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风险分析报告范文

时间:2023-02-22 10:49:22

行业风险分析报告

行业风险分析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廉风险管理 财务管理 风险预测

1.认识风险

企业运作过程中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企业的风险主要有经营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行业风险、制度风险、管理风险及财务风险,上市公司还有股市风险。财务风险是以上风险住要是经营风险和管理风险)共同作用的结果。广义的企业财务风险指财务方面的风险,包括由财务活动引发的企业风险和由各方面活动引发的财务所面临的风险。狭义的财务风险就是指企业现金支付风险和筹资风险。本文分析的是广义的财务风险。

按照成因财务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1资产风险,包括资产质量风险,如不良资产比例失调;资产结构风险,如流动资产与固定资产的比例失调、速动资产比率失调等。

1.2资本风险,包括资本结构风险,如股本构成比例不当、负债与权益比例失调等;分配风险,如是否分配的选择、是否资本公积转赠股本的选择;筹资风险,如股东的选择及信誉等级的评定。

1.3支付风险,现金短缺,不能支付到期债务的风险。

1.4投资及投资控制风险,如投资方向、投资品种、投资方式的选择,对投资项目的控制能力及效果。

1.5机会风险,即机会收益或机会成本,指选择这一个放弃另一个从而失去一个机会。

1.6纳税风险,如纳税品种的选择、纳税时机的选择、税收政策水平等,也称纳税筹划。

1.7资产、债务重组风险,如重组类型、重组内容、重组方式、重组伙伴的选择。

1.8财务政策、会计政策与财务预测、决策风险。指选择不同的财务会计政策的风险和进行近、中、远期财务情况预测引导经营行为偏差及财务决策失误的风险。

1.9内部控制风险,指内部控制不到位导致的风险。

1.10金融风险,主要是来自资本市场的利率、汇率、股票和债券价格波动风险。

1.11对外担保风险。

不同类型的财务风险对公司经营的影响一般不是同时发生,而是各在公司所处的不同阶段产生影响或相对重要的影响。如公司初建期的筹资风险、资本结构风险,成熟期的纳税风险、资产结构风险、分配风险、投资风险,衰退期的支付风险、资产质量风险、资产结构风险、分配风险、投资控制风险、资产重组风险。

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管理风险密切相关,财务活动本身就是经营与管理的结合。经营、管理决定财务风险,财务风险伴随经营、管理风险,同时又对经营风险、管理风险起抑制或加速作用。

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甚至破产清算的现象不断增加。因此有必要全面分析企业内外资料,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以财务指标数据、分析报告的形式,将企业面临的潜在危险预先告知决策者、经营者,同时,寻找财务风险发生的原因和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中隐藏的问题,以便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这样企业可以及时采取对策,制定正确的战略性的财务计划,编制合理的财务预算,对生产经营进行控制,进行风险防范(预警),化解风险;同时利于投资者和债权人可用来帮助决定是否投资或发放贷款,使企业进一步获得融资空间。

2.风险预测

财务风险预测主要方法是充分认识、分析企业内外部的经济信息,利用财务比率,建立财务风险评价模型,进行财务风险分析,及时向决策者提交风险分析报告,形成财务风险防范(预警)系统。财务风险分析报告应包括企业经营管理环境分析、企业经营管理现状评价、当前财务风险分析、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应对方案,附必要的发展计划、规划、财务、会计、审计资料。企业可根据财务风险情况制定报告间隔,如正常情况下可以年度报告,特殊时期可以月度报告或随时报告。

预测财务风险首先要设定财务安全系数(或财务风险系数),由于风险的未来不确定性,因此要测定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的安全系数。

财务安全系数可以分为两种,一是根据木桶理论和重要性原则确定的单一因素(比率)安全系数,二是根据权重确定组合因素(比率)安全系数。

单一因素安全系数的设定,是在某一风险因素比较突出、对公司影响较大,而其他风险因素较为正常的情况下,将这一因素的风险值作为企业财务风险系数。这就要求预先设定各项指标的标准值,在这个基础上,设定风险级次,由此测定安全系数。单一因素的风险分析,优点在于简单明了,但无法全面揭示企业财务状况,所以其有效性会受到一定限制。因此也需要对资产结构、负债结构、或有事项、盈利能力、筹资能力、投资控制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趋势的综合分析,要求分析人员有较高专业水平和判断能力。

组合因素系数,是根据各个风险因素的权重设置的数学模型,即建立多元线性函数公式,运用多种财务指标加权汇总产生的总判别分。需要预先设定一些重要因素及其标准值,并确定权重分布。组合因素分析的优点是比较全面的反映了企业财务风险程度,但缺点也很明显,一是可能挂一漏万,尤其有些风险因素不便于以比率的形式反映,也就不可能建立在模型中,因此可能掩盖最严重的因素;二是通过历史数据评价过去,不能推测将来;三是要根据企业所处的不同性质的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初建期、发展期、成熟期、衰退期)修订因素组成及其权重。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都需要借助概率和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合公司的行业分类、经营状况、分配政策、经营环境,分析重要项目的特性及变动趋势。另外,各项指标应建立在合并报表基础上,充分考虑到母子公司风险叠加的影响。

3.化解风险

化解风险的途径:面对财务风险,一般采取四种对策,一是回避风险(保守策略),二是控制风险(预防性控制和抑制性控制),三是接受风险(提取风险准备金),四是转移风险。当然,在实际工作中,采取何种措施,与企业掌舵人的风格、当时的社会、经济环境关系重大。

作者简介:

行业风险分析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风险管理;业务管理;业务流程管理

一、前言

风险管理源于美国20世纪30年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公司规模不断扩大,经济行为日益复杂,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也更加突出,企业越来越重视风险管理的研究。

国际上,许多国家已从制度安排上着手建立以风险容量控制为中枢的相关风险全面管理框架。2004年,美国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赞助委员会COSO在内部控制框架概念基础上,提出COSO报告《企业风险管理――总体框架》(简称EBM),使内部控制研究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中国加入WTO后,国内企业面临的风险因素也日益增加。借鉴吸收国外先进风险管理经验,探索适合中国的企业风险管理规范,是国内管理学界面临的重大课题。目前国内对风险管理的研究偏重于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而在风险管理服务企业的运作管理方面,相关研究较少。笔者曾经在风险管理企业做过详细跟踪调查,在风险管理企业业务管理方面做了研究。

规范风险管理企业业务管理,对帮助所服务的企业更迅速有效的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并有效地组织实施,具有现实应用价值。

二、企业风险管理顾问公司产生的背景和意义

COSO委员会提出,企业风险管理是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共同参与的一个过程,应用于企业的战略制定和企业的各个部门和各项经营活动,用于确定可能影响企业的潜在事项,并在其风险偏好范围内管理风险,从而对企业目标实现提供合理保证。

目前国外发达国家中,多数大中型企业已实施了不同程度的风险管理。根据德勤2003年的调查,80%以上的世界性金融机构已设立了风险管理师(CRO)工作职位,CRO职位比例居首位的为南美洲金融机构,已达95%,居末位的为亚洲金融机构,仅为29%,在目前欧美的部分金融机构中CRO的职位职能仍然由企业的风险管理委员会行使。普华永道2004年对全球1400位CEO进行了调查,其中70%的CEO将发展与提高企业的整体化风险管理能力提高到他们当前工作内容的首位。调查还显示38%CEO认为,企业已经建立了行之有效的企业整体化风险管理体系,另有46%的CEO表示将在1~3年内建立与发展企业整体化风险管理体系。

从国内来看,相对于发达国家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技术、方法和手段来说,中国对风险管理的深入是从规范内部控制体系开始的,2005年10月中国证监会出台了《关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意见》。国内企业在监管单位的要求下拉开了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工作,监管部门于2006年出台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等一系列法规。此外,2006年7月15日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也在北京正式成立。我国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等机构相续了相应行业的风险管理指引,企业相应建立了风险管理委员会实施风险管理,财政部并提出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鉴证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等指引性文件予以征求意见,并颁发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规定上市公司必须在2009年7月1日开始实施,其他国有企业参照实施。目前,大中型国资企业,各地方国资部门都很重视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并在积极推动和实施之中。

国际国内因风险管理不善或风险管理体系运行失效给企业发展造成严重危害的例子举不胜数,如:美国“安然公司”的丑闻、“房利美”、“房地美”的倒闭,法国“兴业银行事件”,中国“中海油事件”、“中储棉事件”、“三鹿毒奶粉事件”、“山西矿难事件”等。风险的严重危害性日益受到重视,它不仅给企业造成巨额经济损失、损害品牌声誉,甚至导致企业破产,人员失业。

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企业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迫切性,促使专业辅助企业建立风险管理体系的风险管理顾问公司应运而生。风险管理顾问公司是为企业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规范风险管理基本流程,培育企业风险管理文化提供专业化的建议和辅导,提高企业风险管理成效的专业服务公司,是顺应企业风险管理需要的新型公司形式。知识化、专业化、服务型是风险管理顾问公司的特点。

管理规范的风险管理顾问公司对促进企业风险管理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1 帮助企业系统理解风险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和风险管理建设标准

