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总结范文

时间:2023-12-04 18:35:41

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总结

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总结篇1

【关键词】体育院校;精神文明工作;重要性

体育院校是培养体育教育人才、传播体育科学文化知识的摇篮,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基地之一,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体育院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抓得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我国体育人才的素质培养,因此,各体育院校要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组织广大师生认真学习党中央相关文件精神,认清精神文明建设所面临的形势,明确在新形势下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明确体育院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加大工作力度,充分发挥体育院校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1体育院校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是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的必然要求

精神文明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过程中所取得的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智慧、道德的进步状态。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科学文化方面,包括社会的文化、知识、智慧的状况,教育、科学、文化、艺术、卫生、体育等项事业的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二是思想道德方面,包括社会的政治思想、道德面貌、社会风尚和人们的世界观、理想、情操、觉悟、信念以及组织性、纪律性的状况。精神文明的主要作用是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及政治保障,法律保障和智力支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政策和法规:

1986年9月2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明确指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在社会主义时期,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精神文明又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它的正确发展方向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关系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大事。”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1〕

1996年10月10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主要是“根椐全面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要求,分析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形势,总结了经验和教训”,提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重大战略任务”,“物质文明是基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必须牢牢把握,毫不动摇,但是精神文明搞不好,物质文明也要受破坏,甚至社会也会变质”,“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一项艰巨的历史使命”。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总的指导思想是:“根据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根据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经验,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团结和动员各族人民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精神文明建设总的指导思想,也是精神文明建设总的要求。”要“深入持久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加强协调,中央成立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建立相应的机构。”〔2〕

1997年4月2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成立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的通知》。《通知》指出,根据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央决定成立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是党中央指导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议事机构,主要职责是:督促检查各地区、各部门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关于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有关问题,总结推广交流先进经验〔3〕。随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县(区、市)也相继成立了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作为指导本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主要机构。各高等学校也结合自身情况,成立了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或明确相关部门具体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落实。

可以看出,党中央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是逐步深入的,有经验有教训。随着1997年全国上下各级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及办公室的设立,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取得了积极可喜的成绩。体育院校作为培养高级体育人才的场所,加强和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相关政策的具体体现。

2体育院校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2.1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持久地开展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是体育院校一项重要工作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1996年)提出:“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德育工作,努力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爱国主义历来是我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要使青年学生明白:只有把个人的理想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相结合,才能成就一番大的事业。要通过中国近代史、现代史、中共党史和基本国情教育等的开展,让广大体育院校的学生明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道理,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信念;乐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和活力。

2.2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体育院校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举措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4〕德育是体育院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方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有利于加强德育教育,是贯彻和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要举措。

2.3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加强体育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学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者,是思想道德的教育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通过加强体育院校精神文明建设,开展师德师风教育,组织各种形式的学习教育活动,坚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积极倡导与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积极开展“道德讲堂”、模范评选、结对帮扶、志愿服务、文明礼仪、送温暖、献爱心等活动,有利于提高教师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建设一支忠于党的教育事业、教育思想正确、道德情操高尚、学识知识渊博的教师队伍,从而为培育“四有”新人打下良好的师资基础。

2.4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提高体育院校学生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高等教育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5〕有德无才难干成事,有才无德则会危害社会,故德才兼备是当前社会对优秀人才的一致要求。通过加强体育院校精神文明建设,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德育工作,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陶冶情操,杜绝不良习俗,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服务。

2.5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体育院校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抵制不良思想侵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逐步深入,我国社会思想更加多样、社会价值更加多元、社会思潮更加多变,领域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封建迷信活动和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沉渣泛起,假冒伪劣、欺诈行为成为社会公害。在这种条件下,在体育院校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弘扬正气,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抵制不良思想侵蚀,促进青年学生的健康发展。

2.6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弘扬体育精神,充分发挥竞体成绩的鼓舞作用

体育院校是传授知识、研究相关科学、训练高水平运动人才、培养社会体育活动高素质组织人员的高等学府,其师生经常参加国内外的各种比赛,往往成为特定环境中精神文明的窗口。通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师生文明素质,有利于弘扬竞技体育的拼搏、超越、团结精神,增强凝聚力,鼓舞人民群众更加齐心协力地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体育院校创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必要性分析

在当前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在社会构成和经济利益多元化,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背景下,体育院校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和冲击,高校不再是一片净土。部分教师职业道德意识淡薄,工作敷衍了事,甚至一味追求享乐,心浮气躁;部分学生学习意识不强,缺乏志向和动力,整天浑浑噩噩,经常旷课,沉溺于网络游戏,存在作业抄袭、考试作弊等不良现象;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新手段、新技术不断涌现,对老的工作方法提出了挑战;故在当前条件下,不断创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方式方法非常必要,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3.1创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是确保体育院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需要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不仅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不断创新体育院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牢固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人心;有利于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师生,解决好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3.2创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是体育院校适应社会科技不断发展进步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当今社会已成为信息社会。博客、微博、论坛、QQ等新的媒体和传播方式层出不穷,面对这些新事物的出现,原有的工作方法显然难以适应;必须不断创新工作的方式和手段,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参与到新媒体、新途径的传播方式之中,占领舆论阵地的制高点,把握宣传舆论的主动权,传播正能量,打造新品牌。

