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岗位范文

时间:2023-03-06 00:59:59

公益岗位

公益岗位范文第1篇

第一条为加强我区公益性岗位的开发和管理,促进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就业,对就业困难群体实施重点援助,更好地服务社会公益事业,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区劳动保障部门(就业服务机构)负责行政区域内公益性岗位的开发和调剂配置工作,各有关单位和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配合做好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对象工作。

第二章公益性岗位分类及安置对象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公益性岗位,主要是指财政拨款、政府投资、政府给予优惠或政府特许经营、服务性岗位。

主要包括:

(一)党政机关、财政拨款事业单位的后(工)勤服务性岗位,如厨房厨工、餐厅(机关)服务员、司机、门卫、保洁绿化以及从事水、电等设施设备维护及后勤保障岗位;

(二)财政拨款的城市公共设施设备的养护、保洁、绿化等岗位;

(三)社区管理服务岗位,包括社区按规定聘用的劳动保障协理员、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协理员、民政低保协理员、残疾人工作协理员,以及社区保洁、扶老托幼等岗位。

第四条公益性岗位安置对象的具体条件由用人单位根据岗位要求确定。

第五条公益性岗位主要安置的就业援助对象。

凡在我区行政区域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劳动适龄人员,并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均可以申请在公益性岗位就业。

(一)“零就业”家庭中的适龄劳动力;

(二)持《再就业优惠证》的“4050”人员(截止年12月31日前,女满40岁,男满50岁);

(三)夫妻双方下岗或失业的;

(四)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失业人员;

(五)单亲抚养未成年子女的;

(六)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

(七)现役军人配偶、复转军人、军烈属;

(八)其他有特殊困难的下岗失业人员;

(九)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含大中专毕业生);

(十)失地农民。

第三章公益性岗位的开发

第六条各单位应加强公益性岗位的统筹规划、综合开发和调控管理工作。劳动保障、财政等部门加强监督管理,督促用人单位优化在岗人员结构,腾出公益性岗位安置符合条件的就业对象。

第七条实行公益性岗位申报和评估制度。凡有公益性岗位需求的单位、部门应按照《公益性岗位开发计划申请》的要求(申请事由、岗位名称、岗位数量、工作内容、上岗条件、工资待遇等情况),将本部门、本单位(含下属单位)公益性岗位用人需求情况汇总、填写后,于当年6月底前报区劳动保障部门,其他时间新增空缺岗位要及时向区劳动保障部门进行申报。

第八条各用人单位应在公益性岗位指标分配之日起2个月内完成对岗位上岗人员的聘用工作,凡未按照规定时间完成聘用工作的,所分配的岗位名额全部收回,由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统一调配。

第四章公益性岗位的申请和安置

第九条公益性岗位人员安置的条件和程序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实行阳光操作,全程接受社会监督。

(一)申请程序

1.个人申请。就业困难对象根据公共职业介绍机构的安置公告的范围和条件,填报《区公益性岗位就业申请表》。

2.社区审查。在接到个人公益性岗位就业申请表后,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调查核实是否符合就业援助对象和条件,并签署意见。

3.复审确认。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在社区审查的基础上对申请人的资格进行复审,报送区就业服务局审批,对符合条件人员进行确认。

4.用人单位根据确定的岗位及人数,在区就业服务局确认符合条件的申请人中实行公开招聘,择优录用。

5.用人单位与被录用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并报区就业服务局备案,劳动合同按年度签订。

(二)安置程序

1.区劳动保障部门综合用人单位的公益岗位需求,结合实际,确定本年度岗位数量并提供就业援助对象。

2.各用人单位招聘公益性岗位人员时,需提前到区劳动保障部门办理招聘登记手续,招聘信息,内容包括岗位介绍、招聘人数、招聘时间、录用条件等,区劳动保障部门要对公益性岗位的招聘工作进行全程指导、监督、审查和跟踪服务。凡未经区劳动保障部门批准自行招聘的,其招聘人员的工资待遇由招聘单位自行承担。

3.用人单位在择优录取后,自行组织安排岗前培训。

第五章公益性岗位工资待遇及资金来源

第十条对安置在公益性岗位上,并签订劳动合同的就业困难人员,工资按市劳动保障部门确定的标准支付,并建立健全公益性岗位待遇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长效保障机制。

第十一条公益性岗位工资由岗位补贴和岗位工资两部分组成。其中,岗位补贴从市级再就业经费中列支,岗位工资由区财政补助资金支付。

第六章公益性岗位补贴的申领程序

第十二条公益性岗位补贴按季度拨付,实行先拨后发的办法。各用人单位应按照碑财发〔〕15号文件规定,于每个季度5日前将《市公益性岗位安置人员补贴资金申请表》、公益性岗位安置人员花名册、上季度工资发放表、单位账号和安置人员变动情况等相关申请资料统一报送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审核,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审核后于10日前报区财政局复审,区财政局审核无误后于15日前将公益性岗位补贴及区财政补助资金拨付到用人单位账户上。如因用人单位在规定的日期内未及时将资金申请资料报送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此季度补贴到下季度申报。

第七章公益性岗位的管理

第十三条公益性岗位的管理体制公益性岗位本着以事定岗、以岗设人、按照“谁用人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实行用人单位具体管理。

(一)劳动和财政部门负责公益性岗位审批、安置以及岗位等各项补贴的审核发放和监督检查。

(二)用人单位负责对在本单位工作的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进行直接管理,负责与上岗人员签订劳动合同,确定具体岗位职责,制定相应的管理、考核及奖惩办法。同时,上报区就业服务局备案。

(三)街道(社区)对于各单位下派的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实行直接管理,并负责与上岗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同时,上报区就业服务局备案。其中,劳动保障协理员的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由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统一管理。

第十四条公益性岗位人员实行动态管理制度。公益性岗位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解除劳动合同,并函告区就业服务局,停止发放各项补贴:

(一)通过其他途径已实现就业再就业的;

(二)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或死亡的;

(三)不能坚持正常工作的;

(四)无故旷工连续3天或一年内累计旷工7天的;

(五)严重违反用工单位管理制度的;

(六)有违法行为的。各用工单位及岗位调整如出现空岗,必须在5个工作日内向区就业服务局提出补员申请,区就业服务局应根据用人单位岗位缺岗情况和用人单位意见,及时在其它符合公益性岗位上岗条件人员中提供人员进行补充。

第十五条用人单位应严格管理公益性岗位,指定专人负责,严禁出现空岗不申报、弄虚作假、冒名顶替,违反政策获取公益性岗位上岗资格、岗位名额、岗位补贴等现象。第十六条公益性岗位实行档案管理制度。各用人单位应对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进行档案备案管理,按公益性岗位工种建

立本单位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基础档案,做到一人一档,并建立专门的公益性岗位工资发放台帐,以现金或者工资卡形式直接发放到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手中,以现金形式发放的,需由本人在工资发放表上签字(不得代签)。

第八章公益性岗位的考核和处罚

第十七条公益性岗位的考核

(一)公益性岗位人员上岗实行考勤制度。用人单位可根据需要对上岗人员统一标志上岗,对其上岗情况进行考勤,作为岗位补贴、岗位工资发放、年度考核和奖惩的重要依据。

(二)公益性岗位管理实行不定期检查制度。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区财政局一年内不少于两次不定期抽查。街道(社区)有关负责人要认真配合检查,据实提供有关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的情况,对检查推诿、应付和弄虚作假的,将追究单位主要责任人的责任。

