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教育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2 17:05:13

形势教育论文

形势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形势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国际国内形势;认识党和国家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增强实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全球化趋势的加快,扩大了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和范围,使学生的视野更开阔、思想更解放、观念更新异,同时,也给青年学生带来了负面影响。因为,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意识形态的斗争形式出现了异化,已由激烈的武力对抗逐步转向东西方文明和价值观的冲突,这对我们开展形势教育是严峻的挑战。因此,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形势教育的功能,形势教育作为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主要不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政治学科考试的得分率,而是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和对是非的判断力。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必须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不断增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中学生形势教育是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教学内容和有效形式,它不是简单地读读报纸,也不是以纯中立的价值取向来讲评国内外某些重大事件。我们不仅需要帮助学生全面准确地了解这些事件,而且对其发生的背景、现状及发展趋向要有比较深入的理论思考,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我们党如何根据形势的变化和需要来制定正确的政策。经过形势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并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提升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

形势教育具有鲜明的导向功能,可以弥补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不足。现在,有不少学生只管读书,不关心政治,理想信念模糊,责任意识淡薄,这是应试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薄弱造成的。而加强形势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地分析与认识形势,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增强青年学生对实现现代化事业的信心,增强学生爱党、爱国的信念和对社会的归属感,懂得青年学生只有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的方针政策上来,把强烈的爱国心、报国情转化为刻苦学习、全面发展的实际行动,才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才能真正实现人生的价值。形势教育具有强劲的激励功能,形势教育往往从当前国情省(市)情人手,站在战略高度,用国家政策与法规解读当下的形势和面临的任务,以大量翔实的数据分析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对青年学生提出殷切希望,教导学生坚定理想,珍惜学习光阴,积聚才智,塑造品格,激发学生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

二、实现由单讲“形势一片大好”向全面辩证地看世界的转变

形势教育的主要内容不仅仅是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评述,还有形势与政策的有关理论、国际形势与我国对外政策、我国的基本国策、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问题、人民群众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中学生关心的时事问题等。中学生形势教育的教育内容设计应该体现“三性”。

(一)要体现时代性

形势与政策的内容是动态的,具有时效性强的特点。因此,形势与政策教育必须根据形势与政策的动态发展及其对人们的思想和社会生活的影响,及时地调整教学内容,要以事明理,以理论事,通过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和我国社会发展的进程,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形势,深刻理解党的政策。比如,以“党的十七大精神解读”“八荣八耻与弘扬民族精神”“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教育与人才强国战略”“奥运精神与自信、自强、自尊”为专题的形势教育等,使其与时俱进,内容鲜活生动。

(二)要体现针对性

在当今信息化背景下,变化着的世界时刻都在多渠道、全方位地影响青年学生的思想,在他们积极地通过各种方式获取信息、从中吸取精神营养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一些不良的影响,必然产生和积累许多疑惑和问题。更令人担心的是,一些中小学生对媒介的依赖性和迷恋性的增长,使得负面影响更加难以防止和消除。加强对中小学生的正面教育,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增强他们对媒介传播辨识、判断和分析的能力,已成为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形势教育的基本任务是要帮助学生解决这些疑难问题,教育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形势中的主流和支流、本质与现象、局部和全局、眼前和长远等各种关系,防止认识的片面性、表面化和绝对化,消除不良信息的影响。因此,形势教育必须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开展教育,要注意研究学生的思想动态,紧紧抓住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通过对一些关键问题的剖析、讨论,力求把困难讲透,把方法讲明,把前景讲清,达到消除疑惑、统一思想的目的。如以“中美日关系与”“伊朗与朝鲜核危机”“的阴谋与本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中学生的历史使命”“关注民生与和谐发展”等为内容的形势教育。

(三)要体现知识性

形势教育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领域的内容,既有现实问题,又有历史问题;既有社会改革,又有经济发展;既有国际局势变化,又有国内形势动态;既有科学技术,又有生产建设。其知识性很强。对中学生的形势教育,太肤浅与太深奥都不妥,既不能新闻事件的简单罗列,也不能纯政策理论的宣讲,应根据内容需要适时介绍有关背景知识,史料翔实,事例生动,脉络清晰,语言幽默,既适应学生的求知欲强的特点,又能让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增强形势教育的吸引力和有效性。比如,“科教兴国战略与当代高科技发展以及自主创新”“网络与我们的生活”

“科学发展观与绿色循环经济”“我国环境保护现状与我们的责任”“汶川地震与我们的责任”等系列教育活动,与中学生生活阅历密切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掌握,促使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实现由领导干部作报告向采用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的转变

从信息化时代和青少年年龄特征要求出发,形势教育的授课方式必须讲求实效,避免单一说教。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多种载体,采取灵活的形式,使形势教育入耳又入心。比如:可以通过传统的大型报告会、专题讲座、时政知识竞赛的形式;可通过国旗下讲话、课堂主题班会、讨论与辩论会、收看电视新闻节目的形式;还可以开辟网络专题教育、音像教育及学生编写时政报等新形式。同时,形势教育要采取与听众平等对话的方式,辅之以当场提问讨论,围绕主题、突出重点,解决疑点,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分析问题,交换各自不同意见和看法等。这种包括言语与情态(如手势、动作、表情、体态等)相结合的双向交流、双向互动,往往能达到思想碰撞、情景交融和气氛活跃的教育效果。

另外,授课者也应该多元化,不一定是领导干部和政治教师,全体教师都有义务和责任对学生进行形势教育,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专家、能手也可以。比如,我们曾邀请一位优秀导游讲“我国旅游业的改革与发展趋势”,请当地报社的副总编辑讲“余姚区域优势及其发展远景”,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教育效果特别好。有时还可以让学生轮流在政治课里讲“新闻”,由教师来点评,这样学生既学习了时政,又锻炼了自己。

此外,在形势教育中还应该加强实践环节,组织学生开展调查访问、参观考察及社区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和加深学生对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巨大进步的认识。比如,可以举办形势教育为主题的黑板报(手抄报)评比与摄影比赛,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大型企业、种养基地或市容市貌,在寒暑假组织学生撰写以“我的家乡”为主题的、反映家乡历史文化发展的调查报告等。这样既重视了学生自身的实践体验和自主参与,又使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有助于增强教育的实际效果。

[摘要]在新的历史时期,对中学生开展形势教育仍然很重要。要增强形势教育的有效性,应实现以下三个方面的转变:实现由提高政治学科考分向提高政治思想素养的转变;实现由单讲“形势一片大好”向全面辩证地看世界的转变;实现由领导干部作报告向采用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的转变。

形势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中共xx文件为指导,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首的观念,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主线,以主题月活动为载体,以检查、评比为手段,进一步完善常规管理,深化德育活动,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和创新性,把我xx中小学的德育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

二、工作重点:

(一)抓好队伍建设,强化德育意识

要适应新形势,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必须真正做到全员育人,而队伍建设又是全员育人的关键。

1、完善管理网络。

德育管理是一个整体系统,继续建立完善校内"一点三线"的德育管理网络格局,实行校长总负责,德育处具体负责,法制副校长密切配合,党团组织、少先队通力协作的德育管理机制。成立学校德育教研组,由德育处、班教处负责牵头,团、队共同参与,根据德育工作目标、内容、实施途径,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2、加强科研,提高队伍水平。

进一步加强德育专干、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培养一支素质优良、精干实效、开拓进取的德育队伍。要加强德育课题的研究,认真钻研德育工作理论,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开展德育工作科研,创新德育工作方法,要针对新形势下的学生特点,进行分析研究,撰写有一定质量的教育论文,积极向报刊杂志投稿。xx局将通过以会代训、举办德育干部培训班等形式对各校德育专干进行理论和技能培训。各校要在xx局培训的基础上,通过交流、参观、学习等方式,提高班主任、辅导员工作水平和能力,做到用爱心去塑造、用真性去感化、用榜样去激励、用人格去熏陶,将敬业奉献落到实处。,

3、树立师表形象。

教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体力量,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必须有高素质的教师,教师的师德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和教育质量的提高。继续开展学习元春兰事迹,深刻领会和实践“三平”精神。成立师德建设领导小组,建章立制,逐步建立完善的师德教风激励、考核、监督机制,认真实施《xx教师师德师风考评实施意见》,重点考核教师的职业道德状况、教学态度和育人效果,将师德建设同人事制度改革、职务评聘、评优奖励结合起来,对违反师德规定的要进行必要批评教育和相应处罚,情节严重并造成重大影响的要实行一票否决制同时追究责任、严肃查处。开展好“爱心实践活动”,要求:每人每学期写出一份师德实践案例、总结一句师德格言,xx局将编辑《德育优秀案例集》,举办师德汇报会。

(二)加强道德基础教育,培养文明学生

1、深化爱国教育。

要充分利用德育基地以及学校丰富的人文资源,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作用,以重大节日、重要人物和重要纪念日为契机,注重情境体验教育,通过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融教育性、时代性、趣味性、创新性、实效性于活动之中,变德育活动由虚变实,由灌输为自主教育。

2、狠抓养成教育。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养成。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人的完整品德结构发展中质变的核心。就此而言,道德习惯的培养应成为道德建设的着眼点和着力点。要克服道德培养中知行脱节的问题,把中华优秀的传统与现代社会的文明紧密地结合起来,从今年起,将每一个学期的第一个月定为行为规范月,根据“三贴近”、“小、近、实”原则,定主题、定内容,通过“雏鹰争章”等少先队活动,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并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力争一学期有变样,一年大变样。xx局将评选出一批行为规范示范校、行为规范示范班和行为规范示范之星。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渗透人文教育。

优美、高雅、富有教育性的学校环境文化能陶冶师生的情操,沟通师生的心灵,激发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学生来到学校,不仅要收获知识和能力,而且要培育道德和情操!

各校校园文化建设要努力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办学思想。让学生全员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不,主题要突出教育意义和人文关怀,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动手能力。通过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使校园的每一面墙、每一颗树都能与学生产生心灵的精神对话,从而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加强校园管理的制度建设,使学校保持绿化、净化、美化和人文化,使学校成为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的乐园。

4、加强安全、法制教育。

安全工作是学校的重要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要时刻树立警钟常鸣的意识,认真开展“创建平安校园”活动,要争对不同年龄青少年学生的特点,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采取法制讲座、组织竞赛、举办模拟法庭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法制教育。不断增强学生的安全和法制意识和法制观念。建立学困生的帮教制度,落实帮教责任制,坚持做到“三定”,即定人员、定时间、定内容,以确保帮教工作不留死角,消灭在校生违法行为的出现。使各中小学的青少年违法犯罪率控制在万分之一以内,同时继续加强国防教育。加强对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育人环境。充分发挥校外辅导员、学校家长委员会、德育基地的作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和共建活动。还要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关心,加大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形成齐抓共管、共同培育一代新人的局面。

5、建立中小学生劳动实践基地。开展劳动实践活动。要根据x、x有关文件要求及历史条件下保存的劳动基地,开展劳动实践活动。没有劳动基地的中小学也要创造条件开展劳动实践活动。

6、加强音乐、体育、美术教育,积极普及音、体、美知识,用美来陶冶学生情操,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掌握运动技能技巧。

7、进一步做好关工委工作。充分发挥老教师、老干部的作用,每个中学、中心小学聘请5-7个校外辅导员,发给聘书,邀请他们参与学校重大活动,经常地与xx关工委取得联系,邀请xx关工委老同志来学校做报告等。教育局关工委要成立“形势教育报告团”,积极开展对全xx中小学生的形势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积极筹备建立家教研究会。继续抓好“助学工程”和“春蕾行动”。各中小学要按教育系统关工委组织结构模式,组建各中小学关工委组织并挂牌。

8、调动各界参与,整合教育优势。调整充实家长委员会人员,办好家长学校。抓好家长学校的组织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用好《与家长谈家庭教育》一书,做到目标明确,计划落实,规范严格,内容针对性、实用性强,并且认真做好资料搜集、积累工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强德育进社区,进村工作的探索,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网络。搞好杭西小学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管理试点工作的总结与推广。

9、开展评优评先工作。做好x、x、xx级“三好学生”学生优干、学校先进集体、优秀班主任、先进德育工作者等的评优评先工作。此项工作将与2005年的德育工作考评结果结钩,按公平、公开、公正原则和xx有关规定进行。

10、继续抓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宣传月、“爱xx、爱xx、爱xx”宣传教育活动;

11、做好xxxx级文明校复评工作。

12、其他x、x、xx下达的任务。

(三)、主要措施

1、召开全xx中小学(幼)学校2006年德育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全xx德育工作。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工作目标。以会代训、举办德育干部工作技能培训班。

2、深入基层,加强调查研究工作,探索城乡学校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新经验。

3、加强对各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检查、督促。根据xx局开展创业竞赛活动要求,修改完善德育工作评估方法,进一步组织德育项目的创业竞赛活动,加强随机督查,年终进行考评。

4、做好xx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投入使用工作。

06年主要活动:

二月份:召开全xx德育工作会议

三月份:学雷锋做文明人活动

四月份:革命传统教育、法制教育

五月份:师德师风汇报会

六月份:教师、学生表彰;诚信教育

七、八月份:暑期活动

九月份:庆祝教师节;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活动;

十月份:第三届读书节活动

形势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工科女大学生 就业 现状

【中图分类号】C23 【文献标识码】A

从1999年开始,全国高校不断扩大招生,导致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2004年全国应届高校毕业生人数只有280万,而2014年全国应届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727万,十年来增加了近450万人,毕业生人数的急剧增加带来了严峻的就业压力。近年来,每年或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大学毕业生难以初次就业,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国家和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其中工科女大学生的就业更为艰难。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已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经济的发展和结构调整也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更多的就业机会,但是基本都集中在第三产业,对工科女大学生就业的促进作用并不是特别明显。因此,关注工科女大学生的就业情况,研究促进工科女大学生就业的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工科女大学生就业难的表现

成本更高。在求职过程中,工科女大学生往往要付出比男生更多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对社会关系的依赖程度往往也更高。女生往往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赶往各地参加招聘会,参加招聘会的数量明显多于男生,这也要求她们投递更多的简历,承担由此带来的更多的食宿、交通等方面的经济成本。即便如此,她们获得的面试机会仍然远远少于男生,由此又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女大学生更加依赖父母、亲属等社会关系来获得面试机会。

