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科技论文范文

时间:2023-12-03 12:02:35

阅读科技论文

阅读科技论文篇1

关键词: CBI(内容依托教学法) 英语四级 阅读理解

一、引言

英语四级考试已成为当今普遍、权威的衡量学生英语水平的统一考试,受到学生、教师、家长和用人单位的广泛重视。英语四级考试中的阅读理解占据最大比重分值,做好阅读理解对通过考试至关重要。笔者通过对学生英语等级考试存在的困难调查发现,很多学生认为阅读理解是最难的部分,平时练习不得要领,最终导致考试失利。笔者结合理论和实践,证明解决英语四级阅读理解学习困难需要CBI理论的指导。

二、CBI教学理论

CBI(Content―based Instruction,内容依托式教学)教学理念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受到广泛关注。CBI不是围绕大纲组织教学,而是根据学生即将学习的内容或信息开展教学。CBI理论促使教学重点发生转移,从学习语言本身转移到通过学习主题知识学习语言,内容依托教学法主要有专业内容依托模式、主题依托模式和辅助式语言教学模式等模式[1],其中主题依托模式(theme―based approach)是指授课教师围绕某个特定主题或者话题设计课程大纲并组织教学。

CBI教学理念的三个要素以学科知识为核心,使用真实的语言材料,符合特殊学生群体的需要[2]。

语言与其所在目的语中的科技、历史、文化等是融为一体的,这是一个国家文明的体现,学习语言而不学历史、文化等知识是片面的。以内容为依托的阅读教学强调阅读与内容结合起来教学,这不仅增加了学科知识,还促进学生了解了目的语国家的文化,进而拓宽了学生知识面。依据CBI教学法,学生会投入时间和精力学好相关主题的文化等各种背景知识。为完成某一主题任务,学生要从网上查询相关资料,既学到了学科知识,又培养了学习兴趣,更在学习中积极思考了所学主题内容。

CBI理论下的阅读教学突破传统教学理念,颠覆传统的阅读技能课程模式,实现主题内容和语言的有机融合,从而既提高阅读技能,更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三、CBI教学法在四级阅读备考中的应用

根据目前的考试大纲,英语四级考试阅读部分的选题原则是:题材广泛,但涉及的背景知识应跟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并能为学生所理解,具体涉及英语国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文学、历史、宗教、体育、医药、环保、风土人情、科普知识等各个领域。依据CBI理论的主题教学法,教师可在备考教学中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主题备考。通过CBI的主题教学理论,帮助学生掌握不同主题的知识,扩大知识面,解决在调查中反映的知识面窄问题,能在四级英语阅读中游刃有余。

CBI指导下的主题教学可大体分为以下三步,以近年常出的新科技类主题阅读理解为例。

1.主题词汇学习

词汇是阅读的基础和难点,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最新科技相关的词汇。依据CBI理论,给学生布置任务:登陆英文网站查找新科技相关的常用词汇,找出近十年四级阅读考试题中科技相关的生词和重难点词汇。然后分组协作,互相检查词汇的记忆,以此为中心,发散记忆更多的相关词汇,迅速扩大科技相关的词汇量。

2.主题技巧讲授

英语四级考试阅读主要测试以下能力:

(1)既能理解个别句子的意思,又能理解上下文的逻辑关系。

(2)能理解字面及隐含的意思。

(3)既能理解事实和细节,又能理解阅读材料的主旨和大意。

(4)能就文章的内容进行判断、推理和信息转换。

新科技类主题常考事实和细节理解题,可重点讲授寻读技巧。首先在文章中定位有关文字,然后加以分析,判断出字里行间的意思。科技类常考主旨和大意,主题讲授法可侧重如何通过略读抓主题和中心思想。四级考试中,大多数考题看段首和段尾就能找出段落主旨。

3.主题真实材料实战

围绕相关主题的真实而有实际意义的阅读材料,不仅能促进语言知识学习,还能培养将来工作需要的资料查阅分析技能。

依据CBI理论,通过设置问题调动学生主动查找相关主题的真题及其他真实材料。学习科技类主题时,布置任务,启发学生上BBC、VOA等全英文网站查找新科技主题材料,然后对材料开展小组阅读实战练习、小组互评、课堂展示思路等,提高对真实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结语

CBI指导下的以相关知识为核心的分主题教学能从很大程度上解决四级考生知识面窄导致阅读理解得分低的问题,提高考生四级考试通过率。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通过四级阅读理解的备考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Richards,J.C.& T.S.Rogers.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

阅读科技论文篇2

一、增强阅读积累,发展科学素养

科技文阅读复习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第一,科技文阅读在选材方面应力求内容的新颖性、时代性,蕴涵的丰富性、教育性,表达的独特性,及对学生的吸引力。内容过于浅显、过于晦涩难懂或过于陈旧,都不利于激发、保持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2011年许多地区的中考科技文阅读命题在选材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如浙江丽水的“DNA计算机”,北京市、山东临沂、浙江义乌的“核辐射”,浙江台州的“食品安全”,重庆市的“揭秘害羞”,山东青岛的“植物预测术”等。第二,倾心于增强学生的科学积淀。在保持和提高兴趣的基础上,还要不断拓展学生科技文阅读的深度和广度,增强复习教学的力度。第三,着力于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和科学思想方法的领悟。科技文的语言和内容是载体,其中所包含的科学精神和思想方法才是精髓。

例(1)17根据你对全文的理解,概括一下“诺贝尔精神”、(4分)(2(111年江苏宿迁卷)

[参考答案】17.(4分)执著求真的科学精神(经年累月的苦守)(2分);造福人类的“大功利心”(关注人类命运的博大情怀)(2分)。

这个题目给我们的启示是,要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选文所包含的科学精神和思想方法,要以深入理解内容为基础,以抽纳和提炼为途径,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去粗取精、从无到有地分析推导和升华生成新的思维成果。这个过程既可调动学生的阅读心智,也利于实现科学精神和方法的内化。

二、开放思想空间,张扬阅读个性

科技文往往要客观呈现某些科学现象、科学探索过程以及人们对科学热点问题的观点、看法,这就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了比较宽阔的思维空间,教师要利用这宝贵而有限的空间,一方面让学生充分阐发自己对这些现象、过程以及事物相关关系的独特感悟和个性理解,另一方面引导学生以个人生活体验为基础,对作品中的人物言行、对某些科学论断发表评论,提出看法,即从赏评的角度个性化地解读文本。

