编辑分为策划编辑与加工编辑,这种分工对出版社提高工作效率和市场化运作水平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些策划编辑片面追求眼前利益,一门心思地追求选题数量,忽视选题质量,把保证图书质量的工作全部交给加工编辑和校对。”⑤“策划编辑与加工编辑的工作界限划分不清,来稿未经策划编辑审查就发给加工编辑加工,结果由于稿件存在重大缺陷或没有达到最初编辑策划的要求未能及时发现,造成返工,浪费资源;策划编辑与加工编辑的责任界限不清,出现图书质量问题后互相推诿,无人领责;加工编辑与策划编辑缺少交流,得不到策划编辑的及时指导,策划思想不能在编辑加工中得到准确的贯彻和体现,等等。”⑥这些问题的存在势必对工作造成影响,因此,编校工作存在再分工的必要,以便分工更细化,责任更明确。

1.2 编校再分工的可行性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计算机打印原稿的大量出现,对图书的出版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计算机打印原稿相对于手写稿,排版人员造成的录入错误大大减少,漏字、漏段几乎没有了,校样与原稿高度一致,原有的校异同工作基本上没有了,因此,电子稿的校对工作相对于手写稿是减少了的。这种减少为编校再分工从工作内容上提供了可能。刘哲双在对新技术条件下编校工作进行分析研究后认为:“校对功能的定位取决于其在编辑流程中的位置:当校对位置前移至文字加工部分时,其编辑功能(校是非)占主导地位;当校对位置后移至文字的复制核对部分时,其制作功能(校异同)占主导地位。根据校对位移说,我们可将新技术出版条件下的校对重新定位为:校对是编辑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技术时代,通读整理是编辑加工环节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工序。体现在其功能上,则是校是非及各项技术整理。承担这一工序的校对,应定位于校对编辑……取消责任校对,设立校对编辑,校对编辑对责任编辑加工过的盘稿进行后续加工,其侧重点在文字质量上,因此,被赋予文字加工职责,其职责大于责任校对。功能提升后的校对编辑,主要对编校质量中的文字质量负责。”⑦这就指出了编校再分工的一种具体方法。“而执业资格方面,从2002年职称评聘改为以考代评,开始了首届出版专业资格考试,校对和编辑人员职业资格考试为同一套题,评聘标准也是完全一致,因此,获得同级资格证的编辑、校对人员无疑已站在了同一水平线上。2009年新闻出版总署颁布的《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管理规定》决定在全国范围开展登记注册工作,明确了符合资格的编辑和校对人员必须进行注册,编辑和校对要求具备的条件也是一样的,当递交了所有资料经评审后,符合资格的校对人员也是和责任编辑手持相同的‘责任编辑注册证’。事实上,在2009年的首次注册中,出版社的大部分人员都获得了该证。基于以上原因,校对和编辑的起点已经相差不大。”⑧这说明,在现阶段从能力上或者说从职业资格上已具备编校再分工的可能。

1.3 国外编校分工的一些做法

柳明在《编校过程对图书质量的影响:对中美图书出版编校流程的比较分析》一文中对美国图书出版的编校流程做了详细的介绍。美国式的编辑校对过程有如下特点:一是专业分工精细,职责分明,光是编辑就有组稿编辑、责任编辑、内容编辑、文字编辑和统稿编辑等五种之多。二是编辑工作做得非常充分,它的编辑工作程序实际上被分成了三个程序。责任编辑对书稿首先进行审读,提出看法,并向作者提出修改意见后才开始正式的内容和文字编辑工作,而且不只是责编本人,还要请好几位编辑分别在内容、文字等方面进行审读,这样三个环节下来,至少有五六遍的详细审读过程。三是校对环节简洁高效。首先,美国出版公司的做法是特别强调编辑审稿环节,而校对的分量相对较轻,几个人同时校对,基本上一遍即过。通过以上介绍可以看出,美国式的出版程序中的编辑环节对于图书质量起到了全面保障的作用,图书质量的真正提高主要靠编辑的精加工,而不是过分依赖校对环节。因此,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发和借鉴的是,要充分强化编辑过程, 充分发挥编辑在编校环节中的核心作用,如此,才能从内容、文字、规范性等各个方面真正提高出版物的编校质量。⑨

1.4 适合国情的编校再分工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介绍,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具体情况,我们认为可以对编辑工作进行再分工,形成由策划编辑、内容编辑、文字编辑组成的编辑体系,细化编辑分工,加强编辑环节分量。因为编辑在审稿时如果需要兼顾内容、文字和技术性问题,就往往会顾此失彼,几乎很难在编辑审稿这个环节上把这几方面的问题全部处理好。策划编辑、内容编辑和文字编辑分别进行,各司其职,是把握好书稿质量非常重要的一环。

其中策划编辑,其职责在原以策划组稿为主的基础上,基于以上介绍的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增加了初审稿件的职责,并对图书的内容质量负责。内容编辑类似于大家熟悉的加工编辑,但其职责与原来有所不同,以对书稿的专业知识内容进行加工为主。文字编辑由原来的责任校对转变而来,主要负责书稿的语言文字质量。内容编辑和文字编辑对图书的编校质量负责。以上三人中选一协调能力强的作为责任编辑,负责各工作环节的协调。

由于编辑加工更加细化,所有的内容、文字、技术性等方面的问题全部都在这一环节中处理完了,剩下的校对工作应该是相对简单而少量单纯的“校异同”或个别拾遗补缺的工作,这就为将校对工作社会化创造了条件。因为,现阶段的编校市场是不成熟不规范的,没有能力独立做好图书的审稿和编辑加工等专业性较强的工作。我们强化社内编辑环节后,将相对简单的工作社会化,就不会对图书质量造成影响。

2 编校流程重组

上面我们对编校进行了再分工。既然分工变化了,原有的出版流程必然要重组。“三审三校”制度是我国保证图书编校质量的重要制度,即使在现有人力严重缺乏的条件下我们也还是要坚持。但坚持不等于墨守成规,我们可以在保证原有工作实质的基础上,对流程进行优化,进行重组,使之更有可操作性,更有效率,更有利于管理和监督。

编校再分工和重组后的流程是:

策划编辑初审复审内容编辑加工文字编辑加工终审一校(作者同时看稿)机校(含文字加工编辑处理问题)内容编辑通读

2.1 初审与复审

策划编辑审稿的优势是明显的。首先,通过审稿,可以了解稿件达到了自己的要求没有,结构是否合理,有哪些不足和需要修改之处,这是其他人难以替代的。因为这个选题是自己策划的,有什么设想和要求,自己最清楚。其次,策划编辑会高度重视原稿的质量,这是关系图书市场前景的大事,而对于利润通算的策划编辑来说,谁也不会把质量低劣的书稿出版了堆在仓库里来增加自己的成本,这种判断作用是其他人无法取代的,这也促使其必须认真履行初审的职责。

复审一般由编辑室主任担任,这类人员具有丰富的出版工作经验,会站在不同的角度或者更高的高度对策划编辑初审的书稿提出自己的意见。在此,要求复审人员认真检查初审的质量,杜绝走过场似的初审,为保证书稿能达到要求进入编辑加工环节负起把关人的责任。

一般来说,普通书稿经过这两个环节的把关认可,就可以进入编辑加工环节了。

2.2 内容加工与文字加工

编辑加工分为内容加工与文字加工两个环节,既可以顺序进行,也可以根据出书周期同时进行。

内容编辑对书稿从专业内容的角度进行加工,重点在原理的阐述、公式的推导、图形以及表格数据的正误判断等方面。这与原来的编辑加工要关注图书所有的细节相比,工作量大大减少,工作对象更专一,因此能够对书稿内容进行更细致的加工。

文字编辑完全从语言文字规范的角度对书稿进行加工,使书稿达到出版的要求。文字加工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出版物差错(语言文字错误、版面格式错误和思想内容错误)中,语言文字错误是最主要的错误,占各类错误的89.8%。⑩可见,这部分工作的分量是很重的。这事实上对从校对转为文字编辑的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里要强调的是,内容编辑和文字编辑在各自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存在相互补台的问题――内容编辑改正语言文字错误,文字编辑发现书稿内容问题。因为,内容编辑与文字编辑是要对图书的编校责任负责的。

