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语文教学范文

时间:2023-08-08 10:32:38

快乐语文教学

快乐语文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快乐; 情境

所谓“快乐语文”就是给同学们营造一个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灌输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理念,激发他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挖掘出他们学习语文的最大潜力。这和中国国家队外籍主教练米卢所倡导的“快乐足球”有异曲同功之妙,这不是一种训练的手段而是一种理性的心态,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实现“快乐语文”:

一、“快乐语文”首先要让语文课成为学生“梦”的乐园

“语文教育应该给孩子以梦”这是当今语文教学在高扬人文性旗帜的背景下的一次理念的升华。确实,童年是多梦多彩的季节,孩子们的心中充盈着想象的激情,蓄积着创造的欲望。对这个五彩的世界,他们有着太多太多梦幻般美好的期待。而语文,似乎生来就是为放飞孩子们的多彩梦而存在的。在那里,荷花会与他们共舞,小蝌蚪在着急地寻找着妈妈,卖火柴的小女孩希望和他们共享幸福……许多字连缀在一起,仿佛起了魔力,教人奇思,让人遐想。孩子们在追“梦”中,原有的灵性得以迸发,潜藏的悟性得以唤醒,与此同时,他们对祖国语言、民族感情也开始了美好的体验。那么,语文教学该怎样还孩子以“梦”的快乐与自由呢?

1. 教师要倾心营造与学生心灵相通的情境。

研究表明,恰当的情境刺激有利于孩子的自主体验、想象放飞、个性张扬,能诱发和促使“梦”的发生。毫无疑问,儿童与阅读的文本间存在着必然的或大或小的审美距离。只有当儿童与文本间产生了某种撞击,文本才会展现出无限丰富的意义,儿童也才会从中获得满足。而情境,正是二者联系的桥梁。儿童置身于情境中,强烈地感受着无形之“力”的作用,情不自禁地关注、向往、投入。就这样,文字材料被激活为生动的场景、形象的画面、动态的世界,孩子们神游其中。他们的心灵在体验,思想在碰撞,精神在对话。由于有了会心的微笑、感动的泪水,原本凝固的语言被充分激活了。

2. 要学会欣赏学生“梦”的异彩。

儿童是天生的幻想家、诗人,儿童的世界是异想天开的世界。对生活、对文字、他们有着完全迥异于成人的视角。欣赏“我”的“梦”,正是儿童自由成长的心声。就像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每个孩子也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着只属于自己的天地。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用统一的标准要求所有的学生,课堂上只能听到一种声音,看到一种答案。智慧的幼芽就在这种“精品化标准化的教育”中淹没了。因此,欣赏每一个孩子的“梦”就是要珍视孩子童真的想象世界和精神需求。

3. 放飞学生“梦”的翅膀。

要让孩子“自己说话”,“说自己的话”,要允许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脑袋思考,用自己的嘴巴表达,以获得他们自我的满足;还要组织孩子们进行交流,让他们在相互的碰撞中得到视野的拓展。并且,要让儿童回归远离了的生活世界,将学生的视线引向广阔的空间,要为儿童打开更多的认识世界的窗户,以拓宽儿童施展各自才能的天地。蓝天下的“学校”,大自然的“无字书”,也是滋润儿童的甘泉,把孩子带到野外去,用心聆听那风声、泉音、鸟语……让孩子每时每刻都能呼吸到山野吹来的空气。一只蝴蝶翩翩掠过,一朵花蕾悄悄绽开,一缕蓝烟袅袅升起……这都是在向他们悄悄传递着成长的力量,并渐渐地渗入他们的灵魂和血液,使他们逐渐感知语文世界的魅力。

二、放飞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展开个性的翅膀,在课堂中飞翔

1. 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

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拔。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应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是一堂完整的课,更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才能使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充满活力。

2. 尊重学生,张扬个性,让学生在困难中奋起。

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不要冷淡,责怪,不当的批评学生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的主动性大大削弱,从而失去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改善条件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得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要确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敢想,敢说,敢做,不受约束地去探究、思考,要为他们的与众不同而喝彩,让他们在无拘无束的争论中让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从而让他们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三、让学生们快乐的学习语文

曾几何时,我们的语文教学走向了单调乏味,走向了枯燥无趣,以至于学生们讨厌语文,害怕语文,甚至于渐渐远离语文。究其原因,不是在于学生,而是在于语文教师自己,是我们 用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保守固执关起了语文乐园的大门,让学生们在这座知识的宝库面前,只有望而却步。要想重新启动语文乐园的大门,让孩子们在语文的乐园里自由自在地遨游,以下的几点做法不妨一试:

1.用教师的文学修养,感染学生“爱”语文

要想叫学生喜欢语文,教师首先必须是语文的爱好者,并有着较为扎实的语文功底和宽厚的文化积淀,只有这样,才可能“厚积而薄发”,才可能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为此,教师要特别注重理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努力以美的教学语言去感染学生,注重平时和学生交谈时的语言美。

2.用语文的自身魅力,吸引学生“品”语文。

语文是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传承社会文化的载体,是与人的生命共存的。“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语文中有无穷的魅力等着我们去挖掘。我们可以紧抓课本中的佳作美文,让学生反复诵读,并扩展课本外的名家名篇,让学生广泛阅读,使学生在积累中爱上语文。

3.用教学的艺术魅力,诱导学生“懂”语文。

教学是一种艺术。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努力赋予语文教学技能方法以艺术的美,让学生快乐、喜悦、迷醉。主要可以采用媒体激趣,小组探究等形式,让学生在情趣中“乐”语文,在研讨中“析”语文,在一种充分平等的活动中探究、启智,使学习活动变得自由轻松,交往情境变得融洽互助,信息传导多向畅通。

快乐语文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快乐语文

新课标要求初中语文的教学要有充满激情、和谐、快乐的学习氛围,要对学生的感情的表达特别的注意。初中语文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共同进步成长的地方,它应该是充满活力和激情的。根据新课程的改革要求,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应该采取有感情的方式来传授知识,教师更要在导课、阅读、写作各方面采取快乐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能够主动地融入进来,感受到学习初中语文的快乐感受。

一、快乐导课

导课是初中语文课堂前的一个准备活动,它为教师的课程内容和课程活动埋下了伏笔。导课可以创造欢快、有趣的氛围,引发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热情,自然地让学生慢慢地推进到新课程内容的学习中。在导课的实施中,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用音乐来引导学生进入课程。学生对音乐是非常感兴趣的,美妙的音乐可以让学生们随着音乐融入课堂。例如上语文课本中的朱自清的《春》时,教师可以在进入讲课前先放一首关于春天的歌曲,让学生仿佛感觉到春天就在身边,联系到春天的美丽景色,慢慢地融入到这篇文章中来,顺利地来学习这篇文章。