例(2)16.综合全文信息,结合你的思考,在下面横线上为选文补写一段议论性文字,作为文章的第语段,要求先明确表述观点,然后进行简要阐述。(80字左右),(3分)(2011年四川眉山卷)

[参考答案]16.“2012末世论”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地震的发生,有一定规律可循,但至今人类还没有弄清地震产生的机制和原理,地震具有很大的随机性,是地壳自然运动的结果,地震频发是正常的。

例(3)10.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本文内容,对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的言行作出评价。(4分)

材料:当“非典”肆虐之时,记者问病情的控制情况。有人说已经控制得很好,钟南山说了实话:根本没有得到控制,,在一次会议上,钟南山对两例“非典”死亡病例的公认结论大胆质疑。会后,有朋友问他:“你就不怕判断失误吗?有一点点不妥,都会影响院士的声誉”钟南山平静地说:“科学只能实事求是,不能明哲保身,否则受害的将是患者。’(2011年浙江温州卷)

[参考答案]10.(4分)①钟南山在社会热点、焦点面前,不选择沉默或逃避,有不惧流俗的勇气;②他坚持真理,凭着科学家的良心,为了公众利益站出来说话……

这两个题目提示我们:一、教师要善于为学生的个性理解寻找时机,创设情境。二、要围绕核心内容开阔思路。三、解读选文要形成相对完整的思维过程,如例(2)要求在正确把握已有论题和论据的基础上,树立观点并进行论证。例(3)要求从选文内容中获得感悟,再用感悟观照材料,最后对人物言行作出评判。因此开放思想空间,张扬阅读个性,不但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入解读,而目可以呈现学生的思维过程,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迁移和评价能力的发展。

三、诱导探究,力主创新

阅读过程首先要“走入”作者思维的路径,去认识作者所表现的生活世界;然后是对这个世界和承载它的语言载体的鉴赏与评价;接下来应是研究层次,即用发展的眼光和开放的心态,对作品作理性思考和创意解读。科技文中的探究性和创造性阅读就是要培养学生对作品的“研究”与“理性思考和创意解读”的思维能力,这种能力要求显然是在分析理解与鉴赏评价能力层级之上。

探究性阅读要求突出运用联想、想象和演绎归纳等思维方式,多角度、深层次地挖掘作品的思想意蕴,解决作品中的难点疑点,并作出判断。材料的多样性、角度的多元性、能力要求的综合性以及答案的丰富性是其突出特点。科技文阅读复习要引导学生关注选文的疑难处、关键处和空白处,既要针对选文内容探究,也要从广泛联系的角度生成新的思维成果。要注重在以下三个方面作好引导:一是由表及里,无中生有。以选文及链接为素材,透过现象领悟本质,通过结果导出原因,由已知发现未知。二是由此及彼,揣测推断。以选文已有的道理或原理为条件,通过联想、想象和假设,揣测事物的前因后果,判断事物的性质,推导出新的结论。三是求同比异,出新入深。通过辨别和比较,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进而求证事物的相同相异之处,从而获得深刻和新颖的认识。

例(4)14.根据文章内容和链接材料,就垃圾问题进行探究,写出你的两点发现,(4分)(2011年浙江舟山卷)

[相关链接]

材料一目前我国历年垃圾堆存量约60亿吨,占用耕地达5亿平方米。全国660个主要城市中,有200个城市陷入垃圾包围之中

以城市人口6亿为例,如每人每年产生440公斤垃圾,年产生垃圾量为2.64亿吨、

材料二英国的垃圾填埋率为9f)%,意大利为74%,美国为67%……美国的废纸利用率为60%,铁罐头盒回收率为25%,玻璃回收率为20%

[参考答案]14.示例:(1)我国城市面临严重的生活垃圾问题,加强环保教育刻不容缓i(2)海洋面临着人类生活垃圾危险;(3)发达国家在处理垃圾问题方面有各自成熟的技术。,

例(5)14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文章内容,解决问题(3分)

材料:据报道,上海世博会的世博轴安装的空调系统与众不同,它在世博轴桩基下面埋藏了700千米长的塑料管道这些管道是“热泵”的一部分

问题:世博轴安装的空调系统是如何利用浅层地温能的?(浙江宁波卷)

[参考答案]14.①世博轴桩基下面

埋藏的管道是“热泵”的一部分。②使用“热泵”传递浅层地温能,实现冬暖夏凉的效果。③通过管道中的水传递热能,储存热量。

例(6)14,科学家们不断探索,揭开了一个个自然之谜回顾你学过的课文,并结合上文,说说科学家们的“揭秘”有何意义

(帮帮你)可回忆:《亿石吟》《大自然的语言》《旅鼠之迷》(2011年浙江湖州卷)

[参考答案]14.(共3分)答题要点:①利用大自然,为人类造福;②采取防范措施,避免或减少大自然对人类的危害;③从大自然的规律中获得启示或警醒……

这三个题目为科技文解读和复习教学作出了很好的导向:引导学生领悟和运用科学有效的探究方法。如分析提炼法,对已有材料的“言外之意”、深层意蕴或本质特征进行分析揭露。如归纳法,在认识某一材料的思想内涵或事物的本质特征的基础上,归纳多则材料的相同之处或相异之处。如演绎法,学会运用已知的科学原理和知识,联系实际生活中的事物,进而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探究获得结论力求客观、全面、准确,既要基于多样的材料,又要跳出具体材料的窠臼;既不能钻牛角,以偏概全,更不能夸大其词、空穴来风。判断推导过程力求合乎逻辑,顺理成章。

创新性阅读就是对选文作创造性解读,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习惯和创新能力。这是阅读能力的最高层级,也是阅读能力培养的最重要的价值取向。

例(7)16.发挥想象,简要描述一下虚拟现实技术在旅游景区中的应用(3分)(2001年山东枣庄卷)

[参考答案]16.参考示例:在网上可以建立虚拟景区,让人们在网上过一过虚拟旅游的瘾。通过立体界面的形式,浏览世界各地的风景名胜,还能拟定行走的路线,使人产生现场感,切身拥有旅行的感觉。

例(8)14.读了本文后,你在日常生活中会采取哪些措施来防止辐甜对人体的危害?(至少写出四种)(4分)(2011年浙江义乌卷)