3.3创新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是促进体育院校事业发展的需要

通过不断创新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及时引导和把握师生思想动态,营造风清气正的舆论氛围和环境,有利于把全校师生员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学校党委、行政的决策部署上来,以有利于凝心聚气,攻坚克难,为本校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有利于促进体育院校的健康科学发展。

4结论

体育院校是培养高素质的体育教育人才和运动人才、传播体育科学文化知识的摇篮,体育院校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有关方针政策的必然要求,在体育院校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当前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下,体育院校不断创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是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需要,是适应社会科技不断发展进步的需要,也是促进体育院校自身不断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C〕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北京:1986928

〔2〕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C〕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北京:19961010

〔3〕中共中央关于成立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的通知(中委[1997]53号)〔C〕北京:1997421

〔4〕〔5〕《教育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国家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辅导读本〔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11:1-68

〔6〕李江体育院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19999:13(3):135—137

〔7〕廖济忠对提升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31:41-43

〔8〕朱宏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功能〔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93:23-25

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总结篇2

校园文化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有利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提高,能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其科学文化素质的发展。一是具有深刻引导作用。校园文化是根植于校园历史的一种精神积淀,对受教育者起到永久的导向作用。二是具有强烈感染作用。校园文化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它是精神与物质有机结合的高度统一。良好的校园文化能促进学生热情向上,健康成长。三是具有巨大凝聚作用。随着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和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学生活动空间越来越广阔,他们接触社会、接触外面的机会日益增多,这便强烈地激活了他们对社会文化的积极参与意识,优秀的校园文化能够将未成年人的力量凝聚在一起。

以校园文化为阵地,营造育人氛围

校园环境艺术化――优化育人审美功能 学校充分挖掘特有的总理文化底蕴,按照美的规律,创建体现有周郡地域特色,又富有文化内涵的校园自然环境。以总理精神引领学校发展,打造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六个文化:班级文化、墙体文化、走廊文化、楼道文化、角落文化和绿化文化,让整个校园潜在的教育功能“动”起来,“活”起来。同时通过建设总理纪念塑像、总理纪念长廊、总理精神宣传阵地、总理艺术壁画、总理走廊等,鼓励未成年人参与校园环境的设计与装饰,让学生用自己的双手来装点校园……

校园活动多元化――优化育人实践功能 一是精心策划组织德育活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全面开展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法制教育和禁毒教育等,利用各大节日、纪念日开展公德教育、孝敬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爱心教育、诚信教育等活动。二是为学生成长搭建平台。为提高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周郡小学向学生提出了“每天进步一点点,成功向你招手”口号,并利用每周星期四下午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三是规范学生行为。为更好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周郡小学通过开展“文明班”评比和“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从学生身边的小事抓起,实行“一周主抓一个项目,一月成一个好习惯”,启动“一二三八”工程,让学生由他律向自律过渡,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四是以助人培养学生爱心。关心家庭生活有困难的学生,开展“感受爱,体验爱,奉献爱”为主题的爱心活动,孝敬父母、体验亲情,奉献爱心,构建和谐校园,让爱心在每个人身边传递。五是以书香影响学生。“营造书香校园”是周郡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之一,精心打造了“读书休闲区”“我阅读、我快乐”开放式的阅读角、“班级图书角”、学校图书室、师生阅读和亲子共读平台五个读书平台,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和兴趣。

以管理文化为抓手,构建和谐校风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完善的校园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规范师生的行为、保证校园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的根本所在,更是和谐校风的重要体现。周郡小学努力从文化的高度构建本校管理机制,将学校各项管理制度与校风、班风、学风有机结合,通过开展“班干部轮岗制”和“督导队员监督制”等学生自主管理措施,进一步促进良好校风形成和良好行为的养成。

以总理精神为灵魂,提高育人实效

学校以“缅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学校办学特色,充分挖掘、提炼总理精神的时代内涵,使之更符合当代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校训,以学习“总理六种精神”为灵魂,结合自身实际,着力打造具有本校特色的校风、教风、学风。在育人的过程中,以人为本,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分层次育人,低年级侧重“文明礼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中年级侧重“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集体教育。对遇到困难的同学要伸出援助之手,让每个同学都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让每个同学在精神的影响下学会以大局为重,不计个人得失,在生活和学习中互相帮助,团结奋进,有崇高的集体主义荣誉感。高年级侧重“遵纪守法,立志成才”教育,充分利用从小立志报效祖国,“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让学生更加明确学习的目的,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增强爱国情感。每年组织全体师生参观纪念室,观看“精神”长廊,瞻仰“塑像”,在总理像前宣誓(毕业班百日冲刺宣誓等),写学习“精神”心得体会等专题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熏陶教育,激励学生奋发努力,锐意进取,夺取好成绩。在文化课的教学过程中,“文道结合”,把“虚怀若谷、戒骄戒躁”的精神,渗透到课堂中,让师生明白“谦虚谨慎”是我们取得更大进步的保证。

校园文化环境对学校未成年人成长的影响是一种有力的、无声的教育语言,我们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并努力建设这种影响,进一步加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努力为未成年人的成长打造一片健康优良的成长空间。

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总结篇3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大”全会精神,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以进步公民思想道德素质为核心,以构建社会主义***社会为目标,着眼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着眼于服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和全党全国工作大局,着眼于促进社会全面发展,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坚持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治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不断深化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扎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进步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基本要求

