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察报告书范文

时间:2023-03-03 17:48:17

督察报告书

督察报告书范文第1篇

新版《报告书》以“国防新纪元”为主线,对大陆近年在台海的军事部署、装备建设等进行了详细分析,系统阐述了所面对战略环境的演变,并提出通过推动组织制度、兵力结构、计划流程、人才培育、资源分配及战力整建等各方面的革新,推进全面转型,坚持所谓“预防战争’、“备战而不求战”的建军理念,实现构建“小而精、小而强、小而巧”“国防”力量的目标。

核心仍是所谓大陆对事威胁

《报告书》认为,全球安全形势日益复杂,国家、领土、种族与宗教等纷争引发的传统安全问题,与国际恐怖主义、经济、能源、重大自然灾害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综合性安全概念受到关注。《报告书》分析了当前全球安全局势,并突出关注了日本地震和海啸灾害、朝鲜半岛紧张局势、中东及北非政治动荡等全球性和区域性安全问题。

与以往的《报告书》类似,新版《报告书》关注的核心仍是所谓大陆对事威胁。《报告书》称,2010年大陆突出强调台湾是其核心利益,且绝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显示两岸军事冲突危机仍然存在。《报告书》系统分析了大陆军事战略、国防开支、武器装备研发、军事能力现状与发展等情况,认为当前大陆已具备“监侦手段立体多元、对台打击火力多样、对台威慑选项多元”的军事能力,并正在重点研发部署弹道导弹、巡航导弹,推动海、空军事现代化,提升信息化作战能力及联合作战能力,研究“反介入/区域拒止”战术战法等。2020年前大陆新一代隐身战斗机、航母可能完成研发并部署,这不仅将对台湾构成严重威胁,还将改变亚太地区军力平衡,并可能引发新的军备竞赛。

面对全球战略环境的变化,《报告书》提出了多种应对策略。一是积极参与安全合作。持续扩展交流对象及机制与渠道,与区域国家建立安全合作关系,避免军事冲突发生。二是进行相应战略调整。对有限预算进行灵活运用,以“创新与不对称”的思想推动建军备战,以发挥

“以小搏大”的效果,使大陆不敢轻启战争。三是妥善处理周边争议。在“在我、搁置争议、和平互惠、共同开发”原则下,务实增进区域内的良性互动,维护领土。四是增强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能力。采取“超前部署、预置兵力、随时防救”的做法,以应对重大天灾等非传统安全威胁。

推动“精粹案”实施

《报告书》提出要依据战争形态、军事战略、作战需求、国防资源等,推动“精粹案”规划的实施,精简组织机构,将国防资源集中运用于主战部队,构建一支“小而精、小而强、小而巧”的“国防”力量。

推动兵役制度由“募征并行制”向“募兵制”转型

《报告书》称,两岸军事力量悬殊,台湾无法与大陆进行数量竞争,但要使大陆觉得难以取胜,最佳方式就是强化军队素质,使大陆不敢轻易发动战争。因此正积极推动兵役制度由“募征并行制”向“募兵制”转型,以招募素质高、服役期长的优秀人才进入军队,以期建立一支可立即投入作战的专业劲旅,取代由义务兵员组成的传统部队。根据Ⅸ报告书》设想,将逐年增加志愿役总人数,到2014年底实现全志愿役常备部队目标,同时总兵力将由27.5万人调整为21.5万人。

坚持“精简高层、充实基层”的原则,调整组织机构

自2010年起,为使“国防”资源产生最大效益,积极进行组织机构调整,在满足作战需求与经济可承受两者间寻求平衡。《报告书》称,将采取“精简高层、充实基层”的原则,维持现有的联兵旅、舰队及联队的编组架构,优先精简行政、后勤人员,调整高层机关组织。一是“国防部”,根据业务与功能相近单位予以整合的原则,将原来6司6室调整为现在的4司7室,调整后分别是:战略规划司、资源规划司、法律事务司、整合评估司、全民防卫动员室、政务办公室、国防采购室、总督察长室、人事室、主计室、政风室。二是“参谋本部”,裁撤军务办公室,由原7个参谋单位整合为6个。三是作战部队,基于提升指挥速度,强化三军联合作战效能的考虑,将现行陆军、海军、空军、联勤、后备、宪兵6个司令部,整合为陆、海、空军3个司令部。

建立精准、快反、机动、高效的吓阻战力

《报告书》称,将根据《四年期“国防”总检讨》确定的规划,在有限的“国防”资源条件下,坚持“先求有、再求好、再求更好”的原则研发武器系统,并遵循“一种装备、三军通用、多种效能”的思路,结合岛内整体实力,继续研制新式武器装备,全面发展信息与电子战、导弹防御体系、联合制空、联合制海和联合地面防卫作战能力,重点研发“创新、不对称”装备,以建立精准、快反、机动、高效的吓阻战力。

联合防空和制空装备

筹购F―16C/D型战斗机、提升“经国”号战斗机性能,使其具备远程、超视距作战、先进电子战、空对地打击、反舰导弹发射等能力;采购“爱国者一3”导弹系统、筹建远程预警雷达及提升“爱国者_2”导弹系统性能,使其具备中层反导、低空防御及机动防空等能力。联合制海装备

继续筹购柴电潜艇、P-3C远程固定翼反潜机、新一代导弹快艇及猎雷舰,并首次提出二代二级舰发展计划,以提升三维空间联合制海能力,强化反封锁及联合截击能力;另筹建油料弹药补给舰,维持水面行动支队持续作战能力,使台制海兵力具备反潜、防空、区域海洋监控能力。

“国土”防卫装备

继续生产制造新型多管火箭、战术轮式车辆、装甲步兵战斗车及无人飞行器等装备,以提升地面部队侦察及机动打击能力;筹购新型攻击直升机及新型通用直升机,强化立体作战能力。同时为应对救灾任务,将采购多功能工兵车、核生化防护装备、卫勤装备、移动式吊车等装备。

信息战、电子战装备

提升预警机性能,实施各型无线电通信机换装,加强信息战装备建设,强化重要指挥阵地电子防护能力,使其具备全面自动化、整体化的“指、管、通、资、情、监、侦”(C41$R)系统及网络防护与反制管理系统能力。

强化“国防”自主能力

《报告书》称,应瞄准未来作战需求,以“提升‘国防’科技能力,建立自主‘国防’工业,拓展军民通用科技”为总目标,评估现有的“国防”科技和工业能

力,引进技术、整合资源,强化“国防”自主能力。

加强军民通用技术的合作与研发

《报告书》称,“国防”建设须与民生经济建立良性循环,才能使“国防”科技发展与民间技术开发相辅相成,并提出要整合评估台湾“国防”科技研发力量,规划近、中、远期“国防”科技发展蓝图,并拓展国际科技合作交流,推动“中山科学研究院”转型,加强军民通用技术研发,以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防”科技团队。2010年委托岛内科研机构进行的武器及关键技术开发研究包括“先进资讯电子科技”等84项,共1.16亿元新台币;2011年已审查通过“感测器影像模拟系统开发”等77项,经费预估1.15亿元新台币,除规划“高频微波技术”等7大领域外,另将“节能减碳”纳入重点研究计划。

整合岛内军事科技和工业力量

《报告书》提出要通过台?‘经济部’‘国防部’工业合作政策指导会”及

“工业合作推动小组会”组织运作,整合

“国防”及产业工业合作需求,重点建立武器装备整体后勤维保能力。目前推动的重大工业合作计划包括‘P-3C反潜耖厂级后勤维持规划’、“‘阿帕奇’攻击直升机后勤维保技转”等项目。同时《报告书》还规划将武器装备研发、生产及维修逐步转由民间承接,扩大技术转移,发展军民通用科技,以达到“国防”自主与促进经济发展的双赢目标。

