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说作文范文

时间:2023-09-30 02:59:43

科幻小说作文

科幻小说作文篇1

“请出示您的证件,请出示您的证件!”

“这该死的机器,这路都走了几年了,还要我验明身份!算了,不跟这堆“烂铁”计较了。”啊,终于回到了我舒适的办公室了。经过1年零1个月零1天零1小时零1分零1秒的工作,终于改变了特大号彗星——“巴特” 的轨道。“呼……想想当时,现在都还有点后怕呢,人类差点就“毁灭”了。”

“星际护卫队队长,听到后请立即前往参议长办公厅,听到后请立即前往参议长办公厅!”“该死,好不容易补充了一点能量,又有活要干了!”我睁开了布满血丝的双眼。

“哒哒哒哒”过道里回荡着我的沉重的脚步声。这20年来,随着人类科技的迅速发展,宇宙间的不少时空隧道都被打开了,但是随之也带来了许多危险性极高的外来陨石、彗星和入侵者,星际护卫队也应运而生,职责除了要抵抗外敌,更多的时候,却成了“引爆大队”(炸毁陨石、彗星)和“轨道更改员”(改变陨石、彗星的运行轨道)。经过无数次有血有汗的“战斗“,我也终于荣升为护卫队队长。

“您将步入参议长办公厅,非机要人员请立即离开……”

嘶哑的机器声打断了我的思绪,不知不觉中,已经到了。我又不得不再次出示了证件,并接受全身扫描。

“欢迎您,梅格队长,很抱歉打扰了你的休息。” 参议长希望自己能勉强挤出一丝笑容,但是,好象没有成功。我立即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参议长先生,这次又发生了什么事?” 参议长面色凝重地走到了窗户前,凝视着天边的那轮明月。“梅格队长,这次的情况不容乐观啊……”

拯救行动

“什么?您说什么?”我惊讶得几乎叫了出来。

“就在刚才,我们从观测站收到消息,月球似乎因为“巴特”彗星的引力牵引,改变了其原有轨道,正朝地球运行,大约在48小时后,将撞上地球!”

我一下瘫坐在坐椅上,多年来,我也处理过不少类似事件,但是,这次要面对的,不是陨石,也不是彗星,而是地球的一颗天然卫星!

“参议院的决定是什么?”我稍稍稳定了一下情绪。

“阻止月球的前进,用最新发明的“环宇”反推器,将它带回正确轨道,由你带领护卫队执行!不过,反推器装好后,必须立即撤离!“

“可以问一下成功几率吗?”

“10%!”

“是吗?”我出奇地冷静。“没办法,只好行动了!”

“全靠你了,队长,Good luck with you!”

5分钟后,护卫队集合完毕。“各位队员们,相信你们也对此次事件有所了解,时间不多,我们只剩下47小时55分,行动!”

“队长,我可以问一下成功几率吗?”队员中年龄最小的杰克问道。

我微笑了一下:“80%!”

“谢谢队长!” 杰克微笑着离开了,毕竟这是他的第一个任务。

25分钟后,宇航器在“轰隆“声中起飞了。

科幻小说作文篇2

在M星球,一个屋顶周边呈11个角、总体大致是圆形的建筑物里,几十位WAIM分成两排面对面席地而坐。初看,他们与地球上的人并无两样,只是手臂与腿要比人短得多。从他们严肃的神情看,他们正在讨论一个棘手而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原来,据M星球的科学家预测,大约在1亿年后,有一个星球将与M星球激烈碰撞,WAIN将面临灭顶之灾。怎幺办?与会的WAIN们形成了一致的认识:在宇宙间寻找适合WAIN生存的星球,把WAIN移居到这个星球上去。?

经过上百年探索与研究,WAIN发明了一种叫FT的宇宙航行器,这种圆形宇航器直径有10多米,分为里外两层,外层能够高速旋转,宇航器就是借着外层的高速旋转而产生的力飞行,速度比火箭还要快100多倍。WAIN选出了8名宇航员,WAIN的未来就寄托在这8名宇航员身上。?

漆黑的夜晚使辽阔的戈壁滩显得更加无边无际,戈壁滩上停着即将飞行的宇航器,夜色的浓重使它看上去是一个庞然大物。8名宇航员鱼贯登上坐仓,其它工作的WAIN很快离开现场。十多分钟后,FT高速旋转,扬起的尘土、沙砾笼罩了方圆几公里,WAIN们只能见到它模糊的影子。几分钟后,整个宇航器由于与空气的摩擦变得通红,四周笼罩着一团红晕。忽地,FT升空而起,瞬间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当FT停落在地球上时,立时,四周形成一片焦碳,五个多小时后,一条梯子从FT上伸了出来,宇航员步出了坐仓。?