1、进一步用***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武装师生员工,是学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通过区分层次,突出重点,大力加强学校领导干部、党员、教师理论学习。增强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的自觉性。校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加强读书和研讨,努力进步理论和政策水平,增强把握全局和解决实际题目的能力;党员的理论学习要与党的宗旨、党员先进性教育结合起来;教师的理论学习要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教学科研工作和思想实际,认真组织,公道安排,确保有效学习时间和效果。通过制定规划,加强检查,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形成内容充实,制度健全,措施落实,效果明显的局面。

2、思想道德教育是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在未成年人培养教育工作中,进一步加强并不断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建设小康社会的共同理想为基础,以***主义远大理想为目标,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学生牢固树立献身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业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以社会实践和自我教育为依托,深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激励学生发愤图强,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以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为要求,广泛开展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同等友爱、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以及厉行节俭、艰苦奋斗的精神;加强学生基础道德修养和法制教育,强化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形成讲理想、讲奉献、讲责任、讲道德、讲文明、勤俭节约、艰苦奋斗、遵纪遵法、勤奋学习、健康成才的良好风气;综合运用教育、治理、***等手段,把思想道德教育和加强治理结合起来,把耐心细致的工作同纪律约束结合起来,严格校纪校规,依法治校,使不文明、不道德行为和现象在学校校园无立足之地。

3、教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主体,也是学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气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继续以师德建设为重点,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强化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进步教师思想政治觉悟,树立献身教育、敬业爱岗的师德风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加强教师的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使广大教师自觉遵法,模范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形成团结互助、同等友爱、共同进步的人际关系;应用和完善教师培养培训和考核制度,对教师的评优晋职等坚持高标准来要求,制定并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4、校园文化是新形势下学校德育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正确的思想导向,继续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文化传统,突出主旋律,提倡高品位、高格调,促进校园文化向健康方向发展;支持以育人为宗旨,以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为核心,以正面宣传引导为主,帮助学生健康成才;加强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着力进步他们的文化修养和阅读欣赏水平。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班集体建设、党团支部建设的基础上,重视加强少队文化、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学校宣传文化阵地建设和治理,校内广播、板报、校园网络等必须坚持为育人服务,坚持正确的***导向。努力进步广大师生员工的文化素养,更好地适应对学生实施教育的需要,并把丰富教师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件重要事情切实抓好,形成师生员工广泛参与、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生活的局面。

5、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学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得以深进、持久、广泛开展的重要基础。通过充分发挥广大师生员工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进一步推动以“优化育人环境、建设文明校园”为中心内容的“文明校园”建设活动,在广泛开展文明修身、创建文明班级、文明学生创建活动的基础上,引导和支持师生员工把创建活动扩展到更加广阔的领域,深进到教学、生活、治理、服务等各个方面,在校园里形成处处讲文明、人人争文明的良好风尚;建立健全表彰奖励制度,规范评选办法和评选行为,引导师生自觉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在大力提倡向各条战线的英雄模范学习的同时,表彰和宣传先进典型,要关心和爱护先进典型,帮助他们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并切实解决他们在学习和工作中碰到的困难和题目,使他们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再立新功、再创佳绩。

6、大力加强学校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不断优化育人环境。进一步建立健全责任制,加强学校内部安全保卫工作和安全防范工作,确保措施落实,工作到位,责任到人。进一步调动学校各部分的积极性,加强综合治理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加强与***、综治、公安、工商、文化及***等有关部分的联系,主动争取他们的支持,保证校园周边治安秩序良好,为学校创造优良的育人环境。

7、宣传思想文化建设要有必要的物质条件。进一步改善学校宣传思想文化的条件设施,保证宣传、教育活动必须的时间、场地。加强学校图书室、活动室和各种功能室的设施建设,保证购置必须的图书资料和相应的设备设施;重视宣传栏、板报、校园网络等***阵地建设,本着方便、美观、实用的原则。

8、按照政治强、业务精、守纪律、作风正的要求,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队伍。努力进步这支队伍的思想理论素质和水平,坚持用***理论和***重要思想武装这支队伍,进一步强化他们的政治责任意识,形成讲政治、讲学习、讲正气、讲大局、讲奉献的良好风气;制定培养、培训、轮训、参观考察和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完善知识结构,进步理论素养。

9、大力推进学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制度化进程。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目标责任制和检查评估制度,并纳进学校建设和发展目标总体评估体系中;按照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和部署,将任务分解到责任部分、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一级抓一级,经常检查和督促;治理育人、服务育人制度以及干部、教师、职工、学生考核、考评、赏罚的具体办法,建立起高效有序的工作运行机制。对在学校精神文明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及时给予表彰奖励。

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总结篇4

(绥化师范专科学校黑龙江绥化152061)

摘要:新时期高校工告的宣传教育工作有了更新的内容.这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弩力做好工畚工作,把维护和教育职能统一在调动职工积极性的实践之中;竞出重点,以培育“四有”职工队伍为主线.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素盾;一以贯之,弩力满足职工的精神文化需要,加强学习、务实创新.不断提高高植工畚宣传工作的整体水平。

工会的教育职能是从提高职工素质,增强职工在市场经济中的自我竞争、保护能力上的一种维护。高校工会的宣传教育工作,也要从推动教学的贯彻落实出发,找准为实现高校工会的着力点和结合部,明确宣教工作的任务、工作路数、运作机制和工作方法.更好地发挥作用。

一、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做好人的工作,即宣教工作要把维护和教育职能统一在调动职工积极性的实践之中。

