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系统管理范文

时间:2023-11-03 17:25:49

交通系统管理

交通系统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空中交通管理;环境分析;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V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6-0106-01

一、引言

现在,正处于全球经济化的环境中,多边和双边贸易逐渐增加,航空运输以安全、高效、快捷、舒适等优点在交通运输体系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全球贸易运输量的40%由空中运输承担,是发展潜力最大、提高速度最快的运输方式,也是经济增长最快的产业。

我国正处于经济飞跃发展阶段,正在全面健康城镇化和小康社会,逐步从民航大国转变成为民航强国,民用航空为我国发展航空运输提供绝佳的发展机遇。民用航空是组成国民经济的重要环节,是国家先导性、基础性产业,快速发展民航业是国家战略和地区规划的组成部分。随着国际交往、对外投资、贸易量的提高,产业结构逐步升级,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的增强,民用航空运输是推进消费、投资、流通、生产全球化的基础。航空运输业能够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也能增加我国的国际竞争实力。

二、我国民航空中交通系统管理的环境分析

(一) 内部环境分析

第一、管理模式。民航空管系统是由三级机构组成的,就是民航局空管局、各个地区空管局以及空管分站(局),根据行政区域不同划分成新疆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中南地区、华东地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等七个空管局,每个地区空管局管理37个空管分局。实行三级运行、两级管理的制度。两级管理就是地区空管局和民航空管局,由于空管分站(局)的物权、财权、人力资源属于地区空管局管理,更多的担任运行和执行机构的责任。

第二、运行模式。民航空管体系现在运用三级运行机制,涉及的主线有三条:塔台管制、终端管制中心、区域管理中心三级保证管制服务;民航局空管局、地区空管局、空管分站的技术保障部门保证设备顺利运行;民航局空管局、地区空管局、空管分站三级的气象中心完成气象服务。由地区空管局和民航空管局的运行管理中心担任运行协调的工作,行使监控和协调的功能。但目前运行模式存在运行中心难以发挥作用、没有协调权威性等问题。

第三、空管保障。我国民航空管起步比较晚,但发展很快,空管体系需要的设备国内的厂家难以满足,需要进口大量的设备。存在的问题包括设备兼容性差、集成度低;设备种类多,要储备很多零件而造成浪费;国家投入资金多,重视建设、轻视维修,没有创造出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第四、人力资源。空管体系包括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管制人员,大部分人员经过高校相关专业的培养。但很多人对职业没有进行规划,经常出现离岗现象。部分领导是专业干部提升的,缺少正规培训以及系统的管理知识缺失。空管是专业性较强的行业,需要综合性、复合性的人才。

(二) 外部环境分析

第一、政治环境。我国“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发展交通运输业和航空产业,在规划基础设施的前提下,建设综合运输体系,构建起现代化、科学的化空中交通管理体系,让我国成为世界第三大航空交通管理中心。

第二、经济环境。2010年我国创造40万亿的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收入达到19109元;2011年GDP达到47.16万亿元,财政收入逐步提高。按照我国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我国GDP总值达到56万亿元。经济发展推动空中交通的发展,2010年我国民航运输总量为528亿吨公里,运输旅客22.68亿人次、贷邮运输量为563万吨,提高了综合运输的能力。

第三、社会文化环境。我国地域广、人口多,改革开放解放了人的思想,更新人的观念,让人有走出去的愿望。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能力和消费结构也不断提高,另外国家调整法定假期,设立长假,更多人愿意出去旅游,这就提高民航的需求量。

三、我国民航空中交通系统管理模式的改革措施

(一)健全监管体系

因为空管行业在国土防空和航空运输中具有特殊的属性,并发挥出重要作用,国家很重视对其的监督和管理。要逐步完善政府空管的监督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由民航局按照法律授权制定行业标准和产业政策,并监督控制行业服务的质量,按照行业具有的自然垄断特性,制定管制行业进入和行业服务的相关要求,并增强监管能力。通过逐步健全行业标准和行业约束机制,引导空管行业增强服务质量,减少服务成本,提升体系效率,增加经济效益,最终促进社会福利的增强。

(二)完善行政与运行关系

按照我国空中管理行业存在的问题,第一要理清政府机关权责,包括民航局、民航直属单位、民航地区管理局以及地区空管局、民航局空管局在行业管理和运行中的关系。真正做到“政事分开”,也就是将原来由地区空管局和民航局空管局行使的管理职能分离开来,实现管理职能和运行职能的分离,将管理职能交与地区管理局和民航局行使,而民航总管理局、空管分局和地区空管局则管理运行业务。这样能够杜绝空管部门既是规章制度的设计者,是安全运行的监督者,也是管理业务的提供者的现状。让政府可以集中精力行使监督管理的职能,并全力以赴建设空管的法规体系。明确权责,统一政令、高效办事、畅通信息,提高空管体系的安全性、统一性、稳定性、可靠性,也能保障空管部门能将精力集中在保障能力和提高效率方面。

(三)调整“一体化”结构

运用管理的“一体化”模式对结构进行调整,增强民航空管系统的保障能力和运行效率。民航空管体系管理“一体化”是指空管内部对物力、财力、人力进行集中统一的管理,人力就是人力资源,只有民航局空管局行政主管是由主管部门直接任命外,其他系统机构和人员都由民航局空管局来设置和任免,第一能够对机构设置进行调整,满足行业发展的要求。第二是按照岗位要求,对人才进行调整选拔,有机的统一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激励。财力就是指财务资金。年度预算由主管部门制定,由民航空管局负责分配、使用预算,并制定投资计划,主管部门对财务进行考核、审计和监督。首先能够增强资金效率,其次能够集中资金,解决问题。物就是基础设施,统一管理基础设施,不但能够紧急调配设备,应对突发事件,也能够确保系统的持续、均衡发展。

结束语:

航空运输是现在全球范围内最方便快捷的运输方式,在发展世界经济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价值,空中交通管理是发展民航的基础和前提,是民航运输体制中重要的环节。但是当航空业务量不断增长时,空中交通管理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难以满足航空运输发展的要求,逐渐成了阻碍其发展的瓶颈。本文重点分析了空中交通体系管理的内在和外在环境,研究出通过健全监管体制、完善行政与运行关系、调整“一体化”结构等措施对空中交通管理系统进行改革,促进航空运输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英伟.民航空中交通安全管理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民用航空.2010(01).

[2] 张海超.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差错成因机理与风险管理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3(21).

