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汇报范文

时间:2023-10-20 00:11:13

乡村振兴战略汇报

乡村振兴战略汇报篇1

按照《2018年推进乡村振兴战实施方案》中我站承担的工作任务,我们以绿满郾城建设为工作抓手,紧紧围绕“产业兴旺”和“宜居宜业”两大目标任务,大力实施环城防护林、生态廊道、农田林网、村镇绿化美化、林业产业发展等五大工程,有序推进了年度工作任务。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是科学制定工作方案。

为充分发挥林业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我们结合省级有关文件精神,通过走访调查、借鉴学习等,制定了《村庄绿化实施方案》。该方案以“增林扩绿、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经济发展”为发展思路,重点抓好庭院、街道、休闲绿地、村内闲置土地、农田林网、围村林等六个区域的绿化建设,并对树种、苗木质量、栽植和管护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明确要求。我们将依照该方案开展“绿化示范村”、“森林乡村”等创建工作,推动村庄绿化美化建设步伐,助力乡村振兴。

二是扎实开展绿满行动。

在区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镇(办)及交通、水利、城建等相关部门的通力协作下,全区2018年造林任务为0.77万亩,实际完成营造林面积1.7万亩,占区定目标任务的127%。其中,生态造林0.77万亩,优质林果发展面积0.7万亩,花卉苗木发展面积0.7万亩,中幼林抚育0.7万亩。

1.环城防护林带快速推进。在石武高铁两侧打造1000亩的生态围城林带,按照单侧不低于100米宽的标准,采用3米*3米的栽植密度,选用慈孝竹、楸树、白蜡、楝树和银杏等五个兼具生态防护功能和景观功能树种,绿化长度2.6公里;在龙江路以北(幸福渠—五台山路之间)高压走廊两侧,建设600亩的生态围城林带,栽植玉兰、海棠、樱花等观花苗木10万余株,五颜六色的鲜花次第开放,形成市民游览观赏的花海;在幸福渠、六支渠沿线建设2000亩的防护林基地。基地建设总体采用高大乔木、搭配花灌木及地被植物,以达到四季有绿、四季有花。主要栽植有黄连木、三角枫、元宝枫等20多个品种14万余株,分为楸枫特色林、银杏特色林、玉兰春色林、榆梓特色林、阔叶用材林、果园特色林、针叶用材林、连榆混交林、樟枫混交林9大特色种植区。

2.生态廊道建设全面提质。对107国道两侧绿化提升档次,形成乔灌花结合、落叶与常绿相搭配的通道绿化景观。在沙河、颍河、吴公渠、幸福渠等4条河流两侧退耕还林,完成水源涵养林1000亩。龙城镇在坡大线单侧不低于50米宽的防护林带500亩。

3.农田防护林建设因地制宜。结合土地整理、千亿斤粮食、美丽乡村道路及“四好”农村公路建设等项目,以区级道路、环乡道路、沟渠、田间已硬化生产路为重点,按照“一路(沟)两行树”标准,提升完善了农田林网防护功能。

4.镇村绿化美化有序铺开。以创建“市级园林式乡镇”、“市级绿化示范村”为目标,结合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积极绿化美化政府所在地及四周环境,并择优选择1—3个基础好、群众积极性高的行政村开展绿化造林工作。其中7邓村在村庄周围营造生态观光林基地850亩,栽植水杉、青桐、雪松等16个品种6万多株;7和龙城镇7村被评为市级绿化示范村,市政府各奖励1万元资金。

5.林业产业稳步发展。依托区位优势及资源优势,增扩猕猴桃、葡萄等特色经济林种植基地,建设和提升乡土树种及珍稀名贵树种培育基地,做优、做强林业产业品牌,实现林业产业精品化、规模化、基地化。新发展经济林面积1000亩,主要集中在7等镇;如7佳程猕猴桃种植专业合作社在龙城镇幸福村增扩猕猴桃种植面积400亩,李集镇李集、老集等村新发展猕猴桃255亩。新发展苗木花卉面积2000亩,主要集中在新店、商桥、裴城等镇;如7等村新种植复叶槭、玉兰苗木400亩,旺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裴城镇胡刘村增扩白蜡、北美枫香等苗木培育面积220亩。

7月份,我站牵头,组织全区36户苗木花卉经营主体成立了郾城区花卉苗木产业技术联盟。组织联盟单位外出考察学习,建立微信群,积极搭建各种信息平台。目前正在筹备郾城花木网站,开展专业性生产服务和市场信息服务,积极推进“互联网+”林业建设。联盟的成立,为培育壮大我区特色林业产业奠定了基础。

三、2019年工作计划

1.工作思路。

以“实施国土绿化提速行动”为抓手,以“大绿化、大生态”为发展理念,以廊道绿化为重点,大力发展围村林,建设森林乡村,打造森林特色小镇。

2.工作打算。

完成造林面积1.65万亩。其中:廊道绿化规划面积1.53万亩。重点打造石武高铁、京珠高速公路、京广铁路、孟平铁路、G107、S238、S220等7条省级以上道路,坡大线、后魏线等8条县乡道路,沙河、颍河等7条河渠两侧防护林带。