2.3 终审

终审没有像原来那样放在复审后面,而是放在编辑加工后面,原因有二。其一,终审只是对书稿中的重大原则问题进行把关,一般的书稿这方面的问题不多,此环节后移,问题不大。其二,终审人员一般是出版社的总编或者有相当资历的人员,对编辑加工后的书稿进行终审,可以顺带检查一下书稿的加工质量,以杜绝编辑加工画字号的现象。这样的终审,比原来在复审后编辑加工前或者许多出版社类似签字式的终审更有效。

书稿经过“两审两编一终审”编辑加工告一段落了。可以看出,重组后的流程是加重了编辑环节的分量的,目的是为校对工作能够真正社会化创造条件。

应该说,经过以上流程的审稿和编辑加工,书稿的加工质量比原来传统流程的质量要高,存在的问题会大大减少,对这样的书稿,校对工作的分量比原来大大减轻,完全可以交给新到岗人员或外校进行一校。同时可发给作者一份清样请作者再读一遍。

一校完的校样连同作者看的清样经编辑处理改样后,用黑马软件二校,可以将一些固定词语搭配方面的问题解决,其效果比人工校对好。加工编辑将黑马软件标红的部分处理后,交内容编辑通读,作最后的把关。

以上多个校对主体的工作能够将作者对原稿错误的识别优势,内容编辑对原稿疏漏、排录和校对失误的识别优势,文字编辑在语言文字辨识上的敏感优势,校对人员在微观处理方面的精细优势和计算机校对软件不受情绪、精力影响的稳定优势综合起来,达到最佳的校对效果。

3 结语

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由于编辑分工的细化,编辑加工工作比以前更充分,所有的内容、文字、技术性问题在审稿和编辑加工后已完成,校对工作剩下的是相对简单的“校异同”和少量的拾遗补缺工作,这样的工作完全可以社会化。这样的流程设计,在社内人力使用方面,由于减少了一校和二校人员,分别由外校和机校代替,同传统的流程相比,人力资源的节省效果还是很显著的。特别是新的流程,每个人的分工更具体,职责更明确,下一环节会对上一环节进行监督,这对保证整个生产流程的质量,效果是明显的。虽然编校流程只是整个出版流程中间环节的一部分,只能解决图书出版中的部分问题,但解决的是图书最关键的内容质量和编校质量问题,因此,也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强调的是,我们想从出版大国发展成出版强国,还是需要从各方面下工夫,要明确出版分工,优化选题结构,合理设计生产环节,加强生产流程的管理和监控,建立健全社会质量监督体系。只有形成一个优质高效的体系,我国的出版业才能真正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注释

① 新闻出版总署.2005至2011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 http://gapp. /govpublic/80.shtml

② 张卓冉.图书编校质量浅谈[J].中国出版,2011(12上).

③ 王於良.当前编校质量问题把脉与救治[J].中国编辑,2009(5).

④ 冯志杰,马文晓.解决图书质量问题的宏观策略[J].编辑之友,2006(1).

⑤ 袁勤勇.策划编辑与图书质量[J].科技与出版,2011(10).

⑥ 司毅兵.科技图书策划编辑与加工编辑工作流程浅析[J].科技与出版,2007(11):43-45.

⑦ 刘哲双.新技术条件下校对做什么?[A].《中国编辑研究》编辑委员会.中国编辑研究(2003)[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⑧ 田艳明.数字化时代,校对定位三问[J].出版发行研究,2011(7).

⑨ 柳明.编校过程对图书质量的影响:对中美图书出版编校流程的比较分析[J].出版发行研究,2008(9).

编辑部个人工作计划篇2

方案一:沿袭以往工作方式,将大学生编辑部顺利交给08届成员。

方案二:平稳大学生编辑部良好形象,加大宣传力度。

方案三:使大学生编辑部优秀社团化。

二 本学期工作计划

(1) 基本工作任务: 编辑出版2~3期报纸

基本思路: 以文编部工作为基础,突出外联部的作用,联合总编室与艺设部的力量。完成编辑出版的任务,同时加强自身建设。

创新工作: 继续成功举办大学生讲坛活动

重要工作: 编辑刊物的发行渠道的广泛化,效应化

(2) 管理层工作安排

1、编委会决定大学生编辑部今后优良发展方向,决定一套合适的工作方案。

2、基本日常管理工作的计划。

3、人员平稳过渡的计划。

4、.同领秀传媒合作的若干问题。

5、同外联合作伙伴的长期友好合作企划。

6、同前期建立友好互助关系的兄弟社团的密切互动及联系。

7、宣传方面的组织扩展问题(包括老师,同学,校务人员等)。

8、塑造编辑部成员自身良好形象与社团形象关系问题。

三 具体说明

1、各部门工作的相关说明。

a.文编部工作安排

1.报纸改版。主要为版面、样式的改变。

2.报纸内容。有备无患,准备充实的稿件。在此基础上提高内容的质量。

3.同《原点》的合作。但要以两个团队之间成员的交流为主。(如若我方拥有充足优质的稿件,或合作遭遇不可调和的问题时,可以放弃合作。)

4、同学校各大社团交流互动,友好合作。(以展示学校,学生,社团形象为前提)

b.外联部工作安排

总原则:以报纸广告为主,园区展台、标语横幅广告,服务为辅。

具体方针:前期重调查与准备。后期重实践。

外联囊括策划部人员,策划部人员要做好协调和组织工作,不仅要与商家妥善洽谈外联事宜,更要在活动开展的各个环节做到与兄弟社团的合作与交流。

3月~4月 1.调查升升公寓及其附近的市场环境,并整理出有用的资料,将结果同成员分享。

2.利用周末,有计划地组织外联成员观察周边商家近期的活动动向。找出可以争取合作的对象。

3.管理层成员也应积极参与以上活动。并指导成员制作外联策划方案。

4月~6月 1.动员外联成员积极投入外联实战工作。最好是进行一次动员大会。

2.每周及时了解外联情况,并分析外联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借助每周外联会议的机会鼓舞士气。

3.认真对待每一份外联成果,并积极促成合作。管理层对外联的后期工作也要十分重视。反思曾经犯过的错误,认真吸取教训。

c采编部工作安排

在文编部开展《大学生报》的同时,采编部要协助文编部做好新闻,热点问题,学校需要等资料的收集。

在外联部开展外联工作的同时,采编部要协助外联部做好后期宣传和组织,负责每次活动的总结及新闻稿的书面报道。

d艺设部工作安排

待定(具体安排需要依据实际需要然后由会议决定)

2.日常管理

a.成员名单、管理条例(尽快制订)等要张贴于醒目位置。

b.例行每周会议。管理层的会议及各部门会议。管理层需坚持每周一次,各部门视具体情况而定。

c.值班制度(今年要制订出具体的条例)继续执行,灌水日记坚持续写。

d.办公室整理工作。卫生负责到人(制定扫除安排表);条件允许,可以试着设计办公室的室内布置。

e.其它。

3.08届与07届成员平稳过渡问题

最重要的是执行主任的选择。管理层因多花精力思考这个问题。

4.同领秀传媒合作的基本原则

初期 a.学习、借鉴对方有价值的管理、运作模式。

b.借助合作的机会,提高自身制作报纸、发行报纸以及外联市场的能力。

c.逐步进行大学生编辑部优秀社团化的工作。而且尽力争取一定广告(或者获取稳定赞助的权力,以及相应的发行权力。

初期之后 始终以服务学校,锻炼成员,实现自身价值为存在的宗旨。

5.成员奖惩制度

在德能考绩四个方面进行自评,互评,由校团委老师审核,并上交相应学院学工办

6.定期集体大会的安排

工作开始

动员大会

邀请指导老师和校团委相关老师莅临指导

工作结束

回顾大会

邀请指导老师和校团委相关老师莅临指导

依据外联资金来酌情的做好奖惩工作

细节的编辑部内部工作分工调整

总编室(含秘书处):负责报刊的出版策划,领导报刊的出版发行,参与编辑部活动的策划;主要负责会议记录和成员工作考核,内部信息上传下达,在部长的领导下,对编辑部出版的刊物进行民意调查等。