(三)实行公益性岗位考试、考核制度。用人单位每年应对公益性岗位人员进行不少于2次的考核,对连续两次考核为不称职人员,予以解聘(劳动保障协理员由区就业服务局进行考试考核)。

第十八条公益性岗位的处罚

公益岗位范文第2篇

第一条为加强我区公益性岗位的开发和管理,促进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就业,对就业困难群体实施重点援助,更好地服务社会公益事业,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区劳动保障部门(就业服务机构)负责行政区域内公益性岗位的开发和调剂配置工作,各有关单位和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配合做好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对象工作。

第二章公益性岗位分类及安置对象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公益性岗位,主要是指财政拨款、政府投资、政府给予优惠或政府特许经营、服务性岗位。

主要包括:

(一)党政机关、财政拨款事业单位的后(工)勤服务性岗位,如厨房厨工、餐厅(机关)服务员、司机、门卫、保洁绿化以及从事水、电等设施设备维护及后勤保障岗位;

(二)财政拨款的城市公共设施设备的养护、保洁、绿化等岗位;

(三)社区管理服务岗位,包括社区按规定聘用的劳动保障协理员、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协理员、民政低保协理员、残疾人工作协理员,以及社区保洁、扶老托幼等岗位。

第四条公益性岗位安置对象的具体条件由用人单位根据岗位要求确定。

第五条公益性岗位主要安置的就业援助对象。

凡在我区行政区域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劳动适龄人员,并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均可以申请在公益性岗位就业。

(一)“零就业”家庭中的适龄劳动力;

(二)持《再就业优惠证》的“4050”人员(截止2007年12月31日前,女满40岁,男满50岁);

(三)夫妻双方下岗或失业的;

(四)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失业人员;

(五)单亲抚养未成年子女的;

(六)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

(七)现役军人配偶、复转军人、军烈属;

(八)其他有特殊困难的下岗失业人员;

(九)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含大中专毕业生);

(十)失地农民。

第三章公益性岗位的开发

第六条各单位应加强公益性岗位的统筹规划、综合开发和调控管理工作。劳动保障、财政等部门加强监督管理,督促用人单位优化在岗人员结构,腾出公益性岗位安置符合条件的就业对象。

第七条实行公益性岗位申报和评估制度。凡有公益性岗位需求的单位、部门应按照《公益性岗位开发计划申请》的要求(申请事由、岗位名称、岗位数量、工作内容、上岗条件、工资待遇等情况),将本部门、本单位(含下属单位)公益性岗位用人需求情况汇总、填写后,于当年6月底前报区劳动保障部门,其他时间新增空缺岗位要及时向区劳动保障部门进行申报。

第八条各用人单位应在公益性岗位指标分配之日起2个月内完成对岗位上岗人员的聘用工作,凡未按照规定时间完成聘用工作的,所分配的岗位名额全部收回,由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统一调配。

第四章公益性岗位的申请和安置

第九条公益性岗位人员安置的条件和程序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实行阳光操作,全程接受社会监督。

(一)申请程序

1.个人申请。就业困难对象根据公共职业介绍机构的安置公告的范围和条件,填报《区公益性岗位就业申请表》。

2.社区审查。在接到个人公益性岗位就业申请表后,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调查核实是否符合就业援助对象和条件,并签署意见。

3.复审确认。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在社区审查的基础上对申请人的资格进行复审,报送区就业服务局审批,对符合条件人员进行确认。

4.用人单位根据确定的岗位及人数,在区就业服务局确认符合条件的申请人中实行公开招聘,择优录用。

5.用人单位与被录用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并报区就业服务局备案,劳动合同按年度签订。

(二)安置程序

1.区劳动保障部门综合用人单位的公益岗位需求,结合实际,确定本年度岗位数量并提供就业援助对象。

2.各用人单位招聘公益性岗位人员时,需提前到区劳动保障部门办理招聘登记手续,招聘信息,内容包括岗位介绍、招聘人数、招聘时间、录用条件等,区劳动保障部门要对公益性岗位的招聘工作进行全程指导、监督、审查和跟踪服务。凡未经区劳动保障部门批准自行招聘的,其招聘人员的工资待遇由招聘单位自行承担。

3.用人单位在择优录取后,自行组织安排岗前培训。

第五章公益性岗位工资待遇及资金来源

第十条对安置在公益性岗位上,并签订劳动合同的就业困难人员,工资按市劳动保障部门确定的标准支付,并建立健全公益性岗位待遇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长效保障机制。

第十一条公益性岗位工资由岗位补贴和岗位工资两部分组成。其中,岗位补贴从市级再就业经费中列支,岗位工资由区财政补助资金支付。

第六章公益性岗位补贴的申领程序

第十二条公益性岗位补贴按季度拨付,实行先拨后发的办法。各用人单位应按照碑财发〔2007〕15号文件规定,于每个季度5日前将《市公益性岗位安置人员补贴资金申请表》、公益性岗位安置人员花名册、上季度工资发放表、单位账号和安置人员变动情况等相关申请资料统一报送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审核,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审核后于10日前报区财政局复审,区财政局审核无误后于15日前将公益性岗位补贴及区财政补助资金拨付到用人单位账户上。如因用人单位在规定的日期内未及时将资金申请资料报送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此季度补贴到下季度申报。

第七章公益性岗位的管理

第十三条公益性岗位的管理体制公益性岗位本着以事定岗、以岗设人、按照“谁用人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实行用人单位具体管理。

(一)劳动和财政部门负责公益性岗位审批、安置以及岗位等各项补贴的审核发放和监督检查。

(二)用人单位负责对在本单位工作的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进行直接管理,负责与上岗人员签订劳动合同,确定具体岗位职责,制定相应的管理、考核及奖惩办法。同时,上报区就业服务局备案。

(三)街道(社区)对于各单位下派的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实行直接管理,并负责与上岗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同时,上报区就业服务局备案。其中,劳动保障协理员的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由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统一管理。

第十四条公益性岗位人员实行动态管理制度。公益性岗位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解除劳动合同,并函告区就业服务局,停止发放各项补贴:

(一)通过其他途径已实现就业再就业的;

(二)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或死亡的;

(三)不能坚持正常工作的;

(四)无故旷工连续3天或一年内累计旷工7天的;

(五)严重违反用工单位管理制度的;

(六)有违法行为的。各用工单位及岗位调整如出现空岗,必须在5个工作日内向区就业服务局提出补员申请,区就业服务局应根据用人单位岗位缺岗情况和用人单位意见,及时在其它符合公益性岗位上岗条件人员中提供人员进行补充。

第十五条用人单位应严格管理公益性岗位,指定专人负责,严禁出现空岗不申报、弄虚作假、冒名顶替,违反政策获取公益性岗位上岗资格、岗位名额、岗位补贴等现象。第十六条公益性岗位实行档案管理制度。各用人单位应对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进行档案备案管理,按公益性岗位工种建

立本单位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基础档案,做到一人一档,并建立专门的公益性岗位工资发放台帐,以现金或者工资卡形式直接发放到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手中,以现金形式发放的,需由本人在工资发放表上签字(不得代签)。

