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汇报材料范文

时间:2023-11-29 10:41:52

课程改革汇报材料

课程改革汇报材料篇1

【关键词】外贸跟单员;课程;教材

一、外贸跟单实务课程的任务

(1)外贸跟单员的范畴。外贸跟单员是指在进出口业务中,在贸易合同签订后,依据合同和相关单证对货物加工、装运、保险、报检、报关、结汇等部分或全部环节进行跟踪或操作,协助履行贸易合同的外贸业务人员。主要在外贸企业或者生产企业的外贸部门设置这个岗位。外贸跟单员的核心工作是工厂管理和质量控制,主要任务是生产跟进,但依据外贸企业或生产企业的大小和所设置的岗位详细程度不同,跟单员所从事的工作也有不同,其工作主要分为前程跟单、中程跟单和全程跟单。根据跟单员的工作任务和工作对象,外贸跟单员必须掌握外贸、工厂管理和外语三种知识和技能。(2)外贸跟单实务课程的具体任务。外贸跟单实务课程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跟单员这一岗位所要求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二、基于工作过程外贸跟单实务课程课程改革的目标和缺陷

(1)基于工作过程外贸跟单实务课程课程改革目标。以跟单员岗位需要为目标选取课程内容,采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学习领域课程模式,以跟单员岗位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的表现形式,以具体的产品为载体内涵,以跟单员职业资格为课程标准的依据,强调学生主体作用,在基于职业学习情境中,通过师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在自己“做”的实践中,习得实践技能,掌握知识。(2)已经完成的基于工作过程的外贸跟单实务课程改革缺陷。已经完成的一些外贸跟单实务课程改革存在着只注重形式方面适应当前高职课程改革的需要,调查研究不深入,课程设计缺乏系统性,缺少企业人员参与,缺少实践项目的开发,特别缺少以英语环境为基础的实践项目的开发,操作性不强,不能适应培养具有相当英语基础的外贸跟单员的需要。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外贸跟单实务课程重新设计和教材创新

(1)基于工作过程的外贸跟单实务课程重新设计。外贸跟单实务依据跟单员从事全程跟单的典型工作过程进行教学设计,以生产企业出口跟单流程、外贸企业出口跟单流程和进口跟单流程三类的跟单业务流程为主线,提取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出出口跟单、进口跟单两个教学情境,出口跟单教学情境由合同和订单审查、选择生产企业签订加工合同、原材料(零部件、辅料)采购跟单、生产进度跟单、产品品质跟单、出口产品包装跟单、货物运输跟单、报检报关跟单、出口收汇与核销及退税跟单共九个任务组成,进口跟单由许可证的申领、审核信用证、付汇核销、到货检验和索赔四个任务组成。这样设计可以避免不同学习情境工作内容大量重复出现的问题。在合同和订单审查任务中要让学生审查真实的外文合同。(2)基于工作过程改革的教材创新。首先,整个教材由两个部门组成,出口跟单和进口跟单。其次,出口跟单部分由合同和订单审查、选择生产企业签订加工合同、原材料(零部件、辅料)采购跟单、生产进度跟单、产品品质跟单、出口产品包装跟单、货物运输跟单、报检报关跟单、出口收汇与核销及退税跟单共九个项目组成,进口跟单部门由许可证的申领、审核信用证、付汇核销、到货检验和索赔四个项目组成。并在每个项目下设置具体的若干子任务。最后,每个项目前要有项目目标、项目背景。通过项目目标交代通过本项目训练要掌握哪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根据实践可以得出,经过重新设计的外贸跟实务课程基本上克服以前已经完成的基于工作过程的外贸跟单实务课程改革的缺陷。

经过创新的教材能很好帮助教师实现以跟单员岗位需要为目标选取课程内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学习领域课程模式,以跟单员岗位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的表现形式,以具体的产品为载体内涵,以跟单员职业资格为课程标准的依据,强调学生主体作用,在基于职业学习情境中,通过师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在自己“做”的实践中,习得实践技能,掌握知识的课程改革目标。

参 考 文 献

[1]申文缙,周志刚.从“行动领域”到“学习情境”:对德国“学习领域”课程模式的探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9(6):78~83

课程改革汇报材料篇2

关键词:课程改革;空间;管理手段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13-0036-03

教育只有改革,才有希望;而空间的出现为我们带来了教育革命。[1]根据教育部《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年)》、《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高职)》等文件精神,株洲职业技术学院按照“以职业岗位为课程目标,以岗位标准为课程内容,以最新技术为课程视野,以职业能力为课程核心,以‘双师’教师为课程主导,以‘世界大学城’为课程平台”的目标要求,基于“行动导向”的范式开展了课程改革与建设。此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平台就是世界大学城学习空间,在此背景下的课程改革管理相对于以往的管理手段有所不同,更方便也更全面地监控课程改革的全过程。

一、空间应用于课程改革管理的优势

1.传统课程改革管理的弊端

(1)纸质材料过于浪费。在以往的课程改革管理中,需要印刷大量的文字材料,组织人员学习。同时在课程申报、验收过程中也产生很多纸质材料,不方便保存,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2)过程监控不够全面。课程改革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对课改过程的监控,以往主要是通过听课来进行,看课改是否真正落实到课堂上。但是听课对听课人员的时间要求高,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只关注到了课堂45分钟,不够全面。课后学生情况怎么样,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都关注不到。

(3)资源推广不能到位。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想以课程改革带动课程的全面发展和专业建设,所以课程改革的成果推广也是课改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传统的管理手段中成果推广只能通过公开课、文件等形式进行,好的课程设计理念、课程资源等不能随时随地学习,持续性不够,影响力不够。

2.基于世界大学城的课程改革管理的优势

有了世界大学城这一网络平台,课程改革的管理就变得很轻松、很全面,同时改革的成效也更好。

(1)管理更快捷

通过在空间上建立相应的管理地图,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更快捷地关注课改所有对象的实时动态。例如课改管理小组地图,申请验收教师地图,课改辅助团队地图等。

(2)管理更全面

除了深入课堂听课,利用空间,可以更全面地关注课堂。例如所有课改教师都必须在空间设立课改专栏。这样可以在任何时候通过空间看得到课改课的建设情况,学生的反馈意见,其他同行对教改课的评价等,发现问题及时留言让老师改进,让管理可以更立体。同时教师课改的资源可以通过空间看出是平时积累的还是一天两天突击完成的,是否达到了边教边改的目的。

(3)资源更节约

所有课改的方案、申报材料、验收材料等全部省去了纸质材料的环节,所有过程全部通过空间来完成。教师可以随时查阅文件资料,同时在申报、验收环节,评委全部通过空间来评审,教师也可以随时查看评委的评审意见,及时改进。

二、空间背景下的课程改革管理手段创新实践

我院从2011年9月开始进行了学院课程改革,全院共有176门课程成功立项,基本上每位老师申报了一门课程进行改革。从启动课改到目前为止,所有课改管理的环节都是在大学城空间平台上完成的。课改管理小组成员可以通过空间基本了解课改的动态,有针对性地检查课程改革的成效,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

