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业的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09-22 15:09:10

零售业的调查报告

零售业的调查报告篇1

中国的损耗损失高达10亿美元,比2008年增长3.9%,占零售销售额的1.06%。其中最大的货品损失源自店铺窃匪,估计造成5.17亿美元,员工偷窃及诈骗令零售商损失2.03亿美元,供应商、厂商诈骗差不多1亿美元。

虽然今年前三个季度,中国零售业继续保持增长态势,然而13.6%的中国零售商却面临着不断上升的店铺盗窃事故,导致的损失占零售盗窃总金额(68亿元人民币)的47.5%。

零售研究中心总监和报告编者Joshua Bamfield教授指出:“零售商将店铺盗窃1/3的升幅归咎于经济衰退。另外,很多零售商已注意到行窃者类型以及被偷取产品类型的转变。”

调查报告赞助商保点系统公司主席、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范德明表示:“经济衰退为各行各业带来重大影响,当中零售业所承受的冲击特别严重。许多零售商纷纷削减开支,然而调查报告显示,防损开支的大幅缩减却带来了适得其反的后果。零售商减少驻店员工及培训开支后,若能对防损解决方案作出明智的投资,可令其防损措施事半功倍,对舒缓货品损耗带来正面的影响。”

Joshua Bamfield教授续称:“2009年的调查报告发现,受经济影响,零售商削减9亿美元(约人民币61.4亿元)的防损及保安开支,同时导致货品损耗额上升i00亿美元(约人民币682.7亿元)。由于减少盗窃是零售商成功的关键因素,因此加强和改善防损措施刻不容缓。”

2009年的防损开支相等于销售额的0.31%。

全球零售货品损耗率

截至2009年6月的12个月期间,受调查的41个国家中共有38个国家录得货品损耗率上升。货品损耗(以零售销售额的百分比计算)于一年内增加5.9%,全球平均货品损耗率为1.43%。过去两年的调查均发现货品损耗下跌,与今年的数据有天壤之别。

尽管北美洲及欧洲分别占全球货品损耗率40%和38.4%,印度、摩洛哥和墨西哥却录得最高的损耗率。香港、台湾及奥地利的货品损耗率则为最低。

Joshua Bamfield教授表示:“虽然有评论家将零售盗窃视为无关痛痒的社会现象,或将其简单定义为商业的代价,但他们却忽视了零售业罪行对公众造成的危害。2009年的零售罪案令受调查的41个国家5.53亿家庭平均多付208美元(约人民币1420元)。”

虽然中国的平均货品损耗率为零售额之1.06%,若与亚太区平均1.24%比较,看来可能较低,但似损耗金额而言,则超过10亿美元(约68亿元人民币)。换句话说,零售业中各方,即制造商、零售商、员工及消费者正间接地分担着此金额费,令中国每个家庭平均多付27.58美元(约人民币188元)。

全球各市场类型的损耗

零售损耗随着不同行业、市场类型和国家而有所不同。2009年的调查报告显示,最高损耗率的零售类别为成衣、服装及时装、配饰(占1.84%),其次是化妆品、香水、美容产品、及药品(占1.77%)。

在成衣、时装类别中,最高损耗率的产品为配饰(3.85%)及时装、订造服饰(3.64%)。这些产品在所有受调查地区的损耗率均为最高(北美洲、拉丁美洲、欧洲、亚太区、中东及非洲)。此外,有别于其他地区,鞋袜于亚太区亦是在成衣、时装类别的高风险产品,损耗为1.61%。

在亚太区,最高货品损耗率变动为便利店、天然及专门食品店(占6.9%)以及化妆品、香水、保健及美容产品及药品(占6%)。而家具、纺织、地板及窗帘(占1%)和酒类及酒类外卖(占1.1%)的升幅最少,可是,没有一种业务类型的损耗率有下降的趋势。

全球零售业罪行所导致的损失

2009年的调查报告显示,全球零售业罪行所导致的损失,包括防损费用达1205亿美元(约人民币8226亿元)。此损耗包括店铺盗窃损失(40.5%)、员工偷窃损失(33.8%)、供应商的损失(5.3%)以及防损支出(20.3%)。

在损耗上升的同时,世界各地的零售商却减少保安开支。在较为成熟的市场,如北美洲及欧洲,防损开支较新兴市场为高。北美洲2009年防损开支为销售额的0.40%,较2008年减少了8.11亿美元。欧洲零售商2009年防损开支为销售额的0.29%,2008年则为0.34%。

亚太区的零售保安支出为0.17%,亦是所有受调查区域中最低的。

Bamfield教授评论道:“值得留意的是,零售商的保安系统及设施开支跌幅远远超越聘请保安人员的支出。采用多种保安形式固然是最有效的方法,但采用全面的损耗管理解决方案和严紧的防损措施亦有助提升保安人员的效率。”

在中国,防损开支为1.85亿美元(约人民币L2.6亿元人民币),占零售销售额的0.18%,仍远低于全球平均值的0.31%。

2009年商品盗窃损失高达646.1亿美元(约人民币4411亿元)。当中店铺盗窃和员工偷窃的商品价值占损耗总值72%。店铺盗窃造成的损失最大,总值488亿美元(约人民币3331亿元)。打击有可能发生的店铺盗窃对货品防损有莫大帮助。

经济衰退的影响

Bamfield教授指出:“从犯罪学的角度来看,失业率上升会导致罪案增加,种种迹象显示现今零售犯罪案件对零售商带来的影响较过去两三年更为严重。”

Bamfield教授又表示:“部分窃匪真的面临经济困难。但有些人却因失业或就业不足而面对家庭收入减少,他们觉得需要通过盗窃来维持以往的生活质量。许多国家的金融及政治体系失败,令很多人感到迷茫,由于没有其他人可依赖,他们因而不惜犯案来换取自己的利益。”

调查发现货品损耗和盗窃在过去一年正持续增长。零售商将店铺盗窃1/3的升幅及员工偷窃逾1/5的升幅归咎于经济衰退。

Bamfield教授表示:“盗窃方式已经开始转变。店铺盗窃的可能性较员工偷窃更大,由于职位空缺不多,员工均希望保住现有工作,因此他们选择行窃的机会较少。”

盗匪通常集中偷取体积细小、易于隐藏、贵重而又有一定受欢迎程度的品牌商品,因为这些产品易于转售。高失窃风险商品包括:电子游戏、Wii、影碟、iPod、MP3播放器、衣服、化妆品、面霜、香水、酒、鲜肉,以及贵价食品。其他较多失窃的商品包括剃刀、剃须产品、手提电话及手表。

逮捕之盗匪

2009年零售商逮捕触犯店铺盗窃和员工偷窃的窃匪数目接近58075元,比去年上升50万元,这亦可能成为零售罪案上升的证据。其中,店铺窃匪占85.6%,员工窃匪占14.4%。

在亚太区,店铺窃匪之平均盗窃价值为69.27美元(约人民币473元),而员工窃匪之平均盗窃价值为376.15美元(约人民币2568元),全球平均值则为1889.02美元(约人民币12896元)。

保点系统公司防损管理方案主席Per Levin表示“经济衰退令防损任务变得更加艰巨,同时亦增加防损的重要性。2009年虽然揭发了580万宗盗窃事件,挽回价值接近60亿美元(约人民币410亿元)的商品,但防损工作仍未足够。其实零售商可采用一些快捷有效的方法来防止零售损耗。例如,28%失窃风险高的产品仍未得到保护。我们见到业界正不断新,时至今日,市面上已经出现崭新和有效的解决方案,涵盖全面的产品防损战略以至以先进的防损管理系统。集合这些全面的方案将有助保障零售商并为盈利增长做好准备。”

在亚太区,亦有34.2%失窃风险高的产品仍未得到保护。

零售业的调查报告篇2

年份 营业总收入 零售收入 预订收入 销售总收入 商业广告收入 各类广告收入 广告总收入

1990

87.3 32.0

13.8 45.8 31.4

10.1 41.5

1991

86.7

33.5

14.7

48.3

29.7

8.7

38.4

1992

86.7

34.6

15.6

50.2

29.3

7.3 36.5

1993

84.8

34.9

16.4

51.3

27.3

6.3 33.5

1994

86.5

35.0

16.7

51.7

28.5 6.2

34.7

1995

90.0

36.1

17.5

53.6

29.6 6.8

36.5

1996

92.9

37.3

18.0

55.3

31.0 6.6

37.7

1997

94.5

37.1

18.7

55.8

31.6 7.1

38.7

1998

96.2

36.5

19.5

56.0

32.2 7.9

40.2

1999

102.9

38.1

20.4

58.5

35.2 9.2

44.4

2000

106.4

37.9

20.8

58.7

37.5 10.2

47.7

2001

105.6

38.1

21.4

59.5

36.0 10.2

46.1

2002

102.9

37.1

22.1

59.2

34.3 9.5

43.7

2003

102.5

37.2

22.6

59.9

33.8 8.9

42.6

03/02 -0.4%

0.2%  2.7%

1.1%

-1.4%

-6.3%

-2.5%

在这10年中,报纸预订销售持续上升,实际价值增加了20%,相当于每年增长1.8%。这种增长涉及各类报纸,但升幅最大的是地方综合性政治报纸,②增幅高达44%。实际上,报刊预订销售自1990年占30%以来,就一直不断提高,至2003年达到38%,每年上升0.6%。还值得一提的是,网上预订报纸持续发展:2002年占0.4%,2003年占0.7%,增长了0.3%。

地方综合性政治报纸营业收入占全国报纸的29%,2003年报纸销售和广告收入都高于2002年的水平,接近2000年的最高值。从1993年至2003年,这类报纸广告收入增长24%,显现出“万绿丛中一点红”的独特景色(见表2)。

表2 地方综合性政治报纸销售和广告收入变化(单位:亿欧元)

