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生产总值范文

时间:2023-03-20 10:52:11

国民生产总值

国民生产总值范文第1篇

关键词:国民生产总值 相关因素 分析探究 预测

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国民生产总值在世界20大经济体中排名11左右,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经济不断地得到发展,到2014年时,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在世界20大经济体中已经连续5年排名第三,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千万美元。在此过程中,支出、收入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一、国民生产总值概述

(一)国民生产总值的内涵

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民的概念,凡是本国国民,不论身在哪一个国家,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价值总和。例如某个拥有中华人民共和过国籍的公民在美国工作,其创造的劳动价值应该属于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范畴。同时随着经济结构的发展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国民生产总值的指标已经被更名为国民总收入(GNI)。

(二)国民生产总值的优点和缺点分析

国民生产总值作为衡量国家宏观经济结构的指标,在计算的过程中只计算最终劳动产品的价值,不存在重复计算的部分,同时将公民所创造出来的服务价值也进行计算,符合现代社会第三产业的发展变化,突出了科教文卫事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但是,在国民生产总值计算的过程中没有涉及到成本的计算,不能反映出该时间段内经济增长所付出的代价,也不能准确反映公民的实际生活水平,看不出经济结构的变化。

二、影响国民生产总值的相关因素分析和预测

(一)支出结构对国民生产总值的影响性分析

支出,从宏观方面来讲,包括公民的消费、投资、和出口。对于国民经济来说,消费、投资和出口是拉动国名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在经济建设的过程中,三者是相互依赖,协调发展的,不能单一的依赖某一种结构来发展经济。

从2000年起,我国的经济发展就比较依赖出口,根据国家官方统计,从2001-2007年期间,我国的GDP的平均增长率为10.2%,但其中出口的贡献比率就为63.9%,所以这几年期间,推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是依靠出口结构,这样就会导致我国央行所占有的资金过多,影响国际收支的平衡。所以在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大幅度的拉动内需,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减少对出口结构的依赖程度,尽量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个性品牌,注重产品的质量和售后服务的建设,同时注重创新,发掘国内市场。

我国在2008年下半年开始,为了应对全球的金融危机,就通过大量的投资来拉动经济的增长,从而使经济的增长速度顺利恢复到8%以上。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依靠投资来拉动经济的增长,但是也不能够过度的依赖投资,过度的投资会打破原有的资源供给的正常秩序,同时可能会导致产业结构的失衡,过度的投资不符合社会发展的正常规律,不能从根本上提高人民的消费水平。所以在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减少对投资的依赖,促使消费、投资和出口相互协调,共同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二)收入结构对国民生产总值的影响性分析

就目前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收入结构来说,发展还不够平衡,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国家的财政收入和企业的利润增长速度。在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合理调整国家财政收入和居民收入的关系以及调整好企业的利润收入和员工劳动收入的关系。

从1994年至今,我国的财政收入连续增长,且增长速度远远高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但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却一直低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速,进而导致财政收入与居民收入的失衡。在进行国民经济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带动居民收入的水平,适当的降低国家的财政收入,减少居民的税率,合理提高个人税的征税起点,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减轻居民的税务负担。

对于企业来说,在初次分配过程中提高劳动者的收入,调整企业所得利润与员工收入的关系,及时对员工工资进行调整,在保证企业利润的同时,提高公民的劳动收入。就我国目前企业的发展状况来看,企业内部应该加强管理,做好企业内部的预算,控制企业的资金,保证企业利润与劳动收入的平衡。

(三)产业结构对国民生产总值的影响性分析

产业结构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第三产业迅速发展,不断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力量。所以,我国的国民经济收入正在向第三产业靠拢,利用先进的生产技术满足社会的发展。同时我国目前正在进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建设,不断开发新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掌握能源在利用过程中的核心技术,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向环保、节能的方向发展。

三、结束语

同国内生产总值相比,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民概念,包括拥有该国国籍的所有公民,涵盖本国公民在他国创造的财富,而国内生产总值则是本国公民在国内创造的财富总和。国民生产总值的结构包括国民生产过程中的支出结构、收入结构和产业结构,在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对这些结构进行优化,保障国民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魏杰.基于国民生产总值的经济结构调整[J].综合竞争力,2010,03:3-14

[2]崔燕子.人力资本文凭投资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关系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4,05:178-179

国民生产总值范文第2篇

关键词:灰色预测法 GDP 发展

一、灰色预测法

1.灰色系统理论

1982年华中理工大学的邓聚龙教授首次提出了灰色系统理论。灰色系统是指对系统内的信息不完全了解的系统,灰色系统理论中指出,人对于系统的认识具有灰色性即人对于系统内的未知信息的不确定性。灰色系统包括:农业系统、气象系统、地震系统、经济系统等。灰色系统理论将完全了解内部信息的系统那称之为白色系统,将完全不了解内部信息的系统称之为黑色系统。而灰色系统就是介于白色系统和黑色系统之间。

灰色预测法是指通过对系统因素之间发展趋势的相似或者相异程度的分析,并通过对基本信息数据进行处理来寻找系统的变化规律。生成的数据序列有比较强的规律性,可以用来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通过数学模型的计算来达到预测未来事物发展的趋势。

2.灰色预测模型[1]~[4]

灰色预测模型GM(1,1)即用来进行定量分析的灰色预测模型。

GM(1,1)模型

设一组序列:X(0)=[X(0)(1),X(0)(2),….,X(0)(n)]

对原始序列累加生成:X(1)=[X(1)(1),X(1)(2),….,X(1)(n)]

其中:X(1)(k)= X(0)(i) k=1,2,……,n

其中:X(k)=-1/2[X(1)(k-1)+X(1)(k)] k=1,2,……,n即构成了灰色模块,可建立灰色模型,GM(1,1)模型,解微分方程通过累减还原得到X(0)的预测模型为:

(0)(k+1)=(1-ea)(X(0)(1)-u/a) k=1,2,……,n

用累加生成法获得的残差序列为:ε(0)(t)= (1)(t)-X(0)(t)

其累计生成的预测模型为:ε(1)(t+1)=(ε(0)(1)-dt/at)e-aεt+uε/aε

其导数即为模型(1)的修正项,修正后的模型的残差序列为:

q(1)(t)= (0)(1)-X(0)(t)

其累加生成的模型为:q(1)(t+1)=(q(0)(1)-uq/aq)e-aqt+ uq/aq

修正后的模型为 (1)(t+1)的导数和q(1)(t+1)的到数值和为:

(1)(t+1)=(X(0)- u/a)e-at+u/a+(q(0)(1)- uq/aq)e-aqt+ uq/aq

3.模型检验

假如预测所得数列和原始的数列拟合精度高可直接用外推预测,假如预测所得数列和原始的数列拟合精度不高,就须残差修正后方可用于外推预测。拟合检验的指标有平均相对误差和后验差值比C及小误差概率P

求残差的方差与标准差

残差ε(0)(t)= (1)(t)-X(0)(t),t=1,2,…,n,记残差的方差与标准差为s22和s2。

求原始的数列方差与标准差,求后验差比值与小误差概率,后验差比值,如果满足|ε(0)-(t=1,2,…,n)的个数为r,则P=

当C≤0.35,P≥0.95时,预测模型精度为一级(好),当0.35≤C

二、模型应用

根据《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近十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数据见下表1:

表1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近十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情况表

年号

year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国民生产总值亿元 242.81 276.61 312.88 374.5 440.44 527.22 664.29 754.77 891.37 1091.84

把国民生产总值数列{242.81,276.61,312.88,374.5,440.44,527.22,664.29,754.77,891.37,1091.84}做为原始数据,用DPS 9.5软件计算预测

a=-0.167772,b=208.276851

x(t+1)=1486.028232exp(0.167772t)-1241.428232 (1)

式就是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国民生产总值(累加后)预测公式,实际值、预测值、绝对误差、相对误差见表2

表2 实际值和预测值对照表

年号

year 实际值

actual value 预测值

forcast value 绝对误差

absolute error 相对误差%

relative error

2003 276.61 284.7701 8.1601 0.7276

2004 312.88 296.4139 -16.467 -5.4052

2005 374.5 327.4530 -47.047 -13.4046

2006 440.44 493.5762 53.1362 11.378

2007 527.22 518.8136 -8.4064 -1.6072

2008 664.29 740.1510 75.861 10.803

2009 754.77 802.0072 47.2372 6.0685

2010 891.37 870.2001 -21.1699 -2.4035

2011 1091.84 1049.3801 -42.4599 -3.9659

经计算可以得知C=0.1505,p=1.0000,预测模型精度为很好。

未来到2020年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国民生产总值预测值见表3

表3未来9年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国民生产总值预测值

年号year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预测值

Foreast value 1228 1453 1718 2032 2403 2842 3362 3976 4702

综上所述,GM(1,1)模型实质上市采用线性化方法建立的一种指数预测模型。因此,当整个系统呈指数变化时,预测精度较高。

三、综述

改革开放以来,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国民生产总值从2002年的242.81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1091.84亿元,9年时间增长了4.5倍,我们都知道要想让国民经济快速、健康、长期的发展,就要对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发展研究,找出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的数据,通过数据的研究对经济发展做出科学预测,用于解决经济发展中的各类问题和事物,灰色预测是经济预测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它的主要特点是建立预测模型所需要的原始数据不多并且容易采集,灰色预测方法[1]~[4]简便并有较高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柴涛,刘玉存,于国欣.交通事故的灰色预测和关联分析[J].华北工学院学报,1998;39

[2]王道林.奥运金牌数预测的灰色模型[J].山东体育科技,2005;2

[3]李志强,张丽,陈茂周.山东省国民生产总值预测的灰色模型[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9

[4]刘思峰,党耀国,张岐山.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第三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姜伟峰,男,汉族,1978年出生,工程师,新疆伊犁人,伊犁州产品质量检验所副所长,主要从事质量管理工作。

国民生产总值范文第3篇

关键词:国民生产总值 统计理论 方法

国民生产总值是大部分国家所采用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主要反映的是社会不断发展之中产生的价值,属于宏观经济指标,能体现国民经济的最终成果。利用该指标既能对物质生产发展及价值进行反映,还能对不同服务活动所创造的价值以及不同劳务活动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反应,最终呈现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模及水平。

一、生产与非生产领域的划分问题

针对划分我国生产及非生产领域的问题,必须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现阶段我国的社会主义是特色的社会主义,生产力水平已经有了显著的提升,但是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衡量生产与非生产领域问题主要为了判断国民收入是否增加?社会经济发展是否创造价值?促进社会发展及不断进步的剩余物力和财力是否充足?利用这些剩余价值可以实现社会经济、科学、教育、文化及医疗等不同行业的发展完善,满足所有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条件。

对于社会主义产生劳动范围的确定要严密进行,所选取的生产劳动活动必须为国民收入创造价值,保证总量指标计算的质量,避免数据失真的现象出现。如果非生产劳动重复计入总量数值中,所得的总量指标数值就不真实。通过货币表现出生产劳动者所创造的产品产量和劳务量的价值也就是反映国民收入和国民生产总值的指标,这些产品产量和劳务量所扮演的角色主要是承担者。如果对于国民收入和国民生产总值的统计数据不真实,那么现有的建设资金就发挥不出其实际的价值,生产基础资料难以满足,随之提供给消费者的产品就明显短缺,也就是说社会购买力已经不能适应物质产品产量及劳务量。这些问题的出现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后果,比如说:国家财政收入虚增;财政赤字;物价的无规律性上涨;货币的贬值;通货膨胀等。

二、国民生产总值指标的作用问题

(一)反应经济总量

我国对不同总量指标计算的范围长期是以物质生产领域确定,无论是农工业总产值、社会总产值还是国民收入,都是这样确定计算范围,但是这种方式显然已经不适应非物质生产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所以在对国民生产总值指标进行重新统计时,我们添加了在非物质生产领域的全部总量,对总量指标的计算范围进行了补充。

(二)为反映和研究经济结构提供数据

在我国商品经济突飞猛进发展之下,经济及产业的结构有了彻底的变化,越来越复杂。对国家的宏观经济管理工作的落实就不能单一的依靠物质生产部门的发展趋势及相关信息决定,而是要及时获取第三产业相关动态,还有不同产业之间的结构占比关系。要注意的是在全面统计不同产业总量指标的时候,对物质和非物质生产领域的总量数值都要进行充分的计算,力争达到研究结构的需求。

(三)可以较全面地反映积累状况

累计的内容反映的是国民收入总量减去消费总量之后的部分,对累计内容的反应需要考察国民收入中用于扩大再生产的部分。传统模式下对累计的核算只计算固定资产新增的价值,但是实际情况下固定资产折旧费的价值也是不可忽视的,利用折旧费对不同的设备进行更新、改造及购置都会产生一定的价值。在传统模式和实际工作中两种价值的叠加才是真实的累计状况,区别这两种价值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通过考察国民生产总值才是反应累计状况的确切指标。

(四)便于进行国民经济的全面核算工作

促进经济发展的内容涉及方方面面,经济发展下市场越来越多样化,无论是基本的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劳务市场,还是多变的技术市场、资金市场、信息市场等,都在越来越复杂。国家经济体制在不断改进完善,对不同企业的管理国家并不直接控制,而是设置一定的经济杠杆调控市场来进行制约,利用间接的方式对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进行引导。另外对资金的调控更多的是运用一些价值量指标,这种方式非常重视资金的流量和对存量的核算,更加说明了国民生产总量指标的统计及计算在非物质生产领域内的作用重大。

(五)一定程度反映国家经济效益

国民经济总量指标是一种增加值,把它作为国家经济效益的体现需要把中间产品或中间消耗重复计算的影响排除。我们对一个国家的评价并不能局限在考察其工农业总产值,重要的还是要考虑国民生产总值指标涉及的不同领域,对不同领域辐射面的广度和力度进行考核。

(六)反映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利用国民生产总值指标对国家经济状况的考察已经成为了必要的任务,在不断广泛应用的过程中也逐渐说明国民生产总值指标的价值之高。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国民生产总值的讨论需要在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及社会总产值之间做好权衡,不同的指标都具有其各自的价值,其中,对社会生产总成果反应的核心指标应该设置为国民生产总值的考察。另外对于计划的制定以及分析问题的依据应该依靠社会最终产品,而中间产品用来确定产品的规模和结构之外,还可以用来确定不同区域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生产规模、发展速度、比例关系及经济效益等。

参考文献:

[1]魏杰.基于国民生产总值的经济结构调整[J].综合竞争力,2010,03:3-14

[2]魏杰.基于国民生产总值的经济结构调整[J].学术月刊,2010,06:56-68

国民生产总值范文第4篇

【关键词】国内生产总值 汽车销量 回归分析

本文采集到从2002~2012年一汽大众汽车销量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数据(来自于中国网和盖世汽车网),如表1所示

在建立模型之前,利用上表的数据运用计算机模拟对国内生产总值和一汽大众汽车销量做散点图,如图1所示

由散点图可以发现11个点基本在一条直线附近,这说明两个变量之间有一个线性相关关系下面求该线性回归方程,计算过程见表2

因此国民生产总值与一汽大众汽车销量的线性回归方程为

由此可知,回归方程是显著的。

汽车销售量的增加既是我国国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标志之一,也反映我国经济发展状况良好的标志之一。通过上述方程显示销量领先的一汽大众汽车的增长与GDP成线性关系,汽车的销量还与石油的销量、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汽车产量、公路长度等因素有关,针对这些影响因素,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加大国内市场对一汽大众汽车的消费,同时我国应支持新能源汽车与节能汽车的开发,国家应出台相应政策,支持汽车相关后续与服务产业的发展,例如汽车维修、二手车交易等,正确引导大众对于汽车的消费观念。

近年,汽车销量市场节节高攀的销量,给了这个行业发展极大的信心,让人民看到的不仅是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出现、发展,甚至还推动着高科技的发展,推动着整个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庞浩.计量经济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 茆诗松.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4.

