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容的散文范文

时间:2023-10-14 15:13:01

席慕容的散文

席慕容的散文篇1

关键词:席慕容;花;人生体验;审美意蕴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8-0014-01

花,是许多作家青睐的审美对象。也许和身为女性有关,席慕容对“花”的钟爱近乎痴狂。在她的生命中,花的世界就是爱的世界,无论是追忆青春、吟唱爱情,还是倾诉乡情,她都擅长以花表意、借花抒情,字里行间飘逸着女性少有的潇洒情怀。可以说,席慕容漂泊的心在“花”中找到了归宿。她笔下的“花”,大致为分为无形之花和有形之花两类。

一、无形之花

所谓无形之花,就是那些叫不出名字的花,是一种泛指的花。这类花没有具体可感的形象,读者只能靠想象形成立体形象。如诗歌《一棵开花的树》: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我已在佛前 求了五百年/……/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朋友啊那不是花瓣/是我凋零的心”。

“花”在诗中出现了两次,虽是同一意象,然此“花”非彼“花”。第一次的“花”是少女五百年来一直追逐的心中的渴盼;第二次的“花”则是落花,凋落的是少女心中的梦。前世五百年的求佛,只换来今生与你的一次擦肩而过,这是何等的遗憾、悲痛啊!

这不仅是一首单纯的爱情诗,还是一首哲理诗。生命是有限的,生命的存在表现出不可避免的悲剧性,从灵视的角度出发,生命却能在与自然的同一中获得永恒,生命的存在因而也显现出澄彻、透明的超越性。为了获得这种超越生命的“美丽”,我在佛前“求了五百年”,终于感动了佛,“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按照一般的心理逻辑,生命一旦与自然融为一体,他就找到了一个让心灵自由驰骋的世界。然而,这首诗并没有沿着心理逻辑运行下去,心理时间与物理时间发生碰撞的结果是,化作了“开花的树”的生命不仅没有获得无限的自由,反而在现实时间和“你”的双重伤害中“落了一地”的“花瓣”。生命有限性的不可克服和生命的终极性悲剧,就这样通过席慕容的独特的叙写传达了出来。

再如散文《淡淡的花香》:“我喜欢的不仅是那一朵花,而是伴随着那一朵花同时出现的所有的记忆……友谊和花香一样,还是淡一点的比较好,越淡的香气越使人依恋,也越能持久……”,席慕容以“淡淡的花香”来比喻友谊,认为友谊和花香一样,越淡就越能持久,这是很有道理的。大概是由于个性随和的缘故,席慕容自小就不缺乏友谊,幼年时遇到的小卫兵、读书时的同学、留学时的同胞、志同道合的文友,她的朋友数不胜数。能够来到这世间,能够与相识或不相识,记得或不记得的朋友们共度这几十年的时光,是一种怎样的幸福啊!她完全相信那种感动,友谊在花香中散发着芬芳。

二、有形之花

和无形之花相对,这类花不仅有花名,且具体可感,形象鲜明。这类花计有桐花、荷花、百合花、茉莉花等。

(一)桐花

“总有这样的初夏,总有当空丽日,树丛高处是怒放的白花”——散文《桐花》展现出了一种生命的律动:与其说是“怒放的白花”,还不如说是怒放的生命,炽热的激情;可“在幽深的林间,桐花一面盛开如锦,一面不停纷纷飘落”,难道这就是生命?花开花落,难道皆为命数?难道生命在片刻欢聚之后真的只能剩下离散与凋零?“在转身的那一刹那,桐花正不断不断地落下……我俯首轻声向他道谢,感谢他给过我的每一个丽日与静夜”,生命虽然短暂,但却绽放得精彩,我们要倍加珍惜,学会感恩。在桐花的怒放与凋零中,席慕容看到了生命的短暂与永恒,她通过平常的人生体验传达出了对永恒的认知和把握。

