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治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2 23:37:04

交通治理论文

交通治理论文范文第1篇

(一)在服务辖区重大建设项目上推行警企联动,做优服务保障。护航经济发展是公安交警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康山中队在服务辖区重大建设项目上始终坚持主动,做到主动走访项目部、主动了解管理与服务需求、主动开展交通安全宣传、主动督促企业落实交通安全责任,搭建起了畅通的交流沟通渠道,就施工期间的道路交通管理形成共识,督促项目部履行施工期间的交通安全责任。项目部安排固定人员协助康山中队做好施工重点路口路段的指挥疏导,康山中队在项目部“协勤人员”上岗前专门组织培训,并为每名“协勤人员”配发了反光背心、哨子、小红旗等必要装备。通过落实项目部的管理责任,既保障了重点路口路段不失管、漏管,又最大限度减少了项目施工对康山中队正常勤务的影响。同时,康山中队在项目施工期间,利用雨天等施工休息时段不定期到项目部开展“交通安全进工地”活动,增强施工人员的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2014年项目施工期间,该施工路段未发生大面积长时段交通拥堵,未发生由于施工原因引发的死亡交通事故和涉及施工人员的交通伤亡事故,既保证了项目进度,又实现了安全生产。

(二)在加强农村交通管理警务上依靠村级组织,推行主动管理。康山街道有行政村10个,农业人口占常住人口的45%,农村交通安全管理也是康山中队承担的重要任务之一。近年来,康山中队主动寻求街道党委、政府的支持,积极依靠村“两委”、村治保会等基层组织开展交通安全工作。如2014年清明节前,康山中队在走访辖区石泉桥村时获悉,清明节期间来该村公墓祭奠的人数将突破3万人次,且清明期间道路周边还有庙会活动,道路通行压力大。康山中队及时向街道党委、政府作了专题汇报,由街道召集派出所、行政执法、村委、交警进行了专题研究和现场踏勘,确定了管理方案,落实了后勤保障,明确了人员分工。充分发挥村里人在本村人头熟悉的优势,由村委每天安排村治保员和民兵,协助派出所和交警开展现场管理,村委负责在空地进行场地平整后施划停车泊位供扫墓车辆临时停放。通过各方共同努力,清明节期间该公墓的道路交通秩序井然有序,没有发生交通事故,更没有发生因交通原因引发的社会矛盾纠纷,得到了党委、政府和周边村民的充分肯定。

(三)在治理辖区交通堵点乱点中注重调动社会力量,疏堵并重管理。康山中队辖区地处城郊结合部,既有城市道路,也有农村道路,其中还有不少的交通堵点乱点。对这些交通堵点乱点的治理,康山中队依靠街道党委、政府,加强部门配合,注重调动社会力量,疏堵结合,分而治之。如针对农用车占道乱停车,康山中队首先从农用车主的经营需求入手,摸清底数,再主动向街道汇报,为车主落实新的停车场地,并由街道出资完善该路段的交通标志标线。停车场地和禁停标志标线等落实后,康山中队按照“先礼后兵”的原则,先劝告,对被劝告的车辆和驾驶人信息进行登记造册,引导其有序停车,开展两次劝告式执法后,会同街道行政执法大队开展了集中行动,对违法乱停的农用车、货车一律进行处罚。目前,该路段农用车、货车占道乱停的问题已基本解决,整治中没有出现一起投诉,更没有因整治而引发社会不安定因素。

(四)在强化交通安全源头监管上狠抓主体责任落实,管理服务并重。源头监管是交通事故“控大压量”的主阵地之一,也是重中之重的基础性工作。康山中队辖区有浙北高速客运中心、3家客运企业、2家危化品运输企业,警力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必须通过督促和帮助企业落实内部日常监管,落实运输企业交通安全主体责任,强化交通安全源头管理。康山中队按照“在管理中服务,在服务中管理”的理念,换位思考,变监管为服务、变强制为利导,在宣传教育、平台监管、车辆违法告知等方面努力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以增强企业做好内部交通安全工作的信心。如在2014年的亚信峰会交通安保工作和南京青奥会交通安保任务中,康山中队变以往的单纯管理为“管理+服务”,落实民警定点联系企业制度,经常深入企业开展指导检查、宣传教育和提供车辆违法通报情况,做好每天往沪往宁方向客车的安检登记工作。两次重大安保任务期间,辖区重点运输企业没有发生重大交通事故。

(五)在加强学校交通安全工作中发挥个体优势,培育特色亮点。康山中队辖区现有1所小学,共有在校生2000余人,生源主要来自康山街道辖区,农村生源较多。该校交通安全工作特征明显:一是学生接送量大面散,交通安全隐患较多;二是学生生源地域差别大,对交通安全的认识参差不齐;三是作为新建校区,学校硬件条件好,开展交通安全情景教育基础条件好。康山中队充分发挥该校开展交通安全工作的优势,主动争取上级特别是支队的支持,将国家道路交通安全科技行动计划示范课题——移动式交通安全情景教育装备常驻学校,大大增强了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趣味性。同时,交通安全指导员定期深入学校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如在开学初、放假前、“六一”节等重大时间节点,均组织民警开展“送教上门”活动,重点教授安全乘车常识,教育学生自觉抵制“黑车”,并通过给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发放文明交通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将交通安全宣传带向周边农村,增强学生家长的交通安全意识。

(六)在加强交警队伍建设方面坚持“软硬兼施”,提升队伍精气神。康山中队以培育团队精神为主线,从改善办公、生活条件和加强内部教育管理入手,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切实增强民警的归属感、荣誉感、凝聚力,提升队伍精气神。把营造良好的警营环境作为拴心留人、增强队伍归属感、凝聚力的重要环节,大力推进文化育警和生态警营建设,中队环境得到了大幅改善,民警、协警“以队为家”,并通过好的环境换来好的心境,以好的心境换来好的职业操守,以好的职业操守换来群众的满意。同时,认真落实谈心谈话、协警捆绑式管理等一系列制度要求,确保严管队伍。经过多措并举,民警、协警的职业归属感、集体荣誉感明显增强,队伍的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得到了大幅提升。2014年以来,康山中队民警先后多次收到群众赠送的锦旗,投诉量同比下降31%,队伍始终保持“零违纪”。

二、康山中队构建民意导向型交通管理警务新模式的经验

(一)赢得群众的理解与支持是做好交通管理工作的最大保证。近年来,康山中队围绕构建民意导向型交通管理警务新模式的目标要求,以民意领跑警务,把群众的期待当成头等大事来抓,把群众的需要作为工作重点来落实,如乱停车问题、元宝山公墓清明期间的交通问题等。由于紧紧围绕群众的要求和期待,构建民意导向型交通管理警务新模式,使得康山中队在主动进行管理时得到了绝大多数群众的支持。在治理乱停车问题的初期,也出现了一部分车主堵路和集中到康山中队反映诉求的现象,但在保障了车主能有地方停车这一基本权益后,先劝告后处罚的执法管理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支持和配合,乱停车现象也得到了彻底的根治。

(二)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机制是做好交通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从近年来辖区破解交通管理难题的典型案例来看,在解决很多难点问题时,均无一例外地调动社会力量参与,而整合这些资源的正是康山街道党委和政府。康山中队通过主动争取街道党委、政府的支持,调动了街道公共安全监管中心、村“两委”、社区、行政执法、城建、辖区企业等力量参与交通管理工作。如由于争取到街道党委、政府对康山中队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在元宝山公墓清明交通安保和七里亭路乱停车整治中,街道为完善交通安全设施不仅投入超2万元,还协调增加管理力量和落实后勤服务保障。此外,康山中队的生态警营建设也得到了街道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这些投入有力地保障了辖区交通管理工作的开展,推动了交通管理工作的创新破难和交通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做强基层基础工作是做好交通管理工作的根本保证。为做强基层基础工作,康山中队一方面摸清辖区的人、车、路等交通要素的底数,另一方面探索建立日常工作网络,依托康山街道的基层组织,推动建立民警联系村、联系企业、联系社区、联系学校联系重点路段的制度,使村、企业、社区、学校逐一确定交通安全工作联系人。如为加强辖区内浙北高速客运中心重点车辆的日常监管,康山中队把主体责任落实到企业,督促企业强化内部监管,确定该企业安全科长为日常工作联系人,完善内部工作台账等。康山中队不定时的到企业开展宣传教育和抽查,既解放了警力,又落实了监管。

