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专业的特点范文

时间:2023-11-10 11:21:52

法律专业的特点

法律专业的特点篇1

数字图书馆建设馆配市场一直以来都是实务类和学术类图书的销售市场之一。随着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展开,多数图书馆开始纸书和电子书同步采购,甚至部分图书馆电子图书的采购形成主体。特别是政府、企业等单位图书馆,由于场所限制,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成为主要形式。像最高人民检察院在系统内四级检察系统的联网建设,为检察系统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提供了基础平台,而检察出版社利用系统资源优势,在数字图书馆建设方面正在积极探索推进。电子书馆配市场拓展的基础是品种规模要有优势,法律出版社每年出版新书千余种,处于法律图书专业出版的领先地位,旗下法讯网在电子图书数据库的销售推广上也积累了品种和客户资源,形成一定的市场优势。电子图书虽然是数字化过程的初级阶段,但从目前市场情况看,数字图书馆市场值得专业出版社重视。

专业数据库建设专业数据库的特点是提供海量专业数据的高级检索功能,为专业人士提供高端服务,产品附加值高,客户群体明确且用户的粘性强,一旦使用基本会形成长期稳定的服务关系,产品收益远高于单本纸书的收益。作为世界著名的数据库品牌律商联讯(LexisNexis),全球许多著名法学院、法律事务所、高科技公司的法务部门都是其客户,该数据库连结至40亿个文件、11439个数据库以及36000个来源,数据库资料每日都有更新。目前国内法律数据库产品除了较多的法律法规数据库外,比较成型的当属涵盖“法律法规”“司法案例”“法学期刊”“专题参考”“英文译本”五大检索系统的北大法宝法律检索系统。但是其数据量、检索能力、更新速度等方面与国外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从纸书的简单转化到专业数据库产品的升级,出版社面对的跨越和挑战是巨大的。主要的提升有几点。一是进一步专业化。法律图书出版社的专业化各有特色。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侧重大众法律用书如法律法规出版;人民法院出版社侧重法官、律师的实务出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人民大学出版社侧重学术、教材出版;法律出版社则涉及法律法规、法律实务、法学学术、司法考试、法学教材等几乎所有法律图书出版的细分领域。但这些出版社要从图书出版商转化为法律信息服务商,对内容处理的专业化水平仍须进一步提升。二是数字技术的应用融合。律商联讯具备强大的搜索引擎,用户除了按照法律检索的惯用方法逐步检索全球法律原始文献信息和全球法律二次文献信息外,还可按需要为某些法律领域进行综合检索以及快速查找特定文档等众多检索功能,为用户提供多种便利。结合产品特点和用户需求开发的新技术,往往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大幅提高产品粘性和用户满意度。同时,大数据时代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未来专业数据库的应用提供了更多的想象空间。近期网络热播的《纸牌屋》案例可以作为一个典型参考。该劇的创作是在对3000万次用户体验在暂停、后退和快进的数据和400万条用户评价数据分析基础上,通过分析观众的兴趣点,成功找到了观众的喜好和演员、劇情的组合点。无疑《纸牌屋》的成功就是大数据分析的经典案例。数据化时代同样可以实现出版者与客户的有效对接,对用户的使用情况、喜好和评价,通过大数据的分析,改进产品、提升用户满意程度有着巨大的潜力以待发掘。

数字化发展的未来,法律专业出版的核心依然是进一步提升专业化。深厚的专业化基础,为新技术的多种应用提供了坚实基础。无论是数据库的开发和应用,还是多媒体出版都要在专业化的基础上才能有无限可能。也许,手机和移动手持终端的承载公民普法的功能,司法考试应试系统的开发推广等等都将在数字化的发展中得到实际的应用。

法律专业的特点篇2

关键词:专门院校;专业法学人才;课程设置;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3-0066-02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的法学专业设置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专门的政法类大学,如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二是综合性大学里的法律系或法学院,如北京大学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等;三是以专门院校里的法学院系,如吉林大学法学院、东北财经大学法学院等。通常政法类院校是以培养法律应用型人才为特色的,综合性大学以培养理论型人才为特色,而专门类院校法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与其他院校有所区别,体现自身的特色,即要培养出专门、专业法律人才。本文仅就专门院校专业法学本科课程改革谈本人之粗浅看法。

一、专门院校法学本科专业课程改革的意义

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高等学校要办出特色,要提高教育质量。高等学校要有特色、高水平,这不仅是国家发展的要求,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也是高校自身的选择。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法律人才为数众多,但高层次、高素质、专门法律人才短缺却尤为严重,培养法学专才已成为大势所趋。专门院校法学专业本科课程改革意义重大,主要表现如下:

(一)专门院校法学专业本科课程改革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要求“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到2020年,高等教育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全面提升……。”《纲要》还要求:“……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要培养高素质法学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专门院校专业法学本科课程改革是当务之需。

(二)专门院校法学专业本科课程改革是合理配置法学教育资源。据不完全统计,全国1000余所普通高校中已有650余所设置了法律院系或法律专业。《2009年北京市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北京市2008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失业或离职量最多的10个专业,占本科失业量的44.0%。失业或离职者最多的5大专业依次是:法学、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其中2008届法学类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79%,远低于当年本科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88%)。专门院校法学专业如果不根据现实的需要、改革课程设置,只能造成法学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加剧法学专业大学生就业负担。