[4] 危高潮.我国汽车销量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先财经学院学报.2009.

作者简介:

国民生产总值范文第5篇

【关键词】投资 国民生产总值 线性回归 模型检验 结果分析

一、案例数据

二、建立模型

利用Eviews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和描述,由Y和X1、X2、X3的散点图可知基本为线性关系,因此可建立线性回归模型

三、估计模型

利用Eviews软件做OLS估计,输出结果如下图所示:

四、多重共线性检验

由于X1系数为负,不符合经济规律。而且R2 很大,可是每个t检验的统计值都很小,因此可认为模型存在多重共线性。可以用Frish法进行修正。

(1)对Y分别关于X1、X2和X3作最小二成回归,可得如下结果。Y对于X1的R-squared和Adjusted R-squared分别为0.904和0.899;Y对于X2的R-squared和Adjusted R-squared分别为0.93和0.927;Y对于X3的R-squared和Adjusted R-squared分别为0.911和0.906。因而由R-squared和Adjusted R-squared的值可知,X2更新改造投资是最重要的解释变量。其次才是其它投资和基本建设投资。

(2)选定第二个回归方程为基本回归方程。分别加入X1和X3。

首先加入X3,在加入X3之后,观察输出结果可知R-squared和Adjusted R-squared的值变化不大,可是解释变量t统计量的值却变小了,所以模型之中没有必要保留X3。加入X1之后,由输出结果也可以得出,加入X1之后,R-squared和Adjusted R-squared的值变化不大,可是解释变量t统计量的值却变小了,所以模型之中也没有必要保留X1。仅仅需要保留X2。

经过多重共线性的检验和消除多重共线性之后,我们可以在模型中去掉X1和X3。因而可以建立Y和X2之间的关系。Y和X2之间的关系如下:

Y=1448.03+13.75X2

(4.00) (15.52)

R2 =0.95 DW=0.54

五、异方差检验

对Y关于X2建立的线性模型做White检验,通过输出结果可知:Obs*R-squared的统计值为2.978,比临界值要小。可以通过White检验。因此模型之中不存在异方差。

六、自相关检验

由回归方程可知,方程DW统计量为0.54,则模型存在自相关。需要消除自相关。参差相关图和偏相关图如下。

相关图十一个衰减的过程。偏相关图在k=1有峰值,在k=2处可能也是峰值。因而可以建立Y关于X2 AR(1) AR(2)的回归方程。但是通过由输出结果可知,AR(2)并没有显著性。则应该把AR(2)在模型中删除。可得到新的输出结果如下:

DW值为1.27,可以通过DW检验,则模型中的自相关消除。

七、结果分析

由最后的输出结果可知,R-squared=0.992Adjusted R-squared=0.991。因此,样本回归方程对样本的拟合优度很高,较好的拟合了样本观测值。X2的t统计量4.67和AR(1)的t统计量14.21可以通过显著性检验。并且F-statistic= 991.6也使模型必然可以通过F检验。

八、经济意义

综上所述,山东省对更新改造方面适当加大投资比例将有助于GDP更快的增长,根据回归结果,更新改造投资每增加一元,山东省的GDP就会增加8.42元。

国民生产总值范文第6篇

关键词:行业增值指数 GDP 主成分回归模型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目前而言,世界各国及主要经济体仍是将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变化情况作为衡量一国经济是否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特别是GDP季度变化数据常被用来作为短期内比较不同国别经济增长优劣的最直观证据。而不同国家的GDP数值虽不相同,但其均在不同程度上与国内资本、劳动力需求、就业率以及股市等宏观经济基本面的因素具有重要内在关联。更进一步来讲,上述宏观经济基本面因素的综合体,也是能够深度反应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状况的“晴雨表”则非国家行业企业发展莫属。换言之,不同行业经济的发展对GDP数值变化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能够反应经济发展的本质状况。由此,科学合理地通过行业数据来预测GDP数值变化轨迹不仅具有理论上的可行性,更对决策者有效研判经济发展状况,制定较为合理的顶层制度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美国经济发展虽然近年来一直没有走出“疲软”态势,但其在全球经济发展中仍是不具争议的第一大国。甚至美国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全球经济发展变化的缩影和代表。以此类推,深入探讨美国行业收益的增长与美国GDP增长之间的内在关联,不仅对科学认知两者之间的作用机理具有学术价值,更对我国经济发展,甚至其他国家经济发展中科学处理行业经济发展与GDP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

准确预测GDP发展趋势是考虑宏观经济变化和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国内外大量文献对GDP进行了预测分析,取得了颇多有益成果。最新的代表性研究有:周奎(2016)利用ARIMA模型对我国1978―2013年的GDP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ARIMA模型方法对我国GDP总量发展趋势具有重要预测作用;蒋铁军和张怀强(2014)提出对GDP序列进行相空间重构,运用C-C方法确定最佳的嵌入维数和延迟时间,并结合主成分回归优化了预测GDP变化的方法。还有学者基于省级特质进行了GDP预测分析,如刘花璐和汤涛(2015)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GM(1,1)预测模型,对湖北省GDP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并指出了影响GDP发展诸因素的关联程度;高凤和任志安(2016)则以山东省为例,基于ARIMA模型对山东省1978―2013年GDP数据进行了模型拟合,其研究结果表明ARIMA模型预测方法较好;陈洁等(2015)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比1993―2013年间江苏省人均GDP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差异,发现ARIMA模型对GDP变化值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此外,还有研究专门针对不同国别的GDP预测进行了系统分析,如徐坡岭和刘来会(2015)利用俄罗斯2002―2013年的季度数据作为样本,主要分析了季节性差分自回归模型――SARIMA 模型在俄罗斯季度GDP预测中的应用,并得出俄罗斯未来四年的GDP年增长率在2.3%左右,长期的经济增长率在2.1%左右;张倩倩(2016)则应用ARMA算法对美国的人均GDP进行预测,并通过将预测数值与模拟结果对比说明该模型具有科学之处。综上,从最近的研究可得,现有研究中多是以历史GDP数据为样本采用不同研究方法对未来GDP数值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分析,样本来源比较单一。在这种情况下,单一的样本来源容易使GDP预测值不能客观关联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也不能考虑GDP预测值变化可能存在的多元性。然而,鲜有研究基于行业增值指数等变量系统预测GDP变化轨迹,并据此建构预测模型。鉴于此,本研究则尝试利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模型找寻不同行业数据与GDP数值变化之间的内在关联,多途径预测GDP变化趋势。并且,考虑到美国在目前仍是全球经济发展相对成熟和稳定的经济体,其样本来源和预测结果比较有代表性,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现阶段经济发展的趋势,故本研究选取美国行业数据来分析其对美国GDP的预测效果。

三、数据收集与实证分析

(一)行业变量界定

本研究所采取的行业信息是依据雅虎金融(Yahoo Finance)对行业划分的八个板块。主要包括:第一,消费品行业(Consumer Goods,简称CG),指的是普通消费者购买的产品,或者称为最终商品。第二,基本材料行业(Basic Materials,简称BM),指基本材料部门的公司涉及发现、开发和加工的原材料。第三,工业品行业(Industrial Goods,简称IG),主要是指与用于建筑业和制造业的生产商品。第四,金融业(Financial,简称FI)主要包含的公司为商业和零售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第五,科技行业(Technology,简称TE),指的是基于技术产品和服务的研究、开发和销售。第六,服务业(Services,简称SE),主要指部分经济生产中的无形商品。第七,公共事业行业(Utility,简称UT),指的是天然气和电力等公用事业费用。第八,医疗行业(Healthcare,简称HC),指的是医疗和保健商品或相关服务。

(二)数据来源

对于产业收益的数据获取,笔者在基于Yahoo Finance所提供的信息,查找出对应每个行业的上市公司列表,然后对其进行采样,即,随机选取35个公司。再从Wikinvest中获取每个公司的季度收益数据。考虑到获取真实有效的收益数据以及有足够长的分析时间周期,本文所选的公司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是上市公司,并且在Wikinvest上可以查到这个公司在2001年第一季度(2001.q1)至2015年第三季度(2015.q3)之间的季度收益;二是没有缺失数据。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初期采样中的一些公司因为上市时间不够长,中途被并购,关闭,或者数据缺失而被放弃,最终只有209个公司用于接下来的分析,其中,消费品行业25个,基本材料行业31个,工业品行业27个,金融业24个,科技行业25个,服务业24个,公共事业行业24个,医疗行业25个。相应的,同时间段2001.q1-2015.q3总共59个GDP的季度数据来自美国国家商务部官网(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

(三)描述性统计分析对比

本文的数据分析都是用R语言完成。首先我们来观察这2001―2015年的美国GDP的增长趋势,采样获取的八个行业所有公司的收益(简称总收益)增长趋势,以及每个行业收益的增长曲线。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总收益的增长趋势(图2)与GDP的增长趋势(图1)非常相似。2008年美国的经济大萧条在两个曲线上都有所体现。每个行业的收益增长曲线(图3)虽各有不同,但是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且与GDP增长趋势相符合。由此可见,GDP与收益有很强的相关性,并且,不同产业的收益对GDP的影响可能略有不同。

(四)主成分回归结果分析

在每个行业中,各个公司之间其收益增值存在很大的相关性,为了消除这种相关性,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简称PCA)对其进行分析,即在每个行业中对其收益变化提取其最主要的成分,用于建立多元回归模型,也称主成分回归模型(Principle component regression, 简称PCR)。也就是说,用PCA筛选出的主成分作为新的自变量替换掉原来的自变量做回归分析。它的意义在于,为了使建立的模型易于做结构分析和预测,从原始变量构成的子集(每个行业)中选取最优变量,组成最优变量集合(即8个子集合的最优变量组成的集合)。此外,由表1可知,对于每个行业,PCA筛选出的PC1几乎有60%以上的方差贡献率(除了金融业和公共事业稍微差一些,只有40%的贡献率)。 对于每个行业,其第一主成分(PC1)可代表这个行业里公司收益的总体表现/总体变化趋势。 通过观察每个行业主成分的载荷,我们可以看出,对于除了公共事业行业以外的其他七个行业,负的载荷值代表收益增加,而对于公共事业,各公司的正的载荷值代表收益增加。因此,我们认为用PCA得出的PC1来代替各行业收益增值构造回归模型是可行的。

本研究利用两种方式对GDP增值进行处理:第一,构建模型一,即简单的算出每个时间点相对之前时间点的增值;第二,构建模型二,即计算GDP在每个时间点上的导数,目的在于可以明确在每个时间点上GDP的增长率。基于此,本研究利用主成分回归模型分析后的结果如表2所示。从模型拟合结果可知:由可决系数对比分析可得,模型二相比模型一的拟合优度要好一些(模型一:0.4874/0.4054;模型二:0.682/0.6311);从F―检验结果看,两个方程均在p=0.05的水平上通过显著性检验;从各自变量的显著性检验来看,模型一中,消费品行业,金融业和服务业在0.05的水平上显著重要,科技行业和公共事业行业在0.10的水平上显著重要;模型二中,消费品行业、工业品行业、金融业和服务业在0.05的水平上显著重要,基本材料行业和公共事业行业在0.10的水平上显著重要;综上,可以看出,各行业对GDP的影响在两个模型中略有不同。

此外,本研究将运用逐步回归法(Stepwise Regression)和比较回归方程法选择最优回归方程。本研究的选优参考标准为:剩余均方和(简称MSE),其值较小的回归方程较优;校正后的复决定系数(简称AdjR2),其值较大的回归方程较优;Akaike信息量(简称AIC),其值较小的回归方程较优;BIC信息量(简称BIC),其值较小的回归方程较优;Mallow’s Cp统计量(简称CP),其值较小且与p’较接近的回归方程较优。如表2所示,按照此标准,通过比较两个模型的回归方程可知,两个模型都选择了相同的最优模型(CG + FI + SE + UT)。相同的,逐步回归法(表5)对模型一选出了相同的结果,即CG+FI+SE+UT;而对模型二选择的最优模型中多了基本材料行业(BM)和工业品行业(IG)两个行业,即CG+BM+IG+FI+ SE + UT。由此可以肯定,消费品行业、金融业、服务业和公共事业这4个行业的收益增值对GDP的增值有显著影响。

(五)预测模型结果分析

在上述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对两个模型是否可以用来预测GDP的增长进行对比分析。首先,从59个时间点上随机抽取80%的数据(约49个时间点)用作训练数据,剩下的20%(约10个时间点)则用于测试数据。利用训练数据建立模型,并且在测试数据上进行预测,以此来对比真实值与预测值的差异。为了更好的展示训练数据和测试数据可用,笔者进行了4次随机采样,每一次分别抽取80%作为训练数据,20%作为测试数据。测算结果如表3所示,实线代表测试数据上的GDP真实值,虚线代表GDP预测值。如表中对比图形可知,两个模型的四次随机抽取的测试数据中,其GDP真实值与预测值曲线非常相似。并且,上述结果也可从相应的T-test中得到印证,即所有p-value均不能拒绝原假设,换言之,真实值与预测值没有明显差别,所以模型有效。研究结果表明,用最优模型做出来的结果与原模型一样,产业增值与GDP增值之间具有较强的内在关联,上文所述模型对GDP具有较好的预测性。