高校工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着力点是做好人的工作.把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特别是在学校实现两个根本转变的过程中.做好人的工作,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教职工的积极性尤为重要。两个根本转变.一个是生产关系的变革.一个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建立稳定协调的劳动关系为基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核心是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两者共同的基础是发挥教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发挥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调动好、保护好、发挥好教职工的积极性,为经济建设服务是工会工作总体思路的题中之义,也是宣传工作的基本目的。几年来.高校工会各级组织充分发挥俱乐部、文化战线的阵地作用,充分借助报刊、电视等新闻媒体的社会宣传效用,充分发挥高校工会宣传报遭队伍、教师理论队伍、读书自学积极分子的骨干作用,以职工自我教育为主要途径,深入广泛地宣传全心全意依靠教师队伍的指导方

针,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社会地位;宣传(劳动法)、(工会法)、(公司法)等法律法规.引导教职工依法维护自己的利益;坚持开展“爱祖国、爱学校、爱岗位”的“三热爱”教育,开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群众性大讨论.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知识的普及教育,宣传一大批体现“改革、奉献、拼搏、争先”新时期带头人精神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职工.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教育、引导、帮助教职工坚定信念,转变观念,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增强了主人翁责任感,强化了大局意识、改革意识、竞争意识、奉献意识.有效地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为学校的改革、发展、稳定做出积极的贡献.发挥了教师队伍主力军作用。

二、突出重点,以培育“四有”职工队伍为主线,高校工会宣教工作要把维护和教育职能统一在全面提:f薯品j嚣婴最?).女.黑龙江海伦^.绥化师专中文系教师l46高教职工队伍素质的实际中。高校工会把培育“四有”职工队伍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着力点,重点是全面提高教职工队伍素质,通过教职工队伍素质的提高来加强工会的维护职

能,促进两个文明建设。高校工会的宣教工作始终以

素质教育为重点,围绕提高教职工队伍素质展开自己

的工作。开展职业理想教育,树立爱岗敬业精神,开

展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校服务质量,开展职业纪律

教育,规范职业标准,开展职业技能教育,提高业务技

术水平通过素质教育,使职工自我提高,自我完善,

自我发展,有效地实现了教职工利益的自我维护,实

现教育与维护的有机结合。特别是提高教职工的职

业道德和职业技能更是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的新形势,稳定劳动关系、调整利益格局、增强教

职工竞争上岗能力的有效途径。学校窗口单位开展

系列思想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工程、系列树标培训工

程、系列语言艺术与行为规范工程,开展“建文明班

组、创文明单位、做文明职工“的活动,以此为载体实

现标准化服务、全员情感化服务、全面优质化服务。

通过这些活动.把先进的思想、先进的事迹变为广大

职工的精神财富,大大推进了高校的精神文明建设,

提高了教职工的素质.实现了工会宣教工作对职工教

育与维护的统一。

三、一以贯之,努力满足职工的精神文化需要,高

校工会宣教工作要把维护和教育职能统一在群众性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实践之中。

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高校工会工作总

体思路的一个重要目标。实现以积极健康、丰富多

彩、服务人民为主要要求的文化生活质量的显著提高

是精神文明创建目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工

会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悠久的历史,丰富

的经验,具有很强的组织优势、阵地优势和骨干队伍

优势。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既维护了职工休息娱

乐的权益。又满足了职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

需求,是工会宣教部门最经常的工作。学校工会各级

组织要一以贯之,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常抓常新,活

动有广度、工作有力度、内容有深度,紧紧围绕精神文

明建设的目标办实事、求实效,这样做则有力地促进

了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俱乐部建设发展路数

更加明晰,“学校和乐园”的作用得到较好的展示。双

休日文化深受职工欢迎,成为学校职工休闲的一大景

观。艺术节形成制度,成为各类文化人才展示才华不

可多得的机会。层层建立各类文化艺术协会和趣

小组,为爱好者提供了舞台。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

动立足基层,群众喜闻乐见,便于大众参与,这种群众

性文化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相互结合,相得益 彰,更

增添了寓教于乐的效果,有利于弘扬社会正气,树立

文明新风,提高职工素质,增强教师队伍的凝聚力,是

工会宣教工作履行维护教育职能和服务职工的最好

结合。

四、加强学习,务实创新,在实践中不断提高高校

工会宣教工作的整体水平

高校工会提出的工作总体思路为我们适应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更好地发挥工会作用指明了

方向.理清了思路。工会把落实总体思路作为今年重

中之重的重点工作,要求全面深化认识,统一思想,坚

定不移地落实总体思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请记住我站域名/辩

证地落实总体思路;突出维护,强化参与,积极主动地

落实总体思路;提高素质,完善机制,务实创新地落实

总体思路,开创有校园特色的工会工作新局面。像举

办工会工作总体思路再学习培训班,编辑制作授课的

录音、录像资料,编印“工会工作总体思路再学习资料

选编,对参加成员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经过培训学

习,使工会宣教干部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工会、工会

工作、工作思路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贯彻总体思路

的自觉性、创造性得以进一步提高。

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总结篇5

校园文化 精神文化 教育质量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是物质文化转化为精神文化的主动过程,它在无形中影响着身处其中的莘莘学子。以青年学生为代表的文化观念和其特有的思维特征、行为特征和方式是其最重要的本质体现,也即我们通俗所说的校园风气或校园精神。学校的各项文体活动、社会实践、学术交流将校园文化具体行为化;教风学风的形成、校风建设、人际关系、规章制度等都是校园文化的内在体现;而校园的绿化美化、宣传橱窗的布置、黑板报刊、教学和生活设施、师生的学习和娱乐设备等都是校园文化的外在具体表现。

