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范文

时间:2023-03-04 13:03:10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范文第1篇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是从事外贸工作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也是物流与经管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但由于该课程较为深奥,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具有一定难度,对于操作流程的掌握还不够精准,使得学生对于国际贸易的学习存在很多困难,在实际教学中会发现很多学生只会背诵概念与操作流程,却不会实际操作,针对这些问题,就需要不断进行研究,让学生在懂得基础知识的同时具备实际操作能力。

一、《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体系不合理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是一门对实践要求较高的课程,在学生懂得国际商法与熟悉商务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懂得国际贸易的具体操作方法与技能,了解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国际商法。但现阶段我国很多院校在经管专业与物流专业的教学大纲中规定,只开设大学英语和经济法等基础课程,《国家贸易理论》与《国际商法》等却未被列入教学大纲基础课程范围,这样一来,就使学生的商务基础知识出现不牢固的情况。

(二)教学模式落后

尽管我国教育已经实行新课程标准,但有很多学校在教学上依然采用原来的教学模式,依然将知识作为教学根本,忽略了在教学中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过分强调学习知识对于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与价值,不断向学生灌输知识,不顾所教知识是否符合学生学习需要,更未考虑就业单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此外,在教学计划上不断缩短课时,减少对理论知识的深化,在教学中不注重实践教学都是国际贸易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三)教学内容落后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知识点多、信息含量大、更新速度快,教师在教学时总是局限于现有教材,最新国际贸易理论和国家对外经济贸易方针政策却不能及时传达给学生,使得学生对最新知识了解较少,陈旧知识已经不适用于现代国际贸易发展。为国家培养优秀国际贸易人才是所有经管专业与物流专业教师的共同愿望,但由于学校条件的限制使得教师难以进修与实际操作进出口业务,这样就使《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的实践教学难以实现,使得学生所学知识与社会发展严重脱节。

二、改革《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

现阶段存在于《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的问题较多,就应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在教学中转变教学培养目标,实行新型教学计划,在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增添模式实验室,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不断增添硬件教学设施,从而达到为社会培养人才的目的。

(一)改革教学计划,强化基础知识学习

很多院校在教学计划中通常注重教授国内贸易,忽视国际贸易,但现代社会是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时代,我国又是全球制造业的中心,如果物流专业和经管专业学生只了解国内贸易,不清晰国际贸易,就会使学生缺乏国际贸易专业技能。这就需要各大院校改革教学计划,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商务英语、国际商法等方面的教学,强化学生对国际商务基础知识的学习。

(二)运用现代化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落后是很多院校都存在的问题,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需要学生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商务谈判技能,但由于教学方式较为落后就使学生难以学到这些知识,难以感受最真实的商务谈判氛围,这就需要学校引进多媒体教学设备,采用最新教学案例让学生理解教学重难点,准确把握教材知识点,以提升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多媒体教学能对学生视觉、听觉产生刺激,这种既能讲解又能演示的教学手段,更利于学生掌握教学内容。

(三)组建教学实验室,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在国际贸易教学中组建教学实验室,是重视实务教学的表现,它能够提升学生实践能力,这也是除应用多媒体与案例教学之外,又一种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方法,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实验室应是具备多功能、综合性较强的实验室,这也是根据国际贸易的特点而设定的,这样会让学生在大量案例与操作指南中学会评析,并通过大量实践训练让学生了解国际贸易的交易过程与操作技能。

(四)加强与用人企业联系,培养实用型人才

由于《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对于实践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学校要特别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除以上方法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以外,学校还应与用人单位建立良好关系,开展校外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企业学习知识或聘请企业国际贸易人员到学校中亲自指导学生进行实践,真正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三、结论

综上所述,从以上研究得知,我国的《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依然存在不少问题,教学内容与实际需要相脱轨是最严重的问题,没有根据实践而开始的教学是毫无用处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根据教学大纲进行教学的同时,走出教材,理论知识学习作为教学基础,将实验室教学、到企业学习作为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方法,不断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教学计划;模拟实验室

【Abstract】Practice is a professional international trade logistics, business English will repair class, a student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one must have professional skills. The course esoteric, the operation extremely difficult, the existing mode of teaching to focus only on the teaching of knowledge, ignoring the practical skills training. Therefore, according to hospital status and experimental students, faculty situation,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Trade Practice" problems in teaching, teaching plans to reform, strengthen basic course of study, the use of modern teaching methods and means, and many other reforms.

【Key words】Teaching; teaching; teaching plans; Simulation Laboratory

【中图分类号】G648.4【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0)12-0005-02

投资、出口、消费是拉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三驾马车,截至2009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为22072.7亿美元。中国在出口规模上超过德国跃居全球第一,外贸对GDP贡献超过百分之三十。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是学生毕业后从事外贸工作必备的技能,是物流、经管专业学生在校必须掌握的课程之一。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深奥难懂,操作流程难于掌握。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往往只会记住一整套概念,整套进出口贸易操作流程,但在具体操作中,不能很好地将理论与实验结合起来。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进一步加强高等职业学院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教学,使理论教学更贴近实际工作,更加注重实践教学,要从各方面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目前《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体系不合理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必须在懂得国际商法、熟悉商务英语的基础上,通过学习才能掌握国际贸易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技能,熟悉相关法规和案例。目前,我院物流专业、经管专业的教学大纲中基础课只开设大学英语和经济法,而没有开设《国际贸易理论》、《商务英语》、《国际商法》等基础理论,造成学生商务基础知识不牢固。

二、教学模式落后

现行的教学模式不是以人为本,而是以知识为本;过分注重课程的知识传承价值强调该课程对于学生身心发展和适应终身学习的价值,主要立足于向学生灌输一定的知识量,而并没有考虑到就业单位的需求和学生的接受程度。而且,由于与传统本科的教学模式趋近,教学计划只是简单地将课时缩短,减少理论知识深度,弱化实践教学环节。

三、教学内容难以与时俱进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知识点多信息大、更新快,教学过程中局限于讲授,往往不能在有限的课时内向学生介绍最新国际贸易理论和我国对外经济贸易方针政策。以期培养出符合新世纪需要的优秀外贸人才,而且目前我院教师很少有机会参与或进行进出口业务的实际操作,最终导致《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实践教学很难与时俱进,存在与社会脱节的现象。

四、学生基础知识差,教学效果差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综合性的专业课程,在教学中涉及外贸函电、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商务谈判、外贸英语对话等各专业主干课程的内容。由于我院学生基础知识差,英语水平的参差不齐,模拟实训无法在全英语环境下进行,教学效果差。

五、深化改革完善我院《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

目前,根据我院学生实际情况,《国际贸易实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采取修改专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增加模拟实验室投入等措施,为《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创造硬件和软件条件,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1、改革教学计划,加强基础课程学习。

我院物流专业、经管专业的教学计划过分依赖国内贸易,弱化国际贸易,然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更一步深化,我国全球制造业中心的确立,国际贸易是物流专业、经管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之一。因此,我院的教学计划必须加强商务英语、国际商法、国际市场营销 、国际商务谈判的教学。

2、采用现代教学方法与手段。

我院目前的教学手段比较落后,主要采用的是“粉笔+黑板”式的教学模式。然而国际贸易实务的国际标准化操作模型和英语谈判环境又决定了传统教育方法很难适应现代学生的要求。目前比较好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为案例教学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案例教学法主要为采用案例为切入点实施教学,通过案例分析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教材的理论知识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能改变枯燥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能使理论与实际有效地结合起。在学生学过相关的知识点后,教师可以选择综合性的案例进行案例教学,这种案例能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教会其实际操作的技能,体现出理论联系实际的意义。采用多媒体教学,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中有些内容关靠粉笔和黑板是讲不好的。为了让学生对这门课有一个更好的掌握和直观理解,利用“国际贸易实务”的课件和录像带,穿插在授课过程中放映,这对某些章节的理解起到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如在讲到有关外贸运输中的运输工具时,象集装箱的种类,各种装卸设备等,学生平时不太容易见到,很难让他们产生印象,教学效果不太理想,而通过多媒体方式来讲课,又有演示又有解说,学生很快就明白和掌握了这一章的内容。

