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环保执法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22 10:33:49

基层环保执法工作计划

基层环保执法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时期;基层;环境监察执法;转变

一、传统环境监察执法概述

(一)传统执法理念

在以往的环境监察执法工作中,坚持命令控制理念,具体是指借助环境执法机关自身的行政权威,利用行政禁令等不同的行政强制措施,实现环境执法目标。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基层环境监察执法均较为强调环境违法事后防控监督,排查违法行为是其基本目标。主张执法独立于服务,执法部门只有树立良好的威信,方可赢得监管对象的认可与信服,为实现这一目标,则要求强制执法,忽略服务;经济独立于环境,若想发展经济,不可避免地要牺牲环境,相反,若想保护环境,则将搁置经济发展,二者对立,成为了一组矛盾体。

(二)传统执法职责

环境监理工作规范清晰指出、明确概括了一般执法职责,主要负责征收各项超标排污费用,及时收取排污水费;践行国家方针,遵循地方环境保护规范;监察执法人员还应针对管辖范围内的所有排污单位实施监督巡查;认真调查污染事故,掌控纠纷现场;征收、催缴各项费用。

二、理念转变的具体表现

随着社会的前进与技术的提升,企业生产工艺以及污染治理工艺赋予基层环境监察执法崇高的使命。为此,基层环境监察执法应及时更新执法理念,填补原执法理念的不适应性,从自主接受新事物、应用新技术等层面进行转变。

(一)思想转变

1.确定执法和服务之间的关系。因出现环境损害问题后,一般无法有效扭转结果,这要求环境执法一定要具有超前性,能够在出现环境损害之前进行有效防范。参照预防为主原则,不允许执法人员待出现污染损害后方对工业企业进行罚款,相反,应在出现环境损害前期,利用环境监管,借助积极手段进行监督,将环境事故扼杀在萌芽之中,降低环境破坏。2.队伍整体素质的转变。增强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可有效提升其执法力度,重视监察执法队伍改造优化建设,增强政治素质,提升业务水平。在新时期,应切实提升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构建激励体系,培养优秀的执法人员。通过专项资金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培养执法骨干,不断增强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进行执法比武,组织执法经验交流,以此来提高执法水平。

(二)手段转变

近些年,政府职能发生较大转变,环境保护工作愈发凸显,单纯依赖强制行政措施约束企业违法行为不再可行,且背离新时期标准。经大量的环境监察总结发现,现阶段,仍有一些企业抵抗环境监管,责任意识严重不足。因此,应提出新的执法手段,全面监管工业企业。

1.实施监督员体制 监督员体制关乎着内部环境管理成效,制度要求企业构建完整的管理组织体系,编制保护规范,坚守总负责人的集中领导,让环保监督员落实污染防治、日常监督、综合检查等工作,并依据国家出台的环保法规改进环保工作计划,严格检查污染生成,有效落实资料收集工作,增强环保意识,提升业务技能,优化监管行为。另外,新环保法中新增了公益诉讼这一概念,对损坏消费者根本权益、污染环境等不良行为,相关部门能够申请诉讼。这一规范无疑会促进检查执法工作的开展。同时,社会监督体系还要求从媒体、制度与公众着手,对企业进行监督;

2.动态监控污染源 污染源动态监控是一个新鲜、先进的监控手段。将围绕环境执法活动、总量减排工作于排污收费引入在线数据,要求所有企业内部的在线设备可稳步运转、有效传输。现阶段,该项技术仍然存在不足,发展尚不成熟,致使数据传输不规范,在线比对存在不合格等问题,制约了排污监管,干扰了减排监测考核,然而,在环境监察层面,污染源动态监控已有所提升;

3.夜查、假日查、飞检等动态抽查制度 采用多样化抽查,合理运用夜查、假日查、飞检等动态抽查制度,及时发现不良现象,全面消除负面影响;4.转变惩处方式 建立企业信用红黑榜,并将这一结果公布于众,同时与检查频次相结合;与证监银监系统联网,禁止违法企业一定期限内贷款融资上市;违法企业的相关负责人记入个人诚信体系等等。

(三)范围转变

传统环境监察执法工作大多强调污染源现场管控、监督,主要面向工业企业,围绕工况现场监察、安全排污隐患监察、规范或不规范定期检查等实施执法检查,其本质为局部监察执法。在新时期,环境监察执法除面向工业企业实施理性监管外,还应面向生态环境社会生活、农村环境等开展例行监察工作。监察执法范围有所拓展,延伸至环境保护的每一个方面,这要求环境监察执法实施全面、系统的监察监管,及时更新执法理念,进而全程监管辖区所属的企业,切实保护生态环境。

(四)模式转变

在新时期下,监察执法范围逐步拓展,同时,在执法环节还会遇到其它不同类型的环境问题,在此种情形中,环境监察部门若单纯依赖自身力量,则无法有效解决,这要求环境监察部门应充分利用外力,协同其他部门,一起开展执法工作,构建齐抓共管新气象,也可引入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将几个行政机关自身的行政处罚权统一起来,赋予综合执法机关,让其全权行使。综合来说,只有在践行新模式的基础上,更新执法理念,统一协调,方可实现社会的稳步,规范开展监察执法工作。

结语

环境监察可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实现稳步、长久发展。在基层环境监察执法工作中,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利用最新的执法理念解决新时期环境问题已成为社会发展必然,这要求执法人员切实转变执法理念、创新监察手段、拓展监察范围,为基层环保提供坚实的保障,全面保护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李海波.新时期基层环境监察执法理念转变的探讨[J].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2015,(8):138.

作者简介

基层环保执法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履职内容 计划 新形势 环保

【Abstract】 Aiming at the increasingly serious environmental situation, give the environmental supervision personnel in the new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law" strong enforcement powers at the same time, they must take more responsibility for environmental supervision. The field of law enforcement and law enforcement and expanding the increasingly heavy task, many grass-roots environmental law enforcement work is not clear priorities and order of priority, eyebrows beard;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without a plan, performance content without quantization, intangible increased accountability of staff of the grass-roots environmental risk. Therefore, emphasis on environmental supervision plan, establish the grassroots performance conten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Keywords】 To perform the duties of the content;plan;The new situation;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新《环境保护法》的实施,为基层环境监察工作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执法机遇,解决多年来环境执法措施不健全、问责机制无量化、执法效力无保障的尴尬局面;在各种污染集聚生态危机相继暴发的新形势下,特别是日益严厉的环境责任行政追责制度,基层环境监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压力,繁重的监察任务、社会舆论和无期望的工作成果。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基层环境监察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既能做到对各类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勇于执法、敢于担当,重拳打击违法排污;又能化解在履职中的追责风险,成为各级环保部门必须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2012年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的意见》,其中提出:坚持权责一致、有错必纠和依法履职、尽职免责相结合,明确对已经按照年度执法工作计划、现场检查内容和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方式、程序履行安全监管监察职责的,依法免予追究执法责任。这一规定对同样处于“执法风险”的基层环境监察人员很值得学习和借鉴,只要严格执行环境监察计划,完成依法确立的环境监察履职内容,就能依法尽职免责或无责。

1 掌握污染源执法名单,确定基本监察内容

1.1 制定污染源监察计划

污染源监察计划是环境监察的首要基础性工作,也是做好整个环境保护工作的关键,其目的是对辖区内已掌握的污染源及其防治设施进行污染调查、排污核算、分类管理。在年初制定污染源监察计划之前,应首先对辖区内的污染源展开调查,搞清其基本情况,建立污染源原始信息数据库;并利用计算机等现代化管理设备对数据进行处理,出现变化情况及时进行补充和修改,找出不同企业、不同行业主要污染源物特征的变化,特别是可能出现的新增污染物和涉及国家新列入主要污染物的排放状况。从而确定辖区内本年度重点污染源、一般污染源名单,以及上一年度限期治理未完成的污染源名单,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具体的年度污染源环境监察计划。纳入“污染源”监察计划的企业要列表分工,强调环境监察单位负责人和监察人员分别应该检查的频次,确定在检查中可能发现违法问题的处理计划和程序,详细的可以绘制污染源监管责任分工分布图和检查计划表,且重点污染源的现场监察每月不少于1次,对一般污染源及限期治理的污染源现场监察每季不少于1次。

1.2 确定污染源监察内容

污染源监察是对纳入“污染源”监察计划的企业可能出现违法排污、违法扩建、违法处置危险废物等环境守法情况,主要监察的内容是污染源企业的环保设施运行及管理,排污口有无异常,必要时采样委托监测站分析;生产设施、工艺状况及原辅材料的使用;固废堆放、转运和处置落实“三防”措施情况,特别是危废堆放、转运、处置管理和危险化学品落实“三防”措施情况;在线监控运行、管理、对比与联网,以及排污申报与收费等。在现场监察时涉及到主要检查内容的污染源,在现场勘察笔录中必须要有体现。检查中发现违反制度或者轻微违法行为,经责令当场整改且没有造成污染或影响后果的,应及时填发《责令改正通知书》。而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排放污染物、私设暗管、不正常运行防治污染设施或者违法倾倒危险废物等环境违法行为的,经现场调查后应立即向监察单位负责人汇报有关违法情况;单位负责人应当根据现场调查情况,决定采取整改、立案、查封、停产整治或者移送公安等措施。环境监察人员对现场调查的真实性、完整性和证据的严密性负责,环境监察负责人对采取措施的合理性、合法性和程序性负责。

2 建立“三同时”监察项目名录,明确监察方向

2.1 建立“三同时”监察名录

根据上一年度建设项目的开工、在建、竣工、试生产及验收投产情况,年初统一进行全面的汇总和梳理。把已开工在建,而未竣工的项目纳入“三同时”监察检查计划,已竣工未验收的项目纳入“三同时”监察验收计划;已通过验收的项目根据其性质纳入重点污染源监察名单、一般污染源监察名单,或者作为非污染源项目分类归档。辖区内审批期5年内未开工的建设项目,在年中和年末分别进行一次全面的梳理,以现场检查或采用电话方式进行核实,全面掌握以往审批项目的开工建设情况,上半年开工的项目纳入下半年“三同时”监察计划,下半年开工的项目纳入下一年“三同时”监察计划。对纳入“三同时”监察名录上的项目都要列表分工、责任到人,计划到每一个建设项目的监察重点和监察频次,以及在检查中发现违法问题的处理。