(三)专门院校法学专业课程改革是市场经济的需求。笔者由于职业的关系每年都能接触到来自专门院校法学专业的学生,感触颇深:建筑大学法学专业的学生分不清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医科院校法学专业的学生不懂医疗纠纷举证责任倒置;财经院校法学专业的学生竟搞不清中国银行与中国人民银行的区别……可想而知专门院校法学教育的失败。而在司法实践中,这一现象也比较突出:税收案件中法官、律师不懂增值税发票;建筑纠纷中法官、律师不懂建筑主体结构、承重结构;医疗纠纷中法官、律师不懂医疗常识……社会急需专门、专业化的法律人才。而专门院校对专业法律人才的培养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专门院校的法学专业要扬长避短,走专门化特色化的法律专才培养模式,改革现有课程设置。只有这样专门院校的法律专业才有生存的空间与市场的需求,满足市场经济对法学专业大学生的需求。

二、专门院校法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一)法学本科课程设置不合理。专门院校法学本科课程设置应当考虑到社会对专门、专业法学人才的实际需求。不少专门院校的法学课程开设没有专业特点,基本上是人家开什么可我们就开什么课程。没有对专门院校的法学课程的开设进行可行性分析,致使已开设的课程比较混乱,没有做到与法学专业的融合与衔接。以财经院校法学专业为例,法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基本上照搬、照操政法类、综合类大学的法学课程体系,其结果,专门院校培养的学生法学不仅基本功底不及其他政法类及综合大学,专门、专业法学知识也没有凸显出来。一方面,造成了法学专业的大学生就业困难,另一方面社会对专业法学人才的需求也没有得到满足。

(二)专业基础课程内容所占学分或课时的比重明显偏轻。要做到专门院校法学专门化,专业基础课程的开设尤为重要。以财经院校为例,要打造特色财经法学人才,财经类基础课程应该纳入学科基础课程当中。比如,财经院校应当把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管理学、财政学等学科纳入学科基础必修课程范围之内。设想在没有开设金融学、会计学、税收学等学科基础课程或在所开课程学时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给学生开设金融法、会计法、税法等课程,只能使学生掌握的法律规范与经济学理论相脱节。

(三)专门院校专业法学课程严重缺失。专门院校的法学专业,应当将本专业的法学课程作为开课的重点,开全专业法学课程。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可能凸显专业特长,又可使法学专业符合本专门院校的特点,满足于本专业的法律需求。但在实际上,各专门院校对本行业的法律课程重视不够。以财经院校为例,目前财经院校中,体现财经法学特色的财经类课程的设置比较混乱,没有一个科学的、统一的财经类法学课程类别划分。各院校虽都开设财经类法学课程,但课程类别各不相同,有的为必修课、有的为选修或任意选修课,还有的为必修与选修相结合。同时财经类课程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随意性较大,财经类核心法学课程开设时间较晚,大部分学校在第三学期才开始安排此类课程。财经类课程没有结合相应的法学课程开设。

三、专门院校法学专业课程改革对策

(一)准确定位本专门院校的专业法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

专业人才的培养需专门院校应该在办学过程中准确定位,一是学校类型定位。学校要根据区域、行业的需求,选准自己的定位。二是办学层次定位。如财经院校法学专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非常热门,许多高校都争办这个专业,竞争非常激烈。在这种情况下继续保持特色和优势,就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三是在办学规模上要考虑把资源集中到学生培养、提高质量上。学科建设始终是学校的龙头,学校如何保持优势的特色学科,是学校特色非常重要的内容。以财经院校为例,财经院校的法学专业应当注意在经济、管理的学科交叉中寻找特色,凸显优势。

(二)优化课程结构,强化法学专业特点

以财经院校为例,财经类院校应该根据各自的人才培养目标,适当调整适合本校的必修课、限选课和任选课的比例,使课程结构既科学、合理、相对稳定,又具有一定的弹性。因此,应细化大专业下的小专业,体现财经特色的课程设置,重新整合专业方向课,以突出财经类法学的优势。将限制性选修课作为专业方向课的学校,应增加其总的学分和学时,在总量上提升财经类法学专业方向课的比重。

(三)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及开课时间

为了培养法律专才,专门院校法学专业课程应当有别于专门法律院校。笔者认为,专门院校法学专业课程可分为通识课程、法学基础课程、法学专业课程三大模块,这三大模块中又按照重要程度分成选修课、必修课等,开课的次序、时间应当本着先一般通识课、后法学基础课、最后到专业法学课程这样的程序进行。具体对策如下:

1.通识课程

通识课程是指按照教育部的规定,不分院校、专业,所有高校必须开设的课程。比如,思想道德修养、军事理论、体育、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代史、哲学、政治经济学、外语、计算机等。对法学专业而言,为了给后续的法学教学打下基础,法学基础理论、中国法制史、也应当列入通识课程范畴。专业院校的法学专业应当将这些通识课程划分为通识必修课和通识选修课,思想道德修养、军事理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代史、哲学、政治经济学等都可作为学生的通识选修课;而法学基础理论、外语等则应作为通识必修课。同时对通识必修课和通识选修课必须规定必修的学分。除外语、计算机课可在以后学期根据需要继续开设外,其他全部通识课程均应当在大学一年级修完。