(四)优质的环境是激发基层交警队伍凝聚力、提升队伍战斗力的有力支撑。康山中队在队伍管理上坚持“严管厚爱”。“严管”体现在用制度管人,用规章办事,任何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都要追究责任,这也是优质环境的要求;“厚爱”则指细致入微地关心、爱护每一位成员,包括建立经常性的谈心谈话制度、维护民警的正当执法权益、营造温馨舒适的办公环境和团结协作的工作氛围。简言之,就是让民警把中队当成家,让每一个人都感受到家的温暖,用好的环境来拴心留人,激发民警的工作积极性,让每一个人找到职业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最终实现提升队伍战斗力的目标。

三、推动交通管理由管理向治理转变的思考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和要求。按照学术界的讨论,治理的概念应包含共管、共治,即由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共同来管理社会。换言之,治理实际上是政府和社会共同合作,共管共治。交通是老百姓的基本需求之一,交通管理工作也必然面临如何由管理向治理转变这一新课题。

(一)建立科学的交通管理考核评价体系。必须看到考核在发挥指挥棒作用方面的重要性,因此,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对于实现交通管理由管理向治理的转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在有些观点认为,交警的职能定位就应该是单一的路面执法管理,但笔者认为,无论是从“保安全、保畅通”的交通安全工作目标来看,还是从具体国情来分析,把交警职能单一定位在执法管理,甚至简单地用纠违量来代替工作量是有失偏颇的。换句话说,执法管理是交通管理的手段,不是交通管理的目标。应该看到,目前国民的交通安全意识与汽车社会还不能完全适应,交通违法现象仍大量存在,且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大量社会矛盾交织叠加,单纯靠执法管理这一手段无法解决问题:一是交通违法量大面广,打击工作让交警力不从心;二是打击面过大过严后不利于争取大多数群众甚至容易引发。当然,对酒驾、超速等一类重点违法要始终保持高压严管态势,做到打击重点违法不松劲。从法律层面来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五条明文规定,公安部负责全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管理”二字无论在内涵还是外延上都不仅仅局限于执法。所以,建立科学的交通管理考核评价体系,还是要紧紧围绕“保安全、保畅通”的核心目标,任何有利于实现这一核心目标的工作都应纳入考核体系,包括基层基础工作、路面执法管理、源头监管、宣传教育、交警队伍建设等方方面面。这样的考核评价体系也符合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的要求。

(二)建立政府主导的交通管理社会化机制。实现交通由管理向治理转变,其核心就是实现管理主体单一化向多元化的转变,而管理主体的多元化,决定了由政府来主导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是必要的,这里的政府概念不单单是指中央、省、市、县(市、区)政府,也指以前常常被忽视的处于执行末端的乡镇(街道)政府,要更加注重发挥基层乡镇(街道)党委、政府对辖区内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主导作用。实践证明,交警的基层基础工作是离不开基层党委、政府支持的,只有争取到了基层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把交通管理工作纳入乡镇(街道)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公安交管部门才能全方位地调动基层的社会力量(包括政府和非政府的资源和力量)来参与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才能弥补基层警力、财力、物力上的短板。总之,国情和现实条件决定了要实现交通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拓展“专治、共治、自治”空间,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负责、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机制。

(三)实现交通管理的重心向基层基础工作位移。笔者认为,从治本的角度来讲,交通管理工作的立足点要放在提升公民交通安全意识、改进交通组织、完善交通管理制度和交通安全设施方面。因此,交通安全工作的重心也应是做强基层基础工作。基层基础工作的概念应涵盖车辆和驾驶人的源头管理、道路隐患治理、交通安全社会化宣传教育、交通组织,以及往往被忽略的基层工作网络。康山交警中队在交警内部处于执行层的末端,基层交通管理工作量大面广,仅靠自身的力量来完成往往力不从心。因此,笔者认为,基层工作网络在基层基础工作中居于重要位置甚至是支配地位,这也是交通管理实现“共治、自治”的前提和基础。具体而言,构建基层工作网络就是要通过发动社会力量,实现村、企业、学校、机关有从事交通安全工作的专兼职人员,辖区中队的民警由具体做工作转为指导和督促,逐步推动这些社会细胞自我管理,最终把有限的警力从这些具体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投入到路面执法管理中,实现警务效能最大化。所以,做强基层基础工作非但不是放弃、放松路面执法管理,反而最终是加强了路面执法管理,通过基层基础工作,减少了路面交通违法和道路安全隐患,有助于消弥执法管理中的对抗与冲突。

(四)实现交通管理由单一管理向管理型服务型拓展。要实现管理向治理的转变,实现管理主体的多元化是必由之路,这就决定了交警的职能必须由以往的单一管理向既要管理又要服务转变。这里,首先要厘清管理和服务的关系。“管理”是指包括路面执法、车辆驾驶人管理、交通事故处理等在内的所有执法管理活动,“服务”是与“管理”密切联系、息息相关的,是建立在管理基础上的衍生物,任何离开管理来谈服务的观点和做法,都是不全面的。近年来推行的边远农村地区开展摩托车流动检测年审、执法短信告知、社区交通管理服务站、网上办事大厅等服务做法,在方便群众的同时,也提高了机动车检验率、违法处理率、路面守法率,提升了管理的效能。所以,笔者认为管理和服务在本质上是统一的,做优服务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加强管理。特别是在管理主体多元化的背景下,在做好管理的同时,也要注重服务。任何有利于加强管理的服务,都值得我们去大胆探索、大胆尝试,且任何管理都要从维护被管理者的根本利益出发,才能实现管理效益与社会效果的最大化。

(五)打造高素质的交警队伍。在所有的要素中,人往往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实现交通管理由管理向治理的转变,不仅对交通管理警务模式提出了全新要求,更对提升交警队伍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笔者认为,要打造高素质的交警队伍,立足点还是应放在培育优秀的团队上。如果说先进典型个人是方向的话,优秀团队就是乘风远航的战舰。打造优秀的团队,首要的是培育团队精神,团队精神中应放在首位的是,增强民警的职业归属感。笔者认为,有了职业归属感,才能有集体荣誉感,才会产生凝聚力、战斗力。增强职业归属感必须用环境拴心留人,这里的环境应分“软环境”和“硬环境”两部分:“硬环境”建设主要是指通过开展生态警营建设、完善“五小”工程等,努力改善基层民警的办公环境,让民警愿意在单位工作;而“软环境”是指注重调动每一个个体的工作积极性,让每一个个体感受到自己在团队中的重要性,从而主动参与团队工作。具体而言,在日常管理中,交警中队干部一是要尊重每一位民警和协警,保障他们在中队事务中的话语权,发动大家为中队工作建言献策;二是要保障民警的正当执法权益,特别是当民警遭遇暴力阻碍执法时,要第一时间主动协调、切实为民警维权;三是要关心关爱民警、协警生活,除了落实规定的从优待警措施外,在他们个人遇到困难时,要主动送去组织的支持帮助,让民警、协警及其家人感受到温暖,从而激发工作热情;四是要建立日常学习培训制度,以法律法规、执法技能和群众工作能力等为重点,组织开展学习培训,提升民警的综合素质。

交通治理论文范文第2篇

张俊瑞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为会计理论、资本市场会计与审计研究、公司治理与企业评价等。至今张俊瑞教授共主持国家自然基金、社科基金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博士点基金、财政部、陕西省等省部级科研课题近10项;在《会计研究》、《审计研究》、《中国软科学》等国内外权威期刊120篇;出版《资产变现论》、《企业财务信用评价与管理研究》、《企业分析与评估》、《国际财务报告与会计准则》等专著、译著6部,主编教材10余部。专著《资产变现论》获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成果三等奖;关于高新企业价值评估的研究成果获陕西省科技奖三等奖;多篇论文获陕西省哲社科优秀成果奖、中国会计学会年度优秀论文二、三等奖。他还获得2005年度王宽诚育才奖、中国金融教育基金会全国优秀金融教育工作者优秀个人称号等荣誉称号。

张俊瑞教授在国内首次提出“会计学专业学历教育与国际执业资格教育相融合的ACCA教学模式”,他主持的ACCA教学成果获第六届部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在他带领下,西安交通大学在国内最早以班为单位成建制地培养ACCA本科人才,成绩骄人。10余年来,西安交通大学ACCA全球通过率名列大陆ACCA机构第一,有7名学生获得单科全球第一,15名学生获得单科大陆第一的佳绩。该校ACCA培养模式被国内十多所高校借鉴。

上世纪80年代,张俊瑞教授在国内率先进行了人力资源会计的理论研究。他在《会计研究》《关于人力资源会计的几个问题》,对人力资源会计的学科归属、人力资源成本和人力资源价值的计量、人力资源会计在中国开展的可行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阐述,其观点收到著名会计学家阎达五教授的高度赞誉。

