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阅读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20 22:26:28

国民阅读调查报告

国民阅读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国民阅读调查报告

前不久,中共中央党校领导干部阅读状况调查研究课题组在中共中央党校在校学员中进行了一次阅读状况问卷调查。问卷设计了51道题,包括答卷者的基本信息、教育背景、知识结构、实践经验、阅读现状、阅读倾向以及对推进领导干部阅读的意见建议等。通过问卷调查,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当前领导干部的阅读状况和阅读倾向。同时,调查结果也反映出领导干部在阅读中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学以致用 是领导干部学习的重要动机

调查显示,领导干部年读书量高于普通民众,其学习主要是为了获得履行岗位职责的知识信息,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历史哲学经典著作有着强烈的阅读渴望。

1.阅读成为领导干部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从领导干部每周用于阅读和写作的时间来看,1-9个小时的约占48%,10-19个小时的占35%,20小时以上的占17%。家庭藏书方面,藏书500册以下的约46%,500-999册约18%,1000册以上的约36%。年购书量上,每年购买10本以下的约17%,10-79本的约78%,80本以上的约5%。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的《20XX年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3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此次中央党校学员问卷调查显示,75%的学员每年读书量在10本以上,这表明,总体上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的年读书量要高于普通国民。

2.获取履行岗位职责相关知识是领导干部读书学习主要目的

学员学习的目的,按照列举人次排列,依次是知识和信息积累(340人次)、工作需要(278人次)、深入了解社会(180人次)、增加生活情趣(155人次)、消磨时间(11人次)。知识和信息积累、工作需要这两个排在前列的学习目的,都反映出领导干部学以致用的阅读动机。

对党校最应该开设的课程,各课程的选择人数比例分别是,经济学和管理学为12%,执政能力建设为12%,马克思主义理论为10%,领导者素质和修养为占8%,党史为7%,哲学为7%,社会管理和公共管理为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6%,政治军事民族宗教问题为5%,战略思维为4%。对个人最需要补充的知识门类,按照列举人次排列,经济、管理、历史、马克思主义理论、科技排在前五位。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经济、管理、历史、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和领导干部履行岗位职责息息相关的知识,是领导干部希望学习的重点。

3.领导干部对经典著作有较强的学习渴望

在回答到目前为止印象最深的一本书时,按照选择人数排列,《选集》排在首位。在回答最希望阅读而未阅读的一本书时,按照选择人数排列,《资治通鉴》排在首位。对领导干部最应阅读的图书,按照推举人数排列,依次是《选集》(72人次)、《资治通鉴》(43人次)、《邓小平文选》(40人次)、《资本论》(25人次)、《共产党宣言》(20人次)、《中国通史》(20人次)、《国富论》(16人次)、《论语》(15人次)、《史记》(11人次)。可见,领导干部对经典著作有着较强的学习渴望。

4.新媒体是领导干部重要阅读途径

对在哪种媒介花的阅读时间最多这个问题,按照选择人次排列,依次为互联网(300人次)、报刊(208人次)、图书(177人次)、电视(177人次)。从互联网获取信息的领导干部人次,显著多于其他传统渠道。

调查显示,大多数领导干部每天网上阅读的时间多于1个小时。学员平均每天上网阅读的时间,1小时以下的约12%,1-2小时的约43%,2-3小时的约27%,3小时以上的约17%。

相比主流新闻网站,商业新闻网站更获受访学员的青睐。学员经常浏览的网站,按照列举人次排列,依次是新浪网(218人次)、凤凰网(119人次)、人民网(99人次)、新华网(92人次)、搜狐网(77人次)。

领导干部学习阅读还不适应现代领导活动要求

对领导干部的学习状况,中央党校的学员评价总体不太乐观。不少领导干部借口工作繁忙、应酬太多,不勤于读书学习。此外,领导干部在经济、管理方面的阅读兴趣,要明显高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方面的阅读兴趣。

1.领导干部总体阅读状况仍不容乐观

此次调查问卷中,对于领导干部目前读书状况,71%的学员评价一般,17%评价好,1%评价很好,11%评价差,1%学员评价很差。持积极肯定态度的不到20%,这表明当前领导干部总体阅读状况仍不容乐观。

虽然调查表明多数领导干部的年读书量略多于普通国民,但应该看到,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在世界排名并不高,领导干部年读书量总体上并没有大大高出普通国民的年读书量。当下中国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和改善民生的任务十分艰巨,这些都需要领导干部锤炼自身本领。领导干部只有进一步加强读书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本领,适应改革发展的要求,才能担当起执政兴国、执政为民重要职责,肩负起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重要使命。

2.部分领导干部对现代领导活动与读书学习密切关系认识不够

同志说: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深刻认识现代领导活动与读书学习的密切关系。

调查显示,影响领导干部阅读的主要障碍,按照列举人次排列,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时间有限、工作繁忙、应酬繁多。其中选择前两项的学员达82%。课题组在进一步调查中了解到,领导干部之所以不读书,表面上是工作忙、应酬多,还另有更深层次原因。

读书是在无形之中积累功力,不可能立竿见影,也许在若干年后才显示其功效,因此许多领导干部没有读书的紧迫感。目前很多领导活动很大程度上还沿袭着农业社会传统的领导体制和方法,还没有和现代社会完全接轨。这种传统领导活动,起主导作用的是经验。追寻中国梦,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一个重要方面是要使领导活动逐步走上现代化轨道,成为真正意义的现代领导活动。领导干部如果不读书学习,没有真才实学,就难以胜任现代领导活动。

3.领导干部对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认识还需进一步提升

一个领导干部要做好本职工作,一刻也离不开理论学习。加强理论学习,最重要的是要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时,领导干部要学习哲学,尤其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综合决策能力、驾驭全局能力。

调查显示,在个人最需要补充的知识门类中,哲学排在第八位;在个人最感兴趣的图书中,哲学位列最后;在领导干部最应该阅读的图书类别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排在第七位;在党校最应该开设的课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占6%,排在第七位。显然,相比理论学习,经济、管理等与领导干部日常工作直接相关的阅读需求更强烈,理论学习在很多领导干部眼里重要性排得比较靠后。 (中共中央党校领导干部阅读状况调查研究课题组 执笔人:田国良、严宏伟、朱晋平、王萍、邹懿男;课题组负责人:田国良;课题组主要成员:王余光、郭焕永、王炳、朱晋平、严宏伟、王萍。)

小学生阅读情况的调查报告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勤于阅读、书香四溢的民族是兴盛的、充满创造力的;而一个漠视阅读、不爱读书的民族是停滞的、前途可悲的。语文阅读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包括课内阅读、课外阅读。课内阅读是有限的,而课外阅读却是无限的。课外阅读为人的素养尤其是文化素养的培养提供了发展的广阔空间。小学生六年时间只读十二本教材,阅读量至少、阅读面之窄令人着实不安。单靠一本语文教材是学不好语文的,单靠课堂四十五分钟也是学不好语文的,没有课外丰富的阅读积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人文素养必将落空。

教学应立足于课内,引向课外。把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密切结合,达到丰富教学内容,扩大学生阅读量,运用在课内阅读学到的方法,养成自觉、自主阅读的好习惯。课外阅读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扩展,作为学生自我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和学校教育的拓宽都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我于2011年6月年在西安市莲湖区机场小学三年级作了一项关于课外阅读情况的问卷调查,又召集了部分学生进行座谈,旨在通过这一扇窗口了解本地区的小学生课外阅读状况,从而为小学语文教师的工作更有效地展开提供一些依据和参考。