乡村振兴战略汇报篇2

按照会议要求会前我认真学习了《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通过学习我深刻领会到《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要联系实际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源于实践、指导实践,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学习《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紧密结合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紧密结合改革发展稳定等各方面工作,紧密结合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在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上下功夫,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真正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创新发展了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道路,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为全球贫困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思想深刻、体系完整、逻辑严密、内涵丰富,我们要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特征和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体现了新发展理念对脱贫攻坚的统领,充分体现了当代共产党人和党的领袖的深厚情怀。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党作出的庄严承诺,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硬任务。我们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和政治站位,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以高度的使命感、紧迫感、荣誉感落实好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决把绝对贫困堡垒攻下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明确提出,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实现这一目标,标志着我国将彻底消除绝对贫困,将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确定的减贫目标。

一、狠抓脱贫攻坚核心问题

我市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和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的部署要求,确保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手抓”、“两不误”,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狠抓工作部署。今年先后召开了扶贫领导小组会议、脱贫攻坚推进会议等5次会议,制定印发了《鹤岗市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的指导意见》、《鹤岗市2020年脱贫攻坚工作要点》、《鹤岗市贯彻落实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议重要讲话精神责任分工方案》等5个方案,就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议精神、加强问题整改,巩固提升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安排部署。

(二)狠抓问题整改。把脱贫攻坚问题整改工作作为对脱贫攻坚全时段、全过程、各环节的一次全方位检视。在脱贫攻坚回头看问题排查整改方面,今年全市在“三落实”“三精准”“三保障”等10个方面排查发现的841个具体问题,已经全部整改完成。在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发现问题和中办通报指出需要我省举一反三整改问题方面,我市经举一反三,认真查摆,排查出的4类52个具体见人见事的问题也全部整改到位。

三是狠抓产业扶贫。依据我市所拥有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扶持发展了光伏发电、大鹅养殖、菜园经济、水产养殖、中草药、食用菌、长毛兔等一批带动能力强的扶贫产业。截止目前,全市扶贫产业项目发展到10余项,每个贫困户至少有2项扶贫产业项目与之精准链接,户年均增收3000余元。2020年,在继续巩固“大鹅养殖”、“小菜园”、特色种养殖等原有产业项目的同时,我市结合地域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强了扶贫产业项目的谋划和培育,完善了利益联结机制和收益分配机制,共安排扶贫项目数49个,项目投资总额1.39亿元,其中产业项目26个总投资7744万元。

四是狠抓就业扶贫。以企业复工复产为契机,通过就业培训、发放补贴、贫困人口转移就业等方式,努力克服新冠疫情影响,全力抓好贫困人口的转移就业和就近就地就业,增加贫困群众工资性收入。2020年以来,已经安排外出务工就业贫困人口2448人。两县14个扶贫车间已经全部开工,共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64人。利用财政扶贫专项资金给予疫情期间外出务工人员、带动贫困户就业的企业和扶贫车间等发放各类补贴50余万元。全市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意愿的贫困户基本实现了就业,切实解决了贫困群众务工难题,增加了工资性收益,预计户均收益5000元以上。

五是狠抓脱贫普查工作。制定了《鹤岗市脱贫攻坚普查实施方案》,细化了普查细则要求和工作步骤,从市县两个层面抽调业务骨干组建成立了90余人的市县普查队伍。普查工作总体上分为“清查摸底”和“实地普查登记”两个阶段任务,目前,我市已经完成了清查摸底培训和清查摸底阶段工作任务,普查工作进入实地普查登记阶段,预计8月10日左右完成全部普查工作。

(六)狠抓返贫防范工作。制定印发了《鹤岗市关于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工作方案》,对全市年均收入不高于5000元的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疫情或其他原因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户进行动态监测,截止目前,经认真排查和动态调整,我市现有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197户466人,通过落实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和扶贫政策,建立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织密筑牢了防止返贫致贫保障网。

我市贫困群众底子薄、抗风险能力差,对一些帮扶政策有较大依赖性。一些脱贫群众对脱贫攻坚收官之后的产业发展、生活水平等方面仍存担忧,防止返贫工作存在隐患。一是担忧扶贫产业后续发展跟不上。二是部分贫困户收入不稳定,对未来缺少谋划。三是帮扶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配套。针对以上可能出现的问题,我们要积极谋划确保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完胜。

首先我们要动态化、常态化跟踪管理,强化脱贫质量监测及返贫风险预警,构建防范返贫“前哨站”。

一是强化动态管理。全市应始终坚持精准识别、精准退出的原则,按照国家和省关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动态管理工作要求,严把“进出关口”,对贫困户实行精准动态管理,做到应纳尽纳、应退尽退。

二是建立完善防止返贫机制。对全市排查出的197户466人的脱贫监测户和边缘户跟踪监测,持续跟进保障措施;对遭遇疫情、疾病、灾害等意外,收入明显下降、支出大幅提高等情况的农业人口,随时纳入监测范围,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预警,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有效防止致贫、返贫现象的发生。

其次我们要在脱贫攻坚收官之后,兜底政策也需“换挡升级”,集中资源精准发力,着力织密兜底网,提升脱贫不稳定户抗风险能力。

一是继续织密兜底保障网。应统筹各类保障措施,建立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制度为主体,以社会帮扶、部门帮扶为辅助的综合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力且无法依靠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的贫困人口提供兜底保障,确保贫困群众脱贫不返贫。

二是持续抓好政策落实。坚持“四个不摘”的工作要求,对标对表“两不愁三保障”核心标准,保持政策延续性,做到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要不断完善贫困危房改造、安全饮水工程长效管护机制,加强义务教育保障方面的控辍保学机制和健康扶贫政策的落实。围绕各项扶贫政策,继续优化政策供给,提升政策质量,减少政策落实上的中梗阻,让扶贫政策落实更有力有效,不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