四、结论

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本研究通过主成分回归方法设定理论模型,并利用美国2001年第一季度至2015年第三季度8大行业增值指数的数据来预测GDP增值的变化趋势,得到如下有益发现:第一,行业收益增值曲线与美国GDP增值曲线轨迹相同,表明GDP与行业收益具有很强的内在关联性。该研究结论表明,不同行业利润增加是增加GDP收入的重要支撑。第二,GDP增值预测模型较GDP导数预测模型整体预测效果好,但不同行业对GDP的影响略有差异。本研究表明,消费品行业、金融业、服务业、科技行业和公共事业行业会显著影响GDP增值预测模型的效果,而消费品行业、工业品行业、金融业、服务业、基本材料行业和公共事业行业则是显著影响GDP导数预测模型效果的主导因素。第三,通过最优回归方程对比分析结果可知消费品行业、金融业、服务业和公共事业这4个行业的收益增值对GDP的增值有显著影响。并且,本研究表明,在2001年至2015年间的八个产业中,金融业最能拉动经济增长,其次是消费品行业、服务业和公共设施行业。政府管理部门可利用上述四个行业所建的最优模型来科学预测GDP增值变化轨迹。

参考文献:

[1]周奎.RIMA模型在我国GDP预测中的应用[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

[2]蒋铁军,张怀强.基于相空间重构和进化KPCR的GDP预测研究[J].统计与决策, 2014(3)

[3]陈洁,曹克章,刘哲.基于时间序列的江苏人均 GDP 预测研究[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

[4]徐坡岭,刘来会.俄罗斯经济发展形势的分析与预测[J].2015(2)

国民生产总值范文第7篇

这些问题,对于从旧社会过来的人,以及认真学习过近代史、现代史的中青年人,不成其为问题。因为建国42年,我国已从任随列强欺凌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变成了独立自主、繁荣昌盛,在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大国。在美国和欧洲的华人、华侨对此感受最深。过去,他们像美国黑人那样受到种族歧视,一场抗美援朝战争,使美国白人对华人、华侨刮目相看。我国的原子弹、氢弹、一箭三星的成功,使华人、华侨扬眉吐气。环顾神州大地,已经面目一新,可说是改了天,换了地。我们的生活水平逐年改善,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改善的速度超过世人预料。过去梦寐以求的“四大件”(手表、自行车、收音机、缝纫机)早已不在话下,这几年的经济统计公报,连手表、收音机和缝纫机的产量也不再单列了。过去做梦也没有想过的彩色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照相机、录放机,已在城市普及。连拉萨的彩电普及率也达到85%,与法国一样。社会主义道路当然走对了。

但是,随着对外开放、对外交往的扩大,“社会主义道路失败论”却越传越广,成为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主要论点,而且一度使许多人相信了。

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失败论”者,是把中国的经济水平、生活水平与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相比,说今日中美经济差距有六七十倍,所以说社会主义失败了。普通老百姓看到,美国(以及日本、西欧)来华工作、旅游的人,花钱很阔绰,住的是大宾馆,吃饭、坐车、买东西时,大把钞票往外掏,人人都像旧社会上海的大资本家;而中国人去美国则显得很寒碜,一个工程师一月的工资换成美元,还不如美国工人一天的工资高,比美国失业工人领的救济金也差得远。他们难以解释这差距,于是慨叹: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虽然成就巨大,与资本主义相比就显得渺小,所以社会主义道路失败了。

的确,中国(以及第三世界的许多国家)的经济与美国相比,差距是巨大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种差距被夸大了、膨胀了。国外新兴的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早就作了分析解释,我国那些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既不懂又不学,用一些胡说八道蛊惑群众,还互相吹捧为“著名学者”、“知识精英”。

比较典型的是上海《世界经济导报》1988年组织的关于“球籍”的讨论。钦本立一伙说,改革10年,中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老在300美元上下徘徊,与西方的经济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越拉越大。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在1980年时相当于日本的四分之一,1985年下降到只相当于日本的五分之一,按人口平均计算只有日本的几十分之一。他们由此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失败了,改革开放也失败了,中国快要被“开除球籍”了,只有一条路——搞私有化,走资本主义道路。

上海《世界经济导报》依据的是世界银行每年公布的《世界发展报告》。可是,如果不是他们故意断章取义,便是他们没有把世界银行报告读懂。

世界银行每年发表的报告,是一本厚达250页的大书,其后面部分(约80页)全是统计图表和技术注释,是颇具权威的。其中有各国国民生产总值(简称GNP)统计表,其计算方法,被称为“世界银行图表集方法”,又叫“汇率法”,在世界上影响很大。

在《世界银行图表集》中,我国历年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简称“人均GNP”)如下表:

1980年 290美元

1981年 300美元

1982年 310美元

1983年 300美元

1984年 310美元

1985年 310美元

1986年 300美元

1987年 290美元

1988年 330美元

然而,就在同一图表的另一栏里,赫然写着:在1980—1988年间,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率为9.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0.3%,是全世界最高的。同期,日本年均实际增长率为4.0%,美国只有3.1%。

多奇怪,同一图表中,在“绝对值”栏里,美国、日本的人均GNP年年上升(其中的日本是跳跃式上升),1992年已超过2万亿美元,中国的人均GNP却老在300美元上下徘徊;而在:人均GNP年均实际增长率”栏里,中国的增长速度却比美国快2倍,比日本快1.3倍。这不是矛盾的吗?

美国《纽约时报》记者遍游中国采访调查后,从贵阳发出一条电讯,开头就说:“世界对中国最大的误解,就是把中国看作人均GNP只有300美元的国家。”

其实,世界银行的经济专家是很高明的,并末“误解”中国(以及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水平,他们另辟“实际增长率”一栏,就有深意在焉。他们早就发现,他们计算各国GNP的传统方法——“世界银行图表集方法”弊端很大,准备改用另一种方法,只是一时还没改过来。

世界银行报告附的“技术注释”里,年年都说明,它列出的各国人均GNP是估计数,方法是以各国货币与美元的官方汇率的三年平均数为汇率,除各国用本国货币统计的国民生产总值,这样得出来的(所以这种方法又叫“汇率法”)。它一再申明:“按美元计算的人均GNP……并不能代表或作为衡量一国福利或发展成就的尺度。”因为“把官方汇率换算成本国货币对美元的数字这一做法,不能反映与这些货币相应的国内购买力”。

80年代,我国国民生产总值(GNP)以每年9%的速度递增,而按美元计算的人均GNP却老是徘徊于300美元,主要原因是人民币对美元多次贬值。从1980年到l 987年,人民币的官方汇率从1.53元换1美元(年末中间价,下同),依次调为1.75元、1.92元、1.98元、2.80元、3.20元、3.72元换1美元。至U1991年,已贬到5.40元换1美元。U91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19580亿元人民币,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比上年增长7%。1991年全国有人口115823万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690元人民币。如果用官方汇率(5。4元换1美元)来除,等于人均313美元,比U82年(310美元)只多3美元。

是不是人民币自身贬值造成的呢?不是。80年代我国的物价上涨幅度的确很大,使人民币在国内的实际购买力下降了。但是在同期里,美元贬值幅度更大,美元在国内的实际购买力下降更多。据统计,从1980年到1987年,中国消费物价指数上升34.8%,美国的消费物价指数上升37.9%。如果按国民生产总值价格指数计算,美元贬值更多。根据美国商业部和中国统计局的材料,以中美两国1978年各自的GNP价格指数为100,到1987年时,中国上升到14l.0,美国上升到161.8。

真正的秘密在于“汇率偏差”,即货币的汇率偏离了货币的币值,没能反映货币的真实价值。

由于许多人(包括那些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著名经济学家”)不了解“汇率偏差”,需要多费些笔墨来做解释与说明。

一国货币的币值与它的汇率,虽有联系,却有差异,有时偏离很远,成为两码事。

货币的币值,过去指货币含金量,即:可在本国中央银行(发行钞票的银行)兑换多少黄金(或白银)。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多数国家都因通货膨胀而取消了金本位制,使钞票与黄金脱离关系。到二战结束,只剩下美国一国,还把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当时,美国拥有世界黄金总量的80%,美国宣布,任何人都可以用35美元向美国联邦银行换取l盎司黄金。因此,美元被称为“美金”,美元成为世界货币。后来,美国财政年年亏空,对外贸易逆差增加,黄金储备锐减,美国只好使美元对黄金贬值,并限制“美元兑换黄金”。随后改为,只准外国中央银行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1973年,美国连这也支持不住了,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让黄金价格自由波动。现在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国的货币实行金本位制,所以,现今所谓货币的币值,指的是它在本国的实际购买力(包括商品与服务)。

货币的汇率,指本国货币能兑换多少外国货币(一般指美元)。汇率是由供求关系、对外贸易状况、国际收支状况来决定的,所以常常偏离币值。在各国货币都与黄金(或白银)挂钩时,汇率偏离币值的幅度较小;在各国货币都与黄金(或白银)脱钩的今天,汇率偏离币值的幅度可能很大,如脱缉之马偏离跑道。

用一句通俗易懂但可能不大精确的话说,“现今汇率的升降,主要是看谁求谁。你有求于他,你的钞票就贬值;他有求于你,你的钞票就升值”。具体说,急需外国货币去购买外国商品的国家,急需外币去偿还外债的国家,对外贸易逆差大的国家,国际收支逆差大的国家,本国的钞票就会对美元(因为它是世界货币)贬值。如果上述情况反过来,本国货币就会对美元升值,想挡住也难以挡住。汇率的升降,与本国钞票在国内的实际购买力的升降没有多大关联。

降低或者提高本国钞票的汇率,是政府调节进出口的一个重要手段。汇率下降了,本国钞票对美元贬值了,可以刺激本国商品出口,抑制外国商品进口。比如:一双鞋在国内卖10元,运到国外卖1美元,如果汇率是10元换1美元,鞋厂把鞋拿到国内卖与拿到国外卖,所得的钱相等,它就不热心于使鞋出口;现在汇率降为12元换1美元了,这种鞋在国内国外市场上的售价都没变,鞋厂把鞋运到国外卖1美元,用这1美元到本国中央银行换得的却是12元。鞋厂出口一双鞋可以多得2元的超额利润,就会积极地把鞋出口外销。同样道理:一部外国机器标价l万美元,在汇率为10元换1美元时,国内厂家用10万元换1万美元,就能买回那部机器;现在汇率降为12元换1美元了,厂家得花12万元换1万美元才能买回那部外国机器,等于那部机器涨价20%。这会迫使厂家考虑,不买外国机器而买本国机器。

近一二十年,美国对日本的贸易,每年都有七八百亿美元逆差;日本一些高技术产品比美国好,甚至是美国生产不了的。所以,美元对日元贬值,日元对美元升值。以前是203日元换1美元,80年代中期升值为130日元就换l美元。在世界银行图表上,按美元计算的日本人均GNP已高于美国,但日本人承认,日本的实际人均GNP只相当于美国的七成左右。联合国调查,日本实际人均GNP为美国的74%,世界银行调查为68%。这就是“汇率偏差”造成的,只不过偏向日元,使日元的汇率大大高于日元的币值(在本国的实际购买力)。日元升值后,西方各国驻日本的外交官和商人叫苦连天,埋怨东京物价太贵,生活费用太高(世界第一),受不了。道理很简单,过去用1美元可以在东京买203日元的商品,1990年用1美元只能在东京买到130日元的东西,等于工资减掉1/3,怎不叫苦!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急需美元,以便从美、日等西方国家进口先进的机器设备、高技术产品和专利技术;而我国能出口换取美元的,主要是农产品、原料、材料、半成品和低技术产品。我们明知这些初级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被压得很低。为了换取美元,只能忍痛出口。为了鼓励出口,所以人民币连年对美元贬值,1992年贬到5.4元人民币换l美元。这十几年,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人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而用美元计算的人均GNP老在300美元上下徘徊,原因就在这里。

我第一次听到“汇率偏差”,是在1986年。那一年,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访华,对我国领导人说,以他为首的美国20几名高级专家组织的委员会,仔细研究了中国经济,发现人民币在中国的购买力与美元在美国的购买力是相等的,按实际购买力算,1元人民币等于1美元,中国的经济水平被严重低估了。

还有一件事可以印证。当时我正在采访三峡工程,碰到一个问题:按照我国专家计算,三峡工程(150米低方案)大坝的造价为150亿元人民币,而美国专家算出的造价为150亿美元。于是,反对兴建三峡工程的一些人大嚷,指责我国专家做的预算打了埋伏,故意把造价往低处说,用来“钓鱼”。我去问水利电力部部长钱正英,她正好完成了这项研究。她在中美两国各选了几个规模相同的水利工程,要来了这些工程的预算决算,用电子计算机来研究,发现一个规律:在美国需要10亿美元才能建成的工程,在中国只需要10亿元人民币。钱部长对我说,由此可见,我国专家对三峡工程造价的计算没错,美国专家的计算也没错。她谈得很高兴,我听得也很高兴。我从中悟出一个道理,基辛格他们的算法是对的,.就工程建筑而言,也是1元人民币等于l美元。

1990年亚运会时,有关方面说:北京亚运工程的规模与汉城奥运会工程规模大体相等,韩国花了24亿美元,我国只花了21亿元人民币。我看,这不仅反映了我国工人的聪明才智与奉献精神,也证实了钱正英同志的计算。

1991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经济学教授、前美国财政学会会长梅农·戈登,与中国留学生罗飞、王争平合作写成了一个长篇研究报告。他们认为,即使按l 978年时人民币的官方汇率(1.68元换1美元)不存在汇率偏差,由于美元在美国的贬值幅度大于人民币在中国的贬值幅度,所以,按国内实际购买力(即币值)计算,l 987年时,l元人民币应当等于1.47美元。

有些同志不相信会有这样大的“汇率偏差”。他们说:5.4元人民币换1美元是中国人民银行1992年的官方牌价,黑市上的价格是6元人民币买1美元,最高时达到过8比1。由此可见,人民币的官方汇率定得并不低。

