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教学教案范文

时间:2023-10-06 19:25:30

跆拳道教学教案

跆拳道教学教案篇1

关键词 阳光体育 大课间活动 跆拳道 锻炼氛围 师生关系

阳光体育活动就是要通过阳光体育的抓手作用,促进浓郁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和全员参与体育锻炼的风气成长,吸引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我校将跆拳道融入大课间活动中,让“阳光体育,健康人生”的理念走进每个师生心中,让“阳光体育”成为大家的自觉行为。通过跆拳道精神:礼仪、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强化学生“阳光体育,健康人生”理念,让“阳光体育”走进每个师生的心中,让师生确立健康第一的科学人生观。

一、将跆拳道融入阳光体育丰富大课间活动

跆拳道是奥运项目,由于它是科学且行之有效的健身方法,因此我国十分重视并大力推广,使之成为时下最受青少年喜爱的现代运动之一。同时跆拳道运动要求练习者不仅要学习跆拳道的技术,更要注意对跆拳道礼仪、道德修养的学习和遵从,每一次练习都要求“以礼始,以礼终”,培养学生的礼仪、忍耐、谦虚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这对青少年学生具有特殊的教育意义。

我校将跆拳道融入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中,大力宣传阳光体育运动,广泛传播健康理念。在大课间活动中,不断培养学生的礼仪、锻炼学生的意志、增强学生的体质,使学生们具备健康强壮的体魄,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来,使“健康第一”“达标争优、强健体魄”“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等口号深入学生的心中。

二、确立跆拳道融入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研究目标

我校跆拳道融入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对全校师生综合素质的锻炼和综合性进行考察,对学校组织、协同和执行能力进行检验,让师生走到操场上、走到阳光下,共同参与互动,为师生的交流搭建平台。

1.通过跆拳道练习提高学生体能,增强体质,减轻脑力劳动疲劳和紧张的课堂学习压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通过培养我校学生的礼仪、忍耐、谦虚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及心理素质,从而养成终身体育意识,陶冶学生的情操,养成积极向上和豁达乐观的健康生活方式,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3.通过对跆拳道融入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研究,让学生在和谐、平等、友爱的运动环境中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培养学生热爱集体,热爱学校的团队精神,增强凝聚力,增进师生情感,团结奋进,丰富校园文化,形成良好的校风。

三、不断增强跆拳道融入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活力

只有不断创新,大课间活动才有生命力。因此,为增强我校大课间活动的教育性、科学性、趣味性,使大课间活动保持全新状态,我校始终坚持创新理念,使其在一个不断更新、完善、改进的过程中逐步规范。为了提高大课间活动的锻炼效益,我校将跆拳道融入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中来,使大课间形式得到创新,突出特色,使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有机整合的开展。

1.通过问卷调查、座谈等了解学生喜爱的活动,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研究组织形式,选择更加合理可行、更具科学性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

2.制定和实施以跆拳道为主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方案: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实践为主要形式,边实践边小结,不断摸索,构建以“跆拳道”作为学校阳光体育活动特色项目的方案,全面落实好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活动。

3.聘请跆拳道馆外教对本校师生进行跆拳道指导。

4.利用体育课、活动课、大课间等时间对学生进行教授,各年级、各班培训出优秀选手,以点带面进行教练。

5.组织学生以班级、年级、校为单位,各级各层次的进行比赛,学校定期组织进行大课间评比,每日检查,每周评比,每月表彰先进,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让全校师生共同参与,以促进全校跆拳道练习更好的开展。

6.通过跆拳道运动进行育人教育:练习时“以礼始,以礼终”,培养学生的礼仪、忍耐、谦虚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对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礼义廉耻,克己忍耐,尊师重道,百折不挠,报效祖国。

跆拳道教学教案篇2

摘 要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对上海市30所普通本科高校(不包括体育专业院校)的在籍大学生、体育部主任、体育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以此对上海高校体育主管领导的重视程度,开展跆拳道的高校数量,开展形式,师资水平,校内发展跆拳道的基本环境,大学生练习跆拳道的动机,发展意见以及影响上海市高校跆拳道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调查整理与分析,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为上海高校跆拳道项目的进一步普及与发展提供理论与现实的指导。

关键词 跆拳道 开展现状 高校 对策

一、前言

通过实地调查与观摩交流,对上海市普通高校跆拳道开展现状做出全面的分析,本研究希望通过深入调查能得出问题真实而正确的答案,会为高校跆拳道的开展提供借鉴;可为教育决策部门和体育主管部门制定有关政策和机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跆拳道在上海高校具体开展形式的调查情况

在本次调查的高校中,有30所开展了跆拳道课程,包括选修课、俱乐部、社团,有的还成立了协会。

1.上海高校跆拳道社团调查情况

通过调查发现,不同高校的跆拳道宣传与影响力还是不同的,其中上海会计立信学院学员最多,具备专业跆拳道教师。通过与部分高校社团的大学生会员交流,了解到:各高校社团都收纳100―300元不等的会员费,这也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社团的公益性作用,没有切实做到为广大的学生服务。

2.上海高校跆拳道公共选修课调查情况

通过调研了解到,随着“终身体育”[4]理念的提出和“十二五规划”[5]的教育改革要求,各个高校都在进行着各种形式的改进,跆拳道课程很受在校大学生和校友的欢迎。但是目前只有少数高校开设有跆拳道选修课程,但现有的师资还满足不了大学生的需求,迫切需要壮大跆拳道教师队伍。

3.上海市高校跆拳道代表队调查情况

在所调查的高校中,仅有上海师范大学和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两所高校有跆拳道校代表队,其余高校都是比赛前临时组队参加比赛。目前为止,上海普通高校尚未成立高水平跆拳道代表队,这也是上海高校跆拳道下一步的发展目标,以便从整体上提高上海高校跆拳道竞技水平。

(二)上海市高校跆拳道课程师资状况

1.上海市高校跆拳道教师的选聘

通过访谈,专家一般认为公共体育课程的主要出发目的是促进学生的体质健康、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学习相关的运动知识、掌握适当的运动技能,师范生虽运动技能没有达到较高水平,但对于公共体育的教学来说却完全可以很好的完成运动知识传承和运动习惯培养的环节并做好高校教师科研创新的本职工作。

2.上海市高校跆拳道专业教师学历查询情况

在调查中显示,上海高校跆拳道专业教师学历状况并不是很乐观,学历状况虽然不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但在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发展中,需要高学历、高水平的教师及教练为体育教学做理论支撑,建立良好的理论发展体系是实现跆拳道运动在上海高校普及和发展的重中之重。跆拳道运动在上海市尚属于普及和推广发展初级阶段,因此,具有高水平教师队伍(教练)是更快、更好地实现跆拳道普及与发展的关键。

(三)上海市高校跆拳道课程学生现状

1.普通高校在校生学习跆拳道课程的动机

从数据调查的结果分析,从事跆拳道运动的为锻炼身体为目的的人数较多比例达到了89.5%,可见整体上大学生的健身意识比较高。其次为个人兴趣,比例为56.7%,位于第三位的是缓解压力,比例为40.1%。

2.上海市高校在校生学习跆拳道内容的调查分析

高校开展跆拳道的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品势教学内容更是少之又少,说明,虽然在高校跆拳道的教学开展了,但是教学内容不是很丰富,课程比较单一。

