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中学范文

时间:2023-09-27 02:34:56

实验中学

实验中学篇1

(一)本节是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二节,本课的显著特点是实验活动多、内容比较抽象。为了让学生理解抽象的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围绕“分子动理论”我安排了以下几个演示实验和学生活动:

1. 吹泡泡。

由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入手,创设生动活泼的情景,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新课。

2. 喷香水。

课本上是花香,因为不容易找到很香的鲜花,所以我用香水替代鲜花,让学生亲身经历闻到不远处的香水味,理解气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

3. 红墨水扩散。

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演示实验中来,将红墨水同时滴到冷水和热水中,观察液体分子的运动,并由现象得出结论:分子运动的快慢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课堂上我请了一位学生上台滴红墨水,可能他有点紧张,结果在冷水中滴入了较多的红墨水,有点影响实验效果,所以下次我打算这个实验还是由我来做;另外,为了增加实验效果,我考虑在烧杯后放置一块白纸板来增加对比度,方便学生观察。

4. 肥皂膜实验。

这个实验简单易行、有趣、直观,可放手让学生自己操作,现象明显,学生可轻松地通过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5. 酒精和水混容。

这个是教师的演示实验,酒精要用无水酒精,玻璃管尽量细些,要求有一定的实验能力,所以我没有让学生动手去做这个实验。为了便于学生观察,我事先在玻璃管中点处贴了一个红色的细纸条。为了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对实验现象我给学生做了简单的分析,课下我觉得还应该在这里给学生增加一个活动来帮助学生理解“分子间存在间隙”,把看不见的微观结构通过宏观物体来体现,比如可用黄豆和小米的混合来类比酒精和水的混合,这样学生可能会更容易理解,同时也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看不见的分子结构模型。

6. 铅块吊台灯。

这个演示实验有一定的操作难度,铅块底面要事先处理干净,否则会影响实验效果,而且演示时要用很大的力气将两铅块紧压在一起,尤其对于女教师有点困难。课下我感觉手很疼,为了用力方便和保护手,下次可考虑戴双手套。

7. 注射器压缩液体。

这个实验比较简单,所以我课前让学生自带没有针头的注射器在课堂上自己体验分子间的斥力,同时也告诉学生物理是一门实事求是的学科!

(二)根据本班学生特点和课堂教学的情况,以上内容安排一课时,本节余下内容安排在下一课时来完成。总的来说,本节课学生活动比较顺利,课堂气氛比较宽松、活泼,学生能用课前自制的工具完成肥皂膜实验,并能通过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由于本节课实验活动比较多,我担心一堂课时间完不成,所以刚上课时语速有点快,活动与活动之间的过渡略显生硬。分子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看不见也摸不着,也没有丰富的生活经验,不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现象跟分子运动有关,因此,举例时没有给学生太多的思考时间。在演示完“酒精和水混容”实验和“铅块吊台灯”实验后,考虑到大多数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为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我增加了对实验现象的分析,然后再归纳出实验结论。

二、教学启示

1.优化物理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下我询问学生听课的感想,他们都说演示实验太精彩了,像变魔术一样,尤其是“酒精和水混容”实验和“铅块吊台灯”实验,完全超出他们的意料。

课堂上我也注意到学生惊讶的表情,有的学生看到酒精和水混合后管内出现小水泡,而且越来越大,不禁发出“咦”的惊叹!还有的学生看到两个分开的铅块经过挤压后竟吸在一起了,很吃惊,然后又看到铅块下面还能吊起一个台灯,都不禁流露出惊喜的眼神!

2.不断提升实验技能,创设丰富的物理情景

同时,学生惊喜的眼神也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脑海中。他们的眼神告诉我,其实学生内心对知识充满了渴望,或许我们的学生起点较低,能力较弱,但对科学知识的向往跟其他学校的学生并没有差异!所以,对于我们的学生,可能需要老师更多的耐心,更多的鼓励,更多的信任,更加细致地讲解,更加灵活的教学技巧,更加生动的语言和手势来打开学生的心门,带领他们进入物理知识的殿堂!所以,我们物理教师要不断地改进实验方法,提高实验技巧,完善物理实验教学,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好的一堂物理实验课有可能成为学生今后努力学习的方向。

3.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该节内容充分体现了物理这门学科的特点。做好实验是成功教学的关键,尤其对于抽象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实验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教师要发挥物理实验课的优势,用实验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及时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

实验中学篇2

素质教育是以学生的身心素质发展为目的的教育思想。它强调,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的身心素质获得发展。实验教学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学习效果,甚至会影响学生今后的思路历程。所以,我围绕实验这个中心进行了几年的研究。在我的实验教学中,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享受学习的乐趣。在我看来,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的一门艺术,这门艺术的恰当应用使学生获得了专属于化学学科的快乐体验。