在应计制被公认为会计确认基础的背景下,张俊瑞教授受美国首编现金流量表的启示,大胆提出把应计制和现金制两个会计确认基础相融合的观点。通过研究,他发现企业的会计盈余与现金流量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不利于合理评价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对此他倡议要注重利用现金流量信息进行财务评价,设计了若干财务指标,如主营收现比率、主营付现比率、变现收益率、现金偿债率、存量现金偿债比率、增量现金偿债比率、利息现金保障倍数、现金支付保障率、资产变现率等。其后,他主持了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基于应计制与现金制相融合的企业综合财务评价研究”,建立了综合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突出了现金流指标,并在一些集团公司得到应用。张俊瑞教授还对资产结构与资产变现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企业资产变现能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资产结构;提出了企业盈利性应当与变现性权衡的观点,尝试探讨了收益性与变现性的权衡模型。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资产结构、资产流动性与企业价值”,揭示了资产结构影响因素及资产流动性、企业价值的关系,把资产结构研究拓展到了深层领域。

交通治理论文范文第3篇

一、交通工程学科的性质、特点

1、性质。交通工程学是一门新兴的横断科学,是把道路、车辆和人以及与此三者有关的环境综合在统一的体系中一起进行研究和应用,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涉及的学科多,社会科学方面有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等,自然科学方面有数学、动力学、物理学、汽车学、预测学等,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2、特点。交通工程学从其研究内容及应用来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l)系统性:交通是一个多目标、多约束的大系统,因此交通工程学是运用系统分析和系统工程原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2)综合性:交通工程学涉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是跨学科的综合性知识体系;3)动态性:交通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即交通系统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随机变化,因此在交通状态分析过程和控制中,应注意进行动态分析;4)实践性:交通工程所面临的问题,多来自交通设计和交通管理实践,交通工程理论的形成是不断反复实践的结果,因此,交通工程学的应用和发展,始终离不开交通管理和工程实践。

3、问题的提出。《交通工程学》是研究交通规律及应用的一门技术学科,通俗地讲是研究人、车、路三者关系的学科。因此,在交通工程的教学中,一方面应注重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原理的学习和研究,另一方面应注重教学实践环节,特另纵我校交通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来看,更应加强实践动手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交通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践的必要性

《交通工程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把交通工程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应用于交通管理实践,使行车安全、迅速、经济、舒适和低公害,是学习交通工程学的根本目的。随着现代交通的进一步发展,国家急需优秀交通管理人才。因此,交通工程学的教学工作不仅要传播交通工程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独立的、综合的实践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交通工程学教学实践环节提供了一条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使形式化的知识向内在化的能力转变。无论是从教学内容,还是从交通管理的实际需要,进行交通工程学教学实践都是非常必要的。

三、教学实践

由于我校交通工程专业是新建专业,没有经验可言,但在(交通工程学)教学中设置实践环节却是教研室全体教师一致的意见。我们借鉴了一些学校的教学方法,如西南交通大学在教学中增设交通调查,中国人民警官大学在教学中增设课程设计……,我们即在教学中增设了“城市交叉通调查”,目的在于培养同学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同学们相互协作的精神,培养同学们应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今年的交通工程本科生(99级1、2、3班共87人)《交通工程学》教学中,特别安排出8学时交通调查。内容:在某一地点作周期调查,掌握交通量随时间推移的变化规律。措施:在选定交叉口人口道设置4组(每组5一6人)交通调查点,对交叉口的汽车交通量作连续人工调查。地点:百货大楼;汉龙桥;天津桥;富临桥。时间:2001.11.9(星期五),上午8:00一下午4,00。要求:在调查结束后

1.每组交“统计结果表”一份;

2.每一交叉“交叉通量”图一张(A4);作“1日内(8小时)交通变化图”1张(米格纸);3.每一交叉口写出“交通调查报告”论文1份;(3000字);4.每一同学写出与调查内容有关的“交通调查报告”1份。(要求800字以上)

四、教学实践效果

1、突出合作性。进行交通调查是在事先选择好的交叉口进行的(百货大楼、汉龙桥、天津桥、富临桥),均为十字交叉口,每一人口需5一一一6名同学共同合作,才能得到准确、完整的实验数据,任何一名同学或几名同学配合不协调,都会造成实验结果的不准确,不能反映实际交通状况,只有共同合作,分工到人,认真对待才能圆满完成调查任务。论文写作过程中的数据整理工作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因此,教学实践实质上也锻炼了同学们的集体观念,这对进行交通管理工作是个很好的基础训练。

2、巩固基础知识。教学实践和前提是学生必须对所学基础知识准确掌握,如果没有学好基础知识,就无法正确进行交通调查,更谈不上完成高质量的论父写作。通过实际操作与现场教学指导紧密结合,教师对学生不明白的问题,可当场进行指导,通过现场讲解,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更扎实。

3、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学生在搜集原始资料、统计调查资料、制图和论文写作过程中,必须综合运用所学基本知识的理论,全方位、多层次地进行各步工作独立完成的教学实践基本要求。这对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4、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实践动手能力一直是教学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从社会需求及教学要求来看,都应该重视并提高这种能力。社会不需要高分低能的人,需要的是懂理论,懂技术、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强的合格大学生。因此,教学实践又是一种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最有效的必要手段。

5、增强分析间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资料统计及实际交通状况,发现问题,并进行具体分析,最后提出切实可行的治理方案。这无疑是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五、论文评审及实践总结

交通治理论文范文第4篇

1、性质。

交通工程学是一门新兴的横断科学,是把道路、车辆和人以及与此三者有关的环境综合在统一的体系中一起进行研究和应用,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涉及的学科多,社会科学方面有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等,自然科学方面有数学、动力学、物理学、汽车学、预测学等,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2、特点。

交通工程学从其研究内容及应用来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l)系统性:交通是一个多目标、多约束的大系统,因此交通工程学是运用系统分析和系统工程原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2)综合性:交通工程学涉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是跨学科的综合性知识体系;3)动态性:交通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即交通系统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随机变化,因此在交通状态分析过程和控制中,应注意进行动态分析;4)实践性:交通工程所面临的问题,多来自交通设计和交通管理实践,交通工程理论的形成是不断反复实践的结果,因此,交通工程学的应用和发展,始终离不开交通管理和工程实践。

3、问题的提出。

《交通工程学》是研究交通规律及应用的一门技术学科,通俗地讲是研究人、车、路三者关系的学科。

因此,在交通工程的教学中,一方面应注重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原理的学习和研究,另一方面应注重教学实践环节,特另纵我校交通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来看,更应加强实践动手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交通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践的必要性

《交通工程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把交通工程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应用于交通管理实践,使行车安全、迅速、经济、舒适和低公害,是学习交通工程学的根本目的。随着现代交通的进一步发展,国家急需优秀交通管理人才。因此,交通工程学的教学工作不仅要传播交通工程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独立的、综合的实践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交通工程学教学实践环节提供了一条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使形式化的知识向内在化的能力转变。无论是从教学内容,还是从交通管理的实际需要,进行交通工程学教学实践都是非常必要的。

三、教学实践

由于我校交通工程专业是新建专业,没有经验可言,但在(交通工程学)教学中设置实践环节却是教研室全体教师一致的意见。我们借鉴了一些学校的教学方法,如西南交通大学在教学中增设交通调查,中国人民警官大学在教学中增设课程设计……,我们即在教学中增设了“城市交叉通调查”,目的在于培养同学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同学们相互协作的精神,培养同学们应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今年的交通工程本科生(99级1、2、3班共87人)《交通工程学》教学中,特别安排出8学时交通调查。

内容:在某一地点作周期调查,掌握交通量随时间推移的变化规律。措施:在选定交叉口人口道设置4组(每组5一6人)交通调查点,对交叉口的汽车交通量作连续人工调查。

地点:百货大楼;汉龙桥;天津桥;富临桥。

时间:2001.11.9(星期五),上午8:00一下午4,00。

要求:在调查结束后

1.每组交“统计结果表”一份;

2.每一交叉“交叉通量”图一张(A4);作“1日内(8小时)交通变化图”1张(米格纸);

3.每一交叉口写出“交通调查报告”论文1份;(3000字);

4.每一同学写出与调查内容有关的“交通调查报告”1份。(要求800字以上)

四、教学实践效果

1、突出合作性。

进行交通调查是在事先选择好的交叉口进行的(百货大楼、汉龙桥、天津桥、富临桥),均为十字交叉口,每一人口需5一一一6名同学共同合作,才能得到准确、完整的实验数据,任何一名同学或几名同学配合不协调,都会造成实验结果的不准确,不能反映实际交通状况,只有共同合作,分工到人,认真对待才能圆满完成调查任务。论文写作过程中的数据整理工作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因此,教学实践实质上也锻炼了同学们的集体观念,这对进行交通管理工作是个很好的基础训练。

