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性岗位申请书范文

时间:2023-02-28 10:51:42

公益性岗位申请书

公益性岗位申请书范文第1篇

为深入贯彻落实我市就业援助扶持政策,推动我市就业困难人员实现稳定就业,促进和谐建设,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就业援助工作的通知》精神,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就业援助对象的认定办法

本市范围内,有就业愿望符合条件的城镇就业困难人员为就业援助对象:1、男满50周岁、女满40周岁的下岗失业人员;2、零就业家庭成员;3、一户两代下岗失业人员;4、夫妻双方下岗失业人员;5、抚养未成年子女的单亲下岗失业人员;6、下岗失业满1年以上且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人员。

申报就业困难人员,纳入社区管理的由社区劳动保障机构上报;未纳入社区管理的,由市属企业、原破产改制企业留守人员或户口所在单位负责上报。申报人员需如实填写《市城镇就业困难人员情况登记表》,在居住区域或单位内公示3天,审核合格后集中上报行业主管部门,由行业主管部门汇总上报市劳动保障部门。由市劳动保障部门会同市财政等有关部门进行复核认定。

由于本人原因,3次以上拒绝由公共职业介绍机构提供就业机会的,不再认定为就业困难人员,不再享受就业援助政策。

二、就业援助内容

(一)鼓励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

全市各类生产经营正常的企业,每年要按职工总数2%的比例,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援助岗位。市政府每年按比例向企业下达援助指标。对不落实援助任务的企业,每年每少安置1名就业困难人员,捐助6000元的帮扶资金,纳入再就业资金管理,用于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对我市招用就业困难人员的商贸、服务及加工性质的小实体企业,符合条件的,按照实际招用人数,在相应期限内定额依次减免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并给予社会保险补贴。社保补贴按单位为所招人员缴纳的养老、医疗、失业三项保险费计算,个人应缴的部分仍由个人缴纳。税收减免及社保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

(二)鼓励开发社区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

政府投资开发的公益性岗位要优先安置我市就业困难人员,特别是“零就业家庭”成员。对单位利用公益性岗位安置我市就业困难人员,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经劳动保障部门审核、财政部门核准,按实际安置人数在相应期限内给予单位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岗位补贴标准为每人420元/月,社保补贴按单位为所招人员缴纳的养老、医疗、失业三项保险费计算,个人应缴的部分仍由个人缴纳。

(三)鼓励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

对持《再就业优惠证》、属于我市管理的就业困难人员,在我市范围内灵活就业(指通过自谋职业和自愿组织起来的方式,从事社区便民利民服务、城市管理服务、家政服务、为企事业单位提供各种临时性劳务以及家庭手工业、工艺作坊等形式进行生产自救,并获得合法收入,但又无法建立或暂时无条件建立长期稳定劳动关系的一种就业形式)后,申报就业并参加社会保险的,经个人申请,市劳动保障部门认定,市财政部门审核后,按当地最低缴费基数和规定缴费比例,给予60%的社会保险补贴(仅适用养老、医疗保险)。灵活就业人员自申请批准当月起开始享受社保补贴,时间最长不超过3年。

(四)鼓励就业困难人员自主创业

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对我市持有《再就业优惠证》的就业困难人员自主创业的,免收属于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在税收扶持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人员,在规定限额内依次减免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有关部门和单位新建、改建或扩建商贸市场时,要安排一定比例的新增摊位或相对集中的经营场所,用于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就业。

(五)实施就业技能援助和职业介绍援助

市劳动保障部门要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技能援助和职业介绍援助,免费提供就业技能培训,免费提供职业介绍服务。对有创业愿望的就业困难人员,免费开展创业培训并提供就业指导等各项服务。

三、岗位补贴、社保补贴办理程序

公益性岗位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资金由岗位提供单位申领。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资金直接支付给本人。社会保险补贴按照“先缴后补”的原则,不缴费不补贴。

(一)公益性岗位补贴及社保补贴

1.各行政事业单位和公共服务部门设置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必须在劳动保障部门办理招用登记手续。未办理登记手续的,不给予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工资发放标准不得低于我市最低工资标准。

2.提供公益性岗位的单位,在市劳动保障部门领取并填报《公益性岗位社保和岗位补贴申领表》、《公益性岗位安置补贴花名册》。市劳动保障部门审核并报财政部门复核后,由市财政部门将补贴资金划入市劳动保障部门在银行开设的指定帐户。申领单位持相关资料到市劳动保障部门办理申领手续,补贴资金由市劳动保障部门直接划入申领单位提供的银行帐号。

3.社保补贴每年、岗位补贴每半年申领一次。二次及以后申领时,如无变动,只需提供《公益性岗位安置补贴花名册》、缴费凭证原件及复印件、财务收据等必备资料。有变动的,应提供相关资料。

(二)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

1.灵活就业人员的申报材料由所在地劳动保障服务所(站)初审,初审通过后,填写《市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社保补贴申请表》。并报市劳动保障部门。市劳动保障部门在会同市财政等有关部门入户入点实地调查复核后予以确认。每个家庭只能推荐一名家庭成员享受灵活就业社保补贴(“4050”失业人员家庭除外)。

2.对确认的灵活就业人员,市劳动保障部门据实核算出应发放补贴资金数额,并报市财政部门审批。市财政部门审核无误后,按应发放金额,将资金划入劳动部门设立的专门帐户。灵活就业人员凭本人《身份证》和《再就业优惠证》直接到市劳动保障部门领取。市劳动部门在发放社保补贴的同时,在灵活就业人员《再就业优惠证》中享受扶持政策情况栏内作详细记录。

四、申领补贴应提供的资料

(一)申领公益性岗位补贴及社保补贴应提供资料

1.《公益性岗位社保和岗位补贴申领表》;#p#分页标题#e#

2.《公益性岗位安置补贴花名册》;

3.安置对象的《再就业优惠证》原件及复印件;

4.安置对象的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5.与安置对象签订的《劳动合同》原件及复印件;

6.安置对象的养老、医疗、失业保险缴费原始凭证及复印件;

7.由安置对象签字领取后的工资发放原始凭证及复印件。

(二)申报灵活就业人员领取社保补贴应提供资料

1.个人申请书一份(注明家庭成员及困难情况、经济收入状况、技能特长,灵活就业情况);

2.身份证、家庭全部成员户口本原件及复印件;

3.夫妻双方结婚证明(结婚证复印件)或单亲抚养子女证明;

4.夫妻双方有《低保证》、《残疾证》、《解除合同证明》、《再就业优惠证》的,提供复印件;

5.就业困难人员的其他证明(如:出具的家庭无业证明);

6.加盖所在务工单位公章的《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职工工资发放表》复印件;

7.与务工单位签订并经劳动仲裁机构鉴证的《劳动合同》原件及复印件;

8.社会保险费缴纳发票原件及复印件;

9.《再就业优惠证》、《劳动保障事务合同书》原件及复印件;

10.属于务工的人员提供与用工单位或家庭签订的灵活就业协议;属于有固定经营场所的人员提供相关从事的服务项目、房屋租赁等证明材料;属于无固定经营场所的人员要提供从事的服务项目、工作地点、联系电话、劳动时间和收入证明等详细材料。

五、监督管理

(一)加强对公益性岗位安置困难就业人员的管理

市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大对公益性岗位安置人员《劳动合同》签订、最低工资标准执行等重点环节的监察执法力度,切实保障就业困难人员合法权益。实施公益性岗位人员定期核查制度,坚决杜绝冒领、骗领补贴资金现象。

(二)重点做好对享受社保补贴灵活就业人员的监督管理

1.实行属地管理。市劳动保障部门将纳入灵活就业社保补贴的人员情况和相关资料及时反馈给其所在的劳动保障服务所(站)。劳动保障服务所(站)要对辖区内灵活就业人员所从事的服务项目、工作地点、劳动时间、收入等情况进行核实登记,建立基础台帐,对灵活就业人员实行动态管理,据实确认社保补贴享受资格。

2.做好信息上报。劳动保障服务所(站)要每季度一次实地了解辖区内灵活就业人员的就业状况,及时填写灵活就业人员联系表,按规定准确上报有关统计信息与数据。

3.灵活就业人员在享受社保补贴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停止享受社保补贴:

(1)终止灵活就业的;

(2)已实现稳定就业的;

(3)已享受政府其他帮扶政策的;

(4)未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5)享受社保补贴已满3年的;

(6)已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并领取养老金的。

公益性岗位申请书范文第2篇

2008年退休时,他也曾这样安排过自己的生活。在退休之前,他曾担任过乡镇党委书记、兰坪县财政局局长等职务。每天忙得不可开交,原来想退休时能享受一下安静的生活,没想到退休以后,他变得更忙了。

他就是兰坪县金顶镇团结社区党总支书记、工会主席和德文,一个普米族退休老干部。

团结社区有居民1493户7586人,整个社区就4名工作人员,而且全部都是退休老干部。

没想到工会主席这么忙

当这个工会主席是有缘由的,原来兰坪县人大正处级领导、县总工会主席李树华是和德文的同学。

和德文从财政局退下来之后,李树华找他商量,团结社区现在没有合适的工会主席,希望他能发挥余热,把工会主席的职务承接下来,出于老同学的情面,同时也认为工会主席就是“闲职”一个,不会有太多的事情,和德文痛快地接下了工会主席的职务,而这一接手,才发现上了老同学的“当”。