3、建立模拟实验室,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建立专业实验室,重视实务模拟作用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除了在理论课中采用的案例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手段外,还可以建立仿真模拟实验室。国际贸易实务模拟实验室是一个多功能的、综合性的实验室,这是由国际贸易专业自身的特点(所涉及的部门和环节较多,如银行、海关、运输公司、保险公司等,而每一环节有其特定的程序)所决定。学生在此模拟实验室内,掌握具体的业务操作技能,以交易的基本过程为主线,以具体的出口商品交易为背景,针对业务函电的草拟,商品价格核算,交易条件磋商、买卖合同签订、信用证审核与修改、出口货物订舱、报验、通关、投保,以及贸易单据制作及审核等主要的业务板块,通过生动的案例、详尽的操作指南、案例评析和具体的图表实例以及大量的操作练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在连贯的案例分析中了解和掌握交易基本程序和主要操作技能的有效途径。

4、改革考核办法,加强职业资格证的取得。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考核应该偏重于学生实践技能的实际掌握,不可流于固定模式,甚至形式化。除可采取在实训或课程结束时,任课教师单独设立实训项目考核方法外,更可积极实行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办法。在教学中,可以把与《国际贸易实务 》课程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外贸单证员证、报关员证、跟单员证等)的取得纳入考核。这一方法既强化了学生的从业技能,又能引导教学过程,规范实践和操作,而且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就业,真正实现了课程的考核目标。

5、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国际商务实用型人才。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实践技能培养方法应力求多元化。除校内正常的教学、实训活动外,还应从整体上为学生策划整个实践教学环节,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综合性、创造性比较强的实践环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其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训练的技能融会贯通,综合地运用到实践中去,能为学生和外贸企业架起一座共同发展的桥梁。一方面 ,学生精力充沛,校外实习基地能给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场所,另一方面,学生的到来给外贸企业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同时外贸企业也能从中发现和选拔人才,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是搞好国际贸易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关键。总之,我院《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实践教学,必须紧扣大纲、突破教材,以理论知识教学为基础、实验室模拟为手段、职业资格证取得为考核、校外实习基地实训为方法,并且与时俱进地大胆探索,改革教学方式,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国际商务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波、颜凌芳,《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实践实训教学与职业资格考试对接的研究 》、《企业家天地 》,2008年第2期

2、陶莉,《举例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的运用》、《商场现代化》, 2008年4月(上旬刊)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范文第3篇

【关键词】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教学改革 课程 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11-0037-02

【Abstract】Since the deepening of teaching reform, the content of the curriculum-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continues to be enriched, but there still exist som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such as emphasizing on theory while ignoring practice, the lack of innovative methods and means on teaching, and the traditional assessment methods can not meet the special requirements of the curriculum, and so on. This paper presents suggestions which can organize courses reasonability, improve teachers’ quality, reform teaching methods, use advanced teaching means, and build a more effective evaluation system.

【Key words】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Teaching reform Curriculum Suggestion

一、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简介及开设的必要性

1.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简介

作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一门主要课程,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既介绍了国际贸易的理论知识,又介绍了国际贸易实务的知识,涉及知识面较广,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时效性等特点。通过对这门课程的讲授,教师主要要让学生们在理论上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和当代国际贸易的发展现状,国际贸易理论、政策和世界贸易组织等方面的知识,在实务上则要求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实务操作机理,领会相关知识、理论和技法,掌握《公约》、Incoterms2000、UCP600、ISP98等常用国际公约和惯例,分析和处理在进行国际贸易过程中出现的现实问题,熟悉国际贸易业务的具体流程和操作。

2.开设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的必要性

在现实的国际贸易过程中,由于进行交易的双方属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因此,相比起国内贸易,国际贸易活动更为复杂、困难,风险性、操作性和实践性极强。这就要求从事国际贸易实际工作的人员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要具备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对相关人员的知识结构、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致力于培养从事国际贸易业务的应用型人才,这些人才既应是对外经济贸易人才,也应是外向型企业直接从事国际间经营的高级管理人才,因此该专业在对应用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需要注意智育与德育并重、理论与实践并重、传授知识与培养素质能力并重。随着我国全面开放对外贸易经营权的脚步,对外贸人才的需求量急剧攀升,这样一来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的开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各院校教学改革工作的持续推进,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在建设上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上有了很大的改进,但还是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过度依赖教材

在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过程中,过分重视理论教学,而实践教学不足是一个普遍现象。由于编写教材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很多新贸易政策的出台和新贸易理论的出现往往需要一至两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作为教学内容被纳入教材,这就使得教材很难充分体现出国际贸易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实践性和时效性特点,因此如果教师在讲授课程时仅仅依靠教材,那么由此而形成的课程结构就很难适应发展的需要,往往会出现与实践脱节的情况。与此同时,目前市面上的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材为了追求学科知识体系的逻辑严密性,大多过于偏重理论知识点的介绍,而忽视了实务的操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结构。

2.教学方法和手段缺乏创新

很多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讲授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不愿进行教学方法上的创新,仍然以传统方式传授教材中的知识点,学生只是听课、记笔记,难以与老师传授的知识产生共鸣,“一言堂”的现象依旧普遍。教学方式的单调乏味导致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缺失,学生不愿也很难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此外,多媒体虽然已出现在很多高校的教学过程中,然而多媒体的引入往往成了黑板的替代品,并未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同时由于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这门课程对操作性的要求较高,许多教师以幻灯片等方式进行口头讲授,而不给学生以上机模拟进行实际操作的机会,学生很难真正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因此在现实中,很多学生只对一些国际贸易实务中的条款和知识有书面上的理解,却不能将他们融会贯通到实践中去,在校学习期间并没有提高其外贸的实际能力,学习的过程中由于方法的不合理变成了一种时间的浪费。

3.应用传统的考核方式

由于国际贸易理论与实践这门课程对实际的操作能力要求较高,这就使传统的考核方式不能适应这门课程的特殊要求。然而目前大多高校仍以传统的考核方式对这门课程进行考核,即由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实际授课内容命题,由学校集中安排印刷并笔试,之后由教师批卷评分,这种表面公平合理的考核办法在事实上却很难反映出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学习情况,特别对于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这一课程,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只能体现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的短期记忆能力,却无法测评出学生的运用能力和基本技能,因此,传统的考核方式很难培养出国际经济与贸易类的优秀应用性人才。

4.缺乏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

由于这门课程强烈的实践性特点,就要求教授这门课程的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良好的操作能力,但在现实中,大多讲授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高校教师是毕业留校生或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这些青年教师虽然理论知识扎实,但却往往存在直接接触和从事对外贸易工作的经验严重不足的情况。正是由于这种经验的缺乏,导致了他们对于课程中实践的内容难于掌握,在讲授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时不得不偏向理论而忽略实践。这一点在国际贸易实务中出现的各种单证问题的讲解上表现明显,如果讲授教师没有见过或实际操作过,也就无法向学生讲授清楚这些单证究竟要如何填写和制作。这种从理论到理论的教学方法,难以培养出符合我国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虽然目前不少学校采取高薪聘请有实践经验的海归教授或是外贸从业人员给学生授课,然而由于时间有限,效果并不显著。

三、对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1.克服对教材的依赖

教师们必须要调整教学计划来突出其培养目标,以保证在学生理论功底扎实的基础下加大实践教学量,提高其在整个课程安排中的比例。在课程结构上可以具体表现为在讲授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各项条款和相关内容时可以穿插一些案例以加深学生在知识点方面的理解,并在课堂上增加学生自己分析和讨论的时间;讲授国际法规和惯例时,增加学生的自学时间,如可以在授课前先发给学生一些常用的国际法规和惯例,然后课上结合案例对这些法规和惯例中的条款进行深入地讲解,以帮助学生加强理解这些知识点;讲授国际贸易单证实务时,教师除对相应单证填写进行讲解之外,还应该安排大量时间进行如仿真模拟操作和校外实训基地等形式的实践教学。