交通系统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交通设施管理;交通系统管理;交通需求管理;交通安全管理;专项交通系统管理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交通需求量急剧增长,交通问题日趋严重,很多城市都出现了交通拥挤现象,甚至交通阻塞。如何解决或缓解城市交通问题出路只有三条: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二是采用先进的交通技术,三是实施现代化管理。人们如今已经认识到仅靠修建道路和交通设施来解决交通拥堵是有很大局限的,管理与建设同等重要,并且,交通网络初具规模后,现代化的交通管理对解决交通问题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1 道路交通管理概述

道路交通管理指的是以交通活动为管理对象,以发挥道路交通系统最大效益为目的综合性管理。交通管理是为了实现交通的高效、便捷、舒适,而采取的疏导、控制、调节道路交通系统的各种交通方式方法的总称,综合协调人、车、路所构成的道路交通系统中各交通元素之间的社会关系和自然关系。

1.1 道路交通管理影响因素分析

道路的多方面、多层次的属性和特征决定了道路交通管理的复杂性。道路交通管理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八个方面 [2]。

(1)道路功能及等级

(2)交通结构和强度

(3)区域路网形态

(4)行人和非机交通强度

(5)道路所处区位

(6)交通战略与政策

(7)专项交通系统方案

(8)交通事件

1.2 道路交通管理模式分类

按管理对象的不同,道路交通管理内容可以分为5部分:

(1)交通设施管理

交通设施管理是作为交通管理理念的直接的表现手段和形式。交通设施主要是从空间和时间上对交通流进行管理和调节,确保道路交通的安全畅通。

(2)交通系统管理

交通系统管理是对交通流的管理,通过管制和合理引导,使交通流在道路网络上分布合理,均匀交通负荷,缓解路网交通压力。

(3)交通需求管理

交通需求管理是对交通源的管理,通过道路沿线土地利用控制、经济手段、交通方式引导策略来控制交通结构,影响交通参与者对交通方式、交通时间、交通地点等的选择行为,使交通需求在时间、空间上均衡化,以在交通供给和交通需求间保持一种有效的平衡,使交通结构日趋合理。如降低公共交通费用以其优先的政策,对小汽车使用者实行拥挤收费的政策。

(4)交通安全管理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是通过对道路交通系统中的安全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评价,采用综合的交通安全管理措施予以管理控制,使道路交通系统产生危险的可能性和危险产生的损失降低,从而使道路交通系统达到最佳的安全状态。交通安全管理包括事故管理、隐患管理等。

(5)专项交通系统管理

主要包括步行系统、非机动车系统、公共交通系统和货运系统等以道路交通为载体的专项交通系统管理,从独立系统内部优化资源配置、交通秩序。

2道路交通管理措施

2.1 交通设施管理

交通管理设施包括:交通标志、交通标线、物理隔离装置、交通信号控制设备、交通违法监控抓拍设备等。

交通安全设施包括:防撞护栏及防撞柱、防眩装置、视线诱导设施、颠簸路面(减速带)、公路反光镜等。

交通服务设施包括:停车场、加油站、紧急电话等。这些服务设施要科学设计,制订布局规划方案和管理方案,确保安全和便利。

2.2 交通系统管理

交通系统管理主要是针对城市交通系统的瓶颈,对交通流进行科学合理的组织和引导,制定各种政策措施疏导交通流,以保证交通运行的正常。

提出“区域交通组织系统优化”的概念,改善重点地区的交通组织状况。通过采取交通组织调整、完善交通设施,把局部问题、点、段的问题放在路网中、区域中研究。建设综合性枢纽,有效地将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地面公交、汽车停车和商业布局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缩短乘客的换乘时间,方便了乘客活动,也促进了物业的开发;综合性枢纽建设还有助于交通的合理组织,提高交通安全性。

2.3 交通需求管理

在交通供应能力一定的前提下,交通拥挤程度就由交通需求来决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交通需求迅速增加、城市交通拥堵不堪的状况,面对治理交通拥堵,要制定相应的交通需求管理政策。

优化城市交通结构,坚持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从我国现在的国情来讲,就是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鼓励高乘载率汽车的使用,限制低乘载率车的使用。对高乘载率汽车开辟优先专用车道,对于我国目前的公共交通的发展尤为重要,在我国应该加大力度开辟公交专用线或公交专用道。在大城市的新城进入城区的边缘地区建立方便的公共交通换乘枢纽,建立足够的停车场。这样,新城居民可选择把车辆停靠在枢纽停车处换乘公共交通,同时享受低价或免费停车服务。实行车辆在进入特定区域收费制度,小车在局部地区禁行措施等。

2.4 交通安全管理

交通安全管理是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和相关组织依靠人民群众,在科学理论指导下,依据有关规定对人、车、路、环境和信息等基本要素进行服务、协调、规划、组织、评估和控制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以人为本、生命至上是交通安全管理的核心追求。道路交通安全的基本特征是人、车、路、环境及信息等要素的全面协调。有序、安全、畅通与和谐是交通安全管理追求的目标。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是交通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交通安全文化建设是交通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社会化管理是交通安全管理的根本途径。政府主体责任制的建立与实施是交通安全管理的根本保障。

2.5 专项交通系统管理

主要包括步行系统、非机动车系统、公共交通系统和货运系统等以道路交通为载体的专项交通系统管理,从独立系统内部优化资源配置、交通秩序。

如货运交通组织主要考虑铁路枢纽集散货运、重工及物流园区货运、城市货运和过境货运等方面,采取的管理措施如下:合理组织过境交通,通过道路标志系统诱导和路权的限制,过境货运车量不得径向穿越城市;设置城市货运交通限制区以减少货车对城市客运交通的干扰;结合铁路枢纽的规划布局,规划专用的货车通道;积极发展货运出租车等。

3 结束语

本文分析了道路交通管理的影响因素,按管理对象的不同,介绍了道路交通管理的5个部分:交通设施管理、交通系统管理、交通需求管理、交通安全管理以及专项交通系统管理。在相对完备的管理功能体系的指导下,采用合理、高效、有力的管理方式作支撑,在实践中灵活合理地实施,使得道路交通管理形成良性动态控制反馈,有利于优化我国复杂多变的交通环境。

4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刘银红.世界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分析与评价[D].北京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11

[2] 李定,范文博,蔡美玲.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功能分类研究[J].交通与运输,2006:52-55

[3] 张新海.论交通安全管理的基本要义[J].政法学刊.2009,26(4):101-104

[4] 夏苏安.加强城市交通系统管理合理解决城市交通拥堵[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7,7:10-12

交通系统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城市交通;交通管理;规划设计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如何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了保证城市交通合理、有序的可持续性发展,就必须从城市交通系统的内在机制及其与外部环境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出发来进行合理的交通管理规划。具体而言,应从城市结构与土地利用、城市交通结构、城市交通网络的完善与充分利用三个层次,从供给和需求量方面解决问题。因此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是城市总体规划设计中重要的环节,制定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也就显得十分必要而迫切。

一、城市交通需求管理规划方案设计

城市交通需求管理是政策性管理,通过交通政策的制订与实施来影响整个城市的出行交通总量。城市交通需求管理方案设计要包括城市交通需求总量分析与控制、城市交通结构管理与优化和道路交通运行组织三个方面。

(1)城市交通需求总量分析与控制。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居民人均收入的增加,城市交通需求总量和机动车的拥有量将会继续增长,但由于城市土地资源有限,道路规模不可能无限扩大。因此,针对交通供给与交通需求的矛盾,可从两个方面加以分析:一是从城市交通系统内部结构、功能、特性出发,分析具体城市道路网络系统(包括道路、停车场等交通基础设施)所能适应的交通需求量;二是从城市交通系统发展的外部环境特性出发,分析在一定的资源约束和环境保护目标条件下,城市交通系统可能的发展规模及容许的机动车保有量。