2、巩固基础知识。

教学实践和前提是学生必须对所学基础知识准确掌握,如果没有学好基础知识,就无法正确进行交通调查,更谈不上完成高质量的论父写作。通过实际操作与现场教学指导紧密结合,教师对学生不明白的问题,可当场进行指导,通过现场讲解,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更扎实。

3、培养独立工作能力。

学生在搜集原始资料、统计调查资料、制图和论文写作过程中,必须综合运用所学基本知识的理论,全方位、多层次地进行各步工作独立完成的教学实践基本要求。这对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4、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实践动手能力一直是教学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从社会需求及教学要求来看,都应该重视并提高这种能力。社会不需要高分低能的人,需要的是懂理论,懂技术、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强的合格大学生。因此,教学实践又是一种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最有效的必要手段。

5、增强分析间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通过资料统计及实际交通状况,发现问题,并进行具体分析,最后提出切实可行的治理方案。这无疑是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五、论文评审及实践总结

由于该实践环节要求小组写出总结性论文,每一同学写出与实践相关的调查报告,不规定具体的报告形式和内容要求,所以同学们写出的论文丰富多彩,即有紧扣调查内容的报告,也有发现其它问题的报告,如交通管理、信号装置的配置、接近交叉口的停车场影响交叉口的通行能力、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相互干扰、违章行驶、交警执法存在的问题等等,同学们通过亲身参与实践,从现场发现间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交通工程教学实践结束两周举行论文讲评工作。指导教师对优秀的文章在全班进行讲评,内容包括实验方法、资料收集、数据及结果分析,特别是对论述深度、层次、逻辑、结论的正确性及路口几何尺寸图的质量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说明;对一般的文章指出不足之处,目的是通过优秀与一般文章的比较,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重视教学实践环节,掌握论文的写作方法,为今后的毕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次讲评还针对有些同学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展开讨论,既为提出问题的同学找到了更多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及评价指标,又让更多的同学开扩了思路。

总结:该次教学实践为交通专业第一次教学实践,实习刚一开始,同学们兴趣很大,但3小时后有些组的同学就出现了情绪波动,一方面室外天凉,有些同学衣服穿少了,感觉很冷,即出现退逃;另一方面,有些同学认为数车没有多大意思,出现厌倦情绪,而中途离岗,导致一小组无法完成任务,最终使整个交通路口的调查工作陷人瘫痪。通过教师说服教育,大家认识到了自已的错误,主动提出重测,小组及大组成员密切配合,最终圆满完成了教学实践任务。

从调查报告分析,通过教学实践环节,许多同学很有体会,认为该过程提高了自已的动手能力及运用现有资料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掌握了论文的写作和制图方法;不少同学在报告中写道,只有具备吃苦、严谨、协作的精神,才能作好工作,中途离岗的同学也深刻反思了自已的行为给其他同学带来的不良影响,并表示今后一定改正。

交通治理论文范文第5篇

连首席在写给我的短信中说,“该书全景地展示了交通银行深化改革与转型发展的先行实践,提炼归纳了新常态下大型商业银行改革转型的新经验,同时兼顾商业银行改革转型具体实践的梳理刻画与理论层面的思考探索。”连首席在信中还说,“牛锡明董事长亲自确定了全书的总体思路、篇章布局、逻辑结构、内容范围和主要观点,多次审阅、亲自修改并审定书稿,我行二十余个部门的数十位研究人员参与撰写,可以说是交行研究力量集体智慧的结晶。”

我觉得连平对该书的概括性评价很精彩,对牛锡明董事长和全行参与撰写者各自的分工和贡献说的也很实在。

牛锡明董事长与许多银行的董事长不同,他不仅是一个实践家也是一个理论家,在几十年的银行从业实践中,他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撰写了大量有较高质量的理论文章,1998年第3期《经济研究》刊登的牛锡明文章《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度管理的理论研究》给人印象深刻。从牛锡明董事长本人有过数百篇论文的写作经历这一点来看,一个有想法有理论水平的领导者对一本总结本行改革实践的书“确定总体思路、篇章布局、逻辑结构、内容范围和主要观点”云云绝非虚言。此外,身为董事长,诸事百忙,也不可能亲自动手从事一章一节的具体撰写工作,这也是实情,所以我说连平在信里说的很实在。

中国商业银行体系是中国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的运行骨干,是中国最重要的宏观相关部门,银行体系自身的健康状况既是国民经济总体健康状况的反映又可以反过来通过为实体经济服务或释放负外部性影响国民经济的运行安全,因此,中国决策层历来高度重视银行业的风险和银行改革问题。2004年6月,国务院批准交通银行深化股份制改革整体方案,自此交行开始探索谱写了国有银行“财务重组、引进外资、公开上市”的改革三部曲,为其他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改革发展探明了道路,对中国金融改革起到了催化、推动和示范作用。2015年6月,《交通银行深化改革方案》获得国务院原则同意,交通银行再次率先承担起新形势下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改革探索的新任务。近一年来,交通银行直面挑战、创新思路、锐意改革,从深化改革、转型发展中寻求破解发展难题的钥匙,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探索性实践必然会孕育崭新的理论,本书就是对交行这个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先行改革实践的系统化理论总结。

本书主体部分共有五章二十五节,合计33余万字。第一章“总论”系统阐述了大型商业银行深化改革和转型发展的必要性与总体设想,强调大型商业银行的改革转型必然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最终着眼点,这是2008年全球危机以来各国总结出来的一条重要金融发展经验。在深化改革部分,本书的第二章至第四章分别聚焦交通银行公司治理改革、经营机制改革、经营模式创新等三个方面的理论根据与主要实践。其中,公司治理改革从深化股份制改革和完善公司治理机制的角度重点阐述了中国特色大型商业银行的治理机制以及优化股权结构与完善授权经营制度、探索子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创新思路与工作举措。经营机制改革从业务发展、风险防控、激励约束、队伍建设等维度阐述了以“绩效考核+市场排名”为主的发展责任制、风险内控体系与风险管理责任制、职业经理人制度与全员全产品计价的用人薪酬考核机制。经营模式创新则从总行机构改革、事业部制与分行制“双轮驱动”、基层营业机构“三位一体”建设等三个层面探讨经营模式创新转型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在转型发展部分,本书的第五章用十二节篇幅详细介绍了交通银行在推进金融市场、互联网金融、国际金融、消费金融、贸易金融、财富与资产管理、投资银行、综合化金融等业务转型以及建设最佳服务银行和优化内部流程等方面的主要思路与具体做法。

在写作方法上,本书注重具体案例剖析,如对交行近年来绩效考核办法和“三大排名”的实际操作、金融市场业务中心和太平洋信用卡中心的事业部制运作、省分行全员全产品计价考核的推进过程、总行机构改革方案的出台和具体落实、汽车供应链金融“一家分行做全国”的操作模式、网上办公系统的流程优化等均以案例的形式做了细致入微的介绍,不仅凸显了本书的务实性特点还可以供全国的商业银行改革者直接学习借鉴。

交通银行是中国大型商业银行的改革“试验田”,而“试验田”的探索性实践也肯定会产生一些规律性指导性具有普遍借鉴意义的经验,这本《超越》在系统性思考和提炼总结方面,主要有三个着力点和关注方面:一是完善以“党委领导核心、董事会战略决策、监事会独立监督、高级管理层全权经营”为主要特征的中国特色大型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机制,坚持国有控股地位,优化股权结构,探索高管层和员工持股制度。二是完善授权经营制度,更好地发挥董事会、高管层和监事会作用,激发体制机制活力。三是深化用人、薪酬和考核机制改革,落实风险责任制,强化企业内部监督,推进事业部制等内部配套改革。

这部沉甸甸的《超越》以理论性和实务性、普适性与独特性、时效性与前瞻性为基本特色,是我国商业银行改革者、监管者、实践者研究商业银行改革转型问题的全新力作。该书的出版不仅反映了交行在改革实践方面的探索性贡献,也展示了交行金融研究与写作方面的整体实力。

中国商业银行体系中,重视研究人才的银行很多,但真正让有研究能力的人才充分发挥作用的银行偏少;中国许多商业银行都设置“首席经济学家”职位,但像交行这样让连平首席经济学家真正发挥作用的银行不多;中国的商业银行中爱思考喜欢想问题的董事长数不胜数,但像牛锡明这样扎扎实实地在三十多年的银行从业实践中自己动手写作并发表数百篇专业文章的人恐怕寥若晨星。我是2016年5月31日在《银行家》主办的金融创新奖暨央视《对话》节目中同牛锡明董事长第一次见面,但我们有种一见如故的感觉,主要原因他是本人老友王广谦、李建、史建平的本科同班同学,据说牛锡明和史建平两床挨着头对头住了四年,在校时号称“牛史不分”。在央视做《对话》节目时,牛锡明董事长也是对答如流,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交通治理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建设