风险管理建设要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指引下进行,风险管理顾问公司掌握了最全面的风险管理法律法规信息,并作出专业解析,可以帮助企业尽快准确理解国家对企业风险管理建设的要求,辅助企业在规范的轨道上进行全面风险管理建设。同时严格保证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的标准、高效。

2 辅助企业进行规范的全面风险管理建设

全面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理财措施、风险管理的组织职能体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从而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

风险管理顾问公司帮助企业优化管理模式和控制流程,提高企业识别与管理整体层面多种风险的综合能力,从而提高企业的全盘控制能力,减小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与盈利波动性,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3 为企业提供各类专业风险分析报告

风险管理顾问公司通过对企业的战略风险、运营风险、财务风险、法律风险等进行研究分析,为企业提供风险分析、应对策略等报告,帮助企业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风险,应对风险,并及时有效的将风险任务细化到每一个员工,提高风险管理的专业化和高效化。

4 帮助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知识培训

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更加重视风险;但是,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国内企业对风险管理体系的价值和作用缺乏足够了解,甚至认为建设企业风险管理体系是为应付监管部门的要求而只需要形式配合,对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对企业和企业的人的实质性价值缺乏研究。需要引进风险管理顾问进行培训辅导。

风险管理是一个动态的管理体系。针对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企业应有计划有步骤对企业全体员工就行业发展、市场环境、公司运营、客户需求等方面实施培训。风险管理知识的系统培训,也有助于企业培育适合本企业的风险管理文化。风险管理顾问公司对于帮助企业进行员工风险知识培训具有积极的作用。

5 协助企业对风险管理的全程进行跟踪分析

风险管理顾问公司在企业风险管理流程的各个环节,从外部视角进行跟踪分析指导,有助于企业发现自身的问题并及时加以改进,保证做到对风险的全面监控,进一步降低了企业风险发生的概率。

风险管理顾问公司与企业发生联系的主要是风险管理业务部门,因此,加强风险管理顾问公司的业务管理,是保证上述目标顺利实现的根本。

三、风险管理顾问公司的业务管理的具体研究

风险管理顾问公司是一种中小型的知识化、专业化、服务化的管理顾问公司,以风险管理为业务目标,这决定了风险管理顾问公司自身的管理方式具有特殊性。应该在哪些方面进行研究,加强此类公司的规范管理,保证服务的高效率、高质量,这是本文重点关注的内容。笔者经过对四川一家风险管理顾问公司的调查研究,并结合国内外关于风险管理建设方面的标准和相关文献,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总结,对风险管理顾问公司在业务管理方面得出几点结论。

风险管理顾问公司在业务管理方面,应该达到下述要求:业务资源配置合理、业务知识储备丰富、业务流程设计规范、业务联系顺畅。下面分别论述各个方面的管理中重点采取的措施。

1 完善业务组织管理,合理配置业务资源

风险管理顾问公司的各项业务,要以全面风险管理建设的标准要求为基础,业务组织管理的内容,要与全面风险管理建设的目标相适应。

全面风险管理包括健全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规范的风险管理基本流程、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三个方面。从企业风险的角度看,《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中指出五类风险:战略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财务风险和法律风险。同时,公司在运作中需要处理大量的业务信息。因此,风险管理顾问公司应在下列方面进行业务资源配置:

(1)人才配置上,风险管理顾问公司应储备法律、财务管理、行业分析、风险管理、信息管理、网络维护专业的顾问人才。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尤其是专业化风险管理顾问公司,具备各方面的专业人才是企业业务发展的基础。在专业人才选拔上,要求称职,均衡配置,根据具体项目的不同组建具体项目小组。这样组建的项目小组,可以实现每个专业顾问的责任明确,具体。

(2)业务部门的设置上,要体现部门之间相互协作。既不出现业务重叠,也要避免业务衔接脱钩。风险管理顾问公司应具有下列基本业务部门:项目部、外联部、技术支持部、后勤部。项目部负责风险项目的分析研究,各类分析报告的研究制定,风险管理方案的制定与辅助实施等,外联部负责内外沟通,业务联络,政府、企业交流,公司宣传等;技术支持部负责信息处理,网络维护,软件开发等;后勤部负责公司基本规章制度,后勤保障等。各部门分工协作,相互支持,保持信息快速传递,各司其职,实现业务管理的流畅高效。

2 业务知识储备管理

作为知识化、专业化的风险管理顾问公司,要对业务知识进行储备管理。包括以下方面:

(1)构建业务信息管理电子系统,对各类行业信息、经济政策信息以及企业战略风险、财务风险、运营风险、市场风险、法律风险等方面的信息资料收集、整理、存档。以小组讨论会的形式,定期进行已收集风险信息资料的总结,实现信息的消化吸收,并发挥头脑风暴的优势,集思广益,发现问题。

(2)加强风险管理顾问公司内部的专业知识交流。提高风险管理顾问对风险评估(风险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策略,风险组织体系,风险信息系统,风险管理文化的理解水平,以相互培训的方式互相带动提高。从实践来看,这种培训方式提高了风险管理顾问的防范风险、转移风险,利用风险的专业知识水平。

(3)储备风险管理公司业务中所需要的各类模板。全面风险管理建设是一项信息调用量庞大的工作,建立适用不同行业的风险调查报告、风险分析报告、风险策略报告、风险管理报告、风险监督报告、风险文化建设报告、行业分析报告等模板,各种风险内部控制方案(内控报告制度、内控批准制度、内控责任制度、内控审计检查制度、内控考核评价制度、重大风险预警制度、以总法律顾问制度为核心的企业法律顾问制度、重要岗位权力制衡制度),以及公司业务接洽意向函模板、协议文件等模板体系,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实际业务管理中,将这些这些准备工作分解到每一个风险顾问的日常总结工作中,做到日积月累,稳步提高。

3 设计规范的业务流程体系

在业务运作过程中,及时总结分析,制定一套业务操作流程,是业务管理负责人员的重要职责。业务流程体系包含多个层面,比如资料收集与使用管理流程、业务接洽流程,全面风险管理建设辅导流程等。比如笔者所研究的风险管理顾问公司就制定了完整的业务流程规范体系。举例说明:

例1、资料收集与使用流程管理:

(1)各工作人员负责日常资料收集工作。

(2)每周五下午四点,将近期收集到的资料简单分类后打包发到公司共享中,共享中建立日常资料收集暂存文件夹,用来暂时存放打包资料。

(3)资料整理人员负责对资料进行总的分类整理。

(4)对分类整理好的资料编制检索目录,将目录以电子文档或文本形式发送剑每一位公司成员,方便检索使用。

(5)资料备份、归档、异地保存。

备注:

(I)收集的资料上传时,打包文件注明姓名,资料收集期间。

(2)资料备份、归档、异地保存时,设立原始资料,整理分类后资料两个文件夹,及时更新。

上例中,是对资料的收集、整理、检索、归档、安全、调用等工作过程中总结出的流程,可以看出,这个流程对资料管理的各方面进行了有条理的安排,对于资料使用人员来说,是方便高效的。

一个好的业务流程,如果能以流程图的形式来表现,往往更加直观易懂,提高操作人员的掌握使用效率。比如下面的业务接洽流程图:

例图直观易懂地表达出了业务接洽阶段以及各阶段的工作仟务,简化和方便了风险管理项目小组的操作程序,也便于项目组的任务分派。

业务流程管理对提高风险管理顾问公司的运行效率具有重要作用,管理人员应该尽可能的发现业务运作中规律性的操作,同时发现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及时总结,加以改进,将操作程序规范化、流程化。

4 打造通畅的业务外部联系渠道

业务外部联系渠道的开拓是风险管理顾问公司扩大业务的主要方式。由于风险管理顾问行业在我国还是一个新兴行业,国内企业对于风险管理顾问的了解不深,对风险管理顾问的作用认识很少。因此,风险顾问业务管理中,应重视外部联系渠道的拓展,通过举办、参办、参加风险管理论坛,风险管理培训讲座,或积极通过新闻媒体,宣传风险管理,扩大影响力,培育潜在客户。

通过宣传建立与各类企业的业务联系,不但可以与企业互通有无,相互了解,也能促使相关企业主动邀请风险管理顾问辅导全面风险管理建设,帮助企业建立以内控为核心的风险管理三道防线(各有关职能部门和业务单位为第一道防线;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和董事会下设的风险管理委员会为第二道防线;内部审计部门和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为第三道防线)。

四、结束语

现代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其目标在于降低企业实现目标的风险,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已有文献对企业风险管理体系进行了系统化的阐述。要将全面风险管理建设理论转化为企业可操作的风险管理体系,是一个复杂又重要的工程,这也对风险管理顾问公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风险管理顾问公司应该加强自身管理,特别是加强公司运作各个层面的业务管理,重点做到业务资源配置合理、业务知识储备丰富、业务流程设计规范、业务联系顺畅。

