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援助工作要点范文

时间:2023-09-25 09:36:17

法律援助工作要点

法律援助工作要点篇1

我们将进一步创新宣传方式,丰富宣传载体,积极营造良好的法律援助宣传工作氛围,推动法律援助宣传工作的触角向多层次延伸,向特定人群延伸。

一是媒体有影有声。在《如皋动态》上公布“12348”法律服务专线值班律师个人信息;在如皋电视台《媒体民生》《法制纵横》等栏目讲述法律援助

案例;组织律师定期参与如皋电台《走进政风行风热线》等栏目解答咨询。

二是载体有模有样。考虑基层群众实际需要,结合季节等因素,创新宣传模式,免费发放口杯、雨伞、购物袋,小扇子,新年年历等法援公益宣传产品,确保法律援助宣传真正进村入户。

三是故事有血有肉。“把每个案件办成精品案件”,号召每个受援人在获得援助的同时,义务向周边群众宣传法律援助,通过报纸、电视、电台等众媒体,向皋城老百姓讲述身边由法律援助真实案件改编的感人故事,以案示法,以案促宣,使市民进一步了解法律援助,信任法律援助。

二、加强质量控制实现应援优援

质量是法律援助工作的生命,我们将在现有的基础上坚持不懈抓质量。

1.关口前移,建立案件受理优配制。加强对专职援助律师培训,为每一名律师有所侧重的确定一个研究方向,指派案件时,充分考虑法律工作者的业务专长、执业水平及履行义务量,将法律援助义务与自愿相结合,做到合理分配、有的放矢。一是开通申请法律援助“绿色通道”,授权法律服务机构申请法律援助,方便群众就近获得法律援助;二是实施“点援制”,建立“执业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法律援助信息库”,由受援人挑选自己满意的法律工作者为其提供法律援助服务。

2.全程跟踪,建立案件办理质量监控制。通过“三三五”模式加大对援助案件的流程管理。即落实“三项制度”——“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加强“三个环节”监控,对援助前、援助中、援助后等三个环节加强办案质量管理,强化办案监督;在“五性”上见成效,即从“服务能力的可靠性,服务行为的规范性、及时性、有效性和受援人的满意性”等五个方面下功夫,着力解决“法律援助的办案质量标准与普通法律服务的质量标准一致性”问题。

3.跟踪回访,建立案件后续服务制。结案后,对需要后续帮助的受援人发送信函或上门走访,掌握法律援助案件的执行情况,确保办案实效。一是发放“法律援助案

件服务质量监督卡”,对法律援助案件实行跟踪回访;二是对法院判决或调解分期给付的已结案件进行登记造册,适时了解履行给付义务情况,及时提醒、帮助受援人在法定期限内申请强制执行。

三、强化便民举措,做亮文化品牌

法律援助文化是如皋法律援助工作的品牌特色。我们将发挥文化导向功能,通过行为文化将法律援助精神“内化于心、外践于行”。我们将通过人性化服务,做亮窗口,做实服务,做大品牌,使“法是尺,律是度,援是阳光,助是雨露”的法律援助精神深植民心。

做亮窗口。在市民服务中心交通要道设置法律援助指示牌,推进市法律援助机构临街“落地”接待窗口标示建设,方便困难群众申请并及时获得帮助。以“创一流服务,让群众满意”为主题,争创群众满意的窗口服务单位,积极打造爱心窗口、文明窗口、温馨窗口、便民窗口、效能窗口,将“12348”法律服务品牌打造成司法行政系统的“110”。

做实服务。密切关注本市媒体民生新闻节目,主动联系可能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案件的当事人。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对象尽力提供“上门式、预约式、一站式”服务。

法律援助工作要点篇2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进一步落实省、市法律援助中心关于开展“便民服务”的工作要求,继续推进法律援助工作向街道、社区延伸,发挥互联网便民优势,打造法律援助10分钟便民服务圈,探讨建立法律援助网上咨询、接待、援助案件网上申请、初审、受理、审批等工作新模式,实施网上法律援助工作信息化录入、规范化管理,建立区网上法律援助工作体系。

二、目标任务

(一)工作目标

区“法援在线”依托“民情在线”系统平台,通过音视频交流、文字交流、网上留言、文件传输、协作办公、视频会议等多项功能,实现区法律援助中心与各部门法律援助联络中心、街道法律援助工作站、社区法律援助联系点之间即时、直观的通讯联系,为弱势群体和困难家庭提供优质、便民、高效的法律援助与法律服务,使受援人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方便快捷的“一站式”的服务,真正形成区“法律援助10分钟便民服务圈”。

(二)工作任务

通过区“法援在线”为社会弱势群体和困难家庭提供法律咨询、矛盾纠纷调解等维权服务;受理法律援助网上申请、进行法律援助材料审查、援助案件初审、指导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办理法律援助相关手续;提供创业、就业法律法规咨询;进行网上法律援助宣传;组织召开视频会议;进行法律援助系统的业务培训等法律援助相关工作。

三、具体措施

1、系统安装运行。共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调研论证阶段(2012年3月1—3月15日)。对全区各职能部门、街道、社区法律援助组织机构的法律援助工作信息化工作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调研、分析,召集相关部门和单位听取意见和建议,摸清存在的问题,做好可行性分析工作。

第二阶段,设备配套阶段(2012年3月20—4月15日)。区法律援助中心积极协调计算机中心为各街道法律援助工作站设立网上法律援助独立帐号、邮箱,同时依托“民情在线”系统平台,在各职能部门、街道、社区居委会配备音频、视频(像素不低于30万)等硬件设施,确保区法律援助中心与各级法律援助组织机构保持网络畅通,实现网络对接,保证网上法律援助工作专网专用。

第三阶段,部署试点阶段(2012年4月15—5月20日)。选取部分街道作为试点,利用“法援在线”系统,通过不断完善音视频交流、文字交流、网上留言、视频会议等系统功能,探讨实践法律援助工作网上接待、咨询,援助案件网上申请、初审以及网上受理、审批等法律援助网上工作流程,逐步建立适合实际的网上法律援助工作模式。

第四阶段:全面开通阶段(2012年5月25日)。面向全区全面开通,召开现场会,将区“法援在线”系统全面推开,形成区法律援助中心-职能部门法律援助联络中心-街道法律援助工作站-社区法律援助联系点,横到边、纵到底、无缝隙、全覆盖的“三级两纵”法律援助工作体系网络。

2、系统开通时间

区“法援在线”系统全面运行后,区法律援助中心、各职能部门、街道、社区法律援助组织机构要按时开通上线,每天在线工作时间4小时,即:上午9:30分至11:30分,下午14:00分至16:00分(节假日除外)。

