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专业远程教育范文

时间:2023-09-27 18:01:53

法律专业远程教育

法律专业远程教育篇1

对法学实践教学无专门的师资配备实践教学的建设需要大量资源,这些资源包括有兴趣和有经验的教师、司法部门的配合等,与传统的法学教育模式相比,这些资源的取得更为困难,也昂贵得多[2]。法学实践性教学的目的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法学实践能力,这就要求从事法学实践教学的教师本身拥有相当丰富的实践经验,熟悉与实务活动相关联的实体和程序问题,在法学实践教学中起导师作用的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远程教育的法学教学仅设置了法学专业责任教师和课程责任教师,没有配备专门的法学实践教学师资力量,即便在专业责任教师和课程责任教师中,有些人基本上没有司法实践经验,缺乏专业实践的阅历,在回答学生提出的实务性较强的问题时,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与实务界的通常做法相距甚远,因此这些教师难以胜任实践教学的指导任务。

传统法学实践教学手段不能满足远程教育模式的需要目前,传统法学实践教学的常见模式主要有模拟法庭、法律咨询、法院旁听、毕业论文、毕业实习等形式,现在也有些法律院系开始采用诊所式教育和社会调查作为实践教学手段。这些实践教学模式在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然而,这些教学形式在教学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以诊所式教育为例,一些高校引入法律诊所教学理念,开展法律诊所教育;部分高校没有诊所得以依托的法律援助中心,无法进行诊所教育。即便引入诊所教育的部分高校,也存在诸如案源不足、学生选择方向、课程设置、学分计算等这样那样的问题[3]。此外,虽然这些法学实践教学方法也能在远程教育模式下运用于法学实践教学,但作为主要以网络平台为依托的远程教育模式,仅有这些教学手段是远远不够的,要满足远程教育模式的需要,教师必须要凭借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法学实践教学资源和支持服务,在网上教学平台中应专门设置“实践教学”栏目,通过网上教学平台,给学生以法学实践教学方面的引导和帮助,提高学生的司法实践能力。

当前法学实践教学与远程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存在冲突在当前的开放教育法学实践教学中,发挥作用的主体地位不明,仍旧采用教师是中心,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的教学方式。以笔者数年来开放教育的亲身实践来看,无论是网上教学平台的教学还是面授课的教学都是以一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教师为主体,学生主体地位不明,甚至有些课程的实时交互和非实时交互环节仅有教师的参与而很少有学生参加,网上教学平台上的教学资源中也很少有实践教学资源,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法学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合理现代远程教育的特点需要教师具备崭新的评价观念,强调异质的平等观,强调对学生的评价要区别对待,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善于适时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过程做出评价、并及时提供有益支持的能力[4]。目前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教师评价体系;二是学生评价体系。就教师评价体系而言,“重科研轻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普遍存在,如现行的职称评定制度中,科研是主导因素,这就导致教师将主要时间、精力投入科研,不重视实践教学的研究与改革。就学生评价体系而言,形成性考核主要以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来评价,终考则主要以考试成绩来评价,这都不能准确反映学生的实践能力,有些积极参与实践教学、思维活跃、分析问题能力较强的学生,其考试成绩却不一定很理想,导致评价结果可能与学生实践能力的真实水平差异很大。

远程教育模式下法学实践教学导师制的构建

(一)设置科学合理的远程教育法学实践教学课程体系首先,要保留“实践课”模块,即在法学本科开设毕业论文和法律实践课程,在法学专科专业开设毕业论文和社会实践课程,并将这两门实践课程的教学落到实处。在实施法学实践教学导师制时,应对这两门实践课程配备专门的导师团队,以一名导师指导10名学生为宜,专门引导学生参与司法实践,学生完成既定的实践活动才能获得相应的学分。其次,在专业课、专业拓展课及通识课中,应改变与普通高校相类似的课程设置,加大实践课程在整个教学规则中的比重,使开设的课程更符合培养学生法律职业能力的目标。在调整专业规则时,可将分散于各理论课程中的实践教学内容按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进行整合、提炼,形成若干独立的实践教学课程。最后,对于现有法学专业规则中过于偏离法学理论和法律职业能力培养的现有课程,应当果断地剔除。

(二)组建“双师型”远程教育法学实践教学的导师团队构建法学实践教学导师制,应组建法学实践教学的导师团队,团队成员应由“双师型”的教师组成。所谓“双师型”教师,是指既是高校法学教师又是兼职执业律师的教师[5]。双师型教师既要有从教的资格,是法学教学的骨干,具有与从事教育工作相适应的理论水平和能力;又要有职业经历和实践技能,能够及时掌握法学专业发展动态和司法实践能力,熟悉和精通相应法律业务。在法学实践教学中,导师团队可发挥集体的力量,集众人的智慧和经验来共同创建网上法学实践教学资源,中国开放大学的导师和省校导师可以网上教学平台为依托,在网上开展法学实践教学的导学,分校和教学点的导师可直接指导学生参与真实的司法实践,必要时也可邀请省校或中国开放大学的导师参与指导,团队成员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参与实践,每人所指导学生人数以10至15名为宜。

(三)在法学实践教学中采用与远程教育相适应的导学方法在法学实践教学中,除了采用现有的一些法学实践教学形式和方法外,还应结合远程教育特点来拓宽法学实践教学的渠道,丰富法学实践教学的形式,对不同阶段和不同基础的学生适用与其相适应的实践教学方法,以及对相同基础的学生适用不同类型的实践教学方法来培养锻炼学生各方面的实践能力。如根据大多数学生为成人的特点,可多采用社会调查、诊所式法律教育的方式来进行实践教学;对于模拟法庭、法律咨询、法院旁听等实践教学形式可采用远程教育的方式来进行,依托于网络平台,做到资源共享;对于毕业论文、法律实践或社会实践课程可采用导师带队实习或指导其进行社会调查来进行,导师也可在网络平台上提供给学生相应的支持,在学生实践过程中给予适时的指导。

(四)利用远程教育规律设置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自主学习一般是指学习者自己确定学习目标、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方法、自觉调整学习过程、并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评价的过程。在学生自主学习中,对教师而言,将自己的角色即知识的传播者转变成学习资源的咨询者和管理者,绝非易事,同时教师让学习者自己解决问题也不简单。从教师为主导到以学生为主导的过渡困难重重。教师为主导到学生为主导的变化是实现自主学习的必要条件[6]。导师在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应设置科学可行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以督促、组织学生进行法学实践。无论是形成性考核还是终考,都应从考核记忆能力为主的考试与考核方法,转向以考核实际能力为主的考试和考核方法,在考核中加大实践能力考核的比例。评价体系应体现形成性评价的特点,重视过程评价。评价的方式也应多样化,不仅要注重量,还要注重质,评价时应利用远程教育规律,可利用网络平台的技术来测试学生的在线实践学习。同时,学校对导师的实践教学也应确立评价体系,对于指导学生从事法学实践的教师给予相应的绩效考核,以激励导师的教学积极性。

法律专业远程教育篇2

1西部医学教育现状

中国西部地区一般是指西南五省区市和西北五省区以及内蒙古、广西两个自治区。西部地区幅员辽阔,面积约685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71%;人口约3.65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9%,是我国经济欠发达、需要加强开发的地区,它也是我国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中国西部边陲,面积166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总面积的六分之一,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在历史上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现在又成为第二座“欧亚大陆桥”的必经之地。新疆人口为1963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占60.5%。共有47个民族成份[1]。

又如,自治区。位于中国的西南边陲,青藏高原的西南部。面积122.84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总面积的八分之一,是世界上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自治区是中国人口最少,密度最小的省区。现有人口221.8万,人口密度为1.73人/平方公里,只有全国平均数的六十分之一。全区人口分布很不平衡,主要集中在南部和东部。阿里、藏北那曲,人口特别稀少,往往百里不见人烟[2]。

尽管中国政府在半个多世纪的建设中,不断加强对西部地区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在上世纪末的时候又提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构想。明确提出“大力加强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国家根据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少数民族地区,扶持边远贫困地区发展教育事业”。这些决定和构想对西部地区的医疗卫生事业起到了一定的普及、推动和提高作用,但医疗卫生工作条件较差和专业技术人才匮乏,专业技术人才流失的现状依然不同程度存在。

改善西部地区医疗卫生条件,不仅对于中国医疗卫生总体水平的提高,会有直接作用,而且也会对于世界上其他国家,特别是尚处于发展中和暂时落后的国家,也有一定可借鉴的作用。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认为“跨越式”改变西部地区医疗卫生现状的有效措施之一就是大力开展医学远程教育。

2远程教育

2.1远程教育的特点

2.1.1可以突破学习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现代远程教育提供的是同步或异步方式教学。学习者可以不受自身工作条件的限制,在只需有终端接收设备(计算机或电视机)的条件下,就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教育内容和信息。这种教育不同于一次性的学校教育,而是实现终身教育的最佳方式。

2.1.2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它把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改变为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它可以针对每一个学习者,按最有效的个体化原则来组织学习,更注重培养自学能力。它能及时反馈和调整学习内容,体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教学规律。

2.1.3有利于创新意识培养现代远程教育可使用多媒体手段为教学服务,与传统班级课堂教学和广播电视教学相比,它能够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和及时反馈,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开发大脑潜能,培养创新意识。

2.1.4有利于共享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效率和效益

它可以把最优秀的教师集中在一起授课,让更多的人同时获得高水平、高质量的教育,实现资源共享,扩大教育规模,提高教育效益。远程教育的这些特点,能够针对西部地区地广人稀、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有效普及和提高当地医疗卫生工作者及人民群众的卫生知识。这也正是他们了解国内和世界前沿学科动态的理想方式。

2.2远程教育的开展方式

2.2.1网络教育(学历教育)在试点的基础上,教育部近几年分批在全国比较知名的高校中已批准67所高校和中央电视大学公共服务体系可以进行网络教育。这68所开展网络教育的学校中,有13家院校提供医学远程教育,涉及基础医学、中医、药学、护理学、生物医学共工程、卫生事业管理、医学信息管理等十余个医学相关专业[3]。他们的教学方式或采用“地网”,或采用“天网+地网”形式,主要的学习功能模块有实时授课、网络点播、在线答疑、电子留言,网络作业、资源连接等。学历层次包括专科,专升本。

2.2.2医学网站(非学历教育)除教育部批准的试点普通高校网络学院提供的学历教育外,另有好医生网、37℃网等网站在非学历医学远程教育方面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好医生网站是卫生部批准的医学专业信息网站,是药监局批准的经营性医药网站,也是目前卫生部批准的国内第一家可以进行网上远程医学教育,并有权授予国家一类继续教育学分的医学教育网站。该网站拥有国内最强大的学术阵容做后盾,开设医护人员的专业教育,如:继续教育,卫星远程教育,考试辅导,岗位教育等;医院科教领域的信息管理技术,如:继续教育管理系统,专家系统,科研项目管理系统等;医药企业的信息化产品,如:DIS,Online-Training,SMS等。其中卫星第一频道以专题讲座、讨论、案例为主要内容;第二频道侧重国内著名医院的手术直播和手术点评;第三频道主要内容为执业医师、护士资格考试辅导。通过网站内容的学习,既可以学习和了解最新最前沿的医学知识,还可以获得继续教育学分,满足医务人员业务考核及职称晋升的需要。据有关资料报道,我国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对550万在职卫生技术人员进行继续医学教育,以扩大继续医学教育的覆盖面[4]。