1.a来统计办公室日常财务统计{包括借用+归还}{社团之间友谊借用}{社团内部人员班级活动之用}(1个人负责)

b来整理编辑部内部资料{章程}{奖惩,届束盖章表彰纪念证书,每届必行}{每次例会签到表,到场记录整理}(1个人负责)

c来管理讲坛物品的使用和归位{赞助商的物资和宣传资料及用具}{和另一位总编室协商负责人员一同负责办公室公共财务的归位}{每期讲坛的奖品购置}定期和部长报销和沟通。(上面2人共同负责)

2.来负责每次的通讯{整理通讯录}{每次会议和活动的通知}(1个人负责)

设计部:主要负责编辑部的内外宣传与出版物的排版及插画设计等工作等。

做好每次宣传资料的搜集和海报用品的报销(发票)工作

(整理出属于艺设方面的书好好保存

书籍+杂志+报纸+网络等可借鉴之处都可统用之

用完的工具复位,洗涮干净)

文编部:创作或采集优秀的作品,按照规定程序,对稿件进行编辑加工,组成报刊的内容,并对报刊的排版提出意见和建议。

a及时发现文章素材,灵感来时即时发挥

b报纸版面要增设一些有吸引力的板块

(文章涵盖面宽阔些

新鲜

排版的重要性

报纸错别字注意力争减到最少

照顾各个学院和各类欣赏口味的人群)

采编部:肩负采访调查新闻,采集信息的任务。

积极搜集武汉各大社会+校园活动《校内校外》

新鲜事+新闻类

跟踪报道+实地考察+亲身感悟和新闻或文章出世

外联部:通过各种合法正当的外联活动,获取维持编辑部出版报刊和日常工作的经费:对文编部的活动提出意见和建议,切忌前期洽谈之承诺,做到心中有数,后期能实现才行。

社团活动良性运转的重中之重

扫街(查看外联实况)

两人一组

每周一评

友好合作兄弟社团:

原点文学社,土建学院《建苑》,文法学院学生会,艺院自强社,艺院心协,化工学院青协,经院心协,经院电子商务协会,余区动漫协会等

计划:

大学生报, 月刊

大学生杂志,季刊

大学生讲坛

继续争取和完美动力的友情合作

做好换届的交接工作,重要人才重点培养

学期末编辑部成员自评和互评

各个部长级人员都必须上交学期工作总结

及时整理每次活动和刊物的资料,为争取优秀社团做好准备

每时每刻做好编辑部的形象宣传工作,不断扩大影响力

照顾到每个编辑部成员(平常举办的活动知识涵盖面+学期末做好成员的奖惩分工作)

和学校的各个学院做好交流工作

编辑部工作期为2月末——7月初,9月末——12月初

注意:

这学期末校团委报销标示为办公用品的发票

编辑部个人工作计划篇3

方案一:沿袭以往工作方式,将大学生编辑部顺利交给08届成员。

方案二:平稳大学生编辑部良好形象,加大宣传力度。

二 本学期工作计划

基本思路: 以文编部工作为基础,突出外联部的作用,联合总编室与艺设部的力量。完成编辑出版的任务,同时加强自身建设。

创新工作: 继续成功举办大学生讲坛活动

重要工作: 编辑刊物的发行渠道的广泛化,效应化

(2) 管理层工作安排

1、编委会决定大学生编辑部今后优良发展方向,决定一套合适的工作方案。

2、基本日常管理工作的计划。

3、人员平稳过渡的计划。

4、.同领秀传媒合作的若干问题。

5、同外联合作伙伴的长期友好合作企划。

6、同前期建立友好互助关系的兄弟社团的密切互动及联系。

7、宣传方面的组织扩展问题(包括老师,同学,校务人员等)。

8、塑造编辑部成员自身良好形象与社团形象关系问题。

三 具体说明

1、各部门工作的相关说明。

a.文编部工作安排

1.报纸改版。主要为版面、样式的改变。

2.报纸内容。有备无患,准备充实的稿件。在此基础上提高内容的质量。

3.同《原点》的合作。但要以两个团队之间成员的交流为主。(如若我方拥有充足优质的稿件,或合作遭遇不可调和的问题时,可以放弃合作。)

4、同学校各大社团交流互动,友好合作。(以展示学校,学生,社团形象为前提)

b.外联部工作安排

总原则:以报纸广告为主,园区展台、标语横幅广告,服务为辅。

具体方针:前期重调查与准备。后期重实践。

外联囊括策划部人员,策划部人员要做好协调和组织工作,不仅要与商家妥善洽谈外联事宜,更要在活动开展的各个环节做到与兄弟社团的合作与交流。

3月~4月 1.调查升升公寓及其附近的市场环境,并整理出有用的资料,将结果同成员分享。

2.利用周末,有计划地组织外联成员观察周边商家近期的活动动向。找出可以争取合作的对象。

3.管理层成员也应积极参与以上活动。并指导成员制作外联策划方案。

4月~6月 1.动员外联成员积极投入外联实战工作。最好是进行一次动员大会。

2.每周及时了解外联情况,并分析外联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借助每周外联会议的机会鼓舞士气。

3.认真对待每一份外联成果,并积极促成合作。管理层对外联的后期工作也要十分重视。反思曾经犯过的错误,认真吸取教训。

c采编部工作安排

在文编部开展《大学生报》的同时,采编部要协助文编部做好新闻,热点问题,学校需要等资料的收集。

在外联部开展外联工作的同时,采编部要协助外联部做好后期宣传和组织,负责每次活动的总结及新闻稿的书面报道。

d艺设部工作安排

待定(具体安排需要依据实际需要然后由会议决定)

2.日常管理

a.成员名单、管理条例(尽快制订)等要张贴于醒目位置。

b.例行每周会议。管理层的会议及各部门会议。管理层需坚持每周一次,各部门视具体情况而定。

c.值班制度(今年要制订出具体的条例)继续执行,灌水日记坚持续写。

d.办公室整理工作。卫生负责到人(制定扫除安排表);条件允许,可以试着设计办公室的室内布置。

e.其它。

3.08届与07届成员平稳过渡问题

最重要的是执行主任的选择。管理层因多花精力思考这个问题。

4.同领秀传媒合作的基本原则

初期 a.学习、借鉴对方有价值的管理、运作模式。

b.借助合作的机会,提高自身制作报纸、发行报纸以及外联市场的能力。

c.逐步进行大学生编辑部优秀社团化的工作。而且尽力争取一定广告(或者获取稳定赞助的权力,以及相应的发行权力。

初期之后 始终以服务学校,锻炼成员,实现自身价值为存在的宗旨。

5.成员奖惩制度

在德能考绩四个方面进行自评,互评,由校团委老师审核,并上交相应学院学工办

6.定期集体大会的安排

工作开始

动员大会

邀请指导老师和校团委相关老师莅临指导

工作结束

回顾大会

邀请指导老师和校团委相关老师莅临指导

依据外联资金来酌情的做好奖惩工作

总编室(含秘书处):负责报刊的出版策划,领导报刊的出版发行,参与编辑部活动的策划;主要负责会议记录和成员工作考核,内部信息上传下达,在部长的领导下,对编辑部出版的刊物进行民意调查等。

1.a来统计办公室日常财务统计{包括借用+归还}{社团之间友谊借用}{社团内部人员班级活动之用}(1个人负责)

b来整理编辑部内部资料{章程}{奖惩,届束盖章表彰纪念证书,每届必行}{每次例会签到表,到场记录整理}(1个人负责)

c来管理讲坛物品的使用和归位{赞助商的物资和宣传资料及用具}{和另一位总编室协商负责人员一同负责办公室公共财务的归位}{每期讲坛的奖品购置}定期和部长报销和沟通。(上面2人共同负责)