(2)用回答问题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入课程。教师可以通过运用之前的文章和结合将要学习的课程,用提问问题的形式切入进来,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进入新课程的重要思路。

(3)用观看电影短篇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进入。电影生动形象的表演和内容能够引起学生的联想,激起学生的想象,学生在无意识的情况下随着电影短篇的引导就融入到文章里面去了。

(4)用讲名人志士故事的方式引入其中。名人的故事中含有一定生动形象和有意思的情景内容,能带给学生新奇的感受,故事的讲述对引发学生的兴趣意义重大,能使他们贴合文章的内容自然地进入新课的学习中。

二、快乐阅读

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激烈,中学生们也不例外。因此阅读教学理当施以快乐教育,以减轻中学生面临的种种压力。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要以一颗感恩之心来面对生活,面对一切!要以快乐之心来面对困难,面对挑战!要学会生存,永不放弃。

初中阶段恰同学年少,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期。他们的心智不断成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正渐渐形成,语文阅读教学应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引导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分析生活、思索人生的责任。如教阅读冰心《谈生命》一文时,我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文本,理解文本如何揭示了生命从生长到壮大再到衰弱的过程,让学生从文本的阅读欣赏中感受到冰心老人顽强奋斗的意志和乐观向上的精神,从而领悟出生命的宝贵与顽强;同时让学生树立起这样的信念:热爱生命,珍视生命;关爱他人,善待自己。

三、快乐写作

现在的中学生生活单一,学生没有东西可写,加上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没有做到读写结合,不注意引导学生大量地阅读和背诵。试想,学生胸无点墨,何来妙笔生花呢?所以,首先要解决没有东西写的问题,把作文教学和生活接轨,植根于生活,让作文内容生活化。

(1)快乐的校园之旅。先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我们曾利用大课间仔细观察过校园里的每个角落,一起观察过校园里的花草树木、风霜雨雪,在校园里也留下了我们的足迹。

(2)收藏生活,回放快乐。我的成长故事、我的班级故事、我的家庭故事、身边的平凡人物。当学生的思维和生活交锋碰撞,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到“下锅之米”,做“有米之妇”,解决了“没的写”“不会写”的问题。时时留心,生活处处皆素材。生活的真实让作文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享受到创作的快乐。

四、快乐活动

局限于课堂的语文教学是不完整、不科学的教学,我们必须打破课堂的界限,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让语文小世界浓缩社会大世界,可以在语文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诗文朗诵比赛;还可以结合学习内容让学生编排课本剧,例如《两小儿辩日》《刷子李》《泥人张》《范进中举》等等,凡是能编排成课本剧的都可以编演。在活动中,学生异常活跃,高高兴兴,快快乐乐。通过这些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水平,发展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我们何乐而不为?

五、结语

快乐语文教学范文第3篇

好问,是孩子的天性。问题常常是将学生推向深层次阅读的动力。因此在教学中,要千方百计满足学生质疑的需要,保护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笔者通常从这样几方面着手:(1)留给学生产生疑问的空间。在语文教学中,不越俎代庖,以“讲”代读;也不蜻蜓点水,让“读”匆匆走过场。要给学生充分感知课文的时间,读通,读顺,读出真情实感,个性化的感悟自会油然而生。(2)设计让学生大胆质疑的环节。在课堂训练中,可以让学生未读先问,可以让学生边读边问,也可以读后集中提问,可以在教师讲解的过程中问,甚至可以在课堂结束时发问,不拘时间,不拘形式,满足学生好学好问的心理需要,鼓励学生有“把问进行到底”的意识。

我想议——满足学生交往的需要

交往是孩子主要心理倾向之一,也是孩子社会化进程中的必由之路。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变过去师生单元交往为现在的师生、生生的多元交往,以满足孩子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心理需求,使学生个体成为教学交往人际互动中的一员。主要的教学程序是:(1)创造交往的机遇。在学生自主学习中,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尽量走出“师”的角色,以旁观者的心态处之,把问题的“第一解释权”让给学生,使学生产生互动的契机。(2)开辟交往的领域。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如果是个体性认知障碍,教师采用“开渠引水”的办法,抛出问题,引入其他同学的思维参与,当场给予解决;对于一些典型问题,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教师可以采取“筑巢引凤”的办法,让学生自由组合,成立学习小组,互相启发,共同探讨,最后再集体交流。(3)注重交往的过程。在学生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不让尖子生唱“独角戏”,确保“众人划桨开大船”。同时要学会倾听对方的意见,吸收别人的“闪光点”。总之,要让学生充分享受到交往的快乐,体验到合作的成功,真正做到“议”得精彩,“议”出风采。

我想改——满足学生创造的需要

学生的阅读创造,除了文本解读意义上的创新外,主要集中外显在“改”字上。因此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思维成果,要赞赏学生的创造才能。只要“改”得有道理,都要大加赞扬,甚至倡导鼓励。(1)改文题。读了《景阳冈》,有学生提出“景阳冈”作为课题,只点明了事情发生的地点,与主要人物、主要事件关系不大,应该改成“武松打虎”,既醒目,又能集中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笔者不但肯定他的想法,还建议他把自己的想法写信告诉教材出版社。(2)改语句。一位学生读了第十二册《积累·运用六》中的“阅读”——《踏花归去马蹄香》后提出:同样一幅画,前面一位画家画的是“游春”,而后面一位画家却画的是“一个夏天的落日时刻”,根据文题中“踏花”一词判断,下文中“夏天的落日”应改成“春天的落日”。结果人教社的编辑来信证实这位学生“改”法是正确的。(3)改称呼。学了《世纪宝鼎》一文,学生很难体验到文章要表达的情感,读了几次都没有到位。这时一位学生提出:如果把这篇文章改成“中国驻联合国代表”的口气,就好读多了。经他一提醒,立即让学生将这篇文章改成一篇“解说词”,学生兴趣大增,稍加修改,没经任何指导,一个个读得慷慨激昂。

改变身份——教师当“主持人”