是的,黑市上的美元价格更高。但这只能说明,黑市上的“汇率偏差”更大。

要明白这个道理,不需要特别请教金融专家。把中美两国市场1992年初的价格作一对比,就懂得了。

1992年初,一件中国产的衬衣在中国市场卖20元,在美国市场上至少卖60美元。以衬衣价格算,1元等于3美元。

男子理发,在北京是1.2元,贵的不过2元。在美国同等理发店里,至少要10美元。以理发计,1元等于5美元。

一部美国电影在美国放映,票价是20一30美元。把它买来译制成华语对白,在北京的高级电影院放映,票价不超过2元。以电影票计,1元等于10一15美元。

如果算吃饭、吃菜、坐火车、住房、医病,1元人民币等于一二十美元。

但是,在美国卖300美元一台的录像放映机,在北京市场上至少卖3000元。在美国市场卖250美元一部的18英寸彩色电视机,在北京要卖2500元。以彩电、录像放映机价格计,要10元人民币才等于l美元。(原因是我国的电子工业比美国落后,经营管理差、劳动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不如美国而成本却很高,所以提高进口关税,用以保护本国电子工业)。

如果算进口的洋酒、化妆品,以及外国名牌皮带、皮鞋、牛仔服之类的价格,可能要几十元人民币才相当于1美元。(原因是国家用高税收控制这类奢侈品进口。此外,国营商店高价出售这类商品可以为国家回笼货币,增加收入。)

普通美国人无求于人民币,不会贪图便宜而专程跑到中国来,用美元换人民币去理发、看电影、吃饭、住房、医病、买衬衣,所以这些商品和服务的低价格,不会反映到汇率上。也就是说,不会因此而抬高人民币的汇率。

相反,中国许多人追求美元,以便从国外买回彩电、录像放映机、摄像机等等高技术产品,于是把美元价格抬高了。

倒儿爷们1990年以6比1的价格,在黑市上花1800元人民币买到300美元,若能用走私、套购等法从国外买回一台录像放映机,就能在北京市场卖得3000元人民币,一转手赚1200元。这就是黑市美元价格高的原因。1988年最高时,黑市美元曾暴涨到用8元人民币买1美元仍有钱赚。这些年国产彩电、录音机、照相机、电冰箱、洗衣机的质量过了关,价格也合理,一般人家不需要换美元去国外买,1990年美元的黑市价格回落,连续几年稳定在1比6上下。

我国每年有成千上万大学毕业生报考“托福”,想去美国留学。考“托福”要交40美元报名费。于是每到报考“托福”的季节,黑市美元便上涨。

黑市美元价格上涨太高,就会拉动国家银行的外汇牌价,使人民币汇率降低。

世界银行早就察觉了“汇率偏差”问题,早就发现用“汇率法”(即“世界银行图表集方法”)来衡量各国国民生产总值带来的偏颇。他们准备采用联合国的新方法——“国际比较项目方法(简称ICP方法)”,又叫“购买力平价法”。其方法是:列出各国人民都需要的151类500种商品和服务项目,用加权平均法算出各国货币在本国的实际购买力(真实币值),然后按币值(而不是汇率)将各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换算成美元数。世界银行已将这种比P方法运用于60多个国家,之所以没有在全部国家运用,一是复杂,技术上有困难;二是一些发展中国家不赞成改用ICP方法。因为在世界银行里,人均GNP400美元以下的国家,可以享受许多优惠。以印度为例,按传统的“汇率法”计算,印度的人均GNP只有246美元,改用ICP方法计算则是872美元,两倍于400美元这条线。日本的人均GNP,若改用ICP方法计算,则大幅度下降。

除了“汇率偏差”,还有产业结构不同、统计口径不同,也影响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

所谓“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国居民在国内和国外的生产与服务的总和。

西方国家都输出资本,在国外(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有大量投资,赚取利息和利润;加大了本国的GNP。比如,日本在国外的投资高达3500亿美元,1988年所得利息和利润为811亿美元,比我国全部出口产品卖得的钱(1990年620亿美元)还多。我国在国外的投资极少,劳务输出的增长虽快,所得工资不多。

我国的第三产业(服务业)至今仍很不发达。1987年,美国的GNP中,第一产业占2.1%(中国占到28.2%),第二产业占34.6%(中国46.2%),第三产业占63.3%(中国只占到25.6%)。

农民出售粮食、肉类的价格,我国高于美国(按1元人民币等于1美元算)。加工成食品,尤其是端上饭馆餐桌,美国价格就远高于中国。美国人买制成的食品来吃的多(这反映他们的生活服务水平比我们高),食品工业发达,加大了美国的GNP。

住房开支是美国的一个大项,占美国家庭收入的20—30%。这是要计入GNP的。我国的房租很低,只占家庭收入的1%左有。我有一个学生,小两口在北京新建的高层公寓里住一室一厅带厨房、卫生间和阳台的套房,1991年时每月付房租5元。她到美国留学写信来说,她与一位女同学合住一间12平方米的小房,每人每月交房租210美元,俩人共交420美元。也就是说,北京这套住房每年给中国创造60元GNP,美国那间小房每年给美国创造5040美元GNP。

第三产业包括很广。商业、金融、教育、科研、医疗、诉讼、咨询等等都算服务业。连国家财政支付的(我国叫“吃皇粮的”)议员、政府官员、雇员、军队、警察人员都算服务业。计算方法是,政府给了他们多少工资,就算他们提供了价值多少钱的服务,给国家创造了多少GNP。

越是经济发达的国家,“吃皇粮的”越多。美国等24个发达国家,平均占总人口的7.1%。他们的工资高,计入GNP的也多。我国“吃皇粮”的人数少(约占总人口的2.8%),工资又低(但其他收入和福利多),计入GNP的也少。

医生看病的诊费是计入GNP的。我国的诊费极低,北京协和医院的诊费(挂号费)长期是3角,1992年才提高到5角,根本不在话下。在美国,医生给病人看病,动辄几十美元,生病是家庭一大灾难。来的朋友给我讲,拉萨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对美国夫妇是中学教师,去拉萨旅游,住、吃、用、玩、买东西都很阔绰。一天,由于高山反应和劳累,妻子突然休克,倒在八廓街。当地居民立即抬她去医院。医生急救后要她住院治疗一周。夫妻俩坚持不肯,硬要立即出院,后来才亮底:付不起住院费和医疗费。医生拿价目表给他们看,他们不相信会那样便宜,以为是哄骗他们的。最后,医院院长亲笔写下书面保证,那位美国妇女才留下住院治疗。一周后出院,果然只花了很少一点钱,折成美元简直微不足道。这对美国夫妇千恩万谢,感叹不已。

律师收律师费,咨询公司收咨询费,都要计入GNP。我国的律师收费很低,全国加起来也不足挂齿。美国的律师收费很高,与律师谈话按时间收费,一小时要几十上百美元。如果是财产官司,律师帮你争得的财产,他要取30%。这也加大了美国的GNP。

学生交学费,计入GNP。美国大学收的学费很高,最便宜的州立大学一年要6000美元,名牌大学一年高达6万美元,全国的学费总数颇为可观。1992年前,我国大学生基本不交学费,GNP里没有这一项。

教育、科研也属服务业、第三产业,其GNP的计算方法是,花了多少教育费、科研经费,就算创造了多少GNP。美国在这两方面的数额都比我国大许多倍。(顺便说说,1986年时,方励之在一些高等学校大讲:不是政府拨给学校多少教育经费,而是学校给政府上交了很多钱。他那套“理论”就是从这里来的。他只知道美国的教育事业计入了国家的GNP,不知道那是帐面上的数字,并非“上交”数)

那么,中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GNP)究竟是多少呢?与美国的差距有多大呢?我国没有专门机构研究,这里只引国外权威机构、权威学者的意见。

l 984年,世界银行派经济考察团来我国考察,他们所写的主报告《中国:长期发展的问题和方案》认为:“发达国家的实际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约比中国高10倍。”据他们估算,中国1984年的人均GNP为1100一1600美元。中国与美国(1984年人均GNP为15540美元)的差距为1比9到1比14之间。 (见1991年1月2日《经济日报》)。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两位经济学家用“购买力平价”计算,得出结论:以美国为100,则中国为19,联邦德国为84,法国为79,日本为77,英国为66,意大利为54,印度为7。中国与美国的差距为1比5.3。(美国《幸福》杂志1987年9月14日号)。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授梅农·戈登与中国留学生罗飞、汪争平台著的长篇报告《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国际比较》,详细分析了我国的三大产业,计算了我国商品和服务的总量与价格(对我国第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打了很大折扣),得出结论:1987年中国人均GNP应为1707.7美元,与美国的差距为1比10.7。他们认为,中国的主要问题是农民太多,耕地等农业资源太少,因而农民的劳动生产率太低(农民人均GNP为400美元)。如果只算非农人口,中国的人均GNP为7804美元,高于台湾省和韩国。

联合国国际开发署1990年的人文发展报告,公布了用购买力平价法测算的130个国家的人均GNP,报告认为:1987年中国人均GNP为2124美元。中国与美国(17615美元)的差距为1比8.3,与日本(13135美元)的差距为1:6.2。

1991年12月17日《纽约时报》把中国人均收入定为1000一2500美元。美国《幸福》杂志“精确计算出”1990年中国人均收入为2472美元。香港《镜报》月刊1992年第二期文章,列举了西方经济学家的许多研究报告后说:“由此推断,中国人均收入在2000美元以上之说,绝不为过。”(喻按:他们说的是“人均收入”,换算成“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将更大)。

世界银行1992年报告,第一次公布了该行用购买力平价法计算的1990年各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中国是1950美元,与美国的差距为1:11,与日本的差距为1:8.7,与意大利的差距为1:7.5。

综合国外专家们的分析研究,以实际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计算。中国与美国1990年的经济差距不会超过1比11。美国大约是中国的11倍。

由于美国的军火工业、航天工业比重很大;美国又是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的国家,而人均GNP是把亿万富翁与穷光蛋拉在一起计算,所以,中美两国普通老百姓的实际生活差距,小于1比11。有人估计为1比8。

为什么美国等西方国家来华旅游的人显得那么富,而我们去西方显得那么穷呢?现在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了。

—、美国1990年的人均GNP是我国的11倍,人均收入也是我们的好几倍。这是根本原因。

二、美国等西方国家来华工作、旅游的人,多属“中产阶层”或“白领阶层”,穷人是来不了的,“蓝领阶层”来的也很少。我国能出国访问、工作的人。多数也是知识分子、干部和技术工人,应为“白领阶层”或“中等收入阶层”,但我国分配中的平均主义严重,“脑体收入倒挂”或“脑体收入一样”的问题至今没有解决,“白领”与“蓝领”的收入差不多。拿着中国“蓝领”的工资去与西方的“白领”打交道,差了一大截。

三、“汇率偏差”问题。保守地估计,1990年时,按实际购买力算,人民币与美元至少是l比o.8,而汇率却是5.4比l。美国等西方人来中国,占了汇率上的便宜,等于手上的钞票突然膨胀了四五倍,所以显得很富(我国一些宾馆客房、飞机票、火车票实行双重价格,对外宾收高价,就是要抵销一部分汇率偏差);我们中国人去西方国家,在汇率上要吃大亏,等于手上的10元钞票突然缩小,变成了l元或2元,怎能不穷?

日元与美元是另一种“汇率偏差”,日元的汇率大大高于日元的币值。日本人用日元换成美元,到中国后用美元换成人民币,等于手上的钞票突然膨胀7倍,所以显得比美国人更加财大气粗。中国人到日本,吃一碗普通面条,折合人民币15元以上。靠中国的收入在日本生活,简直活不下去。

我与科技界朋友交谈时,常讲一个“如果”。我说:如果我国的科技和工艺能超过美国、日本、德国,我们有一系列高新技术产品是他们非花钱来买不可的,不是我们急需美元而是他们急需人民币,致使“汇率偏差”倒转过来,1元人民币换5.4美元;那么,我们取出2000元人民币存款(这是许多人能办到的),就能兑换11000美元。用这笔钱去美国旅游一圈,也会是风风光光的。

科技界朋友听了笑着点头。不过,这大概不是二三十年时间能做到的。

国民生产总值范文第8篇

这些问题,对于从旧社会过来的人,以及认真学习过近代史、现代史的中青年人,不成其为问题。因为建国42年,我国已从任随列强欺凌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变成了独立自主、繁荣昌盛,在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大国。在美国和欧洲的华人、华侨对此感受最深。过去,他们像美国黑人那样受到种族歧视,一场抗美援朝战争,使美国白人对华人、华侨刮目相看。我国的原子弹、氢弹、一箭三星的成功,使华人、华侨扬眉吐气。环顾神州大地,已经面目一新,可说是改了天,换了地。我们的生活水平逐年改善,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改善的速度超过世人预料。过去梦寐以求的“四大件”(手表、自行车、收音机、缝纫机)早已不在话下,这几年的经济统计公报,连手表、收音机和缝纫机的产量也不再单列了。过去做梦也没有想过的彩色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照相机、录放机,已在城市普及。连拉萨的彩电普及率也达到85%,与法国一样。社会主义道路当然走对了。

但是,随着对外开放、对外交往的扩大,“社会主义道路失败论”却越传越广,成为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主要论点,而且一度使许多人相信了。

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失败论”者,是把中国的经济水平、生活水平与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相比,说今日中美经济差距有六七十倍,所以说社会主义失败了。普通老百姓看到,美国(以及日本、西欧)来华工作、旅游的人,花钱很阔绰,住的是大宾馆,吃饭、坐车、买东西时,大把钞票往外掏,人人都像旧社会上海的大资本家;而中国人去美国则显得很寒碜,一个工程师一月的工资换成美元,还不如美国工人一天的工资高,比美国失业工人领的救济金也差得远。他们难以解释这差距,于是慨叹: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虽然成就巨大,与资本主义相比就显得渺小,所以社会主义道路失败了。

的确,中国(以及第三世界的许多国家)的经济与美国相比,差距是巨大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种差距被夸大了、膨胀了。国外新兴的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早就作了分析解释,我国那些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既不懂又不学,用一些胡说八道蛊惑群众,还互相吹捧为“著名学者”、“知识精英”。

比较典型的是上海《世界经济导报》1988年组织的关于“球籍”的讨论。钦本立一伙说,改革10年,中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老在300美元上下徘徊,与西方的经济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越拉越大。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在1980年时相当于日本的四分之一,1985年下降到只相当于日本的五分之一,按人口平均计算只有日本的几十分之一。他们由此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失败了,改革开放也失败了,中国快要被“开除球籍”了,只有一条路——搞私有化,走资本主义道路。

上海《世界经济导报》依据的是世界银行每年公布的《世界发展报告》。可是,如果不是他们故意断章取义,便是他们没有把世界银行报告读懂。

世界银行每年发表的报告,是一本厚达250页的大书,其后面部分(约80页)全是统计图表和技术注释,是颇具权威的。其中有各国国民生产总值(简称GNP)统计表,其计算方法,被称为“世界银行图表集方法”,又叫“汇率法”,在世界上影响很大。

在《世界银行图表集》中,我国历年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简称“人均GNP”)如下表:

1980年290美元

1981年300美元

1982年310美元

1983年300美元

1984年310美元

1985年310美元

1986年300美元

1987年290美元

1988年330美元

然而,就在同一图表的另一栏里,赫然写着:在1980—1988年间,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率为9.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0.3%,是全世界最高的。同期,日本年均实际增长率为4.0%,美国只有3.1%。

多奇怪,同一图表中,在“绝对值”栏里,美国、日本的人均GNP年年上升(其中的日本是跳跃式上升),1992年已超过2万亿美元,中国的人均GNP却老在300美元上下徘徊;而在:人均GNP年均实际增长率”栏里,中国的增长速度却比美国快2倍,比日本快1.3倍。这不是矛盾的吗?