2.来负责每次的通讯{整理通讯录}{每次会议和活动的通知}(1个人负责)

设计部:主要负责编辑部的内外宣传与出版物的排版及插画设计等工作等。

做好每次宣传资料的搜集和海报用品的报销(发票)工作

(整理出属于艺设方面的书好好保存

书籍+杂志+报纸+网络等可借鉴之处都可统用之

用完的工具复位,洗涮干净)

文编部:创作或采集优秀的作品,按照规定程序,对稿件进行编辑加工,组成报刊的内容,并对报刊的排版提出意见和建议。

a及时发现文章素材,灵感来时即时发挥

b报纸版面要增设一些有吸引力的板块

(文章涵盖面宽阔些

新鲜

排版的重要性

报纸错别字注意力争减到最少

照顾各个学院和各类欣赏口味的人群)

采编部:肩负采访调查新闻,采集信息的任务。

积极搜集武汉各大社会+校园活动《校内校外》

新鲜事+新闻类

跟踪报道+实地考察+亲身感悟和新闻或文章出世

外联部:通过各种合法正当的外联活动,获取维持编辑部出版报刊和日常工作的经费:对文编部的活动提出意见和建议,切忌前期洽谈之承诺,做到心中有数,后期能实现才行。

社团活动良性运转的重中之重

扫街(查看外联实况)

两人一组

每周一评

友好合作兄弟社团:

原点文学社,土建学院《建苑》,文法学院学生会,艺院自强社,艺院心协,化工学院青协,经院心协,经院电子商务协会,余区动漫协会等

计划:

大学生报, 月刊

大学生杂志,季刊

大学生讲坛

继续争取和完美动力的友情合作

做好换届的交接工作,重要人才重点培养

各个部长级人员都必须上交学期工作总结

及时整理每次活动和刊物的资料,为争取优秀社团做好准备

每时每刻做好编辑部的形象宣传工作,不断扩大影响力

照顾到每个编辑部成员(平常举办的活动知识涵盖面+学期末做好成员的奖惩分工作)

和学校的各个学院做好交流工作

编辑部工作期为2月末——7月初,9月末——12月初

注意:

这学期末校团委报销标示为办公用品的发票

编辑部个人工作计划篇4

关键词 网络环境 期刊编辑 编辑流程 策略

编辑出版现代化是指由传统的编辑出版业向现代编辑-出版业变革的过程,其内容包括技术手段、编辑出版主体、管理模式以及出版物的现代化四个方面,而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是编辑出版现代化的前提和支撑。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普及,网络技术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期刊编辑出版领域。网上投稿、征文、远程审稿、校样网上传送、在线编辑及期刊网站的建立使作者、编辑、校对者、印刷者、发行者、读者与网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改变了传统的期刊编辑出版方式,使出版周期缩短、编辑质量提高、生产成本降低、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因此,有必要对网络环境下期刊编辑流程的新特点、新规律加以分析研究,寻找应对这些新变化的对策,以适应新形势,不断优化编辑工作,实现期刊质量和编辑能力的共同提高,促进我国文化事业的大繁荣、大发展。

一、网络环境下期刊编辑流程的新特点

传统期刊编辑流程的主要环节包括:信息采集选题策划组稿审稿(三级审稿制度)加工整理整体设计发稿校样处理样品检查出版物宣传反馈信息收集。从编辑实践来看,一个相对完整的编辑流程可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即前编辑阶段、编辑阶段、后编辑阶段。前编辑阶段主要是编辑部进行信息采集、选题策划并由此组稿审稿的阶段,通过这个阶段的工作。WWW.133229.coM可以有效地保证期刊栏目策划的针对性和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它是期刊文稿编辑加工之前必须要准备好的工作。编辑加工阶段是编辑过程的中心环节。这一阶段,主要完成对文稿的评审、加工整理、装帧设计和版面编排等一系列工作。首先是评审阶段,通过责任编辑的初审、编辑室主任二审、主编终审三个层次来决定文稿的取舍与修改。其次是在此基础上对文稿的编修阶段,即对文稿的加工整理和编排阶段。后编辑阶段是编辑过程的尾声。主要包括校对、清样及对信息反馈的收集与分析。目前,各期刊出版单位一般都强化了对出版物的信息反馈的收集与分析工作。通过此类信息收集工作,编辑部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自己工作的得失,从而及时调整刊物的编辑工作。这样就可以使刊物和编辑的质量同时得到提高,刊物也就会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信息反馈工作是编辑流程的有机一环,既是对前一次编辑过程的评价与总结,又对下一次编辑过程起着微调的作用。

网络办公的无纸化,给期刊编辑工作带来了新的变化,期刊编辑工作流程演变出新的面貌。选题策划、组稿、审稿、编辑加工、排版、校对各工艺之间的界限,在网络环境下已经逐渐一体化,原来多人合作、多次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借助网络可把几道工序连续完成。编辑流程各环节一体化展示出新的工作流程(如图1与图2)。

期刊编辑可利用网络进行广泛宣传,将设计好的关于本刊物的问题调查表贴在网络期刊主页上,或有目标地发送电子邮件给热心读者、专业人士,征求他们对本刊物的总体评价、栏目设置、报道特色等方面的意见与建议。以及收集了解市场方面的反馈信息,以便有针对性地提出选题。网上信息资源的广泛性和信息获取的快捷性改变了期刊选题策划的传统方式和手段。编辑可打破本单位、本系统的界限。根据期刊定位和专业特点,主动出击捕捉选题,精心策划、组织,真正成为选题的开发者、策划者、设计者和实践者,不断提升选题的质量和水平。

2. 网络约稿、组稿

根据对读者的调查和市场需求的分析,制定组稿计划和编辑方针之后,在网络环境下,期刊编辑可将组稿计划的相关信息公布在本刊物的网站上,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在线聊天等方式向符合条件的专家、学者和某方面有所长的人士约稿或组稿。较传统手工操作,这样做既可快速约稿或组稿,又可优化对作者的选择,还可充实扩大作者队伍并储存备用。

3. 网络审稿

网络环境下,编辑可非常方便地检索网上各种数据库,利用其提供的全面的检索功能,从作者、关键词、刊名等检索人口进行查询,对稿件的创新性和学术水平进行初步的审查。这样更具客观性和可信度,可大大提高初审质量和时效。后续复审,可网上优选审稿人,建立审稿专家库,提高审稿质量,利用电子邮件提交审稿意见。缩短审稿周期。

4. 网上编排校一体化

网络环境下,因来稿投递过程中没有经过录人的中间环节,文章的整错率相对可以降低很多。对于录用稿件,编辑人员可直接在机编辑,利用编辑器相应地保留编辑加工修改痕迹。技术编辑在计算机上采用排版系统进行编排处理的同时,可随时根据编辑人员对版式提出的意见进行修改。通过网络还可以采取分散式工作的方式,对复杂的科技图、表、公式的编辑加工,由编辑直接在机扫描、粘贴、绘制,最后传送给技术编辑插入到文字中完成排版。校对时,可以直接利用专业软件进行电脑校对,可联网进行交叉校对,或给作者发校样校对,都可大大提高校对效率。计算机编制完成的期刊电子版本最后可直接通过网上发到印刷厂印刷。

5. 网络出版

一些规模较大、较有实力的期刊社或编辑部,可自主建立网站实现网络出版。一般编辑部则可人编专业网站的大型网络化期刊数据库,在内容不变的前提下基本保留原刊版式全文上网出版。无论采用何种方式上网,都可以突破时空限制,扩大读者面,提高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实现信息的双向交流和期刊的互动服务,有利于提高刊物的利用率,扩大刊物影响力。

网络环境下,编辑策划更加重视创新度,编辑过程更加突出互动性与受众参与性,编辑过程从纸质等传统媒体延伸到网络平台。表现出多媒体特色,编辑过程增加了原来只有专业人员承担的组织、广告、营销等程序。

