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管理知识范文

时间:2023-08-08 10:32:38

交通管理知识

交通管理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空中交通 管理 复杂性 化解

中图分类号:V35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6-0-01

这些年来,航空飞机出事的新闻耳熟能详,最为爆炸的当属“马航370”事件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航空事件,使大众对空中交通安全生出了层层的疑云。为了高效化解上述问题,很多单位需要高度注重高空交通管理安排,科学合理排班,不断提升机组人员的专业素养,实现空中交通管理工作的高效化。这是当前工作的重点内容。

一、空中交通管理题的复杂性特点表现形式

1.空中交通管理问题概述

空中交通管制在现代,是通过更加前沿的科学技术支持来实现对航空飞机飞行情况的追踪、管理与协调控制的,依托技术监管中心收集的很多数据与资讯来调整飞行状况。这是确保飞机安全可靠飞行的重要因素。空中交通管制的重要工作是快速维护与统筹管理高空交通安全运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合理控制总体高空交通运转环境中的飞行有序性,进而确保飞机飞行的安全性与有序性。高空交通管理工作的进行要求有专业的高空交通管制技术人员参与,他们的主要职责是应对高空交通管理工作以及意外情况的处置工作,掌握各个时间段内高空交通的飞行量,并依据这个数目情况采用相应的管控策略,意在保证飞机和机场的正常运转。现在,中国交通管理系统依旧没有获得全面的完善,管理手段还没有成熟,交通管理评价系统没有发展到成熟阶段,以上这些问题都从不同侧面体现了空中交通管理问题的复杂性特点。

当前中国在高空交通管理上的系统化完善措施,是参考了世界各国的有关方面的管理内容,依旧保存着世界上发达国家的交通管理形式,依托外国的有关规定与条例,来达到对我国内部高空交通的高效管理目的。和国内的管理水平相比较,世界各国在高空交通管理上更有逻辑性、更有系统性,因而其管理也更为成熟,可持续发展的后劲更强。笔者对我国国内与国外的高空交通管理系统进行了细致的比对,发现世界上发达国家的高空交通管理系统更为详细具体、各项规定更为健全。在交通飞行量的测算上,中国参考了美国的计算方式以及欧洲有些国家的测算方式,把各种前沿的技术彼此科学组合在一起,最终得到了先进的管理系统,这对于高空交通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2.复杂性特征

外国的高空交通管理知识在我国的运用获得了相应的成效,然而还是会有一些副作用出现,很多交通管制的因素和中国目前的基本国情之间存在差距,影响了高空交通管制工作的顺利开展。其复杂性主要体现在:中国和外国民用航空交通的现实运作系统存在差别。对于中国而言,外国高空交通管制系统诞生的时间较早,有关的交通管制机制发展成熟,运用范围广,并可以推广的范围更大。但是这样一个近似完美的系统在我国的运用并没有使我国的高空交通得到根本的改善。所以,在现实工作中,若是发生意外情况,有关技术人员缺少这方面的经验;第二,缺少完备的高空交通管制机制。由当前高空交通管制的情形来看,很多交通管制危机的潜伏和其管理机制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若是管理机制不健全,未得到有效的规范,权责问题没有得到清晰地界定的话,那么势必会带来很多的高空交通管理难题,影响目前交通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化解高空交通管理问题的策略

1.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空管机制

若想高空交通管理机制有效运作,则一定要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空管系统,不能盲目照抄外国的空管体系。外国的空管系统费用高昂,而且在我们国内使用还有水土不服的情况出现。所以,在建立空管系统之前,需要高效解析与管控中国民用航空的交通运转情况,综合我国的现实情况,参考外国的有关空管系统,达到对交通系统的有效监测目的。

2.健全高空管理委员会的职责

为了达到高空交通管制有效性目标,需依据现实情况引入有商业化模式的高空管理机制,快速升级与变革空管体系。目前,有些国家的高空管理是由政府有关组织与行业组织在主导,政府在交通管制上的策略较为粗糙,对中国的民用航空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假若民航局在开展高空交通管理工作时能够树立“政事分开”的准则,那么可把政府势力从中抽出,将管理的自归还给民航局。

3.培养高素养的空管组织队伍

要想达到高空管理的理想目标,那么有关部门对空管员工的素养必定要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了高效处理各种空管难题,一定要增强对空管队伍的构建,培养高素养的专业化管理团队。此是提升高空交通管制水平的高效路径之一。做好空管工作,管理员工不但要具备超强的心理素质与优秀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逻辑系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创造力。管理人员需无时无刻不保持警醒状态,用理性战胜感性来接受工作中的挑战,按照程序做好安检、自我检测与防护等工作。因此,在初期需对管理人员做好完整的培训工作,有关组织要号召他们积极加入到必要的交通管理培训课程中去,使这些管理人员能够在现实工作经验与培训的过程中收获必备的知识,不断反省,追求自我提升,将自己培养成为一名合格的、高素质的空中管理人员。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现在这个社会中,中国的航空飞行产业不断壮大,特别是这些年来,旅游产业、物流产业还有商务外事等行程增多,对航空事业运输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处理好目前高空交通管理中现存的问题,一定要持续优化与健全我们的高空管理模式,清除潜藏着的危机,这对于我国航空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是极为有利的。

参考文献

[1]刍议空中交通流量管理措施[J]. 曹祁骏. 时代农机. 2017(02)

[2]空中交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前景[J]. 牛一帆. 中国新通信. 2013(13)

[3]空中交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前景[J]. 周其焕. 中国民航学院学报. 2004(04)

[4]欧洲空中交通面临的问题和出路[J]. 周期焕. 国际航空. 2000(04)

交通管理知识范文第2篇

(截止到2013年10月底,我国机动车拥有量达2.5亿辆。其中汽车1.35亿辆,占53.9%,私家车超过8500万辆,比10年前增长13倍;驾驶人达2.75亿,是10年前的2.6倍[2]),不但使道路交通活动与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娱乐休闲活动的关系日益密切,而且与公安工作的关联度也日趋增加。其突出表现在与道路、车辆或道路交通活动有关的治安案件不断上升,更有甚者,一些不法之徒往往通过道路、车辆或道路交通运输过程进行刑事违法犯罪活动。另一方面,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要求现代警察必须一警多能,特别是随着交巡警———交通警察、巡警合一的警务模式(交巡警制度是世界大多数国家普遍采用的成熟警察勤务模式。交巡警制度整合了警力资源,是将刑事执法、治安管理、交通管理、服务群众四大职能有机融合的新型防控体系,代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是脱离原始,改变粗放,走向动态警务运行模式的显著标志,必将产生强大的司法制衡力、社会治安的驾驭力、打击犯罪的冲击力)在我国高速公路和城市部分区域的推广,公安专科院校作为人民警察培养的摇篮,为保证其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能力能够更好地应对日益复杂社会环境的需要,掌握一定的道路交通管理基本业务知识不但必要而且十分重要。正是基于上述背景,学校在讨论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将《道路交通管理》课程增设为所有公安专业的公共基础课。其目的就在于,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让非交通管理专业的学员也能了解和熟悉公安道路交通管理的基本知识和警务工作规范,从而促进公安高专大公安专业的建设,以及公安通用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培养,更好地应对当前公安工作面临的挑战。