机会不均。第一,部分用人单位存在明显的性别歧视,直接在招聘信息中声明只招男生不招女生,所以女生还没得到任何展示自己的机会就被拒之门外,导致她们直接输在了起跑线上,这其中不乏各方面表现都比较优秀的女生。第二,许多用人单位采用较为委婉的方式拒绝女大学生,他们虽然表面上不直接拒绝女大学生,但他们都坦诚女大学生来单位工作后会遇到的种种困难或者直接建议女生回到学校继续深造,很多时候即使他们在招聘会上接受了女大学生的简历,但是在录用环节会以种种理由拒绝,并不真正考虑录用她们。第三,用人单位录用女大学生的条件更加苛刻,毕业生人数的增多和就业岗位的减少也为企业单位提高用人要求、设置就业门槛提供了条件,同样的岗位、学历、专业要求,男生的录取条件相对宽松,而女大学生则要附加很多的隐性条件,不仅对女大学生内在素质、外表、成绩、学生干部经历、受奖励情况等有较高的要求,而且在女生未来结婚、生育、家庭等方面也有较为苛刻的附加条件,如果女生不同意则不予录用。

工科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企业工作性质的影响。工科大学生毕业之后的对口单位大多为企业,特别是生产企业、施工企业、工矿企业等,这些企业相对其他企业单位而言,工作强度大、危险程度高,经常需要员工加班、倒班,有时甚至需要长期出差在外,这些都要求员工具有较强的身体素质和精神毅力,所以用人单位往往更倾向于录用男生。而且在多数情况下,员工还要长时间在车间、开采现场、建筑工地等一线场所工作,甚至需要与工人同吃同住,这些一线场所基本上都是以男员工为主,女员工会在生活、工作等方面遇到很大的不便。

企业成本的限制。企业为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会千方百计地压缩成本,人力资源成本则成为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招聘女生所带来的更高的成本付出导致企业更愿意招聘男生。女生的工作时间缺乏一定的连续性,女性的生理特征决定了其在怀孕期、哺乳期这段时间内会大大减少工作时间或者完全停止工作,然而这段时间内她们的工资、福利等待遇仍然需要由企业来承担,同时她们的工作也需要由其他人来顶替,这也间接增加了企业的人工成本。此外,女员工要比男员工提早退休5年左右,能为企业工作的时间相对更短,但在退休金以及其他福利保障等方面企业还要对其负责。所以从整体上而言,企业对女员工的投入成本往往更大。

女生自身素质的原因。其一,人文素养不足。工科女大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文化素质和技能,她们对自己的技术工作比较熟悉,可以胜任自己初始的工作岗位,同文科女大学生相比,这是她们最大的优势。但是随着工作的深入和职位的变化,企业对工科女大学生人文素质方面的要求往往会越来越高,而在校期间,大多数工科生都没有接受过专门的人文社科教育,尤其是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涉猎过少,这就导致她们在工作中出现心理承受能力不强、抗压能力不够等情况,将会极大地影响她们的事业发展。

其二,动手能力不强。工科专业对口的企业对动手能力要求都较高,他们在招聘中把实际操作能力列为招聘对象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女大学生在校期间大多数比较注重书本知识,学习成绩相对较好,扎实的功底和多年的学习也使她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一旦涉及到实际动手操作,很多女生望而却步,有些女生是由于对机械操作不感兴趣,更多的则是由于实践教学环节的实习条件相对较差,女生嫌脏嫌累而让其他男生代完成。因此,总体来说,工科女大学生的动手能力普遍较弱,在就业中体现为职业能力不足。很多企业在面试女生的时候,经常是看到成绩单很漂亮,但是问起实习经历或实习细节,女生的表现往往不够理想,所以动手能力的欠缺成为制约工科女生就业的一大瓶颈。

其三,缺乏良好的合作协调能力。较强的合作协调能力是取得事业成功的可靠保证。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无论是技术岗位还是管理岗位,除了要求从业者具备过硬的业务能力以外,还应该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协调能力。①工科女大学生到企业工作之后也是一样,她们不仅要负责技术上的工作,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工人、企业的技术部门打交道,千方百计的协调、配合本部门的全体工作人员,使大家能齐心协力地做好工作,所以合作协调能力和表达能力对于工科女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②在校期间担任学生干部、参加社会实践、承担科研课题等活动是锻炼工科女大学生这方面能力的良好途径,但是现实中很多女生为了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和名次,往往只关注书本和课堂学习,对各种课外活动及学生会工作不屑一顾,这也导致她们失去了很多锻炼自己能力的好机会。

其四,缺乏正确的就业心理和就业认知。一些女生不求毕业之后有多大的发展,取得多大的成就,只要求找到一个专业对口的单位,做着一份安稳又不特别累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还有时间和精力可以相夫教子,这种就业心态往往让企业认为女生在工作上缺乏积极进取的态度和务实的工作作风。女生对于本职工作只能完成而不能有所突破,所以企业对招聘女生有着极大地担忧,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女大学生就业的难度。此外,很多女生既希望自己能够像男生一样获得一份高收入、有前途、有发展的好工作,又希望所从事的工作相对轻松,不用吃苦受累,然而事实上,工科专业的毕业生往往都需要从基层干起,工作条件艰苦不用说,出差、加班更是常事。于是这种职业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就导致工科女大学生的职业定位不明确,就业认知存在偏差,使得女大学生的求职成功率偏低。

传统文化观念的性别偏见。虽然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尤其是教育的发展已经让越来越多的女性走出家庭,与男性一样参加工作,但是男尊女卑的传统性别观念以及男主外、女主内的惯性分工模式依然在人们的头脑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这种传统观念和惯性思维的左右下,人们往往会低估女性的价值和能力,认为女性在事业上不如男性有发展潜力,这为女大学生求职择业投下深重的阴影,使得女大学生在实际择业中处于弱势地位。③

促进工科女大学生就业的途径

加强就业形势教育,鼓励先就业再择业。要做好工科女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教育,介绍现在企业招聘情况、毕业生情况等,降低她们就业的心理预期,鼓励她们先找到一份工作,培养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有了工作经验之后可以再适当选择新的就业单位。在第一次找工作时往往不能要求太高,有的女生挑工作单位、工作地点、工资待遇、工作时间等等,结果与很多工作机会失之交臂,导致最后找不到工作,想再回头去之前的单位求职也变得不可能了。所以,了解就业形势、适当降低心理预期、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念,是工科女大学生顺利就业的第一步。

重视心理教育,培养自信心。社会传统的男尊女卑的观念和工科专业男生占大多数的现状导致了女生潜意识里存在弱者心态,使得她们不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和能力,削弱了其对于自身能力的准确定位。个别企业用人制度的偏见也使得工科女生对于以后的前途产生了过多的忧虑,一方面,她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勤奋工作来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收获成功;另一方面,她们又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劣势,自我期望值过高,形成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导致她们经常产生迷惘、悲伤的情绪。

对此,高校应该重视对工科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利用学校的心理咨询服务机构,构建符合工科女大学生发展特点的指导咨询、课堂教学、危机干预、调查研究等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有效地开展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工作。依据工科女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在学校开课讲授心理健康知识,成立女生心理咨询室、网上心理辅导站,通过面对面咨询、网络辅导等形式,及时发现女大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采取团体教育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对共性问题进行团体专题教育,从总体上提高学生的心理认识水平,对个性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各个击破,并针对那些比较显著的案例建立心理档案。同时可以邀请校外成功女性来校讲座,并充分利用校广播站、校电视台以及其他网络资源,介绍优秀女性的先进事迹和成长经历,展示时代女性的风采,用这种更加直观的方式来帮助工科女生悦纳自我,增加她们的自信心。

加强人文教育,提升人文素质。当代工科大学生文学素养普遍不高,他们过度依赖互联网,平时在网上交流、阅读,极少阅读纸质书籍和报纸;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较差,撰写专业论文过程中经常出现错别字、搭配不当、语意不通、逻辑混乱等错误,对概念、原理、观点、结论等的论述和表达缺乏科学性、逻辑性,在撰写入党申请书、活动策划、工作总结时,常是书面语言与口头语言混杂。在口头语言表达中,网络语言成为主流,语言表达缺乏思想性。这些现象在工科女大学生中也十分常见。

高校不仅要在课程设置上更加注重人文性,增加人文类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课程数量,还应该丰富课堂教学之外的人文教育形式,将人文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增强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在校园的自然环境、文化设施和校舍建筑设计中突显人文、学术氛围,发挥隐性课程的重要作用。发挥学生自治的作用,通过学生社团组织人文知识竞赛、社会实践活动等,使大学生在实践的大课堂中锤炼自我,巩固人文素质教育的成果。

丰富校园活动,培养团结合作精神。高校不应只重视女生的学习状况,更应该根据她们的年龄和特点,举办多种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女大学生锻炼能力、增长见识、拓宽眼界、了解社会创造机会和条件。

首先,通过举办女生书画展、女生技能竞赛、女生风采大赛等,提高女大学生的参与度,培养她们的团结合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其次,鼓励和组织广大女大学生积极参加寒暑期社会实践等活动,如组织女大学生深入到农村、社区进行社会调查和志愿服务等,让她们广泛接触和了解社会,提高她们的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强的意识。④最后,还要注重培养女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利用各种专业实习和实践,让女生深入到基层和一线,使她们在实践中得到更多的锻炼,磨炼她们的意志。通过以上三步走,努力把工科女大学生培养成为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具有一定创新精神、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适应就业市场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使她们在未来的就业中具有更大的竞争力和更强的适应力。⑤

学校加强就业指导。学校的就业指导应从新生入校开始,按照不同年级的特点有所侧重的进行指导。一年级阶段要帮助学生接触和了解专业就业状况,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培养和专业认知教育;二年级阶段则要帮助和指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帮助学生发现和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和特长,引导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网络,全面提高和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三年级阶段要通过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专业实习和招聘会等来了解企业对招聘人才的需求标准,学习求职技巧;四年级阶段要帮助他们树立合理的择业和就业目标,传授求职要领和面试技巧,明确求职范围。

针对工科女大学生,尤其要利用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教育和引导她们明确自己今后的就业发展方向,早做准备、早谋发展,帮助她们较为全面地认识自己,了解将来就业所需要的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并让她们对从事工科类工作将会遇到的各种困难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如果她们下定决心选择工科类专业为自己的终身职业,除了教育她们具备基本的业务能力外,还必须让学生们在思想、心理、身体素质等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此外,还可以结合女性特点和专业特色,指导女大学生进行自主研发、自主创业,学校也应当加强对工科女大学合作创业或自主创业的指导,拓宽工科女大学生的就业途径。对于就业特别困难的个别工科女大学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中找出其就业特别困难的原因,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意见。

工科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其个人的职业发展,更关系到该群体以及社会的稳定。工科女大学生就业难已是不争的事实,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社会、学校和学生各方面共同努力,积极探索促进其就业的有效机制,提升其就业竞争力,争取实现企业和工科女大学生双赢的局面。

(作者单位:燕山大学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

【注释】

①中华女子学院广东分课题组:“中国女性高等教育的跨世纪思考”,《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1第1期,第21~31页。

②徐少红,温梅英:“大学实施女性教育探讨―50名理工科女生毕业发展的调查分析”,《高教论坛》,2010第1期,第126~129页。

③田淑梅:“女大学生就业弱势的现状及成因分析”,《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第10期,第15~17页。

④石俊山:“高校女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及对策”,《考试周刊》,2012第10期,第139~140页。

⑤韩晓惠:“从女大学生就业难谈高校理工科女生教育”,《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第6期,第177~178页。

形势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当前的国际形势变化促使我国加快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对外语教学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大外语教学力度,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对外语教学质量提出了“五个因素和一个公式”。[1]因此,提高外语教师的整体素质迫在眉睫,中外各国教育部门都十分重视对本国外语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

二、中外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

中外各国对外语教育人才的培养模式各有其特点。为了探索一种更合理、更系统的培养模式,最终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为中国外语教育提供更高水平的师资,研究比对中外外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十分必要。

1.外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准入方面

在我国,师范院校总体上存在着生源不足、质量不高的严重问题。许多学校为了完成招生计划,不得不降低录取分数线。[2]所以报考者中,特优学生不愿报考师范,尖子学生很少,他们认为:教师职业工作太辛苦;一生平淡,生活圈子小;只能传授知识,工作没有创造性,缺乏挑战性,没有前途,无成就感。可见,特优学生对师范院校还不认可。而在卢森堡的师范专业生,特别是外语师范生其分数要求特别高,因此在师范院校的特优学生也多。在韩国,各大学也能按照自己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招生标准灵活招生。以大学教育协议会实施的大学综合评价认定为主,并公开评估结果。

2.外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能力方面

能力方面的要求包括摄取知识的能力、利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知识的能力。

波斯纳(Posner)提出教师的培养模式:“经验+反思=专业成长”,即教师要立足于课堂教学并对自己的教学经验不断地进行反思,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教师的专业能力就能得到持续的成长。

被誉为“亚洲四小龙”的台湾,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台美关系密切,“美援”流入台湾,因此,台湾的教育受美国的影响较深,教育模式与美国相似,教育理念注重务实,实用性较强。

3.外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素质方面

素质要求包括专业素质、文化素质、政治思想素质等。在我国,只注重专业文化素质,忽视了政治思想素质,弄得“人去楼空”。而在日本或韩国,他们除了具有专业水准,还与不同国家、民族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3]邀请海外“英语通”[4]作文化差异方面的专题报告,组织英语角、英语晚会等,创设形式多样的语言环境,加深对文化知识的实际运用和灵活应变。

4.外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教材编写方面

在我国,基础教材变了,有条件的学校从小学中年级就开始上英语课,这些学生上到大学,对英语教学就会有比现有教材更高的要求。而我们现阶段使用的部分教材内容明显陈旧,知识涵盖面过于狭窄,而且一套教材总是少数人编,多数人用。教材版本五花八门,新思想、新理念层出不穷。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充分认识新教材的特点,勇于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大胆采用“非结构化”、“开放式”的教学策略,积极组织教师完成。

在台湾,为了充分调动教师编写教材的积极性,进一步促进教材建设,提高教材编写质量。教材的编写也由以前的方便教师如何教,改为协助学生的认知发展,教育论文一些课程知识指导性的内容,给教师留有很大空间让其发展。