三是加强脱贫群众抵御风险能力。在持续落实扶贫政策、覆盖产业项目、加强帮扶力度的同时,要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贫困群众发现自身潜力、寻找发展路子、多想致富点子;充分发挥群众的首创精神,多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共同努力,一起奋斗,确保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不返贫。

再次针对脱贫不稳定户,尤其是缺乏劳动能力户,建立多元化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常态化、长效化红利共享。

一是不断做强村集体经济。结合农村土地确权和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强村级“三资”管理,整合用好各类扶贫资金,帮助村级制定发展方向,发展建立一批村级产业项目。积极推动贫困地区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实施贫困地区集体经济薄弱村发展提升计划,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二是持续带动脱贫不稳定户融入产业链条。继续多渠道开发扶贫产业,强化脱贫不稳定户收入保障。发展适合当地实际的产业扶贫项目,增强产业带动能力,完善扶贫产业的利益联结机制,逐村逐户指导选择具有稳定性、长期性、持续性的个性化特色产业,确保产业项目精准“进村入户”, 帮助贫困群众实现持续稳定脱贫。加快发展优质特色种养业,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发展立体高效特色粮食作物,通过“公司+合作社+贫困村(户)”模式,完善种养业与贫困村(户)利益联结机制。加快发展对贫困户增收带动明显的五味子、中草药等高值高效作物。鼓励贫困户积极参与“菜园革命”,实现贫困村“一村一品”,全面提升“菜园”效益产出率,带动精准脱贫。拓宽农产品营销渠道,推动批发市场、电商企业、大型超市等市场主体与贫困村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鼓励建立订单生产、合作协议、产供销对接、股份合作等多种利益联结机制。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在贫困村发展特色产业,通过土地托管、牲畜托养、吸收农民土地经营权入股等途径,向贫困户提供全产业链服务。健全特色产业防灾减灾体系,尽可能避免因灾返贫。

二、逐步向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过渡

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下一步农村工作的重点将转向乡村振兴,在脱贫与乡村振兴的过渡期内,还需要突破产业、干部、思想三个方面存在的“梗阻”,以顺利实现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农民奔向共同富裕的新生活。鹤岗市将以脱贫人口巩固提升为重点,把防止返贫、巩固成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高度关注收入略高于贫困标准线的边缘户,强化责任落实,突出问题导向,提高脱贫质量,巩固减贫成效,杜绝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把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工作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不断健全脱贫巩固长效机制,推动精准脱贫更加稳定持久,确保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完胜。

(一)突破产业“梗阻”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为贯彻落实庆伟书记提出的“加快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不断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和整体竞争力”要求,我们制定下发了《乡村产业振兴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畜牧水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特色经济作物,建设中药材基地10个,新申报“萝北五味子”“绥滨鲤鱼”两个农产品地理标志,绿色食品标志达到10个,萝北县被评为中药材基地建设示范县,萝北县豆萁缘牌“红小豆”荣获第二十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围绕“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加快建设“两江一岭”绿色食品加工基地,集中打造了稻、米、豆、肉、酒五条绿色食品加工产业链,中粮贸易(绥滨)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推进,米家乐绿色方便米饭、高尔夫营养配餐等项目建成投产,东方希望百万头生猪养殖加工项目一期工程4个基地建成使用,龙门福地酒荣获布鲁塞尔国际烈性酒大奖赛金奖,海宇米业晋升为农业产业化部级重点龙头企业,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50户,实现收入50亿元以上,绥滨县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评为“中国生态稻米之乡”“中国好粮油示范县”。狠抓聚力融合发展,绥滨县被评为“中国最美绿色生态旅游名县”,萝北县部级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先导区、绥滨县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县、东山区和绥滨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稳步推进。

(二)突破干部“梗阻”深入推进乡村治理。贯彻落实四中全会精神,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加强“三农”队伍建设。顺利完成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比例从年初的5.2%提升到100%。开展了法治宣传“进乡村”活动55次,法治宣传教育信息29篇,深化“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工作,建立法律顾问微信群64个,进一步提升了基层干部群众遵法学法守法用法能力。成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领导小组,深入开展大排查大化解,有效防范了社会矛盾纠纷和社会治安、公共安全隐患。推进农村综治中心和“雪亮工程”建设,综治视联网已实现市、县(区)互联互通,全市212个行政村全部建立综治工作站(室)。

(三)突破思想“梗阻”抓好乡风文明创建。一是深入贯彻落实庆伟书记提出的“积极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要求,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龙江有美村”乡风文明随手拍等活动,深入推进“移风易俗”,村规民约、“四会”实现全覆盖。加大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力度,推广“爱国护村净家,敬老爱幼睦邻,认真肯干守法”村规民约,20个乡(镇)、村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第省级文明村镇。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全年创作书画、诗歌、歌曲等各类乡村文化特色文艺作品2000余件;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试点建设,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2600余次。二是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5534户、11420人全部脱贫退出,今年5月份绥滨县顺利实现脱贫退出,7月份代表我省迎接了国家贫困县退出评估抽查。深入推进新增地源收费工作,累积收费5600余万元,村均增收26余万元,实现全区域村集体普惠性增收,全部消灭了无集体经济收入“空壳村”。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成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263个,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445个、专业大户5230个、家庭农场310个。基本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任务,累计确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16.8万人,占应确认总数的99%。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赴俄农业种植56.85万亩,外贸交易额达到1660万元;打造全域旅游特色区,启动建设17个旅游项目;推动电商产业做大做强,今年线上交易额预计突破2亿元。