1.课程改革管理导航

既然是利用空间进行课改管理,那么所有课程改革管理小组的每个管理成员在空间里都必须建立“课改专栏”,如图1所示,同时在个人空间首页上,都建立了课程改革管理导航,如图2所示,便于管理。一般导航栏中要体现课改的文件精神、课改的过程监控文件、课程的教师地图等,方便管理者也方便教师查阅。

2.管理环节手段创新

(1)申报管理

课程改革是否能达到目标首先取决于是否有好的课程建设方案。在此次课程申报过程中,我们采用的办法是网上申报、评委实名制评审的方法。

因为本次课程改革涉及的面很广,全院教师人手一门,所以申报的组织由系部完成,而学院通过空间查看申报情况。教师将完成好的课程建设方案上传到自己的空间专栏下,由系部将地址发给相关评委查看。

因为有空间作平台,我们就可以利用外校的优势资源,请外校专家担任评委,例如:电子工程系就邀请了铁路科技、铁道职院、化工职院等兄弟院校的专家评委进行评审。评委评审后以实名落款,将评审意见上传到评委的空间专栏如图3所示。由系部进行意见汇总,教师通过系部管理人员的“课程改革管理导航” 查看评审意见及时修改。如有意见要交流的,通过空间私信或留言版可即时交流。

(2)过程监控

课改的建设方案写得再好,如果过程监控不到位,结果也会不尽如人意。判定课改质量的好坏最主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听课。有了大学城为平台,相关人员听课可以通过现场听课和观看公开课视频来完成。

听课教师现场听课后除了当场和教师交流外,还可以将听课记录上传到空间上,同时通过私信、留言等方式和任课教师进行沟通,有效解决了时间和空间的问题。

在每位课改教师的空间专栏内都会有至少一堂的公开课视频,通过视频也可以了解到课改课堂的实际情况是怎样,同时留言和教师沟通。

此外,每月学院会制作出一期课改简报,及时通报本月课改新动向、新亮点。系部也会有相应的课改情况通报,例如每月教师课改空间建设情况、学生交流情况等。

(3)验收管理

课程改革汇报材料篇3

关键字:高职;测绘;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发展,急需大量技术性的测绘人才,而目前,很多新型仪器及软件,都是英文界面,很多测绘专业相关的文献没有汉语版本,所以掌握一定的测绘专业英语词汇和表达方式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也是信息时代和全球化的必然要求。为使测绘专业毕业生适应岗位要求,很多高校针对该专业在校生开设测绘专业英语课程,旨在帮助测绘专业的学生全面了解测绘专业相关的英语表达,提高学生在测绘专业相关英语材料方面的阅读能力和词汇表达能力,为学生学习,理解和使用测绘专业技术提供便捷的途径。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输送了大批的技能型一线工作人员,特别是如测量工程这样的艰苦专业,高职生占的比例更大。相比于其他层次高校学生,高职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薄弱,虽然高职院校大都开设了测绘专业英语课程,但与应用人才的培养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是专业英语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在新仪器新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为培养出称职的、能适应岗位需要并与国际接轨的一线高级技能应用性人才,有必要对高职测绘专业英语课程进行改革。

1.高职测绘专业英语教学存在问题

1.1对课程重视程度不够,课时有限

大多数高职学院将测绘专业英语安排在大三的第一学期,性质为考查课,约为40个课时。这样的课程设置主要是考虑到学生的大部分基础性的专业课已经学完,专业性更强的部分如:工程测量、GPS、摄影测量与遥感等专业课同步学习,起到中应对比,加深印象的效果。但是学生对专业英语课的兴趣不浓厚,积极性不高,加之测绘专业英语词汇量大、组句复杂冗长、概念偏难,对于英语基础偏差的高职学生来说,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

1.2 教材难觅

测绘专业英语是很多院校测绘专业都开设的一门专业方向课,但由于各种原因,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选用的仍是本科教材。本科专业英语教材一般阅读篇幅过长、词汇量过大,选用这样的教材既影响教学效果又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极不相符。

专业英语教材不同于基础英语,教材内容要求专业性更强。专业课程教材往往更新较快,采用最新的名词术语、技术规范,可以选择的版本数量较多,而测绘专业英语教材可供选择的数量原本就少,适合高职测绘专业英语教材就更难找到,且内容陈旧,无法反映前沿的新科学新技术,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3教师能力有限

目前,高职测绘专业英语课程教师一般由专业课教师兼任,英语水平良莠不齐,由于没有受过专业的英语口语和英语教学训练,并且课程教学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测绘专业英语涉及的“大测绘”领域,而担任课程教师多为年轻教师,仅对某些领域较为熟悉,实践能力不强,教学中不免影响到教学质量。

1.4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落后

目前,高职测绘专业英语教学一般沿用基础的教学模式,多采用词汇讲解、语言分析、阅读、翻译、回答问题、写作等方式。专业英语的教学不同于公共英语[1]]。这样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体现专业英语的专门性、实践性,使学生不能学以致用,没能发挥专业英语的应有作用。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方面,教师绝大多数采用讲授法,较少使用多媒体、网络等,课堂气氛沉闷,缺乏互动,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受到影响。

2.高职测绘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建议

2.1提高高职测绘英语课程重视程度,适当增加课时

大多数高职院校学制为三年,在学习完测绘英语不久后,进行撰写毕业论文,论文中涉及撰写翻译部分、查阅外文资料,有的还需要使用到最新版本的英文界面软件。如果将毕业论文撰写与测绘专业课程学习有机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增强课程教学实用性。此外,专业英语的课时较少,远远不能满足教学质量的要求,如果条件允许,应适当增加课时量。

2.2选用合适教材或自编教材

在高职测绘专业英语教学选用教材方面,选取适应高职生的高职高专类权威最新的教科书,以适应人才培养模式,尽量缩小知识延迟。以我校为例:选用黄河水利出版社的高职高专精品教材ㄍ测绘专业英语》,难易程度比较适合高职学生,并且内容较为贴合测绘技术发展趋势。如果是条件允许的话,高校也可以组织师资自编教材,选用原版专业文献或是专业书籍报刊的一些文章汇编起来,紧跟测绘行业发展趋势,保证原版语言的纯正性。

2.3提高教师水平

从事专业英语教学的教师,首先应增加自身测绘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积累,还需努力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如练习英语口语、学习英语教学技巧、坚持阅读原版外文资料和撰写英文论文。如果有条件,可以参加一些学校组织的出国短期或中期的学术交流和深造[2]。高校应把提高专业英语教学教师水平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来抓,加大投入,储备一批胜任该课程教学教师团队。

2.4改革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

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注重学生听、说、读、写多方面的学习,主要包括课文学习、专业词汇学习、构词法学习、课后阅读、专业文献知识、课堂讨论等多个环节[3]。教师在课堂上尽量采用双语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运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和理解能力。

改变传统的讲授法授课方式,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师生互动教学方式,调节课堂气氛,带动学生学习主动性。适当采用多媒体教学,在课文同步学习中,演示测量仪器说明书、运行测量软件等,来加深学生的理解,提高课堂的生动性。

合理布置作业,选取篇幅、难度、词汇量适中的,与课程学习很好衔接的英文科技文章提供给学生阅读翻译,以巩固课堂所学,延伸课外学习。

3.结语

专业英语已成为高职高专理工科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在当前高职专业英语教学存在重视不够、课时不足、教材难觅、教学方法手段落后及师资水平有限等问题的背景下,进行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十分必要。笔者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证明这些改革措施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高学习效果,为学生以后的自学能力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 王卫红. 谈测绘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方法[J]. 测绘通报,2002,增刊:80-82.