(2)城市交通结构管理与优化。根据交通调查得到的当前城市客运交通结构状况及未来城市交通需求发展预测结果,科学地运用城市交通需求管理策略与管理措施,制订当前交通结构合理引导及未来交

通结构优化的政策性实施措施及发展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方法及应用研究战略。在城市交通结构管理与优化过程中,通过对本城市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建设速度、车辆拥有量发展速度及车辆结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提出各年度各类车辆拥有量控制规模及各阶段各类车辆拥有量发展速度控制值。

(3)道路交通运行组织规划。城市道路交通运行组织是城市交通管理规划的主体之一,道路交通运行组织涉及到交通需求管理和交通系统管理两方面的管理措施,可结合具体的道路网络及交通流量、流向,综合运用交通需求管理、交通系统管理策略及措施(如局部区域内道路在某一时段内禁止某种车辆通行或出行、单行线、公共交通专用线、各种禁行线、交叉口转向限制等)。制订交通运行组织方案,合理组织交通流,均衡交通负荷,从而提高道路网络运输效率。

二、城市交通系统管理规划方案设计

城市交通系统管理是一种技术性管理,通过对交通管理硬件设施的建设及相应技术措施的实施,来提高交通设施容量,均衡交通负荷。道路交通系统管理措施是城市交通管理方案实施的基础,在制订城

市交通系统管理规划方案时,应根据规划方案的要求和当前管理设施的建设现状,制订出管理设施的建设规划方案。城市交通管理规划主要包括道路横断面交通设计与管理、道路交叉通设计与管理、道路交通标志标线设计与管理、交通信号灯优化设计等内容。

(1)道路横断面交通设计与管理。道路横断面是由车行道、人行道、绿化带以及分车带等部分组成,对道路网络中交通拥挤严重或根据预测在未来可能出现严重拥挤的道路路段,应进行道路横断面交通功能设计。横断面交通功能设计的主要任务是根据道路的等级、性质和红线宽度以及有关交通资料,确定各组成部分的宽度,并给予合理的布置,使道路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2)道路交叉通设计与管理。对道路网络中交通阻塞严重或根据预测在未来可能出现严重阻塞的交叉口进行专门的交通设计,包括道路交叉口几何设计、交通渠化设计和行人过街道设计等,以提高交通阻塞地区的通行能力,缓解城市交通紧张状况。在交通系统管理规划中,应根据现状的或预测的交通量,提出道路网络中各交叉通管制方式(信号控制交叉口、无控制交叉口、环形交叉口、立体交叉口及优先管理交叉口)的选型与建设方案。

(3)道路交通标志标线设计与管理。道路交通标志标线给道路使用者以明确的交通管理规划方案设计及方案评价是交通管理规划过程的重要环节。规划方案的设计是在掌握现状交通信息,分析出其存在问题,并预测未来交通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的;规划方案评价是对未来交通运行情况的模拟过程,是建立在掌握现状及未来交通信息基础上的,通过分析交通管理措施对交通流的影响,预测交通管理措施实施下的交通运行指标,分析是否达到了管理目标。

(4)交通信号灯优化设计。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中,应对现状信号交叉口的配时效果进行检查,结合交叉口渠化设计对现状交通矛盾突出的信号交叉口信号控制形式和配时方案提出近期改进方案;根据城市道路网建设规划成果提出干道交通信号协调控制设想;并提出远景城市区域信号控制系统建设目标和分阶段实施计划。

三、城市交通管理规划方案评价

交通管理规划方案评价的主要目的一是分析交通管理措施如何影响城市交通结构及网络交通流;二是预测交通管理措施下的城市交通系统交通流运行指标;三是分析交通管理方案是否达到预定的管理目标,从而避免交通管理的决策失误,对管理方案的最终确定和滚动调整起决定性的作用。城市交通管理规划方案的评价过程包括:

(1)城市交通管理规划方案信息化处理。

交通管理规划方案的评价过程是借助于计算机所进行的交通仿真模拟过程,整个过程必须借助于交通系统分析软件进行。因此,首先必须把城市交通管理方案抽象为计算机能识别的信息,即信息化处理,包括道路网络信息化处理及交通管理措施信息化处理。

(2)交通管理措施下的交通流量分配模拟。

交通管理措施下的交通流量分配模拟是城市交通管理规划的核心技术。交通流量分配模拟的关键是交通分配预测。交通分配就是把各种出行方式的空间OD矩阵(由预测阶段获得)分配到具体的交通网络上。通常交通分配模型分为平衡交通分配模型和非平衡交通分配模型。

(3)城市交通管理规划方案效果分析。

交通管理规划方案评价的指标体系取决于规划要达到的目标。对于某些局域性的交通管理规划方案(某个局部区域、某条道路或某个交叉口的交通改善管理方案)的评价,应从两个方面来评价管理方案的效果:一是对整个城市的总体交通质量改善的评价(如总体交通负荷、平均车速、平均延误、网络交通流的均衡性等几个常用指标),二是重点考虑所研究范围内的交通改善。评价指标可根据方案目标而定。

四、结束语

当前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面临着严峻的形势。通过提高道路交通管理水平来缓解城市交通问题,已经为多数城市所接受。但是交通管理工作不应只是忙于解决已经出现的各种交通问题,还应站在战略高度结合城市规划和城市交通规划超前研究交通管理对策,即制定交通管理规划,实现长效管理。制定交通管理规划是提高交通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炜,徐吉谦. 城市交通规划理论与应用[M]. 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1998.

[2]巾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GB50220-95)(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5:24-26.

[3]肖秋生,徐慰慈.城市交通规划,人民交通出版社,1990.

[4]李旭宏.道路交通规划,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

交通系统管理范文第4篇

有没有这样的专门研究呢?北京交通大学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吴建军告诉记者:“复杂性科学可以为我们研究这些复杂问题提供强有力的工具。”而吴建军从事的正是这一复杂性研究,他从交通系统的科学问题入手,围绕城市交通管理的复杂性展开了一系列深入研究。

2004年,吴建军硕士直博,师从高自友教授。吴建军说,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导师及其团队的影响。从论文选题到前沿文献的获取,导师都给予了吴建军详细的指导。为了汲取科学研究素养,培养自己独立开展研究的能力,吴建军总是抓住每一个机会,积极参与国家级高水平项目的研究。同时,他也常和导师交流讨论专业热点问题。正是这些无形中的点滴积累,吴建军得到了快速成长。

博士期间,他便主持了北京交通大学第一批优秀博士论文创新基金和北京交通大学专项研究员基金,并获“北京交通大学五四奖章”“北京交通大学优秀研究生”等多项荣誉称号。其毕业论文获2010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博士毕业以后,吴建军按需要加入到了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基础理论研究团队工作。为了弥补自己在轨道交通知识上的缺陷,他决定从最基础的课本知识开始学习,积极参加讨论班,并通过各种学习、研讨及现场锻炼等途径不断补充自己。