美国《纽约时报》记者遍游中国采访调查后,从贵阳发出一条电讯,开头就说:“世界对中国最大的误解,就是把中国看作人均GNP只有300美元的国家。”

其实,世界银行的经济专家是很高明的,并末“误解”中国(以及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水平,他们另辟“实际增长率”一栏,就有深意在焉。他们早就发现,他们计算各国GNP的传统方法——“世界银行图表集方法”弊端很大,准备改用另一种方法,只是一时还没改过来。

世界银行报告附的“技术注释”里,年年都说明,它列出的各国人均GNP是估计数,方法是以各国货币与美元的官方汇率的三年平均数为汇率,除各国用本国货币统计的国民生产总值,这样得出来的(所以这种方法又叫“汇率法”)。它一再申明:“按美元计算的人均GNP……并不能代表或作为衡量一国福利或发展成就的尺度。”因为“把官方汇率换算成本国货币对美元的数字这一做法,不能反映与这些货币相应的国内购买力”。

80年代,我国国民生产总值(GNP)以每年9%的速度递增,而按美元计算的人均GNP却老是徘徊于300美元,主要原因是人民币对美元多次贬值。从1980年到l987年,人民币的官方汇率从1.53元换1美元(年末中间价,下同),依次调为1.75元、1.92元、1.98元、2.80元、3.20元、3.72元换1美元。至U1991年,已贬到5.40元换1美元。U91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19580亿元人民币,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比上年增长7%。1991年全国有人口115823万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690元人民币。如果用官方汇率(5。4元换1美元)来除,等于人均313美元,比U82年(310美元)只多3美元。

是不是人民币自身贬值造成的呢?不是。80年代我国的物价上涨幅度的确很大,使人民币在国内的实际购买力下降了。但是在同期里,美元贬值幅度更大,美元在国内的实际购买力下降更多。据统计,从1980年到1987年,中国消费物价指数上升34.8%,美国的消费物价指数上升37.9%。如果按国民生产总值价格指数计算,美元贬值更多。根据美国商业部和中国统计局的材料,以中美两国1978年各自的GNP价格指数为100,到1987年时,中国上升到14l.0,美国上升到161.8。

真正的秘密在于“汇率偏差”,即货币的汇率偏离了货币的币值,没能反映货币的真实价值。

由于许多人(包括那些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著名经济学家”)不了解“汇率偏差”,需要多费些笔墨来做解释与说明。

一国货币的币值与它的汇率,虽有联系,却有差异,有时偏离很远,成为两码事。

货币的币值,过去指货币含金量,即:可在本国中央银行(发行钞票的银行)兑换多少黄金(或白银)。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多数国家都因通货膨胀而取消了金本位制,使钞票与黄金脱离关系。到二战结束,只剩下美国一国,还把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当时,美国拥有世界黄金总量的80%,美国宣布,任何人都可以用35美元向美国联邦银行换取l盎司黄金。因此,美元被称为“美金”,美元成为世界货币。后来,美国财政年年亏空,对外贸易逆差增加,黄金储备锐减,美国只好使美元对黄金贬值,并限制“美元兑换黄金”。随后改为,只准外国中央银行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1973年,美国连这也支持不住了,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让黄金价格自由波动。现在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国的货币实行金本位制,所以,现今所谓货币的币值,指的是它在本国的实际购买力(包括商品与服务)。

货币的汇率,指本国货币能兑换多少外国货币(一般指美元)。汇率是由供求关系、对外贸易状况、国际收支状况来决定的,所以常常偏离币值。在各国货币都与黄金(或白银)挂钩时,汇率偏离币值的幅度较小;在各国货币都与黄金(或白银)脱钩的今天,汇率偏离币值的幅度可能很大,如脱缉之马偏离跑道。

用一句通俗易懂但可能不大精确的话说,“现今汇率的升降,主要是看谁求谁。你有求于他,你的钞票就贬值;他有求于你,你的钞票就升值”。具体说,急需外国货币去购买外国商品的国家,急需外币去偿还外债的国家,对外贸易逆差大的国家,国际收支逆差大的国家,本国的钞票就会对美元(因为它是世界货币)贬值。如果上述情况反过来,本国货币就会对美元升值,想挡住也难以挡住。汇率的升降,与本国钞票在国内的实际购买力的升降没有多大关联。

降低或者提高本国钞票的汇率,是政府调节进出口的一个重要手段。汇率下降了,本国钞票对美元贬值了,可以刺激本国商品出口,抑制外国商品进口。比如:一双鞋在国内卖10元,运到国外卖1美元,如果汇率是10元换1美元,鞋厂把鞋拿到国内卖与拿到国外卖,所得的钱相等,它就不热心于使鞋出口;现在汇率降为12元换1美元了,这种鞋在国内国外市场上的售价都没变,鞋厂把鞋运到国外卖1美元,用这1美元到本国中央银行换得的却是12元。鞋厂出口一双鞋可以多得2元的超额利润,就会积极地把鞋出口外销。同样道理:一部外国机器标价l万美元,在汇率为10元换1美元时,国内厂家用10万元换1万美元,就能买回那部机器;现在汇率降为12元换1美元了,厂家得花12万元换1万美元才能买回那部外国机器,等于那部机器涨价20%。这会迫使厂家考虑,不买外国机器而买本国机器。

近一二十年,美国对日本的贸易,每年都有七八百亿美元逆差;日本一些高技术产品比美国好,甚至是美国生产不了的。所以,美元对日元贬值,日元对美元升值。以前是203日元换1美元,80年代中期升值为130日元就换l美元。在世界银行图表上,按美元计算的日本人均GNP已高于美国,但日本人承认,日本的实际人均GNP只相当于美国的七成左右。联合国调查,日本实际人均GNP为美国的74%,世界银行调查为68%。这就是“汇率偏差”造成的,只不过偏向日元,使日元的汇率大大高于日元的币值(在本国的实际购买力)。日元升值后,西方各国驻日本的外交官和商人叫苦连天,埋怨东京物价太贵,生活费用太高(世界第一),受不了。道理很简单,过去用1美元可以在东京买203日元的商品,1990年用1美元只能在东京买到130日元的东西,等于工资减掉1/3,怎不叫苦!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急需美元,以便从美、日等西方国家进口先进的机器设备、高技术产品和专利技术;而我国能出口换取美元的,主要是农产品、原料、材料、半成品和低技术产品。我们明知这些初级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被压得很低。为了换取美元,只能忍痛出口。为了鼓励出口,所以人民币连年对美元贬值,1992年贬到5.4元人民币换l美元。这十几年,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人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而用美元计算的人均GNP老在300美元上下徘徊,原因就在这里。

我第一次听到“汇率偏差”,是在1986年。那一年,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访华,对我国领导人说,以他为首的美国20几名高级专家组织的委员会,仔细研究了中国经济,发现人民币在中国的购买力与美元在美国的购买力是相等的,按实际购买力算,1元人民币等于1美元,中国的经济水平被严重低估了。

还有一件事可以印证。当时我正在采访三峡工程,碰到一个问题:按照我国专家计算,三峡工程(150米低方案)大坝的造价为150亿元人民币,而美国专家算出的造价为150亿美元。于是,反对兴建三峡工程的一些人大嚷,指责我国专家做的预算打了埋伏,故意把造价往低处说,用来“钓鱼”。我去问水利电力部部长钱正英,她正好完成了这项研究。她在中美两国各选了几个规模相同的水利工程,要来了这些工程的预算决算,用电子计算机来研究,发现一个规律:在美国需要10亿美元才能建成的工程,在中国只需要10亿元人民币。钱部长对我说,由此可见,我国专家对三峡工程造价的计算没错,美国专家的计算也没错。她谈得很高兴,我听得也很高兴。我从中悟出一个道理,基辛格他们的算法是对的,.就工程建筑而言,也是1元人民币等于l美元。

1990年亚运会时,有关方面说:北京亚运工程的规模与汉城奥运会工程规模大体相等,韩国花了24亿美元,我国只花了21亿元人民币。我看,这不仅反映了我国工人的聪明才智与奉献精神,也证实了钱正英同志的计算。

1991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经济学教授、前美国财政学会会长梅农·戈登,与中国留学生罗飞、王争平合作写成了一个长篇研究报告。他们认为,即使按l978年时人民币的官方汇率(1.68元换1美元)不存在汇率偏差,由于美元在美国的贬值幅度大于人民币在中国的贬值幅度,所以,按国内实际购买力(即币值)计算,l987年时,l元人民币应当等于1.47美元。

有些同志不相信会有这样大的“汇率偏差”。他们说:5.4元人民币换1美元是中国人民银行1992年的官方牌价,黑市上的价格是6元人民币买1美元,最高时达到过8比1。由此可见,人民币的官方汇率定得并不低。

是的,黑市上的美元价格更高。但这只能说明,黑市上的“汇率偏差”更大。

要明白这个道理,不需要特别请教金融专家。把中美两国市场1992年初的价格作一对比,就懂得了。

1992年初,一件中国产的衬衣在中国市场卖20元,在美国市场上至少卖60美元。以衬衣价格算,1元等于3美元。

男子理发,在北京是1.2元,贵的不过2元。在美国同等理发店里,至少要10美元。以理发计,1元等于5美元。

一部美国电影在美国放映,票价是20一30美元。把它买来译制成华语对白,在北京的高级电影院放映,票价不超过2元。以电影票计,1元等于10一15美元。

如果算吃饭、吃菜、坐火车、住房、医病,1元人民币等于一二十美元。

但是,在美国卖300美元一台的录像放映机,在北京市场上至少卖3000元。在美国市场卖250美元一部的18英寸彩色电视机,在北京要卖2500元。以彩电、录像放映机价格计,要10元人民币才等于l美元。(原因是我国的电子工业比美国落后,经营管理差、劳动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不如美国而成本却很高,所以提高进口关税,用以保护本国电子工业)。

如果算进口的洋酒、化妆品,以及外国名牌皮带、皮鞋、牛仔服之类的价格,可能要几十元人民币才相当于1美元。(原因是国家用高税收控制这类奢侈品进口。此外,国营商店高价出售这类商品可以为国家回笼货币,增加收入。)

普通美国人无求于人民币,不会贪图便宜而专程跑到中国来,用美元换人民币去理发、看电影、吃饭、住房、医病、买衬衣,所以这些商品和服务的低价格,不会反映到汇率上。也就是说,不会因此而抬高人民币的汇率。

相反,中国许多人追求美元,以便从国外买回彩电、录像放映机、摄像机等等高技术产品,于是把美元价格抬高了。

倒儿爷们1990年以6比1的价格,在黑市上花1800元人民币买到300美元,若能用走私、套购等法从国外买回一台录像放映机,就能在北京市场卖得3000元人民币,一转手赚1200元。这就是黑市美元价格高的原因。1988年最高时,黑市美元曾暴涨到用8元人民币买1美元仍有钱赚。这些年国产彩电、录音机、照相机、电冰箱、洗衣机的质量过了关,价格也合理,一般人家不需要换美元去国外买,1990年美元的黑市价格回落,连续几年稳定在1比6上下。

我国每年有成千上万大学毕业生报考“托福”,想去美国留学。考“托福”要交40美元报名费。于是每到报考“托福”的季节,黑市美元便上涨。

黑市美元价格上涨太高,就会拉动国家银行的外汇牌价,使人民币汇率降低。

世界银行早就察觉了“汇率偏差”问题,早就发现用“汇率法”(即“世界银行图表集方法”)来衡量各国国民生产总值带来的偏颇。他们准备采用联合国的新方法——“国际比较项目方法(简称ICP方法)”,又叫“购买力平价法”。其方法是:列出各国人民都需要的151类500种商品和服务项目,用加权平均法算出各国货币在本国的实际购买力(真实币值),然后按币值(而不是汇率)将各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换算成美元数。世界银行已将这种比P方法运用于60多个国家,之所以没有在全部国家运用,一是复杂,技术上有困难;二是一些发展中国家不赞成改用ICP方法。因为在世界银行里,人均GNP400美元以下的国家,可以享受许多优惠。以印度为例,按传统的“汇率法”计算,印度的人均GNP只有246美元,改用ICP方法计算则是872美元,两倍于400美元这条线。日本的人均GNP,若改用ICP方法计算,则大幅度下降。

除了“汇率偏差”,还有产业结构不同、统计口径不同,也影响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

所谓“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国居民在国内和国外的生产与服务的总和。

西方国家都输出资本,在国外(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有大量投资,赚取利息和利润;加大了本国的GNP。比如,日本在国外的投资高达3500亿美元,1988年所得利息和利润为811亿美元,比我国全部出口产品卖得的钱(1990年620亿美元)还多。我国在国外的投资极少,劳务输出的增长虽快,所得工资不多。

我国的第三产业(服务业)至今仍很不发达。1987年,美国的GNP中,第一产业占2.1%(中国占到28.2%),第二产业占34.6%(中国46.2%),第三产业占63.3%(中国只占到25.6%)。

农民出售粮食、肉类的价格,我国高于美国(按1元人民币等于1美元算)。加工成食品,尤其是端上饭馆餐桌,美国价格就远高于中国。美国人买制成的食品来吃的多(这反映他们的生活服务水平比我们高),食品工业发达,加大了美国的GNP。