二、期刊编辑流程的新特点给编辑工作带来的新要求

编辑是设计、组织、审读和加工作品,为复制和发行做准备的工作。编辑工作是整个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编辑工作对出版工作的全局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和影响,处于出版过程的开端和核心地位。编辑工作的质量水平是直接影响、制约甚至决定复制或发行效果的因素。作为一项社会文化工作,编辑工作具有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创造性、专业性的特点;作为一种社会专门职业,编辑工作的专业性则体现为选择性、加工性和中介性等。期刊编辑工作作为编辑工作的一种,其对象是稿件、文稿,其中包括作者工作、读者工作和信息工作。期刊编辑不仅要像图书编辑那样审读、修改、加工,而耳要对不同作者撰写的不同内容的文章进行选择、配伍、分栏,使期刊结构合理、有序。信息时代对每一位期刊编辑的冲击都是巨大的,要求必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努力使自己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文化知识、编辑技能和手段跟上时代的步伐,达到现代化的先进水平,使出版物能够迅速反映和传播人类的现代文明。

首先,编辑部的办公和管理应实现网络化。编辑接受作者网上投稿,寻找审稿人进行网上审读,综合评估网上的意见决定是否录用,并对可录用的作品进行网上编辑加工。运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手段进行出版监控、成本预算、发行管理、财务管理、行政管理。编辑从事务性劳动中解放出来,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与管理水平。对编辑流程的各项工序实行网络化管理。通过网络形式反映和表达编辑出版计划的安排,通过网络加以分析、计算和优化,寻找可以达到预定目标的最优管理方案,并在网络管理过程中,通过信息反馈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以保证达到预定计划目标。

其次,传统的编辑思维模式和工作方式急需变革。网络环境下,期刊编辑应该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正确的出版理念,培养和加强创新意识、竞争意识、版权意识。既要解放思想,不固守原有的出版模式,不害怕和回避数字化潮流,又应该让目光超越传统的视野与炒作的迷雾,看清时代与行业发展方向,从容应变;还应该不受不良思潮影响,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审读每篇来稿,处理好质量与效益的关系,以求期刊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应按质取稿,严格把关,把具有学术价值和创新意识的论文奉献给广大读者。在纸编辑向在机编辑、在线编辑转变,是期刊编辑发展的必然结果。首先要求编辑熟悉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应用技术。编辑人员应熟练使用计算机进行文字录人、图形绘制,学会应用软件的使用,掌握网络基本知识和技术的应用,以一种全新的工作方式投入到编辑工作中。

三、网络环境下期刊编辑的应对策略

如何利用网络的优势,在期刊出版业日益严重的竞争中保持不败之地,建立期刊独立网站扩大宣传力度,运用稿件管理系统,减少重复劳动带来的繁琐、缓慢和低效率,使编辑部在稿件处理流程中实现高效、减少差错,实现出版内容的电子化,实现从投稿、审稿、编辑、出版、发行等全过程的网络化,对广大期刊编辑来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 先进的编辑理念

编辑理念是在编辑工作中升华的用以指导编辑工作的理性意旨,有了先进的编辑理念的指导,才会有出色的编辑实践。由于网络环境下,编辑的背景、内容、方式、手段、形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所以,编辑要时刻紧跟时代潮流,分析出版业、编辑工作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推导出符合编辑出版业发展的先进的战略思想和实施手段,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和知识,提高自身能力。

2. 有效信息识别意识

网络时代,信息呈爆炸态势,编辑必须具有更强的信息意识,具有随时收集处理各类相关信息的高度自觉性,努力认识信息的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掌握收集、处理信息的途径和方法,善于开发和利用信息。具体包括运用多媒体、超文本编写信息的能力,很强的验证、过滤信息的能力,以及挖掘信息的深度和广度的能力。

3. 强烈的创新观念 网络环境下,编辑的创新能力表现在要敢于突破传统观念和习惯思维的束缚,不因循守旧,不墨守成规,能够及时发现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路子。在新环境、新事物、新问题面前,善于捕获信息,加工出新观念、新设想,以不断创新的精神开展工作。

4. 网络高新技术手段

高新技术是网络时代编辑生存的必备本领,也是编辑工作的基本方式。编辑工作涉及的相关计算机知识和技术很多。信息时代的编辑应该能娴熟地运用计算机技术,如windows操作系统、word文字处理系统、excel电子表格、access数据库软件,并利用它们建立出版业资料数据库;还应该充分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并利用此技术手段获得科学文化、社会热点、网上期刊、出版动态等信息,进而实现信息互补,资源共享。

5. 真诚的服务意识

作为传承文化、交流研究成果的职业,编辑同时也是一’种服务型工作。编辑工作的整个过程可以划分为事前服务、事中服务、事后服务三个阶段。服务工作虽是些不起眼的细枝末节,却对期刊的形象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是树立期刊形象的重要窗口。这不仅能培养作者队伍,还会吸引优秀的稿件,提高期刊的声誉和影响力,增强期刊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端正服务态度、完善服务环节、提高服务质量是强化期刊编辑服务意识的首要工作。编辑在处理稿件时一定要有真诚的服务意识,学会换位思考,体谅作者的辛苦付出,尊重作者的劳动成果,珍惜作者对期刊编辑的信赖。

6. 终身学习的理念

随着信息网络时代各学科知识的迅速发展,知识的更新速度也越来越快,边缘学科、交叉学科不断涌现,期刊编辑原有的知识结构和水平已显得日趋老化和过时,如果期刊编辑不注重平时的学习与研究,不注重对原有知识结构的调整和更新,就无法胜任网络环境下的期刊编辑工作。在网络环境下,期刊编辑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的提高永远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其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的提高不是一时一地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期刊编辑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也才能从容应对信息网络环境对期刊编辑提出的挑战和要求。

编辑部个人工作计划篇5

关键词:编辑身份;财务支持;项目风险投资;激励;考评

随着时代的发展,编辑身份的多元化与财务支持优先的困境日益突出。近代以来,编辑人、出版家是出版业中的重要一极,他们往往声名卓著。然而,在“快”节奏的信息社会里,编辑的声望随着传统出版边界的模糊而日益消弭。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时代数字出版业态的兴起,从纯粹文本编辑到策划编辑,再到文化产品制作设计人,他们距离传统兼具学术风味的“编辑人”概念日益遥远,现代出版社编辑身份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多元。

诚然,现代出版依然强调编辑的龙头作用。一切创造性选题都从编辑手中产生,编辑依旧是出版社最强的生产力,财务报表上体现的主营业务收入直至利润产生都可以追溯到具体编辑的贡献,每本优秀的图书――比如获奖图书,也会因版权页上署名的策划和责任编辑而找到谁才是最优秀的编辑。文化企业当然更有资本标榜自己拥有良好的企业文化,管理者乐意以柔性管理的方式审视编辑工作的“小资”与“随性”,以卖书所得获得一份体面的生活并经营着现代出版人的理想。

更显著地,在出版社内部,编辑作为一个岗位、一种身份及个体存在,也获得了较其他员工额外的显性与隐性的财务支持。比如,出版单位的薪酬体系设计中,先确定编辑岗位薪资标准,并以此作参照系,对营销及行政管理部门岗位等进行系数折算;编辑的量化考核中,看稿工作量、利润创造以及获奖图书数量,等级均与严格的货币资金支付对应;出版单位还有许多与编辑岗位及其编辑图书相关的隐利,如更优先的国内外出差和参加学术会议的机会,个人的业务进修、培训机会,等等。

就财务而言,对编辑的所有显性与隐性支持都直接或间接地体现为货币支付。现代企业强调资源的投向具有标的明确性、可控性与可计量性。现代企业的绩效考评取向已经相当成熟――例如,设法进行任务与使命分解,从项目组产生的绩效中分解出利润创造单元直至将利润归于具体的个人并施以激励。在这里,“个人”的概念可以是编辑,也可以是项目组中非传统的编辑成员。传统出版中以“编辑人”为对象的优先财务支持往往没有与具体的项目绩效建立起线性关系,支出频率与规模在时间与空间上无法与回报配比。特别地,这种个性化的编辑财务支持经常掺杂着领导好恶、利益均沾,客观上导致企业文化停留在人治的低水平层面上。