(二)荷花

荷花是席慕容的最爱:“我觉得荷花是一个似曾相识的友人,并且,在初识的那一次就一见倾心,不忍离去,就这样过了几千年”,因为爱之切,所以用情深。“我/是一朵盛开的夏莲/多希望/你能看见现在的我/……/谁人知我莲的心事/无缘的你啊/不是来的太早 就是/太迟”。在这里,作者以“莲”自喻,赋予“莲”以情感内涵,这里的“荷”,抑或是“我”,不再是“才露尖尖角”的新荷,展现的是女子成熟自信的卓越风姿,成熟的季节就是“我”最美丽的时刻,可却无人欣赏,全诗渗透着一种擦肩而过、“恨不相逢未嫁时”的无奈。在《夏日午后》里,她将少女心中最不易捕捉的“最最温柔”情绪以曲尽幽微的方式展示出来,那是极为感人的“最易疼痛”的“那一部分”和“最不可碰触”的“华年”,其质地最脆弱,而记忆最永恒,祈望最坚定。

(三)百合花

《山百合》以山百合自比,营造出佛家推崇的“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的境界:“与人无争/静静地开放”,尽管“没有人知道它的存在/它的洁白”,但它依然芬芳,只为“在孤独的路上”的“我的流浪者”能“时时微笑地想起它来”,只为知己者静静地开放,虽然寂寞,却令人感动。《野生的百合》是对友情的吟唱:“陈果然是深知我心的朋友……当我把百合抱在怀中的时候,真有一种无法形容的快乐和满足。”然而,“在我的幸福和喜悦里,总无法不掺进一些淡淡的悲伤。”有友情,“我”幸福,但又怕这种幸福不长久,这是一种含笑的哀伤。席慕容借“百合”诠释了友谊的真谛。

(四)茉莉花

茉莉花语表示忠贞、清纯、迷人,常用来传达坚贞的爱情和纯洁的友情。《茉莉》:“茉莉好像/没有什么季节/……/想你/好像也没有什么分别/在日里夜里/在每一个/恍惚的刹那间”,这里的“茉莉”可象征作者对爱情的那份执着,“茉莉”有花期,而“我”对爱人的想念却没有“季节”之别,浓烈的爱意流露于字里行间;当然,也可象征作者对远方友人的强烈思念。《回首》:“一直在盼望着一段美丽的爱/所以我毫不犹疑地将你舍弃/……/那清晨园中为谁摘下的茉莉/……”,在对美丽爱情的不停寻找中,蓦然回首,发现被舍弃的“你”在“我”的心里“从未稍离”,回首过去的点点滴滴,才觉得那时的“我”是何等的愚昧不堪,这里的“茉莉”,无疑象征着爱情。

事实上,席慕容写“花”的作品多不胜数。除以上这些外,还有昙花、海棠花、山茶花、芙蓉花等等。在作家笔下,每一种花都有其特定的内涵,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她在艺术化地展现“花”的传统意蕴的基础上,又凭借独特的个人体验和审美感受,赋予“花”以个性化的丰富的内涵。“花”之意象与情感相交融,产生了回味与追忆、幽微与绵长的审美效果。她的爱情诗中固然有爱而不得的无奈和感伤,同时亦有渗透玄机从容应对的通达了然,呈现出哀而不伤的风格。她的作品中流淌着对悠然逝去的岁月的无比留恋和美丽时光不可倒流的无限失落,“花”的加入,给这份相思笼上了一袭朦胧的面纱。无处不在的淡淡感伤仿佛一缕轻烟,似有若无。其深深打动我们心灵的,不仅是作品中淡雅飘渺的诗意,更在于流转于故事背后那经过人生沧桑的过滤而纯化了的情感潜流,那种哀而不怨、怨而不伤的平和超然的情绪,以及洋溢在字里行间的暖人的激情。

席慕容的作品具有净化心灵、启迪人生的审美意义。在当下人心浮躁的功利化社会,充斥着平面化的没有思想深度的消遣性快餐文化,纯真人性的泯灭以及人际关系的恶化,造成了社会的悬想。因而,她的这种显示坚持力量的伟大和永恒的爱的美丽写作就显得极为可贵。正如她自己在《初心》里所说:“我多么希望,在不断地衡量、判断与取舍之后,能够找到一种最精确的方式来表达出这种感动,以及我对于能拥有这种感动的生命的珍惜。”她的作品能给读者带来一份温情和爱心,在弥漫着失望乃至绝望的情绪中,获得某些意外的补偿。她透过生活的纷繁表象,总结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在挫折与悲伤里,变得成熟起来,发现了生活的价值,生命的真谛。因而,品读席慕容,我们会懂得什么叫做感恩,什么叫做珍惜;阅读席慕容,我们还能学会了从细微处发现美、感受美,一朵花都会触及我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她教会了我们把脚步放慢,用心倾听大自然里所有美丽生命的呼唤。

参考文献:

[1]席慕容.席慕容精品集[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7.