第八章公益性岗位的考核和处罚

第十七条公益性岗位的考核

(一)公益性岗位人员上岗实行考勤制度。用人单位可根据需要对上岗人员统一标志上岗,对其上岗情况进行考勤,作为岗位补贴、岗位工资发放、年度考核和奖惩的重要依据。

(二)公益性岗位管理实行不定期检查制度。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区财政局一年内不少于两次不定期抽查。街道(社区)有关负责人要认真配合检查,据实提供有关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的情况,对检查推诿、应付和弄虚作假的,将追究单位主要责任人的责任。

(三)实行公益性岗位考试、考核制度。用人单位每年应对公益性岗位人员进行不少于2次的考核,对连续两次考核为不称职人员,予以解聘(劳动保障协理员由区就业服务局进行考试考核)。

第十八条公益性岗位的处罚

公益岗位范文第3篇

第一条为进一步做好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工作,加强公益性岗位开发和管理,对就业困难群体实施重点援助,更好地服务社会公益事业,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和《国务院关于做好促进就业工作通知》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公益性岗位的开发与管理工作,在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负责公益性岗位的开发、认定、资金审核等监督管理工作,区劳动就业办公室承担具体日常事务,各镇(街)、区公安局、城管局等单位或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对公益性岗位人员的管理。

第三条本区行政区域内公益性岗位的开发和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二章公益性岗位分类及安置对象

第四条公益性岗位是指由各级政府投资、政策扶持或社会筹集资金开发,以实现公共利益和安置就业困难人员为主要目的的非营利性公共管理和社会公益岗位。本办法所指公益性岗位具体范围包括:

(一)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管理岗位。如劳动保障协理、人力资源开发协管、劳动关系协调协理、劳动监察协理等。

(二)基层农业服务岗位。如村支书(主任)助理、新农村建设指导、农技推广服务、农业信息咨询、乡村科普服务、农业技术指导、乡村扶贫开发等。

(三)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岗位。如乡村医疗卫生辅助服务、基层计划生育服务协管、乡村卫生院护理服务、乡村(社区)公共卫生监督协管、乡村(社区)卫生防疫协管、乡村(社区)妇幼保健、社区护士、社区卫生服务等。

(四)基层文化科技服务岗位。如乡村(社区)文化服务、乡村(社区)文化室管理、乡村(社区)文化宣传、乡村(社区)科技服务、乡村(社区)体育服务等。

(五)基层法律服务岗位。如司法协理、普法宣传、民事调解协理等。

(六)基层民政、托老托幼助残服务岗位。如民政助理、社区托(助)老服务、社区托幼服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社区助残服务等。

(七)基层市政管理岗位。如道路交通协管、消防安全协管、环境保护协管、城市规划协管、市场协管、流动人口协管、治安维护协管等。

(八)基层公共环境与设施管理维护岗位。如乡村道路维护、乡村水利设施维护、廉租房配套设施维护、社区(村)公共环境绿化、社区公共设施维护、社区(村)公共卫生保洁等。

(九)政府出资开发适合安置就业援助对象的其它公益性岗位。如社区主任助理、低保协管、残疾工作协管、社区矫正协管、基层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后勤服务等岗位。

第五条公益性岗位安置对象为具有本区城镇户口、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进行了失业登记,并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人员:

(一)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0周岁及以上失业人员;

(二)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复转军人、城镇退役士兵、随军家属;

(三)登记失业一年以上的长期失业人员

(四)失去土地的农民转为城镇户口的失业人员;

(五)城镇零就业家庭成员;

(六)持《残疾证》的残疾失业人员;

(七)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就业困难对象;

第三章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的招聘

第六条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我区持《就业失业登记证》的4050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员、随军家属、复转军人、城镇退役士兵。

第七条新增公益性岗位人员招聘时,应由用人单位面向社会采取自愿报名、择优录用的办法自行组织、公开招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人员资格审核和对招聘工作进行监督。特殊情况也可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招聘,向用人单位推荐。

第八条新增公益性岗位人员的招聘,应按以下程序办理:

1、由用人单位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申报,申报内容主要包括申报事由、岗位名称、岗位数量、工作内容、上岗条件、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障补贴等情况。

2、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根据公益性岗位开发计划和实际情况初步确定开发岗位数量后,根据公益性岗位开发的有关规定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申请审准。

3、招聘工作具体由区劳动就业办公室负责组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和镇(街)劳动保障事务所负责推荐本辖区内符合条件人员报名。

4、区劳动就业办公室审核,审核合格者经考试、考核后,在社区张榜公布一周,无举报的由用人单位办理录用手续。

第九条公益性岗位人员由于退休、死亡、自然减员以及解除用工合同等原因出现空岗时,各用工单位必须在每月5日前将岗位空岗情况书面报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进行备案登记。凡未经申报私自补充岗位人员的,不享受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

第十条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应将空岗信息在向社会公示。

第四章用工合同签订与解除

第十一条用人单位应自聘用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之日起一个月内,与从业人员签订书面用工合同,用工合同期限为一年。

第十二条用工合同经用人单位和从业人员签字或盖章有效,由用人单位和从业人员各持一份。用人单位应要求从业人员本人签收,并保留签收记录。

第十三条公益性岗位用工合同的签订方式为一年一签,期满后经考核合格可以续签下一年用工合同。

第十四条用人单位解除用工合同,须与从业人员协商一致后,可以解除;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解除用工合同,应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

第十五条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实行考核制度,合同期内有违反用人单位公益性岗位考核和奖惩办法的,用人单位函告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进行审核备案后,用人单位可解除用工合同。

第十六条公益性岗位人员实行动态管理制度。公益性岗位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解除用工合同,并函告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停止发放各项补贴:

(一)通过其他途径已实现就业再就业的;

(二)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或死亡的;

(三)不能坚持正常工作的;

(四)已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五)无故旷工连续15天或一年内累计旷工30天的;

(六)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管理制度的;

(七)有违法行为的。

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凭二级以上医院出具的证明,可参照《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办理。

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根据岗位缺岗情况和用人单位意见,及时在其它符合公益岗位上岗条件人员中提供人员进行补充。

第五章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待遇

第十七条在公益性岗位上安置的就业援助人员,按规定的再就业优惠政策给予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

第十八条在公益岗位上安置的就业援助人员,与用人单位签订了一年用工合同的,在用工合同期限内享受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补贴,补贴标准按单位应为所招人员缴纳的社会保险费计算,个人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由本人承担。用人单位缴纳的社会保险补贴实行先缴后补,补贴享受期限最长至退休。

第十九条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资金实行财政直拨。用人单位须每月5至15日向区劳动就业办公室报送公益性岗位人员工资册、社保缴费凭证和汇总表,经审核无误后,报财政部门审批拨付,并在每月25日前发放。

第六章公益性岗位人员管理

第二十条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岗位培训、工作任务、考核、考勤、工作牌等由各用人单位负责,安排公益性岗位人员较多的单位,必须明确分管领导和一名工作人员,负责公益性岗位人员的日常管理,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财政局进行监督、指导。

第二十一条各用人单位应制定规范的管理制度,按照岗位分工,明确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工作职责、工作纪律和考核办法,并对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上岗情况进行考勤,作为发放岗位综合补贴、续签用工合同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二条公益性岗位管理实行考核检查制度。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财政局要加强对用人单位的检查、考核,检查考核不合格的,应限期进行整改。经整改仍未达到要求,停止其使用公益性岗位人员资格。