除此而外,还有一些地方政府网站和学术性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公司的网站也开展着有关医疗卫生教育或继续教育工作。

2.2.3远程医疗远程医疗是网络科技与医疗技术结合的产物。它以计算机和网络通信为基础,实现对医学资料(包括数据、文本、图片和声像资料)和远程视频、音频信息的传输、存储、查询、比较、显示及共享。它通常包括:远程诊断、专家会诊、信息服务、在线检查和远程交流等几个主要部分。远程会诊是一种两地或多地医生交互式共享病人诊断信息,特别是放射学图像、超声图像、病理检查、心电图、血压等多种报告的分析诊断过程。最终诊断报告由本地医生提出,异地专家只是提供参考意见,以协助本地医生作出正确诊断。

远程会诊包括:治疗方案会诊、手术方案会诊、明确临床诊断会诊等。远程诊断是在分享医学影像及其他各种诊断信息的基础上,最终诊断报告由远在异地的专家签署。它涉及到图像的数据采集、压缩、传送、解压缩、处理和显示等各个技术环节。远程诊断:包括病理诊断、放射学诊断、皮肤病诊断、超声诊断、内镜诊断等。在开展医学远程教育的过程中,一些较传统的方式也起着很大作用。比如,通过播放光盘和收看有线电视来获取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3对医学远程教育思考

3.1转变观念,提高对远程教育的再认识

20世纪后期以来,知识的增长呈现爆炸趋势,信息和知识的获取方式也是多种渠道的,特别是网络的出现不仅是学习方式的一次革命,也是学习理念的一次革命。虽然,远程教育的开展在我国时间并不很长,但以其灵活性、普及性、终身性和共享性的明显特点而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在中国西部,由于其教学条件、教育资源,教师水平和教学质量与发达地区有着较大差距。实施远程教育,对这里的人们在较短时间内,提高教育和医疗水平,进而摆脱贫困走向小康有着重要的意义。这是时展的必然,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早行动早受益;行动范围越大,受益面积越广。而且要将这种对远程教育的认识,通过方案规划,经费投入,人员培养等环节加以落实。

3.2共享资源与标准化

3.2.1资源共享在开展远程教育的过程中,资源建设与开发无疑是项基础性工作。在资源建设中往往存在资源较少,即“有路无车和有车无货”的问题以及资源浪费的问题。现在西部地区已建起许多网站,但实用内容较少,有的甚至仅是一个简单的网页,没有可连接的实际内容;有的则是内容和水平较差,是一种低层次重复。这种形式的网站是对资金,时间和人才的浪费。因此,必须要花大的精力和投入加强资源建设。在共享多种形式的网络资源时,还应对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印刷资料和电子光盘资料一并加强建设和共享。

3.2.2标准化我国目前远程医疗尚无统一制式,信息传输存在着通讯信道不同、应用软硬件不一致、设备不兼容等问题。为共享资源,我们需要有一个国家统一的并力求于国际接轨的标准以推动远程医学教育健康发展。

3.3建立并完善远程医学教育中的法规远程医学中的法律、法规涉及到远程医学能否长期有效开展的问题。特别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以后,医疗信息可能涉及司法鉴定中的法律问题就显得特别重要。例如,现行的法律规定要求使用“书面的”、“签字的”或“原始的”资料才具有法律效力,而对电子病历、电子医疗文书、电子文档、电子签名等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在我国已有的法律法规中,既有从国家宪法和部门法的高度对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有关信息活动涉及国家安全的法律约束,也有直接约束计算机安全、国际互联网安全的法规,还有对信息内容、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产品授权审批的规定。但是,目前尚未见到有针对企业级或部门级的局域网管理法规,更没有信息化医院从业自律和他律的法规性规定。

3.4加强对远程教育的规范管理

3.4.1卫生部对规范管理的要求在《卫生部关于印发在职卫生技术人员开展远程医学教育的意见的通知》中明确写到:“为满足人民群众对高水平卫生服务的需求,须利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建立终生教育体制,以不断提高卫生技术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同时指出,“远程医学教育是采用先进信息技术,使广大在职卫生技术人员不受时间、地点限制获得知识的一种全新教育手段,是我国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对于采用远程教育开展医学培训和教育的方式,卫生部给予了肯定和支持。在此基础上,为了规范管理,在一些具体条款上也做了相应规定。如要求“远程医学教育的服务对象以在职卫生技术人员为主。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经审核批准的继续医学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岗位培训、乡村医生教育培训等教学项目或课程。”在管理上要求“远程医学教育实行行业管理。由国家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具体实施。卫生部负责远程医学教育制度的建立和管理,远程医学教育规化的制定,远程医学教育制度的督导和检查;负责对开展远程医学教育的卫星网络、计算机网站的资格进行审批和管理。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在统筹规划下应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组织制定远程医学教育规化、实施细则,协调、督导和检查远程医学教育工作。负责审批和管理当地开展远程医学教育的教学站。”

另外还规定了各类继续教育项目和学分的批准程序及授予标准。这些规定和要求对开展远程医学教育起到了很大的推动和保障作用。

3.4.2教育部对规范管理的要求为规范管理,教育部先后颁发了一系列政策和办法,主要有:《关于支持若干所高等学校建设网络教育学院,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几点意见》;《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暂行管理办法”的通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对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学校网络教育学生部分公共课实行全国统一考试的通知》;教育部《关于对普通高等学校网络教育学院教学工作评估体系》和《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评估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的通知》。

这些文件不仅有对开展远程教育的构想、条件,还有对教学环节中的质量监控,学籍及证书管理以及评估等问题的规定,它对于加强和规范远程教育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保障作用。

3.4.3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要求由于医疗卫生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实践和操作性很强,关系到人身生命。遵照高等医学教育规律和我国卫生事业发展对卫生人力的需要以及行业人才准入的有关规定,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发文件要求,自2002年10月31日起,成人高等教育举办的医学类专业、相关医学类专业、药学类专业的学历教育,自学考试和各类高等学校远程教育举办的相关医学类专业、药学类专业的学历教育,只能招收已取得卫生类执业资格的人员,停止招收非在职人员。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医学教育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很重要,离开这个环节就不可能培养其成为一个合格的医务工作者。

尽管教育部和卫生部在管理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而且各有关基层单位也制定了相应制度和办法,但是,事物总是在不断发展,新的问题和矛盾还会不断产生。因此,需要在实践中对这些规定和措施不断予以完善。

法律专业远程教育篇3

[关键词]法学专业大学生 就业 原因 对策

[作者简介]梁斌(1975- ),女,河北保定人,中共保定市委党校,讲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研究方向为行政法、民法、诉讼法;夏玉芬(1971- ),女,河北易县人,中共保定市委党校,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经济法与民法。(河北 保定 071000)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2-0088-02

我国自1977年恢复法学教育以来已有三十多年。1977年全国法学专业招生的人数只有223人,但自1997年我国提出“依法治国”方略和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法学教育取得了飞速发展。法学一直被认为是热门专业。目前全国开设法律专业的大学已经有六百余所,开展各种形式法学教育的单位总计九百多个,法律专业在校学生达七十多万人。根据麦可思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对全国2006届、2007届、2008届、2009届、2010届毕业半年后的高校学生培养质量和社会需求状况调查显示,法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已经连续几年垫底文科类专业。就业难成了高校法学毕业生和家长的心病,也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议。本文从法学教师的角度剖析法学专业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一、法学专业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

1.就业率低。法学本科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并非近年的事,20世纪末就有显现,尤其是从2002年开始法学本科毕业生就业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机,在全国214个学科专业中,法学专业就业率排在187位,2005年则成了“老末”,此后一直名列榜尾。

2.专业与职业不对口。对于法学专业的毕业生,传统意义上的“专业对口”是指进入公检法机关或是从事律师职业。而麦可思公司的调查数据显示,现在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行业排名前5名的依次是:办公室职员、行政秘书和行政助理、法律职员、其他法律助手、法官及助手。这意味着法学类毕业生从事与法学相关工作的比例较低。《中国2008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显示,2008届法学本科毕业生从事与法学相关工作的比例为45%,而高职高专法科毕业生的比例仅为25%。《200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的统计数据显示,法学类本科毕业生工作与法律专业的对口率为47%,而高职高专的对口率仅为29%。2011年就业蓝皮书显示,三年后专业对口率最低的是法学,为55%。

3.失业率较高。根据北京市2009年的一份针对大学生就业的报告显示,“法学”这个曾被称为热门的专业却在大学生失业和离职排名中位居榜首,其失业率更是高过计算机、英语等专业。麦可思公司的数据显示,2010届本科专业失业率排第二的是法学,2010届本科毕业人数最多的100个专业中,法学失业率排第6位。

二、法学专业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1.高校扩招导致法律人才相对过剩。我国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一些高校追求建设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大学,不管是文科院校还是理科院校,都开设了法学专业,并大规模招生(目前全国开设法律专业的大学已经有六百三十余所),但有些学校的师资、硬件设施甚至还不完善。办学的形式有全日制、函授、电大、自考、夜大、职大等,办学层次涉及中专、大专、本科到硕士、博士5个,法学在校学生有几十万人。这影响了法律人才质量的培养,也造成了法律人才的大量“过剩”,为就业难埋下了隐患。但从我国的人口总数来看,目前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并未过剩,比例还很低,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仅占总人口的5%左右,而美国是35%,日本是23%,我们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目前存在的大学生就业难实质是高等教育、人才配置、就业观念等方面出现了问题。

2.法学教育与职业需求脱离。我国的法学教育是学历教育,主要是培养普通的法学通才。因此,课程设置偏重法学理论,即学生在修读马克思主义哲学、邓小平理论、外语、计算机等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必须完成教育部规定的法学专业的14门必修课,加上选修课,几乎涉及了我国现行的所有法律。教师的授课方法也多是通过灌输性的填鸭式教育方式,很少使用启发引导式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对学生的思辨、应用、职业实践等能力的培养,虽然学生获得了抽象的知识与基本的法律理念,但缺乏对学生职业技巧的系统训练。事实上,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精髓在于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此,美国大法官姆斯有句名言:法律的生命在于经验而不是逻辑,即法律学习者只掌握法律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掌握从事法律实践的职业技能。而我们的法学大学生由于缺乏了解社会和参与实践的渠道,难以学以致用,导致就业困难。

3.传统的公检法机关、律师、企业法律顾问等职业门槛高、职位少。以前,一个法律专业的大学生毕业后基本上都有机会进入国家司法机关,但近年来进入司法机关当公务员,成为了大多数法学大学生的奢望。现在要想做法官、检察官、公务员必须参加统一的考试,如司法考试和公务员招考,而这两种考试都存在一个特点,即竞争激烈、通过率很低,甚至因为报名的人数众多,招录的人数有限,而出现了几千人争一个岗位的情况。做律师,我国目前的律师事务所大部分都是注重利润最大化的合伙制、合作制,在用人方面注重短期效益,缺乏长期人才储备培养的积极性。做企业法律顾问,对于大部分中小型企业来说,并不是他们所急需的,需要时多为临时聘用,而对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来说,他们需要的是高层次的、有工作经验的法律人才,致使应届法学毕业生陷入两难的境地。