3.上海市高校在校生学习跆拳道感受与效果分析

跆拳道任课教师在授课的质量上,还是能够基本满足学生对课程的要求的;从学生对跆拳道学习的态度上来看,学生们对跆拳道课程还是很认可的,所以在高校开展跆拳道课程效果良好,有可持续发展性,有必要认真对待跆拳道项目的发展。

(四)上海市普通高校跆拳道发展所面临的机遇

1.高校体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近些年来,我国一直在大力提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随着“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6]的实施,以及培养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战略,学校体育改革呼声越来越高。因此,学校体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方面,也需要更多新兴项目的介入,来提高学校体育工作改革和拓展项目的需要,丰富教学项目,满足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2.高校体育竞赛活动的需要

跆拳道作为大运会的竞赛项目之一,必定成为高校需要重视和建设的运动项目,从近几年部分省份和直辖市设立高校大学生跆拳道比赛看,这个项目已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大学生跆拳道运动竞赛组织和竞技水平的提高。通过对近几年的比赛了解看,高校竞赛活动的日益完善,越来越多的高校已参与到比赛中来,说明了高校开展跆拳道不只局限于体育教学,也开始着眼于跆拳道竞赛的需要。

3.高校具有发展跆拳道的优势

高校跆拳道教师大都是专业技能突出和年富力强的体育人才,有着丰富的竞赛经验和基础知识,在工作中富有进取精神和创新能力,对于运动技术的发展和新的教育理念能跟得上,高校所具有的这种师资力量为跆拳道的发展奠定较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较高,能自觉遵守教学要求和纪律,善于交流和团结同学,开展活动便于发挥大学生的能力和创造性,为跆拳道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组织保障,所以高校具备较灵活的体系和便利条件。

三、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1.上海高校跆拳道选修课的开课率不高,教学内容肤浅,基本技术练习较多,教学时数有限,教学方法略显枯燥,考核标准不统一,不重视防身自卫的教学,缺乏实战。

2.高校跆拳道组织的竞赛很少,项目单一,缺乏竞争的激烈性。同时竞赛机制不健全,出现“冒名顶替”现象,有失公平。

3.跆拳道师资队伍落后,缺少专业跆拳道教师,大多为半路出家。

4.俱乐部的营利性目的太过。招收校内、外学员,而且需交纳一定的费用,有些家庭条件比较困难,又想学习跆拳道的学生就被排除到俱乐部之外了。

5.校代表队的组建是提升上海高校跆拳道整体竞技水平的关键,目前上海高校跆拳道校代表队太少;没有明确的比赛目标和竞赛任务;经费不足和保障措施不健全。

6.跆拳道训练场地配置设施有待提高,上海高校对跆拳道投入的较少,在场地、器材、师资等方面存在严重的资源不足,非跆拳道专业比例很高,缺少跆拳道专业的高学历教师。

(二)建议

1.提高专业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学方法,多增加实战内容,要体现趣味性、娱乐性。重视理论的传授,培养学生的跆拳道兴趣,使之逐步形成长期从事跆拳道锻炼的习惯。

2.多种组织形式,例如校队、社团、课外活动、选修课等。同时,还可以多组织比赛,也可以带出去与其他高校进行交流。

3.加强跆拳道文化的校园宣传。以社团和选修课为普及形式,提高公立性教学服务;以俱乐部和校代表队为提高形式,切实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高校的影响力。

4.健全赛事和竞赛制度。举办高校联赛和让大学生积极参与到跆拳道各类比赛中,形成以“以赛促训”和“以训促教"的良好学习氛围。

5.高校加大对跆拳道项目的投资力度,充分利用已有的场地,最大限度的给学生创造更便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曾庆国.广东高校跆拳道选修课的教学改革[J].体育学刊.2002(4).

[2] 王滔.试析高校开展跆拳道运动的可行性[J].体育学刊.2000.04:23-25.

[3] 刘和臣.学校开设跆拳道体育课程的可行性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01:74-76.

[4] 国务院国家体育锻炼标准[S].北京.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学校体育工作条例[Z].北京.

跆拳道教学教案篇3

引言

起源于中国的散打与起源于韩国的跆拳道都属于东方的传统技击项目。经过多年的演变与发展,两者的技术体系特征有一定相似性,但是在表现形式特别是发展推广模式以及世界影响力上已相差甚远。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跆拳道现已成为亚运会、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地开展,具有非常高的推广和普及度。但是,武术散打作为一项具有悠久的文化内涵与底蕴的现代体育项目,其在国内的大众化普及与全世界的推广上的程度还远远不足。〔1〕

本文在分析研究跆拳道发展的模式、机制和特点的同时,总结出跆拳道在世界的成功传播的经验,对比分析散打运动在推广过程中存在的欠缺和不足,借鉴跆拳道的成功的经验,对散打运动的推广和普及提出合理建议。

1 跆拳道的发展推广的历程与现状

跆拳道的运动特点是以脚为主,以手为辅,手脚并用,内在讲求精神气质的修炼和培养,外在要求是搏击格斗修炼的一种武道。跆拳道最早起源于原始社会人们在大自然中获取生存保卫自己安全而总结出来的有规律的防卫对抗技术。随着历史的长时间演变和发展,跆拳道在朝鲜半岛几经起落,直到上世纪中叶,朝鲜的自卫术正式命名为跆拳道,跆拳道的名称终于规范并一直沿用至今。〔2〕

自上世纪50年代起,跆拳道走出韩国开始了推广之路,在推广过程中采取现代的营销方式。1958年起韩国的一些跆拳道的组织和协会就开始组织在东南亚等地区进行巡回表演,扩大跆拳道的影响范围,并且之后有计划地向上述地区派遣教练员以普及跆拳道。随后一些部级以及国际级跆拳道协会和联盟的成立,也为跆拳道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些联盟和组织的成立直接推动了跆拳道比赛的增多,跆拳道比赛被越来越多的综合性运动会所接纳。1966年跆拳道第一个国际组织国际跆拳道联盟成立,之后跆拳道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地发展,1980被国际奥委会承认和接纳,这一决定极大地促进了跆拳道运动在世界各地的推广和流行。目前,跆拳道运动已经成为众多国际体育组织和比赛的正规项目,同时也是风靡世界的竞技体育运动项目之一,成为世界第一搏击运动。〔3〕

2跆拳道在世界范围内推广传播过程中的经验

2􀆰1跆拳道的技术特点在推广过程中的优势

要熟练掌握跆拳道是一个复杂艰辛的过程,但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较容易地学会跆拳道,跆拳道在发展推广过程中,继承了传统跆拳道精华,并且积极借鉴各国搏击术的长处,最终演变成为一项以腿法为主的徒手攻防的搏击术,被称为“腿的艺术”。跆拳道腿法技术多样,组合多变,是比赛中得分和实战中有效的克敌方法。在实战中,手臂也可以结合运用,辅助腿的应用进行实战,具有较高的灵活性。〔4〕跆拳道上手的难度不高,相对易学,一般的学员只要掌握前踢、横踢、下劈3种基本的腿法和步法就可以参加到跆拳道的比赛中。学员的身体素质在跆拳道运动中要求不高,年龄、性别等因素的限制少,是男女老少皆宜的运动项目。这些技术特点与较低的要求是跆拳道能较为普及的前提条件。

2􀆰2跆拳道的快乐学习过程与较高的观赏性,吸引更多人参与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在平常的生活中会有很多的压力,内心的压抑就需要释放,跆拳道提供了这样一种有效的方式,在练习和比赛过程中通过肢体相互激烈对抗来宣泄内心的压力,高声呐喊又可以宣泄情绪,因此跆拳道吸引越来越多的都市白领加入其中。