在其他国家,如美国,教材出版的市场化程度较高,进行教材编写的并不是出版社内的专职编写人员,而是签约作者并开设专门的教材编写专业。

5.外语教育专业人才的师资水平方面

当今世界,“国际化”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全球性趋势和世界公认的办学理念。

日本非常注重师资建设,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文部科学省探讨面向21世纪日本师资培养的理想方法,主要改革措施有延长师范教育年限、改革师范教育课程、重视新任教师的研修教育、加强在职教师的研修培训,为了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文部省试图通过教师的培养、任用和研修三个环节综合把握师资培养。从2000年开始积极推进改教工作,在内阁大臣下面建立了教改国民会议。

在韩国,为了加强师资建设,各大学增加在外留学人数,包括本科生、硕士、博士研究生,大多英语教授都有过在美国学习生活多年的经历,有着丰富的语言体验和能力。

台湾在欧美师范教育的影响下于1994年出台了《师资培育法》,对师资培育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师资及其他教育专业人员的培育,由师范院校设有教育院、系、所或教育学程的大学校实施。”它为台湾的师范教育增添了活力,也壮大了师资队伍。由于我国历史的原因,大多数教师所熟悉的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知识已不适应当前专业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也应对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做一些合理的、必要的重组和调整,引进和培养既有较强的外语语言能力,又能掌握一定的专业方向知识的外语人才,充实和提高适应新形势教育需要的师资力量,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

6.外语教育专业人才的教学策略方面

韩国和我国一样,家庭对子女接受优质的教育和追求名牌大学的期望值很高,升学竞争非常激烈。针对这种情况,韩国教育部认为,必须实施以提高素质为目的的综合教育。他们进行有步骤地提高所传授的知识和经验的结构化程度,能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组织最佳有序的累积过程,采取以旧引新,训练讲究分步设置障碍的方法,把握好两者之间的“适度”关系;[5]让学生参与探索的教学策略,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有利于培养他们确立科学的态度和掌握科学的方法。这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英语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践性课程对指导教师要求比较高,需要指导教师统一管理学生。每一个英语教师都应在教授语言知识和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提高的能力,通过训练、实践独立地去获取知识,从而受到教育,得到发展,并帮助学生尽快找到适合自己自学、自练的最佳模式。

7.外语教育专业人才的教学实践方面

教学实施是实现教学目标最重要的环节。教学实施的重点是课堂教学中教学行为的分析、评价和探讨。课堂教学行为中最基本的、最易观察的就是教学技能。它可分为导入、讲解、提问、直观演示、多媒体使用、总结和评价学生等技能。本次活动强调教师教学技能是否具有层次性、是否清楚明了、是否反映了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否具有启发性。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互动的过程。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行为,包括学生的参与(包括思维的参与、实践的参与、语言的参与)、师生的交流、与学生已有经验的联系、学生的学习情绪、学生的探究欲望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教,更要关注学,例如,是否能与学生有效地沟通、是否了解学生的意图及其问题所在、是否注重为学生创造有利于交流的宽松环境。我们主张英语教学以听说为基础,运用现代化的视听手段和各种媒介,借助环境氛围、动作表演等使学习内容与相应的情境相结合,以助于学生从整体结构上感知和把握学习内容。

形势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 不及格率 入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199-02

随着期末考试的临近,看着校园中一些学生闲散的身影,笔者心中隐隐担忧:这学期补考的人数还是那么多吗?一方面,高补考率无疑会增加教学管理的难度和工作量:核实补考名单、准备补考试卷、安排补考、组织教师阅卷、录入成绩、上报成绩、装订试卷等。另一方面,学生成绩滑坡说明教学质量、学生管理工作效率需要提高。高补考率容易使师生关系紧张,引发高作弊率,影响学生的素质、前途,还严重影响学校的稳定和发展。近几年,大学生考试成绩下降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许多大学老师感慨:“试题越来越容易,不及格的人数越来越多。”探析高校学生不及格率居高不下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已是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学生不及格率居高不下的现状

李孝华举了两个例子:某大学一个不足3000人的学院,期末考试仅专业必修课程就有1000多人考试不及格,需要补考,若加上选修课,不及格的人会更多;某高职学院理工类专业基础课不及格率经常超过20%、30%。自2005年以来,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每年在校生人数约为1000人,期末考试专业必修课不及格人数在300人以上,不及格率为8%~10%。总体看来,这几年学生的不及格率相当高,值得深刻反省。大学生考试不及格率居高不下已经成为高校教学主管部门无法回避的问题。

二、高校学生学习成绩滑坡的原因分析

1.扩招与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由于专业扩招、学校合并、升格,近几年本科生、研究生毕业人数剧增,就业压力空前增加。就业艰难,而一些学习较差的学生凭借家庭关系提前寻得好工作的负面影响及新“读书无用论”思想的泛滥,一部分学生寻找不到生活的真正意义,心灵空虚,采取一种游戏人生、放任自我的态度,他们学习态度不明确,学习不投入,混考试、混毕业、混文凭。

扩招带来的负面影响还有师生比例大大提高及师资、教学资源相对不足、生源质量下降。一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有幸升入大学,却难以适应大学生活,学习成绩较差,他们逐渐对学业失去信心,成了“混学”一族,其厌学情绪严重影响班风、学风,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2.学校方面的原因

(1)教学理念落后,缺乏敬业精神。高校中相当部分的教师仍抱着“我教你学”、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理念。有的教师写了十几年的教案,仍没有教学总结与反思;教师上理论课都用多媒体,而不少教师的课件不过是教材的翻版;有的教师讲稿已经发黄却仍在使用。在计算机非常普及的大学里,在统计软件快捷准确、功能齐全的今天,曾见一位老教授上统计学课时用一种老式的计算器教学生进行数理统计,其计算器由于按键不灵,学生的计算结果各异,台上老先生兴致盎然,台下学生索然无味,形成鲜明的对比。

虽然高校普遍实行学分制,学生自主选课,可是由于受教学资源的限制,学生只能在选择部分选修课程的同时选择任课教师。高校教师不用担心没有学生选课而无课可上,因而缺乏危机感。高校的教研活动远远少于中小学,许多年轻教师缺乏有经验的教师指导,上课全凭感觉,教学水平堪忧。

作为教学主要力量的中青年教师们,除了普遍缺乏教学经验外,还缺乏敬业精神,不能专心于教学。他们担负着沉重的家庭负担和学业负担,有的想读硕、读博提升自己,有的为晋升职称而努力。晋升职称往往看重的是科研成果和核心论文,很少考虑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因而许多高校的中青年教师不能也不愿将主要精力放在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上。

在高校,研究生代替导师给本科生上课的现象非常普遍。不少导师忙于科研,忽视了对研究生进行本科教学的指导,本科生对此颇有意见,这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原因。

(2)选用教材不合理。据有关部门抽样调查,高校本科教学有50%以上使用5年前的教材,这些教材实用性、针对性不强。[3]不少高校要求选用近5年出版的教材、精品教材、优秀获奖教材。这就形成了一个误区,认为教材越新越好。一些更新速度快的专业课教材确实要紧跟时代潮流,选用新教材,而一些更新速度比较慢的专业课教材则不必求新。据教师反映:“教材频繁更新,教师难以适应,不同教材内容容易混淆,许多很重要的基础知识在新教材中找不到。目前教材也比较混乱,有的教材用了一年,普遍反映不好,又得换。其实有的教材很经典,不应更换。”有的高校在选教材时一味求新,忽视了知识结构的连贯性和系统性,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习费劲,挫伤了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

(3)考试纪律不严明、考评方式不合理。笔者在研究中发现:考风考纪严明的院系不及格率低,反之,则相对较高。若考试严,补考不严,则补考率也十分高。原因很简单,监考抓得严,处罚及时,学生自知作弊无望,认真复习功课,考试通过率高;考风不严,处罚不及时或过轻,学生普遍存有侥幸心理,寄希望于作弊,一旦作弊不成,则补考率极高。另有期末考试严、补考不严的,学生避期末考试严抓之风而寄希望于补考,认为补考好过关,补考率迅速攀升。

高校的课程成绩评定是平时成绩与考核成绩汇总,但是平时成绩占的比例小(10%~30%),考核成绩占的比例要大得多(70%~90%),以考核为重。考核基本采用闭卷考试,考核方式单一、评价不合理。这种重结果、不重过程的评价方式容易误导学生不重视课堂学习和知识的长期积累,临近考试才突击。一旦考试课程较多,学生来不及突击,作弊不成,导致大量的不及格。

(4)存在对学生学习管理的真空地带。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已实行学分制,但是极少实行与其相对应的导师制,学生的日常管理主要由年级辅导员负责。辅导员给自己的定位是:只负责学习时的思想工作,具体学习是任课老师主抓的事。年级辅导员主要是一些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经验不足,受自身条件的限制,也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而任课教师上课来、下课走,课后几乎与学生不碰面,更谈不上对学生学习的指导与督促,这样便出现了对学生学习进行有效管理的真空地带。大多数的年级辅导员不安于本职工作,考研、读博、转教学岗或从事第二职业,疏于对学生的管理。思想管理的不到位、学习管理的脱节必然对学生的学习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3.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

进入高校前,家长和老师掌握着学生前进的方向。进入高校后,家长认为功成名就、目标达到,放松了对孩子的指导。许多学生的大一是在调整心态、适应大学学习生活中晃过去的。由于学习目标不明确,进入角色慢,学习精力投入不够,新生的不及格率比较高。到了二、三年级,要忙于各种等级考试(英语、计算机、普通话水平测试等),参加各种社团活动。体院的学生就更忙了,还要组织参加各种球类联赛、考各项裁判证、到各高校担任运动会裁判、做兼职教练等等。过多的事务占据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及格率仍较高。到了四年级,一部分学生忙于考研、参加公务员考试、找工作,无心学习,但是意识到毕业证、学位证的重要性,努力地补缺补漏,课程也相对较少,不及格率相对较低,但形势同样令人担忧。

三、降低高校学生考试不及格率的对策

1.抓教学常规、考试管理

教学是学校的生命线,高校在抓科研的同时,不能放松教学,应牢固确立教学的中心地位、教学改革的核心地位,优先投入教学,确保教学质量。帮助中青年教师有目标、有计划、分阶段解决家庭与事业、教学与科研的矛盾。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力军,开展教学研究、教学改革。广泛开展听课、评课活动,进行课例研究,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任课教师要加强教学常规的管理,严格课堂纪律,杜绝旷课、迟到、课堂上睡觉、看小说、发短信、听MP4等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加强与年级辅导员的联系,齐抓共管,共同帮助学生、特别是后进生。

学校、学院应严格考试纪律,常抓不懈,不仅严抓期末考试,对于补考也要同等要求,杜绝学生“避期末考试严抓之风,乘补考宽松之机”安全轻松过关的念头。

2.教材求精不求新

各教研室要慎重选择教材,根据学科特点选精而不选新。教师要及时将新的信息引进课堂,并自编辅助教材,避免频繁更换教材带来的混乱。

3.改革考核方式,全面评价学生

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成绩与考核方式、评价方式有很大的关系。在课程考核时应根据专业、学科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全面的考核方式,可以采用开卷、闭卷、开卷+闭卷、实验、调查、小论文、分阶段考核等方式将考核落在实处,考查学生的真才实学。考评结果既要体现考试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专项技术好、文化基础差,理论课程不及格率高,针对该情况,学院管理者正在思考如何改进考核方式、更加公正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与检查,并作为成绩评价的重要部分。如:在学习“原地持球交叉步突破技术”后,一边让学生做技术动作,一边要求学生简述做技术动作的方法,一方面可以使学生重视理论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对技术动作会有更深的体会。在期末考试时也尽可能采用技术考试结合理论讲解的方式。

4.加强入学教育,杜渐防微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再有个性的学生换了新环境也会有些收敛,再散漫的学生刚一入学都会充满了理想和报负,都有做一名好学生的愿望。抓住这个契机在新生中加强教育和管理很有必要。事实证明:新生入学教育做得好,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就会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不及格、挂科的学生就少。反之,不仅新生不及格率高,甚至到大二、大三,其不及格率仍高居不下。加强入学教育和管理十分重要。

新生入学教育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形势教育。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就业形势和社会对人才要求,明确大学的目标和任务,树立信心,增强紧迫感。二是学习学生手册和培养方案,熟知校系各项规章制度、奖惩条例、学籍管理规定、课堂规范、考试规则、毕业要求和申请学位条件等。三是正反面事例教育。用身边优秀毕业生的先进事迹教育新生树立自信心,用失败大学生的事例为新生打预防针,防微杜渐。四是开展专题讲座。请专家、教授解读专业特点、传授学习方法。

5.年级辅导员要能“辅”能“导”

年级辅导员要经常深入班级、宿舍,尽快了解学生的学习及生活情况,善于与学生交流思想和看法,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内心的需求。定期与任课教师联系、沟通,获取学生的学习信息,同时将学生中普遍反映的问题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年级辅导员应意识到学生思想工作的长期性、起伏性,要对每个学生建立详细的思想学习档案,记录与后进生的谈话,跟踪记录学生的反应,经常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思,积累成功经验。

要了解分析各年级学生的特点,针对学生的特点开展思想工作,用爱心对待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后进生。辅导员对于那些已经落后的学生决不能放弃,更不能歧视,要主动找他们谈心,帮助他们分析落后的原因,找出解决的办法,同时主动与其家庭取得联系,争取家庭教育的支持。要注意后进生与其他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后进生的内在需要,激发其学习的动力。

参考文献:

[1]杨燕. 实现高校教学管理现代化的探讨[J].现代教育论丛,2003(1):60。

形势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1、全面普及科学家庭教育知识。广泛宣传普及家庭教育和科学育儿知识,使全市0-18岁儿童家长家庭教育知识知晓率逐年提高,到2010年达到98%。

2、家庭教育的阵地数量逐年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加强各类家长学校建设,以村区、村屯、中(小)学校、幼儿园为依托,大力发展多元化、多类型、满足不同群体需求的家长学校。目前,我市现有各类家长学校290所。其中,中(小)学校、幼儿园家长学校82所,建设率达到100%;社区家长学校48所,建设率达到90.6%;村屯家长学校160所,建设率达到60.2%。