年份 营业总收入 零售收入 预订收入 销售总收入 商业广告收入 各类广告收入 广告总收入

1990

23.1

9.7

2.9

12.6

7.0

3.6 10.5

1991

22.9

10.0

3.0

13.0

6.7

3.2

9.9

1992

22.9

10.3

3.2

13.5

6.6

2.8

9.4

1993

22.6

10.3

3.4

13.7

6.5

2.4

9.0

1994

23.2

10.4

3.5

13.9

6.9

2.4

9.3

1995

24.3

10.7

3.6

14.4

7.2

2.7

9.9

1996

25.9

11.4

4.1

15.5

7.6

2.7

10.3

1997

25.9

11.3

4.3

15.6

7.4

2.9

10.3

1998

26.5

11.2

4.6

15.8

7.5

3.2

10.7

1999

28.7

11.8

4.7

16.4

8.5

3.8

12.3

2000

29.6

11.7

4.8

16.6

8.5

4.5

13.0

2001

29.3

11.3

5.1

16.3

8.3

4.6

12.9

2002

29.2

11.1

5.3

16.5

8.4

4.4

12.8

2003

29.4

11.0

5.6

16.6

8.5

4.3

12.8

03/02 -0.6% -0.8%

4.6%

0.9%

1.4%

-2.2%

0.2%

2003年是免费报纸真正进入法国的一年,每日发行量超过100万份,广告收入相当于2002年的3倍。

当然,这些乐观的成果后面也潜伏着令人不安的因素。尽管报纸销售收入提高了,但是扣除10年物价上涨15%的因素,2003年实际收入只高于1993年5%,而比2002年下降了0.3%。如果按照2002年的价格计算,2003年报纸总收入只有101亿欧元,实际下降了1.8%而不是前述的0.4%。

与广播、电视相比,报纸更多地受到广告市场的影响。在法国,报纸虽然一直是广告传播的第一载体,但是这种地位在2003年继续削弱,广告收入连续第三年下降,减幅为2.5%,只有42.6亿欧元,占总收入的42%;受冲击尤为明显的是全国综合性政治报纸,③广告收入减少11.3%;其次是技术与职业类报纸,④减少了7.5%。自2000年达到47.7亿欧元的峰值以来,报纸广告名义收入下降了10.6%,实际收入下降了15.4%。事实上,2003年广告总收入只相当于1998年的水平。

的确,报刊零售在1990年至2000年很稳定,但是从2001年开始出现滑坡,至2003年已连续第4年下降。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全国综合性政治报纸营业额连年下滑,在2001年和2002年分别减少8.5%与7.2%之后,2003年又降了6.3%,跌至14.2亿欧元,甚至低于1993年14.7亿欧元的水平。这类报纸的预订收入在10年中从30%增长到40%,但是零售却不断减少,2003年零售所占的份额不到19%。广告营业额也难逃厄运,2003年降低了11.3%,比2000年减少38%,重新回到1993年5.6亿欧元的水平(见表3)。

表3 全国综合性政治报纸销售和广告收入变化(单位:亿欧元)

年份 营业总收入 零售收入 预订收入 销售总收入 商业广告收入 各类广告收入 广告总收入

1990

16.8

5.5

2.4

8.1

5.5

3.2 8.7

1991

15.8

6.0

2.5

8.5

5.0

2.4

7.3

1992

15.4

6.3

2.6

8.9

4.8

1.7

6.5

1993

14.7

6.4

2.7

9.1

4.4

1.2

5.6

1994

15.2

6.3

2.8

9.1

4.9

1.2

6.1

1995

15.7

6.5

3.0

9.5

4.9

1.3

6.2

1996

15.5

5.9

3.1

9.0

5.1

1.4

6.5

1997

15.8

6.1

3.1

9.2

5.2

1.5

6.7

1998

15.8

5.7

3.1

8.9

5.2

1.5

6.7

1999

16.7

5.7

3.2

8.9

6.0

1.8

7.8

2000

17.8

5.6

3.3

8.9

7.2

1.8

9.0

2001

16.3

5.7

3.3

9.0

5.8

1.5

7.3

2002

15.1

5.5

3.4

8.9

5.1

1.2

6.3

2003

14.2

5.2

3.4

8.6

4.6

1.0

5.6

03/02 -6.3% -4.9%

0.8%

-2.7%

-9.8%

-17.8%

-11.3%

表4 大众化专业报纸销售和广告收入变化(单位:亿欧元)

年份 营业总收入 零售收入 预订收入 销售总收入 商业广告收入 各类广告收入 广告总收入

1990

30.6

16.0

5.0

21.1

8.6

0.9 9.5

1991

31.7

17.1

5.6

22.7

8.2

0.9

9.1

1992

32.9

17.6

6.1

23.7

8.4

0.7

9.1

1993

32.5

17.8

6.5

24.3

7.6

0.7

8.3

1994

32.9

17.8

6.5

24.3

7.8

0.8

8.5

1995

34.4

18.4

6.8

25.2

8.4

0.8

9.2

1996

35.4

19.4

6.6

26.0

8.7

0.7

9.5

1997

36.3

19.2

6.9

26.1

9.5

0.7

10.2

1998

36.9

19.0

7.3

26.3

9.7

0.9

10.6

1999

39.8

20.1

7.8

27.9

10.8

1.1

11.9

2000

41.4

20.1

8.1

28.3

12.0

1.2

13.2

2001

42.1

20.6

8.3

29.0

11.9

1.2

13.1

2002

41.1

20.1

8.5

28.6

11.3

1.2

12.5

2003

41.5

20.5

8.7

29.2

11.1

1.1

12.3

03/02

0.9%

2.1%

2.4%

2.2%

-1.8%

-4.5%

-2.1%

不同类型报纸的变化是有区别的。从总体上看,全国综合性政治报纸、技术与专业类报纸收入下降,地方综合性政治报纸、大众化专业报纸⑤的收入略有上升。2003年报业总体收入稳定,主要是由于大众化专业报纸收入上升,弥补了全国综合性政治报纸的明显下降。

调查还显示,对广告依赖性越强的报纸,越容易受经济形势波动的影响。2003年,大众化专业报纸的广告收入并不多,只占营业额的30%,而且在2002年减少4.4%之后又下降了3.2%,但是它的总收入仍上升了0.9%,原因主要在于零售和预订双增长(见表4)。与报业总的趋势不同,这类报纸10年来零售没有下降,同时预订销售增长了17%。相反,2003年技术和职业类报纸广告收入比重很大,占营业额的49%,由于经济形势低迷,它的广告收入在2002年下降10.5%之后又减少了7.5%,所以虽然预订比例高达91%、收入上升2.3%,但是它的总营业额还是减少了2.9%(见表5)。

表5 技术与职业类报纸销售和广告收入变化(单位:亿欧元)

年份 营业总收入 零售收入 预订收入 销售总收入 商业广告收入 各类广告收入 广告总收入

1990

10.8

0.5

3.5

4.0

5.4

1.4 6.8

1991

10.5

0.5

3.6

4.1

5.1

1.3

6.4

1992

9.9

0.5

3.6

4.1

4.8

0.9

5.8

1993

9.3

0.4

3.8

4.3

4.3

0.7

5.0

1994

9.4

0.5

3.9

4.4

4.3

0.8

5.0

1995

9.8

0.5

4.1

4.5

4.3

0.9

5.2

1996

10.0

0.5

4.2

4.7

4.5

0.8

5.3

1997

10.2

0.5

4.3

4.9

4.5

0.9

5.4

1998

10.8

0.5

4.5

5.0

4.6

1.1

5.8

1999

11.3

0.6

4.7

5.3

4.8

1.2

6.0

2000

11.3

0.5

4.6

5.0

4.9

1.3

6.2

2001

11.4

0.5

4.7

5.2

4.7

1.5

6.2

2002

10.9

0.5

4.8

5.3

4.2

1.3

5.6

2003

10.6

0.5

4.9

5.4

4.0

1.1

5.2

03/02 -2.9%  -0.5%

2.3%

2.0%

-5.0%

-15.4%

-7.5%

2003年免费报纸异军突起,成为其他报纸零售下降的原因之一。同时,互联网在家庭的日益普及和2003年高流量的进入,也导致部分在报亭购买报纸的读者转移了方向。但是,调查资料没有提供任何结论性的证据,特别是没有证实零售下降的加速与互联网和免费报纸的发展有关系。

媒介发展管理部门提供的调查报告认为,报刊发展也具有周期性的特征。以1993年指数100为基础,13年来报刊营业额按不变价格计算,1990年处于峰值(110.5),1993年处于周期谷底(100),2000年是新的峰值(115.3),而2003年很可能又是周期的谷底(105.1)。这种对于周期性的概括和描述,是否反映了报刊发展的内在必然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检验和证实,因为考察的时间只有10来年而不是数十年,缺少足够的对比分析;但是,它对于深化研究不无启示意义。

(作者系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党总支书记、新闻学教授)

注释:

①媒体发展管理机构(DDM)成立于2000年,隶属于法国政府总秘书处。它承担整个大众传媒的发展使命,主要有三项任务:监护公共视听企业的现代化;完善报刊发展的公共援助体系;设计新闻、传播与互联网服务自由法规必需的改革。现任领导是行政法院审查官阿兰・瑟邦。

本文资料来自媒体发展管理机构2004年7月提供的《新闻与媒体》调查报告。这项报刊快速统计调查以全国300多家较有影响的报刊为样本,主要搜集报刊发行人的营业额资料,包括报纸外营业额和报纸营业额,后者分成四种收入类型,即:零售,预订,商业广告,小广告。调查的覆盖情况是:报刊类别84%,全国综合性政治报纸82.1%,地方综合性政治报纸95.5%,大众化专业报纸77%,技术与职业类报纸82%,免费报纸85%。调查问卷由全国信息统计委员会签署。