《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是交通工程专业的主干专业课和核心课程,对培养交通工程专业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是笔者在《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建设中的一些经验和体会。

1.《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的学科地位

《交通管理与控制》作为交通工程学科的一门专业主干课,是交通工程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也是交通工程专业人才所必备的专业知识技能。《交通管理与控制》这门课程主要探讨如何科学地采取各种交通管理与控制治理措施,提高道路运行效率,保证道路交通安全。《交通管理与控制》与其他交通工程专业课程关系密切,如《交通管理与控制》中的部分内容(如交通需求管理)属于《交通规划》中近期交通规划工作之一;《交通管理与控制》为《交通设计》提供指导依据;《交通管理与控制》也是保证《道路交通安全》的一个重要手段。《交通管理与控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基础,在培养交通工程学科专业人才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对《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进行课程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2.《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建设的具体措施

目前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信息和控制技术的迅猛发展,交通管理与控制也出现了很多新的内容、理论和方法。必须根椐交通管理与控制的发展变化对《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内容体系进行更新和完善,进行课程建设。《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建设,主要围绕补充教材编写、多媒体教案编写、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小论文编写五个方面展开。

(1)利用网上图书馆资源,编写《交通管理与控制补充教材》

交通管理与控制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的新理论、新成果层出不穷。而教材出版周期长、更新内容慢,容易滞后于科技发展,本学科的最新成果往往难以体现。因此只依赖一本交通管理与控制教材给学生上课是不够的,这就需要我们编写《交通管理与控制补充教材》以弥补教材的不足。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数字资源,像超星数字图书馆、中国数字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等,来编写《交通管理与控制补充教材》,增加一些教材中没有的新理念、新理论和交叉口信号控制方案设计案例。比如交通信息采集与处理技术、短时交通流预测理论、交通仿真技术、干道交通信号的智能协调方法以及学科最新研究方向;又如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中的路线导行系统、交通拥挤收费系统、停车诱导系统、地理信息和车辆定位技术的应用等,把交通管理与控制最新的发展动向介绍给学生,使得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全面,并且能跟的上学科最新的发展。

(2)编写多媒体教案,开展多媒体教学

把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是教学的一个大进步。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教学课件,最大的优点就是涵盖的信息量多。这样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可根据教学的需要,增加一些课本上没有的内容,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在学习交通管理与控制内容时,教材的性质决定了本课程讲述的内容都是一些很专业的知识,常识性的内容很少。在以往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教学模式下,教师受时间限制,往往省略对常识性知识的讲授。结果学生毕业走出校门后,对一些交通标志、标线的含义很茫然,也看不懂交通警察的手势,自己都不好意思说是交通工程专业毕业的。现在有了多媒体技术,就可以很容易地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提前准备一个有关交通管理与控制基本常识的Flas片,内容包括红、黄、绿灯、闪光信号灯、方向指示信号灯、车道灯,人行横道灯的含义;交通警察指挥交通的手势含义以及路面标志、标线的含义。在学习《交通管理与控制》对应内容时,放映给学生观看,一般10分钟左右就可以放映完毕。

(3)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编写《交通管理与控制实验指导书》

交通管理与控制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一般来说,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已经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如何才能把理论应用于实践,实现真正的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这就需要通过交通管理与控制实验来完成。因此在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建设中,需要教师编写《交通管理与控制实验指导书》,指导学生的实验。

交通管理与控制实验一共包含四个模块的内容,一是交通调查。包括调查城市道路交叉通状况、交通设施、标志标线、车道功能划分、各车道饱和流量、信号配时及采取的一些交通管理措施。通过这些调查和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处理,可训练学生采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并且加深交通管理与控制理论知识的理解。二是参观交通管理控制中心,了解监控原理,并观看事故监控录像和交通安全专题片。三是交叉口信号配时实验,根据调查资料,在交叉口空间设计和相位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交叉口信号配时设计,从而加深交叉口信号配时的原理与方法。四是交叉口信号控制仿真实验。通过此实验,让学生能够运用VISSIM仿真软件对交叉口的信号控制方案进行仿真评价,实现交叉通过程仿真,获取排队长度、延误时间等评价指标,最终进行方案的比选。

(4)开展课程设计,编写《交通控制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

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交通管理与控制相关理论的理解及应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交通问题的能力,需要开展交通控制技术课程设计。因此在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建设中,需要教师编写《交通控制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指导学生的课程设计。交通控制技术课程设计是对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的实际应用。课程设计主要以某一交叉口为背景,调查该交叉口道路空间状况及交通流状况,对该交叉口的交通进行分析。设计一是运用《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中所学的方法运用调查的资料进行新建交叉通控制设计,最后运用仿真软件VISSIM进行验证。设计二是在对背景交叉口进行调查分析后,对其进行改善设计,并通过VISSIM仿真软件进行验证。通过该课程设计,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掌握交叉口渠化设计与信号配时设计方法,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交通问题的能力,为在交通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应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5)指导学生写作小论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交通管理与控制》试卷及其他专业课试卷的分析,发现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涉及理论、计算等内容试题的成绩,往往要比案例分析题、综合分析题的成绩理想。这说明学生在学习和备考的过程中,常常表现过多重视形式化知识的记忆,忽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倾向。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应在平时的教学中多设计一些案例分析题,指导学生写作专题小论文。比如在学习“交通系统管理与交通需求管理”这章的内容时,可让学生分析一下目前国内在“交通系统管理与交通需求管理”方面取得什么成就,有什么不足?或分析国内某个城市,根据国内外所实施的交通需求管理措施,结合该城市的交通情况,谈谈在该城市可实施哪些交通需求管理措施。通过这种启发式教学,可引导学生积极查阅相应资料,深入思考,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可布置学生写专题小论文。

3.结束语

课程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精力、时间,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在今后的课程建设中,笔者将继续努力,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经验和理念,将《交通管理与控制》建设成深受学生欢迎的精品课程,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培养更多的栋梁之材,这是笔者的目标,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徐建闽主编.交通管理与控制[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2] 韩悦臻,王玉镯.《交通工程》课程建设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7,(4):43-44.

基金项目:

闽江学院实验教学改革项目(编号:MJSY1008)。

作者简介:

交通治理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行政管理 学位论文 选题

0 引言

目前,行政管理专业硕士论文选题还比较粗疏,影响论文质量提升。一些学者对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展开了研究。徐金平(2006)对当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一些硕士论文选题盲目求“大”、求“新”、求“异”,或者论文选题过于平淡,体现不出应有的开拓性。[1]周毅(2009)分析了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的原则,即根据研究目的、实力、条件、兴趣和独到见地,结合地方特色、社会实际、学术价值和科学发展趋势选题,“小题大做”、扬长避短原则。[2]雷伟伟、袁占良(2008)探析了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3]吴赞敏、梁旭巍(1997)分析了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与论文质量的关系[4]。孙国强(2007)[5],李志义、刁玉玮(1995)[6]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来源、方法和技巧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学位论文选题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在选题时,研究生既要从不同来源确定选题,又要掌握正确的选题方法,同时还要掌握一定的选题技巧。以往研究主要是把学位论文选题作为一个抽象的一般概念进行研究,即不根据专业特征对一般学位论文共性进行分析,对某一专业学位论文选题深入分析较少。随着公共领域面临问题的复杂性、多样性程度的加深,行政管理硕士有更多“文章”可做,这些“文章”选题质量值得研究。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对“CNKI-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中截至2014年10月30日显示被引用过的2011至2013年行政管理硕士(学术型,下同)学位论文样本的选题质量进行实证研究。

1 研究框架及假设

20世纪90年代,行政管理专业归属发生变化,即从政治学下的二级学科中脱离,成为独立的学科,行政管理专业由原先的理论型向实务型转变[7]。斯托克斯不赞同“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二分法,他提出了四象限体系分别是,高基础、低应用的波尔象限、高应用、低基础的爱迪生象限、双高的巴斯德象限,以及双低的以训练为目的的象限。[8]