4.许多学生存在就业地域限制,就业扎堆现象严重。在就业地区倾向方面,许多法学大学生期望较高,对个人职业生涯缺乏长远规划,一味追求经济发达地区,只愿意留在大中城市、省会城市就业,而对基层、西部、农村等急需法律人才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大多数毕业生都不作考虑,即便是来自县、镇和农村的法学大学生也存在此种倾向。大中城市就业相对处于饱和状态,因此人为设置的就业地域限制以及选择就业地区的集中性,导致了法学大学生就业的表面过剩和实质缺乏的结构性矛盾。

5.法律职业准入制度影响。我国《法官法》《检察官法》《律师法》都规定从事法官、检察官、律师行业必须具有本科文凭,并通过司法资格考试。一方面,这一规定的司法资格考试将大量法学毕业生拦在就业门槛之外,因为我国每年司法资格考试的通过率仅为百分之十几,很多法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在大学毕业时未能取得司法资格,有的甚至需要几年的艰苦努力才能取得。另一方面,这一规定中的本科文凭条件使许多非法学专业毕业生参加司法资格考试并通过的学生“抢了”法学专业毕业生的饭碗,我国出现了非法学专业毕业的考生司法考试通过率高于法学专业毕业考生的情况。而许多发达国家的非法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是没有资格参加司法资格考试的,如美国法律规定只有美国ABA全美律师协会认可的法学院毕业的学生才有资格在全美、各州参加律师资格考试,考试通过后才有可能进入法律职业共同体。

三、解决法学专业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1.整合法学教育资源,控制法学招生规模。国家要重新严格审查招收法学专业大学生的大学院校的主体资格,对师资力量、课程设置、图书资料、教学设备等作出明确统一的规定,对不符合的院校进行教育资源整合,该取消的坚决取消,保证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法学大学生。今后如果条件成熟,在招生方面还可以借鉴美国的做法(目前可以选择一两所法学院校进行试点),即只有在其他领域或学科取得了学士学位后,才有资格成为法学学生,这样不同的专业背景、不同的工作经历,有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多样性,有利于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思考问题。另外,在职业资格准入方面,应对法学毕业生与非法学毕业生设置不同的条件。

2.创新课程设置,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完成教育部规定的14门基本课程的基础上,坚决改变过去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忽视实践能力培养的做法,规定实践教学的时数,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如聘请一些有实务经验的律师、法官、检察官、仲裁官等担任兼职法学教师,为学生讲授一些实践性强的课程,通过大量亲身经历的案例教导学生,从而使学生深刻地理解法学理论的精髓;增开一系列专门的职业教育和职业训练实践课程,通过法律诊所、模拟法庭、模拟仲裁庭、模拟预审室、模拟律师事务所等教学场所,使学生体验各种法律实践;与本地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企业等单位合作,建立一批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开展法律志愿服务进社区活动,在服务过程中,将学生所学的法学理论知识化为实践;推行“分类培养”模式,针对学生的兴趣专长、就业规划等情况,增加公务员考试的行政能力测试和申论课程,开设司法考试、律师实务、企业非讼法律实务等课程;在考试环节,改变对法律概念和原理以记忆为主的考试方法,多采用通过生动的案例考查学生运用法律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经历一个实践性、经验性的法学学习过程等。

3.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一是正确认识自己,认真对待公务员考试、司法考试。拓宽就业视野,改变做公务员、到公检法系统、进入国有企事业单位等稳定行业工作的陈旧观念。二是取消到大城市就业的地域限制,勇于到基层、边远地区、祖国最需要的地区的法律部门工作。三是有能力的学生可以选择自主创业,如凭借专业特长,尝试建立法律咨询服务、中介服务等机构,在创业过程中,实现用所学法律服务社会的目的。四是跨专业就业,随着我国“依法治国”方略和依法行政的实施,市场化和城市化程度的提高,中国转型为一个成熟的法律共同体时,政治、经济、社会等各种行业门类均将有法学专业大学生的用武之地,其就业空间将是全方位的。社会上很多看起来与法学专业不相关的行业,都将需要法学专业知识,因为社会生活中处处有法、处处需要法,也将处处受法的约束和制约。这样,法学专业大学生的就业率会随之上升,即使去一些看起来与法学专业不相关的行业工作,不能发挥其全部的法学专业知识,但在工作中,懂得法律规则,知法守法用法,也能避免因不懂法而面临或遭受法律制裁,可以说是一种“学有所用”。

对于就业冷门的法学专业高校生来讲,转变就业观念是根本,提高就业能力是方法,拓宽就业渠道是关键,鼓励自主创业是捷径。国家及有关教育部门的政策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相信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法学专业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一定会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参考文献]

[1]黄荣.高校法学专业大学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思考[J].衡水学院学报,2011(2).

[2]汪习根,汪沛.我国高校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对策研究——构建面向基层法治改革的就业新模式[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

[3]刘胜红.对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及发展模式的思考[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4]李佳.高校法学毕业生就业困境分析及对策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

[5]隋晶秋.法学专业大学生就业难的症结及其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5).

法律专业远程教育篇4

【关键词】电大;法学;教育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中央电大是教育部直属高等院校,其所属省级电大44所,地市级及县级电大近3000所,组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没有围墙的远程教育系统,是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骨干力量。其宗旨是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边远和民族地区培养各类应用型人才。自1978年成立以来,为基层和社会各行业培养专科以上学历的各类应用型人才超过1千万人次,其中法学专业人才所占比例不在少数。法学是一门社会学科,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教育教学模式、理念与其他学科不尽相同,但,目前电大法学专业的教学还是传统的教学,培养的学生社会适应性不强,法学实际应用技能较差,与中央电大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宗旨还存在差距。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电大系统法学专业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和探索。

一、电大系统法学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造成电大法学毕业生职业技能不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生自身素质原因,有的学生底子过分薄弱,学习能力太差,但,从教育教学共性上来说,本人认为至少存在四方面原因。

1、课程设置不尽合理。电大法学教育存在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课程的设置不尽科学,在设置课程过程中对非法律专业课程设置偏多,学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应对;另外,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重视理论法学学科和法学理论的教育,过多地重视理论制度而轻视方法和司法,过多地重视学术问题而轻视经验的积累,过多地重视专业基础而轻视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训。这样的课程设置,其结果是致使教师不能充分地发挥教学上的主动性,学生也无法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和发展目标来选择课程,对学生的职业型方向培养变成了空谈。社会对毕业生的要求是既要懂得法律的条文和内容,也要懂得法律文书和司法等实践性工作,现行的课程设置很难使培养的学生达到这样的要求。

2、部分教材陈旧落后。近十多年来,我国法学教育发展很快,在有关立法机关的努力下,已基本建成法治国家。但,电大法学专业使用的一部分教材显得陈旧落后。教科书是电大学生最基本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对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了解、应用能力的提升、工作的借鉴参考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法理学》教材,1999年4月份第一版发行,至今已重复印刷二十七次,在印刷的这十余年时间内,我国的法理学教育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这本教材中的一些内容自然无法适应新的时代要求,电大的法学专业学生将无法与我国和世界最新的观点和原理接轨。法学方面其他的教材也有部分显得相当陈旧,其中的观点已经受到了新的理论、新的思想和新的实际的冲击。因此适应时代要求、更新教材内容势在必行。

3、教学模式呆板守旧。当前电大系统法学教育的另一缺陷,是现行的法学教学模式还主要是传统的传承性教育模式,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法律逻辑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未能在教学中得到足够重视。纯理论教学,实践性不够。有的教师甚至用机械和僵死的眼光看待法律,把她作为一种独立于社会之外的、自我封闭的规范体系来认识。

法学专业学生绝大部分会从事法律方面的工作,而法律工作对人的实际应用能力的要求是极高的,这就需要电大教师在法学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法学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但电大当前的教学方法陈旧,抽象理论过多、案例分析极少、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比较差,如此教学方法的结果,学生虽然掌握了较强的理论知识,却难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毕业生社会适应能力不强。由于教育理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教学设施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多数基层电大法学资源获取困难,很多地市级及县级电大基本缺乏模拟法庭、多媒体教室、实习基地等基本设施,图书馆的法学资料数量少、内容陈旧,几乎没有最新出版的法律图书。这就造成了学生知识的片面性、单一性以及观点上对权威的盲目认同性。很多学生只注重学习本专业的内容,视野狭窄,文化底蕴薄,对诸如法学家、法学期刊等法学信息十分陌生。对法律实践能力包括处理实际个案的能力、法律文书的写作、法庭辩论的技巧,法律关系的分析等也十分陌生,毕业后很难适应形形的各类社会问题。

二、电大系统法学教育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电大系统法学教育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原因是复杂的,学生的结构情况也很复杂,水平参差不齐,但以下四个方面原因是不容忽视的。

1、对电大法学教育的培养目标认识不足。电大法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法律应用型人才。这个培养目标一旦确定,就标致着电大的法学教育是职业教育,电大的教学是让学生养成职业的法律思维,掌握法律职业的各种能力和知识,从而顺利通过统一司法考试并进入法律职业队伍。

那么,电大法学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就必须以培养目标为前提,即法学教育不仅要传授法律知识,同时要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力的培养应当提到与知识的传授同等甚至比它更高的地位。但,现行的电大法学教育的课程设置以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为目的,很少考虑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也很少考虑社会的实际需求。显然,这跟课程设置者对培养目标的认识偏颇密不可分,是对法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认识不足。

2、师资力量薄弱。法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尤其是电大法学教育以培养应用型法学人才为根本任务,这就要求电大系统要吸引一批在法学理论上、实践上具有专长的实践型师资队伍,特别要求教师精通本专业的基本技能,起码要能为学生做出示范。但,现行电大系统的法学教育教学体制不仅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而且师资力量薄弱,除师资水平和能力都有所欠缺外,数量上也相当欠缺。很多基层电大特别是县级电大基本以中学中专公共学科的兼职教师兼职教学为主,电大本身不仅人员编制缺乏,并且工作辛苦、待遇不高也很难吸引有能力有水平的专业法学教师。由于师资力量的不达标,严重影响了电大法学教育教学的质量。

3、法学教育教学实践基地缺乏。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许多普通高校都建设有专门的法学专业模拟实践基地,如汕头大学法学院就开出了调解理论与实践、谈判理论与实践、仲裁理论与实践、法律诊所教育、法律援助实务指导、选举制度与实践模拟、法庭辩诉技巧模拟、国际法院与国际争端解决模拟、WTO上诉机构与争端解决模拟等课程,并建成了相应的模拟实践基地。但,电大系统从中央电大、省级电大到基层电大该类专门实践基地都鲜为人知。条件的缺乏,造成相关教学活动无法开展,最终造成了电大法学毕业生实操技能十分欠缺。

三、进一步完善电大系统法学教育教学的对策浅析

电大系统法学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必须瞄准应用型法律人才的培养,从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基地的建设等各方面统筹兼顾,从实际出发,既办出电大远程教育的特色,也要因地制宜,挖掘各教学点的潜力。