一、体验实验本身的快乐

初中化学是化学启蒙教育,初见试管、烧杯、漏斗、铁架台、酒精灯,学生感到的只是新奇,待把它们一气呵成组装成实验装置,学生再来左看右看、上看下看,着实被实验装置的造型美所打动。实验中还有镁带的燃烧、宝石般的胆矾、奇异的铜树这样的千娇百媚,更有氢气爆炸的惊心动魄。有谁能忘记这奇妙的美的感受呢?开辟 “厨房中的化学”实验课题,让学生利用家庭厨房里现有的物品进行实验、观察。如观察没擦干净的铁锅、菜刀表面留下的锈斑;用久了的热水瓶胆和烧水壶内沉积的水垢;将鸡蛋放入盛食醋的茶杯中观察蛋壳表面产生的气泡以及限用厨房内的用品来鉴别精盐和纯碱等。这些活动在尊重每一个学生独特的兴趣、爱好的基础上,适应每一个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特殊需要,为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二、师生关系和谐的快乐

这其中体现了民主教学的原则。由于教师具有对知识的一定权威性,学生常常觉得老师高高在上,使人亲近不得。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容易形成最天然的人际关系,是教师“蹲下来”倾听学生心声的大好时机。有学生学完《空气》之后,联想到家里的冰箱、洗衣机等电器外壳容易生锈,自家的墙壁也容易起皮、发泡,问老师是否与空气污染有关。我在国庆长假期间给他布置了一个社会调查的作业。他首先调查了周边工厂,得知这些工厂以烧锅炉提供蒸汽,他的推测是煤里可能含有超标的硫,燃烧后产生二氧化硫形成酸雨。待亲自到堆放煤的地方一看,发现煤周围的地和墙的边缘都被浸染上了一圈淡淡的黄褐色,基本验证了他的猜想。师生间的互动实验过程中,学生被教师准确的实验准备、娴熟的实验技巧、贯穿始终的镇定自若所折服。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已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再加上对学生的不断支持和鼓励,有效维持和强化了学习活动。

三、渗透想象的快乐

化学学习中,学生苦于对微观粒子运动状态的想象。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模拟分子、原子、电子的结构和运动,学生仍感力不从心。如果借助氨水使酚酞变红和教室洒香水等简单的实验后,情况就不同了。他们想象这些分子的运动是“长着翅膀的小精灵在飞翔”,这个“小精灵”还能分化成更多的“小小精灵”……能够水到渠成地说明、解释物质变化的现象和规律。又如学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时,学生将盛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试管倒扣在装有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反应后氢氧化钠溶液进入试管,直观生动的实验现象给学生带来了活的知识,这和以往生硬的记忆相比,的确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探索实验的快乐

对实验的好奇心,刺激了学生的探索行为。即使是实验中的失误,教师也不要放弃机会,鼓励学生独立发表意见和想法,尽可能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后,通入石灰水中检验,没有看到预期的浑浊现象。这其中孕育了一个讨论的大好时机:参加反应的物质只有两个,究竟是二氧化碳不纯?带有什么杂质?抑或是石灰水已变质?学生模仿科学家的研究方式,体验着探索自然的快乐。讲氧气时,有少数学生呼吸到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得到的氧气,发现有明显的异味,这样很容易争论得知集气瓶中不是纯净的氧气,自然会去探索这个热分解反应的副反应,不再是只注意反应的某一局部,而从事物的全局来考虑,培养起敏锐的洞察力和全局思考问题的好习惯。长此以往,学生已初步具备科学家的思维品质,虽显稚嫩,却着实可喜。

五、创新实验的快乐

由于化学实验本身的特点,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具有独特的优势。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无论是验证性实验还是探索性实验,都需要经过深思熟虑,做起来才能得心应手。一般要经过“提出问题质疑实验观察推理创新”的过程。如设计区分食盐水和酒精溶液的实验方案,可以利用密度、气味、沸点、导电性、挥发性、可燃性来区分,也可以根据硝酸银溶液等试剂对溶液的特殊反应现象来区分,还可以根据生物细胞对溶液反应等去设计。又如讲氢氧化钠化学性质时,得知二氧化碳与二氧化硫性质相似,都能与氢氧化钠反应。那么,二氧化硫是否与二氧化碳一样,也能与另一种碱溶液石灰水反应呢?现象一样吗?能够提出这一系列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学生在已有知识水平上的创新。

化学实验能最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鼻、口、手等感官协同活动,促使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习兴趣更持久,注意力更集中,思维更通畅。学生在思想、情感、意志、精神等方面受到全面的教育,对科学素质的养成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利用好现成的教育资源,通过实验使学习群体增强凝聚力。

实验中学篇3

随着现代化教育的深入,大学化实验教学设计性实验对学生观察力、实践能力、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也是科研教学活动的重要方法。设计性实验中,教师应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立足于多角度考察方式;实行开放式实验教学设计,能够提升实验教学效率与质量。对此,笔者根据多年实践教学经验,就大学化学实验中的设计性实验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

大学;化学实验;设计性实验;研究分析

根据化学实验能够将化学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融合、整合、应用,对化学实验效果提升具有重要作用。设计性实验将实验方法作为中心,继而创新化学实验模式,并做好综合性研究。设计性实验对学生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具有较大研究价值。

1设计性实验特点

1.1全面性

设计性实验涉及学科内容众多,化学实验应凸显科学、综合、灵活性思维形式,使学生能够在实验中得到能力的提升,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创新思维模式。如:在无机制备与有机合成知识融合中,进行表征任务分析或是利用催化剂与性能检测融合等方法。