社区工会主席根本不是他想象中的样子,每天总有做不完的事情,夫妻间吵架,他也得上门去调解,社区有人来反映问题,他也得耐心接待,困难职工的帮扶慰问,他必须亲自上门,用他的话说,该管的要管,不该管的也要管。

曾经有人和他开玩笑,“老和,你会过日子啊,退休了还去挣工资。”他听了后,总是笑笑说:“你来干,我现在就把工作让给你。”

用他的话说,如果仅凭每月几百元的补贴,他确实不会放在眼里。

但闹归闹,工作总得有人干,而且,在这几年的工会工作中,随着对工会工作的认识加深,他不但工作干得细致入微,而且干出了感情。

这是一份良心事业

如果总得为自己的工作找个理由,和德文认为,在工会主席这个职务上,那就是自己的工作得到认可,自己的良心得到慰藉。

龙瑞繁是金顶团结社区原兰坪县饮食服务公司一名职工,2003年下岗后,由于年纪大,未能继续就业,家里的老伴没有职业,再加上两名子女也待业在家,他本人也尚未达到退休年龄,一家人的生活就靠400元的低保过日子。龙瑞繁又患有痛风、高血压等疾病,一家四口蜗居在37平米的房子里,生活极其困难。

和德文和社区工作人员多次上门看望,并积极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事实上,作为一个城区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基数大,仅仅靠社区在很大程度上对这种困难的帮扶无异于杯水车薪。

但这种局面很快就被打破了,李树华担任工会主席之后,加大了对困难职工的帮扶力度,并且把名额下放到各个乡镇和社区,由乡镇和社区自己核定困难职工,由县总工会统一提供资金帮扶。

这个方案提出实施后,和德文再次来到龙瑞繁家里,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龙瑞繁,并让他填写困难职工补助表以及申请书。但由于学历不高,龙瑞繁无法自己完成,最后,由龙瑞繁口述和德文执笔,完成了这份申请书和相关表格的填写。

现年56岁的文祖华的困难补助表和申请书也是由和德文来填写。文祖华原来是兰坪县建筑公司的职工,早年下岗后,就四处打零工,一直没有稳定的职业,现在年纪大了,无法继续用打工的方式来养活自己,虽然现在住在廉租房里,但由于年纪大,身体也不是太好,也是靠低保来生活,有时连生病了也不敢去医院检查,只能在小诊所里开点药来吃。

每当逢年过节,县总工会都有一份慰问金送到这些困难职工的手上,数目从500元到1000元不等,每一次把困难职工帮扶金送到职工的手中,和德文都能感受到他做的工作不能用钱来衡量,因为良心用钱买不到。

对于社区中的事,和德文显然熟悉无比,谁的家里有几口人,困难程度如何,和德文总能一一随口就说上来。

在他抱出来的困难职工登记表上,每一份都登记的清清楚楚,他指着龙瑞繁的申请书和表格说:“这都是由我填写的。”

在这份申请书上,每一个字都规范整齐,而且苍劲有力,从中也可以看到和德文对这份良心事业的责任。

能把工作干好比什么都强

在社区工作了多年,困难职工群体大部分学业不高,这是和德文一个深刻的感受。

因此,社区里只要出一名大学生,和德文也是首先知道。并根据学生的家庭情况提供帮助。

李骏良是一名理工大学的学生,2009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昆明理工大学,对于他本人来说,这个消息不知道是好还是坏,能考上大学是自己不断努力的成果,然而,对于这个家徒四壁的家庭来说,上大学的学费无异于天文数字。

和德文知道这些情况后,亲自把金秋助学的申请表交到他手中,为他争取到了金秋助学资金。

如今,4年的时光已经很快过去,李骏良已经告别学校生活,但和德文对他的帮助却时刻铭记在心。

不但操心学生的上学,还要操心学生的就业。

有一个毕业的大学生,毕业之后就一直呆在家里,这名大学生的家长很是着急,不知怎么办,和德文知道后,积极和用人单位沟通,最后为他找到了一个公益性的岗位。

困难职工多,光靠工会帮扶资金解决不了全部问题,他就在社区统计能够就业的下岗失业人员,并和相关用人单位联系,让招聘现场直接走进社区。

社区中,很多家庭都有自己的卫生间,可能是生活习惯问题,很多老人不愿意在家里上卫生间,直接就到社区公厕解决问题。

为了打造一个干净的环境,社区不得不特意招聘了一个公厕管理人员,负责社区的环境以及公厕的清理。

办公室后面有一块空地,和德文也曾多次琢磨这块地的用途,社区里住户较多,平时家里有个红白喜事都到酒店去办,费用高而且总觉得少了人情味。

为了把社区工作氛围调动起来,和德文找来施工队,搭起一个简易的房屋,并配置了相关炊具,谁家有个迎亲送嫁,只要象征性地交上一点电费,就能在里面热热闹闹地办上一场宴席,既为居民减少了去酒店办宴席的费用,又增加社区的喜庆。

由于工作到位,工会的影响力在社区中得以充分展现,在“两个普遍”工作中,团结社区的建会率和入会率均处于兰坪县前列。

在他的心里,以往的岁月都如过眼云烟,只要能把现在的工作干好比什么都强。

当然,和德文也有自己的难处,这种困难也是很多工会面临的困难,就是工会经费紧张。

在团结社区,党员、离退休干部多,社区提供学习、娱乐条件差,社区虽然有专门的图书室、健身室、娱乐室,但图书和器械都只是象征性的,满足不了实际的需求。

公益性岗位申请书范文第3篇

一、基本情况

我市有“并轨”任务的企业共有21户。滞留再就业服务中心人员总计3846人。其中“4555”153人,30年工龄642人,“4050”605人,“3949”2446人。按照长政办发[2005]87号文件规定,“4555”和30年工龄人员提出提前退养的有692人,占87.04%;“4050”人员申请代交保险的有518人,占85.62%;“3949”人员支付经济补偿金1946人,占79.56%。政府共支付经济补偿金补助资金974万元,支付奖励资金731.4万元,合计1705.4万元。

21户企业中,除合成化学厂、议价粮油公司外,其余19户企业全部按规定实现整体出中心。“并轨”总数3156人,占滞留中心总人数的93.51%。如期完成了市属国有企业“并轨”工作任务。

二、主要做法及特点

(一)领导重视,组织周密

市委、市政府对“并轨”工作高度重视,在“十一五”规划以及相关重要文件中,都把“并轨”工作列为重中之重,要求限期解决。经过长达4个月的反复研究和仔细修订,于2006年8月16日正式出台了政策优惠、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并轨”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市政府曹惠斌副市长为组长,由劳动、国资、财政、经委、工会等多部门参加的“并轨”工作领导组,负责统一领导全市“并轨”总体工作,领导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劳动保障局,负责“并轨”日常工作,为做好“并轨”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协调配合,形成合力

“并轨”工作涉及多项政策、多个部门,情况非常复杂。为把工作做细做实做好,曹惠斌副市长多次组织召开领导组工作会议,及时协调解决实际问题。市劳动保障局陈皎局长牵头,各位局领导每人带一组下去搞调研普查;财政局分管领导翟春刚等同志从实际出发,不仅为理顺资金渠道及时提出指导意见,而且深入到企业现场指导;国资委分管领导王建军等同志在经济补偿金等敏感问题上既坚持原则性,又能从实际出发促进解决问题;今年三月份,又根据“并轨”实际需要,由劳动、财政、国资等部门抽调专人组成了“并轨”联合工作小组,加快进度,倒计时排定工作日程,形成合力,及时协调解决“并轨”进程中遇到的各种具体问题,进一步保证了“并轨”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程序科学,工作扎实

为保证工作不出大的差错,我们在实际落实过程中,严格执行87号文件规定,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工作程序,按照要求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阶段的工作。

一是广泛宣传。联合工作组的同志平均深入每户企业次数都在5次以上。我们每到一户企业,都向职工耐心讲解政策,仔细回答他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确保滞留中心的每名职工都能最大限度地了解政策、熟悉政策,自觉执行政策。

二是严格审查。在方案出台后不久,市劳动保障局就分组对各企业滞留中心人员档案逐一进行审查,基本确定了“并轨”人员范围。在整个分类审核过程中,我们联合工作组在过去普查的基础上,重点抓抽查,始终把握好“个人申请”、“情况登记表”和“解除劳动关系协议”这三个关键环节不放松,确保全市并轨进程规范有序,保证“并轨”工作按照87号文件规定执行。

三是分类审核。对“4555”和30年工龄人员提前退养的申请书、“4050”人员代缴保险的申请以及“3949”人员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的协议书,都逐一审核并记录在案。“并轨”人员情况登记表经联合工作组审核后,一式三份全部签字盖章确认。