加强救灾装备建设和演练

新版《报告书》明确将灾害防救列为中心任务之一,并首次将灾害防救独立成章,详细阐述在灾害防救上的准备以及近两年执行的主要任务,并展望未来如何提升相关能力,以确保台湾岛内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加快发展救灾装备

《报告书》称,为使能应对“传统及非传统安全威胁”及“平时天然或人为的复合式灾害”,未来武器装备规划将考虑兼具战备及救灾所需,以增强未来防、救灾工作效能。2010年已将陆军多功能工兵车、核生化防护与应急救援装备建设、海军特种作战用橡皮艇等4个项目提前纳入优先执行项目,并依据历次灾害救援及日本核事故经验,全面检讨相关复合式灾害救援所需的装备与器械。在2011年军事投资项目中,还将完成救护直升机、新型通用直升机、核生化通用装备、卫勤装备整备及多功能工兵车等多个项目,总预算约113亿元新台币。上述装备获得后,可纳入台湾整体灾害防救体系,执行未来救灾任务。

强化灾害防救训练和演习

自2010年起,已将灾害防救课程纳入军事院校基础、进修及深造教育中,以强化部队灾害防救训练与团队观念,并配合“内政部”南投竹山训练中心现有能力,从2010年2月起,每月挑选志愿役军、士官参训“大型灾难种子综合训练班”,并选派中、上校级军官参加“灾害防救管理讲习班”及“行政院原子能委员会”举办的核事故决策学习班;另结合红十字总会专业救援队派员送训,将各类型灾害、核事故应变能力,纳入专业部队学校教育及部队训练、考试等,以提升台湾整体灾害防救团队观念及能力。同时利用“汉光”等13项联合作战演习时机,穿插开展各类灾害防救任务演练,在每年3~6月间,配合各灾害防救主管机关,开展“全国”性救灾演练。

督察报告书范文第2篇

关键词:特种设备,安全监测,管理措施

一、加强特种设备检验检测安全管理的措施

(一)定期检查特种设备,确保其安全高效地使用

很大比例的特种设备事故是因为未能定期检查设备和安全附件失效而导致的。因此,应定期对特种设备各个部件,特别是安全附件进行检查,如有损坏失效必须及时维修更换,避免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应在遵循安全技术规范章程要求的前提下,对特种设备进行定期的严格监督检验,同时要顺应时代形势的发展,改进检验工作的机制,使检验检测工作更安全高效。

二、做好对特种设备的定期检查工作应注意以下几点。

1.催检到位

特种设备的检验检测机构在事先制定好本年度检验计划,对各类特种设备进行分门别类,并详尽安排每月检查时间,在检查之前通过书面通知#电话告之和直接到用户单位通告这些方式说明检查日期,保证特种设备用户单位的定期检查的按时进行。

2.检验计划合理

检验检测机构应将催检用户单位报检信息和按计划应检情况相结合,让直接负责检验的部门进行突击检验。

3.严格检验

检验现场,必须对用户单位在用特种设备注册情况、是否有逾期未进行检验、现场工作人员的工作资格这三方面进行确认,并保证检验过程中检验的设备比例合理、检验项目和部位到位,一旦发现不合规定的情况及时上报检验检测机构。

4.强化检验过程中隐患处理机制

检验员如若在检验过程中发现安全隐患,必须严格遵照相关管理规定,对用户单位签发检验意见书,详细说明隐患所在,并要求其在规定期限内消除隐患。如果用户单位未能按时完成要求,则认定其设备使用不合理,不出具检验报告合格书并向上级督察部门提出督察建议。

5.正确利用检验报告书

检验人员在检验过后必须仔细记录相关数据,在规定工作日内提供检验报告书,做好送审报告工作,确保报告能够一次通过;

6.做好反馈工作

检验检测机构在接受检验部门的最终检验报告后,要及时将检验报告和相关数据信息反馈给用户单位,促使用户单位进行整改。

(二)落实特种设备管理工作,提升管理效率

特种设备的检验检测需要各种检测仪器,如何对检验检测仪器进行有效管理、提升检验检测的效率,是特种设备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必要条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健全和完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仪器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

1.科学系统地配置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仪器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仪器的配置,需系统地对应特种设备检验检测工作的要求,并保证特种设备的检验检测工作顺利进行。同时也要科学合理配置其仪器,使其在检验检测过程中具方便操作的实用功能。

2.对所采购仪器进行质量检查,合格后入库并校准

在科学系统地采购好检验检测仪器后,交由相关工作人员对其进行质量验收,各方面符合规定后入库并做好库存期间的保养工作。这项工作由负责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仪器操作人员和保管人员负责。

(三)提升检验人员工作能力,升级检测装备,保障检验质量

特种设备的检验是一门技术含量高的工作,需要检验人员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工作经验。检验人员要具备能够独立处理检验过程所遇到的复杂问题的能力。如果没有这方面的人员储备,检验工作就无法进行,检验工作的质量更无从谈起。随着技术的发展,检验检测仪器更新换代迅速,一些新仪器的出现更是要求检验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必须得到提高。以往传统的仪器及其操作手法已经无法满足当前检验工作的需求,所以为了保障检验质量,检验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检测装备的先进性急需提升。

(四)检验检测过程中的安全事项

检验人员在检验过程中只进行检验相关操作,如需进行非检验操作时,需要得到用户单位的工作人员的指导。检验人员去检验之前,应提前通知用户单位,要求其停止对将被检验部位进行组装、钻孔、探伤等相关操作。如检验过程中需要上到高处,需要注意扶梯等是否牢固,以确保检验人员的人身安全。如若特种设备的零部件有松动,并有可能危及人身安全的,应在检验前将其固定。

(五)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培养员工重视检验质量的工作意识

确保检验质量的关键是进行检验工作的各级责任人员。在检验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所需检验设备都符合要求的情况下,为更进一步提升检验工作的质量,就需要建立有效的员工激励机制,培养员工重视检验质量的工作意识。员工激励机制可以通过严格的对检验人员的检验质量进行考核,进而判断其质量意识的高低,最终决定如何进行奖惩。通过员工激励机制,可以提升检验人员的质量意识,进而提升整体检验工作的质量。

结语

督察报告书范文第3篇

Abstract: The full life-cycle regulation on underground pipelines is the 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the pipelines, and it is also a concrete manifestation of pipeline management in the city. It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risk of accidents of underground pipelines, and it can accurately grasp the present conditions of underground pipelines. The regulation can provide data support for the intensive rational planning and precise design of underground pipelines, and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planning,construction, disaster relief and so on. By analyzing the various stages of underground pipelines' planning, construction, operation, management, etc.,this paper explores how to make sound regulation of urban underground pipeline lifecycle.