[参考答案]14.不佩带异常光彩的或廉价合成的首饰,房屋装修后不马上入住,不在燃煤污染严重的地方停留,劝诫吸烟者戒烟,不随便做CT检查,少看电视,少用电脑等。

从上面的试题我们可以领悟到,在科技文阅读复习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阅读能力应至少侧重于两个方向:一是创新想象能力,让学生借助选文知识再造情境,或填补、延续作者思路。二是创新实践能力,借用选文内容解决实际问题,或提出自己的观点或做法。同时,教学中,一方面要注意加强创新与选文的联系,不能让学生脱离阅读内容孤立地“创新”。另一方面应顾及初中学生实际,适当设置难度,降低题目解答的开放程度,既有利于展现学生的创造才能,又有利于监控思维方式的科学性以及语言表述的准确性。

四、致力于多种语文阅读能力的发展与阅读方法的建构

阅读复习还应当重视多种阅读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其中包括核心阅读能力和文体阅读能力。

例(9)16.从文中看,动物与人类分享智力的哪些方面?(4分)

17.“生命之树上,智力的构建单位很可能是一样的,只不过在不同的枝干上长出了不同的形状”这个结论是怎样推导出来的?试作简要叙述(4分)

18.举例说明本文所运用的一种主要说明方法及其作用。(3分)

19.在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探索精神方面,你从本文中获得了怎样的感悟?(3分)(2011年山东东营市卷)

在科技文阅读教学与复习中,首先,既要研究传统阅读思维习惯和阅读心理状态,又要贯彻新课标精神,在培养和提高阅读的核心能力上狠下工夫:整体感知(如第16题),信息筛选、分析(如第17题),概括(如第19题)和鉴赏(如第18题)。其次,重视科技选文体式特点,以进一步增强解读选文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如这四个题目实际上也分别是从说明对象及特征、说明过程及层次、说明方法以及说明内容的思想意义等角度考查学生的文体阅读水平。

例(10)20.阅读下面链接材料,根据文意,在下面读书卡片的编号处填上恰当的内容,(3分)

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受朝贺。每逢大典,殿外的白石台基上下跪满文武百官,中间御道两边排列着仪仗,皇帝端坐在宝座上,大殿廊下,呜钟击磬,乐声悠扬:台基上的香炉和铜龟、铜鹤里点起檀香或松柏枝,烟雾缭绕。

阅读科技论文篇3

关键词: 科技英语阅读课程 计算机辅助教学 优势 弊端 对策

一、研究目的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网络化的不断深入,人们开始不断地进行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实验,认为多媒体模式英语教学从整体上优于传统的非多媒体模式英语教学,尤其是体现在听说和泛读课程的教学上[1];而利用网络技术研制课件,在网络环境下展开泛读教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同时,通过调查也表明绝大多数学生对网络泛读教学持欢迎与肯定的态度[3]。因此,大力发展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已成为可能。

科技英语阅读课程在很多高等院校开设,对象大多是研究生或本科生,但有的专科学校也开设该课程(注:主要作为公选课或选修课),其目的基本上是提高学生阅读英语科技文章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对原版科技书刊和文章进行翻译。当然,研究人员在实验中也发现了多媒体与网络环境下英语阅读教学的种种弊端。

基于此,本文拟就科技英语阅读(注:有的学校称之为科技英语泛读)课程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和弊端进行研究,并提出对策。

二、科技英语阅读课程计算机辅助教学优势

利用计算机辅助科技英语阅读课程教学指借助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进行阅读课堂教学。与传统的阅读课堂相比,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有其强大的优越性。

(一)教学内容的多样化。

在科技英语阅读课堂,多媒体的教学内容丰富多样,不仅有文字,还有声音、动画、图像等,图文并茂地提供与课文有关的信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师也可以自行编辑制作比较适合我国国情及学生具体情况的其他多媒体视听教学内容材料,如编辑原版科技影片、科技英语新闻、背景知识、人物传记、外国历史、地理等有关的教学资料。这种视听结合的科技英语阅读教学方式可以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手段的灵活性。

先进的多媒体与网络教学手段为教学内容的补充和更新提供了更多选择。教师可利用一些英语报纸的电子版下载一些重要科技新闻、科技热点问题报道及与本专业相关的阅读材料,链接到教学内容中,供学生阅读和讨论。这样既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又能使教学内容保持与时展同步。

(三)互动性和自主性。

网络教育具有传统教育手段所不具备的互动性和自主性。在大多数传统教育模式中学生只是被动的信息消费者,即信息往往由教育者单方面地“倾销”给学生。随着互联网的出现,这种情况有所改变。互联网互动式的信息传播手段使得学生不仅仅是信息的接受者,更是信息的组织、加工、甚至创造者[4]。也就是说,网络教学为学生创造了一种开放式的、自由轻松的、更具个性化的语言学习环境和氛围;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求索,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使内在的学习潜力得以挖掘、自主学习能力得到锻炼。在线阅读活动由学生自主发出,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节奏的控制权由学生自己掌握,可以不再像传统教育那样受统一内容、法、统一时间、统一进度、统一节拍的限制。

(四)课堂时间的节省。

多媒体英语教学能够节省课堂时间,增加课堂信息量,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效率。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每一节课板书和讲解占去了课堂大量的时间,授课信息量受到限制。多媒体非书写资料信息容量大,可实现非线性教学,信息传播速度快。在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师可利用计算机幻灯及实物投影等手段代替传统的板书,既能节省时间,又能增加单位时间内的授课信息量。

(五)创造语言交际环境。

网络教学为学习者创造了语言交流环境,强化了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王守仁等研发的阅读教学课件设置了讨论区,要求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和课外学习内容进行讨论,与其他同学和老师进行交流。在线讨论过程有利于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锻炼和培养。

(六)方便教学效果的检查。

网络教学方便教学效果的检查。实施以课件为基础的网络教学后,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学习和练习均有记录,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一目了然。课外阅读内容的检查也十分方便。过去,教师为学生指定阅读书目并要求学生就阅读内容进行口头或书面汇报,但因教学班级大等原因,课外阅读的检查一直难以落实。在网络教学中,由于研制教学课件人员编制了课外阅读材料检查程序,计算机可以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定量检查,确保学生必须完成一定的课外阅读量,同时对课外阅读内容的书面讨论,也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