2.加强对教师实践经验的培养

加强对教师实践经验的培养,以改善其实践经验缺乏的问题,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第一,选派教师外出进修或到企业进行实践工作。通过进修,教师可以与其他院校的教师进行交流教学经验,探讨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方面的改革内容,在交流中获取前沿的学科知识、吸取最新的专业信息及优秀的教学方法。同时,学校也可以与企业进行多样化合作,与企业协商选派本校教师从事合作企业内部适合的工作岗位,这样一来,教师就能将所学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充分结合,获得学习和增加实践经验的机会。第二,倡导教师参与实训室、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实训室训练虽然仅是一种模拟操作方式,但由于其最为靠近现实外贸操作,所以教师若能积极参与这种到场景学习模式的建设过程中,对其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增加有很大的益处。此外,虽然实训基地设立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方便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但若教师能够通过与企业专业人员一起配合,有效完成对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工作,那么其过程中反馈的信息对教师个人实践经验的积累十分有利。

3.加强案例教学的应用比例

在教学中,应结合教材内容增加案例教学的比重。通过案例教学,可以把部分生活中发生的实际情况引入课堂,教师和学生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可以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改善和提高教学效果。不过要充分发挥其作用,还需注意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案例要客观真实并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师生互动过程的动态性、并及时进行概括总结等。

4.建设网络学习平台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及网络学习平台改变了原来单调乏味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空间得到扩大,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因此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任课教师也应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对该科目的授课进行改善,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尽量增加课程信息量。通过多媒体工具的运用使教学内容更具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同时还应积极探索利用网络资源,构建网络学习平台,在该平台上教学课件、习题、关于学科的最新信息以及相关资讯的链接等,令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其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

5.建立更有效的考核体系

在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这一课程的考核过程中,应重点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即现实操作能力的考核,以保证对学生学习成果和教师授课效果进行客观且公正的检验。可采取合理编写考核大纲,增加实践内容命题及采取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考评方式的方法。在编写考核大纲时,教师应充分说明本课程的命题方式,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同时命题过程中也应增加一些应用型命题,力求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并采用笔试(闭卷或开卷)、上机操作、场景模拟、专题调研和校外实习等多种考核方式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考核。

6.加强与企业合作,建立实训基地。

校方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建立一些校外实训基地,可以拓宽学生视野,更好地培养其动手能力。建成校外实习基地后,任课教师应与企业相关外贸工作人员合作编写实习计划和实习方案,并依照协议安排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参观和实习,增加学生接触实践的机会,并组织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到学校向学生授课。这种方式既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有一个直观的感性认识,还可以从中学到一些实际操作程序。

7.加强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提高其个人素质。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需要向社会提供涉外工作人员,因此熟练地掌握外语(一般为英语)也成为了一位合格的优秀的外贸工作人员的必备素质。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这门课程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及实务操作规则也一般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因此双语教育能够令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点的含义,更好地对知识融会贯通。同时,双语教学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使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与英语这两门课程起到交叉互助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芳、付桂红.普通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优化与改革[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1):15~16

2 张军.构建应用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管理科学文摘,2008(8):100~101

3 李炳林.中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设置与实践性教学之比较[J].当代经济,2007(6):128~129

4 屈海群.关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初探[J].高校论坛,2007(2):54~55

5 陈宏付.应用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及对策[J].科学大众,2006(7):19~20

6 寻舸.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的研究[J].中国林业教育,2005(3):10~12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

一、序论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是我国高等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课程既涉及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法律与惯例、国际金融、货物运输与保险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又涉及到许多进出口业务,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需要根据不同的章节内容更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取得一定的教学与实践成果。

二、《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与实训课程基本脱节

国际贸易理论课的教学与实训课程基本脱节,造成了理论课上只讲理论,不讲理论在实际中的运用,而专业实践课却只讲如何做,不与相关理论联系的局面。例如,《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中较多强调理论阐述,无单证操作等实例,无案例分析等资料,学生学习只能死背条文内容,不懂单证如何缮制,不会运用理论分析判断案例材料的当事人的责任关系,更提不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以及风险防范的措施。在实训中,又只强调各种外贸函电的写作、各种单证缮制与审核,对其依据的理论缺乏应有的讲解,往往使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2.教学方法单一,以理论教学为主,形式缺乏开放性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教学往往以理论为中心,注重强调各个知识点,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互动教学应用不足。作为课程主体的学生参与较少,大部分学生仍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只是知识的“接受器”、“存储器”,对实践过程的介入较少,即使其中穿插案例,但由于时效性较弱,也仅限于学生被动的听讲和记录,缺少积极的参与过程和互动过程,学生被动学习,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考试内容片面,考核方法单一

在考核中强调学生的基本素质形成和职业能力培养,虽然在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强调理论和实践的完全贯通。但在《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考试中对技能、能力的考核比重仅占考试内容的一小部分,考试方式仍以笔试为主,侧重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缺少对职业技能与能力考核。考试方式大多习惯于笔试中的闭卷笔试方式,而对于开卷、半开卷半闭卷、口试、操作考试、演示考试及笔试与面试相结合等考试形式采用较少。

三、采取的主要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是学生在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个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能根据情景引发,设计情景引出问题,再让学生明确探究的任务和目标。这样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例如,在第二章的贸易术语中,教师可由开篇案例开始,让学生了解了案例后产生兴趣,带着兴趣与好奇参与教学活动,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主要角色是创造一个有利于学习的氛围,负责引导、记录和组织学生的讨论,也可以参与学生的讨论。案例教学法主要运用于贸易术语、谈判磋商等章节,通过案例实施启发诱导,让学生对课本知识进行总结、推理、概括并当得出结论应用到实践问题中来,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利用多媒体技术,增强课堂效果

教师可以凭借PPT、多媒体教案等辅助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具有互动性、直观性、时效性等特点,教师、学生可资源共享,沟通方便快捷。学生觉得这种学习方式生动有趣,即新颖又有挑战性,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也十分积极主动,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例如,讲到集装箱运输时,关于集装箱的种类及规格一般都是以语言来描述的,老师1、2、3……讲集装箱运输的优点,学生们没有见过集装箱,所以听起来难免乏味。通过多媒体,我们可以从互联网上下载了各种集装箱的图片,还把在世界各地载有集装箱的海运船只、汽车、火车的照片放在课件里,展示给学生们。以往枯燥的一节教学内容,变成了教学中的亮点,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提高了,并能总结出集装箱运输的几大优点。同时多媒体的教学方式拉近了学生和教师的距离,学生随时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可以迅速得到满意的解答。我们将多媒体教学方式应用于《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的教学,突出了国贸课的专业特点,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

3.建立开放式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死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因此,教学过程中应积极邀请外贸工作者来与学生互动,并带领学生利用假期时间身临其境到外贸公司进行考察实习,变封闭式的教学模式为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一个动态的环境中了解贸易过程,参与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知识。

4.采用理论+实践+报告的考核模式

注重学生平时的积累和学习,改变临时抱佛脚的应试模式。具体来说,学生成绩主要由三部分组成:首先,是理论考试成绩;其次,是在实训过程中对相关任务的完成情况;最后,是在平时的案例分析和情景模拟中的参与程度。通过对于平时表现的强化,让学生真正通过学习能够掌握外贸的基本知识和习惯做法。

四、结论

作为一名《国际贸易实务》课教师,我们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转变方法,不断尝试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争取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外贸人才。

参考文献:

[1]肖武玲.案例教学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的应用.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

[2]宁国强.国际贸易实务与实训课程考核新探.辽宁高职学报,2008,(3).