关键词: 地下管线;全生命周期;监管

Key words: underground pipelines;the full life-cycle;regulation

中图分类号:TU99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5-0100-02

0 引言

地下管线是城市的绿色生命线,城市赖以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为了保障城市建设和可持续性发展,实现地下管线安全防范和保障维护,面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在积极预防的同时,能及时有效地处理事故;为了时时掌握地下管线现状及变化情况,保持地下管线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现势性,满足城市规划、建设、防灾救灾等管理的需要,提高城市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及防灾救灾的工作效率,开展城市地下管线的全生命周期监管对智慧城市的发展、管理具有重大意义。

城市地下管线的全生命周期监管即从地下管线项目立项、规划、审批、设计、施工建设、运行、监测、维修、报废、档案信息等,从出生到灭亡全过程的实时动态数据的集成化管理。

1 地下管线全周期监管要求

地下管线全生命周期监管应以数据共享为基础、管控一体化为主体应用,同时建立健全法律规范发挥保障作用。

1.1 通过工作流整合规划、住建、城管等工程项目所涉及的各政府部门,实现规划、住建、城管等政府部门在建设工程(地下管线工程)审批和监管过程中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办公,全面掌握地下管线规划、审批、施工建设等信息,审查并督促各阶段针对地下管线管理、保护措施的落实情况。齐抓共管,预防因施工建设引发的地下管线事故。

1.2 对地下管线危险源进行估评定级。通过危险源评估,指导地下管线管理单位制定合适的巡查、维护策略,并应用物联网技术实施地下管线的在线检测。

1.3 对地下管线(特别是重要区域的重大危险源)实施远程实时监测。通过物联网实时监测地下管线的流量、温度、压力等重要运行参数,对管线运行安全进行实时评估、预警,以保证管线安全、稳定运行。

1.4 将所有地下管线基础数据,以及管线管控活动中产生的规划建设数据、管理与技术标准、日常运维数据、实时监测数据、事故及处置数据、报废处理数据等进行汇总,形成地下管线全生命周期数据,完善地下管线管理信息。

1.5 建立地下管线全生命周期监管档案,通过统一标识编码对地下管线全生命周期数据进行管理,使其在各项应用中发挥更好的支撑作用。

2 地下管线全生命周期监管流程

地下管线全生命周期包括管线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和维护等,通过物联网技术,辅以先进的管网数据模型,实时获取、分析管线运行状态,对管线规划设计、施工过程、竣工验收、日常巡检养护等全程监管,对监管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隐患、危险报警及时指导相关部门进行改正,避免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地下管线全生命周期监管主要包括:建设工程审批、工程跟踪监管、危险源监管、地下管线安全监管、通知告知、信息档案管理六个方面。

2.1 建设工程审批 建设工程审批数据包含规划许可信息、施工许可信息、占挖许可信息及工程跟踪查询等,涉及到地下管线项目建设过程中从立项、规划到项目施工等一系列节点中相关信息的汇总、核对和使用。通过对地下管线工程进行跨部门流程集成,实现地下管线工程信息共享、协同审批及工程进展查询,并进行项目审批流程的跟踪。

2.2 工程跟踪监管 为了保障地下管线建设全过程的规范化和安全,促进地下管线工程管理和地下管线信息的动态更新,工程项目必须提交管线数据归档,保证管线信息的有据可查。从保障地下管线安全可靠的角度出发,全面考虑地下管线的需求、规划、设计、施工、竣工、运行维护、报废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有利于地下管线的科学规划、集约化建设、安全运维和信息的持续更新,保障地下管线风险可控、在控,从而保证对地下管线全生命周期的完全管理。

2.2.1 计划管理 地下管线各专业部门应当根据城市管线综合规划和城市道路年度建设计划,提出各专业管线年度建设计划,报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由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综合拟订年度地下管线建设计划,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地下管线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年度地下管线建设计划组织安排施工项目。

2.2.2 规划管理 地下管线建设单位在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前,应当到城建档案和地下管线管理处查询建设工程范围内的地下管线信息,取得该范围内地下管线现状资料的查询报告书。

建设单位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时,必须向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出具查询报告书;无查询报告书的,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不予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

2.2.3 施工监管 建设单位在取得工程规划许可后,进行管线放线、验线,必须与城建档案和地下管线管理机构签订建设工程档案移交合同书。

建设单位应当在工程建设实施前,持地下管线工程建设的有关文件资料,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设计文件审查和报建手续。工程报建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相关行业部门及地下管线产权、管护单位,对地下管线建设文件进行会签。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建设单位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核发施工许可。工程竣工前,建设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测绘单位,按照《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和地方规范、规程进行竣工测绘,向城建档案和地下管线管理处报送测绘数据文件和工程竣工资料等。

城市管理部门负责对城市建设施工进行检查,对没有取得建设工程规划、施工许可的建设工程应予以查处,保证所有管线工程的申报施工建设,杜绝地下管线的私挖乱埋问题。

2.2.4 运行、应急监管 管线权属或者管理单位对其地下管线的建设、维护、安全运行负责,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并制定相应的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开展应急演练,保障地下管线完好、安全运行。

2.2.5 安全监管 地下管线出现故障、险情等突发事件时,管线权属或管理单位应当先行组织抢修,同时报告专业主管部门、城建档案和地下管线管理机构,并依法补办有关手续。自动对快服役到期管线及时通报管理主管部门和产权单位,做到事故预防和预警。

2.2.6 报废监管 对于需要废弃的地下管线,管线权属单位应当及时向城建档案和地下管线管理处备案,并将废弃的地下管线予以拆除。不便拆除的地下管线,应当由管线权属单位将管道及其检查井封填。同时向城建档案和地下管线管理处提交废弃的管线数据,由城建档案和地下管线管理处及时更新管线系统数据。

2.3 危险源监管 针对重大危险源,管线管理单位必须加强巡查检查,并通过物联网手段实施远程实时监测。建设危险源评估模型,根据设定好的评估模型,从多种因素进行评估,结合管线信息进行危险源的辨识和分级,对危险源进行建档。对已经评估定级的重大危险源,实施远程实时监控,通过浓度监测、阀口井空间温度监测、视频监控等,对危险源实施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监测。当某一监测指标超过设定的范围,及时进行预警,提醒管线管理单位进行核实、处置。

2.4 地下管线安全监管 地下管线在日常运行中,管理单位必须要做好管线的日常巡查、维护工作,制定合理的巡查、维护策略。地下管线的安全监管主要包括管线的安全检查及运行监测。

2.4.1 地下管线安全检查 建立政府专项督察标准,制定督察计划。相关管理人员根据标准执行完督察任务后,将存在问题的管线设施及权属单位进行登记,发放整改通知,督促有关单位在计划日期内完成问题设施的维修、更新,并对整改情况进行验收。

2.4.2 管线运行监测 对管线运行进行监测,集成城市供水、排水、燃气、供暖、供电、通信管网运营数据,通过对业务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对管线运营情况进行集中体现,全面监督管线实时运行情况。管线权属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各自管线安装一系列监测设备以及监测系统。

2.5 通告告知 在各阶段,应及时向工程建设单位知会审批、监管、安全风险等信息,同时督促相关数据档案的提交;向施工区域涉及到的管线单位知会工程信息,落实现场交底、指导人工探查定位等;实现管线信息推送共享、保障安全要求的落实。

2.6 信息档案管理 城建档案和地下管线管理处负责地下管线信息档案的汇总、整理及管理。对地下管线建设进行全过程监管,及时了解管线单位的管线工程工作,从源头了解、监管地下管线的建设、运行、维护、废弃等;对权属部门在线监测数据进行整合,做好数据的备份、存储。负责管线数据的历史可追溯性,已建成、改造、废弃、新建等管线全生命周期信息的管理,并组织相关单位进行地下管线普查和补测补绘,及时完成管线信息的动态更新,保持管线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现势性,为政府决策指导提供可靠依据。

3 结束语

地下管线全生命周期监管是对管线的集成化管理,是智慧城市管线管理的具体体现。开展地下管线全生命周期监管,将地下管线规划建设数据、管理与技术标准、日常运维数据、实时监测数据、事故及处置数据等汇总,对地下管线全生命周期进行监管,控制地下管线安全事故的风险,为地下管线的集约化合理规划、精确设计提供数据支撑,协同、协调多部门的审批和监管,为安全对比分析、事故应急管理、防灾救灾提供全面的信息决策。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

[3]颜雪华.地下管线管理创新探讨[J].城建档案,2011,6:52-54.

[4]李萌,胡智欣.智慧社区中的智慧管线[J].测绘通报,2013,增刊:49-54.