②经常提供地方性和政治类新闻与评论的出版物,包括地区、省级日报尤其是周报。

③经常提供国内和政治类新闻与评论的出版物,包括全国性日报尤其是新闻周报。

④主要题材技术性很强、引起相关专业人员兴趣的出版物。

零售业的调查报告篇3

彭博社商业周刊科技专栏记者

从POS机开始的安全塌方

不同以往的是,这次Target的数据泄露始于它的一家零售商,从最外层一石激起千层浪般摧毁了整个安全系统,再次印证了“网络边界”已成往事的事实。

自2013年年底,美国第四大零售商,连锁百货集团塔吉特(Target)破纪录地泄露1.1亿美国消费者信用卡数据之后,数据安全再次成了头条敏感词。受重创的不仅是美国零售业,和Target第四季度暴跌近五成的利润,还有消费者对个人数据及隐私的安全感。

近日,IT安全公司Tripwire在RSA大会上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Target数据泄露事件对企业安全策略的影响超过斯诺登事件。继2007年美国百货零售商TJX的9000万张信用卡及借记卡数据泄露后,Target成为最大的众矢之的。

2014年3月,美国参议院的商务、科学暨运输委员会(Committee on Commerce, Science and Transportation)了对Target数据泄露的分析报告。这份报告列出了整个事件的过程,从最初的入侵、破坏到2013年12月19日Target公告。

参议院认为,Target在黑客一连串的攻击中错失了本可遏止大规模外溢的机会。包括允许第三方存取Target网络,没有安装防病毒软件的自动提醒,未将客户的机密信息独立保存,忽视病毒软件的多次警告而给了黑客足够时间把数据移出内部网络。

2013年的感恩节前夕,Target的POS系统遭到恶意软件攻击。黑客侵入的目的是窃取Target在美国1797家门店顾客所使用的信用卡信息。在收银员扫描物品和刷卡等间隙,恶意软件伺机取得消费者的信用卡号,并将其存在已被侵入者操控的Target服务器中。

今年3月6日,首席信息官Beth Jacob引咎离职,成为因用户数据泄露下马的首位高管。在设立首席信息安全官后,Target和多家零售巨头决定采取多项措施,提升零售业的信息安全防护水平。其中,有一个举措备受关注,即成立零售业信息分享与分析中心(ISAC)。

目前,美国已有多个行业设立了类似ISAC的威胁情报分享中心,分享恶意软件和网络犯罪活动的情报,共享漏洞数据库。

网络安全公司Signifyd首席执行官Raj Ramanand认为,如今零售业面临的最大挑战,不再是及早发现黑客攻击和数据泄露,而是在数据进入网络地下黑市前,就识别到数据泄露的源头,从根本上遏制可能的侵袭。

迄今为止,Target面临的消费者及银行诉讼多达90有余。预计赔偿花费超过以往类似案件。据分析人士估算,费用或达数十亿美元。根据Target向投资者的第四季度报表,截止到2月1日,公司共花费6100万美元以“处理后事”。

今年Target的利润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6%,总交易量跌破自2008年开始公布交易额数据以来的最低值。

10年前,零售业内早已有“消除边界”的警告。其间各大零售商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还是出现了几次大规模的泄露事件。不同以往的是,这次Target的数据泄露始于它的一家零售商。恰恰是一个处于网络边界的零售业参与者,从最外层一石激起千层浪般摧毁了整个安全系统,这再次印证了“网络边界”已成往事的事实。

尽管祸起外墙,Target在此次事件中也罪不可恕。Target让那些所谓的外界人士仅凭用户名和密码,就可通过身份验证访问网络。Target在没有严格管理网络供应链风险的情况下,武断地向外界开放了网络,犯了常识性错误。

而今,黑客的触手不仅仅伸向了Target,至少还有3家知名零售商受到这次侵入的涟漪效应。事件发生不久,美国联邦调查局发文警告,提醒零售商注意提防更多潜在的攻击,尤其是日益严重的POS机等收银设备受恶意软件感染的可能性。

联邦调查局的评核报告指出,在短期内,尽管执法机构和安全公司都在积极行动,但是针对POS机的恶意软件侵害有增无减。此外,报告还强调了恶意软件的“地下论坛”,及其对POS机的潜在攻击手段,同时警告零售商加强其安全措施。

零售业的调查报告篇4

一些零售商诸如Kohl's连锁百货和JCPenney却已经承诺:他们会保持甚至增加促销预算,以便吸引那些比以前更为审慎的消费者。据BDO Seidman称,在被调查者中有32%的首席营销官坦言今年的广告预算比去年少,43%认为今年的预算和去年持平,只有25%的被调查者会在零售旺季增加广告经费。调查还显示,销售旺季的首选投放媒体是印刷品,大约有57%的CMO计划将其大部分广告预算花在印刷广告上,而只有21%选择广播。

BDO Seidman财务顾问公司的调查显示:在每年的零售业旺季,广告主和市场营销部门会适当削减其花费在零售渠道的广告支出。对于正身处经济危机中的人们来说,这个消息可能并不会让他们觉得大惊小怪。但有一些零售商诸如Kohl's连锁百货和JCPenney却已经承诺:他们会保持甚至增加促销预算,以便吸引那些比以前更为审慎的消费者。

据BDO Seidman称,在被调查者中有32%的首席营销官坦言今年的广告预算比去年少,43%认为今年的预算和去年持平,只有25%的被调查者会在零售旺季增加广告经费。

业内人士指出:“经济危机迫使零售商在很多方面不得不节衣缩食,而广告预算则是首先需要削减的部分。回顾历史,在这些经济赤字的艰难岁月,营销活动的指导原则也会相应的改变,它们不再俗丽虚饰,推销的主角也变成了那些硬通货和耐用消费品。”

调查还显示,销售旺季的首选投放媒体是印刷品,大约有57%的CMO计划将其大部分广告预算花在印刷广告上,而只有21%选择广播。

“有时,印刷媒体的费用比较低,也能够帮助广告主更好地把握销售高峰和投放计划,以便做出应对,”Fox-Simpson女士说,“零售商目前正在全面缩减开支,尽管如此,他们依旧对那些可能带来回报的领域充满兴趣,并且将预算更多地投入这些领域中。为此,零售商正在积极应对并重新评估其市场预算。”

今年,几乎所有的零售商都行动起来了,有88%的零售商宣称今年要举行更多的促销特卖活动,而去年只有73%的商家这么做。

“零售商中间蔓延着的悲观气氛是史无前例的,这正是金融市场的混乱局面导致的。毫无疑问,对于那些对商品价格十分敏感的消费者来说,零售商的做法将会带来很吸引人的促销氛围。”

然而,零售商们担心的远远不止节假日的人气萧条,他们还为经济复苏的能力忧心忡忡。大部分的零售商――大约有75%认为在2009年的第三季度到来之前,目前的不景气局面将不会有任何的起色,有些认为这个日子还要往后推――29%的被调查者认为经济会在明年第三季度有所好转,而17%的人则认为要到第四季度,另外有5%的人认为即使到了2010年,情况依然很难说。

零售业的调查报告篇5

GSP新规16条温湿度细则

第三十九条企业应当建立药品采购、验收、养护、销售、出库复核、销后退回和购进退出、运输、储运温湿度监测、不合格药品处理等相关记录,做到真实、完整、准确、有效和可追溯。

第四十七条中的三四则

(三)有效调控温湿度及室内外空气交换的设备;

(四)自动监测、记录库房温湿度的设备;

第四十九条经营冷藏、冷冻药品的,应当配备以下设施设备:

(二)用于冷库温度自动监测、显示、记录、调控、报警的设备;

(三)冷库制冷设备的备用发电机组或者双回路供电系统;

(四)对有特殊低温要求的药品,应当配备符合其储存要求的设施设备;

(五)冷藏车及车载冷藏箱或者保温箱等设备。

第五十一条运输冷藏、冷冻药品的冷藏车及车载冷藏箱、保温箱应当符合药品运输过程中对温度控制的要求。冷藏车具有自动调控温度、显示温度、存储和读取温度监测数据的功能;冷藏箱及保温箱具有外部显示和采集箱体内温度数据的功能。

第五十三条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计量器具、温湿度监测设备等定期进行校准或者检定。 企业应当对冷库、储运温湿度监测系统以及冷藏运输等设施设备进行使用前验证、定期验证及停用时间超过规定时限的验证。

第七十四条冷藏、冷冻药品到货时,应当对其运输方式及运输过程的温度记录、运输时间等质量控制状况进行重点检查并记录。不符合温度要求的应当拒收。

第八十五条第一则 第六则

(一)按包装标示的温度要求储存药品,包装上没有标示具体温度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贮藏要求进行储存;

(六)药品按批号堆码,不同批号的药品不得混垛,垛间距不小于5厘米,与库房内墙、顶、温度调控设备及管道等设施间距不小于30厘米,与地面间距不小于10厘米;

第一百零一条冷藏、冷冻药品的装箱、装车等项作业,应当由专人负责并符合以下要求:

(一)车载冷藏箱或者保温箱在使用前应当达到相应的温度要求;

(二)应当在冷藏环境下完成冷藏、冷冻药品的装箱、封箱工作;

(三)装车前应当检查冷藏车辆的启动、运行状态,达到规定温度后方可装车;

(四)启运时应当做好运输记录,内容包括运输工具和启运时间等。

第一百零七条企业应当根据药品的温度控制要求,在运输过程中采取必要的保温或者冷藏、冷冻措施。

第一百零八条在冷藏、冷冻药品运输途中,应当实时监测并记录冷藏车、冷藏箱或者保温箱内的温度数据。

第一百四十八条 第二则 (二)监测、调控温度的设备;

第一百五十一条 第三则 (三)有效监测和调控温湿度的设备;

第一百五十四条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计量器具、温湿度监测设备等定期进行校准或者检定。

第一百六十二条企业应当对营业场所温度进行监测和调控,以使营业场所的温度符合常温要求。

第一百六十四条 第八则

(八)冷藏药品放置在冷藏设备中,按规定对温度进行监测和记录,并保证存放温度符合要求;

第一百八十三条本规范为药品经营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对企业信息化管理、药品储运温湿度自动监测、药品验收管理、药品冷链物流管理、零售连锁管理等具体要求,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以附录方式另行制定。

GSP实施细则详解

GSP实施细则详解(一)

为贯彻执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推进广大药品经营企业的GSP改造,提高药品经营企业素质,规范市场行为,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日前印发了《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以下是有关人士对《细则》主要内容的解答。

问:《细则》对药品批发和零售连锁企业质量领导组织的具体职能是如何规定的?