[2]龙泉明.中国新诗名作导读[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3:520.

[3]徐桂梅.论席慕容诗歌中“花”之意象[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4):76.

[4]席慕容.迷途诗册[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0:108.

[5]余婷婷.浅析席慕容抒情诗的几种意象[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6(4):37-38.

席慕容的散文篇2

1、席慕蓉古乐府所表达的感情:每一次爱恋都是一次心碎的过程,愿幸福的继续幸福,孤单的不再孤单。

2、席慕容,女,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画家。祖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是蒙古族王族之后,外婆是王族公主,后随家定居台湾。她于一九八一年出版第一本新诗集《七里香》,在台湾刮起一阵旋风,其销售成绩也十分惊人。一九八二年,她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成长的痕迹》,表现她另一种创作的形式,延续新诗温柔淡泊的风格。代表作品有《记忆广场》、《成长的痕迹》等。

(来源:文章屋网 )

席慕容的散文篇3

阔别故乡多年,我才吟出这一句诗的滋味。或许,“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关于故乡的记忆经历时光的打磨,反而愈发清晰了。

梦中常常回到故乡。那是一个安谧的小山村,夏日的午后,似睡非睡间,总有几声欢快的蛙鸣,老牛“哞哞”的呼喊。有时又回到村前的小溪旁,和傻丫等小伙伴玩笑嬉戏,水花常常溅在挽起的裤管上……宿舍的人说我常常在梦中笑出声。

时间就像是一条宽广的河流,缓缓地从大堤上流过,洗去了尘埃,濯新了记忆。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栩栩如生地浮在我眼前,六年来从未消失过。我常常怀念那些淳朴的乡亲,他们是不是也同样惦念着漂泊在外的伢子呢?

初到城市,我紧紧握住小叔的衣襟不敢放开。那些红烛、灯光、悠扬的萨克斯、快节奏的列车……一切向我涌来,让我不知所措。想象中的城市应该是多一些安宁和淳朴的,一如我的故乡,那个多年来魂牵梦萦的地方。

时间有时候很慢,特别是久久收不到家信的时候。我在日历牌上用鲜艳的红笔圈出每一个收信的日子。对我来说那一天是新年,是最值得铭记的日子。圆圆圈圈,红色有时密有时疏地散落在每一本日历上,记载着好多关于故乡的记忆。日历不只明示给我时间,更给了我许多美好的记忆。也许,这就是余光中先生所说的“根”的感觉吧。

问及故乡,回信中常说哪里变了,哪里没变。于是关于故乡的记忆也一点点修整,一点点完美。时间固然更改了故乡昔日的容颜,却风化不了她在我心中的记忆。某日在键盘前敲击文字,洋洋洒洒一片全是记忆中的故乡。隔几日汇款单来了,除了稿酬,还有一句:

记忆是无花的蔷薇/永远不会败落

――席慕蓉

拿到单据的那一刻,泪水盈满面颊。我不知道是谁特意写给我的这句话,也许他/她也是漂泊在外的游子吧。记忆中的故乡,时间愈久便愈有分量。时间又怎么会风化她在我心中的记忆呢?

我的故乡,我心中的无花蔷薇,千载盛开……

满分揭秘:

这篇满分作文在众多的佳作中别具一格。独成一派,犹如陶渊明、谢灵运笔下的诗歌,充溢着乡情乡音,展现着田园风光。

席慕容的散文篇4

对于读书,我是一个功利的人。顺境时,忙着意气风发、乘风破浪,顾不上细细品味;逆境时,无处倾诉,天大地大似乎都无处收留一颗迷茫的心――除了书海。颜如玉和黄金屋,自是鲜少遇到。收容所和诊疗室倒是常常有。

刚上初中,喜欢一本《时文选粹》的散文集,尤其其中涉及佛家轮回的文章,这些文章虽然不能完全理解,可是那些婉转的文字、凄惨的经历深深刻进我的心里。有一段时间读名著,《傲慢与偏见》、《汤姆叔叔的小屋》、高尔基的三部曲、冰心的散文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简爱》都是那个时期念完的。作为一个没有任何生活经历的十三四岁小姑娘,当时最大的感慨就是自己衣食无忧的生活太幸福,这是最直接也最浅显但最有实践意义的感慨,这种感慨无疑大大提高我的幸福指数,那段时间我,享受着读书的美好时光,平静而又满足,收获简单的小幸福。