2.法学学科基础课

专业院校法学专业的学科基础课除了要开设法理学、宪法、中国法制史、刑法、民法、商法、知识产权法、经济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14科核心课程外,还应开设司法文书、外国法制史、律师法、法官与检察官法等课程。这些法学学科基础课也可以分成必修课和选修课。可将法学专业的14科核心课程作为必修课,其他课程作为选修课,同时对必修课和选修课必须规定必修的学分。全部法学基础课程应当在大二全学年修完。

3.专业法学课程

如果说专业院校中通识课程和法学学科基础课程设置没有差异的,那专业法学课程将是打造法学专才的核心与关键。各专门院校完全可以根据市场经济对本行业、部门法学人才的需要,设置法学专业专门化的课程体系。以财经院校为例,财经院校的法学专业应当开设并强化财经特色,以经济生活中主要法律规范作为课程开设的重点。可将经济法律规范划分为经济组织法、宏观调控法、市场秩序法、经济管理法、社会保障法等。作为经济组织法内容包括公司法、各种企业法等。作为宏观调控法,包括财政预算法、税法、价格法、金融法等。作为市场秩序法主要包括产品质量责任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广告法等,作为经济管理法包括会计法、合同法等。作为社会保障法包括劳动法、社会保险法等。每一部分又可根据本院校的实际情况再做细分。比如,金融法,内容可含银行法、票据与结算法、担保法、保险法等。这些课程也可分为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这些课程授课时间应当安排在大三及大四第一学期。其他院校可以结合本专业法学的实际需要选课、开课。

当然,专门院校要培养出专业法学人才,对策及措施还有很多,比如,论文写作和实习环节。论文写作应要求写本专门院校相关行业法律论文,医学院校法学专业的学生毕业论文就可以围绕医疗法,而建筑大学的法学专业则可以建筑法为方面来确定选题撰写论文。毕业实习也应当有针对性的到医疗、建筑公司等单位实习……这样就能比较好的将所学专业与实践有机、有效的结合起来。

市场经济的发展需不仅要一批具有一定法律理念、精通和熟悉市场经济法律专业知识的复合型法律人才,更需要既通晓本行业、专业知识又懂法律的法律专才。专门院校法学本科专业可利用自身的学科优势定位法学人才的培养目标,而目标的实现重在课程设置的改革。

参考文献

[1]蒋悟真,张西道.财经院校法学本科课程设置及改革研究――以江西财经大学为例[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3)

[2]财经法学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改革互动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08(11)

法律专业的特点篇3

一、非法学专业法律教学课程设计的三个层次

即使通过经济法律制度整合民法中有关市场经济行为的法律,单单这一门法律课程仍嫌不足。因为在学习经济法律制度之前,学生需要对法律的一般理论,经济法律制度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经济法律责任所涉及的刑法、行政法以及诉讼法等问题均需有基础性的把握。一般而言,经管类专业的法律课程设置应当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基础课程。基础课程主要介绍法的一般理论、我国法律体系的基本构造、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社会法及诉讼法所调整的基本社会关系及其基本内容。课程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对我国法律的基本体系与内容有个概括性的了解,并在此基础培养基本的法律思维与法治理念。《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强调,为全民法治观念,要将法治教育纳入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从中小学即设立法治知识课程。据此可以肯定的是,基础法律课程将成为高校所有专业的必修课程。目前,各高校经管类大多仅开设《经济法》一门法律课,很少未开设专门的法律基础课程。尽管思政类课程中涉及法律基础的内容,但其教学内容的侧重点并不在于基础法律知识的介绍和法律理念的培养,而是将法律作为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的手段来对待的,其侧重点在于尊法守法意识的树立,与作为专业类法律课程的基础以及十四中全会《决定》的要求相差较远。在这种情况下,专业基础类课程中的《经济法学》课程的讲授缺乏必要的基础法律知识背景,仍需先行介绍法律的基础知识,从而严重影响了《经济法学》教学目标的实现。第二层次即经济法律制度。该课程属于学科基础类课程,其内容主要介绍与市场经济活动相关的法律知识。如果说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在于认知和理解,经济法律制度的教学目标则应适当增加法律的具体应用能力。第三层次为专业类课程。这类课程是根据具体专业方向的需要而有针对性地开设的课程。经济法律制度由于涉及到的法律领域十分庞杂,只能侧重于基础,而难以具体和深入。更为深入的内容只能就不同的专业方向有针对性地另行开设。比如人力资源方向,需要专门开设劳动法,工程管理专业需要开设建筑工程法,物流专业方向需开设物流法规,而对外贸易专业方向则需要进一步了解海商法的专业法律知识。这一层次的法律课程由于是针对具体的专业方向需要而特别开设的,故在教学目标上应更加注重法律知识的具体运用。上述三个不同层次的法律课程,经济法律制度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相对于法律基础课程,它已经较为偏向专业需要,是对有关市场经济活动的法律的进一步深入。但相对不同专业方向的特殊需要,它又属于经管类的基础类课程。