3、重视特殊群体的家庭教育工作。加强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单亲贫困家庭儿童、春蕾女童等特殊群体的家庭教育。目前,我市共建立“留守儿童之家”93个,其中,杨家满族乡中心小学和得利寺镇中心小学被评为____x市农村“留守儿童之家”,赵屯乡河洼村“留守儿童之家”被评为辽宁省农村“留守儿童之家”。

4、发挥示范带动的辐射作用。大力提高家长学校办学质量,加大对家长学校的评选和表彰力度,发挥优秀家长学校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建立____x店市社区、村屯优秀家长学校26所,推广家长学校成功经验。市教育局、老虎屯小学、太阳中心校、义勇小学、四初中、十六初中、幼儿园被评为“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全国家庭教育研究实验基地”。____x店市____x初级中学、____x店市太阳中心校、义勇小学、____x店市老虎屯小学和29中被评为首批“____x市中小学示范性家长学校”

5、加强家庭教育队伍建设。整合社会人才资源,先后组建了由离退休教育工作者、妇联干部和热心家教工作的志愿者组成的家庭教育讲师团队伍6支。全市共有家庭教育工作专兼职工作者、志愿者共135名,参加过业务培训的95名。

6、加强家庭教育理论研究。联合教育局、卫生局、关工委等有关部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当前家庭的现状以及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通过调研掌握真实情况,提炼正确结论,征集家庭教育论文50余篇,及时向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通过案例揭示家庭教育的内涵、方法和规律,共整理出20大类型、500多个家教案例,并出版《____x店市家庭教育经典案例选》,使我市的家庭教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有效性。目前,我市家庭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调查报告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3篇,在市级刊物发表7篇。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制,为家庭教育提供组织保证

家庭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共同实践。五年来,我市的家庭教育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职能部门相继成立家庭教育组织领导机构,把家庭教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并纳入我市精神主明建设和儿童发展规划,形成了党委重视、政府支持、妇联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家庭教育工作格局,为家庭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创造条件,提供了组织保障。充分发挥妇儿工委办公室设在妇联的优势,把家庭教育与妇联业务紧密结合,将《规划》的实施作为重要指标进行考核评估,整体推进,在妇联内部形成了工作合力。市妇联、市教育局负责共同牵头推进家庭教育工作,主动与市卫生局、市关工委等成员单位联系沟通,密切合作,互相支持,有力地推进了家庭教育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巩固阵地,整合资源,将家庭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体系。在巩固、完善中小学校、幼儿园家长学校的基础上,大力创建社区(村屯)家长学校、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家长学校、早教中心等家教阵地,制定家长学校管理制度,探索个性化、多元化的家庭教育指导模式,不断扩大家庭教育覆盖面,推动我市家庭教育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市妇联坚持把社区(村屯)家长学校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并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市卫生局、市人口与计生局还发展新婚夫妇学校、孕妇学校、人口学校,举办胎教知识、早期教育等培训,开设家庭教育咨询热线,切实从源头做好家教工作。共开设各类讲座 50余场,接待新婚孕前教育7万多人,发放预防出生缺陷、致全市青年一

封信等资料20万余份,10万多

人次受益。二是实施“现代家长教育工程”。 启动“家庭教育大讲堂”公益讲座,组建家教讲师团,有计划的组织他们深入社区、村屯、机关、学校举办家庭教育讲座,围绕家庭教育、儿童成长中突出的问题进行宣讲现代家庭教育的新理念和新知识,帮助广大家长解疑释惑,树立现代家庭教育理念,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妇联还成立家教志愿者服务队伍,广泛开展家庭教育咨询服务活动。

三是利用媒体广泛宣传。利用电视、广播、报纸和网络等宣传阵地,开设“家庭教育”专栏,为广大家长提供科学的家教方法,推进家庭教育由经验育人向科学育人转变。抓住节日契机,组织有关部门及专家开展咨询活动,发放家庭教育宣传手册上万份。市教育局在学校的网站开辟“家庭教育绿色通道”,开通“教师博客”,家长可以通过与“教师博客”进行交流,及时了解和解决孩子在家庭教育中的问题,拉近了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距离。

(三)围绕主题,创新载体,增强家庭教育工作活力

一是开展小公民道德建设活动。以“为国教子,以德育人”为主题,以“双合格”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为契机,举办以“构建和谐亲子关系,培育孩子健康人格”、“怎样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等为主题的家教讲座。开展“十大孝子”和优秀家长评选活动、我爱我家征文绘画活动、家庭教育音乐会、亲子运动会等实践活动,确立了以人为本,家长孩子共同参与,亲子互动等具有时代特色的家庭教育新理念,帮助孩子们进一步增强爱国情感,树立远大理想。今年5月11日,在我市召开了全国家庭教育现场会,还举行了____x市家庭教育音乐会暨示范性家长学校颁奖仪式,整场演出家长与子女同台,艺术与教育共伴,形式与内涵互融,深受领导赞兴誉与观众一致好评。

二是不断优化家庭教育环境。立足家庭,面向社区,把家庭教育与“五好十星文明家庭”、“学习型家庭”、“平安家庭”、“节约环保型家庭”、“和谐家庭”等创建活动结合起来,使得家庭教育知识走进千家万户、妇儒皆知。开展“知善恶、明荣辱”教育活动,促使人们明确道德的实践方向;开展争创“品德高、十星户”活动,陶冶人们的道德情操,促使人们形成对善的执着追求精神;开展“事不关己,我该怎么办”研讨活动,培养人们的道德意志,锤炼人们在道德实践中坚持善良正义,形成高尚的品德。开展 “家家议”、“家家评”、“家家学”、“家家乐”活动,使家庭与家庭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改进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开展“每日读一篇文章、每周读一本刊物、每月读一部经典、每年撰写一篇读书心得”“四个一”读书活动,提高家庭成员的文化素质,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是关注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家庭教育问题。以“爱心献春蕾”为主题,通过在新闻媒体开设“爱心桥”栏目,开设募捐热线电话,成立志愿者队伍,在全市开展“父母助春蕾”、“情系春蕾、真诚献爱心”、“手拉手共筑爱心桥”等活动,动员全社会力量投入到救助特困女童工作中去。成立____x店市优秀“春蕾女童”奖学金,为特殊困境家庭女童提供了有效救助,使“春蕾助学”工作向社会化、项目化、品牌化方向发展。以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家长学校为阵地,贯彻实施“共享蓝天”活动,为留守流动儿童配备法律、医疗保健、心理等志愿者,帮助留守儿童辅导功课,为他们讲授未成年人的伦理、心理和生理以及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开设心理咨询热线,及时对留守儿童进行疏导教育,减轻他们心理压力,使他们把一些不良的心理和行为遏止住,有效维护留守流动儿童合法权益。加大对留守流动儿童监护人的培训工作力度,开设了形势教育、法制教育、心理疏导等知识系列讲座,为监护人和家长解答关于家庭教育、家庭关系、人际关系处理、心理调节等方面的困惑,从而进一步提升了监护人和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解决了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改善残疾儿童生活和学习条件,促进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

1、强化政府行为,加大对家庭教育工作经费投入。建议由上至下出台文件,把家庭教育工作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设立家庭教育工作专项资金,用于开展培训、研究、宣传普及等。

2、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家庭教育均衡和谐发展。加强改善农村家长学校办学条件,建议出台相关政策给予扶持,加大对农村家长学校硬件设施投入,缩小城乡差距,否则,农村家长学校发展很难。

形势教育论文范文第7篇

2017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1)

五年来,在xxxx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市妇联、市教育局、市人口与计生局、市卫生局、市关工委等部门相互配合,紧紧围绕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为目标,以提高家长素质为主线,以特色活动为载体,全面深入地开展家庭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xxxx期间xxxx市家庭教育的现状

1、全面普及科学家庭教育知识。广泛宣传普及家庭教育和科学育儿知识,使全市0-18岁儿童家长家庭教育知识知晓率逐年提高,到xxxx0年达到98%。

2、家庭教育的阵地数量逐年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加强各类家长学校建设,以村区、村屯、中(小)学校、幼儿园为依托,大力发展多元化、多类型、满足不同群体需求的家长学校。目前,我市现有各类家长学校290所。其中,中(小)学校、幼儿园家长学校82所,建设率达到100%;社区家长学校48所,建设率达到90.6%;村屯家长学校160所,建设率达到60.2%。

3、重视特殊群体的家庭教育工作。加强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单亲贫困家庭儿童、春蕾女童等特殊群体的家庭教育。目前,我市共建立留守儿童之家93个,其中,杨家满族乡中心小学和得利寺镇中心小学被评为xxxx市农村留守儿童之家,赵屯乡河洼村留守儿童之家被评为辽宁省农村留守儿童之家。

4、发挥示范带动的辐射作用。大力提高家长学校办学质量,加大对家长学校的评选和表彰力度,发挥优秀家长学校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建立xxxx市社区、村屯优秀家长学校26所,推广家长学校成功经验。市教育局、老虎屯小学、太阳中心校、义勇小学、四初中、十六初中、幼儿园被评为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全国家庭教育研究实验基地。xxxx市第四初级中学、xxxx市太阳中心校、义勇小学、xxxx市老虎屯小学和29中被评为首批xxxx市中小学示范性家长学校

5、加强家庭教育队伍建设。整合社会人才资源,先后组建了由离退休教育工作者、妇联干部和热心家教工作的志愿者组成的家庭教育讲师团队伍6支。全市共有家庭教育工作专兼职工作者、志愿者共135名,参加过业务培训的95名。

6、加强家庭教育理论研究。联合教育局、卫生局、关工委等有关部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当前家庭的现状以及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通过调研掌握真实情况,提炼正确结论,征集家庭教育论文50余篇,及时向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通过案例揭示家庭教育的内涵、方法和规律,共整理出20大类型、500多个家教案例,并出版《xxxx市家庭教育经典案例选》,使我市的家庭教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有效性。目前,我市家庭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调查报告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3篇,在市级刊物发表7篇。

二、实施《规划》以来,xxxx市家庭教育工作的新特点、新经验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制,为家庭教育提供组织保证

家庭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共同实践。五年来,我市的家庭教育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职能部门相继成立家庭教育组织领导机构,把家庭教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并纳入我市精神主明建设和儿童发展规划,形成了党委重视、政府支持、妇联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家庭教育工作格局,为家庭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创造条件,提供了组织保障。充分发挥妇儿工委办公室设在妇联的优势,把家庭教育与妇联业务紧密结合,将《规划》的实施作为重要指标进行考核评估,整体推进,在妇联内部形成了工作合力。市妇联、市教育局负责共同牵头推进家庭教育工作,主动与市卫生局、市关工委等成员单位联系沟通,密切合作,互相支持,有力地推进了家庭教育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巩固阵地,整合资源,将家庭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体系。在巩固、完善中小学校、幼儿园家长学校的基础上,大力创建社区(村屯)家长学校、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家长学校、早教中心等家教阵地,制定家长学校管理制度,探索个性化、多元化的家庭教育指导模式,不断扩大家庭教育覆盖面,推动我市家庭教育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市妇联坚持把社区(村屯)家长学校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并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市卫生局、市人口与计生局还发展新婚夫妇学校、孕妇学校、人口学校,举办胎教知识、早期教育等培训,开设家庭教育咨询热线,切实从源头做好家教工作。共开设各类讲座 50余场,接待新婚孕前教育7万多人,发放预防出生缺陷、致全市青年一封信等资料20万余份,10万多人次受益。

二是实施现代家长教育工程。 启动家庭教育大讲堂公益讲座,组建家教讲师团,有计划的组织他们深入社区、村屯、机关、学校举办家庭教育讲座,围绕家庭教育、儿童成长中突出的问题进行宣讲现代家庭教育的新理念和新知识,帮助广大家长解疑释惑,树立现代家庭教育理念,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妇联还成立家教志愿者服务队伍,广泛开展家庭教育咨询服务活动。

三是利用媒体广泛宣传。利用电视、广播、报纸和网络等宣传阵地,开设家庭教育专栏,为广大家长提供科学的家教方法,推进家庭教育由经验育人向科学育人转变。抓住节日契机,组织有关部门及专家开展咨询活动,发放家庭教育宣传手册上万份。市教育局在学校的网站开辟家庭教育绿色通道,开通教师博客,家长可以通过与教师博客进行交流,及时了解和解决孩子在家庭教育中的问题,拉近了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距离。

(三)围绕主题,创新载体,增强家庭教育工作活力

一是开展小公民道德建设活动。以为国教子,以德育人为主题,以双合格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为契机,举办以构建和谐亲子关系,培育孩子健康人格、怎样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等为主题的家教讲座。开展十大孝子和优秀家长评选活动、我爱我家征文绘画活动、家庭教育音乐会、亲子运动会等实践活动,确立了以人为本,家长孩子共同参与,亲子互动等具有时代特色的家庭教育新理念,帮助孩子们进一步增强爱国情感,树立远大理想。今年5月11日,在我市召开了全国家庭教育现场会,还举行了xxxx市家庭教育音乐会暨示范性家长学校颁奖仪式,整场演出家长与子女同台,艺术与教育共伴,形式与内涵互融,深受领导赞兴誉与观众一致好评。

二是不断优化家庭教育环境。立足家庭,面向社区,把家庭教育与五好十星文明家庭、学习型家庭、平安家庭、节约环保型家庭、和谐家庭等创建活动结合起来,使得家庭教育知识走进千家万户、妇儒皆知。开展知善恶、明荣辱教育活动,促使人们明确道德的实践方向;开展争创品德高、十星户活动,陶冶人们的道德情操,促使人们形成对善的执着追求精神;开展事不关己,我该怎么办研讨活动,培养人们的道德意志,锤炼人们在道德实践中坚持善良正义,形成高尚的品德。开展 家家议、家家评、家家学、家家乐活动,使家庭与家庭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改进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开展每日读一篇文章、每周读一本刊物、每月读一部经典、每年撰写一篇读书心得四个一读书活动,提高家庭成员的文化素质,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是关注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家庭教育问题。以爱心献春蕾为主题,通过在新闻媒体开设爱心桥栏目,开设募捐热线电话,成立志愿者队伍,在全市开展父母助春蕾、情系春蕾、真诚献爱心、手拉手共筑爱心桥等活动,动员全社会力量投入到救助特困女童工作中去。成立xxxx市优秀春蕾女童奖学金,为特殊困境家庭女童提供了有效救助,使春蕾助学工作向社会化、项目化、品牌化方向发展。以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家长学校为阵地,贯彻实施共享蓝天活动,为留守流动儿童配备法律、医疗保健、心理等志愿者,帮助留守儿童辅导功课,为他们讲授未成年人的伦理、心理和生理以及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开设心理咨询热线,及时对留守儿童进行疏导教育,减轻他们心理压力,使他们把一些不良的心理和行为遏止住,有效维护留守流动儿童合法权益。加大对留守流动儿童监护人的培训工作力度,开设了形势教育、法制教育、心理疏导等知识系列讲座,为监护人和家长解答关于家庭教育、家庭关系、人际关系处理、心理调节等方面的困惑,从而进一步提升了监护人和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解决了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改善残疾儿童生活和学习条件,促进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