3、各法律援助组织机构工作职责及工作流程

(1)“法援在线”社区联系点:引导受援人在居住地社区居委会,通过“法援在线”系统和所属“法援在线”街道工作站、区法律援助中心专席人员、公益律师进行法律咨询、在线交流,寻求法律帮助和维权服务。对申请法律援助的受援人,帮助填写《法援在线初审案件申请表》通过“法援在线”系统报送所属“法援在线”街道工作站或区法律援助中心。指导持街道《法援在线初审案件审批表》的受援人到区法律援助中心办理法律援助相关手续。

(2)“法援在线”街道工作站:在线接待社区法律援助联系点受援人,通过“法援在线”解答法律、政策咨询,通过网上视频功能,对受援人的个人信息、证据材料以及证明资料进行网上初审,对其中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案件,填写《法援在线初审案件审批表》反馈所辖社区联系点。案件受理后,“法援在线”街道工作站应填写《法援在线初审案件受理通知书》连同社区填报的《法援在线初审案件申请表》一并报送区法律援助中心。对于街道直接受理的初审案件,应填写《法律援助申请表》报送区法律援助中心。

(3)“法援在线”部门联络中心:区老龄委、妇联、团委、总工会、教体局、残联等“法援在线”部门联络中心在线接待、解答受援人法律、政策咨询,指导受援人填写《法援在线初审案件申请表》,受理初审通过的法律援助案件,引导受援人到区法律援助中心办理法律援助相关手续。

(4)区法律援助中心:全面负责区“法援在线”系统的管理,落实《“法援在线”系统暂行管理办法》的各项制度。通过“法援在线”系统与各部门、街道、社区实现工作互动交流、询问接待咨询、政策法律解答、初审案件审核、网上案件审批等法律援助网络服务功能。在接到各级法律援助机构上报的《法援在线初审案件受理通知书》、《法援在线初审案件申请表》、《法律援助申请》等相关表格后,应及时相应填写《法援在线初审案件审批表》、《法律援助审批表》进行网上审批,反馈上报单位。利用“法援在线”视频会议系统,部署辖区法律援助相关工作,进行法律援助业务知识培训,主持召开部门、街道、社区多部门在线网络视频会议,协调多部门共同协商解决重大、疑难案件。

四、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明确职责。各街道街道法律援助工作站、职能部门法律援助联络站、社区法律援助联系点要充分认识到建立“法援在线”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加强做好网上法律援助工作的责任意识,充分发挥系统各项作用,为社会弱势群体和困难家庭提供方便快捷的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

2、加强交流,强化效能。“法援在线”作为区法律援助工作的创新载体,各街道、部门、社区法律援助组织机构要经常维护和使用,充分发挥网上法律援助系统在我区创平安、促和谐、保稳定中的积极作用。各级法律援助组织机构要进一步加强信息沟通与交流,将工作中好的做法、经验及时汇总上报,区司法局将此项工作作为年底评先创优的重要依据。

法律援助工作要点篇3

关键词:法律援助;广州市;研究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31-0192-03

一、广州市法律援助工作所取得的成就

1.广州市法律援助能力大为提升。广州市法律援助开展以来取得巨大成就,援助能力不断提高。

从图1来看,广州市从2010年以来,法律援助承办案件呈现增长趋势,增长速度较快。全市法律援助承办案件从2010年的5 556件增长到了2013年的11 668件,2013年比2009年增长了6 000多件,增长率达到了110%,实现的翻番。市法律援助处承办案件从2010年的700件增长到了2013年的1 866件,增长了1 166件,增长率达到167%,翻了1.5倍多。

2.市、区、街镇、社区四级法律援助网络基本形成。广州市现有13家法律援助机构,其中市属1家、区属12家。市各区(县级市)司法行政机关成立区级法律援助机构,各街(镇)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所有村(居)建立法律援助联系点,同时依托社团、军队、高校、企业、人力资源市场等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点)。所有工作站、点提供法援咨询、案件初审,基本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法律援助组织网络,打造了“半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让群众在身边就能找到法律援助。全市共建法律援助工作站316个,法律援助联络点1 874个,市、区、街镇、社区四级法律援助网络基本形成,机构建设日益完善,打造了“半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

3.专项经费不断提高。全市各级法援经费逐年大幅增长,并全部纳入财政预算。特别是2002年后,全市法援专项经费呈逐年大幅度上升趋势;2008年已达547万元;2009年起实行“据实支付”;在广州市政府高度重视下,市法律援助处的法援经费,2013年达700万元。白云、从化、天河、番禺等区大幅度增加了业务经费;萝岗、白云、荔湾等区的人均法律援助经费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人均0.94元),较好地保障了工作需要。

4.援助政策越来越完善。2011年6月推动出台了《广州市法律援助经济困难标准》,实行城乡统一标准,以广州市2010年的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线的2.5倍确定,将广州市法律援助经济困难标准由原来的城镇居民人均月收入500元以下、农村居民人均月收入300元以下调整为按申请人家庭人均月收入计算,越秀等9个区1 025元以下,花都区、增城市925元以下,从化市888元以下,进一步降低法律援助门槛,扩大了法律援助覆盖面,让更多的老百姓可以获得法律援助,覆盖面超过广州市常住人口20%,惠及254万人以上。

5.援助措施更为灵活多样。为确保法援案件质量,广州市法援处在全市律师中“好中选优、优中选精”建立了法援志愿律师库,受援群众可在其中“点名选择”律师为其承办案件。加大对法援志愿律师选拔、培训、警示教育管理力度,定期表彰“爱心法援律师”。探索推行“法律专家门诊”,广州市法援处在法律援助接待大厅开设“法律专家门诊”窗口,聘请24名资深律师组成法律援助专家团,每月安排两个半天,为群众提供刑事、物权、劳动争议等八个方面的免费咨询服务;打造办理涉外法律援助案件“广州模式”。率先聘请“小语种”翻译员陪同律师会见外籍受援人,有效维护了在穗外籍受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司法部领导的高度肯定并予总结推广。至今共承办560多件外国人法律援助案件;在全国首创并推行“点援制”,通过招募点援律师,让受援人自己选择办案律师,有效提高了法援案件质量;自主开发了“广州市法律援助案件管理系统”,推动法律援助工作的规范化、信息化。

二、当前广州市法律援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需要进一步厘清援助的职能。法律援助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它不仅是司法行政管理一个部门的责任,也是法律援助涉及到的所有部门的共同责任。但是从近年来法律援助实践看,各部门之间缺乏协调配合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在一些部门看来,法律援助仍然被认为只是律师的x务,与己无关,得到司法行政部门的法律援助,未必就必须得到本部门的救助。各部门之间缺乏协调配合是当前法律援助工作亟须解决的问题之一。一些疑案、难案动不动就被公安、法院、等部门把当事人劝到了法律援助,而不管这些案件是否属于法律援助范围。