督察报告书范文第4篇

关键词:验收监测;项目负责人;注意事项

前言

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国家环保总局第13号令)规定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作为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主要技术依据,其范围和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范围是相同的,是对整个项目而言,是有资质验收监测机构依据环评报告书、审批意见及其项目设计文件采用监测、调查和检查等多种方法,监测验证建设项目是否达到了各项环境保护的要求,同时验证环评报告的结论是否准确的一个过程。

作为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以下简称验收监测)工作的项目负责人应具备较高的业务水平,熟悉国家法律法规、环境保护各类标准、规范,且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做到与时俱进,以保证顺利完成验收监测工作。

1 对项目进行初步了解

根据各省市管理办法不同,监测站接到的验收监测任务来源大体分为为环保厅(局)委托与企业直接委托两种。项目委托方应提供报批版的环评报告书(表)、环保主管部门对项目的批复等基础资料。通过仔细阅读项目环评报告与环评批复等基础资料,对项目有初步了解。项目负责人应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地方环境保护局提出的执行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文件或函确定污染物排放标准。(2)了解项目建设内容、工艺流程、污染物排放及污染防治措施初步确认项目污染物排放种类及源强。(3)了解项目是否涉及“以新带老”(指通过新、改、扩建等项目,完善健全建设单位已完成项目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环保措施与设施)内容。

2 现场踏查

现场踏查是验收监测工作承上启下的重要一环,对验收监测方案、报告的编写与验收监测现场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决定性的意义。项目负责人应注意以下几点:

(1)确认项目实际建设内容是否有变更情况,如有变更应根据《关于印发环评管理中部分行业建设项目重大变动清单的通知》(环办[2015]52号)及附件清单的要求属于重大变动的应当重新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不属于重大变动的纳入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2)确认验收监测工作的范围,对项目相关技术资料作全面的收集与核对。主要包含工程《初步设计》(环保篇)、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变更及相应的报批手续和批文、环保部门对建设项目检查或督察的报告、通知、整改要求等、试生产许可(如果试生产超期,应向管理部门申请延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及备案表等。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文件要求开展环境监理的建设项目,还应提交施工期环境监理报告。(3)检查环保设施建设建成及运行情况,如有“以新带老”内容应将其环保设施一并确认废气排气筒数量、高度、监测孔;废水确认主要污染物及来源、排放量、采样点。根据实际工艺流程由原料制备到成品贮存从头到尾逐一检查,确认生产周期,防止遗漏。(4)重点检查固废(危废)的种类、数量、贮存方式、转移方式、处置方式。如涉及委托处置、综合利用的情况厂家应提供相关单位的资质证明及合同等。(5)了解其他环境管理检查内容如环境保护审批手续及环境保护档案资料是否齐全;环境保护组织机构及规章管理制度是否健全;环境保护设施建成及运行纪录(如环保设施运行台帐、试剂采购及使用记录等);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及实施效果;“以新带老”环境保护要求的落实;排污口规范化、污染源在线监测仪的安装、测试情况检查;生态恢复、绿化及植被恢复、搬迁或移民工程落实情况;废水循环利用情况;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提出的环境监测计划落实情况等。其中卫生防护距离问题应重点关注。要认真核实卫生防护距离内有无搬迁未完成现象、有无新建敏感点。(6)收集各类图件,如水量平衡图、生产工艺流程图、废水流向图等。(7)如验收监测涉及土壤、地下水、灰场等厂外监测点位时,应在现场踏查时一并查勘,避免现场监测期间临时寻找点位或方案选定点位无法采用的情况出现。(8)现场踏查工作应认真仔细,不留死角、盲点。对项目环保工作不妥之处给予指正,督促其积极整改,避免影响验收监测工作的进行。

3 编制验收监测方案

验收监测方案应中应包含前言、验收监测依据、建设项目工程概况、污染源及治理措施、环评结论及环评批复要求、验收监测评价标准、验收监测内容、验收监测方法及质量保证、环境管理检查、公众意见调查实施方案等章节。根据建设项目情况不同,如有必要验收监测内容应包含环境敏感区域环境质量监测。

项目负责人根据环评报告书等资料及现场踏查的结果编制验收监测方案时要注意方案的可实施性,要保证方案中的所有采样点位都能够便于实际操作采集样品,避免现场监测期间无法采样带来的问题。

4 现场监测

项目负责人在现场监测入场前与被监测单位应充分沟通保证监测的顺利进行。在组织监测人员时要强调严格按照规范与方案进行工作,如有突况应与项目负责人及时沟通,保证在现场能解决的问题决不带走。

(1)现场监测期间,企业生产工况是否达到规范要求是数据有效性的基础。一般工业企业要求生产工况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的75%以上,水泥行业80%以上。如无法调整工况达到设计生产能力要求以上的项目,验收监测应在征得环保主管部门同意的情况下进行,并保证主体工程稳定、环保设施运行正常,同时注明实际监测时的工况。(2)现场监测期间,应注意对废气、废水、噪声、土壤及固体废弃物等采样的质量控制。(3)公众意见调查应注意的有:调查内容的针对性;调查对象的代表性及全面性。

5 结束语

环保验收监测工作是落实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三同时”制度的重要保证,对环境管理部门提供技术支持。作为验收监测工作项目负责人应在日常工作中精益求精为环境保护事业做出贡献。

督察报告书范文第5篇

事故隐患排查工作时间:年3月10日至年3月31日。

二、事故隐患排查工作要点:

这次事故隐患大排查的工作要点是:

1、商场集贸市场、医院、宾馆、网吧、车站、学校、宗教等公共聚集场所方面的隐患;

2、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运输全方面的隐患;

3、非煤矿山、石英开采全方面的隐患;

4、道路交通全方面的隐患;

5、建筑施工、拆迁、装修改造工程全方面的隐患;

6、加油站点、液化气充装站点、烟花爆竹储存和经营单位全方面的隐患;

7、锅炉压力容器和其它特种设备全方面的隐患;

8、木材加工、石英制品加工企业存在的全隐患;

9、拼装车辆方面的隐患;

10、其他方面的隐患。

三、事故隐患排查工作的方法和步骤

(一)事故隐患排查的方法

这次事故隐患排查是一次全面性的大排查,事故隐患的排查工作以各单位自查为主,各村、各企事业单位要在突出重点的基础上,扎实细致地做好工作,确保隐患排查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1、横向到边。这次事故隐患大排查,不仅要查到各村、各企事业单位,而且要查到所有部门、私营企业、工厂、医院、学校、个体工商户、车站,所有部门和单位无一例外。不但要查硬件方面存在的隐患,同时还要排查软件方面存在的隐患。硬件方面要查设施、设备存在的隐患,软件方面要查职责、制度建设、教育培训、技术技能等方面的隐患,确保排查做到横向到边。

2、纵向到底。各行政村要查到辖区内所有的农户和所有角落;各部门要排查到负责管理的每一个企事业单位;企业要排查到每一个生产环节、每一个生产岗位。重点排查全管理上是否存在事故隐患,生产设施设备,生产现场是否存在事故隐患,职工全技能培训方面是否存在无证上岗现象。

(二)事故隐患排查工作步骤。事故隐患排查工作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排查和登记,各村、各企事业单位要认真研究事故排查工作方案,成立排查工作组,全面排查本村、本单位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隐患。排查工作要检查到每一个生产环节、每一个生产岗位、每一个生产工人、每一台设备设施、每一辆交通工具,特别要对涉及本单位生产过程中硬件方面存在的隐患实施全面检查,对发现的隐患要造册登记,经本单位全生产领导小组及相关技术人员初步认定,并落实隐患监控和整改措施。

第二阶段:报告和评估认定各生产经营单位对由本单位登记建档和初步认定,属较大以上的事故隐患,按条块结合原则,于年3月20日前上报镇政府、行业管理部门和监部门备案。各企业隐患经法定代表人签字确认后,上报镇监所备案;无行业主管部门的生产经营单位、受双重领导的单位(按属地管理原则)全隐患须同时报镇监所备案;有行业主管部门的生产经营单位隐患直接报行业主管部门备案。