四是签订并轨协议书,确定政府补助资金数额。在确定并轨人员和分类审查的基础上,“并轨”领导组办公室分两批与企业签订了《长治市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出中心“并轨”协议书》。针对普遍存在的等待观望念头,我们首批择定了几家准备基础好、条件比较成熟的企业,签订了“并轨”协议,兑现了政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随后,第二批签订了磁性材料厂等12户。明确了企业滞留中心人员情况和享受87号文件人员分类情况,根据“并轨”人数和签订协议书时间,计算确定了经济补偿金政府补助金和奖励资金的数额。计算标准为:经济补偿金政府补助金按照《“并轨”协议书》中确定的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支付经济补偿金人数,统一为人均5000元;奖励资金按照企业整体出中心人数,以签订协议时间划分为两个标准,4月底前出中心的,给予人均3000元奖励;5月底前出中心的,给予人均2000元奖励。

五是拨付政府补助资金。按照《“并轨”协议书》规定,协议签订后5个工作日内,财政要按照企业提供的帐户和账号把政府补助资金及时拨付企业。首批7户企业的政府补助资金596.6万元已经拨付到位,二批12户企业政府补助资金1108.8万元,待劳动、财政、国资三部门审核签字并经曹市长批准后即可下拨。

(四)成效显著,如期完成工作任务

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关怀和统一部署下,劳动、国资、财政等部门协调配合、通力合作,经过各企业和“并轨”联合工作组等诸多工作人员历时90多天的艰苦努力和辛勤劳动,目前,除合成化学厂和议价粮油公司仍在艰难准备,拟于6月底前完成外,其余19户市属国有企业如期实现了“并轨”工作的目标任务。3375名滞留中心人员中,出中心人员达3156名,93.51%的人员实现了整体出中心与失业保险“并轨”。

三、存在问题及下步打算

尽管我市的“并轨”工作已经告一段落,但要彻底全面地完成全市的“并轨”工作任务,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主要将涉及劳动保障系统内部机制跟上和财政部门后续配合。首先,全面彻底的完成好“并轨”工作,将87号文件的各项规定落到实处,必须首先抓好“4555”和30年工龄人员、“4050”人员的退养、接续事情,同时,第二批12户企业的“并轨”资金也应抓紧下拨。其次,还有一些遗留问题亟待进一步加以明确、妥善解决。再次,通过“并轨”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接受经验,吸取教训,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克服和改进。

(一)通过“并轨”暴露出来的几个问题

1、关于公益性岗位问题

国家、省、市明文规定,政府出资购买的公益性岗位用于安排大龄就业困难人员,大龄就业困难人员指的是“4050”以上人员。然而实际上,公益性岗位不仅有“4050”以上人员,而且有一定数量的“3949”人员。公益岗位人员的择用、管理需要进一步规范、改进。部分企业负责人反映,企业按照规定和要求推荐上报的公益性岗位职工名单,最终能被录用上岗的不到十分之一。相当数量的公益性岗位在岗人员是通过其他渠道上的岗,企业对此毫不知情,造成社会上的一些议论。

2、关于隐性就业问题

在2002年我们曾经对隐性就业进行过调查,发现下岗职工中隐性就业人员占到了相当比例。然而这部分人却继续滞留再就业服务中心,按月领取基本生活费,政府每月还要为其代缴社会保险费。以西湖美容院和鑫源日化为例,其中一些人曾经是我市的“再就业明星”,但并没有因为就业而出中心,却继续滞留中心直到现在。这就导致在这次“并轨”工作中,他们仍然可以享受提前退退养、政府代缴保险、领取经济补偿金等优惠政策。无形中增加了政府财政负担,加大了“并轨”工作成本。

(二)需要明确的若干问题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

1、关于东钢、二运、色织厂等破产企业下岗职工要求享受“并轨”政策的问题。

这些企业历史上曾经存在过再就业服务中心。但是,东钢、二运和色织厂等已实现资产变现,中心人员在企业破产、资产变现时已经领取或部分领取经济补偿金。如今相当部分下岗职工要求重新按照87号文件享受“并轨”政策,把领到的钱退回去。“走回头路”,如何解决?请领导组研究决定。

2、县区“并轨”工作迫切需要跟上来。

初步了解,武乡尚有500名左右滞留中心人员,沁县人数也不少。县区“并轨”任务若不能如期完成,势必对全市“并轨”工作产生很大负面影响。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来个“回头看”,监督检查企业对政府补助资金的使用情况。按照87号文件规定,补助资金到位后15个工作日内,企业必须保证并轨方案进入实施阶段。为确保资金安全,保证其全部用于和职工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金和生活补助费,不被挪作他用。根据曹惠斌副市长一再强调的原则,要严格按照《“并轨”协议书》中的规定,对企业使用政府补助资金的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2、6月底前完成对“4555”和30年工龄人员的提前退养以及”4050”人员代缴社会保险费的审核认定工作。“并轨”联合工作组办公室已经拟定有关并轨工作的内部通知,并征得经办机构的同意,即将下发到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按照通知要求,于近日全面开始接纳接办,6月底前完成对“4050”以上人员应由政府代缴社会保险费的审核认定,并积极与有关企业和财政部门取得联系,主动收缴政府代缴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用,切实保证“4050”以上人员到达法定退休年龄前的社会保险费能够按照文件规定得到落实。养老保险科要会同养老保险所,为申请提前退养人员办理提前退养手续,早日将退养金通过银行实现按月社会化发放,切实保证“4555”和30年工龄人员能够按照87号文件规定实现提前退养。

3、做好退出公益性岗位及有关人员的档案接收和管理工作。市职业介绍服务中心要按照“并轨”领导组办公室下发的《通知》要求及所附花名表,逐一核实,认真做好有关人员退出公益性岗位的具体事宜,并与有关企业沟通联系,做好其档案的移交和管理。同时,还要按照87号文件规定,做好申请代缴社会保险费的“4050”人员档案的接收和管理工作,待其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负责为其代办退休手续。

4、做好有关人员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工作。失业保险所要按照87号文件规定和“并轨”领导组办公室下发的《通知》要求,与有关企业和部门一道,做好符合条件的“并轨”人员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各项工作。切实实现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与失业保险制度并轨的目标任务。

5、做好“并轨”有关文件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在“并轨”工作过程中,形成了包括文件、会议纪要、“并轨”协议书、企业“并轨”方案、企业资金申请报告、出中心人员情况汇总表、“并轨”人员情况登记表、个人提前退养申请、代缴社会保险费个人申请、解除劳动关系协议等在内的数量庞大的工作文件和原始资料。为保证“并轨”工作资料的完整有序和便于以后查阅,我们将对以上所有文件资料予以科学整理、分类归档,并交由专门机构和人员妥善保存。

公益性岗位申请书范文第4篇

和平里街道是北京市东城区较大的街道之一,辖区面积6.4平方公里,占东城区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常住人口近12万,占东城区人口的五分之一,辖26个社区。2004年和平里街道被北京市确定为社区建设试点单位,在政府体制改革、政府转变职能过程中,专门组建了和平里街道社区服务管理中心(以下简称“管理中心”),对社区服务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进行了创新和探索。

社区服务体制创新:政事分离,管办分开

建设和谐社区就必须从管理机制上创新,充分发挥各种社会组织的作用,转变政府职能,使公共财政进一步向基层延伸,有效地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调动和整合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

和平里街道围绕创新型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规则,以保证政府依法行政、社区依法自治为出发点,确立街道办事处职责,实行“政事分离、管办分开”,促进政府职能转变。街道对原承担的265项各类工作逐一进行认定,将涉及社区建设任务68项中的24项公益性、服务性工作,按政事、政社分开的原则,交给社会服务组织和民间服务机构承担,社区居委会予以协助,建立了责、权、利相统一的运行机制。

经过北京市社科院、北京市民政局、东城区民政局及部分专家学者的论证,结合和平里社区服务的现状,于2002年7月,和平里街道办事处组建了和平里社区服务管理中心,将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文体中心、社区保健中心、环卫所、绿化办、社保所等事业单位从办事处分离出来,交由“管理中心”统一管理。办事处负责制定社区建设与社区服务发展规划,确立“管理中心”的工作任务和目标,对其实行宏观管理和指导,监督;通过“项目经费”的运作方式,与“管理中心”建立委托关系,给予资金支持。

“管理中心”的性质是非营利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社会中介服务组织。中心主要职能:一是管理职能。即整合辖区服务资源、规范社区公共服务秩序、管理社区服务设施。对社区服务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培训服务人员、受理服务对象投诉,代行办事处所属国有房屋资产的管理。二是服务职能。协调社区服务单位、个人为社区成员提供便民利民服务项目,组织开发新的服务产品;组织开展公益性社会服务,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福利性、公益活动;整合服务资源,向社区单位提供社会化服务。

“管理中心”的最高决策机构是理事会。理事会设监事会和办公室。 “管理中心”实行主任负责制,下设一室、一厅、二部、五中心,即:办公室,社区事务服务大厅,财务部、项目开发部,社区服务中心、文体服务中心、卫生保健中心、环境美化中心、社会保障中心。