行业风险分析报告范文第3篇

市场历来是机遇和风险并存的。低风险低收益的谨慎和高风险高收益的诱惑,往往使企业在决策面前进退两难,因此,风险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充分衡量风险的程度,结合自身的承受能力,通过比较、分析等方法权衡得失,选择最佳方案,以较小风险取得较大效益,是现代企业所共同追求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作出决定之前要针对不同风险制定一系列防范和补偿措施,使企业在风险出现时不致惊慌失措,束手无策。

企业的风险主要有经营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行业风险、制度风险、管理风险及财务风险,上市公司还有股市风险。财务风险是以上风险住要是经营风险和管理风险)共同作用的结果。广义的企业财务风险指财务方面的风险,包括由财务活动引发的企业风险和由各方面活动引发的财务所面临的风险。狭义的财务风险就是指企业现金支付风险和筹资风险。本文分析的是广义的财务风险。

按照成因财务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资产风险,包括资产质量风险,如不良资产(三年以上应收帐款、长期亏损的对外投资、长期闲置的存货和固定资产等)比例失调;资产结构风险,如流动资产与固定资产的比例失调、速动资产比率失调等。

2.资本风险,包括资本结构风险,如股本构成比例不当、所有者权益组成畸形、负债与权益比例失调等;分配风险,如是否分配的选择、派现与送股的选择、是否资本公积转赠股本的选择;筹资风险,如是否发行股票或债券及不同发行方式的选择、长期借款与短期借款的选择、股东的选择及信誉等级的评定。

3.支付风险,现金短缺,不能支付到期债务的风险。

4.投资及投资控制风险,如投资方向、投资品种、投资方式的选择,对投资项目的控制能力及效果。

5.机会风险,即机会收益或机会成本,指选择这一个放弃另一个从而失去一个机会。

6.纳税风险,如纳税品种的选择、纳税时机的选择、税收政策水平等,也称纳税筹划。

7.资产、债务重组风险,如重组类型、重组内容、重组方式、重组伙伴的选择。

8.财务政策、会计政策与财务预测、决策风险。指选择不同的财务会计政策的风险和进行近、中、远期财务情况预测(引导经营行为)偏差及财务决策失误的风险。

9.内部控制风险,指内部控制不到位,制衡机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导致的风险。

10金融风险,主要是来自资本市场的利率、汇率、股票和债券价格波动风险。

11.对外担保风险。

不同类型的财务风险对公司经营的影响一般不是同时发生,而是各在公司所处的不同阶段产生影响或相对重要的影响。如公司初建期的筹资风险、资本结构风险,成熟期的纳税风险、资产结构风险、分配风险、投资风险,衰退期的支付风险、资产质量风险、资产结构风险、分配风险、投资控制风险、资产重组风险。

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管理风险密切相关,财务活动本身就是经营与管理的结合。经营、管理决定财务风险,财务风险伴随经营、管理风险,同时又对经营风险、管理风险起抑制或加速作用。

电力企业(省级电力公司)由于是国有独资垄断经营,长期作为政府机关发挥职能作用,造成财务风险意识薄弱,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因此应该加强财务风险的研究和管理,认真分析、及时防范、化解。目前阶段主要是加强筹资风险、资产结构风险、投资及投资控制风险、支付风险、资产质量风险、担保风险的研究和管理。天津市电力公司今年提出了高度重视回避财务风险,加快建立预算、投资、担保、贷款和合同管理的内控机制,强化合同管理,严格控制对外担保。

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甚至破产清算的现象不断增加。因此有必要全面分析企业内外资料,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以财务指标数据、分析报告的形式,将企业面临的潜在危险预先告知决策者、经营者,同时,寻找财务风险发生的原因和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中隐藏的问题,以便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这样企业可以及时采取对策,制定正确的战略性的财务计划,编制合理的财务预算,对生产经营进行控制,进行风险防范(预警),化解风险;同时利于投资者和债权人可用来帮助决定是否投资或发放贷款,使企业进一步获得融资空间。

二、风险预测

财务风险预测主要方法是充分认识、分析企业内外部的经济信息,利用财务比率,建立财务风险评价模型,进行财务风险分析,及时向决策者提交风险分析报告,形成财务风险防范(预警)系统。

财务风险分析报告应包括企业经营管理环境分析、企业经营管理现状评价、当前财务风险分析、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应对方案,附必要的发展计划、规划、财务、会计、审计资料。企业可根据财务风险情况制定报告间隔,如正常情况下可以年度报告,特殊时期可以月度报告或随时报告。

预测财务风险首先要设定财务安全系数(或财务风险系数),由于风险的未来不确定性,因此要测定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的安全系数。

财务安全系数可以分为两种,一是根据木桶理论和重要性原则确定的单一因素(比率)安全系数,二是根据权重确定组合因素(比率)安全系数。

单一因素(比率)安全系数的设定,是在某一风险因素(比率)比较突出、对公司影响较大,而其他风险因素较为正常的情况下,将这一因素的风险值作为企业财务风险系数。这就要求预先设定各项指标的标准值,在这个基础上,设定风险级次,由此测定安全系数。

假设:某省级电力公司生产经营连续数月平稳进行,预先设定支付风险的安全系数如下:货币资金余额为5亿元,安全系数为1;4亿元时安全系数为0.8;3亿元时06;2亿元时为0.4;1亿元时为0.3*亿元以下时为0.1。 如果货币资金到2亿元以下,可以说,公司财务处于高风险状态,领导层必须高度重视,及时化解。

其他如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利息保障倍数、资产负债率、借款比率、资产变现率、债务保障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负债比、资产收益率、应收帐款与经营活动现金比等比率的安全系数也是如此。

单一因素(比率)的风险分析,优点在于简单明了,但无法全面揭示企业财务状况,所以其有效性会受到一定限制。因此也需要对资产结构、负债结构、或有事项、盈利能力、筹资能力、投资控制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趋势的综合分析,要求分析人员有较高专业水平和判断能力。

组合因素(比率)系数,是根据各个风险因素的权重设置的数学模型,即建立多元线性函数公式,运用多种财务指标加权汇总产生的总判别分。需要预先设定一些重要因素及其标准值,并确定权重分布。假设:

z=0.sa+0.sb—1.co + 4.cd +l.oe + 5.of + 5.og+5.oh-2.oi

a流动比率(标准值2)、b速动比率(标准值1)、c债务资本比率(标准值1.0)、d最近三年平均债务保障率(现金债务比(标准值0.25)、e利息保障倍数(标准值2)、正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负债比(标准值0.2)《资产收益率(标准值0.l)、h投资收益率(标准值0.2)一担保与权益比率(标准值0.5)。

财务安全系数z一般应大于5(标准值)、低于5时,财务风险较大;达到3以下为高风险。

另外,从内部控制预测的财务安全系数模型可设置为z=rkn

r金额,按影响资金额度预分5档次,由大到小代表资金量大到小;n内部控制评价,按评价结果分5档次,由大到小代表内部控制有效程度大到小;财务安全系数z标准值为9、低于9为高风险。

组合因素分析的优点是比较全面的反映了企业财务风险程度,但缺点也很明显,一是可能挂一漏万,尤其有些风险因素不便于以比率的形式反映,也就不可能建立在模型中,因此可能掩盖最严重的因素;二是通过历史数据评价过去,不能推测将来;三是要根据企业所处的不同性质的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初建期、发展期、成熟期、衰退期)修订因素组成及其权重。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都需要借助概率和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合公司的行业分类、经营状况、分配政策、经营环境,分析重要项目的特性及变动趋势。另外,各项指标应建立在合并报表基础上,充分考虑到母子公司风险叠加的影响,如资产负债率因素,母公司60%,子公司60%,孙公司60%,合并后的资产负债率一般要超过60%,超过多少要看被投资企业的资本和负债规模。

三、化解风险

化解风险的途径:

面对财务风险,一般采取四种对策,一是回避风险(保守策略),二是控制风险(预防性控制和抑制性控制),三是接受风险(提取风险准备金),四是转移风险。当然,在实际工作中,采取何种措施,与企业掌舵人的风格、当时的社会、经济环境关系重大。具体措施主要有:

行业风险分析报告范文第4篇

市场历来是机遇和风险并存的。低风险低收益的谨慎和高风险高收益的诱惑,往往使企业在决策面前进退两难,因此,风险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充分衡量风险的程度,结合自身的承受能力,通过比较、分析等方法权衡得失,选择最佳方案,以较小风险取得较大效益,是现代企业所共同追求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作出决定之前要针对不同风险制定一系列防范和补偿措施,使企业在风险出现时不致惊慌失措,束手无策。

企业的风险主要有经营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行业风险、制度风险、管理风险及财务风险,上市公司还有股市风险。财务风险是以上风险住要是经营风险和管理风险)共同作用的结果。广义的企业财务风险指财务方面的风险,包括由财务活动引发的企业风险和由各方面活动引发的财务所面临的风险。狭义的财务风险就是指企业现金支付风险和筹资风险。本文分析的是广义的财务风险。

按照成因财务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资产风险,包括资产质量风险,如不良资产(三年以上应收帐款、长期亏损的对外投资、长期闲置的存货和固定资产等)比例失调;资产结构风险,如流动资产与固定资产的比例失调、速动资产比率失调等。

