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照进现实

时间:2022-09-12 03:35:19

科幻照进现实

爱因斯坦曾经说:“如果刚开始这个想法听起来不荒谬可笑,那么它就没有希望变成现实。”许多科学幻想在诞生之初,就是让人目瞪口呆。但科学幻想并不是无中生有的代名词,更不是胡说八道。科幻作品之妙,在于科学基础上的合理想象,在于它并非只停留在幻想。若干年后,人们发现,科幻作品中的很多新奇的玩意儿已经变成了现实,有些被认为数百年后才能实现的,我们今天已经在享受它的成果。

潜水艇

说到科学的预言家,就不得不提到19世纪法国的儒勒・凡尔纳,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凡尔纳的作品,不仅以波澜起伏的情节,吸引了广大的读者,更可贵的是,他那非凡的想象力,浪漫而又符合科学的幻想,跨过时代的门槛,提前迈进了未来世界。

就拿潜水艇来说,尽管早在2000年以前,亚历山大一世便坐在一个密封的容器里,沉到海底一会儿,又浮出水面,然而人们一直未能制成真正能到海底航行的船只。1796年,著名的美国科学家罗伯特・富尔顿着手设计潜水艇.直到1863年,人们才开始试制很小的潜水艇。凡尔纳的小说《海底两万里》中光是艇上的会客室,便长30英尺(9.14米),宽18英尺(5.48米),高15英尺(4.6米)。艇里居然还有一个藏书12000册的图书馆。这艘潜水艇可以在海底长驱2万里,更何况那时还没有一个人游历过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的海底。 潜艇设计早期试验

凡尔纳正是凭借他那丰富发幻想力,形象地描绘了未知的海底世界,使读者如临其境。美国青年科学家西蒙・莱克在1897年建造了“亚尔古”潜艇。莱克在自传的第一句话便说:“儒勒・凡尔纳是我一生事业的总指导”。

隐形

英国小说家威尔斯,1895年发表科幻小说《时间机器》一举成名,《隐形人》也是他著名的作品。自神话时代以来,这都是人们梦寐以求的能力。小说里靠医学试验把自己的体质改变确实是一个治本的方法,但代价未免高昂:男主角在屡遭使自己显形失败后,心灰意冷,灵魂走火入魔,妄图利用自己隐形对世界进行恐怖活动。

当代科技还是从光学方面下工夫。反雷达隐形在军事方面早已取得很大的进展,但它跟我们想象的隐形还是有所差别。要把一个人隐形,现在最可行的方法就是制造特殊反光的材料,通过它们光线全部绕行,明明就在面前,却怎么也看不到。当然,目前这玩意还只在实验室里部分完成。

电影《哈利・波特》中哈利的隐身斗篷让人羡慕,英国《物理世界》杂志援引英国科学家的解释称,理论上可以造出一种隐身衣,利用光波传输速度的变化,达到隐身的目的。如果真的变成现实的话,银行大盗可以“从容”撬开银行保险箱,但银行的闭路电视则显示一切正常。银行监控摄像头一如往常地监视着金库。闭路电视的屏幕显示,无人靠近保险柜。不过,突然在一个特定的时刻,被摄像头摄入的光变慢;此后,光的速度又开始变快。在一慢和一快之间,时间出现空隙,传输到摄像头内的光质子束突然“失踪”,留出一个短暂的黑暗时刻。

原子能

同样是威尔斯,1914年在小说《解放的世界》中,设想1933年出现“人造”原子能,随后发生一场毁灭性的世界大战,惊人地预言原子弹爆炸。这本书对原子弹的研发起到了一个小小的推动作用,因为它使研究人员里奥・塞拉德相信原子分裂是完全可能的,他1932年读了这本书,这帮助他在1933年解决了产生核链式反应所面临的一个问题。同一本书还促使西拉特在二战后积极从事控制武器和国际和平利用核能的活动。

克隆

导演伍迪・艾伦在1973的电影《傻瓜大闹科学城》中就使用了克隆的概念。一名食品店店主在动手术时被冷藏起来,当他苏醒过来时,已经是200年后的2173年。那时候地球上有一个残暴的君主,一群科学家决定想办法消灭他,他们想到了店主,于是把他解冻,利用这个无知而莽撞的小人物把暴君打倒。后来,某些科学家打算用死亡总统的一截鼻子重新“再生”这位君主。