跆拳道经常有踢木板的方式,实际上所采用的木板一般都比较脆和薄,稍微用力就容易折断,这也是木板在跆拳道考核、表演时经常被采用的原因。它可以让旁观者非常直观地看到和感受到踢打的效果,内心会有崇拜的感觉,这也就鼓励和刺激他们会尝试参加到这项运动当中。

跆拳道的实战练习大多在同一级别学员之间展开,实力水平接近,并且跆拳道腿法高度发达,各种腿的技法,动作幅度大,变化多端。但是,跆拳道腿法讲究快与准,伤害性其实并不高。同时,跆拳道的规则相对简单明了,击打者只要使用规定的动作以一定的打击力度击中目标便可得分,比赛具有很高的观赏性。正因为如此,跆拳道练习者积极参与实战,更多的人欣赏了精彩的比赛也愿意加入其中。

2􀆰3严格段位设置,激励练习者不断晋升

晋段制度是跆拳道的特点,它共分为十级九段,每段都用不同颜色的腰带加以区分,并且有相应的证书。每一个练习者,不管什么水平都有段位,即使初学者也有自己相应的段位,并且初级的段位对练习者水平要求不高,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可以申请更高级的段位,这种晋升制度给了练习者目标和标准,可以激励练习者不断地训练以获取更高的段位。

跆拳道对服装也有严格的要求,除了腰带的颜色不同,其余的装束都基本相同,跆拳道的服装为白色,简洁大方,一起进行训练时,整齐划一的服装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代表着干练与坚韧,吸引旁观者不自觉地想加入其中。

2􀆰4政府支持,重视学校的传播效应

跆拳道之所以能以较快的速度风靡世界与韩国政府的重视是密切相关的。韩国国内各类别的新闻媒体对跆拳道的推广进行了大量的宣传报道,增强了国民首先对跆拳道这一国技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韩国还经常有计划地向国外派出免费的教练团与表演团队,扩大跆拳道的影响。跆拳道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韩国政府积极推动跆拳道进入奥运会,进入奥运会之后更是扩大了跆拳道的影响力,进一步促进了跆拳道的普及与推广。

跆拳道是韩国各类学校的必修课,在课外的时间还积极地开展跆拳道理论学习、技能练习的各种活动,跆拳道也成为韩国最受欢迎的课外运动项目。除了中小学,韩国也重视跆拳道在大学的传播,大学里培养的人才是社会的中坚力量,跆拳道在大学的流行提高了跆拳道的社会地位,获得韩国国人的认同。韩国跆拳道依托学校为基础,迅速地蔓延开来,保证了跆拳道有长期稳定的传播对象与新的参与者,并保证了跆拳道运动经久不衰。〔5〕

3跆拳道推广的成功模式对散打运动的启示

3􀆰1改良散打技术动作,完善竞赛模式

在保留民族传统武术技法及特点 的基础上,现代散打应该在技术层面进行适当改良,技术规范方面尽量简单化以吸引大众参与,并且通过完善比赛的规则等方面提高散打的观赏性。这就要求散打一方面要走体育化道路,剥离那些不适合向竞技化方面发展的拳法和腿法等技术或者进行规则限制,简化技术的种类,对散打技法进行创新组合,在实战中创造千变万化的拳、腿、快摔等技法组合,从而增强散打比赛的精彩程度。另外一方面,散打还要积极从中国传统武术中吸取和提炼内容和技术,丰富散打技术体系,使散打的攻防招法蕴含着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武术理念和技术。

3􀆰2争取政府支持,加强普及和宣传散打运动的力度

散打运动作为中国武术的精华部分,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财富。政府领导应该加以重视,提高认识,并且采取可以具体实施落实的方案,前期依靠政府的主导力量,慢慢转变成社会的风气和习惯。

首先要加强宣传,要充分利用现代传媒对散打在国内外进行广泛宣传与正确引导,让观众对散打有正确的认识,更多的人能欣赏散打运动,并逐渐吸引更多的人积极参与到散打运动中,体会散打运动的魅力,在国内形成良好的氛围,然后再向世界内进行推广。可以借鉴跆拳道的推广模式,为散打运动在国际的普及打下坚实的基础。

武术教育只是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但是并没有在学校扎根形成常态化的发展。韩国的跆拳道依托于学校向社会辐射推广,我国也应该将武术散打逐步落实到广大中小学体育必修课当中,让其成为学生广泛参与的健身方式,在高一级别的学校应该通过建立武术散打队或学生社团等方式,从小培养学生练习武术散打的习惯,长此以往实现终身化和社会化。

3􀆰3在散打运动中注重礼仪规范,加强武德教育,统一散打服装

中华民族自古就是礼仪之邦,礼仪制度是中国优秀文化的一部分,而武术是发扬传统文化的绝佳载体,因此,在散打运动的发展和推广过程中要注重“礼”的培养和发扬。“未习武先习德”是习练武术者长久以来遵循的基本要求。但目前在散打的训练、比赛、推广中,散打练习者和教练员往往忽略了散打运动的礼仪,丢掉了其中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内涵。因此,加强散打习练过程中礼仪规范与武德教育势在必行,要认识到练武不仅可以强身健体、防身自卫,还是培养内在修养和修为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

跆拳道的服装是跆拳道文化的一部分,这对散打服装的规范有一定的启示。相关组织和部门应统一规范散打的服装,在服装的设计上要符合散打运动的特点,并且要突出民族特色与现代人的审美要求。散打专用服装的统一,可以加强散打的辨识度,形成自己的特色,让散打更具魅力,吸引更多的人愿意参与其中。

3􀆰4完善竞赛规则,举办国际性散打赛事,增进国际交流散打运动的竞赛规则决定了散打运动技战术发展的方向,是散打运动发展的直接动力。因此,散打运动要吸收国外优秀搏击术的长处,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对规则进行科学的修改,使其对散打运动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指引作用,被更多的人理解和接受。

闭关自守必将阻碍武术散打的发展和传承,我国武术散打的各级协会应当着力组织各级别的赛事活动,增加散打运动的交流。还要积极举办国际级的散打赛事,扩大散打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并且还可以举办不同拳种之间切磋交流的赛事,与国外优秀的搏击术进行切磋交流,在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推动散打的国际化发展。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韩国的跆拳道运动在几十年的推广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跆拳道在世界范围内推广的经验有以下几点:(1)跆拳道的技术特点适合大众的练习,在推广过程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2)跆拳道重视礼仪及精神价值的培养;(3)跆拳道的快乐学习过程与较高的观赏性,吸引更多人参与;(4)段位设置严格,激励练习者不断晋升;(5)得到政府支持,重视学校的传播效应。

4􀆰2建议

跆拳道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模式对我国散打运动的发展和推广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了更好地促进散打的普及和发展,建议采取以下策略:(1)改良散打技术动作,完善竞赛模式;(2)争取政府支持,加强普及和宣传散打运动的力度;(3)在散打运动中注重礼仪规范,加强武德教育,统一散打服装;(4)完善竞赛规则,举办国际性散打赛事,增进国际交流。

参考文献

〔1〕周直模,樊守政,张芙铭􀆰中国武术散打走向世界的理论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03)􀆰