有心人,天不负。十多年的深入研究,吴建军在城市交通系统管理与优化、城市交通网络结构复杂性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多项重要前期科研成果,在国际上最早将交通出行行为科学与复杂性科学理论相结合,从理论建模、新算法设计和数值模拟等方面对交通系统管理中的基础理论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部分解决了一些国际公认的难题,丰富了交通系统科学理论的研究范畴。

基于城市交通出行者行为科学及复杂网络相关理论,吴建军构建了一系列出行行为影响下的城市交通系统管理与优化模型,从新角度研究了网络拓扑与流量承载力的关系难题。结合宏观路网与微观个体出行行为复杂性以及车流在路网上的运行特征,吴建军首次基于网络复杂性科学,构建了复杂交通网络上的交通流传播与级联效应模型。以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为研究对象,他还研究了城市轨道交通线网间首末班车换乘衔接问题,为城市交通系统的信息化与智能化提供理论模型与方法上的支撑,部分解决了如何处理交通枢纽均衡利用这一现实问题。

交通系统管理范文第5篇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区道路智能交通系统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提高道路智能交通系统的覆盖率,提升道路交通管理科技水平,经研究,现就我区今后道路智能交通系统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对全区道路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实施统一规划

(一)道路智能交通系统是指:将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讯技术、传感技术、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道路交通管理体系,而建立起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主要用于监控道路交通秩序,提高道路交通安全,实行道路交通智能化和信息化管理,提升道路车辆通行效率,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道路交通管理系统。该系统具体由信号控制系统、视频监控系统、非现场执法系统、信息采集及诱导系统等各类智能交通子系统组成。

(二)全区道路智能交通系统规划主体为区交通运输局,并负责区本级投入的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工作。市公安局交通巡逻警察支队大队(以下简称:交巡警大队),负责协助区交通运输局形成全区统一的道路智能交通系统规划,并报区政府同意,逐步加以实施,以实现对全区道路智能交通监管全覆盖。

(三)交巡警大队要将以下情形,纳入区智能交通系统管理范围:

1.设置交通信号灯控制的路口,但未纳入区智能交通系统管理的;

2.道路交通事故多发路段或路口;

3.机动车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情况严重的路口或路段;

4.限制车辆通行、单向行驶等实施交通管制措施的路段;

5.其它有潜在需要智能交通设施的路口或路段。

二、统一全区道路智能交通系统技术规范

(一)区范围内的道路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技术标准,要严格按照道路智能交通系统相关国家标准和公安行业标准,以及《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交通系统示范工程技术标准》执行。道路智能交通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等应由具备相应资质和技术力量的单位实施。

“三同时”,是指道路智能交通设施必须与新建、改建、扩建的主体道路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二)区交通运输局、镇(街道)、开发区、园区(站区)、村(社区)在建设智能交通(监控)设施和道路新建、改建、扩建时,要充分听取交巡警大队的意见,统一道路智能交通(监控)设施的技术规范,按照“三同时”要求,确保全区所有道路、路口的设施和信息接入到交通指挥分中心,不断提高区交通管理科技水平。

三、推进道路交通监控信息资源的共享

市公安局分局、交巡警大队、区交通运输局按照“监管平台统(同)一、技术规范统一、信息管理统一、资源共享统一”的要求,加强全区范围内技术监控设施、道路智能交通设施的整合利用,努力实施智能交通设施与治安监控、校车管理、客运车辆管理、危化品运输车辆管理、工程运输车辆管理等信息系统的对接,并利用监管平成信息交换、共享,逐步在全区范围内建立一个能够融合多种设备技术、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道路交通、治安监控、车辆运输等管理功能的智能化联网监控系统。

四、道路智能交通系统规划建设管理职责分工

(一)区交通运输局职责:会同交巡警大队统筹协调全区道路智能交通系统的规划管理工作,编制和汇总年度建设计划,上报区政府同意后实施。同时负责区本级投入的道路智能交通系统的组织实施工作。

(二)交巡警大队职责:会同区交通运输局制定全区道路智能交通系统规划,制定道路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年度需求方案。会同区交通运输局负责全区道路智能交通系统验收和使用管理工作,采取切实措施,把好智能交通设施建设的质量关和技术关。负责已接管的道路智能交通设施的使用管理,编制年度维护资金预算,并报区政府同意实施。

(三)道路建设单位职责:按“三同时”要求,积极听取交巡警大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做好道路智能交通设施的设计、施工、安装调试以及接入工作,资金纳入工程预算。通过验收后,及时向交巡警大队移交本单位所建设的道路智能交通设施,并向区交通运输局备案,负责设施移交前的管养维护工作。

(四)区财政局职责:负责筹集道路智能交通系统建设资金(新建、改建、扩建道路项目随路建设的资金除外)以及智能交通设施的维护、更新资金。

交通系统管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小城市;交通管理;规划;研究

中图分类号:U121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新昌县位于浙江省东部,绍兴市东南。近年来,新昌县用地建设由原来的老城区逐步向七星新中心和南岩工业区推进,同时机动车保有量以平均每年20%的速度增加,导致新昌县城区内 “行路难、停车难”问题比较突出。

为改善城区道路交通的混乱状况,提高交通管理水平,我大队编制了新昌县交通管理规划。

1 编制目的

充分发挥交通管理效能,科学组织,合理限制,均衡调控,充分挖掘道路交叉口、路段、网络的交通容量潜力,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强交通需求管理,合理控制城市交通总量。制定科学、实用、完善的交通管理政策和执行保障体系。

2 现状交通特征与问题

(1)出行特征

新昌县居民日均出行次数3.77次,平均出行时间约16分钟,步行和非机动车仍是新昌县居民出行的主要方式,比例高达75%,机动化发展水平增速较快,私人机动化出行方式比例持续上升,公交发展相对滞后,分担率不足10%。

(2)道路设施

出入境车辆需穿越新昌县城区,对新昌县城区城市交通影响较大,出入境交通与城市交通不能较快地分离。老城区道路建设时间较久,路网结构不合理,东西向道路供给不足,出现瓶颈。道路宽度较窄,横断面多为机非混行一块板式,大多道路没有设置机非隔离带。部分节点设计存在问题,交叉口渠化设计不合理。

(3)公共交通

新昌公共交通以公共汽车为主体,辅以出租汽车和人力客运三轮车。公交车站多为直线式,公交车站位置设置不合理,公交进出站对城市交通干扰大;另外人力客运三轮车占用机动车道行驶,乱穿马路,对道路交通通行存在影响。

(4)停车

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发展,使得新昌停车设施出现了严重的“增量未决、旧帐未清”的状况,导致目前新昌县各类小区、公建停车情况均十分紧张,一些建设年代较早的住宅、公建没有设置停车泊位;一些建设年代较晚的住宅、公建虽然建设了停车泊位,但随着居民、员工拥有车辆比例的不断提高,停车供需矛盾也相当突出。

(5)交通流特征

新昌县老城区道路上车辆主要为非机动车、摩托车和小客车;其中非机动车所占比例最高,为36%,摩托车次之,约占28%,小客车第三,占27%。

老城区交通流分布不均匀,大多路段交通压力不大,道路运行状况较好,少数路段集中了主要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出行量。