二、非法学专业法律课程设计与创业教育之协调

当前,已出版的各类《经济法》教材近百种,但大多数是针对法学专业学生而编写的,虽然部分教材考虑了非法学专业的需要,但并未针对特定专业的自身特点,而是力争“包罗万象”,由各专业根据不同需要自行选择需讲授的内容。由于缺乏明确的针对性,这样的编排内容全面有余,但系统性不足,几乎毫无例外地均是依照单行法律来设章分节。对于非法学专业的学生而言,这样的教学内容安排只能使他们掌握一些零散的经济法律知识,而难以形成体系化的认识,更无需谈法律的具体应用。为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教育部提出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高校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并要求将创新创业类课程的设置要与专业课程体系有机融合,编写适用和有特色的高质量教材。尽管法律教育并非创新创业教育之重点,但法律课程建设无疑是创新创业——尤其是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迄今为止,法律专业课程设计还未能充分考虑创业教育之需要。创业法律教育的关键是让学生了解创业过程中所需要的法律知识并能将之运用到创业工作中去,而相关的法律知识——企业的设立、公司治理、投资者内部关系、合同的订立与履行、市场经营与竞争等等——几乎均与经济法律制度密切相关,故此完全可以与经济法律制度的课程内容设计统一起来。在此基础上,《经济法律制度》课程的内容设计可考虑以创业过程为线索,将相关的经济法律知识贯穿起来。这样不仅可满足非法学专业尤其是经管类各专业法律课程教学要求,而且有助于法律知识的体系化理解和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综上所述,非法学专业的法律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设计与法学专业有很大的不同,但这一问题目前并未受到足够的关注。从当前相关教材的内容编排情况看,也大多没有充分考虑不同专业的专业需求,从而使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均不同程度地受到一些影响。针对非法学类专业的专业特点,分三个层次进行课程设置,并结合创业教育的需要将《经济法律制度》的教学内容与创业法律教育相结合是必要而且可行的。当然,非法学专业的法律教育问题由于涉及的专业范围相当广泛,不同的专业还需根据自己的需要设计相应的法律教学方案。

法律专业的特点篇4

论文摘要:结合单位的实际,分析了现有计算机专业课程特点和不足,讨论了高师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信息安全法律法规课程的必要性、可行性,分析了信息安全技术课程、与信息安全有关法律法规课程的特点.给出了高师信息安全法律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设置方法.

论文关键词:高师计算机专业;信息安全;法律法规课程

人类进入21世纪,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正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信息提供能力和检索能力风靡全球.

网络已成为人们尤其是大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最快途径.网络以其数字化、多媒体化以及虚拟性、学习性等特点不仅影响和改变着大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交往方式,而且正影响着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取向,甚至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网络犯罪,所有这些使得高师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从事网络教学、实践的计算机专业的教育工作者来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这不仅因为,自己一方面要传授学生先进的网络技术,另一方面也要教育学生不要利用这些技术从事违法活动而从技术的角度来看,违法与不违法只是一两条指令之间的事情,更重要的是高师计算机专业学生将来可能成为老师去影响他的学生,由此可见,在高师计算机专业学生中开设与信息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课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抓住机遇,研究和探索网络环境下的高师计算机专业学生信息安全法律法规教学的新特点、新方法、新途径、新对策已成为高师计算机专业教育者关心和思考的问题.本文主要结合我校的实际,就如何在高师计算机专业中开设信息安全法律课程作一些探讨.

1现有的计算机专业课程特点

根据我校人才培养目标、服务面向定位,按照夯实基础、拓宽专业口径、注重素质教育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思路,沟通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之间的课程联系.全校整个课程体系分为“通识教育课程、专业课程(含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教师教育课程(非师范除外)、实践教学课程”四个大类,下面仅就计算机专业课程的特点介绍.

1.1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是按学科门类组织的基础知识课程模块,均为必修课.目的是在大学学习的初期阶段,按学科进行培养,夯实基础,拓宽专业口径.考虑到学科知识体系、学生转专业等需要,原则上各学科大类所涵盖的各专业的学科专业基础课程应该相同.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科学概论、网页设计与制作、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等.

1.2专业方向课程各专业应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设置主要课程,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有关要求,结合学校实际设置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同时可以开设2—3个方向作为限选.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和自我发展的需要,在任一方向课程组中选择规定学分的课程修读.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库系统、软件工程导论、软件工程实训、计算机系统结构等.

1.3现有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的一些不足计算机技术一日千里,对于它的课程设置应该具有前瞻性,考虑到时代的变化,计算机应用专业旨在培养一批适合现代软件工程、网络工程发展要求的软件工程、网络工程技术人员,现有我校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是针对这一目标进行设置的,但这一设置主要从技术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没有充分考虑到: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更广泛的使用网络、更关注信息安全这一事实,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更应该承担起自觉维护起信息安全的责任,作为高师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里应该考虑到教育学生不得利用自己所学的技术从事不利于网络安全的事情.

2高师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必要性信息安全学科群体系由核心学科群、支撑学科群和应用学科群三部分构成,是一个“以信息安全理论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信息工程和信息安全等理论体系为支撑,以国家和社会各领域信息安全防护为应用方向”的跨学科的交叉性学科群体系.该学科交叉性、边缘性强,应用领域面宽,是一个庞大的学科群体系,涉及的知识点也非常庞杂.

仅就法学而言,信息安全涉及的法学领域就包括:刑法(计算机犯罪,包括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故意制作传播病毒等)、民商法(电子合同、电子支付等)、知识产权法(著作权的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等)等许多法学分支.因此,信息安全教育不是一项单一技术方面的教育,加强相关法律课程设置,是信息安全学科建设过程中健全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途径与任务.

高师计算机专业,虽然没有开设与信息安全专业一样多与信息安全的有关技术类课程.但这些专业的学生都有从事网络工程、软件工程所需要的基本编程能力、黑客软件的使用能力,只要具备这些能力且信息安全意识不强的人,都可能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干出违反法律的事情,例如“YAI”这个比CIH还凶猛的病毒的编写者为重庆某大学计算机系一名大学生.由此可见,在高师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中开设相关的法律法规选修课程是必要的.