二、课程内容选择与设置

根据上述课程的性质与定位,《道路交通管理》作为公安专科院校非交通管理专业的公共基础课,一般教学课时设置为34个课时左右(周2课时),其中实训课时数达到12课时,占到总课时量的35%。在34个教学课时内,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道路交通管理》课程在内容选择上必须强调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即课程学习内容的选择与设置,必须结合不同警种在公安工作中的实际需要,完善其对交通管理基本专业知识的熟悉、了解和掌握,从而真正做到知识点学习和实战工作需要的无缝对接。根据目前我国公安工作的特点,以及交巡警体制改革的趋势,结合本课程计划教学课时的有关要求,课题组经反复讨论和教学实践后拟定,非交通管理专业开设《道路交通管理》课程,应侧重于对现行交通管理基本法律与业务知识的熟悉和了解。为此,本课程的内容选择与设置分为道路交通管理基础知识及道路交通管理警务规范两部分。道路交通管理基础知识部分,包括道路交通管理基本法律法规知识和道路交通信号与设施两个模块。通过这两个模块的学习,首先让学员了解道路交通的基本原则和执法管理的法律依据,以及维护道路交通安全的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标志标线等基本知识。道路交通管理警务规范部分旨在让学员对道路交通管理警务,即道路交通秩序管理、车辆与驾驶人管理以及交通事故处理的基本内容与工作规范要求,有一定的了解和熟悉。对于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又可以根据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与勤务,分解为交通指挥与疏导、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交通管理执法规范、车辆管理、驾驶人管理、交通安全宣传、交通事故处理与预防等模块进行。通过上述两部分内容的系统学习,力求使学生熟悉和了解道路交通管理基本业务及相关法律法规和工作规范,以“三懂五会”即:懂交通管理基本法律法规和规范、懂交通管理设施基本知识、懂交通管理基本业务,会疏导指挥交通、会查处交通违法行为、会快速处理交通事故、会识别车辆牌证、会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工作为教学目标。

三、课程教学模式设计

《道路交通管理》课程一直以来是作为概论性的课程开设的,所以在以往的教学实践包括教材内容的取舍上,着重于一些基本知识点的概况介绍,如我国道路交通管理体质的演变、道路交通管理的对象和内容、我国道路交通管理的原则和方法等等。这就使得该课程的教学模式局限于教师的纯理论课堂讲授,内容上既没有针对性也缺乏重点。针对这次方案修订,在所有公安专业增设《道路交通管理》课程,如果仍采用这种老套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就会失去增设该课程的实际意义和效果。而按照“面向实战、讲究实用、追求实效”的专科教育教学原则[3],必须注重学员实战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结合过去一年的实际教学创新尝试和经验,课题组达成了共识,《道路交通管理》课程可以通过学生自学、教师重点讲授、案例分析与讨论、角色模拟演练与角色扮演、观看录像或视频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注重理论学习联系具体工作实际,突出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实战性特色。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具体采用哪种方法,主要结合不同教学内容的需要和不同教学对象的特点(如普通大专班学员、对口升学生源以及体改班等)有所选择和调整。从教学内容来讲,道路交通管理基础知识部分,即道路交通管理基本法律法规知识和道路交通信号与设施两个模块,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自学、教师重点讲授的方法完成教学;车辆与驾驶人管理以及交通事故处理两个模块的内容,在引导学员自学和熟悉《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与《机动车驾驶证业务工作规范》、《机动车登记规定》与《机动车登记工作规范》以及《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与《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工作规范》等法律规范的基础上,采用针对具体教学案例的分析与讨论的形式加强学员对相应重点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交通秩序管理的内容,如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交通警察道路执勤执法规范、公路巡逻民警队警务规范等内容,特别适合采用角色模拟演练的方法,增强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而道路交通指挥与疏导、交通警卫、交通安全宣传等内容通过观看相关的录像或视频进行教学,使教学内容丰富务实更具实用性。从教学对象来讲,由于不同层次和渠道的学员,原有知识结构、学习能力与接受能力、学习兴趣与主动性等方面的差异与不同,针对不同内容的深度与侧重,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做出适当调整。如针对对口升学渠道的学员,多采用角色模拟演练与角色扮演、观看录像或视频的方式进行教学;对于体改班的学员则多采用学生自学、案例分析与讨论等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进行教学。

四、课程教材选用与建设

本着教材内容全面丰富、理论阐释系统、体现最新道路交通管理工作规范与特点的原则,本课程开设以来曾选用的教材有:21世纪公安高等教育系列教材《道路交通管理教程》、公安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专业系列教材《道路交通管理》以及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道路交通管理》(第二版)。根据上述课程内容设置和教学模式设计方面的要求,结合实际教学工作中的体会和感受,课题组认为,上述三个版本的教材均存在某些方面的不足与欠缺。同时,鉴于《道路交通管理》课程已被列为校级精品课程,根据该精品课程的建设规划,目前课题组正在着手编写《道路交通管理警务基础》校编教材。该校编教材将充分体现上述《道路交通管理》课程教学设计思路,并实现以教材为载体按课程设计思路实施教学。即以公安道理交通管理警务工作的实践情况,结合公安专业对交通管理知识的实际需求,分解并确定符合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模块,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中掌握实际需要的知识和能力,促进其专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交通管理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交通管理;干部培训;实效性;培训成果

1.交通管理干部培训实效性分析

1.1培训实效性定义和意义

预定目标在实际培训中达到的程度就是培训的实效性,即被培训人员自身能力和素质通过接受培训所提高的程度以及改观组织的程度。一般都是通过培训实效性评估来体现培训的实效性。实效性意义有:(1)培训对组织的贡献可以通过实效性评估反映出来,同时在组织中培训部门或人力资源部门的重要作用也可以借此体现出来。(2)某个培训项目可以通过实效性评估来决定停止或者继续进行,培训项目曾经在一段时间的主流是工作简单化、目标管理等,单位组织管理体现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发生了变化,开始出现了新的潮流或培训项目,比如当今的热点是团队管理和授权等培训。(3)某个培训项目可以通过实效性评估获得改进信息,这也是培训实效性的最普遍意义。通过培训的实效性评估可以进一步了解培训的讲授方式、培训内容和培训设置,同时也可以修改现有的培训课程,使培训能够更符合学员的期望。

2.目前交通管理干部培训实效性的不良表现

目前交通管理干部培训没有较强的实效性,要想适应社会的发展,急需改进,不良表现主要有:(1)培训内容过于陈旧。目前的培训内容没有较强的针对性,很多都是单纯的讲理论,没有与实际联系起来,造成被培训人员因感到枯燥乏味而产生厌烦情绪。培训教材大都随意编写没有系统性,培训内容欠缺法律、管理外贸、计算机、外语、科技及领导等方面的知识,致使管理干部学有所用的要求得不到满足。(2)培训方式比较单一且落后。没有综合运用和有机结合辅导讲座、岗位培训、脱产和半脱产培训、实地考察和总结交流等,同时进行培训时也没有充分的利用网络资源。被培训人员因为整个培训过程非常的枯燥而丧失了培训兴趣,起不到良好的培训效果。(3)没有明确的培训目的。模糊宽泛的培训致使设计培训方案时没有明确的培训目标,没有准确把握管理干部的培训需求及自身的发展战略,盲目选择培训形式和培训内容,在选择培训讲师时只追求名人效应,重复听相同的课程,严重脱节于管理干部的实际需要,没有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

3.造成培训失效的原因

造成交通管理干部培训实效性不强的原因主要有:(1)没有较强的培训观念。我国的交通事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将面临新的环境、形势和任务。在交通事业的发展过程中管理干部的培训是其基础,但是目前交通部门的相关领导却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也没有足够重视培训工作,人力资源意识缺乏,没有很好的开发管理干部的潜能。有些领导认为管理干部培训是软任务而不重视培训工作。(2)没有足够的监督考核力度。一些交通组织仅用培训现场管理干部的反应来考核培训效果,却很少关注培训后管理干部的行为变化和能力的提升,更不关注培训后整个交通组织的发展。(3)激励机制不健全。没有调动管理干部提高个人素质的内驱力,创新意识和职业危机感是管理干部普遍缺乏的。大部分管理干部都是迫于行政压力参加培训,而不是主动要求参加培训。