行政管理专业学生选题可能表现出显著的解决问题导向,与此同时,社会对硕士研究生的理论水平有较高期望。解决问题导向的研究需要进行大量的经验主义方法收集资料。按照行政学常用的收集资料的方法,将收集资料的方法分为非经验主义方法和经验主义方法,经验主义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地访谈、参与观察、受控田野调查或实验法。[9]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运用经验主义方法会受到客观条件限制,他们可能会转而借助于非经验主义方法,最常见的就是文献法。虽然采取文献法能够低成本、便捷地收集资料,但不利于硕士研究生创新,知网、万方等数据库可能成为一些人“加工论文”的工具。论文相互借鉴、模仿,大量选题重复。本文提出假设:行政管理硕士学位论文选题位于“高应用、低基础”的爱迪生象限和 “低应用、低基础”的学生实验象限。

2 类目及样本选取

根据研究目的,同时,在参考相关学者的研究基础之上,设计分析类目,包括研究主题、研究层次。研究主题划分为行政理论、城市治理、行政体制、公共财政、绩效管理、人力资源、公共服务、政社关系、公共危机、网络舆情、政府规制、公共政策、电子政府、服务型政府、行政伦理、政府职能等子类。研究层次借用W・理查德・斯科特(W.Richard Scott)提出的研究组织的三个分析层面,即社会心理层面、组织体层面和生态群层面[9]。其中,社会心理层面关注个体行为;组织体层面关注组织结构和过程;生态群层面关注环境中的组织群。本文的分析单元是文献题名、年份、出版者等。在进行样本分类时,不可避免的参杂了主观判断因素,为提高分析的信度,在导师、同学中背对背进行相同数据分类。减少主观判断成分。

本文在“CNKI-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当中,分年度筛选出一级学科代码为“120401”(即行政管理专业)的硕士论文,按照被引用次数进行排序。对其中被引用过的论文进行分析。其中,2012年、2013年被引用过的论文共495篇,全部抽样。由于时间越长,被引用次数也随之增加,如2011年当年知网平台收录的论文,当年被引用1次,在随后的两年可能再次被引用,因此,2009年至2011年被引用论文总体规模大,为方便研究,采取系统抽样方法,选取458个样本。样本容量为953个。

3 结果与分析

3.1 硕士研究生选题偏好分析

如图1所示,行政管理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偏好比较明显,主要集中在公共危机与网络舆情、政社关系、公共服务领域,其他领域的选题则比较分散,每一主题的样本占比都不足10%, 7.56%的选题难以归类。

①研究政府与社会关系问题。具体表现为研究政府和非政府公共部门、社区等公民自组织之间的角色关系,以及公共服务外包、公民参与等问题。其中,研究社会组织的占35.03%,涉及政府对社会组织的管理和培育,如《云南省社会组织培育机制研究》、《我国基金会的资金管理研究》、《我国非营利组织税收政策现状及问题研究》等;社会组织作为多元主体参与治理过程,如《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互动关系研究》、《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的非营利组织参与研究》、《民间组织参与农村公共服务研究》等;以及准政府社会组织,如工会、妇联等职能,如《社会管理创新视角下的工会职能定位研究》等。研究社区治理的占24.08%,研究社区治理的样本中51.52%对某个案例或多案例进行实证研究,如《我国城郊撤村建居社区治理研究――以青岛市黄岛区为例》、《北京建设世界城市背景下社区文化建设研究――以麦子店社区为例》。此外,这一类的研究还包括研究事业单位改革,如高校去行政化、医院“管办分离”;村民自治、公民参与等问题。

②研究公共危机以及网络舆情。涉及的范围包括公共危机的诱发机制,政府同其他主体对公共危机、网络舆情的治理,其中,公共危机的研究以为主。如《我国的发生机制研究》、《征地拆迁引发的及其对策研究》、《政府在公共突发事件中的微博舆情应对》、《网络舆论危机中的政府应对策略研究》。

③研究政府提供文化、公共交通等公共产品、公共服务职能,以及区域、城乡之间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以下简称为“公共服务”)。专门研究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样本21个,占这公共服务样本总数92个的22.83%。研究公共服务的样本呈现出地域化、本土化色彩,针对西部地区,或是针对某一特定地区进行研究,如《西部地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研究》、《鄂尔多斯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泰安市农村公共文化事业投入问题研究》。有2个样本介绍国外经验,分别是英国公共服务改革、新加坡住房制度。此外,养老问题的研究较多,其次是就业和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

从研究层次上看,近五年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偏好生态群层面的研究。研究生态群层面的样本数405个,占总数的42.50%;研究组织体层面的样本数366个,占总数的38.41%;研究社会心理层面的样本数126个,占总数的38.41%;其他样本数56个,占总数的5.88%。由此可见,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偏好将政府置于外部环境当中,与外部环境、其他主题互动的外部视角。研究政府自身的内部视角占了较小份额。

不难看出,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偏好的研究主题与研究层次与近五年热点问题存在相关性。社会矛盾凸显、社会群体利益诉求上升,公共部门对公平性、回应性赋予更高的价值,需要理清政府权力边界,给社会更多的发展空间,但仍然强调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的责任,尤其是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行政管理领域的研究者一般将“治理”理解为一种角色关系,将好的治理理解为多元主题的共同治理,这一领域的研究增加。研究这类角色关系的论文占总体的比重由2009年的12.03%上升到2013年的65.42%。

行政理论研究数量很少,只有三篇论文,分别是对新公共管理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进行描述。行政管理硕士学位论文一般会对相关理论进行表面化的引用,如研究政府与社会关系的论文,堆砌引用治理理论、政府失灵理论等,而文章主体部分脱离理论展开,理论游离于文章之外,“两张皮”现象较多。行政管理专业更多体现为一种“工具”,而不是一门“科学”。

3.2 硕士研究生选题重复现象分析

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选题较为集中。前已述及,选题偏好集中在三个研究主题,而其他研究主题样本数量较少。以“公共财政”为例,每年“公共财政”的选题样本数占当年样本总数的比重都不超过5%。研究的具体内容也较为单一,缺乏非税收入管理、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等内容,对公共预算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研究公共预算的透明性,如《公共预算透明保障机制构建研究》、《预算民主视角下我国公众参与政府预算的研究》等。选题呈现出两极化趋势。此外,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选题重复现象也比较突出。如表1所示,同一选题下存在多个样本。

对行政管理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偏好、选题的集中重复情况的分析验证了假设,即行政管理硕士学位论文位于“高应用、低基础”的爱迪生象限和“低应用、低基础”的学生实验象限。

4 选题质量提升对策

行政管理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紧趋政治热点、社会问题,基础性研究较弱,理论应用堆砌、表面化;集中、重复的选题较多,选题结构失衡,多数停留在“低应用、低基础”的“学生实验”阶段,研究价值不高。究其原因,首先,硕士研究生原著阅读量有限。硕士研究生对原著缺乏兴趣,仅仅针对热点问题提出研究问题,利用二手资料对理论进行零散化的理解,由于缺乏理论积淀,难以上升到一定层面。因而对理论的应用呈现堆砌化、表面化。

其次,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实证研究“短板”。习惯于采用非经验主义研究方法收集二手资料,在知网、万方等平台收集期刊、论文资料后,进行整理、修改。通过非经验主义方式进行资料搜集,相比实证研究更加简单便捷,但过多的依赖二手数据写作论文,难免造成研究的重复,而且许多论文都仅仅是对前人研究的成果稍作修改,并非对现有成果的发展和创新。可以预见如果研究生没有从意识上消除对二手数据的依赖,在研究中不愿意实践和创新,行政管理专业未来的论文质量将大打折扣。

以上分析可知,提升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选题质量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强化硕士研究生经典阅读意识。目前的激励机制,易导致研究生过分关注、参加课题、学术会议数量,潜心钻研原著的时间和兴趣减少。可以考虑适当改进目前的评价机制和方法。二是倡导研究生实证和创新精神。消除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对二手资料的过度依赖,为硕士研究生创造多途径开展问卷、访谈等经验研究,增加用于课堂外的时间,让他们真正了解现实问题,同时,优化研究生课程设计,增加计量经济、统计分析方法等课程,提升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数据挖掘、深入分析能力。

参考文献:

[1]徐金平,韩延伦.当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01:42-45.

[2]周毅.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原则及方法[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10:34-41.

[3]雷伟伟,袁占良.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与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电力教育,2008,15:56-57.

[4]吴赞敏,梁旭巍.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方法与论文质量的研究[J].天津纺织工学院学报,1997,03:29-32.

[5]孙国强.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来源、方法与技巧[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7,03:21-23+27.

[6]李志义,刁玉玮.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浅议[J].高等教育研究,1995,04:15-16.

[7]何艳玲.我们在做什么样的研究:中国行政学研究评述[J].公共管理研究,2007,00:21-42.