〔2〕丁峰,王明建􀆰中国散打与跆拳道之比较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06)􀆰

〔3〕唐波,林小美,陈国安􀆰散打与跆拳道竞技特征之比较〔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04)􀆰

〔4〕马亚萍􀆰从散打与跆拳道的比较角度论散打运动的发展〔D〕􀆰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跆拳道教学教案篇4

跆拳道之受欢迎,定然是有其实在的原因的。首先,它注重礼节的培养,崇尚武德,以精神修为为主,在上课前要向教练向长辈行礼,向场地器材行礼,也要向同学行礼,一堂课至少要行礼几十次。其次,跆拳道好学易懂,老少皆宜,特别向适合缺乏意志力或体弱多病的孩子练习,而这些恰恰是现代孩子的通病,也因此特别受家长和学生的喜爱,它能够直接增强体质,提高人的自信心,使人具有良好的积极的精神状态。其三,它有非常完善的系统,从入门到考级考段都有相应的规定和标准,技术要求相对集中,训练相对规范统一,对于孩子来说,这些象征性的段带[依次为白带,黄带(10-9级),绿带(8-7级),蓝带(6-5级),褐带(4-3级),红带(2-1级),黑带(1-9段)]就是他们学习的目标和动力。当然跆拳道在奥动会上的表现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但终究可以看出这种生在朝鲜、长在韩国、开在世界各地的竞技体育运动之所以能如此受欢迎和追捧,还是与它强大的生命力和与时代的适应性分不开的。

跆拳道,说白了,就是拳打脚踢的功夫,以脚为主,并利用身体的各个部位作为攻击工具的一种运动。之所以称为道,因为它里面还含有各种义理、人文精神。从跆拳道的本质来看,它与中华武术都是一致的,都从健体强身、习武做人出发的,二者都重视武德,也可以护身。但中华武术作为我国的传统历史文化,现在却不能自己的本土上受到像跆拳道那样的重视,虽然电视电影上、舞台表演上、国际交流上都少不了中华武术的身影,但武术也渐渐只作为“舞术”而存在了,其技击性、实战性正在削弱。

有人说,我国应该以2008年召开奥运会之际来推广武术,并努力将其列为奥运项目。1964年,日本借东京奥运会之机将日本国技柔道列为了正式比赛项目;1988年,韩国也是抓汉城奥运会的有利时机,将自己的国技跆拳道列为了正式比赛项目。作为泱泱大国的中华武术却至今未能成为奥运项目,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当然,这次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有望将其列为正式比赛项目的。

但是,为什么中华武术不能大面积地推广呢?我想究其原因在于它没有系统性的教学程序,各种武术派别太多,而且习武见效缓慢,周期长。像我国小学生能在读书时候学上一套由几个简单动作组成的少年拳并能像样点地比划出来已经是不错的了,更多的学生则根本是没有一点样子的。如果能够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的话,我想它也是可以大量推广并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的。而且,关键的还要有大众化的武术内容,能让人学有所得、学有所乐、学有所成。这样一来的话,我想更多的家长会选择让孩子学习中华武术的。而现在的情况是我们能够找到学柔道、跆拳道的像模像样的场馆和教学点,却没有一个可以比较系统地学习中华武术的地方。这也是让一些想健身习武的人被迫去接受其它武术运动的原因吧。

因为是民族的,所以也是世界的,我相信中华武术也会像其它民族的体育运动一样挤身正式的奥运比赛,让世人真正地领略一番什么叫“中国功夫”,最终像其他体育运动一样燃遍全球。

跆拳道教学教案篇5

关键词:太极拳 国际化 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6(c)-0242-02

中华武术是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文化的结晶,它源于人们的社会生产、军事活动和生活,它涵盖了中的传统哲学思想[1]。

太极拳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备受中外各国人民的喜爱,应该说,太极拳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国外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据有关调查显示:目前在世界各国武术爱好者中太极拳爱好者所占比例比较大,太极拳已经成为很有影响力的拳种,那么,如何在国际环境中推广太极拳是一个重要问题。然而,太极拳虽然受世界人的喜爱,但它不像跆拳道那样,有自己特有的民族特征,并且在推进国际化的过程中保留着深厚的民族性,有利于向世界展现韩国文化独特的魅力;也不像瑜伽那样,备受各个年龄段的人所喜爱。

该文主要从文化传播角度,和瑜伽、跆拳道的对比,来阐述推广太极拳国际化的必要性。

1 对瑜伽国际化推广途径和意义分析

1.1 对瑜伽国际化推广途径的分析

瑜伽近几年来在全球迅速升温,其主要原因是瑜伽在健身方面确实有独到之处,如今人们对健身方式选择的基本要求是:耗时少,效果好和广泛的适应性。瑜伽仅仅是简单的几个动作重复练习就可以达到效果,而印度的国力无法把瑜伽推向全世界的,美国却把瑜伽推向了全世界。美国因瑜伽能把女性的阴柔之美发挥的淋漓尽致,还可以提高睡眠质量、减少脂肪,并且瑜伽不需要很大的地方,才强烈的推广给广大女性。在世界各地设立了专门研究瑜伽的机构、组织和瑜伽会馆,各大健身房也都提供瑜伽辅导。因此,使瑜伽成为时尚的代名词。

1.2 对瑜伽国际化推广的意义的分析

瑜伽在全世界的风靡,从某种程度来说也让印度的宗教文化推广到了世界,让人们更好的了解到了印度的宗教文化:梵我合一。从而也使印度文化风靡了世界[2]。

2 对跆拳道国际化推广途径和意义分析

2.1 对跆拳道国际化推广途径的分析

为了使跆拳道得以发扬光大,推广者一步一步的扩大跆拳道的影响力与魅力,最终于1980年国际奥委会正式承认了世界跆拳道,于1986年正式成为第10届亚运会的比赛项目。因为跆拳道的推广者认识到,只有将跆拳道纳入现代的竞技体育比赛中才能得到迅速的发展,但这样必须抛弃表演性和实战性不强的内容。并且不断完善才能通向奥林匹克的大门。

跆拳道不仅在组织形式做出了改变,还在道馆、服装、器材以及规章制度上都做出了相当大的改变,这样一来使跆拳道更具魅力了[3]。

2.2 对跆拳道国际化推广的意义的分析

跆拳道不仅推动了了韩国的文化输出,还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例如:与跆拳道相关的各种体育用品和游戏软件的销售,并且,也吸引了大批的投资商,从而发展了韩国的经济[4]。

3 推广太极拳国际化的途径及其必要性

3.1 推广太极拳国际化的途径

3.1.1 增大宣传力度

当今世界进入了一个大融合的时代,各国的各种文化都在竞争中谋求发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太极拳即使在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传播,但是练习者以老年人居多,人们对太极拳的认识还不够[5]。

我国在太极拳对外推广方面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还远远不够。太极拳在对外推广方面可以参考一下跆拳道的推广路径――采用出国表演和外国教学的方式。

3.1.2 增加出国教学的教练人数

我国由官方正式向国外派遣的教练员非常少。2007年国家派出的出国任教的人数为35人,武术代表团进行交流表演的才80人,总计才一百多人。在世界范围宣传武术,教授武术,只用这么一点儿人起不了太大的作用。并且在欧洲发达国家,太极拳教练员也少得可怜。