第二十三条建立公益性岗位档案管理制度。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由用人单位进行档案管理,建立基础档案,做到一人一档,区劳动就业办建立公益性岗位人员台账,作为公益性岗位目标考核依据。

第二十四条区劳动就业办、各用人单位对公益性岗位分布情况、享受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人员有关数据进行计算机管理并实行连网,同时由区劳动就业办将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申报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起始时间等情况在《就业失业登记证》上予以记载。

第二十五条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实行每天8小时工作制,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0小时。

第二十六条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的休息休假按《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办理。

第七章工作职责

第二十七条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财政局、各镇、街道办事处和相关用人单位要加强对公益性岗位管理工作的领导,相互配合,共同做好公益性岗位开发安置工作。要建立严格的目标管理责任制,责任逐级分解明确,做到分工负责,层层落实。公益性岗位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各镇、街和用人单位在做好综合管理工作的同时,要按照制定的监督管理制度,做好日常管理工作。

第二十八条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统筹协调全区公益性岗位开发工作,审核公益性岗位申报计划,制定全区公益性岗位年度开发计划,分解落实岗位开发指标,审核认定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资格,指导各镇、街劳动保障所和用人单位制定管理制度,对全区公益性岗位工作进行管理、监督、检查和指导,确保年度计划的完成。

第二十九条区财政局负责公益性岗位补贴资金筹集、拨付、管理、监督工作,确保资金按时、足额到位。在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的配合下,定期与不定期地开展对全区补贴资金使用情况的检查工作。

第三十条各镇、街道办事处是社区公益性岗位人员的主管单位,负责相关岗位的规划与开发,指导、监督社区做好人员招聘、岗位培训和日常管理等工作。

第三十一条区劳动就业办公室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公益性岗位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发放等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对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的审核、发放和管理工作,对的工作人员要严肃处理,并追究责任。

第三十条各镇、街劳动保障所具体负责对辖区内公益性岗位开发、人员审核和安置。按时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报送相关资料,接受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及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第八章监督检查

第三十一条对在岗的公益性岗位人员建立定期检查制度。镇(街)劳动保障所对本辖区内公益性岗位管理情况一年以内进行不少于四次的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备查;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财政局一年内不少于两次不定期抽查,并将检查结果记入就业目标责任年度考核内容。

公益岗位范文第4篇

一、公益性岗位的界定

公益性岗位是指由政府投资、政策扶持或社会筹资,以实现公共利益和安置就业困难人员为主要目的非营利性公共管理和社会公益岗位,主要包括:

(一)政府投资开发的社会公共管理类岗位。具体包括劳动保障协管员、交通协管员、基层工会协管员、民政低保协管员、社会保险协管员、社区治安联防协管员、劳动监察协管员、卫生监督(行政执法)协管员等岗位。

(二)社区公益性岗位。具体包括区、街道、社区开办的非营利性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敬老院等机构;在街道、社区开发的保洁、保绿、保安及社会化服务等公益性岗位。

(三)机关事业单位的后勤保障及公共管理服务岗位。主要指收发、驾驶、门卫、打字、物业管理等需要招用编制外人员的机关后勤公益性岗位。

二、公益性岗位安置的对象

具有本市城镇户口、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人员:

(一)持《再就业优惠证》的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

(二)城镇大龄失业人员(男30岁以上,女25岁以上)且已在公共职业介绍机构进行了求职登记,一年内介绍三次,非本人原因仍未就业的失业人员。

(三)夫妻双方无一人就业且无一子女就业的困难家庭失业人员(即零就业家庭)。

(四)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且失业一年以上就业确有困难的人员。

(五)因病或肢体残缺又未达到完成丧失劳动能力的失业人员。

(六)登记失业一年以上的大中专毕业生、随军家属、复转军人、城镇退役士兵、两劳释放人员。

三、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的招聘

(一)公益性岗位必须优先安排持有《再就业优惠证》的“4**0”人员(即截止20**年底女40周岁以上、男50周岁以上的下岗失业人员)、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且失业一年以上就业确有困难的人员、随军家属、复转军人、城镇退役士兵、两劳释放人员。

(二)新增公益性岗位人员招聘时,应面向社会,自愿报名,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择优录用。招聘工作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具体承办,用人单位协办,相关部门配合,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1.新增公益性岗位在招聘公益性岗位时,必须由用工单位向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进行申报,提出具体用工条件,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招聘,办理招聘登记手续,招聘信息,内容包括岗位介绍、拟聘人数、招聘时间、录用条件等。

2.招聘工作采取“面向社会、自愿报名”的方式进行公开招聘。由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组织报名,向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推荐,报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进行审核。审核合格者经考核,由用工单位按照择优录用原则确定人员报社区张榜公布一周后,由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出具**市公益性岗位人员认定证明,凭认定证明由代管公益性岗位的劳务派遣组织开具统一的《公益性岗位上岗通知书》上岗。

四、公益性岗位人员劳动关系的建立及解除

公益性岗位人员由各区(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以委托协议的方式交由劳务派遣组织代管,并签订劳动合同,合同期为1年,各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劳动合同进行鉴证。合同期满后,经考核合格者续签下一年劳动合同。劳务派遣组织与各用工单位签订派遣协议。

合同期满,年终考核不合格者;或合同期内,有违反本单位公益性岗位考核和奖励办法情节严重的由各用工单位报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进行审核备案后退回劳务派遣组织,由劳务派遣组织解除劳动关系。各用工单位不得自行解除公益性岗位人员劳动关系。

公益性岗位人员在合同期内,经各用工单位考核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的,可由各用工单位退回劳务派遣组织,报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调至其它公益性岗位,二次被退回者,直接辞退,由劳务派遣组织予以解除劳动关系。

五、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标准及资金来源

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岗位补贴按我市最低月工资标准支付,社会保险缴费基数按自治区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的60%执行,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含个人应缴纳部分)由市、区两级就业再就业经费承担。

公益性岗位人员使用期限暂定到2008年12月31日。

六、岗位补贴及社会保险补贴申领程序

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岗位补贴及社会保险补贴按月支付,由劳务派遣组织统一办理。公益性岗位人员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含个人应缴部分),由劳务派遣组织报所在地社会保险机构核准后,由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

各用工单位按照本单位公益性岗位人员的考核办法和实际考勤按月编制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的工资报表,于次月10日之前报劳务派遣组织,由劳务派遣组织审核汇总后填写《公益性岗位岗位补贴审批表》、《公益性岗位社会保险补贴审批表》及本月缴纳社会保险凭证报各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后,每月15日前报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批,经市财政局核定,以转移支付的方式拨付各区(县)财政部门,由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将公益性岗位的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拨付劳务派遣组织。

七、公益性岗位的空岗申报和统一调配

(一)空岗申报及岗位调整。

各用工单位及岗位调整如出现空岗,必须在每月5日前将岗位空岗情况填写《公益性岗位空岗申报表》、《公益性岗位调整情况表》报劳务派遣组织,劳务派遣组织负责汇总报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由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审核后,报市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进行备案审批。

(二)统一调配。

市级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将各用工单位公益性岗位的空岗信息和岗位用工要求及时传送给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由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在不突破下达公益性岗位总数的前提条件下,五个工作日内负责推荐符合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上岗。市级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跟踪空岗落实情况,及时收回未落实的空岗信息并重新调配。