1.2研究性

不同实验中包含一个实验课题,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需自主进行资料搜集;同时结合设计实验方案与操作性书写论文。在课题研究中,学生应自主、独立进行课题探究,掌握实验过程遇到的问题,制定解决方法。利用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实现了创新,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化学实验研究性具有重要影响。

1.3创新性

大学实验教学中,应立足多样化、创新、环保项目内容,扩大学生知识视角与创新思维。在设计性实验内,教师应将科研成果转为设计性实验,使学生能够接受到最先进的实验知识,对后续学习具有帮作用。

2大学化学实验中设计性实验不足

一些院校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主要为有机实验与无机实验、分析设备监测、物理化学实验等,使得学科项目被分解,缺少学科有效连接、实验教学内容缺乏特点体现,多为验证性实验。种种原因造成教学资源使用效率平平、缺少完善的管理制度。随着新课程教育教学的落实,多数院校开始致力于教学革新中,增加设计性实验教学课时。不过在事实教学中,并未有明显教学体现,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2.1实验管理制度问题

设计性实验对实验设备、教师水平要求较为严格;同时,相对于传统基础化学实验,设计性实验成本投入高于普通化学实验。受经济因素限制,使得设计性实验一直未得到推广与普及。一些院校为达到基础评估需求,而选择进行一些设计性实验;但在实际实验教学中,缺少化学实验教学的融合,较为形式化,缺少完整的管理机制。现阶段多数院校化学实验管理制度存在诸多问题,实验教师无法充分发挥作用优势,实验教学报酬得不到有效保证,理论知识教学较多而影响实验管理,造成设计性实验难以继续开展下去。

2.2教学内容落后

在设计性实验中,教学内容落后成为重要教学问题。通常状态下,设计性实验主要是增加综合实验内容,而缺少有机、无机等学科融合,课程教学缺少直接连接,以及有效教学形式进而达到全面培养目标。尽管多数学校已经致力于设计性实验教学内容中,但缺少有效的成果转变机制,使得学生难以达到学以致用目的,造成学习兴趣的降低。

3大学化学设计性实验方法

3.1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大学阶段,学生对化学知识已经有一定基础,了解有关化学理论知识与实验。对此,在这一过程中应科学应用设计性实验,为学生创造更多知识运用机会。学生进行自主设计实验,对能力的提升、兴趣的激发具有重要作用。学生在实验任务探究阶段,能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内容进行方案设计,进而找到有效方法与结论。在其过程中,学生完全自主独立解决问题,当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结论则会油然而生一种成就、自豪感。这对化学知识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进而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化学设计性实验中。

3.2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

在设计性实验中,能够将被动科研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设计性实验中涉及众多化学概念原理,学生可以通过无限的空间遐想创新思维。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利用创新型思维与探究性思维,将所思所想体现在实验设计中。当学生完成实验阶段,创造思维得到了启发,提升实践能力进而发挥教学主体作用。学生在设计性实验过程中,需要自主进行方案设计与资料搜集,结合实验目的选择有关实验设备与方案。在其设计阶段,学生需要独立面对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灵活运用思维得到实验答案。在这一形式下,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具有重要作用,提高实践能力。在实验结束后,学生进行论文写作,论文写作是一个将实践转变知识概念的过程,需要学生有严谨的思维模式与总结思维,对实验中的不足与解决方法转换为文字形式。在这一阶段中,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方法总结能力将得到有效培养,对学生综合素养的的提升也具有一定推动作用。

3.3完善学生化学知识结构

设计性实验包含众多学科内容,例如:二级学科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在其实验阶段,学生运用多个学科知识融合过渡至实验中进而解决问题。在其过程中,扩大了学生知识视角、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材料、环境概念知识融入至实验教学内能够有效弥补以往实验教学学科内容两极化问题,提升了学生综合能力。

4结语

综合分析,设计性实验是现代教育教学改革下的产物,对学生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需要有关院校引起高度重视,提倡应用设计性实验教学。笔者着重对大学化学实验设计性实验进行分析,希望各院校充分发挥理论与实践融合理念进而做好化学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吴肖,熊建文.微信企业号支持下的设计性实验教学——以“大学物理设计性实验”课程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7(01).

[2]郭俊青,李佳,吕国伟,王海霞.甲基橙插层水滑石的制备及表征——一个大学化学开放性实验设计[J].大学化学,2017(01).

[3]李子强,张圆.PBL与异法同步设计性实验结合模式的建立和应用——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学[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7(01).

[4]庞敏,胡凯,熊廷蓉.验证性实验中的探索性教学——以RNA的细胞化学—Brachet反应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2017(05).