这次调查我从当前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态度、兴趣、时量、内容、习惯、方式方法入手,共发出98份份调查问卷,其中三年级五班学生48份,三年级一班10份,三年级二班学生10份,三年级三班学生10份,三年四班学生10份,三年级六班10份。收回98份,全部为有效问卷。

一、目前环境下小学生课外阅读乐观的方面: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尽管目前小学生的学习任务重,压力很大,但是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还有着比较正确的看法,主观认识的端正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提供了可行性。具体结果如下:

1、阅读目的较正确

在所调查的小学生中,75.5 %的学生认为阅读对自己的成长有很大帮助;23.5 %的学生选择一般;没有一名学生认为阅读对自己的成长没有帮助或有负面影响。

在所调查的学生中,74.5 %中生认为读课外书籍主要是为了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1.0%的学生认为读课外书籍并没有什么明确的目的,只是为了完 成老师的任务,看一些书籍;还有9.2%的学生认为看课外书籍纯粹是为了消遣,15.3%的学生完全出于兴趣。

2、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浓厚

28.6%的学生对课外阅读很感兴趣,60.2%的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比较强烈,有11.2%的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比较弱,对读课外书一点也没兴趣的学生没有。

45.9%的学生利用午休、放学后等这些边边角角的时间,阅读课外书籍。25.5%的学生充分利用周六和周日休息时间读书。21.4的学生是在放长假期间进行课外阅读,7.15%的学生随时都在读书。

3、阅读内容较为广泛

从调查显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种类繁多,有中外名着类、小说类、科幻小说、自然科学类、童话寓言、卡通漫画以及学习辅导资料等。多数学生兼爱几种,这反映了小学生的多方面了解社会的要求,学生们通过阅读这些读物,关注自然科学,了解科技发展等,对于他们的智慧、情操、审美趣味等的培养无疑是极大的帮助的。

4、家长对课外阅读的态度正确

在所调查的学生中,家长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很支持的占77.6%;有时赞成有时反对的的占18.4%;家长不闻不问的占3.1%;反对的仅占到1.0%。家长虽然态度正确,但对课外阅读应遵循哪些原则,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怎样保证课外阅读的高质量、高效率等方面,还缺少实践。

二、目前环境下的小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

1、阅读量减少

阅读量的减少主要表现为阅读时间量偏少。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和减负措施后学生休闲时间增加,但用于阅读课外书刊的时间偏少,这是阅读时间的相对减少。学生除上学、做作业、做家务、休息时间外,平时可自由支配的休闲时间在1-3小时(周六、周日倍增),但经常阅读书刊的学生1小时以上的学生比例为16.3%;半小时到一小时的的学生有70.4%;13.3 %的学生达不到半小时阅读,有4.1%的学生几乎不阅读课外书。

阅读兴趣与品味是关于阅读目的、兴趣指向以及读物内容、属性与类型方面的评价指标,以高低为尺度。阅读目的、兴趣指向不一,对读物内容、性质、类型的选择就不一样。调查结果显示,当前三年级小学生喜欢阅读书刊的类型依次为:卡通、漫画;童话、寓言故事;世界名着;自然科学;学习辅导资料;科幻小说。阅读方式多为:边读边做笔记、卡片或摘抄的仅占16.9%;匆忙的、走马观花式的占11.0%;对喜欢的书或内容反复读的占62.3%;其他方式占12.5%。还有的学生认为看了影视剧就算读了书。阅读类型以卡通化、快餐文化、大众通俗文化为主,阅读目的主要是为了娱乐生活和休闲。阅读情趣感性化、浅层化,冷落科技书籍现象十分明显。读书过程中,缺少有效监控,粗读、泛读多,精读少。片面强调重感官享受的快乐阅读,导致学生很少沉下心来去想、去感悟,阅读质量不高。细读畅销书的多,精读经典文学作品的少。像《老夫子》、《米老鼠》这类漫画畅销书,总能在学生中掀起一阵阵阅读商潮。相反,中国古代四大名着、国外经典作品等等,如果不强制,学生对此的阅读就很粗浅。因为学生觉得通过影视比泛泛看书有意思,静下心来细细品读名着就显得没意思,很枯燥难懂。

4、阅读的随意性、无序性

据调查显示,目前小学生课外阅读基本上还处于随意、无序、低效的状态。根据同学推荐和媒体广告宣传选择读物的占51%;根据老师推荐和课本要求选择的占30.6%;根据家长要求选择的占18.4%。主要体现在:

追踪读流行。有些学生跟着书店的广告走,同学中流行什么读什么,读了什么就谈什么。读书缺乏个性、缺乏主见。

热衷读休闲。小学生偏向于读那些情节简单轻松、人物滑腻有趣之类的休闲书。读休闲的书比较轻松,这是事实,但热衷于读这类书,只能永远停留在肤浅、平庸的层面上,不

可能有大的收获,也不可能有质的飞跃和达到新的境界。

不喜欢与人交流。小学生在一起不大喜欢谈论名着,与家长交流体会课外阅读心得的有35.9%;不交流或偶尔交流占到64.1%;。由此看来,能够给学生提供阅读方法指导的教师发挥的作用不大,最适宜熏陶学生阅读能力的家庭未能提供相应的环境,于是学生们的课外阅读必然是逮到哪本是哪本,完全跟着感觉走。

纯粹是为了应付眼前的学习任务。有些同学读书,目的很单一,就是为了在作文时或讨论发言时,引几句名言,背几联古诗,露一露,以显示自己的博学。这种人读书往往不大注意书的整体脉络、内在底蕴和精神实质,他们只能获得一些零碎的知识,不可能探得书的精髓,也难以陶冶性情,培养气质。

为了作文,只读习作。有些同学读课外书,主要就是读《小学生优秀作文选》、《全国获奖作文集》一类的书,以为读这种书帮助最大,可以直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阅读与写作、计算是人类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认知文字符号世界、发展智慧和提高素质的三大基石。自有文字的历史以来,阅读为人类文化与文明成果的积累、传递与可持续发展,为人类道德、智慧等精神价值的继承、拓展、提升、弘扬建立了丰功伟绩,立下了汗马功劳。只有读那些高质量、高水平的精品,才能摆脱学生腔,不断走向理性,走向成熟。然而,在信息如潮的现代社会,特别是在数字化、网络化成为人类新的生存方式的时代,阅读这种与文字文化同龄的原始认知方式是否因其费时耗力的特点而落伍于信息社会匆匆的时代的步伐便需要离休静养或退出历史舞台呢?