[2] 余正昊,赵斌臣,姚志强. 测绘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改革探讨[J]. 考试周刊,2007(12):12-13.

[3]晁怡,郑贵洲,郭际元.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英语的教学与改革研究[J]. 测绘通报,2007(4):75-77.

通讯地址及邮编: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402160)

联系电话: 13628338967

E-mail:

课程改革汇报材料篇4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市、区教育局和市教科所工作部署,以加快发展为主题,改革创新为动力,提高质量为主线,继续深入开展“强师德、铸师魂、树形象”为主题的活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和服务意识,扎实抓好课堂教学、综合课程、评价改革、农村课改等四项重点工作,为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而努力。

二、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把握关键,抓住重点,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

1、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课堂教学研究的重点应放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上,切实解决在实施新课程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效果和效益,正确处理“三维”目标达成的辩证统一关系,努力实现“三维”目标达成的整合。落实区“双百工程”,继续开展优质课评选活动;抓好新课程实验教材培训;组织全区性教学观摩研讨;在课改基地校举办教学开放周研讨活动。

2、加强综合课程教研工作。综合课程改革含量高、难度大,要克服困难,积极实践,做好专业引领和教学指导,积极探索综合课程实施的新路子。加强课标、教材培训;充分发挥区科学、艺术中心教研组辐射作用,建立校际教学研究制度,有效地实现资源共享;教研员、兼职教研员要深入课堂同任课教师一道,开展集体备课,组织教学观摩,认真议课评课,解决存在问题。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丰富充实科学网站内容,为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搭建平台。

3、扎实有效抓好课题研究。本着“以课改定课题研究,以课题研究促进课改”的思路,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完善研究体系,加强课题管理的力度,让课题研究走上科学、有序的轨道,促进教师成为教科研型的专业工作者。在研究的过程中,以应用性为主,以行动研究为途径,以解决课改实验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核心,为新课程的实施和课标的验证提供经验和依据。做好省、市、区级重点课题研究的跟踪、指导、检查工作,协助一线教师解决研究中的疑难,督促各课题组及时做好过程性材料的收集与整理,适时地在研究方法上给予指导。对一批本学期将要结题的课题,依据课题立项部门的要求,协助做好结题验收工作。学生学习评价改革是本学习课题研究的重点,力争有所突破。

(二)强化管理,措施得力,一如既往做好教学质量监控工作。

1、强化教学常规管理。积极参加基层学校的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活动,结合听课、评课等方式与一线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探讨,肯定成绩,发现先进的教学经验并加以推广,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加强对各校执行《省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若干意见》和《区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情况的检查指导,重点检查学校落实省颁课程计划、课前准备、课堂教学、作业与辅导、教学评价、教学研究、完成教学任务等常规工作,并且加强随堂听课工作。本学期继续将撤点并校后的农村学校做为教学指导的重点。

2、重视教学质量监控。继续开展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积极促进学生各学科均衡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稳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依照区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控方案,继续开展区、校两级的教学质量监控活动,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办法,通过教学质量监控检测手段,加强薄弱学科的教学管理,促进各学科专任教师队伍的建设,促进各学科教学的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组织各类学科竞赛。学科竞赛是检验课改成果的重要手段。去年,我区师生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成绩显著。本学期我们将进一步重视抓好师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把素质教育落实教学的全过程。根据国家、省、市教育部门学科竞赛工作安排,组织好中小学各学科竞赛。认真筹备,精心组织,发现人才,促进教学,活跃学生课外活动。搞好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论文交流、评选、汇编工作。同时鼓励、组织中、小、幼教师参加省、市有关教学比武活动,促使我区师生在省、市各项评选、竞赛中获得好成绩。

(三)狠抓培训,互相配合,确保各项工作保质保量按时完成

1、有计划地抓好教师继续教育、岗位培训工作。为使培训更好为教学服务,我们力求开发潜力,拓宽思路,不断提高培训质量。继续做好小教自考报名及助学工作,妥善安排助学培训,努力提高小教自考的毕业率。组织小教大专自考实践环节考核的教师到学院参加考核。做好“双高普九”有关教师培训材料的整理工作。协助抓好小学实验年级教材培训,确保参加教师学有所获,学有所成。暑假期间,将举办2005年小学初级教师职务培训班和农村完小校长提高培训班。

2、发挥党支部核心作用和工会参政议政作用。学校党支部将按照区教育局党委的部署,扎实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切实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并充分领会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目标,增强投身于教育改革的信心和决心,以发展为主题,坚持全面、科学的发展观。学校工会将把关心教职工的冷暖摆在首位,想教师所想,急教师所急,努力为教职工创设温馨的工作氛围。

3、加强队伍建设,确保各项工作预期完成。校行政和处室领导要增强责任意识、角色意识,落实岗位责任制,大胆开拓,勇于进取,增强工作主动性和创新意识。要带头努力学习政治、学习教育改革理论,深入教学第一线,不断提高政治、业务素质和组织管理能力,履行职责,加强沟通。教研员要积极参加国家、省、市组织的各种培训,认真学习课改工作的有关文件和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密切关注课改的最新动态,不断提高教学研究、专业引领的水平,以适应课改的需要。树立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增强服务基层的意识,树立服务第一的思想。后勤人员要牢固树立为课改服务意识,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密切配合各处室,确保课改工作顺利进行。学校将坚持不懈地抓好精神文明建设、计划生育工作和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三、各处室工作安排