(七)把握最新科技信息。

通过网络阅读材料及网络视频,了解国外科技新闻,把握国外最新科技信息,反过来又有助于学生科技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听、说、读、写、译这几项基本英语技能是不能够完全脱离的,彼此之间有内在联系,一种技能的进步对另一种技能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由此可见,视听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不容忽视的,有助于提高学生科技英语阅读能力。

三、科技英语阅读课程计算机辅助教学弊端

与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比较而言,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也有其弊端。

(一)师生间缺乏无声语言的沟通。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课堂,教师可以用动作、表情等无声的语言沟通形式,以及利用在讨论中焕发出的激情来感染学生,借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在多媒体网络教学课堂下,由于学生面对的是一台经过编程的机器,显而易见无法体现出教师的这种非语言沟通的能力。

(二)用自然语言交流受到限制。

语言学习的目的是运用,课堂里的语言交际活动只能模拟客观世界的交际需要,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课堂里创造这种模拟的交际环境没有困难,但要不受控制地使用自然语言与计算机对话则目前存在很大的局限性[5]。现今的多媒体网络技术水平使计算机不可能像教师那样,凭自己深厚的知识基础和多年的教学经验,用自然语言与学生进行不受限制地对话、交流。这样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学生自然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或多或少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三)网络阅读给学生带来的不便与不适。

首先,通过网络阅读需要学生透过计算机显示器获取信息,远远不如书面材料那样方便,因为人脑加工电子信息的方式使通过显示器阅读成为一种非自然状态的行为,这就使得从显示器直接阅读信息有一种不可回避的内在矛盾[6]。其次,长时间地在网络环境下进行阅读对于学生的视力有害,而课后继续上网阅读又增加了学生的经济负担。

(四)学生注意力的集中绝非易事。

网络资源是丰富多彩的,不仅有学习材料,还有娱乐、游戏资源。在多媒体网络课堂上,要让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于教学材料绝非易事,因为在教学实验中人们发现不是每个学生都能严格要求自己,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

(五)教师的备课量加大。

利用多媒体网络环境进行阅读教学无疑使教师的备课量加大。教师在上课之前必须预先花力气自己设计好阅读课件,如设计HTML格式的课件,制作幻灯片和实物投影,等等,而课件的设计绝非简单地把教学材料直接打入电脑,而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和教学目标需要来取舍与设计,这样教师的备课量就加大,负担较重。

(六)计算机辅助教学设备陈旧与不足。

近年来,认为文科教育不需要现代化设备的偏见依然相当普遍,因此设备的陈旧和不足已成为许多院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在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方面的工作难以推动的主要障碍之一。换句话说,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不具备一定的设备条件是根本无法进行的。可见,设备有待更新与补充。

四、科技英语阅读课程计算机辅助教学对策

(一)提高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认识,增加投入。

提高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认识,增加设备和教学软件的双投入。提高认识,让教育决策者关心阅读教学,有助于教育经费的投入;设备的购置与更新有利于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学软件的购置和软件编制经费的预算充足有利于教师教学与科研活动的展开,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二)创设强大的校内网络阅读资源库。

考虑到教师备课量大及学生在线阅读的昂贵费用等原因,学校可以根据专业需要,组织专门人员创设各相关专业的强大的校内网络阅读资源和教学资源库。这样,为教师的教学准备和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方便。

(三)开发课程学习监控软件系统。

开发功能强大的阅读课程监控软件系统,不仅可以对学生的阅读效果的检查进行监控,而且可以对学生的各种课堂学习活动和注意力进行监控。这样将有利于教师对课堂的整体控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四)不能完全排除传统的阅读课堂教学模式。

事实表明,课堂教育的环境和教师的指导是任何机器所无法比拟的。例如,对于开放性的问题计算机无法处理,只能由教师给予指导、检查。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所起的作用只是一个非常强有力的教育合作者,完全排除传统的阅读课堂教学模式是不可取的。

(五)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环境下教师和学生心理活动的研究。

尽管网络多媒体教学模式的提出已有多年,但对于在计算机辅助教学环境下教师和学生心理活动的研究似乎还未成熟,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这无疑是网络多媒体教学模式的一大遗憾。所以,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环境下教师和学生心理活动的研究已是当务之急。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科技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模式,有其强大的优越性,其发展全景广阔。同时,也应看到目前计算机技术条件下这种教学模式的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多媒体与网络教学毕竟还是辅的,在某些方面不可能完全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采取相应的对策,把多媒体网络教学与传统的阅读课堂教学有机结合,使前者成为后者强有力的教学辅助者,对于阅读的教学将是非常有必要的,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得到必要的语言输出,从而迅速扩大词汇量,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快地获取新的知识,提高认知水平,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赵栓科,杨宏.从教学实际看多媒体英语教学[J].外语电化教学,1999,2.

[2]王守仁,赵文书.网络环境下的英语专业泛读课教学研究[J].外语界,2000,2.

[3]李志荣,孔惠洁.英语专业泛读课网络教学尝试[J].外语电化教学,2003,2.

[4]史兴松.网络教育利弊观[J].外语电化教学,2001,9.

[5]杨惠中.多媒体机助语言教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1.

[6]Logan,Robert K.The Fifth Language:Learning a Living in the Computer Age[M].Stoddart Publishing Co.Limited,1995.

阅读科技论文篇4

高考现代文阅读主要以三大类文体呈现,即: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和文学作品阅读。笔者这里主要从社会科学类和自然科学类文章的角度作一归纳小结:

社会科学类文章指介绍、阐述、诠释、论证社会科学研究情况及成果的文章。其内容很广泛,从近年高考的选文看,主要反映文学、绘画、音乐、教育及考古、历史等方面内容。这类文章有三个特点:一是理论性较强,学术特点突出,思想观点具有典范性、社会认同性;二是内容涉及面广,但尚未涉及哲学、经济学等内容;三是写法灵活多样。从考查的具体内容看,近年来的高考题有一个较为明确的定位:侧重考查理解词语、句子和辨别、筛选信息的能力,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的能力。高考对社会科学类文章的阅读能力考查一般以主观试题为主。

社会科学类文章整体阅读要求能理解词语和句子在语境中的含义,能筛选和整合文中重要的信息。并且要突出两点:一是准确把握这类文章的中心论点,或者作者对谈论的问题所持的态度;二是能分析文章的层次,理清文章的结构,把握作者的思路。这两点是阅读社会科学类文章应有的认识,也是应具备的常识。