2.2可行性技术与法律原本并不关联,但是在信息安全领域,技术与法律却深深的关联在一起,在全世界各国都不难发现诸如像数字签名、PKI应用与法律体系紧密关联.从本质上讲,信息安全对法律的需求,实际上来源于人们在面临信息技术革命过程中产生的种种新可能的时候,对这些可能性做出选择扬弃、利益权衡和价值判断的需要.这也就要求我们跳出技术思维的影响,重视信息安全中的法律范畴.

根据前面对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内容的特点分析可知:信息安全技术与计算机应用技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事计算机技术的人员很容易转到从事信息安全技术研究上,加之信息安全技术是当今最热门技术之一,因此,在高师计算机专业中开设一些基本的信息安全技术选修课程、开设一些与法律体系紧密关联的信息安全法律法规选修课程学生容易接受,具有可操作性.

3信息安全技术课程特点

信息安全技术课程所涉及的内容众多,有数学、计算机、通信、电子、管理等学科,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知识,理论与实践联系十分紧密,新方法、新技术以及新问题不断涌现,这给信息安全课程设置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为使我校计算机专业学生了解、掌握这一新技术,我们在专业课程模块中开设《密码学基础》、《网络安全技术》、《入侵检测技术》等作为专业选修课.我校本课程具有以下特点:

(1)每学期都对知识内容进行更新.

(2)对涉及到的基本知识面,分别采用开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讲座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信息安全知识体系,如有操作系统、密码学基础、防火墙技术、VPN应用、信息安全标准、网络安全管理、信息安全法律课程等.

(3)对先修课程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学习信息安全技术课程之前,都可设了相应的先行课程让学生了解、掌握,如开设了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程序设计和数论基础等课程.

(4)注重实践教学.比如密码学晦涩难懂的概念,不安排实验实训,不让学生亲手去操作,就永远不能真正理解和运用.防火墙技术只有通过亲手配置和测试.才能领会其工作机理.对此我们在相关的课程都对学生作了实践、实训的要求.

4涉及到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内容的特点

信息安全的特点决定了其法律、法规内容多数情况下都涉及到网络技术、涉及到与网络有关的法律、法规.

4.1目的多样性作为信息安全的破坏者,其目的多种多样,如利用网络进行经济诈骗;利用网络获取国家政治、经济、军事情报;利用网络显示自己的才能等.这说明仅就破坏者方面而言的信息安全问题也是复杂多样的.

4.2涉及领域的广泛性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化的浪潮席卷全球,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互相交织,信息在经济和社会活动中的作用甚至超过资本,成为经济增长的最活跃、最有潜力的推动力.信息的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大到军事政治等机密安全,小到防范商业企业机密泄露、青少年对不良信息的浏览、个人信息的泄露等信息安全问题涉及到所有国民经济、政治、军事等的各个部门、各个领域.

4.3技术的复杂性信息安全不仅涉及到技术问题,也涉及到管理问题,信息安全技术又涉及到网络、编码等多门学科,保护信息安全的技术不仅需要法律作支撑,而且研究法律保护同时,又需要考虑其技术性的特征,符合技术上的要求.

4.4信息安全法律优先地位综上所述,信息安全的法律保护不是靠一部法律所能实现的,而是要靠涉及到信息安全技术各分支的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体系来实现.因此,信息安全法律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具有特殊地位,兼具有安全法、网络法的双重地位,必须与网络技术和网络立法同步建设,因此,具有优先发展的地位.

5高师信息安全技术课程中的法律法规内容教学目标

对于计算机专业或信息安全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应深入理解和掌握信息安全技术理论和方法,了解所涉到的常见的法律法规,深入理解和掌握网络安全技术防御技术和安全通信协议.

而对普通高等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由于课程时间限制,不能对信息安全知识作较全面的掌握,也不可能过多地研究密码学理论,更不可能从法律专业的角度研究信息安全所涉到的法律法规,为此,开设信息安全法律法规课程内容的教学目标定位为:了解信息安全技术的基本原理基础上,初步掌握涉及网络安全维护和网络安全构建等技术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数字签名法》,《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等.

6高师信息安全技术法律法规课程设置探讨

根据我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结构,信息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课程,其中多数涉及信息安全技术层面,主要以选修课、讲座课为主,作为信息安全课程的补充.主要可开设以下选修课课程或讲座课程.

(1)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基础讲座:本讲座力图改变大家对信息安全的态度,使操作人员知晓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企业安全规章制度的含义及其职责范围内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让学生首先从信息安全的非技术层面了解与信息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主要内容包括:国内信息安全法律法规概貌、我国现有信息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简介等.

(2)黑客攻击手段与防护策略: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借此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了解常见的安全漏洞,识别黑客攻击手法,熟悉提高系统抗攻击能力的安全配置方法,最重要的还在于掌握一种学习信息安全知识的正确途径和方法.

(3)计算机犯罪取证技术:计算机取证是计算机安全领域中的一个全新的分支,涉及计算机犯罪事件证据的获取、保存、分析、证物呈堂等相关法律、程序、技术问题.本课程详细介绍了计算机取证相关的犯罪的追踪、密码技术、数据隐藏、恶意代码、主流操作系统取证技术,并详细介绍了计算机取证所需的各种有效的工具,还概要介绍了美国与中国不同的司法程序.