对经评估分级确认为较大以上的事故隐患,各隐患责任单位在落实监控和整改措施的同时,必须制定该事故隐患的专项应急预案,备足应急物资和设施,成立救援队伍。

四、事故隐患的整改

事故隐患排查出来后,各村、各企事业单位要切实强化对事故隐患的整改工作,确保一般事故隐患的整改率、重特大事故隐患的根治率达到100%。

隐患整改实行分级管理。一般事故隐患的整改由隐患单位全面负责;较大以上的事故隐患要落实企业全面负责,部门分级监管,政府协调领导的整改责任体系,县监局将对较大事故隐患的整改进行督察。

监所要督促存在较大以上事故隐患的单位成立由法定代表人为组长的隐患管理小组,及时编制较大、重大、特大事故隐患报告书。报告书的内容包括:事故隐患单位、类别、等级、影响范围、监控和整改措施、整改资金来源及其保障措施、整改时限和目标等。要切实做到隐患整改的计划落实、方案落实、措施落实、资金落实、时间落实、责任落实、应急预案和救援体系落实。

各有关职能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监督、指导、协助各生产经营单位做好较大以上事故隐患的整改工作。

各村、各企事业单位对发现和确认的较大、重大、特大事故隐患迟报、不报或降低隐患等级、隐患整改不力而造成事故隐患监管失控、引发生产全事故的,要在事故隐患排查责任范围内确认事故的责任人,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督察报告书范文第6篇

福田区教育局:

根据福田区《关于开展学校安全大检查》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校安全实际情况,现就我校安全工作自查情况简要报告如下:

一、 高度重视。

安全工作是我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关系到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从建校之日起,我校领导就把安全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由金校长亲自担任组长的安全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我校的安全工作,确定了工作职责,配备了兼职安全员,实行安全责任和信息反馈制度,每月进行一次全校安全工作大检查,查隐患,抓整改。检查的重点是消防设备设施、食堂卫生、楼梯窗户栏杆等容易产生安全隐患的地方。

二、 设施制度完善。

为了防火,我校购置了各种消防设备,并建设了加压泵、蓄水池等消防设施。为了防止食物中毒,由校医负责督察食堂卫生,配备了食堂消毒设备(如消毒柜、紫外线照射灯、灭蚊器等)。食堂严把食品采购验收关,注重操作卫生,确保餐具消毒,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建校至今还没发生一起食物中毒事件。

为了将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学校先后制定《安全工作管理条例》、《防火十则》、《火警处理程序》、《消防器材使用办法》等近10项规章制度。

三、 措施得力。

在目前的预防非典工作中,由于我校措施得力,高度重视,动手早,本学期开学初,就成立了以金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对预防工作长抓不懈。教室、功能室全天候通风换气,每天用紫外线灯、二氧化氯药液两次消毒,每天一次晨检,每周两次凉茶,为教师两次派发预防药品。同时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尽量减少校园大型集会,禁止学生参加校外集体活动,同时加强师生健康教育,利用墙报和广播广泛宣传传染病的危害和预防办法,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有关卫生部门保持密切联系,高度关注此类病情的关注和防治。目前为止,我校还没有发现一例病情和可疑现象。还专门向家长发过两次通知,请家长重视,配合学校工作,并对学校放心。

学校组建了4人组成的保安队伍,均为退伍军人。每天24小时日夜值班巡查,及时制止事故苗头,排除隐患。

我校还对校车接送配备专人,定期培训,加强服务安全意识。

学校饮用水由我校自购双渗透制水机制水,已经过福田区卫生防疫部门检验合格。制水人员人品可靠,专人送到校内各饮水点。

四、安全教育,常抓不懈。

学校安全是长期的。一点也不容马虎。学校通过板报、广播等全方位进行安全宣传,全员树立安全意识,学校还请来了安居防火公司的专业防火员来校普及防火知识。由于安全工作常抓不懈,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得到切实保障。

南开大学附中福田分校

督察报告书范文第7篇

“习惯了乙烯厂里散发出来的气味,现在闻不到了,晚上都不好入睡。”一位搬进茂名七迳镇那楼搬迁安置小区的村民调侃说。

2014年2月22日,广东省茂名高新区多部门联合执法,执行茂南区人民法院裁定,对位于茂名石化乙烯厂卫生防护距离内最后两户建筑物依法予以拆除,这标志着覆盖5条自然村369户1527人的茂名乙烯厂卫生防护距离搬迁工作全面完成,选择自建式安置的村民均住进了那楼安置区。

笔者近日在那楼安置区采访时获悉,目前,所有搬迁户均已获得货币补偿或在搬迁安置区建设新居,而且该安置区内的幼儿园、文化室、卫生站、市场等配套设施也正逐步建设完善。

两级部署打响搬迁安置“攻坚战”

环保专家介绍,在正常生产条件下,乙烯气体会出现无组织排放现象,使得乙烯厂周围空气中乙烯含量浓度偏高,超出国家居住区容许浓度限值,不适合人类长期居住。国家《石油化工企业防护距离标准》规定,石油化工企业必须划定卫生防护距离,且卫生防护距离内不应设置居住性建筑物。

茂名2006年环境影响报告书显示,茂名乙烯厂卫生防护距离内有5条自然村,225户,1350人,零散分布于乙烯厂区东南部。随着人口自然增长,截至搬迁前,5条村人数已达到369户1527人。国家环保部在《关于茂名石化100万/年乙烯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中明确要求,2009年底,茂名市要全部落实乙烯厂区卫生防护距离内村庄居民搬迁安置工作。

对此,茂名市高新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告诉笔者,由于搬迁范围较大,涉及村庄和人数多,直到2009年10月,由于乙烯厂区防护距离内村庄居民搬迁安置工作尚未完成,乙烯厂环保验收申请迟迟未被环保部受理。同年12月,环保部更下发整改通知,要求乙烯厂2010年6月30日前对该问题予以整改,否则将受到行政处罚。

“省环境保护厅对这个问题高度重视,多次派督察组进行现场督查,并把搬迁工作列入到2011年和2013年挂牌督办事项,督促搬迁工作加快推进。”茂名市高新区管委会人士表示。为此,茂名市与高新区分别成立了搬迁安置工作领导小组并重新部署。2013年,茂名市政府将该安置工作列为茂名市重点工作,明确责任领导,落实责任单位,确定具体工作计划和进度要求,打响了搬迁安置工作的“攻坚战”。

多措并举实现和谐搬迁

“如何补偿一直是村民们最关心的事。”高新区拆迁安置工作负责人表示,部分村民担心政府给出的补偿不够承担建新房的费用,也有村民考虑到安置区离农田较远会影响劳作等,所以都没有立即同意进行拆迁。

如何才能消除村民们的顾虑,顺利推进拆迁安置工作?高新区管委会为此打出了“组合拳”。据了解,2013年的搬迁安置补偿标准在茂府2010号文规定的基础上提高了30%执行,同时按不同户型,政府给予每户2.6至3.5万元奖励,作为安置房基础工程的补贴,这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村民关于补偿不够用于建造新房的担忧。

笔者采访时看到,安置区位于茂名市七迳镇那楼村,毗邻高水路,交通、生活十分方便,安置区总占地面积523亩,共可安置525户,并配套了市政道路、市场、幼儿园、居委办公大楼、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垃圾中转站等。

高新区有关负责人告诉笔者,茂名石化乙烯厂区卫生防护距离内居民搬迁安置量之大、工作难度之大在省内同类搬迁排首位,在全国也属罕见,而且大规模整存搬迁在茂名尚没有成功先例。一年多来,在茂名市各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与搬迁群众的理解与支持下,茂名石化乙烯厂卫生防护距离内居民终于实现了整体搬迁,可以说是践行了“和谐搬迁”,实现了搬迁安置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胜利。据悉,在整个搬迁安置过程中,没有出现一起,未发生一例村民上访事件。