2.2 明确“三同时”监察方向

建设项目“三同时”监察是为了防止建设项目产生新的污染,破坏生态环境,确保建设项目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环境执法现场。主要检查方向与内容是环保设施否是严格按照环评及批复施工同步施工计划落实,环保资金使用情况是否与环评相符,施工中为避免噪声、粉尘、振动等污染物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应当采取的相应措施,以及建设地址、规模、工艺和污染物排放方式与环评及批复是否相符等。检查中若发现建设单位,改变治理工艺、少批多建、批建不符及超期不验收等未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的违法行为,应当依照有关环保法律、法规和执法程序进行处理,直至整改到位。检查中,环境监察人员应当详细填写《建设项目现场检查情况表》,对涉及到主要检查方向与内容的现场情况必须进行详细的描述和记录;有关违法情况、处理意见、处理结果的反馈与汇报等都要在监察结论中如实体现,以示环境监察人员对现场检查的全面性和真实性负责,环境监察负责人对处理结果及处理结果的监督性检查负责。

3 收集生态和农村环境监察对象,拓展监察方式

3.1 收集生态和农村环境监察对象

生态和农村环境监察是近年来新增加的监察内容,是强化生态环境管理、遏制城市工业污染向农村地区转移的有效手段。以上一年度生态和农村环境监察对象为基础,年初通过对辖区内的畜禽养殖场、饮用水水源地、自然保护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集中式农村生活污水防治设施等内容展开调查,收集比较齐全的生态和农村环境监察对象,并制定具体的生态和农村监察计划。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还要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责任分工,同时还要列明在检查中可能发现违法问题,需要配合执行的其他部门或基层政府联系人。

3.2 拓展生态和农村环境监察方式

生态和农村环境监察是工业污染源监管向生态保护领域监管的拓展,当前生态环境监察的重点内容,就是要检查自然保护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内进行矿产、旅游等资源开发的建设项目和非污染性建设项目的落实环评审批、“三同时”情况环境保护执法检查;畜禽养殖场污染物排放情况,集中式农村生活污水防治设施运行状况的检查和监督,及时制止、纠正各种违法生产、违法排污及违法开发活动。生态和农村环境监察既要遵循“污染源”“三同时”等日常环境监察内容,又拓宽处理方式,将通报、移交、区域限批、甚至与监察部门联动等方式相结合,因为很多有关生态和农村环境方面的违法行为,依靠环境监察力量不足以制止或改正,环境监察人员唯一能做的是,经现场调查及时向监察单位负责人汇报有关违法情况。单位负责人应当根据现场调查情况,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向当地党委、政府统筹协调国土资源、城乡建设、农业、林业等有关部门,建立联合执法责任机制,开展生态和农村环境保护的多部门联合执法、区域执法和交叉执法,解决各种监管死角和盲区。

4 规范舆情处理机制,完善监察程序

4.1 规范监察机制

制定环境工作计划,实行条块结合的环境处理机制,根据上一年度环境的特点和监察人员的处理经验,对辖区内可能出现的群众进行细化分类。已经列入污染源监察名单、“三同时”监察项目名录或者生态和农村环境监察对象的件,按照各自的名单、名录或对象列表分工,各自负责处理。除此以外的其他件,按监察内容性质,结合监察人员的业务特长均衡分工。为了着力化解积案,减少监察的推诿,应当制定涉及重复访、越级访和集体访或者市级以上的件,由单位主要负责人到现场处理机制。

4.2 完善监察程序

环境工作涉及各行各业和方方面面,处置环境需要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可能是“三同时”监察、污染源监察或者生态和农村环境监察,也可能是各类环境监察的综合。除了要有其他监察对象的检查内容之外,还要遵循环境的接受、现场调查与处理回复等程序。对于一般件,采用何种处理方式,由单位主要负责人决定。环境监察人员主要负责环境的接受、现场调查,并对现场调查内容的客观性、真实性负责;环境监察负责人主要负责处理回复与处理结果后督查,并对处理方式的合理性、合法性负责。书面回复材料由现场环境监察人员负责起草,经单位主要负责人审定后回复。回复的内容要准确真实,已经解决的,如实通报解决的情况;正在创造条件解决的,要有说明解决的计划与安排;暂时无法解决的,实事求是地说明原因,并依据职能设置和法律法规的规定,由单位主要负责人向上一级监察机关通报,防止把难点推向基层,把责任留给监察人员。

环境监管责任追究的出发点并不是为了惩治环境监察人员,而是面对日益复杂的环境问题,促使基层环境监察人员敢于担当,正视当前环境执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在现有环保监察体制、机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情况下,环境监察人员要做到监察有计划、履职有内容、免责有依据,分清当前环境监察工作主次和轻重,化解客观存在的环境执法风险,实行“尽职无责、渎职违法”全覆环境监察长效机制,变基层环境监察人员的挑战与压力为动力,以适应环境保护的新期待。

参考文献:

[1]高姗,李翠华.浅析我国环境执法的现状及完善对策.科技风,2014.7(下).

[2]杜庆萍.我国环境执法所面临的困境及对策.能源环境,2014.15期.

[3]国家安监总局.关于进一步深化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的意见.2012.12.

[4]郭慧芳.环保部门履行了职责却没能阻止污染被问责于法不公.人民网-青海频道,2015.01.26.

[5]郭慧芳.环保部门履行了职责却没能阻止污染被问责于法不公.人民网-青海频道,2015.01.26.

[6]韩凯.环境执法人员如何尽职免责.中国新闻网,2014.7.28.

[7]潘园园.打破尴尬,让环保执法更有力.东南网,2014.12.9.

[8]刘晓星.以严格执法确保法律落实――《关于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通知》解读.中国环境报,2014.11.28.

基层环保执法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有计划”执法,即明确执法频次、执法范围,避免重复执法、随意执法;“全覆盖”执法,将全县范围内所有排污单位纳入执法范围、不留空档、不留死角;“规范化”执法,即统一执法内容、执法程序、执法行为和执法标准。通过开展“有计划、全覆盖、规范化”环境执法检查,加强现场环境监管和执法,落实监管责任,打击一切环境违法行为,减轻企业负担,促使我县经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

按照“属地管地、分级负责”、“分类管理、突出重点”、“责任到人、网格监管”原则,县环境保护局承担辖区内执法管理和监督管理责任,同时承担辖区内由省和市环保部门监管企业的配合监督管理责任。

根据机构设置和职能分工,明确职责分工、检查对象和检点。(见附件1)

执法管理及现场检查对象按照监管类型分为一般污染源企业、自然生态类、新改扩建设类、危险废物类、核与辐射类等5大类,各类对象检查职责分工如下:

一般污染源企业类检查对象主要包括工业企业、第三产业、医院、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等污染源(核与辐射除外)。将检查对象按照一般污染源企业类别划分原则(方法),将一般污染源企业划分为A、B、C、D四个等级,一般污染源企业类别划分原则(方法)及监管规定见附件2。

一般污染源现场监管职责分工,按照“谁收费、谁监管”、“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县环保局依法对辖区内企业按规定频次进行现场检查和监督性监测。

自然生态类检查对象主要包括部级、省级自然保护区。职责分工及频次要求如下:

1.对部级、省级自然保护区每季度至少检查1次;

2.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每半年检查不少于1次;

3.对国家、省级审批的改扩建生态项目每季度不少于1次现场检查。

新改扩建项目类检查对象主要包括环保部门审批未“三同时”验收的所有新改扩建项目(包括建设期和试生产期,取消的除外)。监管责任分工及批次要求如下:

1.对国家和省级审批的所有新改扩建项目“三同时”检查每月不少于1次;

2.对市级审批的所有新改扩建项目“三同时”检查每季度不少于1次;

3.对县本级审批的所有新改扩建项目“三同时”检查每半年不少于1次。

危险废物类项目检查对象主要包括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危险废物经营企业。监管责任分工及频次要求如下:

1.对辖区内危险废物利用、处置单位每月检查不少于1次;

2.对危险废物产生单位,根据产生量及毒害程度,实施切合实际的检查频次。

核与辐射类项目检查对象主要包括核技术利用单位、铀矿及核工业企业和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企业。监管责任分工及频次要求如下:

1.对使用Ⅳ、V类放射源,伴生放射性生产单位每年现

场检查不少于1次;

2.对使用Ⅲ类射线装置单位每年现场检查不少于1次;

3.协助市环保局开展现场检查。

1.一般污染源企业检点及要求

①现场检查污染源企业,重点检查被检查单位的生产状态、环评“三同时”制度执行情况,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②应参照省环保厅汇编的《__省重点行业环境现场检查指南》进行,每次检查必须填写《污染源现场监察记录》。

③要按照环保部《关于加强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数据在环境执法中应用的通知》(__文件要求,切实加强监察监测联动,联合开展监督性监测工作;监测机构应及时将超标排污信息向执法机构反馈。

④对重点减排项目,在现场检查时,在检查企业污染物排放的基层上,着重检查企业总量排放情况。

⑤现场监察要有明确的监察结论,应依法依规提出拟处理意见和要求。

2.自然生态类项目检点及要求

①按照.《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检查自然保护区是否存在违法建设项目、工矿企业、人类活动情况。

②按照《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规定,检查是否依法环评并获得批复,污染防治设施是否建设并正常运行,是否达标排放,是否满足减排要求。

③应按照环保部编制的《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监察指南》和《畜禽养殖场(小区)环境监察工作指南》进行,每次必须填写《自然生态类现场检查记录》。

3.新改扩建设类项目检点及要求

①环评制度落实情况。检查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手续办理情况(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批复部门、时间及要求),重大变更履行环保手续情况。

②项目建设情况。环评批复及国家法律法规遵守情况;项目主体工程建设情况,生产工艺与环评审批情况,建设规模与批复规模情况,主体工程与环保设施同步建设情况;配套污染防治设施建设情况,防护距离内居民搬迁落实情况;以新带老项目的污染治理措施落实情况,区域替代任务的项目替代情况。