实验中学篇4

医学这门专业实践性强,而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主要手段。虚拟仿真实验是依托计算机技术所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的实验方法,这是集触、听、嗅等多种感觉为一体的一个虚拟现实世界,营造出高度仿真的虚拟实验对象及实验环境,让用户能够在此环境下利用虚拟的实验器械完成预定实验项目,在医学各个学科中得到广泛应用,极大推动了医学发展。[1]

二、传统的医学实验教学的局限

医学院校传统的实验教学在方式方法上都存在局限,限制了医学的深层次提高及发展。[2]第一,实验模式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医学院校传统的实验教学多采取的是遵循式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是教师讲解为主的一种比较程序化的教学模式,所有的实验内容及步骤都是教师拟定好的,学生只是被动操作,教学属于“讲解—接受”这种单向的传输状态。学生对所有实验仅是实现了机械性完成,很多设计性实验在这种实验模式下都不能正常开展。且这种实验模式下,学生学习被动,知识掌握不灵活,思维不能科学创新,学习主观能动性受到极大压制,分析问题能力还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获得应有提高。[3]第二,实验场地及经费限制实验正常开展。医用电子实验的实验对象是需要对患者进行检验的仪器,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稍有不慎出现操作性失误就可能导致仪器灵敏性降低,使得患者病情误诊,甚至会带来严重医疗纠纷。加之院校内实验场地有限,教学经费紧张,很多实验都知识涉及最简单的电子操作,而对于很多复杂性的电子操作,因仪器昂贵,多只是教学示教,学生基本没有动手机会,这种实验教学方法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动手能力。[3]

三、虚拟仿真实验在医用电子实验教学上的应用

将虚拟仿真实验应用到医用电子实验教学上极大改进了医学院校传统实验方法及实验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动手实践机会,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思维不断创新,学习主观能动性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获得了长足发展,主要来讲,虚拟仿真实验在医用电子实验教学上的优势有如下几个方面:第一,虚拟仿真实验下教学设备极大改善。医用电子实验教学对电子设备要求高,需要学生对各种检验设备性能都深刻了解,但是鉴于设备本身昂贵性,很多实验都不能正常开展。而虚拟仿真实验下,各种复杂仪器都能够呈现在学生眼前,学生能够对这些仪器亲自操作,不必担心因操作失误给仪器造成的损坏,实验教学设备丰富,学生能够实现对各种仪器的亲身实践操作。第二,虚拟仿真实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虚拟仿真实验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高度仿真的虚拟实验对象及实验环境,不仅能够让学生在此环境下,利用虚拟实验对象进行实验,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在虚拟空间进行有效交流,且能够将声音、图像、多媒体等多种功能融合在一体,实验教学内容丰富,更生动形象,学生在这种视觉及听觉冲击下,学习兴趣高,能够积极主动学习,知识理解、掌握更为容易,实验教学质量大大提高。[2]第三,虚拟仿真实验能打破时间及空间限制。虚拟仿真实验改变了传统实验教学的方式方法,打破了传统实验中时间及空间上的限制,学生在虚拟仿真实验环境下能够对人体内部结构进行更细致全面观察,甚至是动态观察。比如说要了解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变化,传统实验教学只是教师对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过程进行简单讲解,学生对这些内容只是机械记忆,记忆不深刻。而虚拟仿真实验下,学生能够通过仪器看到药物在人体每个消化器官内的消化吸收过程,能够看到药物变化过程,这些都能够通过图像显示清晰留在学生记忆力,使学生记忆更加深刻,对知识理解更为透彻。[3]第四,虚拟仿真实验能改革实验考核方法。学期考核为教学指挥棒,能够反映出学生学习的总体效果。在考核过程中需要宽严相济,不仅需要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考核,同样需要对平时实验教学进行考核。而传统实验教学因仪器及经费限制,很多实验无法顺利完成,而虚拟仿真实验下,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想象力,去创造实验环境,将一些在传统仪器上不可能实现的操作及设计在虚拟情境中去实现,亲身去验证实验的可行性。且将实验考核列入最终考核成绩中,学生就能够充分利用虚拟仿真实验反复多次操作,全面提高自身的操作水平及操作熟练程度,可以帮助学生积累更多实践经验。

四、结束语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属于学科专业同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的一个现代技术,应用在医用电子实验教学上改善了传统实验教学的方法及方法,打破传统实验中时间及空间限制,改革实验考核方法,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思维得到了有效创新,具有传统医学实验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在医用电子实验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同真实实验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让两种实验方式优势互补,势必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红宾,赵二刚,张颖.虚拟仿真在电子类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实验室科学,2015,18(3):44-47.

[2]陈新兵,龙晓莉,谢陈跃,等.电工电子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建设探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21):45-47.

[3]黄耀庭.Multisim在《医用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9(23):181-181.

实验中学篇5

例如在进行《走进化学实验室》教学时,其中的目标要求为:初步学会使用胶头滴管、量筒等常见仪器的基本操作。采用“任务驱动”教学策略时,先不讲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也不讲如何读取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教师布置事先设计好的任务:请同学们量取5 ml水,于是在此项“任务”的“驱动”下,学生主动去操作、去发现,在操作过程中学生自然会遇到一个“倒入水无法恰好是5 ml”的问题,于是学生出现一种“需求”,通过学生自学或只需要教师轻轻点拨,便将隐含在“任务”中的“胶头滴管的使用”教学目标完成。

在操作中学生还会发现液面是凹型的,在“任务”的“驱动”下又出现“需求”:不能确定如何读取问题,同样通过学生自学或教师点拨便完成“量筒的使用”教学目标,整个过程实施地就是“任务驱动”下的实验教学策略。

1 “任务驱动”教学策略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1.1 有利于推进化学课程和化学教师教学改革