住房开支是美国的一个大项,占美国家庭收入的20—30%。这是要计入GNP的。我国的房租很低,只占家庭收入的1%左有。我有一个学生,小两口在北京新建的高层公寓里住一室一厅带厨房、卫生间和阳台的套房,1991年时每月付房租5元。她到美国留学写信来说,她与一位女同学合住一间12平方米的小房,每人每月交房租210美元,俩人共交420美元。也就是说,北京这套住房每年给中国创造60元GNP,美国那间小房每年给美国创造5040美元GNP。

第三产业包括很广。商业、金融、教育、科研、医疗、诉讼、咨询等等都算服务业。连国家财政支付的(我国叫“吃皇粮的”)议员、政府官员、雇员、军队、警察人员都算服务业。计算方法是,政府给了他们多少工资,就算他们提供了价值多少钱的服务,给国家创造了多少GNP。

越是经济发达的国家,“吃皇粮的”越多。美国等24个发达国家,平均占总人口的7.1%。他们的工资高,计入GNP的也多。我国“吃皇粮”的人数少(约占总人口的2.8%),工资又低(但其他收入和福利多),计入GNP的也少。

医生看病的诊费是计入GNP的。我国的诊费极低,北京协和医院的诊费(挂号费)长期是3角,1992年才提高到5角,根本不在话下。在美国,医生给病人看病,动辄几十美元,生病是家庭一大灾难。来的朋友给我讲,拉萨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对美国夫妇是中学教师,去拉萨旅游,住、吃、用、玩、买东西都很阔绰。一天,由于高山反应和劳累,妻子突然休克,倒在八廓街。当地居民立即抬她去医院。医生急救后要她住院治疗一周。夫妻俩坚持不肯,硬要立即出院,后来才亮底:付不起住院费和医疗费。医生拿价目表给他们看,他们不相信会那样便宜,以为是哄骗他们的。最后,医院院长亲笔写下书面保证,那位美国妇女才留下住院治疗。一周后出院,果然只花了很少一点钱,折成美元简直微不足道。这对美国夫妇千恩万谢,感叹不已。

律师收律师费,咨询公司收咨询费,都要计入GNP。我国的律师收费很低,全国加起来也不足挂齿。美国的律师收费很高,与律师谈话按时间收费,一小时要几十上百美元。如果是财产官司,律师帮你争得的财产,他要取30%。这也加大了美国的GNP。版权所有

学生交学费,计入GNP。美国大学收的学费很高,最便宜的州立大学一年要6000美元,名牌大学一年高达6万美元,全国的学费总数颇为可观。1992年前,我国大学生基本不交学费,GNP里没有这一项。

教育、科研也属服务业、第三产业,其GNP的计算方法是,花了多少教育费、科研经费,就算创造了多少GNP。美国在这两方面的数额都比我国大许多倍。(顺便说说,1986年时,方励之在一些高等学校大讲:不是政府拨给学校多少教育经费,而是学校给政府上交了很多钱。他那套“理论”就是从这里来的。他只知道美国的教育事业计入了国家的GNP,不知道那是帐面上的数字,并非“上交”数)

那么,中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GNP)究竟是多少呢?与美国的差距有多大呢?我国没有专门机构研究,这里只引国外权威机构、权威学者的意见。

l984年,世界银行派经济考察团来我国考察,他们所写的主报告《中国:长期发展的问题和方案》认为:“发达国家的实际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约比中国高10倍。”据他们估算,中国1984年的人均GNP为1100一1600美元。中国与美国(1984年人均GNP为15540美元)的差距为1比9到1比14之间。(见1991年1月2日《经济日报》)。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两位经济学家用“购买力平价”计算,得出结论:以美国为100,则中国为19,联邦德国为84,法国为79,日本为77,英国为66,意大利为54,印度为7。中国与美国的差距为1比5.3。(美国《幸福》杂志1987年9月14日号)。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授梅农·戈登与中国留学生罗飞、汪争平台著的长篇报告《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国际比较》,详细分析了我国的三大产业,计算了我国商品和服务的总量与价格(对我国第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打了很大折扣),得出结论:1987年中国人均GNP应为1707.7美元,与美国的差距为1比10.7。他们认为,中国的主要问题是农民太多,耕地等农业资源太少,因而农民的劳动生产率太低(农民人均GNP为400美元)。如果只算非农人口,中国的人均GNP为7804美元,高于台湾省和韩国。

联合国国际开发署1990年的人文发展报告,公布了用购买力平价法测算的130个国家的人均GNP,报告认为:1987年中国人均GNP为2124美元。中国与美国(17615美元)的差距为1比8.3,与日本(13135美元)的差距为1:6.2。

1991年12月17日《纽约时报》把中国人均收入定为1000一2500美元。美国《幸福》杂志“精确计算出”1990年中国人均收入为2472美元。香港《镜报》月刊1992年第二期文章,列举了西方经济学家的许多研究报告后说:“由此推断,中国人均收入在2000美元以上之说,绝不为过。”(喻按:他们说的是“人均收入”,换算成“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将更大)。

世界银行1992年报告,第一次公布了该行用购买力平价法计算的1990年各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中国是1950美元,与美国的差距为1:11,与日本的差距为1:8.7,与意大利的差距为1:7.5。

综合国外专家们的分析研究,以实际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计算。中国与美国1990年的经济差距不会超过1比11。美国大约是中国的11倍。

由于美国的军火工业、航天工业比重很大;美国又是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的国家,而人均GNP是把亿万富翁与穷光蛋拉在一起计算,所以,中美两国普通老百姓的实际生活差距,小于1比11。有人估计为1比8。

为什么美国等西方国家来华旅游的人显得那么富,而我们去西方显得那么穷呢?现在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了。

—、美国1990年的人均GNP是我国的11倍,人均收入也是我们的好几倍。这是根本原因。

二、美国等西方国家来华工作、旅游的人,多属“中产阶层”或“白领阶层”,穷人是来不了的,“蓝领阶层”来的也很少。我国能出国访问、工作的人。多数也是知识分子、干部和技术工人,应为“白领阶层”或“中等收入阶层”,但我国分配中的平均主义严重,“脑体收入倒挂”或“脑体收入一样”的问题至今没有解决,“白领”与“蓝领”的收入差不多。拿着中国“蓝领”的工资去与西方的“白领”打交道,差了一大截。

三、“汇率偏差”问题。保守地估计,1990年时,按实际购买力算,人民币与美元至少是l比o.8,而汇率却是5.4比l。美国等西方人来中国,占了汇率上的便宜,等于手上的钞票突然膨胀了四五倍,所以显得很富(我国一些宾馆客房、飞机票、火车票实行双重价格,对外宾收高价,就是要抵销一部分汇率偏差);我们中国人去西方国家,在汇率上要吃大亏,等于手上的10元钞票突然缩小,变成了l元或2元,怎能不穷?

日元与美元是另一种“汇率偏差”,日元的汇率大大高于日元的币值。日本人用日元换成美元,到中国后用美元换成人民币,等于手上的钞票突然膨胀7倍,所以显得比美国人更加财大气粗。中国人到日本,吃一碗普通面条,折合人民币15元以上。靠中国的收入在日本生活,简直活不下去。

我与科技界朋友交谈时,常讲一个“如果”。我说:如果我国的科技和工艺能超过美国、日本、德国,我们有一系列高新技术产品是他们非花钱来买不可的,不是我们急需美元而是他们急需人民币,致使“汇率偏差”倒转过来,1元人民币换5.4美元;那么,我们取出2000元人民币存款(这是许多人能办到的),就能兑换11000美元。用这笔钱去美国旅游一圈,也会是风风光光的。

科技界朋友听了笑着点头。不过,这大概不是二三十年时间能做到的。

国民生产总值范文第9篇

这些问题,对于从旧社会过来的人,以及认真学习过近代史、现代史的中青年人,不成其为问题。因为建国42年,我国已从任随列强欺凌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变成了独立自主、繁荣昌盛,在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大国。在美国和欧洲的华人、华侨对此感受最深。过去,他们像美国黑人那样受到种族歧视,一场抗美援朝战争,使美国白人对华人、华侨刮目相看。我国的原子弹、氢弹、一箭三星的成功,使华人、华侨扬眉吐气。环顾神州大地,已经面目一新,可说是改了天,换了地。我们的生活水平逐年改善,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改善的速度超过世人预料。过去梦寐以求的“四大件”(手表、自行车、收音机、缝纫机)早已不在话下,这几年的经济统计公报,连手表、收音机和缝纫机的产量也不再单列了。过去做梦也没有想过的彩色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照相机、录放机,已在城市普及。连拉萨的彩电普及率也达到85%,与法国一样。社会主义道路当然走对了。

但是,随着对外开放、对外交往的扩大,“社会主义道路失败论”却越传越广,成为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主要论点,而且一度使许多人相信了。

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失败论”者,是把中国的经济水平、生活水平与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相比,说今日中美经济差距有六七十倍,所以说社会主义失败了。普通老百姓看到,美国(以及日本、西欧)来华工作、旅游的人,花钱很阔绰,住的是大宾馆,吃饭、坐车、买东西时,大把钞票往外掏,人人都像旧社会上海的大资本家;而中国人去美国则显得很寒碜,一个工程师一月的工资换成美元,还不如美国工人一天的工资高,比美国失业工人领的救济金也差得远。他们难以解释这差距,于是慨叹: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虽然成就巨大,与资本主义相比就显得渺小,所以社会主义道路失败了。

的确,中国(以及第三世界的许多国家)的经济与美国相比,差距是巨大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种差距被夸大了、膨胀了。国外新兴的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早就作了分析解释,我国那些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既不懂又不学,用一些胡说八道蛊惑群众,还互相吹捧为“著名学者”、“知识精英”。

比较典型的是上海《世界经济导报》1988年组织的关于“球籍”的讨论。钦本立一伙说,改革10年,中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老在300美元上下徘徊,与西方的经济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越拉越大。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在1980年时相当于日本的四分之一,1985年下降到只相当于日本的五分之一,按人口平均计算只有日本的几十分之一。他们由此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失败了,改革开放也失败了,中国快要被“开除球籍”了,只有一条路——搞私有化,走资本主义道路。

上海《世界经济导报》依据的是世界银行每年公布的《世界发展报告》。可是,如果不是他们故意断章取义,便是他们没有把世界银行报告读懂。

世界银行每年发表的报告,是一本厚达250页的大书,其后面部分(约80页)全是统计图表和技术注释,是颇具权威的。其中有各国国民生产总值(简称GNP)统计表,其计算方法,被称为“世界银行图表集方法”,又叫“汇率法”,在世界上影响很大。

在《世界银行图表集》中,我国历年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简称“人均GNP”)如下表:

1980年290美元

1981年300美元

1982年310美元

1983年300美元

1984年310美元

1985年310美元

1986年300美元

1987年290美元

1988年330美元

然而,就在同一图表的另一栏里,赫然写着:在1980—1988年间,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率为9.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0.3%,是全世界最高的。同期,日本年均实际增长率为4.0%,美国只有3.1%。

多奇怪,同一图表中,在“绝对值”栏里,美国、日本的人均GNP年年上升(其中的日本是跳跃式上升),1992年已超过2万亿美元,中国的人均GNP却老在300美元上下徘徊;而在:人均GNP年均实际增长率”栏里,中国的增长速度却比美国快2倍,比日本快1.3倍。这不是矛盾的吗?

美国《纽约时报》记者遍游中国采访调查后,从贵阳发出一条电讯,开头就说:“世界对中国最大的误解,就是把中国看作人均GNP只有300美元的国家。”

其实,世界银行的经济专家是很高明的,并末“误解”中国(以及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水平,他们另辟“实际增长率”一栏,就有深意在焉。他们早就发现,他们计算各国GNP的传统方法——“世界银行图表集方法”弊端很大,准备改用另一种方法,只是一时还没改过来。

世界银行报告附的“技术注释”里,年年都说明,它列出的各国人均GNP是估计数,方法是以各国货币与美元的官方汇率的三年平均数为汇率,除各国用本国货币统计的国民生产总值,这样得出来的(所以这种方法又叫“汇率法”)。它一再申明:“按美元计算的人均GNP……并不能代表或作为衡量一国福利或发展成就的尺度。”因为“把官方汇率换算成本国货币对美元的数字这一做法,不能反映与这些货币相应的国内购买力”。

80年代,我国国民生产总值(GNP)以每年9%的速度递增,而按美元计算的人均GNP却老是徘徊于300美元,主要原因是人民币对美元多次贬值。从1980年到l987年,人民币的官方汇率从1.53元换1美元(年末中间价,下同),依次调为1.75元、1.92元、1.98元、2.80元、3.20元、3.72元换1美元。至U1991年,已贬到5.40元换1美元。U91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19580亿元人民币,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比上年增长7%。1991年全国有人口115823万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690元人民币。如果用官方汇率(5。4元换1美元)来除,等于人均313美元,比U82年(310美元)只多3美元。

是不是人民币自身贬值造成的呢?不是。80年代我国的物价上涨幅度的确很大,使人民币在国内的实际购买力下降了。但是在同期里,美元贬值幅度更大,美元在国内的实际购买力下降更多。据统计,从1980年到1987年,中国消费物价指数上升34.8%,美国的消费物价指数上升37.9%。如果按国民生产总值价格指数计算,美元贬值更多。根据美国商业部和中国统计局的材料,以中美两国1978年各自的GNP价格指数为100,到1987年时,中国上升到14l.0,美国上升到161.8。

真正的秘密在于“汇率偏差”,即货币的汇率偏离了货币的币值,没能反映货币的真实价值。

由于许多人(包括那些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著名经济学家”)不了解“汇率偏差”,需要多费些笔墨来做解释与说明。

一国货币的币值与它的汇率,虽有联系,却有差异,有时偏离很远,成为两码事。

货币的币值,过去指货币含金量,即:可在本国中央银行(发行钞票的银行)兑换多少黄金(或白银)。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多数国家都因通货膨胀而取消了金本位制,使钞票与黄金脱离关系。到二战结束,只剩下美国一国,还把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当时,美国拥有世界黄金总量的80%,美国宣布,任何人都可以用35美元向美国联邦银行换取l盎司黄金。因此,美元被称为“美金”,美元成为世界货币。后来,美国财政年年亏空,对外贸易逆差增加,黄金储备锐减,美国只好使美元对黄金贬值,并限制“美元兑换黄金”。随后改为,只准外国中央银行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1973年,美国连这也支持不住了,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让黄金价格自由波动。现在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国的货币实行金本位制,所以,现今所谓货币的币值,指的是它在本国的实际购买力(包括商品与服务)。