③项目试生产情况。申请试生产和试生产批复情况,试生产期间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污染物排放情况。

④项目验收情况。申请验收及验收手续情况,验收提出的整改意见落实情况。

4.危险废物类项目检点及要求

①查经营许可。从事收集、贮存、利用和处置危险废物经营活动的单位,是否领取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是否按照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规定开展经营活动。

②查规章制度。是否建立污染环境防治责任制度和防治危险废物污染环境的措施;是否向环保部门申报危险废物的种类、产生量、流向、贮存、处置;是否制定意外事故的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是否建立危险废物处置台帐。

③查转移。查看危险废物转移是否落实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

5.核与辐射类项目检点及要求

①是否按照环保法规办理有关许可手续。是否按照许可规定开展工作。是否依法办理放射性同位素转让

、送贮、异地使用的审批或备案手续。是否建立放射性同位素台账和射线装置台账并账物相符。②是否建立辐射安全防护管理制度、辐射事故应急预案、设备安全操作规程与定期检查、维护等制度以及制度的执行情况。是否建立放射上作人员名册和培训、个人剂量和职业健康体检档案。是否按照规定制订辐射环境监测计划并实施。

③辐射安全与防护设施运行与管理情况。放射性工作场所分区管理情况。放射性物料、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和控制情况。个人辐射防护措施及紧急应急措施落实情况。放射性废物(废气、废液、固体废物)的处理情况。

④环保部门检查整改落实情况。

⑤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每次检查必须编制检查文件,并及时录入国家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监管系统。

1.依法依程序检查。执法检查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行使环境现场执法监察职权,切实履行执法职责,并依照法定职权开展执法工作,必须有执法资格的执法人员两人或两人以上,并示证检查,对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严格按照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2.规范执法文书。每次执法检查必须制作现场检查文书,所有执法文书要参照《关于印发<__省环境保护厅行政执法常用文书格式>的通知》执行;要进一步加强环境监察移动执法系统的应用,对已建有环境监察移动执法系统的环保部门,必须运用系统制作相关执法文书。所有文书必须建档保存,逐步建立健全辖区内环境监管“一执法对象一档”数据信息库。对检查中发现企业涉嫌存在环境违法行为的,还要按要求制作《调查询问笔录》或《现场检查勘查笔录》、采样监测记录、现场照片等相关证据材料。

3.严厉查处违法行为。对检查中发现的环境违法行为依法依规查处,严厉打击违法行为,确保环境安全。

①对非法企业、国家明令取缔的“十五小”企业、淘汰落后设备(生产线)、风险隐患突出且治理无望的企业,一律提请县人民政府取缔关闭;

②对偷排、非法排放有毒有害污染物、非法处置危险废物、不正常使用污染防治设施、伪造篡改环境监测数据等恶意违法行为的,采取责令停产整治、查封扣押、顶格处罚、按日计罚、上不封顶和移送公安机关对当事人拘留等措施,依法从严处理。

③对违反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越权审批但尚未开工建设的项目,一律不得开工;对末批先建、边建边批的,一律停止建设或依法依规予以取缔;环保设施和措施落实不到位擅自投产或运行的项目,一律限期整改。

④对拒不落实停产决定的,依法采取停水断电、查封扣押等行政强制措施。

⑤对拒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依法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对涉嫌刑事犯罪的,一律依法移送司法机关侦办。

⑥对历史遗留废渣和关闭企业遗留问题,环保部门要提请当地人民政府,研究治理方案,限期解决。

4.跟踪落实整改。对所发现的环境违法问题,环保部门做出环境行政处罚、行政命令等具体行政行为的,均要纳入本级后督查案件实施管理,建立“谁检查、谁跟踪落实到位”的责任机制,按照《环境行政执法后督察办法》有关要求跟踪督办,直至整改落实到位。对实施行政处罚的,要按时将处罚情况填报到环保部12369网站《环境行政处罚案件办理信息系统》,并及时向社会公开处罚信息和整改落实情况。同时要将查处的违法问题和处理情况作为企业环境行为信用评价的重要依据。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整体联动。将执法计划列入本年度依法行政工作的重要内容。我局将按照本计划的要求,结合县域实际认真施行行政执法检查工作计划,并按要求划分环境监管网络,逐一明确监管责任人。执法计划报县人民政府,并报上一级环保部门备案、向社会公开后实施。

(二)加强队伍建设,强化组织保障。着重解决执法检查人员、装备、车辆、经费不足等问题,要及时向县人民政府报告,争取支持;同时要加强业务培训与交流,通过举办培训班、召开案情分析会等方式,提高执法人员业务水平。各级执法人员要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环保系统“六项禁令”和环境监察人员“六不准”等廉政纪律,严格依法行政,公正公开公平执法,并接受执法对象、纪检监察部门、新闻媒体的监督。

(三)加强协调配合,改进监管服务。搞好计划执法与属地监管责任的有机衔接,建立执法监管信息通报机制,县环保局同一月内原则上不再对同一执法对象、同一事项实施检查,避免重复检查,多头执法。环保部门对央企等重点企业检查存在阻力或困难时,要及时向对当地政府或上级环保部门报告。

(四)严格责任追究,确保监管到位。严格按照执法计划开展执法工作,确保检查到位,处罚到位,督促整改到位;检查中发现问题凡需报请同级人民政府处理、通报同级人民政府相关部门、请示上级环保部门或依法应移送司法机关的,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报告、请示、通报和移送。对态度不坚决,工作不得力,落实执法计划不到位而造成环境污染事故、的,要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对不支持环保部门依法监督执法,不及时依法答复处理环保部门报请和通报的有关环保问题而造成严重后果的地方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上级环保部门要采取向上级人民政府报告、向社会通报和区域限批等措施,直至通报监察部门启动行政问责。

基层环保执法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基层环境;监察工作;现状分析;对策探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有效提高,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在这一背景的影响下,人们对环境更加关注。因此,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保证环境监察工作的有效实施势在必行。

一、环境监察的重要性

环境监察工作属于一项复杂工程,要科学利用环境监察中的有效信息,保证信息的搜集与整理,最后还要做好总结与分析等工作,这样才能为环境保护与环境污染等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环境监察工作人员也要对污染事件的发生以及过程等方面进行深入的调查,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以此来转变日常的环境,实现环境保护目标。对于环境监察工作来说,不只需要单个部门间的行动,同时还要加强与各个部门之间的配合,找出污染源,严厉惩处污染源头。工作中秉持“谁污染谁负责”的原则,真正做好执行工作,保证环境监察工作的效果,促进环境实现健康稳步发展。

二、现阶段中基层环境监察工作的现状

(一)立法不足

基层环境监察最为基础的内容就是要坚持“有法可依”。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相关的保护法律与法规,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保护体系,但由于法律上过于笼统,使得可操作性上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这样也就使得在立法环节以及基层执法工作等方面上还存在着脱节的现象,最终也就给基层环境监察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其次,由于受到一些地方保护等因素的影响,使得环境O察工作依然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就现阶段来说,环境指标是地方官员在考核过程中的一项指标之一,但是从经济指标上来说,依然是考核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在经济与环境冲突的影响下,使得地方保护现象依然存在。

(二)执法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首先,对于环境执法人员来说,由于综合素质上的参差不齐,使得基层环境监察工作的效果并不理想。一些监察人员思想较为落后,专业知识与水平等方面上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随意收费现象不断发生。其次,由于监察工作中人力与物力上的不足,使得监察工作难以做到完整与准确,这样也就加大了监察的难度。最后,一些企业为了减少资金投入,经常采取偷排与直排等方法,造成了费用难收以及污染源难管等现象极为严重。

(三)群众参与不足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变化,使得人们对自身的生活环境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通过调查可以看出,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投诉以每年近20%的速度快速增长,这样也就充分证明了环境问题已经成为群众上访的热点之一。但是群众在整体参与上却依然相对较低,对环境的监督功能等方面也没有落实到实际中去。

三、做好基层环境监察工作的对策

(一)完善政策与法律支持

要不断完善我国针对环境问题上的法律与政策,同时还要认识到在环保立法中的综合决策与调查工作的重要性。在开展立法草案的过程中还要做好调查工作,积极听取不同的意见与看法。对于政府来说,与时俱进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以此来对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进行有效补充,保证刚性执法。最后,还要明确各部门的责任,明确划分处罚种类与数量。

(二)加强沟通协调工作

在开展监察工作的过程中,监管部门还要积极与企业进行沟通,以此来保证服务的效果,加强监察部门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从而为环境监察工作创建出良好的工作氛围,真正履行协助义务与职责。对于环保部门来说,还要积极与其他相关部门进行沟通,保证各方面的协调与配合,以此来减少项目中存在的纰漏问题。其次,做好与法院之间的协调工作,对于一些拒不听从处罚的单位或是个人等,还要采取强制错误。最后,是要加强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沟通,在必要时还可以采取联合整治的方法,保证执法的效能。还要坚持以环境监测工作为基础,建立出有效的运行方法,同时还要保证环境监察与监理的协同与配合,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与共享,从而提高工作的透明度,制定出有效的工作计划。环境监察工作还要从监测的基础上出发,不断提高数据上的准确性,从而将数据及时的传递给相关的部门。

(三)加大环保宣传力度

对于环境保护工作来说,直接关系到了社会的稳定发展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因此,在实际中就要从不同的形式与渠道上出发,做好环保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宣传工作,提高人们对基层环境监察工作的认识。尤其是对于一些地方中的领导以及企业中的责任人来说,只有真正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才能更好地开展这一工作。其次,是要为环境监察工作创建出良好的工作氛围,针对环境违法行为等进行宣传,从而保证警示的效果。

小结

想要做好基层环境监察工作,要针对环境监察的现场进行调查与取证,以此来保证询问记录的完整性,同时还要保证后续追踪工作的有效实施。实现白天巡查与夜晚抽查,将日常监察与突击监察结合。只有真正创建出良好的监察模式,才能保证环境监察工作的效果。做好监察队伍的建设工作,按照相关标准与规范等要求来进行建设,转变好办公的环境与条件,运用有效的通信工具与设备仪器等,以此提高环境监察队伍的执法效果。不断提高基层环境监察工作的效果,同时还需要公众的广泛参与,政府部门也要积极参与到实际中去,制定有效的法律法规等,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刘岩.新背景下的基层环境监察工作困境与对策研究[J].大陆桥视野,2015(24)