再后来,还是喜欢看经典,但再难给我之前那种强烈而又美好的冲击。这种变化始于《平凡的世界》,我为我的变化紧张。无疑,这是一部奋斗史,也是同学和老师很推荐的一本书。可是,我却觉得其中的故事离我太远了,觉得身边难以发生书中的故事,这种不真实感让我难以产生共鸣。或许已在我不知不觉中庸俗地步入功利读书的陷阱――对现实有指导意义的才是好书,否则,就没用。然而,我并不能很好的判断什么才是现实,或者,什么才算有指导意义。这时候,我像福尔摩斯一样读《呼啸山庄》、《牛虻》――仅仅因为对故事情节感兴趣。

后来,课余时间我喜欢去图书馆,开始只读老师布置的课外读物和学英语类书籍。等看完了这些,开始读浏览群书。一段时间我觉得中医很神奇,像模像样地抱着本《本草纲目》;一段时间又对历史课上稍稍了解的古代思想流派感兴趣,就翻翻四书五经,读读老庄;后来,因为父母带我去的一次旅行,喜欢上了《中国地理》;一段时间后又对摄影感兴趣,觉得拍照片很酷,抱着本摄影集反反复复琢磨……总之,什么书都会翻翻,但是,没有一本精读。开始还会做读书笔记,主要是想背诵书中优美的文字,也怕之后和同学显摆读过什么书时记不得书名没面子。那段时间的阅读,然我什么都能谈得一点,也学会了和不同的人交流。

我有时苦恼为什么鲜少遇见好书,后来安慰自己说,好书不难寻,难寻的是读书的心情。文字成了消费品,我不停地读,不停地写,依靠文字的刺激提醒自己不断努力,其实,扪心自问,自己始终没有逃离功利主义和刻意读书的怪圈。

心灵像一张白纸,任何文字都可以留下印痕,哪怕再浅显再直白,而一旦体会到那种快乐,就会忍不住努力再去寻这种快乐,可越去寻找,越难捕捉,以致我开始怀疑那份久远的沉淀是否是水中月镜中花,是不是真正存在过。近几年的时光,在这种寻寻觅觅中度过,再次印证了那句话:有些事情就像手中的沙子,握的越紧,流失的越快。至于最初寻找的快乐,在我为应付考试的题海中、为未来的憧憬中、为高考的选择中慢慢飘散、飘散。是了,我总是想从别人的故事中懂得点什么,寻求点生活的智慧,祈求在未来的生活里能排上用场,对于阅历尚浅的我来说,没有什么比读书能更好地隔岸观火了。而实际上,我从自己的故事里才真正学到点什么,自己的故事里,我身兼导演、制片、主演,偶尔还要去别人的故事里客串一下,也是一部不错的故事了。

席慕容的散文篇5

――题记

叶是树的窗口,迎风而动,轻嗅着春风中花的芬芳。

码头是泊船的窗口,夜深人静的时候,船依偎在它的身旁,仰望着月夜的浩渺。

河口是大江的窗口,诉说着亘古的约定,期待着轮回的重逢。

……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

澄澈的眼眸能够驱散心灵的阴霾,它让我们对美好的事物报以微笑。而在如今“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时代,作为“社会眼睛”的某些西方媒体却倾斜了正义的天平。你会看到在国外各种报纸头条报道分子的所谓“正义”活动的消息,你会看到互联网上国外官方网站发表的对人民的所谓“不公待遇”的,你会看到在奥运火炬传递的现场,没有职业道德的记者把镜头对准的是分子而不是那令人兴奋和鼓舞的一片“中国红”,你会看到美国CNN主持人“正气凛然”地说中国产品是垃圾,中国人是暴民……

其实我们并不期望西方一些国家能在短时间内消除对中国的偏见,然而当文化披上了政治的外衣,染上了制度的色彩,当“眼睛”戴上“过滤镜”,正义便开始向黑暗垂下了它高贵的头颅。可是,正义的人们不会忘记:“奥运”一词后面还有一个破折号,破折号的后面是和平,而不是中国。让我们擦亮眼睛,去看那正义之剑划破地平线,迎接东方破晓的曙光。