新课程让教师改变传统的“布道者”面孔,他们在课堂上不再拥有“语言霸权”,不能再唱“主角”,他们走下神圣的“讲坛”,回到了学生中间,成为“平等中的首席”。遇到问题,不一锤定音,与学生一起商量;遇到困难,不大包大揽,甘当学生助手;遇到争论,不息事宁人,敢当煽风点火者;遇到“话柄”,不躲而避之,而是掉转船头,深发话题。他们不摆面孔,不端架子,不断地鼓励学生“查一查”“试一试”,时常提醒学生“读一读”“议一议”。

变换角色——学生当“导演”

以前的教学中,教师俨然是“导演”,对学生呼来唤去。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受提问,被动回答;受检查,被动做题,他们成了“算盘上的珠子”,被不时地拨来拨去。现在的课堂上,却成了名副其实的“导演”。一篇课文,你想学什么,根据自己需要;你想和谁一起学,由自己和对方双向选择;你想采取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根据自己的习惯自由确定;你想采取什么样的形式表达自己的阅读感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尽情展示。语文课堂上,是学生张扬个性,展示自我的“学堂”,一切围绕学生的“学”,一切服务学生的“学”。

转换文本——教材当“剧本”

快乐语文教学范文第4篇

《赤壁赋》真是奇文,文章思想感情与艺术手法皆值得好好玩味,如能引导学生理解、欣赏文章,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热爱文学的热情,修身养性都有帮助。所以,教学本文,我反复推敲,用心设计教学,力图让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愉快,达到寓教于乐效果,符合快乐语文教学要求。

介绍苏轼时,突出他的经历坎坷,即使身处逆境,也能积极乐观生活,创作出大量文学作品,一生成就斐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为豪放词的创始人, 书法上为宋初“四大书法家”之一。生活上,他的逸闻轶事至今在人间流传。东波饼香飘鄂东四野,东波肉名扬大江南北。介绍作者逆境中还能成就灿烂,调动了学生学习热情,激发了学习欲望。

美文要美读。用多种方法读文章,并发现文章语言上的特点,从而喜欢读文章。学生自读,教师范读,艺术家配乐朗读,一次比一次体会深刻。文本音韵优美,句式整齐而富于变化。让学生动手找特点,看谁找得多。学生每找到一点,就有一份成功的喜悦,感到学习语文的快乐。第一段中,“间”“天”“然”“仙”等词押韵;第二段中,“光”“方”,“缕”“妇”两两押韵;第三段中,“然”“然”,“昌”“苍”“郎”,“东”“空”“雄”,“舟”“属”“粟”,“穷”“终”“风”等词押韵;第四段中,“往”“长”,“瞬”“尽”,“月”“色”“竭”等词押韵。文章有诗的韵律,诗的语言。句式多用对句,句内对仗工稳,句间谋求多变。四言、五言、七言、九言交错使用,变化无穷,魅力无限,美不胜收。明白了这些,理解赋这种体裁,容易得多,也深刻得多。同时学习语言美,欣赏语言美,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读好文章,为理解文章奠定了基础,铺好了道路。

文章开头,叙述了游历,描写了月夜美景,作者写了哪些景?抒发什么情感?

在一个秋天月圆之夜,苏子与客泛舟赤壁,眼前呈现出一幅壮丽的画面。清风拂面,水波平静,月挂东山,白雾弥漫,水光闪烁,美如仙境。游人手捧美酒,吟诵诗歌,纵舟清波,心旷神怡。景如画,事如意,人必如仙。落笔勾画出作者的感受:“浩浩乎”如腾云驾雾,“飘飘乎”似羽化成仙。既描绘了低处静景,又描绘了空中的动态;既描绘景物美丽,又勾勒人物感受。

接着作者用一个“乐”字表达了游人的心情,渲染出欢乐的气氛。苏子“扣舷而歌”,客吹洞箫唱和,歌声、船声、箫声在江面飘扬,美丽的画面顿时生动起来,灵动起来。

景美、酒香、人乐,人间赏心乐事全了,文章再向何处去呢?

大手笔就是与众不同。欢乐之中,作者笔触不漏声色转向描写箫声,先直接刻画箫声,最后间接描写箫声的感染力,不知不觉的由乐转悲,不露痕迹,真是高明!

那么,请同学认真阅读客人的回答那段文字,看他悲从何来?客人直抒胸臆:在赤壁这块圣地,能文能武不可一世的英雄曹操,当年“酾酒临江,横槊赋诗。”是何等威风,是何等气势,而今也找不到半点踪迹,何况我等渔樵江渚,侣鱼虾而友麋鹿,将会灰飞烟灭吧;长江滚滚历经古今,依然汹涌澎湃,人生如蜉蝣过世,似沧海一粟;想象飞仙遨游,想如明月耀空,可只得驾一叶扁舟,浮游于蓬蒿之间。想要的得不到,不要的摆不脱,怎不悲从中来!

面对这么一个吹着幽怨的洞箫,陈述满腹的悲愁朋友,苏子说了些什么?

才子苏轼借题发挥,取眼前的流水与明月,劝慰朋友,阐述人生道理。流水汤汤,奔涌向前,可依旧在眼前欢畅;明月变化,盈亏不断,却依然在空中闪耀;人生匆匆,沧海桑田,但仍然在世间繁衍。天地万物,物各有主,不是我所有,也就不要奢望。只有那江上的清风,山间的明月,听得到是天籁之音,看得到是人间仙境,这才是上天馈赠我等的宝藏啊!我等可用心把玩,尽情欣赏,快乐生活,享受人生。

与君一席话,悲愁云散,宾主都欢颜。文章到此又峰回路转,照应前文,美妙无限。举起酒杯,品尝美食,欣赏美景,不知不觉月落西山,霞光满天,朝阳洒满人间。

那么文中客人是谁呢?同学们可以猜猜。大家开动脑筋,瞪大眼睛猜了起来,把知道的都数了个遍,有点象又似乎不合适。突然有学生说:“我明白了。这是作者设计的一个朋友,可能不是现实中的朋友。”“不错,那么苏子设计原型会是谁呢?”我接着问。“具体名字难说,不过是一位人生不顺消极低沉的人。”学生坚定的说道。“那么,作者这时人生境况如何呢?”我启发他说。“啊!客人就是作者自己!”“我不明白,大胆说说你的见解。”“作者假想一个消极的客人与苏子辩论,其实是一个消极的苏轼与积极的苏轼辩论,积极的苏轼说服了消极的苏轼,既表达苏轼命运坎坷,仕途不畅,心情苦闷,也表现了他的旷达的心胸,美好的理想,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最后,我补充阐明了这种手法的奥妙。