以跆拳道为例,据不完全统计,韩国外派的跆拳道教练员就有两万多人。这些派出去的教练员对跆拳道的世界推广、发展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而太极拳与跆拳道相比在宣传方面有一个优势就是影视作品的宣传。相当大一部分外国人知道中国武术都是通过影视作品。由功夫片票房的不断攀升,可以看出武术的受众也越来越大了。从而也说明只要我们在各个国家大力推广,并有计划的派出教练员,太极拳在国外一定可以大展宏图。

3.1.3 解决语言文化障碍

在太极拳的对外传播过程中,语言文化的障碍可以说是一个很突出又很棘手的问题。

首先是语言问题。我国的教育体制导致太极拳技术好的学生文化成绩就相对薄弱,尤其是外语。而外语好的体育专业院校的学生技术又相对不太过硬,所以太极拳技术良好而且外语水平也高的人很少。

其次是文化问题,即使语言障碍得以解决,但中西文化差异也会导致在教学中产生一些难以想象的问题,比如向一个外国人,尤其是西方人说明什么是太极八卦时,他就会很难理解。

因此,不仅要提高教练员的英语和文化水平,还要多编一些外文的武术类书籍或刊物,这对太极拳国外推广将起很大的推动作用[6]。

3.2 分析推广太极拳国际化的必要性

争取使太极拳进入奥运会是国际太极拳爱好者的共同愿望,共同的目标,对我国的文化输出也是一个优质的渠道。

跆拳道已经成功进入了奥运会。而跆拳道在技术上或多或少含有中国武术的技术成分。可以想象一下,别国利用中国武术的一些技术动作加以组装,然后在给他们贴一个标签,然后再打入国际体坛进入奥运,而中华武术却与奥运无缘,这将是怎样一种概念。由于太极拳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所以积极做好太极拳的推广工作就更加的刻不容缓。

历史证明,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遗产,在得到世界人民的认同和共享后,都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如美国的职业篮球,英国的乒乓球,都是得到世界人民的认可并进入世界体育赛事,然后在各国的文化交流中不断地进步,文化没有碰撞与交流就不会有创新与进步,就会故步自封,走向死亡[7]。所以中华武术也应走向世界,与世界各国的文化相互碰撞、交流,不断地得到创新,使中华武术的生命活力更加强大,从而使中华文化在世界更具影响力。

4 结论

太极拳的国际化发展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体育工作者和国际太极拳爱好者的共同奋斗,对太极拳要不断的研究怎样去发展,提出更多更好的措施。重点注意:在国际推广的过程中,不应急于求成,不能丢掉传统武术特有的风格,应继承和发展相结合,让具有中国特色的武术在继承中求发展,在全球的体育健康事业中发挥更大作用,让中华武术代表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为世界做出贡献,因此作为中国人,更应该为太极拳的推广凝聚民族的力量,为太极拳国际化发展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孟祥太,赵秋菊.太极拳国际化的相关因素分析[J].搏击・武术科学,2005(9):27-29.

[2] 蒋明朗,薛宇,栾晓燕.跆拳道对中国武术国际化发展的启示[J].搏击・武术科学,2008,5(10):3-5.

[3] 郑国威,刘民生.浅谈跆拳道运动的发展[J].体育学院学报,2000,19(1):58-63.

[4] 赵辉.从跆拳道文化看跆拳道的传播[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8,21(4):25-26.

[5] 吕墨竹.提高大学生太极拳水平对促进武术国际化发展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25(1):122-126.

[6] 刘伟,孟祥博.中国武术国际化进程缓慢之原因探析[J].新西部,2009(4):209-213.

跆拳道教学教案篇6

2011年上半年,我校跆拳道协会在指导老师宋老师的带领下,各项工作全面展开。协会不断发展壮大,积极组织、参与各项活动,加强了与省跆拳道协会及诸多高校兄弟协会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受到了省跆拳道协会及市跆拳道协会的高度赞扬。

2011年上半年,协会进一步加强团队队伍建设,将工作重点放在各会员跆拳道技术的提高上,坚持每周三次,每次两个小时的训练,在提升会员技术素质的同时,也培养了其忍耐,克己,礼仪,廉耻,百折不挠的跆拳道精神。经过近半年的不断学习与训练,协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各会员的精神素质和身体素质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技术水平进一步完善,目前共有三位会员达到黑带一段水平,十八位会员达到蓝带及以上水平。良好的发展前景进一步提升协会的凝聚力,为各项活动的展开和下半年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与技术基础。

在过去的半年里,我会进一步加强了各高校兄弟协会见的交流。不仅在四月中旬参加了长城学院举办的高校跆拳道交流大会,并且多次成功举办了市大学生跆拳道协会教练员培训的活动,邀请到了各高校跆拳道协会的指导老师和会员,促进了各协会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在2011年五月初举行的省第四届跆拳道道馆公开赛中,我协会共有二十位会员参与其中,担任了此次比赛的裁判工作,圆满完成了省跆协交给的任务,受到了省跆协主任王老师的赞扬。在2010年市里举行的第三届“跆协杯”跆拳道比赛中,我协会会员更是积极参与,奋勇拼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其中,会员分获男女子组冠军,获男子组亚军,分获男子组66/57/72公斤级第五名。最终在各会员的努力下,我校代表队取得了团体第四名的好成绩。

上半年主要的问题是出勤率不高。由于会员来自不同专业,课程安排不尽相同,导致了上课时间与训练时间的冲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协会多次召开会议商讨解决方案,最终确定了每周三次训练的时间,成功做到了在保证会员学习时间的同的还能参加协会训练。

上半年的训练中,协会采取了更加新颖的训练方法,在训练会员技术的同时,针对春夏季节的气候特点,又加入了体能训练,提升会员体能,记得的激发了会员的兴趣,取得了良好的训练效果。

二、2011年下半年工作计划

在即将到来的下学年,协会的工作安排如下:

1、新学年开始时加大宣传,提升协会的知名度,以争取吸纳更多新会员,打造一个更加强大的社团;2、继续组织每周不少于三次的训练,努力提高会员的水平,争取在十月份的晋段考试中,能有更多的会员取得国际跆拳道联盟颁发的黑带一段证明;3、在平常的训练中,将老会员与新会员分开训练,对新会员进行基本技术的训练,对老会员加强实战方面的训练;4、在学校十月份的校运动会上,力争独立编排一个节目,扩大协会在学校的影响力;5、继续保持同省跆协的良好关系,参与省级的跆拳道赛事;6、继续搞好同各高校兄弟协会的亲密联系,举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交流活动。

三.协会活动大事记

1、三月中旬,协会八位会员参加高校武术交流大会开幕式。

2、三月下旬,协会会员参加长城学院举办的高校跆拳道交流大会。(1)