诗是诗人的窗口

诗中,有蒋捷“而今听雨僧庐下,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点点滴滴是岁月浩浩荡荡碾过的痕迹,让人不堪回首。有王国维“近来瞥见都无语,但觉双眉聚。不知何日始工愁,记取那回花下一低头”的温柔。那温柔如同一只摩挲宝贝的手,将每一个细小的缝隙,每一条微妙的纹理,每一处看不见的起伏都把握得丝丝入扣。亦有舒婷“在你的胸前我已变成会唱歌的鸢尾花你呼吸的轻风吹动我在一片叮当响的月光下”,对着那月儿浅吟低唱。也有“可以清心也,以清心也可,清心也可以,心也可以清,也可以清心”的大彻大悟,以一颗止水之心看世事沧桑而波澜不惊。

更有席慕蓉那“我们去看烟火好吗去去看那繁花之中如何再生繁花梦境之上如何再现梦境”对浪漫的狂想,有席慕蓉“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的痴情盼望;也有席慕蓉“长大了以后,你才会知道,在蓦然回首的刹那,没有怨恨的青春才会了无遗憾,如山冈上那轮静静的满月”对岁月的从容淡定。诗是诗人爱过、痛过、悟过后刻骨铭心的收获,亦如夏日一捧嫩绿的薄荷,给自己慰藉的同时,也给别人无限的遐想。诗如其人,诗人将诗陈列在情感的橱窗,让人品味,每一次咀嚼,又是另一种醇香。

微笑是爱的窗口

一个微笑不费分文但益处颇多,它使获得者富有,也不会让给予者贫穷。一个微笑只是瞬间,但有时人们对它的记忆却是永远。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富有和强悍到不需要微笑,也没有一个人贫穷到难以支付一个微笑。一个微笑足以将挣扎在黑暗边缘的人们引向光明,一个微笑可以给迷途的人们指明方向,一个微笑也可以将人生的句号改写成逗号。不要吝啬你的微笑,有微笑的地方总有爱,用微笑去唤醒一个又一个沉睡的心灵。

眼睛是明亮的,它教我们明辨是非。诗是醇香的,它让我们回味无穷。微笑是温暖的,它让我们体会到爱的力量。

打开一扇窗,就会获得一个全新的世界。

席慕容的散文篇6

阔别故乡多年,我才吟出这一句诗的滋味。或许,“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关于故乡的记忆经历时光的打磨,反而愈发清晰了。

梦中常常回到故乡。那是一个安谧的小山村,夏日的午后,似睡非睡间,总有几声欢快的蛙鸣,老牛“哞—哞 —”的呼喊。有时又回到村前的小溪旁,和傻丫等小伙伴玩笑嬉戏,水花常常溅在挽起的裤管上……宿舍的人说我常常在梦中笑出声。

时间就像是一条宽广的河流,缓缓地从大堤上流过,洗去了尘埃,濯新了记忆。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栩栩如生浮在我眼前,六年来从未消失过。我常常怀念那些淳朴的乡亲,他们是不是也同样惦念着漂泊在外的伢子呢?

初到城市,我紧紧握住小叔的衣襟不敢放开。那些红烛,灯光,悠扬的萨克斯,快节奏的列车……一切向我涌来,让我不知所措。想像中的城市应该是多一些安宁和淳朴的,一如我的故乡,那个多年来魂牵梦萦的地方。

时间有时候很慢,特别是久久收不到家信的时候,我在日历牌上用鲜艳的红笔圈出每一个收信的日子。对我来说那一天是新年,是最值得铭记的日子。圆圆圈圈,红色有时密有时疏地散落在每一本日历上,记载着好多关于故乡的记忆。日历不只明示给我时间,更给了我许多美好的记忆。也许,这就是余光中先生所说的“根”的感觉吧。

问及故乡,回信中常说哪里变了,哪里没变。于是关于故乡的记忆也一点点修整,一点点完美。时间固然更改了故乡昔日的容颜,却风化不了她在我心中的记忆。

某日在键盘前敲文字,洋洋洒洒一片全是记忆中的故乡。隔几日汇款单来了,除了稿酬,还有一句:

记忆是无花的蔷薇,永远不会败落—席慕容。

拿到单据的那一刻,泪水盈满面颊。我不知道是谁特意写给我的这句话,也许他/她也是漂泊在外的游子吧。记忆中的故乡,时间愈久便愈有分量。时间又怎会风化她在我心中的记忆呢?