所以说校园文化是高校的灵魂,是高校生命力的所在。大学生只有在良好的校园文化的熏陶下,才能更好地实现自我认识、自我塑造、自我提升,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本文从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对广大学生提出的希望出发,结合笔者多年从事高校学生辅导员工作的实践,浅谈一下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及方向。

一、校园文化建设应以精神文化建设为导向,将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是目的,物质文化是实现目的的途径和载体,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应以精神文化为先。胡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演讲中,给清华大学的同学们和全国青年学生提了三点希望,一是“希望同学们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优秀的校园精神文化是个人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的集中表现,因此,在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情操的陶冶,应明确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概念,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博大的精神世界,“牢牢把握人生正确航向,把个人成长成才融入祖国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之中”。

哈佛大学的安田“为人民服务”的信仰正是哈佛大学文化精神的最佳体现,哈佛校训“Enter to grow in knowledge,depart to better serve thy country and thy kind”(入学是为了更好的增长知识,毕业是为了更好地回报祖国和人民)也引起了无数中国观众的反思。胡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讲话中已经提到我们的高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着力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因此,我们的高校在加强科学知识教育的同时,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陶冶学生情操,明确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培养学生“立为国奉献之志,立为民服务之志”,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达到教育真正的目的。

二、校园文化的建设不应局限于校园范围,应整合社会资源并回馈社会

社会实践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书记对同学们提的第二个希望是“希望同学们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一种社会化实践,实践的主体是即将走向社会的准劳动者——大学生,其通过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发展成为“社会人”的过程。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大学生投入真实的社会环境,接触更加广泛的社会群体,深入了解国情、社情、民情,明确将来在社会生活中创造财富、履行社会职责的过程,“切实掌握建设国家、服务人民的过硬本领,为走上社会、成就事业打下坚实基础”,是增长才干、锻炼能力的大好良机,同时校园文化也通过学生的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和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将校园文化精神传入社会,既让高等教育切切实实地服务于民,也扩大了高校校园文化对社会的渗透和影响,有利于校园精神的传播和传承。

三、校园文化建设应致力于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必须大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不断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总书记对同学们提的第三点希望是“希望同学们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思想成长、学业进步、身心健康有机结合,在德智体美相互促进、有机融合中实现全面发展”。我国的人力资源目前存在着结构性失调,一方面是“就业难”,特别是大学应届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下降,另一方面,需要较高专业技术技能和管理水平的“金领”岗位却又常常人才难求。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市场经济盛行的今天,我国的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着质与量的矛盾。因此,我们目前需要培养的是既有坚实的专业知识,又有丰富的知识体验和创新精神的精英人才,有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卓越贡献,优秀的校园文化正是塑造这类精英人才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研究生、大学生是国家统招生,学的知识具有普遍性和广泛性,在坚持学术本位的基础上,我们应深化教改,积极开设艺术、人文、科普类选修课程,促进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学生对科学技术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的思考,在开展专业技能比赛的同时,开展模拟招聘和就业活动、团队的拓展训练和文娱、体育活动,鼓励学生走出校园,扩大社会实践范围,培养他们多学科交叉的综合能力,交流与协作的能力,决策与管理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和全局观;并在受到艺术熏陶的同时,开拓、激发自身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提高个人魅力,形成优良的个性品质,更好地进行科技创新和管理,从高级专门人才转变为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从而适应我国因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等对劳动者素质提出的各项要求。在目前通行的“扩大就业、稳定就业、素质就业”的大环境中占得先机,成为“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材”。

四、校园文化建设应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师、生互动

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总结篇6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围绕市委确定的建设繁荣徐州、文明徐州、和谐徐州和文明、奋进的某学院这一总体目标,深入开展文明单位、文明学校创建活动;以培养高素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为目标,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提高师生员工素质和学校文明程度为目的,深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勤奋、守纪、求是、创新的校风。为加快学院发展进程,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环境哺育人、陶冶人的育人功能和对社会的示范作用,在全院形成高度的政治风气、高尚的文明风气和浓郁的学习风气;促进学校政治文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二、具体内容:

(一)以建设文明、奋进的的某学院为目的,深入开展文明单位、文明学校创建活动。

根据创建活动总体目标和《江苏省文明单位指标体系与考核细则》要求,努力抓好各项创建任务的落实。

1、进一步宣传动员。全面落实创建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文明学校的工作任务。积极参加我市“三建一争做”(即:建设繁荣、文明、和谐徐州,争做优秀共产党员)活动,全面落实我市创建文明企事业单位活动部署,为我市“四城同创”做出贡献。

2、营造创建氛围。学院的广播站、校报、校园网、宣传橱窗、黑板报都要开设创建专栏、专题,精心组织宣传报道,创新宣传形式,增强教育效果。利用教学楼、图书馆、体育馆液晶电视屏幕进行创建活动宣传。通过强大的舆论声势,使广大师生员工了解文明单位、文明学校创建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实施步骤等,在思想上达成共识,在行动上步调一致,增强创建意识,以实际行动投身创建活动。

3、加强检查整改。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工作责任分工,严格工作制度,定期整改。