三、对策和建议

1、强化政府行为,加大对家庭教育工作经费投入。建议由上至下出台文件,把家庭教育工作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设立家庭教育工作专项资金,用于开展培训、研究、宣传普及等。

2、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家庭教育均衡和谐发展。加强改善农村家长学校办学条件,建议出台相关政策给予扶持,加大对农村家长学校硬件设施投入,缩小城乡差距,否则,农村家长学校发展很难。

3、加强家庭教育指导队伍建设,增强家庭教育的服务能力。目前,家庭教育的人才培养和储备仍处于弱势状态,主要表现为:缺少家庭教育专业人才、缺少系统的理论培训、缺少制度保障和教材支撑、指导队伍年龄偏大且观念陈旧,不能满足高层次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需求,等等。对此,建议进一步打造专兼结合、具有较高素质的家庭教育讲师团队伍,并对新时期的家庭教育进行深入研究,加强专题培训,实行规范管理,建立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的家庭教育队伍。

2017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2)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农村家庭教育关系到农村未成年人的未来以及农村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对农村未成年人成长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本次调查通过深刻分析和客观评价我镇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并针对当前农村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更合理的途径方法和对策建议,从而将加强农村家庭教育,促进农村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转化成为**镇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合格人才的内在推动力。

一、调查实施概况

本次调查对象为全镇居住的居民,调查方式主要是实地考察、深度访谈、召开座谈会、发放问卷等。调查结果:走访了120名农村妇女,发放问卷120份,回收问卷120份,回收率为100%。被调查的120名农村妇女中,已婚妇女90人,未婚22人,离婚或丧偶的8人。年龄结构,20岁以下的8人,2130岁的22人 ,3140岁的42 人,4150岁以上的48人。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的48人,占40% ;初中的66人,占55%;高中(职高、中专、技校)的6人,占5 %;大专的0人,;本科以上的0人。

二、农村家庭教育现状及特点

从调查情况看,**镇农村家庭教育现状主要呈以下特点:

(一)农村家长重视家庭教育程度提高,但仍过分依赖学校教育

实地调查反映,95%的农村女性家长认为家庭教育对儿童成长很重要,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重视儿童的全面发展都给予一致肯定。71%的农村妇女表明愿意不惜一切投入,培养子女成才。问卷调查中显示,67.61%的农村女性家长重视孩子的学业问题(成绩差、听课困难、学习态度不端正等),重视孩子情绪问题(暴躁易怒、焦虑、抑郁、自卑等)、交际问题(内向冷漠、不善交际、经常与人发生矛盾等)以及行为问题(违反校规等)的比例分别为11.83%、13.80%和6.76%。很多农村家庭父亲和母亲分头负责儿童的生活、学习和教育。而且父母共同管理儿童学习教育比例最高达77.55%,说明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加强,以及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的广泛开展, 为国教子、以德育人 为主题与核心的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的家庭教育观念被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所认同,多数家庭民主和谐,父母协力、协商共同承担家庭教育责任。

但实地调查也发现,农村学生家长教育观念落后,对家庭教育的认识严重不足,农村学生家长真正认识到自己对子女教育负有责任,并能较好地担当起这一责任的农村家庭只占15%。85%的农村家庭认为孩子的教育责任在老师、在学校,与己无关,他们只负责从经济上、生活上满足子女的需要,把教育子女的责任完全推给了学校,孩子出了问题就怪学校和老师,一味感叹孩子没遇上好老师,甚至指责学校误人子弟。有的家长和监护人甚至认为:孩子在学校,家长出钱学校管,自己还操什么心?这种教育理念与思想认识,大大增加了学校对这部分学生教育管理的难度。更有一部分父母或监护人教育理念差,认为只要吃好喝好就行,儿孙自有儿孙福,认为只要能挣钱,读书也没什么用,不读书照样可以赚钱,大学生不是还找不到工作吗?这些观念势必影响孩子,产生学习无用的情绪;在矫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中,由于学校单方施教,往往收效甚微。

(二)农村家庭教育方法逐渐更新, 但科学家教任重道远

问卷调查中,52.6%和32.3%的农村女性家长选择私下赞赏、公开表扬方式鼓励儿童的进步。孩子做错事时,61.5%的农村女性家长选择心平气和的方式指出孩子的错误。与孩子沟通交流上,60.5%和30.4%的被调查者觉得自己与儿女的关系非常好或比较好;64.5%的女性家长表示自己能够很好或较好地与孩子沟通;47.94%和47.17%女性家长明确自己的孩子经常或偶尔告诉父母他(她)开心或不开心的事情。走访调查发现,孩子有事瞒着家长时,多数家长采取引导而不是强迫孩子交待的方法。孩子与家长意见相悖,一时难以确定对错,45%的家长会采取冷处理。孩子有吸烟、喝酒、沉迷网络游戏和上网聊天等不良行为,部分家长能按照问题的性质采取不同的纠正措施。这说明,广大农村家庭教育方法逐渐在改善,但调查也反映,农村家庭教育方式传统简单,不能适应现今社会的发展:

一是教育方式简单粗暴。部分农村家长认为棍棒下面出孝子,信奉棍棒教育,觉得孩子是打出来的,父母打孩子天经地义,对孩子动辄打骂、训斥、体罚等。问卷调查显示,在教育孩子做错事情的方式上,有32.41%的被调查者选择教育方式是责骂或打孩子;3.77%的被调查者采取禁止孩子参加喜欢的活动或拿走孩子喜欢的物品等惩罚方式,甚至有2.76%农村家长认为,小孩子都会犯错误,做错就做错了,由他去。被调查的家长中,对孩子采取物质奖励的占8.86%。而且,考试取得名次或完成某件事情,均以物质奖励;直接用金钱奖赏的家长占2.08%。在与小孩之间的沟通问题上,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在父母面前所需要的是服从,根本没有与孩子沟通的意愿。 24.21%的农村女性家长表示沟通的时间很少,6.49%的农村妇女反映自己与孩子双方虽有沟通的想法,但沟通过程中,总是因无法克制的情绪而中断与孩子交谈;有2.91%的农村妇女直接表态自己不知道如何与孩子沟通,或很难与孩子沟通。农村家长缺乏与孩子的交流,缺少对孩子正确的思想教育,长此以往,孩子容易变得胆小、退缩、冷漠,或以攻击和敌意对待他人。

二是疏于对孩子的教育管理。实地调查反映,大部分家长整天忙于农活或打工挣钱,没有更多的精力来教育孩子,更谈不上有闲暇时间与孩子一起玩耍、交流、沟通,基本疏于对孩子的教育管理。有些农村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漠不关心,不管不问,甚至有些家长连孩子的确切年龄和所在年级都不知道。有的家长过分纵容子女,对于子女不正确的言行不管不问,放任自流,管教不严、一味纵容,认为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就是对孩子的爱,特别是留守儿童监护人中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在这方面显得更为突出。

由此可见,教育方式传统简单,缺乏先进家教理念和科学家教知识,放任自流的教育方式仍是我镇广大农村家庭教育的主要方式,提高广大农村家庭科学育儿的家庭教育水平任重道远。

(三)农村家庭对孩子的支持能力欠缺,家长能力建设亟待加强

一方面,农村家长素质普遍偏低。被调查的农村妇女中,小学及以下的48人,占40% ;初中的66人,占55%;高中(职高、中专、技校)的6人,占5 %;大专的0人,;本科以上的0人。农村妇女承担社会、家庭双重角色,大部分时间被挤占,很少有时间来充实提高自己,有部分小学文化的人渐渐退化到了半文盲的状态。现在读书真难,孩子的作业拿回家,我根本看不懂是农村家长普遍存在的现状。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镇广大农村家长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家长所受的教育少,文化底蕴差,因而无法对子女进行有效的教育和指导。

另一方面,农村家庭缺乏教育氛围。目前,由于农村经济相对滞后,大部分农村家庭条件差,家庭收入只能是解决衣食问题,家长们根本无能力投资家庭教育设施建设,为家庭教育提供更好的条件,因此,虽然广大农民的住房及经济条件提高很快,但有书房或书桌的学生并不算很多。同时,农村中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少,农村女性家长农闲时大多用于聊天,或沉迷搓麻将、打扑克,很少看得见书籍,父母亲平时不看书读报的占绝大多数。

教育孩子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家长的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品德素质对孩子影响是综合的,相互渗透,缺一不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许多农村家长认识不到知识和文化对子女成长的意义,没有意识到自己对子女的教育责任、义务,忽视家庭教育。许多家长缺乏家庭教育知识,无法担当起家庭教育的责任,还有一些家长采取粗暴的家庭教育方式,甚至在无意识中对孩子进行错误的教育和导向,直接影响了农村家庭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实施。作为家长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根据自己的条件,扬长避短,加强对孩子的家庭教育。

三、解决农村家庭教育的对策建议

(一)社会、家长、学校共同关注农村家庭教育问题

教育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农村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要把农村家庭教育作为重要任务来抓。要认真做好农村家庭教育指导、督查工作,使家庭教育工作管理规范化。

政府应该适当加大对农村家庭教育的投入,设立农村家庭教育基金,应付必要的农村家庭教育支出,确保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正常运行。政府要尽最大可能挖掘农村教育资源,大力创建有益孩子身心的娱乐活动场所。尽最大努力发挥农村的家庭教育功能,使农村家庭教育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家长要想方设法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创设丰富的信息环境来帮助孩子扩大视野,培养其探索的兴趣和习惯以及陶冶情操。家长可以利用电视机为孩子选择合适的节目,指导孩子收看;可以带孩子到具有教育意义的场所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动;可以为孩子选购有关书籍,订阅报刊杂志,并坚持与孩子一起阅读、欣赏。

(二)办好家长学校,切实提高家长素质

农村中小学应注重宣传发动,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学校章程,规划教学内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健全教学管理,采取多种措施,努力办好家长学校,切实提高农村学生家长整体素质。

学校应充分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将提高家长素质当成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切忌只重形式不重内容,学校要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制定出提高农村学生家长素质的长远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要根据家长的实际需要制定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内容。定期组织家长来校学习,提高家长素质和教育素养。家长学校的授课形式应灵活多样,可以采用课堂教学、专题讲座、家庭教育论坛等形式。家庭教育论坛内容既包括知识讲座也包括家长发言、提问,使家长、教师形式互动,在互动中交流经验,提高认识。在实际工作中要将提高家长素质和提高家长实施家庭教育能力紧密结合起来,侧重培养家长掌握现代家庭教育理念,家庭教育知识和家庭教育方法,最终实现提高农村家庭教育质量的目的。

(三)家长要了解自己的孩子,与孩子建立心连心的沟通。

要教育好孩子,首先必须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长处,并尽可能的积极的引导。尊重孩子的选择,不要打击孩子的自信心。避免用专横的态度对孩子进行体罚,让孩子去接触社会生活影响,包括社会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甚至是敌对作用的影响,父母应该指导他们去跟不好的影响进行斗争,从而增强孩子的抵抗力。另一方面,给孩子的自由空间应该是有限的,不能一味地去溺爱孩子,所谓一切为了孩子、盲目地去爱自己的子女,结果是害了自己的子女。

(四)创设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增加家庭的文化教育氛围。

形势教育论文范文第8篇

2016教育工作调查报告(1)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为进一步促进我州职业教育健康快速发展,根据州人大常委会20**年度监督工作计划安排,本次常委会将听取和审议州人民政府关于我州职业教育工作情况的专项报告。**月22日至23日,在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带领下,组成委员**、**、**,州人大代表**和州委职教工委、州人大常委会教工委、州教育局、州人社局部分同志为成员的调查组,分别对州职教园区和**、**两县(市)职业教育工作开展了专题调查。调查组听取了州职教工委和两县(市)政府工作情况汇报,先后深入到**县民族职业高中、****职业学校、州职教园区6所中职学校实地查看和走访座谈,详细了解各学校在招生、实训、建设、教师培训、学生就业、未来发展规划等方面情况,并与两县(市)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交换了建议意见。现就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州职教园区和两县(市)人民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认真贯彻实施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规定,加强领导,深化改革,强化措施,加大投入,两县(市)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办学质量不断提升,办学特色不断拓展,服务经济社会能力不断增强,为我州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

(一)领导重视,职业教育社会认知面明显扩大。按照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

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认真宣传贯彻《职业教育法》,着力营造全社会重视职教、支持职教的良好环境,面对社会上对在职业学校能否学到真本事、就业能否保证等疑问,通过对职业教育优惠政策、人才需求形势、就业信息和劳务需求信息方面的大力宣传,增强了职业学校的吸引力,使一部分群众、学生和学生家长对职业教育逐步改变观念,社会对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有了新认识。

(二)增加投入,职业教育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政府把落实优惠政策、加强项目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改善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作为提升职业教育水平的重要举措加以推进。一是全面落实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费政策。二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州职教园区校舍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实验实训设备价值2760万元,计算机1289台,全日制在校学生规模12635人;**县从20**年对县职中进行搬迁扩建,规划投资1.1个亿,政府已完成投资0.5个亿。职业教育基础建设得到较大提升。三是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和个人多元化的投资机制,不断增强职业教育发展活力。其中,**市现有民办中职学校5所,教师165人,在校学生1799人。