(6)交通管理

目前,城区主要采用信控路口、单行线、隔离和人工的管理方式。

2 新昌县交通管理规划方案设计

交通管理主要包括交通需求管理和交通系统管理两个方面。交通需求管理是对交通源的管理,是一种政策性管理,交通需求管理影响城市交通结构,削减不必要的交通需求,减少道路交通流量,从而缓解交通紧张局面。交通系统管理是对交通流的管理,是一种技术性管理,交通系统管理通过对交通流的管制及合理引导,使交通流在道路网络上重新分布,均匀交通负荷,提高道路网络系统的运输效率,缓解交通压力。

(1)交通需求管理规划方案

交通与用地协调发展

进一步改善七星城市中心、老城区及南岩工业区等地的交通区位,促进城区职能向七星片区转移,形成城市新中心,完善、提升南岩组团地区工业产业物流体系,促进南岩产业发展;加快城市中心、城市次中心之间交通联系的建设,实现七星与老城区的一体化发展;加强和完善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同步编制各层次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与交通规划;完善新建或改建项目的交通影响评估制度等策略,合理调整城市居住人口和工作岗位的分布,尽可能地均衡区内交通量分布,有效控制交通需求。

区域差别化

根据城市布局和用地,实现停车设施供应的区域差别化和使用类别的差别化,城市中心区、保护区、风景区和城市新发展区域在各类停车建设指标、费率、管理政策上采取差别化管理。

优化城市交通方式结构

通过合理设计步行街道、灯控过街方式,提高和完善步行交通环境;对城市自行车采取因势利导的方针,在老城区内积极建立自行车交通网络,充分发挥自行车交通方式便捷、无污染等独特的优点;加强出租车发展政策研究,制定合理的票价水平;在未来应采取相关措施严格限制进入老城区的小汽车数量。

交通政策

采取错时上班、弹性工作制、夜间货运等行之有效的措施,避开交通高峰和交通流量集中所造成的交通压力。发展智能交通系统,以高科技加强管理。

(2)交通系统管理规划方案

道路横断面设计与管理

针对新昌目前道路功能研究不足,车道宽度普遍较宽的问题,制定新昌县道路横断面设计的原则,总体来说,车行道宽度一般为3.5m,非机动车道宽度为2.5m和3.5m,主要干路机非隔离,双向4车道,次要干路为双向2-4个车道,尽可能保障机非划线分隔。

道路交叉口设计与管理

交叉通设计与管理相对于道路基础设施建设而言,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便于采用的措施。根据信控交叉口、无控交叉口和环形交叉口三类,对新昌城区50多个路口进行规划设计。主要路口设置4进2出和3进1出,老城区内路口展宽难度大的,采取3进2出和2进1出。

交通信号灯优化设计

结合交叉口渠化设计对现状交通矛盾突出的信号交叉口信号控制形式和配时方案提出新昌近期改进方案;根据城市道路网建设规划成果提出干道交通信号协调控制设想,对于鼓山西路等主线通行通流要求较强的干路实行绿波线控;并提出远景城市区域信号控制系统建设目标和分阶段实施计划。

区域交通组织

从区域交通、系统最优的角度进行区域交通的协调组织。包括采取道路分级管理、单行交通、禁左等限行组织措施等。重点研究了新昌县老城区现有道路条件及交通背景下东西向主要干道的单向交通系统。

停车交通管理

近期以扩大停车场供应为主,停车需求管理为辅,远期以停车需求管理为主,停车场建设为辅的策略。为确保不欠新帐,严格执行浙江省停车配建标准《城市建筑工程停车场(库)设置规则和配建标准》。

旅游交通管理

由于新昌县旅游资源与城市紧密结合,因此通过设置科学合理、连续、系统的交通标志指示系统,确保旅游景点与对外交通上三高速等有较好的连接;对外连接主要道路上设置有能满足旅游交通需求的交通设施,保障对外交通的快速、安全;景区周边规划设置足够的停车设施,保障旅游车辆有足够的停放空间等措施,合理引导旅游交通,确保旅游交通与对外交通枢纽衔接顺畅,减少旅游交通与城市内部交通的冲突。

(3)道路交通管理保障体系设计

通过建设城市交通指挥中心、加强交通管理警力和装备配置、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管理者素质、加强交通法规与安全宣传等方面构建新昌交通管理保障体系。

7 结语

小城市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因此交通管理的要求与大城市也有较大区别。本文依托新昌县交通管理规划工作和城市自身特点,避免了全面照搬大城市的交通管理规划模式,提出了适合小城市自身的交通管理规划体系。

参考文献

[1]杭州市综合交通研究中心. 新昌县城区交通管理规划[R].杭州:杭州市综合交通研究中心,2011.

[2] 王玮等 城市交通管理规划指南[R].人民交通出版社.

[3]刘君健. 小城市交通管理规划方法及应用研究 [R] 2009.

[4] 杨佩昆.交通管理与控制[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5.

[5] 杨晓光.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指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交通系统管理范文第7篇

关键词:城市交通;智能监控

中图分类号:U1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在发展加快的国家比较明显,城市交通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城市化进程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我国现阶段,国民经济高速的增长,城市化进程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城市交通事业的要求不断的提高,特别是在我国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交通普遍存在问题,其主要体现在交通事故、环境污染及交通拥堵等,而智能监控可以有效的解决城市交通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

一、城市交通面临的新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我国城市交通事业中存在的问题只要有以下几点:

1.交通管理技术落后

现阶段,国外发达国家为了提高城市交通道路面积的利用率,对城市交通管理措施的科技含量非常重视。而在我国城市交通系统管理中,城市交通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与欧美国家比较,其发展比较落后。城市交通系统的现代化设施很少,并且在城市交通系统历史和认识等方面上存在严重的不足,延缓了我国的城市交通控制管理和交通安全管理的发展。

基于对城市交通系统存在问题严重性的认识,到目前,全国大多数城市引入国外的城市交通管理技术,但是其中还是缺乏根本的核心技术,不能广泛实现城市交通系统区域控制和干道协调控制在内的先进的技术手段,导致城市交通系统存在问题较多。

2.交通供需矛盾

城市中交通系统供需矛盾不断的增大,城市交通系统问题突出:一方面,车辆近年来不断的增长。而另一方面,城市交通系统面积非常有限、政府财政投入城市交通事业相关领域不足,所以即使城市交通事业建设大力发展,其速度也远远小于车辆的增加速度。

二、综合智能监控系统体系结构研究

1.基于信息技术的交通监控系统开发

信息技术,包括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和软件工程技术等,是实现城市交通系统的监控技术核心,基于信息技术实现城市交通系统的监控和运营自动化,将城市交通系统各组成部分进行有效的集成,使城市交通系统呈现出各组成要素所没有的整体功能。城市交通系统信息技术的核心作用体现在:

(1)通过信息技术对由个体分散的城市交通系统进行整体组合,帮助城市交通系统个体充分了解相关的宏观状态,从而促使城市交通系统行为合理化,在一定程度上使整个城市交通系统得到协调。