对律师的调查问卷分析中,有15.6%的律师感觉到在与公安、法院、检察院以及其他行政机关沟通时会存在困难,主要是找人签收材料上的困难,特别是侦查阶段的在与公安机关沟通合作时的困难。

2.经费有待进一步增加。广州市现在法律援助经费主要来自财政经费,市援助经费由市财政支出,区法律援助由区财政负责。现在市、区财政对法律援助经费普遍不多,表现为律师法律援助案件补贴不高,与市场化律师办案相差太远,律师参与法律援助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律师参与法律援助很大程度上在于其社会责任意识。另一方面的经费不足还表现在政府财政用于法律援助总的经费有限,现在广州市、区两级法律援助覆盖面还有待扩大,现在市能享受法律援助的门槛是人均月收入1 000元多一点,收入点相对较低,覆盖面相对较小。

3.人员需要进一步补充。广州市法律援助机构人员主要表现在援助机构工作人员不多。目前广州市、区两级法律援助机构总编制数64人,其中广州市法律援助处编制34人,占了一半多,区法律援助机构编制才30人,平均每个区人数不到3人,甚至有的区仅有0.5个编制人员。这些人员每年应对10 000多件援助案件及50 000多个义务法律咨询,工作压力较大,远远满足不了需求。

4.法律援助的覆盖面还不够大。法律援助工作应当明确一个主导思想,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一切资源,尽可能使更多的困难群众能够获得法律援助。满足困难群众法律援助需求的程度高低,受制于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特别是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关系较大。虽然广州市近些年通过增加投入来降低法律援助的范围,扩大法律援助范围,科学地制定经济困难标准,尽可能地降低门槛,使更多的公民成榉律援助对象,并做到凡是符合规定条件的困难公民,都能获得法律援助。但目前由于人员和经费的相对不足,受援助范围还比较小,享受的人群还不太广。目前广州市法律援助的“门槛”是人均月收入1 000多元,一家三口年收入也就4万元左右,年收入4万元的家庭打不了多大的官司,甚至根本打不了官司。

三、广州发挥法律援助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的对策建议

1.建立健全法律援助工作开展的制度环境。建立各部门的协调机制。针对在提供法律援助服务的过程中,普遍存在各部门协调不足的情况,建议建立由市政府牵头,各部门法律援助协作机构。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管,司法行政牵头,各部门协作,社会各界参与的法律援助事业新格局,完善由政府分管负责人组成的法律援助工作领导机构,建立政府、法院、检察院、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办、司法局、妇联、残联、老龄办、团委等各部门参加的协调机制,特别是建立诉讼活动中公检法司的协作机制,实现法律援助与司法救助的互免审查。

2.完善现有法律援助经费来源渠道。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募集社会捐助。成立法律援助基金会,接受国内外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的捐赠;基金会也可以通过合法的投资运作,获得增值,包括将基金存入金融机构或购买债券和企业股票等有价证券获得的收益,都可用于法律援助的业务开支。加大对法律援助的宣传,借助新闻舆论强大的感召力与社会各界沟通,为法律援助造势,提升法律援助的知名度,激发公众的公益精神,从而呼吁更多的个人和企事业单位伸出援助之手。比如可以不定期举行义演、义卖等公益活动,充分利用名人效应,引导更多的目光聚焦法律援助,通过各种慈善演出的形式筹得更多的经费。

3.加强法律援助队伍建设。鼓励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发挥自身优势开展法律援助。以工会、团委、妇联、残联、老龄委等社会团体维权部门为依托,进一步广泛建立与其职能相对应的法律援助服务网络,引导他们为本团体的工作对象如困难职工、农民工、未成年人、妇女、老年人、残疾人等提供法律咨询、代书、非诉讼调解等维权服务,并自行办理或与同级法律援助机构合作办理部分援助案件。引导、规范和帮助热心于法律援助工作的志愿者如政法系统离退休干部、退休法律工作者、具有法律专业背景的社会人士组建非营利性的民间法律援助组织,重点开展法律援助制度宣传、咨询等辅工作,并为具有法律需求的部分经济困难人群提供无偿法律服务。

4.扩大法律援助范围。拓宽法律援助申请渠道。一是在重点部门设立值班律师制度。在公安局、法院、检察院设立值班律师制度,让法律援助的申请渠道顺畅。例如,将律师值班室在在公安、检察机关和法院等这些部门中设立起来,可随时帮助解决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提出的一些问题,对法律援助申请进行受理,及时提供法律援助给与法律援助条件相符的申请者。二是积极推广法律援助制度。对于与法律援助条件相符的当事人,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或律师可直接作为当事人的人,帮助其申请法律援助,或者在得到法律援助机构许可的情况下,按照当事人的意愿并获得相关法律工作者的同意,指派该法律工作者作为当事人的。通过对这种制度的推广,基层法律工作者或律师可及时引导经济困难的群体获得法律援助。

参考文献:

[1] 黄东东.法律援助案件质量:问题、制约及其应对――以C市的调研为基础[J].法商研究,2015,(4).

[2] 左卫民,马静华.刑事法律援助改革试点之实证研究――基于D县试点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3,(1).

[3] 谭志福.高校参与法律援助的价值分析[J].政法论坛,2014,(3).

[4] 山永福,韦宁雅.法律援助工作的现状及对策──以广西玉林市为例[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4,(1).

法律援助工作要点篇4

体现“应援尽援”法律援助精神,为进一步推动区法律援助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保证公民享受平等、公正的法律维护,促进社会和谐和文明进步,根据《省司法厅关于印发<省法律援助应援尽援工作操作指南>通知》豫司文〔〕24号)精神,结合区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认真落实国务院颁发的法律援助条例》省法律援助条例》和《市法律援助方法》紧紧围绕构建“和谐”加快推进赶超发展的工作大局,以维护和保障民生、促进解决民生问题为工作重点,以加强机构队伍建设、规范化建设和经费保证为着力点,狠抓法律援助基层基础建设,进一步加强法律援助宣传工作,不时提高法律援助工作的公众知晓率和满意度,满足困难群众的法律援助需求,努力提高我区法律援助工作的整体服务水平。

二、组织领导

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成立区法律援助应援尽援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办公地点设在区法律援助中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联系电话:

三、法律援助范围和经济困难规范

(一)法律援助范围

1.依法请求国家赔偿的

2.请求给予社会平安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证待遇的

3.请求发给抚恤金、救济金的

4.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的

5.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的

6.主张因见义勇为行为发生的民事权益的

7.请求工伤、医疗事故、交通事故赔偿的

8.因遭受家庭暴力、虐待、遗弃请求维护合法权益的

9.农民工、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请求人身损害赔偿的

因经济困难没有聘请律师的10.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

自案件移送审查之日起,11.公诉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人或者近亲属。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诉讼人的

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12.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人。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诉讼人的

原告人因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13.公诉人出庭公诉的案件。人民法院为原告人指定辩护的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提供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提供法律援助,14.被告人是盲、聋、哑人或者未成年人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或者原告人可能被判处死刑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为原告人指定辩护时。无须对原告人进行经济状况审查;

15.区委、区政府交办的法律事项;

16.市规定的法律援助事项。

(二)法律援助经济困难规范

区经济困难规范为:申请人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区最低生活保证规范的1.5倍。1.体现依照市要求。

2.公民申请法律援助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不再审查其经济困难状况:

1持有民政部门发放的《乡村居民最低生活保证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证证》《农村特困户救助证》《五保供养证》

2可证明是养老院、孤儿院等社会福利机构中由政府供养的

3农民工请求支付劳动报酬、工伤赔偿和人身损害赔偿的

4主张因见义勇为行为发生的民事权益的

四、工作方法

(一)宣传发动

采用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利用区司法局“六进”普法行动。向有关部门、广大群众,重点向农民工、残疾人、困难职工等弱势群体广泛宣传法律援助的法律法规政策,争取社会各界对法律援助的认可和支持,使法律援助工作深入人心;壮大法律援助社会力量,向社会公开招募法律援助志愿者,并建立志愿者名册;开通12348法律援助专线,健全相关值班制度,以保证疏通援助渠道。

(二)调查摸底、完善网络、健全机制

建立相应的免审资料库。二是完善工作网络,一是组织开展本辖区内符合法律援助免审经济状况条件的公民调查。规范镇方法律援助工作站建设,制定出台关于规范镇方法律援助工作站建设的政策文件,各站点悬挂统一制作的法律援助工作站标牌,确定法律援助工作站、申请受理点、联络点,设立办公地点,公示法律援助条件、范围、工作顺序以及工作职责等。三是健全工作机制,系统规范法律援助接待、审查、受理、指派、操持、结案、归档、质量评查和补贴发放等工作,并建立有效监督体系;四是进一步完善律师参与涉法涉诉接待制度。

(三)深入开展法律援助工作

各镇办和工、青、妇、残、民政、劳动等维权部门,一是根据省、市开展法律援助应援尽援工作要求。要进一步提高对开展法律援助工作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结合本辖区本部门特点,切实履行职责,充分发挥作用。各工作站要积极大胆探索“直援”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特别是直援”受理方式。二是进一步规范完善站点基础建设,明确工作职责,确保基层法律援助工作站每站至少配备1名兼职援助工作者,加大法律援助工作者日常业务培训和交流,提高援助工作人员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三是规范全区法律援助工作,本辖区法律服务所或律师事务所法律援助申请受理点,要与区法律援助中心、镇方法律援助工作站建立法律援助申请受理联动机制;完善公、检、法等相关职能部门在案件受理过程中与区法律援助中心的司法救助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各行政村、社区联络点宣传法律、服务社会的职能作用,达到宣传法律援助、有效服务社会的目的四是减少法律援助申请受理审查环节,缩短审查时限,凡免审资料库内的群众申请法律援助,一律免审其经济困难条件。

(四)检查验收和建立长效机制

限令整改查出的问题,区法律援助应援尽援工作领导小组将于12月份按以下规范对各镇办、有关单位援助站、联络点进行检查验收。建立长效应援尽援工作机制。

机构健全,1.各法律援助工作站、受理点、联络点要有固定办公地点。制度完善;

对来访人员一律提供无偿法律咨询服务;2.建立并规范来访人员登记薄。

均可申请并得到便利合格的法律援助服务;3.凡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公民。

4.法律援助案件受理顺序、料理结果为零投诉;

5.辖区群众对法律援助工作知晓率最少达到80%以上。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坚持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结合本辖区实际情况,认真制定法律援助应援尽援工作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定期向区法律援助工作领导小组汇报自身法律援助应援尽援工作进展情况,总结经验,归纳缺乏,创新思路,树立典型。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各单位要以此次法律援助应援尽援工作契机。运用多种途径和渠道,广泛深入有效宣传法律援助应援尽援工作内容,不时提高社会公众对法律援助应援尽援工作的认知率,切实起到法律援助应援尽援工作维护群众利益、服务社会的积极作用。

(三)加强督查。定期或不定期对各单位法律援助应援尽援工作开展情况实施督促检查,全区范围内进行适时通报情况,确保法律援助应援尽援工作取得实效。

六、工作效果的检验规范

(一)群众满意

群众对党委、政府关注民生、维护人权的执政理念有更积极评价。对受援人回访满意率达90%以上。通过法律援助应援尽援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社会反映良好

为群众解难,1.通过法律援助解决案件尤其是重大、群体性案件的比例逐步上升。为党委、政府分忧;

法律援助工作要点篇5

一、实施好法律援助民生工程

1、突出重点服务对象。今年是我市实施法律援助民生工程的第五年,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和法律援助机构要以此为抓手,大力拓展民生领域法律援助范围,降低门槛,简化程序,加大力度,做到“能援则援、应援尽援”。将农民工、零就业家庭、残疾人、老年人、等列为重点援助对象,针对其不同特点提供个性化、专业化服务,帮助他们依法解决就业、就医、就学等方面的切身利益问题。做好服刑人员、劳教人员和刑释解教人员法律援助工作,促进其教育改造转化,顺利融入社会。

2、进一步完善法律援助与工作衔接机制、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协助当地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妥善处理涉法涉诉问题、群体性纠纷、突发性事件。积极参与劳动争议、食品药品安全、教育医疗、环境污染等领域的案件办理工作,依法妥善解决纠纷。发挥法律援助化解矛盾的作用,引导当事人采取调解、和解等非诉讼方式解决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3、认真实施中央公益金法律援助项目。承办项目案件的法律援助机构要严格按照财政部、司法部颁布的《中央专项公益金法律援助项目实施与管理暂行办法》和省厅相关配套文件要求,认真执行项目,使项目惠及更多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妇女、农民工等五类特殊群体,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要严格按照要求填写上报表格,及时整理上交案卷。