答:《细则》第五条规定其具体职能是:1.组织并监督企业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等药品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2.组织并监督实施企业质量方针;3.负责企业质量管理部门的设置,确定各部门质量管理职能;4.审定企业质量管理制度;5.研究和确定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的重大问题;6.确定企业质量奖惩措施。

问:药品的批发和零售连锁企业质量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答:《细则》第七条规定其职能是:1.贯彻执行有关药品质量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2.起草企业药品质量管理制度,并指导、督促制度的执行;3.负责首营企业和首营品种的质量审核;4.负责建立企业所经营药品并包含质量标准等内容的质量档案;5.负责药品质量的查询和药品质量事故或质量投诉的调查、处理及报告;6.负责药品的验收和检验,指导和监督药品保管、养护和运输中的质量工作;7.负责质量不合格药品的审核,对不合格药品的处理过程实施监督;8.收集和分析药品质量信息;9.协助开展对企业职工药品质量管理方面的教育或培训;10.其他相关工作。

问:药品批发和零售连锁企业制定的质量管理制度应包括哪些内容?

答:《细则》第八条规定,药品批发和零售连锁企业制定的质量管理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1.质量方针和目标管理;2.质量体系的审核;3.有关部门、组织和人员的质量责任;4.质量否决的规定;5.质量信息管理;6.首营企业和首营品种的审核;7.质量验收和检验的管理;8.仓储保管、养护和出库复核的管理;9.有关记录和凭证的管理;10.特殊管理药品的管理;11.有效期药品、不合格药品和退货药品的管理;12.质量事故、质量查询和质量投诉的管理;13.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规定;14.卫生和人员健康状况的管理;15.质量方面的教育、培训及考核的规定。

问:《细则》对药品批发和零售连锁企业的质量管理机构有何规定?

答:《细则》第六条规定:药品批发和零售连锁企业应设置质量管理机构,机构下设质量管理组、质量验收组。批发企业和直接从工厂进货的零售连锁企业还应设置药品检验室。批发和零售连锁企业应按经营规模设立养护组织。大中型企业应设立药品养护组,小型企业设立药品养护组或药品养护员。养护组或养护员在业务上接受质量管理机构的监督指导。 问:药品批发和零售连锁企业质量管理机构和质量管理工作的负责人,以及质量管理相关工作人员应具备哪些条件?

答:《细则》第九条规定:药品批发和零售连锁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的负责人,大中型企业应具有主管药师(含主管药师、主管中药师)或药学相关专业(指医学、生物、化学等专业,下同)工程师(含)以上的技术职称;小型企业应具有药师(含药师、中药师)或药学相关专业助理工程师(含)以上的技术职称;跨地域连锁经营的零售连锁企业质量管理工作负责人,应是执业药师。

《细则》第十条规定:药品批发和零售连锁企业质量管理机构的负责人,应是执业药师或符合《细则》第九条的相应条件。

《细则》第十一条规定:药品批发和零售连锁企业药品检验部门的负责人,应符合《细则》第九条的相应条件。

《细则》第十二条规定:药品批发和零售连锁企业从事质量管理和检验工作的人员,应具有药师(含药师、中药师)以上技术职称,或者具有中专(含)以上药学或相关专业的学历。以上人员须经专业培训和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考试合格,并取得岗位合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从事质量管理和检验工作的人员应在职在岗,不得为兼职人员。

《细则》第十三条规定:药品批发和零售连锁企业从事药品验收、养护、计量和销售工作的人员,应具有高中(含)以上的文化程度。以上人员应经岗位培训和地市级(含)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考试合格,并取得岗位合格证书后,方可上岗。

《细则》第十四条规定:药品批发企业从事质量管理、检验、验收、养护及计量等工作的专职人员数量,不少于企业职工总数的4%(最低不应少于3人),零售连锁企业此类人员不少于职工总数的2%(最低不应少于3人),并保持相对稳定。

《细则》第十五条规定:药品批发和零售连锁企业从事质量管理、检验的人员,每年应接受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组织的继续教育;从事验收、养护、计量等工作的人员,应定期接受企业组织的继续教育。以上人员的继续教育应建立档案。

《细则》第十六条规定:药品批发和零售连锁企业在质量管理、药品检验、验收、养护、保管等直接接触药品的岗位工作的人员,每年应进行健康检查并建立档案。

问:《细则》对药品批发和零售连锁企业的仓储设施、仓储条件有何规定?

答:《细则》第十七条规定:药品批发和零售连锁企业应按经营规模设置相应的仓库,其面积(指建筑面积,下同)大型企业不应低于1500平方米,中型企业不应低于1000平方米,小型企业不应低于500平方米。

《细则》第十八条规定:药品批发和零售连锁企业应根据所经营药品的储存要求,设置不同温、湿度条件的仓库。其中冷库温度为2℃~10℃;阴凉库温度不高于20℃;常温库温度为0℃~30℃;各库房相对湿度应保持在45%~75%之间。

问:药品批发和零售连锁企业的药品检验室应具备哪些条件?

答:《细则》第十九条规定:药品批发和零售连锁企业设置的药品检验室应有用于仪器分析、化学分析、滴定液标定的专门场所,并有用于易燃易爆、有毒等环境下操作的安全设施和温、湿度调控的设备。药品检验室的面积,大型企业不小于150平方米;中型企业不小于100平方米;小型企业不小于50平方米。

《细则》第二十条规定:药品检验室应开展化学测定、仪器分析(大中型企业还应增加卫生学检查、效价测定)等检测项目,并配备与企业规模和经营品种相适应的仪器设备。

小型企业:配置万分之一分析天平、酸度仪、电热恒温干燥箱、恒温水浴锅、片剂崩解仪、澄明度检测仪。经营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还应配置水分测定仪、紫外荧光灯和显微镜。

中型企业:在小型企业配置基础上,增加自动旋光仪、紫外分光光度计、生化培养箱、高压灭菌锅、高温炉、超净工作台、高倍显微镜。经营中药材、中药饮片的还应配置生物显微镜。

大型企业:在中小型企业配置基础上,增加片剂溶出度测定仪、真空干燥箱、恒温湿培养箱。

GSP实施细则详解(二)

问:药品批发和零售连锁企业的验收养护室应符合哪些条件?

答:《细则》第二十一条规定:药品批发和零售连锁企业应在仓库设置验收养护室,其面积大型企业不小于50平方米;中型企业不小于40平方米;小型企业不小于20平方米。验收养护室应有必要的防潮、防尘设备。如所在仓库未设置药品检验室或不能与检验室共用仪器设备的,应配置千分之一天平、澄明度检测仪、标准比色液等;企业经营中药材、中药饮片的,还应配置水分测定仪、紫外荧光灯、解剖镜或显微镜。

问:药品批发和零售连锁企业的中药饮片分装设施应符合哪些要求?

答:《细则》第二十二条规定:药品批发和零售连锁企业分装中药饮片应有固定的分装室,其环境应整洁,墙壁、顶棚无脱落物。

问:《细则》对药品零售连锁企业的配送设施有何规定?

答:《细则》第二十三条规定: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应设置单独的、便于配货活动展开的配货场所。

问:药品批发和零售连锁企业的进货质量管理程序是什么?

答:《细则》第二十四条规定,购进药品应按照可以保证药品质量的进货质量管理程序进行。此程序应包括以下环节:

(一) 确定供货企业的法定资格及质量信誉。

(二) 审核所购入药品的合法性和质量可靠性。

(三) 对与本企业进行业务联系的供货单位销售人员,进行合法资格的验证。

(四) 对首营品种,填写首次经营药品审批表,并经企业质量管理机构和企业主管领导的审核批准。

(五) 签订有明确质量条款的购货合同。

(六) 购货合同中质量条款的执行。

问:药品批发和零售连锁企业在购销合同中应明确哪些质量条款?

答:《细则》第二十六条规定,购货合同中应明确质量条款。

(一) 工商间购销合同中应明确:

1. 药品质量符合质量标准和有关质量要求;

2. 药品附产品合格证;

3. 药品包装符合有关规定和货物运输要求。

(二) 商商间购销合同中应明确:

1. 药品质量符合质量标准和有关质量要求;

2. 药品附产品合格证;

3. 购入进口药品,供应方应提供符合规定的证书和文件;

4. 药品包装符合有关规定和货物运输要求。

问:药品批发和零售连锁企业对购进记录应如何管理?

答:《细则》第二十七条规定:购进药品,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完整的购进记录。

记录应注明药品的品名、剂型、规格、有效期、生产厂商、供货单位、购进数量、购货日期等项内容。购进记录应保存至超过药品有效期1年,但不得少于3年。

问:药品批发和零售连锁企业对销后退回的药品、特殊管理的药品及首营品种,应如何进行质量验收?

答:《细则》第三十一条规定:对销后退回的药品,验收人员按进货验收的规定验收,必要时应抽样送检验部门检验。

《细则》第三十二条规定:对特殊管理的药品,应实行双人验收制度。

《细则》第三十三条规定:首营品种应进行内在质量检验。某些项目如无检验能力,应向生产企业索要该批号药品的质量检验报告书,或送县以上药品检验所检验。

问:《细则》对药品检验的批数、原始记录、仪器设置的管理,作出了哪些具体规定?