[3]王海欧.互动教学法在国际贸易教学中的探索.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

[4]张风珍.浅谈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定位.辽宁高职学报,2004,(4).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范文第5篇

关键词:国际贸易;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5.079

1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简介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是经济类、管理类专业的专业课程,是国际贸易、工商企业管理、会计、市场营销等专业的必考课。同时,它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涉及国际贸易理论与对策、国际贸易法律与惯例、国际运输与保险等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学好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对于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这门课程的特点在于,它既有很深的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这就要求学生既要掌握国际贸易的理论知识,又要有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既要能分析国际贸易形势,又要能进行实际业务操作。

只有了解了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这门课程的这些特点,学生才能在学习、考试、工作中获得良好的成绩。但学生往往容易忽视这些特点,从而使得自己在学习、考试、工作中出现一些问题,进而收获甚微。

2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2.1学生重实践、轻理论

如前所述,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这门课程的特点在于既要求学生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在课程的安排上,先从古典贸易理论入手,发展到现代贸易理论,最后以实务部分结束。但在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的学习中,大部分学生更感兴趣实务部分,对于理论部分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往往是一知半解,不求甚解。上课前,不提前预习;课堂上老师的讲解,不认真听讲;下课后,老师布置的作业,敷衍了事。最后结果导致考试时,理论基础薄弱,对于实务的分析显得单薄。

2.2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弱

大学教师经过多年的理论知识学习,本身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十分扎实,又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将理论知识运用得得心应手。尤其是教师一般会研究某个领域中的某个方向,因此,对于自己所熟悉的领域,教师的理论素养都十分扎实。对于实务部分的学习,多数教师也是从书本知识开始的,通过多看不同教材,比较不同教材的差异,总结出系统的实务知识。所以,多数教师的教学知识都来自于书本学习,来自于企业的很少。即使有时教师做和企业相关的课题,这个课题的最终运用也很少再回到企业。因此,教师缺乏和企业的有效沟通,也缺乏对于企业实际操作中具体问题的认识。

2.3学生的实际操作课少

大学学生上课,以教师讲授为主,实际动手的操作课比较少。各个高校的实验室建设良莠不齐,试验基地建设也鱼龙混杂。大学生每学期的课程,都在六七门左右,每个学期一共十七八周,每门课程都要先讲授理论部分,才能安排实践课程,所以,能分给实践课的时间本身就有限。再加上大学本身的实验室、试验基地数量有限,通归到最后学生实际能享受到的实践课就是有限的。大学最后半年的毕业实习,也多流于形式。多数学生自己寻找实习单位,多数只是为了应付毕业实习报告,实际并未真正用心实习。本科毕业论文也多数以网上查找资料为主,实际动手操作几乎没有。

2.4教师讲授和学生学习形式单一

大学课程一般以教师课堂v授、案例分析、学生讨论为主,其它形式运用得较少。学生学习时,也多数是以课堂听讲、分析案例、和同学讨论为主,其它形式运用得也较少。这种形式相对单一,不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容易使得学生只学会书本知识,不懂得如何运用,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

2.5教师、学生心浮气躁、急于求成

受快餐文化的影响,教师、学生都心浮气躁、急于求成。教师理论知识扎实,但教师有评职称的压力,定期、申请课题,教师需要耗费很多时间和精力,使得教师忙不顾暇。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也只浮于表面,从高中的紧张学习中解放出来,学生更想释放自己的自由,对于课程的学习只求能够拿来应付考试,不求能够深入理解。这种想法,使得多数学生心浮气躁,对于课程知识的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拿个文凭,不求真正学得知识。

3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实践的建议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是一门既有理论知识学习,又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性的课程,这就要求学生既要深入学习理论知识,又要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的操作

中,缺一不可。只有深入掌握理论知识,才能融会贯

通,指导实践操作。要想做好实践操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3.1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

理论知识是前人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适用范围很广的,有效地指导相关实践的思想。学好理论知识是学生做好实践操作的前提,只有学好理论知识,才能正确地进行实践操作,才能事半功倍。基于前面所述,大部分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比较淡薄,教师应加强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认识,通过多种形式引起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学好理论知识。

3.2完善教师培训体系

高校教师多数是从高校中培养出来的,对于理论知识的把握十分牢固,但是跟企业接触的机会比较少,导致教师自身对于实际的操作过程,也显得陌生。高校应多提供企业实习机会,让教师带领学生去企业进行实际操作。每隔几年,教师应去企业实习一段时间。高校之间可以建立相互交流机制。教师自己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多接触企业。

3.3加强学生实践操作训练

学生每学期需要实践操作的课程比较多,高校的实验室、实验基地比较有限,再加上学生还要保证一定课时的理论知识学习,所以,学生能够用于实践操作的课时就比较有限。怎样在有限的课时中,有效率地进行实践操作,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首先,学好理论知识。如前所述,理论知识是进行实践操作的前提。学生前期将理论知识学得越扎实,后期进行实践操作课时,就越有效率。其次,学生相互之间可以模拟一些实际场景,进行实践训练。第三,教师可以多进行几次课下实践训练。

3.4教师、学生多种形式互动

教学相长,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可以多样化。现在的网络、软件十分普遍,教师和学生除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外,可以多采取现在比较流行的形式,这样,教师学到新技能,学生学到新知识。微课、翻转课堂等新形式,教师都可以进行尝试。这些新形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习效率也事半功倍。

3.5教师、学生沉淀知识

社会日新月异,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知识更新速度也越来越快。教师、学生生活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中,难免要受影响、心浮气躁、急于求成。大家都接受快餐文化,短时间学习,短时间见效,短时间转入下一学习过程,没有了沉淀的过程。作为教师、学生,应该转变思想,静下心来,制定一个长期计划,不能投机取巧。知识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

参考文献

[1]王瑞荣,魏艳秋,覃琴.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创新能力培养调查报告――以浙江省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分析为例[J].商场现代化,2016,(25).

[2]胡军伟.基于国际贸易课程教学实践的探析――评《国际贸易实务教程》[J].中国教育学刊,2016,(8).

[3]黄燕燕.“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国际贸易术语章节的教学设计[J].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

[4]徐惟.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及改革思路[J].对外经贸,2013,(8).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范文第6篇

关键词: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2-0144-01

一、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已经成为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商务英语专业、金融管理与实务等经管类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本课程分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贸易实务两大部分,理论部分主要包括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国际贸易的政策与措施,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等内容;实务部分主要包括交易磋商与合同签订、商品的品名、品质、数量、包装、价格和贸易术语、货物的运输与保险、货款的结算、商检、索赔、不可抗力与仲裁等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大多数非国贸专业的学生并不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二、《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教学内容陈旧且不能针对不同专业重新整合

目前大多数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材的内容跟不上国际贸易的发展变化。随着国际经济发展及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国际贸易中的服务贸易及国际投资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日益上升,国际电子商务的发展也对国际贸易产生了深远影响。但现行教材中对这些内容的阐述甚少,很多教师也只是照本宣科,并没有将新的内容在课堂上予以补充。

更为严重的是,有些教师教授不同专业的《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却仅使用同一本教材,同样的教案。并没有注重不同专业课程内容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导致很多学生不知道这门课和自己的专业有什么关系,从而失去了学习兴趣。

2.以教师讲授为主互动性不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为辅的现象仍普遍存在,即便有互动,也仅仅是简单的问答形式。教师的教学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学习的境地,无法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学生则容易表现出厌学、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课的现象。

3.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可是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由于没有外贸企业的工作经历,不熟悉外贸业务流程,因此并不能很好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设计相应的实践教学内容,这就导致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缺失。

4.考核方式单一无法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目前该课程的考核主要以闭卷考试为主,并结合学生的出勤及课堂问答等平时成绩给出最后的总评成绩。闭卷考试内容缺乏新意,大多数题型只能考核学生的理解记忆能力,不能综合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对本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如何才能规避以上教学弊端,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呢?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点教改心得:

1.及时补充新的教学内容且注意不同专业教学内容的调整

世界经济贸易形势不断发展变化,新的国际贸易惯例、政策、措施也不断出台,而这些新的内容往往要滞后一段时间才能在教材上有所体现,所以在教学中除了要经常更换最新修订或编写的教材外,还要及时的将没有纳入教材的新内容在课堂教学中予以补充,以做到与时俱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要潜移默化的让学生认识到该课程与其所学专业的关系,还要针对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相关专业课与本课程的关系,调整授课内容及学时分配。对于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可适当增加国际贸易政策与措施部分的学时,让其意识到国家颁布的不同国际贸易政策及措施会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产生怎样的影响;对于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则要侧重国际贸易实务部分的讲授,因为交易磋商与合同签订、国际贸易术语等内容与该专业商务英语函电等专业课程密切相关。对于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学生,在国际货款的结算部分则要多分配学时。

2.多种教学方法结合使用,加强同学生的沟通与互动

改变以往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国际贸易理论部分的教学要结合国际贸易环境及当前国际贸易重大事件开展案例分析、小组讨论、专题研究等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比如在讲到国际贸易措施中的反倾销措施时,可以引入中国光伏产品遭欧盟反倾销调查的案例来分析;在讲到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部分,可以提出小组讨论题目:希腊债务危机对欧盟乃至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影响,鼓励同学们课下搜集资料,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专题讨论,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部分,可以采用情景模拟教学,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建立自己的公司,模拟交易磋商与合同签订等活动,在实操演练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另外教师还要积极利用学校提供的网络教学平台,将课程教案、课件、习题等教学资料到课程网站上,方便学生课下复习。同时还可以教学案例资料,课下先由同学们进行阅读与思考,课上组织小组讨论或专题研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也可以在网站留言,询问自己不懂的问题或者和老师就课上的专题讨论进行课下更深入的交流,这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课下互动平台。