二、使用好现代化的服务管理平台

1、充分利用好“12348”法律援助专线平台服务功能,全力将我市“12348”法律服务热线打造成提供法律援助的“绿色通道”、推进民生工程的“示范样板”、创新社会管理的“前沿阵地”,实现服务全覆盖、服务全专业、服务全纪录。

2、增加接听坐席。对我市在全省今年达标的法律援助示范服务窗口申请增设“12348”热线接听坐席,通过系统与市本级坐席自动分流接听量,满足群众的法律援助需求。以信息管理系统升级改造为契机,实现“12348”法律服务热线与信息管理系统各类数据无缝对接、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

3、使用好法律援助信息管理系统。使用好法律援助信息管理系统。及时将所办理的法律援助案件、其他事项和相关信息登录管理系统,畅通法律援助机构之间信息互通渠道,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增强工作的指导性、时效性和针对性,提高决策的执行力、操作力。市局和省厅都是以此为依据确定各地所办法律援助案件和事项情况,并作为法律援助专项经费分配的重要依据。

4、做好案件舆情分析作用。各县、区及市法律援助中心要高度重视法律援助案件舆情分析工作,通过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2348”热线系统和来人接待咨询情况,定期整理、分析咨询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和社情民意,各县、区每季度要形成案件舆情分析报告,为当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

三、提高法律援助案件数量和质量

1、加强刑事法律援助工作协调和配合。各司法行政机关要认真贯彻落实新刑事诉讼法,和今年3月1日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和司法部《关于刑事诉讼法律援助工作的规定》,各司法行政机关要加强与公检法机关在刑事法律援助案件办理中的协作配合、无缝衔接。在刑事法律援助工作中,各法律援助中心决不能缺位,当然也不要抢位。缺位和抢位不仅影响相互间的团结,更会影响我市法律援助工作者形象,要坚决改正。市局拟组织开展对全市看守所法律援助工作站设立、措施落实以及对接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2、推动各政府进一步落实政府责任。根据刑事法律援助案件增长的新特点,各县、区要争取政府加大法律援助专项资金投入,满足刑事法律援助工作需要。

3、加大办案力度。今年案件任务与去年相比增加了10%,目标任务是2500件,各单位相应均有增加。各司法行政机关和法律援助机构要继续强化法律援助提供能力,把多办案、办好案作为衡量法律援助工作的主要标尺,进一步调动法律援助机构、社会律师和广大基层法律服务人员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主动性、积极性,完成好法律援助办案数和其它各类事项。

4、加强案件质量监管。今年为我市法律援助工作“服务质量提升年”。各法律援助中心要完善法律援助受理、审查、决定、指派、承办等各个环节的工作程序和行为规范,细化服务标准,完善工作流程,确保为当事人提供符合标准的法律援助服务。要建立以提高质量为导向的案件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法律援助管理资源配置和工作重点集中到质量管理上来,健全完善服务质量监督机制,切实加强对法律援助案件办理全过程的监督,力争实现对案件质量的同步控制、同步跟踪、同步监督。要在提供法律援助服务过程中,注重提高办案质量,努力实现个案公正,依法保护好受援人的具体权益,使他们真正感觉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从而更好地保障司法公正,促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要认真落实《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程序规定》(司法部令第124号)和《法律援助案件质量监管与评估办法》(赣司法援字〔2012〕22号)文件要求,市局将落实情况组织开展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查,并将评查结果予以通报。

四、提升法律援助规范化水平

1、扎实推进示范服务窗口创建工作。各县、区要以全省首批法律援助示范服务窗口机构为样板,抢抓机遇,积极争取,严格按照《省法律援助示范服务窗口建设标准》和《考核办法》要求,扎实开展示范服务窗口创建活动,今年县、区作为我市重点创建单位,全力力争全省示范服务窗口达标单位。其他县、区要抓住司法局业务用房建设机遇,推进示范服务窗口创建工作,。

2、做好基层法律援助工作站规范化建设达标工作。市局将适时下发《关于印发〈市法律援助工作站规范化建设达标细则〉的通知》,各县、区司法局要按照市局《关于印发〈市法律援助工作站规范化建设达标细则〉的通知》要求,认真把关,各法律援助机构要认真组织,精心准备,及时申报。市局将组织人员对第一批工作站规范化建设达标单位进行验收。

3、,启动“远程法律援助进农家”试点工作。各地要试点利用远程网络资源,应选择有条件的2至3个工作站设立“远程法律援助进农家”互动平台,择优挑选法律专业人员与援助对象“面对面”沟通,通过平台定期为基层群众提供法律援助宣传、咨询服务,满足群众的法律服务需求。

五、加强法律援助管理力度

1、加强学习培训。各地要加大法律援助工作人员、专职律师的培训力度,积极组织法律援助专职律师、法律援助工作者参与上级的专业培训班。市局将会同局相关科室举办相关培训班。组织法律援助机构相关人员到“法律援助示范服务窗口”软硬件设施完善的兄弟省市考察学习。

2、加强经费监管。法律援助专项经费和民政的救济款、救灾款是一样的,必须使用管理和监督好。对法律援助民生工程资金的使用,各级司法行政机关都要实行专户管理,专账核算。要切实加强对项目资金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管理,严格跟踪问效,确保专款专用,切实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要制定切实有效的经费使用管理办法,严格审批手续,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挪用和私分法律援助民生工程经费,不得将法律援助民生工程经费用于司法行政部门和法律援助机构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开支。市局将组织对法律援助经费使用管理情况进行检查。

3、加大法律援助表彰力度。各地要加大法律援助表彰力度。市局年终将表彰一批先进单位、先进个人,营造浓厚的争先创优氛围,让各中心、工作站、联系点和广大法律援助工作者才形成比学真正赶帮的生气勃勃的局面,促进我市法律援助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

六、提升法律援助社会影响面

1、开展专题宣传活动。和地要以《法律援助条例》颁布实施10周年为契机,加强与媒体的沟通协调,组织开展有声势有影响有特色的宣传活动,进一步扩大法律援助社会影响力和公众知晓率。

2、加强信息报送的力度。市局法律援助工作处每半年要对各县、区及市法律援助中心信息报送情况、上稿情况进行统计,对报刊、网络等采纳的稿件,给予适当稿费奖励,并纳入年终考评。

法律援助工作要点篇6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省市司法行政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市司法局和市法律援助中心年工作安排,以服务大局为重点,做好“三个扩大、两个延伸”——扩大法律援助的社会覆盖面,扩大法律援助的社会宣传面,扩大法律援助的社会影响力;进一步将法律援助向农村延伸,向社会贫弱群体延伸。结合我区实际,年拟在我区开展“法律援助便民服务年”主题活动。