答:《细则》第三十四条规定:药品抽样检验(包括自检和送检)的批数,大中型企业不应少于进货总批次数的1.5%,小型企业不应少于进货总批次数的1%。

《细则》第三十五条规定:药品检验部门或质量管理机构负责药品质量标准的收集。

《细则》第三十六条规定:药品检验应有完整的原始记录,并做到数据准确、内容真实、字迹清楚、格式及用语规范,记录保存5年。

《细则》第三十七条规定:用于药品验收、检验、养护的仪器、计量器具及滴定液等,应有使用和定期检定的记录。

问:药品批发和零售连锁企业在对药品进行质量验收时,应主要对哪些内容进行检查?

答:《细则》第二十九条指出,药品质量验收,包括药品外观的性状检查和药品内外包装及标识的检查。包装、标识主要检查以下内容:

(一) 每件包装中,应有产品合格证。

(二) 药品包装的标签和所附说明书上,有生产企业的名称、地址,有药品的品名、规格、批准文号、产品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等;标签或说明书上还应有药品的成分、适应症或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注意事项以及贮藏条件等。

(三) 特殊管理药品、外用药品包装的标签或说明书上有规定的标识和警示说明。处方药和非处方药按分类管理要求,标签、说明书上有相应的警示语或忠告语;非处方药的包装有国家规定的专有标识。

(四) 进口药品,其包装的标签应以中文注明药品的名称、主要成分以及注册证号,并有中文说明书。

进口药品应有符合规定的《进口药品注册证》和《进口药品检验报告书》复印件;进口预防性生物制品、血液制品应有《生物制品进口批件》复印件;进口药材应有《进口药材批件》复印件。以上批准文件应加盖供货单位质量检验机构或质量管理机构原印章。

(五) 中药材和中药饮片应有包装,并附有质量合格的标志。每件包装上,中药材标明品名、产地、供货单位;中药饮片标明品名、生产企业、生产日期等。实施文号管理的中药材和中药饮片,在包装上还应标明批准文号。

问:药品批发和零售连锁企业的药品验收记录应包括哪些内容?

答:《细则》第三十条规定:药品验收应做好记录。验收记录记载供货单位、数量、到货日期、品名、剂型、规格、批准文号、批号、生产厂商、有效期、质量状况、验收结论和验收人员等项内容。

GSP实施细则详解(三)

问:《细则》对药品的储存与养护作出了哪些具体规定?

答:《细则》第三十八条规定:药品储存时,应有效期标志。对近效期药品,应按月填报效期报表。

第三十九条规定:药品堆垛应留有一定距离。药品与墙、屋顶(房梁)的间距不小于30厘米,与库房散热器或供暖管道的间距不小于30厘米,与地面的间距不小于10厘米。

第四十条规定:药品储存应实行色标管理。其统一标准是:待验药品库(区)、退货药品库(区)为黄色;合格药品库(区)、零货称取库(区)、待发药品库(区)为绿色;不合格药品库(区)为红色。

第四十一条规定:对销后退回的药品,凭销售部门开具的退货凭证收货,存放于退货药品库(区),由专人保管并做好退货记录。经验收合格的药品,由保管人员记录后方可存入合格药品库(区)、不合格药品由保管人员记录后放入不合格药品库(区)。

退货记录应保存3年。

第四十二条规定:不合格药品应存放在不合格品库(区),并有明显标志。不合格药品的确认、报告、报损、销毁应有完善的手续和记录。

第四十三条规定:对库存药品应根据流转情况定期进行养护和检查,并做好记录。检查中,对由于异常原因可能出现问题的药品、易变质药品、已发现质量问题药品的相邻批号药品、储存时间较长的药品,应进行抽样送检。

第四十四条规定:库存养护中如发现质量问题,应悬挂明显标志和暂停发货,并尽快通知质量管理机构予以处理。

第四十五条规定:应做好库房温、湿度的监测和管理。每日应上、下午各一次定时对库房温、湿度进行记录。如库房温、湿度超出规定范围,应及时采取调控措施,并予以记录。

问:《细则》对药品的出库与运输作出了哪些具体规定?

答:《细则》第四十六条规定,药品出库时,应按发货或配送凭证对实物进行质量检查和数量、项目的核对。如发现以下问题应停止发货或配送,并报有关部门处理:

(一) 药品包装内有异常响动和液体参漏;

(二) 外包装出现破损、封口不牢、衬垫不实、封条严重损坏等现象;

(三) 包装标识模糊不清或脱落;

(四) 药品已超出有效期。

《细则》第四十七条规定:药品批发企业在药品出库复核时,为便于质量跟踪所做的复核记录,应包括购货单位、品名、剂型、规格、批号、有效期、生产厂商、数量、销售日期、质量状况和复核人员等项目。药品零售连锁企业配送出库时,也应按规定做好质量检查和复核。其复核记录包括药品的品名、剂型、规格、批号、有效期、生产厂商、数量、出库日期,以及药品送至门店的名称和复核人员等项目。

以上复核记录按《规范》第四十五条的要求保存。

《细则》第四十八条规定:药品运输时,应针对运送药品的包装条件及道路状况,采取相应措施,防止药品的破损和混淆。运送有温度要求的药品,途中应采取相应的保温或冷藏措施。

问:药品批发及零售连锁企业对药品销售记录应如何进行管理?

答:《细则》第四十九条规定:药品批发企业应按规定建立药品销售记录,记载药品的品名、剂型、规格、有效期、生产厂商、购货单位、销售数量、销售日期等项内容。销售记录应保存至超过药品有效期1年,但不得少于3年。

问:药品批发及零售连锁企业对于售出药品的不良反应情况,应做哪些工作?

答:《细则》第五十条规定:药品批发和零售连锁企业应按照国家有关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的规定和企业相关制度,注意收集由本企业售出药品的不良反应情况。发现不良反应情况,应按规定上报有关部门。

问:《细则》对药品零售企业的质量管理机构有何规定?

答:《细则》第五十二条规定:药品零售企业应按企业规模和管理需要设置质量管理机构,其职能与本细则第七条相同。小型零售售如果因经营规模较小而未能设置质量管理机构的,应设置质量管理人员,其工作可参照管理机构的职能进行。

问:《细则》对药品零售企业及药品零售连锁门店质量管理工作的负责人及相关工作人员有何规定?

答:《细则》第五十四条规定:药品零售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的负责人,大中型企业应具有药师(含药师和中药师)以上的技术职称;小型企业应具有药士(含药士和中药士)以上的技术职称。

药品零售连锁门店应由具有药士(含药士和中药士)以上技术职称的人员负责质量管理工作。

《细则》第五十五条规定:药品零售企业从事质量管理和药品检验工作的人员,应具有药师(含药师和中药师)以上技术职称,或者具有中专(含)以上药学或相关专业的学历。

药品零售企业从事药品验收工作的人员以及营业员应具有高中(含)以上文化程度。如为初中文化程度,须具有5年以上从事药品经营工作的经历。

《细则》第五十六条规定:药品零售企业从事质量管理、药品检验和验收工作的人员以及营业员应经专业或岗位培训,并经地市级(含)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考试合格,发给岗位合格证书后方可上岗。

从事质量管理和检验工作的人员应在职在岗,不得在其他企业兼职。

《细则》第五十七条规定:药品零售连锁门店质量管理、验收人员和营业员应符合本细则第五十五条和五十六条中的相关规定。

GSP实施细则详解(四)

问:药品零售企业和药品零售连锁门店的质量管理制度应包括哪些内容?

答:《细则》第五十三条规定,药品零售企业制定的质量管理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一)有关业务和管理岗位的质量责任;(二)药品购进、验收、储存、陈列、养护等环节的管理规定;(三)首营企业和首营品种审核的规定;(四)药品销售及处方管理的规定;(五)拆零药品的管理规定;(六)特殊管理药品的购进、储存、保管和销售的规定;(七)质量事故的处理和报告的规定;(八)质量信息的管理;(九)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规定;(十)卫生和人员健康状况的管理;(十一)服务质量的管理规定;(十二)经营中药饮片的,有符合中药饮片购、销、存管理的规定。

药品零售连锁门店的质量管理制度,除不包括购进、储存等方面的规定外,应与药品零售企业有关制度相同。

问:《细则》中对药品零售企业和零售连锁门店在企业人员的管理方面,作出了哪些规定?

答:《细则》第五十八条规定:药品零售企业和零售连锁门店应按照本细则第十五条的要求,对企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

《细则》第五十九条规定:对照本细则第十六条的规定,药品零售企业和零售连锁门店的相关人员以及营业员,每年应进行健康检查并建立档案。

问:《细则》对药品零售企业和零售连锁门店的营业场所作出了哪些具体规定?

答:《细则》第六十条规定,用于药品零售的营业场所和仓库,面积不应低于以下标准:(一)大型零售企业营业场所面积100平方米,仓库30平方米;(二)中型零售企业营业场所面积50平方米,仓库20平方米;(三)小型零售企业营业场所面积40平方米,仓库20平方米;(四)零售连锁门店营业场所面积40平方米。

《细则》第六十一条规定:药品零售企业和零售连锁门店的营业场所应宽敞、整洁,营业用货架、柜台齐备,销售柜组标志醒目。

问:药品零售企业和零售连锁门店的设施设备应符合哪些要求?

答:《细则》第六十二条规定:药品零售企业和零售连锁门店应配备完好的衡器以及清洁卫生的药品调剂工具、包装用品,并根据需要配置低温保存药品的冷藏设备。

《细则》第六十三条规定:药品零售企业和零售连锁门店销售特殊管理药品的,应配置存放药品的专柜以及保管用的设备、工具等。

《细则》第六十四条规定:药品零售企业的仓库应与营业场所隔离,库房内地面和墙壁要平整、清洁,有调节温、湿度的设备。

《细则》第六十五条规定:药品零售企业设置药品检验室的,其仪器设备可按本细则第二十条对小型药品批发企业的要求配置。

问:《细则》对药品零售企业和药品零售连锁门店的药品购进、验收、配送工作,作出了哪些具体要求?