八、公益性岗位的管理

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岗位培训、工作任务、考核、考勤、服装、袖标、工作牌、劳动工具等由各用工单位负责,公益性岗位人员的社会保险接续、缴纳社会保险费用、发放工资工作等由劳务派遣组织负责,各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监督、指导。

(一)由各用工单位制定本单位公益性岗位考核奖惩管理办法。

(二)各用工单位在每月向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报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时应如实上报增、减、调整情况,由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按照本办法规定第七条进行增、减、调整。

(三)各用工单位将在岗的公益性岗位人员,调整至不属于原招收的公益性岗位工种范畴之内的,不得再享受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已认定公益性岗位的用工单位新增其他公益性岗位的,应按本办法第三条规定进行补充认定。

(四)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按街道(乡镇)进行档案备案管理,由各区(县)街道(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负责,按公益性岗位工种建立本辖区内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基础档案及台帐,做到一人一档,区(县)劳动保障部门建立本区(县)公益性岗位人员台帐,作为公益性岗位专项目标考核依据。

(五)市、区(县)劳动保障部门、街道(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对公益性岗位分布情况、公益性岗位申报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人员有关数据进行计算机管理并实现连网,同时将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申报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起始时间等情况在《再就业优惠证》上予以记载。

(六)对在岗的公益性岗位人员,建立定期检查制度。一年内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财政部门对本辖区内公益性岗位管理情况进行不少于四次的检查。市级劳动和社会保障、财政部门一年内不少于两次不定期抽查,并将检查结果记入就业责任考核内容。对出现弄虚作假、人岗分离、把专项资金挪作他用的单位,一经查实,将追究单位领导的责任。

(七)各级劳动保障、财政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建立和完善公益性岗位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发放等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对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的审核、发放和管理工作,对的工作人员要严肃处理,并追究领导责任。

(八)严肃处理违法违规行为。对虚报冒领、骗取岗位、社保补贴的单位和个人,除追回所有补贴资金外,还要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进行处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有关人员法律责任。

对不履行空岗申报,调整备案,或设置额外条件拒绝接受安置就业困难人员的部门和单位,市城乡就业和职业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给予通报。

公益岗位范文第5篇

一、加强学习,增强岗位责任意识

来社区工作我才发现做社区工作需要学的东西太多太多,也明白了社区工作远不如自己想得那样简单,社区工作包含极大的复杂性、矛盾性。

一年多来,在社区书记、主任的领导下,在其他同志的帮助下,经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我的社区知识与工作经验在工作中不断丰富和提高。熟悉和掌握了党和国家社区方针政策,了解和熟悉了转轮街社区所辖区域风土、人文等基本情况,积累了和社区居民打交道实践经验,增强了对本职岗位的责任意识。

我深深懂得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就是要直接和老百姓打交道,直接接触国计民生,为百姓办实事做好事,把党和政府的政策规则明明白白的办给居民百姓,为百姓排忧解难,就是为国家排忧解难。

二、严格要求,维护社区团结和谐

社区的工作关键是和老百姓打交道,而居民和社区、社区干事之间关系是盘根错节,息息相关的。一个繁荣兴旺团结和谐社区必定有一个团结和谐充满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团队。

作为一名公益岗位社区工作者,虽然报酬不及其它岗位的一半,但我仍以工作为重,从没闹过情绪,发过牢骚。一是尊重领导,自觉服从领导各项工作安排。二是尊重和团结同志,虚心向老同志请求,热情支持其他同志工作,做到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三是严格要求自己,认真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做到准时上班,按时下班,积极参加社区各项活动。四是做到工作热情,服务周到。一年多来,从来没有和社区领导、同事和居民说过一句“红脸话”,发生过一件不愉快的事,以自己言行维护了社区的稳定团结和谐。

三、尽职履责,圆满完成工作任务

在工作中,我始终牢记自己工作职责,任劳任怨,勤奋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一是接待来人来访1百多人次。二是为失地农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写证明等资料1千多人次。三是推广节能灯3百多个。四是参与辖区户籍整顿8千多人次。五是在7、8月份,冒着酷热,参与辖区门面装订门牌号1千多个。六是为辖区安置房1百多户安置户准备贷款资料。七是为张家湾安置房小区1百多户安置户办理土地使用证和房产证。八是接受城工委、城工办领导安排,到人口普查办工作。作为一名社区公益岗位工作者,能被抽到人口普查办作指导员工作,我觉得不仅是组织对我的工作能力的一种肯定,更是对我工作的一个鞭策和鼓励。自从到人口普查办以来,不仅自己从来没有休一天假,而且经常晚上加班到11点多钟,为抢时间,常常把资料拿回家,动员自己的老公、大姐等亲人帮忙填写。在做好普查办指导员工作的同事,经常抽出时间回转轮街社区协助做好人口普查工作,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转轮街社区一名公益岗位工作者。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自己虽然做了一些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这都和城工委、城工办、城西办事处各位领导和社区书记、主任坚强领导和各位同事大力支持、帮助分不开的,是他们正确领导和无私帮助的结果。

公益岗位范文第6篇

一、明确公益性岗位人员的管理责任

按照“谁开发,谁用人,谁管理,谁补贴”的原则,市级开发的公益性岗位的责任主体为用人单位;区、县(市)政府开发的公益性岗位的责任主体为区、县(市)政府所属的用人单位,区、县(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财政部门负责本地区公益性岗位日常管理和资金拨付。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财政部门负责全市公益性岗位的统筹管理和资金监管。

各级公益性岗位用人单位应设专门工作机构或确定责任部门,设有专职工作人员,负责本单位公益性岗位人员日常管理,做到责任明确,管理到位。对用人单位因管理、考核、监督不到位,没有发挥公益性岗位人员作用,造成违规事件或群体上访事件等不良社会影响的,一经查实,追缴补贴资金,削减其公益性岗位指标,在全市范围内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提请纪检部门、审计部门追究用人单位及上级主管部门的责任。

二、加强公益性岗位人员的管理

(一)严肃处理违规事件。对冒名顶替、不符合安置条件、违反《政府开发公益性岗位管理暂行办法》及本通知规定情况的公益性岗位人员一经核实认定,坚决予以清退,并收回其公益性岗位指标。

(二)严肃处理违规当事人。对各级公益性岗位管理人员,参与弄虚作假,对违规情况知情不报等问题,根据情节严重程度给予通报批评、警告、调离原岗位等处分。对从事基层管理的公益性岗位人员参与作假虚报的,情节严重的予以清退,并追究有关当事人的责任。

(三)建立定期检查制度。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财政部门于每年第二季度对我市的公益性岗位进行联合专项检查;要求各区、县(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和财政部门每半年组织一次公益性岗位专项检查。

(四)健全公益性岗位人员的规章制度。各用人单位应结合公益性岗位设置情况和工作岗位实际,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度、出勤考核制度、业务培训制度、工作奖惩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等规章制度。

三、签订或解除劳务协议的有关问题

(一)签订劳务协议。签订单位劳务协议的甲方必须为本市的机关事业单位(杜绝与企业签订协议),协议签订期限不得超过一年。市级开发岗位由市直有关单位与公益性岗位人员签订劳务协议;区级开发岗位由各区县所属用人单位与公益性岗位人员签订劳务协议。