2.资本风险,包括资本结构风险,如股本构成比例不当、所有者权益组成畸形、负债与权益比例失调等;分配风险,如是否分配的选择、派现与送股的选择、是否资本公积转赠股本的选择;筹资风险,如是否发行股票或债券及不同发行方式的选择、长期借款与短期借款的选择、股东的选择及信誉等级的评定。

3.支付风险,现金短缺,不能支付到期债务的风险。

4.投资及投资控制风险,如投资方向、投资品种、投资方式的选择,对投资项目的控制能力及效果。

5.机会风险,即机会收益或机会成本,指选择这一个放弃另一个从而失去一个机会。

6.纳税风险,如纳税品种的选择、纳税时机的选择、税收政策水平等,也称纳税筹划。

7.资产、债务重组风险,如重组类型、重组内容、重组方式、重组伙伴的选择。

8.财务政策、会计政策与财务预测、决策风险。指选择不同的财务会计政策的风险和进行近、中、远期财务情况预测(引导经营行为)偏差及财务决策失误的风险。

9.内部控制风险,指内部控制不到位,制衡机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导致的风险。

10金融风险,主要是来自资本市场的利率、汇率、股票和债券价格波动风险。

11.对外担保风险。

不同类型的财务风险对公司经营的影响一般不是同时发生,而是各在公司所处的不同阶段产生影响或相对重要的影响。如公司初建期的筹资风险、资本结构风险,成熟期的纳税风险、资产结构风险、分配风险、投资风险,衰退期的支付风险、资产质量风险、资产结构风险、分配风险、投资控制风险、资产重组风险。

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管理风险密切相关,财务活动本身就是经营与管理的结合。经营、管理决定财务风险,财务风险伴随经营、管理风险,同时又对经营风险、管理风险起抑制或加速作用。

电力企业(省级电力公司)由于是国有独资垄断经营,长期作为政府机关发挥职能作用,造成财务风险意识薄弱,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因此应该加强财务风险的研究和管理,认真分析、及时防范、化解。目前阶段主要是加强筹资风险、资产结构风险、投资及投资控制风险、支付风险、资产质量风险、担保风险的研究和管理。天津市电力公司今年提出了高度重视回避财务风险,加快建立预算、投资、担保、贷款和合同管理的内控机制,强化合同管理,严格控制对外担保。

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甚至破产清算的现象不断增加。因此有必要全面分析企业内外资料,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以财务指标数据、分析报告的形式,将企业面临的潜在危险预先告知决策者、经营者,同时,寻找财务风险发生的原因和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中隐藏的问题,以便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这样企业可以及时采取对策,制定正确的战略性的财务计划,编制合理的财务预算,对生产经营进行控制,进行风险防范(预警),化解风险;同时利于投资者和债权人可用来帮助决定是否投资或发放贷款,使企业进一步获得融资空间。

二、风险预测

财务风险预测主要方法是充分认识、分析企业内外部的经济信息,利用财务比率,建立财务风险评价模型,进行财务风险分析,及时向决策者提交风险分析报告,形成财务风险防范(预警)系统。

财务风险分析报告应包括企业经营管理环境分析、企业经营管理现状评价、当前财务风险分析、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应对方案,附必要的发展计划、规划、财务、会计、审计资料。企业可根据财务风险情况制定报告间隔,如正常情况下可以年度报告,特殊时期可以月度报告或随时报告。

预测财务风险首先要设定财务安全系数(或财务风险系数),由于风险的未来不确定性,因此要测定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的安全系数。

财务安全系数可以分为两种,一是根据木桶理论和重要性原则确定的单一因素(比率)安全系数,二是根据权重确定组合因素(比率)安全系数。

单一因素(比率)安全系数的设定,是在某一风险因素(比率)比较突出、对公司影响较大,而其他风险因素较为正常的情况下,将这一因素的风险值作为企业财务风险系数。这就要求预先设定各项指标的标准值,在这个基础上,设定风险级次,由此测定安全系数。

假设:某省级电力公司生产经营连续数月平稳进行,预先设定支付风险的安全系数如下:货币资金余额为5亿元,安全系数为1;4亿元时安全系数为0.8;3亿元时06;2亿元时为0.4;1亿元时为0.3*亿元以下时为0.1。如果货币资金到2亿元以下,可以说,公司财务处于高风险状态,领导层必须高度重视,及时化解。

其他如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利息保障倍数、资产负债率、借款比率、资产变现率、债务保障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负债比、资产收益率、应收帐款与经营活动现金比等比率的安全系数也是如此。

单一因素(比率)的风险分析,优点在于简单明了,但无法全面揭示企业财务状况,所以其有效性会受到一定限制。因此也需要对资产结构、负债结构、或有事项、盈利能力、筹资能力、投资控制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趋势的综合分析,要求分析人员有较高专业水平和判断能力。

组合因素(比率)系数,是根据各个风险因素的权重设置的数学模型,即建立多元线性函数公式,运用多种财务指标加权汇总产生的总判别分。需要预先设定一些重要因素及其标准值,并确定权重分布。假设:

z=0.sa+0.sb—1.co+4.cd+l.oe+5.of+5.og+5.oh-2.oi

a流动比率(标准值2)、b速动比率(标准值1)、C债务资本比率(标准值1.0)、d最近三年平均债务保障率(现金债务比(标准值0.25)、e利息保障倍数(标准值2)、正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负债比(标准值0.2)《资产收益率(标准值0.l)、h投资收益率(标准值0.2)一担保与权益比率(标准值0.5)。

财务安全系数Z一般应大于5(标准值)、低于5时,财务风险较大;达到3以下为高风险。

另外,从内部控制预测的财务安全系数模型可设置为Z=RkN

R金额,按影响资金额度预分5档次,由大到小代表资金量大到小;N内部控制评价,按评价结果分5档次,由大到小代表内部控制有效程度大到小;财务安全系数Z标准值为9、低于9为高风险。

组合因素分析的优点是比较全面的反映了企业财务风险程度,但缺点也很明显,一是可能挂一漏万,尤其有些风险因素不便于以比率的形式反映,也就不可能建立在模型中,因此可能掩盖最严重的因素;二是通过历史数据评价过去,不能推测将来;三是要根据企业所处的不同性质的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初建期、发展期、成熟期、衰退期)修订因素组成及其权重。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都需要借助概率和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合公司的行业分类、经营状况、分配政策、经营环境,分析重要项目的特性及变动趋势。另外,各项指标应建立在合并报表基础上,充分考虑到母子公司风险叠加的影响,如资产负债率因素,母公司60%,子公司60%,孙公司60%,合并后的资产负债率一般要超过60%,超过多少要看被投资企业的资本和负债规模。

三、化解风险

化解风险的途径:

面对财务风险,一般采取四种对策,一是回避风险(保守策略),二是控制风险(预防性控制和抑制性控制),三是接受风险(提取风险准备金),四是转移风险。当然,在实际工作中,采取何种措施,与企业掌舵人的风格、当时的社会、经济环境关系重大。具体措施主要有:

行业风险分析报告范文第5篇

一、某市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主要做法

1.成立专业化风险管理团队,建立大企业税务风险控制中枢

大企业经营范围广泛,涉税事项复杂,对税收管理与服务的要求高。某市通过遴选的方式,在全市国税系统选调12名人员,组建市风险监控中心,负责任务的整合、分发,起到风险管理中枢的作用。成立情报管理、风险分析识别和风险应对管理三个紧密型团队,明确各团队的岗位职责,在县局把情报管理、风险识别、风险应对管理由征管科扎口管理。

2.成立专业化风险应对分局,构建大企业风险应对系统

大企业作为重点税源户的典型部分,其税务风险天然地与其他重点税源户有着很大的相似性和关联性,某市设立风险应对实施分局,专门负责专业化风险管理团队下发的典型户应对、行业解剖性应对和重大风险应对,形成典型案例分析报告和行业性应对指南,并承担重点税源户的应对实施管理。在县局通过职责调整,组建2个专业化应对分局,分别负责重点税源企业和中小企业的风险应对;在市区分局组建3-4个税源专业化应对科,以此形成网状结构系统,全方位锁定大企业税务风险。

3.成立重点税源管理机构,扁平化实施大企业风险管理

在属地管理模式下,总局、省局、市局、县(分)局均对大企业实施风险管理,业务边界不清,效率低下且很容易影响纳税人的遵从度。某市国税局由国际税收管理处上收原先分散于各地管理的大企业风险管理事项,承担全市列名所有大企业的税收服务、风险分析与识别、评定审计和反避税为主的风险应对实施职责。市局大企业和国际税收管理处和省局大国处对口,对下级风险应对分局具有指导职能。明确各级大企业管理机构业务边界后,市局直接实施管理的大企业占全市税源总量60%以上。

二、大企业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从5年来某市对大企业风险管理的探索过程来看,笔者认为在实际管理中还存在亟待思考解决的问题。

1.人少事多矛盾突出,对大企业管理的基础薄弱

某市国税系统目前有在职干部1015人,比1994年仅增加169人,而管辖的纳税人有近70000户,比1994年增加53400户,特别是“营改增”实施以来纳税人增加7694户,大企业的户数也是连年增加,采取以往“人盯户”“以票管税”的方法越来越管不了,大企业的隐藏在巨大业务量下的细微风险很难被及时发现。