(一)中研室

二月份

1、制定新学期教研工作计划

2、编写初中各年级半期考试卷

3、参加市教研室学科会议

三月份

1、筹办2005年中学优质课评选活动

2、举办课改教学研讨课

3、完成初中数学联赛报名工作

4、完成初中各年级半期考试卷编写工作

5、举办全国初中生物理知识竞赛

6、参加市教科所学科会议

7、下校调研

四月份

1、组织初中各年级半期考试

2、举办课改教学研讨课

3、举办初中数学联赛

4、编写初一、二年级期考试卷及九年级区质检试卷

5、举办中学综合课程专题研讨活动

6、参加市教科所中考命题指导会议

7、下校调研

五月份

1、召开初中毕业班七个学科总复习教学工作会议

2、组织初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测

3、组织初中毕业班技术班考试

4、完成初一、二年级期考试卷编写、校对工作

5、组织区七、八年级初中生写字比赛

6、下校调研毕业班总复习情况

六月份

1、组织初一、二年级期末考试

2、组织初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

3、举办2005年中学优质课评选活动

七月份

1、参加2005年中考评卷工作

2、做好2005年中考质量分析工作

(二)小研室

二月份

1、制定教研工作计划

2、实验教材培训准备

3、编写单元、半期练习

4、征集课改教学论文

5、汇总、整理课标、教材验证情况报告

三月份

1、召开小学教学工作会议

2、举办新课程语文、数学、科学、品德与社会等学科

实验教材培训,开展教学观摩研讨课活动

3、评选区级教学论文并选送优秀论文送市参评、汇编

4、下校调研《福建省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验意见》落实情况

5、下校随堂听课;参加课改片区活动;课题研究情况调研

四月份

1、重点课题研究情况调研及指导

2、开展区级教学研讨课活动

3、组织评选区级优质课(录像课部分)

4、下农村校听课调研、指导;参加片区活动。

五月份

1、对本学期结题的课题进行结题前的核查及验收工作

2、组织区级教学研讨课活动(实验小学)

3、区级教学论文汇编

4、下校随堂听课;参加课改片区活动。

5、召开小学毕业班教学工作会议

六月份

1、期末教学质量监控;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

2、撰写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情况分析报告

3、收集本学期实验年级各学科课标、教材使用与实验意见及学生学习情况报告。

4、下校听课调研;参加片区活动。

5、调研课题研究情况,对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总结及过程性材料的搜集整理进行指导。

6、完成区优质课评选活动。

七月份

1、参加国家、省级教材培训

2、整理、汇总本学期实验年级各学科实验报告。

3、报送省级课题结题报告(建设小学、实验小学)。

(三)培训处

二月份

1、制定本学期培训处工作计划

2、小学初级教师培训班汇编论文证书打印,论文发放。

3、整理农村完小校长培训材料

三月份

1、2005下半年小教专科自考报考工作

2、组织参加小教大专自考实践环节考核的教师到学院参加考核

3、做好小学1—3年级语文、数学实验教材培训和小学

3年级科学实验教材培训的通知和继续教育证明发放工作,并做好培训材料整理归档工作。

4、做好“双高普九”有关教师培训材料的准备工作

5、下校听课、调研,了解各校对新教师培训考核情况

四月份

1、2005年上半年小教专科自考座位号发放

2、做好“双高普九”有关教师培训材料市级检查后的整改工作,以迎接省级检查验收。

3、继续下校听课、调研,了解各校对新教师培训考核情况。

五月份

1、整理补充教师培训材料

2、下校听课、调研

3、培训处日常工作

六月份

1、筹备暑期小学初级教师职务培训班工作

2、筹备暑期农村完小校长提高培训班工作

3、学期工作小结

七月份

1、举办2005年小学初级教师职务培训班

2、举办农村完小校长提高培训班

(四)总务处

1、做好第二学期中小学教材、练习、试卷的征订发行

工作,对市区校的练习卷给予送货上门,以及数量的调剂保证教学之需。

2、做好校内卫生工作,优化工作环境,创建文明窗口。

3、搞好各类课改活动的后勤工作,保持场所卫生清洁、茶水供应、使课改活动能顺利开展。

4、资料、阅览室要充分发挥其作用,搜集、推荐最新信息供教研员参考,按期做好资料装订、编号造册归档,资料交流工作。

5、加强管理学校店面、住宅租赁工作。催收各项资料款、租金,使资金能及时回拢,确保办公、课改等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课程改革汇报材料篇5

摘 要:项目教学法是推行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深化课程改革的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和传统教学法相比较,表现出许多特有的优越性。本文就高职建筑材料课在工学结合过程中引入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方案设计进行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 :项目教学法 工学结合 项目 方案

工学结合是建立在高职院校行业性、区域性发展办学的基础上,依赖企业真实项目的良好环境,以培养实用型高技能人才、满足企业人才需求、促进毕业生就业为目标的教育模式。把项目教学法引入课程的教学中,是高职院校广泛开展工学结合活动、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

一、项目教学法课程教学方案设计要点

项目教学法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为原则,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突破口,来设计和实施课程教学方案,其要点是:学校和企业共同组成项目机构和项目小组,共同在项目的生产过程中完成教学过程;师生共同处在工程项目生产环境中,与生产实际接触,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工作项目;以实际的工作任务来驱动学习,教学过程基于行动,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和理解与自己的行动相关联;学生通过开展工学结合活动,应用所学知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有机会通过调查、研究、咨询、请教,独立克服计划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处理计划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生采用项目小组工作的方式,通过团队协作,共同制订计划,共同完成(或分工)整个项目;在不断地追踪预期成果的过程中获得动力和成功的喜悦;学习结束后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师生共同评价项目成果。

二、项目教学法建筑材料课教学方案设计

现以建筑材料课为例,提出在开展工学结合过程中引入项目教学法教学方案设计并进行研究和探讨。教学模型:辽宁省辽阳市××工程项目。

1.课程教学目标

了解常用建筑材料的品种、规格和外形,掌握建筑材料的基本知识;熟悉建筑材料的取样执行标准、取样方法;掌握正确选用、检验和保管材料的方法;熟悉建筑材料的主要技术指标、标准、规范;掌握建筑材料的试验数据处理方法。培养学生能运用相关标准和规范独立完成建筑材料检测的操作,根据试验结果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完成试验报告,正确判断材料质量状况;能正确地选用、验收和保管材料;能运用网络或工学结合活动收集和整理市场信息;能运用多媒体或工学结合活动获取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等相关信息;具有较强的项目学习计划制订和执行能力、人际交往和语言沟通能力、计划和报告等应用文写作能力、吃苦耐劳和团队精神。

2.项目工作目标

完成专业理论学习、实践技能训练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完成项目工作计划、项目组工作计划、个人项目学习计划;完成项目总工作报告、项目组工作报告;完成工作日记、试验报告;完成项目工作总结、项目组工作总结、个人项目学习总结。

3.计划学时

第1周至第15周总学时为60,周学时4学时(每周安排一天下午5、6、7、8节)。在施工现场教学时,各组每完成10学时进行小组轮换。

4.重点、难点

建筑材料质量检测。

5.教学依据

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目标、项目工作目标;建筑材料高职教材;《××试验员手册》《建筑材料与检测手册(附能力训练活页手册)》《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材料防火性能试验方法》《××材料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材料试验方法》《××材料检验评定标准》《××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设计规程》《××应用技术规程》《××国家标准图集》;辽宁省辽阳市××工程项目施工图样等。