基层环保执法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环保 执法 问题 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莆田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坚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抓好环境保护工作。市委、市政府先后颁发了包括《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问题的若干规定》的通知等6个环保规范性文件,各级环保部门严格按照环保法律法规赋予的权限,大胆执法,文明执法,环保行政执法工作为促进全市经济发展,改善环境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通过十多年来的环保工作实践,我市各级环保部门在执法工作中仍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认真破解这一难题,对于加强我市环保工作,实现港城崛起,经济翻番具有重大的意义。

1 莆田市环境行政执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尚未健全,行政执法难以发挥应有作用

1.1.1环境管理体制不顺。我市与其它地方一样,环境保护现有的管理体制是采取块块管理的结构模式。各级环保部门直接隶属于市、县(区)人民政府领导,这一管理模式客观上束缚了环保部门独立行使其行政职权,如前几年我市个别县区为了考虑地方经济发展,先后出台了一些有悖于环保法律法规的“土政策”,(如对企业实行挂牌保护,检查外商企业必须审批等),对此类问题,环保部门在行政执法时就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1.1.2统一监管职能难以充分发挥。根据我国相关环保法律法规规定,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对本区域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其它环境与资源部门(如农业、林业、水利、土地等部门)对环境保护工作实施具体管理,这一规定虽然从法律上明确了环境保护部门的统一监管职能,但在哪些方面监管,如何监管以及监管的方式、手段等方面则没有明确界定,加上环境保护部门与其它部门行政级别相同,又未明确被赋予统一监管的法律和行政手段,很难起到应有的监督作用,如《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定,各级计划、土地管理、基建、技改、银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都应结合本规定将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管理纳入工作计划。由于没有建立起协调联合的运行机制和约束机制,部门各自为政,工作脱节,未经环保审批就开工建设的项目依然存在。仅这二年莆田市环保部门对1000多家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清查,就发现有100多个项目未经环保部门审批,其它相关部门就给予办理相关证照,并投入生产,从而给后续环境管理带来诸多的困难。

1.1.3农村环境执法机构尚缺。随着我市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农村乡镇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的环境问题逐渐凸现出来。由于全市环境保护管理机构目前仅设置到县(区)一级层面,广大乡镇、街道办事处还有行政村至今未设立专门的环境管理机构和专职的执法人员,这就客观上造成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益恶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1.2环保法律法规不完善,行政执法难以准确到位

我国的环境立法工作通过多年来努力,已初见成效,环保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健全完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环境问题逐渐增多,许多原来制订出台的环保法律法规逐渐无法满足现实执法需要。

一是相关法律法规欠缺。如废旧电池,白色污染,辐射污染,光污染,机动车尾气污染等,这些问题目前国家还没有出台控制上述污染的专项法规和办法,虽然我市环保部门在宣传和防治上做了大量工作,危害性渐渐得到市民的广泛认可,但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支撑,污染控制几近失败。

二是有关法律法规的内容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以总量控制为例,其要求在2000年以前的基础上削减污染物排放量,且只削减工业污染源,而不考虑其他因素,这样做似乎缺乏科学性,随着一个区域人口、机动车数量等的增加,其环境要素也要发生变化,生活污染在这个区域可能会超过工业污染。就我市而言,目前,全市生活污染是工业污染的1.5倍,如不考虑生活污染,则起不到真正从总量上削减的目的。

三是法律规定过于宽泛,缺乏可操作性。从法律框架体系看,环保的法律法规覆盖范围比较广泛,但从微观方面来看,有些还缺乏可操作性,有的法律法规本身比较宽泛,而又没有与之配套的实施细则。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规定了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其中包括罚款,但没有规定处罚的具体数额。如对当前群众反映强烈的饮食娱乐服务业噪声、振动等问题的查处,由于法律对处罚具体额度没有规定,给环境执法带来了难度;有的实施细则也不细,特别是针对一些实际工作中属于污染的问题,在法律法规上没有充分的明确。如对城市市区污水外溢和生活垃圾倾倒污染问题,群众反映比较强烈,责任方应在城建环卫和排水管理部门,但城市建设部门又强调政府基础设施投资不足,与环卫和排水管理部门无关,对此类问题又找不到相应的法律依据,处理起来也就比较困难;再如2001年5月国家环保总局令第9号《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对畜禽养殖场也仅界定在规模以上,对规模以下养殖场的环境污染查处则无法可循。

1.3 现场执法手段与能力薄弱,整治违法排污企业难以及时奏效

环境现场执法是保证环保法律法规、政策、措施等落到实处的关键一环。从我市二十多年来的环保实践,本人认为,环保现场执法手段、能力薄弱,是导致环境违法问题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重要因素之一,纵观国家颁布的环保法律法规,几乎没有赋予环保部门强制执行权,环保部门对处理环境违法案件只能严格按程序进行,每个案件从立案调查到执行完毕至少需要三个月以上的时间,如果再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则时间更长。如对“十五小”企业的关停,环保部门无权关;责令企业停止生产使用又没有直接强制措施;再如关于汽车尾气的问题,眼看汽车在超标排放废气,却找不到相应的法律依据对其进行处罚。

近年来我省人大出台了《福建省环境保护条例》,在强化环保部门现场执法权上有了一定的突破,但仍仅限于三种情形下(即在限制作业时间内建筑施工等噪声污染作业拒不改正;非法收贮、处理放射性废物的;非法转移、处置危险废物的),才可以使用暂扣或者封存产生污染的设施、物品,并且暂扣和封存期限为10日,超过10日就必须解除暂扣和封存,而对目前城市存在的“三厅”噪声扰民,铁件加工噪声扰民以及随意焚烧废塑等常见的环境违法行为则没有强制执行措施,这些都给环保部门及时打击环境违法行为造成许多困难和问题。

1.4 环境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违法案件查处不够坚决有力

一是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把关不严,重审批、轻监督管理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如我市近几年开发的8片工业园区,就有1个园区至今未办理环境影响评价审批,7个园区未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8个园区内的20多个建设项目未配套建设环保处理设施就投入生产,其产生污染物直接外排。二是环保日常监督检查不够,流于形式,个别企业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擅自闲置环保设施,偷排、漏排污染物,从而给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三是环境行政处罚力度不大,我市同省内其它地市一样,为了考虑扶持地方经济发展,环保部门对违法排污企业查处多是采取重教育、轻处罚的办法。2001年以前,全市各级环保部门立案处罚的环境案件还不足10起,近年来执法力度虽然有所加大,但总体上看,立案处罚的案件不论从数量、种类,或者罚款金额上均远远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尤其是个别县区环保部门一年立案查处的环境违法案件有时还不足2起,如此薄弱的行政执法能力,怎能担当起打击违法排污企业的艰巨任务。

2 环境行政执法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

纵观我市环境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本人认为主要归结为三个因素。

2.1 宣传因素

表现为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不大,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较为薄弱。应该说,我市环境保护宣传工作近年来是做了大量工作,社会各界包括领导层、企业主、青少年的环境保护意识有了明显的增强,由于各级对环保宣传工作重视不够,环保部门在宣传上缺乏必要的经费保障,宣传工作就总体上讲还不能适应环境形势发展的需要,广大民众对环境污染的危害认识还不足,个别领导法制观念还较薄弱,为了片面强调GDP增长指标,往往会采取了“经济上环保让”的做法。一些企业主甚至不惜一切代价,减少环保投入,违法超标排放污染物,严重损害了群众的环境权益。

2.2 立法因素

表现为环境立法滞后于经济发展,立法数量、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3 执法因素

表现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造成环境行政执法困难和问题,既有立法因素,也有行政干预因素,但更多的还在于各级环保部门能否严格依法行政。近几年,我市各级环保部门按照国家、省、市环保等部门总体部署,在全市范围开展打击不法排污企业环保专项行动,挂牌督办并立案查处了一批环境违法企业,取缔关闭一些能耗高,污染严重,工艺落后的“十五小”“新五小”企业,全市环境行政执法得到了较大的加强。但是长期以来,各级环保部门在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的关系上,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出现偏差,以调处代替处罚,以处罚代替改正,各级环保部门执法人员还不能挺起腰杆,大胆执法,严格执法,甚至个别执法人员素质不高,不仅不能严格执法,而且有些还成为违法排污企业的保护伞,一些环境与资源保护相关执法部门有的还从本位主义出发,对环保部门查处的案件不予以积极配合。这些都直接影响了环境行政执法工作的有效开展。

3 破解环境行政执法难题的具体对策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环保部门加强环境执法,全面推进环保工作的重要时期,各级环保部门一定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认真对待环境行政执法工作,以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严格依法行政,加强环境监管,坚决有效地打击各种环境违法行为,为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协调发展创造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

3.1 创新环境行政执法工作管理机制

首先,要充分发挥环保部门在环境保护委员会中的核心作用,履行好统一监管职能。通过定期召开环委会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形式,协调解决环境行政执法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督促各相关职能部门严格执行环境与资源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其次要建立健全环境行政执法的联动机制,借助各部门的整体力量,如近年来开展的整治违法排污企业环保专项行动,共同打击各种环境违法行为。再次,要建立环境行政执法案件移送制度,对在环保检查中发现的属于其它部门实施监督管理的环境违法案件及时移送相关职能部门予以查处。最后,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吸收借鉴兄弟地市实行市级以下环保机构垂直管理的成功做法,理顺我市各级环保机构的管理体制问题。同时在乡镇一级设立环保管理机构,村(街道)一级配备环保协管员,以纠正当前我市一些县区存在的地方保护主义现象,彻底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

3.2 用好用足现有的环保法律法规

我国的环保立法虽然还存在一些不完善,不易操作的方面,但是就总体上说,可基本满足现行环境行政执法的需要。当前关键是如何用好用足现有的法律法规。如前面我们提到的对规模以下畜禽养殖场污染处罚时,虽然国家环保总局《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仅适用于规模以上养殖场,规模以下则未涉及,对此类问题的处理我们也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或者国务院《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其它法律法规的相关条款来解决;再如对一些小型企业特别是家庭作坊式企业污染问题的处理,完全依靠环保部门的法律法规来解决一时还难以奏效。这时,我们也可通过查其是否办理工商执照和土地规划审批手续等证件,如无法提供这些证照,便于通过案件移送办法及时转工商或规划部门予以取缔。