2.大企业风险管理的要求日趋提高

大企业普遍经营规模大,业务复杂,资产重组、股权投资活动频繁,产业结构呈现多层级、跨行业等特点,基层干部风险管理能力与这些大企业财务人员及其税务中介机构的财务水平差距很大,也就很难实施有效的管理,“以弱对强”越来越不好管。

3.税企双方层级管理及信息不对称

对于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尤其是跨地区经营集团企业、股份公司、跨国税源等,不同层级的税务机关在大企业管理过程中很难取得全面的信息和类比分析数据,尤其是在对大企业分支机构实施税源管理时,基层主管税务机关普遍存在“管得着看不见、看得见管不着”现象。

三、进一步优化大企业税务管理的思考

目前,税务机关对于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探索还处于起步阶段,大力推进以风险管理、信息管税等为主要内容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是强化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前进方向,以下几点建议,可供参考:

1.转换工作重点,建立平等互信合作的新型税企关系

将过去事后的监督检查为主的管理模式,逐步向预防和及时发现事前事中风险延伸,做到最大力度地预防风险发生,最快速地发现潜在的遵从风险,最大限度地以共赢方式解决已出现的税务风险。大企业一般内控较强、财务核算健全,纳税遵从能力较高,税务机关应依据大企业的上述特点,促进其主动提升纳税遵从度,以求从一定程度上走出税务管理人员“人少事多”的管理困境。

2.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纵向推进内部职能调整

坚持以解决大企业复杂问题为突破口,提升大企业风险管理水平。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区别于中小企业的显著特点是涉税问题的复杂性,集中体现在大企业跨国交易、税收筹划和内部交易等方面,因此建议压缩管理层级、上升管理重心、优化职能配置,合理划分大企业风险管理职能,进一步实现大企业管理的扁平化。成立针对大企业复杂问题管理的专业化应对团队,上收管理下级重点纳税人的重大复杂涉税事项。同时分级组建大企业风险管理团队,专门负责大企业的风险应对,以及时有效地预防、化解大企业税务风险。

3.以信息化管税为依托,提升大企业风险管理和纳税服务的信息化程度

行业风险分析报告范文第6篇

广东省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今年2月25日了《建立和完善广东外贸出口信用风险防范机制》的专题报告(以下简称专题报告)。不久前,在广东“两会”上,广东省贸促会会长陈文杰也提交了相关提案建议:建立出口信用保险的风险基金,建立全球资信调查服务体系和广东省外贸风险预警机制,确保外贸出口健康、稳定发展。本刊记者获悉,该专题报告作为今年广东政协的提案,已经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

针对广东外贸出口坏账现象,广东省贸促会提出以下应对措施:

――完善出口信用保险的法律法规,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以法律法规代替行政规章,明确规定出口信用保险的宗旨、经营原则、管理方式、各参与机构的权利和义务等,为出口信用保险业务的经营管理和运作提供可靠的法律保障,

――政府应建立出口信用保险的风险基金,借助国家惟一的政策性保险公司――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优势,采取更加积极优惠的财政政策鼓励企业购买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投资保险、担保、商账追收、资信评估、保单融资等产品和服务,大力推广保理等风险防范工具。另外,积极向国家争取政策,组建广东省出口信用保险机构,先行先试,并试点开发更多、更好、更优惠的避险产品。

――建立有效的出口信用保险监管协调机制。建立和完善广东省出口信用保险的政府部门间的协调机制,吸收政府相关部门、金融外贸行业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建立专门的出口信用保险例会制度和重大事件的紧急处理制度,变多头监管为统一协调。

――进一步完善出口信用保险体制。应当将相关政府部门、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以及银行等金融部门联合起来,对出口信用保险体制进行改革和优化,建立完善配套的出口信用保险体制。

――建立全球资信调查服务体系和广东省外贸风险预警机制。密切跟踪金融危机,加大监测出口风险力度,加大对欧美买家信用风险的监控力度,并随时向企业风险动态、国别风险和行业风险等信息;将出现信用风险异动状况的国外买家、金融机构列入“黑名单”,及时向投保企业发出预警;加大对企业海外应收账款的跟踪和定期排查力度,及时与企业沟通信息,帮助企业加大风险控制力度;探索引入国际先进的信用管理和评级机构、商账追索等服务企业,并借助遍布全球的资信调查渠道,及时为出口企业调查海外进口商的资信状况并提供专业的资信报告。

广东省贸促会还提出了其他应对措施,如:积极发挥银行、保险机构的作用,为外贸出口保驾护航;增强企业风险防范意识,完善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机制;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提升企业信用管理水平;加速推进市场多元化,避免出口市场过度集中可能导致的风险,优化法律服务,强化应对国际贸易救济措施的能力,为广东省外贸出口发展提供法律保障等。

链接

行业风险分析报告范文第7篇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测算,中国信保2012-2014年通过出口信用保险直接和间接拉动的年出口规模约占我国年出口总额的25%,促进和保障的就业岗位达1400多万个。这意味着,中国信保至少对我国1/4的出口规模具备强劲的拉动力。

然而,我国当前的外贸形势严峻复杂,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以及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开展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过程中,对出口信用保险“防风险、促融资”的需求明显上升。

“与实际需求相比,我们的服务惠及面还应进一步扩大。”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专访时说,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机构“够不够多”,而在于服务“够不够用”,配套政策是否能跟上。

他建议,国家能够补充资本金,适当调整或放宽中长期项目承保政策,允许在境外增设必要的分支机构,使中国信保提高承保能力和风险平衡能力,更有力、更有效地发挥政策性作用,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和开放型经济发展。

力保“一带一路”

《财经国家周刊》:“一带一路”沿线多为发展中国家,你如何看待企业“走出去”的新风险?中国信保将如何帮助企业应对?

:企业“走出去”,在政治、经济、运营环境等方面均存在风险。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处亚非欧地缘政治敏感区和风险集中带,不同文明、宗教及其他力量交汇,一些国家政局不稳,部分区域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突出,一些国家法律不健全、政策不完善,商贸环境也存在较大不稳定性。

从中国信保承保情况看,这些地区对我国企业存在五方面风险:

其一,受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影响,部分资源类国家的外汇储备缩水,货币贬值明显;

其二,部分国家受地缘政治影响,政局动荡进而影响实体经济,造成海外买方偿付能力下降,破产风险明显上升;

其三,部分中国企业“走出去”时间短,辨别和防范风险能力不足,风险化解手段还有待提升;

其四,在国际经济复苏乏力之下,“一带一路”等新兴市场需求下降,海外项目数量萎缩,中资企业之间竞争加剧,资金压力大幅提升;

其五,“走出去”企业面临更加苛刻的商务条件,例如更少的预付款比例、更长的付款期限、更多的当地币支付等,高风险业务明显增加。

我们的职责,就是多策并举地为企业保驾护航。

一是采取针对性、差异化承保政策,满足企业的风险控制及融资需求。二是尽量为出险企业降低损失。三是降低费率水平、下调基础费率,且对于小微企业出口、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的出口业务,给予更大程度的费率优惠。

《财经国家周刊》:中国信保在落实“一带一路”战略上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项目总额达到多少?今年有什么具体规划?

:为履行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机构的职责,自“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以来,中国信保迅速建立了专门工作体系,积极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周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7个专项规划的制定,对外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风险分析报告》,承担了能源国际合作风险研究等课题任务。

这其中,我们参与建设了国家重大项目储备库,报送重点项目588个,总金额2700多亿美元。

今年,我们将推动三方面工作:一是积极参与政府牵头的跨部门工作机制;二是深度参与国家规划编制,发挥专业优势和智库作用;三是创新国家重大项目推动机制,对大型成套设备出口融资应保尽保。

《财经国家周刊》:银保合作“走出去”始终未有大的突破。近来,中国信保与部分银行签订了“一带一路”专项合作协议,与工行的合作已逾大半年,进展如何?

:我们与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签署了专项合作协议,共同开拓海外市场,创新银保综合化金融产品与服务。

过去,金融机构“走出去”常单打独斗,在信息共享、沟通效率、产品服务衔接等方面常有不足,需要“升级版”合作。

银保一起开发国别区域市场,从源头获取市场项目信息,做好投资规划、融资条件和担保结构设计,由此来突破各自产品叠加的传统模式,有利于双方融合银保金融产品和服务,根据项目特点和企业需求,提供更多元化、个性化、综合化、一体化的服务。

与工行签约以来,合作效果显著,迄今已在10余个大型项目上开展合作,合计保险金额超过60亿美元。双方在总部、国内分支、驻外机构等不同层面均建立了紧密的工作联系,在重点海外市场成功进行了多次联合营销,并探索了PPP项目融资、当地币出口信贷、信保项下债券融资等诸多创新领域。 凭借专业、团队、渠道等优势。中国信保近年来业务发展迅速。

配套待跟上,束缚待解除

《财经国家周刊》:如你所说,中国信保责任重大,那么当前的主要压力何在?资本金规模能否持续支撑“一带一路”等战略重任?