(二)解除劳务协议。在岗人员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用人单位须解除劳务协议。

1.已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因病或因特种作业已提前办理退休的人员(身份证与人事档案不符的,以人事档案记载为准)。

2.无法胜任工作任务,经单位调整2次工作任务后仍不能正常工作的人员。

3.不符合安置条件人员;不上岗却享受岗位补贴人员,不上岗却享受社保补贴人员。

4.连续旷工5天,累计旷工10天人员;连续15天请事假,全年累计请事假达30天以上人员;连续30天请病假,全年累计请病假达60天以人员(单位认定的因工负伤除外);因大病特病累计请病假达90天以上的人员。

四、资金补贴拨付的有关问题

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岗位补贴按当月实际出勤天数计算,其中扣缺勤金额换算公式为:当月实领岗位补贴金额÷21天×缺勤天数(单位认定的因工负伤除外)。

(一)市级管理资金拨付程序

1.岗位补贴拨付。用人单位应在次月5个工作日按在岗人数和补贴标准向市就业和人才服务局申报岗位补贴总额,市就业和人才服务局审核汇总后,于5-7个工作日移送市财政局,市财政局复核后于5-7个工作日按岗位补贴总额划拨给委托银行,委托银行按时将岗位补贴记入个人账户。

2.社保补贴拨付。用人单位将实际缴纳的社保核定单向市人社部门申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汇总后,移送市财政局复核认定并按用途从就业资金专户直接划拨到各社保基金专户。

(二)区级管理资金拨付程序

区级开发公益性岗位所需补贴资金,采取区级财政先期垫付,市财政按季度补贴的办法。区、县(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财政部门要对用人单位提供的材料进行核实。要在每季初5个工作日将上季度的资金补贴申请等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汇总后,于每季度初5-7个工作日移送市财政部门复核,市财政部门于5-7个工作日将补助资金拨付到区、县(市)财政资金专户。对不按规定时限上报或拖欠上报资金补贴申请的,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财政局概不负责。

(三)为防止个别区县再次出现拖欠岗位人员资金补贴的问题,自年第一季度起,要求各区、县(市)申请上季度财政补助资金时,需提供区级财政按人数拨付给用人单位岗位补贴资金的有效凭证原件和复印件。经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后,复印件留存。

(四)严格实行岗位补贴银行直发和社保补贴财政代扣代缴。限于年12月31日前,各区县和市直各用人单位将公益性岗位的岗位补贴全部实行银行直发,社会保险补贴全部实行财政代扣代缴办法。补贴资金由核算部门统一管理。

五、公益性岗位资金管理问题

(一)开发公益性岗位的用人单位要加强公益性岗位专项资金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各级财政部门要足额安排资金,确保资金补贴及时足额拨付,杜绝个别区县因当地资金经费紧张,长期欠付本地区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岗位补贴,违规享受市财政拨付的社保补贴,并承诺这部分人员不上岗的现象存在。一经查实,将收回公益性岗位指标。

(二)对未能按时发放岗位补贴或发放岗位补贴未达到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地区或单位,要在次月5日内向市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财政部门说明情况,对无故拖欠资金补贴的,责令其在15日内将岗位补贴、社保补贴补发到位,并警告一次。未按规定及时报送资金补贴发放情况的,警告一次。累计警告三次或拒不补发的,取消享受补贴资格,收回公益性岗位指标。

公益岗位范文第7篇

一、招聘岗位种类及数量

根据街道办事处工作实际,招聘社区公益性岗位主要分七类:社区网格管理(按照100-150户<2-4楼座>划分)、社区托老、社区托幼、社区文化服务、社区公共设施维护、社区公共环境绿化和社区安全保卫,共计656个岗位。

二、岗位职责及管理办法

(一)岗位职责

社区网格服务:主要负责网格内的卫生保洁、看楼护院、社情民意收集以及街道办事处和社区交办的临时性社区公益事务。

社区托老服务:主要负责为社区内60岁以上的独居老人提供送奶、送时等居家养老服务。

社区文化服务:主要负责社区设置的居民图书阅览室的管理以及组织居民参加社区文化活动工作。

社区公共设施维护:主要负责社区文体设施管理、维护、保洁、清理等工作。

社区公共环境绿化:主要负责管区内公共绿化带养护工作。

社区托幼服务:主要负责在街道办事处或社区居委会开办的托管班内从事托管小学生、学龄前儿童工作。

社区安全保卫:主要负责管区内治安巡逻、看楼护院、流动人口巡查等工作。

(二)管理办法

公益性岗位人员,由街道办事处参照《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管理网格化通知》的要求进行综合管理。

三、社区公益性岗位经费渠道

社区网格管理岗位每人每月工资不低于610元,其中,区劳动保障局负责落实市财政150元工资补贴和社会保险投缴,区财政给予每人工资补贴410元;各街道办事处为每人补贴工资不低于50元。

其他岗位每人每月工资不低于350元,其中,区劳动保障局负责落实市、区两级财政给予社区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工资补贴每人300元,并投缴社会保险;各街道办事处为每人补贴工资不低于50元。

四、社区公益性岗位招聘程序

(一)岗位信息。社区公益性岗位录用前,各街道办事处在管区范围内岗位信息。内容包括:岗位名称、岗位待遇、工作时间、拟招用人员条件等。

(二)报名。各街道办事处组织管区内有求职需求的失业人员进行报名。各街道劳动保障服务中心与街道办事处有关科室,按照社区公益性岗位录用标准进行资格审查,对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通知本人到街道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办理就业困难人员认定手续。

(三)录用。各街道办事处通过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招用社区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

(四)公示。对拟录用的人员,各街道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将《从事社区公益性岗位人员花名册》在所属社区进行公示,时间不少于3天。

(五)审核。各街道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将管区新增的社区公益性岗位工作量说明书和《市公益性岗位认定表》于每个月底前上报至区就业服务中心。区就业服务中心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市公益性岗位认定表》的核实,并填写核实意见报市就业服务中心。

(六)上岗。市就业服务中心批准的新增社区公益性岗位,由街道劳动保障服务中心通知用人单位组织人员上岗,并按照规定申报各项补贴。

五、注意事项

(一)加强领导,确保落实。增设社区公益性岗位是市、区两级人民政府为民办实事之一,也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增加就业岗位的重要举措,直接关系困难群体的切身利益。各用人单位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增设公益性岗位安置的重要性、必要性,要有专人负责招聘工作,并选派政治觉悟高、业务水平强的人员组成工作小组,切实抓好方案的实施。

(二)坚持原则,严格程序。招聘工作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各用人单位要严格按照有关文件规定和招聘程序开展工作。各街道保障服务中心要积极主动配合街道办事处进行招聘,做好报名人员的资格审核、认定等工作,并按时上报被招用人员材料和表格。

公益岗位范文第8篇

关键词:承德;公益性岗位;调研

随着公益岗位的扩大和下岗失业人员对岗位的需求增加,在人员管理和资金落实等方面也存在一定问题。按照省人社厅、财政厅安排,我市对公益岗位进行了全面调研:

一、承德市公益性岗位的基本情况

承德市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国有企业改制分流和破产后出现下岗职工9.4万人,每年城镇新成长劳动力3万多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万多人,就业压力非常大。公益性岗位成为解决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的主要办法之一。