答案是否定的。小学生课外阅读中所存在的种种问题,虽然是信息化、数字化时代的一种文化现象,但阅读毕竟是一种与文字文化相始终的人类保持与发展自身所创造的文化与文明的基本方式。阅读之于文化,犹如行走之于生活。虽然现代人有舒适快捷的代步方式,但步行绝不可少,否则生命便失去许多意义与自由。阅读缺乏或阅读减少,热衷于时尚杂志、卡通漫画故事,因而疏远文学名着;热衷流行音乐、港台影视而冷漠书刊。长此以往,基础文化素质赖以发展的阅读渠道萎缩,必然造成提供营养的文化知识的不足,进而导致民族基础文化素质的下降。小学生是未来的主人,民族的希望。小学生的阅读退化,不仅是阅读时间、阅读内容的减少,也不仅是课外对文学名着的冷落,更为重要的是作为学习与认知核心和精髓的阅读需要、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阅读审美的失却!而这才是课外阅读问题的危机的实质所在,是民族基础文化素质退化的根源,也是青少年阅读退化现象的最大隐忧。

三、小学生课外阅读实施的策略

1、营造良好的家庭、学校课外阅读氛围

在对待学生课外阅读问题上,采取禁止的态度是错误的,而顺其自然,或靠环境的自然熏陶,想读就读,想读什么就读什么,显然是不够的,甚至是很危险的。学校是对青少年实施教育的固定专门场所,学生应在语文教师的密切关注下进行课外阅读。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由于血缘和伦理道德关系,家长对于子女的教育是有权威性的,因此,家长在对待子女的课外阅读问题上,要与学校保持和谐一致。

(1)召开家长会,邀请班级中在孩子教育上,尤其是善于引导孩子阅读书籍的家长讲一讲自己的教育方法,从而改变家长唯分数第一的思想。通过家长与家长之间的沟通,让家长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对孩子的深远影响,从而支持孩子课外阅读,为孩子创造阅读条件,布置家庭阅读空间,购买课外书籍,营造阅读氛围。

(2)设立图书角、办有关读书的板报、手抄报等方式营造班级读书氛围。班委会拟定相应的图书借阅制度和图书管理办法,由小小图书管理员负责管理,每天开展图书借阅活动。把每天中午到校后的时间作为读书时间,由每天的值日班长负责监督。

相信,学校、家庭二者应密切合作,形成一股强大的教育力量,积极地去关心、引导和指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才会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它将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的发展。

(3)沟通交流,树立学习榜样

国民阅读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小学生:我们的阅读量很大

记者调查发现,郑州市郑东新区聚源路小学四(3)班,超过一半的学生的年均阅读量都在10本以上,远超《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版)所要求的阅读量。而且,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该班学生的阅读量处于上升态势。

在郑州市金水区实验小学,该校六(1)班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34名学生共读书312本,总计约6838万字,人均阅读约9.18本,约201.1万字。而根据《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版),整个小学阶段的阅读量为100万字,五、六年级的学生每年的阅读量为50万字,该班学生一学期的人均阅读量就超过了“课标”规定的整个小学阶段的阅读量。

成年人、未成年人阅读量有所增长

2016年4月18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了《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成年人的大部分阅读指标保持了继续上升的趋势。(注:成年人群包括了18岁以上的所有年龄段人口。)

2015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4%,较2014年上升了0.4个百分点;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64%,较2014年上升了5.9个百分点;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79.6%,较2014年上升了1个百分点。(注:指标中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是单指对图书的阅读,而各媒介综合阅读率则涵盖了图书、报纸、期刊、电子书等各种方式的阅读。)

2015年,我国0~17周岁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81.1%,较2014年增加4.5个百分点,显著上升。

综上所述,无论是未成年人还是成年人,看书的人都多了。

通过新兴媒介看书的人多了

《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在阅读方式的选择上,新兴媒介保持强势增长,其中手机阅读仍是最常使用的阅读方式。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为62.21分钟,比2014年增加了28.39分钟。

国民阅读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一、两者相同的地方

1.都较重视“义理”教育。“义理”教育,即“道”的教育。“文以载道”是我国语文教材一个鲜明的特色。不过,近年来,我国语文教材已由“义理”本位逐渐过渡到“语言”本位,但渗透“义理”的选文在语文教材中仍占较大的比例。美国语文教材同样重视“义理”教育。例如,六年级文学教材第二单元主题为“英雄”,教材的选文有,生活中的英雄:小说《勇敢点,戴纳》、《儿童英雄:救人者、幸存者和有才能者的真实故事》、诗歌《抢救》;勇敢和善良:小说《卡罗琳的第一百件事》、小说《数星星》;杰出人物《狂人玛吉》、小说《泽利》、诗歌《妇女》。教材通过这些英雄人物的介绍,旨在教育学生要像他们那样沉着冷静、不畏困难、勇敢地挑战困难。

2.两者都很重视学生的阅读与写作。阅读和写作能力的高低是美国衡量语文教学质量的一把重要标尺。因为,若阅读能力低就不能理解诸如历史资料、科学报告和经济技术文件之类的重要资料,就无从下手进行研究性学习。同样,在美国人看来,写作水平差,也势必影响学术研究、经商和专业工作等。所以,美国语文很重视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我们从六年级教材《文学宝库》中就可以窥见一斑。教材除了课堂阅读外,每个单元还开列了“书架”,用于推荐书目,简要介绍书目的内容。如第一单元的“书架”推荐了五本书:(1)《整天》(大卫.麦考德),(2)《代王子受罚的男孩》(悉德.弗莱喜曼),(3)《弗瑞斯比夫人和涅姆鼠》(罗伯特.C奥布赖恩),(4)《六年级借宿生》(伊芙.邦庭)(5)《聪明人范西利莎》(约瑟夫.谢尔曼整理)。这些文章指在通过大量的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样,我国的语文教材也很注重培养学生这两方面的能力,对国内的语文教材,大家都比较熟悉,在此就不进行分析了。

二、两者相异之处

1.两者编排体系不一样。美国的语文教材包括语言和文学两大类。语言类的内容主要指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语言技能的训练,包括语言技能、实用写作、有效交流等;而文学类的内容主要有美国和英国各主要历史时期著名作家的作品以及欧洲和非西方著名作家的翻译作品,包括当代文学、英国文学、美国文学、欧洲文学等等。初中阶段的语文教材以语言和文学并重,高中阶段的语文教材以文学为主。而我国的语文教材将语言知识、文学的学习都融于“选文”中,没有截然分开的语言和文学两大类教材。在编排体系上,两者也各有特色。美国的文学类语言教材主要有三种类型的编排体系。(1)按文学作品主题编排。如六年级文学教材《文学宝库》第三单元按“远方的文化”主题编排,“远方的文化”这一单元又细分为非洲探险、跨越时间、跨越国界三个小主题,分别对应的选文是,非洲探险:科学小品文《紧闭的门后》,小说《模仿树和叶子》;跨越时间:童话《鸽子王子》、科学小品文《城堡》;跨越国界:小说《横渡太平洋》、诗歌《东方地平线》、人物纪实《名字:诺姆贝瑞斯》。(2)按作品体裁编排。如八年级文学教材《文学》(银级)按短篇小说?戏剧、纪实、散文、诗歌、美国民间文学、长篇小说分单元进行编排。(3)按历史时期编排。而我国的语文教材大多按作品体裁进行编排,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言、诗歌、文言文、文学评论等单元。