6.教学框架

组建辽宁省辽阳市××工程项目模拟项目部,指导教师和聘请的企业技术负责人共同担任负责人。下设4个项目小组,每个组由1个学生和聘请的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担任组长。项目工作过程即教学过程如下。

(1)第一周:校内集中教学。完成任务:建筑材料项目学习动员,公布项目工作计划,使学生了解学习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和工作目标,做好总体部署,强调关键环节和注意事项,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明确行动路线;组成四个项目学习小组,即混凝土材料组、砂浆砖石材料组、金属材料组、防水材料组,选出组长,明确分工,合理组织和分配人员;按项目工作计划做出项目小组工作计划和个人项目学习计划。

(2)第二至第七周:校内集中教学。完成任务:以选定的教学模型为例,通过多媒体教学完成项目教学的理论知识学习,包括建筑材料性能与应用、水泥质量检测与分析、混凝土质量检测与分析、砂浆质量检测与分析及石材、砖和砌块质量检测与分析和金属材料质量检测与分析、防水材料质量检测与分析、功能性材料的应用等内容;完成专业理论测试。

(3)第八周至第十四周:在选定的教学模型工程项目施工现场教学。完成任务:按四个项目小组即混凝土材料组、砂浆砖石材料组、金属材料组、防水材料组分别开展实践活动,即开展走访、调查、咨询、请教、研究活动并参与工作,每10学时进行小组轮换;识读项目施工图样;熟悉常用建筑材料的质量标准;学习材料统计、计划、选用、保管方法;学习材料抽样及检测仪器设备应用;学习水泥、混凝土、石材、砖和砌块、金属材料、防水材料质量检测;学习试验数据分析和处理;完成施工日记、试验报告、项目学习总结报告;完成实践活动过程考核。

(4)第十五周:校内集中教学。各项目小组长和每个学生分别提出项目学习总结报告并向全班汇报,指导教师进行建筑材料课程教学过程全面总结,对各项目组的活动进行点评和成果展示。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平时表现、工作业绩和工作日记、项目学习计划、材料试验报告、项目学习总结报告等的质量以及专业理论测试、实践活动过程考核,参考学生汇报和质疑答辩表现,综合评定学生建筑材料课学习成绩。

7.注意事项

(1)项目的选择。项目教学法成功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项目。出色的项目要在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本课程的教学目标的控制下体现工学结合,既要符合课程的教学内容,难易程度又能贴近学生实际,实际工程项目所在地距离学校交通便利,校企合作前期准备条件成熟。

(2)计划的制订。制订一个完整有序的项目工作计划,是项目教学法得以顺利实施的保证。教师要认真制订项目工作计划,指导学生明确教学目标和工作目标,了解项目实施内容。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合理进行项目分组、选定组长,帮助学生制订可行的项目学习计划。

(3)项目实施准备。项目实施是指项目确立之后,项目执行者运用所具备的人力、物力、财力围绕项目付诸行动的工作过程,是完成整个项目质量好坏的关键。然而,项目实施的先期准备工作是项目实施的重要保证,如要做好模拟项目组织机构的组建和分工落实、召开筹备会议、筹措经费、安全及交通配备、校企联络和磋商、建立信息管理系统等。

(4)成果展示和点评 。在项目完成后,根据项目教学目标和工作目标的完成情况,指导教师和从企业聘请的技术人员共同对学生取得的成功进行展示,共同进行点评,提出出现的问题和处理意见,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

(5)成绩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评定50%来源于闭卷考核(专业理论测试),50%来源于开卷考核。开卷考核范畴为:项目学习计划、工作日记、试验报告、项目学习总结、汇报答辩等方面的质量;施工现场实践活动过程考核,包括平时表现以及完成建筑材料检测操作能力、试验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正确判断材料质量状况能力、正确选用和验收及保管材料的能力、获取市场新信息能力、项目学习计划执行能力、人际交往和语言沟通能力、吃苦耐劳和团队精神。开卷考核由项目学习过程中指导教师、企业技术人员、学生共同完成。

三、推行项目教学法的建议

1.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应充分遵循技术应用能力形成的规律,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综合训练,纵向注意能力的多元化,横向注意能力的层次化,理论教学服务于行业企业。学科知识体系和专业能力体系是两个彼此联系又相对独立的部分,学科知识模块要面对岗位群构建,强调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知识的学习针对性要强,既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也要重视操作技能的培养。

2.改革考核方式

项目教学应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的“过程性”考核。特别强调在完成工作目标过程中的能力评价和个性化评价。因此,应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终结性”考核办法,遵守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项目设计、听取汇报、现场测试、质疑答辩、成果展示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这种考核方式,更有利于特长的发挥和个性的发展,更有利于教师和学生“教”和“学”的积极性、创造性。

3.改革教材

项目教学法的实施使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企业工作流程,巩固和提高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应学习国外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注重将生产实际所涉及的典型案例、图、表、标准等及时引入教材,把教材编成学生掌握职业技能、步入工作岗位的技术手册。也可以及时编制、修改和完善与项目教学设计方案相配套的讲义,把选用的高职教材仅作为课程学习的参考书。

4.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在工学结合过程中,应通过多渠道配备教师、校企合作、实施“双师型”教师激励政策等措施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人员精干、素质优良、专业配套、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深化课程改革,使项目教学法有效实施,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四、小结

总之,和传统教学法相比较,项目教学法表现出许多特有的优越性。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高职院校在工学结合过程中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更需要教师精心设计项目教学法课程教学方案,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过程中,使课程教学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程改革汇报材料篇6

关键词:材料成形技术基础 双语教学 教改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1(b)-0160-02

Practical Reform of Bilingual Course of Fundamentals of Material Forming Technology

Zeng Bin1,2 Liu Qiyuan1 Zeng Wujun1

(1.College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Hun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2.College of Fu Rong,Hun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Changde Hunan,415000,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status of domestic bilingual teaching for the course of fundamentals of material forming technology in the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the author gave several experiences and understandings about bilingual curriculum innovation in the process of their bilingual teaching task.Especially they analyzed and discussed the bilingual textbooks,network platform and teaching measures.