化学新课程倡导要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优势,要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多给学生安排任务,利用“任务驱动”使学生“动”起来,“任务驱动”教学策略正符合实验教学中要求学生“动”起来的教学特点。“任务驱动”教学策略是利用“任务”来“驱动”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实践证明“任务驱动”教学策略正是与科学探究紧密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使教学目标更加明确,适合学生特点,使教与学生动有趣。在教师寻找“任务”的过程中又开发了新的教学资源,所以从长远来看“任务驱动”化学实验教学策略,可以进一步明确化学教材的学科定位和作用;体现化学学科知识的价值,对于推进化学课程改革和化学教师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1.2 能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采用“任务驱动”化学实验教学策略,教师提出或学生自己发现具体“任务”,为完成这一任务,学生在思想上产生紧迫感,产生知识需求,于是产生学习动机,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在实验学习中学生会遇到需要破解的难题,学生通过翻阅教材、查阅资料、进行实验,或通过小组合作,相互交流、讨论完成任务,打破教师“一言堂”的格局,由以前的“教案(教学过程)”改为“学案(学习进程)”,学生真正在课堂上“动”起来,最后通过真实的实验、具体的操作完成学习任务,学生体会到自己进行探索的成就感,可激发学生上实验课的兴趣,调动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的意识,从而发展和完善学生的个性和人格。

1.3 便于培养 提高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新课程标准提出:化学教学的主旨是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任务驱动”化学实验教学策略是一种实践性极强的教学方法,是建立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自我发现问题,即“自我意识”基础之上;是建立在学生间相互协作、自主探究基础上的“开放学”,追求智商与情商相结合的学以致用,达到“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是用最科学和最先进的理念帮助学生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与社会生产生活相联系,从而获取最大限度的成长,以提高学生化学学科素养。

2 “任务驱动”化学实验教学策略的实施及注意事项

2.1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实验教学情境引出任务

在实验课一开始,教师不能直接向学生提出实验要求,更不能生硬地把“任务”抛给学生,要利用学生对新奇事物的好奇心理特点,精心设计生动活泼的实验教学情境,将任务隐藏于教学情境中,使学生自主发现或通过教师点拨有“任务”存在。

例如在学习“过滤”与“蒸馏”实验时,把本地区以冶炼铜为主的有色金属加工区附近一学校出现大量儿童中毒的事故引入课堂,向学生介绍其原因是地下水被污染。让学生实地察看工业区附近一些小湖泊中异常发绿的水,将水样取来后和学生一起分析污染情况,分析其中的杂质种类及危害,如含铅、铜、汞等重金属导致人体中毒,使学生主动意识到应该净化这些被污染的水。如何净化?任务便很容易、很自然地被引出。

在这样的情境下布置实验任务,学生乐于接受,同时会带着情感产生一股内驱力去动手实验,有效达成教学目标。这样一来,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使枯燥的实验教学得到创新、得以发展。

2.2 设计的任务要有驱动性

“有一头驴子突然停下不走,主人无论是在前面拉、后面打,都无效,这时,一个孩子拿着一把青草在前面走,驴子就跟着走了。”故事中“青草”就是“任务”,“引驴子走”就是“驱动”。这个故事说明:教师不要生硬地给学生提出任务,设计的任务要有“驱动”性,如有多种任务,任务要有连贯性,难度不要大,要能引出下一任务。教材中一些实验探究的教学程序本身也遵循“驱动”原理,如“对蜡烛及其燃烧前后的探究”,此实验分为燃烧前、燃烧中、燃烧后3步探究任务,再把教学目标分配到各步任务中,强化其逻辑关系,使实验教学产生驱动性。此实验还可把其任务设计为:对蜡烛的性质及变化进行观察,靠由表及里的逻辑关系一步一步向前“驱动”。

当然,“驱动”方式还可以是“成果驱动”,如对教材中“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尾气处理实验方案的改进”进行教学时,让学生把改进方案画在纸上,教师在全班学生中巡视,发现只有一名同学改进成功,无论教师怎样提示,其他同学都没有进展。于是把这名学生的成果举起来向大家展示,此同学是把尾气管伸长转到了喷灯火焰处,其他同学看后都很感叹,惊讶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方案简单易行有效,为什么自己没有想到。在此同学成果的刺激驱动下,其他学生的改进方案不断涌现。

“驱动”方式还可以利用学生好动、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理,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一些“小游戏”、“小魔术”等利用实验的趣味性进行驱动。

另外,教师设计的“总任务”、“分层任务”一定要靠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基于从学生现有的学习水平出发,重视知识准备,减少知识点间的梯度,然后再不断展现挑战性的“总任务”、“分层任务”,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是实施“任务驱动”教学策略得以顺利进行的成功保障。

2.3 设计的任务要有轻有重

实施“任务驱动”化学实验教学策略,设计的“任务”要有主次,要分清重、难点,要考虑到任务的大小、完成时间以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设计最好不要超过两个以上的重、难点,规模小、大多数学生都能顺利完成的任务。

如《粗盐提纯》实验,总的实验教学目标为:提纯精盐。分步教学目标有:溶解、过滤、蒸发、计算产率。由于溶解、过滤、计算在以前有所介绍,综合考虑,只确定蒸发操作为本实验教学重点,蒸发中时间的掌握为难点。其中的“总任务”、“分层任务”、“重点任务”、“难点任务”笔者是这样设计的。