综观全文,作者的感情经历了一个由乐到悲,再由悲而变喜的发展过程;作者的思想也经历了一个由平静到苦闷,再由苦闷而得到“解脱”的发展过程。苏轼这篇文章,就请出一位“客人”来与自己对话,实质上是以此表明自己内心苦闷愁苦的一面,又用苏子驳倒“客人”的一番议论和“客人”被说服后的破涕为笑的一番举动,来展示自己内心的“达观”战胜“悲观”的思想历程。这就是“以无为有”虚实相生的妙法。谈到人的心态和“心理历程”,则较为复杂与抽象,而赋多擅长铺陈事物,但到了苏轼手中,不仅能铺陈事物,还能运用行云流水的散文笔调,更能创造优美如画的诗歌意境,从而推起结构跌宕和思想波澜,写得形象具体生动,这又是一种“以曲写直”曲尽其妙的妙法。

全文结构似漫不经心,一会儿是泛舟江上,主客对饮;一会儿是弦歌声声、洞箫呜咽,俯仰古今;一会儿更是宏议频频、快论迭出,谈笑风生。场景既不断转换,而文气又一脉相承,既有声律对称“赋”体的美感;也有情景交融的诗歌美感,又有挥洒自如“散文”的美感;既有寓情于物的写景,又有如泣如诉的抒情,同时又有谈笑风生的说理。

从这课教学可以看出,教师钻研文本是教学成功的前提,教师理解,赏析文章下的功夫愈多,发现文章的深意,把玩文章的艺术魅力的能力愈强,上课才能设计出合适的问题,才能采取恰当的手法,左右逢源,生动活泼,引导学生理解欣赏文章,从而轻松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快乐学习语文的目的。

快乐语文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快乐教学 教学方法

语文学习是一个实践和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语言意识不断强化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着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提高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学模式和方法无外乎是教师“满堂灌”、“机械讲解课文”或者“强迫背诵”,课堂上常常是教师讲得筋疲力尽,学生却满心厌烦,巴不得早点下课。究其原因无非是教师在课堂上没有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没有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动机。学生处于消极被动的语文学习状态,同时也由于被动学习,长此以往导致对语文学习全无兴趣,甚至最后逐渐放弃语文学习。如此恶性循环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了极大的不良影响,也影响到教师教育教学的质量。

保加利亚心理治疗专家乔治・罗拉诺指出:那些能将他们的感觉、情绪和智慧投入学习过程中的人能得到最好的成果。他提出整合教学法应强调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同时也强调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由此引申出快乐学习教学法。罗拉诺认为,有三大要素可以帮助我们以婴儿般的速度加速学习。这三大要素是:第一,真正的学习是快乐的;第二,融合了有意识和下意识的学习;第三,诱发内在的能力。这里所指的快乐,不只是学会某事的成就感,而是学习过程本身是快乐的。因此,我们应该带着喜悦的期盼来学习,而结束时亦能感到意犹未尽,或至少依依不舍。[1]教师应当在教学中明白“快乐”二字的重要意义,且让学生在和谐的学习环境中多学一点感兴趣的东西,多做一点高兴做的事,从而获得知识,提高能力。语文课堂快乐教学就体现了这个理论。实践已经证明,成功的体验不仅可对动机起强化作用,而且容易使学生产生成功感和自我满足感,愉悦其整个身心。快乐教育在美国被称为“have fun”,这种快乐不是舞台上的,也不是教师示范后做出来的,而是从学生健康的心里流淌出来的。教育是以培养人为目地,好的教育要使学习者身心感到愉悦从而促进其智力和体力的全面发展。[2]因此,语文快乐教学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享受,同时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快乐因素,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采用学生喜爱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快乐中获得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人。

刺激学生的“内需”,优化语文学习方式;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体现语文学习的“乐”,已经成为语文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中之重。在此我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促其树立学习信心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最佳诱因,学生的学习水平往往取决于其“爱学”的程度。对于学生而言,学习兴趣的培养至关重要。如果教师一味采用机械的教学方法,很容易抹杀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害怕,甚至厌恶语文。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良好情境。如给生字注音让后进生去做,朗读让全体参与,而开放性强有难度的问题则留给成绩较好的学生。[3]就课文中问题提问时,引导学生自己找到正确的答案,只要他们回答的正确就大声表扬。在语文考试后也给予他们赞扬,对于考试不好的同学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并且告诉他们:“你们都很聪明,老师相信你们下次一定可以上90分。”如此重复不间断的鼓励,同时巧用“皮格玛利翁效应”面向全体学生施教。“皮格玛利翁效应”提示教师,只要对学生寄以厚望,学生就会产生出相应于这种期望的特性。语文教学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要相信通过恰当的教育,每个学生都能学好语文,只有教师对学生充满信心和期望,才会使学生身心愉悦、积极上进。同时,“亲其师,信其道”,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有了情感基础,学生就会自愿接受教育并乐于请教,由此快乐教学也能更好地进行。

二、创设灵活多样教学方法

单一的教学方法是乏味的。既使是一个好的方法,经常用也会失去魅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因材施教。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追求。比如教生词,有的老师照本宣科,每次几个生词,依次教完就过去了。有的老师把生词做成卡片,加强学生记忆。这样做学生学得快而好,还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反应灵敏能力,以及他们的集体观念。不同的语文教学方法有着不同的教学效果,按照这样的方法,寓学于乐,学生掌握所学内容即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的语文教学比老师一遍一遍地讲、学生一遍一遍地读,效果好得多。在教课文时,教师可根据不同体裁和内容,在不同阶段上,采用模拟对话、扮演角色、讲故事、述大意、即兴口头作文、看图说话、组句成文等多种形式。这样就会把死教材活用,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效果必然好。同时快乐也会充溢于我们的语文课堂中,使学生身心愉悦更加努力学习。

三、课堂活动化,让学生获得学习乐趣

长期的实践证明,只有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克服重“灌”不重“趣”的现象,寓教于乐,才能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美国教育家斯宾塞提倡“快乐教育”,他要求教育应尽量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快乐的情绪去学习知识,使求知成为一种快乐的事。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语文这一学科与社会生活实践密切相关的特点,尽可能地设计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趣味性浓的言语活动,让学生通过体验、合作、探究,获得学习的乐趣。除了合作朗读等常规性活动外,我们还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实际,据教材特点开展如分组竞赛活动、小组讨论等活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让学生在玩中学,在表达思想中运用语言,在和谐的氛围中获得快乐,让学生体验“真正的学习是快乐的”。[1]教学中教师应当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对语文教学的意见或建议。这样一来教师也能根据学生的心里话比较对照自己的教学,获得灵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教学相长,相互促进。学生也因能有机会说出自己的想法,得到教师的肯定,而缩短师生距离,从而创造快乐的课堂氛围。

