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教育论文范文

时间:2023-10-13 08:47:23

形势教育论文

形势教育论文篇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当前会计教育教学面临着重大改革,以至于给会计教育教学带来严峻的挑战,现本文以下将新形势背景下我国会计教育教学所面临的挑战以及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介绍,从而为会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力依据。

1.关于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挑战分析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逐渐涌入我国国内,那么给当前会计教育教学活动带来极大的挑战,未来会计工作人员不仅需要熟悉我国会计准则,而且还需要了解国际会计准则,从而使其更好地投入到跨国企业工作活动中,另外,随着我国面临越来越多经济贸易壁垒后,使得我国国内企业遭到不少经济损失,为此,需要尽快协调好国内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关系,并且,还需要加强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从而有效应对国内经济贸易壁垒现象。

2.关于科学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带来的挑战分析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网络技术以及信息技术得以全面开发,并且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样,会计活动中也普遍应用到网络技术以及信息技术,其中,会计电算化应用软件在企业财务处理活动中得以普遍应用,其不仅有效提高了会计自动化程度,而且还有效保障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准确性。与此同时,随着会计活动电算化应用软件的出现,企业会计管理系统以及业务系统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至于对会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其具备一定的会计业务处理能力,而且还需要熟悉财会管理知识,并且计算机以及网络技术知识等也是当前会计人员应该具备的,从而全面提高企业会计处理水平。

3.关于知识经济的出现而带来的挑战分析随着知识经济的出现,会计工作人员需要不断通过学习以及积累相关知识才能够适应当前新形势发展需求,加上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会计知识以及积累经验不断更新与出现,则会计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学习,并且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意识,从而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另外,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强调知识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无形资产以及人力资本等逐渐成为了各企业综合竞争能力的决定因素,因此,通过加强企业内部会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够为企业提高综合竞争能力而提供有力保障。

二、探讨新形势背景下我国会计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途径以及建议

针对目前我国会计教育教学所面临的挑战以及所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会计教育理念、专业教育体系等来探讨会计专业课程设计以及教育方法,从而有效保障改革后会计教育教学能够满足当前会计人才培养需求。

1.关于会计教育目标的树立分析笔者认为当前会计教育应选择分层次方法而进行树立不同的会计教育目标,这不仅与西方先进国家会计教育目标保持一致,而且使得不同教育目标培养的学生均能够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从而有效提高本校教育水平以及教学质量。

2.关于会计教育课程的设计分析在对会计教育课程进行设计的时候,首先需要了解跨级课程体系所包含的内容,例如: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然后针对不同专业需求而科学的整合其他相关教学内容,这是因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未来会计工作人员除了具备一定专业技能水平,而且还需呀具备一定相关技术技能,从而使其全面发展而更好地投入会计工作活动中。

3.关于会计教育方法的改革以及有效对策分析传统的会计教育教学活动中,主要由教学教师讲授专业知识为主,不仅不利于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而且还不利于培养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以至于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够适应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教学教师需要结合当前素质教育政策实施初衷目的来进行教学活动中,对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并且积极引进当代科学技术产品以及网络技术等教学资源作为教学手段,不仅使得学生们从中获得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有效培养了学生们与专业有关的应用技术能力,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而更好地投身于会计工作活动中。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以上将目前会计教育教学所面临的挑战以及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介绍,并且针对当前会计教育教学所面临的挑战以及所存在的问题而提出了几点有效改革对策以及建议,从而有效提高会计教育教学水平而培养一些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进而大大提高本校的会计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水平而赢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另外,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叙述,能够为相关研究学者以及教育同胞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从而使得改革后的会计教育教学水平能够适应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进而保障培养出现的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投身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活动中而做出重要贡献。

形势教育论文篇2

当下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的诸多问题免不了有客观性质的缘由,但更多的还是主观程度上导致的结果,尤其是相关决策者对于学生教育与认知水平重视不足引起的。具体的原因可划分为:教育人员的责任心不足,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部门领导对于学生管理问题认知程度不够,具有获取潜在利益的自私目的;学生对于个人学习不重视,对文凭与能力的认识不明确;管理制度不健全或者制度敷衍不落实的普遍现状。

二、改进学生教育管理与学风建设的建议

为了能尽量从根本上解决学生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取得相应的改进效果,必须从学生管理的实际工作出发,通过切实可行的政策举动来彻底改善当下学生教育管理的现状。具体建议措施如下:

1、适当进行家庭跟踪式管理

目前的院校学生免不了依旧存在一些低年龄阶段的学生,这部分学生群体的教育就必须要有针对性,为了保证学生有充足的学习时间和质量就可以采取家庭跟踪式管理,在正常的教学活动下不断提升学员学习的动力与效率。

2、提倡个性化管理的方针

学生这个特殊的学生群体存在着心理或年龄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实现个性化管理可能会对这些学员产生更好的促进作用。结合管理方式的个性化,让学员真正认识到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有利于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从根本上调动学员在学校学习的动力。

3、细化管理措施

无规矩不成方圆,学校首先要在制度上下功夫,细化各项管理制度,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行切实管理,学生一旦跨入学校大门,相关负责人包括班主任和教务部就要对学生做一个全面的背景了解,并对其进行必要的制度培训,促使学生规范行为,养成良好的学校习惯,尊重敬畏学校树立的各项规章制度,用赏罚分明的制度标准来约束学生的行为举止。

4、加强班级领导层建设

配备专门的班级主任,为学生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和创造有利的管理条件。逐渐培养班级管理特色,形成良好的班级班风,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会待人处事,自我管理,最大化的发挥班主任在学生群体中所起的带头作用,加强自身修养与奉献意识,形成高尚的职业道德,达到双赢的目标。