有一农户在用柴草做燃料炒菜时,不小心将盐坛中的食盐撒了一地,后又扫了起来,但混入许多柴草末、灰土等,“请同学们想办法帮这位农民回收洁净的食盐”为“任务驱动”中的“总任务”,“如何除去柴草末、灰土、水分(收回干燥的食盐,即加热蒸发)、杂质等(最后再转化一步成计算产率)”为“分层任务”,其中“分层任务”中的“去除水分”定为“重点任务”,“去除水分”时的“如何掌握火候”定为“难点任务”。这样确立的“重点任务”、“难点任务”均少一些,任务规模小,使整个实验很容易顺利完成,当然,实验教学中任务的重难点还要根据《课程标准》与学生实际情况而定。

3 注意加强过程性评价

由于实施“任务驱动”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学习过程具有特殊性,对学生的学习成果不能像用试卷一样作为评价学习效果的唯一方式。实施“任务驱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需要给予学生及时的评

价,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了解学生学习的成就和潜能,同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和改进自己的学习状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情感、意志品质,完成任务的思路、方法、创意、参与状况、合作水平、学生的进步幅度等也应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不仅需要教师评价学生,还有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合作评价,教师要从“考官”角色逐渐转变到与学生合作、共同完成评价的角色,以便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教师应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只要学生能积极参与、努力探究就予以鼓励和表扬,特别是要树立学生的自尊、自信,使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从而有利于教学目标更快、更好地完成。强化过程性评价是实施“任务驱动”化学实验教学策略的一个重要意义所在,但在操作过程中要考虑简便易行,不要过多的加重师生负担。

4 实施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传统的教学方法就如同教师用尽全身力气去推动车轮转动,而车轮却走不了多远一样,“任务驱动”教学策略就像教师手里拿着遥控器,只要将学生这台发动机启动起来,由学生自己带动车轮转动就可以了,当然教师还要操纵方向盘,随时注意发动机的运转情况,避免发生故障。“任务驱动”教学已形成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因此教师必须进行角色转换。角色转换有两重含义:一是从教师由知识的讲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组织者、引导者、协助者,教师要组织好学生活动,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任务中来,教师要明白课堂时间就是学生的,教师不要抢占领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二是教师由从讲台上讲解转变为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流、讨论、共同学习,教师是学生实践活动的伙伴,要与学生面对面进行情感、思想交流,教师应努力创造出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实验中学篇6

【关键词】开放实验室;医学检验;实验教学

对于医学检验专业来讲,学生的动手能力是非常关键的因素之一,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学时、设备、场所等因素的制约,导致学生在实验教学中不能够充分掌握各种基本的操作技能,对于临床实践操作也非常陌生,缺乏创新能力与科研能力。面对这些问题,必须在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中引入开放实验室,促进医学检验创造性人才的培养。

一、开放实验室概述

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实践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与作用,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实践技能、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医学检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为了克服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各种局限与不足,提出了开放实验室在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一)在实验项目方面的开放性

在医学检验教学中,有很多基本的知识与操作技能是要求学生对其进行熟练掌握的。但是在实际的实验教学过程中,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导致学生对技能的掌握程度不足。例如,临床检验中采血、推片等内容。在开放实验室中,并不对实验项目进行限制,学生可以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与技能水平选择合理的实验项目,通过操作练习的强化来弥补实验教学存在的课时不足的问题,促进学生熟练掌握各种操作技能。同时,还可以在开放实验室中开展技能操作竞赛等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

(二)在实验时间方面的开放性

在对实验室进行开放之前,必须对其进行充分的计划与安排。即便如此,在实验室开放的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各种预料不到的情况,例如指导教师安排了其他的工作、学生需要参加其他活动等。出现这种情况时,应该针对实际情况采取灵活的措施进行应对,让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其他的时间来实验室进行操作练习。

(三)在实验程序方面的开放性

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由于受到实验教学时间的限制,实验前的准备工作、试剂配置、标本预处理等工作都是由教师完成的。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之下进行操作,这种教学方式导致学生无法体验与掌握完成的工作流程,导致学生的实践技能缺失。针对这种情况,在开放实验室中应该强化试剂的配置、标本处理、废液处理等环节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整体操作能力。

(四)在实验模式方面的开放性

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其组成部分都是单列项目,这些单列项目具有针对性强、内容单一的特点。虽然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学习与掌握单项技能,但是临床中包括的往往都是多项目的模块组合,导致实验教学与临床实践出现了脱节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开放实验室应该结合临床实践,实现多项目组合教学模式的推出,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五)在实验资源方面的开放性

学校在教学仪器方面虽然比较先进,但是由于这些设备价格昂贵,导致其数量一般为1-2台。在医学检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只能够利用有限的仪器进行演示实验,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全班的学生围着一台仪器转,听教师对仪器的结构、原理及操作方法等进行讲解,没有自己动手操作与实践的机会;或者是全班只有极少数的同学能够进行动手操作,大部分学生都无法掌握仪器的操作技能。这就导致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面对仪器手足无措。开放实验室要求进行小组教学,在教师的指导下让每位同学都有操作仪器的机会,从而更好地掌握仪器的操作。