在1997年之后,伴随着那只叫做“多利”的生物,这一切不再是电影的想象。仅从理论和技术上而言,克隆人是完全可以实现的,但面临着伦理上的问题。如果人类无所顾忌地征服自然,渴望改变自然规律,注定是要遭到惩罚的。导演卢卡斯在这项技术诞生之后的《星球大战》中,专门拍了一部克隆人的战争,不过看着里面千人一面的战争工具,这项已经可以实现的技术所面临的伦理阻力,实在挥之不去。 克隆人的进攻让人不寒而栗

通讯

《星际迷航》系列不仅是太空科幻的佼佼者,也为通讯的发展做出了不少预言。

《星际迷航》中出现的远距离对话机、定位仪,如今也转化为GPS全球定位系统和几乎人手一部的手机。摩托罗拉公司的产品研发部门负责人马丁・库珀认为,是《星际迷航》里的发报机促使他在20世纪70年代初设计了第一部手机。库珀说:“对我来说那并不白日梦,而是一个奋斗的目标。”

《星际迷航》中的对讲机

关于电影里提到的量子传输还有个小插曲。《星际迷航》还处于剧本编写过程时,资助这个项目的派拉蒙公司表示,复制飞船起降所需的特效花费太高昂,编剧需要设计另一种让他的主人公在他们正在参观的未知世界表面着陆的方法。于是他们设计了一种将他们发射到地球上的独特方法,这样便节省了很多钱。

事实上物理学家已经在进行隐形传送的研究。近期,科学家最新研制出“量子传输器”,这种仪器听起来让人感到兴奋,但实际上技术操作上会“枯燥”一些,物理学家可传输亚原子状态的微粒信息。在经典状态下,一个个独立的光子各自携带信息,通过发送和接收装置进行信息传递。但是在量子状态下,两个纠缠的光子互为一组,互相关联,并且可以在一个地方神秘消失,不需要任何载体的携带,又在另一个地方瞬间神秘出现。量子态隐形传输利用的就是量子的这种特性,从而实现类似‘超时空穿越’的通信方式。令人遗憾的是,这种量子态隐形传输技术并不能将某人传输至其它的星球。

磁悬浮列车

在科幻电影《回到未来2》中一群小流氓踩着悬浮滑板追赶着主人公;电影《少数派报告》里的磁悬浮更加壮观,而现实中,上海已经出现了磁悬浮列车。

电磁悬浮技术的主要原理是利用高频电磁场在金属表面产生的涡流来实现对金属球的悬浮。将一个金属样品放置在通有高频电流的线圈上时,高频电磁场会在金属材料表面产生一高频涡流,这一高频涡流与外磁场相互作用,使金属样品受到一个洛沦兹力的作用。在合适的空间配制下,可使洛沦兹力的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通过改变高频源的功率使电磁力与重力相等,即可实现电磁悬浮。 现实中的磁悬浮列车

纳米技术

电影《奇异的旅程》是第一部利用微缩科技深入人体拍摄的科幻片,五名医生被缩小成几百万分之一置于胶片中,注射进病人体内进行血管手术。电影上映于上世纪60年代,现在看起来小题大做,如今的内窥乃至更尖端的纳米技术,正逐渐用更精巧的仪器实现着无伤手术。

纳米技术大家并不陌生,1986年美国科学家在《创造的机器》一书中提出的分子纳米技术,可以使组合分子的机器实用化,但这种概念的纳米技术还未取得重大进展。我们平常所说的纳米技术,常常指微加工技术的极限,或者从生物的角度出发。

当然,还未实现的科学幻想更多,纽约大学的加来道雄教授做了个分类:

第一类不可能:现在不可能实现,但是它们并不违背已知的物理学理论。它们有可能在本世纪或下个世纪变成现实,它们是:力场、隐形术、移相器和死星、隐形传送、心灵感应、意志力、机器人、不明飞行物和外星人、星际飞船、反物质和反宇宙。

第二类不可能:它们是一些位于我们现在了解的物理学领域边缘的技术。人类或许能在一千年或数百万年后真正弄明白它们。这些科技是:比光速更快的旅行、时间旅行和平行宇宙。

第三类不可能:它们是一些违背人们现在已知的物理学理论的技术。如果它们最终被证实有可能实现,这些科技将让我们对物理学的理解发生根本性改变。这些科技是:永动机和预知。

哪些是你感兴趣的?有没有想自己在未来去突破呢?

上一篇:是什么影响着我们的食欲 下一篇:小心数学选择题中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