[8][9](美)W.理查德・斯格特(W.Richard Scott),杰拉尔德・F・戴维斯著.组织理论:理性、自然和开放系统[M].高俊山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9-20.

基金项目:

本文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4年研究生教育教学理论研究课题“行政管理硕士学位论文选题质量分析及提升对策研究”(项目号:2004JY0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交通治理论文范文第8篇

(一)认真开展反腐倡廉理论研究活动。一是认真部署理论研讨课题。省监察学会根据中国监察学会理论研究的分工和要求,紧密结合本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实际,20*年年初,与省纪委调研法规室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20*年调研课题的通知》(赣监学字[20*]2号),拟定印发了1个重点课题和19个理论研究参考题,并确定了承办单位。理论研讨课题内容涉及行政监察的廉政监察、执法监察、效能监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党的十六大以来反腐倡廉的最新成果;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廉政文化、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研究;行政审批、党务、政务、厂务、村务公开等反腐抓源头研究以及治理商业贿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查办案件、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等方面的研究。这些研究课题提出,给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开阔了视野,提供了研究空间。广大会员和理论工作者积极响应,认真落实理论研讨课题,积极撰写理论文章。据统计,截止20*年11月底,学会共收到论文359篇。二是组织专家开展重点课题攻关。为了完成中国监察学会年初部署给我省的重点课题研究任务,3月中旬,我会与省纪委调研法规室联合组织重点课题攻关小组,组织专家学者开展课题攻关,对中国监察学会交办的两个重点课题进行攻关。同时,及时将两篇论文报送中国监察学会,参加中国监察学会20*年优秀调研成果(论文)评选活动。我会报送的《坚持中国特色反腐败之路》和《商业贿赂罪与非罪辨析》两篇论文分别获中国监察学会、纪检监察研究所20*年度优秀调研成果(论文)二、三等奖。三是认真组织论文评选活动。20*年11月底,学会成立论文评审小组,聘请了8名专家和纪检组长分四组对359篇论文进行评审。评审人员对每一篇论文从选题、立意、论证、文字、结构等方面分别评审,分别给出分数(百分制),每组对评选出的前10篇论文还分别写出了评语。在此基础上,学会召开会长办公会,邀请8位评审人员对每组评出的前10篇论文进行再一次的评审,排出名次,确定获奖等次。最后,按照各地各部门上报论文总篇数和获奖论文篇数相结合打分的原则,分别评选出理论研究最佳组织奖3名。总的来看,20*年报送的论文无论是从数量还是质量都比以前有较大提高,基本反映了学会系统理论研究水平不断提高的趋势,相当一部分调研成果结合实际紧密,立意较高,分析问题比较透彻,提出了一些有参考价值的理论观点和对策建议。显现出三个特点:一是由集体共同撰写的论文较多,在收到的359篇论文中有38篇是由集体共同撰写的;二是由纪检监察机关的主要领导同志撰写的论文较多,共有76篇论文是由设区市、县市区纪检监察机关主要领导亲自撰写的。有六个设区市纪委书记撰写了论文,有的一人就写了多篇,而且质量较高;三是调研队伍阵容不断扩大。以单位报送论文的就有18家。在报送的论文作者中,不仅有纪检监察干部,而且有理论研究专家学者,不仅有党政机关干部,而且有企事业单位的同志。

(二)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促进理论研究成果的转化。一年来,学会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多种方式,促进了理论研究成果的转化,使许多优秀成果进入决策,指导工作。学会坚持以研讨会为平台,以评奖为激励手段,20*年4月28日,省监察学会召开了20*年度理事会议暨理论研讨会。会议总结了20*年学会工作情况,交流学术调研成果,对31篇优秀论文和二个最佳组织单位进行了表彰。根据学会章程推举产生了学会名誉会长。并研究部署了20*年学会工作。各级监察学会积极为会员搭建学术交流平台,通过组织会员参加各种研讨会,座谈会,以及自己举办研讨会,加强学术交流,促进成果转化。南昌、*、宜春、新余、赣州等市监察学会,交通、教育等监察学会分会都召开了本地本系统的理论研讨会,评选了优秀论文。

(三)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活动。一是积极参加中国监察学会华东学联组各项活动。20*年3月29日至31日,学会会长*同志参加了在上海召开的中国监察学会华东地区学术联络组工作交流会暨理论研讨会,会议围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如何充分发挥行政监察作用”进行了交流,我省提交了“发挥行政监察职能促进社会和谐”的交流材料。二是认真开展了对外交流。20*年,省监察学会分别接待了内蒙古监察学会考察组和新疆监察学会考察组,交流、借鉴了各自开展学会工作、活动的经验和做法。通过交流学习,与兄弟省市区监察学会交流了情况,增进了友谊,进一步拓宽了做好学会各项工作的思路。

(四)着力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学会组织的工作能力和水平。省监察学会严格按照《章程》规定开展工作,学会组织进一步健全,各项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坚持召开会长办公会,讨论决定重要事务。认真贯彻国家和省社联、省民间组织管理局的有关规定和文件,自觉接受中国监察学会、省纪委、省监察厅和省社联的领导和工作指导。学会按照社团登记管理办法的要求,及时向业务主管部门办理了学会的年检,及时缴纳了中国监察学会团体会费,按时参加了学会财务审计以及学会银行帐户、机构代码的重新登记等工作。20*年,省监察学会被评为20*—20*年度*社会科学工作先进单位,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吴书琴同志被评为先进个人。

交通治理论文范文第9篇

申论本质上就是一种公务员思维,特别是对于占据“半壁江山”的大作文而言,表面上看似乎考查的是考生的写作能力,实际上我们回归到公务员考试大纲本身,就会看到所谓申论,“主要通过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应试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可见,“文字表达能力”只是申论考查的一个方面,更为重要的在于文字表达的“骨架”,也就是我们所讲的“申论思维”。

无论是申论写作还是接下来的面试答题,思路都是一致的,就是人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到的经典思路,即“三步走”原则:“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第一步,提出问题,概述材料,引出论点;第二步,分析问题,分析原因;第三步,解决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以“2009年下半年北京市公务员考试”申论题目为例,最后一题要求“结合给定材料,以你认为减少交通事故的最重要因素为话题,联系实际,自拟题目,请写一篇议论文。”其中有一篇范文《多管齐下,治理酒后驾车》值得广大备考人员学习借鉴。

文中开篇第一段写道,“近来,酒后驾车引起的社会惨剧频频发生,给不少家庭造成了无法挽回的伤害。酒后驾车也成为人们深恶痛绝的‘马路杀手’,受到社会各方的高度关注。”首先谈到“酒后驾车”的危害是什么,交代文题背景,开门见山,鞭挞鲜明。

其次,在第二段中作者开始分析“为什么”。“酒后驾车屡禁不止,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以下就开始亮明作者的五条观点,思路清晰,语言利索。

文章接下来通过巧妙过渡段,“要从根本上治理酒后驾驶的交通违法行为,需要用多种手段齐抓共管,多措并举,综合治理,方能奏效。”自然引出对策分析,即我们所谓的“怎么办”。

最后结尾提纲挈领升华主题。“总之,要建立酒后驾车违法行为长效管理机制,仅仅依靠交警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全社会造成一种人人监督、人人劝阻、人人管理的氛围。作为机动车驾驶人,要自觉树立为了你和他人的幸福,酒后不开车、开车不饮酒的良好社会公德。这样才能减少酒后驾车的违法行为,人们的出行安全才能得到保障,才能形成一个有序、安全、畅通、和谐的交通环境。”该文结尾呼应了题目“多管齐下,治理酒后驾车”,又进一步阐述了多管齐下的重要性,使得全文浑然一体,简单明了又不失完整。

交通治理论文范文第10篇

一、充分发挥审计教育界的智力优势

审计教育界集中了一大批审计、会计、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审计等专业的教授、学者。他们学有专长,理论功底好,学术造诣高,具有智力优势和人才优势,是推动上海审计事业科学发展的宝贵资源。要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发挥审计教育界在审计理论研究、审计学术交流、审计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上海审计事业科学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一)审计理论研究方面。