二、开放实验室存在的不足及对策

通过实验室的开放,一方面促进了学生动手能力与分析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促进了医学检验实践教学效果的提高。但是在实验室开放的过程中依旧存在着一些不足。

(一)开放力度不足

在实验室开放的过程中存在着力度不足的问题,虽然在时间与项目方面实现了开放,但是在其内容方面依旧选择的是事先安排的内容,导致学生无法进行自主的设计,不利于学生科研素质与能力的提高。在未来的实验室开放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自主设计能力,促使学生研发更多的设计性实验,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与能力。

(二)开放实验室投入不足

医学检验有着非常快速的发展,尤其是仪器学的发展日新月异。这就对医学检验实践教学中的仪器、设备、环境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同时,在开放实验室中需要更多的耗材,对资金的消耗比较大。因此,在实验室开放的过程中,应该加大对实验室的投资,实现实验环境的改善与实验设备的更新,更好地满足开放实验室的需求。

(三)开放实验室设备不统一

不同医院在条件、资源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检验设备在厂家、型号、操作流程等方面也并不相同。医学院校不可能将所有的仪器设备都纳入到实验室中。因此,实验室应该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将网络教学充分运用到实践教学中,对不同型号仪器的原理、结构、流程、功能等进行收集与整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动化仪器在临床中的应用与发展,加深学生对现代化仪器的了解与掌握。

总结:

医学检验实践教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通过开放实验室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学习与掌握操作技能,更好地顺应医学院校实验教学的发展趋势与方向。

【参考文献】

[1]顾兵,潘世扬,黄B. 开放实验室及PBL教学在医学检验学实验教学中应用的探讨[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07):69-72.

[2]朱小飞,郭晓芳. 基于网络虚拟实验室在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20(47):2556-2557.

[3]方芳,陈冬梅,刘新. 设计性实验及开放实验室教学法在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0,06(86):474+476.

实验中学篇7

关键词:化学实验 教学 问题

一、前言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具有很强实践性的学科。因此一直以来,人们对化学实验的教学都非常重视。化学实验教学不仅仅可以是传授化学知识的一种方法,同时也可以可以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特别是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对中学化学实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存在,中学化学的实验教学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受到足够的重视,作用得以充分的体现,而且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严重制约了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提高。

二、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笔者多年的实践教学中,经过观察和总结,笔者注意到在目前的化学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影响化学实验教学的提高,使其作用不能充分体现。

1、演示实验较多,分组实验较少

演示实验,是教师通过实际的实验演示,引起学生观察、思维,从而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通过演示实验能很清楚的给同学们表达化学知识,试验操作步骤,训练同学们观察能力等。但在中学化学教学中,一方面时间紧内容多,另一方面许多化学实验存在着实验过程的危险性、实验现象的不明显性、实验结果的不确定性,从而在教学中教师会把许多本该由学生完成的分组实验改为由教师完成的演示实验。由教师精心准备的演示实验,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教师精心准备的演示实验确实比较安全、环保,有利于学生观察到准确的现象,得到正确的结论。但这样做的结果是剥夺了学生自己动手的权利,阻碍了学生在化学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发挥。

2、重视试验结果不重视试验设计过程

在中学化学课本上,不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试验,都是已经设计好的。学生基本上只要根据书上的设计步骤,机械操作就能得到想要的结果,完成试验报告。更有甚者,在一些不太重视化学试验教学的学校,学生甚至是在没有得到结果的情况硬是套上去以完成实验报告,以应付老师的检查。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更关注结果的获得,而不去思考实验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有没有更好的方法。长期的这种做法会使多数学生感到实验只是看看有趣,做做好玩,起不到化学实验对化学教学应有的作用。化学实验教学中应该更多的重视实验过程的设计,而不是单纯以追求实验结果为目标。

3、学生实验意识淡薄

实验意识是对实验的一种本质上全新的反映形式,是能够在头脑中进行活动,并且能够将实验过程在头脑中产生的概念、思想、计划来指导自己的行动,使其行动更具有目的方向性和预见性的实验心理,实验意识包括实验准备意识、规范操作意识、实验知识的迁移应用意识等。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化学实验在考试中所占分值低,注重于结果的考察,导致学生实验意识淡薄。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经常看到学生一边看书一边做实验、损坏仪器、浪费药品、不规范操作而导致许多实验做不成功等现象。

三、加强化学实验教学的对策和建议

1、重视化学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实验意识

学校应该加强对实验教学的重视,不仅仅局限于应试考试,而应该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科研素质。首先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实验意识,从最基本的试验准备意识到规范操作意识,让学生能自觉地在每个实验前,预习实验过程,理解实验原理、明白实验操作过程,规范操作步骤,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实验习惯,掌握实践操作技能。做实验的目的并不只是让学生学会某些实验操作,而是在熟悉这些操作和理解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突破教材地框框,大胆设想,寻找完成实验的最佳途径。

在学生意识形成后,教师可设计出一些知识迁移应用创新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讨并提出一定的探索方案通过这类活动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化学科学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对化学知识及规律的拥有欲,才能用心的主动的思考化学实验中的每一个细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化学实验所特有的集色、态、味、光、声于一体的强烈视觉刺激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如喷泉实验、爆炸实验、铝热反应、银镜实验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与此同时,在老师做完演示实验后,一方面可沿着试验步骤就实验中的问题对学生层层提问,激发他们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另一方面,要求学生看完后重新做一遍,既能加深学生印象,提高操作能力,还能进一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实验为什么要这样做?是不是还有更好的方法?等等。