二、项目风险投资:一个尝试性的替代解决方案

鉴于上述普遍存在的问题,业界有必要重新审视这种既像福利又像投入的财务支持方式的优劣。出版社项目培育中的“风险投资”理念具有从理论到实践上的合理性、可操作性,它能从根本上打破这一传统出版模式下的编辑激励陈规――唯有项目才能找到与其配比的投入与产出。

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简称VC),广义泛指一切具有高风险、高潜在收益的投资,狭义的风险投资是指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生产与经营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投资。从投资行为的角度来讲,风险投资是把资本投向蕴藏着失败风险的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领域,旨在促使高新技术成果尽快商品化、产业化,以取得较高收益的一种投资过程。从运作方式来看,它指由专业化人才管理下的投资中介向特别具有潜能的高新技术企业投入风险资本的过程,也是协调风险投资家、技术专家、投资者的关系,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一种投资方式。

就出版业而言,以项目作为直接而具体的财务投资对象,将打破现行出版社编辑至上、财务支持方向不清的不合理现象,其运作以项目选择、评估、投入、跟踪、效益评估来全程定位,体现持续的管理控制,投资风险将主要由投资主体即出版社风险投资基金管理组来承担。基金池来源可以是每年按固定比例提取的研发资金,也可以是来自上级的专项文化产业发展基金、横向的企业资助,或者上市募集的资金,甚至包括私募股权引入,等等。

在出版企业里,基金组成员中至少应包括以下人员:第一,经验丰富的投资管理人员,这是风险投资的专业性决定的;第二,选题委员会全体成员,因为项目筛选很多时候是基于文化内容的判断,他们要平衡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第三,相关项目基金组可以引入外部专家,包括资深出版人、学术专家等,以保证项目的高水准;第四,项目组理应包括董事会部分成员,以体现出版投资人对项目运作的全程监管,包括财务监督。

三、项目支持优先:可达成的阶段性目标

风险投资观下,从编辑优先向项目优先的现代出版财务支持转变,契合了当下基于内容产业进行文化再创造的企业多元化的经营本质。一方面,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中,纸质图书不再是绝对的部分;另一方面,基于内容产业的价值链越来越长,编辑与非编辑的劳动成果无法在某个环节进行清晰分割。项目风险投资观在出版企业的施行,至少部分解决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其一,这是一种更先进的出版企业管理理念,它从制度上确立了全新的财务支持对象――具体的项目,而不是单纯的个人。个人的激励基础是对其业绩结果的考量,企业文化提供的软性人文关怀,员工职业成就感,也可以是一份写在名片上的体面职位,财务支持非并是必需和唯一的。出版企业员工个人职业技能提升主要靠两条路径:自身终身的学习与单位定制的规范培训,而非将员工的这种能力拘泥于对编辑的财务投入。换言之,采取项目投资的方式而不是单纯个体编辑财务支持方式,体现了更平等的员工意识,有利于构建更和谐的企业内部人际关系,是企业文化的升华。

其二,以项目风险投资方式作为财务支持,为单位青年人特别是青年编辑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现代出版追求价值创造,“两个效益”指标体现在品牌价值和图书市场销售业绩上;传统的一本优秀作品的价值实现要遵循如下过程――从选题策划、作者撰稿交稿、编辑加工、出版制作完成到销售实现、收益确认、市场评价收集等。出版周期短则两三年,长则十年以上。编辑在这个过程中是孤独、落寞的,很少有编辑能把自己的青春智慧以“期货方式”在这么长的时段里作价回收。在以图书利润提成作为业内普遍推行的年终考评方式下,他们也许可以忍受低收入,却不能忍受因没有创造利润而在单位失去尊严。出版项目风险投资以基金池方式存在,员工固定年收入以外的增量部分将以项目完工进度比例的方式确认,并从基金池中支付。某种程度上,这笔基金也可称为“种子基金”“孵化基金”。

其三,项目风险投资观为出版社的主业经营找到了合理的风险分担模式。出版社以风险投资的方式确立重大重点项目后,项目的策划人无论编辑、销售人员、管理人员,或者出版社借助的外部力量,都将以合同的形式确立双方权利及义务。风险投资基金方将承担最终投资失败的风险。因为在出版社内部,风险投资管理方具有确定投资方向的主导权,他们或以传统的选题委员会名义或以现代企业投资专家组的名义,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专业性认证,包括项目完成周期、项目预计投入、项目进展监控、项目两个效益评价、项目失败风险估计、项目失败风险规避及转嫁方式,等等。此类风险分担的模式将极大地消除项目策划主体的后顾之忧。当然,项目在进行可行性评估时,项目策划人、项目实施主体身份依然是关键影响因子。通常认为,资深编辑提出的项目比新手提出的具有更低的市场风险,更易为基金组青睐,从而成为项目运作的核心成员。

其四,项目风险投资观将传统的出版选题策划投入上升到现代企业研发的连续投入。“策划”概念的提出,是对早期出版――“作者自主投稿方式”的一次飞越,它强调了编辑不只是完成“编校改”任务,而应在书稿形成之前介入。现代出版因行业融合度的提升,单一以“策划”来涵盖图书产品,已无法满足互联网背景下的阅读终端交互特征,也不能全部整合创意价值链。项目风险投资观聚焦于出版产品的研发,唯有研发才能够将选题策划出的内容进行价值链延伸,选题策划只是内容创造的核心部分而已。创新型企业的研发投入通常占到当年营业收入的2%~4%,按中间值3%来配比的话,一家年产值2亿的出版社应该每年将600万用于产品的研发。现实中出版社很少有如此高比例的研发拨付投入。传统出版习惯于按现有选题进行常规显性成本投入,所谓的大项目额外投资亦不过是围绕大项目启动追加的组稿会费、启动费、资料费,等等。研发视角下,项目全程管控以及价值链延伸是核心。比如,研发视角下的少儿文化产品开发,除了关注少儿纸质图书的出版,还要关注内容的二次开发、三次开发,从纸质图书至有声读物,从在线学习到亲子游戏场景设计,从儿童影视创作到儿童玩具设计开发,从区域市场进军多语种国际市场,单是要遵循的质量标准就包括图书质量标准、互联网传播规范、婴幼儿使用玩具安全,等等。其间的很多工作已经超越传统出版社具备的能力,借助外脑是常规办法,局部模块研发还需要外包。

其五,项目风险投资观可以观照出版社的中长期发展,进而有助于出版机构基业长青,甚至成长为百年老店。无论是专业化的出版社还是综合性出版社,都不能像可口可乐一样以独立的配方、单一的产品屹立于世,出版社拿到的只是出版权。故单一产品对现代出版企业的利润支援力度将越来越微弱。现今中国经营良好的出版社无不依靠一批又一批的系列化强势产品,将出版社的市场影响力无限放大。项目风险投资观不拘泥于一时一城之得失,它以契约的方式固化项目从设计到执行再到评估的整个流程,其稳定性保证了出版社的经营方向不会因一把手的变动、一手把的好恶而随意改变,也不会因项目策划人的岗位流动以及编辑的人才正常流动而滞阻。出版社在整个周期内的任务就是认真执行项目,保证项目不偏离预期的市场价值。如果用一个更长的周期来考察,连续多个项目风险投资计划的完成,将会展现项目设计时超乎意料的叠加效果:因投资项目的风格而形成出版社的出版风格,出版社更易体现在某一出版领域的集中优势。有规模、有产品个性的出版社,才具有竞争优势。项目风险投资契合了出版企业的竞争需要。