5、普及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无论是平常琐事,还是决策大事,决策层都要树立人性化的管理理念,处处为学生的将来着想,杜绝自私的地下利益链现象,增强学生不断向前学习的主动性才是王道,在班级凝聚力的推动下促进学校校风的形成。

三、新形势下学生教育管理与学风建设的探索

在工作人员多年的辛勤探索下,不断总结实践经验,通过对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方式的不断改进,逐渐改善了学校面貌,使得学校管理工作效益达到更大化,具体可总结为如下探索启示:

1、管理与教育二者相辅相成

当下学校学生的需求已经不同于往日,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如果管理者采用自身专业知识与管理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取得的效果会更加明显。学校决策者切实从学生实际利益出发,为学生将来步入社会着想,管理与教育的有机结合可迅速提升高校的学习氛围和管理水平。

2、家庭跟踪式教育管理方式的形成

部分学生思想正处于浮动状态,会出现缺课现象,由于个体化特征明显,给学校管理带来了工作难度。家庭跟踪式管理模式的形成,得到了学生监护人和学校老师的大力认同,通过对学生学校内外成长情况的细致了解,有力于学生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有力于学校管理教育工作的正常展开。

3、管理工作者自身内在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既然选择或被选择从事学生教育管理的工作,就应当肩负一种岗位的责任使命。通过自己内在的感情素养,逐渐感化或扭转个体学生的错误个性特征,这是学校正确从事管理工作的根本,教育工作者在自身成长期所获得的修养和知识,直接影响着院校的学风建设与管理质量。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学生教育管理与学风建设只有在内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才会实现应有的效果。新时期,学生受到外在的蛊惑较多,思想容易发生浮动,叛逆期的现实状况进一步增加了教育管理工作难度。教育在促使更多年轻人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外,也使得相关从业人士加大了工作难度。针对于人的管理教育工作本来就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尤其是对于学生教育管理来说,从业人士更应肩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不断努力为祖国事业奋斗。

形势教育论文篇3

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采取多种有效途径,不断加强党组织建设,着力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公安系统的生命线,也是公安工作的前进动力和力量源泉。我们以党的十提出的要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为目标,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以十精神指导公安工作实践,以践行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为契机,结合党员民警个人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教育活动,认真履职,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党员民警的思想愈加活跃,传统的说教型、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已很难起到入脑入心、凝聚力量、激励斗志的效果。因此,加强新形势下基层公安机关的党员民警教育工作势在必行。

一、当前影响基层党员民警思想认识的原因

1、由于公安机关基层所队环境的特殊性,与外界来往多、接触社会多、工作任务重、心理压力大、工作时间长、生活条件艰苦等,使得党员民警的一些需求不一定得到完全满足,致使一部分党员民警在困难面前表现出抵触、抗拒、无奈等思想行为。

2、由于社会环境影响的多层次性和广泛性,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的矛盾斗争彼此起伏,造成了党员民警心理上的不平衡及思想上波动。

3、由于成长、学习、生活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党员民警个人的心理发展上形成多样性。同时,许多党员民警由于学习目的、执法和服务动机等不同,在认知过程中受环境的不同影响,容易造成党员民警在思想认识上的偏差。

二、加强基层公安机关党员民警教育工作的举措

1、用心关注党员民警生活,加强党内关怀凝聚坚实力量。思想政治工作一旦融入真情,就可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丰富心与心之间的联系,就可能与时代同步,与发展并进。故而,关心爱护每一个党员民警,知道他们的痛痒,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根据基层公安工作的特点,我认为主要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落实从优待警措施。做到党员民警取得成绩、工作出现差错、家庭出现变故、思想出现波动时“必谈”,党员民警红白喜事、家属生病住院、遇到特殊困难时“必访”,不断加强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二是及时宣传队伍中的好人好事,选树典型。在年终评比表彰中予以体现。引导党员民警从细微处着手,从每一件小事做起,脚踏实地的做好工作,把先进典型的品牌效应做大做强;三是工作时间外加强联系。要与党员民警之间形成不仅是同事、战友,还是朋友、亲人的良好关系,让党员民警处处感受到组织给予的关心不仅是工作上需要,更是发自内心的爱护,从而使所队成为一个大家庭,大家共同凝聚力量,发挥优势,形成上下同心,所队同心的良好局面。

2、坚持“三个贴近”,营造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的人文环境。一是贴近党员民警在工作中产生的思想变化。随着单位人员的变换,党员民警在人员交流中往往容易受到各类不定因素影响,如果思想政治教育不结合人员和思想的变换去开展工作,就很难使思想政治。二是贴近党员民警个人生活的实际状况。所队是一个大家庭,作为“家长”的所队领导,特别是党支部书记必须把大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和小家庭都能够了如指掌,否则,就很难做好工作。实践证明,党员民警的工作做好了,家庭问题得到合理的解决,党员民警就会安心工作了,家庭就会支持了。这种贴近就能使个人、家庭、单位越贴越近,互相融为一体治工作奏效。三是贴近党员民警关心的实际问题。党员民警是执法者的同时也是社会的一员,对于社会上的热点、难点问题都很关注、关心,因此要及时掌握党员民警思想动态、内心的真实想法,及时作出正确的教育、引导、处理。

三、加强党员民警管理,狠抓队伍建设,建立公安队伍管理长效机制

一是完善绩效考评机制。一个单位,一个民警所做的工作,所有的付出,应该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这种评价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单位和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因此,要针对每个部门、每个警种、每个民警制定目标明晰、任务具体、指标科学的考核管理体系。今年以来,剑川县公安局党委结合形势任务的新变化、新要求,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研究,将每个部门、每个民警的工作更加细化、量化,并根据工作实际进行了相应的补充、取舍,使之更完善、更科学、更合理、更具体、更有操作性,同时要求把好考核关,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考核,维护制度的严肃性,使《考核办法》成为管理队伍的一把利器,不断实现队伍建设展新貌,不断促进业务工作上台阶。