3.3 加大环保工作的执法力度

一要全面落实环保法律法规规定的各项管理制度,尤其是环境影响评价、环保“三同时”即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和环保处理设施运转检查制度,加强日常监管、畅通12369环境投诉渠道,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环境污染问题的发生。二要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对屡教屡犯、坚决不改的违法排污企业要予以挂牌督办,从重处罚,彻底改变“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不良现象。三要继续组织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围绕整治重点,集中一段时间,严肃查处一批群众长期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切实维护群众环境权益,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质量。

3.4 实施环境违法违纪行为责任追究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监察部、环保总局《环境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暂行规定》,建立健全环境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制,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制,执法过错和责任追究以及执法稽查等各项监督管理制度,强化内部执法监管,规范环境执法行为,提高环境行政执法质量,对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单位、个人包括环保工作人员一经查实,一律予以严肃处理。

3.5 加大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

一要结合“五五”普法宣传,利用各种形式,广泛普及宣传环境科学知识和法律知识,切实提高全市市民环境意识和法制观念;二要定期举办领导层、企业主、青少年环保法律法规培训班,组织学习环保法律法规;三要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及时报道和表彰环保工作的先进典型,公开揭露和批评污染、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对严重污染、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予以曝光;四要继续开展“中华环保世纪行”和“6.5”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促进全社会形成自觉爱护环境,遵守环境法律法规的良好风尚。

参考文献

〔1〕陈仁,朴光洙.环境执法基础.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

〔2〕邢一.浅谈基层环境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环境经济杂志,2006,(35):43

基层环保执法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服务民生、改善民生,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创新工作机制,增强基层服务窗口参与政风行风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建设一流环保监察队伍、服务经济建设大局为宗旨,树立基层站所和服务窗口的良好形象,强力推进政风行风建设,建立健全行风建设工作制度,促进依法行政,推动全区环保工作健康发展。

二、工作原则

三个结合:一是与纠风专项治理相结合,使创建工作和纠风专项治理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二是与创建政风行风建设示范窗口相结合,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提高服务窗口政风行风建设的水平和档次。三是与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相结合,不断规范执法行为,增强服务意识,完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各项长效工作机制。

四个坚持:一是坚持依靠人民群众,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二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三是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优中选优;四是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社会公认,逐步实现创建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三、工作内容及目标

(一)加强职工素质教育,强化队伍管理

加强业务建设,抓好职工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工作人员正确运用环保法律法规的水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强化依法行政,重点解决不依法执法、不严格执法、不文明执法等不作为和乱作为问题。严肃工作纪律,严格执行《全国环保系统六项禁令》和“十不准”,坚决纠正和查处环境管理中影响经济发展和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树立为民、务实、清廉、文明的良好作风。

(二)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完善窗口建设长效机制

以制度促规范,以规范促提高。重点建立完善三项机制。一是建立强有力的领导机制,严格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各负其责的领导机制;二是建立强有力的稽查机制,受理和查处有法不依、执法不公等影响经济发展环境的“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三是建立强有力的责任追究机制,加大对违纪事件、人员的处理力度。

(三)解决群众关心的环境问题,切实维护群众环境权益

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围绕方便群众、服务企业制定措施,改进工作方法。大力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努力改善生态环境;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环境污染问题的和投诉举报,妥善处理群众反映的热点环境问题,环境违法案件要及时立案和查处,不断提升公众满意度。

(四)规范行政行为,大力加强效能建设

坚持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完善环境监管程序,增强服务意识,改进工作作风;坚持依法行政的要求,提高环境监管效能,提高工作质量,努力纠正不作为、乱作为、低效率等问题;坚持公开行政权力,建立健全权力运作中的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制度,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坚持执政为民的要求,推行政务公开,增强工作透明度,加大环境执法力度,提高自身的社会公信力。

四、创建方法和程序

(一)宣传动员阶段

1、领导班子窗口建设工作动员会,全面部署窗口创建工作。通过动员,充分认识窗口单位建设工作重要性,将该工作纳入单位责任目标和年度工作计划。分工明确,认识深刻,牢固树立服务意识,自觉为企业服务;树立法律意识,坚持依法行政;树立效率意识,做到勤政高效;树立公仆意识,坚持心贴群众,为民服务。

2、根据工作情况,对聘请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代表及社会各界知名人士为主的行风监督员进行回访和视察环保污染治理设施,参与环保、理解环保,切实发挥监督员的社会作用,从而促进环保工作的发展。

3、加大宣传力度,以创人民群众满意的窗口单位工作为契机,营造浓厚创建氛围,不断提高社会影响力和工作实效;设立评议意见箱,加大对12369环保热线电话的宣传。

(二)组织实施阶段

1、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加强与服务对象的沟通和理解。我局将采取领导分片包企业的办法,深入到企业、群众中去,开展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虚心听取社会各界的呼声,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加强相互间的沟通与理解。

2、做好“四查四看”,切实解决损害群众环境权益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一查履行工作职能情况。看是否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以言代法,随意执法,粗暴执法,越权执法以及不正确履行职能的问题。二查“四乱”情况。看有无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检查以及利用职权“吃拿卡要报”、“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的问题。三查工作作风情况。看有无办事拖拉、推诿扯皮、效率低下,“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等问题。四查为民服务情况。看能否充分利用本单位工作职能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能否主动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能否认真负责地解决和办理。

3、要针对自查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进行纠正,并将纠正情况向群众通报,使广大群众看到行风建设工作的成效,增强对环保工作的支持和理解。

4、围绕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工作要求,对照职能,为群众服务,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5、继续加强各服务窗口的硬件建设,改善服务设施,优化服务环境,提升窗口形象,并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6、组织工作纪律、工作作风、工作能力、工作效率、服务意识、廉洁从政等方面的评议,找准存在的主要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整改提高。

(三)整改提高及总结阶段

1、深入开展自查自评工作,对在自查自纠中反映出违反《全国环保系统六条禁令》、《关于违反环境保护行政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十不准”规定及其他违法违纪的个性问题,要严肃查处,坚决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2、对局里或股室存在的共性问题,认真进行归纳分析,深入剖析,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通过完善规章制度、建立长效机制,认真整改问题;对于不能立即整改的问题,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和整改时间表,落实整改责任人,积极创造条件,尽早加以解决,并及时将整改情况上报局行风稽查工作领导小组。

3、通过创建工作,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加强窗口建设的制度和措施,建立长效机制,把创建窗口工作与每一位职工的考核结果挂起钩来,以窗口建设促进队伍建设和环保工作的全面落实。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为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我局组织成立了区环境监察部门创建人民群众满意的窗口工作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如下: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兼任。

(二)突出重点,全面整改

要针对上级民主评议行风工作中提出和自查出来的问题,从自身查找原因,认真进行全面整改。要敢于正视问题,坚持边查边改,边整边改,把整改工作贯穿于整个创建的全过程;要做好“内纠”与“外查”的有机结合,在自查自纠的基础上,在把问题归类分析透彻的情况下,要深入到企业和人民群众中去,广泛征求对环保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地听取对重点问题的反映,找准问题的根源,确保创建取得实效。

(三)严格责任追究,加大处理力度

对在创建中发现违反《全国环保系统六项禁令》、“十不准”和“吃拿卡要报”等行业不正之风的,要按照《关于违反环境保护规定行政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的规定,做到有案必查、查必有果、限时反馈,切实做到“三不放过”:即问题不查清不放过、违规不处理不放过、整改不到位不放过。对所有违纪的人和事绝不迁就,绝不袒护。

(四)强化公众参与机制

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监督作用,不断加强公众监督,利用电台、电视台、报纸等多种形式公开服务承诺,加大环保部门宣传力度,使社会各界进一步了解环保部门工作,支持环境保护工作,对环境执法进行监督,促进创建工作的落实。

(五)加大宣传力度,树立良好形象

基层环保执法工作计划范文第7篇

一、总体目标

20****年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促进海阳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升海阳的城市档次和品位。

二、工作任务及实施方案

(一)继续抓好项目投入工作。坚持把“巩固现有、扩大绩效”作为明年招商引资的方向,加快在建项目的进程,确保烟台森林度假庄园20****年5月1日前会馆开业。同时,加大招商力量,扩大引资成果,着力引进高投入、高效益、高附加值、高环保的项目,促进财政增收、经济增长。[实施方案]1、聘请专家实地考察,力争烟台森林度假庄园于20****年3月开工。2、发动全体队员积极搜集各种信息,抓住机遇,扩大招商引资成果,争取在今年招商引资工作有所突破。[责任单位]各科室、中队。

(二)继续加强政治业务学习。以学习十七大精神为动力,扎实开展各种学习实践活动,进一步抓好城管部门自身建设工作,使城管执法人员更好地树立可信、可靠、可敬、可亲的形象。[实施方案]1、实行每周学习制度;2、每季度组织2次业务知识考试。[责任单位]法规科。

(三)加大城区占道广告规范力度。计划在海阳路部分路段新上电子彩屏,达到统一性、协调性、实用性、安全性、美观性,提升海阳的城市品位和档次。[实施方案]力争在20****年年底完成投标、安装工作。[责任单位]办公室具体负责相关事宜。

(四)深入开展重大活动的综合执法工作。紧紧围绕创建现代化海滨生态旅游城市的总目标,坚持综合整治、巩固提高的原则,全面完成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各项工作任务,顺利推进创建活动。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印发〈第三届亚洲沙滩运动会配套工作部分责任分工〉的通知》相关要求,突出中心城区的环境综合治理,努力打造优美的城市容貌和良好的城市秩序,为第三届亚洲沙滩运动会成功举办做出积极的努力。[实施方案]1、加大日常巡逻密度,维护正常的城市环境秩序。2、按照制定的20****年亚沙会的配套方案部署相关工作,确保高质量完成。[责任单位]各中队。