(2)通过信息技术增强城市交通系统管理水平,交通信息的及时采集、传送和分析,使得城市交通系统的管理者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科学的决策,利用城市交通系统管理水平的提高达到提高城市交通系统运行效率的目的。

(3)通过信息技术将城市交通系统与整个社会经济系统进行有效的结合,城市交通系统信息融入供应链的信息流之中,将推动城市交通系统真正成为供应链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城市交通系统信息更加贴近并融入居民生活,将有利于各种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

2.智能监控平台体系结构分层设计

在确定城市交通监控系统框架结构方案中所采用的基本技术是面向对象的交通系统结构分析技术。所谓对象是城市交通系统中的基本要素,其特征包括其中存储或产生的信息,以及在城市交通监控系统确定的边界条件下所能够进行的信息加工基本操作。对象之间具有信息交换关系和逻辑关系,在城市交通监控系统中采用网络图的形式在对象概念的基础上描述城市交通系统的结构,将有助于我们在众多参与者中间建立有关城市交通监控系统结构的共同语言。

城市交通监控系统采用层次分级结构设计,常见的如两级结构、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

两级结构:中心级和路口现场级,如图1.所示。以城市交通路口为基本组成单元,通过无线网络等网络平台,将城市交通监控系统各个终端的交通信息上传到监控中心的数据库,集中处理后,将城市交通系统控制信息再通过网络平台发给各路口级,通过信号灯、信息城市交通监控系统等调节交通流。

图1.两级交通监控系统框架示意图

两级划分的城市交通监控结构的弊端主要体现在,划分层次模糊,星网结构比较简单导致城市交通系统数据链拥挤,不容易及时处理复杂的城市交通系统的信息,城市交通系统智能化程度难以实现高水准。所以,在此基础上,城市交通系统中应用多采用三级或更多级的城市交通监控系统进行层次划分,引入城市交通监控区域级,对中大型城市交通或大地区级交通采取划区域监控。城市交通监控系统区域级监控本身相当于一个二级监控中心,具有一定的城市交通系统信息处理的独立性,隶属于城市交通监控系统监控中心,这样就更好的理顺了城市交通系统信息的通信、处理、控制的结构。

三、市场应用广阔

智能视觉城市交通智能监控系统将图像信息与其它背景知识相结合,能快速提取复杂城市交通系统环境中的有用信息,进而产生合理的城市交通系统规划与决策。在城市交通系统中行车安全、车辆监控、自主驾驶、交通数据采集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国外在自主驾驶方面有:日本Honda的ASV系列和三菱汽车Mjtsubishi;由于现实生活中的城市交通道路中千差万别,因此城市交通道路障碍检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模式识别问题,目前仍不存在通用的城市交通道路检测系统,可以将其进行简化,在城市交通系统中作为驾驶辅助功能。同时由于城市交通系统标志中包括许多重要的交通信息,如驾驶前方城市交通道路状况的改变、驾驶行为限制、速度限制等信息。城市交通监控系统有效的融合城市交通标志的信息,在城市交通系统中形成智能提醒、自主驾驶系统,有效的保障行车安全。

主动安全方面有:欧洲戴姆勒、德国大众的城市交通主动安全系统;例如改善恶劣天气条件(雨/雾等)或者夜间驾驶中城市交通之智能监控系统的图像质量,城市交通监控系统可以有效的检测行人车辆等障碍物、保证行车安全。

车辆监控方面有:IOimage、ObjeCtVideo公司等的系列产品,国内也有城市交通路侧式的电子警察系统,主要应用在黑名单稽查、超速抓拍、交通违章检测和缴费稽查。城市交通智能监控系统实时跟踪场景中的多个车辆,并对每个车辆的牌照进行识别。

交通数据采集方面有Autoscope公司的对车流量、占有率、密度、速度、车间时距等交通数据的自动采集系统。通过对城市交通智能监控视频流中的车辆进行检测和跟踪,对车道流量进行计算,对车辆的平均车道占有率、车队长度、平均车速、平均车间距等交通信息,对车辆逆行、车辆慢行、车辆掉头、交通堵塞、车辆停驶、违章变道、车辆倒车等交通事件进行报警。

可见,城市交通智能监控技术在智能交通领域应用广阔,随着算法研究的进一步成熟,将逐步走向产业化。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交通系统中的智能监控技术应用非常广泛,从城市交通系统中地面固定的车牌识别、流量监控到便携的电子警察、道路侧面监控,以致最终城市交通智能监控系统可以安装到车辆上的行车辅助、主动安全系统,无不以机器视觉、模式分类的技术为核心,针对不同应用场景来实现具体应用,交通智能监控系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王佳.“3G”技术在城市智能公共交通中的应用[D].大连交通大学,2012.

[2]徐尉.基于物联网的智能节能与智能交通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南京邮电大学,2013.

[3]刘启明.物联网在城市交通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

[4]王清波.城市隧道智能监控系统及交通数据智能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3.

[5]李国帅.智能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应用探讨[J].交通标准化,2013,23:150-152.

交通系统管理范文第8篇

1交通系统人事劳资管理现状

1.1员工积极性很难提升

现阶段,交通系统人事劳资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也正因如此,导致员工积极性很难得到提升。从人员的提升情况上看,部分管理人员主要遵循论资排辈的原则,其次考虑的才是工作能力,致使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无法提升,尤其对于充满理想、抱负的年轻员工而言,他们认为自己提升的可能性小,甚至对工作失去信心,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员工的办事效率与能力。

1.2员工队伍建设不合理

从交通系统员工队伍上看,部分管理人员在处理事情上,存在拖拉的现象,部分业务人员对业务工作还不够熟练,没有将专业内容完全掌握,对交通部门的工作有很大影响,同时也影响到人事劳资管理工作的进行。

1.3工资待遇问题

社会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在社会发展的同时,物价也明显上涨,这就要求交通系统管理部门对员工工资进行调整,如果长期未调整员工工资,则会导致员工工作热情消退,降低工作满意度,无法调动员工积极性。

2交通系统人事劳资管理的创新与发展分析

通过分析了解到,目前的交通系统中也存在一些人事劳资管理不合理的现象,为此,必须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改善这种现状,促使人事劳资管理工作变得更加科学化、合理化、规范化。

2.1引入更多专业化人才

就交通系统而言,必须引入更多专业人才,利用更加精细化的管理理念,使人事劳资管理更合理化与精细化。交通系统内部人员可以开展相关的业务培训,对员工进行引导,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鼓励员工多阅读专业书籍,并参与培训。员工可以利用工作之外的时间,参考相关书籍,促进自身业务水平、业务能力的提升。除此之外,高层还可制定人才引入制度,争取更多符合要求的人才,对于高速公路而言,其典型行业文化就是微小服务,通过构建良好的文化氛围,可以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服务。加强力度对员工进行培训,有利于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建立专业人才队伍。在教育培训开始前,要明确教育目标,制定教育计划,加大培训力度,鼓励员工参与到培训活动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并在工作中不断创新。