一、指导思想

年我区法律援助工作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围绕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进一步加强我区的法律援助工作,加强我区法律援助基层网络建设,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加强法律援助的社会宣传,努力提高我区法律援助工作便民程度,提高我区法律援助服务水平,为我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

二、工作目标

(一)着力加强法律援助基础建设,使法律援助惠及更多困难群众和更好地服务民生。

继续加强区法律援助中心和各镇办法律援助工作站软硬件建设,按照上级要求配备好人员和办公设施。加强法律援助工作联络点规范化建设,完成三分之二站点工作制度和站牌的挂牌任务。进一步壮大法律援助志愿者队伍。加强法律援助工作站、点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镇(街道)法律援助工作站要切实承担起接受法律咨询、接受法律援助申请并初步审查、承办辖区内简易法律援助案件的职责。各镇办所属村、居委会(社区)法律援助工作站工作人员的姓名、电话有调整的应将调整后的花名册及时上报区法律援助中心。年内对辖区内的低保人群和经济困难的残疾人、老年人、农民工、农村留守儿童进行摸底造册,适时发放法律援助联络卡。坚持以人为本,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最大限度地方便特殊群体人员申请法律援助,进一步缓解困难群众“打官司难”问题,促使社会和谐稳定。

(二)降低法律援助门槛,进一步扩大我区法律援助覆盖面

1、按照党的十七大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充分考虑低收入人群的法律援助需求,逐步将经济困难标准扩大到低保线1.5倍以下范围内。对残疾人、70岁以上老年人、失业工人、农民工等弱势群体,简化法律援助申请、受理、审查和指派程序,畅通法律援助申请绿色通道。

2、以农民、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为重点,抓好法律援助工作。近年的法律援助案件,涉及农民和农民工的,占法律援助案件的60%以上。针对这种情况,除对农民工工伤、讨薪案件实行应援尽援外,对农民工及其家属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交通事故人身损害等方面的案件和假种子、假农药、劣质地膜、化肥等坑农案件,也要积极受理。同时,积极主动地应对当前金融危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大对返乡农民工、企业破产职工劳动报酬、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工伤保险待遇、劳动合同关系等领域的法律援助工作力度。

3、对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农民工、特困人员、患有重大疾病者、孕、产、哺乳期妇女等特殊群体制定针对性的便民措施。主要包括农民工因工伤赔偿及欠薪纠纷申请法律援助无需提供家庭经济证明。农民工因与用人单位发生群体性劳动争议而申请法律援助,法律援助机构开辟“绿色通道”,即先行受理申请和指派援助律师,然后指导其补交法律援助申请材料和案件材料;持有爱心卡、五保供养证书、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证书的特困人员申请法律援助,无需另行提交经济困难证明;年满六十周岁的老年人、残疾人、患有重大疾病者和孕、产、哺乳期妇女可以优先获得法律援助咨询和法律援助申请的受理,可以电话预约办理法律援助申请手续、也可以电话申请法律援助上门服务;没有法定监护人或与监护人之间发生纠纷的未成年人申请法律援助,只需提交申请人属于无法定监护人或与监护人之间发生纠纷的证明材料,无须另行提交经济困难证明;申请事项属于我区法律援助机构受理范围且现居住在本区以外的农民工、特困人员、老年人、残疾人等可以采取邮寄方式申请法律援助,通过以上便民服务措施,进一步畅通我区法律援助工作便民服务绿色通道。

(三)进一步加强法律援助社会宣传,不断提高法律援助社会影响力

开展多角度宣传。如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网络、发放法律援助卡片、手册、制作宣传片、主办法制论坛、政府门户网司法网法律援助专页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层次广泛宣传法律援助;不定期开展法律援助宣传和法律咨询活动,同时积极参加党委、政府举办的公益性群体活动。积极向各主流刊物、工作简报、政府门户网报送法律援助工作信息和优秀案例,完成市中心和区局下达的信息调研工作任务。使全社会更加深入了解法律援助制度,进一步扩大法律援助的知晓面。

加大法律援助典型案件宣传力度。将法律援助工作中的典型案例,写成信息材料,及时通过媒体向社会宣传;在区司法行政网上设立法律援助专栏,定期将法律援助知识和典型的案例及法律援助工作中优秀的人和事在网上公布和表彰;同时通过工作简报、媒体进一步宣传典型案件,宣传办案人员的优秀事迹,增强社会对援助人员的认同感,努力营造法律援助发展的良好氛围,为充分发挥法律援助工作职能提供平台

(四)进一步强化机构建设,不断提高队伍素质。

不断加强工作人员政治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增强工作人员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忠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的贯彻实施。坚持把人民满意作为做好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不断加强对干警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纪律作风教育、艰苦奋斗教育,牢固树立爱民为民思想,形成立足本职、踏实工作、爱岗敬业等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

加强业务学习,努力提升服务水平。围绕今年全区的中心工作,着眼于提高服务水平,立足于提高办事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全面提高法律援助队伍的综合素质。鼓励年轻同志结合工作实践,刻苦钻研技能,尽快成为业务骨干。要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法律服务质量,向社会推行服务承诺。结合行风评议工作的开展,援助中心及法律援助工作站也要严格执行行风建设“十个不准”,公示服务承诺,增强工作透明度,接受群众监督。要不断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水平,真正做到让人民群众放心,让社会各界满意。

(五)加强质量监控,确保办案质量。

进一步提高法律援助的服务质量和效率。各法律援助工作站(司法所)、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要积极完成援助中心下达的办案任务,确保我区110件法律援助办案任务指标的完成。案件承办人在案件办理中要认真负责,尽心尽力为受援人服务,依法维护受援人利益,不得有任何损害受援人利益的行为,不得收取受援人任何报酬。同时,坚持月报制度,各镇办司法所、法律服务所每月28号前将所辖各所站当月法律援助工作的进展情况上报区援助中心。对各法律援助工作站(司法所)、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没有完成区局绩效考评实施方案下达的法律援助办案数量和月报任务的,不予评先、评优。

切实加强案件质量监管。进一步落实便民利民措施,畅通申请渠道,方便农民就近快捷申请法律援助。充分发挥乡镇(街道)法律援助工作站、联系点的作用,将人民调解与法律援助有机衔接起来,积极采用非诉讼方式解决纠纷。进一步规范法律援助的申请、受理、审批和指派环节的管理,严格执行办案程序,加强质量监督检查,中心将对案件进行跟踪监督。并通过公开投诉电话、旁听庭审、征求受援人意见等形式了解承办案件情况和服务质量,对一些社会影响大的案件,将进行全程监督、指导,确保办案质量。