4、建立和完善文明单位创建档案台帐,收集、整理资料,汇编成册。认真做好“20__——20__年度省文明单位”和“20__——20__年度省文明学校”的申报工作。

(二)以培养高素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为目标,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深入贯彻中央16号文件和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组织好文件和会议精神的学习和宣传。党委中心组要把中央16号文件和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作为重要的学习内容。党员、干部、师生都要认真学习,切实做到人人明白、个个领会,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文件和会议精神上来。

2、突出重点抓好16号文件和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各有关部门和系部要密切配合,齐抓共管。

3、充分利用形势政策教育,构筑民族精神教育的基本平台。以讲座形式开设“形势政策”课程。在教学中,全面渗透民族精神的内容,积极探索符合青年学生特点的教育形式。

(三)以纪念重大节日为契机,弘扬主旋律,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

1、利用重大节庆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今年是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郑和下西洋600周年,要充分利用重大节庆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渗透到师生日常生活、渗透到社团活动、渗透到教育工作的每个环节,不断增强青年学生的国家意识、团结意识和自强意识,引导他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通过教育,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人心凝聚的思想和精神,倡导一切有利于国家富强、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倡导一切用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四)以公民道德建设和校风建设为抓手,努力营造文明校园的创建氛围。

1、学校将在继续开展“勤奋、守纪、求是、创新”校风的基础上,认真推行《徐州市市民守则》“八要八不”的规定,积极弘扬和实践“有情有义、诚实诚信、开明开放、创业创新”的徐州精神,广泛开展“争优创先”活动。

2、加强科普宣传,反对封建迷信活动。组织科学技术讲座,做好科普宣传。学校有 关部门要加强对新闻舆论、休闲娱乐等各种思想文化阵地的建设,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构建一个以优化育人环境为宗旨,以学术科技活动为重点,以文化活动为辅翼的有序的校园文化框架,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与文化氛围。

(五)坚持依法治校,确保学校政治和治安稳定

1、加强法制教育,增强法制观念。根据不同对象和特点,采取多渠道、多形式的法制宣传教育。组织全院教职工参加全省教育系统“四五”普法考试,提高教职工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学生要把完成《法律基础》的学习与其他法律法规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法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依法治校、管理有序。加强学校政治文明建设,牢固树立依法治校观念。依法修改完善我院的规章制度,使各项管理依法进行。充分发挥职代会、教代会以及派和群团组织的作用,不断提高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校务公开的水平。

3、加强治安保卫工作,保证学校政治和治安的稳定及正常的教学工作秩序。根据省教育厅、公安厅《关于在全省高校开展创建安全文明校园活动的通知》精神,坚持制度建设与思想教育相结合,集中整治与长效管理相结合,不断健全和强化防范机制。建立“安全文明”责任制,将创建目标分解到部门及人头,并签订责任状,与部门及责任人的政治荣誉、政绩考核、职级提升和经济利益挂钩。

(六)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增强学校的凝聚力。

坚持以人为本,关心人、帮助人、团结人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学校要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切实关心教职工生活、学习、工作、娱乐等各方面的问题,让教职工真正感受到学校的关心和帮助,让大家坚信某学院是一个值得留恋并为之奋斗的温馨家园。要采取措施关心教职工的事业发展、学术研究,使每个人的事业心和理想追求融入某学院的整体发展目标,融入学校改革发展的事业中去。通过切实解决教职工的实际困难,通过改进工作作风,通过改善办学条件,通过学校事业的蓬勃发展,用感情凝聚人心,用条件留住人才,用事业鼓舞士气,以形象催人奋进,从而发扬主人翁精神,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学校的建设。

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总结篇7

关键词:校园文化;红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

一、红色校园文化内涵

1 红色校园文化的定义。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以及管理、生活等活动中,由学校主动倡导,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创造并认同的具有本校特色的一切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高校校园文化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经受着各种挑战。金钱至上、能力才是硬道理、一切以就业为中心等,这些与大学精神背道而驰的思想让大学生迷茫、困惑,甚至误入歧途。所以,利用本土红色资源打造红色校园文化是重新塑造校园文化、提升学生精神境界的突破口与有效途径。所谓红色校园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红色资源为内容,以红色精神为主题,通过各种教育教学、社会实践活动打造校园红色文化体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为学校改革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2 红色校园文化的结构。红色校园文化由红色精神、红色实践、红色环境和红色习俗等五个要素构成。红色精神,是将红色资源中蕴含的价值观念、精神风貌与大学精神相结合,在各种实践活动中通过学校的倡导而自觉形成的,为全体学生所认同并遵循的理想信念、道德风尚以及价值追求的一种团体精神。例如,黑龙江垦区在六十多年的开发建设中,不但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还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即“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在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有必要将北大荒精神引入校园文化,让大学生在学习中艰苦奋斗,求真知、探真理,并自觉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相结合,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红色实践,既是红色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构建红色校园文化的有效途径之一。它以红色资源为源泉,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把红色精神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开来,潜移默化地引导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将红色精神内化为价值观念,外化为行为举止,在校园生活中传承红色精神。红色环境,是红色校园文化的成果之一,也是传播红色校园文化的载体,是指校园中能够体现红色精神的一切物质要素,是大学生可以直接感受到红色文化的依据,包括红色校园景观、宣传标语、红色网站、红色文化专栏、红色书籍等。红色习俗,既可以是物质性活动的习俗,也可以是思维活动的习俗。它是指大学生将红色文化精髓内化于心,并在各种实践活动以及思维活动中自觉地发扬红色精神,传承红色文化。当学生的行为与活动成为习俗,那么,红色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便真正实现,这也是红色校园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不过,习俗化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其他几个组成部分的配合,在长期的红色实践活动中,在红色环境的熏陶下,逐渐用红色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真正将红色文化外化于行,至此红色校园文化才真正建成。