:中国信保自2009年以来,数次响应国务院号召,努力扩大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帮助企业解决“有单不敢接,有单无力接”难题。这几年,每年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均对出口信用保险提出要求,让我既受鼓舞,又倍感压力。

经过近几年的高速发展,目前中国信保在全球的官方信用机构中总体业务规模排名第一。我们的出口信用保险保险渗透率(对每100美元货物出口的承保金额)达到16.9%,是国际平均水平的1.7倍左右。

虽然中国信保在近几年的高速发展过程中未形成系统性风险,各领域业务均合理合规地实现了良好的经营业绩,但由于在我国出口贸易中,新兴市场和高风险业务的占比相对较高,因此中国信保在控制风险方面承担了很大压力。

按照中国信保的公司章程,资本金放大倍数最高为20倍,即1元资本金最多能够放大20倍,但眼下已达到34倍,资本金亟待充实。与此同时,国家和企业都希望我们不断降低费率水平、扩大承保范围,对一些领域做到应保尽保,但相关配套政策还较为滞后,要继续完成好国家交给的任务,挑战不小。

《财经国家周刊》:你反复提到“应保尽保”。目前做到“应保尽保”是否存在难处?需如何解决?

:国家要求对大型成套设备出口融资应保尽保,确实存在难题。多年以来,我们承保了大量中长期的大型成套设备出口项目,近两年接近200个项目。此外,我们还长期支持电力、铁路、电信、船舶等企业,并根据国家“去产能”要求,支持钢铁、水泥等企业“走出去”,以及支持能源、矿产等企业的海外投资。

但问题在于,国内外的配套体系并不完善,一些政策在执行层面的细节规定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的政策大方向的要求。

我们建议落实《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实现成套设备出口融资保险应保尽保”的要求,完善中长期险管理政策。一是在实际业务中,在政策层面对国别风险的判断标准、对非项目的担保要求等有关政策尚不明确,最终会造成一批项目的流失。二是研究降低中长期险本国成分的承保要求,扩大可承保的业务范围。

《财经国家周刊》:近年来,我国海外利益迅速扩大。对目前在海外经营的中国企业,中国信保是否有能力切实保障他们的利益?

:2014年末,我国海外资产总量已达6.4万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达8826.4亿美元,在境外设立企业约3万家,这些企业在当地的销售、对外出口和投资,与国内企业一样面临着商业风险和政治风险,需要出口信用保险提供保障。但这些企业很多分布在“一带一路”沿线以及非洲、拉美等欠发达地区,当地的出口信用保险体系不健全,难以获得出口信用保险服务。中国信保主要支持中国出口、中国制造,受制于政策限制和缺乏境外机构,对境外中资企业的销售、出口和投资无法直接提供出口信用保险服务。

对此,我们希望国家支持政策性保险公司在中国利益集中的“一带一路”沿线以及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重点地区设立境外机构,为中国企业海外经营提供服务,允许我们在境外增设必要的分支机构,延伸服务网络和触角,以便更有力、更有效地发挥政策性作用。

“不怕竞争”

《财经国家周刊》:我国短期险市场开放之后,中国信保迎来了新的竞争,目前市场情况如何?

:短期险的经营风险较一般财产保险特殊,承担的是遍布全球的买方商业风险和政治风险,风险高且难控制,在风险识别、评估、管理以及理赔追偿等方面要求较高,专业性非常强。因此,在全球短期险市场中,专业信用保险机构始终占据主导地位,财险公司的市场份额很小。

我国短期险市场于2013年年底获准开放,先后有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大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等四家财险公司试点经营短期险业务。其目的,在于利用商业保险公司的网络和人员优势,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服务。市场的开放,应以促进更多的企业尤其中小微企业的有效出口为目的,在这一方面,显然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从三年来的实际经营看,无论是承保金额,还是服务支持中小微出口企业的数量,中国信保在我国短期险市场都处于主渠道地位,市场份额占约94%,这也符合国际信用保险行业的发展规律。

《财经国家周刊》:中国信保的核心竞争力何在?究竟能否支撑行业、市场的发展,且符合我国国情?

:我们早已积累了过硬的服务能力和优势:

一是专业优势,建立了管理高效、运作规范的管理和组织架构,组织的运转、资源的投入全部围绕信用保险业务展开,在买家资信调查、承保方案定制、理赔追偿、增值服务等各项业务流程环节,为企业的风险管理提供一揽子产品和服务,专业技术上优势独特。

二是团队优势,拥有强大的后台支持服务团队,包括经验丰富的专业承保人队伍、专业理赔追偿人员队伍以及资信评估和风险研究团队,在风险评估和判断能力、承保技术水平、理赔追偿经验方面,水准毋庸置疑。

三是信息渠道优势,成立了专门的国别研究中心和资信中心,每年全球国别风险报告和行业风险研究报告,建立了强大的全球买方信息和风险数据库。

四是产品优势,专业定位在信用保险领域,是唯一能够提供中长期险和海外投资保险产品的公司,还拥有进口保险、内贸险、资信业务、担保业务等多种专业产品,并能为客户提供国别分析、行业分析、风险管理培训、电子商务、贸易融资、商账追收等服务。

作为全球最大的官方出口信用机构,十多年的发展尤其国际金融危机的洗礼,让我们各项业务快速发展,专业化水平越来越高,承保能力大幅提升。未来几年,我们还将坚持走专业化道路,持续提高资信、承保、理赔、信息等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服务国家外贸的能力和水平。

《财经国家周刊》:有评价称,中国信保拥有国内最强大的海外风险资信网络。在你看来,“强大”表现在何处?

:中国信保共拥有海内外资信信息渠道109个,资信调查业务囊括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覆盖企业、行业、银行、国别等维度风险主体的资信信息与风险评估体系。

2015年,我们累计为中国企业提供海内外企业资信报告33.76万份;提供涉及30个行业的分析报告184份,推出了“一带一路”基础设施行业、非洲“三网一化”建设等专题系列研究报告,了新版《国家风险分析报告》。同时,共对16万家海外买方与近3000家全球主要银行总行开展了信用评级,并利用信息技术对各类商业风险主体开展风险跟踪。去年10月,我们还首次对外了2015版《全球投资风险分析报告》。

截至目前,中国信保已累计对60多万家海外买方、1.9万个买方集团及近2万家全球银行的风险信息实现了动态监控。

《财经国家周刊》:中国信保的国别风险研究有何特别之处?

:我们日渐提高自己的智库功能,期待未来能更深地参与国家规划编制,发挥专业优势和智库作用。

具体到国家风险研究,这是中国企业对外贸易和投资面临的系统性风险,因此我们高度重视。

接下来,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国家风险领域的基础研究,力争实现对中国外经贸领域目标国的全覆盖;另一方面,要开发多层次的信息产品,满足政府机构和企业客户的风险信息需求。

行业风险分析报告范文第8篇

中图分类号:TM7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4(a)-0000-00

目前很多企业的风险管理还停留在传统方法上,如果企业对风险进行认真的分析和识别,会得到大量的风险信息和数据,并且这些信息和数据是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动态变化的,靠人工难以跟踪和管理,如果没有有效的管理手段和信息系统等工具,对风险数据不能有效利用,则风险管理效果会差强人意。因此信息技术的应用在企业风险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企业风险管理的要求,一个适用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应具有以下功能:

1风险信息采集

风险源于企业内部或外部的影响战略实施或目标实现的事故或事件。可能包括的内容涉及面广,可能与经济、法律、自然环境、政治、社会、技术、基础设施、人员、流程等相关,因此风险管理系统首先要具有风险信息采集功能,将尽可能多的风险信息收集到系统中。

初步采集到的风险数据数量是巨大的,系统需要提供功能强大的各种视图使企业管理者能够方便了解到数据内容,对于采集到系统中的风险数据,要设定与其他模块的交互方式,用于将泛泛的数据整理后导入风险信息库中。

2风险的定性分析和管理

风险管理需要对收集到的大量信息进行分析和管理,其中包括对经营目标的定义、风险类别管理、风险基本信息管理、风险信息的定性分析、数据审核、风险坐标呈现、综合统计查询等功能。对收集到的风险信息进行分类别、分等级管理,并通过初步分析,绘制出企业风险坐标图,对危害较大的风险制订应对方案。

3风险的评估

风险评估功能主要包括业务数据处理算法设定、风险预警项目及上限值设定、评估方法设定、定量分析值处理、风险分析报告、风险损失模拟测试等功能。

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获取大量业务数据,风险评估即是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出企业所面临的经营风险。首先要针对企业不同的业务类别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当业务数据达到什么临界值时意味着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面临着一定的风险,风险业务模型要由对本企业和本行业经验丰富的人员来制定,并随着企业经营目标的变化、市场环境的变化不断的进行调整,同时并不是所有的风险都可以建立起适当的评估模型,评估模型的建立是一个逐步建立、逐步成熟的过程。

业务数据来源于企业现有的EPR系统或独立的各信息系统,按功能可能分为财务、安全生产、人力资源、采购、加工制造、销售、物流、环境保护等,同时对于不具备条件的企业可以由人工定期录入风险相关生产经营数据。