货币的汇率,指本国货币能兑换多少外国货币(一般指美元)。汇率是由供求关系、对外贸易状况、国际收支状况来决定的,所以常常偏离币值。在各国货币都与黄金(或白银)挂钩时,汇率偏离币值的幅度较小;在各国货币都与黄金(或白银)脱钩的今天,汇率偏离币值的幅度可能很大,如脱缉之马偏离跑道。

用一句通俗易懂但可能不大精确的话说,“现今汇率的升降,主要是看谁求谁。你有求于他,你的钞票就贬值;他有求于你,你的钞票就升值”。具体说,急需外国货币去购买外国商品的国家,急需外币去偿还外债的国家,对外贸易逆差大的国家,国际收支逆差大的国家,本国的钞票就会对美元(因为它是世界货币)贬值。如果上述情况反过来,本国货币就会对美元升值,想挡住也难以挡住。汇率的升降,与本国钞票在国内的实际购买力的升降没有多大关联。

降低或者提高本国钞票的汇率,是政府调节进出口的一个重要手段。汇率下降了,本国钞票对美元贬值了,可以刺激本国商品出口,抑制外国商品进口。比如:一双鞋在国内卖10元,运到国外卖1美元,如果汇率是10元换1美元,鞋厂把鞋拿到国内卖与拿到国外卖,所得的钱相等,它就不热心于使鞋出口;现在汇率降为12元换1美元了,这种鞋在国内国外市场上的售价都没变,鞋厂把鞋运到国外卖1美元,用这1美元到本国中央银行换得的却是12元。鞋厂出口一双鞋可以多得2元的超额利润,就会积极地把鞋出口外销。同样道理:一部外国机器标价l万美元,在汇率为10元换1美元时,国内厂家用10万元换1万美元,就能买回那部机器;现在汇率降为12元换1美元了,厂家得花12万元换1万美元才能买回那部外国机器,等于那部机器涨价20%。这会迫使厂家考虑,不买外国机器而买本国机器。

近一二十年,美国对日本的贸易,每年都有七八百亿美元逆差;日本一些高技术产品比美国好,甚至是美国生产不了的。所以,美元对日元贬值,日元对美元升值。以前是203日元换1美元,80年代中期升值为130日元就换l美元。在世界银行图表上,按美元计算的日本人均GNP已高于美国,但日本人承认,日本的实际人均GNP只相当于美国的七成左右。联合国调查,日本实际人均GNP为美国的74%,世界银行调查为68%。这就是“汇率偏差”造成的,只不过偏向日元,使日元的汇率大大高于日元的币值(在本国的实际购买力)。日元升值后,西方各国驻日本的外交官和商人叫苦连天,埋怨东京物价太贵,生活费用太高(世界第一),受不了。道理很简单,过去用1美元可以在东京买203日元的商品,1990年用1美元只能在东京买到130日元的东西,等于工资减掉1/3,怎不叫苦!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急需美元,以便从美、日等西方国家进口先进的机器设备、高技术产品和专利技术;而我国能出口换取美元的,主要是农产品、原料、材料、半成品和低技术产品。我们明知这些初级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被压得很低。为了换取美元,只能忍痛出口。为了鼓励出口,所以人民币连年对美元贬值,1992年贬到5.4元人民币换l美元。这十几年,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人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而用美元计算的人均GNP老在300美元上下徘徊,原因就在这里。

我第一次听到“汇率偏差”,是在1986年。那一年,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访华,对我国领导人说,以他为首的美国20几名高级专家组织的委员会,仔细研究了中国经济,发现人民币在中国的购买力与美元在美国的购买力是相等的,按实际购买力算,1元人民币等于1美元,中国的经济水平被严重低估了。

还有一件事可以印证。当时我正在采访三峡工程,碰到一个问题:按照我国专家计算,三峡工程(150米低方案)大坝的造价为150亿元人民币,而美国专家算出的造价为150亿美元。于是,反对兴建三峡工程的一些人大嚷,指责我国专家做的预算打了埋伏,故意把造价往低处说,用来“钓鱼”。我去问水利电力部部长钱正英,她正好完成了这项研究。她在中美两国各选了几个规模相同的水利工程,要来了这些工程的预算决算,用电子计算机来研究,发现一个规律:在美国需要10亿美元才能建成的工程,在中国只需要10亿元人民币。钱部长对我说,由此可见,我国专家对三峡工程造价的计算没错,美国专家的计算也没错。她谈得很高兴,我听得也很高兴。我从中悟出一个道理,基辛格他们的算法是对的,.就工程建筑而言,也是1元人民币等于l美元。

1990年亚运会时,有关方面说:北京亚运工程的规模与汉城奥运会工程规模大体相等,韩国花了24亿美元,我国只花了21亿元人民币。我看,这不仅反映了我国工人的聪明才智与奉献精神,也证实了钱正英同志的计算。

1991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经济学教授、前美国财政学会会长梅农·戈登,与中国留学生罗飞、王争平合作写成了一个长篇研究报告。他们认为,即使按l978年时人民币的官方汇率(1.68元换1美元)不存在汇率偏差,由于美元在美国的贬值幅度大于人民币在中国的贬值幅度,所以,按国内实际购买力(即币值)计算,l987年时,l元人民币应当等于1.47美元。

有些同志不相信会有这样大的“汇率偏差”。他们说:5.4元人民币换1美元是中国人民银行1992年的官方牌价,黑市上的价格是6元人民币买1美元,最高时达到过8比1。由此可见,人民币的官方汇率定得并不低。

是的,黑市上的美元价格更高。但这只能说明,黑市上的“汇率偏差”更大。

要明白这个道理,不需要特别请教金融专家。把中美两国市场1992年初的价格作一对比,就懂得了。

1992年初,一件中国产的衬衣在中国市场卖20元,在美国市场上至少卖60美元。以衬衣价格算,1元等于3美元。

男子理发,在北京是1.2元,贵的不过2元。在美国同等理发店里,至少要10美元。以理发计,1元等于5美元。

一部美国电影在美国放映,票价是20一30美元。把它买来译制成华语对白,在北京的高级电影院放映,票价不超过2元。以电影票计,1元等于10一15美元。

如果算吃饭、吃菜、坐火车、住房、医病,1元人民币等于一二十美元。

但是,在美国卖300美元一台的录像放映机,在北京市场上至少卖3000元。在美国市场卖250美元一部的18英寸彩色电视机,在北京要卖2500元。以彩电、录像放映机价格计,要10元人民币才等于l美元。(原因是我国的电子工业比美国落后,经营管理差、劳动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不如美国而成本却很高,所以提高进口关税,用以保护本国电子工业)。

如果算进口的洋酒、化妆品,以及外国名牌皮带、皮鞋、牛仔服之类的价格,可能要几十元人民币才相当于1美元。(原因是国家用高税收控制这类奢侈品进口。此外,国营商店高价出售这类商品可以为国家回笼货币,增加收入。)

普通美国人无求于人民币,不会贪图便宜而专程跑到中国来,用美元换人民币去理发、看电影、吃饭、住房、医病、买衬衣,所以这些商品和服务的低价格,不会反映到汇率上。也就是说,不会因此而抬高人民币的汇率。

相反,中国许多人追求美元,以便从国外买回彩电、录像放映机、摄像机等等高技术产品,于是把美元价格抬高了。

倒儿爷们1990年以6比1的价格,在黑市上花1800元人民币买到300美元,若能用走私、套购等法从国外买回一台录像放映机,就能在北京市场卖得3000元人民币,一转手赚1200元。这就是黑市美元价格高的原因。1988年最高时,黑市美元曾暴涨到用8元人民币买1美元仍有钱赚。这些年国产彩电、录音机、照相机、电冰箱、洗衣机的质量过了关,价格也合理,一般人家不需要换美元去国外买,1990年美元的黑市价格回落,连续几年稳定在1比6上下。

我国每年有成千上万大学毕业生报考“托福”,想去美国留学。考“托福”要交40美元报名费。于是每到报考“托福”的季节,黑市美元便上涨。

黑市美元价格上涨太高,就会拉动国家银行的外汇牌价,使人民币汇率降低。

世界银行早就察觉了“汇率偏差”问题,早就发现用“汇率法”(即“世界银行图表集方法”)来衡量各国国民生产总值带来的偏颇。他们准备采用联合国的新方法——“国际比较项目方法(简称ICP方法)”,又叫“购买力平价法”。其方法是:列出各国人民都需要的151类500种商品和服务项目,用加权平均法算出各国货币在本国的实际购买力(真实币值),然后按币值(而不是汇率)将各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换算成美元数。世界银行已将这种比P方法运用于60多个国家,之所以没有在全部国家运用,一是复杂,技术上有困难;二是一些发展中国家不赞成改用ICP方法。因为在世界银行里,人均GNP400美元以下的国家,可以享受许多优惠。以印度为例,按传统的“汇率法”计算,印度的人均GNP只有246美元,改用ICP方法计算则是872美元,两倍于400美元这条线。日本的人均GNP,若改用ICP方法计算,则大幅度下降。

除了“汇率偏差”,还有产业结构不同、统计口径不同,也影响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

所谓“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国居民在国内和国外的生产与服务的总和。

西方国家都输出资本,在国外(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有大量投资,赚取利息和利润;加大了本国的GNP。比如,日本在国外的投资高达3500亿美元,1988年所得利息和利润为811亿美元,比我国全部出口产品卖得的钱(1990年620亿美元)还多。我国在国外的投资极少,劳务输出的增长虽快,所得工资不多。

我国的第三产业(服务业)至今仍很不发达。1987年,美国的GNP中,第一产业占2.1%(中国占到28.2%),第二产业占34.6%(中国46.2%),第三产业占63.3%(中国只占到25.6%)。

农民出售粮食、肉类的价格,我国高于美国(按1元人民币等于1美元算)。加工成食品,尤其是端上饭馆餐桌,美国价格就远高于中国。美国人买制成的食品来吃的多(这反映他们的生活服务水平比我们高),食品工业发达,加大了美国的GNP。

住房开支是美国的一个大项,占美国家庭收入的20—30%。这是要计入GNP的。我国的房租很低,只占家庭收入的1%左有。我有一个学生,小两口在北京新建的高层公寓里住一室一厅带厨房、卫生间和阳台的套房,1991年时每月付房租5元。她到美国留学写信来说,她与一位女同学合住一间12平方米的小房,每人每月交房租210美元,俩人共交420美元。也就是说,北京这套住房每年给中国创造60元GNP,美国那间小房每年给美国创造5040美元GNP。

第三产业包括很广。商业、金融、教育、科研、医疗、诉讼、咨询等等都算服务业。连国家财政支付的(我国叫“吃皇粮的”)议员、政府官员、雇员、军队、警察人员都算服务业。计算方法是,政府给了他们多少工资,就算他们提供了价值多少钱的服务,给国家创造了多少GNP。

越是经济发达的国家,“吃皇粮的”越多。美国等24个发达国家,平均占总人口的7.1%。他们的工资高,计入GNP的也多。我国“吃皇粮”的人数少(约占总人口的2.8%),工资又低(但其他收入和福利多),计入GNP的也少。

医生看病的诊费是计入GNP的。我国的诊费极低,北京协和医院的诊费(挂号费)长期是3角,1992年才提高到5角,根本不在话下。在美国,医生给病人看病,动辄几十美元,生病是家庭一大灾难。来的朋友给我讲,拉萨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对美国夫妇是中学教师,去拉萨旅游,住、吃、用、玩、买东西都很阔绰。一天,由于高山反应和劳累,妻子突然休克,倒在八廓街。当地居民立即抬她去医院。医生急救后要她住院治疗一周。夫妻俩坚持不肯,硬要立即出院,后来才亮底:付不起住院费和医疗费。医生拿价目表给他们看,他们不相信会那样便宜,以为是哄骗他们的。最后,医院院长亲笔写下书面保证,那位美国妇女才留下住院治疗。一周后出院,果然只花了很少一点钱,折成美元简直微不足道。这对美国夫妇千恩万谢,感叹不已。

律师收律师费,咨询公司收咨询费,都要计入GNP。我国的律师收费很低,全国加起来也不足挂齿。美国的律师收费很高,与律师谈话按时间收费,一小时要几十上百美元。如果是财产官司,律师帮你争得的财产,他要取30%。这也加大了美国的GNP。版权所有

学生交学费,计入GNP。美国大学收的学费很高,最便宜的州立大学一年要6000美元,名牌大学一年高达6万美元,全国的学费总数颇为可观。1992年前,我国大学生基本不交学费,GNP里没有这一项。

教育、科研也属服务业、第三产业,其GNP的计算方法是,花了多少教育费、科研经费,就算创造了多少GNP。美国在这两方面的数额都比我国大许多倍。(顺便说说,1986年时,方励之在一些高等学校大讲:不是政府拨给学校多少教育经费,而是学校给政府上交了很多钱。他那套“理论”就是从这里来的。他只知道美国的教育事业计入了国家的GNP,不知道那是帐面上的数字,并非“上交”数)

那么,中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GNP)究竟是多少呢?与美国的差距有多大呢?我国没有专门机构研究,这里只引国外权威机构、权威学者的意见。

l984年,世界银行派经济考察团来我国考察,他们所写的主报告《中国:长期发展的问题和方案》认为:“发达国家的实际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约比中国高10倍。”据他们估算,中国1984年的人均GNP为1100一1600美元。中国与美国(1984年人均GNP为15540美元)的差距为1比9到1比14之间。(见1991年1月2日《经济日报》)。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两位经济学家用“购买力平价”计算,得出结论:以美国为100,则中国为19,联邦德国为84,法国为79,日本为77,英国为66,意大利为54,印度为7。中国与美国的差距为1比5.3。(美国《幸福》杂志1987年9月14日号)。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授梅农·戈登与中国留学生罗飞、汪争平台著的长篇报告《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国际比较》,详细分析了我国的三大产业,计算了我国商品和服务的总量与价格(对我国第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打了很大折扣),得出结论:1987年中国人均GNP应为1707.7美元,与美国的差距为1比10.7。他们认为,中国的主要问题是农民太多,耕地等农业资源太少,因而农民的劳动生产率太低(农民人均GNP为400美元)。如果只算非农人口,中国的人均GNP为7804美元,高于台湾省和韩国。

联合国国际开发署1990年的人文发展报告,公布了用购买力平价法测算的130个国家的人均GNP,报告认为:1987年中国人均GNP为2124美元。中国与美国(17615美元)的差距为1比8.3,与日本(13135美元)的差距为1:6.2。

1991年12月17日《纽约时报》把中国人均收入定为1000一2500美元。美国《幸福》杂志“精确计算出”1990年中国人均收入为2472美元。香港《镜报》月刊1992年第二期文章,列举了西方经济学家的许多研究报告后说:“由此推断,中国人均收入在2000美元以上之说,绝不为过。”(喻按:他们说的是“人均收入”,换算成“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将更大)。

世界银行1992年报告,第一次公布了该行用购买力平价法计算的1990年各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中国是1950美元,与美国的差距为1:11,与日本的差距为1:8.7,与意大利的差距为1:7.5。

综合国外专家们的分析研究,以实际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计算。中国与美国1990年的经济差距不会超过1比11。美国大约是中国的11倍。

由于美国的军火工业、航天工业比重很大;美国又是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的国家,而人均GNP是把亿万富翁与穷光蛋拉在一起计算,所以,中美两国普通老百姓的实际生活差距,小于1比11。有人估计为1比8。

为什么美国等西方国家来华旅游的人显得那么富,而我们去西方显得那么穷呢?现在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了。

—、美国1990年的人均GNP是我国的11倍,人均收入也是我们的好几倍。这是根本原因。

二、美国等西方国家来华工作、旅游的人,多属“中产阶层”或“白领阶层”,穷人是来不了的,“蓝领阶层”来的也很少。我国能出国访问、工作的人。多数也是知识分子、干部和技术工人,应为“白领阶层”或“中等收入阶层”,但我国分配中的平均主义严重,“脑体收入倒挂”或“脑体收入一样”的问题至今没有解决,“白领”与“蓝领”的收入差不多。拿着中国“蓝领”的工资去与西方的“白领”打交道,差了一大截。

三、“汇率偏差”问题。保守地估计,1990年时,按实际购买力算,人民币与美元至少是l比o.8,而汇率却是5.4比l。美国等西方人来中国,占了汇率上的便宜,等于手上的钞票突然膨胀了四五倍,所以显得很富(我国一些宾馆客房、飞机票、火车票实行双重价格,对外宾收高价,就是要抵销一部分汇率偏差);我们中国人去西方国家,在汇率上要吃大亏,等于手上的10元钞票突然缩小,变成了l元或2元,怎能不穷?