4.提高交通管理干部培训实效性的对策

4.1在培训内容的设计过程中要紧密结合实际

法律知识、政治理论、管理知识、现代经济知识、交通专业知识、技能训练和文化素养等都应该在培训内容中涉及。另外针对不同的管理干部应该设计不同的培训重点,做到因材施教。在培训内容上应加强的方面有:(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加强学习,结合我国目前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以及市场经济法发展需要,不断提高领导干部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注意培训管理干部市场经济方面的基本知识,同时还应该让管理干部掌握世贸组织的基本规则,对经济管理、现代科技知识和外经外贸等应该重点进行学习,培训工作的开展要有重点、有针对性,使各级管理干部可以在培训中不断的积累新知识,在交通组织中成为高级管理者。

4.2对现有的培训方式进行改革

实效性是交通管理干部培训必须要重视的,但是同时还应该扩大规模,降低成本,还要具备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现代快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为改革培训方式提供了物质保证。(1)为了不在时间和地域上受师资的限制,可以资利用现代的网络技术共享高水平师资。高水平的师资可以提高培训的质量,跨地区、跨国界的高水平师资都可以通过网络集中起来,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设置不同的培训课程,编写不同的培训教材,给不同的被培训者进行培训。(2)为了提高管理干部的培训效率,教员与学员之间应该以自学为主,进行交流互动。由于繁忙的工作,各级交通管理干部很难抽出长时间来参加培训,因此可以利用现代的音像技术让学员自行安排学习进度和学习时间,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不断提高自身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3对培训效果注重评估,培训成果建立转化机制

使管理干部通过培训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是交通管理干部培训的目的,同时使管理干部可以运用和转化到实际工作中,为激励这种转化的进行,应该建立相应的机制,对培训工作起到协作支持作用,同时利用奖惩、加薪等措施来激励管理干部参加培训。通过评估培训效果,可以断定是否达到培训目标,可以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评估,对培训效果进行精确的衡量,提供依据给下阶段制定培训计划做参考,通过评估可以提高培训的实效性,促使被评对象向预定目标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习勇生,杨挺.交通管理干部培训的5W1H分析[J]成人教育,2009,06:57-58

[2]崔立敏.从管理胜任力看交通运输系统管理干部的培训需求[J]交通运输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2:35-38

[3]王骏,刘颖.新时期重庆交通运输管理干部教育培训的对策研究[J]科技视界,2014,31:181

[4]赵海丽.浅谈交通运输部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17:100-101

交通管理知识范文第4篇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百姓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家用轿车的广泛普及,让原本宽敞的马路上川流不息,日渐超负荷通行。现有编制的交通民警面对日益增长的汽车数量,管理的尤为力不从心,面对现状各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聘请了大量的公安交通协管员协助交通民警进行道路交通管理。

我大队现有公安交通协管员40名,其中城区中队有公安交通协管员18名占总数45%,其他分别在车管、事故、政工宣传、违法处理、基层中队,平均每个科室(中队)3名协管员协助处理相关交管业务。公安交通协管员在日常工作中,为道路交通管理付出了十分的辛勤劳动和汗水,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也存在种种问题需要解决,加以改进。

主要存在问题有以下几点:

1、公安交通协管员主要是在路面上,面对面和群众打交道的工作。有的交通协管员遇到问题绕着走,碰到矛盾躲着走,看见困难低头走,存在个别交通违法行为不愿管、不敢管的现象。例如:我县城老年人常集聚于新桥头四周场地进行唱歌、跳舞娱乐,将自行车、电动车、三轮车占用机动道停放造成道路拥挤、堵塞。个别公安交通协管员认为老年人不好沟通,不听管理,将问题留给其他人管理,造成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被动和违法行为的放任。

2、交通协管员的主要工作是在交通民警带领下,做好道路交通秩序管理。由于道路交通管理业务知识的欠缺,在

道路交通秩序管理中,存在纠正违章讲不清事实、说不清道理的现象,往往被群众反问的哑口无言。例如:夏天部分群众为了防晒将遮阳伞固定在电动车上,纠正这种行为时,群众就问为什么不能安装遮阳伞。有的公安交通协管员无法正确回答安装遮阳伞是改变车辆结构的一种违规行为,容易造成车辆行驶过程中的不平衡危险,如果急刹车遮阳伞的固定杆对骑车人会造成人身伤害,使得群众对我们工作的不理解、不配合,加大了道路交通管理难度。“窗口”单位公安交通协管员由于业务不熟,迫使群众二次、甚至多次往返跑,造成群众“事难办”现象。

3、公安交通协管员普遍存在,我只是个协管员的“末位”思想。在思想政治上往往过低要求自己,甚至有的不能经受住交通参与者 “小恩、小惠”的诱惑,收受礼物、吃请。8小时外总认为,干工作我是公安交警的一份子,休息时我什么都不是,想怎样就怎样。忘记自己公安交通协管员身份,随意进出娱乐场所娱乐、打牌等等,往往做出格有损形象,甚至违纪违规行为。

4、临时思想严重,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现象普遍。存在嫌工资少、待遇低的抵触情绪,工作上表面应付,不积极总结积累好的道路交通管理方法、措施,疲于应付不安心工作。随时都有辞工离岗现象,极大影响了公安交通协管员队伍稳定性,有碍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正常良性发展。

存在以上问题,我认为加强公安交通协管员政治、业务学习十分重要。

1、通过加强公安交通协管员政治、业务学习,端正公安交通协管员思想态度。要求交通协管员认清工作职责,是在交通民警指导下维护道路交通秩序,劝阻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维护交通事故现场秩序,保护事故现场,抢救受伤人员;进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及时报告道路上的交通、治安情况和其他重要情况;接受群众求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爱岗敬业,积极进取,全心全意为人民管交通的服务理念和积极向上的奋斗目标。

2、通过加强公安交通协管员政治、业务学习,强化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把学到的道路交通管理知识及时理解消化掌握,充分运用到日常工作中,做到学以致用,让每位公安交通协管员成为道路交通管理业务能手,道路交通法律、法规讲解员、宣传员。在工作中做到道路交通管理有力度、有方法,纠正道路交通违法行为讲得清、说的赢,文明、法制、和谐的做好各项道路交通管理工作。

3、通过加强公安交通协管员政治、业务学习,让每位公安交通协管员都始终牢记公安交通协管员是公安交警一份子。在工作和生活中,都要与时俱进学习党中央文件精神,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严格要求,端正执法思想,廉洁奉公,忠实履行职责,规范执勤行为,不能越权执法,不能耍特权,谋取不当利益。规范个人言行、举止,不做出格、违纪、违规行为,树立良好的公安交通协管员形象。

针对以上问题,我大队采取以下几项措施提高公安交通协管员政治、业务素质:

1、把好“准入关”。每进一名公安交通协管员先由县公安局政治处进行初审,县交警大队再进行考核。通过考核,进行为期15天的政治、业务培训,考试合格后方能上岗执勤。

2、强化“制度框”。通过制定《九江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协管员管理办法》、《九江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协管员考核办法》管理、监督公安交通协管员日常执勤、执法工作。定期安排有经验民警、教员,担任教官组织开展公安交通协管员政治、业务培训,让公安交通协管员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能干什么、怎么干?”,用“制度框”来约束和警醒公安交通协管员,“要干事、干好事、不出事”。坚持实行情况通报制、奖惩制、末位淘汰制,对违纪人员及时通报、快速处理,对先进个人进行表扬、鼓励,对末位者坚决辞退、再不聘用。

3、归位“抓队伍”。仅仅依赖大队机关来抓公安交通协管员思想政治、

业务学习是不够的,大队要求各中队(所)指导员归位“抓队伍”。要求各中队(所)指导员,加强对公安交通协管员日常性的思想政治学习,密切注意公安交通协管员思想动态,及时纠正本部门公安交通协管员错误思想;结合本部门开展有针对性的交管业务知识学习。例如:城区中队以交通秩序、违章停车纠章,事故中队以事故处理程序,车管所以车、驾管业务为主的岗位知识培训。