(4)信息安全标准与规范:信息安全建设过程应该依据相关标准和规范来进行,信息安全测评和认证也应该遵循通行的标准.本课程的目的就是,帮助学员初步了解掌握信息安全领域最著名的标准规范,包括进行系统安全测评用的TCSEC和CC(ISO15408,GB18336)标准、衡量安全工程过程成熟度的SSE—CMM规范,以及对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进行认证的BS7799标准等.

法律专业的特点篇5

一、高职法律专业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高职法律专业课堂教学过程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教学不具备相关的特色,高职法律教学的时间周期为两年半左右,在两年半的时间内教授完所有的法律知识需要合理、创新及特色化的安排课程,但实际教学过程中缺乏创新、特色性,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导致教学效率不高的现象出现;且由于时间及课程设置因素的影响,现阶段的高职法律专业教学教师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更多的法律知识教授给学生,使得课堂变成理论知识讲解的枯燥氛围,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及教学模式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课堂中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对于法律知识大多使用的是“死记硬背”而不是灵活理解及运用,久而久之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降低,学习压力较大的现象;最后在高职法律专业课堂教学过程中无法将专业法律知识与实践进行融合教学,学生缺乏实践经验,无法在实践训练或就业后主要表现为无法运用所学法律知识点解决实际的问题。

二、高职法律专业课堂教学组织模式的探究及分析

(一)构建及优化高职法律专业课堂教学组织模式的过程

在进行高职法律专业课堂教学组织模式的构建及优化过程中,教师应性质性分析教材,合理制定学科之间的教学目标,突出课程教学中的难点及重点,综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水平、接受能力及理解能力等进行分析,制定针对性的高职法律专业课堂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更好的发展。现阶段的高职法律专业教学教材应针对法律专业的学生拥有完整的理论知识体系,保证教材专业知识内容明了,知识的分布均匀,突出了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教材内的案例或实践要求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及发展需要,且具有趣味性的调节知识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继而准确定位课程设置的性质,明确法律专业科目在教学过程中的意义,帮助学生树立准确的整体学习观念,理清教学过程中课程与其它学科之间的关系,完美衔接及配合专业科目教学;最后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方式。

(二)构建及优化高职法律专业课堂教学组织目标

首先将教学内容模块类型化,根据法律专业岗位及职业发展需求目标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对行业及岗位进行调研,对学生在就业之后的典型任务进行设置,了解=职业核心技能,根据相关的职业要求明确学生学习的发展方向,帮助学生确定未来工作的主要走向;继而实施相应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多元化教学方式,根据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结合学生们的学习水平等设置多元化教学方式及形式,将传统教学过程中单一枯燥的形式打破,在充实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学习兴趣、思维能力及合作意识等。

(三)构建及优化高职法律专业课堂教学组织模式的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细化课堂内容的基础上将课程内容制作成完整的体系,将完整额度体系呈现在学生眼前,形成统一感、系统感及完整、联系的感受,使得学生加深对知识结构的直观、形象认识,方便学生进行理解及联系知识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知识框架体系,方便学生更好的把握法律事件、问题及原理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综合、整体及立体分析问题的能力。此外,还应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相应的情境模拟教学,增强实践能力,传统的案例教学很难满足学生学习方面及实践方面的需求,实施情境演练的模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综合意义及非典型性,教师必须在调研及分析的基础上设计相应的演练场景及要求,按照相应的工作任务模块设置针对性学习情境,让学生们快速融入情境中联系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能力,关注学生们的个性发展,根据学生的综合情况结合当下岗位及行业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个性及专能,将学生培养成独特性、优势性及个性化的专业人才。

三、结语

法律专业的特点篇6

关键词:医学院校 法律社团 对策

当前,医学教育模式的转变促使医学生的综合素质亟待加强。法律素养是综合素质中的重要一环,越来越多的医学生意识到法律对其学习、生活、成长的重要性,他们开始基于对法律的兴趣而自发地尝试组建法律社团。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的法律社团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有效地弥补了医学院校重医学专业技能,轻人文精神陶冶与法律修为的不足。然而,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的校园特点及“法律社团”的宗旨属性却造成法律社团在建设发展中呈现出一系列的困境。据此,有针对性地改变困境,摸索出适合法律社团实效发展的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的特点、法律社团的基本属性

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相对综合院校专业设置较为单一,有着较强的医学专业氛围与环境。医学生课业压力大,知识学习强度高,课堂之外活动参与兴趣不高。法律社团属于专业知识性社团,法律社团的成员不仅需要对法律感兴趣,也应具备一定的法律专业知识。

二、高职高专医学院校法律社团的特点及现状分析

1.法律社团功能发挥上,状态不理想

高职高专的医学生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识,但这种法律意识是基础的甚至是浅薄的。在实际社团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遇到需要运用的法律专业知识,其成员往往是被动地等待指导老师的告知,不能有效自主地完成。例如,法律社团成员对开展模拟法庭活动表露出极大的兴趣,活动策划书做得很是完善,但具体到模拟法庭的案例选取上,参与角色的任务承担上,及整个模拟法庭的前期准备、庭审程序等则无所适从,完全依赖于指导老师对模拟法庭活动每一个步骤中的法律知识的分析讲解,完成的是一种机械单一的复制过程。