先“安居”后“乐业”

笔者来到昔日和乙烯厂只有一墙之隔的村庄旧址上看到,已经完成拆迁的地面上已长出了茂盛的草丛,往日村民的房屋已不复存在,但是,在其旁边的农田和鱼塘附近,却又悄然出现了一个个简易房屋。

对此,高新区有关负责人表示,由于村民的耕地鱼塘等一些生产园地还在工厂附近,为了方便劳作,他们搭建了简易房,平时用来存放一些工具,农忙时也会住在这里。笔者发现,这些临时住所结构简易,很难承受住雨或者台风的侵袭,村民们住在这里,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

该负责人透露,管委会已多次组织工作人员对这些群众进行宣传和劝离,目前,高新区管委会正在筹措资金,准备征收这些土地,作为高新区未来发展用地。据介绍,因为乙烯无组织排放现象的存在,卫生防护区内的农田和鱼塘也会受到影响,不再适合用于种植和养殖。

督察报告书范文第8篇

一、工会参与政府论证会审制度

只要企业进行改制,工会都要参与会审论证,并对企业改制方案、职工安置方案、清产核资方案、经营者选择和资产评估报告等签署审议意见,这是本溪市政府作出的明确规定。市总工会不签署同意意见,企业改制主管部门就不列入企业改制审批程序。本溪市一些企业在转让国有产权中,因不能落实社会保险等问题,在市国资委、市经委组织的改制办公会审阶段,市总工会都提出了纠正意见,引起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如市第二纺织厂转让国有产权不能落实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问题,本溪水泥集团、本溪冶炼厂偿付劳动债权,规避职代会审议通过的问题,在政府组织的改制会审阶段,都被市总工会签署不同意改制审议意见。半年后,市第二纺织厂改变了改制方案,由产权转让变为企业破产,并优先偿付了职工各项债务;本溪水泥集团、本溪冶炼厂职工安置方案也是经过反复修改,按规定召开职代会,才通过了安置方案,实施了企业改制。

二、实行改制企

业职代会观察员制度企业改制职工安置方案必须经职代会审议通过的规定,为改制企业依法召开职代会提供了有利条件。在企业改制中,对于一些企业出于种种目的,有意作假职代会、规避职代会、操纵职代会、利用职代会等问题,市总工会邀请市国资委、市经委及改制企业的上级主管工会、纪委、资产经营公司相关部门的同志组成职代会观察组,参加改制企业召开的职代会。一是实行会前报告制度。凡是企业改制召开职代会,必须向上级主管工会报告,上级工会负责对改制企业职代会的召开依法进行指导和服务。二是实行报请观察制度。凡是改制企业召开职代会必须报请上级工会参加,同时由上级主管工会邀请市职代会观察组到改制企业对职代会的召开进行监督,对职代会的内容、程序等合法性进行确认,出具确认报告书,并上报市总工会,由市总工会备案。

三、实行改制企业职代会核准制度

职代会闭会后,市总工会根据上级主管工会出具的改制企业职代会的确认报告书,依照《职代会条例》对标的企业出具的改制方案、职工安置方案、职代会决议、职工代表签到簿、监票单和票样五个要件进行严格审查,对符合规定的由市总工会行文,向市经委、市国资委、市法院出具企业召开职代会的核准意见函。上述部门接到市总工会的核准意见函后,进行备案,然后才准予进入改制预审门槛。本溪市振兴百货公司职工代表先后12次参加政府、工会组织的企业改制职工代表听证会,反复论证职工安置方案达半年之久,最后才获得市总工会的“核准意见函”。

四、实行职代会一票否决制度

市总工会参与制定的《本溪市推进国有企业改制实施意见》中,明确规定职代会具有审议通过职工安置方案的最高权力。企业改制方案必须经职代会审议、职工安置方案必须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审议通过。凡是职代会否决的方案,市总工会一律不同意企业进行改制,市政府也不列入改制预审程序。近几年来,本溪市已改制企业179家,全部召开了职代会。

五、建立职代会授权保全企业资产工作制度

为确保安置职工,保障职工的权益,保持社会稳定,市总工会组织破产企业工会召开职代会,形成决议,责成企业工会代表企业全体职工,以企业拖欠职工债务的名义,通过劳动仲裁或民事仲裁的方式,依法对破产企业的资产保全在工会项下。目前,保全在工会项下的破产企业有27户,保全的资产总额近7亿元。

六、建立职代会授权委托监管工作制度企业资产被保全在企业工会项下,带来了一系列的新问题。首先,由于工会的权力、手段、能力受到种种限制,管理处置保全的资产很困难。其次,法院组成的破产组负责监管,因破产企业资产尚未完成变现,破产清算组清算工作无法到位,管理处置资产也面临困难。第三,企业主管部门管理处置破产企业保全在工会项下的资产也遇到权属问题,不便越权管理处置。第四,破产企业保全的资产期限陆续到期,急需接续保全,要求工会重新启动保全程序,但破产企业“树倒人散”,组织职工代表参与有困难。为确保保全在工会项下的企业资产不流失、不缩水,市总工会加大了同市法院、市国资委、市财政局、市劳动局的协调力度,并建立了破产企业职代会授权委托监管工作制度。其做法:通过市总工会组织破产企业召开职代会,由企业职代会授权,委托市国资委管理、处置保全在工会项下的破产企业资产,待企业资产变现后,变现资产再全额返还工会项下,用于安置职工。市总工会、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资产的管理处置实行监督。同时,市总工会协调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局、市国资委、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减免资产的保全、管理、诉讼、执行等相关费用,涉及总额近800万元,实现了被保全的企业资产最大限度地保值。

七、建立变现发放保全资产的公开认证制度

督察报告书范文第9篇

内、外勤协作贯穿于整个派出所日常工作。健全的内外勤协作机制会使派出所工作衔接更加紧密、警务更加规范,从而更好地推动派出所的整体工作。笔者根据从事内勤工作的体会,就内、外勤协作机制不健全对派出所统计、信息收集、档案管理等工作造成的消极影响、危害及治理对策,谈谈自己一些浅显的认识:

一、内外勤协作机制不健全对派出所基础业务的消极影响

(一)内外勤协作不当对如实立案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1、 内外勤缺乏沟通造成统计不实。改进后派出所的15种基础业务台帐需要外勤填写的主要是接处警台帐,但是就填写的内容来看,常常是要素不全、记录不规范,致使一些要求填写的内容,如:发案时间、地点、损失金额、报警人基本情况及处理结果等项目往往填写不全,看的人不明就理,内勤统计时,常常是问了接警民警再问出警民警,最后还得问带班所领导,甚至凭空想象、估计数字,不仅浪费了人力,降低了工作效率,造成事倍功半,而且很容易产生统计不实的问题。

2、受理接处警定性不准、去向不明,造成案件流失和立案不实。派出所日常受理的接处警有纠纷、求助、治安案事件、走失寻人、灾害事故等等。各种警情的准确定性是正确处理警情的关键,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少数基层民警对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立案标准的了解似是而非,模棱两可,遗漏了一部分治安案件,甚至为了立功受奖,突出成绩,而把治安案件立为刑事案件,人为致使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两类数字“倒挂”。

3、案件文书制作不规范、案件移交手续不完备造成公安统计数字来源无据可查,造成统计不实。如在刑事案件立案统计中,凡具备立案条件的且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制作《刑事案件立案报告书》,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予以立案。在实际操作中,常常是立案标准把握不准,导致立案文书不全或不规范,进而影响立案数字同实际立案数字存在较大偏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明确指出: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刑事案件,在移交给其他单位时应签发《移送案件通知书》。派出所在移交给刑警队刑事案件时,应填写《刑事案件移交登记簿》,连同报案材料,由刑警队侦察员签字接收。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常常是口头移交、移送,无台帐或文书记录,造成各单位之间责任不清、案件去向不明。以上均使立案统计数字失去原始依据,也影响了数字的真实性。