3.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学校应按期选派任课教师到外贸企业挂职锻炼,提高教师的实践经验。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更好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好的设计实践教学模块,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建立国际贸易模拟操作实训室,安装国际贸易操作软件,由于非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本课程的学时分配并不多,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掌握情况,选择重点模块进行模拟操作实训。

4.改革考核方式

除了通过闭卷考试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外,应该把重点放在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的考核上,加大平时过程考核的力度。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我重点观察并记录学生在以下方面的表现:第一是小组讨论中发言的次数与质量;第二是课堂案例分析与专题讨论中能否认真研读老师课前布置的案例并且积极参与课堂交流;第三是在实训室运用国际贸易软件进行模拟操作时的综合表现;第四是考勤和作业完成情况。只有将过程考核的比重加大才能改变学生考前突击复习,考完就忘的弊端。

四、小结

随着不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及国际贸易的发展变迁,非国贸专业的《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课堂教学内容与方法仍需不断调整与完善。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积极探索更适合不同专业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张益明,地方应用型高校国际贸易理论课程教学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

[2]高利波,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等职业教育,2010,(5)。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微课教学法 课程设计 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11.046

1 微课教学及其优势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①

微课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小型化,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视频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微课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视觉体验感。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微课教学的理论教学主要以视频为主要载体来展现教师的技能操作细节,教师不需要反复讲解和操作,学生也能快速掌握技能,效果比现场教学好。②通过微课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让学生更快地参与到理论和实践学习中去,提高学生的实践的能力。同时教师在微课教学中要注意确保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地位,还要突出教学内容,内容贴近学生实践等原则。才能在此基础上运用微课教学来做到教学相长。③

2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大部分学生认为只要将理论知识学好就可以,很多学生没有学习的主动性。“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要求教学与实训课程相互配合,从而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但是由于实训机会的缺乏,大部分只能有寥寥的几次实训机会,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理论储备足够,但是专业技能匮乏。

(2)目前的高等教育考核方式我弧6杂谝幻趴纬汤此担往往一次简单的考试就完成了考核,但是对于对实践能力要求严格的“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来说,单纯的笔试考试无法全面的完成对学生能力的考核,因为实务部分的教学更多应该考查的是学生对实际贸易问题及相关贸易流程的理解和掌握。所以笔试考试忽视了学生解决和操作实际业务的能力,不能够全方位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

(3)缺少专职教师。部分教师缺乏外贸实践经验。“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熟练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同时更加看重的是教师对于国际贸易买卖相关业务流程的实战经验和熟练程度。而目前的状况是部分专业教师缺乏外贸实践,与实际的外贸业务脱节,不利于实践课内容的讲授。

3 微课教学在“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中的设计与应用

3.1 设计策略

3.1.1 建立教师的电子档案

建立理论授课教师和实训教师的电子档案,为学生的选课建立起直观的感念,为学生的电子选课系统铺设基础,使学生的网上选课成为可能。把自己专项所需要的学生和这方面特别有天赋的学生通过双向选择先选到自己所担任的专项课内,然后通过网上课程报名系统进行选课编班。每班最少20人,最多不超过40人,每次对相应的班级开设7个项目的课程,如果班级选择某一项目的学生比较多的时候,老师采取考核的方式择优录取,其它同学进行调配的方式进行。④

3.1.2 微课时间安排

(1)学生课前预习。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应当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详细地划分出每个章节要涉及到的微课知识点,提前制作好完整的微课视频,并且搭配设计好的课后作业以及讨论题目,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微课的加入一方面使得学生的课前预习不再是看课本的文字知识,而是将枯燥的知识点转化为了动态的视频,好像教师在提前对学生做辅导。再加上教师设计的作业及讨论题目让学生可以带着问题来进行预习,把被动学习变成了主动学习。另一方面,学生可以选择在一个轻松自在的环境下观看微课视频,这样减少了课堂面对面的紧张情绪,缓解了学生的拘谨气氛,使得学习效率有一定提高。

(2)学生课后微课作业。在课程中教师可以设计几次微课的活动课程,对某个教学环节或者比较重要的知识点进行设计,让学生以团队合作的方式来制作微课视频。这样的设计让学生能够真实地参与到对实务环节的理解中,同时学生需要动用很多科技的手段来辅助视频的拍摄以及后期制作,让学生把多项综合技能运用在了课堂上,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这样学生的积极性能够被调动起来,同时团队合作能够增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激发团队合作的热情。在视频制作完成之后,会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上台展示,其他小组成员及老师可以对微课的内容及设计进行点评。这样的师生互动讨论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点,同时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3.2 教学实践

3.2.1 设立实施方案

教师选择课本国际货物买卖的一般流程这一章节为例,开展关于微课课堂教学实践的实证研究。

3.2.2 具体实施过程

班级学生以3~4人为一组分成若干学习互动小组。教师已经制作了完整的微课内容,并且上传至实验网络教学平台。

(1)课程前微课内容:在这个教学单元中,教师制作了2个微课内容包括交易前的准备知识点的介绍以及交易磋商的四个环节的操作方法。每个微课的时间都在5分钟左右。

(2)课内教学的开展:因为课前学生已经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下对这部分微课内容进行了提前预习,所以在课堂上学生可以直接进行交易磋商的模拟训练。学生通过对进口商和出口商的角色分配,选择一件产品进行模拟磋商完成询盘、发盘、还盘和接受这四个环节并且签订买卖合同。

(3)课程交流活动: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对大家在模拟磋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点评,确保每个学生都清楚地掌握了知识点。

(4)课后总结:可以录制整个实验过程上传到网上,对于学生各种有启发性的问题和答案总结成心得体会,发到讨论区供学习参考。

4 微课融入教学的建议

4.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对于学校来说,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是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重点。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首先要加强学校管理部门和服务部门的态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⑤其次要在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的同时提高教师教学素质,这需要从校方层面给予重视和支持,多给老师提供外出交流学习深造的机会,提高和拓展教师对新兴教学模式及软件方法的掌握能力。

4.2 提高课堂质量,优化教学方法

视频讲授式的微课让学生的课前预习不再只有静态的文字,拉近了“教与学”的距离。学生通过主动的课前预习能够带着问题来课堂听讲,这样学习的效率会提高很多。所以教师在微课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微课视频选取的知识点的深度。尤其推荐选择教学难点重点作为微课视频的素材。同时在视频的录制过程中要简化和精炼语言,增加一些动效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4.3 提高专职教师教学能力

部分教师缺乏外贸实践经验。讲授“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时理论知识掌握较好,但是缺乏外贸工作经历,讲授实践课程时显得力不从心。这种从“书本到书本”,而不是“从实践到书本”的讲授,培养出的学生很难适应外贸实践的需要。⑥因此,在微课教学中,要除了提高专职教师转换角色的能力,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制作视频,让学生能够把视频中的业务操作流程实实在在地掌握并且熟练运用到实际贸易磋商的交易过程中。还要提高教师的实践业务能力,让教师真实地参与到企业中或者实习培训一段时间,提高教师的实战能力。

5 结语

本文将微课的设计引用到“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这门课程中,从设计的策略到教学的实践应用,让学生从课前预习、课中学习和课后作业这三个方面感受到微课对于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在实施的过程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通过对微课的准备及应用过程,也得出了一些改进课堂教育的方法和结论。只有科学地进行微课教学,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让学生想学、乐学、善学的目的,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储备和实践能力。

注释

① 胡铁生.区域性优质微课资源的开发与建议[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9-22.

② 胡铁生,黄晓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15-18.

③ 马淑婷.情境教学法在中职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J].语数外学习(英语教育),2013(9):132.

④ 李春艳,蔡坚等.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实验经济学课程中的设计与实践――以虚拟仿真平台为基础[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9):230-232.