宇航员在地球上考察了十多个昼夜,发现地球上满是低级的动物,没有高级的生命,这些动物在本能的驱使下穿梭于丛林,奔跑在原野。对于“入侵者”,它们感到恐慌,但很快恢复了常态。看到地球上的动物,宇航员们比画着,讨论着,似乎显得异常的兴奋:地球是适合生命居住的星球!但随着考察的深入,这些M星球上的WAIN们发现地球上缺乏适合他们的食物,如果要把WAIN移居到地球,必须先在地球上培植可以让WAIN获取食物的植物。但这并没有让这些宇航员沮丧,他们捕捉了几只小动物,步履似乎显出几分踌躇登上了FT。

当8名宇航员带着胜利果实回到M星球,发现M星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虽然宇航员整个考察过程只进行了两个多月,但M星球的时间已经过去了800多年,原来探索外星球的组织已经解散。从历史记载的资料来看,当时,他们以为这次宇宙探索计划已告失败,WAIN移居外星球恐怕已不可能成为事实。8名宇航员回到M星球后,给WAIN带来了新的希望,整个星球都在传播着这个令WAIN们鼓舞的消息。他们很快作出决定,把M星球上的作物移植到地球去。于是调动星球上所有相关的力量,进行第二次地球之旅,宇航员由原来的8名减少到6名,外加两位植物学家。?

他们来到地球的时候,正好赶上季节,于是播下各种种子。过了几天,种子发芽了!很快,它们长出了茎叶。他们每天都来看作物的生长情况,精心呵护……可是,六个月过后,所有的作物都慢慢枯萎,他们看不到这些作物像在M星球上一样结出所需要的果实。?

不幸的消息使WAIN似乎感觉到末日的来临。科学家们聚集在一起,商量研究对策,最后他们绝望地作出决定:把WAIN的基因提取出来,移植到地球上某种动物身上,创造一种新的物种,使WAIN的最重要的文明能够得以保存?

M星球的第三次地球之旅开始了,他们带着沉重的心情,在地球上寻找合适的动物。?

想到WAIN如此高度发达的文明,现在只能把基因移植到低等动物身上才能保持一点痕迹,宇航员和科学家们怀疑这有多大的必要,但他们还是仔细地寻找着,反复地比较着地球上哪一种动物可以承受如此厚重的礼物,哪一种动物值得他们把整个星球的一丝脉息寄附。?

他们踯躅着,来到了一个林子的边缘,看到了一只猴子的奇怪的行为,它用前肢握住一株小树的树干使劲地摇动,树枝上的果实便掉了下来;接着它捡起一块石块,把掉在地上坚果放在石头上,用石块敲开坚果,抓着果仁送进自己的嘴巴。于是,这个林子里大大小小所有猴子的血液里都流淌着M星球WAIN的基因……?

科幻小说作文篇3

幻想文学提醒人们对

人类命运和大自然要心存敬畏

面对奇幻文学在两三年内便迅速兴起、赢得大量读者的事实,已经在新时期以来耕耘了二三十年的科幻文学界一度显得非常焦虑,不少人认为,在世界范围内,奇幻文学的热潮对科幻文学的发展都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很多人直观地认为,魔幻、玄幻、奇幻等等可以统称为“奇幻”的文学作品,与科幻文学是对立的,是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世界观、价值观。但是,当参加大会的作家、学者和读者聚集在一起,深入交流时,大多数的中外作家和学者都认为科幻和奇幻无论是在发生、发展、思维方式还是在文化诉求上,都有着很多相通之处,有着浓浓的“亲缘”。

这不是一种客套的“团结”。科幻文学作家韩松认为,文学本身没有那么多的实际区分,科幻文学与奇幻文学有着明显的相通之处,特别是在当前的文化背景下,奇幻文学与科幻文学都提醒人们对人类命运和大自然要心存敬畏。科幻作家严蓬认为它们在题材和主题上有很多类似的地方,过分强调二者的区别没有好处。科幻研究者吴岩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二者的相通,他认为,我们在今天谈论科学时基本上是西方定义下的科学,它成功但也有局限,处理世界的关系还有其他的科学思想,比如中医、藏医,等等,而很多奇幻作品是基于这样的科学认识写出的,因此不能认为它们都是反科学的。科幻作家王晋康则认为,典型的科幻文学与典型的奇幻文学肯定是不一样的,但是他们就像太极图那样,中间会有一些融合状态。美国科幻作家迈克尔・斯万维克介绍说,在美国科幻界,一个重要的新潮流是“新怪诞派”,这个潮流主张打破科幻小说、幻想小说和恐怖小说之间的壁垒,从而创建一种富有活力的混血产物。