险监控及预警

风险监控及预警功能可以设备企业关心的重大风险点,对相关数据进行监控,当数据达到某个范围时进行提示预警,使企业管理人员及时获得相关信息,正确应对风险,控制风险的发生或降低风险。

在以上主要功能之外,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中还应该包含风险知识库管理、内部控制管理等功能,加强对风险的全方位管控,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保障企业的正确运营。

行业风险分析报告范文第9篇

一、我国金融风险的现状

1、金融效率递减

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银行业还无法与西方发达国家的银行业相抗衡。随着外资银行的纷纷抢滩,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放开,我国银行业面对的挑战将更艰巨。一方面国内人民币业务的蛋糕将与外资银行分享,另一方面外汇国际结算业务将逐步被拥有人才、技术、资金优势的外资银行所垄断。如果按照目前流行的说法,20%的客户拥有80%的存款,那么外资银行只要搞定20%的客户,就能在我国资金市场上呼风唤雨,这并不是天方夜谭。把炒得沸沸扬扬的“爱立信事件”和美国花旗银行在中国分支机构对小额存款收费这两件事连起来看,外资银行的竞争是有备而来,目标非常明确。对中资银行来说,“引狼入室”已成定局,如何“与狼共舞”靠自身的努力,求生存、求发展才是燃眉之急。

2、信贷资产质量差

我国银行业信贷资产质量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偏高的不良资产率正困扰着金融业的发展。20__年,国务院为强化对金融业的监管工作,将监管职能从中国人民银行分离出来成立了银监会。近期,中国人民银行与银监委重拳迭出,一是连下三道银行令,反洗钱;二是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大局初定。成立农村商业银行也要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加强全体联合,提高农商行整体抗风险能力的处置意图已十分明朗。

无论是站在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还是站在某一单一金融机构自身发展的需要角度看,加强对金融业的风险管理,提高资产质量是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结合我国金融业的实际,需要在盘活存量、放活增量上下工夫。就微观经济而言,关键要健全银行风险防范的预警机制,杜绝不良贷款的“超生”。

二、如何建立有效的金融风险防范的预警机制?

建立有效的银行风险防范的预警机制,是指建立银行风险防范的识别机制、银行风险防范的分析机制。

(一)建立银行风险防范的识别机制

风险识别是一种实践。更多的是凭识别者的判断能力、识别手段和经验总结。建立银行风险防范的识别机制,目的是为了认识风险。

宏观的风险,由于我们所处位置的局限性,事实上很难把握。结合我们自己的工作实际,风险识别应侧重于微观风险的识别,风险识别的关键是抓好两方面工作。

1、建立较完善的信贷档案

“信贷档案是银行发放、管理、收回贷款这一完整过程的真实记录,是进行贷款管理的必备资料。”参照国际金融机构的做法,结合自身实际,较完善的信贷档案应包括:(1)基本情况。(2)财务状况。(3)担保抵押文件。(4)分析报告。(5)备忘录。根据人民银行的监管要求,所有企业贷款和大额个人贷款均需实行一厂一档管理,尽可能完善。特别是农村商业银行,现在又在搞信用村镇建设,发放信用贷款,对千家万户的农民也应一一摸底登记,否则,信用贷款的风险就无法有效控制。这是建立风险识别机制的基础。而要真正建立较完善的信贷档案,关键靠信贷人员自身的努力。如要建立一个企业信贷档案,就是腿勤、手勤、脑勤。和工办、税务、工商等部门经常保持联系,看企业是否依法纳税,是否已吊销营业执照,是否还生产正常;对其竞争对手合作伙伴,以及住所地的村(居)干部要加强联系,以了解其人品和诚信状况;对其自身要经常联系,正面了解,必要时深入车间,就产供销情况进行现场解剖,并按季写出分析报告。

2、关注早期预警信号

通过早期预警信号的识别,有助于发现和预测贷款的现有问题和发展趋势,来确定贷款的按期足额偿还的可能程度。早期预警信号很多,主要有:(1)财务不健全。(2)三项资金占用不合理。(3)财务状况不良。(4)营销网络不健全。(5)企业或企业法定代表人的社会声誉败坏,等等。企业早期预警信号的出现有时是单一的、也有时是集中性发生;有时是短期的,马上会调整过来;也有时是中长期的。它没有固定的模式,也不能像测算股票一样绘制“k线图”,而只能靠管理者自身时时关注和把握,客观、冷静地判断、分析早期预警信号、这是建立风险识别机制的关键。

(二)建立风险防范的分析机制

在银行风险防范的事前预警中,银行风险分析是核心。银行风险分析具体包括财务分析和非财务分析两方面。建立风险防范的分析机制,目的是为了把握风险。

1、财务分析。根据会计分析的要求,财务分析的指标主要有盈利比率、效率比率、杠杆比率、流动比率四个。财务分析成功的关键是获取企业真实的、全面的、准确的报表。但遗憾的是我国一些企业在这方面信用极差。部分企业备有应付财税、银行、工办的三套不同的对外报表。本身就是一本糊涂账。这就使我们对企业的财务分析缺乏现实基础。为此尽管我国相继出台了《会计法》、《审计法》、《统计法》等,却管不住一双弄虚作假的手。这既有国民素质问题,也有法制的不健全问题,更有管理的不到位问题,等等。所以,对企业的财务分析,还需多张报表共同分析。

财务分析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必不可少的;财务分析指标不是孤立的、僵化的,而是一个系统的综合指标。通过财务分析,我们才能对企业有比较真实、准确的了解。

2、非财务因素分析。按照西方商业银行的观点,非财务因素主要是指

借款人的行业风险因素、经营风险因素、管理风险因素、自然社会因素以及银行的信贷管理等因素。

(1)行业风险分析

每个企业都处在某一特定行业中,将面对同一行业基本一致的风险。一般可以从借款人行业的成本结构、成长期、产品的经济周期性和替代性、行业的盈利性、经济技术环境的影响、对其他行业的依赖程度以及有关法律政策对该行业的影响程度等几个方面来分析借款人所处行业的基本状况和发展趋势,并由此判断借款人的基本风险。

(2)经营风险分析

可从借款人的经营规模、发展阶段、产品单一或多样、经营策略等方面了解借款人的总体特征,分析其产品情况和市场份额以及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的风险因素,来判断借款人的自身经营风险。对企业而言,这个过程是最复杂的,也是最根本的。如果说行业分析是群体分析,那么经营风险分析则是个体分析。通过它可以直接分析具体借款人的经营状况和经营风险程度。

(3)管理风险分析

主要是通过对借款人的组织形式、管理层素质和对风险的控制能力、经营管理作风等方面来考察借款人的管理风险。在中国一般对客户重在物的风险分析,特别是客户的主要财务、信用指标的考查;西方许多国家银行对一般客户重在人的风险分析,特别是法人代表的“人品”分析。事实上,人是最能动的因素,忽视人的管理而只重视物的管理,其管理效率是令人怀疑的,这也是造成中国特色的信用危机的根源之一。通过管理风险分析,我们可以准确地把握企业兴衰的脉搏。

作为金融机构,密切关注开户企业的管理,并不时督导开户企业加强管理,向管理要效益,很有必要。

(4)信贷管理风险分析

实践证明,一些贷款不能及时、完整地收回,其原因并不完全在借款人一方,金融机构对贷款缺乏有效的管理与控制,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所以有必要对金融机构信贷管理进行风险分析。

①违反法律、法规发放贷款。

这些贷款由于在法律上得不到充分保护,具有先天不足。如上阶段金融机构搞的福利贷款损失惨重。吃了几条鱼,发了几张煤气票,结果贷款被“套牢”。这是变相抬高利率发放所造成的。还有上阶段,有些金融机构片面强调存款立社,为了突击拉存款,甚至为了月末、季末的一夜潇洒,不惜泡大户,贷款累大户,结果鸡飞蛋打。这是不正常竞争引起的违规操作。

②缺乏有效的贷款监督。

这是可能造成贷款被挪用和资金使用不当的主要原因。如有的贷款被挪用于归还其他债权人的贷款,或未经银行同意将回笼资金投入炒房地产、炒股票、期货等另一高风险的交易中去。特别是以贷还贷现象事实上相当普遍,这将对担保合同的有效性直接构成威胁。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企业贷款的以贷还贷率占40%左右,如果企业普遍性经营不善,合同纠纷将会把我国金融机构拖垮;又如贷款资金被挪用更是防不胜防。圈地热和房地产业“发烧”目前最引人关注。

③对到期贷款催收不力。

宽松的收贷措施会导致客户随意拖欠贷款的惰性,进而影响贷款的偿还。有些金融机构对逾期贷款往往一诉了之,以诈骗立案,自身底气不足。一来以诈骗立案可能会牵涉到内部人,怕拔出萝卜带出泥;二来怕经济案一发生,安全保卫一票否决,全年的努力打了水漂。有时候为了一团和气,为了不引火烧身,许多人睁只眼闭只眼。其结果就出现了一个怪现象。一方面催收凶的金融机构资产质量越来越好,不良户不敢花时间买难堪,信用环境越来越好;另一方面,催收不力的金融机构往往成了信用不良户争着喊着的“福地”,通过种种手段来获取贷款,陷入了恶性循环的怪圈。