1、完善课程设置及教材编写。课程设置上,要改变以往以法学部门法学科的理论学习为主的状况,增加应用型部门法课程的开设,编写专门的法学实务教材,以适应社会实际需要,同时,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增加涉及市场经济的课程比重,充实相关教材内容,增加案例分析教材内容,并增加与法学相关的人文、社科类课程设置,以增加学生的知识面,使课程设置真正做到为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服务。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教育教学研究。中央电大和省级电大要加强指导,并率先垂范,建设一支能适应法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各基层电大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加大投入,加强自身师资力量建设。加强教研活动,开展生动活泼的面授辅导课。例如,在课堂上加入讨论和辩论教学环节,教师在讲完一定范围的教学内容之后,选择一个或若干个典型案例,然后结合课堂讲授内容提出若干个问题和同学们共同进行讨论。学生可以选择一个场景分角色进行辩论,教师就整个讨论情况做出评价,指出案例涉及的理论问题及讨论的缺点和不足,并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一步深入思考。

组织学生在业余时间开展模拟法庭活动,由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案例材料,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审判长、审判员、原告、被告、证人等,按照人民法院开庭的完整程序进行模拟操练。模拟法庭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实际运用及操作法律的能力,同时也是对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综合素质能力的一次很好的测试。

3、加强法学课程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基层电大由于条件所限,建立相应的模拟基地存在困难,应加强与当地公安、检察、法院等机关的沟通和联系,建成校外法律实践基地。尽可能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通过法庭旁听等方式,让学生全面了解各种诉讼程序,观察法官庭审的办案技能及驾驭庭审程序的法律综合能力。还可将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请进学校与学生面对面交流,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律师、法官、检察官、行业管理者来学校举行专题讲座,帮助学生适应未来的司法实践活动。

总之,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加强实操技能的训练,才能把学生培养成具备法律职业能力的毕业生。

参考文献

[1]焦冶,凌萍萍.法学教育模式之困惑与解惑[J].青海社会科学,2008,(5)

[2]王爱民,试论法律人才的培养与法学教学方法的革新[J],社会科学家,2005年第1期

[3]薛刚凌,李媛,论法学教学方法的改革[A],第5页

[4]李剑萍,教与学导论[M],人民出版社,2006年

法律专业远程教育篇5

[论文关键词]远程法律教育 独立学院法学教育 利益相关者

根据《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独立学院属于本科高等教育,是高等教育办学的新力量。远程法律教育,是指使用电视及互联网等手段在高校开展法律教育的教学模式,它打破了传统坐堂教学上时间和空间的界线。远程法律教育为推动我国法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使更多的人能够享有优秀的法律教育。为了解远程法律教育在独立学院中运行的模式与效果,笔者于2011年1月至4月,分别对广西九所独立学院中开设法学专业的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以下分别简称为相思湖学院、行健文理学院、漓江学院)这三所独立学院进行调查,结合与这三所独立学院教研室的交流,了解到如下情况:

一、远程法律教育集中在司法考试领域

广西的独立学院目前没有开设函授课程,也不能招收自考和在职的考生,只能通过高考招收本科生,因此独立学院并没有开展对外远程法律教育的动力。根据调查,广西独立学院还没有主动制作远程法律教育课程的计划,还处于接受远程法律教育的阶段。广西独立学院接受的远程法律教育主要是司法考试培训,其运营的模式也有自身特点。

(一)远程法律教育在独立学院开展的目的是为了补充独立学院法律职业教育方面的不足,培训的内容集中在司法考试领域

司法考试是我国统一组织的从事特定法律职业的资格考试,从事初任法官、初任检察官和取得律师资格应当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司法考试作为唯一国家承认的法律职业准入资格,将法学教育和法律职业教育连接了起来,成为法律职业教育与本科法学教育合作的重点,学生也非常渴望获得相应的辅导。故,虽然当前大学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间存在较大差异,但是两者在司法考试上产生了明显的交集。

(二)远程法律教育在独立学院中运营的模式有自身特点

司法考试培训机构授权本地的商,商在学内进行宣传,并通过与独立学院的合作,让学校推荐学生参加辅导班,学生则享受相对低的报名费,同时对学校进行反点。在管理上,由司法考试培训结构授权当地的人会将辅导材料发到学生手中,并组织学员学习集中上课,时间一般在星期六、星期天。远程教育开展的时间集中在大三下学期。司法考试培训的远程教学方式能够在全国被广泛地采用,其原因在于其“权威性”。司法考试培训中,真正吸引考生的是司法考试辅导方面的权威老师,这些老师长期从事司法考试辅导,有良好的教学经验、解题经验并且对出题老师有相当的了解,他们是司法考试辅导班真正的卖点。这些老师基本集中在北京等大城市的辅导学校,如果按照传统的面授方式,学生则必须到北京等地上课,学费高达数万。当然也有的曾经尝试在本地进行面授,但是因为成本过高,结果大多数都没有能经营下去。与传统的面授教学相比较,远程教学方式更容易操作,商只需要租借有多媒体设备的场地,有一个人管理播放即可,在人力和设备投入非常低。相对的,远程教育收费往往只有一千多元,学生往往也比较容易接受。

二、远程法律教育在独立学院中开展的模式及利益相关者分析

根据米切尔评分法,要确认利益相关者首先要确认谁是利益相关者以及利益相关者的特征,并将特征分成主动性、重要性和紧急性。在此基础,将利益相关者分为决定型的利益相关者、预期型的利益相关者和潜在型的利益相关者。通过米切尔评分法分析,首先可以发现学生和司法考试培训机构属于决定型的利益相关者,它们同时拥有对合作问题的主动性、重要性和紧急性。他们对远程教育的生存和发展有非常强烈的欲望,也是利益的最直接相关者。其次,学校属于预期型利益相关者,它具备合重要性和紧急性。在合作中学校虽然拥有影响合作的地位和手段、并且学校的需求在合作中也必然受到相应关注。但是,司法考试辅导本质上还是培训机构和学生的民事合同,学校的道义上和法律上的直接索取权是较低的。最后,在司法考试远程教育中还存在一个被人忽视的潜在的利益相关者,那就是教师。当前在司法考试领域开展的合作对学生、学校和司法考试培训机构有利,对教师无直接利益。

(一)从司法考试辅导机构的角度,合作有利于获得客源

司法考试难度大,通过率低,需要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大量的知识学习,复习压力大。相应的这一块的市场也很大,每年有近30万的考生参加考试,司法考试培训学校应允而生,它们针对司法考试的特点和每年的变化制定相应复习方案和复习资料。当前司法考试辅导领域的竞争已经属于商业上的红海,各地不同机构的商对客源非常的渴求。通过三者的合作,表面看起来可能收费变低,但是学校推荐学生报名往往人数众多,可以保证充足的客源摊平成本进而形成雪球效应,这是司法考试培训机构非常愿意的。

(二)从学生的角度,选择专业的辅导有利于通过考试,并且远程教育的费用更低,更容易接受

根据调查,75%的学院多数学生愿意获得专业的机构在专业问题,18%的观望,只有7%的表示不需要的帮助。学生看到了本科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教育的差别,期望获得更专业的帮助,以增加自己的综合竞争力。另外,学校统一组织报名,往往报名费会比社会上低不少,在享受相同服务的情况下,能少花钱是最能打动学生的。

(三)从独立学院的角度,选择合作既可以相对提高竞争力又可以有一定经济收入

据调查,广西独立学院办学时间最长的也只在十年左右,还处于发展阶段,其教学培养模式很大程度上模仿母体学校。但是独立学院与一本、二本类高校相比,独立学院在生源、办学经验、科研力量等方面都处于下风。为了扬长避短,独立学院都往往将人才培养方案定义为“应用型实践型”,作为职业准入资格的司法考试合格证件就自然成为了独立学院极的重要目标。相思湖学院、行健文理学院、漓江学院与社会上的不同司法考试培训机构都进行过合作。这样,学院避免了准备司法考试的工作,还可以收取一定的管理费。

(四)教师并不在合作的直接的利益相关者中,远程教育对教师具有潜在的利益,但是教师对远程教育没有直接利益诉求教师是大学教学任务的承担者,如果激励得当,他们可以对远程教育的开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远程法律教育存在问题

(一)独立学院远程教育开展的效果不理想,司法考试通过率不高

司法考试的全国通过率在近几年基本都超过20%。本科生通过司法考试后根据不同考分可申请A证或C证(C证要求学生户籍在国家规定的地区方可),要求分数为360分和315分。广西独立学院的生源大量来自国家照顾的地区,大量的学生只要拿到315分就可申请C证,在通过率上有优势。但是,实际情况是广西独立学院司法考试通过率都不理想。以漓江学院为例,06级法学(62人)得到司法考试A证的只有2人,07级法学(87人)得到司法考试A证的有4人,加上可申请C证的人数后,总体比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他两所独立学院的通过率与漓江学院类似。

(二)远程教学的过程中缺乏外部监控

司法考试的远程学习采取的是播放视频,学生按照培训机构制定好的学习计划进行学习,按照这些培训机构的宣传,感觉是类似正常学校的授课教学方式。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一般学校的教学是典型的外部控制教学,学习监控由教师来完成,教师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监控学生的学习。但是经过调查发现,当前远程教育的外部监控形同虚设。学习监控是指为了保证学习的成功、提高学习效果和质量、达到学习的目的,而对学习活动进行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一系列过程。没有学习监控,学生往往就容易松懈,曾经出现一个班50个同学报名参加同一个辅导班,最后只有10个同学能坚持下来的情况。通过对参加过司法考试的同学进行调查,过半数的同学认为教学的监控是最重要的。外部监控的缺乏等于将教学监控全部交给学生,在面对高难度和高强度的司法考试时候,一些学生本身就容易气馁和松懈,这时候没有人督促和打气,这些学生往往就会失去对自己控制。

(三)远程视频教学交流的单向性弊端难以解决

网络教学本身最大的特征是能够保证同步交流,但是当前的远程视频教学和网络教学都是单向的。在实践中,教与学之间的交流,信息的相互交换是完成教学设计的保证。但是在当前的司法考试远程教育中,学生只能听和看,但是却不能与老师进行交流,至多能在网上提问,沟通有限。在远程学习过程中,信息交互是促进学生产生概念交互,进而实现学习目标的重要环节。信息交流的阻断,使教学交流留于表面,因材施教难以实现。

四、根本原因在于利益相关者诉求不一致

在校大学生刚刚进行了几年的法律学习,有暑假充足的时间进行复习,又有专门的辅导班,其通过率应当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为什么反而会不高了?教学监控不力和学生本身素质固然是重要的原因,但是学校、司法考试培训机构、学生和教师利益诉求的不一致也是导致这一情况的重要内因。

(一)司法考试培训机构的商更注重短期利益和降低成本

司法考试培训学校一般会通过授权的方式在全国各地找商,这些商通过支付加盟费的方式获得权,支付费的方式为每年支付一次。在此情况下,商为降低成本和获取更高利润,普遍采取雇佣在校学生负责播放视频的方式。因为,如果要进行教学监控必定要雇佣专门的法律老师,则必然要大幅提高人力成本,这是商难以接受的。更有甚者,有的辅导班直接让听课的学生负责,学生负责的代价仅仅是不收取个人的报名费。教学的监控需要聘请教师,这样又会增加成本,商当然不会主动聘请。