3、四月二十八日,三位会员参加省跆拳道协会组织的黑带一段晋段考试。

4、四月二十九号,两位会员参加省级裁判培训,并顺利通过考核,取得跆拳道国家二级裁判证。

5、五月一号,二十位会员参加省第四届道馆公开赛裁判工作,受到省跆协及各参赛代表队的一致好评。

6、五月中旬,协会十四位会员参加市晋级考试,考取蓝带,获得蓝带证位。

跆拳道教学教案篇7

关键词:跆拳道;武术;散打

中图分类号:G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1-0302-01

一、韩国竞技跆拳道发展历史

1945年朝鲜从日本光复后,很多的武技习练者觉得各种各样的武道形态有必要统一。这也是二战后关心到传统的韩国形的徒手技击的发展。为了把所有的武道形态做到统一、组织化从而成为国家体育。武道专家或指导者探讨了各种各样的道馆统合,以谋求传统武道地位的重新确立。1946年召开第1次统合会,但它们(道馆)的统合没有成果,然而很多专家学者为联系重要的道馆作出了许多努力。首先排除在日本同治年间韩国传统武艺和外国武艺的非正统的影响,重新找回韩国形的徒劳无功手技击。在激烈的讨论后,最后主要的5个道馆的指导者做到标准形和指导方法的统一。这新的形的名称叫“跆拳道”。从语言来看,“跆”是用脚踢、跳、劈的意思,“拳”是用手或者拳要的意思,而“道”指的是一种哲学的态度或者生活方式。光复前后空手道的流入在跆拳道的代表人物是LIM-HO以及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而加外一个派别是留学日本归来的学生传播的唐手道。黄琦、崔泓熙两人承认,在当时的指导者里,对传统武艺的“Taek-Gyeon”和自己指导的武术有着正确的承认之态度。黄琦说“Taek-Gyeon”没有体系,只称得上是攻防法的术,不是精神的一面,但从技术层面来说,他也承认有很多踢法源于“Taek-Gyeon”,近代跆拳道承认“Taek-Gyeon”的影响。黄琦、崔泓熙崔综合研究以后,结合自己的技术,创立了跆拳道。

近代跆拳道是传统武术的Taek-Gyeon和流入的日本空手道相结合而形成的综合技术。到了60年代他们又提出跆拳道是韩国的传统武术这一历史性主张。这些努力包括,详细的名称的改正、技术的变动、技术用语的修改以及跆拳道史的建立。在各流派统合的过程中出现了名称争议问题,一派主张名利润留成叫唐手或空手,另一派主张叫跆拳道,1955年崔泓熙向“名称制定委员会”的提案里建议采用跆拳道这一名称,从1961年至1965年8月,韩国国内跆拳道对名称问题展开了持续争论,其结果是,崔泓熙和LEE JONG WU等相互妥协,决定把名称改为跆拳道。1965年崔泓熙改称大韩跆手道协会为大韩跆拳道协会,并一直沿用至今。跆拳道是1988年第24届汉城奥林匹克和1992年第25届奥林匹克表演项目。1994年决定跆拳道为2000年奥林匹克正式比赛项目;1996年第1届世办少年跆拳道锦标赛在巴塞罗寻举行;1999年悉尼2000年奥林匹克选拔赛开赛。1999年召开第3届世界跆拳道学术会;2000年第27届悉尼奥林匹克设跆拳道项目;2001年世界跆拳道比赛在韩国开赛;2002年第28届雅典奥林匹克运动会承认其为比赛项目。

二、中国竞技武术发展历史

(一)挖掘整理并在国内逐渐推广阶段(50年代初—80年代中期)。1953年在天津举办的新中国第一次规模较大的全国民族表演及竞赛大会上,武术是大会主要表项目之一;1957年,原国家体委把武术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并在北京举行了全国武术表演评比大会;1958到1976年,先后在、北京、郑州、上海、济南、西安、哈尔等地举行了各种武术表演。1978年,国家体委会运司武术处成立了武术散手调研组。随着全国武术运动的蓬勃发展,武术攻防格斗技术在比赛中得到进一步的体现。同年在石家庄举行了第4届全国武术比赛;国家体委调集试点单位的有关人员着手研究、讨论、制定武术散手竞赛规则的工作,拟定了《全国武术散手竞赛规则》;1984年,原国家体委将全国武术表演赛改为全国武术比赛。

(二)武术国际化阶段(80年代中期至今)。1986年,国家体委正式将太极拳、剑、推手单列为全国正式比赛项目;1986年在天津又进行了第二届国际武术邀请赛;中国武协、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自1987年以来多次组织太极拳方面的专家、教授、教练员、运动员修改制定了竞赛规则、编写出版了42式太极拳、42式太极剑、杨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陈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的竞赛套路;1987年提出在全国武术对抗性项目表演赛中,采用设台比赛的办法;1987年在日本横滨举行了第一届亚洲武术锦标赛;1988年,由中国武术协会、原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浙江省体委、深圳市体委联合举办的国际武术节期间,在深圳举办了国际武术散手擂台邀请赛;1992年在韩国举行了第3届亚洲武术锦标赛。这次散手被列为表演赛项目;1993年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了第2届世界武术锦标赛,比赛项目除有套路外,散手也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1993年在上海举办的首届东亚运动会上,武术也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进行了角逐;1994年国际武术联合会被世界单项体育联合会正式接纳入会。同年在第12届亚洲运动会上,武术又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1995年在美国举行了第3届世界武术锦标赛;1997年在意大利举行了第4届世界武术锦标赛;1999年在香港又举行了第5届世界武术锦标赛;2001年在前苏联举行了第6届世界武术锦标赛。

三、结论

跆拳道教学教案篇8

摘 要:中国跆拳道走的是一条超常规的“跨跃式”发展道路,历经了“学习与模仿、总结与提炼、创新与突破”的三个发展阶段。在距离北京奥运会近1年的时间里,中国跆拳道队备战中总结了训练中的规律:系统探索、总结提炼是实现突破的基础;把握规律、构建体系是实现突破的关键;主动创新,优化手段是实现突破的动力;精诚团结,高效运作是实现突破的保障。

关键词:跆拳道;训练;中国;北京奥运会;备战

中图分类号:G886.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7)09-1153-03

我国跆拳道项目仅有12年的发展历史,在超短期内实现突破是举国体制保障的结果,是国家体育总局战略决策的结果,是中心领导组织与指导的结果,是学习与借鉴优势项目成功经验的结果,是各省市体育局有关部门理解与支持的结果。中国跆拳道走的是一条超常规的“跨跃式”发展道路,历经了“学习与模仿、总结与提炼、创新与突破”的三个发展阶段。“在偶然中抓必然、在无形中抓有形、在实战中抓规律”是我们探索未知,把握规律的出发点;“思想上高度统一、理念上加速更新、体系上系统设计、组织上紧密团结”是取得突破的指导方针。三枚奥运金牌看起来辉煌,回忆也是愉快的,但这是一个充满探索和自我否定过程,充满了痛苦、困惑、郁闷、彷徨、艰辛、收获与喜悦。

1 系统探索、总结提炼是实现突破的基础

从我国跆拳道项目短期发展历史看,成功来自不易,成功有章可循。凡是长期反复出现的现象,都不是偶然的。系统探索、总结提炼是实现跆拳道项目的不断进步的基础。概括起来,就是在管理上“育好人”,训练上“练好活”。

1.1 立志作为,敢字当先,勇于突破 一个有了志向才有灵魂,才有奋斗的力量源泉。理想与信念是跆拳道项目发展和突破的思想基础与立身之本。在跆拳道项目,理想信念如同一面旗帜,起着凝聚人心,指引方向的作用。有了这面旗帜,跆拳道人才有所趋附,才能团结在一起,为着共同的目标去努力奋斗。

思想政治工作培育了我们的无形战斗力,是团结全队的中心环节,是备战奥运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我们努力营造“唱响为国争光主旋律,打好备战奥运主动仗”的文化氛围,抓大不放小、以事寓理、形式多样,深入浅出。

为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强化祖国培养意识,激发运动员报效祖国、回报人民的雄心壮志。我们在训练馆内悬挂“勤学苦练,为国争光”、“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等标语口号;在生活区域内张贴名人名言;每堂训练课前向国旗敬礼等措施,来促进我们的每一位成员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激发了团队的备战动机,逐步形成了全队上下“聚精会神搞训练、一心一意求突破”职业追求。