自然科学类文章指研究自然科学及技术方面的文章。在近几年的高考中,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阅读一直占有稳定的位置,题量全国卷为3题,分值为9分。高考自然科学类文章有以下特点: 1.文章的内容“新”。选文一般都是反映自然科学领域各个学科研究的新动向、新发现、新成果,近年来更是显示出贴近现代高新技术的倾向。2.文章的语言“专”。科技文的语言属于科技语体,严谨平实是这种语体的特点,而专业性极强则是这种语体更为突出的特征。但高考考查的仍是阅读一般科技说明文应具备的语文能力,而不是对高科技术语的解释。3.文章的行文“简”。选文一般选自报刊杂志,具有报道性;篇幅短,字数在千字以内,甚至仅三、五百字;其行文往往是抓住重点,不及其余,除了对文中重点知识,重要概念作必要的解释外,其他的相关环节极少涉及。

如何整体把握自然科学类文章?综观近年高考自然科学类文章,考查的目标大致分为二级:一是对基础性知识的理解,如文中的词语、句子、重要信息等;二是在此基础上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综合,如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作者在文中的基本观点等。为达成这两个目标,就必须坚持整体把握阅读材料。从整体入手,大处着眼,把握阅读材料的主旨、行文特点、重要信息等方面的内容,进而加深对阅读材料中各个具体或局部问题的理解,从而达到能全面、准确地回答所要求解决的阅读试题,这应该是自然科学类文章应试阅读的正确顺序。

整体把握自然科学类阅读材料要注意如下几点:1.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或内容要点;2.抓住关键词语、重要语句,贯通全文内容;3.联系根据材料设计的阅读试题,突出整体把握的目的性和针对性;4.根据阅读试题的要求,对筛选整合的信息一一辨别。辨别时要找准对应点,从语意重点,修饰限制语的范围、程度、正反方向等角度去认真辨析。

解答社会科学类文章或自然科学类文章题目,一般分为三步:

1.初读。快速扫描,有个大体印象。

2.再读。逐句快读,迅速地抓住文中提供的重要信息,整体把握文意。同时动笔画出关键词、句,以备解题之需。关键词主要包括文章重点阐述的名词术语,对说明新知识、新发现、新理论等形成、发展过程及作用有重要意义的修饰语、限制语以及有指代意义的词等。

3.精读。看清题干要求,将选项一一对照原文,精读相应文字,确定答案。这一步的关键在于对照比较。

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误答原因大致有四:

一是阅读急功近利。没有真正读懂原文就急于动手做题,结果做题受阻,再去读原文,既耽误时间,又不能准确地捕捉文中的信息。

二是缺乏阅读的敏感性。不能快速地找准、找全包含答题信息的语句,不能从众多信息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必要信息。

三是找到答题要点,但不能根据题目要求去表达,与标准答案有较大出入。

四是基本功差,语言不通,错字很多,卷面混乱。

因此备考的基本对策是:增强阅读社会科学类文章的语感,提高理解社会科学类文章的能力,主要依赖于平时的阅读积累。考前准备主要针对考试时的心态和解题的基本方法。

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误答的原因有:

1.平时缺乏整体阅读意识,未能养成全面把握文旨的习惯。

2.临场心态不佳,不能正常发挥。

3.摆不正阅读与做题的关系,文旨尚未把握便急于做题,甚至胡乱猜测,结果翻来覆去,费时费力,甚至答错。

4.做题方法不科学。有的考生不是先读题干,而是急于读选项,把头脑搞昏,结果欲速则不达。

为此,建议如下:1.在备考时选读一些科技类文章,增加知识储备;2.了解科技类文章的命题特点,做到心中有数;3.掌握科学的解题方法,提高解题的能力。

阅读科技论文篇5

关键词:语文 阅读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1-0042-01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医学人才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多,医学专科人才成为就业市场的香饽饽。在医学专科人才培养过程中,医学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固然重要,语文知识能力的培养也不能被忽视,这是因为阅读能力是一个人今后发展、提高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只有具备较高的阅读能力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以后,才能自主进行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医学能力和水平。但是现在很多学校忽视了医学专科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极大的妨碍了学生今后的发展,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成为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1 医学专科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现状

当前,医学专科生语文阅读能力不容乐观,不仅学生的阅读教学缺少科学的指导,更重要的是缺乏有效的阅读评价机制督促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1学生的阅读缺乏有效的指导而处于放任状态

在目前的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环境当中,所有的医学院校都以培养学生的医学专业知识和诊疗护理能力作为专业培养的重要内容,虽然在课程设置上也开设了一些语文课程,但是却忽视了学生的阅读环境和阅读时间。在医学专科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在阅读交上流于形式,还不是将阅读教学作为“一个理解的过程”来阐述阅读的真谛,导致阅读教学变成了知识的堆累教学,起不到活跃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目的。

1.2学生的阅读缺乏有效的评价而处于放弃状态

在阅读教学中评价是必不可少的,只有科学的评价机制才能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欲望。但是从当前医学专科生的阅读教学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的重视所谓的“技能”训练,想方设法地想让学生掌握一些文章的阅读知识点,使学生能够顺利通过各种考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一句挂在嘴边的口号。受此影响,很多医学专科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愿意拓展自己的阅读面,而是将阅读面限制在教科书、与考试有关的书籍上面,这种现象导致现在的评价机制根本不能真实的反应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说功利式的阅读教学忽视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而评价机制的缺失导致现在学生的阅读活动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

2 医学专科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

医学专科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应该围绕医学书籍刊物进行,在阅读能力培养上应该对其进行有效的指导,并制定详细的阅读评价机制,以督促学生能够主动阅读、主动提高。具体来说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2.1要注重学生语文阅读兴趣和阅读方法的培养

俗话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之所以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与学生缺乏阅读的兴趣有着很大的关系。在医学专科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不断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阅读的时间,让学生能够有足够的时间阅读。在内容选择上可以多选择一些国内外医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最新进展,一些医学故事和重大医学事件,还可以选择一些与医学有关的热点新闻,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相互讨论,在讨论中深化对文章的理解。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的时候适时的穿插一些阅读知识和阅读技巧,帮助学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阅读的过程中,通过阅读不断掌握阅读的技巧,使阅读知识转化为自己的阅读能力。阅读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时效阅读法、信息式阅读法,不同的阅读内容适合不同的阅读方法,如一些医学科技文章最好使用信息式阅读法,对于医学专业文章可以使用研究式阅读法等等。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重点讲解这些方法运用的基本要求,使学生能够掌握这些方法的要领。