(二)学生需要的不仅是司法考试复习资料,更重要的是需要学习监控

不少学生都是首次参加司法考试,对相关的辅导班都只是道听途说,缺乏相应的认识和了解。在司法考试培训机构天花乱坠的广告和学校的大力推荐下,其选择缺乏自我判断。无论是学习目标的确定与修改、学习材料的选择与组织、操作加工策略的采用和改变、产品结果的检查与反馈,都需要监控系统综合各个方面的信息分析与判定,发出协调与行动的指令。学习活动监控中最重要、最核心的成分就是自我监控。在当前司法考试复习中,学习的效果主要还是看学生自我监控的力度。要通过司法考试,考生就在必须一定时间内进行海量知识的记忆和突破,复习的状态类似高考,可是在几年的大学生活后,学生的学习态度已经很松散了,要完成自我监控,需要教师指导鼓励、辅导班的监督考核等进行帮助。学生需要一种合理的外部监控以推动自我监控的完成。遗憾的是学生的这种核心诉求往往自己都意识不到,当然也就得不到满足。

(三)虽然合作对学校有利,但是独立学院本身并没有主动开展远程法律职业教育的动力

一方面,独立学院不能开设函授课程,不能招收自考和在职的考生,没有校外的学生使独立学院没有开展远程教育的动力。另一方面,独立学院的本质是民办教育,投资人出资办学的目的有强烈的逐利性。同时,独立学院没有公立学校那样的财政拨款作为办学支持,所有的办学经费都需要自筹自资,使得一些独立学院在成本计算上不得不有所考虑。在开展本科教育时,如果要购买远程教育就必然要花钱,这样就增加了办学的成本,这是投资方往往不愿意接受的。只是由于司法考试的存在和法学就业的压力,使得独立学院法学教育不得不寻找司法考试培训机构的帮助。这就解释了,独立学院只是坐等司法考试培训机构与其联系,在将学生送到培训机构后也极少管理的原因。

(四)教师作为教育的媒介,利益诉求无法得到体现

司法考试的复习一般从当年的三月开始,至同年九月结束,复习的时间一般在半年左右。要保证在半年中学习的热情,是需要外部的激励与老师的辅导。一方面,司法考试培训机构并不会专门聘请教师,导致远程教育中没有教师的辅导,使得学生感觉不到自己受到重视,努力得不得相应的承认,学习的激情逐渐减退。另一方面,独立学院教师的精力无法集中到法律职业教育上。独立学院的法学教师多是年轻教师,正处在忙于搞项目、发文章、提职称的阶段。在没有额外收益的情况下,调动教师们的积极性并不容易。基于以上原因,造成了教师在远程教育中的缺席。

五、提高独立学院法律远程教育效率的措施

任何经营管理活动要兼顾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任何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各种利益相关者的支持或参与,行业的发展应该以追求各个利益相关者整体利益为出发点,而不是局限于满足某一利益主体利益;应该追求长远的利益而不是短期的利益,它体现了行业发展的效率和公平的原则。

(一)独立学院需要对利益的平衡起到更大作用

独立学院是预期利益相关者,在当前的情况下对学生和司法考试培训机构都能够产生相当大的影响。法律远程教育的顺利开展符合学校的短期利益,因为这种远程教育本质是由学生和司法考试培训机构担当了本应学校承担的法律职业教育的责任和成本。同时,法律远程教育也符合学院的长期利益,因为它增强了学生就业的能力并提高学院名声。如果放任学生和司法考试培训机构双方博弈,就会因为双方实力的不平等,而导致培训机构不负责任的行为。独立学院应当为远程教学提供相应的人力和物力帮助,引导合作取得成功。

(二)教学监控的成本,需要多方共同承担

首先,独立学校可代表学生的利益与司法考试培训机构进行交涉,要求司法考试培训学校提供相应的教学辅导和教学监督。同时,独立学院也应当将日常教学进行改革与法律职业教育接轨。其次,司法考试培训机构和它的商的利益并不完全一致。学院应当让司法考试培训机构了解商的短视行为,必将危及其长远发展,短期利益应当与长期利益平衡,与学校共同承担教学监控应当是双赢的选择。再次,应当考虑商的利益,为其分担成本。独立学院应该担起属于它的教育责任,与培训机构共同承担监控的成本。良好的监控才能有良好的通过率,良好的通过率会扩大市场,这符合商的短期利益。最后,学生应当认识到司法考试复习中自我监控的重要意义,加强自我监督。

(三)开展对远程教育教学监督最好的监督者是独立学院的教师,他们具备相宜的法律基础并且熟悉自己的学生

法律专业远程教育篇6

【关键词】 菲律宾开放大学;远程教育;理念与实践

介绍

一、菲律宾教育制度

菲律宾的教育制度以美国教育制度作为蓝本,但在某些方面与美国模式又不完全相同。菲律宾教育制度基本上包括:初等程度:初小1-4年级(4年);高小5-6年级(2年);中等程度:高中1-4年级(4年);高等程度:大年1-4/5年级(4到5年取决于课程);研究院程度:硕士学位至少2年;博士学位至少3年。

菲律宾的基础教育只有10年,其中4年属于中等教育。大多数亚洲国家都有11-12年的基础教育,其中4-6年的中等教育。过去十年,是否应该在基础教育年限上增加一至两年,在菲律宾一直是一个非常热烈的辩论主题,直到现在,这个问题仍未解决。这个主题在2004年再次被提出,但在教育官员和家长讨论多月之后,又再次消失。教育官员所关注的是通过多一年的培训,提升学生的技能;而学生家长所担心的是学校会加费。事实上,这次讨论已经变得非常情绪化,要解决这个问题非常困难。

二、两个主要问题

一个关于教育制度的主要问题是与资源有关的。从法律上来说,政府能够提供免费初等和中等学校教育,但是每年教育部门都非常缺乏教室和合格的教师,问题非常严重。今年,中小学就缺乏接近1万间教室,而未合资格的教师就差不多有大约4.3万名。在菲律宾,教育的需求太大,而教室和合格教师严重不足。

另一个主要问题是辍学率非常高。平均而言,菲律宾学生完成大学学业的比率只有16%。换句话说,最初入读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当中,只有16%最后完成大学教育。不过,这仍然是世界上比率最高的地方之一。通过这个比率,我们可以知道很大部分的人口实际上是失学的,每年,约有50万中学毕业生未能入读大学。此外,亦有相当数目希望攻读高等教育学位的专业人士由于种种原因未能继续进修,其中包括缺乏资金和不愿意离开工作岗位。因此,菲律宾潜在的远程教育人口约有100万。

菲律宾的远程教育

一、菲律宾远程教育的创始

菲律宾的远程教育源自函授教育。美国的国际函授学校于1940年开始在菲律宾运作,直到几年前,国际函授学校才取得在菲律宾经营的特许权,所以其学生一直都是美国国际函授学校的学生(Librero, 1997)。

在1952年,一个名为帕斯弗可·苏达里奥(Pacifico Sudario)的播音员为怡朗地区(Iloilo)的农民制作了一个教育广播节目,它最初是通过DYRI电台广播的 (Tan, 1971)。 1963年,国家家庭手工业发展局(NACIDA)采用苏达里奥学校的形式在马尼拉广播养猪的知识 (Flor, 1995)。

菲律宾大学农业广播电台1967在洛斯巴诺斯(Los Banos)所广播的教育节目,其规模可谓最为庞大 (Librero, 1985, 1990)。从1973年到现在,菲律宾农业部不断改进这种广播教育的形式,在各地区和不同省份,也有着他们各自独立运作的学校,这些广播学校每所平均有大约1,500个学生。

二、正规远程教育学位课程的出现

1984年,菲律宾大学洛斯巴诺斯分校首先推出正规的远程教育学位课程。当时,该大学的校长埃米尔·贾维尔(Emil Q. Javier)提出了一项名为“通过远程教育进行自然科学教学”的项目(Librero, 1995),这个研究项目由克里斯蒂娜·帕多莲娜(Cristina D. Padolina)主持,其后他成为菲律宾开放大学的首任荣誉校长。这项先行性项目非常成功,后来演变成为自然科学教学证书的课程,并在1988年获得菲律宾开放大学校董会的批准。

菲律宾开放大学

一、背景

菲律宾开放大学校董会在1995年2月23日有以下的决议“由于菲律宾有7,000个岛屿,人口众多,要为有志求学的人士提供优质的高等教育,实在是一项重大挑战。有见及此,菲律宾大学决定通过其开放大学,提供更多优质高等教育的机会。菲律宾大学有着最多的全职教员、最多的研究院课程和最多的专业选择,所以由它来推行优质远程课程,是最适当的选择。”

菲律宾开放大学致力在保持教育质量的同时,为更多的菲律宾人提供菲律宾大学的优质教学。由于菲律宾大学在人力资源、专门技能和经验方面都最为优秀,由它来通过远程教育向菲律宾人民提供教育服务最为适合。

菲律宾开放大学是一所全功能的大学,是菲律宾大学体制内的六所自治大学之一。无线电广播教育在1967年由菲律宾大学洛斯巴诺斯分校开始进行,菲律宾开放大学的基础和发展就是受到其后一连串事件的影响。“通过远程教育进行自然科学教学”的项目得到了自然科学部长埃米尔·贾维尔的支持,他同时担任菲律宾大学洛斯巴诺斯分校的校长。由于“通过远程教育进行自然科学教学”项目的成功,菲律宾大学洛斯巴诺斯分校在1988年设计了一项正规的学位课程,并获得了菲律宾大学校董会的通过。在1991年,菲律宾大学校长乔西·阿布依华(Jose Abueva)创立了菲律宾大学远程教学课程,并由弗兰西斯科·内曼索(Francisco Nemenzo)博士担任执行总监。

在1993年,贾维尔担任菲律宾大学第17任校长,他将菲律宾大学远程教学课程制度化,并委任克里斯蒂娜·帕多莲娜为执行总监。自此,菲律宾大学中的每个自治校园都设有远程教育办公室,并由一名总监领导。

到了1995年2月23日,菲律宾大学校董会通过成立菲律宾开放大学,作为菲律宾大学系统的第五个自治大学校园,远程教学课程是其核心。菲律宾大学的每个自治大学校园(地利门、奎松、洛斯巴诺斯、拉古纳、马尼拉、怡朗)都设有远程教育办公室,后来这些办公室更名为远程教育学院,由一名院长领导。菲律宾开放大学在1999年改组,这些以地域划分的学院被改变成现今以学科划分的学院:教育学院、护理学院、管理科学学院、社会科学和人文学院,以及科学与技术学院。