事实上,现在很多作家是既写科幻又写奇幻,比如美国重要的科幻作家大卫・布林,在中国日益引起重视的作家尼尔・盖曼,都是典型的例子。而俄罗斯、日本的科幻作家也认为,在他们的国家科幻与奇幻也存在一些交叉。在中国,奇幻文学的主要园地之一《飞・奇幻世界》正是老牌科幻杂志《科幻世界》杂志社旗下的刊物;而以《天行健》知名的奇幻作家燕垒生本身即是个科幻迷,他认为自己的作品中有一种科幻的思维。“奇幻的发展并没有带来科幻的衰落,他们是齐头并进。但它也的确给科幻作家提出了挑战,在读者有了更多选择的情况下,科幻作家要创造出更有吸引力的故事。关键是要出好作品,是作品决定概念,而不能让概念来决定作品。”《科幻世界》的副主编姚海军说。

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无差别地看待科幻与奇幻。美国最知名的华裔科幻作家特德・姜认为,一个重要的区别是,在科幻小说当中,世间万物运行的规律不会因人而异,而在其他幻想小说中,这一规律则跟人的人格、精神有关;科幻小说向我们揭示了凭借知识可以取得的成就,而其他幻想小说则提醒我们激情与意志的重要;这两类小说于我们而言都是有益的。

科幻文学要探讨正在加速的变革和我们选择的未来之路

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一方面,科技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发展已经超过了科幻作家替人们设想的未来,很多高科技为科幻作家所不知;另一方面,人们通过图书、报纸、网络或者一般知识越来越通畅,已经不需要科幻文学来教授知识。那么,科幻在当下的意义何在?它如何作出超越性的想像?姚海军认为这已构成科幻作家们共同面临的挑战。

在会上,大多数科幻作家和学者认同“科幻的目的是要揭示科技的发展给人类的生活带来的影响,揭示科技进入人们生活之后的种种可能性”的观点,认为科幻文学作为科普的任务已经结束了。美国科幻女作家南希・克雷斯说:“如果要直接写一部与高端量子力学相关的科幻作品的确是很困难的,但科幻文学更注重科学对人的影响,无论科学如何发展,我们都能写出科学如何影响人类的小说”,“科幻的任务,是尽可能激烈地表现加速发展地科学所导致的不同抉择,以及这些抉择造成的对个人和情感的后果”,“探讨伦理后果,发出个人声音”。美国科幻作家大卫・赫尔说,他对科幻小说的文化路标价值有着坚定的信心,科幻要探讨正在加速的变革和我们所选择的通往未来的道路。在大会期间,加拿大科幻作家罗伯特・索耶的对《星球大战》的强烈批判引起了与会者的关注。他认为《星球大战》是对现实的逃避,它让读者认为科幻不关注现实,与现实无关。索耶特别强调科幻对于现实思考意义,认为科幻小说不仅仅是要将当前最热门的话题重新呈现在你面前,更要突破那些直白的宣教,请读者自己去深入思考,让读者通过科幻这一特殊的镜头,去观看这个社会。韩松认为,这个时代仍需要科幻,它不仅仅是元素,是背景,同时还是它自身,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从新的实践来看,科幻有可能演变成为新时期最具先锋性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以消解我们的现代性焦虑。

科幻小说作文篇4

脉络

科幻热

/中国科幻小说发展脉络史/

科幻创作主题与社会发展、科技发展密切相关,而整部科幻文学史更是一个国家发展情况的“晴雨表”。在工业革命时期,科幻小说首先在英国诞生、发展。科幻小说的第二次黄金时期是在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这正好是美国崛起的几十年。在中国,科幻题材作品也伴随着国家的科技发展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

/为什么要读科幻小说?/

科幻小说历来有两大经典主题:一为星际旅行,一为生命智能。前者以宇宙为舞台,拓展人类生存空间的广度;后者以人为核心,探索生命自身生存的意义。科幻小说可以基于科学的核心设定出发,比如《基地三部曲》的“心理史学”、《我,机器人》的“机器人三大定律”、《三体》的“黑暗森林法则”等,然后构筑一个完整的世界,并且探讨生命、文明、机器、道德、时间、宗教、意识等接近哲学思考的问题。

科幻小说让人拥有一种走出去的冲动,它能让人正视自己的弱小和潜能,认清自己的局限和伪装。从你开始读科幻小说的那一刻起,你的人生应该有一个改变,就像河伯看见了沧海,青蛙跳出了枯井。科幻小说的意义正在于此,没有任何小说可以代替。(知乎)

【速评】可以说,科幻作品影响了几代人。有的人因此选择了航天事业,如今就在飞船的发射现场工作;有的人毕生致力于普及现代科学知识,以消除几千年来残留的愚昧和故步自封。

追梦

人物传

/姚海军:从伊春林场到《科幻世界》/

也许只有早年亲近自然的人才会对想象力维持一生的热爱。《科幻世界》副总编姚海军的童年是在黑龙江伊春林场一个叫“7.5公里”的小村庄度过的。村子四面环山,常有野鹿闲逛到窗棂下舔舐窗纸。