二是完善用人机制。要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方针,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民警提拔到各个领导岗位,无论年龄大小,不管资历深浅,只要是人格好、能力强、作风正、品德优就是领导岗位的合格人选。要营造风清正气的用人环境,通过多种途径选贤用能,确保每个岗位都是最佳人选。要明确用人导向,匡正用人之风,真正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要确立全员人才观,积极创造条件,让每名民警都有发挥特长的平台。结合每名民警的能力、特点与特长,知人善用,合理安排工作岗位,做到人尽其材,物尽所用,最大限度地挖掘潜力,调动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良好氛围。

三是完善警务运作机制。警务机制运行如何,是公安队伍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要合理调整警力配置,并根据治安状况实际,实现“警力跟着警情走”的工作模式,什么问题突出就集中力量整治什么问题,什么案件多发就集中力量攻坚什么案件。要不断研究、探索科学的警务运行模式,完善内部结构体系,形成符合实际、运行规范、高效实战的勤务制度和警务运作机制,改变以往部分民警起早摸黑、忙于工作,部分民警无所事事、悠闲自得的反差,努力实现民警个人与岗位工作的最佳组合,做到劳逸结合、张弛有度、事半功倍,工作高效。

四是完善奖惩监督机制。公安机关的性质、任务决定了全体民警必须做到纪律严明,令行禁止。要使队伍有一个好的习惯,好的风气,必须要奖罚分明,不能搞“雨过地皮湿,一团和气,不疼不痒,雷声大、雨点小,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干好干坏

差不多”。该奖的不能吝啬,该罚的不能软弱,要奖得让人心动,罚得让人心痛,切实起到奖与罚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加大监督力度,“徒法不足以自行”。所有的规范、制度、禁令等要落到实处,必须要强化监督手段,不断提高监督的合力作用,通过加大监督制约力度,使整个公安机关正规化建设程度得到明显提升,纪律作风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形势教育论文篇4

1、管理方面的人员十分紧缺

近年来成人高等教育的规模得到不断的发展与壮大,但是在管理方面的人员始终不足。紧跟时代的步伐,各高校中建立起了独立的成教部,到了现在成立了继续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但是学院中管理人员的增长速度却非常缓慢。这种局面导致的结果就是很多继续教育学院中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非常大,甚至出现了一名管理人员要管理500到700名学生的情况,管理人员根本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更没有精力去学习管理知识和参加培训了。

2、管理人员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不合理

现阶段从事成教管理的相关人员大多是从其他部门调配的,很少有人是教育管理学和教育学专业出身的,也很少有人从事过教学管理和教学工作,他们往往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就上岗,对于管理科学、心理学、教育学、成人高教科学的了解少之又少,同时较年轻的、具有高职称的人更少,成教管理的事务是非常繁杂的,管理人员很少会有机会去进修学习和参观,很多管理人员的工作只停留在经验性、事务性的管理上,在教学管理方面缺乏新观念、新思想,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对于他们来说是很难进行的。

3、内部缺乏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

在管理人员内部,管理机制不灵活,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干实事的人得不到奖励,很多人只做表面功夫却得到了奖励,在职务晋升方面多是靠拉关系得到的,这些现象的存在对于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与工作积极性是一种严重的打击,抑制了良好作风的形成。

二、提高成交管理人员管理水平的途径

1、重视高素质人才

随着时代的发展,成教规模得到不断的扩大,学校应该将更多的注意力投向成教事业的发展中,及时为成教管理队伍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现在成教队伍中的故那里人员工作做得不细致,管理水平不高。很多学校管理人员认为,成教学生是不住校的,所以管理起来应该相对容易,所以成教管理队伍中就是有限的那几个人,但是经过多年的管理实践我们发现,也正是应为成教学生不住校,所以管理起来麻烦事更多。独立设置的继续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从招生到入学注册、学籍管理、教学管理、质量监控一直到证书发放的一系列过程都是成人教育学院或者继续教育学院来完成的。工作的范围涵盖了教务处等各部门的工作,与此同时,这些工作在操作的过程中都是非常麻烦的。在为成教管理人员队伍配备人员的时候应该对人员所学专业以及年龄因素进行综合的考虑。

2、加强培训力度

加强成教管理人员的培训就要加强管理学、教育学、网络技术以及计算机应用等学科的培训,使成教管理人员队伍的整体管理水平得到相应的提高。要使管理水平得到提高,首先重视人,因为一切的管理活动都需要人去完成。想要建立起一支素质过硬、经验丰富等管理队伍,首先要建立起相应的培训制度,加强对人员的培训,将管理人员纳入到学校的师资培训队伍中,通过岗前培训、脱产培训以及在岗培训等培训方式更新成教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使他们的现代化技术应用技能得到提高,进而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

3、建立起健全的约束机制、竞争机制以及激励机制

在成教管理队伍中要落实定岗定员,对于重要的职位应该通过个人推荐以及公开招聘的方式竞争上岗,通过按劳取酬和有效的奖惩制度将管理人员的责任与权利挂钩,使他们的工作热情与工作积极性得到极大的调动。

4、管理人员的思想要不断创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形势一直在发生着变化,成教管理人员应该对新形势的发展进行充分的发展,使自己的管理思想与新形势要求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管理模式相适应。[3]借鉴其他学校成功的管理经验,积极的与行业和企业进行联系,大力开展培训工作,不断适应成人教育发展的需要。