答:《细则》第六十六条规定:药品零售企业应按本细则第二十四条、二十五条、二十六条、二十七条、二十八条的要求购进药品,购进记录保存至超过药品有效期1年,但不得少于2年。药品零售连锁门店不得独立购进药品。

《细则》第六十七条规定:药品零售企业应按本细则第二十二九条、三十条、三十二条的相关要求进行药品验收。

《细则》第六十八条规定:药品零售连锁门店在接收企业配送中心药品配送时,可简化验收程序,但验收人员应按送货凭证对照实物,进行品名、规格、批号、生产厂商以及数量的核对,并在凭证上签字。送货凭证应按零售企业购进记录的要求保存。

验收时,如发现有质量问题的药品,应及时退回配送中心并向总部质量管理机构报告。

《细则》第六十九条规定:药品零售企业购入首营品种时,如无进行内在质量检验能力,应向生产企业索要该批号药品的质量检验报告书,或送县以上药品检验所检验。

问:《细则》对药品零售企业的药品储存,作出了哪些要求?

答:《细则》第七十条规定:药品零售企业储存药品,应按本细则第三十八条、三十九条、四十条、四十二条、四十五条进行。

对储存中发现的有质量疑问的药品,不得摆上柜台销售,应及时通知质量管理机构或质量管理人员进行处理。

问:药品零售企业和零售连锁门店在陈列药品方面应符合哪些要求?

答:《细则》第七十一条规定:药品零售企业和零售连锁门店营业店堂陈列药品时,除按《规范》第七十七条的要求外,还应做到:

(一) 陈列药品的货柜及橱窗应保持清洁和卫生,防止人为污染药品。

(二) 陈列药品应按品种、规格、剂型或用途分类整剂摆放,类别标签应放置准确,字迹清晰。

(三) 对陈列的药品应按月进行检查,发现质量问题要及时处理。

问:《细则》对药品零售企业和零售连锁门店在药品销售方面,作出了哪些具体规定?

答:《细则》第七十二条规定:药品零售企业和零售连锁门店应按国家药品分类管理的有关规定销售药品。

(一) 营业时间内,应有执业药师或药师在岗,并佩戴标明姓名、执业药师或其技术职称等内容的胸卡。

(二) 销售药品时,应由执业药师或药师对处方进行审核并签字后,方可依据处方调配、销售药品。无医师开具的处方不得销售处方药。

(三) 处方药不应采用开架自选的销售方式。

(四) 非处方药可不凭处方出售。但如顾客要求,执业药师或药师应负责对药品的购买和使用进行指导。

(五) 药品销售不得采用有奖销售、附赠药品或礼品销售等方式。

《细则》第七十三条规定:药品零售企业和零售连锁门店销售的中药饮片应符合炮制规范,并做到计量准确。

问:《细则》对药品零售企业和零售连锁门店的服务方面,提出了哪些要求?

答:《细则》第七十四条规定:药品零售企业和零售连锁门店应按照本细则第五十条,做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工作。

《细则》第七十五条规定:药品零售企业和零售连锁门店在营业店堂内进行的广告宣传,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细则》第七十六条规定:药品零售企业和零售连锁门店应在营业店堂明示服务公约,公布监督电话和设置顾客意见簿。对顾客反映的药品质量问题,应认真对待,详细记录,及时处理。

问:《细则》中提到的批发企业指的是什么?

答:《细则》中提到的批发企业是指具有法人资格的药品批发企业,或是非专营药品的企业法人下属的药品批发企业。

问:《细则》中提到的企业规模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答:《细则》第七十八条指出,细则中所指企业规模的含义是:

(一) 药品批发或零售连锁企业

1. 大型企业,年药品销售额20xx0万元以上;

2. 中型企业,年药品销售额5000万元~20xx0万元以下。

3. 小型企业,年药品销售额5000万元以下。

(二) 药品零售企业

1. 大型企业,年药品销售额1000万元以上;

2. 中型企业,年药品销售额500~1000万元;

3. 小型企业,年药品销售额500万元以下。

零售业的调查报告篇6

虽然食品和饮料行业曾经是消费者最信任的行业之一—今年的爱德曼行业信任晴雨表(Edelman’s Trust Barometer)显示,食品和饮料行业仅排在科技品牌和汽车品牌之后。但现在,人们对这个行业存在信任危机,营销者必须采取行动才能保护自己品牌的声誉。市场研究公司Canadean调查了2000名消费者,推出客户定制解决方案(Canadean Custom Solutions)。该报告表明,马肉丑闻爆光之后,近40%的消费者不相信市场上的主要超市品牌。除此之外,超过一半的人对超市的肉类食品质量持怀疑态度。然而,有88%的消费者责备的对象则是那些污染肉类食品的供应商。

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已经凸显,但是营销者是否能对这方面的业务管理发挥作用,这个问题值得商榷。

此前在乐购工作的一位营销人员说,营销部门应该对供应链有很好的认识。“作为零售行业的营销者,就是要让产品顺利上架,并且起到帮助产品销售的作用,其中的具体工作包括店内产品包装、定位、销售材料布置、货架标签设计,并且确保产品有合适的定价。”

乐购是第一个被卷入马肉丑闻的商家,它随后发表“致客户的一封信”,而乐购首席执行官菲利普·克拉克(Philip Clarke)也在最近召开的全国农民联盟会议上(National Farmers Union Conference)发言致歉。同时乐购还在全国报刊上针对该事件表明态度,并创建了一个新的网站,让人们详细了解乐购店内销售食物的信息。乐购希望通过一系列活动,能够解除消费者的恐惧。

“我知道,有几大零售商被揭露其销售的食品中掺杂了马肉,乐购也被曝出有这样的问题,这会动摇消费者对食品零售商及其销售的产品的信心。”克拉克说,“消费者向我们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希望乐购让供应链管理更透明,让消费者更加了解食品从原料到成品的整个过程。我们已经了解了消费者的需求,正在开展一些能够带来持久变化的工作。”

而就在上周,阿斯达超市撤回了两个速冻披萨,并且发表了相关的声明,希望客户能对自己的食品抱有信心。在阿斯达2月业绩会上,其首席执行官安迪·克拉克(Andy Clarke)针对马肉丑闻发表声明:“这可能是因为供应链出了问题,但对于客户而言这并不重要,问题的关键在于这已经是我们的问题,我们必须解决这个问题。”四大超市和其他商家也都明确表示要共同应对这场信誉危机。

去年12月,优质香肠品牌Debbie&Andrew负责人黛比·科布尔(Debbie Keeble)和创意机构Elmwood共同推出Heck优质肉类品牌。黛比说,每个品牌都应该承担自己的责任。她同时呼吁让肉类来源更有透明度。她说:“这需要更多的监管控制,对那些真正重要的环节进行把控。首先是生产商环节,其次是零售商环节也要进一步把关。零售商不能以生产商作为借口,认为‘生产商说产品已经过关了’,不能以为这样就可以了事,这是不够的。”

在食品危机中,消费者迫切希望获得值得信赖的信息。市场调查公司Futures Company隶属于Kantar市场研究集团,该公司全球客户和战略部门负责人劳埃德·伯德特(Lloyd Burdett)说,英国消费者曾经将零售商作为值得信赖的企业权威,但如今人们发现零售商“存在瑕疵,虽然这不完全是他们的过错,但是他们应该负起同样的责任”。劳埃德补充说:“时不时还会听到一些类似的食品行业丑闻,消费者对此已感到厌倦。目前,消费者不相信任何牛肉产品,除非政府宣布牛肉产品是安全的。”

诚实营销战略

不仅是牛肉遭受丑闻困扰,快餐食品和碳酸饮料的名声也岌岌可危。此前人们曾经呼吁让电视禁止播放垃圾食品广告,并且对碳酸饮料加收20%的税收。而来自皇家医学院(Academy of Medical Royal Colleges)的一份研究报告,已经引起营销行业和广告行业关注,并引起人们对这份报告的激烈辩论。

“这些垃圾食品每年在英国市场投放的广告额为10亿英镑,”利物浦大学公共卫生教授兼英国公关卫生学院(Faculty of Public Health)专家成员西蒙·凯普韦尔(Simon Capewell)说,“我们作为成熟成年人深知一点,即这些产品是不利于身体健康的。虽然对于这种说法,广告行业的从业者会争辩说这些产品带来的影响很小,而且他们正在为此寻求对策。”

可口可乐的竞争对手SodaStream公司正在实施“成分诚实战略”。“采用这种战略可以转变公众的看法。现在消费者更加重视吃什么食物,更加注意区分哪些是健康食品。但这并意味着软饮料明天就会被驱逐出市场,只是说我们要做出新的平衡。”

实施“成分诚实战略”的目的在于减少英国的肥胖现象,起到保护儿童的作用。这是碳酸饮料品牌SodaStream董事总经理菲奥娜·郝普(Fiona Hope)关注的重点,她认为肥胖现象和儿童保护已经到了令人担忧的地步。

菲奥娜认为,从品牌的角度看,政府的教育计划能够对企业的“诚信真实营销战略”起到辅助的作用,以便让消费者根据产品成分和健康的饮食目标,做出明智的购买决策。

“这意味着需要一笔更大的投资,以便教育消费者明白平衡饮食的重要性,让消费者知道对高糖饮料的摄入量要适度。”菲奥娜说,“如果我们要减少儿童肥胖,那么对食品成分、糖和脂肪含量就一定要诚实,这些都是品牌要坚持标注的重要内容。”

社区努力

2009年,英国卫生署推出了一场针对社会肥胖问题的运动“为生活而改变” (Change4Life),声明在两年内要投入54亿英镑,用于帮助解决社区的公共健康问题。

然而,卫生部部长丹·保尔特(Dan Poulter)说,品牌和营销者也应该有所响应:“这不只是政府的事情,我们期待行业、健康专业人士和志愿者携手合作,共同帮助人们改善饮食和生活方式。”