(四)着力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按照省委要求,扎实开展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整合各类资金6000余万元,推进乡村振兴50个样板村建设。深入开展“四清一改一绿化”行动,清理河内沟渠20.4万延米、农业生产废弃物560吨、1488户农户空间,村庄绿化面积达0.59万亩,村庄环境脏乱差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扎实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清运垃圾4.1万吨,全市116个行政村达到国家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要求。大力实施“厕所革命”,积极探索改厕方法和模式,今年改造室内卫生厕所7572户,全面完成2018年问题厕所清查整改任务。排查农业设施棚室9839个,发现问题“大棚房”13处,清理整治任务全部完成。加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74.7%,绥滨县被确定为省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争取“非畜牧大县生猪规模养殖场粪污治理补助项目”24个,全市38个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86.8%,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3%。绥滨县水源保护区内农村居民生活污水收储设施完成建设。贯彻落实庆伟书记提出的“坚持建随规走,抓好组织实施,切实把蓝图变为现实”的要求,加快编制村庄“多规合一”实用性规划,坚持做到应编尽编,确保2020年底完成村庄规划编制。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争取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资金1875万元,全市农村饮水安全人口占比92%、农村集中供水率95%、自来水普及率92%;加强农村公路建设,2019年完成建设里程53.7公里,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文明示范县1个;推动“抵边村”建设,“三通三有”基本达标,通村公路、有线电视、互联网宽带覆盖率均达到100%;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1440万元,升级改造农村电网。推动农村公共服务有效供给,不断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持续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组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86个,建立居民健康档案16.3万份,签订家庭医生协议8万余份;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21个、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12个、村文化广场195个、农家书屋214个,提高了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农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乡村振兴战略汇报篇3

在报告中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并将其提升到战略高度、写入党章,这是党中央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亿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为新时代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

省委、省政府积极践行关于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从省直单位抽调500名干部组成50支乡村振兴服务队下沉基层一线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乡村振兴服务工作,如同众人划桨开大船,这个场面很好,但是要开好这只船,不是简单划桨的问题,应该形成体制机制,正如一只船内部的系统:动力系统、导航系统等都需要有。人的积极性、创造性、体制机制都需要有。省派乡村振兴服务队努力做好组织机制的创新工作,使乡村振兴服务这只“船”行驶得更稳、动力更足。

在前期广泛调研和征求市委、县委意见的基础上,服务队进行系统的梳理,形成系统的方案。

一、优化内部组织架构,理顺体制。

服务队到达派驻地后,成立了队长为书记的党支部,选举产生了支部委员,做好分工安排工作;根据工作实际需要,将5个服务村庄分为3组,成立由处级干部为小组长的3人服务小组,这就形成队长总负责、小组抓落实的内部工作机制。

二、建立联动机制,形成合力,促进服务队工作加速落地。

基层工作有其特点和规律,为促进服务队项目尽快落地,服务队在征求市委、县委的意见后,建立了市委、县委组织部门牵头的联系机制。县委还根据服务队的工作需要,派出由县直政法、财政、国土、水利等5个部门同志组成的县派工作组,县派工作组在服务队的领导下帮组协调解决项目落实中遇到土地、规划、设计、环评、政府采购等问题。

这就形成了服务队工作的闭环机制:重大项目,及时向市委、县委汇报请示;一般项目由服务队会同镇、村党组织研究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县派工作组负责对实施方案提出建议并协助完成项目落地工作。

三、建立队内周总结、队县月联系机制,确保部署落地落实。

(一)队内周总结制度。

年初,各组在详细调研和讨论的基础上,根据各村实际情况,制定本组的年度工作计划报党支部会研究。通过后,各组列出时间表、任务图,实行挂图作战。每周队长主持召开例会,各组汇报上一周工作情况和本周工作计划,对计划任务未完成的小组帮助研究对策,确保各小组按计划完成年度任务,意向不落。

(二)队县月联系制度。

服务队和县委建立月联系制度,每月服务队和县委主要负责同志召开一次联系会议,服务队将一个月的工作内容和遇到的问题向县委进行汇报交流,县委对服务队遇到的问题积极安排相关单位进行对接,有力的推进了服务队的各项工作落实。

乡村振兴战略汇报篇4

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党的五中全会精神,为在社会实践中了解民情,磨练意志品质,我作为来自贵州大学的一名学生,参加了2021年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为“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实践略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乡村振兴战略是同志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报告中提出的战略。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我和实践团队成员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共同开展了基础教育、医疗卫生、服务三农等领域的“云”实践活动,致力于讲好家乡故事,让家乡的特色不再止步于家门口重重叠叠的大山,这短短的一个假期我们完成了170余次投稿,通过无处不在的互联网,把我们的实况传到每一个打开我们的文章、点击我们视频的人面前。

此次调研过程中,我通过线上调研的方式调研了家乡的旅游产业,同时深刻的感受到了家乡的飞速发展,亲眼看到了旧地换新颜,从小最熟悉的地方悄悄发生着令人欣喜的变化。邻居买了小轿车,熟悉的小区建起了全新的娱乐设施供小孩和老人闲时娱乐,家附近新开的电影院成了人们消遣的又一选择。在这次实践中,我增长了见识,得到了锻炼,将所学的知识付诸实践,增加了社会经验,同时有幸见证了中国发展进程中很短又很有意义的一段。