三、结论

在高校管理队伍中成人教育管理队伍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成人教育管理人员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于教育水平与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的教育形式下,各高校非常重视成人教育管理工作,其实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使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不断增强,从而适应成人教育的发展需要。

形势教育论文篇5

【摘 要】《形势与政策》课程面对新形势、新问题,积极探索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从课程管理体制、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及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开展研究和实践探索,为形势与政策教育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实现课程教学的科学化、规范化。

关键词 形势与政策;教学;现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05-0033-02

作者简介:苗国厚,男,电子科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高校党建与网络思想教育。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独具特色,举足轻重。加强形势与政策的教育学习,有助于大学生理解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客观科学地看待形势变化和社会发展,有助于培养造就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是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文章对《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研究现状作一梳理。

一、研究的背景

自1987年教育部首次将《形势与政策》课程设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修课列入大学教育全过程以来,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学科定位、教学原则、课时设置、教学安排、授课形式、考评规则、师资建设、经费支持等问题在全国高等院校早已得到普遍的贯彻落实,形成了独特的“三结合”教育模式,即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可以说,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高校的形势与政策教育已经初具规模,为培养一代又一代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效果表明,形势与政策课在大学生心目中的认可度其实并不高,属于比较边缘化甚至可有可无的学科。进入21世纪后,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和渠道更加多元、畅通和便捷,这门课程的边缘化趋势就更加明显和突出,面临着严峻挑战。不仅如此,作为受教育者的新一代大学生,他们都出生于改革开放以后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里,且大多是独生子女,思维活跃、个性张扬、特立独行,这也给形势与政策教育提出了许多新课题和新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正视新形势、新问题,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不断发展和创新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模式,为形势与政策教育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进一步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即中央16号文件)出台,对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建设和改革做出了重大决策,并对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改革进行具体部署,要求建立大学生形势政策报告会制度,定期编写形势政策宣讲提纲,建立形势政策教育资源库。与此同时,、教育部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社政〔2004〕13号),再次强调了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意义,明确了“形势与政策”课的课程地位、指导思想、教学内容、教学管理等,并强调要加强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研究工作。自此,关于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和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研究开始蓬勃兴起,相关的学术研究成果也是蔚为大观,占1994年以来全部研究成果的86%以上。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发〔2004〕16号(中央16号文件)和教社政〔2004〕13号两个文件精神,自2007年7月到2008年2月,教育部社科司和时事报告杂志社联合在全国高校开展了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优秀论文征集活动。征文集中反映了全国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工作的状况和取得的显著成效,并从课程建设的不同方面总结了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成功经验。这次征文活动极大地推进了当前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研究与探讨。

2011年5月,全国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分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北方工业大学举办了一场全国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与教学研讨会,会议的主题是总结交流经验,研讨形成共识,深化课程建设,增强教学实效。这次会议总结了全国高校多年来在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中取得的成绩,指出形势与政策课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相比有两大特点:一是教学内容动态性强,二是教学任务十分艰巨;会议还分享了各地的成功经验,指出了当前形势与政策教育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进一步凝聚了共识,那就是: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探索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在教学体制机制、教学内容方法、教学模式等方面深入研究,不断创新。

二、研究现状综述

1.从总体上把握《形势与政策》课改。谭来兴、刘社欣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中指出,必须在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就教学内容而言,必须凸显其现实性、保持其连续性,并将稳定性与创新性相结合;就教学方法而言,要做到“四结合”,即系统的课堂讲授与重大事件的教育相结合、系统的课堂讲授与专家讲座相结合、教师讲授与学生主动参与相结合以及课堂讲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就教学手段而言,要实现课堂教学多媒体化、充分发挥电化教学的作用和利用信息网络进行教学等。郭瑞燕、闫海玉在《〈形势与政策〉课“2+1”教育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中指出,“形势与政策”课“2+1”模式从该课程时效性、导向性、现实性强的特点出发,通过专职教师系统讲授、专家学者专题讲座、组织学生讨论和收看《新闻联播》的融合,切实增强“形势与政策”课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吴云志、刘伊娜在《“形势与政策”课多维教学模式建构的理论与实践》中指出,必须加大改革力度,抓住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多个环节,努力建构新时期“形势与政策”课多维教学模式。罗英、何玲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模式探索》中指出,通过规范教学管理制度、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扎实的课程建设、创新教学管理模式、突出特色教育、完善实践教学,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质量。顾晓英以上海大学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为例,实践得出:形势与政策教育本质上是一项实践性的教育活动。上海大学在形势与政策课堂教育教学之余,还利用夏季学期进行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形成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二位一体的系列载体。朱绍友在《对构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新模式的探讨》中提出,积极探索课堂讲授、专题讲座和实践教学“三位一体”的教育教学新模式,努力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质量。上海交通大学黄苏飞副教授主编的《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创新研究》,从“综合研究”、“课程体制研究”、“队伍建设研究”、“教学方法研究”、“教学实效性研究”五个方面来论述高校形势与政策的教育教学。

2.重点对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张勋宗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模式探讨》中提出,专题负责制教学模式,每个老师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研究方向,选择相应的专题内容进行理论思考并深入研究。考试采取随堂测验与期末考察相结合方法。孟照伟、王丙辰、孙倩在《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中提出,系统讲授与重点深入分析相结合、理论讲授与启发互动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后辅导相结合。崔海英在《高校形势与政策课问题探讨式教学方法研究》中提出问题探讨式的教学方法,旨在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教”与“学”的有益结合,在师生互动中达到教书育人的实效。李学保在《关于改进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的思考》中提出,灵活采取集中授课与形势报告会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努力破解教学难题。