2.机构设置流于形式,空效低能运转

高职高专法律社团在成立时,通常因为借鉴的是其他学生社团的机构设置模式,缺乏基于自身运行特点的机构设置,开展活动时,内部机构在组织协调时常产生冲突,效率低下的情况时有发生。再者,社团成员多为大一新生,参与活动有热情没实力,组织开展社团活动的能力不足。

3.法律社团成员流动性大,组织不稳定

高职高专的医学院校学制一般为三年。法律社团吸收招纳新成员时,几乎全部是大一新生,而就是这批构成社团成员主体的大一学生却又在加入社团后,不久纷纷离开。这是由于医学院校专业学习压力大,其它年级的同学忙于见习、实习,学习生活圈子不在校园。大一新生则在认识到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课程设置满而全,考试多,实训多等负担重的实际情况下,虽有一腔热情但奈何无力分身,加之法律社团不比一些文艺体育类,可以调节学习压力,丰富业余生活,迎合医学生课堂之外求轻松的心理。在这样的情况下,社团组织松散,缺乏稳定性,培养社团骨干成员更是难上加难。

4.社团活动单一,层次较低,运行缺乏内在活力

由于学生社团是学生自发组织的团体,符合一定的标准在校团委备案即可组建。高职高专医学院校法律社团在成立时,有很大的随意性,有时可能是发起人为了锻炼自身的组织协调能力而“标新立异”的结果。一旦社团成立,面临种种问题,发起人普遍采取逃避态度。在社团建设的过程中,定位比较模糊,目标低,组织规模小,开展活动少,是真实的现状。缺乏对法律的了解,欠缺对法律知识的运用,法律社团徒有虚名。

三、对策

高职高专医学院校该不该有法律社团。答案毋庸置疑。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使得医学与法律知识密切相关。法律社团应该是医学生锻炼提高素质的一个平台,是一个传播法律知识,培养能力,发挥潜能,塑造自我的“第二课堂”。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的法律社团应结合医学教育特点和自身工作现状,使社团逐步规范化,同时注重汲取其他社团建设经验,锤炼自身,办出水平,做出特色,构筑校园里一道亮丽风景线。

1.明确自身定位,理清发展方向

从实践中来看,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的法律社团具有复合型社团特点:兴趣爱好,理论学习,倡导社会公益在整个社团建设中交叉存在。同时,成员没有接触过系统的法律学习,无法把法律社团打造成一个运用专业法律知识服务校园的组织。但是“法律”二字是社团建设的核心与优势,社团要通过“法律”的魅力,不仅吸收对法律感兴趣的成员,而且要逐步培养成员的法律素养,建立以自我学法为基础,宣传普及法律为途径,动态反馈校园师生所需法律信息的运行模式。从这个角度说,法律社团自身定位应明确为校园师生进行法制服务的基础性社团,是构筑法制校园的一个重要活动载体。

2.创新社团内部工作模式,提升工作效率

法律社团在成立之初过多地参照、复制了一般社团的内部工作模式及流程,与自身情况严重不符。据此,在法律社团建设中,应围绕法律社团的工作性质,工作途径,工作目的对内部机构及工作方式进行创新,从而提升法律社团工作的高效。

3.立足医学教育,创建特色社团

在医学校园里蕴育诞生的法律社团,社团成员又都是清一色的医学生,他们对医学事业感情深厚。活动是社团的生命线,法律社团的活动开展中,要打造符合自身特点的品牌活动,例如组织开展卫生法规知识讲座,开展以“医疗事件”为内容的模拟法庭等。社团在开展各项活动时,完全可以把医学知识和法律知识糅合在一起,在开展活动时,突显卫生法律相关知识,发挥自身特色及优势的同时赢得校园师生欢迎,社团自身永葆活力。

四、小结

总之,法律社团的建设是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在构建法制校园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认清法律社团发展的意义,明确其发展方向,合理定位、创新思路、科学引导,加强学生法律意识培养,深化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与法律案例的衔接,从学生自身的经历中选取典型案例,提高社团成员乃至全体学生的法律学习热情,营造一种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切实将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的法律社团建设成为校园法制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

参考文献:

[1]唐艳红、周武汉.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学生社团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文教资料2013年第15期

法律专业的特点篇7

(一)高职教育在专业建设方面的特点表现为: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目的,为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合格的建设人才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就决定了其专业设置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需要为目的,凡是市场、社会需要的就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因此说,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的生命线,是高职教育工作的重心。

(二)高职教育在办学模式方面的特点表现为:产学结合、校企合作,这是高职教育的核心理念。“寓学于工”的人才培养新途径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就决定了职业教育在办学摸式方面必须走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路子,以实现共同发展达到双赢。

二、高职法律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体系

(一)培养目标:

我们在高职教育中设置法律教育,如何才能尽可能的培养我们面向珠三角地区所需要的法律人才,首要前提在于要弄清楚,高职法律教育培养的目标;这个培养目标既要符合地方对于法律人才的需要,也要符合高职教育本身的特点。具体而言,培养高职法律人才必须要与一般的本科的法学教育有分别,形成自身的特色,即有相对应的竞争优势,填补一般本科法学教育的空白。经过这几年的实践,通过往年毕业学生的就业情况,以及目标珠三角产业发展的需要,分析得出,要培养动手能力比较强的,有一定实践能力的,与本科、甚至研究生法学教育形成高低搭配的应用性法律人才,即我们在培养目标,是培养中低端的,能基本满足中小企业日常法律应用需要的人才,为企业提供一般性的法律意见且其在必要情况可以担当专业法学人才的助手。这个人才培养目标切合高职教育所特有的应用性人才的要求,同时还兼顾我们学校培养面向珠三角中小企业人才的总体定位,还能避开与本科高等法律培养目标的直接复制和竞争。