4、抓好“稳定心”。大队半年一小结,全年一总结,通过树立公安交通协管员先进典型,采取精神、物质表彰先进,激励工作热情,弘扬正气,汇集正能量;通过购买社保、医保、意外保险“三金”,解决后顾之忧;通过逐步提高工资待遇,增加工龄工资和绩效工资等,稳定公安交通协管员队伍,安心工作。

交通管理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交通管理与控制;教学方法;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09-0044-02

一、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现状

河南理工大学交通工程专业成立于2006年,专业较新,学校在人才引进与培养、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方面的资金投入等方面均给以倾斜,专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尤其是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自2008年开设以来,经过4年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 已经建设成为交通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核心课程。

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内容包括绪论、交通管理和交通控制三部分,共17章62节,根据大纲要求设置32学时,其中课堂教学28学时,实验课4学时[1],内容多,学时少,常规教学方法难以适应信息容量大、技术性及综合性强、实践环节要求高等的状况[2]。

综上可知,要使学生能够全面了交通管理设施的设置、交通控制配时的理论、方法和步骤,向学生传授更多、更新的知识,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是唯一解决途径。

二、新型教学方法在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中的运用

(一)启发引导式教学法

交通管理部分的重点在于交通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法规、原则等知识点的理解,以及掌握交通管理设施的科学配置,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交通管理涉及的一些基本的管理手段和管理设施设置的方式方法,如步行管理、停车管理、交叉口位置的设置、道路标志标线的设置等,并灵活运用在实际交通方案设计与优化中。这部分的一大显著特点是理论知识难度不大,但技术性及综合性较强,且对实践环节要求很高,因此,学生易于从表面上掌握,往往出现“眼高手低”,到实际运用时不知所措的局面。

因此,此部分的授课不易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摸索总结出自学与启发引导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既能体现学生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融入课堂教学,又能保证教学内容较大信息容量下的教学进度。具体的方法是:通过充分挖掘学生的自学潜能,采用简单易懂部分设疑引导学生自学,重点难点部分启发引导配合课堂讨论的方式教学。比如道路指示牌和标志牌的高度和宽度设置不同,通过先向学生设疑,提出“为什么”,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最后教师加以总结,引出一些概念和一般设计原则,并补充一些实际应用案例加强理解。后面在讲解控制配时时也可采用此授课方式,让学生走向讲台给大家讲解配时过程,加强学生的记忆和对知识的理解。

(二)案例教学法

2012年即将过去,首都北京的治堵指导意见实行了将近两年,效果有目共睹,并不明显。相对于首都的“首堵”现象,世界上人口最稠密城市之一的香港,却能很好地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症”。课堂上通过播放视频的方式,介绍香港的人口、车辆与交通概况,道路设置、规划、公共交通运行状况,治理城市道路交通拥挤堵塞的经验等。

香港总人口约700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6420人,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城市之一,市区人口密度平均高达每平方公里21000人。在香港注册的61万辆车辆当中,有64%是私人载客汽车,而每公里道路有约276辆车辆行走。据统计,香港每天共有1100万人次使用各种交通工具来往各处,其中89%都选择公共交通工具。为了避免人车混流和减少车辆相向运行造成的不便,香港多年来大力修建各种有利分流的基础设施,目前已建成了12条主要的行车隧道(包括三条海底隧道)、1000多条行车天桥和桥梁、6000多条行人天桥和400条行人隧道,使人车分流、减少了车辆无隔离相向对驶,既保障了行人的安全,也加快了车辆的行驶速度[3]。

香港解决交通问题的另一个重要途径是加强管理。香港的大部分路口只能直行和左行(其行车方位与内地相反),主要交叉路口严格进行交通灯管制。自行车在香港虽法律并未禁止其在路上行驶,但因没有专用车道,除了极个别上门送货者使用外,几乎见不到有人在街上骑自行车。行人过马路则必须按照信号穿越斑马线。香港的马路边不允许随便停放车辆,一旦发现惩罚很重。这些就保证了香港的车辆能够高速行驶,道路和路口的通过率很高。

通过案例中对交通管理知识的成功综合运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管理的客观需求,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管理中各项设施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研讨式实践教学

根据课堂讲授的内容,组织学生以分组的形式进行现场观测和实地调研,结合调研和分析,开设与课程讲授内容相配套的设计课程,尤其是把认识实习、课堂教学和课程设计充分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和知识应用能力。

公共交通优先除了公交车以外,在我国的中小城市还是以自行车居多,自行车优先通行管理成为公共交通优先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课程理论内容和实习环节的关系,预先安排学生在交通管理与控制开课之前到部分大城市如深圳、广州等地进行认识实习,让学生获得交通管理的感性认识。然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优先交通管理一章,有意引导学生联系实习见闻,分析优先交通管理的相关知识内容,并在随后的课程设计实践教学环节中,安排学生根据自行车的特点以及自己周边环境的路网形态等,模仿深圳、广州等实习地点的做法设计自行车专用道,并鼓励学生在课堂知识的基础上运用发散思维,提出缓解路面辅路机非混合严重的多种解决方案,集体讨论每种方案的可行性、优缺点及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并最终确定最优方案。

这种教学方法的探索,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 工程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等,效果良好,也获得了学生的广泛认可。

(四)案例剖析式教学法

交通控制部分是以信号交叉口的配时方案设计为核心内容。该部分内容的理论性较强,教学难点较多,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通常在学习了相关理论知识后仍然难以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若照本宣科式地讲解课程内容,学生多数会感到枯燥、乏味,学习积极性易受挫伤,也难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造成讲授过的内容,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中面对相关问题时仍会感到手足无措,不知如何处理。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课堂上讲解交叉口的信号配时方案时,选择了学生较为熟悉的本市塔南路―和平街交叉口作为典型剖析案例,尝试采用典型案例剖析式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把理论知识点化解到具体的案例分析中,教学效果反映较好。

塔南路为焦作市主干路,双向四车道,和平街为主要商业街,双向两车道,塔南路―和平街交叉口车流量和人流量都较大,高峰时段经常拥堵,交叉口的服务水平较低,笔者曾指导部分学生对该交叉口高峰时段和平峰时期的交通流量和信号配时状况进行实地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此处南北向道路的信号控制为三相位的信号控制,此交叉口信号周期为145s;东西向信号控制为单一相位的信号控制,信号周期为128s。根据交叉口配时理论分析,认为该交叉口的信号配时周期过长(配时周期一般不超过120秒),造成路口对车辆造成的延误增大,经过对此处高峰期各个方向的交通流量进行分析计算后,建议信号配时周期及各个相位的绿灯显示时间为:信号配时周期为120秒,南北直行绿灯为60秒,南北左转为20秒,东西直行为25秒,东西方向的左转为15秒。同时发现,高峰期塔南路上左转弯车辆很多,目前的三相位配时方案不能满足通行要求,建议采用专用左转相位的四相位信号控制方案。

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剖析,学生既理解了信号交叉口的配时方案合理设计的重要性,又掌握了具体的知识点和设计方法,反映教学效果较好。

(五)借助专业仿真软件进行教学

交叉口管理是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中非常重要的知识点,而交叉口改善设计更是交通组织优化中的重点及难点。但过去在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环节中,学生普遍反映较难掌握相位、绿灯间隔时间及绿时差等知识点。而VISSIM 是款微观仿真软件,可以对很多细节的交叉口改善措施进行演示,如增加进口道车道数,优化周期长度,改善相位控制方案及交叉口内其他渠化措施等,借助VISSIM软件完成交叉口信号控制的教学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

交叉口是城市路网中的赌点,车辆在交叉口处的通行效率决定着整个路网的通行效率。但是,由于我国城市交通机非混行的现状,拥堵交叉口的改善设计一直是交通工程领域的重点及难点[4]。为了让学生直观地体会交叉口改善的设计思路和要点,首先以大量的交叉口改善设计案例做教学素材,然后选择学生较为熟悉的人民路和塔南路交叉口作为典型的交叉口改善实例,提出延宽进口道和进行左转渠化方案,提高交叉口高峰时期的通行能力,最后,利用VISSIM进行交叉口改善设计的效果演示,让学生们形象地了解各类通行条件及交通量状况下交叉口改善设计的方法,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实践证明,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融入课堂,通过引领学生到实践中根据具体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结合案例进行教学的方法进行该课程的课堂讲授,不仅给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带来了变革,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原本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管理原则和方法变得生动、深刻,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真正体现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吴兵,李晔.交通管理与控制[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2]吴兵,李林波,李晔.《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2,(30).