(三)内强素质,教师数量和质量明显提高。在师资建设方面,职校通过离职培训、校本培训、企业外聘等多种途径,努力打造一支适应职教发展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州职教园区从2005年以来,教师由411人增至629人,专业教师由189人增至400人,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教师从20%提高到59%;**市从2003年以来,共招聘41名专业对口寺专院校毕业生,今年还为职业学校聘请了高、中级汽修工程师、美发师6人;**县民职中现已有州级学科带头人4人,县级学科带头人4人,整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四)特色办学,学生就业渠道明显拓展。为了使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紧密对接,各职能学校积极探索面向社会、适应市场的办学模式,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校企合作的办学思路,力求开设具有市场空间、就业前景看好的专业,逐步形成入口与出口的良性循环,充分发挥了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职业学校是2007年成立的一所民办中等职业学校,现在校师生规模近1000人,每年为社会输送实用技术人才300余人。学校始终坚持学以致用、不等不靠办学宗旨和学生就业六不去原则(即不是知名企业不去、工作环境差的企业不去、科技含量低的企业不去、工作待遇低的企业不去、管理不规范的企业不去、实地考察不合格的企业不去),面向市场,立足需要,在全省率先开设了电脑主板检测与维修专业。学校特别专注于专业教学质量和学生动手能力培养,采用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等方式,先后与华为、三星、富士康、长虹、格力等世界和全国500强高新技术签订了实习和就业协议,毕业生实现了100%就业。今年学校在全省电子技能大赛有1名学生荣获一等奖,也是我州职业教育系统在电子技能大赛中获得的最高奖。

二、困难和问题

(一)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认识不足。受传统思想的影响,社会普遍存在重普通教育、学历教育,轻职业教育的现象,把职业教育作为普通教育的一种补充,对职业教育重视不够、支持不够,认为读职校低人一等,使职业教育教师不很稳定、家长不太满意、企业不甚信任、学生缺少自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成才之路,发展环境亟待优化。

(二)师资队伍建设相对滞后,缺乏活力。一是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县民职中共有教师**4人,60人的专业课教师中有40%还需要培训再提高才能满足教学需要;州卫校师生比为1:38(中职学校设置标准为1:20)。二是现行的教师人事管理体制不能适应中职教育的发展,使得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师、技工无法由企业向学校流动。三是学校干部人事制度激励机制不健全,存在干多干少一个样,教师队伍不稳定。四是专业教师培训存在一定难度。学校专业教师本就紧缺,如再送出培训,一旦离岗就会影响学校的教学计划,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培训。

(三)州职教园区统筹乏力,专业品牌效应难以显现。一是教学资源分散。因受行业主管影响,园区内各学校分散办学的格局没有从根本上打破,师资、设备、图书等资源分散各学校,整合有难度。二是专业设置重复。园区内共有4家学校办有汽修专业,有2家学校办有计算机、数控技术、电子技术、学前教育专业,导致专业过于集中趋同,带来教育资源配置的闲置和浪费。三是专业设置与党委政府倡导的产业结合不紧密,骨干专业不突出,特色不鲜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还没有真正建立,技术人才培养针对性不强,不能很好与社会需求、岗位需求对接,如州农校去年就仅实现招生几十人。

(四)投入不足,渠道单一。一是目前职业教育的经费主要依靠政府投入和学校自筹,社会投入较少,加之地方财力有限,严重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二是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滞后。调查的学校普遍存在实验实训场地不够和实训设施设备不足并且老化问题,满足不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造成实训效果不理想和学生专业能力难以提高。**县民职中有学生1660人,仅有4间实训室的部分老旧设备,与每2名学生一个工位的国家实训标准相差很大,要完成在校生每年的培训教学十分困难。州技校争取的**省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项目,但因没有实训场地导致项目不能落地建设。

(五)就业准入把关不严。国家规定的先培训,后就业的制度尚未得到严格贯彻执行,现在已就业人员中,未接受过职业教育和培训的现象比较普遍,对不执行就业准入制度的用人单位和个人,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惩罚。

三、意见和建议

(一)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积极营造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州职业教育园区改革发展规划》,加大宣传教育和引导力度,使全州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了解、支持职业教育,大力弘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社会风尚,努力推动全州职业教育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进一步强化政府的统筹管理职能。一是扩大学校办学自,努力营造公办民办并举、州内外联合办学并重的职业教育多元化办学模式,各级政府要统筹规划、统筹办学、统筹资源。二是职业学校专业的设置和调整要与地方主导产业结合,要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实用技术人才,切实把专业优势做强、把强势做优。鼓励各职业学校着力在提升办学内涵,形成各自的特色专业、品牌专业。三是建立和完善就业推荐指导机制和信息交换平台,加强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建立稳定、有序、灵活的毕业生就业渠道和网络,为广大职技校毕业生就业牵线搭桥,提高实际就业率。四是经常深入用人单位,跟踪了解毕业生的工作情况,听取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意见、建议,为学校调整专业和课程提供科学依据。

(三)要开门办学,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职教投入机制。一是要继续加大财政投入,尽快落实城镇教育费附加的30%用于职业教育的规定,提高职教经费占教育总经费的比重。二是加大对实习实训基地的投入力度,建成一批学校与企业相结合的多层次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议政府将部分技改资金投放与企业接受学生实习实训和职校教师培训工作有机结合,对接受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培训多的企业在政府技改资金投入上予以倾斜。三是引导、鼓励各类办学主体,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举办职业教育,加快改善办学条件。

(四)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要研究职业学校教师的人事管理、教师评聘、收入分配等机制,建议在固定编制之外按照办学规模给予职业学校一定比例的机动编制,先采取定编不定人、按编拨款的方式,鼓励学校多方式引进专业教师,优化职教队伍结构,提高职教师资质量,以最终实现编制到校、经费包干、自主聘用、动态管理。二是要统筹考虑专业教师的培训、进修问题,通过委托外地高校企业培训、教师双向交流、到企业挂职等培训形式,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五)严格执行就业准入制度。相关职能部门要严格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定期开展专项检查,引导和规范用人单位遵守就业制度和有关就业政策,对违反规定的要依法加大处罚力度。

(六)加强职教园区管理。一是加快城区至园区道路通达建设。二是完善园区治安、实训用电、日常用水、教师用房等设施建设。三是加大对学校周边网吧、食品小摊点的安全和卫生监管力度。

2016教育工作调查报告(2)

五年来,在xxxxx店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市妇联、市教育局、市人口与计生局、市卫生局、市关工委等部门相互配合,紧紧围绕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为目标,以提高家长素质为主线,以特色活动为载体,全面深入地开展家庭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xxxxx期间xxxxx店市家庭教育的现状

1、全面普及科学家庭教育知识。广泛宣传普及家庭教育和科学育儿知识,使全市0-18岁儿童家长家庭教育知识知晓率逐年提高,到2010年达到98%。

2、家庭教育的阵地数量逐年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加强各类家长学校建设,以村区、村屯、中(小)学校、幼儿园为依托,大力发展多元化、多类型、满足不同群体需求的家长学校。目前,我市现有各类家长学校290所。其中,中(小)学校、幼儿园家长学校82所,建设率达到100%;社区家长学校48所,建设率达到90.6%;村屯家长学校160所,建设率达到60.2%。

3、重视特殊群体的家庭教育工作。加强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单亲贫困家庭儿童、春蕾女童等特殊群体的家庭教育。目前,我市共建立留守儿童之家93个,其中,杨家满族乡中心小学和得利寺镇中心小学被评为xxxxx市农村留守儿童之家,赵屯乡河洼村留守儿童之家被评为辽宁省农村留守儿童之家。

4、发挥示范带动的辐射作用。大力提高家长学校办学质量,加大对家长学校的评选和表彰力度,发挥优秀家长学校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建立xxxxx店市社区、村屯优秀家长学校26所,推广家长学校成功经验。市教育局、老虎屯小学、太阳中心校、义勇小学、四初中、十六初中、幼儿园被评为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全国家庭教育研究实验基地。xxxxx店市xxxxx初级中学、xxxxx店市太阳中心校、义勇小学、xxxxx店市老虎屯小学和29中被评为首批xxxxx市中小学示范性家长学校

5、加强家庭教育队伍建设。整合社会人才资源,先后组建了由离退休教育工作者、妇联干部和热心家教工作的志愿者组成的家庭教育讲师团队伍6支。全市共有家庭教育工作专兼职工作者、志愿者共135名,参加过业务培训的95名。

6、加强家庭教育理论研究。联合教育局、卫生局、关工委等有关部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当前家庭的现状以及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通过调研掌握真实情况,提炼正确结论,征集家庭教育论文50余篇,及时向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通过案例揭示家庭教育的内涵、方法和规律,共整理出20大类型、500多个家教案例,并出版《xxxxx店市家庭教育经典案例选》,使我市的家庭教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有效性。目前,我市家庭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调查报告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3篇,在市级刊物发表7篇。

二、实施《规划》以来,xxxxx店市家庭教育工作的新特点、新经验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制,为家庭教育提供组织保证

家庭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共同实践。五年来,我市的家庭教育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职能部门相继成立家庭教育组织领导机构,把家庭教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并纳入我市精神主明建设和儿童发展规划,形成了党委重视、政府支持、妇联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家庭教育工作格局,为家庭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创造条件,提供了组织保障。充分发挥妇儿工委办公室设在妇联的优势,把家庭教育与妇联业务紧密结合,将《规划》的实施作为重要指标进行考核评估,整体推进,在妇联内部形成了工作合力。市妇联、市教育局负责共同牵头推进家庭教育工作,主动与市卫生局、市关工委等成员单位联系沟通,密切合作,互相支持,有力地推进了家庭教育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巩固阵地,整合资源,将家庭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体系。在巩固、完善中小学校、幼儿园家长学校的基础上,大力创建社区(村屯)家长学校、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家长学校、早教中心等家教阵地,制定家长学校管理制度,探索个性化、多元化的家庭教育指导模式,不断扩大家庭教育覆盖面,推动我市家庭教育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市妇联坚持把社区(村屯)家长学校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并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市卫生局、市人口与计生局还发展新婚夫妇学校、孕妇学校、人口学校,举办胎教知识、早期教育等培训,开设家庭教育咨询热线,切实从源头做好家教工作。共开设各类讲座50余场,接待新婚孕前教育7万多人,发放预防出生缺陷、致全市青年一封信等资料20万余份,10万多人次受益。

二是实施现代家长教育工程。启动家庭教育大讲堂公益讲座,组建家教讲师团,有计划的组织他们深入社区、村屯、机关、学校举办家庭教育讲座,围绕家庭教育、儿童成长中突出的问题进行宣讲现代家庭教育的新理念和新知识,帮助广大家长解疑释惑,树立现代家庭教育理念,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妇联还成立家教志愿者服务队伍,广泛开展家庭教育咨询服务活动。

三是利用媒体广泛宣传。利用电视、广播、报纸和网络等宣传阵地,开设家庭教育专栏,为广大家长提供科学的家教方法,推进家庭教育由经验育人向科学育人转变。抓住节日契机,组织有关部门及专家开展咨询活动,发放家庭教育宣传手册上万份。市教育局在学校的网站开辟家庭教育绿色通道,开通教师博客,家长可以通过与教师博客进行交流,及时了解和解决孩子在家庭教育中的问题,拉近了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距离。

(三)围绕主题,创新载体,增强家庭教育工作活力

一是开展小公民道德建设活动。以为国教子,以德育人为主题,以双合格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为契机,举办以构建和谐亲子关系,培育孩子健康人格、怎样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等为主题的家教讲座。开展十大孝子和优秀家长评选活动、我爱我家征文绘画活动、家庭教育音乐会、亲子运动会等实践活动,确立了以人为本,家长孩子共同参与,亲子互动等具有时代特色的家庭教育新理念,帮助孩子们进一步增强爱国情感,树立远大理想。今年5月11日,在我市召开了全国家庭教育现场会,还举行了xxxxx市家庭教育音乐会暨示范性家长学校颁奖仪式,整场演出家长与子女同台,艺术与教育共伴,形式与内涵互融,深受领导赞兴誉与观众一致好评。

二是不断优化家庭教育环境。立足家庭,面向社区,把家庭教育与五好十星文明家庭、学习型家庭、平安家庭、节约环保型家庭、和谐家庭等创建活动结合起来,使得家庭教育知识走进千家万户、妇儒皆知。开展知善恶、明荣辱教育活动,促使人们明确道德的实践方向;开展争创品德高、十星户活动,陶冶人们的道德情操,促使人们形成对善的执着追求精神;开展事不关己,我该怎么办研讨活动,培养人们的道德意志,锤炼人们在道德实践中坚持善良正义,形成高尚的品德。开展家家议、家家评、家家学、家家乐活动,使家庭与家庭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改进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开展每日读一篇文章、每周读一本刊物、每月读一部经典、每年撰写一篇读书心得四个一读书活动,提高家庭成员的文化素质,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是关注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家庭教育问题。以爱心献春蕾为主题,通过在新闻媒体开设爱心桥栏目,开设募捐热线电话,成立志愿者队伍,在全市开展父母助春蕾、情系春蕾、真诚献爱心、手拉手共筑爱心桥等活动,动员全社会力量投入到救助特困女童工作中去。成立xxxxx店市优秀春蕾女童奖学金,为特殊困境家庭女童提供了有效救助,使春蕾助学工作向社会化、项目化、品牌化方向发展。以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家长学校为阵地,贯彻实施共享蓝天活动,为留守流动儿童配备法律、医疗保健、心理等志愿者,帮助留守儿童辅导功课,为他们讲授未成年人的伦理、心理和生理以及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开设心理咨询热线,及时对留守儿童进行疏导教育,减轻他们心理压力,使他们把一些不良的心理和行为遏止住,有效维护留守流动儿童合法权益。加大对留守流动儿童监护人的培训工作力度,开设了形势教育、法制教育、心理疏导等知识系列讲座,为监护人和家长解答关于家庭教育、家庭关系、人际关系处理、心理调节等方面的困惑,从而进一步提升了监护人和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解决了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改善残疾儿童生活和学习条件,促进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

三、对策和建议

1、强化政府行为,加大对家庭教育工作经费投入。建议由上至下出台文件,把家庭教育工作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设立家庭教育工作专项资金,用于开展培训、研究、宣传普及等。

2、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家庭教育均衡和谐发展。加强改善农村家长学校办学条件,建议出台相关政策给予扶持,加大对农村家长学校硬件设施投入,缩小城乡差距,否则,农村家长学校发展很难。

形势教育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武汉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办学历程;艺术实践体系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7721.2013.04.009

执笔者简介:胡向阳(1957~),男,文学硕士,武汉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院长、教授(武汉 430060)。

收稿日期:2013-08-26

武汉音乐学院即将迎来她的60周年校庆。这将是一个令人感怀、感动、感恩的日子!为母校的60周岁而感怀,为母校的成就而感动,为母校的给予而感恩!