乡村振兴战略汇报篇5

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开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调研工作方案》文件要求,我街道组织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小组,对中央和省、市以及我县实施战略的相关政策进行了认真梳理,结合街道实际进行了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渤海路街道办事处,因办事处驻地位于渤海路而得名,该街道位于庆云县城区,是庆云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北与庆云镇相邻,东与常家镇相邻,西与东辛店镇相临,南与尚堂镇隔马颊河相望。205国道、315省道、246省道穿境而过,交通便利,是庆云县通往各乡镇的主要交通枢纽,也是德州市主要的物流集散地。渤海路街道负责辖区农业农村和城市社区工作,辖51个村和10个城区居委会,总人口7.7万余人。行政区域总面积50平方公里。

调研发现,我街道在乡村经济转型和乡村振兴中遇到的问题大致包括:

一是村级发展的不平衡依然存在,落后村与先进村的差距呈拉大趋势。从去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情况看,整体水平虽有所提升,但是绝大部分增幅还是来自于发展较快的先进村。个别薄弱村畏难发愁、等靠盼的现象仍然存在,没有一个像样的致富门路和项目。

二是农村经济转型中的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制改革等关系广大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改革,受历史、宗族、人际关系、制度、法律法规不健全、资源缺乏等各种因素影响,情况错综复杂,整体推进有难度,需因地制宜,逐步推进。

三是村庄面貌改善不彻底,村庄特色不明显。局限于资金等因素的影响,农村美丽乡村建设还只是浮于表面,许多村集体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彻底改善村庄面貌,迫切需要上级加大对农村美丽乡村建设的政策、资金倾斜,整合各方资源,确保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常态化运行。

四是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升。与城市相比,农村在居住、采暖、交通、教育、医疗、购物、金融服务等生活紧密相关的公共品供给方面还存在明显差距。

     下一步要紧紧抓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建设的主要矛盾,解决好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民发展不充分的矛盾,以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方针为指导,振兴农业产业,促农业增效,增加农民收入,促城乡和谐,带动绿色发展,促乡村美丽。牢牢把握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一是加强项目建设,通过产业发展和各种资产性收入提升,改善农民收入结构,切实提高农民收入。继续推进农村土地改革和农村集体经济改革,提高农民的资产性收入。

二是大力发展乡村文化产业,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素质。任何发展归根结底都是人的发展,人的发展应该是全面的发展,不应是单一的物质生活发展,更重要的是精神生活提升和人本身素质的提升,长期以来,农民受教育水平普遍低于城镇居民,文明程度需要进一步提升,因此,加强农民培训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环节。

三是结合棚户区改造、农村环境整治、城乡一体化建设等,改善村民居住环境,建设村容整洁、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四加强乡村治理,提升乡村治理机制,增强党建的主体责任,对村级小微权力腐败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进行严厉惩治,让农民感受到公平公开,增强获得感和幸福感。

渤海街道将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聚焦聚力、精准施策,以党建工作统领全局,全力抓好美丽乡村建设、生态环保整治等工作,筑牢生态基础,拓宽发展空间,为群众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新街道。

乡村振兴战略汇报篇6

近年来,寿光市坚持以农机化促进农业产业化和以农机服务组织促进规模经营的工作方针,大力扶持引导农机服务组织发展,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开展农机服务、促进农机增收的新途径,创新农机服务新机制,使农机服务领域不断拓宽,农机服务产业化初具规模,现有农机资源得到了合理配置,农机专业合作社得到了健康发展,并在承担农业社会化服务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主流作用,为农业发展注入了活力,极大推动了全市农业机械化发展步伐。

一、寿光市农机服务组织基本情况

目前,我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63家,入社社员数达到     余人,机库房总面积达      平方米,资产总值    万元,拥有各类农业机械       台(套),年作业服务总面积为     万亩,年总收入      万元。

我市农机合作社主要采用跟农民种植合作社、种粮大户、承包地户主、家庭农场等“订单协议服务”、“预约经营”、“半托管服务”、“土地流转”、“跨区作业”等有效经营服务方式;服务维修、配件供应、机具销售、作业服务一体型合作社有5家。

为了加快农机服务组织发展,实现农村土地合理流转,引领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行农业专业化、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我们采取多项措施对农机服务组织进行扶持引导,在规范化建设、政策性扶持、技术指导、作业服务协调等方面给与大力支持。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把培育和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农机化工作的重点,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农机局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加快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意见,结合当地实际,把农机合作社建设列入了农机工作考核内容。二是拓宽服务领域。坚持因地制宜,从本地实际出发,因势利导,鼓励农机专业合作社在搞好农机服务的基础上,根据农民生产经营的需要,拓宽服务领域。如寿光市新时代农机合作社,拥有动力机械16台,其他机械30多台套,场院面积6亩,其中机库房和办公场所面积1000平米,流转土地2000亩。该社在搞好“订单协议服务”、“预约经营”、“半托管服务”、“土地流转”等耕、种、管、收、储“一条龙”农机作业服务的基础上,积极参加科技项目的建设,与有关部门合作成为科技项目的合作单位,扩大了农机作业量,增加了经济收入。同时还扩建了基础设施,新建了农机培训学校, 2017年被评选为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三是坚持规范化发展。农机部门加强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各项制度和运行机制的建设监督检查,通过规范制度建设、运行机制完善,提高自身发展能力,增强发展活力,实现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四是政策扶持,服务到位。农机部门积极为农机服务组织传递农机新技术、新产品信息,在农机作业服务中跟上技术指导,组织他们参加各级举办的现场会、观摩会、培训班,开拓视野积蓄发展活力。利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重点扶持,通过项目带动、园区建设、与家庭农场及种粮大户牵线搭桥等帮扶措施,使农机合作社有活干、有钱挣。五是加强监管,确保安全。定期对合作社驾驶操作人员举办安全教育培训班,加强他们的安全操作意识,为服务组织的发展壮大提供安全保障。