[3]苏剑,杜丽群等.香港城市交通管理模式及其对内地城市的启示[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8).

交通管理知识范文第6篇

关键词:空中交通管理;复杂性;民航企业

1空中交通管理的复杂性分析

1.1管理人员的复杂性

管理人员在工作中的主要技能是对管理效果造成严重影响的重要因素,管理人员需要具备相应的管理能力,需要分析管理人员是否具备对应的管理知识,分析管理人员是否受过专业培训,以上都是对交通管理造成质量影响的因素。其次需要分析管理人员能够在最佳的状态下参与到工作之中,以上管理素质都和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和上级部门的岗位分配的工作量有紧密联系,就空中管理的岗位需求来看,管理者需要保持良好的个人状态,首先需要充满工作的能量,一旦出现上级领导工作量安排过大的情况,需要对其进行适当调整,避免工作人员状态受到影响,空中交通管理者的情绪控制和保持的重要性很大,一旦其情绪处在低迷的状况,不利于其工作的正常进行。因此管理人员需要在工作中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情,避免出现疏忽。管理人员的心理素质对其工作的影响也很大,对其工作效率造成很大影响,例如,当一个人情绪十分低落或者心理素质较差的时候,其在空中管理的时候很容易受到自身情绪的不良掌控导致安全事故的产生。最后来分析管理者生理因素对其工作的影响,一旦管理者出现身体状况不良的情况,其工作效率势必会下降,相反来看,管理者身体状况良好的时候,其工作精力会更加充分,完成管理工作或者十分紧急的工作时,能够保持更高涨的热情。

1.2管理设备的复杂性

随着社会科技发展水平的提升,我国的航空交通管理设备发展速度很快,十分完善的设备填充使得我国的航空交通管理带来更多新鲜的内容,为航空管理工作带来管理便捷性的同时还带来很多障碍。由于行业自动化水平的提升,导致交通管理设备出现问题或者故障的时候处理难度很大,一旦设备出现了故障,会对我国空中管理的有关工作开展带来很大的阻碍,因此针对设备的维护的管理工作很重要,需要注重设备的维护和更换,除此之外,工作人员需要深入了解设备的基础性能和工作方式,熟练掌握好之后需要按照不同设备需求来选择适当的设备,由于设备的性能不同,因此其设备性能的表现方式不同,对我国空中交通管理工作的质量造成很大影响,复杂性很高。

1.3管制环境的复杂性

管理环境对于空中交通管理的工作影响也是十分复杂的,首先表现在,如果在夜间进行管理的话,需要在管理过程中需要照明设备的具体协调和操作,但由于很多照明设备的光亮度很强,如果工作人员长时间处在强光的状态下工作,对其视力会造成负面影响,由于设备观察的时候内外部环境之间的亮度差异性显著,针对重要环境实施的管理很可能出现不适应的情况,避免影响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其次还需分空中交通管理中的噪声因素,由于长期受到噪声因素的影响,人们的视力和听力会受到很大影响,就管理通话过程来看,管理人员之间的交流会受到很多大噪音的影响,长期工作下来,管理人员很容易出现头疼、眼花或者耳鸣等症状,对其健康造成负面影响,不利于空中交通管理工作的顺利完成。

2提升空中交通管理水平的措施

2.1落实空管安全责任

针对空中交通管理的安全性建设,需要针对当前的管理模式和管理优势进行发挥,对当前十分成功的管理经验进行借鉴,将“五严”作为具体的要求和管理原则来落实,按照“四不放过”原则针对违规或者交通管理的安全事故实施管制,同时实施责任追究制度,将安全责任进行落实,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不断完善空中交通管理的有关安全法规和制度,将安全法规和责任制度进行落实,不断推动空中安全管理的系统性建设,空管的运行单位需要从上而下针对企业的安全责任制度进行落实,将具体的职业责任落实到具体的管理者身上。与此同时,还需要建立并健全空中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具体的工作内容,确保人员、经费和设备和组织管理等不同层面的保障内容。

2.2大力推行空管安全管理体系

建立空中安全管理体系和体制的过程中需要将安全信息的管理作为具体的推动力,将风险管理作为管理的主要内容,将持续性提升空中安全管理的整体水平看作是发展的具体思路。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安全事件的资源系统或者主动报告系统进行推行,强化其整个管理工作中安全信息的采集和统计,分析等,同时需要开发出能够预警的功能,由此实现整个空中管理安全信息的自动化,建立起空中安全管理的数据分析和统计数据的专家系统,对不安全事件实施具体的分析,共同推进和加快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强化对安全信息的分析和利用,由此深入对不安全事件的调查,将具体的分析结论纳入到整个系统之中,确保其应用的深入性,使得安全信息能够在事故预防的过程当中发挥更大的优势,起到实际性的作用。最后需要完善风险的辨识能力,对风险评估和缓解系统进行完善,完善事故调查程序,分析不同类型安全事件的发生可能性特征,分析其造成的严重后果,由此制定出对应的举措。

2.3完善空管安全管理法规和标准

根据我国民航空中交通安全管理系统的整体发展来看,其发展阶段层次型变化,需要根据国际民航的最新标准和空中交通管理的安全审计需求等来设计并完善空管安全管理的法规和标准,针对相关的技术体系进行完善,确保安全问题的处理有法可依。

2.4健全并完善安全监督机制

通过建立和健全安全监督机制来正确反馈和评估空管安全管理体系效果,制定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同时还需完善安全责任制的考核和效能评估,对现场管理实施监控,避免管理漏洞。

参考文献:

[1]任中杰.关于空中交通管理中的交通行为复杂性探讨[J].中国新通信,2016,07:132.

[2]王红勇,赵嶷飞,温瑞英.基于复杂网络的空中交通复杂性度量方法[J].系统工程,2014,03:112-118.