有一次,姚海军从数学老师那里得到一本《奇异的机器狗》,由此他发现了一个全新的天地:美妙的未来机器,神奇的自动设备……林场冬夜异常宁静,姚海军常与伙伴们踩着雪回家。在那些嬉笑打闹或默默无声的夜晚,姚海军时常仰望头顶皓月,让想象任意驰骋。

1988年,姚海军带着童年的梦想创办了《星云》杂志。1998年,怀着将科幻文学推广到全国的雄心和抱负,姚海军来到成都,从《科幻世界》杂志社的基层做起,一直做到杂志社副总编。2003年,为了让年轻人关心宇宙、关心人类、关心未来,姚海军主编了《世界科幻大师丛书》, 如今该丛书已是北京师范大学科幻文学硕士的主要参考书目。

【运用点拨】黑格尔说:“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星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对自然的热爱,对科幻的热情,不仅是姚海军追逐梦想的动力,而且是刘慈欣荣获雨果奖的原因。他们对科幻梦想的执着使中国科幻作品得到了坚实的发展基础,同时造就了许许多多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适用话题】仰望星空/热爱自然/追梦

题外搜头条

/是他发现火星有水/

2015年9月28日,NASA宣布发现火星表面有液态水活动的强有力证据。然而大家不知道的是,这一重大发现的关键人物竟是一位“90后”的美籍尼泊尔裔小伙――卢恩德拉・奥杰哈(Lujendra Ojha)。

卢恩德拉・奥杰哈是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地质科学的博士生。如果看到他七八年前的照片,人们肯定不会把他和科学家、研究学者等形象联系到一起,因为那时的他留了一头长发,手中抱着吉他,疯狂地玩“死亡金属”摇滚乐。中学时代的卢恩德拉・奥杰哈不仅忙于精进自己的吉他技能,他还幻想着有一天能够研究平行宇宙,发明时光机,探索宇宙。如果不能成为一名吉他明星,那么就一定要在科学上有所作为,这是卢恩德拉・奥杰哈曾经的理想。

【微评】作为年轻人,我们在脚踏实地大步朝前走的时候,不妨仰望星空,去探索未知的领域。人类是命运共同体,世界大同是未来主流。青年的格局要大一些,再大一些,不管是在地球,还是在宇宙。(杨丽)

/科幻大片《火星救援》/

NASA公布“火星有水”的大新闻,被全世界影迷戏称为好莱坞科幻巨作《火星救援》的预告片。该影片讲述了第一批前往火星执行任务的宇航员遭遇风暴,队员马克・沃特尼与团队失联后独自漂流在这颗红色行星上的故事。为了生存下来,马克・沃特尼在火星上建造蔬菜大棚,改造漫游车横穿火星的红色荒漠。最终他成功地向两亿两千五百万公里之外的地球发出求救信号,一场全人类参与的“火星救援”由此展开。

《火星救援》是继《地心引力》《星际穿越》后又一部以天文学、物理学、生物学、植物学等自然科学为基础,并以描写新技术、新发明给人类社会带来影响的科幻作品。

【微评】“无论如何,告诉世人,告诉我的家人,我一直在努力回家。”为了求生,《火星救援》中的男主角用精确的科学知识来解决当前环境的制约,做自己的救世主,而不是一味地祈祷、懊悔、自责和惊恐。

速用佳作展示

科幻文学的春天来了吗?

杨兴东

中国作家刘慈欣这些年的科幻文学成就,人们有目共睹。一部《三体》被网友誉为“单枪匹马把中国科幻文学推向世界高度”。此次摘得雨果奖,更是打破了多年来中国作家在此领域获奖的空白。然而,尽管刘慈欣个人成绩突出,但从大环境来看,中国科幻文学仍处于一种比较低迷的阶段,科幻文学的受众仍然较少。

科幻文学重不重要?答案不言而喻。还记得著名科幻作家凡尔纳,当年他的一部作品《从地球到月球》,其中所提供的登月方案后来被一一验证。《海底两万里》中描绘的潜水艇,更比潜水艇的发明提前了一百年。从某种意义上说,科幻文学具有开辟道路的作用。而热爱科幻文学的群体,在科学上的前瞻性也强于其他群体。20世纪在科技领域起着先锋作用的美国,其本土诞生的科幻文学以及科幻文化,便十分浓郁。无论是科幻文学大师阿西莫夫描绘的“机器人三大定律”,还是当年名噪一时的影视作品《星球大战》,科幻在美国社会,可以说是站在高处眺望遥远科技彼岸的纹路。这也使美国社会形成了一种浓郁的科幻文化氛围,有志于科学事业的后辈前赴后继,崇尚科学成为一种主流文化。