(一)开况:从2003到2011年,累计开发20多类公益性岗位安置27033人。

(二)人员情况:承德市公益性岗位主要集中在“三保”行业和社区巡逻岗位。即保安、保洁、保绿协理员和公安系统协管员岗位,两类合计占总人数超过60%。

1、总体情况。27033个岗位具体分布为:基层劳动保障协理员岗位1664个,占总岗位的6.1%;社区其他工作协理员岗位1832个,占6.8%;交通系统协理员岗位713个,占2.63%;公安系统协管员岗位5288个,占19.6%;保安、保洁、保绿协理员岗位11915个,占44.07%、其他公益性岗位3237个,占12%;企业吸纳困难人员2384人,占8.8%。

2、现有情况。截止2011年底,全市实有公益性岗位11914个,其中:基层劳动保障协理员岗位905个,占总岗位的7.6%;社区其他工作协理员岗位618个,占5.2%;交通系统协理员岗位302个,占2.5%;公安系统协管员岗位2538个,占21.3%;保安、保洁、保绿协理员岗位4699个,占39.4%、其他公益性岗位1623个,占13.6%;企业吸纳困难人员1229人,占10.4%。

3、分类情况。截止2011年底,全市实有享受公益岗位补贴及公益性岗位社保补贴人员11914人,其中大龄就业困难人员5106人,占总人数的42.8%;低保家庭人员1201人,占10.08%;长期失业者3199人,占26.8%;残疾人260人,占2.2%;符合困难人员条件的高校毕业生852人,占7.2%;其他困难人员1034人,占8.7%。

4、退出情况。2003年以来, 按人员构成分类,大龄就业困难人员退出6158人;低保家庭人员退出1989人;长期失业者退出3921人;残疾人退出386人;符合困难人员条件的高校毕业生退出992人;其他困难人员退出1673人。

(三)工作成效:

1、兜底安置大量下岗失业人员,确保了他们的基本生活。增加了公益岗位家庭的收人,切实解决了部分家庭生活困难,起到了维护稳定的积极作用。

2、帮助企业加快破产改制进程。公益岗位的设置解决了职工安置难题,使国有企业可以轻装上阵,重新焕发活力。

3、极大缓解了公益性职能人员不足矛盾,满足了日益增长的社会公益服务需要。

4、公益岗位人员帮助完成了大量紧急性的工作任务。

二、公益岗位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走访,我们了解到,虽然我市在公益性岗位的开发与管理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公益性岗位发挥的作用与人民群众的期望和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公益性岗位支出占就业资金比重过大,促进性就业支出不足:对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给予的社保补贴也统计在公益性岗位里,但其中总量很小。由于就业资金总量近两年没有增长,所以支撑公益性岗位资金不足。

(二)下岗失业人员岗位依赖心理严重,公益岗位需求较大:由于承德经济欠发达,私营企业发展滞后,吸纳就业能力较弱。特别是社会保险缴费额逐年提高,下岗失业人员不胜压力,纷纷要求上公益岗位,以求解决社保缴费问题。

(三)公益岗位动态管理不健全,缺少硬性退出机制:一是公益性岗位缺乏考核与评价机制,无法实现岗位人员“有进有出、能聘能退”的动态管理;二是缺乏激励机制,滋生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吃大锅饭”现象。

(四)公益性岗位没有提供可持续发展,庞大的群体成为今后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公益性岗位不是稳定性就业,没有实际拉动经济,开发的岗位技能性的少,只起到了保障,对于稳定性素质性就业在影响,甚至延误了一部分人的创业机会。

三、对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的建议

(一)完善公益性岗位管理办法,最好出台统一办法:承德市虽然于2010年出台了公益性岗位管理暂行办法,但在动态管理和激励机制上规定不够,可操作性不强。建议省级出台统一的管理意见,这样在审计和纪检检查中可执行的文件方面更有说服力。

(二)加强公益性岗位的管理和督查:一是统一事权财权。下到街镇社区工作的岗位,尽量实现属地管理;二是管理与监督分离。用人单位负责实施管理,有关职能管理部门要对公益性岗位工作情况进行督查;三是进行动态管理。各用人单位建立上岗基本情况、履职情况电子档案与台帐。四是要加强检查督查。完善资金管理责任监督和追究机制。

(三)加大就业资金的总体投入:各级政府要按预算要求合理筹措本级资金,保证公益性岗位补贴随着最低工资标准增长而逐步有所提高。鼓励用人单位在岗位补贴的基础上,合理为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提高工资待遇。

(四)加大对公益岗位人员的技能培训:通过技能培训,破解下岗失业人员的“无年龄优势、无技能优势、无文化优势”的三无现象,鼓励他们提高技能,自谋职业、自主创业。

(五)鼓励下岗失业人员建立正确的择业理念:加强宣传引导。使从业人员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充分认识到公益性岗位并不是一种福利待遇和救济手段,而是政府开发的就业岗位;帮助他们主动寻找就业机会,通过参加学习、培训等提高自己的素质、能力。

参考文献:

公益岗位范文第9篇

开发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公益性岗位开发和管理,做好开发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工作,建立规范有序的公益性岗位运行机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国家、省、市的规定,结合我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公益性岗位是指由政府投资、政策扶持或社会筹资,以实现公共利益和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为主要目的的非营利性公共管理和社会公益岗位。

第三条公益性岗位开发利用的原则:

(一)统一开发与自行开发相结合的原则;

(二)安置开发户籍失业人员的原则;

(三)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择优录用的原则。

第二章岗位开发

第四条开发管委会(以下简称管委会)围绕就业形势,结合就业实际状况,适时开发或削减公益性岗位计划,并根据用工岗位需求确定和调整公益性岗位的种类、数量及用工形式。

第五条公益性岗位主要包括:

(一)社会公共管理岗位。具体包括就业促进员、交通协管员、治安巡防员、卫生监督协管员、综合执法协管员、民政事务协办员、劳动监察协管员等岗位。

(二)社会公益岗位。具体包括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后勤保障服务岗位,主要指收发、驾驶、门卫、打字、物业等岗位。

第六条街道(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开发公益性岗位。

第三章岗位管理

第七条开发劳动人事与社会保障局(以下简称劳人社保局)负责级公益性岗位的管理;开发财政局(以下简称财政局)负责本级公益性岗位专项资金的落实、使用和监督。

第八条公益性岗位要充分利用,原则上不准空岗。如出现空岗,用工单位要及时将空岗情况上报劳人社保局,由劳人社保局按相关条件和程序组织补充。

第九条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的劳动关系由开发人力资源中心负责管理,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与人力资源中心签订公益性岗位劳动合同,并按有关规定交纳社会保险。

第十条与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签订劳动合同的单位为用人单位,提供公益性岗位的单位为用工单位。

第十一条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与用人单位签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期限为两年,期满后自然终止。用人单位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务派遣协议。

第十二条公益性岗位劳动合同不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有关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规定以及支付经济补偿的规定。

第十三条用工单位负责对使用的公益性岗位人员的日常管理。确定公益性岗位人员工作职责,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并报用人单位备案。

第十四条用工单位需为公益性岗位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和办公条件以及劳动用具和相应的劳动保护等。

第十五条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工单位报劳人社保局审核备案后,用人单位予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工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给用单位造成损害的;