2.美国语文教材重研究能力的培养,我国语文教材在这方面有所欠缺。美国是一个崇尚创新的国家,其语文教材也很重视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以凸现学生的自主性、实践性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的语文教材,都对此有要求。试以六年级《语言》教材为例,六年级《语言》教材第十二部分第一单元共有七篇课文,其中第一课介绍调查报告的定义及其结构,第二课讲解如何寻找调查报告要回答的问题,第四课介绍如何利用资料获取信息,第五课让学生评估获得的信息、留下与调查报告内容相关的材料,第六课教学生总结概括所获信息,做成笔记,第七课则要求学生运用分类、缩写、排序等技能组织笔记上的内容,写出提纲,完成调查报告(或论文)。教材注重“初选课题一重选课题—制定计划—资料分析—调查研究—实验研究—论文撰写”等研究历程,让学生获得实践研究和学习语言的切身感受。而我国语文教材在这方面有所欠缺,同样是调查报告,最多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调查报告、怎样写调查报告,给两篇范文让学生“依葫芦画瓢”,很少像美国语文教材不厌其烦地要学生亲自调查研究。不过,国人已逐渐意识到了这一点。近年来,上海就较强调研究能力的培养。如上海杨浦高级中学的《汉语新外来词的现状与发展研究》就搞得比较成功,深受学生的喜欢。

3.美国语文教材注重跨学科知识的综合,而我国语文教材却未体现。

美国语文教材较重视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知识的融合,如六年级文学教材每一个单元之后都有一个“connection”,即“和其他学科课程的联系”。这部分内容丰富多样,异彩纷呈,旨在使学生体会各学科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关系。学科之间的融合有利于学生将各科知识融会贯通,有利于综合思维和多种技能的培养。如,《上尉和他的马》一文的练习设计,就要求从百科或其他参考资料中查找非洲野生动物的资料;《火星上的罪恶》一文的练习,就要求学生找出美国的四个时区及其之间的时间差,还要求学生画一幅美国地图,表明不同时区的位置。我国的语文教材像这种跨学科知识的融合还未曾体现。近年来,上海比较重视这一点,如今年高考上海综合能力考试卷(理科)首次出现了跨学科知识的题。题目大意如下:上海市中学生正在展开研究性学习,这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起到了积极作用。下面是学生提出的三个课题──上海入骨髓库的心态剖析:上海地区太阳能利用可行性研究;上海地区降雨酸度情况调查研究。要求:写出所选的课题名称,并简单陈述理由;简要列出你的研究计划和研究方法;该课题最后成果的形式。虽然是理科的综合考试卷,似乎与本文的行文有些“风马牛不相及”,但其体现的一种教育理念却与本文所述的美国语文教材注重跨学科知识有一致之处,故在此将其提出。尽管学生的答题情况不甚理想,有的甚至连什么叫“陈述理由”都不清楚,特别是对“研究计划”、“研究方法”、“成果形式”之类更是回答得千差万别,但它毕竟是一次大胆的尝试。能为我们的教学及教材编写提供一些新的观念、新的思路。所以,笔者真心地期待着我们的语文教材多一点“跨学科知识的融合”。

国民阅读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随着手机阅读的发展,我国手机付费不断创造历史新高,手机阅读用户量也随之明显增长。在手机阅读市场繁荣的背后,图书种类相对单一、雷同等问题日益凸显。

[关键词]手机阅读;现状;优势;存在的问题

一、手机阅读的现状

艾媒咨询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年底,中国手机阅读用户规模达到了2.91亿,手机阅读的市场规模达到了55.9亿元,手机阅读用户平均每年花费在手机阅读上的费用为23.31元。小说、新闻、论坛是国内手机阅读用户最爱看的内容,其中有47%的用户愿意付费阅读小说。

手机阅读最早体现在对传统纸媒的再利用上。中国期刊超过6000种,目前市场化程度高的刊物已基本实现了数字化。对于传统期刊的数字化,在内容上,手机阅读的服务商基本不做二次加工,主要是进行一些删减,把软文、广告类的东西删掉,把 “干货”留下。因此,这是一个筛选过程,而不是一个编辑过程。

近两年来,手机杂志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也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比如阅读人群对即时性的要求更高了,以前人们阅读杂志的周期可能是一个月或一周,而现在这个时间已经太长了。再比如,用户对个性化内容的需求更高了,在传统渠道卖得好的刊物不一定在手机上也卖得好,那些专门为手机用户定制的内容更受欢迎。

与此同时,关于“大学生微博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显示:半数以上大学生注册了微博,其使用微博的主要原因是:关注新闻热点、参与话题讨论、了解名人动态、发表个人观点。同时,新兴的微信平台已拥有3亿用户。事实上,“微博控”加“微信控”的手机阅读,已成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选择。娱乐内容成为手机阅读接触者的消费重点,这也与手机阅读群体以年轻人为主相关。

就手机阅读整体来看,仍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因此第三方支付公司也看好这一市场,为手机阅读用户提供更方便快捷的支付方式。

二、手机阅读的优势

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工作节奏越来越快,可用来阅读的时间比较分散,利用手机阅读成为打发时间的最佳选择。

手机之所以能够成为阅读的新载体,是由其方便小巧、随身携带的优点决定的,我国的手机用户已经突破9亿户,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市场。智能手机的高速发展,使人们手机阅读的内容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文本格式,有了更多的选择。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目前手机上网资费较以往有了大幅下调,以及可以随时随地下载想看的书籍,都标志着手机阅读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手机阅读最大的卖点是方便、全面、迅速和热点,可任意选择的海量图书、方便快速的阅读模式、结合时下热点的书籍推荐,不但让广大客户群享受到阅读带来的,同时也省去了寻求原著的烦恼。

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的“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获取便利”是我国民众选择数字阅读的首要原因,其选择比例超过六成。45.4%的人因为“方便随时随地阅读”而选择数字化阅读方式,26.9%的人选择数字阅读是因为“方便信息检索”。这两者均显示了“数字阅读的便捷性”。另外有31.1%的国民因为“信息量大”、26.0%的人因为“收费少甚至不付费”而选择数字阅读。

最重要的一点,电子书的阅读成本大大的低于实体书,同样的预算可以买更多的书,进行更大量的阅读。并且每本图书都有免费试读的章节,最新连载的小说每章低至6-8分钱即可轻松享有阅读快乐。

三、手机阅读面临的问题

手机阅读不仅面临着个性化、碎片化、社区化阅读的问题,同时还有盗版、付费、专业人才等一系列的挑战。除了出版社如何规范和加强对数字版权资源的占有、管理、运用和维护,如何向数字出版要效益,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版权等问题亟待解决之外,专业人才的积累也十分重要,尤其是版权交易和市场运作、精通信息技术的跨界人才。

任何经营最终的目的都是营利,然而国内手机阅读行业的盗版问题非常严重,如何搭建正版市场,通过提供便捷的付费渠道等方式,引导读者养成阅读正版的习惯是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而据今年4月的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2年,电子书阅读率上升,但是付费意愿降低。在接触过数字化阅读方式的国民中,有40.1%的人表示能够接受付费下载阅读,同比下降1.7个百分点。其中,手机阅读群体中45.8%能够接受付费阅读,而有54.2%的人只看免费手机读物。新闻客户端付费遥遥无期,盈利模式模糊不清。手机报市场逐渐缩水,所占份额逐步下降。而且付费用户普遍为“三低用户”,即年龄低,学历低,收入低。

此外,在以年轻人为主体的手机阅读调查中,娱乐功能成为手机阅读最主要的诉求,而在一项对于手机小说种类的调查中,言情、武侠、青春、穿越题材占据了八成,用手机阅读经典作品的微乎其微。对于这种现象,专家们很担忧:数字化阅读方式使得泛读化、快餐化的浅阅读倾向呈现出“短、平、快”的阅读趋势,以丰富情趣、提高修养为目的的素质性阅读逐渐弱化,导致人们的阅读动机以休闲娱乐为主导,而文化传承、思想积淀呼唤的精读和深度阅读被大多数人摒弃。

综上所述,使用手机等移动设备进行阅读是不可逆转的趋势,电子阅读和纸质阅读优势互补,可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虽然有很大一部分读者还不习惯付费电子阅读,但随着电子阅读需求的增加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的引导和保护,付费电子阅读必将拥有广阔的市场。不过,在这个竞争愈演愈烈的市场,无法向用户提供高质量阅读内容的出版商和运营商必将遭到淘汰。

参考文献:

[1]《Pew Research Center报告》.