而从此次中国作家首获雨果奖来看,我们在科幻文化上的建设仍任重道远。尽管文艺是多元的,但科幻的小众地位却是不利的。打开互联网小说网站,最受年轻一代喜爱的是玄幻小说;打开电视,荧幕罕见国产科幻。一个社会的群体仿佛与科幻文化绝缘,由此带来的直接恶果是社会对科学的热情不高,学院下一代坐得住冷板凳搞前沿研究的学者也渐渐稀少。

由此看来,围观刘慈欣获奖,更重要的是看到国产科幻文学的狭窄空间,从而呼吁国人关注并拓宽科幻文学的道路,让科幻文学获得更广泛的传播空间,获得更强的生命力,诞生更多的优秀作者,也让我们的文化土壤得到改善,注入崇尚科学的基因。

科幻小说作文篇5

王晋康走上科幻创作之路,听起来很像故事。45岁那年,他被10岁的小儿子缠着讲故事,因为工作很忙根本没有时间看书,就随口编故事给儿子听。有一天听完故事之后,儿子问,这个故事是他自己想的还是书上看到的?儿子建议他把故事写下来。趁着三天的假期,他写下了故事。几天后,他看到一本名叫《科幻世界》的杂志,觉得自己的故事可能可以在上面发表,于是抄下的杂志社的地址。与其它科幻作家有一个很大的不同,王晋康并非“正统的”科幻迷,甚至处女作《亚当回归》完成后,他还不知道国内是否有专业科幻杂志。就是这样带着偶然的色彩,王晋康踏上了科幻创作之路。

不过偶然中隐含着必然。王晋康出生于解放前,一直生活在闭塞的河南南阳市,直到小学毕业才开始好好看书。从少年时代开始,他的内心就深植了对科学的情结,科学所揭示的大自然精妙、简洁的运行机理他有发自内心的敬畏。和那个年代的所有知青一样,王晋康经历了下乡,回城后赶上1977年的第一次高考,却因为出身不好被拒之大学门外。第二年,30岁的他以全市第二的成绩考上了西安交通大学的内燃机专业。上了大学之后,由于学习之弦崩得太紧,得了严重的失眠症,不得不放松学业把兴趣转到文学上。那时正值西方文学作品大量引进,他看了很多书,也练笔写过一些短篇小说。当年随意的耕耘,最终在十年后结出了果实。

在2010年11月的“第二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上,已是花甲之年的王晋康与刘慈欣一同获得最佳科幻作家。“星云奖”颁奖词这样评价这位45岁才开始创作的本土科幻作家:“他的出现,意味着科幻新时代的开始。从1993年至今,他为中国科幻奉献了近百篇中短篇佳作和十余部长篇力作,这些作品影响了不下百万人,特别是《水星播种》、《类人》、《十字》、《蚁生》等作品,已成为当代华语科幻的新经典;今年发表的《孪生巨钻》、《百年守望》亦是魅力独具。他的作品有着宽厚的人道关怀,特别是近作《蚁生》,专注于人性的善恶,对于乌托邦的悖论既持有警醒的反思,也保持足够的乐观。可以说他是当代最具人文精神的一位科幻作家,尤其以细密、温暖、切近人情的风格深受读者喜爱。他的许多近作都具有优秀的文学品质,在叙述、描写、人物塑造方面尤见功力,也在科幻题材的拓展方面不断创新。他堪称华语科幻文坛的一棵长青树,他勤奋创作不断带给我们新的惊喜。”

最佳科幻作家的殊荣王晋康非常欣喜,虽然他已经12次荣获“银河奖”。他说,“星云奖”是对自己整个创作生涯的总结。这位朴实低调的工程师,声称自己一生实际只做了两件事情。一件是本专业石油机械的工作。作为南阳石油二机集团的特种底盘领域的开拓者,他曾经得过几次部级奖励。另一件则是科幻文学创作。

对话 书香两岸 王晋康

科幻小说

商业化是一件好事

书香:您认为科幻小说最核心的价值是什么?

王:是立在科学理性的平台上思考人性(包括群体的人性)和人类的命运。

书香:您认为中国科幻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独特性?

王:科幻文学应该是最为超越国界的一个文学品种,因为它的源文化是科学,而科学体系是唯一的,没有西方科学和东方科学之分。当然,中国的科幻文学作品应该接中国地气,为中国人所喜闻乐见,表达中国人的喜怒哀乐,甚至表现中国人对世界的独特思考(仍然是基于同一个科学理性的平台)。

书香:中国科幻在过去的一年间突然成为一股热潮,众多的出版机构将目光转向科幻小说,有人说中国科幻的新时代到来了,也有人对当下科幻所面临的过度商业操作与后备力量不足表示担忧,在这个问题上您是乐观派还是悲观派?