二、菲律宾开放大学的发展因素

菲律宾大学为什么会通过成立菲律宾开放大学来推行远程教育?总的来说,大学校董会意识到“菲律宾的人口众多,要为有志求学的人士提供优质的高等教育,实在是一项重大挑战”。但是,由于资源有限,传统学院不能全部录取符合资格的学生。通过远程教育,菲律宾大学系统可以“回应对研究院和本科教育越来越大的需要”,以及那些传统院校未能充分顾及的学科。更具体地说,菲律宾开放大学的成立是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1. 人力资源和专门技能的优势。菲律宾大学集中了各个不同专业的教师和研究人员,在某种程度上,在传统的教学课程中,大学其实并没完全利用这些专门的人力资源,菲律宾大学在构想其远程教育课程、为广大菲律宾人民提供教育服务时,这些专门的人力资源是非常重要的。换句话说,远程学位课程是为那些未能在菲律宾大学校园接受教育的人提供另一种方式的优质高等教育。

2. 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一直以来,在菲律宾相当比例的学生之所以失学是因为他们经济上有困难,以致未能接受高等教育。在菲律宾,高质量的教育是相当昂贵的,即使在菲律宾大学,一学分就需要支付至少250比索,按学期算,学费总数就是大约4,500比索(以一学期18学分计算),而额外费用需要大约2,500比索。除此以外,城市的住宿费用和其他杂费也须计算在内,整个学期最少需要25,000比索。要接受菲律宾大学的教育,经济上的负担可谓相当沉重,而在马尼拉市区的其他学校,学费甚至要三四倍或更多。据粗略估计,教育总费用的大约70%都是间接成本,例如膳宿、运输、洗衣店等等。换句话说,学生如果不就读传统的校园大学,他们就可以省下大约17,000-25,000比索。如果学生通过远程教育接受高等教育,他就可以省下这笔钱。从而,优质教育可以通过远程教育接近更多的学习者。

3. 菲律宾大学入学的民主化。民主化并不只意味着学费的降低。例如,菲律宾大学入学考试就是筛选的一种,这表明入读大学并非真的是民主化。有人指出,那些能通过大学入学考试的都是名牌中学学生,基本上只有相当富有的学生才能够入读。换句话说,富裕的学生往往能得到更好的教育机会。但同时,我们必须指出,即使所有人能够在大学入学考试中合格,传统大学也不能完全接受他们入读,原因是缺乏大学校园,缺乏所需的设备,没有足够的教师、教室以及学生住房设备。这是入学民主化另一个不能实现的原因。

4. 教育内容传递的趋势。过去十年,在高等教育机构中远程教育非常流行,洛克伍德(Lockwood, 1998) 称之为高等教育的新趋势,而信息与交流技术的迅速发展也是另一个推动因素。对于在菲律宾的普通高等教育机构来说,它们在扩展和在不同城市设校受到一定的限制,要持续和无限地扩充院校,资金特别是政府资金也是有限的。远程教育自然成为了一个特别的选择。

三、菲律宾开放大学的长远目标、使命、目标和价值

菲律宾开放大学在其1999-2008战略计划《通过科技改善教育机会》中,指出了其长远目标、使命、目标和价值。菲律宾开放大学的长远目标是将作为一所主要的开放远程教育机构,并处于知识社会的最前沿。遵循学习和远程教育的理念,菲律宾开放大学具有以下的使命:建立动态、创新和特别的学习环境、学习技术和学习机会,以回应学习者和社会的需要;向更多不同的学习者提供教育;提升菲律宾教育的质量。

菲律宾开放大学有以下五个目标:通过开放和远程学习,提供学位和非学位课程,以回应学习者和社会的需要;开发继续教育系统,以支持专业发展和推广终身学习;发展和修改教育传递系统,以切合远程学习者的需要;在菲律宾的开放远程教育的发展以及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应用方面,扮演领导的角色;以及通过各种不同的合作安排、院校协议以及其他合适的机制,设计适应不同人士需要的学习教材。

菲律宾开放大学的价值观是卓越、公平、效率和人本主义。一是卓越。菲律宾开放大学促进学术卓越,坚持菲律宾大学的办学标准。卓越的价值必须渗透菲律宾开放大学运作的各个方面,并且在其员工的表现中得以体现。二是公平。菲律宾开放大学采取宽进严出的入学政策,在评价学生表现方面,也会恪守公平的原则。三是效率。菲律宾开放大学保证对其各种各样的学习者有效率的服务,大学亦会善用资源,达致内部的效率。四是人本主义。菲律宾开放大学认为人而非技术是达致其目标的主要方法。另一方面,人本主义亦指大学非常关心其员工的利益。

四、菲律宾开放大学的利益相关者

菲律宾开放大学的利益相关者是指那些分享大学长远目标、使命和目标的个人和机构,包括学生、教职员、决策者和机构合作者。

学生投资了他们的时间和精力,专注研读某个学科,因此他们会期望通过有效能和有效率的教育传递系统获得菲律宾大学的教育。大学教员贡献他们的专门技能予菲律宾开放大学,因此他们会期望大学的领导致力维系菲律宾大学学术卓越的传统,并且支持公平、卓越、效率和人本主义的价值观。雇员贡献了他们的技能、资源和服务,因此他们期望大学会提供一种令人愉快的工作环境,提高员工的生产力和给予各种个人发展的机会。菲律宾大学系统和政府方面的决策者提供了资金和政策框架,支持菲律宾开放大学的运作,他们期望菲律宾开放大学尽力实现其组织目标,并坚持其管理的理念。机构合作者在资源和声望方面进行了投入,他们期望可以增进双方的发展。

五、菲律宾开放大学的结构和管理

菲律宾开放大学是菲律宾大学的第五个自治大学校园。像其它大学校园一样,有一名校长,并辅以几名副校长和院长。菲律宾开放大学自从1995年成立开始,已经改组两次,分别是在1999年和2004年。最初,菲律宾开放大学只有一位副校长,负责学术事务。1996年,则另设学生支持事务副校长和财务及行政副校长(Padolina,1999)。1999年,大学又委任了另一名研究与开发副校长。在2004年的第二次改组中,只有学术事务副校长和财务及行政副校长得到保留。另外,五个院系被缩减至只有三个,即教育系、信息和传播学系以及管理与发展学系。同时,大学新建立了多媒体中心和信息系统管理办公室。

六、菲律宾开放大学的专业和课程开设

1. 正规学术专业和课程

目前菲律宾开放大学一共开设20个专业,其中1个是大专层次,9个是研究生文凭层次,9个是硕士层次,1个是博士层次。其中一些课程提供了毕业后继续进修的选择,这些专业具体包括:文科大专;计算机科学文凭;环境及自然资源管理文凭;教师语言研究文凭;社会学科教育文凭;数学教学文凭;研究及发展管理文凭;自然科学教学文凭;社会工作文凭;妇女发展文凭;教育学文科硕士;护理学文科硕士;环境及自然资源管理硕士;酒店管理硕士;资讯系统硕士;公共健康硕士;发展通讯硕士;公共管理硕士;社会工作硕士;教育学哲学博士。

2. 非正规课程

菲律宾开放大学提供7门非正规课程,其中2门完全是在线教学。这些课程包括:电子商务基本原理(在线);护理研究中的资讯科技(在线);特殊儿童的照顾;个人管理发展;新企业规划;农村管理证书;老年人的照顾。

转贴于 农村管理证书并非一个学位课程,而是一个系列的7个短期课程。这些课程的目的是为农村理事会的成员提供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培训,使他们能够更有效管理农村事务。每门课程持续两个月,学生完成一门课程,就会获发一份课程结业证书。学生只要完成全部7门课,菲律宾开放大学就会颁发证书,证明他们已经完成农村管理的培训课程。这7门课是:农村管理和治理;农村财务管理;农村领导;农村立法;农村司法;农村规划与发展;社区的动员。

现时,菲律宾开放大学也单独开办了1门关于菲律宾文化的课程。这门课程占3个学分,并且是在线提供的,其名称为“文化研究”。

3. 研究生教育增进课程

研究生教育增进课程的目的是协助菲律宾的高等教育机构在其所属地区提供优质的研究生课程,其他高校的研究生可以通过交叉注册系统,修读菲律宾开放大学的课程。修读这些课程的学生,不必申请入读菲律宾开放大学,他们只需要所属院校的许可,就可以在菲律宾开放大学进行交叉注册。

增进课程的目标如下:让菲律宾其他高校的研究生可以修读菲律宾开放大学的课程;使学生得以修读普通高校未能开设的课程,以及向学生提供选修这些特定课程机会,以加强他们研究的能力。

七、菲律宾开放大学课程发展流程

课程发展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它需要明确的程序和质量控制措施。在传统的教学中,并没有人监督教师在教室里的工作。事实上,在传统的教室中,教师有着绝对的权威,他们可以自行决定怎样教,内容是否准确,采用怎样的教学方式。在远程教育领域中,教材的最后形式是由许多专家的共同努力结合而成的。

在菲律宾开放大学,教材的开发并不只是一个人的责任,而是专家团队的努力,我们称之为质量圈,它是由一位主要教材撰写者(内容专家)、一位审阅者(另一位内容专家)、一位教学设计者、一位编辑以及一位媒体专家组成(参看图一)。在有的情况下,编辑、教学设计者和媒体专家可能是同一人。在整个课程开发期间,这些个别的专家会作为一个团队来工作。

一般来说,质量圈中成员的基本工作包括:撰写者撰写模块;审阅者评论有关内容是否准确和全面;教学设计主任把所传递的内容加以设计和处理,使高效能的学习变得可能;编辑进行文字上的编辑,以确保模块清晰易懂;媒体专家确定可以进一步采用哪一个或哪几个媒体,使学生可以更容易理解有关内容。

菲律宾开放大学亦设有外部评审制度,以确保所撰写的模块能保持高质量。最初的评审工作是菲律宾开放大学教员以外的本地专家负责。其后在需要时,外国专家亦可能应邀进行评审。

八、菲律宾开放大学学习中心

学习中心是学生活动的重心。学生在这里登记入学,领取学习材料,上辅导课,提交作业,与其他学生讨论功课和进行交流,进入因特网,参加考试,以及进行与其课程有关的其他活动。

建立一个学习中心的基本标准,包括设有一个本地机构,有合格的辅导教师,该地区一定数量的学生,设有通讯设备,且学生容易到达。至今菲律宾开放大学在全国设有23个学习中心。菲律宾开放大学现时正在评估学习中心的表现,未来我们也许需要在一些新的地方设立学习中心,或者逐步淘汰一些效果欠佳的中心。

菲律宾开放大学的学习中心全部都连接到因特网。在安装了广域网之后,菲律宾开放大学的学生更容易通过学习中心进入网上课程的学习。我们希望在未来的日子,教师的讲课和师生之间的交流能够通过单向录像和双向音频电信会议来进行。

九、菲律宾开放大学导师制度 菲律宾开放大学运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导师制。在远程教育机构采用的是模块教学,但是,要保证学习者完全理解那些学习模块,菲律宾开放大学必须依赖导师(辅导教师)。导师的角色不是讲课,他们的责任不是教书,而是学习的促进者,他们使讨论变得容易进行,并协助学生清楚自己的问题。导师在学习过程中扮演促进者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

菲律宾开放大学的导师主要是协助远程学习者成为有效的独立学习者。导师提供额外的动力和指导,帮助学习者深化他们的学习技能,此外,导师亦经常提供咨询服务。简言之,导师是介于学习者和教师之间的指导者。