编辑的个人发展同步于现代出版企业的发展,他们的进步像所有企业员工一样,得益于自我修炼和职业使命。项目风险投资符合现代出版企业的运营规律,是当下出版社战略规划的重要内容。基于项目风险投资理念的出版财务支持不是对编辑龙头作用的刻意弱化,而是以整体运营观来看待整个出版社的发展,将出版企业置于现代公司治理模式之下。在现代出版企业里,整个人力资本的投入,包括编辑人力资本支出不过是项目风险投资中的一块。编辑依然承担项目研发和实施的角色,但不再是唯一,他们依旧分享现代出版企业的荣耀,而不只是满足于留在图书封底、版权页上责任编辑的名字。

编辑部个人工作计划篇6

编辑的劳动是介于读者和作者之间,以文化选择、传播和引导为基本功能的一种能动的、独特的创造性精神活动。这种工作性质决定了编辑是知识工作者。学界曾经有一种说法:一个编辑半个学者[13]。《中国图书商报》策划并进行了中国编辑出版从业者职业状况调查,在编辑出版从业者中,随机抽取853名调查对象,其中拥有本科学历的583人,硕士150人,占样本总量的85.93%,远远高于其他行业中高学历人员所占的比例。作为编辑部最重要的人力资本———编辑,他们拥有的知识是编辑部发展的动力,管理好他们,编辑部才能生存和发展。

1.2工作以“固定”为主要特征

编辑的日常工作具有“固定”的特征,即固定的稿件处理流程、固定的编辑流程、固定的编排规范和固定的出版发行方式;而编辑工作的产物———科技期刊也具有“固定”的特征,如固定的办刊宗旨、固定的出版周期、固定的期刊栏目、固定的市场定位以及固定的服务对象等。而在这些“固定”的编辑出版工作中,责任编辑要比普通编辑做更多的工作,负更大的责任,对期刊有着关键性的影响。

2.1坚持规范与创新并重

编辑工作有着基本的流程和标准,编辑六艺(选题、组稿、审读、加工、整理发稿、校读)的每个环节和相应的国家标准如《期刊编排格式》《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和《量和单位》等在实际工作中都必须认真遵守和执行。责任编辑管理工作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确保日常工作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进行,在把好政治质量这条科技期刊“警戒线”的前提下,保证期刊的学术质量和编校质量。但是,科技期刊又身处改革的时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于文化体制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即“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中心环节”,对包括出版业在内的文化行业改革提出了以文化创造活力为中心环节的要求。在改革和创新的大环境下,责任编辑迫切需要转变自己的管理工作理念,摆脱原有的计划经济思维方式,把管理工作重心从遵循成熟的规章制度、重视编校加工的模式转向面向市场、注重期刊的选题策划、组约优质稿件和为期刊吸引更多的作者、读者和广告客户上来,实现整个编辑部从以内容生产为主向以市场经营为主的转型。

2.2注重科学性

清楚整个编辑流程和了解每位编辑的能力是责任编辑做好管理工作的前提,只有这样,责任编辑才能从实际工作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制度和竞争激励机制,差别化安排工作。邓小平同志曾说“还是制度可靠些”,首先要制定科学的规章制度,使每位编辑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通过制度刚性规范每位编辑的工作习惯,保质保量地完成每一道编辑流程;通过差异化、差别化的工作安排和合理的竞争机制,充分调动编辑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工作效率,激发编辑的创新激情,提升其综合服务能力。

2.3抓“大”放“小”与人才培养

管理的要诀在于去繁从简。从逻辑关系上看,“大”离不开“小”“,小”积累成“大”。二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期刊从编辑到最终出版是一个大的系统,而这个大系统又包括总体规划、重点选题设计、稿件的处理和出版发行。责任编辑作为编辑部最直接的管理者,抓“大”就是要管理好期刊的发展方向,在正确的方向引导下做好选题策划、优质稿件的组稿和保证最后刊出文章的质量,同时建立自己的作者资源;放“小”就是把稿件的登记、外审、修稿、校稿和发行等工作安排下去,使每位编辑的日常工作有相对独立性,在工作中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有效利用自己和别人的时间。要注意的是抓“大”离不开放“小”,二者的合理整合才能使编辑部的工作和谐高效。对于责任编辑而言,对编辑的培养也是其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编辑工作既是操作性很强的事务性工作,同时因为要与作者、读者及广告客户打交道,又是一门艺术性很强的工作。学校培养了编辑的专业学科知识和技能,而编辑业务水平、技能和交际能力则主要靠在实际工作中学习。在编辑部的宏观工作计划中,要把外派编辑参加培训纳入其中,并做好编辑的职业规划。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编辑队伍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使每位编辑感觉到每天为之忙碌的工作不仅是谋生的需要,更是一份实现个人理想和人生追求的事业。

3.1时刻保持与时俱进

责任编辑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是多层次、多领域的,其工作具有服务与管理双重性质。在经济高速发展、知识更新加快,作者和读者的生活、学习、工作习惯都发生了翻天覆变化的时代,责任编辑管理工作方式的创新面临无数的问题和考验。根据政策环境和服务环境的变化,责任编辑需通过不断调整管理理念和转换工作形式和方法,努力做到工作方式创新、解决问题方法创新、思考问题立场创新和所用工具创新,这样才能使编辑部工作时刻保持与时俱进,才能保证期刊报道内容具有新鲜感,使期刊真正发挥行业主流媒体的作用。

3.2注重提升自身素质

注重提升自身的基本素质,以自身的行为诠释爱岗敬业,时刻强化自己“以身作则”的意识是责任编辑实施管理工作的前提。“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责任编辑只有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精神,并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己,树立一定的威信,才能得到同事的信任,才能构建编辑部和谐的工作氛围,自己的行为才能对其他编辑起到引领作用。“以身作则,行胜于言”是责任编辑在工作中实施高效管理的有效方法。

4结语

责任编辑的管理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整个编辑部的工作质量和效率。责任编辑在工作中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和积累编校经验,更应该认识当下、厘清思路、抓住重点。只有使自己的头脑时刻与所处时代保持同步,做一名有效的管理者,切实有效地调动一切有利因素,才能把期刊办得越来越好。

编辑部个人工作计划篇7

地铁时刻表编辑是指导地铁运营的生产计划,是地铁运营的基础。本文将结合国内地铁时刻表编辑的现状,分析深圳地铁三号线时刻表的适用性并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词:时刻表编辑 时刻表生成器 时间计划 动作计划 行程

1 前言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人口和人民收入也迅速增长,随之而来的是各大城市的机动车保有量也与日俱增,地面交通也越来越不能满足人民的出行需要,各大城市相继发展城市地铁或轻轨,以满足人民的出行需要。

地铁时刻表是地铁运输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指导地铁正常生产运营的工作计划,各运营生产部门围绕它来组织地铁正常运营。

目前,在地铁行业时刻表编辑还没有一个行业性的标准,但各地铁公司的时刻表编辑工程师在编辑时刻表时均基于以下几个因素:1)设备能力;2)人员状况;3)客流状况。

随着地铁线网不断扩大,多样化的信号系统在地铁线路中得以运用。由于不同信号系统具有各自独立的时刻表编辑软件,给地铁时刻表编辑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因此,各城市地铁在线网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就迫切需要通用的时刻表管理系统,来提高时刻表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和高效性。

广州地铁已开通线路中,1、2、4、5号线采用西门子信号系统,3号线采用阿尔卡特信号系统,线网每年需要编制上百张时刻表来为乘客服务。由于各线时刻表编辑系统的独立分割,编图人员就必须在各条线路的信号系统上编制时刻表,给编图人员带来极大的不便,并且各线时刻表编辑系统的不同,线路之间换乘站的客流接续只能依靠各线时刻表编辑人员独自编辑时刻表来干预,降低了时刻表的科学性。

为解决上述问题,广州地铁在2006年开发了时刻表管理系统,一是实现了编图人员在时刻表管理系统中集中编辑各线时刻表的目的,通过该系统编制的时刻表适用于各条线路的信号系统;二是时刻表更具科学性,能够良好地解决换乘站客流接续问题;三是该系统具有兼容性和开放性,可以满足不同信号系统的时刻表编制需求。