3.重点对实践教学模式研究。苑方江、苑爽在《实践教学是解决“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矛盾的有效途径》中指出,实践教学可以巩固“形势与政策”课的独立课程地位,解决与其他课程内容重复问题,有效地解决形势与政策本身的发展规律与学生对其认知间的矛盾,是解决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脱节矛盾的有效途径。余精华在《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模式探析》中提出成功开展这一教学,需要建立“123”模式,即需要“明确一个宗旨、选择两种渠道、搭建三个平台”。其中,两种渠道指现实性和虚拟性两种渠道;搭建三个平台指固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借助有组织的学生社团、利用广阔的社会平台。麦达松在《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性教学探讨》中指出,高校“形势与政策”实践教学应该不断优化对学生造成影响的环境,积极营造有利于学生思想观念成熟发展的氛围。孙安宁在《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研究》中提出,按照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全面培养的要求,以“系统化、长期化、实用化”为目标,进一步整合校内外资源,构建以责任教育、文化活动和就业教育等三个模块为主的实践育人平台。

4.《形势与政策》课程网络教学研究。何广寿在《网络环境下“形势与政策”课三位一体模式的构建》中提出,提升教学质量,完善课后教育系统,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可以开辟形势与政策的主题网站。黄昕、李晓衡、高征难在《“形势与政策”课网络教学的策略探究》中指出,高校要精心建设课程网站,开辟网络课堂,借助网络实现师生教学互动,利用网络开展课程考核。王萍霞、肖华在《〈形势与政策〉全程网络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中认为,建立网络课堂,搭建师生教学互动平台,提高了教师利用网络技术手段和网络资源优势实施教学活动的能力,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生动性、多样性和实效性。张亚军在《论网络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新模式的构建》中提出,从教学环节来看,教学模式分为:“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和“实践教学”三个部分。南华大学李晓衡教授主编的《“形势与政策”网络课程的建设与应用研究》,总结了高校“形势与政策”网络课程研发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体会。

从以上的研究我们发现,《形势与政策》的教学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效果,从单一的理论教学,逐渐向实践教学、网络教学拓展。《形势与政策》课程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一门课程,具有自己的学科基础和定位,作为一门必修课程,按照规定列入教学计划,排入课表,有学分。积极开展《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工作,并从《形势与政策》课程管理体制、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及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开展研究和实践探索,实现该课程教学的科学化、规范化。

参考文献:

[1]全国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优秀论文征集评审情况综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5).

[2]王包泉.全国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与教学研讨会综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7).

形势教育论文篇6

开设形势教育课十分必要,但由于开设时间不长,随意性较大,如何提高形势教育课的水平,是值得研讨的重要课题,笔者通过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1.形势教育课的重要性

《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明确提出“各层次各科类的学生都要开设形势与政策课”,“要按必修课要求学生和安排教学”。在高校思想理论课程系列中,既有邓小平理论概论等政治理论课,又有思想品德课,形势教育课是否还有开设的必要,对这一问题目前还有一些争论。笔者认为形势教育课不仅要开,还有加强的必要。

第一,从当今时代变化发展的宏观背景来看,形势教育课不可或缺。当代社会正面临两大层次的转型:一是中国正经历着体制转型,即从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种转变的特征之一是由封闭到开放,反映在学生思想上便是由单纯守旧转为复杂多变,人们的价值标准?道德标准也随之发生变化;二是当代青年,特别是高校学生正经历着能力转型,即随着素质教育逐渐深入人心,大学生从追求书面考核的高分数转向提高综合能力当今的形势昭示人们,历史的车轮己跨入新的世纪,其特征是呈现政治一一经济一一社会一一文化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世界形势变化很快,每天都有重要事情发生身处改革开放大潮的青年学生,要跟上形势,就必须认清形势,研究形势,因而就离不开形势教育。

第二,从大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来看,形势教育课不可或缺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他们自己的事业和人生道路,而且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成功摆在大学生面前的一个理论和现实的问题就是,如何正确处理人、环境和外部世界的关系,这就必然要触及形势。大学生不仅需要各种相关的科学文化知识,同样需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需要熟悉和了解时事,锻炼自己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势教育课的作用就在于向大学生及时提供和宣传国事和天下事,帮助他们初步运用所学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分析和阐述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识大体,顾大局,明形势,懂政策。

第三,从思想理论教育的整体功能来看,形势教育课不可或缺高校思想理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是以基本原理构筑起逻辑架构,进而形成授课系统的,它们都属于以理论为轴心的课程,而形势教育课则不同,它是以实际为轴心的课程,即围绕客观实际,以专题的形式形成自己的授课系统尽管形势教育课还没有定型,相对而言,尚未形成规范较强的体系,但它们仍自成一体富有成效的形势教育课一定能同理论课相互配合,各施所长,从而使思想理论教育的整体功能得到较好的发挥。

2.影响形势教育课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

影响形势教育课教学效果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学效果同教学资料是否丰富有关形势教育课的特点之一是时效性强,因为客观形势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以此为反映对象的形势教育课必须讲究时效性。譬如一个重大问题需要及时列入专题讲授,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知识积累和资料积累,一时难以形成背景材料和线条轮廓;又如一些社会热点和学生思想的兴奋点,在形成之前很难准确预料,而一但错过时机将失去讲授的价值。形势教育课的另一个特点是综合性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无不涉及如果教师平时不加强学习,不注意原始资料的积累,讲课时只能是空洞无物,影响教学效果。