二、农机合作社发展存在的问题

农机专业合作社已成为农业生产不可缺少的一支重要力量。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组织规模小。合作社成立时,主要是为作业时联系方便,相互协作,互相帮助,信息互通,5 -15人的合作社占多数,有影响带动力的农机合作社还偏少。二是合作社基础设施不规范。由于受土地征用,资金来源等限制,多数合作社没有车辆停放场地,车库、维修车间更达不到要求,社员只能把各自车辆停放在自己家中或者街道附近。三是制度执行不到位。合作社社员都是农民,主要工作是操作机械作业,文化程度偏低,对一些制度的领会理解不彻底,特别是对财务制度,各种账目记录等很不规范,有的只是记录流水账,没有严格的分类账目。四是合作社之间交流少、合作社专项扶持政策少、合作社获得市场信息少、专业管理人才少。五是服务领域不宽,带动能力不强。许多农机合作社主要以粮食生产机械化服务为主,服务领域亟待扩展,同时由于松散型管理,在加强村企合作、土地流转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在农机化新技术推广中的示范带动能力还不够强。

三、下一步的做法及建议

结合寿光实际,一是针对63家农机合作社,分类进行指导服务和具体帮扶,培育和发展农机大户、家庭农场等不同层次、不同经济成分、不同组织形式的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实施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作业补助,引导小农户参与、接受农机社会化服务,壮大农机专业合作社队伍,引导农机合作社向农机合作社联合社发展,开展农机、农艺、科技、统防统治等农业生产全产业链社会化服务,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引导实力强、信誉好、服务佳的农机专业社创建省、国级示范社。二是组织开展好农机化教育培训活动。指导民办培训机构按要求培训拖拉机驾驶员;组织实施好合作社带头人培训,鼓励合作社“走出去”,进一步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加快农机新型服务组织创新步伐,提高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三是以宜土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依托,成立以设施农机服务为主的农机专业合作社,打造设施农机专业合作社第一品牌,带动全市设施农机作业水平的提升。

为了解决合作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关键是要通过政策扶持、典型引路、创新机制等多种手段,积极培育扶持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

建议:

 

乡村振兴战略汇报篇7

(2021年8月16日)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策部署,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职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推动**村有效治理,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步伐,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省委组织部、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等6部门联合印发《安徽省选派干部管理办法》等文件精神,结合**村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经与村“两委”充分讨论,制定驻村工作队任期工作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历次会议和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特别是在小岗村主持召开的农村改革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全面推进**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

二、基本情况

**村地处**县**乡西北部,西边同**镇接壤,西北和北面与**镇、**镇隔湖相望。域内面积10平方公里,有山场5800亩,耕地面积1245亩,为典型的山区与库区结合村。全村有20个中心村民组,885户3250余人。村党支部下设6个党小组,现有党员78名。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共172户527人,现已全部脱贫。

村民主要生活来源以外出务工收入为主,居家农户主要以发展种植、养殖产业为主。集体经济收入方面,自来水厂年收益6万元,明花牌粉丝厂年收益2.5万元,山芋加工厂年收益2万元,光伏电站年收益10万元;2021春季启动山芋种植项目,建成山芋种植基地54亩,预计集体经济增收10万元。

三、目标规划

以深化拓展农村基层党建“一抓双促”工程为抓手,持续加强村党组织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和服务水平。

(一)组织建设方面

完成村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升村党组织领导全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水平,把村党组织建设成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坚强战斗堡垒,充分发挥党领导农村工作的核心作用。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积极发展年轻党员,建设一只政治思想过硬、服务能力优秀的党员队伍,充分发挥党员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任期内实现村党组织建设完善、党员带动作用显著、后续干部队伍发展动力强劲的组织建设目标。

(二)集体经济方面

利用资源禀赋,整合闲置、低利用率土地,积极谋划特色产业发展格局,在现有明花牌山芋粉丝基础上,再着力打造2-3个特色产业发展项目,创响2-3个特色农产品品牌,形成更多“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格局,壮大集体经济体量,提升发展质量。结合产业发展,建设2个村级农业项目发展合作社,以合作社为平台,推动“土地整合利用-农作物规模种植-农作物深加工-农产品销售”的产供销一体化发展模式,促进产业良性发展,激发集体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整合现有公益性岗位和富余劳动力,登记纳入村劳务公司管理,充分发挥劳务公司平台作用,承揽项目,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力争任期内实现村集体经济年均收入达到80万元。

(三)村民增收方面

充分发挥村集体经济对村民增收的带动作用,通过土地流转租赁、创造集体经济就业岗位促进村民就近就业、劳务公司推介就业等多渠道多方式,促进村民稳定就业、稳步增收。鼓励引导农户家庭发展种植、养殖等自主产业,积极帮助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实现自主产业增收。常态化帮扶低收入村民,对有劳动能力的村民,积极帮助其发展自主产业,参与就业,确保能够获取稳定收入;对低收入家庭中的残疾、患病等无法通过产业就业等方式获得稳定收入人员,按规定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供养范围,及时给予救助。力争任期内通过就业、产业等渠道带动村民年均增收1000元。