几年来,在各级领导,特别是在街道工委、办事处的直接领导下,在摸索和实践中逐步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管理体系和各项制度,使社区服务工作转入良性发展的轨道。2005年底,在总结前几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管理中心”修改了《和平里街道社区服务管理中心章程》,制定了“管理中心”内部管理协调机制, 完善了“项目运作”契约式管理运行机制,进一步理顺了“管理中心”与街道办事处相关科室,与各分中心之间的关系,明确了各自的工作职责和任务。2006年上半年,和平里街道社区服务管理中心各项工作取得了良好进展。

社区服务机制创新:“项目运作”契约式管理运行机制

以“项目经费”契约式管理的方式,实行项目运作。“管理中心”在承接办事处委托授权的项目后,依据不同项目的目标、要求、经费标准,与具体承办人签订目标承包责任书,充分运用“项目经费”这一杠杆作用,激励承办人尽职尽责,做好社区公共服务工作。

办事处职能科室依据“管理中心”经营的项目,按照“费随事转”的原则,划拨相应经费。办事处提供经费的公益实行无偿服务。“管理中心”兴办的经营项目实行低偿服务,由中心自筹经营,并按归口管理的原则,报请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为推进项目运作,“管理中心”在与办事处签订服务项目责任书的基础上,“管理中心”又与各分中心签订项目目标责任书,明确各分中心的工作承担职责,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资金及奖惩条例,做到人员、资金、权责三到位,为独立运作项目提供了有力保障。

认真抓落实,各项工程见成效。十六大报告提出:拓展社区服务。这说明社区服务是造福人民、为民解愁,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的一项社会福利事业。它虽不由政府包办,但它的导向含有政府行为,体现了政府的一项社会福利措施。

社保中心推出了“和平里社保之窗”专刊,发表工作动态、政策解答近百条,上报各类工作信息30余篇;制作8000余个印有服务电话、服务内容的方便纸袋;仅2006年1~6月,公共职业介绍为1244名失业人员进行求职登记,推荐成功1043人,开发就业岗位1630个,安置1300人次就业;在完成失业保险、养老统筹、医疗报销、社保基金顺利发放的基础上,接受112名社会考生高考报名工作,并根据区民政局要求建立全区社会救助体系网络化采集基础信息786户。

卫生保健中心改变以往健康教育活动方式,变单一讲座形式为群众参与形式。如与北京电视台七频道“快乐生活一点通”节目组合作,下社区制作节目。今年上半年,共组织实施了三次宣传日(世界卫生日、计划免疫日和五八红十字日)活动;组织完成了禽流感疫苗注射;配合文教科组织红十字初级救护员培训和健康教育工作档案整理。

环境美化中心创建新机制,规范管理制度,落实管片责任制,建立地区卫生管理基础档案,积极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上半年共计清除小广告11,950余条,清运、清理积雪、大件废弃物等90多车次;绿化改造已完成交林夹道、七区、和平里九区门前种植工作;今年将国天物业的甲楼推荐为和平里第34个花园式单位。

文体中心从创新载体入手,构建“五个一”即:一个班子、一项制度、一份协议、一支队伍、一个阵地的工作机制,全面推进社区文化体育教育工作。上半年,文化工作依托图书馆资源,共开展各项专题讲座20多场,组织“感动在社区”风采展示系列活动,在市区比赛中取得了好的成绩;全面宣传贯彻《北京市全民健身条例》,在26个社区推广新大众广播操和健身操,同时组织参加2006北京・青岛奥运伙伴城市全民健身交流展示活动,组织200人参加BTV《京城健身潮》庆北京申奥成功五周年,太极拳健身团队获得《全国十大先进晨练点》荣誉证书;5月12日在地坛召开和平里街道综合运动会,67家单位近万名居民参加,运动员3000多人,规模盛大;社区教育已初步形成“人人讲学习,家家兴学风”的氛围,各种学习班层出不穷,教育宣传活动多达16场,呈现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

社区服务在抓细节上下功夫,便民网点更加规范;18个再生资源网点统一收编,使每位经营者在规定的范围内合法经营,更好地为民服务。

和平里街道社区服务管理中心的建立和运行,实现了社区服务的社会化,为我国社会变革和社区居民需求不断变化的新型社区服务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探索了一条新路,有效地解决了社区服务体制、机制不完善的问题,确保了社区服务可持续发展。

基层党建新模式探索:流动党员接纳地,“两新”组织孵化器

在和谐社区建设中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党员联系群众的纽带作用,在解决群众的困难中提高党组织的影响力和凝聚力。2006年元月8日,和平里街道工委结合街道实际,成立了和平里街道社区党员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党员服务中心”,在26个社区成立社区党员服务站,并开通了“和平里街道党建之窗”网站。

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不断完善,各类人员在产业之间流动日益频繁,其中有不少是党员与原单位失去联系的,有的在“两新”组织中工作但还没有建立党组织,还有外地来京人员和复转军人与党组织长期失去联系。为了使这些同志能够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真正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员服务中心”认清形势,及时成立流动党员党支部,把这些党员组织起来,开展经常性教育活动,改进对流动党员的管理方式。同时把“两新”组织中的入党积极分子组织起来,接受想入党同志的申请书,组织培养教育直到他们加入党组织。

半年来,“党员服务中心”在街道工委的领导下,接纳党务咨询、解答咨询热线和党务咨询百余件,为党员接转组织关系,收缴党费4000余元,方便下岗和退休党员办理组织关系,使没有找到组织和想加入党组织的同志找到“家”,中心把孵化“两新”党组织,接纳流动党员,培养流动人员中党的积极分子,作为工作重点,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他们。

为纪念同志“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43周年,3月4日上午,社区党员服务中心和社区服务管理中心在地坛西门广场举办了“迎奥运盛会、树文明新风、从党员做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暨街道社区党员服务中心迎奥运志愿者服务总队成立”仪式,近500名党团员志愿者参加了擦拭公共设施、清理小广告、捡拾白色垃圾、医疗咨询等便民服务。万龙洲饮食有限公司、和平制冷工程有限公司等单位在主要路口宣传文明出行等项公益服务,发放宣传材料1500余份,社区文艺团队演出了精彩的文艺节目;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举办的“党啊!亲爱的妈妈!”大型歌会活动,共36支队伍1600余人参加。

目前“党员服务中心”流动党员党支部已经建立,9名党员已经开始健康正常的组织生活,接收“两新”组织积极分子入党申请书13份。在增强党组织战斗力,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中,找到了一条有效管理的新路子。

公益性岗位申请书范文第5篇

第一条为保障**市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根据国务院《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和《**自治区实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办法》,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实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应当坚持国家保障与社会帮扶相结合,鼓励劳动自救的方针,遵循保障城市居民基本生活的原则,公开、公正、公平原则和及时、便民原则。

第三条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行属地管理。城市居民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不分其所在单位的隶属关系和所有制性质,都应当纳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

第四条市民政局负责全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管理工作。

各区(县)民政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具体管理审批工作。

街道办事处和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初审工作。

社区居民委员会根据管理审批机关的委托,可以承担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日常管理、服务工作。

市财政、统计、物价、审计、劳动社会保障和人事等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配合做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

第五条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所需资金,由市、区(县)两级财政共同负担,列入市、区(县)财政预算。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实行财政专户管理。市、区(县)财政应设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补助资金专户”,以保证专款专用,不被挤占、挪用。

第六条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提供捐赠、资助;所提供的捐赠资助,全部纳入本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

第七条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按照本市维持城市居民基本生活所必需的衣、食、住费用,并适当考虑水电燃煤(燃气)费用以及未成年人的义务教育费用确定。

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市民政局会同市财政、统计、物价等部门制定和调整,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执行。

第二章保障对象及条件

第八条凡持有本市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其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月人均收入低于本市当年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均可以申请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前款所称家庭成员是指具有法定的赡养、扶养、抚养关系的下列人员:

(一)配偶;

(二)父母与未成年的子女、养子女、继子女、非婚生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与父母双亡的未成年孙子女、外孙子女;

(三)子女与无生活来源的父母、养父母、继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与子女亡故的祖父母、外祖父母;

(四)兄、姐与父母双亡或父母无力抚养的未成年的弟、妹;

(五)父母与丧失劳动能力或虽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但收入不足以维持生活的子女,尚在校就读且无独立生活能力的子女;

第九条本办法所称的家庭收入是指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的全部货币收入和实物收入,包括以下内容:

(一)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生活补助费、福利及其他劳动收入;

(二)离退休费、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失业保险金、职工安置费或经济补偿金、复员转业军人退役金、因工伤残职工按月领取的伤残抚恤金;

(三)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抚养人应当给付的赡养费、扶养费或抚养费;

(四)继承的遗产和接受的赠与;

(五)储蓄、股票等有价证券及孳息;

(六)从事生产、经营所得或出租、变卖家庭资产获得的收入;

(七)家庭人口中,有从事农业劳动的,按当地上一年度年人均收入折月计算的收入;

(八)其他应当计入的家庭收入。

第十条无固定职业、无固定收入人员,按实际收入计算其收入。

在职职工、离岗职工和领取养老保险金、失业保险金的人员,按照本市人民政府公布的有关标准计算其收入,实际领取额高于政府公布标准的,按实领额计算。

对连续6个月以上未领到或未足额领到工资、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养老保险金、失业保险金的人员,经单位同级经贸或劳动保障部门认定并出具证明,不再计算其应得收入,按实际收入计算本人收入。