Key Words:Fundamentals of material forming technology;bilingual course;practical reform

目前,国家“211”和“985”重点院校如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学校的双语教学工作开展顺利,这些学校已在双语教学教材和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方面取得许多研究成果[1]。但目前地方本科院校的双语教学工作进展缓慢,其主要原因是地方本科院校的学生英语基础差、自学能力较弱,同时双语教学师资也相对欠缺[2]。上述差异决定了地方本科院校难以照搬重点院校的双语教学模式,因此探索一条适合于地方本科院校的双语教学模式极为重要。

湖南文理学院从2009年开始对材料成形技术基础课程开始了双语教学尝试,经过近四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进一步开展材料成形技术基础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现总结有关经验与体会与大家分享。

1 双语教学的可行性

在普通高校实施双语教学改革的有利条件是:普通高校在校生的英语整体水平虽然不如重点高校,但本课程是在大学四年级的第一学期开设的,经过两年的大学公共英语学习和训练,大部分学生按要求已掌握了约5000个英语词汇,能阅读一般英语文章并能够进行必要的会话,而且一部分学生通过了国家四级、六级考试,已具备用英语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此外,学生已学习了机械制造基础、工程材料等课程,对专业的基础知识也有了一定的认知。这就为在普通高校开展材料成形技术基础课程的双语教学改革创造了外语水平和知识结构两方面的有利条件。

2 教学改革措施

2.1 材料成形技术基础双语教学教材的改革

双语教学教材的选择非常重要,需要使用原版外文教材,才能让学生体会到英语原汁原味的风味,但是由于在阅读和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导致学生容易知难而退,影响学生学习兴趣,进而影响教学效果。针对这些不足,我们自己编订了讲义,对原版的教材进行注释,这样可以保持英文的“原汁原味”,兼容中英文教材的优点,专业词汇增加中文注释,书后增加中英文词汇对照表;每章结尾增加中文概要,有利于学生对教学要点的理解和掌握。

2.2 材料成形技术基础双语教学网络平台的建设

针对地方本科院校学生的英语基础差和双语教学课时严重紧张的情况,建立材料成形技术基础的双语教学网络平台。例如将上课的过程进行录像,方便学生课后自学。并且收集材料成形技术方面的英文音像资料,通过生动的画面和纯正的英文讲解,进一步增加学生的英语的听力能力。同时在网络上形成互动,通过网络平台的论坛进行英语的交流,不仅增强学生的专业英语的表达能力,而且能够及时掌握学生课堂学习效果,对于共性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若有必要则在下次课堂上及时加以引导解决。

2.3 材料成形技术基础双语教学模式的改革

采用外语与汉语交错讲授。到底采用全英文讲解还是英文和中文交错讲授,目前存在着一些争论。笔者发现,全程英语讲授要求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导致容易造成视听疲劳,影响教学效果。而使用英语与汉语交错讲授,如果中英文比例把握不当,又容易使英语好的同学意犹未尽,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因此,针对不同难点的专业知识,笔者采用不同的中英文比例。例如:对于冲压模具部分的内容,由于学生已经在专业课程中完成了冲压模具基础知识的学习并进行了相应的课程设计,对此部分内容比较熟悉,因此这部分内容以英语授课为主,仅在部分难点句子辅以中文解释;而对于铸造这部分内容,由于相应的专业知识比较抽象,因此对于这部分内容,减少英文讲授的份量,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够理解。通过这种针对不同内容采用不同中英文讲解比例内容的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跟上课程进度。

提倡互动式教学,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不同的教学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效果良好。例如:在教学初期,将课文中的一些重点难点句子指出,要求学生翻译,再请其它的同学点评,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逐渐熟悉专业英语中的词汇和句型;教学中期,每次课堂留出一段时间,让同学在讲台上演讲,由于演讲内容是事先布置的,所以同学们都事先查找了相关资料并准备好了英文演讲稿。在这部分教学改革中,专业英语的学习已经由课堂延伸到课外;教学后期,由于已经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专业英语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英语基础,在这个阶段,可以开始在课堂内分组进行讨论。在教学改革的最后阶段,老师已经由惯常的教学中的“教”的主体变为“学生”的一部分,并参与到问题的讨论过程中。

合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双语教学的第一目的在于专业知识的传输。在专业课的双语教学中,常常会遇到的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一些学科专业性较强的生僻词汇和概念。例如在讲解熔模铸造的工艺过程中,笔者借助多媒体动画形式,播放蜡模制造、结壳、脱蜡、焙烧、浇注等全过程的动画,产生直观的视觉震撼作用,同时配合课堂双语讲解,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 结语

通过材料成形技术基础这门专业课的双语教学改革实践,对双语教学手段在这门专业基础课中的运用所遵循的规律形成了一定的认识,对有志于开展专业课双语教学活动的教师而言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材料成形技术基础的双语教学目前仍处于一个探索阶段,其教学规律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陈卓,陈红荣,欧少端.高校专业双语教学思考与实践[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1):130-131.

课程改革汇报材料篇7

关键词:仪器分析;项目化;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916(2015)11-0128-03

《国家教育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课程教学改革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基础,各高职院校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学习、借鉴、开发和探索。根据文献资料显示,项目课程模式经中国职业教育专家的引进和研究,通过课题立项,试点推动,在中国已经得到较为广泛的推广和研究[1][2]。项目化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活动教学法,美国工商管理硕士教育对项目教学法的描述为:它是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组成项目小组,深入实际,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学习和应用已有的知识,在实践的第一线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3]。高职分析专业“仪器分析”课程是专业基础课,随着国家和企业对生产环节的监控不断完善和产品质量标准的不断提高,擅长于痕量分析和微量分析的仪器分析技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成为化学分析检测人员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经过国家教育部项目化教学培训和深入的企业调研,教学团队将项目化教学引入到仪器分析的教学中,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所遵循的理论讲解-习题练习-实验操作的教学模式,设计了与生产实际相似的工作场景,转换教师与学生的角色,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创新过程性评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仪器分析项目化教学改革

(一)项目化教学改革的设计理念

仪器分析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的设计是以企业分析工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岗位职业标准和工作任务为依据,通过职业技能分析与课程能力分析使教学过程与工作任务一一对应。强调教学服务于岗位需要,在教学内容上突出岗位特色,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强化规范操作[4]。培养学生具备细致、严谨、实事求是的职业素质,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环境保护意识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二)项目选取的思路

仪器分析课程主要内容有光学、电化学和色谱分析方法[5]。教学内容设计成入门项目、基础项目、自主项目和综合项目四个层次,要求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逐层递进,逐渐推进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计算、仪器操作等内容的掌握。前三个层面的教学完成后,在学生已经掌握各种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能够完成综合项目。综合项目中每个项目的设计都同时融入光学、电化学和色谱分析方法,贯通三大模块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四个层次的项目全部来源于企业真实测定项目。入门项目和基础项目的选取可以以企业调研为基础,结合国家检测标准,以广泛使用的规划教材的实验项目为主要参考材料来综合考虑进行选取设计。一是考虑学生较容易在查找资料方面入手,树立学生能够完成任务的信心;二是考虑尽量降低教学改革的门槛,鼓励教师充分利用普遍具有的教学设施实施改革。尤其是对于欠发达地区学校来说,降低教学改革工作的启动难度,才能有效的推动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