[2]《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

[3]《大学生微博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国民阅读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关于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这个话题,我想在这里讲这样一个体会,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的新形势,从三个方面和大家交流:

1.中央的充分重视,今年以来,开了几个座谈会,刚才万总也说了,开了很多的媒体融合座谈会,有公开的会议,还有自己内部组成的,这些座谈会都是在找方向,从的角度都在寻找下一步的方向是什么,从中央开始高度重视这件事,我们国家的金融体制有这样的优势,只要中央重视了,发展马上会有大的变化。

2.行业的变化,我们有一个《国民阅读倾向调查报告》,这个是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搞的读者阅读调查报告,这个是总署资金支持的项目,从这个报告来看,在八年的时间里,传统纸质阅读媒体累计下降了50%多,新媒体阅读提高了40%多,这个一升一降体现出了这一巨大变化,读者的流失,读者从传统媒体、纸质媒体向新媒体的转移带来了直接两个后果:一是广告的流失;二是发行的流失。这两个后果体现出了我们的主业现在开始出现的明显的下滑,没有特别权威的统计,但是央视的统计公司和慧聪统计的数字都不一样,因为他们统计有的是把广告版不算,但是总的来说下降的趋势还是很明显的,12―15%是没有问题的。总署也有一个统计,每年一次《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这个报告里面有一些数据也显示出了形势非常不乐观,我们的统计数字本身水分很大,从这个水分很大的统计数据来看也是非常不乐观,这是逼着我们做新旧媒体的融合。

3.从媒体微博发展的角度来看,传媒杂志社和灵思在2012年做了首届媒体微博年会,去年我们又了2013年媒体微博的报告。2012年媒体微博这个数据来看,到2013年新增了40%,可见媒体对新媒体还是非常认可的。影响力排名前100名里报纸占到了42%,本来我们是在这个里面的体量并不算大,差不多半壁江山都占据了,说明了报纸的微博发展得比较好。报业利用微博的新媒体做得非常好,这种趋势要发展下去。

4.从《人民日报》的影响力来看,我们和上海交大共同做了一个“大学生喜爱的媒体调查”,今年发了一万份问卷,涵盖了140多家高校,在纸质媒体里面《人民日报》得了第一,去年我们做的调查是排后的,别人看到了以后笑了,觉得有可能吗,是不是数字有水份,我们当时就问交大的教授,这里面能不能保证百分百的真实性,纸质的肯定是没有多少人去看,自从人民日报社的微博上线以来对人民日报的提升起了巨大的作用。并且这样一个数字让我们听起来都是很不可能的。这个确实是为提升人民日报的影响力作出了贡献。人民日报利用新媒体,完全使他们的影响力进行了提升。证明了传统媒体,尤其是报业与新媒体融合的潜力是巨大的。

国民阅读调查报告范文第6篇

摘要:文章阐述了我国少儿阅读的现状,分析了目前少儿阅读推广存在的问

>> 少儿阅读现状及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推广策略研究 中国少儿阅读现状及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推广策略研究 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推广研究 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推广及其策略研究 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推广服务创新 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推广服务探索 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的推广现状 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推广举措思考 浅谈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推广工作 新形势下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的研究 新形势下公共图书馆党建工作实践与创新研究 公共图书馆开展少儿阅读推广活动的策略与路径 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推广之动漫营销策略探讨 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在多元合作下的推广 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策略初探 公共图书馆与社会合作开展少儿阅读推广研究 公共图书馆少儿数字阅读推广模式研究 珠三角地区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推广活动研究 新形势下的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 新形势下公共图书馆的服务与创新探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O利民,赵搏.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的少儿阅读推广工作探微[J].赤子,2015(11):221-222.

[3]息慧娇.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在京\[EB/OL].\[2016-04-19]..

[4]第12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解读\[EB/OL].\[2015-05-04].http:///a/20150504/14604_0.shtml.

[5]高岩.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推广问题举要[J].图书馆学刊,2016(3):36-39.

[6]许蕴茹.公共图书馆与少儿阅读推广[J].图书馆学刊,2014(4):102-104.

[7]金梅芳.公共图书馆开展少儿阅读推广活动的策略与路径:以闵行区图书馆为例[J].图书与情报,2014(1):131-133.

国民阅读调查报告范文第7篇

这份迟来的伊拉克战争报告,实质是告诉世人,英国已经认识到他们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发动了一场错误的战争。

报告揭露侵略本质,亡羊补牢避免悲剧重现

2009年,英国时任首相布朗责成有关部门成立伊拉克战争独立调查委员会。此后,在长达7年的时间里,该委员会约见了超过120名证人,包括布莱尔、下令发起调查的前首相布朗以及多名政府高官及英军高层。最终形成了总计260余万字的报告,该报告一经公布,令持不同观点的各方都非常震撼,连布莱尔本人也不得不在报告公布后的两小时内发表声明,称“不会作任何辩解,并将承担一切失误的责任”。

这份报告涵盖了英国政府从2001~2009年对伊拉克战争的决策以及后续的诸多问题,包括战争背景、战争决策、战争法律依据、战争如何展开、战后计划等。报告认定,前首相布莱尔及其领导的工党政府没有经过审慎考虑,盲目追随美国出兵伊拉克,以片面的情报判断刻意引导战争舆论,无视战争可能带来大量平民伤亡的风险,英国的军事行动令伊拉克民众遭受极大的苦难。

这份报告多次使用了“入侵”来描述美国和英国对伊拉克采取的军事行动。报告指出,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英国首次参与并侵略一个国家。

从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到如今极端组织“伊斯兰国”频繁活动,十几年来,伊拉克的战火从未平息。英国枉顾民殇,盲目从美,破坏了中东地区原本就危如累卵的地缘政治平衡,为此后的持续乱局埋下祸根。在这场战争中,英国向伊拉克出兵4.5万人,至2009年撤军时,179名英国官兵丧生。然而至今英美都没有在伊拉克发现任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但是,战争却加剧了伊拉克国内教派冲突,极端组织趁机坐大,暴力事件频发,从2003年至今,伊拉克有16万~18万名无辜平民在各类恐怖袭击中丧生。

粗涉他国内政给英国带来了惨痛的教训。此时公布伊拉克战争调查报告,显示了英国人的政治智慧和战略考量。这是为了吸取教训,也是为避免再次卷入悲剧。

反思战争务实进取,英国加速全球战略转变

一段时间以来,无论是加入亚投行、脱欧公投,抑或是对伊拉克战争的反思,都折射出英国正以务实的态度,加速其外交战略乃至全球战略的转变。2015年3月12日,英国正式加入亚投行,成为首个申请加入亚投行的主要西方国家。