王:中国科幻的过于沉寂和边缘化本身就是不正常的,是上世纪80年代末那次不公正的批判(所谓科幻是伪科学)的余波,也与中国文学界的过于守旧有关。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科幻作家在默默中耕耘,已经培育出足够丰硕的果实,再加上刘慈欣“三体系列”的临门一脚,终于使这朵早该怒放的花朵绽放了。

科幻小说的商业化是一件好事,只有充分商业化才能养得住作家,也才能在众多商业化作品中孕育出文学化的精品。后备力量不足也不是问题,竖起招兵旗,自有吃粮人。至于中国科幻的新时代,我在几次会上都说过,中国科幻的真正热潮还得等三、五年,要等到出了几部真正本土的科幻大片之后,那将对中国科幻给予极大的推动。如果从长远看,科幻文学只是文艺百花园中一个品种,不会太热,也不会消失。

书香:您会为了市场对自己的创作风格与方向进行调整吗?

王:会的,而且已经在调整。只是年岁大了,要改很难,所谓老树不可移栽。还要强调的是:改动的只是皮毛和包装,内核的老王是不会变的。

书香:您被划为“新生代”作家,您觉得您与刘慈欣、韩松、何夕等其他新生代代表作家有什么共同点?

王:从生理年龄上我比他们都大,但从创作年龄上基本是同一代,我的创作甚至晚于韩松、何夕。我们都是在国门打开后接触了大量西方文学作品(包括科幻作品),其后开始自己的创作,所以肯定有共同点,比如对大自然和人生较深度的思考、较广阔的视野,较现代的文学技巧等。

书香:到目前为止,您是“新生代”科幻作家中出版长篇科幻小说最多的一位。自己最满意的三部作品是哪三部,为什么?

王:我过去的创作是以短篇为主,长篇虽然也不少,但大多是短篇的扩写。真正的长篇创作其实是从《蚁生》之后开始的。比较满意的长篇是《蚁生》、《十字》和《与吾同在》。《蚁生》中有我人生的影子,其文学技巧更接近主流文学。《十字》表达了我本人渐趋成熟的思想体系,科幻构思比较硬,更接近我所说的“核心科幻”的特点。《与吾同在》具有较为锋利的思想内涵。

书香:从《生死平衡》到《十字》,再到《与吾同在》,自然平衡、善恶平衡,“平衡”似乎成了您作品的中心词。您是一直信奉“平衡理论”还是有什么促成思想上的转变?

王:万事万物的运行都离不开平衡二字,即如我曾奉之为圭臬的民主和市场经济,也必须和权威和国家调控平衡。关于平衡的观点我可能早已有之,但开始时比较模糊。随着近二十年的写作、阅读和思考,它逐渐变得清晰和坚硬。如果把《十字》与《生死平衡》作一个相比,就能大致看出我思想变化的脉络。

书香:这种“平衡理论”在西方科幻电影《阿凡达》中也有体现。您希望自己的作品也能搬上大屏幕吗?如果有可能,希望是哪篇?

科幻小说作文篇6

刘慈欣生于1963年。由于原本在北京工作的父亲被下放到山西阳泉,刘慈欣小学时就转到阳泉读书。跟着父亲回山西的还有一大箱书,刘慈欣偷偷拿出来,一本一本地看。其中的莎士比亚著作、苏联小说,他读完都没有太大兴趣,直到读到凡尔纳的《地心游记》。当时的中国还没有“科幻”这个词,当刘慈欣拿着《地心游记》问父亲这是什么书时,父亲告诉他,这是科学幻想小说。当时,他身边也没有人知道科学幻想是什么东西。刘慈欣一遍遍地读箱子里的那几本科幻小说和《十万个为什么》等科普书籍。与科普书籍相比,他觉得凡尔纳的书“更浪漫,读的时候觉得离科学很近”。大学时,他经常眯着眼在新华书店柜台前让服务员给他拿新书,每年出版的科幻小说他能全看完,他说:“不是我牛,那时候书比较匮乏,一年就出那么几本。”

真正引领他走向科幻文学之路的,是阿瑟・克拉克。谈起初次读完阿瑟・克拉克的《2001:太空漫游》时的情景,他至今记得:20多年前的那个冬夜,出门仰望星空,“突然感觉周围的一切都消失了,壮丽的星空下,就站着我一个人,孤独地面对着这人类头脑无法把握的巨大的神秘……从此以后,星空在我的眼中是另外一个样子了,那感觉像离开了池塘看到了大海。这让我深深领略科幻小说的力量。”

那之后,他开始尝试写作。1999年6月,他在《科幻世界》杂志社发表了处女作《鲸歌》,随后《地火》《流浪地球》《乡村教师》《全频道阻塞干扰》《球状闪电》等佳作一一面世。2006年《三体》开始在《科幻世界》连载,催生了一大批“三体迷”,到完结时,《三体》系列已经成为中国科幻文学的扛鼎之作,火爆得让人猝不及防。对于外界的各种赞誉,刘慈欣说,自己其实只是一个科幻迷,像所有的科幻迷一样,“当到一定程度,大都不可避免地写起科幻来”。