2.2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为了使人事劳资管理更合理化,必须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为员工提供公平竞争的平台,注重他们的工作能力,在人员提升时,要遵循末位淘汰的原则。对于业务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的员工,必须要给予相应的奖励,如果员工态度较差,对待工作不够认真,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作,则可将其奖金扣除,员工的工资由其工作能力与工作态度决定,通过采用这种管理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员工工作的主动性与热情。交通系统内部要做到权责明确,不能出现岗位职责混乱的情况,要将责任明确到个人。通过建立完善管理制度,能够使人员流动与人员安排更合理,实现人员的合理配置,调动员工的创造性、主观能动性,促进交通行业的发展。管理人员要不断总结管理经验,实现员工制度化,为劳动结构赋予先进化的特征,符合时代对人才的需求。

2.3对管理人员严格要求

交通系统管理人员要将专业知识完全掌握,拥有良好的工作技能,同时具备高度责任感。在人事劳资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需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遵循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职工提供更好的服务,指导并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尤其的工资、工作等与他们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增强员工的安全感。另外,作为管理人员,还要遵循公司的规章制度,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在管理中要公平对待每位员工。当发现员工在专业技术上存在问题后,必须用员工可以接受的方式指出问题,并鼓励其改进,对工作方法进行完善。人事劳资管理工作非常繁琐,也十分复杂,管理人员必须尽全力做好这项工作,并积累工作经验,不断完善自我。

2.4规范员工行为

交通系统涉及到的工作较多,员工数量也非常多,这就加大了管理人员的管理难度,为此,必须采取措施规范员工行为,提高人事劳资管理质量。管理人员要遵循单位的考勤制度,同时注重考察员工的专业知识与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另外,管理人员可制定薪酬制度,为了使薪酬制度公平性得到认可,将员工收入差距缩小,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针对表现优异的员工,可以发放福利,增强他们工作的动力。

2.5将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于人事劳资管理工作中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工作变得非常便利,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交通系统人事劳资管理人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系统,使员工岗位职责明确,可建立信息化平台,与员工共享劳资制度的内容,便于员工对该制度增强了解,意识到人事劳资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这对于劳资管理成效具有推进作用。

3结束语

交通系统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高速公路维护、公路建设均关系到人们的切身利益,通过强化交通系统人事劳资管理工作,有利于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使他们对工作更加热情,也有利于创新交通系统人事劳资管理模式,推动交通行业的发展,在管理过程中,还要注重引入人才竞争机制,选拔与提升优秀的人才,针对表现好的员工,给予相应的奖励。本次研究分析了交通系统劳资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并对其发展与创新方向进行了阐述,有利于为日后交通系统人事劳资工作的发展提供依据。

交通系统管理范文第9篇

关键词:绿色交通;规划;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 U491.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传统城市交通规划的不足之处

传统的城市交通规划往往忽略“以人为本”的的理念,存在许多制约交通发展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脱节;2)交通规划实践中只重视满通供给,却未考虑交通供给和需求的平衡;3)交通规划评价中缺乏相关环境评价因素;4)交通规划长期忽视以人为本理念,只重视机动化;5)不可持续性。

生态城绿色交通系统规划的关键是三个层面的实践:1)目标层面,核心在于明确追求什么,这不仅是规划编制的方向,也是遇到不同见解时进行评判和选择的试金石;2)功能规划层面,核心在于如何针对服务对象和目标分析其本原的功能需求,确定合理的服务模式和服务标准,精明引导生活模式和出行方式选择;3)系统规划层面,核心在于解决设施规划问题,如慢行交通系统、公共交通系统、机动交通系统、停车系统等。

2 城市绿色交通规划的新构想

2.1 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定位交通体系

发展“绿色”交通必须重视自行车系统和步行系统的发展。发展城市步行系统通过建设空中、地面和地下人行步道系统,形成系统化步行网络,并把城市中布置有完善的艺术小品、环境设施、休闲设施等设施的公共空间联系起来,形成方便、舒适、安全和令人愉悦的人车分流步行系统。自行车出行在我国居民出行结构中占有非常大比例,发展自行车交通不但符合“绿色”交通的要求更具有现实意义。自行车交通网络的规划应体现近距离出行方便、安全,限制远距离出行的原则。在规划中,在不同城市功能区的自行车交通网内应全方位的组织,在尽量减少自行车交通路网间的联系的前提下建立自行车专用道路网,并且跨区域的交通出行任务由高效的公交走廊承担,使自行车完成功能区内换乘的任务,使公共交通和自行车协调发展最终实现。

2.2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使之与自行车等交通方式和谐发展

集约化运输的公交是最快速、高效、便捷、低污染的交通方式。在目前我国国情下,发展公交是建设绿色交通的核心。未来城市的绿色交通结构将是以快捷、大运量、低能耗、低污染的轨道交通和清洁能源、电气化公共汽车为核心的城市综合运输体系,公交与其他道路交通方式、自行车、步行等多种交通方式和谐发展、共存一体。对特大城市应以轨道交通为主建设快速公交系统,并不断完善轨道交通网,使之与规划结构的调整联系起来,适时建设近郊、卫星城的城郊列车,以适应城市规划结构由单中心向多中心进而组团发展的转变,而不仅仅局限于城市中心地区。

2.3 规划与设计静态交通系统, 调整土地利用模式

作为城市交通系统组成部分的静态交通系统需充分考虑与动态交通系统的协调。静态交通设施的位置及服务能力对动态交通系统起引导和控制作用;同时,动态交通系统为静态交通系统功能的实现提供服务,但其服务能力制约和约束着静态交通系统服务能力的发挥。因此,静态交通的规划与设计需要从动静衔接角度重新定位。

2.4 指标体系的建立

城市绿色交通系统的评价首先要制定一套评价指标体系。交通系统评价涉及面广、内容多,因此,需要借助于系统分析,定性和定量地对系统评价的各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按照主次之分使各因素具体化。另外,评价对象的复杂性导致了绿色交通系统评价指标的多种多样。各指标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因此,应本着客观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及可比性的原则,建立一套评价指标体系。

“绿色”交通环境评价体系还应考虑人的因素,如将市民出行的满意度、安全度、舒适度作为指标体系的因子,以更符合“以人为本”、“绿色”的规划思想。另外,不同性质、规模、等级的城市的评价指标也应不同,所以评价指标应按其侧重点不同,不能盲目套用,而应灵活选择并突出主导因素。

2.5 加强交通管理

“绿色”交通的重要特征是以最少的社会成本实现最大的交通效率。采用科学的管理手段调整交通量的时空分布,提高路网的交通性能,从而改善整个道路交通的效率,提高道路设施的利用率。未来城市交通问题的将解决主要依赖于交通控制与管理,有效的交通控制与管理能显著地改善交通环境和生活环境。