长期以来,英国一直都处于美国的外交政策阴影之下。2003年英国军队追随美军杀入伊拉克正是当时“英国全球战略”的外在体现。伦敦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的基础是美国资本利益主导的全球三大安全框架(即西太平洋安全框架、北约安全框架和中东安全框架)提供的政治、军事、经济、金融层面的战略支撑,追随美国资本利益的全球战略符合当时英国国家最高战略目标。

此外,从1991年苏联解体、1992年英镑退出欧洲货币体系开始,英国留在欧盟的主要任务就是成为美国制衡德法领导的欧盟的政治工具,与北约一道成为裹挟欧盟服从美国意志的绳索。所以,英国脱欧也是美国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再加上伊拉克战争调查报告出台,背后折射的正是英国全球战略目标正在发生巨大转变。

当前,英国正处于欧洲国家利益的边缘地带。脱欧公投前,尽管英国是欧盟的主要成员国,但基于德法轴心主导欧洲大陆的现实,英国在欧盟或欧元区的影响力十分有限。在英国看来,将来无论谁来主导“欧美合体”,英国在“欧美合体”内根本没有话语权。

国家兴衰,战略是关键。从行为科学上来讲,国家的战略选择就是国家战略的实质。从民族性格上看,英国人既保守又具冒险精神,既坚定又灵活,一向追求进退自如,反对极端主义。

也正因如此,英国民众普遍认为,加入伊拉克战争是英国自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以来最严重的外交政策失误。而如此大的代价不仅没有给伊拉克带来民主和平,反而让伊拉克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恐怖主义滋生地和训练场。英国也因派兵伊拉克尝到了被报复的苦果,2005年伦敦恐怖爆炸案就是其中之一。

在英国人看来,是到了必须要反思和调整的时候了。

置若罔闻,美国在战争的路上越走越远

相比英国的反思与检讨,曾经的“带头大哥”――美国甚至表示不会去看这份冗长的报告。在布莱尔痛苦地表示要“承担全部责任”时,小布什当天正忙着庆祝生日。

英国的伊拉克战争调查报告,比较客观地对这场造成大量平民伤亡、恶果持续至今的战争作了一定程度的反思与检讨。布莱尔表示,出兵伊拉克是他10年首相生涯中作的“最艰难、最重大、最痛苦”的决定。他接受报告中对他提出的“严肃批评”,愿意承担“全部责任”,并表示遗憾和歉意。

然而,作为伊拉克战争的主导国,美国国务院却表示不会去看这份260余万字的报告。有媒体报道,就在伊拉克战争调查报告当天,正值伊战主要当事人、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70岁生日。小布什在老家得克萨斯州克劳福德农场与美国伤残老兵骑山地车庆生,还在社交媒体上发出了骑车照。

布什的发言人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采访时表示,小布什“还没有机会阅读”伊战调查报告。不知此时的布莱尔,焦头烂额为自己辩白之时得知此消息,心中感受如何?

不过,小布什还是给布莱尔打气,小布什通过发言人表示相信“没有萨达姆,世界会更好”,并感谢参加反恐战争的美国及联军士兵的奉献和牺牲,布莱尔首相领导下的英国是美国最牢靠的盟友。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

时至今日,小布什和布莱尔为入侵伊拉克寻找的各种借口都被证明是大错特错。不论他们是被误导、误信还是有意说谎,结果是有目共睹的,如今的伊拉克并没有实现民主、和平和繁荣。

不过,可以预见的是,伊拉克战争调查报告公布后,英国政府在对外干预方面将会更为谨慎,任何不经细致的风险评估和集体政治决策就匆忙发动的军事行动将很难出现。

当前,伊拉克战争已经成为布莱尔及其所属工党的“负资产”,相信未来的英国政府会吸取教训,在情报的使用、冲突地区和平重建等问题上更加慎重,避免英国再次卷入类似的悲剧。

对此,一名英国外交部前官员表示,英国首相的“军事倡议受限”可能成为该报告的后果之一。他强调称:“报告还意味着未来首相提议的军事行动将比在叙利亚的更难开启。”

表面热络,报告进一步推进英美关系去特殊化

实际上,近年英美关系有去特殊化的趋势,伊拉克战争的负面影响是重要原因。卡梅伦担任首相后,英美两国表面热络,实际上英国一直在避免对美亦步亦趋。2013年,英国议会下院就否决了对叙利亚动武的动议。未来两国仍会加强安全等领域的合作,但都会首先以各自国家利益为重。

正如英军在其《战略防务与安全评估》中说的那样,“我们的武装部队受到世界各地人民景仰,但在没有合理规划的情况下,太过频繁地过度扩张、部署,它没有明确的战略”。

但从报告本身来看,它至少显示英国有勇气反思自己的行为。美国如果不正视伊拉克战争,重蹈覆辙只是时间问题。

对美国而言,伊拉克战争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战略失误。由于战争合法性低,且缺乏道义支持,美国的国际形象和“软实力”严重受损,至今难以修复。作为美国历史上持续时间仅次于越南战争的对外战争,伊战不仅使美国民众蒙受巨大痛苦,付出惨重代价,而且带来了各种“后遗症”,长期困扰美国经济、政治、社会、军事、文化等方方面面。自伊拉克战争爆发之后,美国的“软实力”一点点被削弱,金融危机的爆发更加速了这一进程。

此外,美国的同盟体系也由于伊拉克战争而出现裂痕。经过冷战考验的美欧同盟在伊拉克问题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分裂,连一向紧跟美国的英国也开始修正立场,转而奉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

历史常有惊人的相似。美国为伊拉克战争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这场比肩越南战争的军事行动使其“硬实力”也遭受重创。就连美军自己也承认,由于伊拉克战争消耗太大,现在的美军缺乏足够的地面部队和“战略储备”,无法对可能发生的外部危机作出快速和决定性反应。

伊拉克战争是冷战后美国塑造中东外交政策和地缘政治战略的重要事件。但事与愿违,美国在中东的影响力没有与日俱增,反而因此大为削弱。美国应该从这场战争中吸取一个教训,那就是:切勿轻言战争。

国民阅读调查报告范文第8篇

关键词:农民工;主体地位;图书

据国家统计局2013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13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6894万人。由此可见农民工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主力,也是城镇化中市民化的主力。真正的农民工市民化不仅仅是让其住进城市,而是要真正成为市民。就目前来看农民工并未真正融入市民,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其主体地位的低下。农民工主体地位主要表现在经济上、政治上、精神文化上,这不仅仅需要提升农民工的生存技能,也要提高他们的维权、参政议政能力和精神素养,其途径除了有限的教育、培训之外,更重要的是需要足够、实用自学书籍。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在农民工中1980年及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为12528万人,占农民工总量的46.6%,占1980年及以后出生的农村从业劳动力的比重为65.5%。新生代农民工中,具有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仅占6.1%,具有初中文化水平的占60.6%,具有高中文化水平的占20.5%,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水平的占12.8%。可见新生代农民工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水平。但是目前农民工的书籍占有量很不乐观,通过对长春市200名农民工的调查显示,50%的农民工一本书都没有,拥有3本以上书籍的农民工也只占20%左右。这种现状无疑制约了其主体地位的提升。