(二)外勤民警收集信息的意识不强影响信息及时收集上报。

内勤向上级公安机关报送工作情况和辖区治安状况时,首先需要向外勤收集各类资料和情报信息,才能做到预警在先,超前工作,并总结经验得失。内勤下辖区的机会比较少,收集情报信息关键需要外勤通过人口调查、物建耳目等治安管理措施获取,而部分外勤民警忙于接处警和查处案件,忽视了对自己责任区各类不安定因素的收集分析汇报,致使内勤在信息收集中工作被动,耳不聪,目不明,无法全面准确掌握整个辖区的治安动向。一个派出所的信息是否鲜活,取决于信息渠道是否畅通,而信息渠道的源头在外勤民警,只有外勤民警增强主动积极收集信息的意识,并在工作中加以积累,及时和内勤交流,才能保证内勤准确、及时汇总筛选分类上报。

(三)内外勤协作不密切影响业务档案资料不能完整及时归档。

按照内外勤工作分工,外勤民警负责自己办理的责任区案件等业务档案资料的积累和立卷,内勤负责对案卷的检查、归档。因内勤与外勤民警之间缺少沟通,在整理打击处理人员、变更强制措施、收取罚没款项等台账时,内勤往往看不到案卷材料,只凭办案人模糊回忆,粗略估计。另一方面,案件资料在外勤办案民警手中长期滞留,不但不利于数字统计,而且不利于资料保管,容易造成案卷资料丢失、泄密。

二、以上问题的存在无疑反映了部分民警因工作责任心不强、业务素质不高而缺乏对中心工作的准确把握及与同事之间的交流沟通,其危害是不容忽视的

(一)统计不实的危害极大,既影响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正确判断形势,科学决策,也埋没了基层公安机关和民警的辛勤工作,反映不出公安机关对警力、经费、装备、基础设施的真实需求。万事万物,贵在求实。海涅说过:“生命不可能在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换而言之,公安事业不会在不实的统计结果上迅速发展。

(二)信息是公安工作的神经,是领导科学决策、临场指挥的依据。只有做到信息灵敏、准确、畅通,领导才能准确地把握治安动态和民警队伍的思想脉搏,才能因情施策,把握工作主动。反之,就可能贻误战机,造成工作被动。另一方面,信息不畅不利于公安宣传工作,好的经验、典型人物先进事迹不能及时收集总结和上报,易挫伤民警工作的积极性。

(三)案卷资料未及时归档,一方面影响统计数字真实性,另一方面不利于对民警规范化执法的监督,易纵容民警受经济利益驱动,对案件降格处理或人为隐瞒而不报, 甚至毁卷、私自消化案件等违法违规行为出现。

三、治理对策

(一)进一步规范台帐和法律文书。派出所要明确接处警人员职责,加强对民警的业务技能培训,严把治安、刑事案件立案标准,使基础业务台帐能准确、全面反映派出所实际工作情况;加强对《刑事案件立案报告书》、《刑事案件移交登记簿》、《移送案件通知书》的监督使用,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办案程序规定办理案件和填报相关文书台账。

(二)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建议由警令部、法制室、督察大队等部门联合督查,采取日常检查与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统计工作进行经常性检查,一发现问题就能及时督促整改。在督查内容上,一是对民警的立案情况开展“倒查”,实地走访了解群众,将案件办理与派出所的台帐相核对,发现立案不实即予以通报并严肃处理。二是查看接处警台帐,核对统计登记表,做到受理一起,统计一起;三是查看案件卷宗与统计台帐,看案件数与统计台帐是否相符,做到件件有登记。同时,要将如实统计与民警责任制挂钩,督促内勤统计人员和外勤办案民警认真履行职责,实事求是地立案和统计,改变统计工作中内、外勤孤军奋战或各自为政的被动局面。

(三)加强执法监督,规范派出所案卷归档制度。派出所的一把手要硬起手腕,建立起一套警务运作监督机制,一是定期对接警、归档情况进行检查;二是以在派出所公告栏公布《案件当事人须知及监督事项》,严防发生各类执法问题;三是不按时归档或质量不过关的案卷进行通报,坚决杜绝“推、拖”的懒惰思想;四是对案卷走向履行登记、移交手续,明确责任,严防案卷丢失。

督察报告书范文第10篇

1.1强化环保水保后续设计工作

在环境影响报告书和总体设计报告的基础上,建管局委托设计单位开展了各种后续设计并陆续组织实施。设计单位先后编制完成了《龙开口水电站生活垃圾处理方案设计报告》、《龙开口水电站鱼类增殖站设计报告》、《龙开口水电站环境友好工程实施方案》、《龙开口水电站燕子崖砂石加工废水处理系统改造方案设计报告》、《龙开口水电站进场公路绿化工程设计报告》、《龙开口水电站鱼类增殖站展厅设计方案》、《龙开口水电工程枢纽区景观提升方案设计》、《龙开口水电站永久放流码头设计方案》等一系列后续设计方案和报告。后续设计对环保水保报告书要求进行了细化,同时又促进了各项环保水保措施的落实。

1.2重视环保宣传教育工作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龙开口建管局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在鱼类增殖站设置了水生生态保护科普教育基地,采取张贴宣传画、组织讨论、各单位交叉检查等多种形式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活动,做到集中培训和现场操作相结合,普及培训和专题培训相结合,以此来提高全员的环境保护意识。建管局牵头定期组织施工区管理人员学习环保知识:每月强制性地要求各单位按所报计划在龙开口培训教育中心开展自身的培训教育工作;不定期组织各单位交流自己的经验做法,共同学习;邀请政府环保和水行政主管部门、科研设计单位来工地集中进行法律法规及有针对性的环保知识培训。

1.3严格督促环保设施运行

龙开口水电站十分重视已投运环保水保设施的运行管理,与运行单位签合同前即要求其制定运行管理制度,明确分管领导和责任人。砂石系统、拌和系统等设施的运行管理包含在所在标段的承包合同内,由承包单位运行管理,监理单位及业主进行监管。承包单位定期对设施运行情况进行自检,建管局每月对设施运行情况进行考核,不运行则不予计量并给予处罚,考核不合格的进行整改;从而提高了设施的运行管理水平。业主营地和承包商营地饮用水水源、生活污水、垃圾填埋场运行等,采取单独委托承包单位签订运行合同的方式,保证了环保设施正常有效运行。同时,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监测单位开展监测工作,保证了监测数据的可靠性。监测工作一直按环评报告要求进行。建管局还制定了相关的考核、评比、奖罚制度,并设立环境保护奖励专用基金,定期对各单位和其实施项目进行检查考核,保证了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1.4实行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单项工程验收制度

按照国家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水土保持验收管理的相关要求,结合龙开口水电站环保工作实际,由建管局牵头制定了《龙开口水电工程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单项工程验收管理规定》,对具备验收条件的环保水保单项工程组织验收,对不满足要求的项目进行专项整治。实行验收制度,既可以检查环保、水保项目的实施到位与否,也为以后的环保阶段检查验收和环保竣工专项验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保障了环保水保工作的有序推进。

2工程施工期的环保措施

(1)鱼类保护措施。2010年,龙开口水电站投资2000多万元在业主营地建成了面积1.33hm2的大型珍稀鱼类增殖放流站,在建成的当年便实现了短须裂腹鱼的人工增殖和放流。2011年,在云南省首次成功完成岩原鲤的人工增殖。2012年,建成了展示厅科普教育基地。今后,该电站将逐步扩大放流规模,每年向金沙江放流32万尾的珍稀鱼苗。电站还持续开展鱼类捕捞过坝放流工作,以保证大坝上下游鱼类种群间遗传基因的交流。截至目前,龙开口水电站已进行了十余次捕捞过坝放流工作,放流数量36800余尾,总质量达2150多kg,放流的对象为在大坝下游江段捕捞的28种主要金沙江水系土著鱼类。