第二,教学效果同教师的理论水平有关。有种偏见,认为形势教育课无理论可言。其实,形势教育课既要摆事实,又要讲道理形势教育课以实际问题为轴心,表面上看是种种事实和现象的罗列与展开,但究其深层则离不开理论的支撑形势教育课并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寓理于事,以事论理。实际问题五花八门,社会现象形形色色,讲什么,怎么讲,都有一个筛选问题它要求选题正确,观点鲜明,论证富有逻辑,这就体现了一个教师的理论水平。另外,形势教育课要由表及里,由现象而达到本质,如果只触及现象,显然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教学效果同课程管理是否规范有关。高等学校的课程设置和管理是一个科学的体系,然而形势教育课将有被排除在这一体系之外的危险表现在:(1)时间上,形势教育课是每个专业每个班级、每个学期都要开的,但据笔者了解,不少学校都未将它列入统一的课程表,而是开学后数周由教务部门见缝插针安排的,上课时间难以保证。有的只好将课安排在周六或周日的晚上,引起学生的反感,上课的效果就大打折扣(2)内容上,有的学校未作规定,没有统一的讲稿,不安排集体备课,教师自己安排内容,质量不能保证。(3)考核方式上,有的学校放任自流,不作统一考核,有的教师出几题让学生做,有的教师让学生围绕一个题目写学习心得,五花八门。凡此种种,无形中降低了形势教育课在学生心目中的份量,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3.努力改进形势教育课的内容形式和教学方法

形势教育课要真正深入学生的头脑中,收到实际效果,就要经常调查分析他们的思想状况,把握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把理想信念和道德观念的教育融入到形势教育课程中去。笔者认为,形势教育课的内容形式和教学方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和改进:

第一,在教学内容上,应主题突出、基调鲜明、导向正确、求实创新当前,在国际上,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在国内,我们正处于大变革?大发展的重要时期,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丰硕的成果。要善于运用这些生动有力的教材,开展形势教育。

第二,要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善于抓住机遇,主动开展教育。世界形势变化很快,每天都有重要事情发生。我们教育学生一定要与生动活泼的、变化的形势相结合,善于抓住机遇,主动开展教育,掌握不好就收不到良好的效果要处理好动态性和稳定性的关系,在正确认识不断变动的形势中,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第三,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如何把握大局和看待当前形势,是形势教育课的基本要求大学生学习形势,目的在于掌握当前国内外政治经济发展中一些重大时事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也就是说,通过学习时事不仅能理解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而且能评述一些热点问题和重要问题的本质和利弊要做到这一点,学习中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是一基本途径和方法强调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积极反映当前国内外政治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重点问题,这是形势教育课的特定要求和特有形式。我们知道,设置这门课程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求学生能初步运用所学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分析和阐释政治经济生活中一些实际问题,而这些问题有些也是理论问题,只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才能真正把握大局,认清形势。

第四,在教学方法上,要积极探索在新形势下有效地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新形式和新途径。教师应深入地了解和分析学生的思想状况普遍关心的理论和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要努力丰富教学环节,活跃教学气氛,启发学生思考,指导学生阅读重要原着和文件,精心设计和组织课堂讨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方法,明辨是非,寻求问题的答案,増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配合教学组织必要的参观考察,利用假期进行社会调查等活动,使学生在接触社会实践中接受教育;要充分利用影视资料,开展电化教学;要不断改进和完善考试方式,着重考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接受程度和实际运用能力,以及思想、政治和品德等方面的表现。

第五,要处理好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的关系,努力寻找理论教育队伍和实践教育队伍的最佳的结合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理论教育)是由专职教师承担的,而形势教育课(实践教育)一般由政治辅导员来上政治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第一线的组织者、教育者和实践指导者,理应兼任一定的理论教育任务,而“两课”教师也要承担一定的实践教育课。‘两课”教师和政治辅导员都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专业队伍,要将两支队伍有机结合起来,使他们发挥各自的特长,取长补短,相互渗透,真正成为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德育工作生力军。

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各种思潮层出不穷,大学生思维活跃,勇于和善于接受新的东西。只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就一定能将形势教育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形势教育论文篇7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教学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进一步对“形势与政策”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方面做了一系列具体的规定。笔者认为提高“形势与政策”教学的有效性,关键在于教学中的“四化”建设,使教学管理制度化,教学内容系统化,教学模式创新化以及教学环节规范化。

一、概述

《形势与政策》课程主要是帮助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党和国家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增强实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同时使学生基本掌握该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理论观点、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和方法去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把理论渗透到实践中,指导自己的行为。帮助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党和国家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增强实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当代大学生投身于国家经济建设事业的自觉性和态度,明确自身的人生定位和奋斗目标。

重点:在教学中突出马克思主义形势观教育,引导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形势,从总体上把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局。

难点:针对学生对总体形势的认识,解决思想实际问题。

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与应用性很强的政治理论课,它的相关课程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由于《形势与政策》课的内容具有理论性与时效性的特点,因此其内容具有特殊性,不同于传统课程有固定的教学内容体系。本课程教学内容根据教育部社政司和和湖南省教育厅下发的每学期《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主要围绕党和国家推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和当代国际、国内形势的热点、焦点问题,并结合我校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来确定,组织实施我校全校学生《形势与政策》课的教育教学工作。着重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进行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任务和发展成就教育;进行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重大活动和重大改革措施教育。要紧紧围绕国内外形势、重大事件、重要时事和我国的对外政策,围绕我省建设,以提高学生对形势与政策的认知能力为着力点,进行马克思主义形势观、政策观教育,引导学生正确把握国内外形势的大局。

本课程分专题来讲授,要求担任本课程的专职与兼职教师要根据教育部每学期印发的《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结合上级有关部门提供教学辅导资料,进行集体备课,统一安排教学内容。

二、促进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效果的措施

(一)要落实教学管理制度是基础

形势与政策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两课)的有机组成部分,其重要性已毋庸置疑,应纳入高校学生教育培养方案和课程建设体系,按课程建设的一般规范建立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这是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的基础保证。、教育部在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有关文件中都做出过明确规定,要求各层次各科类学生都要将形势与政策课作为公共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纳入学籍管理,建立成绩档案,反馈教学消息,全面加强课程建设。