三、保障措施

为确保“法律援助便民服务”活动顺利进行,取得实效,区局将加大对此项活动的组织领导和监督: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局长任组长、副局长、区法律援助中心主任任副组长的“法律援助便民服务”活动领导小组,法律援助中心负责日常工作。

二是做好监督检查工作。将此活动任务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之中,区司法局分别在半年和年底对此项活动进行全面检查考核。由区援助中心不定期到各法律援助工作站和各法律服务所检查、指导法律援助工作,收集法律援助案卷,及时纠正法律援助工作中的问题,保证法律援助“法律援助便民服务”活动的顺利进行。

法律援助工作要点篇7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林淑枫”为你整理了这篇法律援助中心关于法律援助系统深入开展纪律作风整顿活动情况的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石棉县法律援助中心按照《中共雅安市司法局委员会关于印发<在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开展“转变作风,司法为民”活动的实施方案>的通知》(雅司委发〔2013〕15号)和雅安市法律援助中心《关于在全市法律援助系统深入开展纪律作风整顿活动的通知》(雅法援发〔2013〕23号)文件通知要求,认真做好纪律作风整顿,重点开展好窗口服务专项整顿活动、年末岁初农民工讨薪专项活动、涉法涉诉信访积案化解专项活动、服务灾后重建法律援助专项活动和提高法律援助办案质量专项活动。现将我中心管理规范整顿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领导,成立整改工作组,部署整改要求,确保整改成效

石棉县司法局高度重视此次法律援助系统深入开展纪律作风整顿活动,专门成立了石棉县法律援助系统深入开展纪律作风整顿工作组,由县司法局局长成涛同志任组长负总责,分管副局长冉娜同志任副组长负责具体整改落实工作,办公室主要负责人和律师公证股主要负责人工作组成员,全面协调做好督查整改工作的各项内容。整改工作组根据文件通知要求及时向县法律援助中心,基层各乡镇、街道法律工作站、点,法律援助案件承办律师事务所和基层法律服务所下达了整改期限和整改要求;认真组织法律援助工作人员开展学习,重点学习了《刑事诉讼法》、国务院、四川省《法律援助条例》、两高两部《关于刑事诉讼法律援助工作的规定》、司法部《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程序规定》、《四川省法律援助十项制度》等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加强对法律援助接待、受理和承办机构的整改督查和指导,确保整改措施落实,整改效果明显。

二、整改落实情况

(一)窗口服务专项整顿情况。

石棉县法律援助中心根据窗口服务专项整顿要求,规范管理法律援助驻政务中心窗口服务工作,强化窗口服务人员服务意识和热情接待服务态度,严格遵守窗口服务工作纪律,不断提升窗口服务形象和服务水平;规范基层各乡镇、街道法律援助工作站、点窗口服务,将基层窗口服务内容和工作人员信息公示上墙,加强基层法律援助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指导,提升法律援助人员服务态度和办事效率。统一规范县、乡(镇)两级窗口服务,全面提升法律援助窗口服务形象和服务能力,对“一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的内容和要求不断进行升级、充实和细化,进一步完善便民利民措施,贴近群众需要,从服务群众的实际工作出发,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强化服务群众观念、提升服务能力水平。

(二)开展年末岁初为农民工讨薪专项活动,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石棉县法律援助中心积极开展年末岁初为农民工讨薪专项活动,指导和督促所有基层法律援助工作站、点,积极为农民工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畅通农民工法律援助绿色通道,推行“一站式”服务,进一步简化程序、方便农民工,主动实施法律援助,帮助农民工依法维权,在岁末年初为农民工讨薪活动中,律师事务所接受法律援助中心的指派承办了188名农民土地流转纠纷案和37名农民工劳务合同纠纷案的一审与申请强制执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5名农民工申请强制执行。

(三)切实做好政府涉法涉诉信访积案化解专项活动,当好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减压器”和“润滑剂”。

石棉县司法局要求法律援助中心和各基层法律工作站(点)、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积极参与政府涉法涉诉信访案件调解和处理,参与重大疑难纠纷的调解,积极参与涉法涉诉信访积案的梳理排查,逐案分析研究,协助党委、政府及时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为党委、政府调处涉法涉诉信访积案提供法律建议和意见。建立和完善了法律援助与信访工作衔接机制、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协助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妥善处置涉法涉诉问题、群体性纠纷和突发性事件。2013-2014年末岁初,抽调法律援助人员同县卫生局一起筹备建立了石棉县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积极参与医疗纠纷的信访调解和处理;参与处复政府涉法涉诉信访案件2件,妥善解决了信访人矛盾纠纷问题。

(四)开展服务灾后重建法律援助专项活动。

石棉县法律援助中心,积极参与服务灾后重建法律援助工作,指导和要求基层各法律援助工作站、所协助做好为灾后恢复重建提供政策咨询、建房合同拟定、建材购销合同拟定、房屋重建纠纷调解和处理等法律服务;积极开展灾后重建过程中涉及捐赠、收养、工伤、继承、保险、物权等法律咨询服务;对于涉灾群众的法律援助,开通免经济审查绿色通道,对符合援助条件的,当即安排律师、公证员等法律服务人员迅速办理,及时化解因灾引起的矛盾纠纷。

(五)开展提高法律援助办案质量专项活动。

县法律援助中心要求各基层法律援助站(点)、法律援助承办律师事务所和基层法律服务所要不断强化法律服务意识,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为困难群众提供贴心高效的法律援助,不断提高法律援助办案质量。法律援助中心定期开展案卷抽查和案件回访工作,积极参与案件旁听和受援人回访,对案件卷宗进行自查和抽查,案件回访率和自查率达60%以上,着力提高法律援助办案效率和质量。

(六)建立和完善法律援助工作管理制度,规范管理法律援助人员。

法律援助工作要点篇8

一、提高认识

法律援助制度是维护困难群众合法权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崇高社会事业。做好法律援助工作,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责。各级、各部门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增强做好新形势下法律援助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要把法律援助事业纳入我区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确保法律援助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以加强机构队伍建设、规范化建设和经费保障为着力点,狠抓法律援助基层基础建设,提高法律援助维护困难群众合法权益的能力,进一步加强法律援助宣传工作,不断提高法律援助的公众知晓率和满意度,满足困难群众的法律援助需求,努力提高我区法律援助工作的整体服务水平。

二、工作目标

1.法律援助公众知晓率达到80%以上;

2.对所有来访人员一律提供免费法律咨询;

3.凡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公民均可申请并得到及时便捷的法律救助;

4.法律援助办案数量有较大幅度增长,通过法律援助解决案件,尤其是重大、群体性案件。在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息诉罢访、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有明显的成效,使法律援助成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力量;