一、“武音”音乐教育专业的发展历程

武汉音乐学院的音乐教育专业是应时代所需而生,应时展而发展。自1974年创办音乐教育专业以来,音乐教育学院的全体教职工不断探索办音乐教育的科学路径,不断实践现代音乐教育的理论与方法,努力构建和完善音乐教育体系,形成了武汉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专业的特色,办学规模由小到大,办学思想和专业定位逐渐明确,学科布局不断完善,音教学院已经成为我国培养音乐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基地。

音乐教育专业是从武汉音乐学院母体中孕育出来的新型专业,在30多年的办学过程中,经历了音乐师范班(1974~1977年)、音乐师范科(1977~1984年)、音乐师范部(1984~1996年)、音乐教育系(1996~2002年)、音乐教育学院(2002年至今)等不同办学阶段,得到了学院党政领导及有关单位的关怀和支持,办学规模、办学空间不断扩大,办学层次不断提高,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能力不断增强,社会影响渐日扩大。

(一)音乐师范班(1974~1977年)

1974年,湖北艺术学院(武汉音乐学院前身)学院鉴于湖北省音乐师资严重短缺(据有关部门当时调查,全省中、小学音乐教师缺额2000多人,而在职的中小学音乐教师中,多数未受专业音乐)的局面,对专业设置进行了调整,设置了艺术师范班,分设有二年制普通班及一年制进修班。1975年,面向湖北省,共招收二年制学生22名。经1975年第58次党委会研究决定,成立了师范班领导班子。杨匡民任主任,李祖德任党支部书记,龚府才任党支部副书记,蒲新成、周武参加领导小组。教师及行政人员共15名。师范班实行开门办学,边学习,边实践,大部分学员毕业或结业后回原籍工作。

音乐师范班的建立,成为武汉音乐学院开办音乐教育专业的起点,一方面,它以满足湖北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实际需要为目标,另一方面,也在从高等教育的角度思索着如何办好让人民满意的音乐教育,探索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科特色和学科价值。

(二)音乐师范科(1977~1984年)

1977年,学院成立音乐师范科,学制三年。面向全省招收了33名学生(即“”之后首届大学生)。实行全日制教学。音乐师范科制定了教学计划。开设了政治、形式教育、艺术概论、音乐史、文学、体育、视唱练耳、打击乐、乐理、歌曲写作、唱歌教唱、舞蹈基训、键盘、声乐、器乐、乐队编配、排练课、教学实习等。学生在校期间,前两年,所有学生的学习相同的课程;第三年,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不同的课程修读,以突出某项专长,施行“一专多能”的教学模式。毕业前,学生须完成毕业音乐会。

此后,师范科实行隔年招生,分别于1979年、1981年又招收两届学生。之后,连续不间断招生至今。

音乐师范科标志着武汉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专业开始走上规范化办学的道路。

(三)音乐师范部(1984~1996年)

1984年,学院将附中的中师班并入,并开始招收脱产的中等学校在职音乐教师培训班,成立音乐师范部。

1985年,师范部实行二、二分段制,并制定了《关于师范部两年制专科部分毕业生免试直升四年本科的试行办法》,决定从该年级的49名两年制专科毕业生中选拔15名“免试直升生”。从三年级起,学生可选择声乐、或钢琴、理论作曲、器乐、舞蹈等作为自己的主修方向。1985年起,师范部率先在全院内试行学分制,规定了必修课学分为100,指定选修课学分为24,任意选修课学分为24;教学实习时间为8周,并规定从1989届毕业生起,除完成毕业音乐会外,还须完成本科学士学位论文的写作和答辩。开设的课程为形势教育、中共党史、哲学、政治经济学、英语、体育、艺术概论、中国音乐史、外国音乐史、民族音乐、乐理、视唱练耳、键盘和声与基础和声、音乐名作欣赏与分析、心理学、教育学、声乐、钢琴、教育实习、艺术实践、器乐、作曲理论与实践等课程。

1986年5月,经过6个月的精心筹备,在武汉召开了“四川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的音乐教育系教学改革与管理座谈会”。会议将三院校的课程改革以及教学管理作为会议座谈的主要议题,同时,在会议上就不同办学层次的组织、各项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实施,课程设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如何加强实践环节等,透明地交换了意见。三院校各派代表3至5名,其中师范系负责人1至2名,教师代表2至3名。此外,还邀请了临近省的音乐、师范院校音乐系的代表若干代表,以及音乐师范教育的前辈专家陈洪、陆华柏、张肖虎、蒋箴予等参加会议。本次会议为三院校师范教育开启了不断交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之先河。会议决定,三所院校轮流承办三院校师范会议,使之成为定期举办的学术会议。

1988年,师范部提出了“做合格音乐教师”的口号,当年六月,师范部首次创办了音乐师范学生“五项全能比赛”(“演唱”、“钢琴演奏”、“舞蹈表演”、“书法”、“朗诵”)。比赛分高师组和中师组,共有21人参赛,11人进入决赛。比赛扩大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对实施全面发展、一专多能的音乐通才教育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1989年,师范部开始招收音乐学・音乐教育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分设声乐教育研究、钢琴教育研究和音乐教育理论研究三个方向,同年招收音乐教育理论研究生一名,以后逐年招生。

1990年,为了便于教学实习管理,保证学生教学实习的质量,师范部着手在湖北省内建立教育实习基地。首先与湖北潜江县教委签定协议书,建立了第一个包含有10多所中学的实习基地;两年后,又在湖北丹江口市建立了第二个实习基地。1991年接受国家教委的委托,承担《全国学生音乐欣赏曲库》上集(小学)、中集(初中)的编辑、录制工作任务。

1992年,音乐教育专业首次面向全国招收本、专科学生。同时,接受国家教委的委托,举办中南、华东、西南15省市(区)的中(幼)师音乐(本科)、舞蹈(专科)教师培训班,招收学员45人。另以高等师范教育卫电、函授、自考相结合培训模式的“三结合”招生,正式录取新生615人。其中包括两个直属班、八个地方辅导站、以及武汉教育学院、荆州师范专科学校的两个直属班。同年,湖北省教育委员会下达“关于印发《湖北省属普通高等学校专业设置清理审核结果》的通知”,对音乐教育专业的专业名称、专业编号、科类和学制进行了核定。即专业名称:音乐教育;专业编号:050020;科类和学制:师范四年。

至1994年,在校生为:普通高师班150名,脱产在职教师培训班146名(其中专科生77名、本科生69名);硕士生3名;不脱产的卫电、自考、函授三结合学生578名。至此,武汉音乐学院已形成拥有音乐教育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脱产在职教师培训班、不脱产的卫电、自考、函授班等多层次、全方位的高等音乐师范教育的办学格局。

师范部走过了12年的办学历程,它始终坚持为中等学校培养音乐师资的办学目标,锐意教学改革,在科研、艺术实践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在发挥音乐学院办音乐教育专业的的同时,着力突出师范教育特点,强化学生的师范专业思想教育,实行“整体优化”的课程设置方案,全面修订了各科教学大纲,加快了教材建设和教学方法改革的步伐。

(四)音乐教育系(1996~2002年)

1996年,师范部更名为音乐教育系。根据文化部文教(1995)第46号文件中“高等学校本科音乐教育专业的规定”(专业代码为050445),名称为师范专业。音乐教育系继续坚持“一专多能,全面发展”的培养思想,在全面学习和掌握音乐教育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培养和发展学生个人的音乐专长,使培养的学生既能够“上讲台”,又能够“上舞台”。

1999年,为了提高音乐教育专业大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经过调研和考察,逐步在湖北省内建立若干个音乐教育实习基地。从1990年至该年,已挂牌建立了15个实习基地。进入实习期的本、专科学生将由系实习领导小组安排,组成若干个实习小组,按实习计划书进行实习。

在音乐教育系的六年中,办学规模逐渐扩大,在校学生人数达500多名。办学影响愈来愈大,学生来源愈来愈广,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子纷纷报考音乐教育系。

(五)音乐教育学院(2002年至今)

为了大力打造本科和研究生办学层次。学院对部分教学单位和行政机构进行调整,将音乐教育系更名为音乐教育学院。音乐教育学院开始实施“三个方向”培养计划。即学生从报考音乐教育专业起,就选择声乐、或钢琴、理论作为自己的主修方向,意在夯实专业基础之上,兼顾学生的个人兴趣,为发展个人专业优势提供条件。

2003年,音乐教育学院制定了《声乐、钢琴个别课教师与学生双选试行办法》,率先在全院实行专业个别课的教师与学生双选,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激励教师的教学热情,受到全院普遍肯定。同年,音乐教育学院对“五项全能比赛”的内容进行改革,即钢琴、声乐、弹唱、舞蹈和讲课五项内容。其中的讲课比赛,含有语言表达、书法,组织教学等多种技能,成为一项综合性更强的赛事。

2005年至2008年,学院提出了“大众化”教育方针和“多样化质量观”,音教学院对专业课程进行了修改,对教学方式进行了调整。一是对个别课的授课方式进行改革,尝试将原先“一对一”的教学方式改变为“一对二”或“一对多”的教学方式。在钢琴教学上,将数码钢琴引入课堂教学,采取了“一对八”、“一对二十”的实验性教学;二是整合了部分课程,例如,将音乐欣赏课与部分音乐史论课进行合并;三是对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进行调整,增加选修课和实践课的数量,相应降低必修课的门数。同时,为加强学生的艺术实践活动,在原音教学院女子合唱团的基础上组建了“东方神韵合唱团”。

在课程建设方面,顺应学科的发展趋势,不断调整和完善本专业的课程体系。2009年,进一步从学科性质出发,以“厚基础”、“宽口径”为培养理念,再次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构建了以核心课程、主课群、基础课为构架的课程体系。

核心课程主要由音乐心理学、音乐教育学、音乐教学法、音乐教学实习、音乐教育论文写作组成。核心课程体现了本专业的基本属性,呈现了作为专业课程所必须的系统性与全面性的知识体系,是区别于其它专业的根本所在,也是保证本专业学生获得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根本保证。

在课程体系中,核心课程的基本特征是:贯穿性、关联性、相对完整性。在本科四年中,核心课程自身有序衔接、相互关联,完整地呈现本专业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的进程。同时,核心课程又与主课群、基础课并行,一同完成知识和能力体系的构建。

主课群由声乐、钢琴、合唱与指挥、音乐欣赏与中外音乐史、即兴伴奏与弹唱等组成。它是音乐教育专业基本功性质的课程,也是区别其它教育专业的形式体现。这些课程是实施音乐教育的的手段或工具。根据音乐教育专业的需要,声乐、钢琴、合唱与指挥、音乐欣赏与中外音乐史、即兴伴奏与弹唱等课程并非需要绝对系统和全面的训练,它们分别是各个单项专业教育中的某些截断或浓缩。因此,主课群既具有集群性(并非单一)、实用性(并非完整和系统)的特征,包含有掌握多种音乐技能的意义,也具有适度掌握音乐多种技能的意义。

基础课由公共课(政治、哲学、英语等);基础理论与技能(乐理、和声、曲式、视唱练耳等)选修课、实践课、讲座课等课程组成。这些课程与核心课程、主课群之间有着相关联系,本专业的支撑性课程。

2008年,音教学院将过去创办的多个专业比赛(如声乐比赛、钢琴比赛……)整合为“都司湖之声”,对比赛的周期、比赛的管理、比赛的奖项以及比赛的形式与内容进行了调整和规定,使之成为支撑“五项全能比赛”的系列赛事。

2009年以后,将我院在省内省外建立的教育实习基地进行梳理,对三年以上没有合作事实的挂牌基地作合作失效处理,对部分基地授牌“优秀教育实习基地”,在网上重新公布“武汉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教育实习基地”名单。

2009年以后,对一系列课程进行改造和建设:如,开办“音乐治疗”主修方向,开设其理论课程、督导课程;钢琴集体课(1对20)的教材出版与视频课程录制;声乐集体课(1对6)的教材出版与视频课程录制;建成了奥尔夫教室;申报获批《武汉音乐学院音乐学专业综合改革》(湖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和中、地共建项目《音乐教育综合型人才培育基地》,获纵向研究经费近200万。多名教师出访欧美,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出版教材著作20多部及论文多篇。

二、学院结构与办学规模

30多年以来,音乐教育学院经历了不同的办学阶段,各阶段的领导者都为音乐教育学科的发展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并取得可见的成就。如今,音乐教育学院设音乐理论、声乐、键盘、器乐四个教研室。现有专职教师34人,其中,正教授2人、副教授17人,讲师19人、助教3人。教师的平均年龄正在下降,学历层次日渐提高,已形成一支年龄结构日趋合理、学缘结构不断丰富的学术梯队。先后担任湖北艺术学院、武汉音乐学院时期的音乐师范(教育)班、科、部、系、院主任的有:李祖德、阎国宜、周振锡、周正健、吴继红。现任音乐教育学院院长胡向阳。

伴随母校的发展而发展。音乐教育专业的办学规模从开办时期的22人发展到当今的1300多人。师资队伍由当初10人左右发展到近50人。办学层次由当初的专科教育发展到当今的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教学管理由当初的人工管理发展到当今的计算机管理和数据式管理。办学空间充足,配有数十间声乐教室、钢琴教室、数码钢琴教室、器乐教室以及教务办公室、学工办公室。此外,还专建了奥尔夫教室。组建了“东方神韵合唱团”并获得多项荣誉。在湖北省内、外建立了20多个教育实习基地。30多年以来,音教学院培养了各类毕业生6000多人,他们走向国内国外,其中不乏省、市级中学教学名师,大学教授、境外学者、国家机关领导干部,媒体精英,艺术团一级演员,部队文艺骨干,有的成为商业成功人士……

30多年以来,武汉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科、系、部)为本省及至全国共培养了6000多名毕业生。据不完全统计,我院毕业生在湖北省中小学担任专职音乐教师的数量约5098人。其中,中学约3687人、小学约1410人,分别占全省中学音乐教师总数的86%、小学音乐教师的23%,这从根本上改变了湖北省音乐师资短缺的状况,提高了全省音乐教师的学历层次和专业水平。