上海地铁现已开通8条线路,线网规模较大,采用多套信号系统,如1、3、4号线采用阿尔斯通信号系统,2号线采用美国联合铁路信号系统,6、8、9号线采用阿尔卡特信号系统。上海地铁线网中具有许多特殊的因素,如:各线不同时段的客流不均衡,个别线路车辆配置不够,有的线路如3和4号线有9站是共线交路。上述特殊因素,决定了上海地铁运行交路的复杂性、多样性;决定了上海地铁线网必须采用大小交路、共线交路与单一交路相互结合,才能满足客运组织和行车组织的需要。由于运行交路复杂、多样等特点,单一线路的时刻表编辑系统已经不能满足实际运营中时刻表编制的需要。

为解决上述问题,上海地铁公司与同济大学共同开发了一套专用的时刻表编辑软件。该软件能编制上海地铁线网中所有线路的时刻表;该软件所编制的时刻表能适用于线网中不同的信号系统;该软件能很好的解决不同交路的时刻表编制;从而大大减轻了时刻表编制的工作强度。

3 深圳地铁三号线时刻表编辑适用性分析

深圳地铁三号线信号系统采用庞巴迪公司提供的CBTC信号系统,该信号系统的时刻表编辑软件由时刻表生成器(TTB)、时刻表编辑器(TTE)、时刻表复制器(TTC)及运行图客服端(TGC)四部分组成。

时刻表生成器(TTB)用来编制静态时刻表;时刻表编辑器(TTE)用来在线编辑静态时刻表;时刻表复制器(TTC)用于复制静态时刻表;运行图客服端(TGC)用于显示计划、实际的运行图。

目前,在深圳地铁三号线的信号系统中编制一个时刻表的步骤如下:

1)在时刻表生成器(TTB)器中,新建一个时刻表并设定该时刻表的有效期。

2)在新建的时刻表中创建标准时间计划,即根据三号线各地铁站之间的区间运行时间及各站的站停时间创建标准时间计划。(如双龙―益田上行的单程运行时间,为一个标准时间计划。)

3)在新建的时刻表中创建标准动作计划,即根据三号线的运行图交路及线路上的信号布置情况,设置各交路的进路及触发时机。(如双龙―益田上行的进路及触发时机,为一个标准动作计划。)

4)在新建的时刻表中创建列车计划行程,即含列车的运行时间及进路。(如双龙―益田上行的单程运行时间及进路,为一个计划行程。)

5)在新建的时刻表中创建周期时刻表,该周期时刻表含每列车进出段、正线运行的时间及进路。

6)将新建的时刻表上传至信号系统。

深圳地铁三号线时刻表编辑软件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该时刻表编辑软件,编辑时刻表、的流程太过复杂,修改时刻表的程序不灵活;编辑一个新时刻表的时间过长(至少一周),不利于时刻表编辑人员及时新建和修改时刻表。

2)该时刻表编辑软件的校核功能不实用,创建一个新时刻表后,需要在仿真软件上实时模拟整个时刻表的列车运行(如一个18小时的时刻表,需在仿真软件上进行18小时的模拟仿真),才能检测出新时刻表是否正确,不利于时刻表编辑人员检查时刻表是否正确。

3)该时刻表编辑软件不兼容其它格式的数据输入、输出,不利于时刻表编辑人员编辑时刻表,不利于运营生产人员使用时刻表。(如不支持EXCEL数据的输入、输出,不能打印出符合国内使用习惯的纸质时刻表,不利于司机、车站等工作人员掌握时刻表。)

针对深圳地铁三号线时刻表编辑软件所存在的问题,结合深圳地铁三号线公司即将开通和正在筹建的线路已达3条的现状,不同时刻表编辑系统也将在我司得以运用。

面对上述情况,深圳地铁三号线公司应建立一套通用的时刻表管理系统,以满足不同信号系统的时刻表编辑要求。

在创建时刻表管理系统前,应要求相应的信号系统承包商开放时刻表编辑软件的数据接口,兼容相应数据的输入、输出;时刻表管理系统没有投入使用前,时刻表编辑人员可先在EXCEL上创建一个时刻表,再将该时刻表人为输入到信号系统中出,以确保新时刻表的正确无误、提高时刻表编辑效率。

4 结束语

地铁时刻表是指导地铁运营组织的生产计划,是地铁运营组织的基础。因此,一套准确、高效的时刻表编辑软件关系到地铁运营是否能为乘客提供安全、准时的运营服务。

目前,国内地铁行业也逐步认识到时刻表编辑软件的重要性。如上海、广州已根据实际的运营需要,组织人员各自创建了一套时刻表管理系统。

编辑部个人工作计划篇8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期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每一个有追求的办刊人都不可有观望、等待和颓废的思想,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其具体体现之一就是对期刊内容的策划。首先,策划选题。部室在做未来一年计划时,应集思广益,广泛收集医学学术信息,针对临床医学发展的实际需要,把最新、最急需研究及临床最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选题,确定重点论文。选题要体现主导性和超前意识,对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起指导作用。其次,策划作者队伍,这是选题方案能够顺利实施的保障。编辑部要有针对性地约请相应作者根据选题内容撰稿,这就要求编辑部做好作者队伍建设的策划工作,了解相关专家学者的专长、特点及论文写作水平,以及与选题相关课题的研究进展情况。需要注意的是,策划抑或通过策划而形成的计划不能流于形式,要努力实施之,使之真正用于指导办刊实践。

二、做好拟刊用稿件的选择

目前,科技期刊的约稿并不多,刊用稿件基本为自由来稿。许多自由来稿作者对投稿期刊的用稿要求缺乏了解,因而稿件总体水平不高,内容针对性不强且分散零乱,多数稿件不符合刊用和出版要求。对自由来稿的选用,许多科技期刊也无明确具体的要求。因此,各期刊编辑部应结合本刊实际提出选稿要求。首先,选用稿件要符合本刊报道范围和栏目设置要求。其次,对论著类稿件既要求是课题或基金资助项目,也要看文章内容;对内容空洞、研究目的不明、方法及结论不可靠、讨论论证逻辑混乱的论文,即便是基金资助项目也应慎选。对临床研究类稿件要求紧密结合临床实际,并有创新点和技术含量。对综述类文章要求内容应是该专业读者所关注的焦点问题,要有广度,有深度,且学术参考价值较高。如果把办刊比作烹饪的话,色香味美才是佳肴。

三、做好读者调查

提升期刊内容质量,需要有创意的选题、高水平的作者和优秀论文,而所有这一切均为了读者。编辑在选题组稿之前首先要了解读者需求,这是每期栏目设置及选题的依据。期刊内容只有让读者愿意看、用得上,才是真正的高质量,才能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期刊才有存在价值和旺盛的生命力。因此,提升期刊内容质量,必须做好读者调查工作,关注读者需求。首先,要了解学科发展的动态和趋势,使自己的知识结构与读者的知识结构相匹配。其次,要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多渠道了解读者需求,倾听读者意见,使期刊内容更好地服务读者。三是要了解同类或相关期刊的内容和编辑出版情况,在尽量避免重复和雷同的基础上发现读者的新需求,启迪新的办刊思路,并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四、做好栏目设计

专业知识积累包括的内容很多,如栏目设计编校工作等。目前,国内许多医学科技期刊,往往要设置十几或二十几个栏目,这些栏目不是期期出现,而是根据编辑部的总体构思、年度计划及具体情况,分期调整栏目出现频次及位置。重点栏目必须期期出现,一般栏目可根据情况隔期出现。也有部分医学科技期刊,栏目设计较少,栏目设置固定,无变化,少新意,引不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因此,科技期刊的栏目设置不能一成不变,要善于创新,从当前热点和学科发展趋势捕捉新栏目,通过新栏目吸引读者、作者和优质稿件。在栏目设计的总体编辑构思上要突出重点,努力做到点面结合;既注重学术性,又注重实用性;既体现期刊的引导性和前瞻性,同时也能促进学科新技术、新方法的开展。

五、做好编校工作

上一篇:财务部个人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三年级个人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