(二)要健全教学管理机制是关键

第一,构建“一体化”的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相关职能部门牵头负责、专兼队伍相结合、全校密切配合,学生自我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第二,建立“五个统一”的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实施机制。“五个统一”指每学期由相关职能部门统一制定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计划,统一安排任课教师和教学任务,统一编印形势与政策教育学习资料,统一为任课教师提供教学参考文字资料和音像资料,统一组织实施备课、听课、考核等教学环节。第三,实行主讲教师,辅导教师,值班教师和监督教师。

(三)要完善教育教学保障机制是保证

要落实开展工作所需经费和场所,提高主讲教师和辅助教师的课酬,确定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积极参与形势与政策课讲授机制。

三、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内容

(一)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形势与政策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教育、重大时事教育、国内外形势教育、社会热点剖析等。但专题如何设,主要讲什么,课程内容如何设计。关键是以“遵循三个统一,体现三个特征、做到三个相结合”为指导。遵循“三个统一”指,第一,政治性与知识性统一。即在形势与政策课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突出鲜明正确的政治立场和观点,同时还要符合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宣传和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同时就形势、政策而言,又都是具有庞大的知识体系,它与哲学、政治经济史学以及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有着密切的联系。第二,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该课程既具有不断发展变化的一面,又具有相对稳定的一面,其理解就是政策是相对稳定的,形势是不断变化的,要求在相对稳定之中去把握学生对党和国家政策的认识,要求学生在动态中去观察和追踪形势演变过程。第三,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形势与政策课程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科学理论的教育和教学,指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形势、把握政策,并在教育教学中,紧密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分析学生感兴趣的现实问题,善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二)教学中要体现结构性与教育部社政司每年印发的教学要点相结合,要按教学要点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安排教学内容。要体现动态性与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相结合,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思想实际会有很大的差别,但往往又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处于动态发展过程中。同时,国内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也在不断推出和调整。要体现针对性与学生的思想实际景象相结合,应紧紧围绕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敏感话题、突发事件等问题确定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点,做到教育教学有的放矢,通过与学生共同探讨,使学生学会自觉的运用马克思主义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解决问题,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共产主义道路”等问题讲解。要体现知识性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相结合。形势与政策都是一个涉及许多学科的知识体系,如加入WTO与高教水平、科教兴国等问题的讲解。

四、强化“形势与政策”教学效果的具体举措

(一)要实现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

加强教学方法改革,坚持教师在选择授课内容时要特别注重抓住学生最关心,要求最迫切,反应最强烈,感兴趣的话题。以“教师为主体、以学生为客体”的教学传递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互动模式转变,但切忌“以学生为主体”就等同于让教师当“配角”;以“课内”加“课外”向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转变,但切忌以“课内”加“课外”就等同于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满堂灌”式的“空洞说教”式灌输向“灌输艺术、方法和水平”上转变,但切忌摈弃“满堂灌”就等同于不要“灌输”。 转贴于

(二)要规模性教育与常规性教育相结合

规模性教育能够产生轰动效应、集中效应,能够有效引导学生的注意力。要系统讲授与形势讲授、专题讲座相结合。要抓好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系统讲授,每次授课的选题要精心的安排,重点突出。要课堂教学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形势,正确理解政策,不能离开学生利益的满足,要把教育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学校可以结合学分制,对学生听课、讨论、写报告等进行累计积分,折算成这门课程学习成绩的一部分。要宏观教育与微观教育相结合。高校在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时,有必要穿插“校情”介绍,正确认识小范围与大环境形势,才能实事求是地考虑自身与国家,自身与社会,自身与世界的相关问题,提高分析和判断能力。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势与政策教育只有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才有吸引力和生命力,引导学生参与公共教学实践,利用假期进行社会访问,让学生从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要课堂教学与课外讨论、交流相结合。要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通过课外教育弥补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保时不足,实现多模式教学有效方式,一是创新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二是发挥校园新闻媒体作用,如校报,广播台,网站,宣传。

(三)要实现由“刻板性”向“策略性”改变

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教与学之间的刻板性,做到师生互动,双向交流才能达到较好教育效果。在创新课堂教学时。加强对教学要点和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增强教学的科学性;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实际,让形势与政策教育“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全面了解学生关注社会热点以及疑惑疑难问题,增强教学实效性;把马克思主义的形势观和政策观渗透到教学之中,增强教学的方向性;正视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不良现象,揭示出起原因,增强教学的原则性。要多给学生一点参与教学时间,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多给学生的一些思维空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多给学生的一些表现整体素质的机会,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性。

(四)要实现由“传统单一化”向“现代多样化”转变。“枯燥”“单调”“呆板”等往往是学生不喜欢上“形势与政策”课的原因,学生对声音画面等形象性多媒体诸类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要教学更加完整,连续,直观,形象,生动,有效。

五、结论

每一门课程的开设都会涉及到教学环节的方方面面,要确保课程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就要把好每一个环节,抓好每一项工作,为此,完善和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工作,就要注意抓住以下环节。把每个环节的实施作为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在教学环节上实行制度化规范化。

(一)选好教材

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政策性,时效性,动态性决定教材和教学资料建设非常重要。因此,必须加大支持和投入,加强管理和监督,确保教材和教学资料建设规范化。第一,成立教材编写部门。主要从高校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师中抽调一部分资历深,能力强,业务精的教师编写教材,可使此项教育紧跟时代步伐,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第二,建立资源库。建立资源库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方便驾驶教学和学生查阅,能方便、快捷地把握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第三,定期安排学习资料。各高校把教育部委托时事报告杂志社编写的《时事报告》(大学生版)作为教材发放给每个学生,把《时事报告》作为学生学习辅导资料,作为教师教学必备教材。