一、目前农民工类书籍出版存在问题

(一)流通渠道不畅,限制了出版和需求

目前来看农民工书籍流通渠道很窄。首先,农民工书籍的出版在选题上并没有单独列出,基本上是放在是“三农”图书的大的框架当中。在我们的观念中并没有把农民工和农民区别开来,实质上农民工和农民已经有了实质不同,既农民工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一部分。其次,就是农民工进入城市后,其工作地点比较分散、偏僻,致使弄农民工与书籍的接触机会很少,上图书馆和书店的时间和条件不便利。从图1中可以看到大多数农民工从事制造业和建筑业工作,一般来讲这两类工作离繁华的服务区都较远,这也大大加大了农民工与书籍的距离,使农民工类的书籍在流通上受到阻碍。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3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整理。

出版商在流通不畅的条件下商业利益就会受到影响,所以出版这一类书籍的积极性也不高。有些出版商虽然参与农民工类书籍的出版,更多的是配合国家有关政策和有关部门的活动和计划,如在培训书籍出版上主要是配合阳关工程等。所以出版商从利润角度来讲就要调高图书价格,而对于农民工来说,过高的图书价格极大的限制了购买欲望,这也是此类书籍流通渠道不畅的重要原因。流通渠道不畅既限制了农民工购书和阅读的积极性,也限制了出版商的出版的积极性。

(二)农民工专业类书籍内容不切合实际性,弱化了其经济地位

农民工专业培训类书籍是农民工提高生存技能和提高工作水平的重要途径。但是大多数书籍过多的强调理论和专业,在书中往往涉及很多专业术语,这对于大多数农民工来说无疑就像天书一样难懂,更别提实际效果了。甚至有些技能培训书籍中首先阐述一些历史沿革、物理和化学原理等,使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农民工开卷就一头雾水,很难在农民工技能提高上起到明显的效果。在书店也不难发现,冠有农民工标题的图书很少,涉及农民工的一些专业性书籍也是放在大的专业柜台上,如建筑、化工、装潢等柜台上,并没有从农民工角度设计图书的出版,这也说明这类书籍实用性比较低。

(三)农民工政治类书籍短缺,弱化了其政治地位

政治素质是一个人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的综合体现,人的政治素质的高低是一个社会文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无疑一个集团的政治素质也是这个集团在社会上的社会地位的体现。提高农民工的政治素质关键在于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政治意识和政治能力,这也需要农民工参政议政类书籍的指导。农民工在家乡参政议政大多通过村委会来实现,但是当他们到城市打工之后,其参政议政意识逐渐淡化,原因在于一方面对城市参政议政环节和方式的陌生,以及对参政议政途径的不了解造成的。目前对于农民工参政议政指导类的书籍很难找到。人们更多的是把农民工当做弱势群体出版一些维权、法律援助等类书籍。

(四)农民工思想道德类书籍的缺乏,弱化了其精神文化素养

农民工出版的书籍从其需求对象来看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供有关学者研究和政府部门决策需要的调查报告和研究著作,如《中国农民工问题》、《中国民工潮的经济学分析》、《农民工与中国社会分层》、《中国农民工的政治经济学考察》、《中国农民工打工调查》等;另一类是供农民工阅读需要的培训、教育、咨询和娱乐等方面的书籍。第一类书籍农民工根本看不懂也没必要看,第二类书籍从出版总类上看更多地体现在培训、咨询等方面,如各种工作的培训指南、城市指南、法律保障、劳动合同、社会保险等书籍。而关于农民工了解职业性质和危害、职业道德、社会公德以及人文关怀的书籍很少。在出版中往往以城市居民为参照指标,把农民工定义为弱势群体和低素质,所以一些文学作品往往缺乏深度和教育关怀意义,出版一些内容肤浅的口袋书,缺乏农民工喜闻乐见的、通俗易懂又具有教育引导意义的阅读书籍。

二、农民工类书籍出版的对策分析

(一)拓展流通渠道

流通渠道的拓展是拉近农民工和图书距离的关键一环,也是提高利润,激发出版商积极性的重要方面。拓宽流通渠道需要调整图书发行方式,象“农民书屋”那样建立农民工流动书屋,适应农民工生活、工作区域分散和偏远的问题,送书到人。在书店经营方式上也要调整,设立农民工书籍专柜,强化对农民工的购书服务,可以考虑网上订书、送书活动。出版商也可与一些电商联合,拓展流通渠道。从政府角度讲,各有关部门可以采取补贴的方式降低图书价格,增加图书销售市场活力,激发农民工购书的积极性。

(二)明确图书定位

农民工是农民中文化素养较高,眼界比较开阔的群体,特别是以青年为主的新生代农民工不但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而且具有积极的接受新鲜事物和提高自我的心态,所以说农民工是农民中对知识需求比较强烈,阅读积极性比较高的群体。但我们在图书选题和出版上要定好位。

首先,在选题上定位为农民工。“三农图书”的选题要摆脱以前以农业种植、养殖为主的基调,要首先面对农民工进行选题。农民工目前迫切需要的书籍主要有提高技能方面的书籍(如建筑、装潢、保安、服务等)、生活知识类书籍(如入城指南、就业指南、居住指南等)、维权类书籍(如法律援助、劳动合同签订等)、休闲娱乐类书籍、职业道德和社会道德教育类书籍等。在选题上应该紧紧围绕这些类别,并以农民工的需要、文化水平进行图书定位。

其次,专业类培训书籍要定位为实用。另外在农民工图书选题上也要具有实用性,要以农民工为切入点,而不是广泛意义的农民。如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农民工进城务工指导手册》就非常好,也很畅销,其原因就是解决农民工面临的现实问题。

再次,提高政治权利类图书的出版。政治权利类图书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权利咨询和维权类书籍。这类图书包括公民基本权利读本、法律咨询与援助、用工合同签订等。这类图书的出版要体现出实用性和通俗性。另一类图书就是权利参与类图书。这类图书主要包括工会和各团体组织的参与权利、参政议政权利等。鉴于这类权利的行使是在农民工不熟悉的城市,所以就要求要有专门的权力行使指导类书籍,包括行使方式、行使地点和行使途径等的指导。

最后,精神类图书要定位为人文关怀。农民工离开家乡后都会感觉到孤单寂寞,这也需要一些通俗而有质量的精神类读物作为精神寄托,所以这类图书要体现人文关怀。人文关怀就是要在图书内容设计上既要给农民工以精神慰藉,又要在内容中让他们感受到社会道德的正能量,而且也应该有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的引导。让他们既能感受到社会的关怀,也能够提高自身的精神素养。

(三)强化数字化出版物的出版

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3年数字化阅读方式越来越成为阅读的主要方式,通过在线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手机阅读、光盘阅读等阅读的人群占全国总人数的50%以上,这部分群体中中青年占大部分,在阅读方式选择上手机阅读人均每天阅读时间为21.70分钟,为最主要的数字化阅读方式,其原因在于其方便性和免费特征。据统计与2012年相比,表示能够接受付费下载阅读的人数下降1.4%,为38.7%。所以在出版方式上应该更重视于数字化出版物的比重。对于农民工来说,用手机阅读已是很普遍的现象。由于农民工更多的倾向于免费阅读,国家可以投入建立农民工电子阅读平台,推动电子出版物的发展。也可以以补贴的方式与各大出版集团联合推动电子出版,在此过程中也可以向农民工发放阅读卡等方式,激励农民工的参与,提升其阅读的积极性。

选题合理、数量足够、通俗易懂的农民工书籍不但能够提高他们的生存技能和精神文化素质,进而也能够提升他们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只有农民工的主体地位提高了,才能够使他们真正融入城市,推动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2013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OL/BL].统计局网站,2014-05-12.