⑤ 林发芝,孟祥年.微课融入传统教学的探索――以外贸单证实务课程为例[J].亚太教育,2015(17):10-11.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范文第8篇

【关键词】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模式;动态化

一、引言

后经济危机时代,我国进行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就业市场对专业和学科融合趋势不断加强,社会在职业选择的潮流中要求应届大学毕业生是全才更胜于专才。为了适应新形势发展,无论是一、二本科院校、独立学院还是高职高专类院校,都相继开设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同时随着外贸知识的普及,除国经专业外,其他经济管理类专业,如市场营销、工商管理、财务、会计、经济学等专业,甚至非经管类专业、如英语、日语、纺织、信管、轻化等专业也开设诸如《国际贸易》、《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单证实务》等涵盖理论、政策及实务等课程内容。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在我校会计专业、财务专业的开设,正好给了一个专业和学科融合的契机,该课程有效结合了理论、政策、实务等多方面的知识点。如何更好且有效地根据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改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效果,这就要求独立学院本科院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在大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更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基本的自学能力。为了让非国经专业学生了解国际贸易的内涵,体会贸易的逻辑思维,提高教学质量,适应经济全球化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本文结合团队的教学实践,针对《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相关现状,研究出动态化教学模式,以适应外专业学生学习的整套体系。

二、《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现状研究

(一)课程开设概况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无论从事什么行业的人员,具备一定的国际贸易相关知识成为一种时尚,因此普及经贸知识,尽快融入世界市场已成为当务之急。《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是人文社科类专业的基础性理论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课程内容包括了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贸易实务两部分,也就是关于国际贸易的宏观知识和微观知识两部分。一方面立足国家的角度去阐释为什么会发生贸易,怎样发生贸易,如何制定贸易政策;另一方面从企业的角度去研究交易的流程细节问题。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是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学生的思维应变能力。我们独立学院立足于培养应用型本科层次的人才,强调理论教学适度,以实际应用为重点,学生毕业后应属于“拿来就用型”[1]。时代在发展,如何在现阶段条件下培养与国际贸易接轨的外专业人才,参与社会竞争,是本课程在外专业开设的主要目的。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材的理论与社会的实践相矛盾

由于国际经贸的迅速发展,以及教材在编写、出版、发行甚至再版等过程中存在着时间上的滞后性,任何教材都不可避免地陷入“时间差”的困境。随着国际贸易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课程内容也在不断更新。比如国际贸易理论部分,大多数教材还是停留在传统贸易理论上,但是目前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如环境与贸易、运输与贸易的实际问题被忽略,贸易保护政策中的“碳关税问题”,近年来各国对我国反倾销、反补贴的新案例,以及2013年通过的上海自贸区的构建等。一方面国内很多教材即便是推陈出新的,也没有做到全面反映这些新的变化,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环节中“以教材为纲”,不能充分反映新变化、新动态,导致授课内容与目前的实际情况不相符。

2.教学内容及方法与学生的需求相矛盾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长期以来都是国经专业的老师在授课,国经专业的老师对本专业的内容纯熟,往往从专业角度进行教学,专业素质要求较高。从成本收益的角度看,大多教师采取的教学手段比较固定且向单一化发展,这些都与学生专业发展需求不匹配,导致在授课过程中学生容易出现兴趣缺乏、疲惫、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2]。同时,现在教学都是以多媒体课件作为基础,但是课件内容不生动,课堂上提问环节学生不配合,案例分析费时且讨论不充分,课后布置作业,学生不思考敷衍了事,分组讨论时出现搭便车现象等等,这些问题在课堂授课环节中都普遍都存在。因此,大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还是以单方面讲授为主,教学效果不十分理想。教师的教学方法应主张更加灵活多样,要能吸引大多数学生的参与,教学手段和方法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考核方式和考核能力相矛盾

目前本校《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考核方式还是比较固定的,采用平时成绩30%,期末卷面考试70%。考试是教学评价的重要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师生的积极性,是考核教学效果的主要依据。但在这种制度下,有几种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第一,一考定输赢。期末考试的成绩难以全面考查学生的真实水平,很多学生靠死记硬背照样取得不错的成绩。第二,命题不科学。大学考试往往是谁授课,谁出卷,谁批卷。不仅要求班级通过率,各种题型都要涵盖,最后还要有试卷分析报告体现并存档。这些行为直接导致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为满足教学要求,往往以考试内容作为授课重点。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这都非常不利,不能充分体现学习的初衷,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动态化教学模式的研究

(一)动态化理论构建

本文的理论来源是技术差距理论——美国经济学家波斯纳(M.Posner)提出的一种贸易理论。它以不同国家之间技术差距的存在,作为对贸易发生的解释。现在将该理论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将该门课程的学习看成是一个周期,同时将周期划分为四个阶段,学习过程中涉及到所有问题都分散在这几个阶段中,去解释动态化教学理论渊源。

图1:课程学习阶段划分图

如图1所示,横轴表示整个学习的时间周期,纵轴上半部分表示知识理解的程度,下半部分表示知识运用的程度。T0表示首次课导入期,T1表示月末过渡期,T2表示中期检查期,T3表示期末复习期。在学生知识接受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知识的运用总是滞后于知识的学习。

T0—T1为需求时滞阶段,是指教师开始讲解一门新课,但是学生没有意识到它是什么,它的重要性,因此学生对这门课程知识是否适用自己,有一个认识滞后期,这往往表现在开学的第一个月时间里,学生慢慢开始对该课程产生兴趣有一个懵懂期。在该时期,应该以教师授课为主。

T0—T2为反应时滞阶段,是指新课程新知识的导入,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意识到课程对将来就业的重要性,开始主动学习相关知识的过程。这往往表现在中期检查前后,也就是学期的第12周前后。如果学生学习接受能力受限,那么反映时滞期就更长一些

T2一T3为掌握时滞阶段,是指学生开始从单方面接受知识,过渡到自己可以消化吸收知识,更有甚者,最后可以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的实例,最终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往往表现在期末复习前后,学生开始思考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To—T3为模仿时滞阶段,是指从课程导入开始,到课堂授课环节的结束为止。这整个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学完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之后,对外专业的学生来说,更多地是引入思考,这门课程与将来的就业有什么关系,将所学的知识点运用到自己专业知识中,从而达到一个专业融合的目的。在课程结束时候,教师的课堂讲授环节已经结束,但是学生的知识运用才刚开始。

(二)动态化路径探索

课堂的教学氛围是随时在变的,不同专业,不同学生的特点不同,甚至同一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也存在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结合学生能力与特点,根据所讲章节的具体内容,采用动态化教学手段。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使用上,注重掌握渐进性和阶段性,根据教学内容有选择性地进行因材施教。课程教授过程划分成以下几个阶段:首次导入,月末过渡,中期检查,期末复习,在不同的时间段,结合学生不同的需求变化,改变教学方法和手段。

1.首次导入

为了使一学期的课能顺利开展,在《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开课的第一讲,让学生领悟该门课的效用性,重要性,与他们专业课程的相关性,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比如问学生一个问题 “大家的家乡都是哪里的,你们认为你们家乡什么产品是主打产品,有哪些企业是做进出口贸易的”,设计调查问卷,引入大纲要求的授课内容。此外,教师还应该具备全局观念,在第一次课就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要结合课程授课计划给学生安排本学期的具体任务要求,介绍学生课外学习的网站,书刊等[4]。

2.月末过渡

新学期的第一次课或许大家都有兴趣,但是如何让学生在过完寒假回来的第一个月里去了解并接受这门新课,确实是门学问。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这门课,在授课计划的第一个月,授课内容是国际贸易基础理论,包括古典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这些理论对非国经专业的学生来说比较难,而且比较枯燥,就必须要注意将理论与实际挂钩,让学生在每次上完理论课后去了解他们感兴趣的国家,或者他们自己的家乡,选择绝对优势产品,比较优势产品,要素密集度产品,还有规模经济,需求理论,环境成本理论,运输成本理论与现实的关联性[5]。在月末组织一次讨论课,让学生针对自己感兴趣的理论结合自己感兴趣的产品,让每个学生参与进来,了解贸易的原理,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6]

3.中期检查

当学生已经开始了解并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之后,在期中教学检查环节,需要对学生进行一次考核。让学生了解课程兴趣只是学习的调味品,真正理解并掌握知识才是关键。可以尝试组织一次课堂笔记的抽检,或者组织一次关于授课内容中的一些案例讨论的结构化面试,通过这样操作之后,一方面可以考核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可以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一次测评,作为期末成绩的一个参考借鉴。应试教育体制下,考试是必修项目,但是其中考核的多样性在于任课教师可以自己做主,间接地解决仅以期末考试成绩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问题。