2.2应该建立起科学的阅读评价机制

阅读评价机制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机制能够督促、引导学生逐渐养成阅读的习惯。要想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应该从医学专科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学习要求出发,总结医学专业的阅读要求,将医学专业内容作为阅读教学主要考察对象,建立起医学专业阅读考评体系,对学生阅读知识量、阅读方法、理解能力做出全面的评价。在具体的考察形式上可以采取开放式的测评方法,即教师给学生一段文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尽情的去阅读、去分析文章的内容、中心思想,然后对学生进行评价。在教学方式上,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创新式阅读”,从思维和理解两个角度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做出评价,评价的过程也是学生深化阅读技巧的过程,通过评价引导学生阅读能力不断发展。

总之,医学院校应该重视医学专科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不断探索阅读教学的新方法、新模式,使学生能够掌握扎实的阅读知识和阅读技能,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阅读科技论文篇6

至今,英语专业阅读课程的教学仍然存在很多的困惑和问题。比如教材和阅读材料的选择问题,基本阅读技巧的讲授问题等。魏双飞在“普通高校英语专业阅读教学该何去何从”一文中就这一观点曾做过如下阐述:“目前教师在教学中是知识的单一传输者……没有提供足够的空间供学生去发挥自己的想象。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阅读特点的整体把握,对课文内容的讲解过于仔细。”经过调查发现,的确有不少泛读课的老师把阅读课当成了“小精读”来教,过分重视讲解语言点等细节。由此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难以主动参与到阅读过程中,不利于自主阅读习惯的养成,从而使得教学效果与该课程的教学目的相脱离。正是由于上述我国高校英语专业《英语阅读》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英语阅读》课亟需改革,亟待改进。

二、内容依托式教学的基本理论

内容依托式教学(Content-basedInstruction,简称CBI)不同于以往围绕教学大纲从而展开的教学模式,而是围绕着学生即将学习的内容或信息组织教学(Richards&Rogers,2001:204)。由于用此种形式组织的课堂教学对于内容给予了充分关注,它容易激发学生通过目的语言思考、学习新知识,作为主导者的学生从而很自然的将听、说、读、写这四种语言技能更好地融合起来。该方法不仅可使学生掌握多种语言技能,而且可帮助学生掌握未来所需的各项技能和知识(常俊跃,刘晓蕖,邓耀臣,2009:41)。内容依托式教学最早起源于第二语言教学,其倡导者认为学习者在学习地理、历史、文化、文学等学科知识的同时,可进一步提升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和综合能力。Stryker和Leaver认为,内容依托教学法要贯彻三个重要的原则:(1)应以学科知识为核心;(2)选用真实可靠的语言材料;(3)满足特殊学生群体的需求。而Crandall和Tucker等学者认为,内容依托式教学是一个既包括课程设计、教学项目、也包括语言教学的手段和方法等众多内容的概念。总结下来,内容依托式教学有三个较为明显的特点。第一,在内容依托式教学中,内容主宰教学,内容在CBI课堂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第二,内容依托式教学坚持用于语言教学的材料必须真实、系统,相互联系,因为语言是通过内容来习得的。第三,内容依托式教学的教学目的具有多重性。因此,内容依托式教学的支持者认为,现在许多语言习得类的教科书中,语言材料大多相互鼓励,缺乏关联和系统性。

三、内容依托式教学的利与弊

内容依托式教学具有自身的优势和长处。首先,由于内容在该教学模式中的重要性,使得语言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兴趣,选取适当的教学内容。这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阅读,主动学习,同时听、说、读、写可以同时得到训练和提高。其次,学生在通过内容学习的过程中,不但提高了语言能力,同时也开阔了学科知识,从而可以拓宽视野。再次,内容依托式教学过程中,真实、系统的内容材料可以为语言学习者提供最直接的语境,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体会和学习目的语言。但内容依托式教学并非完美,笔者认为它也有一定的弊端。第一,内容依托式教学模式只是提出了在语言教学过程中,选取的语言材料必须是真实的、系统的。但是,它并没有提出具体的、易于操作的选取语言材料的标准。第二,内容依托式教学强调内容,那么一旦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缺乏兴趣或兴趣减弱,就必然会影响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第三,某些课程的缺失。由于内容依托式教学主要围绕某些选定的“内容”,即所选取的语言材料进行,某些在第二语言学习体系中处于传统基础地位的课程则有可能被取代,比如在大连外国语学院对英语专业课程所进行的内容依托式教学改革中,英语专业的传统阅读课程和语法课程被取消(常俊跃,刘晓蕖,邓耀臣,2009:42)。笔者认为,英语阅读的基本技巧和语法的系统性知识有必要通过开设专门课程,以帮助学生更全面、更系统地掌握相关知识。虽然在内容依托式教学过程中,阅读技巧和语法知识也能够被学习者习得,但在某种程度上会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因此可能不利于语言学习者有效地掌握相关知识。

四、内容依托式教学理论在《英语阅读》课中的应用

基于以上的总结和分析,我们不能否认内容依托式教学的优势与长处,而我国高校英语专业阅读课的现状也告诉我们:《英语阅读》课应该进行进一步的教学改革。那么,可不可以在不取消《英语阅读》课的基础上,合理、适当利用内容依托式教学理论,在该课程内部进行改革和借鉴。在英语专业学生第一学期的学习中,开设以阅读技巧和方法为主要内容的英语阅读课。通过多媒体手段向学生呈现基本阅读方法的相关知识,如:whatisskimming?Whyskim?Howtoskim?等,并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特点,清楚地呈现阅读方向。每一个基本阅读技巧的理论过后,通过“手把手”的示范性阅读,直观地向学生传达该阅读技巧的使用方法。在这一学期中,应借鉴内容依托式教学理论中“内容”的重要性,每一次阅读技巧基本知识讲解过后,都应该附上内容生动有趣,篇章长短适宜的语言材料来引导学生做阅读实践,为其日后能熟练应用各种阅读技巧打开一扇大门。第二学期可以设置充分且适量的基本阅读技巧实践。在这一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和帮助。通过有效的引导和监督学生做适量、有效的阅读实践,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好基本的阅读技巧。这一阶段学生所练习的阅读材料必须是严格挑选出来的、适合练习各类阅读技巧的文章材料,使他们能够循序渐进地练习,以达到扎实掌握、熟练应用的教学目的。除此以外,阅读材料应保证多样化和趣味性,尽可能保证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三学期和第四学期则可以参照内容依托式教学理论,将《英语阅读》课设计成为以特定“内容”为依托的阅读实践。这里的“内容”应真实、连贯、并自成体系,可借鉴大连外国语学院在对英语专业学生进行的内容依托式教学改革中所开设的“美国历史文化”、“美国社会文化”、“英国历史文化”、“英国社会文化”等。除此以外,可以选取经典阅读类的文学作品,这里应注意区别于英美文学选读类的课程中文学作品的宽泛和零散,可以集中、连续地指导学生读完某一本或两本名著(包括课堂训练和课后阅读)。这样,学生就可以依托原汁原味的语言材料,在掌握扎实的阅读理论的基础上,提高综合阅读能力。