(五)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深入抓好行风建设,立足自身,查找问题,彻底摒弃重管轻服务的思想,把群众的希望作为工作的方向,把群众的苦恼看成工作的失误,把“感动服务、亲情服务、热情服务、便民服务”贯穿到行政执法的全过程,实现管理效果和社会效果的共同提高。[实施方案]1、加强思想理论学习,提高执法队员的思想意识。2、进一步完善为民服务机制。3、深入基层,听取群众意见。4、设立意见箱和热线电话,认真解答群众的疑问。[责任单位]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

(六)加强宣传,建立群众广泛参与的管理机制。始终把城市管理宣传教育工作作为城市管理的“生命线”,抓牢不放。为城管综合执法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推动执法各项工作深入开展。[实施方案]积极依托各种宣传平台,大张旗鼓地宣传城管法律法规,提高市民的城管法制意识,赢得群众对执法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加强与报刊、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的联系,多形式、多角度的对行政执法工作进行跟踪宣传、集中报道、连续报道。[责任单位]办公室负责具体联系业务。

(七)创新管理办法,建立“规范统一、刚性制约”的管理机制。[实施方案]一是掌握规律,实行全方位管理。对沿街店面、路面等城区空间实施全方位管理,在时间上实行全程管理,加强管理时间的连续性。二是把握难点,实施分类治理。对零散摊点进行集中定点、定位经营;对流动摊点进行全天候、不定时检查;对固定摊点在统一定点、定位设置的前提下,进一步规范管理;对大型户外广告和门头广告严格统一规划,统一审批,统一规格,统一管理;对运行在城区无封闭措施或造成泄漏、撒漏、带泥运行的车辆进行突击整治,坚决制止城区道路污染行为。[责任单位]各中队。

(八)坚持重罚治“乱”,建立严管重罚的执法威慑机制。[实施方案]在坚持依法行政、文明执法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现有体制和机制的优势,对屡教不改的违章者实施严管重罚。特别对擅自占道经营、乱堆乱放、乱涂乱画等群众反应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在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切实加大处罚力度,在城区范围内起到明显的示范、威慑作用,促使其他违章者衡量利弊得失,自觉改正经营行为,从而逐步解决市容治“乱”周而复始的现象,营造良好的市容环境。[责任单位]各中队。

(九)营造联合互动氛围,构建“大城管”机制。[实施方案]按照巩固城区、延伸的工作思路,分层次推进执法延伸,主动下移管理重心,在社区、居民小区、部分企业建立起多层面、立体化管理网络,改变城管跳“独舞”的局面,了解、掌握基层所需、所求,变被动为主动,变管理为服务,变事后管理为超前预防,及时发现、处理基层违章行为,协调相关部门处理环境卫生、市容环境、市政设施等方面的问题,为居民做好事、办实事、解难题,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责任单位]各中队。

(十)实行分类执法,推行区域级差管理机制。[实施步骤]对中心城区主要道路、“窗口”地区和重要节点周边等严控区,定路段、定责任、定质量,迅速、积极、主动的查办责任区内的突发案件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打造“精品示范区”;对城区其他道路和背街小巷等控制区,采取日常巡查与集中整治、平峰监控与高峰严控相结合的方法,及时查处各类违法行为;对城郊结合部区域,错时管理、机动巡查,控制面上各种违法现象。[责任单位]各中队。

(十一)加强覆盖型“网格化”管理,推行“精细化”监管机制。[实施方案]按照“边界明确、工作量相对均衡、相邻网格间便于相互配合”的原则,城区管理分区包段、责任到人,按照划定的区域统筹协调、合理安排、集中管理,执法队员按照划定的路段分头落实、随时监控,切实加强各辖区环境卫生秩序管理,优化城区环境。实施“明细化管理、百分制考核”的工作绩效考核制,督查科将中队每月工作情况按督办内容及分类考核情况打出分数,由高而低排出中队名次并张榜公布、全局通报。第一名的,给予奖励。工作效绩情况作为年终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责任单位]督查科。

(十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廉洁勤政意识。[实施方案]一是继续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在前,预防在先,把班子成员的教育培训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教育管理机制,强化监督,加强管理,努力提高班子成员的整体素质。二是继续推行政务公开制度。采取内外结合、面向社会和群众参与的方法,认真开展自评自检,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廉洁勤政意识。三是继续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以签订的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为主要内容,把党风廉政建设、反腐败工作与本单位、本部门的业务工作一起落实到位,本着“谁主管,谁负责”、“谁负责,谁承担责任”的原则,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切实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到实处,不断强化党员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自觉把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融入到各项工作中,形成反腐败的整体合力,推动反腐倡廉工作深入开展。[责任单位]办公室、法规科。

(十三)认真做好保密工作,严防泄漏国家机密。[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保密工作责任制》,成立专项小组负责领导、监督、检查工作。要求人员严格遵守保密制度,以免因个人原因给国家造成损失。[责任单位]办公室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保证20****年的工作计划顺利实施,成立计划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工作计划的组织、检查、考核和指导,确保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二)强化责任考核。分管负责人和督查人员要加强责任心、使命感,对各项整治工作进行全程跟踪督查、适时考核评比,督查结果及时通报。

基层环保执法工作计划范文第8篇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全局,以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建设“首善之区”为目标,巩固*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的工作成果,进一步解决*市饮食服务业油烟废气与噪声污染扰民等环保热点、难点问题,为广大市民创造一个和谐舒适、清洁安静的工作与生活环境。

二、整治目标

贯彻执行《*市2008-2010年空气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有关加强饮食服务业污染防治工作要求,建立健全饮食服务业新建项目并联审批、污染投诉信息共享、违法行为联合查处3个工作平台;完善饮食服务业布局规划,确保饮食服务业布局既便民又不扰民;依靠管理创新,提高管理水平和质量,实现饮食服务业污染从末端治理向全过程防治转变;整合各部门力量,集中实施饮食服务业污染防治;加大执法力度,严查饮食服务业户污染扰民行为,逐步整治不符合《*市大气污染防治规定》、污染扰民严重的饮食服务业户,力争一年初见成效,两年明显好转,三年步入正轨,并形成长效机制,确保饮食服务业污染扰民现象得到明显改善。

三、整治范围及时间

整治范围包括全市10区、2个县级市范围内的饮食服务业户,整治时间为2008年至2010年。

四、工作思路

将饮食服务业户分为新建和已建成两类,重点整治居民楼下的饮食服务业户。解决饮食服务业户污染扰民,主要把好三个关:一是规划先行,落实好新建楼宇内置饮食业专用烟道;二是商、住分开,严格控制“住改商”的餐饮经营行为;三是使用清洁能源。

(一)按照有利于*经济发展、方便市民饮食、不扰民、不污染原则,积极推进全市商业饮食网点规划的落实;对新报建的饮食服务业项目严格按有关规定办理。从严审批居民住宅区内新开办的可能会产生污染的饮食服务业户,由各相关职能部门从审批机制上联合把关,防止新增污染扰民。

(二)对已建成的饮食服务业户采用分类处理的办法,凡是有群众投诉的一定要依法查处,造成噪声、油烟等污染扰民的,各区、县级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一定要依法严查和纠正。

对无证照饮食服务业户的整治,由所在区、县级市政府负责,依照《关于整治无证照生产经营场所若干问题的意见》(穗府办〔2007〕41号)要求,将无证照饮食服务业按照“规范区”、“引导区”和“过渡区”分别处理,对规范区内的严格查处,取缔利用城区商品房住宅从事饮食服务业项目;对引导区内的农村、“城中村”无证照饮食服务业户加以引导办证;对过渡区内饮食服务业户依法完善有关手续。

持有证照的饮食服务项目污染扰民的,由经营场所所在区、县级市环保部门限期整改,逾期未完成整改任务或者整改无效的,由所在区、县级市责令停业或者限期关闭。

五、工作内容及分工

(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饮食服务业污染防治工作的通告》,构建饮食服务业污染防治合作机制。严格执行《*市大气污染防治规定》,依法严把新建饮食服务业项目用地、卫生、环保等审批和营业执照核发关,从源头上杜绝因饮食服务业项目选址不当造成的污染扰民问题。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规划局、卫生局、工商局、国土房管局,各区、县级市政府。

(二)加强对污染饮食服务业户办理企业变更手续的监管。饮食服务业户在接到环保行政处罚之日起至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期间,工商、卫生部门暂缓办理有关该经营场所的工商登记事项、卫生许可等手续。

责任单位:市工商局、卫生局、环保局,各区、县级市政府。

(三)严查饮食服务业污染扰民问题。分批开展对无证、无照、超范围、占道经营饮食服务业户的查处和取缔工作,2008年底前,重点整治群众反映强烈、污染严重的第二批114家饮食服务业户。

责任单位:各区、县级市政府牵头,市环保局、工商局、卫生局、规划局、城管局配合。

(四)加大饮食服务业污染治理力度。2008年底前,督促未安装油烟治理设施的饮食服务业户安装油烟治理设施;因地制宜建立饮食服务业油烟治理设施运行管理机制。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各区、县级市环保局。

(五)继续推进饮食服务业使用清洁能源工作。2009年底前,结合天然气置换工作,以海珠区为试点,分批推进饮食服务业使用清洁能源工作。

责任单位:市市政园林局、环保局,各区、县级市环保局。

(六)强化属地管理责任。各街道办事处、镇政府结合出租屋管理、“住改商”、“五小”、“六乱”整治等工作,协助环保部门解决饮食服务业的规范发展问题;协助处理群众环境污染投诉,提高环境工作实效。

责任单位:各区、县级市政府,各街道办事处、镇政府。

六、部门职责

(一)市环保局。牵头组织全市饮食服务业污染整治工作,制订整治计划,建立饮食服务业污染防治工作制度,推进各项工作落实;严格把好新建饮食服务业项目的环保审批关;查处饮食服务业户污染行为;组织对饮食服务业专项行动及《关于进一步加强饮食服务业污染防治工作的通告》的宣传报道工作;深入推进饮食服务业油烟治理,建立油烟治理设施长效管理机制。