四、营造和谐氛围,让学生品味成功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发生的环境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适合学习者学习的环境,是最使学习者感到轻松自在的环境。因此,语文教师就应该尽量把课堂设计成学生学习的乐园,让他们在这个乐园里快乐地活动,让他们享受学习带来的快乐。成功是最大的快乐,所以,我们应该尽可能地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尝到成功,从而获得快乐。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在一堂课中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都有成功的体验,让每一个学生都快乐。其次,要“慧眼识英才”,善于发现学生的特长,并在课堂活动中创设平台,让其展示特长。如让擅长朗诵的学生参与朗诵,让拼写好的同学上台拼写,让他们的特长得到张扬,从而使他们获得快乐,逐渐培养学习兴趣,使他们成为“好知者”。最后,就是要倾注热情与爱心。爱心的力量是无穷的,当我们把学生当成知心朋友来关爱,学生会把心交出来,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学习。[1]

语文“快乐教学”使师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双方都以愉悦的情绪投入到教与学的双向活动中。在活动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得以体现,学生运用知识的才能也得到了充分展现,群体意识、荣誉感增强了,非智力因素也获得了发展。因此,快乐教学是一门高超的教学艺术,符合教育规律,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吴培贵.快乐――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J].教学时空.

[2]盛怀甲,孙文俊.试论数学课的快乐教学[J].学科探究(小学教学),2008,11.

[3]樊涛.英语快乐教学.http://.cn/des/News

快乐语文教学范文第6篇

1.让语文融入生活,开展快乐的实践

之所以语文教学要与生活紧密联系,正因为语文的一面就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也是社会生活的扩展和提升、体验和还原的一个过程反映。所以,将对语文的学习融入生活,将生活的过程融入语文,由此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从而扩展学生的视野领域,拓宽他们生活的范围。例如,教师可以借助四季交替,万物周而复始的自然变化,开展各类快乐户外实践活动,引导初中学生探索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放下手中的课本,去感受冬日的雪地、去聆听春雨的细述、去追逐夏日的清爽、去感召秋天的悲凉……这样一种丰富的语文课外实践活动体验,不仅能够塑成学生对生活充满各种感悟,还能够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让他们在快乐活动之余,体悟到生命与自然的内涵,铸就未来梦想的雏形。

2.让课堂充满激情,打造快乐的课堂

新课改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了“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的要求。追求艺术是一种境界的提升,要想改善传统语文课堂上沉闷的气氛,就要把课堂教学当作一门艺术,为语文课堂注入激情元素。其一,会听也懂说。教师先对课文进行诵读,让初中学生放松心情,平静地聆听。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通常能够给学生带来一种震撼心灵的情感渗入,令学生自然而然地展开对课文内容的联想与感悟,然后再组织讨论,各自畅谈内心感受。其二,会问也会读。教材蕴藏的内涵很多,能学到多少,取决于教师如何挖掘。在读中存疑,将薄文厚读,长文精读,教师应引导学生找寻文章中的疑点,提出自己的困惑,再进行分组讨论交流,实现教材灵活化,碰撞思维火花。

3.让学生爱上阅读,进行快乐的读书

要想实现阅读教学的低投入、高产出,笔者认为首要应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一旦学生爱上阅读,也就等同于爱上了语文。现实中,教师的行为通常能够引导学生的行为。比如,经常与学生分享中外名典中的佳文美句,营造良好的读书气氛,久而久之初中学生也逐渐潜移默化,被阅读气氛感染。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学校馆藏书籍,或是在班级内组建图书社,发动教师和学生一起捐赠自己的图书,并定期进行轮换,组织开展读书沙龙活动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读书空间,使读书成为他们的内心需求,阅读成为了一种快乐。

二、实现快乐语文教学效益的相关建议

1.对快乐课堂快乐语文的设置方式要符合教学目的

在教学实践中,仍有部分教师对快乐课程的安排就是想方设法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充满欢乐,将教师的职责投射在了“只需要负责活跃课堂气氛”。还有部分教师为了逗笑学生而荒唐地落入俗套。如讲授课文《装在套子里的人》时,将自己装扮成套中人,用滑稽的外形逗乐学生,引致哄堂大笑。快乐的目的是达到了,但明显与快乐教学理念相悖。这种方式不是不可取,而是没有真正体会快乐课程,正如“如果你所追求的只是那种显而易见的刺激,那你永远无法培养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热爱”。

2.对快乐教学定义的把握要准确、适度

针对这一点,主要反映在部分教师片面地认为快乐教学就是降低教学要求,减少学生功课负担。然笔者认为,快乐教学并不是单纯地减少作业量,而是用合理的方法将学生从升学强压中解救出来,让他们能够在平缓的氛围中学习。当然,对任何一种方式的过度使用,都将适得其反。如何把握适中,就需要初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反复摸索,寻找各类激发学习兴趣的方法,促使学生主动的学习,摒弃打压式的被迫学习。

快乐语文教学范文第7篇

孟子将“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作为人生的三大乐事之一,并且非常注意以乐教吸引学生的乐学:“夫子之设科也。往者不追,来者不拒”。均是对孔子愉快教学思想的深入发展。

下面来谈谈实施快乐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创造一个让学生愉快学习的优美环境。

环境对学生具有不可忽视的教育作用,对青少年个性的发展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青少年的思想、品德、行为都是在不同的环境中形成的。学校、班级要根据教育目的,有计划地选择、加工和设置优良而美化的环境,这不仅是精神文明的一种标志,同时也直接影响师生的心理状态和教学秩序。优美的环境能使中学生心情舒畅。精神焕发,乐于学习,有助于愉快教学的顺利进行。

教师应充分发动学生,让他们人人都为绿化、美化、优化校园环境出一份力,把学校布置成一个整洁、清新、美丽的乐园,使每个走进校园的人都感到赏心悦目。精神抖擞:把教室布置成一个美的、激励奋发向上的小环境,使置身其中学习的同学们都感到轻松自然,其乐融融。

(二)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

愉快教学强调教学是师生联袂演出,师生面临的是共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只有双方携起手来,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密切合作,双方的积极性才能充分调动起来。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有了感情倾向。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接受教育并乐于请教,愉快教学才能顺利进行。韩愈说得好:“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如果师生在情感上不和谐。教师对学生不热爱,甚至见到学生就烦,学生对教师毫无感情,甚至见了老师如同老鼠见了猫,双方在思想上首先就不愉快,还谈什么愉快教学?!