五、结语

内容依托式教学确实具有自身的特点和长处,通过大连外国语学院所进行的内容依托式教学改革试验,我们可以发现,它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显出了一定的优势。但仅仅以内容为依托展开教学,将基础类的系统知识体系打碎打乱糅合到“内容”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并不一定可取。某些传统的基础课程仍然需要学习者进行系统、有序的学习,才有可能形成清晰而深刻的理论体系。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将内容依托式教学的基本理论应用到高校英语专业阅读课程体系之内,突出“内容”的重要性———通过阅读材料的精心选取,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综合阅读能力,从而使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好习惯,成为爱读书、会读书的人。

阅读科技论文篇7

关键词:高职汉语;阅读教学;影响因素;策略研究

前言

汉语有六千多年的文化历史,从“汉学”到“中国学”,汉语已逐渐成为了一种富有综合性特色的研究学科,汇聚了多种学科的文化知识和思想内涵。从狭义上来讲,高职汉语教学应是发挥、表现出阅读教学的优势与价值,教学中的汉语具有明显的的“文化特征”,无论是从社会体系、思想内涵、文学修养,还是从哲学理论、历史研究上讲,汉语教学依旧需要配合阅读教学模式,并可以从教学中找到其思想定位和社会价值。

1、高职汉语教学的现状表现

随着汉语学习热在世界范围内的持续升温,汉语学习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高职学生们的关注,高职汉语价值体现的呈现与创建,为培养我国高职汉语人才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也带来了空前的机遇和挑战。目前,在高职汉语教学中,文化词语教学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挖掘高职汉语中的教学资源,尤以“阅读材料”为主,汉语文化词语的文化、思想,都倾向于阅读教学模式,所以教学表现还很好。

但并对各种对外汉语教材中的中国文化词语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例如《新实用汉语课本》和《成功之路》中对汉语阅读资料的解读一样:“文化词语项目归类以及对文化词语教学现状是阅读教学的意义所在,高职教育不善于挖掘汉语文化、不注重体现汉语阅读的优势,再加上学生对于“汉语”学习容易掉以轻心、失去积极性,所以高职汉语教学的教育环境并不乐观,即便奠定了以阅读教学为核心的教学策略和观念。本文从对高职汉语教学中阅读教学策略入手,对高职学校阅读教学现状调查着手,并作出教学问卷调查,挖掘文化词语教学技巧,文化背景知识的讲解侧重,归类集中解说,提出合理建议。

2、高职汉语教学的阅读教学策略分析

上文提到,阅读教学需要在语言学与语言功能上做细致研究,围绕阅读教学的本体、技能,以及文化知识的拓展为几个项目,发展阅读教学。同时,将语言分成了多种功能性的教学结构,语言交际能力也逐渐成为我国教育领域、汉语文化研究的焦点,从语言的功能性上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汉语水平,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2.1深入挖掘“本体教学”的积极影响作用

构成汉语言体系的基础结构,如语言词汇、汉字、拼音、构词法、读音、语法等,如:语音、汉字、词汇、语法、语义、修辞等,这些都是本体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和研究课题,对于高职学生而言,汉语是“母语”,所以在基础性语言知识的教学上不需要划分过大的比重,这一环境从侧面上提升了阅读教学的环境优势。为此,阅读教学可抛弃汉语教学体系内的复杂语法内容,专供汉语文化知识和思想素质,让学生们能够在一个阅读开放的语言学习环境下,有效的理解、感悟汉语。

比方说,在引入本体教学资源时,必须将词语教学引入实际语言环境中,并通过阶段性和集中性的词语考核项目拓宽学生词汇量。学好语言最重要的是规范语法,词汇教学如果起到了阶段性的教学作用,则语言教学可以将教学重心逐渐转移到语言运用上,学生可以通过交际和运用语言感受到词汇学习的乐趣,也可以慢慢习惯于汉语的交流方式和构成特征。同时,阅读教学中,文化词语的语言内涵是基础要素,情感、思想、文化不仅可以影响每个词组的搭配效果,文章信息的基本思想不会改变,也就不会改变汉语教学的侧重点。

所以对汉语教育初级水平并不高的高职学生来讲,过分追求学生对词语引申意义的理解和应用,只能从阅读教学中,语言词汇概念理解上突破。因此,本体教学格外看重体现在让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词语的理性意义,阅读教学必须在保证相关理论概念能够更好的服务于体系结构的前提下做到吸收和理解。

2.2依靠专题教学开发阅读教学中的技能训练项目

通常情况下,技能教学会从锻炼学生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为基础,向外延伸一些具有特殊语言功能性的教学内容和课程,阅读教学主要集中在“听”与“说”两个方面,并没有高度的独立性,所以技能教学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如交际技能、运用语言技能、研究语言技能等。可透过汉语教材,搜集网络上可供学生阅读的文章和资料,从汉语所体现出的文化特征入手,深刻挖掘汉语文化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发展历程。从汉语基础知识、应用技能、文化与思想构成上可看出,阅读教学能够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语言和奠定坚实的语言习惯,对提高学生总体汉语水平。