第十一条赡养费、扶养费和抚养费按照下列方法计算:

(一)有赡养、扶养或抚养协议、裁决的,按照赡养、扶养或抚养协议、裁决的规定计算;

(二)没有赡养、扶养或抚养协议、裁决的,赡养费按照被赡养人子女家庭月收入减去本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后剩余部分的50%,除以被赡养人数计算;扶(抚)养费按照给付方收入的25%计算,有多个被扶养人、被抚养人的,其给付额最高不超过其收入的50%。实际支付赡养费、扶养费或抚养费高于上述规定的,按实际支付额计算;

(三)赡养人、扶养人或抚养人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本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视为无力提供赡养费、扶养费或抚养费。

第十二条下列收入不计入家庭收入:

(一)对国家、社会做出突出贡献,政府给予的一次性奖励金或津贴;

(二)优抚对象享受的伤残抚恤金、生活补助金、护理费和保健费等;

(三)独生子女保健费、奖学金、助学金以及由政府和社会给予困难学生的救助金;

(四)因工(公)负伤职工的护理费及死亡职工的亲属享受的一次性抚恤金;

(五)由单位按规定为职工代缴的各项社会保险费及住房公积金;

(六)经市人民政府确定不计入的其他收入。

第十三条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的职工领取的一次性安置费、经济补偿金或生活补助费,在扣除计算一次性安置费、经济补偿金或生活补助费所依据的月数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后,剩余部分按计算安置费、经济补偿金或生活补助费所依据的月数的平均额计入本人月收入。

第十四条对已批准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保障对象参加保洁、保绿、保安、保养等公益性岗位后,其本人收入从就业后第一个月起半年内不计入家庭收入;从第七个月起按本人实际收入计算计入家庭收入。

第**条已成家且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子女因离婚、丧偶、无住房等原因而与父母同住的,其收入与父母的收入分开计算。

第十六条计算家庭收入,应当按照居民提出最低生活保障申请当月前6个月收入的平均数计算;属于一次性家庭收入的,将其分摊到6个月计算。

第十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批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一)拥有汽车、摩托车、移动电话等高档消费品的;

(二)家庭直系亲属出资安排子女择校、出国留学或在民办、私立学校就读的;

(三)饲养高级观赏宠物的;

(四)因、吸毒、等违法行为而造成家庭生活困难且尚未改正的;

(五)实际生活水平明显高于**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

第十八条批准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期间的保障对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发放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一)连续两次不按月领取保障款物或不按规定申报家庭收入的;

(二)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且尚未就业,无正当理由经两次以上介绍就业而拒绝就业的;

(三)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且尚未就业,无正当理由一个月内两次以上不参加街道办事处或社区居民委员会组织的社区公益性劳动和活动的。

第十九条对享受定期抚恤补助的烈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病故军人家属、在乡伤残军人、在乡老复员军人在执行自治区定期抚恤补助标准的基础上,按照本市当年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全额享受。

第三章审批程序及监督管理

第二十条申请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由户主向户籍所在地社区居民委员会提出(户主工作关系隶属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向兵团有关机构提出),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书;

(二)同一户口中所有家庭成员户口及身份证原件、复印件;

(三)家庭成员收入证明;

(四)赡养、抚养或扶养义务人家庭收入证明;

(五)其他相关证明材料。

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区居民委员会有义务为本单位、社区申请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人员出具真实、准确的收入证明。

第二十一条对于人户分离家庭的申请,由申请人向户口所在地社区居民委员会提出。其现居住地的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协助做好调查取证工作,并将有关详细证明材料提供给申请人户口所在地社区居民委员会。

第二十二条社区居民委员会应当对申请人的家庭收入进行调查,张榜公布后,将《**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申请审批表》及各种证明材料与调查意见于接到申请材料之日起10日内报所在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审核;

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在10日内完成核查工作,张榜公布后,将各种证明材料和初审意见报所在区(县)民政局;

区(县)民政局应当自收到材料之日起10日内完成审批工作。对月人均收入低于本市当年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家庭,应当批准其享受全额或差额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第二十三条区(县)民政局应当将审批结果书面通知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由社区居民委员会张榜公布后,发给统一编号的《**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领取证》(以下简称领取证)。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二十四条区(县)民政局及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为审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需要,可以通过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以及信函索证等方式对申请人的家庭经济状况和实际生活水平调查核实。申请人及有关单位、组织或个人应当接受调查,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第二**条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由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或社区居民委员会以货币形式按月足额发放。必要时,也可以给付实物。保障对象每月持领取证、户口本或身份证到指定地点领取。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从批准之月的下月起计发。

第二十六条保障对象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期间,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向社区居民委员会、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及时报告家庭人员及收入变化情况;

(二)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应当主动就业或接受有关部门介绍的工作。

(三)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但尚未就业的,应当参加其所在的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民委员会组织的社区公益性劳动和活动。

第二十七条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民委员会应当组织有劳动能力尚未就业的保障对象参加社区公益性劳动和活动。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民委员会组织的社区公益性劳动和活动每月应不少于4次。

第二十八条区(县)民政局、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社区居民委员会应当建立、健全保障对象档案和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对保障对象的家庭收入实行动态管理,并根据保障对象家庭收入的变化情况,及时办理停发、减发或增发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手续,对停止发放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应及时收回《领取证》。

第二十九条区(县)人民政府及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建立临时救济、大病救助、廉租房、社会互助等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第三十条劳动保障、教育、卫生、工商、税务、建设等有关部门,应当对保障对象在就业、就学、就医、住房、从事个体经营等方面给予必要的照顾和政策扶持。

第三十一条保障对象在本市范围内迁移户籍的,应当在迁移之日起30日内到原户口所在区(县)民政局与迁入区(县)民政局办理保障待遇变更手续。

第三十二条民政、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应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专项检查制度,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严格监督、审查。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违反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的使用管理规定。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三条从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管理审批工作的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主管部门进行批评教育,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符合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条件的家庭,无正当理由不予审批或无故拖延的;

(二)弄虚作假,批准不符合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条件的居民享受待遇的;

(三)擅自改变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范围和标准的;

(四)其他侵害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权利或国家利益的行为。

第三十四条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区(县)民政局给予批评教育或警告,追回其冒领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款物;情节恶劣的,处冒领金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一)采取虚报、隐瞒、伪造等手段,骗取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二)在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期间家庭收入情况好转,不按规定告知管理审批机关,继续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第三**条城市居民对各区(县)民政部门做出的不批准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减发、停发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决定或给予的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对复议决定仍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第五章附则

公益性岗位申请书范文第6篇

一、登记范围

经区以上民政部门许可设立(非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批准),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利用国有资产举办,为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提供公益,不在机构编制管理范围,符合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有关规定的镇街敬老院,可向机构编制部门所属的事业单位监督管理机关(以下称监督管理机关)申请事业单位法人登记。

二、登记条件

(一)具有规范的名称。根据《民政部关于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民发[2006]107号)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镇街敬老院名称统一为“××区××镇(街道)敬老院”。

(二)具有一定规模和适应业务活动开展所需的场所及必要的设施设备。镇街敬老院服务项目和床位应满足当地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的需要,应具有与服务项目、床位规模相适应的场地和房屋,配备必要的厨卫、医疗、活动、交通等设施设备。

(三)具有规范的组织机构和健全的管理制度。根据《莱芜市乡镇敬老院管理服务暂行办法》,镇街敬老院实行院长负责制,院长由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委派或聘任,事前应征得民政部门同意;设立院务管理委员会,负责审议敬老院的重大事项和监督院长、工作人员履职情况;遵循民主管理、文明办院、敬老爱老的原则,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四)配备与开展业务相适应的工作人员。按照《莱芜市乡镇敬老院管理服务暂行办法》,镇街敬老院工作人员主要由院长、护理服务员、炊事员、卫生员、会计、出纳员、保管员等组成;人员按与供养对象1:10的比例配备,由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根据岗位需要向社会公开招聘。

(五)具有与业务活动规模相适应的开办资金。参照市事业单位监督管理机关依法登记的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开办资金最低限额规定,镇街敬老院开办资金不得少于人民币15万元。

(六)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镇街敬老院应当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实行法定代表人签批负责制度,确保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敬老院应当开设独立的财务账户,由举办单位(镇政府或街道办事处)或其他单位账目的,账目必须单立。由镇街敬老院使用的政府投入、政策减免、社会捐助和自筹资金购置的资产要协调划归镇街敬老院所有。资产划归敬老院后,需由具有法定资质的验资机构进行验资,出具验资报告。

三、登记程序

镇街敬老院取得民政部门核发的《养老机构设立许可证》后,方可向监督管理机关提出法人设立登记申请。

申请事业单位法人设立登记要按程序申办数字证书(智能密码钥匙UK)通过山东省事业单位监督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网上信息系统)提交以下材料:

(一)事业单位法人设立登记申请书;

(二)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登记申请表;

(三)经民政部门审核同意的镇街敬老院章程草案;

(四)举办单位(镇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决定设立的文件;

(五)民政部门核发的《养老机构设立许可证》;