乐施会日前刚刚公布了《品牌背后的报告》(Behind the Brands),抨击那些道德标准低的食品企业,鼓励消费者通过社交媒体抨击这些食品企业。

消费者希望了解更多关于食品成分来源的信息。因此,乐施会用了一年时间,对那些自称已经在供应链上履行道德责任的世界十大食品和饮料公司进行调查。

该报告依照七大标准对这些企业进行排名。七大标准包括:供应链运营透明度、员工权益保障、提供原材料的农民权益保障、女性权益保护、水资源管理、土地使用管理,以及减轻对气候变化影响的措施。

调查结果表明,英国联合食品集团(Associated British Foods)在世界十大食品和饮料公司中是最差的企业—虽然这十大企业的整体评级都是“非良好”。

“之所以要进行排名,是希望让消费者有机会利用社交媒体给这些企业施加压力,让企业做正确的事情,真正赢得消费者信任。”乐施会宣传总监菲尔·布鲁姆(Phil Bloomer)说。

但英国联合食品集团坚决否认了这一指控,反面声称:“我们给予生产商、社区和环境最大的尊重。”

公平贸易热饮公司Cafedirect首席执行官约翰·斯蒂尔(John Steel)认为,乐施会是一个令人信任的团体,它凸显了“企业声明和事实之间的巨大差距”。“乐施会的报告有助于让企业朝着消费者期望的方向改进。”斯蒂尔说,“消费者需要一个独立的信息源,以此了解品牌和企业的相关信息。消费者为自己信得过的企业买单,反过来,企业也必须明白,如果自己不能兑现承诺,最终将被曝光。”

承担“最终责任”

斯蒂尔认为,尤其是超市零售商,要想重新获得消费者信任,就必须承担企业责任,并且要向消费者证明这一点。

“零售商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就像合作社集团(Co-operative Group)首席执行官彼得·马克斯(Peter Marks)所说,零售商要对自己销售的产品承担‘最终责任’(Ultimate Accountability)。”

消费者尤其强调红肉来源的重要性,调查机构YouGov Sixth Sense的报告表明,20%的受访者表示肉的出处非常重要。相比之下,14%的受访者认为牛奶的出处是关键,而认为奶酪的出处才是关键的受访者为12%。

而超市零售商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也必须保证业务正常运营并且让自己的股东满意。曾经在乐购工作过的一名营销人员说:“随着时间推移,提高绩效和增加利润永远是零售商的目标之一,只有这样才能让股东高兴。因此商家要预见到,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股东要求的提高,产品质量将成为最必须重点考虑的因素。”

该营销人员认为,如果这种情况得到改善,那么商家将重新获得消费者的信任。“最好的零售商在问题发生时,能通过有效的公关活动留住现有的客户并从竞争对手那里获得一些新客户。如果能够有效地处理好这种情况,那么乐购及其他零售商的市场地位将不会受到影响。”

“有趣的是,有些零售商制定好营销计划之后却遇到这样一个问题:零售商对自己的供应商究竟了解多少?”要重新获得消费者信任,这就是企业的机会所在。公开、诚实的行为将帮助企业重拾消费者信心,这正是营销者要努力实现的目标。

食品信赖度统计数据

超过三分之一(36%)的英国人表示,与发生马肉丑闻事件之前相比,现在不太想购买肉类加工食品。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不会购买肉类加工食品,而只有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买任何肉类食品都没有区别。这是美国市场研究集团Kantar调查得出的结论,参与调查的人数为6000人。

47%的男性说购买肉类加工食品时像以前一样没有变化,而有相同想法的女性比例超过了四分之一(26%)。近三分之一的女性和18%的男性说自己从来没有买过肉类加工食品。

加工食品的销售额在过去的5年里上升了三分之一,单单在过去的一年里销售额就上升了15%。而冷冻汉堡的销售额下降了43%,冷冻即食餐的销售额下降了13%。

93%的英国消费者将价格作为决定购买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对比之下,只有73%的受访者表示在做出购买决策时会考虑健康因素,32%的受访者会考虑自己购买的产品是否是公平贸易商品,22%的受访者会考虑它们是否是有机食品。

观点

兑现品牌承诺

文/露西·汉德利(Lucy Handley)

《营销周刊》(Marketingweek)特写主编

由于马肉丑闻和乐施会《品牌背后的报告》(Behind the Brands)等事件,当涉及供应链问题时,营销者发现自己所处的位置非常棘手。前不久,英国特许采购及供应学会(Chartered Institute of Purchasing and Supply)了一份调查报告,报告指出,只有53%的企业有自己的供应链风险和管理应对战略,但就目前的市场形势看,零售商品牌在相关方面做的工作远远不够。

作为营销者,能对这种供应链运营事件起到什么影响呢?营销者要和购物者对话,询问购物者关于企业产品质量和价值的期望,制定相应的媒体传播计划。营销者要针对品牌许下的承诺开展宣传活动,并保证兑现这些承诺。

乐购和其他知名零售商针对这些事件明确表态,并且进行产品测试,开展相关的宣传活动,这些做法值得肯定。就以往的情况看,乐购和消费者之间的沟通策略是明确而有效的。

其他一些大品牌则推出基于价格的营销活动,试图以此将此前的行业丑闻掩盖过去。这些企业必须谨慎行事,要让信息传播到位,让人们对企业销售的产品质量放心,而不能让人们再次恐慌。

消费者信任将会回归,但是社交媒体让人们有更多的权利表明自己的想法,营销者必须和消费者持续对话。

诚信和真实的营销

文/菲奥娜·霍普(Fiona Hope)

SodaStream英国董事总经理

马肉丑闻爆发后,消费者对一些品牌和供应商的信心降到了有史以来的最低点。现在与以往任何时候比,消费者更希望食品和饮料零售商和品牌商能够充分透明—不管是通过何种方式,通过营销、公关、广告,或者干脆是通过包装上的信息,消费者希望看到企业在提高透明度方面做出努力。消费者需要保证自己购买的商品是安全的,并且希望确切知道自己购买的食品是否真正可靠。

而对于食品和饮料成分、糖和脂肪含量也要诚实,这是品牌保持透明度的重点之一,如果我们要减少这个国家的儿童肥胖现象就要做到这一点。品牌必须避免以往只注重利润率的做法,要营造一种“对你更好”的市场氛围。目前,成人和儿童肥胖现象都到了令人担忧的地步,并且一年比一年严重。政府和企业要在这方面加大投入,教育人们认识到平衡饮食和适度消费高糖食品的重要性。

全民教育应从上往下进行,在学校可以引入健康顾问,建立一种健康饮食文化,而不是只针对家庭额外征税。如果我们要改变现实,那么关于肥胖问题的教育将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从品牌的角度看,可以通过诚信和真实的营销策略支持政府的教育计划,帮助公众根据产品成分和自己的饮食偏好,做出明智的购买决策。

了解自己的产品

至关重要

文/丹·克罗斯利(Dan Crossley)

食品道德委员会执行总监

营销者要更多地了解供应链情况,以便确保企业掌握重要的营销信息。虽然作为营销者,不需要对食品安全和可追溯的所有技术环节了如指掌,但是,一个好的营销者不应该只会想出那些吸引人的品牌口号,还要尽可能地了解自己的产品,包括了解采购团队和供应链团队的工作及其挑战性,这样才能对产品的真实性进行背书。

消费者对供应链的了解程度是否影响他们的购买决策?这是否是消费者关注的因素?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答案是肯定的。如果消费者知道产品的确切来源以及产品是如何制造的,那么他们将对产品更有兴趣,他们将更加看重这些食物,其结果是多吃少浪费。这对于许多国家而言都是一个大问题,比如英国,相关数据表明,平均每个人把自己购买食品的四分之一丢掉。

而作为零售商,要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供应商。零售商要充分了解供应商产品的成分来源。为此,零售商必须和供应商确立更长远、更公平的合作关系。两者的地位是平等而公正的。如果零售商能够与供应商重新建立关系,那么将很快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零售业的调查报告篇7

聪明的经理靠挖掘现有资源取得更多成果。既然推销员是最宝贵的资源,他们就想方设法充分利用销售人员的时间和技巧:为他们提供更"肥"的客源线索;把零星生意让给零售商;为顾客组织推销报告会,用一个下午时间就取得三十次业务拜访才能取得的成绩。

下面介绍四家公司挖掘销售潜力的策略:

雷诺士烟草公司

:顾客的需求转向低价香烟。根据零售商的要求,销售人员花在服务和推销这些低价牌子的香烟上的时间越来越多,而这种香烟给公司带来的利润却较少。

解决办法 :由批发商和分销商分别负责销售和推广打连锁店商标专营香烟(private - label brands)。

公司原想让营业代表推销高价的产品,但零售商却想要低价牌子。雷诺士烟草公司(R. J. Reynolds Tobacco译名)贸易营销副总裁亨德里克斯(Sam Hendricks)说:"业务代表不象十年前那样有效地推广骆驼牌香烟,他们不得不分出时间推销低档牌子。"

有个办法公司以前不愿采用:有选择地为某些零售商或批发商生产打他们牌子的专营香烟,供其独家营销。反对的理由是:雷诺士已经有几种价格比最高档香烟低50%的低价牌子香烟,专营品牌可能会和那些低价产品自相残杀。

不过,许多大零售商和分销商都吵着要用他们自己的牌子。1992年2月,一个拥有148家批发商的联合会联合营销集团(Peer Marketing译名),要求雷诺士为其成员生产两种打自己牌子的产品,看来时机成熟了。

亨德里克斯说:"专营品牌正在香烟生意中走红,很有市场。如果我们不改变决定,批发商就会涌向别的烟草公司,因为其它厂家生产专营品牌香烟已经好几年了。我们决定参加这一角逐。"

雷诺士起誓要为这场角逐订立游戏规则。雷诺士的使命就是要在香烟行业的每个门类都独占鳌头。所以,有心达成专营品牌协议的经纪人就面临着几个障碍:他们能保证这些牌子能给雷诺士带来利润吗?他们有没有为这些牌子制订营销策略?最重要的是,他们是否正在营销其它厂生产的专营香烟?