行业风险分析报告范文第10篇

一、我国金融风险的现状

1、金融效率递减

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银行业还无法与西方发达国家的银行业相抗衡。随着外资银行的纷纷抢滩,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放开,我国银行业面对的挑战将更艰巨。一方面国内人民币业务的蛋糕将与外资银行分享,另一方面外汇国际结算业务将逐步被拥有人才、技术、资金优势的外资银行所垄断。如果按照目前流行的说法,20%的客户拥有80%的存款,那么外资银行只要搞定20%的客户,就能在我国资金市场上呼风唤雨,这并不是天方夜谭。把炒得沸沸扬扬的“爱立信事件”和美国花旗银行在中国分支机构对小额存款收费这两件事连起来看,外资银行的竞争是有备而来,目标非常明确。对中资银行来说,“引狼入室”已成定局,如何“与狼共舞”靠自身的努力,求生存、求发展才是燃眉之急。

2、信贷资产质量差

我国银行业信贷资产质量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偏高的不良资产率正困扰着金融业的发展。20__年,国务院为强化对金融业的监管工作,将监管职能从中国人民银行分离出来成立了银监会。近期,中国人民银行与银监委重拳迭出,一是连下三道银行令,反洗钱;二是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大局初定。成立农村商业银行也要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加强全体联合,提高农商行整体抗风险能力的处置意图已十分明朗。

无论是站在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还是站在某一单一金融机构自身发展的需要角度看,加强对金融业的风险管理,提高资产质量是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结合我国金融业的实际,需要在盘活存量、放活增量上下工夫。就微观经济而言,关键要健全银行风险防范的预警机制,杜绝不良贷款的“超生”。

二、如何建立有效的金融风险防范的预警机制?

建立有效的银行风险防范的预警机制,是指建立银行风险防范的识别机制、银行风险防范的分析机制。

(一)建立银行风险防范的识别机制

风险识别是一种实践。更多的是凭识别者的判断能力、识别手段和经验总结。建立银行风险防范的识别机制,目的是为了认识风险。

宏观的风险,由于我们所处位置的局限性,事实上很难把握。结合我们自己的工作实际,风险识别应侧重于微观风险的识别,风险识别的关键是抓好两方面工作。

1、建立较完善的信贷档案

“信贷档案是银行发放、管理、收回贷款这一完整过程的真实记录,是进行贷款管理的必备资料。”参照国际金融机构的做法,结合自身实际,较完善的信贷档案应包括:(1)基本情况。(2)财务状况。(3)担保抵押文件。(4)分析报告。(5)备忘录。根据人民银行的监管要求,所有企业贷款和大额个人贷款均需实行一厂一档管理,尽可能完善。特别是农村商业银行,现在又在搞信用村镇建设,发放信用贷款,对千家万户的农民也应一一摸底登记,否则,信用贷款的风险就无法有效控制。这是建立风险识别机制的基础。而要真正建立较完善的信贷档案,关键靠信贷人员自身的努力。如要建立一个企业信贷档案,就是腿勤、手勤、脑勤。和工办、税务、工商等部门经常保持联系,看企业是否依法纳税,是否已吊销营业执照,是否还生产正常;对其竞争对手合作伙伴,以及住所地的村(居)干部要加强联系,以了解其人品和诚信状况;对其自身要经常联系,正面了解,必要时深入车间,就产供销情况进行现场解剖,并按季写出分析报告。

2、关注早期预警信号

通过早期预警信号的识别,有助于发现和预测贷款的现有问题和发展趋势,来确定贷款的按期足额偿还的可能程度。早期预警信号很多,主要有:(1)财务不健全。(2)三项资金占用不合理。(3)财务状况不良。(4)营销网络不健全。(5)企业或企业法定代表人的社会声誉败坏,等等。企业早期预警信号的出现有时是单一的、也有时是集中性发生;有时是短期的,马上会调整过来;也有时是中长期的。它没有固定的模式,也不能像测算股票一样绘制“k线图”,而只能靠管理者自身时时关注和把握,客观、冷静地判断、分析早期预警信号、这是建立风险识别机制的关键。

(二)建立风险防范的分析机制

在银行风险防范的事前预警中,银行风险分析是核心。银行风险分析具体包括财务分析和非财务分析两方面。建立风险防范的分析机制,目的是为了把握风险。

1、财务分析。根据会计分析的要求,财务分析的指标主要有盈利比率、效率比率、杠杆比率、流动比率四个。财务分析成功的关键是获取企业真实的、全面的、准确的报表。但遗憾的是我国一些企业在这方面信用极差。部分企业备有应付财税、银行、工办的三套不同的对外报表。本身就是一本糊涂账。这就使我们对企业的财务分析缺乏现实基础。为此尽管我国相继出台了《会计法》、《审计法》、《统计法》等,却管不住一双弄虚作假的手。这既有国民素质问题,也有法制的不健全问题,更有管理的不到位问题,等等。所以,对企业的财务分析,还需多张报表共同分析。

财务分析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必不可少的;财务分析指标不是孤立的、僵化的,而是一个系统的综合指标。通过财务分析,我们才能对企业有比较真实、准确的了解。

2、非财务因素分析。按照西方商业银行的观点,非财务因素主要是指借款人的行业风险因素 、经营风险因素、管理风险因素、自然社会因素以及银行的信贷管理等因素。

(1)行业风险分析

每个企业都处在某一特定行业中,将面对同一行业基本一致的风险。一般可以从借款人行业的成本结构、成长期、产品的经济周期性和替代性、行业的盈利性、经济技术环境的影响、对其他行业的依赖程度以及有关法律政策对该行业的影响程度等几个方面来分析借款人所处行业的基本状况和发展趋势,并由此判断借款人的基本风险。

(2)经营风险分析

可从借款人的经营规模、发展阶段、产品单一或多样、经营策略等方面了解借款人的总体特征,分析其产品情况和市场份额以及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的风险因素,来判断借款人的自身经营风险。对企业而言,这个过程是最复杂的,也是最根本的。如果说行业分析是群体分析,那么经营风险分析则是个体分析。通过它可以直接分析具体借款人的经营状况和经营风险程度。

(3)管理风险分析

主要是通过对借款人的组织形式、管理层素质和对风险的控制能力、经营管理作风等方面来考察借款人的管理风险。在中国一般对客户重在物的风险分析,特别是客户的主要财务、信用指标的考查;西方许多国家银行对一般客户重在人的风险分析,特别是法人代表的“人品”分析。事实上,人是最能动的因素,忽视人的管理而只重视物的管理,其管理效率是令人怀疑的,这也是造成中国特色的信用危机的根源之一。通过管理风险分析,我们可以准确地把握企业兴衰的脉搏。

作为金融机构,密切关注开户企业的管理,并不时督导开户企业加强管理,向管理要效益,很有必要。

(4)信贷管理风险分析

实践证明,一些贷款不能及时、完整地收回,其原因并不完全在借款人一方,金融机构对贷款缺乏有效的管理与控制,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所以有必要对金融机构信贷管理进行风险分析。

①违反法律、法规发放贷款。

这些贷款由于在法律上得不到充分保护,具有先天不足。如上阶段金融机构搞的福利贷款损失惨重。吃了几条鱼,发了几张煤气票,结果贷款被“套牢”。这是变相抬高利率发放所造成的。还有上阶段,有些金融机构片面强调存款立社,为了突击拉存款,甚至为了月末、季末的一夜潇洒,不惜泡大户,贷款累大户,结果鸡飞蛋打。这是不正常竞争引起的违规操作。

②缺乏有效的贷款监督。

这是可能造成贷款被挪用和资金使用不当的主要原因。如有的贷款被挪用于归还其他债权人的贷款,或未经银行同意将回笼资金投入炒房地产、炒股票、期货等另一高风险的交易中去。特别是以贷还贷现象事实上相当普遍,这将对担保合同的有效性直接构成威胁。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企业贷款的以贷还贷率占40%左右,如果企业普遍性经营不善,合同纠纷将会把我国金融机构拖垮;又如贷款资金被挪用更是防不胜防。圈地热和房地产业“发烧”目前最引人关注。

③对到期贷款催收不力。

宽松的收贷措施会导致客户随意拖欠贷款的惰性,进而影响贷款的偿还。有些金融机构对逾期贷款往往一诉了之,以诈骗立案,自身底气不足。一来以诈骗立案可能会牵涉到内部人,怕拔出萝卜带出泥;二来怕经济案一发生,安全保卫一票否决,全年的努力打了水漂。有时候为了一团和气,为了不引火烧身,许多人睁只眼闭只眼。其结果就出现了一个怪现象。一方面催收凶的金融机构资产质量越来越好,不良户不敢花时间买难堪,信用环境越来越好;另一方面,催收不力的金融机构往往成了信用不良户争着喊着的“福地”,通过种种手段来获取贷款,陷入了恶性循环的怪圈。

上一篇:宏观经济分析报告范文 下一篇:尿液分析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