文化词语不仅有理性意义,还有内涵丰富的附加意义,语法和构词法对附加意义具有思想上的导向作用,技巧教学时,老师通常会教授学生具有汉语语言象征性的网络热词、文化词汇,如“duang” 、“山寨”、“给力”等词汇引入阅读教学议题,挖掘词汇、文化在影响汉语文化、语义方面的影响,都增强语言表现力,但同时又影响着汉语文化;又如:“龙”、“凤”等标志性动物、“成语”、“ 谚语”、“歇后语”、“特色节日”、“民族文化”等,通过特色教学可以让学生深刻领悟到文化词语的附加意义,汉语的博大精深。

2.3优化阅读教学的语言环境

语言在环境下可以在不同词语结构和使用环境下表现出丰富的含义,如“对”与“双”的不同、“个”与“只”的运用、“感到”与“感觉”等相近词语的语用意义,因此,阅读教学不仅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汉语文化兴趣,还要在形式表现、语言能力上突出阅读教学语言环境的轻松、自由的特性。与其他学科教学相比,阅读教学的目的性、任务性不是很强,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比较有利于优化教学环境教学手段的落实。如:引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组织演讲活动、构建汉语文化词语学习小组、制定具有先进内涵与文化思想的文化词语教学理论、设立有规范性、统筹性的指导思想等等,一系列手段,完全可以优化高职汉语教学中阅读学习的教学环境。

三、结论

通过上文分析可知,高职汉语教学依靠阅读教学为核心,创建教育体系是具有实践意义和推广价值的,阅读教学对高职汉语教学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高职语言素质文化培养中的应用地位越来越高。(作者单位:铜仁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陈流芳.对外汉语阅读教学中的提问教学策略[A].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国家汉办.第十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选[C].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国家汉办,2010,12(22):160-165.

[2] 李静.对外汉语中级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23):190-192.

[3] 许多会.论第二语言汉语教学中的阅读策略[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22(102):72-77.

[4] 王沫.CET-4阅读题型变化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策略分析[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2(101):84-86.

[5] 王寒.对外汉语教学中连词“和”的偏误分析与教学策略[J].高职教育技术,2014,19(23):190-192.

阅读科技论文篇8

关键词:应用类文本;说明文;杂文;阅读教学

一、应用类文本中的科技文阅读教学

科技文阅读教学活动的模式建构应遵循开放、有序的原则。在阅读教学中,以文本为基石,向纵深拓展,尽量整合学生在阅读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加强学生对文本理解的同时,提升他们的文化品位和科学品位,促使他们了解科技在人类发展历史、当前及未来的巨大作用,明白科技与文化在深层次的互补关系。

1.以文本为基石,进行阅读理解,向纵深拓展,完成知识的构建

阅读说明文应以把握文本主要内容和关键信息为重心。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着眼于把握文本整体的内容,梳理关键信息。要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就得让学生领会结构、理清思路。在这个教学环节中,一是要从认识上明确哪些信息是重要信息,从而提高辨别与筛选的自觉性;二是要通过阅读实践,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养成对重要信息的敏感。可以提示学生注意的重要信息,在这个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再适当引入拓展性文本(其中可以包括校本资源中的文本),增强学生对这类文本阅读的体验。

2.以知识为起点,进一步思考鉴赏,整合阅读的知识和能力,完成能力的建构

在说明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应过多地介绍文体知识,让学生纠缠于无用的术语,而应指导学生提升筛选重要信息、分析结构、概括要点、把握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提升他们的阅读水平。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拓展文本,拓展知识,把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学生也就是通过这个教学环节,融会了知识,构建了自我能力。这样的教学过程,不是让学生简单地理解文意,更多的是让学生形成自觉筛选关键句的的能力。

3.启发学生创新发现,丰富情感,提升文化和科学品位

科学本身就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教师要让学生在阅读中不但获得阅读能力,获取科学知识,更要多多体会其中的人文色彩和科学精神。这对学生的阅读来说,不是停留在浅层次上,而是深层次上的追求,这种对文本的深入挖掘必定会让学生养成多角度、多层面的阅读习惯,同时能提升他们的文化和科学品位。值得重视的是,教师应把眼光放在文本所体现的科学精神上,让学生真正体会高中语文课程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密切联系,让他们学会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处理事物,甚至包括阅读文本。这样,高中语文课程就能与其他课程产生必然的联系,也就体现了课程的工具性特点了。例如:在教授《南州六月荔枝丹》时,教师帮助学生理解了文本,并建构了一定的知识体系后,应挖掘文本的深层次的精神内涵:了解荔枝在社会生产、家庭生活中的变化,在中国文学中的象征意义,以及作者在文中表现出认真负责、实事求是、勇于质疑的科学态度。这就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下的说明文阅读教学的新内涵。

二、应用类文本中的杂文(文化随笔)阅读教学

杂文是“以议论为主,夹以叙事、抒情的文艺性议论文”,运用形象化的说理方法,针砭时弊,阐发作者独到的见解,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其特点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点:从内容上看,能敏锐迅速地反映社会生活中的问题;从形式上看,形象生动,幽默犀利,言简意赅;从效果上看,富有战斗力,启迪良知,振聋发聩。在教学中,还可以引入名校丰厚的校本资源,让学生通过阅读名校百年中著名杂文和文化随笔,体会名校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对社会的责任感,借此促进自己的成长,并增强学校自豪感。

1.感受语言,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着重对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可以设计四个教学环节“引―读―问―思”。“引”,学生交流初读课文的阅读体验。“读”,课前预习式阅读或朗读某些语段。“问”,让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就文本提出问题。“思”,让学生以四人为单位互相解决对方提出的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有些疑难问题,教师要做引导性提问。如在教学王蒙的《善良》时,提供下面这个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最后有一段,例如“当中,凶恶不是已经出尽风头了吗?凶恶不是已经披尽了迷彩服了吗?后来又怎么样了呢?”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2.在深入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勇于质疑

可以设计三个教学环节“问―思―议”。“问”,让学生在深入而独立思考基础上提出对文本的质疑性问题。“思”,交流并提交其中一个无法解决或者认为是文章关键的问题。“议”,根据学生的问题,确定切入口和共同的课堂研习内容,组织课堂讨论。

3.在拓展阅读的基础上对文本有新的发现和感悟

针对杂文这一独特的体裁,情感目标的达成更为重要。需要注意的是:在杂文的教学中,应该有限度地给学生以愤怒、不满的情绪,更多应该指导学生看到文章中对未来充满光明、希望的部分,留下一颗光明的种子。此外,还要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和勇气。

参考文献:

上一篇:申请执行书范文 下一篇:项目申请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