在项目发展之初,我们通过效仿韩国和世界强队的训练方法和训练模式,大胆采用了边模仿、边训练、边参赛的做法,抱着“人穷志不短,但骨头一定要硬,打不赢你要打怕你”的坚定信念,探索“无论是洋招还是土招,打到人就是好招”的训练思路,秉承“敢想、敢说、敢干、敢闯”的开拓精神,打破“循序渐进”的传统训练模式,坚持“一步到位”的战略定位。

这种立志作为、敢字当先、勇于突破的理想目标激发了我们拧成一股绳、铆足一股劲的拼搏精神,在四年时间里,通过全体跆拳道人的艰苦奋斗,奋发图强,取得悉尼奥运会第一枚金牌。突破秘诀可以概括为“魂在理想信念、赢在战略选择,胜在大胆突破”。

1.2 注重学习,深刻总结,提高核心竞争力 悉尼奥运会后

我们认真总结,认为一次成功带有偶然性,要想持续进步,必须虚心学习,深入总结,把握规律,从难入手,从实战出发。艰苦的实践弥补了建队之初对项目规律认识上的不足,但不足马上暴露出来,悉尼奥运会后我们在一系列国际大赛几乎全军覆没,金牌颗粒无收,训练出现了“瓶颈”现象。为什么“女子优势不显、男子实力有限”?通过细致分析,查找问题,发现与国外训练相比,我们的投入与产出并不匹配,这种现象背后一定是在对项目规律把握上出现了问题。为此,我们认真总结了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针对奥运周期的备战特点,提出了100-1=0的“细节制胜”的备战指导思想。继续加大学习国外领先技术的做法,坚定地走具有中国特色的跆拳道发展道路;2002年从学习《乒乓长胜考》和《星光为何这般灿烂》着手,进一步学习我国优势项目“把握规律,不断创新”的成功经验,深入研究跆拳道项目本质特征;学习引进跨行业先进理念,引入“零失误系统工程”。

在雅典奥运会备战关键时刻,也是十分困难的时刻,管理层和教练组针对“如何看待高水平运动训练”的主题进行了大讨论,这是一次智慧动员的过程,是群策群力的方法,是闯关度险的有效途径。通过研究和探讨,达成这样的共识“运动训练是强制性、艺术性和自我改造性的有机统一”。此后,我们加大对教练员、运动员的自我改造,强化队伍“三点一线、半军事化”管理,营造“环境封闭,思想活跃”的备战氛围。通过不断学习,不断总结,我们把握了未来,把握了大势,掌握雅典奥运会备战的主动权,全面提升了团队核心竞争力,从而保障了雅典奥运会的扎实备战。

1.3 坚持实战,以赛促练,强化大赛能力 “三从一大”是我国成功指导实践的训练原则,从难是标准,从严是要求,从实战出发是核心。备战大赛,尤其要牢固树立“练”为“赛”的训练导向。雅典周期对实战进行了战略性定位,提出“以人为本、发展个性、创新技术、强化战术、精细环节、重在实战”的训练理念,坚持“以练为主、赛练结合、以赛促练”的指导思想。在备战雅典奥运会最后一年,为陈中和罗薇制定了打满100场实战比赛的计划,要求“周周有考核,月月有比赛”。当时陈中膝、踝关节伤病严重,成绩徘徊,最好成绩仅为世锦赛第三。但如果没有强大的比赛储备,奥运夺金可能性就不大,高强度对抗与伤病防护的矛盾成为训练首要解决的问题。中心领导及时组织医学专家进行会诊,与队医制定了一整套防伤、恢复和治疗方案。在医务组的监督和保障下,教练组决定不仅要打而且要打够。罗薇作为年轻选手,若想战胜强大对手,必须在实战中磨练个人意志,增强舍身战术打法能力。她经常在泪水中完成实战任务。一系列比赛的锤炼,使陈中和罗薇到达雅典后信心倍增,体能良好,以最佳状态出现在赛场,并一路过关斩将,双双夺冠。

2 把握规律、构建体系是实现突破的关键

2.1 研究项目特征,把握制胜要素,跟进规则变化 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内在联系,决定着事物的发展方向。把握运动规律,首先要认识项目的根本特点。跆拳道技术的基本特征是运用脚踢为主要手段,一对一同场对抗,在有效距离和有效时间内实施有效击打的打分积点项目。得分的关键在于在规则限制和时空条件约束下,通过抑制对手技、战术发挥而充分发挥自身技、战术特长为制胜手段的。

2000年之前,我们将跆拳道的制胜要素初步确立为“快”、“准”、“狠”、“变”;2003年之后进一步认识到“快”、“全”、“连”、“变”、“高”是其制胜因素。2005年,规则进行了较大变动,比赛呈现出“三高一低”的外在表现。规则变化后,对规律的认识就必须跟进。教练组经过大量深入细致研究后,将跆拳道制胜因素概括为“快、准、高、变、控”。这些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独立不成气候,整合才显效果。

2.2 明确项目制胜结构,构建训练方法体系 在12年的训练比赛中,始终保持“逆境抬头,肯定自己,培养骨气;顺境低头,否定自己,居安思变”。为了使泰拳道项目可持续发展,在探索制胜要素的基础上,系统探索项目的制胜结构,自主构建训练方法的创新体系,这是时代的呼唤,也是备战北京奥运会的需要,更是项目水平提高的要求。

在前两届备战的基础上,明确“以规则为导向,以体能为基础,以技术为核心,以战术为生命,以心理为保障,以控制为灵魂”项目制胜结构,坚持“以专项能力为突破,以技战术组合强化为核心,以个人特长技术为主体”的训练指导思想,突出“打变结合、压调控制、击头为重、攻防一体”的打法,强化“技术全面、特长突出、体能超强、心理过硬、作风顽强”的技战术风格。针对规则变化,我们提出即“技术精细、技战术一体化、攻防一体化、赛练一体化” “一细三化”的训练体系。

2.3 联合攻关,整合智能资源,提高训练效益 现代训练日益复杂,教练员对项目的认识水平和训练操作执行能力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尽管获得三枚奥运会金牌,但我们仍感到“成功不成熟”,原因在于我们的教练团队动态认识项目规律的能力不够,忧患意识、危机意识不强,总认为过去这么训练是成功的,为什么还要变化呢?从训练方面,看起来驾轻就熟,实际上沿袭传统,很难驾驭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我国其他的潜优势项目在短时间实现突破的经验给了我们启示,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联合攻关,不断创新。为此,中心专门形成了由心理学博士、训练学博士、体能训练专家及外籍教练等组成的备战团队。在聘请外教问题上,有的教练认为,我们已经取得了奥运金牌,为什么还要请外教?我们下定决心聘请外教是优化团队力量,提高攻关效益的重要举措。

通过优化资源,整合信息,一支密集型、高智能的复合型训练团队已经形成。

3 主动创新,优化手段是实现突破的动力

3.1 突破传统理论,更新训练理念 跆拳道是开放式技能主导类项目,技术结构的变异性,环境条件的复杂多样性,击打时机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等特征,反映出跆拳道项目运动技能是在非平衡、动态的条件下完成的。