交通管理知识范文第7篇

【关键词】道路交通;公安交通管理;实验教学;协同合作

一、前言

新阶段,在以“科技强警”为发展方向的我国公安现代化执法趋势的强劲推动下,大量高科技设备和手段不断被引入,公安道路交通安全执法质量具有了高速提升的机遇。与此同时,随着我国道路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道路交通安全执法任务日益繁重,公安交管人员也迫切地需要拥有运用先进技术及对道路安全高效管理的能力。因此,突破既有道路交通公安管理的一些定式,从新的视角、新的途径、新的领域来组织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改造管理模式、提升传统安全执法水平、创新道路交通安全执法方法已成为我国公安道路交通管理实践的核心内容和主要工作。道路交通管理实验是道路交通安全执法实践的集中抽象和二次发展,它不仅要如实反映实践的真实内容,还要超前预见并体现出实践的发展方向。因而,自我改革和自我创新始终是公安道路交通管理实验教学的内在要求。通过对我国既有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实验教学工作现状的调研,虽然各院校从场地设施、实验资金、设备仪器、师资教材和课程体系等多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撑。但是,目前道路交通管理实验教学的发展水平,与培养符合我国公安道路交通管理实践的管理人才需求相比,仍然存在差距,甚至有些脱节,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实验教学体系不够独立、完善和先进,过度依附于课堂教学体系,缺乏与当前交通管理实践的联系,实验平台技术水平不够先进;第二是实验教学项目之间分散化、孤立化,没有体现出公安道路交通管理过程的整体性和关联性;第三是实验教学信息化含量还不够高,特别是基于先进监控技术、信息技术和控制技术的实验训练内容还没有突出体现;第四是实验教学总学时偏少,教学任务中认知类实验教学、课程实验类教学安排比例偏高,综合性、创新性实验教学的时间不足;第五是实验成果的评判标准参差不齐,许多实验依然因循既有经验和主观意见;第六是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亟待加强;第七是公安院校实验教学与公安交通管理人员专业技能培训之间衔接不畅,脱节的现象不断。我国一直重视“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而实验教学改革更是其中的重中之重。从培养高素质公安交通管理人才的战略目标出发,大力提高既有道路交通公安管理实验教学水平,已成为摆在公安院校和执法单位前迫在眉睫的战略任务,如何有效履行新时期我国公安道路交通管理实验教学的历史使命,如何构建完善、先进的公安道路交通管理实验教学体系,以更好地适应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执法实践的现状和未来,对我国公安道路交通管理实验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将就此命题进行认真研究和探索。

二、创新公安道路交通管理实验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制定公安道路交通管理的基础。公安交通管理实验教学改革必须秉持六个“统一”的教学理念:把深化交通管理理论研究、教学与实验教学工作统一起来,学研相长,互相促进;把实验教学培养方案与公安道路安全执法人才素质标准统一起来,实现公安院校育人方式与公安执法人才需求的良好对接;把一般培养和特殊培养统一起来,使学生在完成认知实验和普通设计实验的基础上,积极投入到高水平、创造性的综合设计实验和创新实验中;把增强学生个人实验素质培养与提高团队整体实验协作素质培养统一起来,推动学生们在道路交通管理过程中的相互协作能力以及组织能力;把常态反应能力培养和非常态应变能力培养统一起来,培养学生的专注、信心、判断力、意志力和耐力;把严肃游戏的教育技术理念与实验教学项目设计和实验教学成绩评估统一起来,借鉴电脑游戏的规律性和设计原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1)构建多要素、多目标、多层次、综合性实验教学体系统筹考虑“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校内实验与校外实习、基础要素演练与综合集中演练、基础性实验与创新性实验”的关系。按照“统一筹划、分层设计,理念超前、技术先进,结构稳定、灵活拓展”的思路,从道路交通安全执法实验教学人才培养体系整体出发,建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多要素、多目标、多层次、综合性的实验教学体系。坚持宽设精练,全面地设置应对不同层次实验要求的各类实验教学内容,同时,实现实验教学内容与道路交通安全执法实践和道路交通运输工程的密切联系,完成产、研、训的有机结合。将公安交通管理创新性实验引入到实验教学体系中,建立以综合性、复杂性、信息化、主控化、游戏化为特征、适应学生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创新精神的实验考核机制和实验教学模式。(2)整合实验教学资源,打造先进的特色平台在保持既有资源质量和效能的同时,积极导入资金,围绕分层次、模块化的公安交通管理实验教学体系来进行实验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整合,并以此为基础,打造出支持不同级别实验、反映道路交通安全执法实际、体现最先进实验技术以及实现信息化、网络化、协同化运行机制的公安交通管理实验教学特色平台。(3)创新实验教学评估方法拓展既有交通管理实验教学项目评估工作的作用,使其由最终反馈环节变为实验全程控制,改变当前各个实验项目评估工作之间相对孤立、评估体系不统一、评估的反馈作用不明显的不足,创新实验教学科学评估方法。

三、构建公安道路交通管理实验教学体系

公安交通管理实验体系,必须要适应多样化的公安交通管理任务、团结协作需求、学生素质结构更新、管理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生成模式转变及科学评估机制的新要求,具有较强的科学性、针对性、规范性和严肃性。1.实验教学体系按照实验教学体系设计思路,根据道路交通工程安全执法学科的特点和公安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实际,构建了“三层次、五平台、多模块”的公安交通管理实验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认知验证型实验,其目的在于满足公安交通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认知验证型实验。主要功能是培养学生形成基本专业概念,了解道路交通安全执法的相关领域的基本运作方式和技术流程,熟悉道路交通运输系统设备,了解公安交通管理基本运作流程。综合设计型实验从强化学生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素质训练和技能培养角度出发,能够将专业方向的所有课程和专业要求融合在一起。其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基本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了解、掌握公安道路交通管理目前主流的工程实作流程和操作方法,并以此为起点,通过解决综合设计型实验项目来提升学生综合性的道路交通公安执法素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管理意识以及创新能力。研究创新型实验,是为了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对公安交通管理知识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设计的实验。其目的是使学生加深对道路交通安全执法理解的深度、广度和综合程度。2.实验教学体系特点为提高学生的综合执法能力和道路交通科学管理素养,需在实验教学中不断改进和发展实验教学方法,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教学模式,保障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自主性和创造力。基于此构建的协同创新的公安交通管理综合创新型实验教学体系,具有以下特点。(1)分层实验教学。以认知验证实验———综合设计实验———研究创新实验三个层次为主线,实现对学生“基础实验能力———综合设计能力———创新型能力”的培养。(2)体系覆盖全面。覆盖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各个方向领域,并辐射到相关专业。(3)自主、兴趣、创新。通过体现严肃游戏设计理念的实验教学模式,学生可自主选择实验项目和实验项目的难易程度,进行综合设计和研究创新层面的实验,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

四、结语

公安交通管理实验教学改革,是我国道路交通行业快速发展和公安交通执法学科建设的必然要求。公安交通管理综合创新型实验交通体系,融入了实战需求的实验教学理念,以学生实验综合能力提高为主体,通过分层次的协同实验模块设置,培养综合创新型公安道路交通管理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管满泉.完善公安院校交通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思考[J].公安教育,2007,(07):41-44.

[2]张勇刚,丁立.论面向道路交通安全驾驶模拟系统研究[J].政法学刊,2009,(04):105-107.

[3]石臣鹏.公安院校交通技术实验室建设刍议———以四川警察学院为例[J].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12,(05):82-86.

[4]何平.交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面临的困惑与改革思路[J].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13,(01).

[5]汤三红.关于强化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建设的思考——以公安交通管理实战为导向[J].公安研究,2014,(02):15.