师生关系和谐,关键在教师。教师应热爱所有的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在师生间架起情感的桥梁。像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的那样:“爱学生,这是一个教师最重要的品质。”不管在什么场合,教师都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只有意识到被尊重,才能愉快地接受教育。对优差生应一视同仁,处理问题公允不倚,不带偏见。平时应多鼓励引导,忌无处不到的批评训斥,任何鄙夷讥讽。怒斥甚至体罚学生都会引起学生的反感,造成师生之间的情感障碍。教师还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相信学生都是求进步的,都是要学习,有旺盛求知欲的,能够改正错误的。

(三)制造一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

愉快教学的最佳效果与良好的课堂气氛分不开。好的课堂气氛应该与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教学内容的情感基调相一致、相协调,教与学双方的认知、思维活动必须有一个真正宽松自如的天地;应该是既静谧又炽热,既活泼又紧张的,既有播种的繁忙,又有收割的喜悦,既有在知识的皇宫里舒心的漫步,又有攻克知识堡垒的激烈的战斗。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紧紧地吸引学生步入科学知识的群峰中饱享秀色,乐而忘返:使学生奔驰在知识的大草原,产生一种对崇高、悠扬而心旷神怡的美好境界的向往。

首先,提倡教师笑进课堂。微笑是联系师生隋感的纽带,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是创设和谐的、协调的教学氛围的重要手段。有学生这样比喻:“在炎热的夏季,老师的微笑如甘露,带给我们一个清凉的世界;在严寒的冬日,老师的微笑似春风,总让我们感觉到温暖。”

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满腔热忱来组织教学活动。做到情绪饱满,态度端庄、语言亲切,富有激情,并借助眼神、表情、姿势来辅助说话,让学生感到听你的课是一种精神享受。

(四)善于调控扣人心弦的教学节奏。

节奏本是音乐上的术语,杰出的乐师总是十分讲究节奏和旋律的美,以此抓住听众的心,使之驻足凝神,屏气入境。教师也应象乐队的指挥一样,善于调节,使课堂演奏出优美动听的曲子。教学节奏是愉快教学艺术美的一个重要因素,不能过快,否则感觉不到乐趣,也不能过慢,否则断断续续,学生感觉不到完美,又要抑扬顿挫,既有“大弦嘈嘈如急雨”,又有“小弦切切如私语”,以此紧扣学生心弦。

教师的教学语言也应有节奏感,做到快慢适度,疏密相间,抑扬顿挫,起伏跌宕。心理学研究表明。“机关枪式”的语言。“大辩论式”的语言,会对学生大脑细胞产生超荷刺激,从而产生厌烦心理。还要按不同作品的基调调控教学语言的速度。内心情感变化平缓或感彩灰暗时,语速要减缓;内心情感强烈或感情鲜明时,语速就要加快。做到抑抑扬扬,有波有澜,有时慷慨陈词,像飞流直下的瀑布,有时娓娓道来,像涓涓而去的溪流,给人以无穷美感。这样才能吸引学生,激发兴趣,达到愉快教学的目的。

教师还要善于借助教学内容的节奏来调节整堂课的节奏。教学内容的节奏指上课内容的详略、多寡、取舍、安排等。该讲多少信息,含量和速度都应考虑学生的承受能力,必须富有一种和谐的音乐美感。在教学的重点处应讲得多一点,详一点,速度稍慢一点,方法更灵活些。形成教学的高潮。

(五)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是指在语文课堂上利用电教设备、音像、挂图等现代化教具和形象化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下进行有效的学习。

实践证明,中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尤其是电教媒体,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它能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一改传统沉闷的课堂面貌,使学生的兴趣大增。有助于实现“轻负高质”和实施愉快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

快乐语文教学范文第8篇

关键词:快乐式;聋哑学生;语文;教学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1-0070-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31.044

聋哑学生由于语言和听力的障碍,使他们的内心存在一定的自卑感。因此,对聋哑学生进行语文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师肩负着重任,不仅要注重提高聋哑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还要进行心理健康辅导,确保他们能够正视生活中的一切,减少抵触情绪,快快乐乐地生活。语文知识是聋哑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并将会贯穿聋哑学生的终身。所以,语文教师必须要提高重视程度,提高教学水平,采用多样化的语文教学方式,营造轻松的语文学习环境,让聋哑学生在快乐的环境中成长。因此,如何提高聋哑学生的语文课堂参与度,促进聋哑学生全面发展,就成为了语文教师需要思考的难题。从目前的聋哑学生语文教学情况分析,仍然存在着一些亟须改善的教学问题,必须要引起广泛的关注。下面,笔者根据在特殊教育中心的语文教学经验,阐述“快乐式”语文教学法在聋哑学生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聋哑学生语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一)普遍存在自卑心理,不愿意参与语文课堂学习

在现实生活中,正常的孩子都是从幼儿园的小班、中班、大班走过来的,可是聋哑孩子大部分都没有上过幼儿园,他们与社会接触的较少。因此当家长将聋哑孩子直接送入特殊教育学校以后,孩子容易对学校和其他聋哑学生产生恐惧、抵触的心理,对于语文学习自然也没有兴趣。通常情况下,正常的孩子不愿意跟聋哑的孩子一起玩,认为与他们交流有困难,并把聋哑学生当做“异类”。这也使得聋哑学生感到自卑和孤独。另外,由于自身缺陷,聋哑学生无法听到美妙的音乐,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心情,他们逐渐将自己封闭起来,不爱与其他人交流,也不爱学习,甚至有自闭的倾向。

(二)聋哑学生接受知识速度慢,不利于语文教学的开展

聋哑学生接受语文知识的速度要比正常学生慢,对于一个语文知识往往要经过教师很多次的指导才能够掌握,甚至很多次教学以后聋哑学生还是不能理解,所以语文教师会感到教学没效率,教学激情不高。聋哑学生语文教学所使用的手语的词汇量比汉语表达少很多,聋哑学生通过手语学习语文知识具有一定的难度,这也使得聋哑学生的语文教学出现问题。正常的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时候,教师通常会要求他们大声朗读课文或者听写汉字等,可是对于聋哑学生来说这些教学方式都行不通。聋哑学生的生理缺陷会给智力和心理带来影响,使他们的综合能力低于正常学生,这也增加了语文教学的难度。