学习中心以菲律宾大学的校园作为基地,导师是来自这些校园的教员。在菲律宾大学校园以外的学习中心,导师是从所属院校和其他院校的教员中聘请的。菲律宾开放大学聘请导师有一套严格的标准。

菲律宾开放大学有一套设计良好的导师培训和认证制度,它包括以下几个层次。第一层次:筛选、培训以及一般认证;第二层次:菲律宾开放大学的导师认证;第三层次:认证通过后的导师的持续教育。那些合乎资格提供一般导修的导师并不一定属于菲律宾开放大学,但他们仍然可以通过菲律宾开放大学的认证计划进行认证。若想成为菲律宾开放大学的导师,必须通过菲律宾开放大学的特定标准,才能获得认证。成为菲律宾开放大学的导师后,他们会定期得到支持服务,以进一步提高技能,了解远程教育和导修技巧的最新发展。

导师的持续评估和培训包括得到以下的帮助:参与其所属范畴和远程教育的培训和会议时会得到部分的资助;在修读菲律宾开放大学或其他菲律宾大学的继续教育课程时会得到部分的资助;修读菲律宾开放大学或其他菲律宾大学的研究院课程时会得到部分的资助。导师如果持续地有良好的表现,学习中心会聘请他们培训新导师。对此导师会获得额外的酬劳。现时,菲律宾开放大学的导师会得到每小时400比索的工作报酬。

十、相关课题

入学政策

研究生文凭课程一般的入学要求为学士学位。至于硕士学位课程,不同课程可能会有不同的入学要求,一般要求为相关领域的学士学位,平均学分在第二等级或以上。菲律宾开放大学的公共管理硕士课程需要入学考试。通常,菲律宾开放大学的硕士学位课程与普通高校有着相同的入学要求。

费用结构

费用分为学费、注册费、教材费、实验室费(只适用于需要实验室的课程)以及补充书本费。表一是菲律宾开放大学的费用结构。

全职教员的招聘

菲律宾开放大学所聘用的雇员要求的是有关学科的专家、善于沟通以及优秀的远程教育教师。菲律宾开放大学的目标是拥有一批能够在课程设计和开发方面担当领导角色的全职教员,而不是完全依赖菲律宾大学系统中的其他大学教员。目前,菲律宾开放大学有19位全职教员:2个教授、4个副教授、11个助理教授和2个讲师。

菲律宾开放大学将继续根据课程和学院的需要招募教员。其招聘计划有两种做法:一是招聘年轻教员并给予他们继续进修的机会;二是聘请拥有高学位的学术人员。到2008年,菲律宾开放大学预计将会有30位教员,其中至少75%有博士学位、25% 有硕士学位。

投资和资源

菲律宾开放大学的大部分预算都来自政府拨款。这笔钱的数目并不大,但能满足基本运作和部分的课程开发之用。其他的资金,特别用于额外的课程开发和奖助学金则来自其他财源,例如,Metrobank基金的捐款用于文科大专的部分课程开发。近几年,大约8名国会议员、科技部以及教育部都捐了奖学金,使菲律宾开放大学能够向3/4的学生提供奖学金。至于通过1995-2001年期间菲律宾开放大学与加拿大的西蒙·弗雷泽大学之间的一项共同合作计划,菲律宾开放大学的教职员得以参加短期的培训。现时大学有少量的研究补助金,但在未来几年将会有所增加,这些补助金都是来自政府拨款。但到2008年,菲律宾开放大学的研究补助金将有一半来自政府,另一半来自私人捐款。

菲律宾开放大学注意到奖助学金的来源越来越少,所以正与工业界达成伙伴关系。举例来说,菲律宾开放大学和马尼拉多家传媒机构建立了谅解备忘录,这些传媒机构可以提供奖学金予其员工,资助他们在五年的时间内修读菲律宾开放大学的任何课程。另外,菲律宾开放大学亦与菲律宾的太阳微机系统公司签订了谅解备忘录,其中一个项目是建立菲律宾开放大学线上课程开发实验室,负责互动课程的设计和发展。这项谅解备忘录将为课程开发、硬件和软件测试、科技发展方面带来更多的合作。

入学

2008年是菲律宾大学创校100周年的日子,预计届时学生人数将达1.5万人。为达此目标,我们必须积极开拓生源。必须指出,这个入学人数的预测还是比较保守的,因为菲律宾开放大学的学位课程还可以作为证书课程。当2006-2007学年大学推出多媒体研究文科学士之后,入读学生人数将会大大增加。

位置和设施

菲律宾开放大学的总部位于马尼拉以南65 公里的洛斯巴诺斯(Los Banos),占地22公顷,在国际大米研究院附近的国道上。最初大学校董会决定设址于此时,菲律宾开放大学只有两幢大楼,即行政机关大楼和教材开发和出版大楼。

讨论:菲律宾开放

大学的经验

笔者认为,菲律宾开放大学的经验可概括为以下六条:

第一,课堂教学能力和撰写易于学习的教学模块,这两者之间并无直接关系。很多优秀的教师要按照要求撰写远程教育材料,这并不容易。有些教师的写作风格比较适合学术期刊,而不是自学学生;有些教师则坚持用浅显的文字去解释基础概念,这对教学和学习的质量是有一定影响的。

第二,在教材和教学的设计和传递过程中,我们必须小心和有创意地使用科技。总的来说,菲律宾学习者仍然倾向使用印刷品,但是,如果其他媒介可以使学习变得更有趣和有意义,他们也是会表示欢迎的。同时,技术的运用必须考虑到边远农村学习者的需要,考虑到教材在设计、生产和传递过程中的成本效益。

第三,为了使得边远农村地区的人们能够更有效地接受远程教育,必须提供电信基础设备,支持菲律宾开放大学的运作。在一些电信设备不易获得的地区,我们应该继续设立学习中心。如今要把远程教育和电信设备区分开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菲律宾开放大学学习中心的发展策略包括把这些中心升级为电信设备中心,即使那里已经连接了因特网,我们仍然会投入其他的电信基础设施,使这些学习中心成为菲律宾开放大学广域网的一部分。我们的学生也可以从学习中心拨号上网,联接到数字化图书馆,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可以通过单向录像输送课程内容,并且运用双向音频输送进行师生交流,并且联接起不同的学习中心。

第四,越来越多传统大学的教师和学生使用菲律宾开放大学所开发的教材,据说学生觉得这些模块非常容易理解,这可能说明菲律宾开放大学所发展的教材是具有一定质量的。菲律宾开放大学希望越来越多的传统大学学生使用其学习材料。

第五,的确有许多人有兴趣通过远程教育来学习。菲律宾开放大学过去几年所定期举办的课程介绍会出席人数踊跃,正说明了这一点。不过,有多少参加这些课程介绍会的人最终申请入学仍然是未知数,我们认为不少人决定推迟入学或者甚至没有入学,原因有两个:一是他们缺乏继续进修所需的财政支持;二是他们担心菲律宾开放大学的学术标准过高。 就前一点而言,菲律宾开放大学提供了不少奖学金,例如让教师参与培训的奖学金。就第二点而言,菲律宾开放大学会继续保持其一贯的高标准,但会为新入学学生提供适当的学术支持,例如提供一些衔接课程。

第六,菲律宾开放大学是否应该适应市场需求提供课程,或者以提供高质量的课程为己任,这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问题。一个课程的质量非常之高,但却没有学生入读,是徒劳无功的;一个课程非常受欢迎就该开设,也是令人质疑的。菲律宾开放大学应该取得一个适当的平衡,它所提供的学术课程应该保持高质量,并且有自己的特色,入读学生人数应该具有一定规模,但最好是不需要奖学金资助的。明年我们将提供的多媒体研究学士课程,就希望使用这一模式。

[参考文献]

[1] Flor, Alexander G. 1995. Broadcast-based Distance Learning Systems. Diliman: University of the Philippines Press.

[2] Librero, Felix. 1997. Distance education in the Philippines: status and trends. Proceedings of the Regional Seminar on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Applications for Distance Education. Manila, Philippines, 9-12 September 1997, pp. 66-75.

[3] Librero, Felix. 1990. Los Ba?os experience in educational broadcasting: focus on the school on the air. Effective Distance Education in the 1990s: Strategies and Approaches. Proceedings of the 1990 Symposium on Educational broadcasting in the Asia and the Pacific Region, Manila, Philippines, 28-30 March 1990.

[4] Librero, Felix. 1985. Rural Educational Broadcasting: a Philippine Experience. College, Laguna: Freiderick Ebert Stiftung.

[5] Padolina, Ma. Cristina D. 1999. Responding to 21st century challenges to education. The U.P. President`s End-Of-Term Report (1993-1999), pp. 173-215.

[6] Tan, Purisima Katigbak. 1971. Philippine Radio-TV Factbook. Univesity of the Philippines, Diliman, Quezon City.

法律专业远程教育篇7

现今社会的迅猛发展,对人才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体现在人才的综合素质上。因此,对于注重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民办高职院校来说,在专注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应在管理过程中注重法律教育,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培育,以更全面提升学生社会竞争力。

关键词:

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法律教育

近年来,作为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主要社会单位之一的民办职业院校随着国家和社会经济的进步和要求,而不断发展壮大。同时社会对人才也提出新的要求,因此民办高职院校除提高教学水平,以适应社会不断更新进步的技术水平,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更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学生管理、教育中,而法律教育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那么,法律教育对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到底有何重要性呢?有哪些途径呢?

一、法律教育在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重要性

(一)法律教育有助于学生提高综合素养民办高职院校在学生的培养上,除让学生学到一门扎实的技术外,更应加强综合素养培育,才能提高学生综合竞争力。原因在于,企业在用人一开始虽然重视技能水平,也将此作为门槛之一,但是随着职业发展深入,往往会看重人才的综合素质。同时,国家对法制化建设的日益重视,各行各业也重视法治方面的改革,法律知识和素质也是其中一个关键。因此,民办高职院校在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过程中应加强法律教育,引导学生学习相关常识甚至知识,既充分响应国家要求,又有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反过来,学生法律常识的提升,也有助于校风的有序化形成,更有助于学生管理。

(二)法律教育有助于学生加强自我保护在现实很多案例事件中,由于缺乏法律知识,大多数学生遇到侵害事件时,不能很好地保护自身权益。有时明知权益受到侵害,也不能拿起法律武器维护。因此,在学生日常管理中加强法律教育,引导学生储备足够的法律常识,才懂得并利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加强自我保护。同时,又可以引导学生以国家法律法规作为日常行为规范,成为法律制度的忠实拥护者,这样助于法制化校园的建设与发展,利于学生管理工作更上一个台阶,逐渐法制化。

(三)法律教育有助学生长远发展在社会中,很多案例的主人公往往是缺乏相关法律学习的吃了苦头。由于不懂法律,虽然付出了很多努力,劳动成果却被懂法的人窃取,还有一些不顾法律规定,干违法事情谋取利益,最后自毁前途。如果学生在学习期间就能接受到相关法律知识的教学,在工作生活中就能有一定的预判和处理能力,可避免类似的情况发生。因此,在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中,坚持高职教育的目标,发展社会所需人才,社会需要什么,就应该相应的培养什么。尽管现今互联网+社会对技能需求日益精进,但仍需注重学生的长远发展所需的基本素质培育。特别是目前社会人才需要具备法律知识,学校就应加强日常学生管理中的法律教育,才有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二、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法律教育对策