(二)配备好教师

形势教育论文篇8

1.学校重视不够。主要体现在:第一,对《形势与政策》课管理不够,对师资队伍建设不重视;第二,形势与政策教育所需的场所和设备得不到保障,所需的经费投入落不到实处,相关研究科研课题难以得到支持,研究成果的发表缺乏园地;第三,虽然形势与政策隶属两课范畴,但部分学校开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道德修养课,却没有开设专门的《形势与政策》课程,等等。

2.学生认识模糊。据一项调查结果显示,37%的学生认为很重要,要认真学;31%的学生认为重要,但没必要花太大精力学;32%的学生认为不太重要,只要考前突击一下就行,甚至可以不开设。部分学生平时比较关心和关注国内外时事,经常通过阅读报刊杂志、收听广播、收看电视以及上网等途径了解新闻。他们不能正确对待或者不愿意上《形势与政策》课,认为自己知晓天下新闻,掌握国内外大事,教师在课堂上“炒冷饭”浪费自己时间。

3.教师队伍参差不齐。由于课程的特点,本课程的师资队伍存在兼职教师多、青年教师多等现象。据对部分高校的调查,《形势与政策》的任课老师中,70%左右为兼职,而青年教师占到60%以上。兼职教师因工作繁忙一般难以进行精心认真地备课,而青年教师教学经验比较欠缺,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此外,教师自身对《形势与政策》课意义认识不足、教研活动较少以及缺乏必要的培训也导致该课程师资队伍建设落后。

4.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有待改进加强。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够、时效性不强,虽是时事政治内容,但教师认识不到位、讲授不深刻、剖析不精辟,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方法单一,缺少师生互动、课堂讨论等形式,致使新鲜的时事政治内容讲起来枯燥无味,课堂氛围沉闷,课程教学缺乏感染力和吸引力,难以受学生欢迎。教学手段单调,虽然部分教师不再满足于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方式,采用了多媒体课件教学,但信息量不大、讲解不生动,致使效果不理想,难以得到学生认可。

二、加强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对策

1.建立健全形势与政策教育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高等学校应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委宣传部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机构牵头负责,教务部门、学生工作部、团委直接参与的教育教学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制定教育教学计划,组织实施教学活动。要加强督查工作,形成定期或不定期地教学检查和督导的工作机制。

2.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基本保证。因此,必须培养一支以精干的专职教师为骨干,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为主体,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第一,要配备高素质的专职教师负责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第二,学校党政领导、学生辅导员和班主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哲学社会科学相关学科的教师都应积极承担一定的形势与政策教学任务。也可聘请地方党政领导、知名企业家、社会各条战线的先进人物担任特约报告员。第三,加强学习交流,注重以老带新。经常性组织教学观摩、集体备课和讨论交流等,使教师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思想上尽快成熟、业务上尽快提高。第四,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学校应为教师进修、提高、查阅文件提供方便,创造条件有计划地安排形势与政策课教师进行国内外考察,使教师不断开阔眼界,丰富教学素材。

3.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教材和教学资料建设。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政策性、时效性、动态性决定了教材和教学资料建设非常重要。因此,必须加大支持和投入,加强管理和监督,确保教材和教学资料建设规范化,主要有: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明确,教学重点和宣讲提纲常编常新;最新的形势教育文字应汇编成册,音像资料应整理成库。此外,高校之间应加强协作,实现资源共享。

4.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研究工作。学校应重点研究马克思主义形势观和政策观等基本理论、基本观点,研究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密切关注国内外大事,及时准确把握动态,不断增强教育教学的敏锐性和时效性;学校应鼓励和组织教师开展科学研究,对相关研究科研课题予以支持,并为研究成果的发表提供园地。

5.强化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的考核。形势与政策课按平均每学期16周,每周1学时计算。本科四年期间的学习,计2个学分;专科期间的学习,计1个学分。由学校教务部门统一安排,强化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管理,建立成绩档案,实行课程学年考核制,每学年考核一次,该课程总成绩为各学年考核平均成绩,一次计入学生成绩册。考核方法应灵活,可采用开卷考试、写论文等形式。

6.建立形势报告会制度。形势报告会是我们党的良好传统。延安时期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经常作形势与政策报告。建国后这个好传统延续下来,现在面对新的国际国内形势更应进一步发扬。可邀请国家机关和地方党政负责人为大学生作形势报告,就国际国内形势变化以及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等进行讲解,帮助大学生认清形势,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积极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

7.发挥大众传媒和校园文化载体的作用。首先,学校应创造条件为学生订阅重要报刊杂志,设立校园阅报栏,鼓励学生收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节目,使学生能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地了解和掌握当前形势。其次,学校可在校报校刊、校园广播等媒体开辟时事论坛,培养学生关心时事和政治的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理性地认识和分析国际国内形势。

学校组织开展主题鲜明、吸引力强的学生喜闻乐见的主题教育活动,如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知识竞赛、辩论赛以及讲座、研讨会等,使形势与政策教育生动活泼、寓教于乐,既丰富了校园文化,又使学生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在教育中受到启迪。

8.发挥互联网的育人优势。互联网具有信息丰富、更新快捷、阅读方便等特点,并且图文并茂、音像俱全。学校应积极运用互联网这一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教育资源,创新教学方法,拓展教育空间,在校园网设立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网页、专栏,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网上教学、在线讨论等活动,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并有的放矢开展教育,使形势与政策教育真正地入脑、入心。

上一篇:教育学校论文范文 下一篇:教育经验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