日元与美元是另一种“汇率偏差”,日元的汇率大大高于日元的币值。日本人用日元换成美元,到中国后用美元换成人民币,等于手上的钞票突然膨胀7倍,所以显得比美国人更加财大气粗。中国人到日本,吃一碗普通面条,折合人民币15元以上。靠中国的收入在日本生活,简直活不下去。

我与科技界朋友交谈时,常讲一个“如果”。我说:如果我国的科技和工艺能超过美国、日本、德国,我们有一系列高新技术产品是他们非花钱来买不可的,不是我们急需美元而是他们急需人民币,致使“汇率偏差”倒转过来,1元人民币换5.4美元;那么,我们取出2000元人民币存款(这是许多人能办到的),就能兑换11000美元。用这笔钱去美国旅游一圈,也会是风风光光的。

科技界朋友听了笑着点头。不过,这大概不是二三十年时间能做到的。

国民生产总值范文第10篇

内容摘要:本文基于纳尔逊和普罗瑟、坎贝尔和曼昆的研究经济波动持久性的统计思想以及中国1987-2009年的国民生产总值数据,构造了中国经济波动的长期增长趋势计量模型以及短期波动和长期收敛趋势计量模型,较全面地分析了中国经济波动的特点,并得出相关结论。中国经济确实符合宏观经济理论的基本假设,即经济是围绕着一条趋势路径而发生波动的。

关键词:中国经济波动 长期增长 短期波动 计量模型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在现实经济社会中对某国经济波动规律性的研究是经济政策制定的一个主要的理论依据。一方面,如果在经济波动过程中实际产出低于潜在产出,产出缺口为负,经济体当中就有未被充分利用的要素,劳动力市场上就会存在非自愿性失业的现象,这种要素的不充分利用尤其是非自愿性失业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可能会引发其它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另一方面,当实际产出高于潜在产出时,产出缺口为正,生产要素实际上处于过度使用状态,由于要素的稀缺性,市场竞争会导致要素价格上涨,从而带动其它产品价格的上涨,就有引起通货膨胀尤其是加速通货膨胀的可能,这会造成经济运行效率的损失。因而,为避免失业率过高或引发过高的通货膨胀率,经济政策常常要求经济在潜在产出或略低于潜在产出附近运行,但由于经济波动没有表现出任何规律性的或周期性的形式,因此这就引发了众多经济学家对宏观经济波动进行理论研究的兴趣。

宏观经济理论中,研究经济周期波动的代表性理论有两类即真实经济周期模型和传统凯恩斯主义模型。真实经济周期模型强调技术的变化是产出波动的一个主要原因,而在传统的凯恩斯主义模型中,产出变动的主要原因是,货币和其他总需求的扰动,伴随着名义价格和名义工资的缓慢调整。由于这些模型假定价格和工资最终会调整,因而根据自然的假定,这些模型意味着总需求变动没有长期影响。因此,这些模型的自然基本模式预言,产出是围绕一条确定的趋势路径发生波动,从而这就引发了一个基本的怀疑即在现实经济社会中,产出是否是围绕一条确定的趋势路径发生波动。

对此问题统计上的回答者为纳尔逊和普罗瑟以及坎贝尔和曼昆。纳尔逊和普罗瑟的统计思想为:如果产出证明是围绕一条确定趋势路径发生波动,那么当产出高于其趋势时,产出增长趋于小于正常水平,而当产出低于其趋势时产出增长趋于大于正常水平。他们的计量模型为:Inyt=a+b{Inyt-1-[α+β(t-1)]}+εt(其中α+βt为其趋势路径),若产出趋于恢复到趋势水平,则b为负;若非若此,则b为零。此模型存在的缺陷为:首先它的最小二乘估计为负偏的,这是由于Inyt-1与误差项的过去值正相关,其次在迪基-福勒单位根检验下,真实数据总是不能拒绝b=0的零假设。坎贝尔和曼昆的统计思想为产出对数变化的自回归的预测收敛性。他们的计量模型为:Inyt=a+b1Inyt-1+b2Inyt-2+b3Inyt-3+εt,如果产出是趋势稳定的,那么0<b1+b2+b3<1;如果产出是一个随机游走,那么b1+b2+b3≈0。此模型的缺陷为实际数据的度量总是b1+b2+b3>1,同时有人认为AR-3的回归不能推倒出产出的长期行为,自回归的滞后项过少。

本文基于以上两个产出波动趋势的计量模型的统计思想以及中国1987-2009年的国民生产总值数据,构造了中国经济波动的长期增长趋势计量模型-基于纳尔逊河普罗瑟的统计思想,以及中国经济短期波动和长期收敛趋势计量模型-基于坎贝尔和曼昆的统计思想,较为全面分析了中国经济的波动特点。中国经济波动的长期增长趋势计量模型验证了中国经济在长期确实是围绕着潜在产出值上下波动的,同时中国经济短期波动和长期收敛趋势计量模型验证了中国经济的短期波动在长期会收敛于其潜在产出值也会收敛于其长期增长趋势。

计量模型的建立

根据以上的理论与现实基础,并对中国1978年至2009年的国民生产总值数据检查了其平稳性,发现中国1978年至2009年的国民生产总值至二阶差分后仍不平稳,但对其取对数后,发现中国1978年至2009年的国民生产总值数据的对数二阶差分平稳,因此本文在建立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趋势模型以及中国经济短期波动与长期收敛模型时,均采取了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对数形式。对此,由中国1978年至2009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以及其对数的增长趋势图(见图1、图2),也可看出对数形式更趋于平稳。

(一)长期增长趋势模型

1.模型的建立。由于对中国1978年至2009年的国民生产总值数据进行对数二阶差分才平稳,因此在建立中国经济波动长期增长趋势模型时不能通过检测中国1978年至2009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对数的偏相关与自相关系数来建立其自相关模型,但发现中国1978年至2009年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对数与其前一期以及大前期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对数具有协整关系。在建立模型:Inyt=β0+β1t+β2Inyt-1+β3Inyt-2+μt。之后,发现此模型不仅具有协整关系即模型的残差序列不存在单位根,并且利用加权最小二乘法消除了此模型的异方差现象后,此模型也不存在误设定的情况。此外,同是其它的任何统计检验与经济检验其均获通过,因此此关于中国经济长期增长趋势的计量模型是成立的。

2.实证分析。对上述中国经济长期增长趋势的模型回归后,可以得出:Inyt=-20.63+0.01t+1.15Inyt-1-0.67Inyt-2。说明中国第t期的国民生产总值主要受到时间t以及第t-1期和第t-2期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影响。总体看来,时间t类似于潜在国民生产总值,因此此模型意味着第t期的中国国民生产总值随着时间t的增加而增加,但由于受到前一期国民生产总值以及大前期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影响围绕着潜在国民生产总值上下波动。具体来看,第t期的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对t-1期国民生产总值的弹性为1.51,对t-2期国民生产总值的弹性为-0.67,但对时间的弹性却约等于很小的0.01,因此可以说中国第t期的国民生产总值受到潜在国民生产总值增加而增加的影响小于其受前一期国民生产总值以及大前期国民生产总值的影响,那么就会产生一个明显的问题: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最终会收敛于潜在产出值吗?

对此,虽然国民生产总值对前期国民生产总值的弹性为正,对大前期的国民生产总值弹性为负,好似有收敛的趋势,但国民生产总值对前期国民生产总值的正弹性1.51远远大于其对大前期的国民生产总值的负弹性-0.67,具体分析而言,若t-2期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与t-1期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同方向,那么第t期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率变小,若t-2期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与t-1期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异方向,那么说明经济正处于拐点,第t期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率变大,这分析正好符合纳尔逊和普罗瑟的统计思想,即此时经济是收敛于其潜在产出值的。因此,此计量模型证明中国经济在长期确实是围绕着潜在产出值上下的波动,并且最终中国经济的波动会收敛于其潜在产出值。然而,中国经济在短期内是如何波动的,同时经济的波动是如何收敛于其长期增长趋势的,这些中国经济的短期波动以及长期收敛特征则需建立另一计量模型来求解。

(二)短期波动与长期收敛趋势模型

1.模型的建立。虽然中国1978至2009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对数是二阶平稳的,但国民生产总值对数的二阶差分建模后没有很好的经济意义,因此为了解经济的短期波动与长期收敛趋势,本文则需寻找中国1978至2009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对数一阶差分的协整关系。但本文发现中国1978至2009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对数一阶差分自回归的协整关系很不理想。由于以上经济长期增长趋势计量模型的成立,因此采用了它的误差修正模型,此误差修正模型可以很好解释经济短期的波动与长期的收敛趋势。建立模型:Inyt=β1Inyt-1 +β2Inyt-2+β3μt-1+εt,其中μt-1=Inyt-1 -α0-α1(t-1)-α2Inyt-2-α3Inyt-3。发现此模型不仅残差不存在单位根(中国1978-2009年国民生产总值对数的一阶差分与其前一期以及大前期国民生产总值对数的一阶差分具有协整关系),并且此模型也不存在模型误设定的情况,而且通过了所有统计与计量检验。因此此经济短期波动与长期收敛趋势的计量模型也是成立的。

2.实证分析。对中国经济短期波动与长期收敛趋势计量模型进行回归,本文中经济短期波动与长期收敛趋势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采用经济长期增长趋势计量模型的滞后期残差作为长期非均衡误差项,代入误差修正模型中进行回归,因为对误差修正模型的直接回归本文的数据不支持,出现near singular matrix的警告,同时短期非均衡模型InYt=γ0+γ1InYt-1+γ2InYt-2+γ3InYt-3+γ4t+εt中的随机解释变量InYt-1,InYt-2,InYt-3与残差同期相关(与长期增长趋势计量模型中随机解释变量InYt-1,InYt-2与残差的相关系数相比较而言,短期非均衡模型中的随机解释变量是与残差是同期相关的);此外经济长期增长趋势计量模型的残差即稳定又无序列相关现象,因此采用了将经济长期增长趋势计量模型的滞后期残差作为长期非均衡误差项代入误差修正模型中进行回归的方法,发现:InYt=1.78InYt-1-0.80InYt-2-1.23(InYt-1+20.63-0.01(t-1)-1.51InYt-2+ 0.67InYt-3)。

根据坎贝尔和曼昆的统计思想,由于β1+β2=1.78-0.08<1,所以中国的经济确实是长期收敛于其潜在产出值,同时由误差修正模型可知经济的短期波动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受短期内前一期以及大前期国民生产总值波动的影响,一部分是受偏离长期均衡的影响。之前分析过,短期内受到前一期以及大前期国民生产总值波动的影响会在长期收敛与潜在产出值,根据回归结果可知,短期内偏离长期均衡的影响长期内也会收敛与长期增长趋势,收敛力度为1.23,即当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将以1.23的调整力度将非均衡状态拉回到均衡状态。因此,经济短期波动与长期收敛趋势计量模型说明短期内经济受到前一期以及大前期国民生产总值波动以及偏离长期均衡的影响而产生波动,但在长期经济即会收敛于潜在产出值,也会以1.23的调整力度收敛于其长期增长趋势。因此中国经济确实是围绕着一条确定的趋势路径发生波动的。

综上所述,中国经济波动的长期增长趋势计量模型基于纳尔逊和普罗瑟的统计思想证明了中国经济确实是在长期围绕着其潜在产出值上下波动的,并且最终会收敛于其潜在产出值。同时中国经济波动的短期波动以及长期收敛趋势计量模型基于坎贝尔和曼昆的统计思想则证明中国经济在短期内受到前一期以及大前期国民生产总值波动的影响而波动,同时又受到偏离长期均衡的影响而波动,但在长期经济既会收敛于其潜在产出值,也会以1.23的调整力度收敛于长期增长趋势。因此两个计量模型说明中国经济确实是围绕着一条确定的趋势路径发生波动的。

所以,研究经济波动的宏观经济理论中的真实经济周期理论以及传统的凯恩斯主义模型的自然基本假设―产出是围绕一条确定的趋势路径发生波动,在中国的现实经济社会中是成立的,从而在这条基本假设成立的条件下排除其它假设不成立的可能性(不在本文的研究范围内),宏观经济理论中的真实经济周期理论以及传统的凯恩斯主义模型对于研究中国的现实经济社会是适用的。

参考文献:

1.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及实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李子奈,潘文卿.计量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戴维•罗默.高级宏观经济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

上一篇:国民收入范文 下一篇:开关稳压电源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