交通管理知识范文第8篇

在实际的交通设施施工过程之中,并没有全面的落实安全保护制度的相关规定。在施工过程之中,施工安全管理人员也存在思想上的松懈,并没有履行好安全监督管理的责任,错误的认为交通设施施工工作只是一项工程难度很小的施工工作,并不存在安全问题。这种错误的安全责任意识就导致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例如,在进行公路交通设施的安全过程之中,如果进行对施工材料运输的车辆不按照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进行运输,就很有可能造成翻车等事故,危及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2解决交通设施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及控制过程之中存在的问题的具体措施

为了有效的解决在交通设施安全管理过程之中存在的问题,就要求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之中秉承安全第一的施工理念,从各个方面做好管理工作。

2.1做好安全知识普及工作

为了有效的提升公路交通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就要求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之中,进行对施工技术人员的安全知识普及工作。并对施工技术人员普及顾家的相关法律知识,从根本上提升施工技术人员的安全意识。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对施工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培养,杜绝松懈意识的产生,保证公路交通设施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高效运行。

2.2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为了保证公路交通实施的高质量施工,就要求成立一套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将整个公路交通设施施工的管理人员推举成为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负责人,有效的督促好各级施工质量监督管理人员履行好施工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保证公路交通设施施工的安全运行。该机构要负责好公路交通设施施工过程之中的各项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这就要求该机构内部的质量监督管理人员具备相应的安全监督管理知识,并对整个施工工作有一定的了解,保证公路交通设施施工的安全运行。

2.3落实好安全责任制度

为了高效的完成公路交通设施施工工作,就需要完善施工责任制度。在施工开始之前,施工承包单位要和相关的责任公司签订好《项目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在这个责任书之中应该尽可能的明确好各方的施工责任,将公路交通设施施工过程之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明确的标注出来,形成一套严密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

2.4确保安全管理资金有效的投入进质量安全监督工作之中

为了保证公路交通设施的安全施工,就要求按照施工设计书之中规定的安全管理资金的数目,进行对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安全管理资金的有效保管。具体的来说,在公路交通设施施工开始之前,就要投入相应的专有资金进行为施工人员购买人身保险,并购买好相应的安全施工防护衣物,保证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之中免受安全问题的威胁。与此同时,还要在公路交通设施施工的过程之中,设置相应的安全警示牌,防止有车辆错误的驶入施工区域,危害到施工人员和车辆驾驶人员的生命安全,尽可能的提升公路交通设施施工的安全系数。

2.5做好对施工现场的交通管理工作

由于施工的交通公路很有可能处于半交通运输的状态,因此,在公路设施施工的过程之中,要注重对施工现场的交通管理工作,防止交通车辆错误的驶入施工场地情况的产生。具体的来说,就是在施工的过程之中要正确的分配施工工序,并安排专门的交通管理人员进行对现场交通打个梳理工作,保证公路交通设施施工的安全运行。

3结论

综上所述,公路交通设施的施工管理并不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施工工程,而是一个很复杂的施工过程。在施工过程之中,要全面的注重对公路交通设施的安全质量管理工作,并在施工质量管理的过程之中注意各项安全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尽可能的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以上是本人的粗浅之见,由于本人的知识水平及文字组织能力有限,文中如有不到之处还望不吝赐教。

交通管理知识范文第9篇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 城市道路 规划与设计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249-02

一、概述

城市道路指连接城市内部各地区且与公路连接,主要供城市内交通运输运行的道路。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城市道路的宏观规划与微观设计改造显得尤为重要。

城市道路规划与设计是东南大学成贤学院交通运输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共计48学时,理论教学32学时,实践训练16学时,授课时间为3年级第1学期。

本文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总结了本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教学改革措施,以达到提高理论和实践教学效果的目标。

二、课程存在问题

教学改革之前,本课程课堂授课过程枯燥,实践环节效果不佳,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存在脱节现象。

(一)课程关系不清

根据本院交通运输专业本科培养方案,本课程与交通工程设施设计与施工、交通工程学、道理勘测设计、交通规划、交通管理与控制之间关系紧密。由于专业课程分由多位教师承担,故本课程授课内容存在空白,又与相关课程重复较多,重点不突出。

(二)授课内容针对性不强

本课程课堂教学内容先后包括:城市道路网规划、城市主次干路及支路设计、城市快速路、道路平面交叉、道路立体交叉、道路通行能力、城市道路雨水排水系统设计、城市道路景观与绿化、道路交通设施等。授课内容多,深度不足且与缺乏工程实践知识介绍,授课顺序和学时安排不尽合理。

(三)实践环节效果不佳

本课程原有实践环节要求学生利用AutoCAD软件绘制城市道路平面图、横断面图、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结构图,但考试中的绘图题特别是涉及道路改造的绘图题学生并不能很好绘制且标注错误较多。说明课堂教学与实践环节难以匹配,绘图内容陈旧且与实际工程设计、改造衔接效果不佳,尤其缺乏教师示范讲解。

(四)教学手段和方法与工程实际脱节

培养应用型人才需要在理论知识基础扎实的前提下重点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但本课程的课堂教学与工程实际存在脱节;教材中的图示与实际道路标线不符,教学资源特别是图片、视频等非常有限,某些实际工程中的重要知识点教材没有涉及且教材没有附带课后练习。

三、城市道路规划与设计教学与实践改革

根据本课程在教学及实践中暴露出的问题,从宏观、中观和微观角度加以解决。宏观上需要优化课程体系,实现课程之间互补;中观上优化教学大纲,调整授课次序及内容;微观上优化课堂授课和实践环节。

(一)课程体系改革

根据课程关系分析,城市道路规划与设计是一门承上启下的关键课程,从整个课程体系出发实施改革的原则如下:①先修课程道路勘测设计以讲授公路线形设计为主,与城市道路相关内容仅作一般介绍;②本课程重点介绍城市道路的规划、设计、改造以及公交设施设计;③交通工程学重点介绍交通特性,交通工程设施设计与施工重点介绍交通设施,与本课程实现互补;④本课程适当介绍与后修课程相关的道路规划及交通管理的内容。通过上述调整明确了本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及授课的难重点。

(二)教学大纲修订

基于学生知识背景和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将教学大纲内对知识点的要求分为(一般)了解、(深刻)理解、(熟练)掌握三个层次,调整如下:①理论教学学时由32调整为36,实践学时由16缩短为12,目的是强化课堂授课效果,提高实践教学效率;②将原有城市快速路及高架道路设计、立体交叉设计、道路景观绿化设计、道路交通设施设计部分的知识点由理解调整为了解并缩短学时;③本课程为后修的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提供知识基础,故要求学生理解补充的交通管理知识;④将道路通行能力知识由理解调整为深刻理解;⑤本课程的核心内容为道路主、次、支路设计以及平面交叉口设计,该部分内容要求学生深刻理解或熟练掌握;⑥对新增的道路横断面改造设计、交叉口改造设计以及公交专用道设计等均要求学生深刻理解或熟练掌握;⑦由于道路的排水功能对建设海绵城市非常重要,故将原有城市道路雨水排水系统设计由了解调整为理解;⑧对要求理解或掌握的重要知识点,大纲适当延长学时以确保教学质量。

(三)教学内容优化

在培养方案和大纲改革指导下,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优化以强化和补充本课程独有的重点内容,精简繁琐重复内容为主。教学内容改革如下:

1.调整教学顺序

①本课程前期介绍交通运输基础、道路交通管理以及道路通行能力知识;同一时期,交通工程设施设计与施工课程讲授道路管理设施设计;②本课程中、后期重点讲解城市道路网规划、城市道路及交叉口的设计和改造方法、公共交通设计;③本课程末期讲授道路排水、绿化及照明设计。通过上述改革理顺了课内和课程间的授课顺序,实现了课程互补。

2.填补教学空白

①本课程在介绍完概述内容后补充部分交通管理知识,既夯实基础知识也起到了启下作用;②课堂授课除介绍道路网规划的基本指标定义外,补充各指标在工程中的实际评价方法和使用限制;③由于学生未来就业后将面对大量道路、平面交叉口拓宽和改造的难题,这部分内容恰恰教材涉及较少,故在城市道路主次支路设计和交叉口设计授课完毕后分别补充城市道路及平面交叉口拓宽和改造知识;④在本专业培养方案相关专业课程中没有涉及公交专用道设计,由于公交专用道是城市道路设计的重要内容,因此本课程重点补充公交专用道设计及评价方法。

3.精简超出培养方案要求的内容

①高架道路设计、立体交叉设计部分,以重点介绍交通组织形式、匝道及出入口设计等内容为主,其他内容仅做一般介绍;②道路交通设施设计和景观绿化设计部分内容与交通工程设施设计与施工课程相关内容重复,故该部分由交通工程设施设计与施工课程重点介绍。