二、红色资源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价值

1 红色资源提高校园文化的政治性。红色资源,主要是指从中国共产党形成开始一直到社会主义建设期间,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在与敌斗争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所形成的,能够促进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切崇高的精神以及物质载体的总和。以黑龙江红色资源为依托建设校园文化,不但能增强大学生对红色资源的了解,传承红色精神,而且红色资源中的精神内涵能为校园文化建设指明发展方向,提高校园文化的政治性。将红色资源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必定能增强校园文化的政治性,引导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

2 红色资源丰富校园文化的内容。内涵丰富的红色资源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大量的素材,能丰富校园精神文化。当前高校精神文化倡导的主要是以各高校办学目标为主的大学精神。为了能在众多高校中脱颖而出,高校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更注重专业的特色、人才的特色、发展的特色,而忽视了大学精神中一些基本要素,比如,理想信念、集体主义精神、民族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等。黑龙江红色资源作为优质资源,承载了爱国精神、民族精神,体现出对理念信仰的执着追求,对真理正义的不懈坚持,以及艰苦奋斗、勇于冒险的敢闯、敢拼、敢干的创造精神。这恰好弥补了当前高校校园精神文化的不足,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提供完善的文化环境。

3 红色资源拓宽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式。红色资源形式多样,除精神资源外还有丰富的物质资源,如遗物、遗迹、遗址等革命历史遗存以及纪念碑、纪念堂、纪念馆,丰富的文艺作品等。形式多样的红色资源可以拓宽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式。既让红色资源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大放光彩,增强红色资源的时代性与实践性,也通过红色资源为校园文化增添色彩,丰富校园的物质文化、行为文化,深化红色精神文化,从而增强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三、红色校园文化建设

1 红色校园文化建设主体。第一,高校领导及各部门。红色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离不开学校领导的认可、倡导,离不开学校各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学校领导是红色校园文化的倡导者与培育者,他们确定红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大方向,红色精神也通常是在他们的指导下提炼而成的。作为培育者,学校领导不但是红色校园文化总设计师,而且还要身体力行,以自己的言行为榜样,以自己的工作作风和精神风貌来感染师生。学校各部门是“后勤部队”,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支持红色校园文化建设。因此,学校领导与各部门是红色校园文化建设主体之一。第二,教师。教师不但是教育的主体,也是红色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之一。红色精神的提炼与传播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向学生进行渗透;红色实践的开展需要教师的指导,甚至亲自参与;红色环境的打造需要教师的“参政议政”,必要时还需要教师亲自实践;红色习俗的养成既需要教师自觉践行成为楷模,更需要在教师的影响与工作下,帮助学生及时校正观念,纠正行为偏差,最终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形成整体化一的红色作风。第三,学生。红色校园文化是高校在日常实践过程中逐渐积累的。学生是校园生活以及教育教学的主体,因此,他们也是建设红色校园文化最重要的主体。如果说学校领导从宏观上把握脉搏,教师从微观上进行指导,那么,学生则是微观的实际操作者。只有当红色精神内化于学生的心理,扎根于学生的思想,通过学生的言行表现出来,并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红色习俗,红色校园文化才算是建立起来。学生既是红色校园文化的创造者,也是红色校园文化的传播者,是红色校园文化的载体。所以,学生才是红色校园文化建设最主要、最基本的力量,也是学校发展最重要的资本。

2 红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第一,与时俱进。当今大学生出生于新时代,成长于新世纪,接受的是多元的文化教育,前卫、独立、叛逆、自我成为他们的形容词。源起于革命战争年代的红色资源与“90后”的学生之间似乎有了一道鸿沟,红色精神、红色事迹、红色故事对他们没有太多的吸引力。因此,建设红色校园文化必须要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不但红色精神要与时俱进,与当今时代精神相融合,以起到引导作用,为大学生所接受、认同,而且红色实践也要与时俱进。红色事迹、红色文艺等要以新颖的、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出来。红色文化活动的开展、主题的选择也要突破常规,抓住大学生的心理,引起思想上的共鸣。第二,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本,就是把学生作为红色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出发点,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作为红色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提倡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激励学生、开发学生,发挥学生的无限创造力。坚持以学生为本,首先,要充分地重视学生,把红色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核心转移到做学生的工作。一些高校搞校园文化过多地注重硬件设施、强调物质环境以及规章制度。实际上,虽然大学生的思想不够成熟,知识结构不完善,但他们有热情、有想象力、创造力,会思考、有想法。因此,必须重视学生的作用,做好学生的工作,只有当他们对红色精神认同了,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红色实践,红色环境这个外因也才能发挥作用,最终成为红色习俗。其次,要正确地看待学生。学生不仅是高校管理的对象,教师传授知识的对象,他们更是学校的主人,当学生实现了自我管理与自我学习时,素质教育的目标才会真正达成。再次,立足本土资源。不同民族、地区之间存在地理上的差距与生活习俗、语言习惯上的差异,这种差距与差异使得本土资源更具有教育优势。一方面,本土红色资源是人民群众在自己的生存、延续和发展中,通过伟大的实践而逐渐形成的,以本土资源构建校园文化,能增强高校校园文化的亲和力,提高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功效;另一方面,本地的烈士陵园、革命纪念馆等革命遗迹突破了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实现了空间上的扩展,无论在校园精神文化的形成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都更加直观、更具有说服力。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引入本土红色资源,历史不但能激发本地学生对本土红色资源的求知欲,还能唤起他们传承红色文化的责任,而外地学生则通过本土资源既拓展了认知,增强对“第二故乡”的认同感,又能让本土红色资源得到传播。总之,本土资源在构建校园文化当中更具有亲和力、说服力。