(六)拟任法定代表人现任该敬老院院长的任职文件;

(七)拟任法定代表人本人签名的身份证复印件;

(八)举办单位出具的开办资金确认证明和具有法定资格的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报告;

(九)住所证明;

(十)其他需要提交的材料。

上述材料经举办单位审核后,由监督管理机关按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等有关规定进行受理、审查,对符合条件的准予登记,并核发《事业单位法人证书》。

四、监督管理

加强镇街敬老院动态监管,及时履行变更登记。镇街敬老院的登记事项发生变化需要申请变更登记时,应先经举办单位同意,报当地民政部门审核后,再向监督管理机关申请办理法人变更登记手续。其中:变更名称、法定代表人、宗旨和业务范围等事项的,应当自出现依法应当申请变更登记的情况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向监督管理机关提出申请。变更法定代表人的必须提交变更前法定代表人的离任审计报告。开办资金比原登记的开办资金数额增加或者减少超过20%的,应当申请变更登记。

实行法人年度报告公示制度,积极接受社会监督。经监督管理机关登记的镇街敬老院应当于每年1月1日至3月31日通过网上信息系统,填报年度报告书并提交以下材料,经举办单位审核、监督管理机关查阅后,由系统直接向社会公示,对被投诉举报的,按照规定严肃处理。

(一)《事业单位法人证书》;

(二)举办单位确认的上一年度末的财务报表(决算后的资产负债表和收入支出决算总表);

(三)《养老机构设立许可证》;

(四)法定代表人任职文件;

(五)住所证明;

(六)其它需要提交的材料。

五、有关要求

(一)认真履行职责,稳妥规范做好登记工作。民政部门、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发挥业务主管部门、举办单位作用,为敬老院法人登记创造条件并对其登记材料进行实质性审核;监督管理机关要严格按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本《通知》依法履行登记职责。要贯彻稳妥规范原则,做到成熟一家,登记一家。不具备登记条件的,要积极做好规范、整改、提高工作,待达到登记要求后进行登记。要加强登记后续监管,确保镇街敬老院健康运行。

(二)明确登记目的,避免产生后续问题。登记的目的是使镇街敬老院取得法人资格,依法独立承担民事责任。镇街敬老院登记为法人,既不能作为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对该机构和人员编制审批的依据,也不能作为确定工作人员事业编制性质的依据,其工作人员享受原身份相应的工资报酬和社保待遇。为与经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批准成立的事业单位相区分,镇街敬老院一律登记为二类事业单位法人,其经费来源均选择“待定”。

未尽事宜按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等有关规定执行。

公益性岗位申请书范文第7篇

我区2005年底及2006年4月共接收退伍军人192人,其中需安置的城镇义务兵129名,转业士官30名,农村义务兵33人。截至2006年11月,我区接收退役士兵中有59人未安置到位,其中未安置到位的退役士兵35人,退役士官24人,2005年以前遗留下来未安置的人员有51人。安置任务非常重。

我区2006年退伍士兵安置工作严格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文件要求,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妥善处理了一些重要问题,目前退伍士兵安置工作进展顺利,人员情况稳定。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继续贯彻落实23号文件精神,加快安置工作进度。

我局继续推行安置就业与自谋职业相结合、鼓励自谋职业的安置办法;继续坚持“国防义务均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衡负担”的原则,对实行安置就业的退役士兵采取分级负责、包干安置和重点安置相结合的办法。坚决落实国务院23号文件以及省市相关文件精神,“达到5项目标,做到6个100%”。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凡父母或配偶有工作单位、且该单位有接收能力的,一律开出介绍信,办理安置手续,并督促接收单位尽快安排退役军人上岗。

(2)凡父母或配偶没有工作单位,或单位破产的,均鼓励其办理自谋职业。办理自谋职业的程序为:退役军人填写《自谋职业申请书》,出具街道和社区证明、父母或配偶单位破产文件、退伍证、户口、身份证等证件,经纪委、财政局、民政局、审计局等部门严格审核,对符合条件的予以办理自谋职业,发放自谋职业补偿金。

(3)凡父母或配偶没有工作单位,或单位破产,且不愿意办理自谋职业的,由区政府统一安置到户口所在的街道、社区公益性岗位工作。区属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子弟统一安置到火车站广场综合治理办公室工作。

二、政府统筹协调,多渠道全力保障退役军人就业。

1、切实加强领导,迅速组织贯彻。区委、区政府从政治的高度,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出发,充分认识做好城镇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区民政局及时向复退战士问题工作领导小组汇报,准确把握城镇退役士兵安置的各项政策规定和时限要求,并就本地安置工作做出具体部署,认真执行城镇退役士兵安置政策。

2、加强协调联系,加快安置进度。一是加强与退役士兵接收单位的联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系协调协调,通过电话、发函、上门等方式加强与接收单位的联系,加强交流沟通,加大安置政策的宣传力度,争取退役士兵尽快上岗。二是加强与退役士兵本人的联系,通过电话、文字通知等形式与退役士兵联系,有单位的限期到接收单位报到上岗,没有工作单位的加大自谋职业工作力度,抓紧办理自谋职业。到11月止,今年我区共开出劳动关系介绍信79份;办理自谋职业共47人,发放自谋职业金120.05万元,其中士兵41人,士官6人。

三、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

由于政府机构改革,事业单位、企业破产改制兼并,再加上历史遗留未安置退役士兵较多,致使今年退伍军人就业安置难的矛盾十分突出。具体表现在:

1、指令性安置落实难。由于安置任务与实际就业需求不足的矛盾,使协调、沟通成了安置部门的主要任务。因部分有接收任务的接收单位不愿接收,经常需要反复登门做工作;部分退役士官也因配偶所在单位效益差等原因不愿意到单位报到上岗。部分接收单位既不愿接收退役士官也不愿意缴纳有偿转移金,或愿意缴纳有偿转移金,但转业士官不愿意办自谋职业,大大增加了地方安置压力,造成部分士官安置不到位。

2、就业观念转变难。退伍士官一味的依赖政府安置部门安排一个好工作,仍寄希望安置到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捧铁饭碗,对到非国有企业就业感到不踏实,不愿报到上班,把矛盾重新交回安置部门。

公益性岗位申请书范文第8篇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以下简称《就业促进法》)的有关规定,劳动保障部制定了《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第28号令)(以下简称《规定》)。为做好《规定》的贯彻落实工作,结合我省实际,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依法加强公共就业服务

(一)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要按照《规定》要求,不断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充实加强公共就业服务管理、公共职业介绍、就业培训、创业服务、失业保险等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进一步明确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职责和工作目标任务,全面推进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建设。

(二)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按照国家制定的服务规范和标准,强化服务手段,制定公共就业服务年度计划,组织实施专项计划、专项活动和专项工作,为各类劳动者提供免费就业服务,为用人单位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拓展服务。要制定和完善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加强绩效管理,建立以岗位责任制和绩效管理为基础的服务质量评估体系,全面推进“人本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三)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切实做好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工作,定期普查登记就业困难人员,发放《再就业优惠证》,落实就业援助措施,提供相应的政策扶持,完善就业困难人员的申报、登记、认定、帮扶、安置、退出的动态管理机制。

(四)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特别做好零就业家庭的就业援助工作,确保出现一户,认定一户,一个月内至少有一人实现比较稳定的就业。建立零就业家庭高校毕业生的绿色帮扶通道,确保当年登记失业的零就业家庭高校毕业生100%实现就业。

(五)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根据《规定》的有关要求,进一步强化职业指导人员、职业信息分析人员和劳动保障协理人员等专业人员队伍的培养训练,实行持证上岗制度。

(六)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从事劳动保障事务业务须经县级以上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批准。劳动保障业务包括:劳动合同鉴证、代缴社会保险、社会保险关系转移、退工审核、失业与就业登记和档案保管等服务。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具体从事劳动保障事务业务需与当地劳动保障工作要求和自身能力相适应,经县级以上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批准,发给省统一印制的《**省劳动保障事务证》(以下称“证”),明确的具体业务。“证”须在服务场所的显著位置公示。

(七)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用人单位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拓展服务必须符合“自愿、受益”的原则,收取费用的,必须按照省物价局、省劳动保障厅、省财政厅规定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执行。

二、依法鼓励规范发展职业中介服务机构

(八)根据《就业促进法》和《规定》的规定,法人、其他组织和公民个人在我省开办职业介绍机构的具体开办条件如下:

1、有能表达职业介绍行业活动的性质、特点的机构名称,不得冠以“中心”的称谓;

2、有明确的包括服务宗旨、服务对象、服务形式等内容的机构章程;

3、有符合《就业促进法》、《规定》许可的可行的业务范围;

4、有规范的行政管理、中介服务业务管理、财务管理等制度;

5、在省登记的机构须有不少于50万元人民币的开办资金;在设区的市登记的机构须有不少于30万元人民币的开办资金;在县(市、区)登记的机构须有不少于10元万人民币的开办资金;

6、有不少于40平方米的经营服务场所和必要的资料柜、电脑、固定电话等服务设施;