(2)创新措施保废水零排放。根据龙开口水电站基坑内现状情况、基坑施工用水特点,利用右岸冲沙底孔明渠段布置施工期废水处理设施,采用混凝沉淀/中和组合工艺。废水经沉淀池、调节池、中和池处理后,回用于绿化用水及施工场地冲洗,日处理量500t。该废水处理设施具有工艺运行稳定、操作管理方便、处理效果良好等优点。混凝土拌和系统废水采用絮凝沉淀工艺处理,废水经沉淀池沉淀处理后进入清水池,重复利用于拌和楼冲洗及系统场地冲洗。砂石加工系统采用预沉/混凝/机械脱水沉淀法处理方案,主要设施有沉淀池、干化池、洗砂机和细砂回收装置、高效污水净化器、陶瓷过滤机、回收水池及泵房等,处理后的废水回用于骨料冲洗。业主营地和承包商营地采用地埋式污水成套设施,处理后的水通过回用水泵与绿化用水管网相连用于周围草坪绿化灌溉。这些处理措施的合理运用,使得生产、生活污废水处理率达到100%,成为龙开口水电站环境保护工作的一大亮点。

(3)绿色电站。龙开口水电站建设过程中,对施工区、生活区及与周边村庄接壤的区域进行了绿化,对渣场进行了综合治理,并将库区内的珍稀植物红椿树移栽到业主营地内予以保护。截至目前,工区内已完成绿化面积50万m2,种植各种树木2万余株,极大地提升了工区的整体形象。

(4)垃圾处理无害化。生活营地和施工区均设置有专门的垃圾收集场所,并安排专人进行管理。工区建有专门的生活垃圾填埋场,投资约200万元。填埋场库容约9200m3,使用年限76个月;渗滤液采用外置式膜生化反应器处理工艺进行处理。施工区所有的垃圾都运到此集中填埋,垃圾每填埋40cm就覆盖一层土。垃圾场的底部有防渗层,在垃圾池下还有渗滤液调节池,将渗滤液集中,然后统一用渗滤液处理装置进行处理。

(5)声环境和大气环境保护。施工期间,建管局制定了施工区道路交通管理办法,明确夜间禁止运输活动;在大坝工程二次筛分系统生产车间设置隔音墙,在砂石料加工系统安装了离线分室脉冲袋除尘器;对周边三堆石村一户居民实施了环保搬迁,对周边居民采取了经济补偿;在交通沿线设限速标志、禁鸣标志、减速坎等。施工过程中,洒水降尘、设置除尘装置、加强施工管理并进行道路绿化等措施的实施,减少了施工扬尘的影响。

(6)在开发中节约资源。通过优化施工总平面布置,合理安排工程占地;燕子崖砂石系统采用6700m多长距离运输洞代替运输道路,减少了耕林地占用面积;龙开口工区设有多个弃渣场,用来集中存放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弃渣;为了节约用地,将位于淹没区外的6号弃渣场进行了综合治理,建成了集绿化、美化环境、体育健身设施于一体的“花园”式渣场;对淹没区内的3号、5号等弃渣场加以治理后用作施工场地。目前,工区大部分加工厂、修理厂、仓库都修建在弃渣场上,大大减少了工程临时占地。碎石类、土石方类的弃渣,则采用加工成混凝土骨料、地基填埋、铺路等方式加以再利用。

3施工期环保工作管理成果

龙开口水电站工程在环保管理中所做的工作,得到了行政主管部门的认可。2011年7月,由长江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局、云南省水利厅等单位组成的检查组对龙开口水电站工程进行了水土保持监督检查。检查组对工程建设中已建成的水土保持设施和工程建设中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管理、监理、监测等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2011年8月,环保部西南督察中心督察组组织到龙开口水电站进行现场督察,云南省环保厅等多家单位参与了此次检查。检查组认为,龙开口水电站在有序开展工程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环境管理体系健全且运行有效,严格执行了“三同时”制度。龙开口水电站环评批复落实较好,环境保护工作达到预期目标。2012年8月,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在龙开口水电站召开《金沙江龙开口水电站蓄水阶段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技术审查会。审查组查看现场、查阅资料、认真讨论后,高度肯定了龙开口水电站的环保工作,认为龙开口水电站环境保护工作在国内同类电站中处于领先水平,具备了下闸蓄水环保验收条件。龙开口水电站自开工以来,环境保护工作一直随主体工程同步开展,有的工作如环境监测、植被恢复超前考虑,还有的工作如基坑废水处理由龙开口建管局牵头开展探索研究。正是这种高度重视环保工作的理念和施工中及时采取的环保措施,环保工作才取得了丰硕成果,也得到了主管单位的认可。

4结语

龙开口水电站施工期环保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总结出以下几点值得借鉴的经验:

(1)领导重视、认识到位是基础。从龙开口水电站筹建伊始,建管局就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环保工作的重要性有着清醒的认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各参建单位各级领导也高度重视环保工作,落实各级管理人员尤其是保障部门人员的责任,使环保工作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持续跟踪、监督、复查,使环境保护措施落到实处。

(2)管理体系到位是前导。在工程建设之初就明确,环保工程项目实施由建管局领导分工负责,合同中约定各单位必须建立单独的环保管理体系,建管局与各承包单位签订《环保水保、文明施工协议书》,明确各级人员的责任和相关要求。工区成立了环保管理委员会,检查环保措施的落实情况,对施工单位定期进行考核,对考核结果优良的单位进行奖励,对考核较差的单位下发限期整改通知,对考核不合格的单位进行经济处罚。在周例会和月计划会上,把环保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并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多次组织自查自纠,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3)落实各项措施是关键。龙开口水电站在招标阶段,即将环保工程作为一项重要的合同内容纳入招标范围。各施工合同,均明确了环保工作的责任要求和规定。在工程项目开工前,施工单位根据各标段对环保工程的要求,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明确环保措施,经监理部审批同意后方可开工。在施工过程中,龙开口水电站环保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定期、不定期地对全工地环保情况进行巡视检查,并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限期整改,由相关部门和监理工程师跟踪落实。建管局还主动邀请或积极配合行政主管部门到施工现场进行监督和指导。工程所有施工期环保监测项目,如环境监测、水土保持监测、生态监测、人群健康调查等工作在筹建期就已经全部启动,从而保证了在抓好已投运环保设施运行管理的同时,能够用监测数据指导环保水保管理工作,改进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确保环保水保设施发挥实效,达到预期目的。此外,电站工区绿化和有条件区域的植被恢复与主体工程施工同时进行。截至目前,已完成了施工区内共三期绿化、进场公路绿化和渣场综合治理、机电安装工程临建仓库等施工迹地的植被恢复等项目,美化了施工区环境。

(4)资金到位是保障。为保障龙开口水电站工程的环保工作得到有效落实,建管局对环保工程的投资及时到位,并在结算时优先考虑支付;同时,严格监督各施工单位对环保项目资金的投入,保证落实到具体的水保项目实施上。因而,龙开口水电站的环保工作资金到位情况良好。截止到2012年5月底,龙开口水电站枢纽建筑物部分累计完成环境保护投资30804.81万元,占环评阶段计列投资的83.58%;建设征地及移民安置环境保护已完成投资865万元,占环评计列投资的71.8%。在工程施工中,没有因资金、进度或其他因素而减弱防护、监测项目的开展。

上一篇:法制政府建设督察报告范文 下一篇:督察报告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