3、重视实验设计,开展探索性实验

实验中学篇8

论文摘要:众所周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具有很强的实验性。在化学教学中,许多概念、原理、规律的引入都是从实验展开并最终由实验加以论证的。可以说,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基础,是教师和学生学习化学知识、技能的重要方法。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对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有着举局轻重的作用。从平常的教学实践中观察分析目前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如何加强化学实验教学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前言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具有很强实践性的学科。因此一直以来,人们对化学实验的教学都非常重视。化学实验教学不仅仅可以是传授化学知识的一种方法,同时也可以可以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特别是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对中学化学实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存在,中学化学的实验教学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受到足够的重视,作用得以充分的体现,而且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严重制约了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提高。

二、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笔者多年的实践教学中,经过观察和总结,笔者注意到在目前的化学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影响化学实验教学的提高,使其作用不能充分体现。

1、演示实验较多,分组实验较少

演示实验,是教师通过实际的实验演示,引起学生观察、思维,从而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通过演示实验能很清楚的给同学们表达化学知识,试验操作步骤,训练同学们观察能力等。但在中学化学教学中,一方面时间紧内容多,另一方面许多化学实验存在着实验过程的危险性、实验现象的不明显性、实验结果的不确定性,从而在教学中教师会把许多本该由学生完成的分组实验改为由教师完成的演示实验。由教师精心准备的演示实验,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教师精心准备的演示实验确实比较安全、环保,有利于学生观察到准确的现象,得到正确的结论。但这样做的结果是剥夺了学生自己动手的权利,阻碍了学生在化学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发挥。

2、重视试验结果不重视试验设计过程

在中学化学课本上,不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试验,都是已经设计好的。学生基本上只要根据书上的设计步骤,机械操作就能得到想要的结果,完成试验报告。更有甚者,在一些不太重视化学试验教学的学校,学生甚至是在没有得到结果的情况硬是套上去以完成实验报告,以应付老师的检查。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更关注结果的获得,而不去思考实验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有没有更好的方法。长期的这种做法会使多数学生感到实验只是看看有趣,做做好玩,起不到化学实验对化学教学应有的作用。化学实验教学中应该更多的重视实验过程的设计,而不是单纯以追求实验结果为目标。

3、学生实验意识淡薄

实验意识是对实验的一种本质上全新的反映形式,是能够在头脑中进行活动,并且能够将实验过程在头脑中产生的概念、思想、计划来指导自己的行动,使其行动更具有目的方向性和预见性的实验心理,实验意识包括实验准备意识、规范操作意识、实验知识的迁移应用意识等。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化学实验在考试中所占分值低,注重于结果的考察,导致学生实验意识淡薄。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经常看到学生一边看书一边做实验、损坏仪器、浪费药品、不规范操作而导致许多实验做不成功等现象。与此同时,我们还会发现

三、 加强化学实验教学的对策和建议

1、重视化学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实验意识

学校应该加强对实验教学的重视,不仅仅局限于应试考试,而应该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科研素质。首先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实验意识,从最基本的试验准备意识到规范操作意识,让学生能自觉地在每个实验前,预习实验过程,理解实验原理、明白实验操作过程,规范操作步骤,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实验习惯,掌握实践操作技能。做实验的目的并不只是让学生学会某些实验操作,而是在熟悉这些操作和理解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突破教材地框框,大胆设想,寻找完成实验的最佳途径。

在学生意识形成后,教师可设计出一些知识迁移应用创新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讨并提出一定的探索方案通过这类活动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化学科学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对化学知识及规律的拥有欲,才能用心的主动的思考化学实验中的每一个细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化学实验所特有的集色、态、味、光、声于一体的强烈视觉刺激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如喷泉实验、爆炸实验、铝热反应、银镜实验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与此同时,在老师做完演示实验后,一方面可沿着试验步骤就实验中的问题对学生层层提问,激发他们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另一方面,要求学生看完后重新做一遍,既能加深学生印象,提高操作能力,还能进一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实验为什么要这样做?是不是还有更好的方法?等等。

3、重视实验设计,开展探索性实验

我们应该把实验的关注重点从结果转移到实验设计过程上,应该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实验过程的设计、思考而不是那一份简单的实验报告。探索性实验以其独特的魅力激发学生爱好,启迪学生思维和创造。我们可利用其独特的激趣、探究和创新功能,组织学习兴趣小组,设计探索性实验题,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积极探索试验设计过程。如学习乙炔的实验室制法时,可以要求学生根据乙炔的反应原理、反应条件和特点,自己设计一套制取乙炔的实验装置,这套装置可以参考教材的设计,但不能与教材完全相同。学生完成后,再组织学生一起分析、讨论、比较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优缺点等。无论方案的好坏,都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表扬和奖励,鼓励学生积极设计,主动思考,不再过分重视实验结果。

【参考文献】

[1]林 军. 加强学生实验意识培养的实践与思考.宁德师专学报

[2]成天霞. 浅析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研究

上一篇:农村饮水安全范文 下一篇:廉租住房保障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