4.期末复习

在期中教学检查之后,学生开始意识到《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学习过程,不是唯成绩论,是综合考虑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问题的答案没有标准,尤其是案例分析讨论题。这时候学生就会开始反思自己不明白的知识点,并已经会使用一些工具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甚至到了后期,有同学还会主动跟老师探讨一些近期发生的贸易案例。在期末复习阶段,不再是以老师课堂讲授灌输知识为主,而是两手抓,一手抓老师引导学生去分析了解重难点,一手抓学生反馈老师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老师更多负责的是答疑环节,在复习阶段老师更应该注意加大辅导力度。

在四个阶段性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动态化演变,最终就可以达到我们大纲中预期的教学目标,完成这门课程的学习。

四、结论

通过动态化教学过程的开展,可以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加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外专业的学生学习这门课程是顺应社会发展,他们不需要去背诵和记忆那些贸易理论。同时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以将来就业为主要指导方向,在学习相关贸易课程之后,就业面就可以得到扩大,不仅仅是外贸会计,甚至是外贸业务员,单证员等等。这就要求学生在动态化学习的时候,明确自己学习的内容,有自己的侧重点,能够合理安排学习的时间。

利用动态化教学模式中师生的配合,可以有效转换原有的教学观念,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从教师的方面来看,教师应做到不断自我增值,多参加一些科学研讨会,多阅读一些与时事挂钩的贸易问题,多接触学生目前感兴趣的一些话题注意与课程接轨;从学生的方面来看,学生应从应试教育的误区中脱离出来,变被动接受者为积极参与者,在课程的“首次导入——月末过渡——中期检查——期末复习”过程中经历从“兴趣”到“懵懂”,从“懵懂”到“想学”,从“想学”到“会学”,从“会学”到“学会”的转变。

参考文献:

[1] 朱连生,王红梅,刘晴晴. 基于社会需求导向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改革的探讨.[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0,30(2):6~7

[2] 陈辉民. 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 现代企业教育. 2013(10):233~234

[3] 张月,王贵彬.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考试模式改革探讨.[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2):31~32

[4] 王成林.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方法探析. [J].高教论坛. 2010(6):84~86

[5] 徐桂英.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2月第2次印刷.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范文第9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多媒体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028-02

作为中职学校,受高校扩招和中专生免收学费的影响,我校所招收的学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以前的学生都是思想品质良好、行为习惯优良,且中考分数都是比较高的,老师教这样的学生很有成就感。可是,现在中职学校的的生源多数是贫困的农家儿女、外出务工的农民子弟、学习有困难的初中生和不那么“循规蹈矩”者,无庸置疑,他们属于“弱势群体”。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或多或少都有失败感,他们对自己未来的前景十分悲观。所以,有些学生就自暴自弃,或是放弃学业或者抱着混张文凭找个工作的想法。作为中职学校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树立学生的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显得尤为重要。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是国际贸易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它具有理论性、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和时效性等特点知识涉及面较广。通过本课程的讲授可以让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国际贸易基本概念、理论和惯例,弄清实务操作机理,领会相关知识、理论和技法掌握《公约)}、Incoterms2000、UCP600、ISP98等常用国际公约和惯例,理解分析和处理国际贸易业务中出现的现实问题;并且通过仿真模拟操作可以让学生全面系统的掌握国际贸易业务的具体流程和操作,成为社会需要的外经贸人才。

国际贸易理论课的开设是在第三学期,学生处于老油条状态,她们有自己的思想,认定的事情很难改变。比如商务英语班,她们对英语的定级考试非常重视,对非英语专业的课程不重视,甚至不予理会。同时“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作为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向来是较难被学生所接受和喜欢的,因为学生首先会对其有用性提出质疑,认为所学的理论不能被运用于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并且由于理论学习比较枯燥,学生在学习中难免会产生一些抵触情绪。如果再运用单纯的讲授法来教学,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很少,并且认识不到课程的有用性,更难以对课程产生兴趣,自然也就失去了学习的意愿,结果就造成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却不容易接受的恶性循环。因此,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生动有趣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点的程度和学习效果的好坏。但目前国际贸易专业课程在教学中存在以下的问题:

1、教学中心存在偏差,重理论、轻实践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国际贸易课程理论与实务的比重上,往往多讲理论少讲实务;二是在国际贸易课程的总体教学上,过分强调理论和基础知识的讲解,却没能给学生提供一个仿真的模拟环境,结果只能是纸上谈兵,无法做到学以致用。

2、教学内容与国际贸易发展趋势脱节

当前国际贸易形势迅速发展、变化,有关对外贸易的方针、政策和措施也在迅速发展变化,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而我们的国际贸易教材内容相对滞后,很多已与现实不符或根本没有涉及。

3、在教学方法上,没有将启发式教学实施到位

以教师为中心,进行“填鸭式”、“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模式时隐时现,没有很好地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能力。很多学生反映,国际贸易理论部分的理论性太强,实际应用少,学起来枯燥乏味,兴趣不浓。

4、教学手段单一,师生间的互动不够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一张嘴、一本教材、一个演员,自始至终唱独角戏、包打天下,结果一堂课下来,教师上课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云里雾里、一无所知。

因此,在讲授该课程时,不能采用传统的讲授方法,而要结合以下几种方法,才能地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案例教学法(紧密联系时事)

所谓案例教学法,就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即围绕一定的培训目的把实际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员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通常为书面形式),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方法。

采用案例教学法对教师来说最重要的要选择合适的案例。案例的选择至关重要,是教学的基础,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应遵循以下原则:首先,案例应具有代表性,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可以将理论和现实紧密地结合起来,并体现出教学内容,一般选择该领域的经典案例或近期发生的重大经济事件。其次,案例应具有针对性,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选择难度适合于学生的案例。如果难度过高,学生运用自身知识不能解决,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如果难度过低,又会使学生失去挑战的乐趣。再次,案例一定要紧密联系时事。因为现在的学生是在电脑下长大的一代,他们思想鲜明,容易接受新事物,受新事物的影响大。他们比较关注国家大事,对时事、新闻感兴趣,因此在案例教学时紧密联系时事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对09级学生讲解“贸易问题政治化,政治问题贸易化”这一知识点时,所举案例是2010年9月发生的福建渔船在海域同日本海上保安厅巡逻船相撞,解决问题的最终办法是中方禁止向日本出口稀土。让学生对该事件进行讨论,从而使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索知识。这使学生成为学习和课堂的主人,会使学生觉得很有成就感,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二、情景模拟教学法

情景模拟教学法就是根据教学内容,通过设计与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场景、人物、事件,让学生进入情景,扮演其中的各种角色,进行模拟实战演练,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并且提高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情景模拟教学法是建立在情景认知学习理论基础上的,让学生在真实或仿真的活动中,通过观察、工具的应用、角色的扮演来真正获得有用的知识和本领。

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情景模拟教学法具有实践性、趣味性、开放性的鲜明特征。将情景模拟教学法应用于国际贸易教学有助于培养应用型经贸人才,符合国际贸易学科性质要求,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由于内容多,实践性强,传统的教学方法易形成理论与实践的脱离,学生学习记忆困难。情景模拟教学法通过情景的设置,并在角色模拟中,在仿真的环境中通过角色的换位思考,加深了学生对外贸工作特点的理解,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巧。

情景模拟教学的完整过程包括:案例选择-场景设置-分组、角色分工-场景讨论-模拟实施-总结评析。

在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堂中采用情景教学法,不但有利于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并且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思考的动机,加快对惯例知识点的理解,从而有利于掌握并运用知识。比如在讲授交易磋商的基本程序时,采用了情景模拟教学法,对交易磋商过程的真实演练,通过模拟真实的磋商环境,学生扮演磋商的主体全程参与磋商过程来对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进行演练。这种教学方法生动活泼,并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构建网络学习平台

为了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要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改变原先单调乏味的教学方式。这种改变主要包括:

1、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

尽量增加课程信息量运用多种软件和工具使多媒体教学中的内容更加直观、形象、生动。特别是像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这种实务性强的课程在应用多媒体授课时要结合每节课的主要内容,播放一些真实的贸易流程,以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专业内容。