刘慈欣,中国当代科幻小说作家,被誉为中国科幻文学的领军人物。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发表科幻作品,1999年至今曾连续12次获得中国科幻文学最高奖“银河奖”,作品因宏伟大气、想象绚丽而获得广泛赞誉。他的科幻小说成功地将极端的空灵和厚重的现实结合起来,同时注重表现科学的内涵和美感,兼具人文的思考与关怀,努力创造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幻文学样式。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超新星纪元》《球状闪电》《三体》。其中,《三体》成为第一部在美国发行的中国科幻长篇。

科幻小说作文篇7

陈楸帆谁能拯救中国科幻电影在龙年元宵节前的一天,北京五环外回龙观的一家酒楼的包厢内传出阵阵激烈的讨论声。这里有在北师大执教科幻的吴岩老师,在中央美院执教电影的西夏老师,也有写科幻小说的韩松、杨平和我,还有拍摄过科幻电影的著名民间导演及科幻评论家胤祥。是什么样的大事把这样一群人在一个大冬夜,从京城的东南西北召集到一起呢?答案是,中国科幻电影。 2011年是中国原创科幻大爆发的一年,《三体》《地铁》双星辉映,从市场到学界,纷纷感受到科幻的强大震撼力和号召力。 诸多杂志将眼光盯向科幻小说,各路出版力量强力介入,野心勃勃要在2012年推出过百部原创/译介科幻作品。一时间,似乎无人不读《三体》,无处不谈科幻。 科幻成为一种新的时尚标签,作者摩拳擦掌,似乎科幻一夜间登堂入室,从原来不受待见的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大红大紫指日可待。 事实是否这样呢?现实无疑是残酷的,即便是迄今为止最为畅销的《三体》三部曲,总销量加起来也不过是“青春残酷小说”作家销量的一个零头,更不要说其他作家的科幻作品。在科幻门类充分发展的欧美国家,畅销书排行榜上也很难看到纯正打着科幻标签的作品,相反,大量带有科幻元素的主流、言情、惊悚、侦探小说堂而皇之大卖特卖,如斯蒂芬•金去年的榜首新作《11/22/63》便是一部带着时间旅行元素的政治惊悚小说。 这正验证了我之前的一个论断:作为一种类型文学的科幻小说,其类型特征不断地被其他媒介(电视、电影、游戏……)移用泛化,所造成的结果是,一方面科幻无处不在;而另一方面,科幻小说却在丧失其本身所应有的韵味。科幻小说区别于其他类型文学的特征变得稀薄,辨识性降低,但某些有意为之的“杂糅”亚文类却由此获得了主流文学读者的青睐,打破了类型的界限,赢得了新的发展机会。 毫无疑问其中最重要的一环便是科幻影视。与科幻图书的疲软不同,科幻影视几乎霸占了全球电影票房的前排,而且正在不断缔造新的奇迹。《阿凡达》《盗梦空间》《黑暗骑士》……所有这些现象级的作品无一不带有浓厚的科幻色彩、绚丽的视觉效果和深刻的技术、人性思考。 回过头来看中国电影市场,情况却恰恰相反。 我们擅于回顾甚于前瞻,擅于抒情甚于推理,擅于煽情甚于共情,几乎每部打着“中国原创科幻电影”标签的作品无一不遭受票房与评论的双重滑铁卢,甚至有人在网上发出评论:“中国人天生不适合拍科幻片。”事实果真如此吗?我们可以看到邻居韩国在放开电影业管制后,整体产业爆发出巨大生机和活力,他们拍出了《汉江怪物》这样融本土与国际、商业与深度兼具的佳作,没有任何生理、地理上的理由阻止同为东亚人种的中国人拍出优秀的科幻片,问题还是出在我们自身。抛开我们无法控制的电影审查机制不说,从产业和创作者本身,最大的问题还是浮躁。 《三体》火爆之后,一时间所有影视公司的视线都突然发现了一个“盲点”———科幻片。在此之前,他们根本不会去考虑这样一个片种,一是投资风险高、技术难度大;二是缺乏合格优质的科幻剧本。 热钱涌动的行业最大的特点便是快进快出,所有人都希望趁着热潮,扎一笔钱,赚一笔走人,在这种心态下如何能踏实了解科幻片自身美学特点和思维特质,拍出水准之上的作品。 据我了解,欧美国家的科幻电影产业之所以发达,一方面是历史积累和成熟的行业配置,但密不可分的是对新人的培养,这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环便是各地的科幻短片电影节:西雅图、波士顿、伦敦、爱尔兰、悉尼、温哥华都有类似的电影节设置,每年向科幻爱好者们征集作品,评奖颁奖,顺便办一场大的Fans派对。比如2012年的科幻大片《钢铁苍穹》便是由一部导演DIY的短片开始,在电影节上获得业内人士青睐,进而获得更大的投资及进军大银幕的机会。 我们不能寄希望于机械降神式的资本救世论,来一笔巨资,砸出一部大片,从此拯救中国科幻电影。这样的降临派论调我们已经听了太多太久,那些叫嚣“给我2亿美金我也能拍出《阿凡达》”的导演们最终还是只能在自己的乡村美学里打滚。我们需要自下而上的扶植和培养,让那些真正了解科幻、热爱科幻的人们有机会拿起机器、实现自己心目中或恢弘或细腻或惊奇的科幻场景,让他们成为中国未来科幻电影的生力军。 这便是我们所要做的。在2012年设置一个中国原创科幻短片电影节,挖掘有潜力有才华的新人,让他们闪光。我们深知第一步绝对会面临重重困难,包括资源、人力、资金、好的作品等等。我们需要更多有识之士加入,为中国科幻电影添上一簇薪火。 希望有一天,我们的子孙能够在大银幕看到中国人自己对未来的想象。