(二)市工商局。严格把好饮食服务业营业执照核发关;查处、取缔无照和超范围经营的饮食服务业户;在环保行政处罚之日起至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前,暂缓办理其经营场所变更工商登记事项;与环保、规划、卫生、消防等部门合作,共同建立新建项目并联审批和污染投诉信息共享平台,联合查处违法行为;在日常巡查中,及时将无证饮食业户名单函告环保、卫生等部门。

(三)市规划局。进一步优化城市布局,配合市经贸委做好落实《*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2003-2012)》的工作,积极推进饮食服务业项目与居民住宅楼分离,建立相对独立、不污染扰民的饮食一条街、饮食综合楼和点档;严把规划审批关,在新建饮食服务业项目使用功能规划审批时,先征求环保部门意见;严把改变房屋使用功能关,防止因此造成新的污染扰民;与环保、工商、卫生、消防等部门合作,共同建立新建项目并联审批和污染投诉信息共享平台,联合查处违法行为。

(四)市经贸委。联合规划部门,牵头落实做好《*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2003-2012)》,积极推进规划新建社区饮食服务业项目与居民住宅楼分离,建立相对独立、不污染扰民的饮食街(区)、饮食综合楼;配合组织饮食服务业开展有关环境保护行动,引导饮食服务业户落实环保治理工作。

(五)市国土房管局。根据《*市房屋租赁管理规定》和《关于整治无证照经营场所若干问题的意见》(穗府办〔2007〕41号)有关规定,严格按照房屋规划用途,把好房屋租赁合同登记备案关;加强信息化建设,与环保、工商、规划、卫生、消防等部门实现污染投诉信息共享,联合查处违法行为。

(六)市城管办。将饮食服务业占道经营、无证摊档乱摆卖专项整治工作纳入年度计划并抓好落实;协调、监督市城管局开展饮食服务业占道经营和无证摊档乱摆卖专项整治执法工作;督促下级部门配合开展饮食服务业污染防治工作。

(七)市城管局。查处非法占道经营的饮食服务业户;定期开展饮食服务业占道经营、无证摊档乱摆卖专项整治执法工作;配合环保等部门联合开展饮食服务业污染整治专项执法工作。

(八)市卫生局。严把新建饮食服务业项目卫生许可证核发关;与工商、环保部门联合监管、互通信息;对政府同意关闭的饮食服务业户注销其卫生许可证;查处、取缔无卫生许可证经营的饮食服务业户;与环保、工商、规划、消防等部门合作,共同建立新建项目并联审批和污染投诉信息共享平台,联合查处违法行为;与环保等部门联合开展饮食服务业污染整治专项执法工作。

(九)市法制办。提供有关饮食服务业污染整治中的法律支持。

(十)市整规办。组织协调开展全市整治饮食服务业无证照经营联合执法行动;督促落实《关于整治无证照生产经营场所若干问题的意见》(穗府办〔2007〕41号)。

(十一)市公安消防局。依法对饮食服务业户消防安全严格把关。

(十二)各区、县级市政府。建立本级饮食服务业污染防治工作机构和工作制度;负责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批开展对辖区内无证、无照、超范围、占道经营饮食服务业户的查处和取缔工作;以街道为单位督促辖区内饮食服务项目整改及办理有关手续;基层组织结合出租屋管理、“住改商”、“五小”、“六乱”整治等工作,协助解决饮食服务业的规范发展;配合环保部门处理群众环境污染投诉;依照本方案制订各自辖区的饮食服务业污染防治方案;依照联席会议的部署开展饮食服务业污染防治工作。

七、工作步骤

(一)第一阶段:动员摸查阶段(2008年11月1日至2008年11月30日)。

2008年11月15日前,对全市饮食服务业污染现状进行调研,各区、县级市政府在原第一批224家和第二批114家饮食服务业污染整治名单基础上,再整理列出污染投诉较严重的饮食服务业名单作为整治重点,提出已建饮食服务业分类处理对策。召开饮食服务业污染防治联席会议,明确饮食服务业污染防治工作的目的、意义及主要任务、实施计划。

2008年11月底前,建立饮食服务业污染防治工作架构;依据本方案细化本单位的工作方案,并报饮食服务业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办公室(下称联席会议办公室)备案。

(二)第二阶段:全面整治阶段(2008年12月1日至2010年7月31日)。

重点整治居民住宅楼下无证、无照、未经环保审批,污染扰民的饮食服务业户;整治的顺序为先城区后乡村,先投诉多后投诉少、先无证照经营后证照不齐全的饮食服务业户。

1.市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饮食服务业污染防治工作的通告》。

2.2008年12月起,规划、环保、工商、卫生部门从源头把关,严格执行《*市大气污染防治规定》,对第二十五条规定4种情形的新建饮食服务项目不予审批。

3.整合各部门力量,发挥媒体宣传、监督的作用,形成全社会重视和参与饮食服务业污染防治的氛围。

4.建立我市饮食服务业新建项目并联审批、污染投诉信息共享、违法行为联合查处3个工作平台,形成可操作的工作机制。

(三)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0年8月1日至10月31日)。

各部门向联席会议办公室提交工作总结,由联席会议办公室汇总并总结经验,提出进一步完善饮食服务业管理长效机制的建议报市政府。

八、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根据市政府印发的《*市2008-2010年空气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成立市饮食服务业污染防治工作组,由曹鉴燎副市长任组长,工作机构依托原饮食服务业污染防治联席会议,由市环保局和市工商局牵头,成员单位包括:市经贸委、环保局、规划局、工商局、卫生局、公安消防局、国土房管局、整规办、法制办、城管办、城管局及各区、县级市政府。工作组下设办公室,日常工作由市环保局负责,办公室由市环保局、规划局、工商局、卫生局、城管局派员组成。

各区、县级市政府参照市的做法相应成立饮食服务业污染整治机构。

(二)工作制度。

1.联席会议制度。工作组原则上每半年召开一次全体成员联席会议,总结上一阶段工作,解决存在问题,部署下一阶段工作重点。工作组办公室原则上每月召开一次会议,互通工作进展情况,研究典型案例,协同解决各部门难于独立解决的问题。

2.定期督办制度。由工作组办公室定期召开会议,督促各相关责任部门按期完成阶段性目标。各相关部门须明确工作责任人,并根据阶段性目标的具体要求,定期以书面形式向联席会议办公室报告工作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和下一步工作计划。

3.工作信息制度。各相关部门须明确一名信息员,以月报、季报的形式定期向工作组办公室报告饮食服务业污染防治工作进度、工作经验、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办公室汇总后定期向工作组报告。环保、规划、工商、卫生、公安消防、国土房管、城管等部门在饮食服务业污染监管问题上要加强沟通,建立污染投诉信息共享机制。

4.公众参与制度。对涉及群众环境权益的饮食服务业建设项目,相关审批部门要依照有关规定实行公示或听证制度,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

基层环保执法工作计划范文第9篇

[关键词] 基层 环保工作站 问题 对策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工业化水平的提高,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不仅制约了社会的协调发展,也危害到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长期以来,限于机构设置、人员以及办公场所等诸多因素制约,环保机构只设置到区(县)一级,环保工作在街(镇)的开展一直是薄弱环节。为推进生态建设,加强街(镇)一级环保工作实施力度,提高人民群众对环保工作满意度,许多区(县)通过了成立街(镇)环境保护工作站的决定,要求各街镇挂牌成立环境保护工作站,指派专人担任环保检查员,负责街镇环保工作;各社区由社区卫生负责人担任环保监督员,兼管辖区环保工作,实现区、街(镇)、社区三级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建设。作为新的基层环保工作机构,环保工作站的建设和工作开展存在着一些问题,必须采取相关措施认真解决。

1 存在的问题

1.1 机构不稳定,管理体制不顺

目前成立的街(镇)环保工作站是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存在弊端:一是要参加街镇中心工作,环保工作站职工为街(镇)干部,多身兼多职,不能全身心投入环保工作;二是与上级环保部门非从属关系,落实任务不畅。

1.2 人员少,任务重

街(镇)环保工作站,作为街镇的工作部门由各街镇进行管理,工作站自身没有人员编制,配备的工作人员绝大多数为非专业人士。环保工作站站长多为街(镇)城管中队队长兼任,有的甚至由城管队员,环卫所、爱卫办工作人员兼任,无专业环保人员。与此相对应的是近些年来,环保任务的不断增加,有些工作急需街镇环保工作人员配合完成,如内河综合整治摸底排查、污染源普查、环境群体投诉报备、绿色创建等,普遍感到基层环保工作站人手不足,力量薄弱。

1.3 职责不清,主动工作能力不强

如前提及环保工作站工作人员多为非环保系统专业人士,且身兼多职,针对环保工作未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往往造成在办事上主动性不足,完全靠上级环保部门指导,完成工作的自觉性不够。

1.4 基础设施和装备不能适应工作需要

在办公场所方面,大部分环保工作站没有专门的办公场所,与其他单位合署办公,办公设备也是与其他单位合用,没有专属的电脑、电话、传真、相机等基本办公设备,更谈不上专业环保仪器,如噪声监测仪、GPS等。

1.5 队伍整体素质亟待提高

近年来,环保发展的新理论、新成果不断涌现,而环保工作站工作人员工作在基层,整年忙于应付城市执法、爱国卫生、园林建设等各类繁杂事务,学习、进修、培训的机会很少,知识更新慢,所学非所用、实际操作能力低,特别是安排了一些非专业人员,整体素质仍难以适应环保工作的需要。

1.6 社会化服务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

由于受制于机构不稳、编制问题、体制不顺、职责不清、工作经费较少、缺少必要的仪器设备、自身专业素质偏低等因素,特别是随着各项环保工作的推进,环保工作站工作量加大,只能应付上级交办的摸底、检查、管理等具体事务,根本没有时间、精力和能力来参与城市环保社会化服务。