1992年3月,生意谈成了,雷诺士同意提供特制香烟及包装,还有商店展示材料及保促销资金。

剩下的事就看联合营销集团的分销商了。例如,假设雷诺士为每箱香烟提供一美元促销金,分销商可以任意支配这笔钱。他们可以给零售商每箱五十美分促销金,也可以让自己的推销员每向主要零售商卖出一箱,就提取十美分佣金。"我们可以告诉他们其他分销商的成功做法,但不会为他们制定政策,"亨德里克斯说, "因为每个市场都有细微差别。"

机器人有限公司

问题:客户线索完成不力,对业务的跟进活动缺乏监控。

解决办法 :把跟进客户线索的工作承包出去,建立报告制度,并利用上的电话营销能力如果你问安德鲁斯(Chris Andrews),机器人研究有限公司(Robot Research Inc.译名)以前如何处理客户线索,他会直截了当地说:"一般而言,没人处理。"

安德鲁斯是营销服务经理,现在工作遇到麻烦。机器人公司在广告、展销一类事情上花很多钱。但是,当潜在客户的兴趣被激起后,公司的员工却常常由于负担过重而无暇顾及他们。

业务的跟进工作也杂乱无章。每个都经手一大堆产品,有的甚至是对手的产品,因而穷于应付来自好几个方向的线索。

但当他和查询处理服务公司(Inquiry Handling Service)联手,并花一年时间建立了一个快速填写和监控业务线索的系统之后,一切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新系统中,机器人公司通过调制解调器或信件把线索转到查询服务公司,后者负责寄出带有回函卡的资料。如果有填好的回函卡寄回来的话,查询服务公司就会给这个潜在客户打电话,询问一系列问题,其中包括:您是决策人吗?你打算买闭路电视设备吗?你需要我们安排业务代表上门拜访吗?如果这三个问题对方的答复都是肯定的,那么可以断定这是个"极有希望且合格"的业务线索。

安德鲁斯说:"告诉你吧,这些线索转到手里,他们高兴死了。"查询服务公司的跟踪研究表明,其中32%的线索最终买了机器人公司的产品。

其它改进也到位了。经理们把客户状态信息汇总给安德鲁斯,他又把信息转给查询服务公司,查询服务公司再把逐月更新的信息报给安德鲁斯。这样,机器人公司总部、销售经理及公司之间的距离大大缩短了。安德鲁斯又搞了一个题为"您买了吗?"的电话调查,从而准确地掌握了市场营销计划的成效。

这一系列改革花了多少钱?每年二万八千美元而已。其中还包括了对付查询服务公司的服务费。对安德鲁斯来说,建立这个系统只需额外多花一点时间。

成效如何呢?1992年,对市场营销每投入一美元就有4.75美元的回报。机器人公司使50%"极有希望且合格"的客户买了自己的产品,比上一年增加一倍。

明镜有线电视公司

问题:业务员流失率超30%,业务员发掘客户的工作做得不够;销售额太低。

解决办法:进行两次全面的销售力量审核。

对销售力量进行彻底审核是很吓人的举动。那么,为什么不一点一点来呢?比如先从分配制度或拜访报告表入手。为什么不把工作分解为可操作的小块呢?

因为有时光这样做还不够,这是明镜有线电视公司(Times Mirror Cable Television Inc.译名)多维媒体服务部副总裁佩蒂特(Connie Pettit)的看法。业务员的流动率过高引起了她的警觉,所以指派了一个任务小组调查部门内的整个销售过程。结果发现,业务员发掘客户的工作做得不够。

于是就规定每天至少要做多少次陌生拜访,情况略有改善。还聘了一些业务助理,并且添置了新的生产设备,这些措施也有所帮助。但佩蒂特仍觉得销售人员的表现没有达到标准。

因此,她聘请了加州IDK集团(IDK Group译名)的总裁卡吉尔(Gil Cargill)。在对销售力量做了调查并视察了现场后,卡吉尔发现了十几个存在的地方。据此,佩蒂特把需要关注的问题集中在三个方面:发掘客户工作;让经理对业务员的业绩负责;强化销售演示。

以前培训项目的重点集中在成交和克服顾客的购买异议上,现在她把培训重点放在挖掘客户和找准顾客需求上。

销售演示也做了相应调整。佩蒂特说:"以前我们仅仅是推销我们想卖的东西。你要是开,找妇女填满妇产科床位,那么做倒无所谓。"所以,她正在准备一个销售演示模式,旨在帮助业务员抓准合适时机提出试探性问题,以及学会为顾客制订市场营销计划。

强化销售经理的责任是第三项需要关注的问题。纠正业务员的缺点时,经理的典型做法是让他们看录象带,而不是做角色扮演或帮他们拜访顾客的过程,看哪些出了毛病。佩蒂特说:"我们要经理不仅负责任,而且能成为导师兼领导。我们要让他们拿出策略来。"

为确保这一切得到实施,首先,她把IDK集团的报告分发给区域经理,让他们决定如何在自己的业务地区具体实施。另外,由于有了新的自动化系统,他们能够更密切地监督业务代表的工作和客户的状态。

这招灵吗?的收获给予了肯定的回答:业务员流动率下降了,销售额却上升了34%。

制造系统公司

问题:销售力量不足,产品复杂,上层客户难以渗透。

解决办法:销售报告会。

这可以说是销售领域的最大挑战:产品是以《财富》杂志1000强为对象的昂贵软件,要向那些根本没有耐心谈几个月才成交的职员进行推销;还有,您的公司是一定新公司,成立不到五年,实在是默默无闻。

机会将要涌现?还是因此而一败涂地?克罗斯(Jan Cross)对此持乐观看法。她是制造系统公司(Make System Inc.译名)的营销经理,她的任务之一是为业务代表减去一些繁重的工作。

这可不容易,因为出售一套该公司的软件通常包括七个步骤,每个步骤都要求业务代表至少打一次电话或亲自拜访一趟。克罗斯说,如果一个业务代表一天能做两次销售演示或示范,就很幸运了。他们还要与以前的客户保持联系。克罗斯说:"整个销售周期需要半年左右时间,其中没多少活动余地。"

那么,简单易行的办法在哪里,当然是销售报告会。

"这不是那种强横硬卖的报告会,"克罗斯说,"我们需要让顾客和潜在客户知道我们是谁,我们的产品是什么,以及顾客是谁。"

每次报告会前大约一个月,克罗斯就从各种名册中挑选150到200个有希望做成生意的顾客。在邀请信寄出十天后,一个专做电话营销的公司再打电话给顾客,以证实他们收到了邀请,并为制造系统公司再做一次快速广告。

通常,有三十到四十人参加这类三小时的报告会。报告会先放一个小时的演示幻灯牌,通常由制造系统公司总裁介绍公司的、产品范围、顾客的主要来源以及未来的产品。中间简短休息之后,与会者吃自助餐。然后看资产管理软件演示。

最后搞一个抽奖节目,奖品为一台产量很小的珍藏版相机。目的有两个:一是为确保与会者都不中途退场;二是为了让他们填写对报告会的意见及有关将来软件购买计划的调查表。在48小时之内,公司会向与会者发生感谢信,并将与会者名册寄送地区经理。

报告会的成果令人振奋。如参加纽约一次报告会的32人中有九人要求公司派人到他们的办公室做产品示范;华盛顿的一次报告会的十八名与会者中有二人签了合同。

克罗斯说:"报告会缩短了销售周期。我们的产品不是用在个人电脑上的,所以不能把软盘寄给客户看。但如果不看一看我们的产品你是没法喜欢它的,因此搞大规模展示就很合适。"

零售业的调查报告篇8

文章标题:述职报告(啤酒销售)

今年以来,我负责**啤酒销售工作。一年中,我认真履行职责,切实做好销售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下面,就一年来工作述职如下:

一、开展了“零风险”服务。自**啤酒承诺“零风险”以来,我对消费者零风险服务进行了认真调查研究,认为要通过**啤酒零缺陷产品、精巧细腻的市场细分服务消费者,消费者购买的每一瓶啤酒,都印有800全国免费服务电话,通过沟通,拉近了消费者和青啤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强化了**啤零缺陷的品质。我通过专业化的服务,及时帮助**加速走货,从商品陈列到货柜展示,再到无处不在的POP招贴提示,业务代表一路跟踪,使得每个终端成为完美终端,个个作成为样板工程,**啤卖的不仅是商品,更重要的是专业化服务,并带来的丰厚回报。据统计,年内销售额达到了**元。

二、拓宽了市场。在年初以前,**市场上**啤酒占市场达90%以上。而**啤酒较我们的啤酒落后许多,对于竞争,我们采取了提高服务质量的办法,大做销售广告,在当地多家媒体做广告,收到了明显的效果。结果使**地老百姓对**啤酒家喻户*,人人皆知。同时我们大力在农村促销啤酒。在促销中,采取赠品与奖励办法,对农民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如针对部分农民急需农机却缺少资金的情况,在开盖有奖活动中,把一等奖设为农用三轮车,而不是彩电、冰箱、空调之类的高档电器,并对获奖者进行大力宣传,使农民们怀着获得一辆三轮车的梦想,在消费时认准了这一品牌;针对许多农民与亲朋好友在一起,酒后喜欢打扑克的特点,把赠品定为设计精美、市场上买不到的特制广告扑克,非常受农民朋友欢迎,从而销量随之大增。

三、*******

总之,一年来,我在销售中做了大量工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宣传的力度还不够大,宣传导资金欠缺。不过,隋着销售业绩的大好,在明年****啤酒的销售中,我们会做得更好。

上一篇:管理机构调研报告范文 下一篇:教育产业调研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