过去,我们只是简单照搬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条件反射学说和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认为跆拳道运动技能只要坚持大运动量和千万次重复练习就可以获得,力求动力定型。然而,在比赛中,运动员的实战对抗能力却没有因为技术能力提高而提高,为什么呢?项目理论研究发现,巴氏的经典条件反射和斯氏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忽视了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生物因素与社会因素的复杂性,忽视了人的大脑功能的复杂性、交互性和非线性特点,忽视了人类行为建立的内在性、意志性和精神性。因此,这些理论对于解释简单运动技能形成无懈可击,但对跆拳道项目来说,则显得过于简单。

通过主动学习和吸收认知神经科学和技能训练中有关“动态定型”的最新进展,在训练中我们努力摆脱动力定型的理论束缚,实现技术训练的“动力定型”向“动态定型”转化,强化技术动作之间的联系,提高组合技术训练,实现训练能力向竞赛能力转化的无缝连接,注重比赛实景模拟训练、抗干扰训练、高强度心理承受能力训练。为此,我们提出“要把实战所表现出来不稳定的条件元素,通过高水平的训练,构成新的运动技能发挥的稳定系统”。

3.2 加强控制能力培养,增强训练实战化效果 动态定型需要技战术储备,需要激活,需要实战化条件设计,更需要运动员具备应对比赛的控制能力。跆拳道比赛是在快速、多变的情况下进行激烈交手,运动员要根据复杂的场上情况不断预判和决策自己的技术行动,并在瞬间争取对对手施以有效击打。竞技表现形式的内在核心是对比赛的控制,控制自己、控制对手、控制战局是比赛中制胜的关键,也是技战术赛前储备与赛中表现的基本目标导向。

起初,我们将跆拳道技能训练简单理解为外在的技术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运动员在比赛中脑子常常出现一片空白,意识不清醒,甚至动作失控。现在则认为,技术运用是为了完成实战目标的过程,只有控制好此过程,才能使储备的技术得以有效激活。简单地说,控制就是“致人而不致于人”,“抓住不变,控制可变”,把复杂问题简单处理。比如,陈中在两届奥运会决赛中均用下劈技术锁定胜局,其关键在于及时准确地从对手外在表现预判出其急于追分的意图,抓住这一不变因素,控制住了对手和比赛主动权。

针对不同战局战况控制能力不强的现象,我们采取了一腿一腿地总结、一个战况一个战况地设计、一次课一次课地强化措施。在训练中设置“以优打优”、“顶优打劣”的战术,有效地将战术优势转化为比赛胜势。如雅典奥运会上,罗薇第一场对阵韩国选手黄敬善,竞技实力明显处于下下风,战胜对手的希望渺茫。但我们坚决实施了“顶优打劣”的控制战术,只要黄敬善使用特长技术,罗薇就积极运用牵制技术,咬紧牙,拚骨气,打毅力,大胆出腿,搁住对方优势,使对手明显产生不适应,不仅优势发挥不出来,还频频露出劣势,于是,罗薇控制了主动权,最后赢得了这场比赛。这不仅是一个 “以弱胜强”的战例,是“置于死地而后生”的真实写照,更是一个成功运用控制战术的典型例证。

3.3 物化心理手段,提高强对抗适应能力 跆拳道是谋略性项目,随着比赛激烈程度加大,心理问题日益凸显,心态决定状态,心理控制也自然成为控制能力训练的重要内容。但很多教练员对心理问题感到莫名恐惧,甚至“谈心色变”,无从应对。其实,心理存在多面性,有给别人看的一面,有给最亲近人了解的一面,也有自己解读的一面。如何拨开这个“黑箱”,目前,比较有效的方法是采用物化手段去把握和调整运动员心理状态。陈中在雅典奥运临赛前出现心理波动,我们及时采取信件交流的物化手段对其进行心理调节,从而有效保证了她充满自信地站在赛场上。

物化心理手段必须重视创设情景和程序设计。通过模拟打硬仗、打恶仗、打大仗甚至是打败仗的实战场景,培养运动员不畏强手、敢于面对困难、独立作战的心理品质。通过“平时拧着来、赛时顺着来”的做法,增强运动员比赛时的良好心态。同时,根据不同运动员的个性特点,我们还制定出相应的参赛心理预案:针对陈中有大赛经验但容易保守的特点,在雅典奥运比赛进场时,让她面对观众,挥手示意;罗薇年轻有拼劲但心存杂念,让她进场时低头鼓劲,集中注意力。最后,针对奥运会比赛和运动员特点,我们创编了大量口诀,以便深挖思想潜力,稳定心理状态,清清楚楚参赛。这些物化手段为成功参赛提供重要心理保障。

跆拳道运动实践证明,心理问题的解决可以借用理论,但绝不能照搬理论,使用物化心理手段是我们奥运取胜的重要方法之一。

4 精诚团结,高效运作是实现突破的保障

集体项目靠个人,个人项目靠团队,对抗项目要智慧。我们始终把团队精神作为项目发展的重要基点与支撑,使团队精神成为我们备战工作的黏合剂和驱动器。

由于跆拳道项目建队时间短,队伍的文化建设薄弱,我们十分重视打造一支目标清晰、技能互补、结构合理、沟通顺畅、相互信任、环境和谐、高效运作的备战团队。

工作中,我们坚持实事求是讲成绩,毫不遮掩谈问题;坚持讨论无禁区,执行有纪律;坚持碰撞出火花,联想出成果,杂交出优势的传统作风。我们常说,“项目可以不干,但人不能不作”,不能培养出“队伍的宠儿、社会的弱者”,要打造精品,就要做好各种角色的工作,既要有忘我的工作的态度,更要有奉献精神。

团队的力量离不开各级领导的组织指导,他们善于将每个人的点滴经验汇成团队的智慧。有效的管理加速团队意识、集体意识和祖国至上意识的培养,造就了一支精诚团结、高效运作的备战团队,这是跆拳道队实现突破的组织保障。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将倍加珍惜北京奥运会剩余的备战时光,负重奋进,自我加压,要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精神,擂重鼓,敲响音,调动一切潜能,全力备战,用无声的行动换取有形的金牌,为中国奥运军团奉献我们的最大力量!

参考文献:

[1] 尚迎秋,陈立人.我国跆拳道运动科研现状综述[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05):605-607.

[2] 许立群,郭晓英.加强交流 力争突破[N].人民日报,2006-08-13.

[3] 袁震澜.试论国家队跆拳道运动科学训练的主要特征[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24(04):544-546.

[4] 王欢.跆拳道实战中进攻时机的把握[J].拳击与格斗,2006,(6):54.

[5] 东方.世界跆拳道新趋势:百花齐放 强者恒强[J].拳击与格斗,2007,(7):79.

[6] 肖苑玫.国家跆拳道队奥运选拔两步走[N].中国体育报,2007-03-10.

[7] 兰孝国.跆拳道运动训练的特点和发展趋势[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7,(07):76-78.

[8] 陈立新,陈杰.对跆拳道运动训练特点及其发展的探讨[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2,(01):24-25.

[9] 杨通平,黄世龙.论创新思维在体育运动训练中的应用[J].中国学校体育,2005,(05):40-41.

[10] 肖苑玫.中国跆拳道奥运突破之路困难重重[N].中国体育报,2007-05-29.

[11] 黄鹤,蔡利敏,王蓓蓓.对我国女子跆拳道大级别运动员组合技术运用现状的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10):1431-1433.

上一篇:雏鹰计划范文 下一篇:任务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