(四)乡村治理方面

以**村乡村治理试点建设工作为抓手,完善自治制度,强化法治保障,加强德治支撑,着力构建党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治理体系;大力整治人居环境,持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持续优化保洁员、护路员、护林员、巡逻员等公益性岗位配置,加强岗位人员管理,切实发挥岗位人员作用;持续加强文化引领,充分利用“明花路”地理位置优势,合理设置宣传标志牌,加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乡村治理宣传力度,发挥“明花路”宣传窗口作用,营造浓厚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宣传氛围。任期内实现乡村治理能力全面提升,村居环境持续美化,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切实增强。

四、工作职责

为顺利实现任期目标规划,工作队应积极履行工作职责。

(一)全面提升工作能力。一是要强化政治理论学习,持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提升政治理论水平。二是要加强国家、省、市、县关于乡村振兴战略各项政策学习,提升业务能力水平。三是要紧密融合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能力提升,以扎实的政治理论基础推动各项业务工作的开展。

(二)深入开展走访调研。一是要坚持群众路线,常态化开展入户走访,听取群众意见,了解群众需求,汲取群众智慧,宣传、带动群众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二是要坚持实事求是,全面分析**村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比较优势,立足本村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等实际情况,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方向,科学谋划发展项目。三是要加强与其他地区交流,注重实际考察,开拓工作思路,积极借鉴吸取其他地区先进发展经验,促进**村社会经济发展。

(三)科学制定工作计划。一是在总体目标规划框架下,分解、细化目标任务,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汇报至**乡党委政府和县人社局。二是根据工作计划节点安排,贯彻执行各项计划措施,确保达成阶段性目标任务。三是每年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总结,评估计划执行效果,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改进办法。

乡村振兴战略汇报篇8

2020年要全面脱贫,还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任务繁重且艰巨。小偏整理了2020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体会和感受作文范文汇总,欢迎参考借鉴。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体会和感受一

2020年要全面脱贫,还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任务繁重且艰巨。如何啃下难啃的硬骨头,确保不折不扣如期完成任务?笔者认为,一定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打好“三大战役”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把打嬴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做到两不误双促进。

抓好龙头建设,发挥好带头示范作用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火车跑不快,也是因为车头带不动,动能不足。必须下大力气抓好龙头建设,有三方面内容:一是必须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要按照“东南西北中,党政军民学,党是领导一切”的要求,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打造坚强战斗堡垒、坚强阵地,铸造村党支部在脱贫攻坚战和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主心骨、领航人作用;二是必须发展壮大市场主体。要深入研究村情,立足资源实际,做到“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发挥政策优势,以市场为杠杆,通过招商引资,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稳定发展战略,切实发挥企业拉动、产业带动、政策辐射作用。笔者认为炮台村要脱贫摘帽,要实施乡村振兴,必须在“靠海吃海”上下足功夫才行;三是必须实施抱团发展战略。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传统的小农经济无法适应发展需求,抱团发展是产业发展常态。在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中,必须大力倡导和推动抱团战略实施,通过组建合作社、非经组织等模式,实施农村产业抱团发展战略。同时,还要通过大力鼓励和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挥好乡贤和致富能手的作用。

注重舆论宣传,对群众实施“头脑风暴”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主观认识不到位,有偏差,都极大制约和影响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进程。必须抓好舆论宣传引导,实施“头脑风暴”,让群众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首先,大力宣传和落实国家政策。要强化政策正能量方面的解读和引导,不搞政策变通,严格政策标准,不养闲人、不养懒人。其次,强化乡风建设。要按照“乡风文明”要求,大力弘扬和丰富新时代乡风,强化扶志扶智,杜绝扶懒,进一步提升群众的“廉耻”感。再次,描好方圆。要结合本村实际,积极为群众描好乡村振兴的方圆,制定具体的乡村振兴措施,切实加大“新时代新型农村、农业、农民”的宣传力度,让乡村振兴更具体化,让新时代新型农村、农业、农民更形象化,带动广大农民实践和模仿。最后,灌输危机意识。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信息时代,成功没有捷径,机遇稍纵即逝,要强调社会“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规律,灌输“美好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观念,大力宣传“勤劳致富”典型,打压“好吃懒做、社会寄生虫”的腐朽思想,引导好个体危中寻机,危中抓机。

适应市场发展,解决好根基不牢问题

经济发展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发展上不去,说一千道一万均为虚,贫困村必须始终把经济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抓实抓好。经济发展一定要适应市场发展规律,不能拔苗助长。首先,必须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要结合村级实际,充分挖掘盘活集体资源、资产,利用好政策,发挥好优势,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把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起来,提高村级“两委”在群众中的话语权,让广大群众自觉团结在村“两委”周围。其次,发展特色产业。“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要结合实际,学会把资源优势发挥到极致,把特色产业发展起来,成为地域标识、标签。同时,懂得规避风险,采取产业链发展模式,不断延长和提升产业链,提高产业的抗压抗震能力。再次,筑好巢。好巢才能引凤、留凤,要加大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在完善水、电、路等规定动作的同时,提档增质,利用PPP项目融资模式,抓好自选动作的创新,推动村级市场、自来水工程等配套设施的完善,抓好亮化、绿化、美化,为村级发展经济打下更好的发展基础。(来源:钦州日报)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体会和感受二