科幻小说作文篇8

我想,这多好啊,又有人找上门来宣传科幻了,而且是央视一套的小崔――我最欣赏的、一位带有忧郁气质的主持人。这的确具有风向标意义。之前,《人民文学》刊登了刘慈欣的科幻作品,《新华文摘》又转载了,科幻作家还史无前例被请到了伦敦书展上。

这真是科幻的又一个好年头。

7月3号,我和莎莎、主编曹东在西单大悦城的茶马古道边吃边聊。原来,这是一个作家系列访谈的节目,一共要访60位中国作家。他们问了关于科幻的问题,对这个领域,他们似乎所知还不太多。我向他们推荐刘慈欣、王晋康和何夕,我向他们说《三体》。莎莎说:“已联系过刘慈欣啦。”曹东说:“要不,干脆把你们合在一起做吧!”

7月13日,莎莎带着摄像等人,来到我单位做外拍。他们拍我的藏书。我的书大多都装在办公室的大铁皮柜里,或堆在窗台上,他们觉得很有意思。根据安排,我要向观众推荐书。我推荐了《三体》,中国最好的科幻;《DNA,生命的秘密》,这是迄今把生命现象说得最清楚、最有趣、最深刻的书;还有一本是吴岩老师的《科幻文学论纲》,详述了科幻的魅力和特质。他们只让推荐三本。本来,我还想推荐克拉克的书和萧星寒写的《光明的右手――世界科幻电影反派集中营》。

录制那天,当我满头大汗赶到农业电影制片厂暨央视农业频道的一个演播室时,顿时感到很科幻。

大刘坐在一个房间里慢吞吞地喝水。他穿了一件“银河系旅行指南”的白色圆领衫,憨厚得像个真正的科幻迷一样。

来到化妆间。崔永元坐在角落里的一张沙发上,王雪纯也灿然出现了,我才知道有两个主持人。我有些紧张。大刘安慰我:“没事,他们谈话也都放得很开,问的问题也很随意。”进入演播间,满满的人。有些人是临时“开后门”进来的,许多是科幻迷。小崔说:“这是第一次来这么多现场观众。”

访谈过程中,小崔把夏笳和万象峰年也请上了台,请他们代他提问,因为他不懂科幻。大刘说:“科幻占领央视了。”在台上,我还是有些不自在。科幻作家大都不善夸夸其谈,他们沉浸在自己的遥远世界中,来到现实世界特别是央视这样的现实世界,比较腼腆。

崔永元问:“世界末日是科学的吗?”我和大刘都点头说:“是。”他就说:“科幻作家相信世界末日随时会发生吧,那么,我们数:五、四、三、二、一!”

当然,末日没有发生。我说:“末日并不是你想的那样,都是小行星撞地球什么的,它也有可能是整夜无法合眼,看着天花板等天亮。”大家都被逗笑了。崔永元曾被抑郁症困扰,睡不着觉。他说:“科幻作家不能人身攻击。”夏笳指着我说:“他也这样。”我又介绍了柳文杨的《一日囚》,对于那个每天都在过同一天的人来讲,不也是世界末日吗?我本来还准备了一些要讲的,包括介绍中国科幻作家的作品,但也许是紧张,也许是时间没把握好,还是没讲出来。只讲了万象的《播种》,提到了夏笳的《如何杀死一个科幻作家》,还有宝树的《九百九十九朵玫瑰》。也讲到了吴岩的北师大科幻文学专业和中国的科幻杂志。在短短的节目里要把中国科幻讲清楚,很不容易,好在有大刘,他讲得非常好,大家等着看节目吧。

上一篇:科幻创新作文范文 下一篇:计算机科幻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