改革后的教学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改革后的教学内容

(四)授课手段与实践训练改革

1.授课手段改革

由于国家规范有所调整且教材内容比较枯燥,课堂授课与道路交通现场之间存在脱节致使授课效果不佳,故从以下几方面实施改革:

①收集国家最新的相关规范,修订多媒体课件确保多媒体课件规范性和时效性;②收集国内最新权威期刊杂志的相关信息、图纸并在筛选后编入多媒体课件;③收集城市道路实物照片,确保授课内容能够理论结合实际;④收集车辆行车记录仪视频、新闻视频、道路监控视频等资料,经筛选后有针对性的在授课中播放;⑤编制《城市道路规划与设计》学习手册,手册中按章节编制教学重点、课后思考题及习题,收录了本课程额外补充的重点内容和图纸,能够配合教材对学生学习和工作起到辅助作用。

2.实践环节改革

鉴于绘图实践环节与课堂教学脱节且效果不佳,改革如下:

①绘图时间安排调整为:3学时每次,共4次,共计12学时,目的是让不同难度的绘图可以根据课时灵活调整;②每次授课均由指导教师示范绘图过程,而后再由学生绘制;③绘图实践内容依据课堂授课内容安排,包括城市道路平面设计图、横断面设计图、交叉口设计图、道路及交叉口拓宽改造设计图以及公交专用道设计图等,确保内容调整后更贴近于工程实际。

(五)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为全面评价学生,本课程总成绩由期末成绩、作业成绩、平时成绩和实践环节成绩组成。其中实践环节成绩由绘图成果成绩和实践环节平时成绩组成。目前本课程已经建立了完善的试题库,试题类型包括:问答题、绘图题、论述题等,能够全面评价学生学习成果。

四、改革成果

通过对城市道路规划与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及实践环节的改革,获得了良好的效果。首先教师能够在多门课的授课中灵活控制难度和深度,有效的提高了授课效率;其次,通过完善多媒体资料库和学习手册,为学生建立了系统的知识框架,提高了课堂授课效果;通过优化绘图实践内容,将理论课程与实践绘图结合,真正体现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宗旨;最后,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信被充分调动,授课和实践在评教活动中获得了多方面的肯定。

参考文献:

[1]吴瑞麟.城市道路设计[M].人民交通出版社,2014.

[2]杨华.城市道路与交通课程教学改革思考[J].《大众科技》,2011(4):165-166.

[3]胡恒峰.谈基于信息化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信息技术,2008.

交通管理知识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管理方式

中图分类号:V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6-0085-01

当前国内的航空业在先进技术和经济的前提下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其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空中交通存在的问题[1]。为了保证空中交通流通的安全和秩序,最大限度地运用空中交通管制服务的容量,设置空中交通流量管理服务是非常必要的[2]。

一、当前国内空中交通流量管理情况

1、受天气环境因素的影响。随着近些年来科学技术不断地提高,大量的先进设备应用到空中交通管理当中,比如通信导航监视。环境因素对这些先进设备有着较大的影响,在空中交通管理过程中带来不少的困难,尤其是在暴雨和台风等恶劣天气的情况下,干扰航班的时间分布,导致出现不均衡的现象,从而增加空中交通的负担。

2、航班数量的增加对空中管理有一定的影响。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在生活上的需求也日益提高,人们外出时更趋向于乘坐更方便快捷地交通工具,选择乘坐飞机的人们也越来越多,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各航空公司都相对增加了航班数量,通过调查统计后发现,近些年来航班数量每年以15%左右的速度迅速增长,而且流量分布很不均衡,主要分布在一些中心城市上,这也加大了空中交通管理的任务。而且,国内在空中交通管理方面也是属于相对落后的层面,若发生航班数量暴增情况,以国内当前的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素质来看难以进行有效地管理。

3、空中交通流量管理技术落后。空中交通管制应用国内民航运作的主要运作模式的时间较长,而交通流量管理也只是起到辅助作用[3]。管理方式很难满足我国空中交通发展的需求,并且对国内空中交通的安全性也存在一定的影响。

二、空中交通流量管理方式

在空中交通流量管理过程中,应用多种方法和科学技术对各管制单位进行管理和协调工作,从而有效地缩短空域系统和空域用户之间的差距,增加对空域资源的使用。通过人们对空中交通管理知识的深入探究,空中交通集中式管理方式开始向分散式方向发展。

1、集中式管理。 集中式流量管理是当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运用的管理方式。在运用集中式交通流量管理方式过程中,需要实行决议的情况下,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系统就实际情况决定,而且航空公司在审批航班方案过程中,也会遵照交通流量管理系统做出的决定去实施。

2、部分集中式管理。航空公司以自身的实际情况对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系统提出一些要求,可以在符合相应的批准权限内调整航班的运行配置,若调整航班的次数较多,每回更换航班必须通过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系统批准才能实行。对于航线的分配,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系统可根据航空公司提交的一些要求的前提下来分配管理范围,航空公司可对管理范围内的空域自行安排。若航区内比较拥堵,可采用混合管理方式,混合管理方式主要包括自有飞行和管制飞行;若航区内比较宽畅,可采取的管理方式为自有飞行。

3、第一类分散式管理。在运用第一类分散式管理方式过程中,航空公司制定航班运营时间和运营状态时必须符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预制的飞行计划,而航空公司制定出运营时间和状态也需要得到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系统的准许才能实行。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系统需要对采集空中交通的抵达时间加以整理,从而进行信息分享,而且必须先按照计划实施。采用第一类分散式管理方式,能有效地提高空域资源的灵活使用率,最大化的运用空中交通管制服务的容量。

4、第二类分散式管理。在第一类分散式管理方式的基础上探讨出第二类分散式管理方式。在采用第二类分散式管理方式过程中,各航空公司可以自行对航班的运营时间进行分配,这样可以帮助航空公司制定出适宜的飞行方案和飞行计划,而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系统只负责向航空公司提供准确的数据,若空中交通出现安全问题,这时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系统就对航空公司进行管制。

三、探讨空中交通流量管理原则

在探讨国内的空中交通流量管理方式时,要遵守实施飞行流量管理原则,其原则主要是先期流量管理和飞行前的交通流量管理,而实时流量管理为辅助原则[4]。

先期流量管理原则。先考查航空公司机场各方面的一些实际情况,搜集出有关的数据进行整理,而后制定出合适的航班营运时间。制定航班营运时间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搜集的数据应用到预定的评估体系当中,从而制定出更适宜、科学的航班营运时间,以此来更好地实行空中交通流量管理工作。

飞行前的交通流量管理原则。飞行前相关部门需要审核和批准一些文件,在分配资源时,根据航空公司在飞机起降时间和航班次数的要求上进行充分的考虑[5],另外还需要考虑到一些突况,保留出相应的可用容量。为避免发生航班延迟等情况,航班飞行行为必须严格按计划来执行。

实时流量管理原则。有关部门应随时监督和有效地控制空中交通流量,掌握空中交通具体情况,为运营者提供准确的信息,以此来保证航班安全有序的运行。

四、结束语

随着国内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地不断提升,对我国的航空事业积极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根据国内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现状及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必须采用有效的管理手段来保证空中交通运输业的持续发展,这也将有效地提高我国现行空中交通的安全性,减少航班延迟和空中机械事故甚至于空难等情况的发生,从而使空中交通快捷、有序地流通。

参考文献:

[1] 王生斌.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策略探索.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

[2] 李琳.基于时间度量的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策略探讨.科学与财富,2015.

[3] 王生斌.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策略探索.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

[4] 余知晓.从航班延误到空中交通管制.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2.

[5] 李志.关于如何加强空中交通管理来减少航班延误的探究.科学与财富,2014.

作者简介

上一篇:快乐语文教学范文 下一篇:公司危机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