“坚决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坚决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3月6日,出席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脱贫攻坚取得的成绩,深刻分析脱贫攻坚面临的形势,对加强党的领导、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提出明确要求,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注入强大信心和力量。通过认真学习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我县工作实际,我想谈以下几点体会。

要在坚持因户因人施策上做深做细。紧盯__万未脱贫人口、__万脱贫监测人口、__万低收入边缘人口,针对偏远地区和文化程度低、身体病残弱等困难群体的特殊性,进一步完善落实“一户一策”精准脱贫措施,确保未脱贫人口稳定脱贫,有效防止已脱贫和低收入人口返贫。

要在全力保障稳定增收上抓紧抓实。要扭住产业扶贫这个根本,强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保险”利益联结机制,健全产业扶贫带贫减贫体系。坚持外引自建并举,培育更多的龙头企业。继续开展合作社带头人“万人培训计划”,规范提升合作社,在确保应保产业全覆盖的基础上,着力提高贫困户参保比例。加大劳务培训输转力度,因户制宜发展“五小”产业,促进贫困群众稳定脱贫。

要在巩固提升清零成果上升级加力。健全易辍学特殊群体风险防控和“一对一”长效帮扶机制,巩固控辍保学成果。稳步提升农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和基础医疗救治能力,切实减轻贫困人口医疗负担。建立健全农民住房安全、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排查管护长效机制,第一时间解决房屋安全隐患和供水不稳定问题。加快推进村组路、产业路、入户路、农户庭院硬化,改善群众生产生活基础条件。

要在补齐全面小康短板上持续攻坚。按照“巩固领先指标、提升一般指标、突破弱项指标”的原则,紧盯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城市建成区绿地率等关键领域,加强政策引导支持,开展全面小康补短板行动,加快补齐道路交通、农田水利等各领域短板弱项。

要在积极推进乡村振兴上精准高效。聚焦“五个振兴”,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区域品牌和集散能力建设,推行“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推动优质农产品向城市聚集、公共服务产品向农村延伸、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加快编制乡村振兴村级规划,加大全域无垃圾城乡综合治理,继续推进“厕所革命”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展以讲卫生、讲礼貌、讲节俭、讲勤劳和改之风、迷信之风、攀比之风、不孝之风为重点的“四讲四改”行动,促进乡风文明。

脱贫攻坚战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我们务必从讲政治、讲大局、讲看齐的高度来认识,务必牢记唯脱贫攻坚为大、唯脱贫攻坚为先、唯脱贫攻坚为重,始终保持清醒头脑,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民本意识,困难在肩,冲锋在前,以言必行,行必果的担当和态度,以攻城拔寨的信心和勇气,以超常规的措施和手段,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体会和感受三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响,脱贫工作时间紧、任务重、难度高。脱贫攻坚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作风。当此紧要关头,更要加强作风建设,激发干实事、抓落实的精气神,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把脱贫责任扛在肩上,把脱贫任务抓在手上,确保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在充分看到成绩同时,必须清醒看到,脱贫攻坚领域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不容忽视,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等问题时有发生。在一些地方,存在“算账式脱贫”“指标式脱贫”“游走式脱贫”“突击式脱贫”“材料式脱贫”等现象,把本该实打实的工作变成了作秀和数字游戏,让基层干部苦不堪言,群众对此反映强烈。只顾“面子”、不要“里子”的花架子,非但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反而虚耗基层干部大量精力,成为脱贫攻坚路上的“拦路虎”“绊脚石”,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加以整治。

越是打硬仗,越要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排除不良作风的干扰和掣肘,切实减轻基层负担,让基层干部心无旁骛投入到实际工作中去。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贫困群众面临的各种难题,都需要基层干部去落实、去解决。要坚决向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说“不”,坚决摈弃各种繁文缛节,着力精简和优化考核督查工作,让基层干部能够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到解难题、求实效、办实事上来。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基层干部干得很辛苦,工作压力很大,对他们要多一些关心关爱,多一些理解包容,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等方面的现实困难,免除其后顾之忧,进一步激励他们全力以赴、尽锐出战。

打赢脱贫攻坚战,作风要过硬,本领需高强。贫困地区往往既存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短板,也存在干部能力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在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脱贫攻坚的情况下,新老问题层出不穷,对干部的作风、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完善和落实抓党建促脱贫的体制机制,加强脱贫攻坚干部培训,确保新选派的驻村干部和新上任的乡村干部全部轮训一遍,增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能力,在攻坚克难、真抓实干中交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答卷。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体会和感受四

党的提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目前,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决战倒计时,为确保2020年底全面完成小康社会,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更要凝心聚力抓党建工作,强化组织保障,全面提升贫困地区基层党组织作用,确保脱贫攻坚工作顺利完成。

基层党组织组织能力强不强,抓重大任务落实是试金石,也是磨刀石。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是对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最好的政治检验、最大的能力考验。各级党组织必须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重实干、求实效,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不担当、不作为、不担责等问题。

发挥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认真选优配强村党支部书记,注重把那些事业心强,懂经营,会管理,具有发展集体经济意识,开拓精神,秉公办事,廉洁自律的人选出来。把农村致富能手、大中专毕业生、具有经营管理能力人员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上来,提高村级班子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

强调:“幸福不会从天降。好日子是干出来的。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持续激发贫困地区干部的内生动力,让抓党建和脱贫攻坚有机融合、相互促进,把基层党员干部、人才和群众整合起来,巩固脱贫成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20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体会和感受作文范文汇总

上一篇:妇联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下一篇:妇联半年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