2、利用网络资源构建网络学习平台

为了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的教学研究。教师可以在校园网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国际贸易实务学习的网络平台。在此平台上应教案、多媒体课件、练习题、最新信息、国际贸易网站的一些链接并将其与实训室中的模拟操作软件系统链接以便学生课后能自主模拟操作;同时开设在线答疑,以便随时与学生就疑惑的问题进行交流。

总之,中职学校要教好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不能采用单纯的讲授方法,而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并将多种方法结合起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学生为主,把“要我学习变成我要学习”,使学生主动学习,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并为将来成为合格的应用型经贸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严国辉《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

[2] 张瑞芳.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及实践,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03)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国际贸易实务 实践跟踪 中职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国际物流、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从国家行政管理制度、贸易的方式,进出口贸易中交易双方的手段及各环节的操作规程、参与贸易的机构等,都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发生着变化。国际贸易实务这门中等职业学校国际商务类的专业核心课程,其相关的理论知识及教科书内容却没有发生相应的变化。本文基于国际贸易实务的跟踪,希望从发展的角度,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思考,对国际贸易实务的理论知识进行探讨,促进国际贸易实务知识内涵的发展。

中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理论教学的过程,交易大多以信用证结算为主,可以用货、证、船、款四字概括贸易的全过程,具体为寻找客户、交易磋商、合同签订,开立信用证、审核信用证、修改信用证,租船订舱、报关报检、保险、装船出海,缮制单证、交单结汇,付款赎单、提货。在国际贸易合同的履行过程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实践操作出现了许多与传统的理论知识不同甚至相悖的行为,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跟踪实践操作的发展,随时更新我们的理论知识。

1 电子商务环境下开发新客户

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也给国际贸易带来无限商机。从事国际贸易的人都有一种同样的感受,那就是使用网络维护老客户和开发新客户变得便捷。除了参展等这些开发新客户的传统方式,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B TO B”商务网站上开发自己的潜在客户。

在传统的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开发客户仅仅是几句话带过去的内容而已。但在现实中,这才是贸易的基础,也是国际贸易实务中最难的部分。如何寻找客户,跟客户联系,激起客户的购买欲望,是很多国际贸易新手(有的甚至从事了好几年)的从业障碍。

教学建议:增加“交易前的准备”章节中“交易对象的选择”的内容,选择的方式。

2 “电放提单”、“无单放货”的出现

2.1 定义

在货运阶段,提单的签发和货物的提取出现“电放”、“无单放货”。随着近年来集装箱运输和先进的导航设备的广泛运用,电放提单这种新的交货方式得到迅速的推广。各国港口机械化水平的快速发展,使得港口的装卸效率提高,近海贸易的船期得以缩短。使传统的凭提单交货的操作方式显得滞后,容易造成“货等单”的不利局面,且支付较多的港口和仓储费用。电放的操作步骤:承运人收到托运人电放指示后,先收回其已签发的正本海运提单,用电话或传真等形式,指示在目的港的船代将货物放给托运人指定的收货人,而收货人仅需持电放通知单即可提货的行为。这与传统的需持正本提单方能交货的方式有很大的不同。这种新的交货方式对于参与交易的三方影响各自不同,各当事人所承担的风险和收益也不对等。

2.2 对各方的影响

电放行为的优点:节省了正本提单在邮寄过程中的周转时间及相关费用,回避了邮寄环节的风险,有利于加快提货速度,提高交易效率。

电放行为对各方的影响:因为无法正常采用信用证结算,出口方可能财货两空。信用证结算对于卖方有货款的保证,卖方只需要按合同要求发货,在规定的期限内,持信用证项下的单据到指定的银行交单议付。但是采用电放交货,卖方首先要把承运人签发的正本提单交还给承运人而换得电放通知单,无法持信用证项下要求的海运提单正本到银行交单议付;而银行因为卖方不能正确提交提单,失去对货物的控制权,会宣布信用证无效而不承担付款责任。对于进口方的影响进口方可以快速提货,提高交易效率。

2.3 教学建议

(1)选择适当的贸易术语。在贸易术语的教学内容上,增加“电放环境下贸易术语的选择”。在贸易术语教学处理时,教学内容增加“电放方式下,买卖双方的风险介绍”,CIF和CFR术语成交时,作为租船订舱的卖方,是提单上的托运人,可以全程掌控自己的货物,只有在有收款把握时,才能发出电放指令。与此相反的,因为FOB是由买方来租船定舱,买方就成为海运提单上的托运人,托运人有权要求承运人电放货物,出口方则被隔离。

(2)在“结算方式”教学时,增加信用证项下“电放”风险分析,出口方选择用预收货款的方式时,应提高预收货款的比例。

(3)保险险种除了海运货物险种之外,增加出口信用险介绍。

3 集装箱提单“不知悉条款”的滥用

3.1 定义

集装箱提单中的“不知悉条款”是随着集装箱运输的出现而产生的,在集装箱整箱货运输方式下, 托运人在其工厂、仓库或集装箱堆场,自己装箱、计数、加封识后交付承运人。提单批注“不知悉条款”具体表现为:提单的正面会出现SLAC—Shipper''s Load and Count (托运人装箱、计数);SLCS—Shipper''s load, count and seal (托运人装箱、计数并铅封);STC—Said to contain(据称内装)等字样的保留性批注。这些批注就是所谓的提单“不知悉条款”。

3.2 影响

(1)承运人无法核对箱内货物,为推卸责任,滥用“不知悉条款”。一旦运输过程中出现货损货差,承运人可以在提单中批注此类条款来帮助自己免除赔偿责任。

(2)对于商业信用欠佳的卖方,完全可能会利用集装箱整箱货运输自身的缺陷对收货人实施欺诈。

3.3 教学建议

(1)贸易术语讲授与集装箱交接方式相结合。在讲授集装箱交接方式时,增加“不同贸易术语下各种交接方式的利弊”。根据目前航运界状况,要完全禁止保函的使用是不可能的,保函具有承、托双方合伙对第三者收货人欺诈的性质,因此,选择可靠的承运人运载货物是十分必要的。采用FOB术语订立合同,FCL/FCL交接时,可由自己选择可靠的船公司运载货物。而在采用CFR 或CIF 贸易术语成交时,最好指定诚信可靠的船公司作为承运人。

(2)提单的种类应与产生的环境相结合。大多提单欺诈发生在装货这一环节。在装运港,责任者或者偷换货物,以次充好;或者串通承运人预借或倒签提单。因此,在讲授提单的种类时,建议使用大量的实际案例,解释提单种类中的清洁提单、不清洁提单、倒签提单、预借提单等等,在教学内容上,增加各种提单所带来的不同的贸易影响。

4 货款结算方式——T/T结算比重大幅增加

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理论教学中,货款结算方式大多倾向于信用证结算,对于电汇以及电汇的操作,总是很简略地介绍而已。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贸易商(尤其是老客户之间)使用T/T进行结算。

4.1 T/T结算方式及其风险规避

(1)部分货款前T/T,余款见传真件付清。此类大多现于信誉较好的老客户之间,但也存在风险。(2)后T/T,非信用证的远期付款,不管是全额还是部分货款在出货之后才进行支付的,都要进行投保,将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这里说的保险是指第三方担保公司进行担保,如果货款出现坏账,担保公司会支付80~90%的货款给出货人,避免可能出现的较大损失。另外投保的好处还有,担保公司在下放某客户的信用额度之前,会对该客户进行前期审核,一般来说,如果审核通不过的客户,一定是曾经有坏账记录或者信誉等级较差的公司,我们直接可以拒绝与该类客户以后T/T方式成交,规避风险,如果审核通过,也从侧面反映该客户的信誉情况良好,可以解决出货人的担忧。

4.2 教学建议

增加T/T结算方式的课时,除了T/T的操作流程外,增加此种结算方式下的风险分析,风险规避方式。

随着国际贸易、科学技术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方便快捷的操作方式会出现在国际贸易实务中,这就要求我们要紧密结合实际,及时更新我们的理论知识,以期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 中国国际货运协会.国际海上货运理论与实务.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10.

[2] 张艰伟,戴华.国际货运实务.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上一篇:社会学范文 下一篇: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