(三)项目化教学法的实施

项目化教学以完成测试工作为导向设计“真实”的测试工作情境,下达检测任务,启发引导学生按测试工作流程开展测试工作。各工作小组要遵循资讯、决策、计划、实施的步骤完成每一项测定任务。根据任务需要,学生将查阅大量的相关专业材料,包括:教材、国家标准、行业企业标准及期刊等资讯,下载阅读汇总,同时提供给指导教师。教师帮助分析资料,提出建议意见,共同探讨决策形成最终实施方案,做出详细计划并组织实施。在资讯、方案制定过程中老师引导并协助学生删选并整理材料。由于每个小组查阅到的材料非常丰富,此阶段教学工作任务存在知识的多边性和时间随机性,任务较重,对教师团队的专业素质、教学组织能力和教学进程的把控能力提出很高要求。实施方案最终制定后,工作组成员将进入测试检验阶段、汇报阶段和评价阶段。

(四)过程性成绩评定的设计

成绩评定方式由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项目考核、教师评价和最终的理论考核相结合来确定学生的终评成绩。过程性评价重视测试工作开展始末各环节的评价,更加客观公正,有利于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和学习效果。本课程设计细致客观的8套评分表格①,对个人和团队进行评价。过程性考核评价体系全面而充分,为我们设定的课程体系总目标服务,分别考察锻炼学生查阅文献,制定检测方案的能力,实施检测方案、规范操作的能力,科学记录、处理数据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协调沟通能力,正确评价自己,评价他人的能力。理论考核环节的设置提供了与传统教学形成教学效果比较的平台。这样的考核体系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职业教育、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

(五)项目化教学实施效果

1.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实施课程项目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转换角色,改变以往教师为主体的单一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采用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学习、小组学习和个人学习相结合的多位一体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成为旁观者,起到监督、咨询的作用。学生可以独立设计、自主思考、小组协作解决理论和技能训练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较之传统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项目化教学法有效使用多元化的学习途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团结协作精神。2.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项目化教学课堂成为学生个性化能力展示的平台,其多方面才干的展示,使我们看到了学生的潜能。课程团队的教师意识到教学过程不仅仅是教授知识的过程,而是动态的挖掘学生才干的过程,是激发学生发挥主观学习能动性的过程,是教育和教学充分融合的过程。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充分的交流和探讨使得师生教学相长,相互尊重,这更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高尚的人格魅力得以充分发挥,教师高超的教育艺术得以充分的展示,这是文化知识、实践能力、人格魅力相互融合舞台。3.教师教学能力不断增强。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使得教学是在营造的工作岗位情境中学习,通过完成工作任务中学习。如何引导学生开展高效的自主学习成为教师的主要任务。项目化教学过程对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水平和教学组织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资料的广泛收集使教学涉及的内容、范围和深度远远超出教材规定的内容,为了能够胜任教学改革工作,提高对课堂教学进程的把控能力,课改组教师必须走出课堂,走进图书馆,走进企业,拓展视野,拓宽知识和技能,获取与教学项目相关的各种信息。项目化教学改革工作顺利推进的核心保障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不断增强。

二、教学改革过程中的几个问题

(一)教学成本增加,改革需要政策支持

仪器分析课程开展项目化教学活动,根据分析岗位分工的要求,每个工作组约为4-5名学生组成,一个教学班由8-10个组组成,每个组开展资料查询、汇总、汇报等工作会形成很多资料,教学组织、互动记录、教学检查、评分、指导、点评等工作量急速增加。仪器分析项目化教学要求实训场地要实现开放式管理,分析仪器使用频次增加,需要保障水电、气源、药品量及药品种类来支持项目化探索性的学习过程。教学组织过程需要教学团队多成员的技术支持,课堂讨论、制定方案和评定成绩等教学环节需要不止一名教师参与授课过程,才能够形成较全面的教学资料,显而易见,这使得教学成本增加。项目化教学改革实施过程需要学校的政策性支持和鼓励,通过申报课程改革立项来补充教学资金,保障教研活动的开展。从管理层面来考虑,项目化教学改革的实施也需要学校配套制定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为教学改革工作的探索和推进保驾护航。

(二)强化计算能力的同时要重视理论基础

目前,高职理科学生的计算能力已经成为学习的难点和障碍,在仪器分析传统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能够完成实验过程,记录数据后就认为完成任务,不能够正确处理数据,得到可靠的分析结果,给出定性和定量的结果。教师虽然反复强调,反复讲解报告的数据处理,但结果总是有部分学生照葫芦画瓢,不求甚解,效果不好。项目化教学中,教师下达的任务就是得到某一待测物质的定性和定量结果,任务明确,使得传统的理论教学、仪器的使用等等教学过程都变成达成分析目标的手段,再辅以讨论、展示成果等教学方法的实施,学生能够主观能动的掌握仪器分析的计算方法,效果很好。仪器分析定量分析主要有标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内标法和外标法等方法。项目化教学过程要求每组学生自行设计固定的原始数据记录表格,严格要求数据记录,曲线绘制,计算过程和有效数字保留的规范处理,要求学生在汇报环节要能够详细说明数据处理的过程,分析数据结果的合理性,解释异常数据产生的原因。每一个项目都严格执行这一过程,反复强调使得熟能生巧,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但是,发现计算能力的提高同时伴随着理论水平的下降。项目化教学过程,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基本依靠学生的自主学习,根据教师布置的教学环节来完成。而一些名词术语,计算公式的推导很少能设计到教学环节中去,造成学生忽略基础知识的学习。针对这种现象,在第一轮课改完成项目化教学的基础上,分成光学、电化学和色谱三个模块增加了6学时来补充理论知识,因为学生已经有实践经验,再讲理论知识时可以理论结合实践,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在第二轮项目化教学中,以自主学习为主的同时增加了提问环节,就是提出理论问题,让学生课后准备,在下一次上课时,由各个组展开讨论,督促学生关注理论知识的学习。

(三)敏锐捕捉资料,丰富教学资源

项目化教学过程,教法灵活多样,要在教学环节中注意收集资料,包括学生收集的文献、汇报PPT等材料,图片资料。图片资料主要是学生实践操作的照片,配制的溶液,实验的现象,还有违规操作的“反面”案例的资料。将图片借鉴并制作成课件用于授课时,总能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当学生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或者操作照片成为教师的教学资料时,显得很有成就感,使教学的趣味性增强,活跃课堂气氛。

(四)课改前的设计布局是成功的一半

项目化教学改革要从多方面做好完善充足的准备工作。仪器分析项目化教学改革准备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调研,包括分析工作岗位设置情况和岗位技能需求。二是学情分析,主要了解学生的入学成绩,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和化学分析课程的学习情况,班级的学风、班风、班委和学生组成等等多方面的情况。还有教学资料的设计准备、精确的教学环节的设计、全面的考核方案和特殊情况的紧急预案等等。总之,课改实施前周密的设计规划是课改实施的必备条件,也是课改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要拿到企业专家和专业教师中充分研讨方可实施,注意教学的规范严谨准则。

(五)敬业的、高水平的教师团队是课改的灵魂

教学改革工作是一项艰苦的,需要投入大量精力的教学活动。教改工作需要组织一个能够吃苦耐劳,不计付出,能够团结协作,互相借鉴,互相支撑,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学团队来共同完成这项工作。团队成员需要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熟悉企业检测工作的流程,从事过一定的教科研工作、具有很强的课堂组织能力。敬业的、高水平的团队教师是课改成功实施的根本保证。

三、结语

在仪器分析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实施过程中,学习情境的设计、学习项目的设计、学习方式的变化和过程性评价方式的设计给学生带来全新的体验。项目化教学过程始终贯穿“做中学”,使学生主体地位真正得到落实,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比较,项目化教学除了完成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基本任务以外,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结协作精神等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尽管如此,笔者依然注意到,任何模式的教学过程都不是万能的,学生在不同教学模式中都表现得各有差异,成绩优劣有别。项目化教学中涌现出一批学生,他们擅长查阅资料,擅长于表达,擅长于制作电子课件,同时有另外一批成绩一直比较优秀的学生反而不适应这种教学节奏,逐渐平庸。所以,如何善于将传统教学与改革创新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始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值得不断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陈炳和.高职院校“三双型”师资队伍建设模式初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9):16-17.