2 对策

2.1 稳定机构,为环保工作站发展与职能发挥创造良好环境

街(镇)环保工作站是对目前环保实施组织管理的最基层机构,承担着政策宣传、污染排查、环保纠纷调解、组织指导辖区环保宣教工作等职能。可以说,基层环保工作站建设得如何,工作开展得如何,将越来越关系到环保工作开展的顺利与否,关系到人民群众对环保工作满意度的高低,关系到环保工作成效实现的程度。基于环保工作站对辖区情况的了解,其在完成工作任务上具有天然的优势,有了环保工作站的稳定,有了环保工作站机构的存在,环保工作的落实就有了更加可靠的保证。建议街镇环保工作站作为区级环保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实行垂直领导或以条为主的管理体制。并将其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实行全额拨款,为今后环保站的发展与发挥职能作用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2 增加编制,加强环保工作站管理体系建设

考虑到街镇环保工作站职能作用的发挥,建议增加环保站人员编制,配备专职人员,严把进人关,在学历、专业、基层工作经验上充分考虑,以满足环保发展的实际需要。同时加强环保站管理体系建设,特别是要充实、加强市、区(县)、街(镇)三级环境保护管理力量。如设立市级环保工作站管理总站,各区、县管理主管部门相应明确归口业务部门统一管理,加挂环保工作站管理站牌子,确定专人负责环保站管理工作。建议人事编制部门要针对环保发展的新形势,增加基层环保站人员编制,促进环保工作的开展。

2.3 强化职责,提升基层环保工作站的工作能力

基层环保工作站作为环保部门的派出机构,应明确工作职责,年终通过绩效考核方式进行检验,努力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充分发挥作用。根据目前环保工作站的工作特点,建议明确如下职责:拟定本辖区年度环境保护工作计划和总结,审核街(镇)建设总体规划中的环境保护内容;协助辖区内排污申报登记、排污许可证发放初审及排污费征收工作;协助做好辖区内环境监察和环境保护的行政执法工作,协助环境污染事故、生态破坏事件的调查处理;协助环境问题来信来访的调查和污染纠纷、投诉的调解;负责对辖区内环境敏感区域审批项目提出环保初审意见(征求公众意见)、参与环境敏感区域有污染设施项目的环保“三同时”的监督检查和竣工验收;组织、指导和协调辖区内环境保护教育、宣传工作,建立并完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机制及承担上级环保部门交办的其它工作等。

2.4 增加投入,进一步完善与提高环保工作站建设标准

环保工作的重点在基层,一方面要研究建立环保工作站建设投入机制,争取财政投入。另一方面要拓宽环保工作站建设投入渠道与范围,可以从基本建设、培训教育等方面,给环保工作站工作以支持。确保工作人员收入稳步提高、各项待遇的兑现和工作条件的不断改善。建议财政部门将环保站建设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在经费中安排专项用于人员经费、环保站办公场所、办公设备、专业仪器等建设,同时设立环保站宣传教育经费等。

2.5 加强培训,努力提高环保工作站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必须加强环保工作站队伍建设,努力提高队伍素质。一是抓好环保工作站站长、环保监督员、环保检查员的岗位培训,特别是环境监测、环境统计、环境监察、环境宣教等各项工作的专业培训;二是出台鼓励环保站职工参加学历教育的政策,调动职工学习的积极性;三是要结合环保实际工作,采取不同时间、地点、形式的各种短训办法,保证环保站工作人员每年有不少于2次的培训学习;四是加强环保站职工政治思想工作,积极推进创建“先进的基层环保站”活动。建议有关主管部门要组织编写针对性强的岗位培训教材,安排专项培训与教育经费,推动环保站开展岗位培训和业务培训。

2.6 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真正体现环保工作站地位

环保工作站要在环保主管部门和所属街镇的领导下,根据辖区环保发展实际,有侧重、高效地开展工作,发挥职能作用。建议上级环保主管部门出台《基层环保工作站管理办法》,规范环保工作站管理,明确环保站建设目标、任务及有关标准等,使各地设立、建设环保工作站有具体的依据和目标。

参考文献:

基层环保执法工作计划范文第10篇

为进一步加强全局三个文明建设,推动环保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根据《xx省文明行业创建管理办法》以及省文明办和省环保厅对行业创建工作的总体要求,在全系统开展以“服务水平最优、依法行政最好、队伍形象最佳”为主题的创建省级文明行业活动。现结合我局的实际情况,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以树立行业新风、改善环境质量、提高服务水平和创造一流工作业绩为目标,以努力建立一支“思想好、作风正、懂业务、会管理、善于做群众工作”高素质环保队伍为根本任务,通过广泛深入的创建活动,全面提高全局的执法水平、管理水平、服务水平,树立良好环保系统行业形象,为我县经济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二、主要目标和任务

主要奋斗目标:

1、全面完成今年环保工作目标任务;

2、积极实施为民办环保实事工程,努力改善环境质量,切实解决好群众的环境问题;

3、县环保局继续保持市级文明单位,争创省级文明单位,县环境监察大队和县环境监测站继续保持县级文明单位,争创市级文明单位;

4、国家生态示范区建设;

5、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努力加强行风建设;

6、继续推进政务公开,强化窗口建设;

7、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实效。

主要任务:着力解决行风问题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开展“保先”教育活动和民主评议行风,实现“五个显著”、“三个满意”:即机关作风显著转变,内部管理水平显著提高,队伍素质显著增强,服务质量显著改善,公众的满意率显著提升。转变职能,让基层满意;解决热点、难点环境问题,让群众满意;服务经济发展大局,让政府满意。

三、 基本内容和标准

结合省环保厅和省文明办对行业工作的总体要求,全局创建省级文明行业的基本内容及标准是:

1、领导班子坚强有力,表率作用好。局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创建省级文明行业活动中率先实践“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具有统揽全局、科学决策和组织协调能力,工作成绩显著。班子团结,具有与时俱进、锐意改革、开拓创新、勇于争先的时代精神和求真务实、率先垂范、积极进取、作风正派、深入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之风,在群众中享有较高威信。建立健全创建工作领导机构和组织机构,做到组织、制度、活动、经费“四落实”,形成行之有效的运行、激励和监督机制。

2、综合效益显著增强,发展前景好。将环境成本纳入经济效益中,贯彻循环经济理念,积极推进部级生态示范区建设,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大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示范村建设,综合解决地区生态环境问题,促进实现可持续发展,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取得了明显效益。

3、道德风尚健康向上,队伍素质高。重视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认真学习、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公务员管理暂行条例》、《公务员行为规范》以及省、市环保系统职业道德建设的各项规定。深入开展“三德”教育,积极倡导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干部职工的政治思想、道德、纪律、技能教育培训有规划、有阵地、有制度。系统干部职工举止文明、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恪尽职守、按章办事、勤政廉政、尊老爱幼、家庭和睦、作风检点、邻里团结。无、徇私枉法、吃拿卡要、吸毒等腐败丑恶现象和违法乱纪事件。工作秩序优良,无拖沓现象;服务优质规范,基层满意度较高,行风评议达到良好以上等次。

4、行业管理科学有效,办事效率高。制定和执行工作目标责任制、执法责任制、责任追究制、服务承诺制、限期办结制、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公示制、听证制、投诉举报回复制等工作制度,规范各项行政管理、执法服务行为和活动,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会议、值班、检(巡)查、效能监察、干部人事管理、作风建设和目标管理考核考评等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健全。办公文明有序,工作环境整洁卫生,工作装备与服务设施完好,机关管理正规,财务管理严格,档案管理达标;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完善,违法乱纪事件查处及时,举报处理件件有结果。无职责不清、奖罚不明、工作拖拉、责任推诿、办事扯皮、公物私用和安全责任事故等现象。

5、服务工作规范有序,执行效果好。环境监理标准化:建立健全定期分析、定期检查、限期治理、应急处理等一系列监理制度,环境监理标准化建设工作进一步发展和提升。排污费征收规范化:针对《新条例》的颁布实施,严格申报排污收费制度和程序。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程序化:按照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和“先评价、后建设”规定,严把审批关,同时对建设项目施工期间污染防治设施建设的全过程实施跟踪督查,实行建设项目治污设施验收制,克服审批和验收“先紧后松”的现象。行政执法规范化:按照环境执法规范化建设的要求,一方面规范完善《行政处罚工作程序》、《听证工作程序》、《行政复议工作程序》、《应诉工作程序》、《强制执行工作程序》等一整套环境执法工作程序,另一方面加强对行政执法案件的审查工作,确保每件违法案件的处理都能对准相应的法律条款,执法程序合法。

6、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工作兴致高。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寓教于乐,丰富干部职工文化生活,形成具有行业特色的文化内涵的行业精神。大力表彰系统内的好人好事和先进人物,弘扬正气,陶冶情操,增强凝聚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氛围。文化、体育活动经常,党支部活动落实。

四、 时间步骤

1、学习动员,制定计划(2008年5月27日到2008年6月7日)

(1) 在普遍动员的基础上,局党支部结合本部门实际,专门召开会议,研究创建工作。

(2) 召开本局机关全体工作人员会议,认真组织学习有关创建省级文明行业的文件,进一步使全体同志明确创建文明行业的意义、目的和要求。

(3) 上报创建工作计划

2、组织实施阶段(2008年6月7日到2008年1月28日)

(1)进一步完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做到文明用语,亮牌办公,公示服务承诺内容。

(2)定期召开行风监督员会议,向企业和相关部门下达征求意见书,坚持党的民主生活会制度,多角度、全方位征求全社会对环保工作的意见和要求,制定落实整改措施,进一步搞好各项环保工作。

(3)自我检查,完善阶段。自我对照,弥补不足,进一步完善。

3、迎接考核阶段,接受省、市、县组织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五、 主要措施

1、强化教育,统一思想。要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保先”教育等主题活动。通过教育活动,增强创建信心、落实创建行动、扎实推动创建工作的开展,把创建文明行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归结到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来,归结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上来,归结到关心群众疾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来。全局环保系统干部职工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服务全县经济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创建文明行业活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部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规范行业行为、提高服务质量的有效载体,是实现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结合点,是实践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宗旨的有效途径;充分认识环保系统创建文明行业,对于促进环保部门更好地履行职能,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开展文明行业创建活动不仅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需要,也是加强环保系统自身建设的需要,从而不断增强抓好创建文明行业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组织创建文明行业的宣传教育和思想发动,使他们熟悉创建目标、任务和措施,要叫响创建主题、营造良好的氛围。

上一篇:青年安全环保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环保自行监测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