1、日常渗透,增强法律意识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进行法律教育,需通过日常不断反复的管理教育,渗透法律知识,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班级思想政治辅导员可以通过班会课、班级活动以及日常教育等形式,引导学生认识法律,学习法律,学会如何运用法律,从而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另外,学校可以聘请一些相关领域的专家进校园作讲座,利用权威知识不断强化法律知识学习,令学生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权益的重要性。

2、结合专业,优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方式一般情况下,高职院校只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效果也不如预期。教学方式未优化是其中一个原因,法律基础知识在课程教学中所占比例较小是另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该课程应结合学生的专业。比如,对动漫专业的学生直接讲刑法很难达到效果,学生容易产生厌倦心理。但如果讲与动漫设计有关的权利保护而引发的刑罚案例,跟专业对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日后对学生的发展也有益处。所以老师应该因材施教,在教学方式上引用实际的案例,把抽象的法条具体化,让学生在实际案例当中体会法律的严密和威严。另外,在教学分班上,一般学校考虑师资情况,在教学班安排下,往往只考虑班级人数,没有考虑到专业分班上。为了更好的学习效果,应更注重专业班级集中学习,更有利于教师课程准备,也更有侧重。同时,教师在课程设置上,应加强法律基础知识的讲授,不要刻意分开道德和法律,而应将两者相结合,不断增加法律知识在课堂上的比例,与此同时又可以增添课堂趣味,可谓一举两得。

3、增加法律教育第二课堂,强化学生法律意识单纯的日常渗透教育以及单一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并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对学生法律知识储备的要求,特别是在高职院校中,往往在课程设置上,缺乏相关专业法律课程的设置,学生的能力培育上出现法律意识的缺失。因此,可以通过增加法律教育的第二课堂,比如通过选修的方式,要求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前提下,需要修得相应模块的法律知识学分,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法律知识,并通过课堂形成体系化的法律知识,增加法律知识储备,强化法律意识。

总而言之,加强法律教育,对于民办高职院校,既可以形成良好的校风,使学生管理工作法治化,更能符合办学目标,培养社会所需人才。因此,在日常学生管理中加强法律教育,能有效提升高职院学生的法律素养,为国家的建设做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朱长根,陈一健.关于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思考[J].科协论坛,2007

[2]张莉.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缺失与培养[D].南京师范大学,2006

[3]王军梅.高职院校法制教育的有效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

[4]孙秀华.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法律素养教育的探讨[J].党史博采(理论版).2011(4)

法律专业远程教育篇8

 

一、前言

 

依法治国的最基本标志是:“它必须建立体现人民意志、反映社会发展规律的完备的法律体系,同时法律又应当具有极大的权威,能够在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得到普遍的切实的遵守。”而一个完备的、具有权威性的法律制度是需要“法律人”去制订、执行、实现和维护的。人的活动乃是包括法治在内的一切社会实践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笔者认为,只有将法学教育摆在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先导性工程的地位上,才可望真正实现依法治国。

 

二、我国目前的法学教育与依法治国需求的差距

 

1、办学规模较小

 

诚然,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法学理论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仅1979年到1987年,全国法律院系的毕业生便超过了前30年的总和。近几年来,全国各法律院系的毕业生人数更是呈直线上升趋势,为我国的法治工程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然而,这一办学规模与依法治国对法律人才的广泛需求之间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仅以被称为“市场润滑剂”的律师为例,根据我国国情并参照一些国家的经验,我国至少需要30万名律师。但截止到1996年6月,我国仅有律师9.5万余人,虽比律师制度重建初期即1980年增长了11倍多,但离30万指标尚差20万人之遥。与其他国家相比,这一矛盾则更显得突出。据统计,美国现有律师占人口总数的20多,新加坡达到7.4,就连东邻之泰国也达到了5左右,而我国仅占0.68。这一远远落后于他国的数据与我国雄据全球之冠的庞大人口数目形成鲜明对照,向我国目前的法学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2、层次结构偏低

 

纵观我国的法学教育,近10多年来虽然得已迅速发展,但其规格、档次却未能相应地跟上。例如,在我国多层次的法学教育体系中,全日制高等法学教育所占比例偏低。有数据表明,各种成人教育的人数为全日制本科生人数的8倍这不能不让人有本末倒置之感。又以律师为例:在美国,律师须得在普通大学学习4年,再进法学院学习3年,毕业后通过律师资格考试合格才能取得执业资格。这种培养方式,实际上与我国目前法学研究生的培养方式相当,从一定程度保证了美国律师队伍的高质量。而在我国,由于律师制度是在低层次、高需求情况下启动的,加之缺乏一套严格的、科学的管理机制与之相配套,因而难免陷入急于满足数量而忽视质量要求的功利主义怪圈,造成律师队伍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局面。在学历上,截至1996年6月,全国49500名专职律师中,具有本科学历的只有30%左右,具有硕士、博士学历的仅占0.8%。这种低层次的法律职业队伍显然是无法适应法治社会对法律人才的实际要求的。

 

3、与实践要求脱节

 

法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法治社会所需的法律人才,并非为教育而教育,因而只有面向社会,面向实践,法学教育才会具有生命力。然而,长期以来,我国法律院校的课程设置都是以理论知识的传授为主,过分强调专业的划分,强调法律各部门的基本理论的掌握和对现有法律条文的注释,很少考虑社会的实际需求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样一种封闭的经院主义教育制度,反映在所培养出来的学生身上,便是专业面窄,普遍地缺乏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法律专业的毕业生分配到房地产法庭不会办房地产案件,经济法专业的毕业生分配到民事法庭不会办婚姻家庭案件,等等,都是我国现实法学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的常有表现。而法学毕业生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差,甚至无法写一份象样的诉状、判决书或审讯笔录等简单的法律文书的事情亦并不少见。这一令人啼笑皆非现象的存在说明了这样一个严峻的事实:我国目前的法学教育已与法治实践严重脱节,已到了非下大力气予以改变的时候了。

 

4、缺乏长远规划

 

法学教育是着眼于未来的神圣事业,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伟大工程,需要国家制订一个切实的长远规划来予以逐步完善和发展。然而,在我国目前的法学教育中,却出现了功利性、短期化行为倾向,迫切需要引起有关部门请教师来维持。教师在外兼课兼职过多,自然无精力备课,而高额酬金的诱惑亦使一些教师乐此不疲,再无坐冷板凳从事科研的热情,从而冲击了普通高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一些普通高校因仓促上马办法学专业,为急于应付有人讲课,无奈只得降格以求,临时抓一些原本从事哲学、共运史、党史、科学社会主义教学的人员来填补法学教师的空额。有些学校甚至把一些本来就不适宜做教师的人或者行政干部也拉过来推上讲台。如此一来,培养出来的学生水准如何就可想而知了。

 

5、缺乏法律信仰教育

 

这是我国法学教育中存在着的最严重的隐性问题。“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形同虚设。”我国以往的法学教育只注意法律知识的传授,没有或者很少进行法律信仰教育,人们不知法律信仰为何物,更谈不上怎样增强法律信仰。这种教育状况的直接后果之一是知法违法、执法犯法,近年来较为严重的司法和行政执法领域中的腐败现象便是明证。

 

三、改革法学教育,加速高素质法

 

不容置疑,解决上述矛盾的出路,在于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探索,深化改革。

 

第一,建立总体调控机构,加强宏观调控。

 

针对上述差距,当务之急是要尽快建立一个总体调控机构。这个机构必须是一个在全国政法大口之内有权威性的,在法学教育的布局、人才计划、办学方针、培养目标、专业设置以及人事调动等方面都有一定调控权的组织。在这方面,我国目前建立或正拟建立的“国家教委高等学校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法学教育研究中心”等,不能不说是一项有益的尝试。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当前对法学教育进行宏观调控的重点,应集中在制止分散办学、调整办学层次上。如上所述,我国近年盲目办法学,只讲数量,不顾质量的现象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已日益显露。这就要求国家运用必要的行政手段,对这种现象及时地予以规范和指导。一方面根据市场经济的需求,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大力发展法学教育,另一方面又要按照邓小平“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思想,保证有限的教育资金的集中、有效使用,不乱撒胡椒面。对一些不具备基本条件而仓促上马的法律院系应断然取消,对已有良好基础的则应予以大力支持,促其上规格、上档次,同时,应对办学层次予以调整,确立全日制高等法学教育在法学教育中的主导地位,扩大法学本科生、第二学士生和研究生的招生规模。

 

第二,改革培养目标。

 

促进依法治国的实现,我们还必须对原有法学教育的培养目标进行改革,将之转移到以职业教育为主、以专业教育为辅的目标上来。亦即是说,在专科、本科生阶段宜以职业教育为主,以培养“通才”为目标;而对研究生,则以实行专业教育为主,以培养法学专业高级人才,满足市场经济对不同层次法律人才的需要。目前我国正在试办的不分具体专业的“法律专业硕士学位”教育则属高级职业教育,是培养高层次“通才”,很有推广意义。

 

培养目标的改变,必然会对我国法学院系的专业设置、课程开设、学制年限等方面提出相应的要求。首先,从专业设置来说,我国高等学校的法律专业设置从一开始便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虽然亦曾对我国法学教育的发展和学科的建立起了推动作用,但那种由某局、人决定学生专业的做法不仅违反了市场经济规律,也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利于充分调动人的潜能。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高校中还存在着专业越分越细的趋势,对人才的培养是十分不利的。对本科生、专科生而言,大学教育应为“通才”教育,要求学生具备较宽的知识面,而过细的专业划分,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基础知识结构上的偏差,使之在毕业后不能很快地适应工作。有鉴于此,应当逐步“淡化”专业设置,尽快进行结构调整,合并或砍掉某些专业,改变专业划分过细的格局,逐步建立起新的更为广泛的专业设置体系。其次,从课程开设来说,多年来,我国法律院系课程的开设主要是以部门法学科的划分甚至以法律文件的颁布为依据,而以培养和训练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主要目的的课程则开设得很少,重视史论课程而缺乏应用科学方面的课程。那些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课程所占比重不够,特别是民商法方面的课程所占比重更少。同时,在课程表中必修课一般占到3∕5甚至2∕3,选修课所占比重过低。这种状况急待加以改革。解决之途,可借鉴和吸收英美法系国家在这方面的成功经验,大量增加一些包括律师职业的技能、实践和操作的实用性课程,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大量增加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课程,以增强学生的社会适会适应能力。

 

四、结束语

 

依法治国作为基本的国策和战略方针,具有全局性、整体性、目的性和长期性特点。我们在加强立法工作,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础上,政府机关依法行政、司法机关依法履行职责、增强民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对司法工作人员形成有效监督,充分认识到法律程序的重要意义。“法治社会”将不仅仅是一个政治口号,将会深入到人民群众的内心当中。

 

上一篇:消防法律法规知识培训范文 下一篇:个人礼仪的意义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