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总结篇8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精神文明建设 创建途径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必然要求,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实现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任务的完成。中等职业学校作为我国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任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一、精神文明建设的地位和意义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中等职业学校的重要任务和本质要求。中等职业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是传播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基地,在宣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吸收和借鉴国外进步文明成果,研究和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新情况、新问题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所以中等职业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必须走在前列,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传播源、辐射源和示范区。

学校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等职业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到学校自身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因此,加强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中等职业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主要内容,以政治思想道德建设为核心,以校风、教风、学风和工作作风建设为重点;以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园绿化、美化为依托,开展主题突出、内容丰富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面提高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不断满足师生员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精神

动力。

三、中等职业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奋斗目标

在学校广大师生员工中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牢固树立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坚定信念。努力实现以邓小平理论为主要内容的政治理论素养的显著提高;实现以爱国奉献精神、民主法治观念、职业道德和基础文明修养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显著提高;实现以内容健康、格调高雅、丰富多彩为基本要求的校园文化生活质量的显著提高;实现以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良好的校园秩序和优美的校园环境为主要标志的校园文明程度的显著提高。

四、中等职业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创建途径

1.加强科学理论的武装工作

认真抓好师生员工的理论学习,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广大师生员工,不断提高师生员工的理论素质。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首先要讲学习。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学校各种理论学习和考核制度,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提高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党课、团课要抓好干部、党员以及团员青年的理论培训工作,充分发挥其学习教育的阵地作用。

2.强化公民道德意识

要认真学习和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强化公民意识,责任意识,做社会主义的合格公民。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爱学校为基本要求,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各项具体要求。要教育师生员工做“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模范。

3.加强学校干部队伍的思想道德建设和作风建设

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学校的领导干部要坚决做到“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牢固树立改革意识、服务意识、公仆意识和大局意识,爱岗敬业、公正廉洁、勤政高效、团结协作、扎实工作、开拓创新。领导干部必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党员教师都要成为党风建设的模范,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切实起到表率作用,以推动全校的精神文明建设。

4.加强广大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

人民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广大教师要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尽职尽责,诲人不倦。要注重为人师表,严于律己,治学严谨,甘为人梯,以刻苦钻研的探索精神,不甘落后的拼搏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赢得学生的信赖和尊敬。在搞好教书育人的同时,教师和科研人员都要踏踏实实地做好科学研究工作,增强科教服务社会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树立法制观念和知识产权意识,尊重他人的劳动和权益,认真履行职责,维护学术评价的客观公正,加强对青年学生的学术道德教育。

5.加强对学生的文明教育与学风建设

一方面要把《公民道建设实施纲要》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引入教材、引入课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突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在人文社会科学有关专业课、基础课中融入社会主义荣辱观内容,加强课堂教育;另一方面要从优化校园环境入手,对学生进行基础文明教育,消除校园内一切不文明现象;同时,教务处、校团委及各学院都要创造条件,开设文化、道德、法律等素质教育内容的选修课和专题讲座。教育学生养成勤奋学习、诚实守信、助人为乐、尊敬师长、勇敢无私、积极进取、团结互助等优良品德。充分利用重要纪念日、重大历史事件、重大社会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升国旗、唱国歌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及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学生进一步坚定报国之志,自觉把实现个人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统一起来,树立远大志向,勤奋学习、刻苦实践、端正品行、诚信做人,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发扬艰苦奋斗,励精图治,自强不息的精神,使广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五、切实加强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

建立创建工作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机构。作为指导协调、督促落实全校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要根据领导干部职务变动,及时调整和充实。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要认真做好精神文明创建日常工作,抓好各项工作的考核和落实。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党政各部门和群团组织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在全校形成上下贯通、横向配合、组织有序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网络和运行机制。

建立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例会制度。党政“一把手”对精神文明建设负总责,校领导班子要经常听取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汇报。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转变作风,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精神文明建设问题,总结交流经验,部署下一步工作。

建立健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考评和奖惩制度。要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学校总的年度目标考核体系,把是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标准。要进一步完善奖惩制度,对精神文明建设进行检查和评比,表彰先进,鞭策后进,对考核不合格的领导干部要提出批评。

加大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精神文明建设,要有必要的物质保障。要继续完善投入保障机制,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活动、重大项目和工程支出实行单项预算、单项审批。精神文明建设专项经费、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经费、班主任专项经费、党报党刊订阅专项经费和宣传部门专项经费等要随着学校事业改革发展而逐年增加,逐步加强对图书馆、校园网络等部门的基本建设,完善设备,充分发挥功能,有力地促进中等职业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努力使中等职业学校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上一篇: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论文范文 下一篇:公共事业管理毕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