一是吸收高校教师参加审计课题研究。就上海市审计局而言,目前承担的课题研究包括审计署重点科研课题、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软科学研究项目、上海市审计局审计科研课题;就上海市审计科学研究所而言,目前承担的课题研究包括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重点课题、审计署审计科研所科研协作课题、上海市审计科学研究所课题;就上海市审计学会而言,目前承担的课题研究包括中国审计学会合作课题、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学会学术课题研究合作项目等。2014年,上海市审计局、上海市审计科学研究所、上海市审计学会共完成各类审计科研课题41项。开展审计课题研究,课题组成员要做到审计人员、审计科研人员、高校教授专家“三结合”,以提高课题研究水平,努力使上海审计科研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多年来,上海市审计局、浦东新区审计局、徐汇区审计局、松江区审计局等审计机关注重吸收高校教师参加审计课题研究,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是鼓励高校教师参加社会招标审计课题研究。2014年起,上海市审计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审计专项课题年度招标,两年共向社会公开招标“国家审计促进政府自身建设的作用和途径研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与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研究”、“大数据环境下的审计方式和技术创新研究”、“审计在法治政府建设中的作用和途径研究”等课题4项,共有7个高校教授专家组成的课题组参加课题投标。高校教师在社会招标审计课题研究中崭露头角。

三是特邀高校教师担任审计科研机构特约研究人员。为加强审计科研队伍建设,2008年12月和2013年3月,上海市审计科学研究所先后两届在全市审计机关聘任特约研究员37人和56人。特约研究员的主要任务是:以优化组合的方式组成课题组,承担审计署下达的重点审计科研课题研究和市审计局立项的部分重点审计科研课题研究;承担市审计科学研究所委托的其他审计科研工作。今后可根据需要,聘请高校教师担任上海市审计科学研究所特约研究员,进一步发挥高校教师在审计理论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四是特邀高校教师参加审计课题立项评审和结题评审。目前,上海市审计局已特邀高校教授参加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审计专项课题立项评审和上海市审计局审计科研重点课题结题评审。今后可更多地特邀高校教师参加审计课题立项评审和结题评审,以加强课题研究质量把关,促进提高审计科研水平。

(二)审计学术交流方面。

一是特邀高校教师参加审计专题研讨会或论坛。2012年12月,上海立信会计学院、浦东新区审计局联合举办“浦东审计创新论坛”,收到良好效果。2015年,中国审计学会将举办“金融审计与区域性金融稳定”等专题研讨会。同时,还将举办以“加强审计创新,完善审计制度、保障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为主题的第三届全国审计青年论坛。上述专题研讨会和论坛将邀请各有关高校教学科研人员参加,以推动深化审计理论研究,加快青年审计人才培养,为审计人员和高校教学科研人员建言献策、展示风采搭建平台,促进审计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二是鼓励高校教师参加优秀审计论文评选。为推动群众性审计理论研究,上海市审计学会坚持每两年组织开展优秀审计论文评选。在2011年至2012年优秀审计论文评选中,高校人员获奖论文有5篇,占获奖论文总数的29%;在2013年至2014年优秀审计论文评选中,高校教师获奖论文有4篇,占获奖论文总数的22%。

三是特邀高校教授举办审计学术报告会。为加强审计学术交流,2011年11月和2012年11月,上海市审计学会举办审计学术报告会,先后邀请复旦大学李若山教授、北京国家会计学院秦荣生教授作“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国家审计”、“关注云计算发展对会计、审计的挑战”学术报告。两场学术报告会作为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学会学术活动月”系列活动,受到听众好评。

四是加强审计科研机构学术交流。目前,除上海市审计局设有上海市审计科学研究所外,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也设有审计研究所。要加强审计科研机构之间的学术交流,充分发挥审计教育界在审计理论研究方面的优势。

(三)审计人才培养方面

一是举办审计业务培训班。2014年,依托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浦东新区审计局在审计业务培训方面作出了探索。2015年,上海市审计局将举办“行政事业单位新财务会计制度与内部控制规范”培训班,邀请上海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教授授课。为加强审计机关审计业务培训,今后上海市审计培训中心可建立高校师资库。

二是举办审计业务讲座。近年来,上海市审计局有关审计业务处分别邀请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南京审计学院、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教师,为审计人员作“资源环境审计研究”、“高校审计研究”、“计算机审计”、“计算机审计中级培训”等业务讲座,促进提高审计机关审计人员业务水平。

三是举办内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培训班。2014年,上海市审计培训中心邀请上海立信会计学院教授,为内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培训班学员讲授“内部控制与监督”课程,促进提高内部审计人员业务水平。

四是举办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考前辅导班和参加高级审计师资格评审。上海市审计培训中心每年邀请南京审计学院教授,为本市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考前辅导班学员作初、中级审计师资格考试考前辅导和高级审计师资格考试考前辅导,受到好评。同时,上海市审计局聘请高校2名教授担任上海市审计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

二、充分发挥审计实务界的实务优势

上海审计实务界具有较为雄厚的审计力量。截止2014年底,在国家审计方面,除审计署驻上海特派员办事处外,另有上海市审计局和17个区(县)审计局,共有审计人员1 023人;在内部审计方面,全市共有内部审计机构1 626个,配备专、兼职内部审计人员5 421人;在社会审计方面,全市共有会计师事务所322家,拥有注册会计师5 830名。审计实务界的不少从业人员毕业于高校审计、会计等专业,努力报效母校是广大审计实务界人员的心愿。审计实务界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高校审计专业在教学、科研、实习、就业等方面的发展提供广阔舞台,努力做审计教育界的坚强后盾,成为审计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基地。

(一)适当参与审计教育活动。高校审计专业教育旨在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高尚的审计职业道德素养,系统掌握现代审计学基本理论及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较强的专业实战能力、能够创造性地从事政府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和内部审计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审计专门人才,为审计实务界补充人力资源。审计实务界拥有一大批实务经验丰富的审计人员,每年完成审计项目数以万计。他们来自审计一线,掌握审计信息和动态,了解审计实践与需求。审计实务界人员适当参与高校审计教学活动,理论联系实际,可以为审计教育注入动力,增添活力。具体参与形式包括审计实务界人员参加高校审计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或担任行业专家,为提高审计教学水平建言献策;担任研究生校外导师,指导研究生论文写作;开设研究生讲座,担任研究生暑期学校或论坛师资,传授审计知识和实务技能;参加研究生招生复试和毕业论文答辩,促进提高审计教育质量。

(二)为高校审计专业教学提供参考资料。审计实务界有着强大的审计法规库、鲜活的审计案例库和有效的审计经验库,可为高校审计专业提供教学参考资料。近几年来,上海市审计局先后编著和公开出版了《审计案例集》、《审计案例选编》;浦东新区审计局先后编著和公开出版了《画说审计》、《审计门诊》、《案说审计》。这些审计出版物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可供高校审计专业教学参考。

(三)为高校审计专业学生提供实践基地。高校审计专业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只有注重实践操作,学以致用,才能学有所成。审计实务界要发挥自身优势,为高校审计专业学生提供实践基地。以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为例,在国家审计方面,目前浦东新区审计局、松江区审计局成为其审计专业学生实训基地或实习基地;在内部审计方面,目前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审计中心成为其审计专业学生实践基地;在社会审计方面,目前立信会计师事务所、沪港国际咨询集团成为其审计专业学生产学研基地或实践基地。通过高校审计专业学生参与审计项目和审计机构审计人员现场带教,使高校审计专业学生接触审计实践,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审计技能,为增长才干、实现就业创造条件。

三、充分发挥审计学会的桥梁纽带作用

上海市审计学会是本市审计科学研究的学术团体,主要涉及全市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领域的理论和实务研究。市审计学会理事会已历经八届,现有个人会员660人,单位会员7个。市审计学会内设学术委员会和秘书处。学术委员会职责是协助秘书处组织、指导研究活动,审定研究成果;学会秘书处具体负责学会日常工作。要充分发挥市审计学会的桥梁纽带作用,为审计界“四路大军”加强审计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共同推进审计事业科学发展搭建平台,搞好服务。

(一)加强市审计学会在高校的组织建设。2008年以来,市审计学会已发展高校人员95人为市审计学会个人会员,已吸纳7所高校审计系(学院)为市审计学会单位会员。在市审计学会本届理事会86人中,高校人员9人,占10.5%;在市审计学会本届常务理事会23人中,高校教授3人,占13%;在市审计学会本届学术委员会11人中,高校教授5人,占45.5%。今后要继续大力发展高校中青年教师为市审计学会个人会员,切实加强市审计学会在高校的组织建设,发挥市审计学会的平台作用,为审计教育界加强与审计实务界的联系创造条件。

(二)培育高校审计理论研究队伍。2013年,中国审计学会对高校审计理论研究骨干情况进行摸底调查,上海高校有10人入选全国审计理论研究人才信息库。2014年,市审计学会在会员中选派3名高校教师参加中国审计学会审计教育分会举办的以“国家审计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作用和途径”为主题的审计理论研究骨干培训班,帮助高校审计理论研究骨干开拓审计研究思路,把握审计理论研究热点。

上一篇:交通规划论文范文 下一篇:交通发展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