5.基本形成高效的法律援助实施体系,法律援助供给能力和服务能力大幅增强,供需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法律援助社会化程度明显提升,法律援助公益性得到充分体现;

6.要达到群众满意,通过法律援助应援尽援工作的开展,为群众解难,为政府分忧,使群众对党委、政府关注民生、维护人权的执政理念有更积极的评价。

三、主要任务及具体措施

(一)以提高法律援助知晓率为切入点,强化法律援助宣传工作,今年作为法律援助宣传年,要做好宣传工作。

1.拓宽宣传渠道,坚持经常性的宣传。在通讯和其他数字、平面、网络等媒体上开辟专栏,做好大众宣传;不定期出版法律援助应援尽援信息简报,及时向党委政府和上级司法行政部门汇报工作开展情况。

2.抓好重点部位的宣传,在法院、检察、公安、劳动仲裁、、司法所、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公证处、工、青、妇、残等部门放置法律援助宣传手册,便于群众了解和申请法律援助,并协调上述部门工作人员对来访群众进行法律援助告知。

3.注重目标群体,抓好重点对象的宣传。加大对农民、农民工、困难职工、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等群体的宣传力度。每社区(村)有一个法律援助宣传栏。

(二)完善法律援助机构建设,提高法律援助的保障能力。

1.配齐法律援助专职人员。加强法律援助工作人员和专职律师队伍建设,区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应达到3—5人,其中专职律师不少于1人。

2.加强业务经费保障。法律援助经费要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并建立动态增长机制,提高法律援助经费保障水平,以保证法律援助应援尽援各项工作的全面落实。

3.改善法律援助机构办公条件。配备必要办公用房和办案设备,提高工作效率。法律援助中心办公用房面积不低于60—90平方米。

4.设立区法律援助机构规范化接待室。

(三)扩大法律援助办案力量,建立以社会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为主的法律援助志愿者队伍。

1.充分发挥和合理调配律师资源。以社会律师为法律援助主要实施力量,建立健全科学、合理、高效的法律援助案件指派制度和机制,促进社会律师公平履行法律援助义务,每名律师每年应当承办法律援助案件,提高社会律师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比例。要提高社会律师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积极性,提高法律援助案件补贴标准,完善法律援助补贴发放制度,确保办案补贴及时足额发放。

2.积极发挥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作用。要在充分发挥律师作用的同时,把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作为律师资源不足的有益补充,指派其办理与其业务能力相适应的法律援助事项。

3.建立以律师为主体的法律援助志愿者队伍。积极引导社会团体、高等法律院校等社会组织人员和社会志愿者参与法律援助活动,壮大法律援助社会力量,营造全社会共同支持法律援助、关注困难群众的社会氛围。

(四)采取便民利民措施,畅通法律援助申请渠道。

1.开通统一号码为“12348”的法律援助专用咨询电话,由专职律师值守电话,接待群众的所有来电咨询,并规范值班制度,确保服务水平。

2.进一步健全完善法律援助网络,在律师事务所、司法所等场所设立法律援助受理点,直接受理困难群众的法律援助申请。

3.简化法律援助申请的受理审查程序,缩短审查时限,建立困难群众资料库,凡库内群众申请法律援助的,一律免审查经济困难条件。

(五)扩大法律援助案件范围,放宽法律援助经济困难审查标准,提高法律援助办案数量。

法律援助的受案范围是:

1.依法请求国家赔偿的;

2.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3.请求发给抚恤金、救济金的;

4.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的;

5.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的;

6.主张因见义勇为行为产生的民事权益的;

7.请求工伤、医疗事故、交通事故赔偿的;

8.因遭受家庭暴力、虐待、遗弃请求维护合法权益的;

9.农民工、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请求人身损害赔偿的;

10.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聘请律师的;

11.公诉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人或者近亲属,自案件移送审查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诉讼人的;

12.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诉讼人的;

13.公诉人出庭公诉的案件,被告人因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人民法院为被告人指定辩护的,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提供法律援助;

14.被告人是盲、聋、哑人或者未成年人,或者被告人有可能被判处死刑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为被告人指定辩护时,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提供法律援助,无须对被告人进行经济状况审查;

15.党委及政府交办的法律事项。

申请法律援助的经济困难标准为:申请人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两倍。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不再审查其经济困难状况:

1.持有民政部门发放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证》(或《农村特困户救助证》)、《五保供养证》的;

2.可证明是在养老院、孤儿院等社会福利机构中由政府供养的;

3.农民工请求支付劳动报酬、工伤赔偿和人身损害赔偿的;

4.主张因见义勇为行为产生的民事权益的。

(六)健全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1.加强内部制度建设,有明确的咨询接待、受理审查指派、案件质量监督、重大疑难案件集体讨论、办案补贴发放、档案管理、案件质量评估、投诉处理、经费使用与监督等制度。

2.建立完善法律援助机构同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机制,优化法律援助外部环境,做好法律援助与司法救助的衔接,凡法院给予申请人司法救助的,法律援助机构不再审查其经济困难条件;凡法律援助机构给予申请人法律援助的,法院直接予以司法救助。建立法律援助机构与法院的联络制度,明确联络员。

3.做好法律援助与工作衔接,维护社会稳定发展,对部门介绍的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案件要及时提供援助,对重大或群体性案件要及时介入。

(七)全面加强法律援助队伍建设。

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在法律援助工作队伍中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切实加强业务能力建设,认真学习法律政策知识和法律实务知识,更好地适应法律援助工作的专业化要求,不断提高依法执业能力、群众工作能力、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提高法律援助队伍服务水平。切实加强作风和行风建设。教育引导法律援助人员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树立宪法意识和法律意识,强化责任意识,办理好每一个案件,处理好每一件事情。

四、工作要求

1.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各单位要有效借助此次法律援助应援尽援的契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法律援助工作宣传长效机制,运用多种途径和渠道,广泛、深入、有效宣传法律援助应援尽援工作内容,不断提高社会公众对法律援助应援尽援工作的认知率,切实起到维护群众利益、服务社会的积极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2.坚持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为第一责任,在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努力做好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坚持把调解优先原则落实到法律援助工作中,引导当事人采取调解、和解等非诉讼方式解决纷争,化解矛盾。在法律咨询、案件办理等工作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引导公众理性表达利益诉求,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3.强化责任,狠抓落实。要完善并全面落实法律援助的各项规章制度,完善法律援助机构建设,提高法律援助经费保障能力,畅通法律援助受理渠道。提高法律援助案件的办案数量,加强案件质量监督,提高办案质量。

上一篇:对外宣传工作要点范文 下一篇:大学班级工作要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