(三)教师的教学方法枯燥单一,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聋哑学生语文教学中存在着语文教师教学方法枯燥单一,教学观念脱离实际的现象,即经常会有语文教师按照普通教育的要求去要求聋哑学生,选择普通语文教学的内容,对聋哑学生要求过高,结果造成语文教师费了很大力气,教学效果却非常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语文教师没有结合实际,所设计的课堂教学内容没有贴近聋哑学生的生活和正常水平,使聋哑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经常会有语文教师要求聋哑学生反复地学习字和词,但是并没有让字和词在日常生活中得到有效运用。语文教师这种以教学为中心的观念极大地限制了聋哑学生的个性,使聋哑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二、“快乐式”教学法在聋哑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创设轻松愉悦的生活化语文教学情境,提高聋哑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聋哑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经常感到自卑和抵触的现象,我在日常工作中尝试运用“快乐式”语文教学法,以激励聋哑学生的学习斗志,调动聋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聋哑学生能够做到学以致用,灵活掌握。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语文教师必须要以聋哑学生为主,能够为聋哑学生的发展做出积极的努力,不断拓宽聋哑学生的视野,强化他们的综合能力,创设轻松愉悦的语文教学情境,使聋哑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得到锻炼。我利用课余时间带领聋哑学生到校园的操场上或者花坛边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并带领学生栽种花草等,通过实践活动让聋哑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使学生学会用自己的双手改变命运。然后,我让聋哑学生临场发挥,用手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样就提高了聋哑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文水平。

(二)培养聋哑学生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让聋哑学生感到快乐,并使聋哑学生乐于参与到语文课堂,成为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难题。由于聋哑学生的身体缺陷,他们对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也存在差异。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给聋哑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培养聋哑学生利用语文知识较好的表达自己的情感。比如为了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会带领他们做语文游戏,让一个聋哑学生用手比划看到词语的意思,然后让另一个聋哑学生去猜,将猜到的词语写在黑板上。这样,学生都会踊跃参与,使得课堂氛围高涨。当学生遇到不会写的词语时,语文教师应给予及时的帮助,不仅能促进学生学到更多的语文知识,得到学习的乐趣,还会让学生知道不懂就要问。每次看到聋哑学生的成长和进步,都是语文教师最欣慰的时候。

(三)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培养和训练,让聋哑学生乐于参与语文学习

快乐语文教学范文第9篇

[关键词] 中职 语文教学 快乐教学 快乐阅读

目前,多数中职学生对语文学习并不感兴趣,不愿在语文的学习上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以致于语文成绩总是提不上去。这跟现在的教学模式有关。在老一套的语文教学中,常常是老师在讲台上不遗余力地满堂灌,学生却在下边说话、玩手机。语文在学生的心目中已失去了她独特的魅力。要改变这种状况,途径之一就是引导学生进行快乐阅读、快乐学习。

一、中职语文教学必须有别于普教

如果说普教的语文教学步入重数字(分数)、轻素质的误区还情有可原的话,那么,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也走入这一误区则是罪无可赦。当然,这决不意味着职业学校学生的语文学习就不要考核就不要成绩。我们认为更重要的是素质的培养。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祖国的语言文字和所产生的作品由衷的喜爱;体味祖国语言文字的美丽、睿智,正确、规范的使用语言文字。要把这样的素质植入学生体内,使之成为深入骨髓的品质,方法只有一个――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尤为重要。一方面,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本来就不高,再加上没有了升学的压力,能让他们真正在职业学校学点东西的动力就只有兴趣了。叶圣陶先生说过:“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让他们自己学,是无论如何也学不好的”。另一方面,职业学校的语文老师,在没有了应试教学的压力后,完全有较大的自由和空间、精力与能力,在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方面下功夫,让已经对语文应试教学深感厌倦的学生对中职语文教学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和体验。普通学校语文教学的成功当然以升学率来衡量,但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的成功应以它对学生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来衡量。我们的学生不管他今后在何地从事何种工作,空闲时间,总能找上一本好书学习的话,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是成功了。所以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首要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我快乐,我阅读”教学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

真正的阅读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生活即语文、阅读是快乐!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应该教会他们进行快乐阅读,轻松学习。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快乐荷尔蒙的分泌对人的身体健康及自我悦纳感和自尊心、自信心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对于学生来说,它能使学生快速理解作品思想内容,将学生带入作品的意境中,塑造出丰富多彩的生活形象。所以,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应积极与学生沟通,融洽师生情感,设计特色突出的教学组织形式,选择风趣幽默的语言,把生活哲理深潜在一种无意识的阅读、生活、言谈之中,使之产生心与心的交流、交融、碰撞,达到学生自身醒悟和品格内化,从而使之迸发出对知识的渴求和生活的热爱以及人生拼搏的勇毅。

“我快乐,我阅读”教学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学生自然就会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自然就会产生极大的兴趣。有了认知的动力,注意的指向性和集中性、意志的自制性和坚韧性就会充分体现出来。在这种快乐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原来那种轻视语文课的不良心理将不复存在。而一旦遇到困难,这种强烈的兴趣就会在求知心理的驱使下转化为一种强烈的进攻性,直至攻克难关。要到达这样的学习境界,语文教师就必须授予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

三、科学有效的阅读理解策略

中职学生经过九年义务教育,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到了中职阶段,我们的语文课的教学方法必须有所改进。课堂上教师要营造宽松的学习气氛,把课上得生动、活泼,充满情趣。让学生轻松地投身其中,使之得到精神上的愉悦。让学生在阅读中得到美的享受,在学习中享受快乐,在快乐中学到知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本人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依据中职生语文学习的心理和中职语文教材的编写两方面的特点,摸索了一条在语文教学中实现“我快乐,我阅读”理念的路子,应用这些阅读理解策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进行有效地阅读,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达到快乐学习的目的。

1.聚焦

一篇文章有很多信息,要教会学生不要把注意力平均分配到每个信息单元,而是抛开那些枝节信息,把注意力集中到有效的信息上就是聚焦。阅读没有聚焦只是被动感知,是低层次的阅读。主动的聚焦既能提高阅读速度,又能增强理解程度。不过,聚焦的水平和速度取决于对字、词、句的熟练掌握程度。因此训练学生聚焦,是以他们熟练掌握字、词、句的知识为前提的。