交通管理包括系统管理和需求管理。交通系统管理是对交通流的管理,它会影响交通量的分布,能均衡交通负荷;他包括经济杠杆策略、限制发展策略、优先发展策略等。那么对于“绿色”交通而言就是:优先发展污染轻、道路利用率高的公共交通;适当限制道路利用率低的交通方式的发展,如摩托车和小汽车;实行道路拥挤收费,用价格杠杆调节交通行为,使机动车尤其是私家车支付其相应的社会成本,以体现社会公平性。交通需求管理则是对出行源的管理,他包括区域交通管理、线路交通管理、结点交通管理。通过点、线、面的交通系统管理,优化交通网络时空资源,均衡交通负荷、平衡整个交通网络流量,提高运输效率。

另外,采用行政手段干预噪声污染和尾气排放也属于交通管理的一部分。合理控制交通流速,通过限制超车和限制行驶速度以降低交通噪声;合理设置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机动车和行人间的隔离设施,通过减少混合交通来减少由于车辆频繁制动、加速所产生的噪声等;加强车辆管理,逐步提高车辆排放标准,禁止不符合环保标准的车辆进入市场;对不符合环保标准的车辆及时进行淘汰和更新;在政策上鼓励车辆使用清洁燃料。

3 结语

和谐社会的核心正是“以人为本”。具体到交通规划层面,体现绿色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更新传统的城市交通规划理念,走资源节约型的发展道路,建设和谐的交通社会,就显得尤为必要。“绿色交通”的精髓在于“绿色”而非“交通”,最高层次的规划目标在于削减交通量而非以“绿色交通方式”应对交通需求。生态城绿色交通规划基于新建城市小尺度、高密度的特性,依据“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以引导人的活动为出发点,采取分级设置“公共服务中心”并协调慢行交通系统的策略削减机动交通需求。

【参考文献】

[1] Chris Bradshaw. Green Transportation Hierarchy: AGuide for Personal and Public Decision-making[R/OL]. [2009 - 02 - 10]. http:///sprawl/articles/trips.asp.

[2] 丁卫东,刘明,杜胜品. 交通方式与城市绿色交通[J].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6(1):50.

[3] 徐鹏志. 构筑城市绿色交通系统[J]. 铁路工程造价管理,2008,23(6):49.

交通系统管理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空中交通;流量管理;方法和建议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及科技水平的提高,我国的航空事业取得了空前的发展。然而在航空事业快速发展的形势下,空中交通流量的大幅增加,给空中交通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带来了诸多的压力。为了能够确保我国空中交通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减少或避免航空交通事故的发生,必须要加大力度对空中交通流量管理,这是当今航空产业所要关注和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1.目前我国空中交通流量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目前,虽然我国针对空中交通流量方面加大了管理力度,但基于种种因素使得在空中交通流量管理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主要体现在:

1.1 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的航班数量以每年20%的速度激增。面对如此快速增长的航班数量,空中交通压力陡增,但我国在空中交通力量管理方法和途径方面没有较大的突破,仍旧按照传统的空中交通流量管理模式进行管理,落后的空中交通流量管理模式难以适应现代航空事业发展的需求,尤其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航班数量的增多,更是难以对其快速做出行之有效的管理决策。

1.2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科技发展产物被大量地应用在航空领域,如空中导航系统等,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性地疏导和环节空中交通流量压力问题,但是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航空公司会适时地对航班时刻进行调整和航班的分布,使得某一线路空中交通流量加大。增大了空中交通的负担。

1.3 长期以来我国的民航都是采用空中交通管制为主,空中交通流量管理为辅的航空运作模式。基于空中交通流量管理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形成空中交通流量管理技术落后及相应管理体系不健全的局面。在此情况下,空中交通流量管理工作开展时效性极低,难以维护空中交通流量的合理分配及保证空中交通的安全性。

2.空中交通流量管理方式的发展

所谓的空中交通流量管理是指利用技术手段控制和管理空中交通系统,达到缩小空域系统和空域用户需求的差距,使空域资源得以充分地使用。目前,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及相关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理论的发展,空中交通流量管理方式逐渐从传统的集中式管理模式向分散式方向发展。

2.1 集中式管理方式

集中式空中交通流量管理方式是现行航空领域应用最广泛的流量管理方式。集中是流量管理方式是根据空域环境对航班进行集中统一的调配,包括飞行计划、飞行线路确定等,并建立了严密的调配管理制度和航班的飞行线路确定的审批制度。航空公司的所有的飞行计划和任务必须严格按照相关制度执行。

2.2Ⅰ类部分分散管理方式

Ⅰ类部分分散管理方式是航空公司根据自身发展实际而对航班时间和运营时间进行自主性计划和制定。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系统只对航空公司航班的运行行为是否满足空中交通流量规定要求进行确认。该管理方式可有效地提高空域资源使用率,灵活地对空域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比如在满足相关管理规定前提下适当地增加航空飞行容量等。

2.3 Ⅱ类部分分散管理方式

Ⅱ类部分分散管理方式是Ⅰ类部分分散管理方式的延伸,该管理方式对航空公司的飞行时间没有严格的要求,各大航空公司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对飞机的起飞时间和到达时间进行制定;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系统在该中管理方式下所起的作用是为各大航空公司提供有关数据支持,不干涉各大航空公司飞行计划和任务的制定,而在各大航空公司所制定的有关飞行时间对空中交通安全产生影响时,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系统才会采取一定措施进行协调处理。

2.4 次Ⅱ类部分分散管理方式

次Ⅱ类部分分散管理方式指的是航班达到机场降落时间和起飞时间完全由航空公司自行决定。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系统只负责为航空公司提供相关的空域资料数据,协助航空公司制定飞行计划。除非是在特殊情况下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系统才对航空公司的飞行任务进行决策。该中管理方式是一种可预计的高层次的空中交通流量管理方式,为了增强管理效果,需要融合现代先进的技术,如通讯导航技术、软件管理技术、数据通信技术以及相关的空域管理体制才能得以实现。该种管理方式需要根据不同的运用环境进行科学性选择。目前,上述2.2、2.3、2.4的空中流量管理方式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已被广泛的关注和试运。但就我国的空中交通流量管理体系来看,还未真正意义达到成熟的地步,笔者建议我国空中交通流量管理方式暂时还应采用集中式管理方式。

3.提高我国空中交通流量管理水平的方法和建议

3.1 先期空中交通流量管理方面。系统管理部门应对空域、空管的相关情况进行实质性的调查,并搜集记录资料。按照有关空中交通流量控制管理评估体系对所搜集到的数据信息进行综合性评估研讨,进而制定科学合理的航班运营时间和相关的计划。

3.2 飞行前空中交通流量管理方面。系统管理部门应对相关的航班飞行资料进行检查和审批,根据各大航空公司所申请的航班次数和飞机的起飞及达到目的地的时间统一进行资源的分配。这样可使整个空中交通流量趋于稳定,大大降低了运营风险和航班延误等现象的发生。

3.3 飞行中的空中交通流量管理方面。系统管理部门应时刻地对空中交通流量情况进行监控,提高实时信息的准确性。做大发现空中交通流量存在异常,及时地采取相关措施解决,避免空中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使整个空中交通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 吴云锋.空中交通流量管理服务的重要作用与管理方法[J].科技传播,2012.

上一篇:学校资源管理范文 下一篇:煤炭资源概论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