7、有4名以上具备国家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指导师职业资格或熟悉人力资源市场法律法规和政策业务并经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考核合格的专职工作人员。国家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指导师职业资格由劳动保障部门统一鉴定,颁发相应职业资格证书。人力资源市场法律、法规和政策业务考核由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统一命题,县级以上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接受辖区的报名、初审和组织考试。

8、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九)省厅通过“**劳动保障网()公共服务平台《职业介绍机构登记信息系统》”,为申请开办职业介绍机构的法人、其他组织和公民个人提供在线服务。申请开办职业介绍机构,须通过“**劳动保障网”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交以下材料的电子文档:

1、填写完整的《职业介绍机构资格认定申请表》;

2、法定代表人或拟任人选、专职工作人员的身份、简历和有关资格的合法证明;

3、经法定验资机构出具验资证明;

4、机构章程及内部有关规章、制度;

5、拟开展职业中介活动的可行性报告;

6、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的住所证明和经营场所使用证明;

7、国家和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材料。

(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按以下办法和程序进行职业介绍行政许可:

1、省、部属单位直接向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其他单位或申请人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申请。

2、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自收到符合上述要求的电子材料后,须一次性提出核实意见,作出受理或不受理的决定。

3、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决定受理的,以电子邮件方式,向申请人发出由《职业介绍机构登记信息系统》自动生成的《受理职业介绍资格认定申请通知单》,并在10日内组织2名以上有关人员到现场进行审核评估;对不符合标准的,应当向申请人提出改进意见或不予受理的理由。

4、对符合标准的或按改进意见整改后符合标准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在10日内完成以下工作:

(1)在《职业介绍机构登记信息系统》自动生成的《**省职业介绍机构评估表》“评估意见”栏上作相应认定并经分管领导签署意见;

(2)按《职业介绍机构登记信息系统》自动生成的编号,向机构免费颁发由国家劳动保障部统一印制的《职业中介许可证》正、副本,明确其可以从事的境内职业中介服务业务项目和不超过3年的有效期限,并加盖认定其资格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印章和钢印。

(3)经行政许可的职业介绍机构有关信息将自动在**劳动保障网“**省职业介绍机构告示栏”上公示。

(十一)经行政许可的职业中介机构须在工商、税务注册登记和办结组织机构代码登记、银行开户、社会保险登记等相关手续后的20天内,带相关证件的原件和复印件、印章,到原行政许可机关进行备案。

(十二)设立独立法人的分支机构,应当按本通知第(八)、(九)条规定的要求,到分支机构所在地县级以上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办理行政许可手续;设立非独立法人的分支机构,分支机构应当具备本通知第(八)条第1、2、3、4、6、7、8项的条件,并到所在地县级以上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办理登记,同时向原行政许可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备案。分支机构所在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按本通知第(十)条规定的程序,予以审核登记,核发《职业中介许可证》。

(十三)职业中介机构收费按照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财政部、监察部、审计署、国务院纠风办《关于印发<中介服务收费管理办法>的通知》(计价格[1999]2255号)的规定,实行市场调节价,但收费项目必须按照省劳动保障厅、省物价局、省财政厅有关文件规定执行,并在双方签订的有关协议中约定。

(十四)职业中介机构应当在服务场所明示职业中介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服务项目、收费标准、监督机关名称和监督电话等。职业中介机构应当建立服务台账,记录服务对象、服务过程、服务结果和收费情况等,并接受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的年度审验和监督检查。

(十五)职业中介机构为特定对象提供公益性就业服务的,按照规定给予补贴。给予补贴的公益性就业服务的范围、对象、服务效果和补贴办法,按省劳动保障厅、省财政厅的规定执行。

(十六)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依法对经审批设立的职业中介机构的服务信用和服务质量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对在诚信服务、优质服务和公益等方面表现突出的职业中介机构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有条件的地方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委托行业协会进行初评或具体办理职业中介机构信用等级评定和人员资质考核等工作。自2008年始,职业中介机构的服务信用和服务质量评估工作每2年进行一次。

1、按照劳动保障部《民办职业介绍机构信用等级评定办法》的要求,省和各辖市要设立由就业行政部门负责,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企事业单位、民办职业中介机构、信用管理及行业协会等方面的负责人和专家组成的信用等级评定专家组,依照有关规定负责民办职业中介机构信用等级的确认工作。

2、各省辖市要依据劳动保障部《民办职业介绍机构信用等级评定标准》和《民办职业介绍机构信用等级评定规程》,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的A级信用机构评定工作。并在此基础上,负责向省推荐服务能力强、特点突出、运作规范、信誉良好的创新服务机构,作为由省评定AA级信用机构的备选机构。

3、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组织省职业中介机构信用等级评定专家组,负责AA级信用机构评定和AAA级信用机构推荐工作。

(十七)各地要通过信用等级评定和法律、法规、政策知识考核,规范民办职业中介机构服务行为和运作程序,树立以人为本和诚信公平的服务理念。要按照劳动保障部《民办职业介绍机构信用数据库信息标准》,建立健全民办职业中介机构的信用信息库,并通过本级劳动保障网进行公示,加大对名牌服务机构的宣传,形成培育、发展、宣传、保护名牌服务机构的氛围,推进我省人力资源服务品牌建设。信用等级评定工作不得向参评机构收费,所需工作经费纳入本级就业工作经费预算。

三、依法进行就业、失业登记

(十八)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就业、失业登记制度,完善就业、失业管理。县(市、区)以上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或其委托的街道(乡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负责就业登记与失业登记工作,为劳动者免费发放省劳动保障厅统一印制的《就业登记证》,及时、准确地记录劳动者就业与失业变动情况,并建立专门台帐,做好相应统计工作。《就业登记证》实行年检制度,具体办法另行制定。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应当加强就业、失业登记管理,实行就业、失业登记计算机联网,高效有序、准确掌握就业、失业登记状况。

(十九)就业登记的人员指在法定劳动年龄内,从事一定的社会经济活动,并取得合法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

1、用人单位新招用人员,应当于录用之日起30日内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劳动者办理就业登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应当于15日内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办理登记手续。

2、用人单位应当在2008年12月31日前,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未进行就业登记的员工办理就业登记手续。

3、劳动者从事个体经营或灵活就业的,由本人在街道、乡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就业登记。

(二十)失业登记的人员指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工作能力,无业且要求就业而未能就业的人员。虽然从事一定社会劳动,但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本人要求进行失业登记的,可予以失业登记。

1、失业人员可以到街道(乡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进行失业登记。其中,没有就业经历的人员,在户籍所在地街道(乡镇)登记。

2、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和其他非本地户籍人员在常住地稳定就业满6个月的,失业后可以在常住地进行专项登记,并以补充资料的方式随登记失业人员统计报表上报,暂不纳人现行的城镇登记失业人员统计。

3、残疾人失业登记,由各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负责。《就业登记证》由省劳动保障厅监制,省残联统一印制。

四、依法监督检查,规范就业服务管理行为

(二十一)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职业中介机构应当规范职业中介服务行为,在服务场所明示合法证照、服务项目、人力资源市场职业岗位工种工资价格、收费标准、省和所在地县级以上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监督电话等,按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要求,如实定期报送报表,并接受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监督检查。

(二十二)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免费为劳动者提供就业服务,不得从事经营性活动,不得举办或者与他人联合举办经营性的职业中介机构,已经从事或举办的须于2008年1月1日前终止或彻底脱钩,依法办理有关手续。

(二十三)县级以上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努力提高办事效率。具体经办的行政职能处(科)室须在工作场所公示行政许可登记事项、登记条件、提交申请材料目录、申请书格式、办理时限等内容。有条件的市、县应当通过劳动保障网站,为申请人下载申请书格式文本、提交申请材料和职业中介机构管理服务规定等提供方便。

各市、县(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须指定专人,按照给定的域名和密码,登录“**劳动保障网公共服务平台《职业介绍机构登记信息系统》”,在线办理职业中介行政许可、情况变动登记、信用信息记录等事项。

(二十四)县级上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每年须依法对在本机关领取《职业中介许可证》的机构实行一次审验,检查其依法开展业务和人员掌握人力资源市场法律、法规、政策的情况。对年度审验合格的机构,由同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在其《职业中介许可证》正、副本上予以年检记载,加盖“年检专用章”。对年度审验不合格的机构,由同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发出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限期最长不超过3个月。限期期满复审合格的,予以办理年检通过手续;限期期满复审不合格以及在有效期限内未参加年审的,在“《**劳动保障网》公共服务平台《职业中介机构登记信息系统》”上作相应修改。

(二十五)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要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实施职业中介机构行政许可,不得擅自规定实施职业中介行政许可的实施机关、范围、条件、程序和期限,不得限制其他地区的合法机构到本地区从事职业中介服务活动。要切实加强对职业中介机构和兼办职业中介业务的机构监督管理和检查,依法规范其行为,形成社会监督、信用评估、考核表彰、扶优汰劣的管理监督机制。

公益性岗位申请书范文第9篇

现将工作情况作具体汇报:

一、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增强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在来到美林湖畔居委会工作之初,我就递上了加入伟大而光荣的中国共产党的申请书。一年来,我一直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将理论学习作为自身的重要任务,自觉做到勤学多想,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增强党性观念,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保持良好的道德风尚。我虚心向身边的老同志们尤其是我们张主任学习,向有经验的同事们学习,向他们学习如何为人、如何正确的处理各类矛盾,如何与辖区的居民融洽相处。为了更好的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我参加了上级部门组织的天河区党校学习和培训;较为系统地学习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并身体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激发了自己的责任感和奋发进取的精神,不断朝着新的目标前进。在工作中,我顾全大局,从不争名夺利,不计较个人得失,全心全意为居民服务,在思想上、政治上、业务上不断地完善自己,更新自己,把社区工作中的苦累转变成苦中有乐,并且乐在其中,使自己真正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牢固的群众观,为社区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尽职尽责。

二、爱岗敬业,勤奋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计划生育、城管、综治、劳动保障等各项工作任务,热爱本职工作,对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总是想方设法、竭尽所能予以解决,始终能够任劳任怨,尽职尽责。

1.强化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工作将计生工作融入整个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和各项工作任务中。落实计生分片包干责任制,一年来,走遍了包干片区的家家户户,挨家挨户登记住户信息,掌握了片区住户资料,分别整理了育龄妇女信息,孕妇资料。做到出租屋信息每季度周转一次,及时上报更新信息,管理孕妇并跟踪至婴儿出生,配合落实查环查孕等任务。经过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使自己具备了工作经验,能够比较从容地处理日常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在组织管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协调办事能力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2、积极参与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营造和谐美好家园自今年创卫活动开展以来,我们多方位、多角度、多手段对创卫进行宣传,我们通过宣传海报、横幅、卫生监督检查、上街搞卫生、网络宣传等方式,力求让创卫观念深入人心,为社区的美好将来出一份力,尽一份心。在居委全体人员帮助下,圆满完成了整理编写创卫资料的工作。洛阳的夏日,酷暑难当,我和同事们顶烈日、战高温,在皮肤晒伤性过敏奇痒无比的情况下,坚持在第一线,确保社区卫生达标。在社区卫生保洁清理垃圾的过程中,不仅使社区的环境卫生有了极大的改善,而且让自己的心灵也得到了净化。创卫首先是心灵创卫,把创卫观念培养成每个人的一种潜意识,使每一个人逐渐地把讲文明,讲卫生,讲环保,讲秩序作为自身行为活动的一种基本准则,那时候相信创卫也就自然地形成并能够长期地坚持下去,社区也必将变得更加美丽自然,风姿绰约,我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也必将得到飞跃性的提高。

3.深入开展综治安全工作确保社区平安定期开展社区防火检查,坚持每周防火巡查,督促整改火灾隐患。开展形式多样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提高社区居民、驻区单位员工的自防自救能力。针对社区居民群众对开展创建工作缺乏认识了解,我们利用社区的宣传栏、标语、派发禁毒资料等对居民进行宣传,增强了居民群众的禁毒意识。坚决收缴各类色情口袋本图书、音像制品、游戏软件以及有害卡通画册和粗口歌等非法出版物。禁止未成年人进入互联网上网服务经营场所。引导中小学生自觉抵制有关非法出版物。营造有利于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

公益性岗位申请书范文第10篇

市政务服务中心是市政府建设的各相关职能部门统一对外、面向市民的政府办事中心,由市政府统一规划建设。在该中心七楼为市档案局(馆)设立了一个300m2的政务资讯厅,厅内配置了先进的查询设备,展柜里还陈列了一些广州市的珍贵档案及不少档案的出版物。

广州市档案局(馆)先后印发了《关于印发〈广州市档案局(馆)进驻市政服务中心政务服务窗口工作任务与职责(暂行)〉的通知》和《广州市档案局(馆)入驻市政务服务中心搬迁方案》等文件,对进驻中心做了细致、全面的布置。

广州市档案局(馆)设置在中心的政务资讯厅,是整个中心面积较大的一个办事大厅,具体服务内容如下:

一、已公开现行文件、档案目录查询服务

主要是1996年以来广州市各级政府制定、编印出版的政策性、法规性、公益性、服务性可公开的非文件,和区(县级市)政府、市直有关部门出版的档案编研材料,同时提供广州市档案馆馆藏开放档案目录,向社会各界和市民提供免费查阅服务。

二、档案行政许可、行政备案业务受理服务

1.对延长档案移交期限和提前移交档案的审批。

2.对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中国公民利用档案馆保存的未开放的档案的审批。

3.对利用广州市档案馆保存的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的单位和个人公布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审批。

4.对专业、部门档案馆设置的审批。

5.对重大建设项目、国家和省级重大科研项目档案的验收、鉴定。

6.对单位或者个人赠送、交换、出售非国家所有的档案的审批。

7.对携带、运输、邮寄属于国家所有的和非国家所有但应当保密的档案或者其复制件出境的审批。

8.企业事业单位设置档案馆的备案。

9.公民建立个人档案馆的备案。

10.设立档案中介服务机构的备案。

11.部门档案馆收集档案的范围的备案。

12.档案工作机构或者档案工作人员的备案。

三、提供档案业务培训、职称评审受理服务

1.档案人员岗位培训。

2.中、初级档案专业技术职称评审。

广州市档案局按照要求,选派1名首席代表和1名工作人员进驻政务公共咨讯厅,设立了市档案局(馆)政务服务窗口,作为局(馆)统一对外的办公办事机构。

广州市政务服务中心市档案局管理的政务资讯厅所受理的档案行政许可、行政备案业务,都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广东省档案条例》设立的,对各项行政许可和行政备案业务印制了《办事指南》。例如:“对利用广州市档案馆保存的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的单位和个人公布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审批办事指南”就有这样的说明:

事项编码(该行政许可的编号):61004

设定审批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国务院1990年11月19日制定实施,1999年6月7日修订)

审批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第二十四条“公布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的单位和个人,未经档案馆、档案保存单位同意或者前两项所列主管机关的授权或者批准,均无权公布档案。”

申报材料:《申请书》、《申请单位介绍信或个人身份证及复印件》、《档案的复制件》各一份。

审批申请受理机关:广州市档案局

审批决定机关:广州市档案局

审批时限:发出受理通知书后15个工作日。

审批收费及依据:不收费

广州市档案局(馆)在市政务服务中心设置政务资讯厅,受到广东省委、广州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朱小丹曾先后三次到档案服务窗口考察。2008年7月15日,朱小丹书记同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省文明委主任林雄,省政协副主席、省文明委副主任温兰子,广州市委副书记、市政法委书记张桂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苏泽群等省、市领导一行来到档案局的政务资讯厅,观看已公开现行文件的查询。林雄部长在观看了现行文件的查询之后说:让老百姓近距离接触政府的红头文件会使我们的政府更贴近老百姓,是我们执政为民的一种体现。朱小丹书记对广州市档案局(馆)的政务资讯厅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指出,政务资讯厅的工作重点是要做到信息公开、查询方便、资料齐全。省、市领导同志对资讯厅内展示珍贵档案和各种纸质与电子文献资料免费为市民提供阅览服务的做法非常赞赏,称赞资讯厅环境好、服务好。

资讯厅对外服务以来,受到广大市民好评,市民文丽霞、文耀祥、文耀华留言:“市档案局设置资讯厅,是政府政务公开,督促各职能部门严格、正确地依法行政,确保政令畅通的一项重大举措。希望政府出台的文件,都能得到真正的不走样的落实。市档案局资讯厅的张全红主任,为群众服务的精神可嘉,态度热情,百问不厌,耐心为我们查找资料,使我们很感动,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多年来,档案的利用服务和已公开现行文件的查询及档案行政许可、行政备案业务的受理,都是档案部门自己单门独户地搞,没有同整个政府的行政服务融合在一起。即便档案部门努力地为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从效果上看,还是同整个政府中心工作的要求有差距。因此,档案部门的政府服务行为,只有同整个政府的行政服务行为捆绑在一起,统一行政服务方式、按规范的政府服务行为来要求,档案服务才能与整个政府的服务行为一致,才有可能不被边缘化。对此,广州市档案局(馆)局(馆)长何伍爱深有感触地说:传统的档案利用方式,是利用者和广大的市民到档案馆来查询,而又有相当多数的档案局(馆)建在了市委、市政府的大院内,就是一些自己单独建的档案馆,利用者到档案馆来利用也有诸多不便,因为,现在来档案馆办事的不只是为了查阅档案,还可以利用已公开的现行文件、办理档案行政许可和行政备案业务。档案局(馆)工作的范围和内容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我们还沿用以前的办事方式显然就会落后,甚至有可能做不好工作。现在我们广州市档案局(馆)把服务窗口开到了广州市政服务中心,这是档案服务面向社会、面向市民的一大进步,我们取得的这个进步,首先应该感谢市委、市政府对档案工作的重视和关心与支持。

广州市的做法无疑是档案利用和档案行政服务的重大创新,意义深远,它使得档案利用服务和档案行政服务真正走进了社会,贴近了百姓,并促进了档案服务更加规范化,更具有政府行为的深层面意义,使档案的行政服务同政府的其他行政服务有了同样的社会价值和意义,也让档案工作者看到了档案工作未来的发展趋势。

上一篇:申诉申请书范文 下一篇:出庭作证申请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