2.预测

学生在对字、词、句的识别加工与他们蕴含的意义及对后面内容的估计和预见就是预测。学生自始自终都在理解、揣测作者的意图,达到心灵的沟通。例如,当学生读到《项链》中的玛蒂尔德戴着借来的项链在晚会上出尽风头,回来时丢失了项链,万分焦急地寻找而未果时,就应该能够预测到玛蒂尔德将要为这项链付出高昂的代价。那么,就能比较准确、迅速地把握后继内容了。

3.推断

准确的阅读是建立在正确的推断基础上的。阅读的推断要求学生进行复杂的逻辑思维活动,对已知的事实作出合乎逻辑的联想,以已知的事实为依据对作者希望表达而未作明确表达的意思进行正确的推理。如某一观点或事物的原貌由于不便说明白或没有必要说明白而留下空白给读者留下推断的空间。当然,读者的推断不是离开原文而臆断,不能把自己的臆测强加给作者,推断必须有理有据。

4.监控

阅读监控是指对阅读过程的理解程度的一种自我评价和调整。它的实质是指进行性地控制和评价学生自己的理解活动,其功能不仅仅是为了阅读理解的完成,而且也是为了监测其完成的过程和效果。学生在进行语言理解时,教师应加强对他们的指导,使他们不但知道对语言的理解,而且知道怎么理解,同时还要使自己的效果评价伴随在整个理解过程中,如果发现偏差应及时调整阅读目标加以控制。

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我们必须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乐学、会学,使语文课堂充满生机、活力,充满灵性。让我们共同努力把中职语文课堂变成学生向往的圣地和乐学的天堂吧!

参考文献:

[1]周筠.中职语文教学对学生实施多元性评价的思考.基础教育研究,2007,(11).

[2]刘丽.中职语文教学职能探析.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8).

快乐语文教学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观察;阅读;快乐写作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1-0077-01

小学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是因为学生生活经验的不丰富,缺乏细致的观察、体验与表现生活的能力。 如何让学生创意表达、创新思维、个性化作文,对于小学作文教学来说,需要我们高度重视。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作文是学生吐露心声的场所之一,《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倡导"写真事、抒真情"。我们的学生平时写作文的时候,总是感到无话可说,提笔就抓耳挠腮,半天写不出一个字。如何激发孩子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1.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1.1 要使学生坚持不懈地自觉作文,最关键的是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并逐步养成习惯,满怀乐趣地去学习,在实践中我具体做好以下工作:首先用肯定给学生自信心。学生的作文被拿到班上作范文宣读,小作者的眼睛会一亮,神情高兴。哪怕学生写得很不成功,也要给予鼓励性的评价,甚至把一些差生的作文修改好后在课堂上讲读,以此激发学生特别是差生的作文兴趣。其次在作文评语中给予鼓励,为作文中的优点"喝彩",哪怕只有一个词用得生动、一个句子写得好或一个地方有新意,也要为其叫好。让他们觉得"我也会写",从"怕写"向"要写"、"乐写"迈步,循序渐进,最后达到共同的目标。第三是办好班级的习作园地,把优秀的篇,段张贴在上面,供全班学生学习、品赏。还可以鼓励并指导学生向报刊投稿等。

1.2 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活动,激发写作兴趣。小学生好奇心强,爱表现,形式多样的习作活动能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如开展课前读报活动,让学生到讲台宣读自己的优秀习作,或是宣读从作文选上看到的好文章,精彩片断等等,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表现的机会。为了表现自己,在课外时间他们就会趣味盎然地寻找或写出自己满意的习作。又如开展作文竞赛活动,竞赛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手段。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由于竞赛中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增长,因而多数人在比赛的情况下学习和工作一般比没有比赛的情况下好得多。小学生喜欢表现自己,好胜心强,开展竞赛活动,给他们更多的参与和表现机会。这样不但可以调节以往习作所形成的氛围,激发学生"我要写"的兴趣,还可以大面积地提高习作的质量。

我们还可以用导语激趣,创设情境激趣等等来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培养写作兴趣是作文教学的突破口,是指导学生作文迈向成功的基点。

2.积累写作素材

2.1 观察生活。叶圣陶先生提出:"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生活与写作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与基础。生活中有着极为丰富的写作素材,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用心去捕捉生活瞬间的美丽。要让学生留心生活中的人与物,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要认真观察它们的特点。我让学生观察一种小动物或植物,并就此写下作文。学生的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认真观察,写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2.2 广泛阅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都指出阅读在学生写作中的重要性。通过阅读名篇佳作,学生可以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与巧妙,领会到作品中包含着作者的情感。一篇优秀的作品必定充满着作者的情感与乐观精神,是作者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我们要引导学生广泛地阅读,在阅读中吸其精华,汲取养分,模仿作者的写作方法,将作者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将作者的思路与写作特色进行吸收、改进与内化,从而形成自己的特色。在让学生用好教材,读好教材的基础上,还要让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课外书籍等更多更广地去阅读,读得多了,自然懂得多了,写作素材也就多了,写作能力自然会有一个较大的提高。

3.强化练习,点面结合

作文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由知到行的过程。任何完美的理论若不同实践结合起来也是徒劳而无益的。因此,我把"强化练习,点面结合"作为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种重要有效手段付诸教学之中。"点"就是由学生自己命题,自由写作的文章;"面"就是配合教师"作文网络"而进行的有条件限制的学生作文。为此,我一改原来两周作一次文的做法,要求学生"每周一小文,两周一大文","小文"即"点","大文"即"面"。为了使学生思想活跃,文路畅通,取材广泛,能保持高昂的写作兴趣而不感到厌倦,我坚持利用每节课的"课前五分钟",给学生"通报"当日的"社会新闻",使学生及时了解社会动态。同时在班内创办"手抄报"等第二课堂,择优发表学生习作,适时对学学生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这些措施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使班内形成人人爱好写作、人人参与写作的良好氛围。

4.注重差异,分类指导

在教学调研时发现,教师在作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作文教学的定位、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作文序列的设计、作文训练的侧重点安排,作文的指导与评改。如果处理不当,影响了作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提出以下作文教学的要则,供实际操作中借鉴。

5.作文教学要有指导序列,循序渐进

作文教学有其内在的规律,为弥补教材编写的不足,教研组、教师应对初中的作文教学有整体筹划,各年段,每册应有作文教学计划,包括教学的重点文体、写作知识、写作要求,训练范围与题型,作文训练的次数与时间安排,大小作文的配合,以及每次作文的指导方案。各单元的作文教学应有训练的侧重点,扎实、有序渐进,不断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上一篇:广告标志设计范文 下一篇:交通管理知识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