席慕容的散文篇7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这首《赠汪伦》,已被传唱一千二百多年,尤其是后两句,常被引用来表达最深厚的友谊。于是有人会问,这汪伦是什么人?目空一切的李白为何独对汪先生如此情深意厚呢?

据袁枚《随园诗话补遗》介绍,汪伦是安徽黟县人,后担任泾县县令。卸任后的汪县长竟热爱上了他工作多年的地方,于是将家室由黟县迁到了泾县。再后来,他听说大名鼎鼎的李白到了南陵,旅居在叔父李冰阳家。南陵距泾县只有几十公里,这不是结交李白的大好时机吗?可是转念一想,李白曾在唐玄宗身边工作,动不动就甩中央首长的牌子,会买他这个县级干部的账吗?好在汪县长在官场学得“忽悠学”,于是灵机一动,给李白写信说:您不是喜欢山水吗?我们这里有十里桃花;您不是喜欢喝酒吗?我们这里有万家酒店;泾县人民想念您,盼您方便的时候走一走,看一看。李白收到邀请信,没法不动心。他一辈子爱的是花,当年为杨玉环女士写赞美诗,第一句便是“云想衣裳花想容”。他一辈子爱的是酒。那时酒家不造假,喝酒不上头,可以年年喝、月月喝、天天喝,于是“李白斗酒诗百篇”妇孺皆知。这会儿听说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多年怀才不遇憋在心里的那股气竟也烟消云散,一路唱着歌儿直奔花与酒而来。

然而意想不到的是,李白来到泾县,一没看到几棵桃树,二没见到几家酒店。汪伦倒是非常热情。他搬出几坛好酒,请李白坐在上席,一边敬酒,一边解释道:我说的十里桃花,是指离此十里之地有个桃花潭;我说的万家酒店,是隔壁这家酒店的主人姓万,并不是有成千上万家酒店……

李白又好气又好笑,想不到自己舞文弄墨几十年,竟被汪县长这段文字游戏给忽悠了。好在汪县长的真实动机无非是慕他李白大名,想见一见“活人”,而且一连几天汪县长对他都是好吃好喝地侍候着,鞍前马后地陪同着,还邀来各方朋友,安排各种聚会……于是乎,李白竟对此地产生了好感,尤其是那桃花潭,清澈晶莹,翠峦倒映,充满诗情画意。他仿佛感到,一首千古绝唱正在他的腹中涌动。

果然,李白连住数日后,准备乘船南下。汪伦不仅送他八匹骏马、几捆布料,还在渡口设宴送行。席间,汪县长为他唱起流行歌曲。因为是那种边唱边跺脚的歌,所以被称为“踏歌”。踏歌唱了一遍又一遍,李白再也忍不住了。他提起笔来,一挥而就,感情的潮水顿时化作一首诗,就是本文开头的那四句。

就这么四句,让汪伦成为历史上知名度最高的几位县长之一。

席慕容的散文篇8

熙品尝着手中的冰凉的摩卡奶昔,唇齿间一股幸福的滋味荡漾开来……她和??相视一笑,??的手中也是一杯摩卡奶昔。熙和??从小学开始就成了最好的朋友。她们在这个城市最繁华的路段漫步着,嘴一点也不闲着,总有说不完的共同语言,如果你刚好从她们身旁经过,一定会听见一串串银铃般的笑声。

熙认真地说:“像这样和自己的朋友快乐的漫步,喝着摩卡奶昔,见证我们的友情,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认同的回答:“嗯,熙。我们去图书馆吧!

她们的笑容更灿烂了,手握得更紧密了。春光映照在她们脸上,金灿灿的笑容像花一样绽放。她们走向了图书馆,两人都拿了同一本《席慕容散文集》。紧挨着一个小角落坐下,时不时又兴奋地聊起书中的故事。她们专注的神情简直像双胞胎一样。

看完书,熙邀请??:“去我家玩一会儿吧!我又买了一碟宫崎骏的动画片哦!你不是最喜欢看他的动画片吗?咱们一起看吧!”

“谢谢你总是这么细心,知道我的最爱,熙。可我连你的爱好也不知道耶!真是不好意思做你的朋友了。”

“没关系啊!是我没有告诉你,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是到我家。快走吧!”熙笑眯眯的催促??。

上一篇:关于元旦的诗歌范文 下一篇:诗歌总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