[2]李强.农民工与中国社会分层[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3]李奋生,李柱勤.进城农民工政治上弱势地位的表现、原因及对策[J].新农村建设,2012(06).

[4]庞琳.曾诚农民工法律实用图书出版思考[J].观点,2013(03).

[5]郑波,杨峻,赵伟力.数字化发行,农家书屋的未来[J].科技与出版,2010(12).

*本文为2015年度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高校专家建言” 项目“新生代农民工主体地位研究”(2015LY507W28)系列研究成果之一。

国民阅读调查报告范文第9篇

关键词:图书馆;读者服务;女性阅读

目前相关调查数据显示,近几年全民阅读率持续下降,但是女性阅读率却持上升势态。男女阅读比率是11 :12,女性中有过半人数,每周阅读时间平均8小时以上。2009年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对英、美两国男女阅读状况做的调查结果:英国男女阅读比例1:2;美国男女阅读比例1:1.5,可见将来的阅读世界里女性是主角了。

一、社会各界对女性阅读的关注

早在唐宋我国就出现了女性阅读现象。而今,我国关于女性阅读方面的研究与关注,只处于少年时期,正待发展壮大。这种关注的必有途径主要是来自于传统出版界、图书馆界、网络媒体。

(一)传统出版界

2004年《光明日报》曾经过的《女性阅读习惯调查报告》中: 多半女性喜欢阅读积极向上的题材,不喜欢阅读低格调的题材。女性阅读的关键是女性正在阅读和将要更多地阅读,阅读什么是次要的,关注阅读、倡导阅读才是首要的。2009年3月10日《中国图书商报·中国阅读周刊》推出“女性阅读”专题:《女性阅读调查报告》,包括从网络媒体、女性读物策划人看女性阅读风貌;女性群体阅读和购买调查;女作家眼中的女人与阅读。[1] (P.27-29)对女性阅读进行了全方位的剖析与研究。2009年《出版广角》第11期“女性图书与女性阅读”专题报告,界定出女性阅读的涵义及范围,并对女性阅读能力也进行了精辟阐述。200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读书疗法:女性生活各阶段的读书指南》,一书谈论的主要内容是女性在人生各个阶段所读的书,旨在为女性读者提供处理问题或困惑的文学“处方”。2009年,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阅读的女人》,从世界各地的馆藏中搜集上百幅展现女性阅读的美术作品,言简意赅地解说了13至21世纪女性的阅读史,使女性读者赏心悦目。

(二)图书馆界

2006年《图书馆工作与研究》第4期发表了《女性阅读与女性小说之兴起》一文,自此图书馆界对女性阅读便有了关注的开端。2007年《图书馆建设》第5期《女性阅读情况的调查分析》一文,通过对哈尔滨市女性到馆阅读情况分析,了解了女性读者的基本构成情况和阅读习惯。2007年《山东图书馆季刊》第4期《关于女性阅读的调查与思考》一文阐明女性是当前读者主流,已进入女性阅读时代。女性阅读不仅仅是追求高雅的品位,更具有复杂的心理需求。2009年《图书馆工作与研究》第1期《明清女性阅读活动探析》一文表述:古代女性阅读活跃高峰是明清两代。明清时期阅读的特征为:内容多元性、阅读传承家族性、阅读的自主性、阅读主体地域性等。2009年4月23日,厦门市举行了以“都市女性阅读季”为主题的读书活动。此活动的目的是为倡导更多女性读书。

(三)网络媒体

2010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了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状况统计报告: 我国网民规模达3.84亿人,男女比是53.3:46.7。1999年,“中文女性阅读第一品牌”的红袖添香网站成立,这个网站现在拥有300万部作品原创书库,为超过300万用户提供涵盖多种体裁的创作与阅读服务。2003年,号称 “全球最大女性文学基地”的晋江原创网成立,它拥有在线作品50万部,作品类型多种多样应有尽有。目前红袖添香和晋江原创的网民男女性别比例是1:9。2008年,“女人馆”新浪读书频道上线,其宗旨是根据现实女性内心的需求,多方面甄选优质书籍,为女性群体提供高品质的阅读体验;为女性群体打造了优质阅读平台。

二、图书馆服务关注女性阅读的必要性

“女性阅读直接关涉民族未来”。著名作家李东华很有远见性的提出这样的说法,确是如此。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未来社会的各个方面将越来越趋于多元化发展,因此整个阅读体系也将走进多元化的时代,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国民社会生活的不断变化和细分需求。作为现代化的图书馆服务都亟待细分书刊类型和读者类型。这是阅读发展的新方向,同时也是图书馆服务研究的重要课题。换个角度说,促进和推广女性阅读是图书馆服务细分的一个重要方向。

(一)提升女性阅读质量是图书馆应尽的社会义务

国民阅读调查报告范文第10篇

当越来越多的人感慨忙碌日常带给他们的精神焦虑时,总有人再次提起英国作家毛姆的金句:“养成阅读的习惯,就等于给自己建造了一座避难所。”

对于个人来说,阅读行为带来的是精神的休憩、见识的提升,而对于社会来说,阅读的价值和意义,在于提升劳动者的素质,从而提高社会生产力,构建一个更趋和谐、文明的社会整体。

2014年至2016年,“倡导全民阅读”连续3年被写入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又再次提出“大力推动全民阅读”,《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征求意见稿)已到了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征求意阶段。从“倡导”升级为“大力推动”,折射出全民阅读推动力度将进一步加大。

与此几乎同步,读书会在中国正呈现出燎原之势。

民间读书会第一次集体曝光于公众面前,是在2014年的首届民间读书会发展交流大会上。这个由民间读书会团体自发组织的会议,当年便汇聚了50余家民间读书会代表。

这是一股自发生长的力量,在全民阅读生态的建构中,是不可忽视的微型单元。

实际上,在近年来举办的读书会发展论坛上,不少读书会组织者都不约而同地关注到“读书会的可持续发展”或“能不能商业化盈利”的问题。这反映出,目前大多数民间读书会的生存与发展,仍面临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困境。

相对来说,一批借助新媒体的勃兴而发展起来的线上读书会,似乎找到了破题方法。

作为一种新的读书会形态,线上读书会的出现被认为是这个领域最值得关注的现象。这些读书会往往是从线上阅读社群开始,在知识付费领域的风口中,渐渐转型为内容供应商。如今,它们依托线上社群,拓展线下渠道,努力探索着围绕阅读内容的商业生存之道。

除了媒介上的革新,对于读书会来说,更重要的是针对不同的受众需求做好服务,提升体验。

读书会的参与者,因相近的阅读兴趣而相聚,他们可能是知识精英、企业白领、在校学生,也可能是带着年幼孩子的妈妈。不同读书会有不同的阅读目标,有的是国学经典,有的是西方哲学,有的是行业知识,有的是亲子教育。

此外,还有纯公益性质的独特样本――由中国盲文图书馆举办的陶然读书会。由于视力障碍和阅读欲望之间存在一定矛盾,视障人群更需要读书会。

上一篇:文字市场调查报告范文 下一篇:问卷调查统计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