(二)课程设计

围绕着培养面向珠三角的应用性法律人才的目标,我们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合理的设置课程,目前能做到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理论课程精简:

按照教育部对本科法学教育课程的要求,总共有12门核心的课程,但通过实践,其实在实践中能经常用到的其实并没有那么多,对于高职教育而言,不必要的课程设计等同于浪费,而且与培养目标不合,再结合珠三角目前企业对于法律人才的具体要求来看,我们对法律课程进行了删选,选取了刑法、民法、经济法、合同法、劳动合同法等基本课程,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减低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要求,相对的也将课程的时间也合理的减少。

2、完善实训教学目标、方式体系

我们要培养面向珠三角的法律应用性人才,离开不了实训教学。目前我们结合珠三角地方需求,完善法学实训教学方式,其主要包括案例分析与讨论、法庭旁听、模拟法庭实训、法律援助、毕业实习等。以实训时间因素,可以分为课堂实训教学与课外实训教学。课堂实训教学主要指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技能训练,包括案例讨论、模拟法庭实训等。为培养学生今后进入地方法律实务部门能力的需要,在开展案例讨论、模拟法庭实训时,我们教师有意识地选择珠三角本地发生的有代表性的案例开展实训教学,在此基础上,突出学生的分析案例能力、抗辩能力的训练,以体现庭审过程的模拟训练要求。

3、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完备实训教学人才与实训教学基地体系

实训教学除了本校的法学专业教师以外,还聘请了具有丰富的地方实践工作经验的法律工作者作为实训教师。我们法学专业的专任教师也适当参与法律实践,以求获得地方法律实践经验,这既可以服务于地方,又可以为自己的教学提供地方实际案例材料。同时,我们院校法律专业教育还加强与地方法律实务部门的沟通与联系,还定期邀请地方法律实务部门的优秀法律工作者来校针对法律实践中的典型问题进行专题讲座;我们院校法律专业也与地方法律实务部门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如我们学校与本地肇庆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及端州区法院联系沟通,让学生在校学习阶段至少有两个月在这些实务部门进行见习和实习,见习、实习期间,学校还专门派出带队教师加强双方沟通。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使学生能学会整理案卷,熟悉相关法律实务程序等法律运用基本技能,并能使学生了解熟悉地方法律实务部门对法律人才素质的要求,从而促使他们全方位提高自己的专业实际操作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法律实务工作确立应具备的各种能力。

法律专业的特点篇8

学法律文秘好就业吗你要真指望这个专业文凭,还拿个专科学历,就业的话没有“关系”,估计难了。

问题在于你想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了?文职人员?撰稿人?编辑?还是秘书?

我的建议是想好你未来将要从事的工作,并朝其发展。如果是秘书,那就去学速录,这个比较特殊,在文秘中,这个是特别的专长。如果是文职,你没有特定专业的文凭,很吃亏,所以建议你去考自考,然后去考专业证书,再就业“中文专业,自考里面有的,到海师报名”。如果是新闻方向的,如报社,甚至是法律向的,你可以先去问问试试,有点困难,但并不是没有机会。

如果想清闲点,做吃等死的话,去考司法考试。考过了,前途无量。中国三大证书,注册会计师,国家二级建筑师,律师证。估计你也只能向着最后的那个方向去考,那个考出来,你为必须要就业,每个公司都需要法律咨询顾问,你可以挂靠在公司上面,不去工作,每月照样拿钱。懂否?

第一阶段课程通常比较宽泛,只有进入第二阶段攻读学士文凭和硕士文凭时才能真正开始专业化定向。在法国,法律专业的这第一个真正的大学文凭需修完三年高等学业课程后才能获得。这专业学位文凭对至少学过两年法律的外国留学生开放。

法律学士的教学大纲上有商法、社会法、国际法、民法和行政法。这个阶段的学业还不算太专业化(某些职业学士文凭除外,例如,纳尔波纳大学的法律与葡萄产业管理职业学士文凭或里昂第二大学的法律与农业及农业食品企业管理职业学士文凭),但从学士以后的硕士阶段则变得更为专业化,届时得选定专业方向。因为,法律专业硕士阶段可以在普通学科硕士文凭和选科硕士文凭之间选择。

普通法律硕士文凭设立学校有:埃克斯-马赛第三大学、阿尔图瓦大学、尚贝里大学、巴黎第十二大学、留尼汪大学、圣艾蒂安大学、斯特拉斯堡大学。

其它可以修读专科硕士学位的专业有:欧洲法、企业法、欧洲法与比较法、税法、法国法、西班牙法、欧洲法与西班牙法、国际法、法国与德国国际法、公证法、私法、欧洲私法、公法、欧洲公法、专门公法、欧洲比较商业国际法。

私法硕士文凭的可选专业有:司法职业、司法职业与德国法、司法职业与企业法、司法职业与犯罪学、国际商法、欧盟法、企业法、商业法、商业法与德国法、商业法与遗产法、法国与英国法、法国法与德国法、国际法、公证法、欧洲国际法、社会法、犯罪学等。

上一篇:直接融资的主要方式范文 下一篇: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