在办学中,音乐教育学院依托音乐学院的整体优势,努力体现在音乐学院中办音乐教育专业的特色,发挥在音乐学院办音乐教育的优势,资源共享。强化音乐本体的学习,打好音乐理论基础,增强音乐表演技能,注重对音乐教育理论和教学技能的学习与训练,注重艺术实践与教育实习,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培养的人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具有适应社会需要的知识和能力,不断促进音乐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

三、艺术实践体系的构架

30多年过去,音教学院在课程体系、艺术实践体系、教育实习体系、教学管理、学生工作、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队伍等等方面取得了全方位的成就。本文拟从艺术实践的角度来阐述音乐教育专业艺术实践体系的构架、关系、作用和意义,以此来反映武汉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专业发展的一个侧面。

艺术实践是艺术学科中最活跃的因素,艺术的新理念、新风格、新方法、新技法无一不是通过艺术实践的方式展现出来的,而与之相应的理论研究也有赖于存在的艺术实践方式和产生的艺术成果。在音乐教育中,艺术实践更是不可缺少的教育环节,而建设能够满足培养人才需要的艺术实践体系又是艺术教育的必然要求。在音教学院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各任领导和广大教师都始终把艺术实践作为音乐教育的重大工程来建设,努力使之成为多层面、立体化和相互关联的整体,从而建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艺术实践体系。它由三个层次构成――即“顶层”、“中层”和“底层”。

所谓“顶层”是指“五项全能比赛”,包括“演唱、演奏、舞蹈、指挥、弹唱”等五种音乐技能,凸显出音乐教育专业人才的技能特征,也反映了社会对音乐教育专业人才的基本要求。“中层”则是指“都司湖之声”系列比赛,是由声乐、钢琴、合唱、原创歌曲、器乐、朗诵、讲课、知识竞答等若干个单项比赛构成的系列赛事,它们犹如数根支柱,支撑着五项全能比赛;“底层”是指培养音乐教育人才的课程体系,具体说,是指与上述所有比赛直接相关的课程。它反映了教育的一个基本理念“有怎样的课程就有怎样的实践”。作为底层,它犹如根基,托举着“中层”和“顶层”。

就音乐技能而论,“顶层”――“五项全能”是音乐教育专业人才的终端状态,是成为音乐教师的规格限定,还是音乐教师岗位的基本要求。因此,它被置于音乐教育专业艺术实践的顶层;而“中层”――“都司湖之声”系列比赛位于“五项全能”之下,起着支撑顶层的作用。它既像是五项全能的分解形式,但又不限于五项。“先分后合”,“先单项,后五项”,“中层”是通往“顶层”的过程性赛事或准备阶段;而“底层”――课程体系是承载“中层”、“顶层”的根基,是所有赛事的本源。因为,比赛的基本内容、基本形式、审美原则、评价标准等等都源自于课程体系,与课程教学要求和训练规则密切相关。

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会是“五项全能”? 而不是“六项”、“七项”?为什么是这“五项全能”,而不是其它的五项?虽然,这可以从某种角度做出看似合理的解释,但是这并不是问题的本质。重要的是,它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这就是“综合型人才”概念!它所指的是,这些音乐技能适应于音乐教师这一专属社会分工的需要;它特指的是,学校音乐教育必然运用到这些技能。“五项全能”勾勒出了音乐教育专业人才的基本规格或基本形象。

艺术实践的体系化建设,满足了在校学生艺术实践的需求,提升了学生艺术实践的能力,提高了艺术实践的效能,保证了艺术实践的质量,打造了艺术实践的品牌。

四、艺术实践品牌:“五项全能比赛”

每年暮春,音教学院的学子都会比平常更加忙碌,他们加长时间在琴房练琴、练声,更高频率地出入图书馆和音像室,更努力地在练功房舞蹈着,更多地挑灯夜战…… 就像一群闭关修炼者,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集聚能量,为的是全力“冲关”――参加一年一届的“音乐教育学院五项全能比赛”。 在这个为音乐教育专业量身打造的艺术平台上,同学们激情地歌唱、演奏、舞蹈、指挥、弹唱……充分展现了“音乐通才”的专业形象。

“音乐教育学院五项全能比赛”始于1988年6月上旬,时称音乐师范部的全体师生正在老校区教学楼排练厅举办“音乐师范专业首届五项全能比赛”,其场面气氛之隆重,其现场互动之热烈,令每位现场观众激动不已。如今,我们翻开当年那份对折型的节目单,仍然能够嗅到二十多年前的信息,仍然能够感受到积极变革的精神和洋溢的青春激情。“唱、奏、舞、书、诵,各路精英云集,孰执全能牛耳,且看九日逐鹿。”时任湖北省教育委员会副主任的张叙之称赞此举为:“有独创精神的音乐师范改革的新事物”;当季的武汉音乐学院报则以头版头条报道了比赛的盛况,充分肯定了这一赛事的专业意义。

图1 五项全能比赛掠影

“五项全能比赛”从形式到内容都反映了我国当今社会对音乐教师的基本要求,符合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需要,因而得到了政府、社会及广大同行的普遍认同。四川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共同决定,将五项全能比赛定为两年一届的“S・W・X”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教育教学交流会的规定内容。受此启发,教育部设立了“全国高等学校音乐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比赛”,成为音乐教育专业规格最高的部级赛事。中学、小学招聘音乐教师也常常以此为参照,将其中的项目作为考试内容……

“五项全能比赛”已经成为音乐教育专业艺术实践的品牌,成为音乐教育学院艺术实践体系中的顶层平台。

从创建“五项全能比赛”起始,音教学院坚持每年举办一届比赛,至今已满25届。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发展变化,随着与国家比赛接轨的要求,五项全能比赛的内容也在发生变化,五个项目的设置也有所改变。如加入合唱指挥;加入选手之间互弹歌曲伴奏;将书法比赛和朗诵比赛整合成为讲课比赛等等,这些都见证了“五项全能比赛”发展的历史。

“五项全能比赛”促进了学生专业能力的发展,加强了学生的舞台实践能力,也提升了学生在社会上的竞争力。在教育部举办的“全国高等学校音乐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比赛”中,我院本科生屡次获得全能等次奖和单项等次奖;在湖北省举办的“湖北省高等学校音乐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比赛”中获得所有的一、二等奖。一些获奖学生在招聘就业中因此而获益,为用人单位所看重。

五、艺术实践自选平台:“都司湖之声”系列比赛

“都司湖之声”系列比赛是音教学院对30多年以来积累的多个单项比赛整合的结果。

艺术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的重要形式,也是教研室工作的重要内容。如何将课堂教学中的音乐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如何将音乐技能有效地传递并转化为学生自身的能力?就必须设置一种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机制,必须建造一些能够充分展现学子风采的艺术平台。比赛!可以成为大家关注的聚焦点,可以成为展示个人才华和形象的舞台,能够促使同学们自觉地利用课外时间,自觉地提高音乐技能,自觉地锻炼舞台实践能力。从上世纪末至今,音教学院各教研室、办公室相继推出了各自的比赛项目。经过多年的打造,这些比赛项目都已成为经常性的艺术赛事,且都有各自的比赛章程或规则。为了保障这些赛事有序地进行,音教学院于2008年将这些比赛统一整合成“都司湖之声”系列比赛,规定了各项比赛的时间与周期,明确了组织领导,设立了相应奖项,也丰富了比赛内容。以下是部分比赛的大体状况:

“都司湖之声”声乐比赛,每两年举办一届,逢双年的上半年举行,由声乐教研室承办。比赛设三个组别(分别为一年级组、二年级组、三、四年级组),比赛类型分为独唱、重唱以及声乐知识、声乐教学知识竞答等等。

“都司湖之声”钢琴比赛,每两年举办一届,逢双年的下半年举行,由钢琴教研室承办。比赛设三个组别(分别为一年级组、二年级组、三、四年级组),比赛类型分为独奏、弹唱、双钢琴等等。

“都司湖之声” 器乐比赛,每两年举办一届,逢单年的上半年举行,由器乐教研室承办。比赛对象包括音教学院本科生和成人教育本、专科学生(不实行年级分组)。

“都司湖之声” 原创歌曲比赛,每两年举办一届,逢单年的下半年举行,由理论教研室承办。比赛对象包括音教学院本科生和其它系(院)本科生(不实行年级分组)。

“都司湖之声”合唱比赛,每两年举办一届,逢双年举行,由教务办公室、学工办公室承办。比赛对象包括音教学院本科生,以自然班为单位参赛(不实行年级分组)。

此外还有知识竞赛、讲课比赛,英语演讲比赛等等,它们与上述比赛项目共同成为“五项全能比赛“的支柱。

“都司湖之声”系列比赛的设置,为音教学院的每位学生提供了自主选择的比赛项目,他们在所选的赛事中展示着各自的才华和风采,从中获得自我存在的价值,增强了学习的信心。这些赛事大多为两年一个周期,每项比赛的参赛人数不限,每位学生在校期间都能与这些比赛相遇两次。因此,“都司湖之声”系列比赛能够全面覆盖音教学院的1000多学子,能够满足所有学生艺术实践的需要。每个学期都有一个或几个比赛,持续刺激着学生参赛的欲望,引导他们在专业培养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艺术实践体系的建立,提高了我院学生的艺术水平,增强了舞台经验,也提升了学生在校外比赛的能力。每年,音教学院都有数十名学生获得部级、省部级比赛及其它类型比赛的奖项。仅以2012年为例(见附录)。

此外,音教学院的学生还组织举办或自主参加各种类型的艺术实践。如,学生每年必须参加由武汉音乐学院举办、各个系(院)组织的“艺术实践月;或由专业教师及其学生组织的“师生音乐会”、“专题音乐会”;由班级组织的“专业实践交流会”;参加国内、国际艺术赛事;参加“东方神韵合唱团”排练或演出等等。

六、艺术实践与课程体系

没有课程支撑的艺术实践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为了保障艺术实践的常态化,为了稳步提升艺术实践的质量,音教学院在设置艺术实践项目时,将艺术实践项目与课程关联起来,让艺术实践从课堂延伸出来,使教师的主导方式化之为学生的主动方式,使学科理论、课堂语言化为实践行为。每一项比赛都有相应的课程作支撑,每项比赛的背后都有教师、教学管理人员的参与和指导。学生是艺术实践的主体,教师是艺术实践的主导者,而教学管理人员则是艺术实践的服务者。

我院的艺术实践与课程设置的关系体现出两个鲜明的特点:

(一)艺术实践项目与课程科目的对应性特点

学而用之,方为学习之道。脱离了实践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课程科目的设置本来就是以学习者掌握知识、运用知识为目的,课堂教学要通过有效的实践方式才能使知识和技能变得鲜活,才能使学习者在实践中得以应用、得到体验,才能真正达到学有所获、学有感悟、学有所成。以下是五项全能比赛所对应的课程。

(二)艺术实践的创新性特点

学生一旦进入艺术实践环节,便开启了自我选择、自我表现、自我设计的新阶段。

常言道:“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参赛之际,选择参加哪一比赛项目、选择什么曲目参赛,塑造怎样的艺术形象,表达怎样的情感情绪,设计怎样的表演形式、使用哪些表现手段与方法……这无一不是一种全新的体验,无不需要独自面对,独立思考和独自解决。

塑造新艺术形象的过程,也是创新实践的过程。不拘泥于教科书上的理论,不局限于某些形式法则,不满足于已有的范式,也不受制于教师所授。

图2 “都司湖之声”合唱比赛

“都司湖之声”合唱比赛是音乐教育学院“爆棚”的赛事之一。音教学院1000多学子无一遗漏地参加比赛。以班级为参赛单位,全院共计二十个团队参赛,大家群策群力,共同创造,一齐努力,选曲、声部处理、音色分配、合唱处理、伴奏、添加乐器以及队形、服装、动作、化妆等等,大家经历了一次艺术创造的全过程。2012年的合唱比赛是在编钟音乐厅里进行的,十五个合唱团(因为教育实习,四年级没有参加)各显神通,精彩纷呈,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各具个性,颇有观赏性。从现场能够强烈感受到参赛者的艺术想象力和较为精细的艺术追求,以及他们对这项活动的认真态度和执著精神。节目中的一些创新手法并非教师所教,某些创新形式也别于已有的范式。例如,声音与队形的排列,合唱作品的声音、声部处理,从新理解传统合唱作品并赋予新的意境,添加乐器并作相关处理等等,这些都是同学们进行艺术创新的方面,凝聚着团队智慧的结晶。难怪赛场是那么热烈,演唱者是那么兴奋,比赛是那么投入。虽然比赛是以艺术效果为评价标准,但实际上是创新能力的比拼,是智慧的展示。

艺术实践体系的建立,为音乐教育学院的1000多名学生提供了艺术实践的机会,增强了他们的实践能力,提升了他们的社会竞争力。

在未来的日子里,音乐教育学院将在已有的艺术实践机制和构架内,在现有的条件和基础上,逐步建立更多具有实体意义的艺术实践团队,诸如合唱团系列(混声、女声、男声)、重唱组系列、打击乐队、管乐队、民乐队、数码钢琴实验中心等等。而这些,将在上级领导的指导和支持下,在已经获批的“湖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和中、地共建项目“音乐教育综合型人才培育基地”的管理和要求下,我们有条件、有信心,勇推艺术实践再上新阶,建成升级版的艺术实践体系,以其更加丰富的内容,更加多样的形式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强化主体教育,张扬人才个性,发展音乐教育。

附录:

2012年“武音”音教学院学生获奖表

Create the Practice System of Music Education-Shape

Professional Brand of Music Education

HU Xiang-yang

Abstract: The Music Education College of Wuhan Conservatory of Music has more than 30 years of history.In the process of its development,the college always put the art practice as a major project to build,and strive to make it become multi-level,three-dimensional and interrelated whole,established an art practice system with the structure of “top”,“middle” and “bottom”.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structure of this system with its framework,relationship,function and significance,interpreted that the art practice is an important event in the course of music education.It is the inevitable request of art education that to build up an art practice system to meet the needs of personnel training.

上一篇:教育学校论文范文 下一篇:教育经验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