(四)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第四章岗位招聘

第十六条公益性岗位招聘人员,应面向社会,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择优录用。招聘工作由劳人社保局及其所属的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中心负责,用人单位及用工单位协助配合,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中心根据用工单位的岗位要求在相应范围内招聘公告。

(二)各街道(镇)劳动保障事务所负责受理辖内相关人员报名,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中心进行审核、汇总。

(三)开发劳人社保局、财政局、监察审计局与用工单位组成工作组组织面试、考核或考试。

(四)工作组根据面试、考核、考试成绩,按照择优录取的原则确定拟录用人员,并在一定范围和时间内公示。

第十七条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就业困难人员或失地失海的动迁人员。主要包括:

(一)城镇零就业家庭;

(二)“4050”人员;

(三)登记失业人员中距法定退休年龄5年以内的人员;

(四)低保户和低收入家庭成员;

(五)连续失业1年以上的失业人员;

(六)处于失业状态的残疾人、自谋职业的军队退役人员、劳动模范、军人配偶、烈属、单亲抚养未成年人者;

(七)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

第五章待遇及资金来源

第十八条由劳人社保局与财政局共同确定公益性岗位劳动报酬及缴纳社会保险标准,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第十九条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的工资由人力资源中心负责统计、汇总,实行统发;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中心负责审核、确认,并统一报送至财政局。

第六章监督

第二十条在公益性岗位人员招聘过程中,要设立监督举报电话,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第二十一条公益性岗位用人单位要对所申请拨付的有关费用设立专账管理,专款专用,单独列帐,按规定使用,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

公益岗位范文第10篇

第二条公益性岗位是指由政府投资、政策扶持或社会筹资,以实现公共利益为主要目的的行政事业编制外的公共管理和社会公益岗位,主要包括:

(一)政府部门行使公共管理职能设置的协管岗位。具体包括社区劳动保障员(劳动监察网格化协管员)、交通协管员、环保监察协管员、城市管理协管员、社会治安联防协管员、协税护税员、环境卫生协管员以及广电设施维护协管员、城市规划协管员、房产管理协管员、计划生育协管员等岗位。

(二)机关事业单位的后勤保障岗位。主要指收发、驾驶、门卫、文印、保洁、保绿、医院护工、学校食宿管理等后勤服务性岗位。

(三)政府投入相关基础设施形成的服务性岗位。具体包括车辆看管、书报亭以及市民公园管护员等。

(四)政府补贴、社会共同出资形成的社区服务岗位。具体包括在社区开办的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敬老、托幼等机构服务性岗位;街道、社区开发的保洁、保绿、保安等岗位。

(五)其他公益服务性岗位。

第三条公益性岗位属于政府所有,实行政府统一管理,具体由劳动保障部门履行管理职能。

第四条公益性岗位的认定

(一)公益性岗位申报。

1本办法第二条所列五类公益性岗位分别按以下办法进行申报:第(一)、(二)、(五)类公益性岗位由用人单位负责申报;第(三)类公益性岗位由相关管理部门负责申报;第(四)类公益性岗位由所在社区负责申报。

2公益性岗位申报时,用人单位(相关管理部门)或所在社区须填写《市区公益性岗位认定申请表》,其中在亭湖区、都区和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三区”)参加社会保险的单位向所在区劳动就业中心申报,在市参加社会保险的单位向市劳动就业中心申报。

(二)申报受理机构核实、汇总。市及“三区”劳动就业中心对受理的公益性岗位情况应及时予以核实,核实后进行汇总,并按隶属关系报同级劳动保障、财政部门。

(三)市(区)劳动保障、财政部门认定。市及“三区”劳动保障、财政部门原则上每季末对申报受理的公益性岗位认定一次,并将经过认定的公益性岗位信息及时反馈至相应的劳动就业中心,建立公益性岗位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

第五条公益性岗位的使用

(一)公益性岗位应优先安排就业困难对象就业。就业困难对象具体包括:“零就业家庭”人员;困难家庭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女35-45周岁、男40-50周岁领取2年生活补助费期满仍未就业的被征地农民;下岗失业人员中的“4050”人员;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就业确有困难的长期失业人员;夫妻双方均下岗失业的人员;单亲家庭下岗失业人员;特困职工家庭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人员;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意的残疾人员;驻部队的随军家属。

(二)就业困难对象的确定,由本人申请,社区公示,所在街道劳动保障所核实,市(区)劳动保障部门认定。其中随军家属由所在部队核实,报市劳动保障部门认定。

(三)用人单位招用公益性岗位人员,须到所在的市(区)劳动就业中心办理登记手续,按以下两种情况选择招聘就业困难人员的方式:1一次性招聘人数较多的,由市、区劳动保障部门面向市区组织专场招聘洽谈会双向选择;2一次性招聘人数较少的,可由劳动保障部门从就业困难对象信息库中根据招聘用工条件按1∶3比例推荐人员供用人单位选择,也可由用人单位到就近的街道、社区自行招聘,并到所在的街道劳动保障所办理用工有关手续。

(四)市(区)劳动保障部门应积极组织对公益性岗位聘用的就业困难人员进行多种形式的上岗前培训,切实增强就业困难人员的岗位适应性,提高岗位利用率。

(五)公益性岗位对从业人员有特殊素质要求,仅从第五条所列对象中招用不能满足的,经申请同意后,可扩大招聘范围,面向社会招聘。

第六条公益性岗位的管理

(一)各类用人单位(有关管理部门)新增的公益性岗位、街道、社区新开发的公益性岗位,必须在每月5日前向所在的市或区劳动就业中心申报。

(二)现有公益性岗位正在使用的退休人员,应即时办理解聘手续。

(三)公益性岗位安排的就业困难对象,在用人单位与其签订的劳动合同期内,非本人原因不得随意解聘。劳动合同期满后,仍符合就业困难对象条件的应予续聘,非本人原因不得拒绝续聘;劳动合同期满后,不再符合就业困难对象条件的,应退出现有的公益性岗位。

(四)用人单位(有关管理部门)开发的公益性岗位该申报不申报的、经过认定的公益性岗位擅自安排人员或无正当理由拒不招用就业困难对象的,责令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将严肃追究用人单位(有关管理部门)负责人的责任。

(五)已认定的公益性岗位,如申报的岗位性质发生变化,不再属于公益性岗位范畴或岗位灭失的,应及时向原申报受理机构报告。

第七条公益性岗位安排就业困难对象的有关扶持政策

(一)社会保险补贴。用人单位在公益性岗位安排就业困难对象就业,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按实际招用的人数,在相应期限内给予社会保险补贴。补贴标准按单位应为所招人员缴纳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费计算,个人应缴纳的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费仍由本人负担。补贴期限原则上不超过3年;国家和省有特殊规定的,可按规定延长社会保险补贴期限。

(二)岗位补贴。用人单位安排年龄偏大的就业困难对象(“4050”人员)在公益性岗位就业,并与其签订2年以上劳动合同的,经市(区)劳动保障、财政部门共同核定,确有必要给予岗位补贴的,按实际招用的人数,在相应期限内给予用人单位工资性岗位补贴,补贴标准为市区当年企业最低工资标准的30%,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

(三)公益性岗位安排就业落实扶持政策所需经费,从市(区)再就业专项资金中列支。

上一篇:岗位分析范文 下一篇:岗位设置范文