[2]胡英杰,侯文顺.关于项目化教学改革项目确立方法的探索[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教育学刊,2008,23(7):10-13.

[3]姚正武.对项目化教学教改的思考[J].职业时空,2009(8):103-104.

[4]任玉红.高职《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现状与措施[J].药学研究,2015,34(7):429-434.

[5]吴江丽.项目化教学在《仪器分析》课程中的实践[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职业教育,2015(1),240-241.

课程改革汇报材料篇8

关键词:动物细胞工程;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1加强安全意识培养

动物细胞工程实验主要在生物工程、生物技术专业开设。上述2个专业学生来自全国不同省份,各地中学生物学实验条件不同,学生实验水平参差不齐。此外,动物细胞工程实验中,会涉及病毒等微生物的实验操作,因此在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前设置了“安全教育、规范化操作、仪器的使用”这一准备教学环节。学生通过观看教师录制的视频资料,学习相关实验操作后,必须在线进行实验安全知识考核,测试通过后方能进入实验室进行动物细胞工程课程操作。如不合格,必须重新学习,直到考核通过,方可进入实验室进行操作。

2优化实验课内容

教学改革之前,动物细胞工程实验课主要包括细胞原代培养、传代、冻存等实验操作。虽然能涉及动物细胞操作内容,但系统性不强,与企业实际需求对接性差。因此,课程组成员对省内高校及生物医药企业进行调研,重新修订教学内容。根据企业生产岗位技能要求,编撰动物细胞工程实验课程工作手册。该手册下设若干工作项目,每个项目又包含任务书、准备单、工作流程、注意事项等内容。通过项目化教学使学生明确任务目标、了解工作流程。课程内容以吉林正业生物制品有限公司鸡新城疫疫苗生产岗位要求为基础,优化整合实验项目。改革中,删除鸡红细胞制备及融合这一实用性较差的实验项目,设置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培养的准备工作,鸡胚成纤维细胞的原代培养,鸡胚成纤维细胞培养过程的传代培养、培养过程的检测与观察,鸡胚成纤维细胞对鸡新城疫病毒(NDV)的培养,鸡新城疫病毒的鉴定,鸡胚成纤维细胞的冻存与复苏及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的复苏与传代(拓展性实验)。

3改进教学方式

3.1项目化教学

在以往的实验教学中,通常采取学生课前预习、教师课上讲解、现场演示、学生完成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往往不能获得好的教学效果。本课程改革针对上述问题,围绕教学目标,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团队精神为主线,教学方式做出如下改进:授课教师下发项目任务书,解析任务目标;学生自主成立团队,根据任务要求,通过查阅资料、讨论来设计实验方案,授课教师指导并完善实验方案;各团队以教师指导为基础,在团队负责人组织下,进行工作;完成任务报告单,组内进行汇报交流;实践技能考核;课程实践教学全部结束,以团队为单位,开展实践教学收获与心得汇报。

3.2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具有文字、图像、视频、音频等相结合的特点[2]。但在以往实验教学中,大多仅使用PPT中“图片演示”功能,忽视视频教学的应用[3]。因此,在本次教学改革中,将视频教学作为动物细胞工程实验教学的重要补充手段。课程组成员录制实验操作视频,使学生能对实验项目直观化。同时,课程组购买大量实验教学光盘,便于学生拓展知识面。

3.3虚拟仿真软件辅助教学

仿真教学又称模拟教学,是利用计算机软件模拟真实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学生通过计算机软件扮演某一角色,从而进行技能训练的一种教学方法。虚拟仿真教学可在很大程度上补充客观条件的不足,能为学生提供近似真实的实验环境,从而提高学生职业及实践技能[4]。基于此,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考察各兄弟院校虚拟仿真教学软件基础上,购买了莱医特虚拟仿真软件。在实验项目过程中,学生在观看课程组录制的实验操作视频后,可以在学院机房仿真软件上进行“预实验”,即通过软件进行原代细胞分离、换液、传代、冻存、复苏等基本细胞操作。通过仿真软件的“预实验”使学生能在头脑中对细胞操作有更直观的认识,同时,通过教学软件的考核,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细胞操作的注意事项,总体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提升教学效果。

4改革考试方式

客观公正、真实有效的实验考核体系,不仅能提高学生对实验的重视程度,也能调动学生对知识探索的积极性,增加学习兴趣,督促和引导学生日常学习情况和态度,从而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5]。因此,课程组制定了适合该门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技能考核、小组讨论、心得汇报、组员汇评、本人自评、实验效果、教师评价、奖励分值上述8项内容,其中技能考核、实验效果、教师评价各占20分,其余4项各占10分(以百分制计算)。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使学生重视课前预习、课上实践操作、课后讨论,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促进了学生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更加能适应日后的工作需求。将一部分实验内容交给学生自主设计,仅向学生讲授实验目的和原理,实验操作部分由学生独立完成。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仅发挥引导作用,试剂配制与器皿的灭菌等具体操作均由学生独立完成。通过上述措施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极大促进了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学生们能够自主申报挑战杯项目、各级大学生创新项目与创新创业项目,各级生命科学竞赛等;能独立完成项目和毕业论文;还可承担教师的一部分研究工作,提升了自身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5存在不足与改进措施

5.1实验室配套设施不完善

学院细胞间实验室内的超净工作台数量不足,实验进行时,每位同学都需要动手操作,不能满足有限学时内的教学任务。导致学生频繁进出细胞间,实验材料出现污染情况。此外,在细胞冻存环节中,多组教师同时进行实验时,细胞冻存盒数量无法满足实验需求,只能用程序降温法。这不但增加了教师及部分学生的工作时间,细胞冻存效果也受到影响。因此,吉林农业科技学院计划今后增加细胞间面积与超净工作台等配套设施数量,提高实验课程效率。

5.2实验材料单一

上一篇:政策落实汇报材料范文 下一篇:领导检查汇报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